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接触网毕业设计接触线选择标准

接触网毕业设计接触线选择标准

接触网毕业设计接触线选择标准

在我国主要采用铜银接触线,代表型号有CTHA-85, CTHA-110,CTHA-120等,新建高速也开始采用铜镁合金接触线。

接触网导线高度

接触网导线高度(简称导高),是指悬挂定位点处接触线距轨面的垂直高度,设计规范规定如下:

最高高度:不大于6500mm。

最低高度:(1)区间、站场:①一般中间站和区间不小于5700mm。

②编组站、区段站及配有调车组的大型中间站,一般情况不小于6200mm。确有困难时可不小于5700mm。(2)隧道内(包括按规定降低高度的隧道口外及跨线建筑物范围内):①正常情况(带电通过5300mm超限货物)不小于5700mm。

②困难情况(带电通过5300mm超限货物)不小于5650mm。③特殊情况不小于5250mm。接触线高度的允许施工偏差为±30mm。

接触网毕业论文

电气铁路接触网施工技术 摘要 接触网、电力机车和牵引变电所并称为电气化铁道的“三大元件”,接触网是电气化铁道牵引供电系统中唯一的无备用供电设备而且裸露在外,其运营状态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电气化铁道的安全运行和经济效益,所以电气化铁道建设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接触网施工。本文主要介绍新建电气化铁路的接触网施工技术,总结新线接触网施工的整体流程。为了更好地阐述,本文还介绍了接触网的基本组成。 关键字:电气化铁道;接触网;施工技术 Abstract Contact net, electric locomotive and traction substation of electrified railways and known as the "three major elements", is the contact network of electrified railway traction power supply system there is no standby power supply equipment only and exposed to the outside, its operation state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quality of electrified railway safe operation and economic benefit, so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the railway electrification construction is to contact network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the new electric railway contact net,the overall process, summarize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lines of the contact net. In order to explain, this paper also introduces the basic component of contact system. 【Key words】:Electrified railway;catenary;Construction technology. 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铁路电气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环节之一。我国铁路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政策“大力发展电力牵引和内燃牵引,以电力牵引为主。”我国要求当今的电气化铁路在建设里程、电气化率、电气化完成铁路运量比重、电气化复线率、电气旅客列车运行速度、电气货物列车牵引重量等接近或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对此来说就将使工程单位在电气化施工人员、施工技术、施工机械设备、管理以及准备方面要求较高,自然在施工前要做的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施工技术规范更好的能统一全线工程在不同施工队施工时的施工标准以及工艺,能更好的标准了工程的施工要求、质量保证措施、明确了建设各方在施工质量控制中的卡控。体现了企业在工程建设中的科学施工和现代化管理的先进性。此论文就我对电气化接触网施工技术方面的标准阐述和施工中所遇到

接触网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教学文案

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方案 一、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1、《合福线合肥至福州段DK588+588.21~DK636+661.62接触网基础预留接口设计图》(合福施图(路)-HFMG-07-J00) 2、《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2-2010) 3、《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 4、《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5、《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6、《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7、《路基接触网基础》(合福客专施(房)-2001) 8、《无砟轨道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双线)》(通桥(2008)2322A-V) 9、《无砟轨道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双线)》(通桥(2008)2322A-II) 10、《铁路综合接地系统》(通号(2009)9301) 11、路基段CPIII控制桩基础施工图 1.2编制原则 本方案遵循有关规范、标准、设计文件、招标文件等,并严格按照各相关施工和设计规范、验收标准中各项规定进行编制。 1.3编制范围 本施工方案仅适用于京福客专合肥至福州铁路段HFMG-V标段桥梁公司分部施工管段DK607+813.97~DK619+000内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 二、工程概况 2.1工程概况 京福合肥至福州铁路客运专线采用CRTSI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型式,设计速度为250km/h,采用电力牵引动车组双线运营模式。中铁一局集团合福铁路客运专线福建段V标桥梁公司分部,起讫里程为:DK607+813.97~DK619+000,位于福建省南平市境内,总长11.2km。 2.2主要工程数量 我分部管段内路基接触网H型钢支柱基础分六种:ZJ-A1、B1、C1桩基础和DJ-A(二)、B(二)、C(二)独立基础。拉线基础有两种,分别是ZJLX和DJLX。桥梁接触网H型钢支柱基础分三种QJ-A2,QJ-B,QJ-C,拉线基础为QJLX-1基础一种。 各型号接触网基础数量见表2.1、2.2

接触网倒闸作业标准化程序

接触网倒闸作业标准化程序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接触网倒闸作业命令的授受程序和安全注意事项。 本程序适用于接触网倒闸作业。 1、接触网倒闸作业命令的授受程序 1.1 在申请倒闸命令时,先由要令人向供电调度提出申请,供电调度员审查后,发布倒闸命令。 1.2 要令人接受供电调度员发布的倒闸作业命令后,应填写“隔离开关倒闸命令票”,并进行复诵,有疑问时,应问清楚。 1.3 供电调度员确认无误后,给予命令编号和批准时间(无命令编号和批准时间的命令无效)。发令人要将命令内容填入“倒闸操作命令记录”中,要令人要填写“隔离开关倒闸命令票”。 要令人标准用语:**工区,我是要令人***,要令地点***,申请打开(或闭合)**车站(或区间)**号隔离开关。 供电调度标准用语:***(要令人),申请打开(或闭合)**车站(或区间)**号隔离开关。***(供电调度)明白。 1.4要令人将填好的倒闸作业命令票中的内容通知监护人。 要令人标准用语:***(监护人),我是要令人***,倒闸命令已下达,打开(或闭合)**车站(或区间)**号隔离开关。 监护人标准用语:打开(或闭合)**车站(或区间)**号隔离开关,***(监护人)明白。 1.5监护人监护操作人迅速进行倒闸。 1.6 确认倒闸后开关状态良好并加锁。 1.7 监护人通知要令人完成倒闸作业。 监护人标准用语:***(要令人),我是监护人***,倒闸作业已完成。 要令人标准用语:***(要令人)明白。 要令人要立即填写“隔离开关倒闸完成报告单”,并向供电调度员汇报。 受令人向供电调度汇报标准用语:**工区,我是***。****号倒闸命令已完成。 供电调度:***(受令人),***号倒闸命令已完成。***(供电调度)明白。 1.7 供电调度员给予该通知单完成时间和编号,并记入“倒闸操作命令记录”,至此倒闸作业方告结束。 2、接触网倒闸作业安全注意事项 2.1 凡接触网进行隔离开关、负荷开关倒闸时,必须有供电调度员的命令;对车站、机务段或路外厂、矿等单位有权操作的隔离开关,在向供电调度申请倒闸命令之前,要令人需向该站、段、厂、矿等单位主管负责人办理倒闸手续。 2.2 接触网倒闸作业应由二人进行,一人监护,一人操作,其安全等级均不得低于三级。 2.3 倒闸作业人员必须戴安全帽,操作人操作时必须穿绝缘靴、戴绝缘手套,操作前绝缘手套应作漏气检查。 2.4 隔离开关倒闸作业前,应确认开关编号,检查开关状态是否良好。 2.5 操作时应准确迅速,一次开闭到底,避免冲击,中途不得停顿。 2.6 操作后应确认技术状态,并对传动机构加锁,钥匙放固定地点,专人保管。

城轨刚性架空接触网工程验收标准

城轨刚性架空接触网工 程验收标准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6.7 城轨刚性架空接触网工程 6.7.1 一般规定 6.7.1.1 本标准适用于列车最高运行速度100Km/h、直流额定电压1500V 的刚性架空接触网的施工质量验收。 6.7.1.2 接触网的施工质量验收应包括下列项目: 1 埋入杆件及底座填充 2支持悬挂装置 3汇流排 4接触线 5架空地线 6中心锚结 7锚段关节 8线岔 9电连接 10上网电缆 11接地系统 12隔离开关 13分段绝缘器 14标志牌、支柱号码 15冷滑试验及送电开通 16热滑试验 6.7.1.3 刚性架空接触网宜采用“Π”型铝合金汇流排悬挂方式。

6.7.1.4 刚性架空接触网与柔性架空接触网的衔接处,应设置刚柔过渡设施;刚柔过渡宜采用切槽式过渡方式。 6.7.1.5 刚性悬挂高度宜为4100mm,最低高度不应小于4000mm。 6.7.1.6 刚性架空接触网在沿轨道500m 范围内的拉出值宜为±200mm~±250mm, 200m范围内的拉出值宜为±200mm。 6.7.1.7 刚性架空接触网悬挂点的跨距应满足汇流排的弛度要求,宜为6m~10m。 6.7.2 埋入杆件及底座填充 主控项目 6.7.2.1 监理单位提供埋入杆件的埋设位置、埋设深度、规格型号数据资料。 6.7.2.2 监理单位提供埋入杆件载荷检测及化学锚固螺栓所使用的化学填充剂的产品说明。 一般项目 6.7.2.3 锚栓螺纹及镀锌层完好,化学锚固螺栓孔填充密实。螺纹外露部分应涂油防腐。 检验数量:抽检不少于30%。 检验方法:观察、测量检查。 6.7.2.4 埋入杆件的施工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表6.7.2.4 埋入杆件位置施工允许偏差(mm)

高铁接触网监测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石家庄铁道大学毕业设计 高铁接触网补偿装置检测 系统通信模块设计 The Communication Module Design of High-speed Railway Catenary Compensation Device Detection System 2012 届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12年5月18日

毕业设计成绩单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毕业设计题目高铁接触网补偿装置检测系统通信模块设计 指导教师姓名王硕禾 指导教师职称教授 评定成绩 指导 得分 教师 评阅人得分 答辩小 组组长得分 成绩: 院长签字: 年月日

毕业设计任务书 题目高铁接触网补偿装置检测系统通信模块设计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指导单位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导师*** 导师职称教授 一、设计内容 研制一种能对接触网的补偿装置运行状态进行在线实时监测系统的通信模块,在发生线索卡滞、补偿装置a、b值超标时准确及时向监控主机的发出预警信息和故障地点,指导设备管理人员进行检查、处理,避免发生断线故障和弓网故障。将正常监测到的数据按照规定要求定时上传到监控主机;当出现非正常数据时,则立即向监控主机发出报警信号并附带报警信息。 二、基本要求 1、检测终端定时与监控主机进行握手通信。 2、按监控主机的要求对检测终端进行必要的参数配置。 3、采集到的数据若在正常范围内,则将数据存储在本地的存储器中。在一定时间内将 一个该时间长度的平均值上传到监控主机。 4、根据监测终端分析认定为发生线索卡滞、补偿装置a、b值超标的情况,向监控主机 准确及时的发出预警信息和故障地点。 三、主要技术指标 基于C8051F020的下位机通信系统程序,通信协议具体设计,系统通信过程安全可靠,系统通信数据结构简洁。 四、应收集的资料及参考文献 可参考C8051F020,C8051F020/1/2/3混合信号ISP FLASH微控制器数据手册,C 语言程序设计,GPRS远程监控,系统通信协议的设计,接口等方面的相关资料。 五、进度计划 1、第1周至第2周:查资料,确定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开题报告。 2、第3周至第6周:通信协议的商定,初步完成系统设计。 3、第7周至第10周:联机调试系统。 4、第11周至第13周:完成设计说明书。 5、第14周至第15周:修改设计说明书,准备答辩。 教研室主任签字时间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接触网施工作业指导书

接触网施工作业 指导书 二○一四年五月

目录 第一节链型悬挂施工工艺流程 (3) 第二节基坑开挖 (4) 第三节基础浇筑 (9) 第四节混凝土支柱安装及整正 (16) 第五节硬横梁安装—钢柱安装 (25) 第六节硬横梁安装—横梁安装 (29) 第七节硬横梁安装—吊柱安装 (34) 第八节拉线安装 (39) 第八节支柱装配—腕臂安装 (44) 第九节补偿下锚—拉线安装 (49) 第十节承力索架设-承力索展开 (54) 第十一节承力索架设—承力索归位 (61) 第十二节承力索架设—中心锚结安装 (67) 第十三节接触线架设—线索展放 (74) 第十四节定位装置安装 (84)

第一节链型悬挂施工工艺流程 附加线安装架设 定位装置安装 腕臂计算参数测量 腕臂结构计算 腕臂结构预配 腕臂结构安装 承力索、中锚安装、倒鞍子 设备、接地装置安装 电连接安装、下锚绝缘子安装 静态检测 动态检测 承力索悬挂点测量 接触悬挂精调 吊弦计算 吊弦安装 吊弦制作 基坑确认 支柱安装整正 拉线安装 硬横梁及吊柱安装 预配车间施工现场工程技术部 接触线架设 定位装置初安装 补偿装置安装

第二节基坑开挖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城厢车站接触网的基础浇筑。包括支柱、拉线、硬横梁支柱基础等。 2 作业准备 2.1 内业技术准备 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 外业技术准备 (1)基坑测量定位准确; 3 技术要求 (1)基坑开挖采用人工开挖; (2)开挖好的基坑要做好防护支撑; (3)开挖好的基坑四周做好警戒标识。 4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施工程序 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开挖→防护措施→填写记录 4.4工艺流程 5 施工要求 5.1施工准备 (1)先将需安装基坑周围地面清理干净、平整; (2)复核基坑类型、基坑坑深和侧面限界; (3)确认基坑类型、支柱限界、基坑深度(轨面埋深):区间:(道床高度按1.04米,底板按0.1米);H78、H60、H93 、400等径支柱:为4.14米;站场:(道床高度按

接触网隔离开关检修作业标准

接触网隔离开关检修作业标准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接触网隔离开关的检修周期、质量标准、准备工作、检修步骤、处理方法、注意事项、附件等内容。适用于朔黄铁路原平分公司接触网隔离开关的检修。 二、编制依据 《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和《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文、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10208-2008、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三、准备工作 1.安全防护:计划申报、工作票签发与审核、预想会、停电作业、作业结束等工作及安全措施,执行朔黄铁路《接触网停电作业标准》;“V”型天窗作业时注意与相邻带电线路距离,并做好行车防护防护。 2.人员组织:操作人员2人。作业监护、行车防护、接挂地线、地面辅助人员由工作领导人在单次作业中进行安排。 3.工器具:力矩扳手、吊绳、砂布、钢丝刷、塞尺(规格为0.05mm×10mm)、锉刀、钢卷尺、开关钥匙、等位线、2500V兆欧表、隔离开关操作棒、安全用具、防护用具等。 4.材料:中性清洗剂、润滑脂、机油壶、金属垫片、防

锈漆、抹布及隔离开关必要的配件等。 5.技术资料:隔离开关安装图及使用说明书。 四、质量标准 1.隔离开关托架呈水平状态,支持绝缘子垂直;隔离开关应动作可靠、转动灵活,合闸时触头接触良好,引线和联结线的截面与开关的额定电流及所联结的接触网当量截面相适应,引线不得有接头。 2.隔离开关的触头接触面应平整、光洁无损伤,并涂电力复合脂。中间触头接触对称,上下差不大于5mm;触头接触紧密,用0.05*10mm塞尺检查,对于线接触应塞不进去;对于面接触宽度为50mm及以下者,塞入深度不大于4mm;接触宽度为60mm及以上者,塞入深度不大于6mm。 3.合闸后触头相对位置、备用行程、分闸状态时触头间净距或拉开角度符合产品技术规定。支持绝缘子垂直度允许偏差20;开关刀闸开闸时,开闸角度900,允许偏差值+10;开关刀闸合闸时,刀闸水平,两刀闸中心线吻合,允许偏差值5mm;操作杆与操作机构轴线一致,允许偏差值20。 4.隔离开关操作机构应完好无损并加锁,转动部分注润滑油,操作杆顺直无变形,操作时平稳正确无卡阻和冲击。 5.引线及电联结线应联结牢固接触良好,无破损和烧伤,示温片无变色。引线距接地体的距离应不小于330mm。引线的长度应保证当接触悬挂受温度变化偏移时有一定的

地铁杂散电流和接触网验收标准

地铁杂散电流和接触网 验收标准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5杂散电流防护 5.1一般规定 5.1.1开工前应复核杂散电流防护排流钢筋及防护测点的设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5.1.2所有端子连接前应清除表面的附着物。 5.1.3电缆保护管端头应密封防潮,电缆敷设前应进行绝缘试验。 5.1.4电缆敷设应符合本标准规定。 5.1.5电缆终端头与中间接头制作时,应严格遵守制作工艺流程,操作人员应具备操作资格。 5.2测防端子连接 主控项目 5.2.1检查测防端子预留情况,设置位置及端子引出方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2.2连接电缆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质量证明文件。 5.2.3电缆芯线与接线端子压接牢固,接线端子与测防端子的连接可靠。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一般项目 5.2.4所连接的测防端子间距较大(>80cm),需对连接电缆整理和固定。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3参考电极及监测装置安装 主控项目 5.3.1参考电极及监测装置应无锈蚀或机械损伤,规格、型号及安装位置应与设计要求相符。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核对设计文件及观察检查。 5.3.2监测装置的接地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本体接地可靠。二次回路接线正确,连接可靠。所有安装的元、器件应符合设计要求,动作可靠,固定牢固。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核对设计文件检查。 5.3.3参比电极安装地点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位置与对应的测试端子之间距离不应超过1m的范围,安装孔直径应不小于60mm,深160mm。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测量检查。 5.3.4参考电极材质应为氧化钼,在埋设前应在水中浸泡不少于24小时。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3.5参考电极安装时不应和结构钢筋接触,严禁撞击其他刚硬结构物。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一般项目 5.3.6参考电极埋设的填充物的封闭及引线的固定,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3.7引线固定将参考电极引线传穿入玻璃钢管,并用管卡固定。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3.8参考电极安装完毕,道床表面和隧道侧墙表面应处理平整。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3.9监测装置表面涂层应完整,盘面清洁。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4传感器、转接器安装

宁杭高铁接触网作业指导书概论

NGG/JS280-2013 南京供电段宁杭高铁接触网检修工艺 第一章总则 根据宁杭高铁接触网施工作业指导书、高速接触网施工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及铁道部相关验收标准,制定本检修工艺。 对于新操作项目,需要样板引路,确认安装标准和工艺操作。特别是对于需要新增材料、配件的验证,确保材料申请的正确性。 不得踩踏接触线或对接触线施加外力,以避免影响接触线的平直度。配备携带方便和功能良好的照明工具。以确保检修的准确性。 带入线路的工机具和材料、配件等应登记编号,确保工完场地清,不留任何杂物(如一个螺帽、一个铁丝头等)。 修正或更改现有零部件(及结构)位置和状态必须得到车间技术人员、现场负责人的同意,并做好记录,确保现状满足高速运行和安全质量要求。 切实落实记名检修制度,记录检查人、检修人和现场负责人。排查发现的问题应提供照片。 第二章腕臂结构 一、作业准备 1、人员:车梯作业14人;作业车作业10人。 (1)车梯作业:工作领导人:1人;座台要令、防护:1人;车梯上作业:2人;推、扶车梯:4人;两端验电接地:4人;两端行车防护:2人

(2)作业车作业:工作领导人:1人;座台要令、防护:1人;平台上作业:2人;两端验电接地:4人;两端行车防护:2人 2、工、机具:作业车(或车梯)、水平尺、力矩扳手、钢丝套、滑轮组、滑轮、大绳、橡胶锤(或木锤)、温度计、安全工具、防护用具等。(根据检修项目需要携带相应工、机具)。 3、材料:套管双耳(套管绞环)、承力索座(钩头鞍子)、定位环、管帽、黄油、调节板、平腕臂、斜腕臂等。(根据检修项目需要携带相应材料)。 二、检查项目 1、套管座 2、承力索座 3、套筒双耳 4、套管单耳 5、定位装置 6、弹性吊索 7、其他零部件 三、检查方法与标准 1、套管座

接触网一日作业流程

一日标准化作业流程 接触网一日作业流程表 1、接收计划: 工区值班员每日17点前将次日计划下载打 印后交工区负责人,由工区负责人指定开票人及 工作领导人; ﹊﹊﹊﹊﹊﹊﹊﹊﹊﹊﹊﹊﹊﹊﹊﹊﹊﹊﹊﹊﹊﹊﹊﹊﹊﹊﹊﹊﹊﹊﹊﹊﹊﹊﹊﹊﹊﹊﹊﹊﹊﹊﹊﹊﹊﹊﹊﹊﹊﹊﹊﹊﹊﹊﹊2、开据、审核工作票; 发票人按照计划要求在作业前一日18点前 将工作票交工作领导人审核,工作领导人接到工 作票后要审阅工作票作业地点、作业内容是否与 计划相符,安全措施是否完备、所配置的人员是 否能满足检修需要,作业前一日20点前审核完毕 后双方签字确认并在工作票右上角加盖审票章; ﹊﹊﹊﹊﹊﹊﹊﹊﹊﹊﹊﹊﹊﹊﹊﹊﹊﹊﹊﹊﹊﹊﹊﹊﹊﹊﹊﹊﹊﹊﹊﹊﹊﹊﹊﹊﹊﹊﹊﹊﹊﹊﹊﹊﹊﹊﹊﹊﹊﹊﹊﹊﹊﹊

3、分工、预想; 工作领导人根据工作票中所配置的人员数 量及各自安全等级安排相应的分工,并在作业计 划时间2小时之前由工区负责人召集所有参加 作业的人员参加由工作领导人主持的工前预想 会,预想会流程如下: ①工作领导人宣读工作票,通报本次作业的主要内容、所 有作业人员的分工、安全注意事项、有无专项整治任务量、有 无问题库中未处理的缺陷,各组人员所需携带的工器具,明确 处理解决办法,落实到人; ②根据次日作业安排,作业组成员展开次日作业安全预想, 讨论次日作业所应准备的工具、材料及作业中所采取针对性的 安全措施,和重要注意事项(包括劳动安全、地理位置、天气 等情况),针对较复杂的作业区段要在黑板上画出作业区段简图 进行讲解,明确次日作业出工作业行走路线,以及作业人员返 回路线,工作领导人及时做好预想会记录。 ﹊﹊﹊﹊﹊﹊﹊﹊﹊﹊﹊﹊﹊﹊﹊﹊﹊﹊﹊﹊﹊﹊﹊﹊﹊﹊﹊﹊﹊﹊﹊﹊﹊﹊﹊﹊﹊﹊﹊﹊﹊﹊﹊﹊﹊﹊﹊﹊﹊﹊﹊﹊﹊﹊﹊4、出工点名; ①轨道车出库前1小时,工作领导人组织所 有作业人员列队点名,工作领导人要大声宣读工 作票、分工,布置好安全注意事项,最后要询问 安全措施是否明白,并抽查作业组成员是否明确 作业位置、范围和岗位职责。出工点名时全体组 员着装整齐,一律穿工作服、绝缘胶鞋,戴好安 全帽,站队有序。点名时保持精神状态良好,大 声应答。 ②点名后轨道车司机对轨道车开始整备作业, 副司机到运转室办理轨道车转线手续,其余人员开 始准备工具、材料,作业人员工具材料出库前检查 确认检修工具和材料状态良好,材料员、安全员负 责材料互控检查(验电器做试验、接地线连接处检 查、受力工具检查),各小组负责人要进行监督,领 料人签字登记出库。安全带做试拉。工具、材料应 放置在作业车内安全可靠的地方,特别是验电器不 得放置在作业车外,防止作业车运行时震动、大风 造成刮落。 ﹊﹊﹊﹊﹊﹊﹊﹊﹊﹊﹊﹊﹊﹊﹊﹊﹊﹊﹊﹊﹊﹊﹊﹊﹊﹊﹊﹊﹊﹊﹊﹊﹊﹊﹊﹊﹊﹊﹊﹊﹊﹊﹊﹊﹊﹊﹊﹊﹊﹊﹊﹊﹊﹊ 5、到达作业现场前准备; ①工作领导人与各持对讲机人员均应打开对讲 机,确认互相联系良好,联系不良严禁作业。 ②要令人员带好防护员证、派遣证等在天窗前 1小时到达要令车站,在《接触网检修作业登记簿》

接触网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合武线接触网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本标准依据《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1—2003)及《客运专线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6]167号)进行编制. 一、基础 1.1运达现场的水泥、砂、石料、钢筋,应按批次进行检验,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并应与所配制混凝 土的等级相适应. 1.2在同条件养护下,基础(含拉线基础)的混凝土试块的抗压极限强度不得小于设计值. 1.3基础(含拉线基础)的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同一组硬横跨两基础连线应垂直于车站正线,偏差不 应大于2°. 1.4同一组硬横跨实心基础底面高程应相等,相对误差不超过50㎜,硬横跨两实基础间距应符合横 梁跨长的要求,施工偏差±20㎜且每个实心基础的位置符合侧面限界要求. 1.5线路两侧和线路中间的基础顶面应高出路肩面100-200㎜,低于相邻轨面200-600㎜,站台及硬 化路肩上的基础面应高于站台面100㎜,允许偏差±30.拉线基础高于路肩面100㎜,施工偏差±20㎜. 1.6基础表面平整、棱角完整,无漏浆、露筋等现象. 1.7基础外形尺寸、地脚螺栓外露长度、间距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1的规定,拉线基础排水面的尺寸 2.1 桥钢柱、拉线锚栓及隧道埋入杆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 2.2 桥钢柱、拉线锚栓及隧道埋入杆灌注应牢固可靠,砂浆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在标准养护条件下, 任一组试块的抗压极限强度不得小于设计值。 2.3桥钢柱、拉线及隧道膨胀和粘结式锚栓,其粘结剂类别、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2.4桥钢柱、拉线及隧道膨胀和粘结式锚栓的锚固抗拔力应小于设计值。 2.5 桥钢柱预埋螺栓与线路中心线的距离应满足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50mm。 2.6桥钢柱锚栓螺纹完好,拉线和隧道锚栓埋入杆无锈蚀,砂浆表面平整、无脱落现象。 桥钢柱、拉线锚栓、隧道埋入杆位置及灌注允许偏差(mm)

车站站场接触网平面设计及吊弦偏移值计算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 题目车站站场接触网平面设计及吊弦偏移值计算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2021新版接触网常用作业标准用语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2021新版接触网常用作业标准 用语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2021新版接触网常用作业标准用语 (一)分工标准用语 分工用语是用来布置作业任务的,要求工作领导人先将进行口头分工,作业组员复诵无误,再由工作领导人将分工单交到作业组员手里。对较复杂的工作任务工作领导人还应在示意图上对任务进行讲解。 分工顺序:1、驻站联络人员(要令人员)2、地线操作3、地线监护4、高空监护5、高空作业6、测量负责7、测量人员8、辅助人员9、轨道车司机 如:工作领导人张三给接地线人员李四分工 张三:李四 李四:到!(同时向前迈出一步出列或在座位上站起,接受任务)张三:李四在XX-XX区间(或XX站场)XX线(或XX道)XX#

地线操作,XX监护。 李四:XX--XX区间(或XX站场)XX线(或XX道)XX#杆地线操作,明白。 (二)驻站联络员与工作领导人的联系 例1:驻站联络员王五到达车站办理好封锁手续后,与工作领导人张三联系 王五:张三,我是王五; 张三:我是张三,王五请讲; 王五:XX-XX区间XX线(XX站场XX道XX#道岔)公里标Kxxx+xxx--Kxxx+xxx已封锁,命令编号XXX,封锁时间XX:XX--XX:XX,可以上道; 张三:XX-XX区间XX线(XX站场XX道XX#道岔)公里标Kxxx+xxx--Kxxx+xxx已封锁,命令编号XXX,封锁时间XX:XX--XX:XX,可以上道,张三明白; 例2:作业结束后,工作领导人与驻站联络员联系 王五:张三,我是王五;

接触网验收标准(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接触网验收标准 一、在接触网工程交接的同时,施工单位应向运营部门交付下列电子版(1、2、3项)和书面竣工资料: (1)竣工工程数量表。 (2)接触网供电分段示意图。 (3)接触网车站、区间平面布置竣工图。 (4)接触网装配图、设备零件图及安装曲线,接触线磨耗换算表。 (5)工程施工记录(含隐蔽工程记录和确认后的轨面标准线、侧面限界、外轨超高记录)。 (6)设备试验报告。 (7)主要设备、零部件、金具、器材的技术规格、合格证、出厂试验记录、使用说明书;对在产品上显示不出工厂标志的器材(例如各种线索),应按生产厂家列出具体安装地点。 (8)设计变更通知书。 (9)跨越接触网的架空线路(主要包括架空线路位置、电压等级、导线高度、规格型号、产权单位及联系方式等)和跨线桥(主要包括跨线桥位置、最近的桥墩距线路中心的距离,跨线桥净高、接触网带电部分距跨线桥最小距离、产权单位及联系方式等)有关资料。 在接触网投入运行时,牵引供电设备管理单位要建立起正常的生产秩序,制定各项原始记录和报表,并按时填报。牵引供电设备管理单位技术主管部门应有下列技术文件和资料: (1)第一条规定的竣工资料。 (2)承力索、接触线的技术规格和接触线磨耗换算表。 (3)接触网零部件的技术条件、试验方法及图册。 (4)接触网有关标准(部标和国标)。 (5)部、局颁发的有关规章和牵引供电设备管理单位自定的有关制度、办法和措施。 (6)与相关单位的设备分界协议。 (7)管内各车间、工区之间的设备分界及设备中各工种分工的

规定。 (8)轨面标准线(俗称“红线”)测量记录。 (9)管内设备大修设计文件、设计审查意见及竣工报告。 上述资料如有新文件下发,按新文件执行! 1 一般规定 1.1接触网工程施工前应按设计文件对支柱杆位进行定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纵向测量应以正线钢轨为依据,从设计规定的起源点或1号、2号道岔开始。杆位因地形、地物需调整跨距以避让时,跨距调整幅度为设计跨距的-2--+1m,调整后的跨距不得大于设计允许最大跨距; (2)站场横向测量中,同组软横跨支柱、硬横梁支柱中心的连线应与正线中心线垂直; (3)隧道口的起测点,为隧道口顶部水平线与线路中心线的交点;对隧道悬挂点、定位点测量定位时,遇有隧道伸缩缝,不同断涌接缝,石缝或明显渗水、漏水的地方应避开;悬挂点跨距可在+1——-2m的范围内调整,但调整后的跨距不得大于设计允许值。 (4)桥支柱垂直线路中心线应吻合墩台中心线。 1.2 基坑开挖前施工单位应进行基坑坑形设计,并按其施工。坑形设计应包含拉线锚板坑。基坑开挖后,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时,应及时与设计、监理联系,共同确认变更,施工应严格执行变更设计。 1.3混凝土搅拌和灌注以及直埋基础的回填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严格掌握水灰比和配合比。 (2)在厚大元筋或稀疏配筋的结构中灌注混凝土时,填入片石的数量,不应大于混凝土结构体积的25%。 (3)混凝土各种配料的拌和要均匀,灌注混凝土时,宜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断,对不掺外加剂的混凝土问歇时间不宜超过2h。基础的灌注应水平分层进行,逐层捣实。杯形基础应连续浇制,一次成形。

接触网论文

接触网论文 接触网是电气化铁道重要的行车设备。为保证接触网运行安全可靠,我们在接触网运行与维修的过程中,必须坚持“预防为主,修养并重”的方针,按照“周期检测,状态维修、寿命管理”的原则,遵循精益细化、机械化、集约化的检修方式... 毕业论文论文题目:坪石 论文题目: 系别: 指导教师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 专业班级: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生姓名: 完成时间: 完成时间: 2010 年 6 月 20 日 XXXX 学院 XXX 届论文京广线坪石接触网设备与运行分析【摘要】接触网是电气化铁道重要的行车设备。为保证接触网运行安全可靠,我们在接触网运行与维修的过程中,必须坚持“预防为主,修养并重” 的方针,按照“周期检测,状态维修、寿命管理”的原则,遵循精益细化、机械化、集约化的检修方式,依靠科技进步,积极采用接触网自动化检测手段和机械化维修手段,提升接触网维修技术参数的精准度,不断提高接触网的运行品质和安全可靠性。【关键词】接触网设备概况运行与检修故障处理XXXX 学院 XXX 届论文录.目一、坪石接触网工区设备总体概 述 ......................................... 1 1.1 接触网采用的悬挂类型及供电方式,坪石工区管内的供电示意图 ........ 1 1.2 主要设备、零部 件 ................................................ 1 1.3 接触网的主要参数 ................................................ 5 1.4 锚段关 节 ........................................................ 7 二、坪石接触网工区的运行与检修 . (8) 2.1 工区职责与管辖设备概况 .......................................... 8 2.2 工区的值班基本业 务 .............................................. 9 2.3 天窗检修作业流程 ............................................... 11 2.4 接触网巡视规定与巡视内容 ....................................... 13 2.5 接触网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 ....................................... 15 2.6 接触网常备的零件与材料 ......................................... 15 2.7 接触网运行检修基本制度 ......................................... 17 三、触网发生的故障的原因及处理办法 (18) 12.27 跳闸事故经过 ................................................. 18 四、优化与改进建 议 ................................................... 20 结

接触网作业指导书

接触网作业指导书

目录 一、接触网一日作业流程及作业标准 (3) (一)作业前一天的准备 (3) (二)出工前的准备工作 (4) (三)要令及验电接地程序 (5) (四)作业过程 (6) (五)撤出地线及消令 (7) (六)收工 (8) 二、岗位作业指导书 (11) (一)工作票签发人作业指导书 (11) (二)工作领导人作业指导书 (12) (三)安全员作业指导书 (14) (四)驻站联络员作业指导书 (15) (五)现场行车防护员作业指导书 (16) (六)地线监护人及操作人作业指导书 (17) (七)高空作业人员作业指导书 (18) (八)平台操作员作业指导书 (19) (九)车梯推扶人作业指导书 (20) 三、接触网巡视作业指导书 (21) 四、接触网检修作业指导书 (23) (一)整体吊弦检修作业指导书 (23) (二)两跨式中心锚结检修作业指导书 (26) (三)交叉线岔检修作业指导书 (28) (四)电联结检修作业指导书 (32) (五)支持装置检修作业指导书 (35) (六)定位装置检修作业指导书 (39) (七)滑轮补偿装置检修作业指导书 (42) (八)棘轮补偿装置检修作业指导书 (44) (九)弹簧补偿装置检修作业指导书 (46)

(十)绝缘子检修作业指导书 (48) (十一)附加导线检修作业指导书 (50) (十二)隔离开关检修作业指导书 (53) (十三)避雷器检修作业指导书 (56) (十四)吸上线检修作业指导书 (59) (十五)分段绝缘器检修作业指导书 (61) (十六)扭力扳手使用作业指导书 (65) 一、接触网一日作业流程及作业标准 9

地铁杂散电流和接触网验收标准

地铁杂散电流和接触网验收标准

5杂散电流防护 5.1 一般规定 5.1.1 开工前应复核杂散电流防护排流钢筋及防护测点的设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5.1.2 所有端子连接前应清除表面的附着物。 5.1.3 电缆保护管端头应密封防潮,电缆敷设前应进行绝缘试验。 5.1.4 电缆敷设应符合本标准第3.2.13的规定。 5.1.5电缆终端头与中间接头制作时,应严格遵守制作工艺流程,操作人员应具备操作资格。 5.2 测防端子连接 主控项目 5.2.1 检查测防端子预留情况,设置位置及端子引出方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2.2 连接电缆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质量证明文件。 5.2.3 电缆芯线与接线端子压接牢固,接线端子与测防端子的连接可靠。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一般项目 5.2.4 所连接的测防端子间距较大(>80cm),需对连接电缆整理和固定。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3 参考电极及监测装置安装 主控项目 5.3.1 参考电极及监测装置应无锈蚀或机械损伤,规格、型号及安装位置应与设计要求相符。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核对设计文件及观察检查。 5.3.2 监测装置的接地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本体接地可靠。二次回路接线正确,连接可靠。所有安装的元、器件应符合设计要求,动作可靠,固定牢固。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核对设计文件检查。 5.3.3 参比电极安装地点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位置与对应的测试端子之间距离不应超过1m的范围,安装孔直径应不小于60mm,深160mm。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测量检查。 5.3.4 参考电极材质应为氧化钼,在埋设前应在水中浸泡不少于24小时。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3.5 参考电极安装时不应和结构钢筋接触,严禁撞击其他刚硬结构物。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完整版)接触网英文翻译英文毕业设计论文

Development of Feeder Messenger Wire Type Overhead Contact Line with One Copper Messenger Wire Takahiro HAMADA Atsushi IWAINAKA Researcher, Former Researcher, Contact Line Structures, Power Supply Technology Div. Feeder messenger wire type overhead contact lines attention recently from the viewpoint of labor-saving for maintenance. A type that uses two PH356mm2messenger wires was introduced into the Tokyo district, while another that uses an SBTACSR730mm2messenger wire into the Kansai district. In terms of the number of messenger wires, the one-wire type is more useful, as it involves a smaller number of parts. As the material for the wire, copper is better than aluminum, since it does not require connection with different metals. To realize the advantages of the two systems, therefore, we developed a feeder messenger wire type overhead contact line that Feeder messenger wire type overhead contact lines of feeder with the messenger wire. They attention recently in Japan from the viewpoint of labor-saving for maintenance. They use two copper stranded conductor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