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龙门山地震断裂带

龙门山地震断裂带

龙门山地震断裂带
龙门山地震断裂带

龙门山地震断裂带

龙门山断裂带也称龙门山断层,是中国西南部的一个逆冲断层。位于青藏高原东缘,与四川盆地相交。由龙门山后山断裂、龙门山主中央断裂、龙门山主边界断裂三条断裂带组成。东北-西南走向,长约500公里,宽达70公里,规模巨大。沿着四川盆地西北缘底部切过,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地壳厚度在此陡然变化,在其以西为60~70km,以东则在50km以下。它的东部仅100公里外就是人口密集、工业发达的成都平原地区。

一、地理位置

龙门山位于四川省四川盆地西北边缘,广元市、都江堰市之间,东北-西南走向。包括龙门、茶坪、九顶等山。东北接摩天岭,西南止岷江边。绵延200多千米,海拔1000~1500米。龙门山最高峰海拔2345米,海拔由盆地边缘2000米向西逐渐升高到3000米以上,主峰九顶山海拔高达4984米,山地垂直地带,气象万千。

而龙门山断裂带,自东北向西南沿着四川盆地的边缘分布,沿断裂带青藏高原推覆在四川盆地之上。这是一条特别要命的裂缝。该断裂带由3条深而大的断裂构成,自西向东其名称及经过的县分别是:1、龙门山后山大断裂,经过汶川、茂县、平武、青川;2、龙门山主中央大断裂,经过映秀、北川、关庄,属于逆—走滑断裂;3、龙门山主山前边界大断裂,经过都江堰、汉旺、安县,属于逆冲断裂。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受灾严重的绵阳市北川县坐落在龙门山主中央断裂上,它就属于逆—走滑断裂。同样受灾的都江堰市落在龙门山主边界断裂上,属于逆冲断裂。

二、形成原因

大约两亿年前,随着印度洋板块中的印度板块不断向北推进,并向亚欧板块下俯冲,青藏高原开始抬升。随后,喜马拉雅山脉诞生了。而与此同时出现的还有位于青藏高原边缘的那些地质断裂带,从而形成了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亚欧地震带)的东段。

首先来了解一下山是怎么形成的。山就是由于地壳受到挤压,而隆起生成的。一方面,挤压使得隆起成山,另一方面挤压使地壳陷落产生断裂,形成湖泊,这是孪生的关系。从专业角度来说,这就是地壳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的相伴发生。像这样的地质断裂带,在我国有大约20多条,并且大部分以青藏高原为核心。在青藏高原的内部,以及青藏高原相互作用的周边块体的边界上,都有地质断裂带。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这条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之间的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的,很宽的,但不是一个单一的断裂带。而若干个断裂带在这个地方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的是拐弯,有的是属于相互作用的,正好是东南-西北这一个带。这条地质断裂带又叫做南北地震带。地震学家们之所以这么称呼它,是因为这里是我国地震的多发区。南北地震带主要是指地震活动有一个特点,地震频度比较高,在一些局部的地方强度比较大。据地质学家们调查,在南北地震带上最活跃的要数四川省境内的龙门山地震带。这一地区,是历史上强震频发的地区。历史上,它并不安分,有过多期活动。据统计,自公元1169年以来,共发生破坏性地震25次。其中,里氏 8.0级以上地震2次,7.0级到7.9级地震4次,6.0到6.9级地震11次。1657年4月21日,爆发了当时有记录以来最大的6.2级地震。据地震学者考证,此后300多年间,这条断裂带再未发生过超过6级的强震 (统计数据未来源于国家地震局)。

龙门山地震带为什么会如些频繁地发生地震呢?从成都平原到

了都江堰以后,很快就进入了高山区,地形的变化相当剧烈。龙门山现在还仍然是代表着青藏高原和东部地块的相互作用。每年龙门山相对于四川盆地都有1到3毫米的相对运动。龙门山的运动表明了青藏高原正在向东移动。这个向东的运动一旦遇到了坚硬性的四川刚性盆地的阻拦,它们之间就会发生较为强烈的碰撞。两个物体相对运动,西部相对较软的物体就推覆到东部比较坚硬的物体上面,所以我们管它叫逆冲。倒滑是两侧平的错动,正断层是断层上的上盘往下落、掉,是属于一种松弛的状态,然后往下落。逆冲是很紧挤压的情况往上挤压。这就是说,板块间的移动形式绝不是单一的。逆冲运动时,地球所释放的能量是最大的,而这个结果直接导致了地震的发生。

事实上,地震就像刮风、下雨、闪电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看似平静的大地之下时刻隐藏着杀机。地球分地壳、地幔、地核。地核、地幔和地壳的物质都是在运动的。特别是地幔,在很多地方形成对流,地幔对流运动的结果带动地壳在运动。20世纪科学家用地震波发现了地球的内部结构,这就是人们众所周知的蛋状结构。其中地壳相当于蛋壳,地幔有如蛋白,地核则像蛋黄。地球上部主要由岩石构成,把地球的躯体严密覆盖。但岩石层并非铁板一块,而是由太平洋、亚欧、美洲、印度洋、非洲、南极洲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构成。板块内部相对稳定,但板块边缘地带和接触地带则是不稳定的,这里是产生地震火山活动等剧烈地壳运动的主要场所。

板块漂浮在地幔顶部的软流层上,由于地幔上部温度较低,下部温度

较高,所以会产生热对流现象。虽然这种流动非常缓慢,一年大概还不到5厘米,但它产生的力量却是惊天动地的。地幔物质流当它受到了岩层的阻碍的时候,就会产生一个强大的力量,让地表都出现这种断裂的情况。当两股相向的地幔物质流相遇之后,在强大挤压作用之下,也可以形成海沟的凹陷或形成山脉的隆起。地幔物质流它接近岩石层这部分被人们称之为是软流层。软流层本身看起来就好像是我们在这个炼钢炉里见到的铁水之前的那个部分。就是已经熔融状态的铁块,这种铁块它本身就是可以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因此说软流层是承载着所有的板块漂来荡去的。板块间可以渐行渐远,但是也可以想到在一起。渐行渐远就会形成大洋地壳的这种海底扩张,当它们遇到一块的时候,也会产生一种强烈的造山运动。就比如喜马拉雅山的隆起一样。它就是在七千万年之前由这种作用下产生的一个结果。

三、能量来源

那么我们说如此大的能量它到底是怎么孕育出来的?又是怎么爆

发出来的呢?地球内部的能量有几种:一种是地球的自转,一种是地球内部的核物质的热辐射,还有地球形成时候所储存的一些能量。这些能量每时每刻都会释放,它以不同的形式释放。有的以地热的形式,有的是以火山的形式,其中有一小部分的能量是以地震的形式来释放的。尽管地震来临之前人们无法知道释放能量的地点,但是通过精密的仪器却可以监测到地球释放能量时的大小。地震震级基本上按台站记录的地面振动的幅度,按照一定的公式推算它震源处所释放的能量,然后折成一个标度叫震级,来衡量它的大小。震级的大小除了与板块的运动方式有关外,另外还和地球内部能量蓄积总量,及地震破裂的规模都有关。在龙门山里面随处可见因活跃的地质运动而被挤压变形的岩石。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飞来峰。年纪较老的岩石竟然压在了年轻岩石的上面,这个奇观全世界只有两处,至今它的成因仍是个谜。但无论是什么原因形成的飞来峰,都说明了龙门山是一处极其活跃的构造带。

我们国家西部地貌与东部还是有很大差别的,这是一个特点。西部是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从地质的角度看它隆升的速度还是较快的,但从咱们日常人的寿命的角度讲,一个几毫米或十几毫米的水平,但从地质角度讲已相当快了。在这种情况下,西部的山脉大多是较年轻的,东部的山脉一般都是较老的。所以大家可以看到东部的山脉都比较平缓,但西部的山脉都比较陡峭,且西部的山脉较破碎。因为年轻,所以就爱运动,而运动就要释放能量,这就是龙门山地震带频繁发生地震的原因。

地震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天然地震、诱发地震、人工地震。天然地震是由板块运动、火山喷发等引起的。诱发地震是因大自然蓄积的能量将要饱和时,由于人类活动而引发或诱发的。人工地震是指核爆炸、化学爆炸、机械振动等人类活动引起的地面震动。世界上80%到90%的地震及所有造成重大灾害的强烈地震,都是属于自然地震中由于板块碰撞而引发的构造地震。

那么,从整个历史的范围来看,大地震一般都是发生在板块的边缘上面。比如说,1960年发生在智利的9.5级大地震,就是发生在南极洲板块的边缘上。可能大家在想,四川汶川和雅安又不是在板块边缘,它怎么会发生地震呢?那是因为,汶川和雅安的地理位置恰恰就在青藏高原地震带上,它发生地震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是不是在这个地方总会发生如此大震级,如此大破坏度的地震呢?当然不是了。纵观整个中国历史,在过去的这么多年中,大概也就发生了21次,而且是平摊到全国各地的。因此,四川依旧是美丽富饶的天府之国。但有的朋友可能也在考虑一个问题,为什么间隔这么长,可是松潘1976年不就连续地震了两次吗?说实话,这个问题需要我们这么来看待:我们说它时间间隔时间长,就是因为如此大的地震,它也是几百年才能够来这么一次的。因为地震本身也需要积聚能量,能量只有积攒到一定程度之下,它才会造成如此大的破坏。再有一点,松潘地震本身它不处在龙门山地质断裂带上,因此从本质上讲,它和我们这一次的汶川地震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四、地理特点

既然这个地方曾经发生过地震,并且也发生过不少次,那我们干嘛还住在这里呢?实话实说,地震并不是如我们想象的有百害而无一利。地震也往往会带来一些丰富的矿产资源,同时也是研究地质的地理环境变迁的很好的切入点。龙门山地质公园位于龙门山中段,北起绵竹、清平,南至彭州市。这里的面积有1900平方公里,是一个由大自然建造的地质博物馆。众多的地质遗迹向人们提示出地球演化的奥秘。46亿年前,地球在刚刚诞生的时候,并没有岩石和沙土,只有炽热的岩浆。后来地球慢慢的冷却下来,岩浆就变成了花岗岩石和玄武岩石,同时一些矿物开始形成。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花岗岩上面有很多条纹,不同颜色标志着各种不同的物质。而这些奇形怪状的纹路,则显示出岩浆在冷却前曾经有过剧烈的运动。

这块岩浆当时在花岗岩上升侵入过程中间,因为空间都是有一定的,原来这个岩石就占了一个空间。花岗岩侵入时是沿着薄弱面往上侵入,侵入过后,就把这一块包裹起来了,包裹起来后就要把这一块进行同化,但是这一块又没有消化完,在地质上,我们就把这一块叫做俘虏体。

大水流经过的地方,岩石失去了棱角,瀑布的下方甚至出现了深潭。水流的击打侵蚀使得岩石分化瓦解,在地球的演化过程当中,水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另外加上风吹日晒,及生物的侵蚀,地球上最早的岩石花岗岩和玄武岩开始分化,早期的地球上是没有沙层和土壤

的,正是在这些外力作用下,沙石和土壤开始出现,并被河流带到湖泊,或大海里面沉积下来。

龙门山地层出露是比较全的,我们所看到的这一套是震旦纪(前寒武纪),震旦纪就沉积于距今七亿年到五点七亿年这个期间的岩石。这套地层之上,还有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和三叠纪。这些地层里面都有很丰富的化石作为佐证。

大约在八千万年前,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及扬子准地台陆续相撞,直到现在这种运动还在继续,撞击使青藏高原开始抬升。龙门山就处在青藏高原的最东端,正好就在板块的断裂带上。开始形成的时候,这些山脉的外形可以是圆的,在雨水的剥蚀下形成山峰和峡谷。也就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银敞沟峡谷。不光是峡谷和瀑布,在龙门山里面,几乎随处可看到造山运动留下的痕迹。造山运动还会形成一些断层,使得原本是在一起的地层破碎断裂。处在断裂带上的岩石,极容易碎裂崩塌下来。而崩塌的规模是有大有小的,有的还会演变成地质灾害。

这个地方是一个断层,之所以是一个断层,可以看到这个地方,有一米多宽的破碎带,使这里的岩石全都碎裂了。有的碎裂成泥一样的东西,所以我们就把它叫成泥棱岩。泥棱岩风化过后就很容易被剥蚀,剥蚀后就形成洼地。这里一个陡崖,那里一个洼地。这是个小断层,大家都看得很清楚,但是我们在看到一个大的断层的时候,我们

一般来看就不是很清楚了。它可以宽到几百米到几公里,相应的下盘的东西,都要被剥蚀掉。

在龙门山里还有许多溶洞,这是因为地下有暗河的缘故。一个溶洞里的暗河往往和其它溶洞里的暗河是相通的。这些暗河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地下水系。因为这些山体的主要成分是石灰岩,所以极容易被渗透山体的雨水侵蚀,形成溶洞。向下侵蚀以后,与地下暗河相沟通,因此就形成了我们现在所讲的天仓、天坑、或者是漏斗的现象。五、两震比较

(一)二者共同之处

1、地理位置和地震成因相同

汶川大地震和雅安地震都处于龙门山地震断裂带上,都是由于印度洋板块中的印度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地区突然释放。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两次地震均发生在地壳脆—韧性转换带。

2、震源深度相当,都是属于浅源地震,破坏性巨大

汶川大地震和雅安地震都是属于是浅源地震(地震可按照震源深度分为浅源地震,地震发生在60千米以内的称为浅源地震浅源地震大多分布于岛弧外缘,深海沟内侧和大陆弧状山脉的沿海部分。浅源地震,大多发生在地表以下30千米深度以上的范围内;而中深源地震,最深的可以达到650千米左右,并且形成一个倾斜的地震带——称为本尼奥夫带。把浅源地震和深源地震在“血缘”上联系在一起的,是板块构造学说这一被称为“地球科学革命”的全球构造理论。浅源地震大多分布于岛弧外缘,深海沟内侧和大陆弧状山脉的沿海部分。),震源深度为10~20千米(汶川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雅安地震震源深度为13千米),离地表近,持续时间较长。因此,破坏性巨大,影响范围甚广。

3、震中距离繁华的蓉城都较近

4、都使四川盆地向东移动了一定距离,微妙地改变了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相对位置(笔者观点)

从地震原因来看,印度板块的挤压,使得亚欧板块向北推进,从而使得青藏高原隆起,高原物质向东流动、挤压。从物理学角度来说,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而高原物质的流动、挤压与刚性的四川盆地就是如此道理。故高原物质的流动、挤压使得四川盆地向东移动了一段距离,从而微妙地改变了周边地区的相对位置。

(二)二者区别

1、地震烈度

虽然同处龙门山地震断裂带上,但由于震级不同,故二者的地震烈度也同。

汶川地震的震中烈度高达11度,其中,10度区面积则为约3144平方千米,呈北东向狭长展布,东北端达四川省青川县,西南端达汶川。以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和北川县县城两个中心呈长条状分布,面积约2419平方千米。其中,映秀11度区沿汶川——都江堰——彭州方向分布,北川11度区沿安县——北川——平武方向分布。雅安地震震中烈度为9度。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即在距离芦山县北部大川镇仅69千米处发生。

2、断裂的位置不同

此次雅安地震发生在龙门山地震断裂带南西段,地震造成的断层破裂长度约为35-40公里,余震主要延北北东向展布在双石-大川断裂带上,震源深度集中分布在15-25公里之间,震源破裂持续时间为30秒左右,断层面上的最大滑动量达到1.6米。而汶川地震则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的中北段,二者为独立的两次地震。

上文已经说了汶川地震的断裂属于逆—走滑断裂的地震。而关于雅安地震是否属于汶川地震的一次余震,中外专家有不同的说法,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预报部副主任蒋海昆认为,雅安地震为“逆冲型的地震”,破裂特征与汶川地震非常相似,但不是汶川地震的余震。美国和日本的专家则认为雅安地震是汶川地震的一次余震。(笔者赞同蒋海昆的观点,认为此次的雅安地震不是汶川大地震的余震,而是一次独立的地震,属于“逆冲型的地震”)

但不管学术界怎样定性于此次的雅安地震,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都应该为雅安祈福,尽自己所能,为雅安的同胞们做点贡献!

其实,对于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地震刚发生时,国家地震局定性为7.8级。后来,由于破坏性确实巨大,伤亡惨重,国家地震局重新核定为8.0级。

六、利弊权衡

龙门山的最高海拔是4984米,它阻碍了迅速向东输送的暖湿气流。这些正常的暖湿气流为整个四川盆地带来了丰沛的降雨,孕育了天府之国。绵延高耸的龙门山脉,不仅滋养了在这里生活的人们,同时也保护了这里生活的野生动植物,使它们很少受到外界的侵害。据调查,仅仅是在地质公园彭州区里就有野生动物285种。但是如果没有那次惊心动魄的地质构造运动,这里可能会是另个一番景象。

大家也都知道,此次地震是发生在我们国家非常美丽、风景如画的一个地方。那里物产非常丰富,既有美如仙境的九寨沟,还有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这么漂亮的一个地方,老天爷干嘛非要让这里地震呢?说实话,事物真的是具有两面性。这也可能体现了道家老子的那句名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这里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也有丰富的地质地理研究的对象,是生物学家的乐园,更是地质学家的天堂。而这一切恰恰是因为青藏高原隆起之后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遗产。大熊猫之所以能够躲开冰期生存下来,也跟这里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如此众多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也是因为借助这独特的小气候、小环境才躲开了冰期的干扰。因此从这个角度讲,它绝对是个好地方。但是汶川和雅安两次地震,夺去了我们那么多同胞的生命,我们对它又是非常痛恨,这真的是一个矛盾。

这个矛盾我们又该怎么去化解它呢?

为灾区人民祈福!

(以上仅代表一家之言,诚恐贻笑大方)

中国四大地震带分析

李四光说的中国四大地震带是哪四大地震? 中国有四大地震带,它们是:1、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2、华北的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3、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4、西部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中国的地震带是那些地区? 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20世纪以来,中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中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1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1949年以来,100多次破破坏性地震袭击了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涉及东部地区14个省份,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房屋倒塌达700万间。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构成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一。 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这五个地区是:①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②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③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④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⑤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我国的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区位于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上,其他省区处于相关的地震带上。中国地震带的分布是制定中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重要依据。 李四光是中国优秀的科学家,在地震地质领域建树极高,是当年周总理的主要地震灾害咨询人。 从网上查询到的住息来看,李四光的地震预测理论,是主导中国地震灾害预报的主要理论。民间一直流传着李四光曾经预测过四大地震,其格式通常是这样的:"李四光曾经预测过中国四大地震,其中唐山、松藩、XXX已经震过了,就差YYY没有震了",YYY一般都是预言传播者所在的城市。 从唐山地震后,地震给中国人带来了极大的恐慌,除了自然力的巨大杀伤,还包括心理上的极度恐惧。这种恐怖也包括了由于贫穷,地表建筑抗震能力差,老百姓缺少安全感。 这种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人们在自然灾害面前,有一种敬畏的心理,并且为了强化这种"信息"传播的"信度"和"杀伤力",通常会把权威及已经发生的铁的事实扯进来。 从CNKI查询了一部分地震预报专业的文章(回忆录、科普型的),李四光的理论及其本人,曾经多次成功预测过地震,但却没有发现科学文献记载李四光具体预测了四大地震。 [黄相宁在2006年02期《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杂志上发表的《李四光论地震地质与他的中长期地震预测》中,回顾了李四光先生几次成功预测: 李四光先生在1966年邢台7.2级地震后的一次会议上提出:邢台地震之后要密切注意河北河间、沧州一带地震危险性。果然在1967年河北河间大城发生了6.3级地震; ……他说我是让你们马上去郯庐断裂带建立压磁地应力站,这个断裂带要出问题。……果不其然,1969年渤海7.4级和1975年海城7.3级地震就发生在郯庐断裂带东北延伸部位上。 1967年他就派地震地质大队的华北三队到唐山、滦县一带开展地震地质工作,……如果这里也在活动的话,那就很难排除大地震的发生。"1976年唐山7.8级、滦县7.1级、宁河6.9级强震群正如他所分析的那样,在他预测10年后发生了!

郯庐断裂带基本概况论述

区域大地构造结课论文 ----郯庐断裂带基本概况论述 班级:011134班 姓名:黄鑫 学号:20131000541 指导老师:王岸

摘要: 郯庐断裂带是东亚大陆上的一系列北东向巨型断裂系中的一条主干断裂带,在中国境内延伸2400多公里,切穿中国东部不同大地构造单元,规模宏伟,结构复杂。是地壳断块差异运动的接合带,是地球物理场平常带和深源岩浆活动带。它形成于中元古代。郯庐断层带的南段(郯城以南)在三叠纪末期形成,当时是扬子板块与中朝板块之间的秦岭-大别碰撞带以东的一条走滑断层。在中生代燕山期,因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到欧亚板块(广义)之下,而使郯庐断层带向北大幅度延伸,并转化为逆冲断层。以后,郯庐断层带虽然一度恢复为走滑断层,但在多数时间内仍以逆冲运动为主。在新构造期,郯庐断层带为右行走滑-逆冲断层。历史上沿这一断层带发生了许多大地震,如1668年郯城大地震、1975 年海城地震等。 多期构造 该断裂带经历了多期构造。它不仅是一条“长寿”的以剪切运动为主的深断裂带,而且是一条仍继承着新构造运动方式,以右旋逆推为主的活断裂带,同时也是一条具有明显分段、活动程度不等的地震活动带。至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许多研究者带着不同任务和目的,局限于对断裂带的某些地段进行考察和勘探。结果在不同地段断裂带命名了一些地方性的名称,诸如在黑龙江吉林省境内称为依兰——伊通深断裂,在辽宁省称为开源——营口——潍坊深断裂(又称辽东滨海断裂),在苏皖境内名为安江山断裂(或称皖苏鲁断裂),以及1959年命名的郯城——庐江深断裂(狭义)等名称繁多。实际上,普遍引用的郯庐断裂(广义),就是上述各地段断裂带串联起来的总称。

最新对于龙门山断裂带活动性的调查研究

对于龙门山断裂带活动性的调查研究

对于龙门山断裂带活动性的调查研究 摘要:为何在这一地区地震频发?为何3年前的5.12地震对这一地区的伤害如此之深?为何同处四川的成都安然无恙? 关键词:龙门山断裂带地震 2008年5月12日2时28分,那本是一个在平淡不过的午后,但就在那一刻,我们的身边发生了一件震惊世界的事——里氏8.0级的汶川大地震。 其中受灾最严重的莫过于身处龙门山断裂带的地区。你一定会问为何这些在龙门山断裂带的地区受灾最严重?下面就让我来给你答案。 首先,我们来了解龙门山断裂带在中国的数量及其分布。 1、河南龙门山: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郊13公里的伊河两岸东、西 山上; 2、山东龙门山:位于山东省泗水县城西北16公里,泗水、宁阳县 交界处; 3、四川龙门山:位于四川省四川盆地西北边缘,广元市、都江堰市 之间。

其次我们来了解断裂带的构造。 龙门山断裂带是由3条大断裂构成,自西向东分别是龙门山后山断裂,龙门山主中央断裂,龙门山主边界断裂。此次受灾严重的绵阳市北川县坐落在龙门山主中央断裂上,它属于逆—走滑断裂。同样受灾的都江堰市落在龙门山主边界断裂上,属逆冲断裂。 再其次,我们来谈谈断裂带与那一次地震的关系。 四川省的地震主要集中在8个地震带(区)上:鲜水河地震带、安宁河—则木河地震带、理塘地震带、金沙江地震带、龙门山地震带、松潘地震带、名山—马边—昭通地震带、木里—盐源地震区。据四川省地震局相关人士介绍,成都不属于任何地震带和地震区,成都本身基本上不会发生地震。而大成都地区每年都有地震,主要集中在龙泉、金堂等地方。我们因该知道地震是因为板块运动挤压形成的。因为龙泉山脉是地壳积压形成的,所以每年有地壳运动时候都会有轻微的地震。但是因为龙泉山脉属于一个小型山脉,因此地壳运动不大,每年的地震幅度都在3级及其以下,在震中附近会感觉到稍微摇晃了一下,所以一般也不会被人察觉。 汶川地震为何能量如此之大?美国南加州地震研究中心教授郦永刚认为,龙门山断裂带属地震多发区内的活动断层,来自青藏高原深部的物质向东流动到四川盆地受阻,向上运动,两者边界即为断层面。如果断裂每年运动数厘米,每隔50米至70米,积聚的应力和能量就能产生一次里氏7级以上的大地震。由于震源较浅,而且震源机制为向东的逆冲

中国地震带分布图详解

中国地震带分布图详解 全球地震几种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两大地震带,中国地震带分布在华北地震区、青藏高原地震区、新疆地震区、台湾地震区和华南地震区的东南沿海外带地震带。 中国地震带分布中国地震带分布图 第一、“华北地震区”:包括河北、河南、山东、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江苏、安徽等省的全部或部分地区。在五个地震区中,它的地震强度和频度仅次于“青藏高原地震区”,位居全国第二。由于首都圈位于这个地区内,所以格外引人关注。据统计,该地区有据可查的8级地震曾发生过5次;7-7.9级地震曾发生过18次。加之它位于我国人口稠密、大城市集中、政治和经济、文化、交通都很发达的地区,地震灾害的威胁极为严重。

华北地震区共分四个地震带: 1、郯城--营口地震带:包括从宿迁至铁岭的辽宁、河北、山东、江苏等省的大部或部分地区。是我国东部大陆区一条强烈地震活动带。1668年山东郯城8.5级地震、1969年渤海7.4级地震、1974年海城7.4级地震就发生在这个地震带上,据记载,本带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60余次。其中7-7.9级地震6次;8级以上地震1次。 2、华北平原地震带:南界大致位于新乡-蚌埠一线,北界位于燕山南侧,西界位于太行山东侧,东界位于下辽河-辽东湾拗陷的西缘,向南延到天津东南,经济南东边达宿州一带。是对京、津、唐地区威胁最大的地震带。1679年河北三河8.0级地震、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就发生在这个带上。据统计,本带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140多次。其中7-7.9级地震5次;8级以上地震1次。 3、汾渭地震带:北起河北宣化-怀安盆地、怀来-延庆盆地,向南经阳原盆地、蔚县盆地、大同盆地、忻定盆地、灵丘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至渭河盆地。是我国东部又一个强烈地震活动带。1303年山西洪洞8.0级地震、1556年陕西华县8.0级地震都发生在这个带上。1998年1月张北6.2级地震也在这个带的附近。有记载以来,本地震带内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160次左右。其中7-7.9级地震7次;8级以上地震2次。 4、银川--河套地震带:位于河套地区西部和北部的银川、乌达、磴口至呼和浩特以西的部分地区。1739年宁夏银川8.0级地震就

芦山断裂带详解

芦山县断裂带分布详解 芦山县大地构造位于扬子地台西缘、龙门山褶断带南断,北部、中部属龙门山褶断带,南部属芦山褶断束(川中台坳的次级单元)。元古界的晋宁运动中,芦山为上扬子古陆的一部分。在地层上升时,伴有褶皱、断裂及岩浆喷发、侵入活动。岩浆喷溢,下层凝结成今中林、快乐、大川乡一带的震旦系苏雄组,上层沉积灯影组,有花岗石、大理石矿形成。在隆起时,由于岩浆充填,生成白铜尖子、大川、快乐等地的小型铜矿、镍矿等。古生代寒武纪时,出现海侵,县境除黄水河群岩层外皆沉入海中。泥盆纪晚期,县境升为陆地,缺失石炭系。二叠纪晚期,县内除中部一小部分外,大部再次下沉为海,在中部和北部沉积大量页岩、砂岩和石灰岩,生成大川乡的菱铁矿点、中林乡的钾矿点和太平乡的无烟煤矿点。中生代三叠纪晚世,因强烈的印支运动,龙门山褶皱带隆升,宝兴复背斜和断裂带形成。大川至双石一带成为陆地与湖盆,形成大川、中林、双石等地的烟煤矿点。中生代晚期至新生代初期,第一期喜马拉雅运动,褶皱断裂十分发育,造成龙门山褶皱带的构造形变,出现迭瓦式构造和飞来峰构造。前者为一系列高度冲断层自北西向东南不断仰冲的结果;后者为冲断层发展向远处掩覆而形成太平、中林、快乐、大川乡一系列飞来峰。新生代中期,喜马拉雅运动进入高潮期,燕山运动后的地层全部褶皱隆起,县境褶断束地质构造单元形成,从而结束8亿年的沧桑变迁,完全成为陆地,东南部出现芦山向斜和罗纯背斜。第四纪的新构造运动,芦山

河两侧低山受冰川作用影响,下切成“U”型谷和多级阶地。每一级阶地均留下冰川沉积物,在河口和一级阶地的河岸出现河漫滩和洪积扇,为县境南部带来河谷平坝,使芦山成为今日以山地为主而类型多样的地貌。 芦山地处四川西部地台边缘凹陷,龙门山前缘构造带南段,长期处于构造活动带与稳定地块之过渡带。 芦山地质在长期的海陆变迁和多次地质构造活动中,形成了三大褶皱,五大断裂。三大褶皱为:宝兴复背斜、芦山向斜、罗纯岗背斜。宝兴复背斜横跨县境北部,为龙门山南端的主体构造。县境内长约21公里,两翼宽约110公里,占全县总面积近1/6。核部由元古界黄水河群及晋宁—澄江期杂岩体组成。北西翼多断块高山。南东翼生有飞来峰。芦山向斜位于县境南部,是芦山褶断束地质构造单元的最北部分,属雁行排列构造。罗纯岗背斜位于县境南部与雅安交界处,属芦山褶断束和雁行排列构造的一部分。 五大断裂为:红山顶冲断层、磨房沟冲断层、黄铜尖子冲断层、林盘—杨开—高飞水冲断层、双石—大川冲断层。红山顶冲断层位于龙门山褶断带与金汤弧形构造交界地带。由红山顶向西南延伸入宝兴县境,称赶羊沟冲断层,向东北经断头岩入汶川县境。断层南侧为震旦系地层,有海拔3500米以上高山,北侧为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地层,多4000米以上高山,甚至5000米以上极高山。 磨房沟冲断层为龙门山褶断带北东向构造中规模最大的区域性主干 断裂。

中国地震断层分布图(图)

中国地震断层分布图 地震专家称建房时避开可有效防震10年内有望勾画出中国内地主要地震活动带 ●在近年发生的历次大地震中,研究人员发现,断层带上的房屋倒塌、人员伤亡情况严重;但断层带以外的情况就要好得多。 ●研究人员勾画出21多个大城市断层带,建房时避开这些断层带,就可有效防震。 ●银川已探索在地震断层带两边宽两百米的地方建了绿化带,不准建房。 ●到2020年左右,中国内地主要地震活动带都有望勾画出来,能有效减轻地震带来的破坏。

“东京南面曾预测有八级以上地震,等了30年还没有发生,没想到东北部却来了个9级地震。地震预测是世界性难题。”昨日下午,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徐锡伟在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作讲座时透露,研究人员已勾画出我国21个大城市断层带,建房时避开可有效防震。到2020年左右,有望把中国内地主要地震活动带勾画出来。 福岛核电站离地震带太近了 徐锡伟说,尽管国际原子能组织对核电站有严格的选址标准,但福岛仍不安全,因为它离地震活动带太近了。“核电站应该考虑选在地壳稳定区的中心,要远离地震带,离可能发生的大地震越远越好。” 徐锡伟介绍说,全世界存在三大地震带,一是环太平洋地震带,集中70%的大地震;二是喜马拉雅山到地中海的欧亚地震带,比较分散,不像环太平洋板块那么集中在一个狭长的地带,集中了20%的大地震;三是大洋中脊地震带,占大地震的5%左右。 东京等了30年没等到强震 环太平洋地震带活动相当强烈,1990年以来,16次破坏性强的大地震11次都发生在这个板块。从2004年苏门答腊大地震,到2008年汶川地震、2010年玉树地震、新西兰地震,再到这次日本大地震,表明现在的地震活动到了活跃期。 “地震的预测是世界性难题。”徐锡伟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有专家提出“地震空白论”,即地震会发生在以前没有发生过的空白区。日

云南及丽江地震断裂带

云南主要地震构造带

丽江主要断裂带 丽江地区地震构造 1.晚第四纪裂隙槽谷; 2.第四纪断陷盆地; 3.晚更新世—全新世活动断裂; 4.第四纪活动断裂; 5.走滑活动方向

丽江地区主要活动断裂 1.中甸—永胜断裂 北起小中甸,向东南经大具、大东至永胜。该断裂中段大具至大东段断裂走向为N40o~50oW,倾角陡直,呈右旋走滑运动。新构造活动较明显的小中甸至大东段,挤压破碎带宽大约数百米至千余米,断崖、槽盆、水系牵引、滑坡和温泉等现象发育。其中中甸盆地、大具盆地是本断裂上最具典型的以尾端拉分或断裂交汇引张形成的重要盆地,并成为强震的重要场所。 2.玉龙雪山东麓断裂 北起大具南至丽江,展布于玉龙雪山东麓和丽江盆地边缘,由东、西两支基本平行的主干断裂和与之斜交的北西、北东分支断裂组成(周光全等,1997)。西支断裂从大具向南经雪山东麓、玉湖东北进入丽江盆地。东支从大具经大鼓梁子、甲子、向南隐伏于丽江盆地。东西两支断裂在盆地两侧相向倾斜。这两条断裂全长60Km,宽2~6Km。第四纪以来呈张性或张扭性左旋运动,控制着丽江盆地的发育。 3.丽江—剑川断裂 丽江—剑川断裂是小金河断流的西南段。北起文化东北的金沙江边,向南经干塘、团山、丽江、文笔、南溪、中螳螂至化龙进入剑川盆地,全长80Km左右。由平行的两支断裂组成,走向N35o~ 45oE,呈相向倾斜,倾角陡直。北端在金沙江岸附近被北西向德中甸—永胜断裂右旋错断,南端在剑川盆地与北北东向的龙蟠—乔后断裂相交。 4.龙蟠—剑川断裂 龙蟠—剑川断裂是乔后—中甸断裂的中段,北起龙蟠经白汉场、九河至剑川,全长约60Km,走向N15o~ 20oE。龙蟠—剑川断裂可能是一条与红河断了同期或稍晚形成的古老断裂,长期的构造活动使力学变得复杂。第四纪以来是左旋运动并似有张性特征。

山东地震带分布

地壳变动的证明: 地壳自形成以来,其结构和表面形态就在不断发生变化。岩石的变形、海陆的变迁以及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地壳变动的结果。地壳变动有时进行得很激烈、很迅速,有时进行得十分缓慢,难以被人们察觉。我们可以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来证明过去所发生的地壳变动。例如悬崖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都是地壳变动的信息。 地球内部的构造: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其形状与内部构造像鸡蛋。地球的最外层叫地壳;地壳下面的部分叫地幔,由软体物质组成;地球最中心的部分叫地核。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0千米左右,地壳厚度为35千米左右,大多数破坏性地震就发生在地壳内。 地球的板块运动:地球表面水圈以下是岩石圈,岩石圈并不是一块完整的岩石,而是由大小不等的板块彼此镶嵌组成的,其中最大的有七块,它们是南极板块、欧亚板块、北美板块、南美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澳洲板块和非洲板块。这些板块在地幔上面每年以几厘米到十几厘米的速度漂移运动,相互挤压碰撞,运动的结果使地壳产生破裂或错动,这是地震产生的主要原因。地壳运动示意图由内营力引起地壳结构改变、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构造运动叫地壳运动。地球表层相对于地球本体的运动。 对于现代地壳运动,一般采用重复大地测量的方法,如用重复水准测量来研究垂直运动;用三角测量或三边测量的复测来研究水平运动;用安放在活动断层上的蠕变计、倾斜仪和伸长仪等做定点连续观测来监视断层的运动。20世纪70年代后期,进而利用空间测量技术(激光测月、人造卫星激光测距和甚长基线干涉测量等)监测不同板块上相距上千公里的两点间的相对位移(精度可达2~3厘米),用以测定板块之间的运动。除此以外,还可以利用海岸线的变迁,验潮站关于海水涨落的记录等,推断现代地面的升降运动。 山东半岛濒临黄海和渤海,其地震构造位于北东向郯庐深大断裂带东侧的重要分支断裂上,且北西向燕山-渤海-威海断裂带再起穿越,是7级强震频发地区。近几年来,在华北地区地震活动水平较弱的情况下,山东半岛级北部海域中等地震呈增强趋势,显示出地震活动异常现象。认真做好该地区的地震活动特征研究与预测工作,对该地区的防震减灾工作是有益的。 山东地震带 山东半岛及附近海域位于华北地震去东部,据地质构造条件及地震空间分布特点,本去主要有两条大的地震构造带通过,郯庐深大断裂带与燕山-渤海-威海断裂带交汇处。 郯庐断裂带是我国东部一条规模巨大的NNE向深大断裂带,它纵贯东北华北华东地区8个省份,断裂带由几条平行的主干断裂及分支断裂构成,断裂带的构造活动十分复杂,具有明显的分段性。各段的构造运动及地震活动存在明显差异。北段(肇兴—沈阳):它发育于吉黑断拗,由两条走向30-40。东的主断袭组成,宽5-20公里,为一中、新生代地堑型断裂带,带内充填4000-5000米厚的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夹煤系地层。基底刚度较软,结构也较简单,有史记载只发生过5.8级地震。 南段(宿迁—广济):依次发育在扬子断块与华北淮阳断褶的交界处,其介质相对较软,结构比较简单,构造应力量级不高,地震活动强度也不大,其地震活动水平较北段略高一些。中段(沈阳—宿迁):呈北北东向穿切由太古代结晶基底组成的华北断块区,主要由四条大致平行的主断裂组成,这四条主断裂在鲁中沂、沐河谷地构成了20-40公里的“两堑夹一垒”的构造,称为沂沐深断裂带。这一段是结构复杂、新活动强、基底介质刚度较高的地区。历

龙门山断裂带

龙门山断裂带

龙门山断裂带与强震 稽少丞 2008年5月12日8.0级大地震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的中北段、今天雅安市芦山县发生的7.0级强震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的南段。下面,我就科普 一下龙门山断裂带。 在中国地图上有一条由著名地理学家胡焕

庸(1901~1998)先生提出的“胡焕庸线”。这条直线,北起黑龙江爱珲县、西南达云南腾冲,它把中国大陆分成西北和东南两部分,线的东南侧,土地只占整个国土面积的36%,人口却是全国的96%。线的西北侧,情况恰恰相反。在四川省的地图中,也有这样一条人口分布疏密的对比线,它就是龙门山脉。龙门山以东是称之为“天府”的成都平原,“田肥美,民殷富……沃野千里,蓄积饶多,此谓天府。”龙门山以西是中、高山、极高山和高原的世界,遍布湍急的河流、深切河谷,自然环境注定这里不能像川东一样养活众多的人口,而只能是游牧民的天下。 龙门山是青藏高原东缘边界山脉,横亘于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之间。龙门山脉北东-南西向长约500 千米,北西-南东向宽约40~50 千米,从东到西分别是山前冲积平原(海拔约500 米)、高山地貌(海拔2000~5000 米)和高原地貌(海拔4000~5000 米),为当今世界上坡度最陡的高原边界。龙门山地区的地形坡度比喜马拉雅山南坡的还大,这样的地貌特征本身就说明垂直龙门山方向上水平构造应力分量很大。前人的野外地质考察和古地磁资料都证明龙门山脉晚新生代以

来经受了强烈的右旋斜冲。但是,横跨龙门山布设的GPS区域观测网在5.12之前的近十年的测量结果却显示基本上没有位移,有些人据此推断龙门山断裂带不是活动地震构造,把该地区从全国强震重点防范区的名单上剔除。在5.12地震发生在前,当地政府和民众都认为龙门山地区不会有大地震发生,因此也就没有采取任何应对地震灾害的策略与措施,更没有为应对可能的地震灾害而储备救援物资。事实上,在GPS观测的时间段内,龙门山断裂带处于闭锁状态,并不证明龙门山断裂带是不活动的构造。 与龙门山隆起有关的主干断裂主要有三条(图1~2、图3):西边一条叫龙门山后山断裂,沿茂县-汶川-卧龙一线,也被称之为汶川-茂县断

中国百年大地震概览,中国地震带详细分布图

中国百年大地震概览,中国地震带详细分布图 中国百年大地震概览,中国地震带详细分布图中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这五个地区是:①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②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③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④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⑤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中国的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区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其他省区处于相关的地震带上。中国地震带分布和震中分布是制定中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重要依据。01青藏高原地震区“青藏高原地震区”包括兴都库什山、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贺兰山-六盘山、龙门山、喜马拉雅山及横断山脉东翼诸山系所围成的广大高原地域。涉及到青海、西藏、新疆、甘肃、宁夏、四川、云南全部或部分地区,以及原苏联、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缅甸、老挝等国的部分地区。青藏高原地震区是中国最大的一个地震区,也是地震活动最强烈、大地震频繁发生的地区。据统计,这里8级以上地震发生过9次;7-7.9级地震发生过78次。均居全国之首。02华北地震区华北地震带是中国华北地区最大的地震带,东起渤海之滨的唐山地区,往西经华北北部燕山地区至五台山,然后转向西南往山西汾河流域、过黄河向西经渭河流域至宝鸡市附近,全长1500多公里,该地震带历史上发生过多次8级大地震。“华北地震区”。包括河北、河南、山东、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江苏、安徽等省的全部或部分地区。在五个地震区中,华北地震区的地震强度和频度仅次于“青藏高原地震区“,位居全国第二。历史上有据可查的8级地震曾发生过5次;7-7.9级地震曾发生过18次。华北地震区位于中国人口稠密、大城市集中、政治和经济、文化、交通都很发达的地区,地震灾害的威胁极为严重。⑴郯城-营口地震带。包括从宿迁至铁岭的辽宁、河北、山东、江苏等省的大部或部分地区。是中国东部大陆区一条强烈地震活动带。1668年山东郯城8.5级地震、1969年渤海7.4级地震、1974年海城7.4级地震就发生在这个地震带上,据记载,本带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60余次。其中7-7.9级地震6次;8级以上地震1次。⑵华北平原地震带。南界大致位于新乡-蚌埠一线,北界位于燕山南侧,西界位于太行山东侧,东界位于下辽河-辽东湾拗陷的西缘,向南延到天津东南,经济南东边达宿州一带。是对京、津、唐地区威胁最大的地震带。1679年河北三河8.0级地震、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就发生在这个带上。据统计,本带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140多次。其中7-7.9级地震5次;8级以上地震1次。⑶汾渭地震带。北起河北宣化-怀安盆地、怀来-延庆盆地,向南经阳原盆地、蔚县盆地、大同盆地、忻定盆地、灵丘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至渭河盆地。是中国东部又一个强烈地震活动带。1303年山西洪洞8.0级地震、1556年陕西华县8.0级地震都发生在这个带上。1998年1月张北6.2级地震也在这个带的附近。有记载以来,本地震带内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160次左右。其中7-7.9级地震7次;8级以上地震2次。⑷银川-河套地震带。位于河套地区西部和北部的银川、乌达、磴口至呼和浩特以西的部分地区。1739年宁夏银川8.0级地震就发生在这个带上。1996年5月3日内蒙古包头6.4级地震也发生在这个地震带上。本地震带内,历史地震记载始于公元849年,由于历史记载缺失较多,据已有资料,本带共记载4.7级以上地震40次左右。其中6-6.9级地震9次;8级地震1次。03中国东南沿海地震带的分布情况:东南沿海地震带地理上主要包括福建、广东两省及江西、广西邻近的一小部分。这条地震带受与海岸线大致平行的新华夏系北东向活动断裂控制,另外,一些北西向活动断裂在形成发震条件中也起一定作用。这组北东向活动断裂从东到西分别为:长乐—诏安断裂带,政和—海丰断裂带、邵武—河源断裂带。沿断裂带发生过多次破坏性地震,如沿长乐诏安断裂带,曾发生过1604年泉州海外8级大震和南澳附近的一系列强震;沿邵武—河源断裂带曾发生过会昌6.0级(1806年)地震、河源6.1级(1962年)地震和寻乌5.8级(1987年)地震,政和—海丰断裂带也曾发生过破坏性地震,但总的强度比

中国省会城市地震危险度排名

中国省会城市地震危险度排名 中国部分城市地震危险度排名藏在我们身边的地震带 中国地震带分布图 ·不可不看的知识:中国地震国情· 关于地震,我国的国情是,“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据了解,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 这五个地区是:①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②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③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④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 ⑤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我国的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区位于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上,其他省区处于相关的地震带上。中国地震带的分布是制定中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重要依据。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 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20世纪以来,中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

震近800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中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1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1949年以来,100多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了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涉及东部地区14个省份,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房屋倒塌达700万间。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构成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一。下页提示:中国部分城市地震危险度排名 中国部分城市地震危险度排名 评价地震危险度的三个指标 导致灾害的强度因素(如城市近源地震等效震级) 承灾体的脆弱性指数(人口、GDP、建筑抗震能力) 响应能力(疏散、救援等应急应变能力) 中国部分城市地震危险度排名 (UERDI值,指数越高风险越大) 1.石家庄0.35 2.合肥0.25 3.西宁0.24 4.海口0.23 5.长沙0.22

复杂断裂带高精度地震采集技术及效果

[收稿日期]2011203216  [作者简介]孙永强(19642),男,2005年大学毕业,工程师,现主要从事地震采集生产技术管理工作。 复杂断裂带高精度地震采集技术及效果 孙永强,晁如佑,宗晶晶李亚斌,李金莲,付英露 (江苏石油勘探局地球物理勘探处,江苏扬州225007) [摘要]“十一五”期间,江苏油田相继在GY 凹陷的HL 、ZW 和WB 断裂带部署了YA 、ZD 、Z L 和CB 共4块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区域。3个断裂带断层发育,构造破碎,火成岩对下伏地层能量屏蔽严重,地 震资料品质较差;地表条件复杂,激发、接收条件横向变化大。为此,从观测系统、激发和接收3方面 入手开展方法研究,形成了面向目标的观测系统优化技术、以精细表层结构调查为重点的最佳激发参数 优选技术、基于保护高频成分的接收等技术,寻找到了一套适合GY 凹陷复杂断裂带的高精度地震采集 技术系列,达到了落实小断层分布,提高地震资料品质的目的。 [关键词]复杂断裂带;GY 凹陷;高精度;地震采集方法 [中图分类号]P63114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9752(2011)0720088204 为进一步提高GY 凹陷HL 、ZW 和WB 断裂带的资料品质,江苏油田于“十一五”期间相继部署了YA 、ZD 、ZL 和CB 共4块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区域,通过地震采集方法研究和实践应用,最终获得了较高品质的原始地震资料,取得了很好的勘探效果。 1 采集难点 1)三个断裂带构造破碎,波场复杂,不利于构造的准确成像[1,2]。 2)火成岩分布广泛,屏蔽作用强,影响了下伏地层的成像质量[3]。 3)原有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反射能量弱,断裂带内层位难以追踪,小断层欠落实,影响构造的可靠程度。 4)工区表层结构多变。分为胶泥、流沙和软泥等激发接收区[4];激发岩性变化较快;古河道发育[5],常引起局部地区单炮品质变差。 2 关键采集技术 211 面向目标的观测系统优化技术 观测系统设计原则是每个CDP 面元内炮检距和方位角分布均匀;保证目的层有效反射信息有利于速度分析和成像;确保目标区的有效覆盖次数,使地震资料有足够的信噪比;覆盖次数均匀,有利于构造和岩性研究[6~11]。 在全面分析GY 凹陷复杂断裂带高精度地震采集难点的基础上,提出应用基于射线理论和波动方程的地震波数值模拟技术,采集参数论证过程中,针对构造破碎、火成岩屏蔽提出基于叠前成像的三维观测系统设计概念,根据高精度采集及满足勘探开发不同阶段的需求,采用可变面元技术,并应用照明技术优化采集观测系统的设计。面元的尺寸有4种,分别为10m ×10m 、10m ×20m 、20m ×20m 、20m ×40m 。以YA 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通过采集方法后评估,优化采集方案。以20m ×20m 面元为?88?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11年7月 第33卷 第7期Journal of Oil and G as T echnology (J 1J PI )  J ul 12011 Vol 133 No 17

中国强震及地震带分布

中国强震及地震带分布 新一轮24个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11个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城市,但非主流网没有看到24个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11个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城市名单,国家地震局网站也没有看到。地震,事关百姓,每个人都有可能会遇到,官方怎么就不公布名单呢? 中国强震及地震带分布图 下面是网上搜到的12个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 ⑴北京、天津、唐山及山西、河北、内蒙古交界地区; ⑵江苏、山东交界—南黄海一带和江苏、山东、安徽交界地; ⑶四川西部-云南东部一带; ⑷云南西北地区;

⑸祁连山地区; ⑹辽东半岛; ⑺辽宁西部及辽宁、内蒙古交界地区; ⑻甘肃东南至甘肃、青海、四川交界地区; ⑼宁夏、内蒙古交界地区; ⑽新疆北天山和南天山东段地区; ⑾山西中南段至山西、陕西、河南交界地区; ⑿海南岛北部和雷州半岛北部地区和东北松辽平原两侧地区。 8个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城市名单:四川自贡,山东临沂,湖南长沙,河北石家庄,广西南宁,安徽合肥,江西南昌,吉林长春。 还有12个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2个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城市不知道,请知道情况的网友留言补上! 另外有网友在问: 总所周知地震是发生在地震带上的,而我国地震带分布图上没有长沙的位置,1973年至今,长沙共发生2.0级至3.0级地震40多次,但发生大地震的几率相当小。如果是这样,那长沙为什么会被列为全国11个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城市之一? 问题补充:因为中国地震带的分布是制定中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重要依据,所以既然长沙不在地震带上,为什么仍被列为重点监视防御城市? 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这五个地区是:①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②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③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 ④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⑤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我国的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区位于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上,其他省区处于相关的地震带上。中国地震带的分布是制定中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重要依据。 中国历年来所发生的地震 4·14玉树地震:青海省玉树县2010年4月14日晨发生两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截止4月25日下午17时玉树地震造成2220人遇难,失踪70人。 四川5.12汶川地震,8.0级,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地震灾区惨状遇难:69142人失踪:17551人受伤:374065人受灾:4624万人 唐山大地震:1976年7月28日3点42分53.8秒在唐山发生里氏7.8级地震,据统计唐山大地震共造成24.2万多人死亡

李四光预言的4个地震带

当年李四光预言了中国的4个有可能随时发生的地震带: 1、唐山——邢台(已震) 2、台湾(已震) 3、四川大足(已震) 4、山东郯城——日照或是连云港(未震) (注:1668年山东郯城 8."5级地震 1969年 据说,李四光前辈去世前,念念不忘的就是郯-庐地震带,他曾经预测,一旦发生地震,其毁灭性可能是唐山大地震的好几倍。希望最近中国G-ON-VEN-MENT这些年来的防震措施能积极、有效。 黄相宁在2006年02期《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杂志上发表的,《李四光论地震地质与他的中长期地震预测》中,回顾了李四光先生几次成功预测: 李四光先生在1966年邢台 7."2级地震后的一次会议上提出: 邢台地震之后要密切注意河北河间、沧州一带地震危险性。果然在1967年河北河间大城发生了 6."3级地震; ……他说我是让你们马上去郯庐断裂带建立压磁地应力站,这个断裂带要出问题。……果不其然,1969年渤海 7."4级和1975年海城 7."3级地震就发生在郯庐断裂带东北延伸部位上。

1967年他就派地震地质大队的华北三队到唐山、滦县一带开展地震地质工作,……如果这里也在活动的话,那就很难排除大地震的发生。"1976年唐山 7.8级、滦县 7."1级、宁河 6."9级强震群正如他所分析的那样,在他预测10年后发生了! 1969年,李四光指出云南通海地震的危险性,……分队在 1970年1月4日到达通海西北30公里的峨山时,发生了 1970年1月5日通海 7."7级地震。 通海地震后,他立即提出要注意川西的地震危险性, 1970年1月28日在与全国地震工作会议专业队伍代表谈话时他说: "四川西部是危险区,现在我提心吊胆地工作,要赶快上去。"结果在 1970年2月24日就发生了四川大邑 6."2级地震。 1970年,……把编制的中国活动性构造体系、构造带上复中国地震危险区透明图向他汇报时,他问了一些地方: 道孚在哪?彝良在哪?武都在哪?武威在哪?门源在哪?峨山在哪?1973年2月6日四川炉霍发生 7."3级地震,炉霍位于道孚西北60公里,处于同一活动性断裂……1974年5月11日云南大关北发生 7."1级地震,……"你怎么分析到这次地震在彝良?我说:

中国地震断层分布图高清版中国21个大城市地震断层带

中国地震断层分布图高清版:中国21个大城市地震断层带 中国地震断层分布图公布,台湾地震断层最多最多,山东东北部有零星分布.中国地震断层探清看看你所处的省市有没有地震危险:#

中国地震断层:国内21个大城市断层带摸清已有准确位置(图) 中国地震断层 什么是地震断层? # 地震断层是指近代大地震造成的具有一定规模和连续分布的地表破裂带。又称地震断裂。研究人员通过多年的研究显

示,在地震断层上的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都相对严重。如果建房时避开地震断层,就能有效地预防地震伤亡。研究人员已经呼吁立法禁止在地震断层建筑房屋。地震是一种地质现象。它的分布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严格地依照断裂运动发生的。从这个观点说,地震直接与断裂运动有关。人类历史时期的地震活动,对整个地质时期来说,虽是短暂的一瞬间,但无论是历史地震还是现代地震,都属于地壳运动阶段中的最新活动。# 为何中国地震断层多? 我国处于环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等几个板块相接的地方,至少有495个中国地震断层带。如果将中国地震断层带很详细地勾画出来,可以有效减轻地震的破坏。到2020年左右,中国内地存在的主要地震活动带将全部被勾画出来,精确的地震区划图将作为建造房屋的新标准。地震断层是指近代大地震造成的具有一定规模和连续分布的中国地震断层带。又称地震断裂。研究人员通过多年的研究显示,在地震断层上的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都相对严重。如果建房时避开地震断层,就能有效地预防地震伤亡。研究人员已经呼吁立法禁止在中国地震断层建筑房屋。# 中国以占世界7%的国土承受了全球33%的大陆强震,是大陆强震最多的国家,从2004年开始,中国已经开始在人口集中的21个大城市进行了地层活动断层带的研究,并且将研究成果绘制成图。研究显示,中国至少有495个地震断裂带,现在所研究出的地震断层分布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到了2020年,中国内地所存在的主要地震带将被全部勾画出来,那个时候可根据这个中国地震断层图表有效地建立预防地震的措施。#

中国地震带分布图认识地震云

中国地震带分布图认识地震云 中国地处世界上两个最大地震集中发生地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在我国发生的地震又多又强,其绝大多数又是发生在大陆的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大都在20公里以内。因此,我国是世界上多地震的国家,也是蒙受地震灾害最为深重的国家之一。 我国大陆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4,但20世纪有1/3的陆上破坏性地震发生在我国,死亡人数约60万,占全世界同期因地震死亡人数的一半左右。20世纪死亡20万人以上的大地震全球共两次,都发生在中国,一次是1920年宁夏海原8.5级大地震,死亡23万余人;另一次是1976年河北唐山7.8级地震,死亡24万余人。这两次大地震都使人民生命财产遭受 了惨痛的损失。 中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20世纪以来,中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1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1949年以来,100多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了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涉及东部地区14个省份,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房屋倒塌达700万间。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构成中国的基本国情之 一。 "地震云"是指地震即将发生时,震区上空出现的不同颜色的,如白色、灰色、橙色、橘红色 等带状云。 其分布方向同震中垂直,一般出现于早晨和傍晚。地震云的高度和长度:据目测估计,地震云的高到可达6000米以上,相当于气象云中高云类的高度。 早在17世纪中国古籍中就有“昼中或日落之后,天际晴朗,而有细云如一线,甚长,震兆也”的记载,1935年我国宁夏的隆德县《重修隆德县志》中记载有“天晴日暖,碧空清净,忽见黑云如缕,婉如长蛇,横卧天际,久而不散,势必为地震” 。

安徽地震带分布图

安徽地震带分布图 时间:2009-04-07 11:14:00 来源:作者:共有0条评论北京女子形体训练 安徽地震带 第一节地震区、带划分 根据国家地震局1978 年出版发行的《中国地震区、带分布图》,地震区、带是指地震活 动特点和地震地质条件都密切相关的地区,即同一地震区、带内的地震活动具有共同特征和相互联系。地震区、带作三级划分,其中一、二级均为地震区,分别命名为“区”和“亚区” ,三级称为“地震带” 。全国共划分为10 个地震区,其中又划分出23 个地震亚区和30 个 地震带。 安徽地处华南地震区(Ⅰ3)和华北地震区(Ⅰ4)的交界部位,合肥—明港断裂以南隶属华南地震区中的长江中下游地震亚区(Ⅱ4),进一步划分又分属麻城—常德地震带(Ⅲ7)和 扬州—铜陵地震带(Ⅲ8);合肥—明港断裂以北,隶属华北平原地震亚区(Ⅱ6),进一步划分 又分属许昌—淮南地震带(Ⅱ9)和营口—郯城地震带(Ⅲ10),见图1—2。 安徽隶属的各地震带情况具体分述如下: 一、扬州—铜陵地震带 该带“北界是盱眙—响水口大断裂和郯城—庐江深断裂的南段,南界是无锡—崇明大断 裂和江南深断裂,构成一北东向的楔形,东北端延伸入黄海海域,西南端收敛于江西九江附近” 。[1 ]安徽长江沿岸地区(江南深断裂以北)位于该带的西南部分。 扬州—铜陵地震带“自公元999 年至今共记载了25 次强震,其中6 级以上地震11 次。这 些地震主要分布在长江破碎带两侧及黄海海域” 。“全带11 次 6 级以上地震有9 次位于黄海, 最大震级达6.75 级” 。此外,该地震带中江苏溧阳地区紧邻安徽,1979 年又发生6.0 级地震, 显示了较强的地震活动水平。 扬州—铜陵地震带中的安徽部分,历史上曾发生两次破坏性地震,即1585 年巢县5.5 级 和1743 年泾县5.0 级地震。 二、麻城—常德地震带 该带“北以鲁山—确山—息县断裂和肥中断裂与华北地震区的许昌—淮南地震带相邻,[1]安徽隶属的各地震区、带情况,加引号部分均引自国家地震局1981年出版的《中国地震区划工作报告》,地震资 料时间范围为公元前1177 年至公元1976年8 月31日;引文中的“破坏性地震”和“强震”系指4.75级以上的地震。 4 1图1—2安徽省地震区带分布图 摘自1978 年出版《中国地震区、带分布图》 南以洞庭湖盆地南缘的湘潭—安化一线为界。东界为郯—庐断裂南段,经幕阜山北麓沿崇阳—宁乡断裂延伸,西界即为长江中下游地震亚区的西部边界” 。安徽的六安、合肥及大别山区

龙门山断裂带的形成

龙门山断裂带的形成 成都市区位于新津-德阳断裂上,西郊靠近大邑-郫县断裂,东郊紧临龙泉山断裂,这三条平行的断裂带都是南北地震带的一部分,历史上多次发生过5级左右的地震,如60年代双流籍田5.4级地震。在汶川震后应力增大,具有5~6级的孕震能力。成都市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合格房屋对本地5.5级以下地震具有抵抗能力,在5.5~6.5级地震中房屋允许损坏,但不应该倒塌。所以,只要你的房子合格,哪怕成都市区出现6级地震,你都是安全的。宜宾、自贡两市的市区位于华蓥山基底大断裂南段,这条断裂从川滇边界一直延伸到大巴山,是四川盆地内部最重要的断裂带。合川以北称北段,活动性弱合川以南称南段,活动性强。特别是宜宾-自贡-荣昌段,近30年来发生的 4.5~5.5级地震超过10次。该断裂带具有5.5~6.5级孕震能力。 自贡由于独特的地质结构,市区容易发生中等强度的地震,是四川唯一遭受过直下型地震袭击的城市。目前的抗震设防标准为7度,如果房屋不处于断裂带上或采盐空洞区上方,合格的建筑可以应对6级以下地震。自贡处于华蓥山断裂带,自古就有很多小震,但震级都不大,最大的一次发生在1896年,震级5.7级,震中在富顺县附近。因此自贡发生4级左右地震很正常。通过四川部分市区的断裂带和邻近的中强以上断裂带: 成都:蒲江-德阳断裂,龙泉山断裂; 邻近:龙门山山前断裂 德阳:蒲江-德阳断裂 邻近:龙门山山前断裂 绵阳:临近龙门山山前断裂 广元:龙门山山前断裂 邻近:龙门山主中央断裂 乐山:龙泉山断裂 邻近:荥经-马边-盐津断裂、新津-洪雅断裂、峨眉山大断裂 自贡:华蓥山基底大断裂 宜宾:华蓥山基底大断裂 邻近:荥经-马边-盐津断裂 泸州:邻近:华蓥山基底大断裂 内江:邻近:华蓥山基底大断裂 广安:华蓥山基底大断裂 达州:华蓥山基底大断裂 邻近:南充-广汉-都江堰断裂 南充:南充—广汉—都江堰断裂 西昌:小江断裂 攀枝花:小江断裂 华蓥山地震带是盆地内部规模最大、活动性最强的地震带,川南和川东地区破坏性地震多数发生在这条地震带上。这条地震带的地质基础是华蓥山基底大断裂,它从盆地东北部的达州附近,经广安、渝北、荣昌、泸县、自贡到达宜宾,在云南昭通和南北地震带衔接。该地震带的特点是活动性特别高、多发群震型4~5级中强震,震源深度浅、破坏性比其他地区同级地震强。该区由于注水采煤和采气,常常诱发地震。宜宾和荣昌是该地震带近30年来活动的两个中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