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促进农民增收实施方案

促进农民增收实施方案

促进农民增收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X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发〔X〕X号)精神,进一步促进全市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全面提升城乡统筹发展水平,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二)主要目标。

X年,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增长,达到11869元,增幅达9.3%以上,超过全省增幅平均水平。

二、主要任务

(一)做优农业产业,持续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

1.调优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划定和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落实到田头地块。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大科技项目支持力度。粮食生产按照“提单产、稳总产、调结构、强品质”原则,大力发展强筋弱筋小麦等优质专用小麦,增加优质食用大豆、薯类、杂粮等面积,进一步调减玉米种植面积。扩大经济作

物种植面积,加大蔬菜、瓜果和设施农业的比例。X年,新增市级以上标准果园6个,市级以上蔬菜标准园15个。养殖业按照“规范化、规模化、生态化”标准,切实保障粮食和畜产品供给质量,力争创建部省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小区)3个,市级标准化示范场(小区)5个。(牵头单位:市农委;协同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水利局、市粮食局、市供销社等)

2.提质增效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推行农业绿色发展方式,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育型农业,提升农产品品质,实现农业持续发展、持续增效。大力发展品牌农业,以打响品牌为目标,突出市场导向,强化品牌营销,着力提升我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农业综合效益。X年,认证“三品一标”企业81家、产品264个。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行农产品生产“红榜”和“黑名单”制度,国家级、省级蔬菜标准园全部实现质量安全可追溯。(牵头单位:市农委;协同单位:市林业局、市供销社等)

3.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民增收。采取政府引导扶持、典型示范、规范管理等措施,大力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种植大户等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促进经营主体有机融合,建立利益共同体,强化资本、产业、基地、农户、市场之间的联合。X年,新增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各50家,农业产业

化联合体发展到280家。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帮助小农户对接市场,拓展小农户增收空间。(牵头单位:市农委;协同单位:市财政局、市林业局、市供销社等)

4.发展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民增收。坚持用工业理念抓好农业产业化发展。聚焦农产品精深加工,以“招大、扶强、奖优”为抓手,重点引进农产品精深加工、生物质能源等前景好、产业集聚度高、牵引带动能力强的大企业、大项目。X年,全市培育年产值超10亿元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3家以上,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660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工产值增幅10%以上。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牵头单位:市农委;协同单位:市农业产业化工作指导委员会成员单位)

5.发展乡村旅游业带动农民增收。统筹规划指导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加快推进乡村旅游富民工程、乡村旅游示范村、高星级农家乐建设。X年,争创省级优秀旅游乡镇3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5个、四星级以上农家乐3个。(牵头单位:市文广新局﹤旅游局﹥;协同单位:市农委、市林业局等)

6.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带动农民增收。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加快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流通、服务、管理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应用,加快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组织农村农产品参加各类展会,加大农村农产品上行力度,加强农村电子商务集聚发展,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培训,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巩固提升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和物流配送体系,实现农产品经营网络化。培育一批农村电商经营主体和特色品牌,推进农村电商示范创建,打造一批农村电商先进县、特色镇、示范村和农村电商示范企业。推进农村电商企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追溯体系建设,开展商业模式创新。X年,全市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增长20%以上。(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协同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农委、市供销社等)

(二)鼓励创业创新,稳步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

1.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以新生代农民工为重点,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对接产业转移升级和企业用工要求,开展针对性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民二三产业就业能力,全年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2550人。加强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加大就业信息咨询和发布、劳务对接、工资权益保护等方面工作力度,促进农民顺利就业。抓住国家增加对农业农村投入的有利时机,引导农民参加农村水利、乡村道路管护、通讯电力、村庄整治等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各类乡村建设、管护项目和现代农业发展项目,要优先使用本地农民工,带动农民务工就业增加收入。(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协同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农委、市水利局、市林业局等)

2.引导农民自主创业创新。鼓励县区建立创业园,支持引导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大学生村官等结合当地农业主导产业,创办领办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以及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经营实体。整合落实支持农村创业创新的市场准入、财政税收、金融服务、用地用电、创业培训、社会保障等方面优惠政策,开设开放式服务窗口,提供一站式服务。(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协同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农委等)

3.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加强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型人才培育,全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000人,实施一村一名实用技能人才免学费培养计划300人。深入实施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加大培训资金投入,落实培训补贴政策,根据不同类型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需求,实施分级分类多形式培训,并结合县区产业实际,为农民稳定就业提供适用技能,增强农民创业就业能力。(牵头单位:市农委;协同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供销社等)(三)盘活资源要素,切实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1.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为出发点,稳步实施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放活土地经营权,加快发展土地流转型、土地入股型、服务带动型等多种形式规模经营。积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

产核资,稳妥有序、由点及面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以股份或份额形式量化到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保障农民集体资产股份权利。多渠道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探索资源开发利用、农业社会化服务、物业管理、混合经营、异地置业等多种经营形式,让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共享集体经济发展红利。(牵头单位:市农委;协同单位:市国土资源局、市财政局、市林业局、市水利局等)2.建立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运行机制。鼓励引导宅基地、农房、承包土地经营权、林权、小型水利工程产权、集体股权等多种产权进入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交易,股份经济合作社集体资产、资源发包、租赁、转让等须统一纳入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交易管理。鼓励农户个人产权进场发布信息并交易,用市场发现价值、确定价格,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X年,各县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全部建立。(牵头单位:市公管局;协同单位:市农委、市林业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水利局、市供销社等)

3.加快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更好满足农村多样化金融需求。提高农户小额贷款覆盖面,推广针对大学生村官、农民工、创业农民的小额贷款业务,支持创业富民。支持X区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扩大农业农村贷款抵押物范围。完善银政担风险分担合作机制,强化金融服务方式创新,进一步推进“劝耕贷”工作。(牵头单位:市政府金融办;协同单位:市财政局、人民银行X市中心支行、X银监分局、市农委、市国土资源局、市林业局等)

(四)加强政策扶持,有效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

1.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大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退耕还林等中央惠农政策的贯彻执行力度,确保各项补贴资金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基层、兑现到农户。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实行以奖代补和贴息,支持建立担保机制,鼓励地方建立风险补偿基金,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完善强农惠农资金使用管理机制,把资金使用绩效、监管效果与资金分配挂钩,加快财政资金预算执行,引导涉农资金更多投向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关键环节,充分发挥强农惠农资金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牵头单位:市财政局;协同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农委、市林业局等)

2.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结合“两区”划定成果,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村土地整治,加强农田水利、农业科技和粮食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X年,治理小型农田灌排区47.4万亩,建设完成高效节水项目5.2万亩。加大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对财政资金投入农业农村形成的经营性资产,鼓励各地探索将股权量化到村到户,作为村集体或农户持有的股权,让农民长期受益。(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协同单位: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农委、市林业局、市水利局等)

3.创新农业保险产品和服务。把农业保险作为支持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建立健全农业保险保障体系,不断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逐步提高保费补助标准。支持县区发展优势特色农产品保

险,提高风险保障水平,持续推进农业保险提标、扩面、增品,开发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的保险产品。进一步完善推广农机具保险、农房保险,推动农业基础设施保险等保险业务。(牵头单位:市政府金融办;协同单位:市保险业协会等)

(五)强化精准扶贫,全力保障困难群体增收。

1.扎实推进脱贫攻坚。精准实施产业扶贫,力争今年每个贫困村建成1个特色产业扶贫基地,每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有一个以上产业项目扶持,特色种养业项目到村覆盖率达到100%、到户覆盖率达到80%,充分发挥特色种养业助推脱贫攻坚作用,促进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增收脱贫。精准实施教育扶贫,开展技术培训,促进贫困劳动力及其子女就业创业。精准实施低保救助,适度提高农村低保标准,扩大低保覆盖面,加强农村低保制度与脱贫攻坚政策有效衔接,把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深入实施易地搬迁,引导和支持已搬迁群众发展产业,增加就业,做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全年完成易地扶贫搬迁600人。持续加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统筹推进贫困村和非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X年,完成农村道路畅通工程1759.8公里。加快水利扶贫项目建设,实现所有贫困村贫困户自来水户户通,非贫困村自来水覆盖率90%以上,建档立卡贫困户安全饮水全覆盖。积极培育贫困村主导产业,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大力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确保每个贫困村年集体经济收入稳定超过5万元。(牵头单位:市扶贫局;协同单

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农委、市商务局、市民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交通运输局等)

2.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按照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完善城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制度,逐步实现城乡并轨、统一标准。完善农村特困人员供养制度,提高供养标准,切实保障特困人员基本生活。积极发展农村养老服务事业,健全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完善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大病保险、补充商业保险、医疗救助相衔接的医疗保障制度,探索推进政府向具有资质的保险机构购买各类养老、医疗保险经办服务,支持保险机构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补充保险业务。(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计生委;协同单位:市民政局、市财政局等)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县区要把农民增收作为实现高质量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来抓,结合职能职责,围绕重点任务,明确工作责任,落实政策措施,加大推进力度。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落实各项增收举措,及时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加强对农民收入的调查统计,确保客观全面反映农民增收的实际情况。

(二)建立农民增收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市政府成立由分管负责人为召集人,市农委、X调查队主要负责人及市直有关部门分管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民增收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农委,负责农民增收数据提供及会议召集。每

月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由各责任部门向会议报告当月农民增收工作责任落实情况、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交流工作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推进措施。

(三)强化督查调度。

根据调查部门出具的农民收入增速、排名等情况,按照调查部门形成农民收入数据的时间节点,每季度对各县区农民增收工作进行督查调度。农民收入增幅排名第一的县区进行经验介绍,农民收入增幅排名最后的县区进行表态发言。

(四)依法科学调查。

完善调查制度,改进调查方法,实行农民收入抽样调查,对样本的代表性、合理性进行科学管理,确保农民收入调查数据的全面性、充分性、准确性。

(五)营造增收氛围。

认真做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宣传贯彻,总结推广一批增收致富的典型经验,激发更多农民创新创业、致富奔小康的热情。针对农业生产发展实际,通过网络、媒体等形式,为广大农民提供实用信息、科学种养技术等综合服务,为农民增收营造良好环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