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GB 2762-2005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2-2005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2-2005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2-2005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免费标准网(https://www.doczj.com/doc/e69560994.html,) 标准最全面

氮氧化物及其引起的环境污染

氮氧化物及其引起的环境污染 摘要:氮氧化物(NO X,NO 和NO2的统称),的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物。本文主要 介绍空气中的NO、NO2的产生、转化过程和由它们引起的光化学烟雾、酸雨和平 流层中臭氧减少等环境污染。 关键词:氮氧化物,污染,环境。 1.空气中氮氧化物的产生和转化 1.1NO的形成 氮气和氧气可以直接化合生成NO。 N2+O2=2 NOΔH=180.5kJ/mol (1) 但空气中有大量的N2和O2长期共存。只有在雷电时,才会有少量的NO生成。反应(1)是一个吸热反应。高温环境有利于平衡向右移动。虽然汽车燃料中并不含氮元素,但汽车内燃机工作时的高温使得NO X成为汽车尾气的重要成分。在平流层中飞行的超音速飞机也因为类似的原因排放数量可观的氮氧化物危害臭氧层 1.2 NO2的形成和NO X的转化 NO2主要来自NO。因为NO很容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 2 NO+ O2=2 NO2ΔH=-114.1kJ/mol (2) 反应(2)是氮氧化物转化中最重要的一个反应。它是一个吸热反应。下表反映其平衡常数随温度变化的关系。 温度(℃)25 100 200 500 800 1000 K° 2.3×1023 2.2×1099.1×104 1.17 9.1×10-3 1.9×10-3 因为反应(2)是空气中氮氧化物转化的主要方式。由上表可以看出温度的变化对NO X 的成分有重要影响。例如在汽车内燃机的高温环境下,N2和O2化合形成的NO很难再被氧化。在1100℃时,内燃机工作产生的氮氧化物中NO2只占总量的0.5%以下,其它全为NO。而当NO X随汽车尾气排至空气中后,由于温度下降,反应(2)平衡向右移动。此时NO很快被氧化成NO2。事实上,空气中氮氧化物的主要成分是NO2。另外,随NO X 一同排出由于燃料燃烧不完全而产生的CO也能影响NO X的组成: NO2+CO=NO+CO2(3) 1.3人类活动加剧空气中氮氧化物的污染 空气中的氮氧化物来源大致可分为自然生成和人为排放两大类。 氮是自然界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它本身参加生物圈中的生物地化循环,而氮氧化物则是这个循环中的重要一环。因而在自然状态下NO X有很多天然来源,包括以下几点: 1)生物死亡以后机体腐烂形成硝酸盐,经细菌作用生成NO及水,然后缓慢氧化生 成NO2。 2)有机体中氨基酸分解产生氨,经OH自由基氧化形成NO X。 3)生物源产生N X O,经氧化形成NO X。 这些天然来源的氮氧化物数量虽然庞大,但它们原本处在相对稳定的生物地化循环中。

抽检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012

附件1 本次检验项目 一、淀粉及淀粉制品 抽检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 762-2012 、GB/T 29343-2012、GB 2760-2011、NY/T87 5-2012标准要求。 检验项目 淀粉及淀粉制品(木薯淀粉)检验项目包括铝、氧氰酸、二氧化硫残留量。 二、酒类[其他酒(配制酒)] 抽检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2 、GB/Y27588-2011、GB2757-2012、 GB/T10781.3-2006标准要求。 检验项目 酒类[其他酒(配制酒)]检验项目包括二氧化硫、铅、酒精度、甲醇、氰化物、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环已基氨基磺酸钠(甜蜜素)、柠檬黄、亮蓝、日落黄、苋菜红、胭脂红、三氯蔗糖。 三、罐头(其他罐头)

抽检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2 、QB/T2221-1996、GB7098-2015标准要求。 检验项目 罐头(其他罐头)检验项目包括铅、二氧化硫残留量、苯甲酸、山梨酸、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限板栗罐头和杂粮罐头)、商业无菌。 四、粮食加工品(大米) 抽检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2 、GB1354-2009、GB2761-2011标准要求。 检验项目 粮食加工品(大米)检验项目包括铅、无机砷、镉、铬、总汞、黄曲霉毒素B1、赭曲霉毒素A、丙草胺、稻瘟灵、禾草敌、敌瘟磷、杀虫环。 粮食加工品[其他粮食加工品(谷物粉类制成品)] 抽检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2 、DBS 45/020-2015、GB2760-2011、食品整治办[2009]5号标准要求。 检验项目 粮食加工品[其他粮食加工品(谷物粉类制成品)]检验项目包括铅、苯甲酸、山梨酸、二氧化硫残留量。

食品中污染物的中国国家标准及国际法典标准对比

食品中污染物的中国国家标准及国际法典标准对比民以食为天,食物中的污染物是涉及我们切身利益的事情,也是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问题。食物中污染物的标准就尤为的重要,而中国的标准与国际的标准又有一些不同,本文将就污染物中的铅、砷、镉的不同标准进行对比。 世贸组织(WTO)的《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应用协定》(SPS协定)指出,其成员国应将本国食品安全标准与CAC制定的食品法典相协调。CAC制定的标准、准则在保护消费者健康和保证国际食品贸易的公平性方面有重要作用,它是解决国际食品贸易争端的标尺。由于我国已加人世贸组织,协调我国食品卫生标准与国际食品法典(CAC)标准的形势越来越紧迫。CAC的污染物标准是由其分委员会食品添加剂和污染物法典委员会(CCFAC)制定的,CCFAC在制定荇染物标准时以FAO /WHO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提供的污染物评价资料为依据。CCFAC首先根据污染物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程度及对贸易的影响程度列出JEcFA的优先评价名单,JECFA根据污染物的毒理学资料、人群暴露量资料和各国的污染水平等,确定名单中污染物的摄入量限量,对有蓄积毒性的污染物制定出暂定可耐受的每周摄入量(PTWI)或暂定的每日最大耐受摄入量(PMTDI)。CCFAC根据这些资料制定相关标准,并征求各国的意见,通过一定的程序(共8步)最终由CAC大会通过决定成为法典标准。CAC对污染物的规定与我国类似,在《食品中污染物和毒素的通用标准》(cDdexStart 193)和一些产品标准中均涉及到有关污染物指标。 目前CAC标准CodexStan 193中设定了限量值的污染物有16种:铅、砷、镉、汞、铜、锡、铁、硒、硝酸盐、亚硝酸盐、氰乙烯单体、丙烯腈、黄曲霉毒素B.、黄曲霉毒紊M.、展青霉素、棕曲霉毒素。上述16种污染物对在我国的食品卫生标准中均有限量规定,但我国棕曲霉毒隶只有检验方法,投有规定限量值。除此之外我国的食品卫生标准中还有下列指标在法典标准中未作规定:铝、铬、氟、稀土、N.亚硝基化合物、多氯联苯、3一氯.1,2.丙二醇(3-MCPD)、丙烯腈-丁二烯一苯乙烯(ABS)、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游离棉酚、组胺。 食品中污染物的法典标准与我国标准之间的差别将对我国加人世贸组织后的进出口贸易产生深远影响。有重要意义的有下面3方面: (1)法典标准比我国国家标准的指标严格,将影响到我国的出口食品对于符合我国国家标准而未达到法典水平的产品.有可能被其他国家拒绝进口。

GB 14554-93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4554-93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Emission standards for odor pollutants (GB14554-93 1993-07-19实施,代替GBJ 4-73 ) 本标准分年限规定了八种恶臭污染物的一次最大排放限值、复合恶臭物质的臭气浓度限值及无组织排放源的厂界浓度限值。本标准适用于全国所有向大气排放恶臭气体单位及垃圾堆放场的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设计、竣工验收及其建成后的排放管理。(1993年7月19日国家环境保护局批准 1994年1月15日实施)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控制恶臭污染物对大气的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制定本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标准分年限规定了八种恶臭污染物的一次最大排放限值、复合恶臭物质的臭气浓度限值及无组织排放原的厂界浓度限值。 1.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所有向大气排放恶臭气体单位及垃圾堆放场的排放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设计、竣工验收及其建成后的排放管理。

2 引用标准 GB 3095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GB 12348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GB/T 14675 空气质量恶臭的测定三点比较式臭袋法 GB/T 14676 空气质量三甲胺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GB/T 14677 空气质量甲苯、二甲苯、苯乙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GB/T 14678 空气质量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二甲二硫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 14679 空气质量氨的测定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GB/T 14680 空气质量二硫化碳的测定二乙胺分光光度法 3 名词术语 3.1 恶臭污染物 odor pollutants 指一切刺激嗅觉器官引起人们不愉快及损坏生活环境的气体物质。 3.2 臭气浓度 odor concentration 指恶臭气体(包括异味)用无臭空气进行稀释,稀释到刚好无臭时,所需的稀释被数。 3.3 无组织排放源 指没有排气筒或排气筒高度低于15m的排放源。 4 技术内容

浅谈空气中的氮氧化物的污染及其治理

浅谈空气中的氮氧化物的污染及其治理 摘要氮氧化物是只由氮、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包括氧化二氮,一氧化氮,三氧化二氮,二氧化氮,四氧化二氮,五氧化二氮。氮氧化物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是治理大气污染的一大难题。本文介绍了氮氧化物的来源以及治理氮氧化物的主要方法,分析了这些方法处理氮氧化物的优点或缺点,并预测未来处理氮氧化物方法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氮氧化物产生危害治理 天然排放的氮氧化物,主要来自土壤和海洋中有机物的分解,属于自然界的氮循环过程。人为活动排放的氮氧化物,大部分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过程,如汽车、飞机、内燃机及工业窑炉的燃烧过程;也来自生产、使用硝酸的过程,如氮肥厂、有机中间体厂、有色及黑色金属冶炼厂等。据80年代初估计,全世界每年由于人类活动向大气排放的氮氧化物,约5300万吨。 氮氧化物对环境的损害作用极大,它既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也是形成大气中光化学烟雾的重要物质和消耗臭氧的一个重要因子。其危害主要包括: 1.NOx对人体及动物的致毒作用。NO对血红蛋白的亲和力非常强,是氧的数十万倍。一旦NO进入血液中,就从氧化血红蛋白中将氧驱赶出来,与血红蛋白牢固地结合在一起。长时间暴露在NO环境中较易引起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等病变。这些毒害作用还会促使早衰、支气管上皮细胞发生淋巴组织增生,甚至是肺癌等症状的产生。 2.对植物的损害作用,氮氧化物对植物的毒性较其它大气污染物要弱,一般不会产生急性伤害,而慢性伤害能抑制植物的生长。危害症状表现为在叶脉间或叶缘出现形状不规则的水渍斑,逐渐坏死,而后干燥变成白色、黄色或黄褐色斑点,逐步扩展到整个叶片。 3.NOx是形成酸雨、酸雾的主要原因之一。高温燃烧生成的NO排人大气后大部分转化成NO,遇水生成HNO3、HNO2,并随雨水到达地面,形成酸雨或者酸雾。酸雨危害是多方面的,包括对人体健康、生态系统和建筑设施都有直接和潜在危害。酸雨可使儿童免疫功能下降,慢性咽炎、支气管哮喘发病率增加,同时可使老人眼部、呼吸道患病率增加。酸雨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特别是小麦,在酸雨影响下可减产13% 至34%。大豆、蔬菜也容易受酸雨危害,导致蛋白质含量和产量下降。酸雨对森林和其它植物危害较大,常使森林和其它植物叶子枯黄、病虫害加重,最终造成大面积死亡。 4.氮氧化物与碳氢化合物形成光化学烟雾。NO排放到大气后有助于形成O3导致光化学烟雾的形成。光化学烟雾对生物有严重的危害,如1952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事件致使大批居民发生眼睛红肿、咳嗽、喉痛、皮肤潮红等症状,严重者心肺衰竭,有几百名老人因此死亡。该事件被列为世界十大环境污染事故之一。 5.氮氧化物亦参与臭氧层的破坏。N2O能转化为NO,破坏臭氧层,其过程可以用以下几个反应表示: N2O+O——N2+O2,N2+O2——2NO,NO+O3——NO2+O2 NO2+O——NO+O2,O3+O——2O2 上述反应不断循环,使O3分解,臭氧层遭到较大的破坏。 由于NOx对大气环境以及生物群体有着各种各样的危害,因此学者以及研究人员正在努力寻找着科学高效的治理方法,其主要方法归纳如下: ()液体吸收法 此法是利用氮氧化物通过液体介质时被溶解吸收的原理,除去NOx废气。此方法设备简单、费用低、效果好,故被化工行业广泛采用,现在主要的方法有: (一)吸收法: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doc.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为贯彻《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9]8号规定和卫生部办公厅和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清理整顿工作方案的通知》(卫办监督发[2010]106号的要求,在卫生部的统一安排下,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秘书处(挂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组织成立食品污染物限量的基础标准整合完善工作组,制定了工作方案,提出了本次工作的总体目标、工作原则、工作内容及进度安排,明确了工作组内框架组、模型组、比对组、无机组及有机组的工作内容、承担单位、负责人以及进度要求等。 参与本标准起草的单位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与标准技术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东南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此外,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及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辽宁省粮食局、湖北省粮食局、陕西省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也都派代表参加了标准起草过程的研讨会。 工作组以我国现行GB 2762-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为基础,依照本次整合完善的框架体系要求,充分梳理分析我国现行有效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以及有关食品的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的标准中污染物的限量指标,找出标准中交叉、重复、矛盾或缺失等问题,提交详细的比较结果,并分析参考CAC、欧盟、澳新、日本、美国、香港、台湾等食品中的污染物限量标准及其规定,根据我国食品中污染物的监测结果,结合我国居民膳食污染物的暴露量及主要食物的贡献率,将贡献率超过5%-10%的食品或食品类别以及热点关注的食品列入关注重点,对于已经确定PTWI 或TDI者的污染物,将超过5% PTWI 或5%TDI的食品或者食品类别特别重点关注,按大类(如蔬菜、亚类(如叶菜、品种(如菠菜、加工

空气中氮氧化物日变化曲线

空气中氮氧化物的日变化曲线 XXX(XX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专业091班,辽宁大连 116622) 1概述 1.1研究背景 1.1.1氮氧化物的来源 大气中氮氧化物(NO x )包括多种化合物,如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三氧化二氮、四氧化二氮和五氧化二氮,除二氧化氮以外,其他氮氧化物极不稳定,遇光、湿或热变成二氧化氮或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不稳定又变成二氧化氮。因此大气污染化学中的氮氧化物主要指的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其主要来自天 然过程,如生物源、闪电均可产生NO x 。NO x 的人为源绝大部分来自化石燃料的 燃烧过程,包括汽车及一切内燃机所排放的尾气,也有一部分来自生产和使用硝酸的化工厂、钢铁厂、金属冶炼厂等排放的废气,其中以工业窑炉、氮肥生 产和汽车排放的NO x 量最多。城市大气中2/3的NO x 来自汽车尾气等的排放,交 通干线空气中NO x 的浓度与汽车流量密切相关,而汽车流量往往随时间而变 化,因此,交通干线空气中NO x 的浓度也随时间而变化。 1.1.2氮氧化物的危害 NO的生物化学活性和毒性都不如NO 2,同NO 2 一样,NO也能与血红蛋白结 合,并减弱血液的输氧能力。如果NO 2 的体积分数为(50—100)×10-6时,吸 入时间为几分钟到一小时,就会引起6—8周肺炎; 如果NO 2 的体积分数为(150—200)×10-6时,就会造成纤维组织变性性细支气管炎,及时治疗,将于3—5不周后死亡。 在实验室,NO 2 体积分数达到10-6级,植物叶片上就会产生斑点,显示植 物组织遭到破坏。体积分数为10-5级的NO 2 会引起植物光合作用的可逆衰减。 此外,NO x 还是导致大气光化学污染的重要物质。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为贯彻《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9]8号)规定和卫生部办公厅和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清理整顿工作方案的通知》(卫办监督发[2010]106号)的要求,在卫生部的统一安排下,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秘书处(挂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组织成立食品污染物限量的基础标准整合完善工作组,制定了工作方案,提出了本次工作的总体目标、工作原则、工作内容及进度安排,明确了工作组内框架组、模型组、比对组、无机组及有机组的工作内容、承担单位、负责人以及进度要求等。 参与本标准起草的单位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与标准技术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东南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此外,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及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辽宁省粮食局、湖北省粮食局、陕西省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也都派代表参加了标准起草过程的研讨会。 工作组以我国现行GB 2762-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为基础,依照本次整合完善的框架体系要求,充分梳理分析我国现行有效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以及有关食品的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的标准中污染物的限量指标,找出标准中交叉、重复、矛盾或缺失等问题,提交详细的比较结果,并分析参考CAC、欧盟、澳新、日本、美国、香港、台湾等食品中的污染物限量标准及其规定,根据我国食品中污染

氮氧化物(NOx) 废气治理工程实例

氮氧化物(NOx) 废气治理工程实例 引言 氮氧化物(NOx)是一种毒性很大的黄烟,不经治理通过烟囱排放到大气中,形成触目的棕(红)黄色烟雾,俗称“黄龙”,在众多废气治理中NOx难度最大,是污染大气的元凶。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不仅对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与厂区环境危害极大,而且随风飘逸扩散对周边居民生活与生态环境造成公害。专家预测,如不加强控制,到2010年以后氮氧化物将成为中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环保局今后将加强氮氧化物控制立法建设和标准制订工作,在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和污染源排放标准时,将氮氧化物控制作为重点内容。 浙江某铝业公司是咖啡壶出口量大的企业,在产品表面处理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氮氧化物废气,该公司曾建有废气通风净化装置,然而废气排放仍见“黄龙”,处理效果不尽人意,周边纠纷不断。笔者曾有类似工程经验,受业主委托对其进行技改,通过多年的运行实践,消除“黄龙”营造了和谐社会环境。 1. 治理思路与工艺选择 1. 1 NOx废气来源及废气特性分析 废气主要来自酸洗间四只酸洗槽采用硝酸与氢氟酸溶液,对产品具有独特的表面处理使其外观精美的功效,但在酸洗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NO、NO2、N2O、N2O3、N2O4、N2O5等有毒有害废气,总称氮氧化物,用NOx通式表示。 这些废气成分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尤其当产品浸入酸洗槽的瞬间,爆发弥漫浓烈的棕(红)黄色酸雾,其特性浓度高(“黄龙”)、气量大、危害也大。 1. 2 工艺选择与系统主要设备 1. 2. 1 工艺流程确定的依据 NOx气体(“黄龙”) 危害大,治理难度也大。国内外报道过许多方法,归纳有干法、湿法和干湿三种方法。由于各厂产品不同,选择适合生产实际的治理工艺方案和净化设备十分重要。笔者进行了现场调研,通过反复对比,最后确定采用两级( 二个阶段) 湿法废气净化塔治理NOx 气体的方案,并设计了一套NOx 瞬时爆发性浓度极高、废气量大,适合敞开作业的通风净化系统装置。主要工艺流程如图1 所示。 1. 2. 2 通风净化系统的关键及主要设备 吸风罩、通风管道、废气净化塔和风机的设计与选用决定了整套通风净化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处理效果。 首先必须根据四只酸洗槽敞口面积,计算实际需要的NOx废气排风量,以及整个通风管道、吸风罩、净化塔的阻力损失,选用通风机的排风量和风压损失。同时还应考虑风量、风压的附加安全系数是设计通风净化系统的重要技术指标。本系统处理NOx废气量为12000m3/h。该工程使用的主要设备见表1。 注:表中除塔体井子架采用A3(需涂刷防锈底漆2遍与面漆3遍)其余必须采用耐酸防腐性强的PP、PVC 或FRP材质。

空气中氮氧化物的污染与危害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空气中氮氧化物的来源与危害。氮的氧化物有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三氧化二氮、四氧化三氮和五氧化二氮等多种形式。大气中的氮氧化物主要以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 2 )形式存在。一氧化氮为无色、无臭、微 溶于水的气体,在大气中易被氧化为NO 2。NO 2 为棕红色气体,具有强刺激性臭味, 是引起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的有害物质。大气中的NO和NO 2 可以分别测定,也 可以测定二者的总量。它们主要来源于石化燃料高温燃烧和硝酸、化肥等生产排放的废气,以及汽车排气。测定方法化学发光法,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传感器法,库仑原电池法,阐述了这几种方法的原理,并从优缺点,适用的范围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对比,为测定以及防治氮氧化物提供了依据。 氮氧化物是评价空气质量的控制标准之一。空气中的氮氧化物主要包括一氧 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 2 )。据有关部门统计,随着工业化生产的迅猛发展,特别 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大量开采使用,我国多数城市已呈现出NO x 深度增加的趋势。因此,了解氮氧化物的来源及危害机理,建立适合的氮氧化物的分析方法,了解其变化规律,对环保管理及环境整治,保障人类的生存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source of nitrogen in the air with hazards. Nitrogen oxide have nitric oxide, no2, trioxide nitrogen, four oxidation three nitrogen and five oxidation 2 nitrogen, and other forms. Atmospheric nitrogen oxide mainly nitric oxide (NO) and nitrogen dioxide (NO2) form existence. Nitric oxide is a colourless, odourless, slightly soluble in water, the gas in the atmosphere for easy oxidation alters. NO2 gas, strongly for palm red irritating smell, is a cause bronchitic etc respiratory diseases hazardous substances. The atmosphere were determined aubject and NO2 can, also can determine the amount of both. They mainly comes from fossil fuels temperature combustion and nitric acid, fertilizer and other production exhaust emissions, and vehicle exhaust. Determination methods chemiluminescence method, hydrochloric acid naphthalene ethylenediamine spectrophotometry, sensor method, coulomb YuanDianChi method, expatiated on the principle of these methods,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pplicable range from aspects was analyzed and compared, and the prevention for determination of nitrogen oxide to provide the basis. No air quality control standard evaluation of one. The air (nitrogen oxide mainly includes nitric oxide (NO) and nitrogen dioxide alters). According to concerning sectional statistic,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production, especially coal, oil and gas mass exploitation in most cities use, has presented the NOx depth trend of increase. Therefore,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 of nitrogen oxides origin and harm of nitrogen oxides, establish a suitable analysis methods, understand the change rule, to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anagement and controlling the environment, ensuring human survival environmen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Key word: source ;substances ;nitric oxide

卫生部关于《食品中污染物限量》问答

卫生部关于《食品中污染物限量》问答 一、《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修订情况 根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规定,卫生部于2010年6月部署开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清理工作,重点对食品中污染物等食品安全基础标准进行清理整合。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牵头承担《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修订工作。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组织农业、卫生、质检、粮食等领域科研院所专家组建了标准起草组,细化修订工作原则和重点,对600多项农产品质量安全、食品质量、食品卫生和行业标准中涉及污染物限量指标和要求进行全面梳理,以我国食品生产和食品污染物监测数据为基础,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并借鉴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欧盟、美国和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际组织、国家(地区)的食品安全标准,对2005年发布的《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2762-2005)进行了修订,形成了新的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 新《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2,以下简称新的GB2762)标准已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向世贸组织(WTO)成员通报,并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主任会议审议通过,于2012年11月13日发布,自2013年6月1日正式施行。 二、修订原则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是食品安全基础标准,对保障食品安全、规范食品生产经营、维护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标准修订工作严格遵照《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以风险评估为依据,科学合理设置污染物指标及限量,体现了以下工作原则: 一是坚持《食品安全法》立法宗旨,以保障公众健康为基础,重点对我国居民健康构成较大风险的食品污染物和对居民膳食暴露量有较大影响的食品种类设置限量规定,突出安全性要求; 二是坚持以风险评估为基础,遵循CAC食品中污染物标准制定原则,结合污染物监测和暴露评估,确定污染物及其在相关食品中的限量,确保科学性; 三是整合现行食品卫生、食品质量、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行业标准中污染物限量规定,避免标准间的重复、交叉、矛盾,确保标准的统一性; 四是坚持食品污染物源头控制和生产过程控制相结合,重点对食品原料中污染物进行控制,通过严格生产过程卫生控制,降低食品终产品中相关污染物含量;

浅谈钢厂富裕煤气发电过程中氮氧化物污染物的控制(2021新版)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浅谈钢厂富裕煤气发电过程中氮氧化物污染物的控制(2021新版)

浅谈钢厂富裕煤气发电过程中氮氧化物污染 物的控制(2021新版) 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摘要:文章介绍了高炉煤气和焦炉煤气燃烧中氮氧化物生成的机理。介绍了主要的低氮燃烧技术和烟气脱硝工艺。指出将低氮燃烧技术与烟气脱硝工艺相结合,可望实现富裕煤气发电过程中超低氮氧化物排放的目标。 1引言 2016年10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XX年)》(后简称《规划》)。《规划》中明确要求推进绿色制造,提出“十三五”期间能源消耗总量和污染物排放总量双下降的目标,分别下降10%和15%以上。 目前各钢铁企业对工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煤气的综合利用较为重视,除在冶金工艺的各工段——如热风炉、转炉、加热炉等中消耗一部分外,余下的均利用锅炉将这些二次能源转换为热能或电能,有效地减少直接放散带来的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氮氧化物对环境的危害以及污染控制技术

氮氧化物对环境的危害以及污染控制技术 ℃时几乎没有热力型NOX,只有当燃烧温度超过1600℃时,热力型NOX才可能占到25~30%。对于常规燃烧设备,NOX的燃烧控制主要是通过降低燃料型NOX而实现的。 机动车排放的NOX也是不可忽视的排放源,机动车排放的NOX主要是热力型NOX和燃料型NOX。 1.低NOx燃烧技术 凡通过改变燃烧条件来抑制NOx生成或破坏已生成的NOx达到减少NOx排放的技术称为低NOX燃烧技术。它包括低过量空气燃烧.二段燃烧和烟气再循环。在各种NOx污染控制技术中,低NOX燃烧技术是应用最广.相对简单.经济有效的方法。 (1)低过量空气系数运行技术 NOx排放量随着炉内空气量的增加而增加,锅炉采用低空气过量系数运行,不仅可以降低NOx排放,而且能够减少锅炉热损失,提高锅炉热效率。但有可能导致CO.碳氢化合物 /h1 和炭黑等污染物以及飞灰中可燃物质量的增加,从而使燃烧效率下降。因此,在确定空气过剩系数时必须同时满足锅炉热效率.燃烧效率及降低NOX等要求。

(2)二段燃烧技术 二段燃烧技术是在两段燃烧装置中,燃料在接近理论空气量下燃烧。燃烧所用的空气分两次通入,亦即燃烧分两段进行。第一段通入的空气约占总空气量的80%~95%,燃烧在富燃烧贫氧条件下进行,形成低氧燃烧区,火焰温度低,因而抑制了NOx的生成。第二段将其余的空气从温度较低的区域送入,使第一段剩余的不完全燃烧产物CO.碳氢化合物得到完全燃烧。在二次空气供入后,虽然氧过剩,但由于烟气温度较低而限制了NOx的生成量。采用两段燃烧,避免了在高温.高氧条件下的燃烧状况,因而NOx的生成量可大降低。 (3)烟气再循环技术 对烟气进行再循环是减少NOx形成的很有效的方法。其原理为:部分冷却了的烟气再循环被送回到燃烧区,起到降低氧浓度和燃烧区温度的作用,达到减少NO生成的目的。烟气的循环率在25%~40%的范围内最为适宜,NOx的抑制效果最佳。

各国食品重金属限量标准比对一览表

各国食品重金属限量标准比对一览表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关于食品中重金属限量的规定主要集中在《食品和饲料中污染物和毒素通用标准》(CODEX STAN 193-1995)。该标准自发布以后经过 多次修订,最新的一次修订为2013年。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关于食品中重金属限量的规定主要集中在《食品和饲料中污染物和毒素通用标准》(CODEX STAN 193-1995)。该标准自发布以后经过多次修订,最新的一次修订为2013年。 中国关于食品中重金属限量的规定主要集中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2)中,该标准已于2013年6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规定了铅、镉、汞、砷、铬等重金属在谷物、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调味品、饮料、酒类等20余大类食品的限量规定。 欧盟2006年颁布的委员会条例(EC) No 1881/2006,制定食品中某些污染物的最高限量,详细规定了欧盟水产品、谷物、蔬菜、水果、牛奶等食品中铅、镉、汞、锡重金属的限量。该条例于2007年3月1日实施。随后欧盟多次发布相关条例对委员会条例(EC) No 1881/2006进行了修订,调整了重金属在各类食品中的含量。其中最新的一次修订为委员会条例(EU) No 488/2014,就镉在食品中的最高限量,修订条例(EC)No1881/2006。 韩国对食品中污染物限量的要求主要集中在韩国食品法典第二章第5条《食品通用标准和规范》中。2014年10月21日韩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发布了《食品通用标准和规范》修订提案,实行日期为2014年11月4日。 各国食品重金属限量标准如下: 1.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关于食品中重金属限量的规定主要集中在《食品和饲料中污染物和毒素通用标准》( CODEX STAN 193-1995)。该标准自发布以后经过多次修订,最新的一次修订为2013年。 CAC对食品中重金属限量的具体规定如下: 重金属食品类型限量 铅各种(亚)热带水果,不可食用的皮0.1 mg/kg 浆果及其他小水果0.2 mg/kg 柑橘类水果0.1 mg/kg

327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2)问答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2)问答 一、《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修订情况 根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规定,卫生部于2010年6月部署开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清理工作,重点对食品中污染物等食品安全基础标准进行清理整合。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牵头承担《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修订工作。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组织农业、卫生、质检、粮食等领域科研院所专家组建了标准起草组,细化修订工作原则和重点,对600多项农产品质量安全、食品质量、食品卫生和行业标准中涉及污染物限量指标和要求进行全面梳理,以我国食品生产和食品污染物监测数据为基础,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并借鉴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欧盟、美国和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际组织、国家(地区)的食品安全标准,对2005年发布的《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05)进行了修订,形成了新的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 新《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2,以下简称新的GB2762)标准已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向世贸组织(WTO)成员通报,并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主任会议审议通过,于2012年11月13日发布,自2013年6月1日正式施行。

二、修订原则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是食品安全基础标准,对保障食品安全、规范食品生产经营、维护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标准修订工作严格遵照《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以风险评估为依据,科学合理设臵污染物指标及限量,体现了以下工作原则: 一是坚持《食品安全法》立法宗旨,以保障公众健康为基础,重点对我国居民健康构成较大风险的食品污染物和对居民膳食暴露量有较大影响的食品种类设臵限量规定,突出安全性要求; 二是坚持以风险评估为基础,遵循CAC食品中污染物标准制定原则,结合污染物监测和暴露评估,确定污染物及其在相关食品中的限量,确保科学性; 三是整合现行食品卫生、食品质量、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行业标准中污染物限量规定,避免标准间的重复、交叉、矛盾,确保标准的统一性; 四是坚持食品污染物源头控制和生产过程控制相结合,重点对食品原料中污染物进行控制,通过严格生产过程卫生控制,降低食品终产品中相关污染物含量; 五是强调无论是否制定污染物限量,食品生产和加工者均应采取控制措施,突出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污染物控制

NOx的来源以及处理方法

NOx的来源以及处理方法 摘要:NOx是大气中的主要污染源之一,NOx的来源和处理方法是人们励志解决的问题。通过其来源,作出相应处理。 关键词:NOx 来源排放情况处理方法 鉴于现在的环境问题,其中NOx(N2O、NO、NO2、N2O3、N2O4和N2O5)就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与空气中O2以及水H2O反应产生酸雨,将会引发许多环境上的问题:如果当NOx 的浓度过高时对人或者动物的呼吸系统有强烈的刺激性作用;在光化学反应条件下产生光化学烟雾,影响可见度[1];破坏大气中的臭氧层[2]等等。工业化的高速发展、汽车的大量使用、生活燃料的使用以及火电厂的大量电力发送的今天,所产生的NOx对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尤其像在我国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NOx污染已经超出了所控标准,或许更为严重。因此,在我国“十二五”期间,明确规定,把NOx作为污染总量的控制对象,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强调燃煤电厂要脱硫脱销[3]。环境保护部也颁布了《火电厂氮氧化物防治技术政策》,引起了相关部门和企业的高度关注,这一技术政策将在颁布之日起有相关单位严格执行。 1 NOx的来源 在大气中NOx的主要有2个方面来源:一方面是由自然界中的固氮菌、雷电等自然过程所产生,每年约生成5×108 t ;另一方面是由人类活动所产生,每年全球的产生量多于5×1 08 t。在人类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NOx :由炉窑、机动车和柴油机等燃料高温燃烧产生的NOx 90%以上,其次是硝酸生产、硝化过程、炸药生产和金属表面硝酸处理等过程。从燃烧系统中排出的NOx 95%以上是NO,其余主要为NO2[4]。据美国在十几年前统计,人类活动所排放的NOx约55.5%来自交通运输,约39.5%来自固定燃烧源,约3.7%来自工业过程,约13%来源自其他[ 5]。 1.1 火电厂NOx的排放情况[6] 空气中的NOx,最大的来源就是火力发电厂。据统计,2005年,我国氮氧化物排放总量超过1900万吨,其中火力发电是最大来源,燃煤电厂排放700万吨,其次是工业和交通运输部门,分别贡献了23%和20%。2007年的氮氧化物排放量为1643.4万吨,其中工业氮氧化物排放量为1261.3万吨,而电力行业占整个工业行业氮氧化物排放量的64.3%,占全国总量的45.5%。陶德田表示,2011年,中国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比上年下降2.04%;氨氮排放总量下降1.52%;二氧化硫排放总量2217.9万吨,下降2.21%;氮氧化物排放总量2404.3万吨,比上年上升5.74%[7]。 随着我国对化石燃料需求的不断增长,逐年增多的氮氧化物排放量使环境保护工作者格外担忧。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每年将消耗30亿吨标准煤和5亿吨

污染物限量标准

污染物限量标准 食品中文名食品英文名污染物中文 名 污染物英文 名 限量使用限制及备注中文 数据采 纳日期 包含以上(辣 椒属,胡椒属,肉豆蔻,生姜和姜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香辛料Mixtures of spices containing one or more of the abovementioned spices 赭曲霉素A OCHRA TOX IN A 30μ g/kg(2010. 7.1-2012.6. 30);15μ g/kg (2012.7.1 以后) 2010-7-1 包含以上(辣 椒属,胡椒属,肉豆蔻,生姜和姜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香辛料Mixtures of spices containing one or more of the abovementioned spices 黄曲霉毒素 B1,B2,G1,G2 总和 Sum of Aflatoxin B1,B2,G1,G2 10.0μg/kg 2010-7-1 茶,脱水洋葱, 脱水香草和香料,调味料,褐藻酸,琼脂,alignate,干角叉菜及来源于海藻的其他类似产品Tea, dehydrated onions, dried herbs and spices, flavourings, alginic acid, alignates, agar,carrageen and similar products derived from seaweed 铅Lead 10(on the dried matter) 2004-10- 1 大米、植物油(粗玉米油、花生油) 黄曲霉毒素 B1 Aflatoxin B1 10μg/kg 大米、植 物油(粗 玉米油、 花生油) 防腐剂,抗氧化剂,乳化剂,稳定剂及合成食品色素Preservatives, anti-oxidants,emulsifyi ng and stabilising agents and synthetic food colours 砷Arsenic 3.0(on the dry matter) 2004-10- 1 2.1.1 在人类食用或者用作食品成分Groundnuts (peanuts)and other oilseeds , to be 黄曲霉毒素 B1 Aflatoxin B1 8.0μg/kg 该最高限量水平针对 的是落花生和坚果的 可食用部分。如果对 2010-7-1

氮氧化物与大气污染

氮氧化物与大气污染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化学1》 2.年级:高一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四章第三节第2课时 5.教学时间:45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NO、NO2的物理及化学性质。 (2)通过试验探究掌握NO和NO2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分析和设计能力。 (3)了解氮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和责任感。 2.内容分析: 本课时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NO2与水的反应,二是氮氧化物对大气的污染。教学难点是进行科学探究“NO2尽可能被H2O吸收”。 “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的学习有助于对“空气质量日报”中的“首要污染物”指标作进一步了解,能让学生进一步清楚大气污染物,认识环境保护的迫切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上一课时对SO2的学习,已初步掌握了这一类物质的学习方法,本课时要指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来掌握氮氧化物的性质,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同时,学生动手能力还在形成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在实验设计与操作过程中形成严谨、规范的良好学习习惯。 4.设计思路: (1)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课前布置“酸雨的调查”,课堂进行“科学探究”,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并且对学习抱有高度的热情.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3)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和可控性提高教学效果,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