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教育原理章节习题及答案

现代教育原理章节习题及答案

现代教育原理章节习题及答案
现代教育原理章节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教育概说

一、多项选择题

1.对普通教育学的内容进行深入学习和专门研究时又分为(ADE)p9

A、教学论

B、学校管理学

C、教育心理学

D、德育论

E、教育原理

2.在中国古代,为后来中国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作出历史性贡献的著作有(BC)P7

A、《史记》

B、《论语》

C、《学记》

D、《墨子》

E、《战国策》

3.从根本上看,贯彻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是(AD)P15

A、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

B、教育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C、教育与课程之间的矛盾

D、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的矛盾

E、教育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矛盾

二、填空题

1.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问世,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的开始。P8

2.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P19

3.教育的本质就是人的培养。P27

三、名词解释

1.教育(广义、狭义):P5

广义教育——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一种社会活动。广泛地说,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不管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零碎的,都是教育。

狭义教育(即学校教育)——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服务的人。

2.教育学:P7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或者说是研究教育特别是研究教师如何更加科学、有效地培养人的科学。教育学是一种理论形态。

3.教育科学:P8

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4.教育现象:P10

教育现象是以培养人为主体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5.教育问题:P12

当某种教育现象或教育行为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被人们广泛地议论、评说,甚至因其违反教育规律或社会发展规律,阻碍了教育或人的身心发展而急需改变时,这种教育现象或教育行为就成了教育问题。6.教育经验:P14

教育经验是指符合教育规律的有效做法。

7.教育思想:P15

教育思想泛指人们对教育现象的认识,是指人们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教育实践而形成的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认识、观点和看法。

8.教育理论:P16

教育理论是指人们在教育实践经验基础上抽象概括出来、由感性上升为理性、由一系列理论范畴所构成的较为系统和严密的教育思想,如我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教育理论是教育思想这个属概念中的一个种概念,而不是教育思想的全部。

9.教育流派:P17

教育流派是指具有系统的教育思想主张,以富有说服力的独到研究成果占据第一研究领域和研究优势,在学术界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教育理论派别。

10.教育思潮:P17

教育思潮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集中反映社会群体的教育意愿、教育要求和教育思想,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一种思想倾向或思想潮流。

11.教育方针:P18

教育方针是由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要求提出的,带有法律效力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方向、目的、道路的总体规定。

12.教育政策:P19

教育政策是一个国家的政府或政党制订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指导方针和行政措施,是人们为了规范教育行为而以国家或政党、政府的名义颁布的教育行为指南。

四、概念分析

1.教育经验与教育规律P14

教育规律是教育显现与其他社会现象,以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构成要素之间本质的、必然的、内在的联系或关系。

教育经验是指符合教育规律的有效做法,是对教育实践的深层次或本质联系的反映,它摆脱了教育实践的具体形式、地点、时间、类别的种种限制,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永恒性。

教育经验是发现教育规律的基础,教育经验的普遍性和局限性取决于其暗含教育规律的程度和影响效果性的程度。

2.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P15

教育思想泛指人们对教育教育现象的认识,是指人们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教育实践而形成的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认识、观点和看法。它具体包括教育指导思想、教育观念和教育理论三个方面,这三者即相互渗透又各有区别,同时它们又具有相容并列的关系。教育理论是指人们在教育实践经验基础上抽象概括出来、由感性上升为理性、由一系列理论范畴所构成的较为系统和严密的教育思想。

教育理论是教育思想这个概念的一个种概念,而不是教育思想的全部。

3.教育流派与教育思潮P17

教育流派是指具有系统的教育思想主张,以富有说服力的独到研究成果占据第一研究领域和研究优势,在学术界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教育理论派别。

教育思潮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集中反映社会群体的教育意愿、教育要求和教育思想,流传较广、影响

较大的一种思想倾向或思想潮流。

教育流派和教育思潮既有密切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教育流派多限于教育理论研究领域。而教育思潮形成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与教育实践的紧密结合。

4.教育方针与教育政策P18

教育方针是由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提出的,带有法律效力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方向、目的、道路的总体规定。

教育政策是一个国家的政府或政党制订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指导方针和行政措施,是人们为了规范教育行为而以国家或政党、政府的名义颁布的教育行为指南。

五、简答题:

1.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P21

答:受教育者的主导地位表现在多个方面:

(一) 受教育者是学校存在的主体。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学校和学生互为存在的条件。

(二)受教育者及其活动是学校职能部门及其管理的中心。学生的发展及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展开的教育活动是学校一切活动的中心,学校的一切活动、一切工作都要以学生为中心。

(三) 受教育者是学校和教师评价的主体。对教育质量和教学质量的评价,最有说服力的来之学生。学生的评价是衡量学校和教师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

(四) 受教育者是教育任务完成的主体。判断教师教学任务是否完成唯一的标准是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内化、理解和熟练应用程度。

(五)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制约着教师的教,这也是其主体性的表现。

(六)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还表现在,每一个教育对象都有他们各自的独立性、选择性、需要性和创造性,有他们的个人兴趣、爱好和主观能动性。

2.教育的本质特征是什么?P27

答:人的培养,就是教育的本质。它的特征是:(一)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这会现象。

1、所谓动物的“教育”和“教育”完全是一种基于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而不是后天的习得行为。

2、动物没有语言,不具备将个体经验积累起来向同类传递得能力。

3、所谓动物教育的结果无非是小动物适应环境,维持生命,并独立生存,而人类的教育的结果远远不止于此。

(二)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

(三)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四)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六、论述题:

1.教育者的主体性是从哪些方面体现的?

答:在教育活动中以教为职责的人是教育者。教育者是直接对求教者的素质发展起影响作用的人,包括学校的老师、管理人员、兼职教师、家庭教师、家长等等。我们这里主要指学校教师。他们的主体性是从以下几方面体现出来的:

一、教育者是社会文化和价值取向的传播者。

教师作为社会的代表,他们承担着社会所赋予的教书育人的任务,那么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必然会带给学生这个社会文化和价值取向的陶冶, 对学生的社会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教育者是科学知识和社会文明的引导者。

教育者不仅要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育者应教会学生学习。

三、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对教育活动的展开起领导作用。

任何教学活动都是通过教师来设计、组织和实施的。为了保证较高的教学质量和较高的学生发展水平,教师就应该根据自己以往和他人的成功经验,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教学内容,来精心设计和安排整个教学过程,以求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教育者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指导者。

如何达到最高的教学效果、如何让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这就需要学生确立积极的学习目标、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而这一切都必须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完成。教师应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尽量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

五、教育者也是一个具有自我能力提高的学习者。

社会在发展、进步,人类知识也在剧增,教师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教学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我,才能带给学生最新、最前沿的信息。

第二章.教育的历史演进(上)

一、多项选择题

1.综合各家之言,一般认为,学校文化是一种(A.C.D)p41

A.管理文化

B.精神文化

C.教育文化

D.微观组织文化

E.亚文化

2. (A.C.E)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p61(还有社会)

A、国家 B.团体 C.学校 D.协会 E.家庭

二、填空题

1、1986年4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P61

2、1995年3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P57

3、1996年,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P62 三、名词解释

学制—学校教育制度,简称为学制。学校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的学校系统,具有规定着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协调关系。P48

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指由国家强制实行的,适龄儿童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和家庭必须予以保障的国民教育。P60

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思想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以后在世界范围传播开来。它主张把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注重教育的整体性和民主性,主张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组织形式、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成为当代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教育思潮。P91

双轨制——双轨制是欧洲18世纪、19世纪形成的一种

学制。在双轨制中有两个平行的系列,两者既不相通,又不相接。一般来说,一种供贵族、地主等有闲阶级享用的学校,另一种是为劳动人民子女设立的学校。P51

四、简答题

1、学校教育活动运行机制。P38

学校教育的运行机制包括动力系统、工作系统和监控系统。

动力系统—全面激发学生的动机是教育活动得以维系的前提,也是施教者的重要任务。

工作系统---是施教者、求教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展开的过程。

监控系统---为保证教育活动朝着教育目标发展,必须对教育活动的进程和结果进行监督和控制。

2、学校教育活动的意义。P39

答:(1)学校教育活动是教育现象得以存在的基本形式。

(2)学校教育活动是教育功能真正实现的根本环节。(3)学校教育活动是个体全面素质形成发展的动力源泉。

3、学校文化的功能P43

答:学校文化的功能有:

(1)导向功能,一定形态的校园文化必然对学生产生一定方向的引导。

(2)约束功能,校园文化使信念、价值观在学生心灵深处形成一种心理定势,成为行为规范来制约人们的行为,弥补规章制度的不足。

(3)凝聚作用,校园文化作为亚文化,使师生员工对学校产生心理归属感和认同感。

(4)激励作用,好的校园文化会产生激励机制,对每个成员的进步进行奖赏。

4、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P52

答:(1)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

(2)重视早期教育。

(3)初等教育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限延长。(4)寻找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最佳结合。(5)高等教育出现多层次,学校类型多样化。(6)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实现教育制度一体化,发展继续教育。

5、终身教育体系下学校教育面临的挑战P63

答:(1)终身教育改变了传统教育的理念。

(2)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目的和功能。

(3)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4)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阶段和教育的组织。五、论述题

结合本地教育实际,分析义务教育的两个基本特性。P60

答:义务教育是指由国家强制实行的,适龄儿童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和家庭必须予以保障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具有两个特性:普遍性和强制性。普遍性指义务教育的对象是全社会范围内的适龄儿童,不分民族、种族、社会地位和贫贱贵富,不分男女性别,所有适龄儿童都无条件的享受和履行义务教育。强制性是指义务教育是法律规定的适龄儿童必须接受的教育,法律规定的义务教育体现的国家的意志,保证全体公民的共同利益和要求。

(结合实际略)

六、实例分析

1、“哼”与“请”

在与一些校长的个别接触中,我发现经济发达地区的校长们喜气洋洋,挺胸抬头,他们说:“实行教师聘任制后,教师好管极了,只要我板着脸,‘哼’一声,教师就知道我不满意他的工作。”平坝乡中心完小的校长,任职一学期就“哼”走了两位教导主任。“哼!怎能同我不一致呢?”贫困山区的校长又感到难当,他们说:“对老师我不敢‘哼’,只能‘请’,而且请都请不来!好不容易把人请来了,但心却难请来。”

如何正确理解教师聘任制?实行教师聘任制后,出现案例中的“哼”与“请”的现象正常吗?问题出在哪里?如何解决?

答:P46教师聘任制是学校对教师进行管理的组织形式,它涉及学校作为独立的教育机构的权利和义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学校享有“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者处分”的权利。学校根据国家有关教师和其他教职工管理的法律法规和主管部门的规定,有权根据学校实际,自主决定聘任、解聘教师和其他职工,有权制定本机构教师和其他人员的聘任办法,签订和依法解除合同。此外,教育法还规定学校必须履行“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和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的义务。因此,学校的教师聘任工作涉及到学校的权利和义务的两方面内容。

本案例主要表现为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学校对教师聘任管理权限的认识差异。发达地区的学校管理者强调了学校的权利而忽视了自身的义务;欠发达地区的学校则对学校的权利缺乏认识。(结合实际略)

2、小李失学谁之罪

小李,男,12岁,小学五年级学生,曾留级,原在城北小学读书。暑假,小李家因城市规划拆迁至实验小学附近,全家户口随即由公安局统一迁到实验小学学区范围内。放假时,城北小学教导处将转学证开给小李。开学时,小李在父母陪同下满心欢喜来到实验小学教导处办理插班手续。实验小学在县城内声誉极高,学额爆满,教导主任以无法接纳为由将小李拒之门外。小李回到城北小学,城北也不予以接收,理由是户口不在城北小学学区,转学证已开出,学籍已不在保留。开学已三天,两所学校推来推去。小李父母到当地教育局反映,教育局找实验小学领导,该校领导两手一摊说,上级规定每班不得超过45人,先已经60人,再收无法安排课桌,也不符合教学卫生要求。教育局找城北小学,城北小学振振有词:《义务教育法》规定“就近入学”,实验小学没理由不收。一个星期过去了,小李还没有学上,这是谁的过错?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类问题?采取什么措施?

答:本案例涉及对义务教育以及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应承担的义务的认识。

义务教育是指由国家强制实行的,适龄儿童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和家庭必须予以保障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具有两个特性:普遍性和强制性。普遍性指

义务教育的对象是全社会范围内的适龄儿童,不分民族、种族、社会地位和贫贱贵富,不分男女性别,所有适龄儿童都无条件的享受和履行义务教育。强制性是指义务教育是法律规定的适龄儿童必须接受的教育,法律规定的义务教育体现的国家的意志,保证全体公民的共同利益和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而教育法明确规定学校必须履行的义务中包括“不得拒绝符合入学条件的受教育者入学”。

本案例中实验小学和城北小学均有责任,实验小学承担主要责任。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应该进行协调,确保小李的受教育权不受侵犯。(具体分析略)

第三章教育历史的演进(下)

一、多项选择题

1. 夸美纽斯提出影响至今的三个教学原则是(BCE )。P70

A、前景教育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平行影响原则

E、循序渐进原则

2. 赫尔巴特把教学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ACDE )。P81

A、清楚(明了

B、识记

C、联合

D、系统

E、方法

3. 在对教育性质的制定上,杜威提出三个核心的命题,即(ABD )。P86

A、教育即生活

B、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C、教育即训练

D、教育即生长

E、教育即模仿

4. 赞可夫提出一般发展的教学原则是(ABE )。P91

A、以高难度进行教学

B、以高速度进行教学 C 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

D、用发现法进行学习

E、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

5. 黄炎培提出的中国职业教育的方针是(BD )。P97

A、职业化

B、科学化

C、劳动化

D、社会化

E、职业道德教育规范化

6. 晏阳初在实施乡村教育中概括出的“三大方式”是(BCE )。P100

A、文艺教育式

B、社会式

C、学校式

D、生计教育式

E、家庭式

(四大教育: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

7.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CDE )。

A、教育即生活

B、社会即教育

C、生活即教育

D、学校即社会

E、教学做合一

二、填空题

1. 洛克在论述教育时,第一次把教育的三大部分_德育、智育、体育做了明确的区分。P72

2. 卢梭在《爱弥尔》的开篇就提出了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明确把培养“自然人”作为教育的目的。P75

3. 赫尔巴特对教育理论的一个突出贡献是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原则,这条原则揭示了一个普通的教育规律。P81

4. 斯宾塞猛烈抨击古典主义教育,提倡科学教育,制定了以科学知识为核心的课程体系。P82

5. 布鲁纳认为对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必须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P88

6. 赞可夫以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阐述了教学与发展之间的关系。P90

7. 朗格朗认为,终身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使人们为变化做好准备。P92

8. 蔡元培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皆今日教育所不可偏废”的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P94

三、名词解释p105

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也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学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核心是学生的创新精神或创造能力的培养。

四、简答题

1.泛智教育思想含义。P69

答:泛智教育思想的含义,一是所有的人在一定的年龄阶段都应该接受教育。二是教育内容应该是全面的,历史的、现实的、自然的、宗教的、社会的、世俗的,所有的科目都应教给儿童。

2.自然主义教育的基本理论。P75

答:反对中世纪宗教教育或封建教育对儿童个性的压抑,主张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本性;教育的目的是在于培养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需要的身心和谐发展的人;学校应使儿童愉快地学习和生活,根据儿童不同年龄阶段身心特征进行教育;教育原则和方法应“模仿自然”,反对体罚。

3、要素教育的基本含义。P78

答:教育过程要从一些最简单的、为儿童所理解和接受的“要素”开始,再逐步过渡到更为复杂的“要素”,促进儿童天赋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意义在于:它可以使儿童易于接受。

4、集体主义教育的任务。P85

答:集体主义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集体主义者。具体地说,集体主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义务感和荣誉的观念,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使之关心集体,爱护集体,把集体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教育学生善于做一个有克制能力,过有纪律的生活。

5、实用主义思想的“做中学”理论。P87

答:“做中学”是与“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相配套的教学方面的理论。实用主义的教学过程就应该是做的过程。从做中学实际上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给儿童创设各种活动的情境,指导儿童利用各种材料和工具,进行探究式的学习。

6、为什么使用发现法教学。P89

答:发现学习是掌握科学基本结构的良好方法,知识学习的过程是人主动地对进入感官的事物进行选择、转换、储存和应用的过程。让学生利用所提供的原料亲自去发现应得的结论和规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业的成功。

五、论述题

1. 为什么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p103

答:教育面向现代化是“三个面向”的主体核心,是出发点和归宿。教育面向现代化是指教育要适应现代化的需要,为现代化建设服务。教育承担着培养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注意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因此,发展教育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和基本保证。

面向世界是面向现代化空间上的延伸,是教育面对全球一体化做出的反应,即在空间上立足本国,走向世界,确定人才培养的全球战略观念和价值观念。教育只有面向世界,才能使中国教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才能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面向未来是面向现代化在时间上的延伸。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总量激增,更新的周期大大缩减,使整个社会的变化节奏越来越快,因此教育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面向未来。

2. 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的认识。P105

答:素质教育,也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学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核心是学生的创新精神或创造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的特征表现在1、全体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2、全面发展,使每一个人自身所蕴涵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性或潜能的全面发展;3、主动发展,排除外在强迫,主动设计与实现的发展;4、和谐发展,在全面发展中致力于各种素质的优化组合与平衡协调;5、充分发展,个体在社会结予的空间中达到自身潜能的最大发展;6、可持续发展,个人的现实发展对其发展未来和潜能不会造成损害。

素质教育的实质是一种导向思想,强调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不良倾向。素质教育的途径落实在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如教学、教育实践、课外活动等,但主渠道是课堂教学。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因此要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比如在语文课上讲到《海燕》时,通过对课文里对象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课文的中心思想,学习到海燕那种不畏艰难的精神,由此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德行。

3. 联系实际,谈谈你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是如何处理好素质与知识、能力的关系。P107

答:知识是形成人的整体素质方面的无以替代的基础,素质对知识特别是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具有决定性的依赖关系,而离开能力,素质就无从表现。

知识和能力是构成一个人素质的主要成分,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时就不能想到的仅仅是增加一些课外活动,增强一些动手能力,同样也不能忽略文化知识的学习。如果实施素质教育就是搞更多的文体活动,搞各种特长培养与一般生活技能的训练,那么课堂教学丧失了主渠道的地位,教学质量必然会下降。

学习好知识,掌握好相应的技能,素质才可得到培养。六、实例分析

1. 某地四名出三女学生,相约服鼠药自杀,其中两名因抢救无效死亡,一名重度昏迷成植物人,另一名经抢救脱险后休学在家。学生为什么想自杀?原来是在初三其中考试后,学校进行全年级大排队,张榜公布成绩,并又重新调整座位。结果四个孩子被调整到最后一派。这样,孩子们就给父母写了一份遗书,说我们这次考试没考好,我们没脸见你们。他们还给班主任老师也写了一封信,说某某老师,我们自杀不怪你,怪我们自己没有好好学,如果领导、校长追究你的话,你就把这封信给他们看。

你如何看待这一事件?从素质教育角度谈谈你的认识。

答:素质教育概念:见论述题2

素质教育内容与途径:见论述题2

结合案例:对于这件事,首先作为学校在期中考试后,排出名次是可以,考试是一种工具,除选拔功能外,还有评价、巩固、激励功能。升学率、分数依然是学校教学任务重点之一,但是是否有必要将成绩名次公布于众?学校这样做是为了激励后进生,但其欠考虑。因为每个学生的心理承受力是不同的,也许一部分学生得到了激励,但也许仍有一大片的学生受到了“打击”,自尊心受到伤害,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分数不是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作为孩子的家长,可以看出过于重视分数,居然可以令孩子一次考试没有考好,就没脸见家长,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全面发展,而并不是只看分数这一支独秀。此外,家长在关注孩子学习的同时,也要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多多交流,不应该给孩子过多的压力,在孩子有了一些心理障碍时给予及时的疏导。

我们在为这四位学生感到惋惜,将责任归结于学校家长的同时,是否想过学生自己也有一定的责任。心理素质太低,遭遇挫折后承受力太差。初三的学生应该学习过《海燕》,海燕那种不畏暴风雨的精神正是她们学习的榜样,而他们并没有将文字教材中的思想实质转化为自己的意识,而素质教育讲究的不是死记硬背,而是要注重理解与融会贯通。

在这件惨剧中,学校、家长以及这四位学生都有责任,素质教育任重道远。(供参考)

2. 据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世界21个国家的调查,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是世界上最强的。调查同时显示,中国的中学生在学校用来做数学题的时间是每周307分钟,而其他国家孩子学数学的时间仅217分钟。令人痛心的是,中国学生为这个“计算能力世界第一”付出的不仅仅是时间,而且还牺牲了孩子的创造力。中国孩子的创造力在所有参加调查的国家中排名倒数第五。中小学生中,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4.7%,而希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只有14.9%。读了这一案例,你有什么感触?请从素质教育的重点来分析。

答:素质教育概念:同上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这项调查中,中国的学生计算能力世界最强,不知道这是讽刺还是夸奖,中国的学生只会在众多的公式

里,用固有的思维方式,演算出某题的正确结果。试问这样一成不变的做数学题,有什么实际意义,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也许他们所感受到的创新精神就是此题又有另一种解法,而实践能力则是在高考中做数学题,可以处变不惊。这也仅仅是学习时间能力,那么其它的一些实践能力,如活动实践能力、生活实践能力、品德实践能力又如何培养呢?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也不是在数学题的演算中培养出来的,这需要让学生接触自然,拓展视野,扩大知识面,因此需要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时间,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发挥特长,老师与家长在一旁给予正确的指引。

调查中显示中国的中学生希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只有14.9%,多么可悲的数据,大量的试题已经把学生培养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愿望都给磨灭掉了。素质教育不是纸上谈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时间能力也不是空口号,它需要每个参与对象做出不懈的努力。

3. 据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2001年7-9月的调查:80.9%的家长认为实施素质教育主要是发展学生的特长,且有41.8%的家长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搞课外活动,有2/3的教师把素质教育理解为“合格加特长”。你怎样看待这种认识?素质教育的含义是什么?

答:素质教育概念:见论述题2

素质教育内容与途径:见论述题2

由此项调查看来,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能正确的理解"素质教育"这一与时俱进的教育模式的,那么势必会造成对素质教育的配合,促进和提高方面的问题,因此,当国家,社会和学校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同时,作为家长对素质教育树立正确的认识也是必要的。

“合格加特长”其实是跨世纪接班人对教育的要求,也是完成素质教育这一任务的具体体现。它的内涵深刻,范围较广。合格不单是学业成绩的合格,更大意义上是指健康、正确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还包括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对于素质教育我是这么认为的:鼓励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自由地发展自己。学校也应当开设一些文学、艺术、科技等多领域的选修课或业余活动。我国社会的公民,必须具有汉语的书面和口头语言能力,以表达自己的思想,理解社会及他人的想法;必须学会计算,以从事基本的经济与技术活动;必须掌握基础的外语,以便进行国际交流;必须具备基本的公民道德品质,以便在社会生活中与人和谐共处。因此,除道德教育是融于全部教学活动的教育内容之外,语文、数学和外语将是我国素质教育中永恒的学科。

(点评:“合格加特长”与全面发展的概念不能等同。前者是按照一定标准来确定,后者则更多强调个体的内在体验。没特长并不代表不是全面发展,全部合格也不代表所有成员都得到充分发展)

第四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多项选择题

1、人口质量是指人口的(C E )。P114

A、职业素质

B、劳动能力

C、身体素质

D、生存能力

E、科学文化素质

2、教育目的的制定受(A C )的制约和影响。P115 A、生产力B、自然环境C、政治经济制度D、科学文化E、人口质量

3、(A C E )构成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支柱理论。P126

A、基础性

B、教育性

C、先导性

D、服务性

E、全局性

4、社会是由(A C E )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P113

A、人口

B、文化

C、自然环境

D、政治制度

E、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

二、填空题

1、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后决定力量是(生产力)。P119

2、要想在21世纪实现人、自然、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就应在教育上确立(学会关心)的主题。P149

3、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有什么样形态的(政治经济制度),便有什么样的教育。P117

4、教育并不是被动受制于社会发展的消极的存在物,而是对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反作用)。P119

5、教育现代化首先要根据社会现代化的要求来确定培养具有(现代素质的人)的目标。P134

三、简答题

1、教育的政治功能。P122

答:(1)通过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公民和政治人才去实现教育的政治作用。

(2)通过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制造一定的社会舆论来为社会服务。

(3)组织学生直接参加社会的政治活动,把学生作为现实的政治力量使用。

(4)凭借教育制度,形成特定的社会政治关系。

2、教育的经济功能。P120

答:(1)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经济效益的提高,一方面来自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来自劳动者的精神投入。

(2)教育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知识和信息在生产中的作用已超过了资本和劳动力数量增加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3)教育是实现生产力产生的重要手段。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

(4)教育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基础。

3、教育的文化功能。P122

答:(1)传递——保存文化功能。自教育从人类的其他活动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活动以来,就承担了文化传递的任务。

(2)传播——丰富文化的功能。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是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

(3)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必须通过教育对文化进行筛选,把经过过滤的文化传递给下一代,以促进文化的进步和发展。首先根据客观教育规律进行文化选择,其次按照严格的标准进行文化选择,最后在动态发展中进行文化选择。

(4)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教育是文化结构中的一个能动要素,能够创造并更新文化。首先教育培养了文化建设的生力军,为文化的创造提供可能,其

次以科学研究为主要形式的知识创新正成为现代教育特别是现代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4、我国教育优先发展的策略。P130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落实优先发展的启动点。教育能否实现优先发展,首先是个人认识问题。

(2)投入优厚,预算优先——落实优先发展的物质保证。保证投入是实现优先发展的物质前提。

(3)实现“两基”,保证“两全”——落实优先发展的核心内容。“两基”和“两全”是量与质的双重要求、普及与提高的同步目标。

(4)依法治教,依法施教——落实优先发展的制约机制。法律都有强制性,实行教育立法的基本作用有二:外治社会,内治自己。

5、教育现代化的自身内容包括哪些。P140

答:(1)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观念是人们对教育现实的一种价值取向的理性认识,是指导教育行为的另一种思想意识,它对教育实践起着巨大的指导作用。(2)教育内容现代化。在传授学科内容时,教师要注意按时代的需要和特点,把知识讲解和智力发展、学会学习与学会生存、获得知识与实际运用、思想品德与智力形成尽可能的统一起来。

(3)教育条件设备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学校教育条件设备的现代化创造了条件。

(4)教育管理现代化。a在教育管理体制上,既考虑与社会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需要相适应,又要使其符合教育自身的特点。b在管理的思想原则上,提倡实行开放的管理、民主的管理与依靠大家的智慧和力量,提高决策的民主化和员工的参与程度。c在管理的手段和方法上,善于用现代管理技术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科学性。

(5)教师素质现代化。首先是其思想观念的现代化。其次是职业道德素质的现代化。

6、现代人的主要特征。

答:人的现代化是指人由传统的人格转化为现代的人格的过程,具有现代人格的人就是现代人。对现代人的素质的界定主要从观念、情感、心理素质等非行为模式来考虑。现代人应符合世界文化潮流,适应知识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人类个性、才能潜质的充分发挥。

7、教育发展的良性社会环境。P153

答:(1)稳定、民主的政治环境。

(2)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改革的深化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

(4)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和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5)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6)文化上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四、论述题

1、如何认识教育优先发展已是现代社会的普遍规律?p125

答:教育优先发展的含义:一是,社会用于发展教育的投资要适当超越现有生产力和经济水平而超前投入;二是,教育发展要先于社会或优于社会上其他行业和部门而先行发展。教育优先发展在当今时代已经成为各国明智政府的一个战略选择。从教育与人、与经济、与社会的方方面面的关系看,只有从教育在整个社会大系统中的定位,即教育的三性——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出发才能使教育先行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

(1)从社会结构、产业结构和综合国力的构成要素看,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一系列要素和机制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的,具有结构的复杂性和系统的生成性,但发展从根本上是由一代代人主体地位的上升、素质的提高来实现的。

(2)人的主体地位对教育优先发展具有客观的规定性。人力资源在社会发展中有着决定作用。人力资源的这种决定性和教育本体功能向社会功能的转变,为教育的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的确认提供了理论基础。

(3)一切先进的科技与文化、现实的生产力与非现实的生产力都是由人所创造的,教育产业是其他非育人产业共同需要的上位产业、前提产业,即基础性、全局性产业。这种基础性不仅表现在教育对生产力这种社会底部要素有基础作用,对文化艺术、军事国防等顶部要素也具有基础作用。

(4)全局性指教育的重大作用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由于人力资源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具有决定性,教育就应该摆脱工业社会复制标准件似的教育模式,根据未来社会的需要、培养未来人才,这表现了教育对各行各业的先导作用。

(5)另外,由于教育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重大作用,出现了教育时段向两端的延伸,这就决定了教育必须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未来人的超前性。有远见的国家与政府不惜重金,加大力度发展教育,改革教育、积蓄人才、推动社会的发展。

2、面对未来社会,教育应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p147 答:(一)追求教育民主化,发展全民教育。全民教育的具体内容在于:1普及入学机会并促进平等。2强调学习。3扩大基础教育得手段和范围。4改善学习环境。5加强伙伴关系。总之使不同阶级、不同民族、不同身心发展程度的受教育者,在教育的起点、过程和结果各方面都享有同等的权利和机会。

(二)实行主体性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必须保证每一个人都发挥学习的主体性,1以培养学生主体性为重点,调整教育目标。2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体现综合性和开放性。3在教学方法上,提倡启发式教学,重视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4增加选修课的比例。

(三)倡导学会关心,加强人文教育。“学会关心”是教育对种种问题的应答,实质是要求人们能够反思过去,承担起对未来的责任,合理运用人类已有的文明成果,促进人类社会的话可持续发展为在全民教育中适应“学会关心”的时代要求。

(四)追求教育的终身化,构建学习化社会。对国家而言,实现终身教育,构建学习化社会必须重视以下两点:1改变单一的以学校教育、学历教育、正规教育为主的教育体系,打破同步化、集中化,逐步构建一个多样的、开放的大教育系统。2大力发展远程教育。

对个体而言要不断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自我寻找学习的动力源,掌握学习策略。

(五)谋求教育的国际化,注意教育的本土化。实现教育国际化,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1解决国际上通用人才的标准界定和具体化问题。2加强教育上的国际交流和合作。3在教育内容上,选取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的素材,4加强外国语教育,外语是适应未来社会的必备工具。

第五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多项选择题:

1.(ADE)关于人的发展问题研究,为教育学研究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P158

A、哲学

B、生物学

C、遗传学

D、心理学

E、社会学

2. 皮亚杰认为个体主动地改变自己认识结构的过程包括(BC)两个互补的心理过程。P163

A、顿悟

B、同化

C、顺应

D、知觉

E、情感

3. 人的身心发展有着自己的规律,它具有顺序性、(ABE)。P174

A、不均衡性

B、个别差异性

C、可塑性

D、创造性

E、阶段性

4. 人的特性就是人所共有的,区别于动物的特殊属性,它主要包括(BCE)。P158

A、教育属性

B、精神属性

C、自然属性

D、道德属性

E、社会属性

二、填空题:

1. 在教育领域,人的发展便自然归于(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发展。P171

2. 关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比较典型的有(内发论)和(外铄说)两种相互对立的学说。P172

3. (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生物前提和发展潜在的可能。P176

4. (教育因素)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比,在的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P181

三、简答题:

1. 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及其规律。P172

答:动因:比较典型的看法有“内发论”和“外铄论”两种相互对立学说。“内发论”认为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来自人本身,“外铄论”强调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二者片面强调了人的发展过成中单方面因素的作用。

根据马克思关于事物发展的动因学说,事物的发展是由事物自身的矛盾所决定,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人的本质是一系列矛盾的存在,做为类本质的人自身的矛盾,在个体身上具体表现为“本我”与“自我”的矛盾、“自我”与“超我”的矛盾。因此,人的身心发展的内部矛盾是“本我”与“自我”的矛盾,即个体的需要与已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其外部矛盾是“自我”与“超我”的矛盾,即个体现有发展水平与社会要求之间的矛盾。正是这两对矛盾构成了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因和外因,共同推动人的身心发展。

规律:①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人的身心发展是有顺序的、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②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③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

a.在生理发展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生长不均衡。

b.在心理发展方面,儿童的发展存在最佳期和关键期,发展有不平衡的方面。

④人的身心发展还具有个别差异性。-受遗传以及社会因素的影响,人的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2. 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P176

答:①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生物前提和发展的潜在的可能性。

②人的遗传素质优于动物的最大特点在于它潜藏着发展的巨大可能性。

③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

④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⑤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影响大小与其本身是否符合常态有关。

⑥遗传素质对人的影响在人的发展的不同阶段作用不同。

3. 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P179

答:①社会物质生产方式制约着人的发展程度和范围。

②社会关系影响着人的发展的方向和性质。

③社会的精神文化影响着个体的身心发展内容。

④社会环境的不同还可能造成个体发展上的巨大差异。

⑤环境因素对人影响的特点是带有一定的自发性和偶然性。

4.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教育心理学的贡献。P165 答:①确认了儿童心智成长的内发性与主动性。

②确认了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与普遍性。

③确认了儿童认知发展阶段速度的个别差异性等。

五、论述题:

1. 联系实际,谈谈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P181 答:教育是社会环境的一部分,但它是社会环境中的特殊部分,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与遗传因素和自发的环境的影响相比,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

①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代表社会对人的要求,根据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方向,选择适当的内容,采取有效的方法,利用集中的时间,对人进行系统的教育和训练,使人获得比较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世界观和道德品质。(在我国,每一个孩子必须要进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毕业以后,可以根据社会的需要和自身的条件,报考更高一级的学校,有高中、中专、中技、职高、大学……,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学校的教育也是根据社会和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设立了不同的专业,不同的教学层次,最终的目的和方向,就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种人才。)

②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

学校教育是在各种严格的规章制度的制约下进行的,保证了教学的良好秩序,同时学校教育有具有系统的学习内容。(无论任何学校,针对学生以及教师都有相

应的管理制度,学生和教师都要遵守各自相应的规章制度,而且学校对每一门课,都制定了教学大纲或教学计划,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学期计划写教案,保证了教学得以顺利、有节奏地进行,教学内容不仅考虑了社会的需要,而且又考虑了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从而保证了人才培养的高质量与高效率。)

③学校教育具有高度的组织性。

在现代社会,教育主要是通过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进行的,学校是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组织起来的,有完整的组织机构,又有经过教育和训练的专职教育工作者,把受教育者按一定要求组织教育和训练。(如职业学校的教育就是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大量专业人才,而学校里的专业老师大多出自相关专业的第一线,教师以及学校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直接关系到他们在工作岗位上的操作技能和职业道德。)

④教育可控制和利用各种环境因素对人的自发影响。教育或学校内部的环境都是经过精心选择和组织起来的,经过精心创设的校园环境和严密的学校管理制度可以限制和排除一切不良环境因素的干扰,确保个体发展的方向。(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排斥一切与教育相背道而驰的不良社会因素,如果学生甚至教师做了有违学生或师者身份的事情或触犯了法律,必将得到学校的处分和组织上的处罚,杜绝一切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让学生在一个纯净、团结的校园里学习成长。)

⑤教育可以充分发挥个体上的优势,弥补遗传上的缺陷。

心理学以不争的事实表明,人的先天遗传素质是不一样的,教育可以根据儿童的遗传素质,有意识地发挥他的长处,弥补他的短处,使先天的遗传素质向有利于儿童成长的方向发展。(无论是智力超常的学生还是先天不足的残疾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学校学有所长,根据各自的特点和社会的需求来学习,使各自都融入主流社会,成为有用之人。)

2. 结合你校自身状况,谈谈如何发挥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P182

答:人的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教育的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从宏观上看,教育的发展规模、层次和水平要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社会经济的需要,要考虑生产力发展和政治经济对教育的要求,同样,进入教育的微观领域,教育也必须考虑受教育者自身的状况、教育自身的条件、家庭和家长的影响以及社会发展状况等与之有关的若干因素和条件。如何作到呢?

①积极调动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创新探索的能力。人是一个能动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A受教育者根据自身的精神状态、需要、兴趣、目的等倾向性来选择环境和教育对他的影响;B受教育者的积极主动性能够活化并创造新的教育资源;C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的建构能力相匹配。总之,教育对人的影响作用的大小与人的主观能动性有着直接的关系。(当外部环境和教育符合人的需求、兴趣和目的时,人会积极接受这些外来影响,从而达到教育影响所预期的效果,这个时候教育对个体发展真正起到了主导作用。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当中,不能照本宣科,教“死书”,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由浅入深,教学中不时插入游戏、课堂讨论等一些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②不断提高教育现有的自身条件。包括:教育的物质条件、教师的素质、管理水平以及相关的精神条件等。教育的物质条件是教育赖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教育功能正常发挥的前提条件;教师的素质是决定教育影响力的关键因素;教育管理水平同样制约着教育功能的发挥。(一方面,现在的大多数学校已基本具备了教育的物质条件,关键在于如何发挥其作用,作到优化组合,以经济、实用、便利为原则。另一方面,应该根据各自教学专业的特点,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运用到教育当中去,如网络教学,电化教学等等;教师的素质是决定教育影响力的关键因素,一方面教师要提高思想水平,认识到教师这一职业的神圣感,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另一方面,教师要不断学习进修,充实自己的信息量,提高教学质量,把最先进、最实用的知识交给学生。我国长期以来对教育的管理过于集中,束缚了学校作为办学主体的积极性。加之招生制度造成的应试教育倾向、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不健全造成教育经费短缺、教师工资拖欠等等,这都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

③注重家庭环境的因素,加强与学生家长的合作。家庭和学校在教育过程中是天然的合作者,不仅表现在时间的起继性,还表现为空间的互补性。因为影响教育的家庭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家庭经济条件、父母文化水平、家庭的人际氛围等。(只有在学校和家长的齐抓共管下,才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只有这样,学校才能从真正了解学生,从而关心和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

④加强全社会对教育的认识。教育是社会现象,是社会的有机组合部分,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育人功能;政治制度的开明程度制约着教育功能的取向;良好的社会风尚能强化学校教育的正面影响,而消极败落的社会风尚会抵消甚至消解教育的作用;积极进取的民族心态是国民教育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优良的文化传统是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

六、实例分析:

题:今年秋季开学不久,类似学校通知新生家长带孩子做“智力测验”的事件屡有发生。某家长反映:她的女儿从小娇生惯养,由外祖母抚养,因孩子未进过托儿所和幼儿园,开学以来,对学校生活即新鲜又陌生,加之女儿生性文静,不喜欢和同学说话和玩,班主任见她整天闷声不响,就说“我看你女儿脑子不灵活,有些傻,最好带她去做个测试”。请用人的发展主要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答:老师的说法是错误的,这些孩子并不傻。(P176)一个人的发展是一复杂多变的过程,有许多因素在起作用,但一般说来有三个方面。

①先天的遗传素质:遗传是指个体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

经系统的特点等。在每个人身上表现出的智力水平,才能,特长等各个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遗传素质的影响,(由于遗传素质的差异性,有的人容易成为善于思辩的科学家,有的成为优秀的运动员......,那么,这个孩子父母在心理上可能存在内向,生活习性比较文静的现象,这一遗传因素在孩子身上体现出来,因此孩子不爱说话,文静。)

②环境因素:环境一般直接指直接或间接影响个体形成和发展的全部外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的精神文化影响着个体的身心发展内容,社会环境的不同还可能造成个体发展上的巨大差异,而且,环境因素对人的影响的特点带有一定的自发性和偶然性。(这个孩子从小就娇生惯养,没有进过幼儿园和托儿所,并有外祖父母领管,加之孩子父母心理内向的可能,由此可见,孩子从小缺乏与别人沟通,没有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玩耍的经历。)

③教育因素:教育从广义上来讲,是社会环境的一部分,但它是社会环境的特殊部分,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教育可控制和利用各种环境因素对人的自发影响,教育可以充分发挥个体遗传上的优势,弥补遗传上的缺陷。(这个孩子从小娇生惯养,而且从未进过幼儿圆和托儿所之类的教育机构,刚进学校,当然对学校生活感到新鲜又陌生,有难以言表的好奇感,她对新环境并没有熟悉。)

综上所述,孩子的这种表现是由各种因素造成的,并不是傻,做为教师来说,应广泛了解情况,善于引导,用后天的环境、教育等因素来逐步改变孩子。

七、辨析题:

人的智慧80%决定于基因,17%决定于训练,3%决定于偶然因素。P176

判断:这句话是错误的,它不适当的夸大可遗传因素的作用,为“血统论”、“宿命论”提供了理论根据。遗传因素在人的发展中有以下作用:

①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生物前提和发展的潜在的可能性。

②人的遗传素质优于动物的最大特点在于它潜藏着发展的巨大可能性。

③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

④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⑤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影响大小与其本身是否符合常态有关。

⑥遗传素质对人的影响在人的发展的不同阶段作用不同。

遗传因素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环境和教育规定了人的身心发展的现实性。遗传因素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生物前提,没有这个物质前提,人就谈不上发展。但是,遗传为人的发展提供的可能性能否成为现实,关键在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从遗传素质到智慧才能,要经过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印度“狼孩”一例证明,人虽然有优于禽兽的遗传素质,有发展的极大可能性,但如果离开了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影响,人依然会同禽兽一样,没有语言、思维,只能消极的适应环境。由此可见,必要的遗传系统并不能从根本上决定一个人的发展,遗传素质上的差异也不能决定一个人后天成就的大小,一个遗传因素较差的儿童未必终生无所作为。在现实条件下,不同的教育条件、教育程度或教育专业,在很大程度上,作为一种实际的驱动机制产生着各种不同的现实的人,并直接导致他们身心发展的水平、性质、领域等方面的种种差别。

第六章教育目的

一、多项选择题

1.基础教育阶段不同价值取向的教育目的观有(ABDE)P195

A、社会本位论

B、生活本位论

C、经济本位论

D、文化本位论

E、个人本位论

2.现代教育目的所具有的新特征(BDE)P198

A、时代性

B、融合性

C、发展性

D、适度超越性

E、类主体性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教育目的(ABCDE)P213 A、学会生存B、培养完人C、学会认知D、学会做事E、学会学习

4.《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中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是(BCDE)P216

A、学会学习

B、学会认知

C、学会做事

D、学会共同生活

E、学会生存

二、填空题

1.规定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或专业培养人的具体的质量规格的是培养目标。P194

2.我国的教育方针通过立法第一次完成的规定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P209

3.1997年,日本文部省《教育改革计划书》指出要“努力实现国际化,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在国际社会中能够积极生存的、能够为人类共同的知识技术财富做出贡献的新一代”P220。

4.1993年,美国克林顿政府公布了《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确立了美国2000年国家八大教育目标。P224

三、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广义、狭义):P193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后所产生的结果和所发生的积极变化的期望。

狭义的教育目的——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的定义,为“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要求。教育目的是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生产、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状况确定的。它反映了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检查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据。”

2.个人本位论:P195

“个人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从个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根据人的本性之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一般认为教育目的就是:注重个人价值,注重人的身心和谐发展,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本能得到发展。

代表人物有——法国的教育家卢梭、瑞士的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进步教育运动中的美国教育家帕克以及人本主义者如罗杰斯。

3.社会本位论:P196

“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强调人是社会的产物,教育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成为社会需要的人。在教育目的中主张应培养社会要求的人才,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的知识和规范。

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法国的教育社会学家涂干尔等。

4.我国现行的教育方针:P209

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将我国的教育方针重新表述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概念分析

1.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P194

教育目的是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总的要求或共同标准。而培养目标是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或专业培养人的具体的质量规格,因学校类型、层次、专业的不同而不同。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下位概念。2.教育目标与教学目标P194

教育目标是指培养目标,是指人才培养所必须达到的规格要求。教学目标则为更具体的概念,微观到每个知识内容、每堂课的任务和规定的教程等。教学目标是教育目标的下位概念。

3.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p195

个人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从个人自身发展需要出发,根据人的本性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一般人为教育目的就是注重个人价值,注重人的身心和谐发展,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本能得到发展。

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强调人是社会的产物,教育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应服从和服务于社会的需要,个人的一切发展有赖于社会,教育的结果只能以其社会的功能来衡量。因此在教育目的中主张应培养社会要求的人才,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的知识和规范。

五、简答题: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p204

答: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的本质和核心是:每个社会成员在智力和体力上都能得到尽可能多方面的、充分的、自由的和统一的发展。

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全面发展的人的量的方面的规定性,即智力和体力尽可能多方面的发展;第二,全面发展的人的质的方面的规定性,即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的、自由的发展;第三,全面发展的人的度的方面的规定性,即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发展。

2.当前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内容?p208

答:我国的教育方针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前我国教育目的基本内容是:使受教育者在道德、智力、体质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也就是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有创造能力、体魄健全的劳动者。

3.学会认知p216 答:“学会认知”是“学会学习”思想组成部分之一,其中“知”不仅值“知识”,还包括人类自身及其主观世界和自然、社会的外部世界。“认知”不仅是学习书本上的、课堂上的知识,还包括学会认知,学习各种社会规范,掌握学习的工具、求知的手段。

学会认知,要有强烈的动机,探索求知的热情,实事求是的态度,举一反三的方法。学会认知,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不断“完成”而又重新开始的过程。

4.学会做事p217

答:从广义上说,学会做事就是要学会以首创精神能动地参与广泛而生动的发展过程,培养一个人多次变动工作、在这种世界性的职业变动潮流中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它旨在改造世界。

学会做事,将传统意义上的掌握某种劳动技能,转向注重培养劳动者的综合能力。

学会做事,不仅指获得智力技能,而是指培养社会行为技能,包括处理人际关系、解决人际关系矛盾、管理人的群体等能力。

学会做事,更重要的是以在“求知”过程中养成的科学素质为基础,培养适应未来职业变动的应变能力和在工作中的革新能力。

5.学会共同生活p217

答: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是时代对教育发展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有着深刻的内涵。学会共同生活,首先要了解自身、发现他人、尊重他人,做到“设身处地”、“由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学会共同生活,就是要学会关心、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学会共处,就是要学会平等对话,相互交流。

学会共同生活,不只是学习一种社会关系,同时也意味着学习人和自然的所谓相处。

学会共同生活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参与目标一致的社会活动,学会在各种“磨合”之中找到新的认同,确立新的共识,并从中获得实际的体验。

6.学会生存p218

答:学会生存是建立在前三种学习基础之上的一种基本进程,是教育和学习的根本目标。

学会生存,超越了单纯的道德、伦理意义上的“做人”,而包括了适合个人和社会需要的情感、精神、交际、亲和、合作、审美、体能、想象、创造、独立判断、批评精神等方面相对全面而充分的发展,以便发展自己的人格,并能以不断增强的自主性、判断力和个人责任感来行动。

六、论述题

1.试论现代教育目的的新特征198页

(一)教育目的的融合性特征

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将传统的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二者相结合。个人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从个人角度出发,主张把教育还给人,并由此认为教育只有内在目的而无外在目的,是从存在的角度来考察人的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存在有明显的不足。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的要求来规定,个人只是实现社会目的的手段和工具,它把社会的要求作为决定教育目的的唯一能动要素,无视人的主观性,从而把人

塑造成社会所需的工具。这两种教育目的观需要融合。教育是一个人的现有主体性和可能主体性相互转化和循环前进的过程,把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和谐统一起来,应是现代教育的目的和追求。

(二)教育目的的适度超越性特征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存在着三种类型的观点:教育超前发展--教育先行论、教育与社会并行发展、教育滞后于社会的发展--教育适应论。无论是适应型的教育目的,还是适度超越型的教育目的,其要点是教育培养的“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是培养“工具人”,还是培养“主体人”。教育先行论已被世界上许多国家所接受。我国也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教育不应是仅仅被动地接受社会的指令,而应该积极地参与社会生活及其发展。教育应通过培养主体的人来变革社会,从而真正实现教育先于社会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的目的功能。

(三)教育目的的类主体性特征

人们对教育所处时代的反思,使人们认识到教育要从培养个人主体转变为培养类主体。类主体教育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它不仅以个人发展为目的,而且以整个人类的共同发展为目的。第二,类主体教育作为面向个人主体的教育,它发展的不仅仅是认知方面的教育,而是人的完整人格、真善美的统一。

2.你是如何理解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2001年7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质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一、实施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根本性指导方针是“三个面向”。

二、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以素质教育的总目标为指导。“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教育与实践能力为重点”是素质教育的总目标。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从素质教育总的目标出发来具体制定的,体现国家的基础教育的总的教育目的。

三、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体现了新时代的价值观。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这次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基础教育必须走出目标单一的“培养模式”,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培养丰富多彩的人格。第七章教育内容

一、选择题

1.以下那些是课程计划的基本部分(A. B. E. )。P254

A. 教学科目

B.学科开设的顺序

C.规划学科的内容

D.提出学科实施要求

E.学年编制和学周计划

2. 以下哪些是学校教育内容的特征(A.C.D)。P230

A. 学校教育内容具有明确的目的指向性和预定性

B. 学校教育内容是培养人才,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保证

C.学校教育内容具有高度的信息含量和科学的富于逻辑的排列组合

D.学校教育内容的构成具有连续性

E.学校教育内容是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

3. 我国学生要学会(A.B.D)的学习方式,才能适应课程改革所带来的变化。P265

A.合作学习

B.自主学习

C.创造性学习

D.研究性学习

E.接受性学习

二、填空题:

1、教育内容是教育活动中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等的总和。P229

2、国家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P255

3、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依据。P255

4、课程改革对教学观念、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带来了强烈的冲击。P260

5、自主学习的过程包括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P263

名词解释:

教育内容——教育活动中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思想观点、行为习惯等的总和。P229

课程计划—是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是对学校课程设置的总体安排,是对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的指导思想和课程结构、课程管理方式等方面的规定,是学校必须遵照执行的文件。P253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明确指出,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体现国家对不同阶级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目的、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P255

四、简答题

1、教育内容的特征P229。

答:(1)学校教育内容具有明确的目的指向性和预定性;

(2)学校教育内容具有高度的信息含量和科学的富于逻辑的排列组合;

(3)学校教育内容不仅具有认识价值,还具有形成价值;

(4)学校教育内容被两个处于不同地位而又密切联系的主体共同利用;

(5)学校教育内容的构成具有连续性。

2、新课程与现行课程在课程结构上的根本区别。P232 答:新课程改革针对现行课程结构作了重大调整,强调课程的综合性。既注重根据学生的经验组织教育内容,也注重学科内在的逻辑。在初中阶段设计了理科

高等教育 现代教育原理 任务答案

一、多项选择题 1.教育先行的理论基础在于教育是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 2.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力学说,认为每个人的智力都是如下多种智力的组合(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关系、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我观察智力和存在智力 3.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 4.从根本上看贯穿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是(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教育 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 5.英国“新学校”模式推行的教育方式是(儿童中心、社会中心、活动中心)。 6.咨询与指导的主要形式有(学习指导、职业生涯指导、心理咨询与指导、休闲指 导)。 7.“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该话出自(学记)。 8.在教育学发展史上,第一本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来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学专著是 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9.综合实践活动的作用包括(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生活体验、增强学生的社会 责任感)。 10.杜威对教育性质判定的几个命题是(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 断改造)。 11.下列哪些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少年儿童享有的合法权利(生存的权利、受尊重的 权利、受教育的权利、安全的权利)。 12.赫尔巴特把教学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清楚明了、联合、系统、方法)。 13.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递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了教育的四 大支柱,它们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14.当代社会存在的基本教育形态是(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15.未来的学校教育将呈现以下的特点:(追求教育民主化的众向发展、追求教育的多样 化、追求教育的国际化、追求教育的终身化)。 16.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诞生,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学科。 17.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 18.我国以法令的形式颁布并在全国推行的第一个学制是1904年公布的(癸卯学制), 它标志着“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始。 19.影响教育发展规模的因素主要有(人口数量、生产力科技发展水平)。 20.赞可夫依据其一般发展理论,提出了著名的教学原则(高难度原则、高速度原则、 以理论知识为主导原则)。 21.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确立了青少年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这一核 心精神的基本原则是(保护儿童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和意见原则)。 22.家庭教育的特点包括(先导性、感染性、权威性、终身性、针对性)。 23.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对教育产生的制约和影响,具体表现在(教育的发展规模 和速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备、)等方面。 24.课程计划的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科目、学科开设顺序、各门学科教学时数、学年编制和 学周安排)。 25.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有(教学、综合实践活动、咨询与指导) 26.学校教育内容的具体规范形式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作业)。 27.晏阳初在实施乡村教育中概括出的“三大方式”是(社会式、学校式、家庭式)。

2015年《现代教育原理》作业答案

现代教育原理形成性考核册 专业: 学号: 姓名: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院 (请按照顺序打印,并左侧装订)

现代教育原理作业一 (第一~三章) 一、简答题: 1.教育的本质特性是什么? 答:(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3)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4)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2.现代学制有哪些发展趋势? 答:(1)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2)重视早期教育。(3)初等教育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龄延长。(4)寻求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最佳结合。(5)高等教育出现多级层次,学校类型多样化。(6)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实现教育制度一体化,发展继续教育。 二、论述题: 1.试述终身教育思潮对学校教育制度的影响。 答:《学会生存——世界教育的今天和明天》指出:“终身教育这个概念,从个人和社会的观点来看,已经包括整个教育过程”,“终身教育变成了由一切形式、一切方式和一切阶段的教学行动构成一个循环往复的关系时所使用的工具和表现方法”。教育的功能不再“局限于按照某些预定的组织规划、需要和见解去训练未来社会的领袖,或想一劳永逸地培养一定规格的青年”,而是要面向整个社会成员;受教育的时间也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年龄”,而是向着“个人终身的方向发展”。终身教育已成为当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主流理念。 学校教育制度即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的学校系统,具体规定着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协调关系。 终身教育体系下传统学校教育制度面临巨大的挑战。 终身教育改变了传统教育的理念。教育的对象不再仅仅是儿童和青少年,而是针对所有的社会成员;终身教育不只限定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结构的多样化和教育制度的连贯性成为改革的主要方面;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正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教师的角色也随之发生变化。终身教育作为一种自我教育的理念是对传统驯化教育的一种解放。 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目的和功能。传统的教育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各个领域的专门知识,而终身教育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促进自我的发展;传统教育的功能是精英化的教育,注重教育的筛选功能,而终身教育背景下注重让学生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发展。 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传统教育的内容基本上局限于比较抽象的理论化知识的

现代教育原理形考作业02任务答案

《现代教育原理》中央电大形成性作业02任务 、多项选择题 从根本上看贯穿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是()。 1. A.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 r B.教育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厂 C.教育与课程之间的矛盾 D.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 厂 E.教育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矛盾 2.影响教育发展规模的因素主要有()。 17 A.人口数量 17 B.生产力科技发展水平 F1 C.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r D.社会文化 □ E.法律制度 3.人口增长率会影响到以下哪些教育因素()。 匚 A.教育目的 匚 B.教育内容 C.教育发展规模 D.教育结构 17 E.教冃质量 4.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匚 A.社会生产力 17 B.政治经济制度 C. 上层建筑

—D.科学技术□ E.人口质量 5. 受教育权利是受()制约的。 □ A.社会生产力 U B.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C.时代 D. 社会历史形态 □ E.社会文化 6. 教育内容受如下哪些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 A.人口数量* B.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C. 社会政治经济性质 已D.社会文化本体 E.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7. 教育产业作为其他非育人产业共同需要的上位产业、前提产业,决定了其在社会大系统 中具有()的产业地位。 口 A.基础性 □ B.全局性 匚C.先导性 D. 迟效性 E. 可持续性 8. 教育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多元的目标,其内容包括()。 A.教育观念现代化 “ B.教育内容现代化 C.教育条件设备现代化

’ D.教育管理现代化 ’ E.教师素质现代化 9. 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对教育产生的制约和影响,具体表现在(面。 )等各方□ A.教育目的 B. 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 C.教学内容 ’ D.教学方法、教学设备 □ E.教学组织形式 10.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 A.环境 B. 遗传 C. 教育 11. 在人的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 A. 稳定性 B. 顺序性 C. 阶段性 D. 不平衡性 E. 个别差异性 12. 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 A. 稳定性 B. 顺序性 C. 阶段性 D. 不平衡性 E. 个别差异性

《现代教育原理》形考作业

第一----三章) 一、简答题 1.教育的本质特性是什么? 答:(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 (3)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 (4)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2.现代学制有哪些发展趋势? 答:(1)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 (2)重视早期教育。 (3)初等教育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龄延长。 (4)寻求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最佳结合。 (5)高等教育出现多级层次,学校类型多样化。 (6)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实现教育制度一体化,发展继续教育。 二、论述题 1.试述终身教育思潮对学校教育制度的影响。 答:学校教育必须积极地适应终身教育的挑战。 (1)终身教育改变了传统教育的理念。

(2)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目的和功能。 (3)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4)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阶段和教育的组织。 (答题注意事项:论述题一不能仅仅回答要点,必须要有“论”的内容,也就是要展开论述;论述题二不能仅仅回答理论问题,必须有结合实际的内容。) 2.试述素质教育的特征和实质。 答:素质教育的内涵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特征包括:一是全体发展;二是全面发展;三是主动发展;四是和谐发展;五是充分的发展;六是可持续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其实质是一种导向思想——指导学校和教师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教学规律、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不良倾向,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即要把主要精力用在课堂教学上,通过教学改革,使学生在掌握大量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能力与个性,使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理想目标具备坚实的基础。其次,素质教育的实施还要落实到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如教学、教育实践或实习、课外活动等,实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有机统一,这样才能完成全面素质教育的任务。(答题注意事项:论述题一不能仅仅回答要点,必须要有“论”的内容,也就是要展开论述;论述题二不能仅仅回答理论问题,必须有结合实际的内容。 三、实例分析题(或辩析题) 1.答:“学校当然是‘校长’说话才真正算数”这个观点对不对,我们首先行分清“学校”和“校长”的关系,校长是学校的当然法人代表,但校长并不能够等同于学校,校长既然是

现代教育原理答案

哦现代教育原理01任务 一、名词解释 1.教育: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或者说是研究教育特别是教师 如何更科学的有效的培养人的科学。教育学是在人类的教育活动进行相当长的一段历史过程之后才逐渐出现的,先期仅仅是对教育经验的总结,随后才诞生具有初步体系的教育学。3.教育科学: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是若干个教育学科构成的学科总称。 4.教育思想:教育思想:泛指人们对教育现象的认识,是指人们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教育实 践而形成的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认识、观点和看法。 5.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以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构成要素之间本质的、 必然的、内在的联系或关系。教育规律是对教育实践的深层次和本质联系的反映,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永恒性。 6.义务教育:是指由国家强制实行的,适龄儿童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和家庭必须予以 保障的国民教育。或者:(2006年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中的定义)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7.学制:即学校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系统,具体规定着学校的性质、 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协调关系。 8.终身教育:从个人和社会的观点看,终身教育包括整个教育过程,教育的功能不再局 限于按照某些预订的组织规划、需要和见解去训练未来社会的领袖,或想一劳永逸地培养一定规格的青年,而是要面向整个社会成员,受教育的时间也不再局限于某一个特定年龄而是向着个人终身方向的发展。 二、简答题 1. 教育的本质特性是什么(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3)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4)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2、现代学制有哪些发展趋势 (1)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2)重视早期教育。(3)初等教育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龄延长。(4)寻求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最佳结合。(5)高等教育出现多级层次,学校类型多样化。(6)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实现教育制度一体化,发展继续教育。 三、论述题 1、试述终身教育思潮对学校教育制度的影响。 学校教育必须积极地适应终身教育的挑战。(1)终身教育改变了传统教育的理念。(2)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目的和功能。(3)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4)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阶段和教育的组织。 2、试述素质教育的特征和实质。 素质教育的内涵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特征包括:一是全体发展;二是全面发展;三是主动发展;四是和谐发展;五是充分的发展;六是可持续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其实质是一种导向思想——指导学校和教师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教学规律、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不良倾向,使

12秋现代教育原理形考3-4次作业参考答案

第三次形考作业参考答案 一、多项选择题(共 14 道试题,共 28 分。) 1. 规定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总的要求或共同标准的是( B )。 A. 教育方针 B. 教育目的 C. 培养目标 D. 教育目标 E. 教学目标 2. 规定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性质、总方向、总目标的是( A )。 A. 教育方针 B. 教育目的 C. 培养目标 D. 教育目标 E. 教学目标 3. 人本主义者所持的教育目的观是(ABCD )。 A. 个人本位论 B. 社会本位论 C. 文化本位论 D. 生活本位论 4. 强调人是社会的产物,教育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成为社会需要的人的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 其代表人物有(CDE )等。 A. 卢梭 B. 杜威 C. 孔德 D. 那托尔普

E. 涂尔干 5. 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递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 柱,它们是(ABCD )。 A. 学会认知 B. 学会做事 C. 学会共同生活 D. 学会生存 E. 学会反思 6. 1993年,美国政府在( D )中,确定了美国国家的八大教育目标。 A. 《国家处在危险之中》 B. 《普及科学2061计划》 C. 《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 D. 《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 7. 新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上,从小学至高中设置了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其主要内容包 括(ABCDE )。 A. 信息技术教育 B. 研究性学习 C. 社区服务 D. 社会实践 E. 劳动与技术教育 8. 学校教育内容的具体规范形式包括(ABC )。 A. 课程计划 B. 课程标准 C. 教科书 D. 作业

现代教育原理练习答案

《现代教育原理》形考作业1答案 (第一----三章) 一、简答题 1.教育的本质特性就是什么? 答:(1)教育就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2)教育就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 (3)教育就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 (4)教育就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2.现代学制有哪些发展趋势? 答:(1)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 (2)重视早期教育。 (3)初等教育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龄延长。 (4)寻求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最佳结合。 (5)高等教育出现多级层次,学校类型多样化。 (6)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实现教育制度一体化,发展继续教育。 二、论述题 1.试述终身教育思潮对学校教育制度的影响。 答:学校教育必须积极地适应终身教育的挑战。 (1)终身教育改变了传统教育的理念。 (2)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目的与功能。 (3)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4)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阶段与教育的组织。 (答题注意事项:论述题一不能仅仅回答要点,必须要有“论”的内容,也就就是要展开论述;论述题二不能仅仅回答理论问题,必须有结合实际的内容。) 2.试述素质教育的特征与实质。 答:素质教育的内涵就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其特征包括:一就是全体发展;二就是全面发展;三就是主动发展;四就是与谐发展;五就是充分的发展;六就是可持续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其实质就是一种导向思想——指导学校与教师按照党的教育方针与教育、教学规律、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不良倾向,使学

现代教育原理03_04任务答案剖析

作业任务三:(参考答案) 一、多项选择题(共14 道试题,共28 分。) 1. 规定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总的要求或共同标准的是( B )。 A. 教育方针 B. 教育目的 C. 培养目标 D. 教育目标 E. 教学目标 2. 规定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性质、总方向、总目标的是( A )。 A. 教育方针 B. 教育目的 C. 培养目标 D. 教育目标 E. 教学目标 3. 人本主义者所持的教育目的观是( ABCD )。 A. 个人本位论 B. 社会本位论 C. 文化本位论 D. 生活本位论 4. 强调人是社会的产物,教育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成为社会需要的人的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其代表人物有( CDE )等。 A. 卢梭 B. 杜威 C. 孔德 D. 那托尔普 E. 涂尔干 5. 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递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它们是( ABCD )。 A. 学会认知 B. 学会做事 C. 学会共同生活

D. 学会生存 D. 学会生存 6. 1993年,美国政府在( D )中,确定了美国国家的八大教育目标。 A. 《国家处在危险之中》 B. 《普及科学2061计划》 C. 《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 D. 《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 7. 新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上,从小学至高中设置了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其主要内容包括( ABCDE )。 A. 信息技术教育 B. 研究性学习 C. 社区服务 D. 社会实践 E. 劳动与技术教育 8. 学校教育内容的具体规范形式包括( ABC )。 A. 课程计划 B. 课程标准 C. 教科书 D. 作业 E. 考核 9. 课程计划的内容一般包括(ABCD )。 A. 培养目标 B. 学习年限 C. 时间分配 D. 课程设置 E. 教学内容 10. 课程标准的框架结构主要包括( ABCDE)。 A. 前言 B. 课程目标 C. 内容标准 D. 实施建议 E. 术语解释 11. 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有( ABC )。 A. 教学

春现代教育原理网上作业以及答案

现代教育原理网上作业1 一、名词解释 1. 教育 教育分广义的教育和狭义的教育。广义的教育是自有人类以来就产生的教育,这种教育存在于各种生产和生活的活动之中。其定义一般为: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定义为: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是服务的人。 2. 教育学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3. 教育科学 教育科学是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4. 教育思想 是指人们对教育现象的认识,是指人们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教育实践而形成的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认识,观点和看法。 5. 教育规律 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以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构成要素之间本质的,必然的,内在的联系或关系。 6. 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是指由国家强制实行的,适龄儿童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和家庭必须予以保障的国民教育 7. 学制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为学制。学校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的学校系统,具体规定着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协调关系。 8. 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从个人和社会的观点来看,已经包括整个教育过程,终身教育变成了由一切形式,一切表达方式和一切阶段的教案行动构成一个循环往返的关系时所使用的工具和表现方法。 二、简答题 1. 教育的本质特性是什么? 答:(一)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二)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 (三)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 (四)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2. 现代学制有哪些发展趋势? 答:1.教育社会化与社会化教育。 2.重视早期教育。 3.初等教育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限延长。 4.寻求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最佳结合。 5.高等教育出现多级层次,学校类型多样化。 6.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实现教育制度一体化,发展继续教育。

《现代教育原理》形考作业答案(精品文档)

电大本科现代教育原理作业 大家参考一下 《现代教育原理》形考作业1答案 (第一----三章) 一、简答题 1.教育的本质特性是什么? 答:(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 (3)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 (4)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2.现代学制有哪些发展趋势? 答:(1)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 (2)重视早期教育。 (3)初等教育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龄延长。 (4)寻求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最佳结合。 (5)高等教育出现多级层次,学校类型多样化。 (6)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实现教育制度一体化,发展继续教育。 二、论述题 1.试述终身教育思潮对学校教育制度的影响。 答:学校教育必须积极地适应终身教育的挑战。 (1)终身教育改变了传统教育的理念。 (2)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目的和功能。 (3)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4)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阶段和教育的组织。 (答题注意事项:论述题一不能仅仅回答要点,必须要有“论”的内容,也就是要展开论述;论述题二不能仅仅回答理论问题,必须有结合实际的内容。) 2.试述素质教育的特征和实质。 答:素质教育的内涵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特征包括:一是全体发展;二是全面发展;三是主动发展;四是和谐发展;五是充分的发展;六是可持续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其实质是一种导向思想——指导学校和教师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教学规律、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不良倾向,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即要把主要精力用在课堂教学上,通过教学改革,使学生在掌握大量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能力与个性,使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理想目标具备坚实的基础。其次,素质教育的实施还要落实到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如教学、教育实践或实习、课外活动等,实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有机统一,这样才能完成全面素质教育的任务。(答题注意事项:论述题一不能仅仅回答要点,必须要有“论”的内容,也就是要展开论述;论述题二不能仅仅回答理论问题,必须有结合实际的内容。 三、实例分析题(或辩析题) 1.答:“学校当然是‘校长’说话才真正算数”这个观点对不对,我们首先行分清“学校”和“校长”的关系,校长是学校的当然法人代表,但校长并不能够等同于学校,校长既然是学校的当然法人代表,那校长理当带领全校师生忠实地履行法律赋予学校的义务,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也即是说,校长只是上级行政机关或者全体师生委托实施法律赋予的权利义务的执行者,而不是说校长就是学校里的家长、校长依法行政的号令,那当然要算数了;校长的号令有违法乱纪国家的法律,任何师或生都有抵制或控告的权利。 2.答案要点: (1)朱教师之所以成功地将赵宁引务了正道并获得成功,根本原因是顺应了赵宁思想性格发展的特点。 (2)正确地激发了赵宁自身潜能的内驱力。

现代教育原理04任务形考答案

一、多项选择题(共8 道试题,共16 分。) 1. 当代社会存在的基本教育形态是:(ABC )。 A. 社会教育 B. 学校教育 C. 家庭 教育 D. 终身教育 E. 高等教育 2. 教师专业结构的构成要素有:(ABD)。 A. 教师专业能力 B. 教师专业知识 C. 教师职业道德 D. 教师专业精神 E. 教师专业态度 3. 下列答案中哪些属于家庭教育的特点(BCDE )。 A. 全面性 B. 感染性 C. 权威 性 D. 终身性 E. 针对性 4. 英国“新学校”模式推行的教育方式是(BDE ) A. 教师中心 B. 儿童中心 C. 书本中心 D. 社会中心 E. 活动中心 5. 道尔顿学校模式要求教师的工作坚持三项原则,即(BCD )。 A. 平等 B. 自由 C. 合作 D. 时间预算 E. 集体讲授 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教师职业发展的特点是:(ABCDE )。 A. 教师职业职能的转变 B. 教会学习是教师职业的新的工作方式 C. 教师职业被认定为专业性职业 D. 教师的终身教育得以实施 E. 教师成为教育改革的重 要因素 7. 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确立了青少年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这一 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则是(ABE )。 A. 无歧视原则 B. 保护儿童原则 C. 儿童权益最佳原则 D. 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E. 尊重儿童观点和意见原则 8. 下列哪些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少年儿童享有的合法权利(ACE ) A. 受教育的权利 B. 结社的权利 C. 受尊重的权利 D. 婚姻的权利 E. 安全的权利

二、名词解释(共 3 道试题,共15 分。) 1. 社会教育(狭义) 2. 教师教育与师范教育:是在终身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 对教师进行的连续的、可发展的、一体化的教育。 或者答:教师教育是对教师培养和教师培训的通称,是师范教育与教师继续教育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统一组织的现代体制,是实现教师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历史要求。 3. 教师职业专业化 三、简答题(共 3 道试题,共30 分。) 1. 三种教育力量整合的重要性有哪些 2. 提高教师职业专业化的策略(或可能性)是什么? 答;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可能性:(1)提高教师职业对教育理论的依赖性;(2)延长教师培养年限,实现教师的终身学习;(3)严格教师的入职和解职标准,提高教师的专业自主性;(4)厉行严格的教师职业规范。 3. 当代学生的时代特点表现在那些方面? 答:当代学生的主要特点有:(1)主体意识增强;(2)信息获得方式多样;(3)受多元文化冲击较大;(4)受同辈群体影响较大。 四、论述题(共 2 道试题,共20 分。) 1. 请你结合自身的实际谈谈教师教育的发展轨迹和变化特点。 2. 结合实际,谈谈你是如何促进教师在业内获得发展的(如果你是教师,则谈谈你是如何 在业内获得发展的)?要点: 学校领导(1)尊重教师,公平、公正,教育教师尊重学生,密切与学生家长关系(6分) (2)激励并创造条件,使教师提高专业能力和业绩(5分) (3)关心、指导教师的目标追求(5分) 教师(1)尊重校领导、学生、家长(5)(2)努力提高专业能力和业绩(6分) (3)不同时期要有明确的发展目标(5分) 五、案例分析题(共 1 道试题,共19 分。)

现代教育原理形考作业答案大全

01任务 一、名词解释(共?8?道试题,共?40?分。) 1.教育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育学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或者说是研究教育特别是教师如何更科学的有效的培养人的科学。教育学是在人类的教育活动进行相当长的一段历史过程之后才逐渐出现的,先期仅仅是对教育经验的总结,随后才诞生具有初步体系的教育学。 3.教育科学 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学科构成的学科总称。 4.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泛指人们对教育现象的认识,是指人们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教育实践而形成的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认识、观点和看法。 5.教育规律 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以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构成要素之间本质的、必然的、内在的联系或关系。教育规律是对教育实践的深层次和本质联系的反映,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永恒性。 6.义务教育 是指由国家强制实行的,适龄儿童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和家庭必须予以保障的国民教育。或者:(2006年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中的定义)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7.学制 即学校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系统,具体规定着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协调关系。 8.终身教育 从个人和社会的观点看,终身教育包括整个教育过程,教育的功能不再局限于按照某些预订的组织规划、需要和见解去训练未来社会的领袖,或想一劳永逸地培养一定规格的青年,而是要面向整个社会成员,受教育的时间也不再局限于某一个特定年龄而是向着个人终身方向的发展。 二、简答题(共?2?道试题,共?20?分。) 1.教育的本质特性是什么? (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3)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4)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2.现代学制有哪些发展趋势? (1)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2)重视早期教育。(3)初等教育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龄延长。(4)寻求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最佳结合。(5)高等教育出现多级层次,学校类型多样化。(6)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实现教育制度一体化,发展继续教育。 三、论述题(共?2?道试题,共?40?分。) 1.试述终身教育思潮对学校教育制度的影响。 学校教育必须积极地适应终身教育的挑战。(1)终身教育改变了传统教育的理念。(2)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目的和功能。(3)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4)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阶段和教育的组织。 2.试述素质教育的特征和实质。 素质教育的内涵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特征包括:一是全体发展;二是全面发展;三是主动发展;四是和谐发展;五是充分的发展;六是可持续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其实质是一种导向思想——指导学校和教师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教学规律、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不良倾向,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即要把主要精力用在课堂教学上,通过教学改革,使学生在掌握大量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能力与个性,使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理想目标具备坚实的基础。其次,素质教育的实施还要落实到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如教学、教育实践或实习、课外活动等,实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有机统一,这样才能完成全面素质教育的任务。 02任务 一、多项选择题(共?17?道试题,共?34?分。) 1.??从根本上看贯穿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是( AD )。

现代教育原理 作业二

一、多项选择题(共 17 道试题,共 34 分。) 1. 从根本上看贯穿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是()。 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B. 教育与自然之间的矛盾C. 教育与课程之间的矛盾D.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 教育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矛盾 2. 影响教育发展规模的因素主要有()。 人口数量B. 生产力科技发展水平C.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D. 社会文化E.法律制度 3. 人口增长率会影响到以下哪些教育因素()。 教育目的B. 教育内容C. 教育发展规模D. 教育结构E. 教育质量 4. 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社会生产力B. 政治经济制度C. 上层建筑D. 科学技术E. 人口质量 5. 受教育权利是受()制约的。 社会生产力B.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C. 时代D. 社会历史形态E. 社会文化6. 教育内容受如下哪些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人口数量B. 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C. 社会政治经济性质D. 社会文化本体E.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7. 教育产业作为其他非育人产业共同需要的上位产业、前提产业,决定了其在社会大系统中具有()的产业地位。 基础性B. 全局性C. 先导性D. 迟效性E. 可持续性 8. 教育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多元的目标,其内容包括( )。 教育观念现代化B. 教育内容现代化C. 教育条件设备现代化D. 教育管理现代化E. 教师素质现代化 9.. 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对教育产生的制约和影响,具体表现在()等各方面。 教育目的B. 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C. 教学内容D. 教学方法、教学设备E. 教学组织形式 10.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环境B. 遗传C. 教育 11. 在人的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 稳定性B. 顺序性C. 阶段性D. 不平衡性E. 个别差异性 12. 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 稳定性B. 顺序性C. 阶段性D. 不平衡性E. 个别差异性

现代教育原理作业1_4答案

现代教育原理作业1 教育的本质特性是什么? (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 (3)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 (4)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现代学制有哪些发展趋势? 1)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 (2)重视早期教育。 (3)初等教育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龄延长。(4)寻求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最佳结合。(5)高等教育出现多级层次,学校类型多样化。(6)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实现教育制度一体化,发展继续教育。 试述终身教育思潮对学校教育制度的影响?

《学会生存——世界教育的今天和明天》指出:“终身教育这个概念,从个人和社会的观点来看,已经包括整个教育过程”,“终身教育变成了由一切形式、一切方式和一切阶段的教学行动构成一个循环往复的关系时所使用的工具和表现方法”。教育的功能不再“局限于按照某些预定的组织规划、需要和见解去训练未来社会的领袖,或想一劳永逸地培养一定规格的青年”,而是要面向整个社会成员;受教育的时间也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年龄”,而是向着“个人终身的方向发展”。终身教育已成为当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主流理念。 学校教育制度即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的学校系统,具体规定着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协调关系。 终身教育体系下传统学校教育制度面临巨大的挑战。终身教育改变了传统教育的理念。教育的对象不再仅仅是儿童和青少年,而是针对所有的社会成员;终身教育不只限定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结构的多样化和教育制度的连贯性成为改革的主要方面;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正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教师的角色也随之发生变化。终身教育作为一种自我教育的理念是对传统驯化教育的一种解放。

现代教育原理务1-5答案

现代教育原理01任务 一、名词解释 1.教育: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或者说是研究教育特别是教师 如何更科学的有效的培养人的科学。教育学是在人类的教育活动进行相当长的一段历史过程之后才逐渐出现的,先期仅仅是对教育经验的总结,随后才诞生具有初步体系的教育学。3.教育科学: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是若干个教育学科构成的学科总称。 4.教育思想:教育思想:泛指人们对教育现象的认识,是指人们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教育实 践而形成的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认识、观点和看法。 5.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以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构成要素之间本质的、 必然的、内在的联系或关系。教育规律是对教育实践的深层次和本质联系的反映,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永恒性。 6.义务教育:是指由国家强制实行的,适龄儿童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和家庭必须予以 保障的国民教育。或者:(2006年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中的定义)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7.学制:即学校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系统,具体规定着学校的性质、任 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协调关系。 8.终身教育:从个人和社会的观点看,终身教育包括整个教育过程,教育的功能不再局限 于按照某些预订的组织规划、需要和见解去训练未来社会的领袖,或想一劳永逸地培养一定规格的青年,而是要面向整个社会成员,受教育的时间也不再局限于某一个特定年龄而是向着个人终身方向的发展。 二、简答题 1. 教育的本质特性是什么?(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3)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4)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2、现代学制有哪些发展趋势? (1)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2)重视早期教育。(3)初等教育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龄延长。(4)寻求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最佳结合。(5)高等教育出现多级层次,学校类型多样化。(6)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实现教育制度一体化,发展继续教育。 三、论述题 1、试述终身教育思潮对学校教育制度的影响。 学校教育必须积极地适应终身教育的挑战。(1)终身教育改变了传统教育的理念。(2)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目的和功能。(3)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4)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阶段和教育的组织。 2、试述素质教育的特征和实质。 素质教育的内涵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特征包括:一是全体发展;二是全面发展;三是主动发展;四是和谐发展;五是充分的发展;六是可持续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其实质是一种导向思想—

现代教育原理形考任务答案

2019最新现代教育原理形考任务1-5答案 现代教育原理01 任务 一、名词解释 1. 教育: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 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 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或者说是研究教育特别是教师 如何更科学的有效的培养人的科学。教育学是在人类的教育活动进行相当长的一段历史过程 之后才逐渐出现的,先期仅仅是对教育经验的总结,随后才诞生具有初步体系的教育学。 3. 教育科学: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是若干个教育学科构成的学科总称。 4. 教育思想:教育思想:泛指人们对教育现象的认识,是指人们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教育实 践而形成的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认识、观点和看法。 5. 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以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构成要素之间本质的、 必然的、内在的联系或关系。教育规律是对教育实践的深层次和本质联系的反映,具有 普遍性客观性和永恒性。 6. 义务教育:是指由国家强制实行的,适龄儿童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和家庭必须予以 保障的国民教育。或者:(2006 年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中的定义)义务教育是国家 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7. 学制:即学校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系统,具体规定着学校的性质、任 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协调关系。 8. 终身教育:从个人和社会的观点看,终身教育包括整个教育过程,教育的功能不再局限 于按照某些预订的组织规划、需要和见解去训练未来社会的领袖,或想一劳永逸地培养 一定规格的青年,而是要面向整个社会成员,受教育的时间也不再局限于某一个特定年 龄而是向着个人终身方向的发展。 二、简答题 1. 教育的本质特性是什么?(1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2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3)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 4 )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2 、现代学制有哪些发展趋势? (1 )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 2 )重视早期教育。( 3 )初等教育入学年龄提前,义务 教育年龄延长。(4)寻求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最佳结合。( 5 )高等教育出现多级 层次,学校类型多样化。( 6 )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实现教育制度一体化,发展继续教 育。 三、论述题 1 、试述终身教育思潮对学校教育制度的影响。 学校教育必须积极地适应终身教育的挑战。(1)终身教育改变了传统教育的理念。(2)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目的和功能。(3)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4)终身教育改变了教 育的阶段和教育的组织。 2 、试述素质教育的特征和实质。 素质教育的内涵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 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特征包括:一是全体发展;二是全面发展;三是主动发展; 四是和谐发展;五是充分的发展;六是可持续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其实质是一种导向思想—

电大本科小学教育现代教育原理试题及答案重点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 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现代教育原理试题 7月 一、选择题( 包括单选和多选, 请选出正确的标号并填写在题后括号 内。少选、多选、错选均无分。每小题2分, 共12分) 1.”教也者, 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该话出自( )。 A.《中庸》 B.<论语》 C《学记》 D.<说文解字》 E.《师说》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于( )年公布。 A.1985 B.1986 C.1993 D.1995 E.1999 3.人口增长率会影响到以下哪些教育因素? ( ) A.教育目的 B.教育内容 C.教育发展规模 D.教育结构 E.教育质量

4.赞科夫依据其一般发展理论, 提出了著名的教学原则( )。 A.高难度原则 B.高速度原则 C.掌握学科结构原则 D.发现学习原则 E.以理论知识为主导原则 5.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有( )。 A.教学 B.综合实践活动 C.咨询与指导 D.家庭教育 E.社区教育 6.家庭教育的特点包括( )。 A.先导性 B.感染性 C.权威性 D.终身性 E.针对性 二、填空题( 每空1分, 共6分) 1. 1632年,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一------- 问世, 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 的开始。

2.布鲁纳认为对任何学科的教学, 都必须使学生掌握该学科的-------。 3.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的很多重要思想中, 最核心的思想是教育应使受教育者------。 4.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____ 教授的多元智力学说的提出, 拓宽了教育者们对 智力的认识, 并认识到____ 教学能够使学生的多元智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5.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这一权威文献中提出”教师是 -----------职业”。 三、名词解释( 每小题5分, 共10分) 1.广义的教育 2.社区教育 四、简答题( 每小题8分, 共16分) 1.简述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做中学”理论。 2.简述中国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 五、论述题( 每小题18分.共36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