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加坡智慧社区发展现状

新加坡智慧社区发展现状

新加坡智慧社区发展现状

新加坡智慧社区发展现状

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借助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以用户为主、协同、开放的智慧交通、智慧电网、智慧能源、智慧办公楼等基础设施,为智慧社区的建设提供硬件支撑。智慧社区服务系统的建设涉及居民日常生活以及社区建设主要参与者日常工作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社区基础信息管理、社区交流服务、社区电子商务、社区物业与综合监管、社区电子商务、社区智慧家居、社区医疗卫生、社区家政服务和社区智能决策支持等系统的建设。

为了全面了解智慧社区的现状以及功能,下面我们以新加坡智慧社区建设为例,给大家介绍智慧社区的发展现状,相信能够从中得到有益的启迪。

新加坡近年来全力打造智慧花园型城市国家,在构建智能交通系统、清洁能源系统、电子政务系统、通信基础设施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新加坡的智慧社区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社团、公民的作用,是典型的政府主导与社区高度自治相结合的模式。智慧社区以全体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提供物业服务、物流服务、商业服务、家庭服务、医疗服务以及公益服务等内容,以满足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新加坡智慧社区服务系统主要包括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社区医疗以及社区文娱四个子系统具体服务内容如上图。系统的各项职能主要通过政府开办的政务类网站以及民间组织开办的互助类网站、论坛和社区信息查询网站来实现。

中国智慧社区现状与发展趋势(精)

中国智慧社区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智慧社区建设推动智慧城市进程 随着智慧城市概念的推广,全国各地都兴起了一股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将智慧城市作为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作为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智慧社区的建设也进行的如火如荼。 智慧社区是指充分借助物联网、传感网等网络通信技术把物业管理、安防、通信等系统集成在一起,并通过通信网络连接物业管理处,为小区住户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利的现代生活环境,从而形成基于大规模信息智能处理的一种新的管理形态社区。智慧社区的提出,是从强调以技术为核心到强调以技术为人服务为核心的一种转变。 智慧社区包括以下几个特点: 舒适、开放的人性化环境 高度的安全性 便捷的数字化通讯方式 便利的综合社区信息服务 家居智能化 物业管理智能化 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单元,是政府服务具体体现的代表。可以说智慧地球由智慧城市组成,但智慧城市从智慧社区起步。根据估计,“十二五”期间用于建设“智慧城

市”的各方投资总规模有望达5000亿元,智慧社区作为其中的建设重点,将在投资中占据优先位置。 2006-2013年中国城镇化率增长示意图 来源:创想智慧城市研究中心整理 《中国智慧社区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了53.7%,比2012年提高了1.13%。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深入,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抓手,并强调以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这充分显示了城镇化的重要地位。但在加快城镇化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挑战,如老龄化现象严重、社区公共服务能力不足、文化娱乐设施无法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等。而智慧社区建设能够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给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添砖加瓦,进一步提升城镇化的质量。以往城镇化发展方式较为粗放,随着地方政府对城镇化的重视,需要在整个统筹规划方面,把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的一些理念融入进去,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 二、智慧社区建设案例 1、北京 2012年9月,北京市社会办、市经信委、市民政局共同印发了《关于在全市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北京市智慧社区指导标准(试行》,标志着北京市智慧社区和便民服务终端网络建设两项重点任务的顶层设计工作的完成,智慧社区试点建设工作的全面启动,并提出了智慧社区的建设目标:近期目标: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在全市建设1500个左右智慧社区。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信息智能终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对各类与社区居民生活密切相关信息的自动感知、及时传送、及时发布和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实现对社区居民“吃、住、行、游、购、娱、健”生活七大要素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互动化和协同化,让“五化”成为居民工作、生活的主要方式。

智慧花园城市——新加坡

智慧花园城市——新加坡 作者:陈劲来源:信息化建设 新加坡由新加坡岛和附近的63个小岛组成,2008年人口484万,面积699.4平 方公里,其中新加坡岛占全国面积的88.5%,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作为一个国土狭小、资源匮乏的城市型国家,近些年来新加坡高度重视绿色环保节能建设,全力打造智慧花园型城市国家,从而为其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新加坡的绿色环保节能措施主要体现在构建智能交通系统、发展清洁能源、推广“绿色建筑”、废水利用、垃圾处理等方面。 新加坡“智慧花园城市”发展战略 智能交通

在新加坡,平均每人拥有1.6辆机动车,给城市交通造成了极大的压力。由于交通拥堵导致效率降低、环境破坏和财产损失等,每年因此造成的损失占GDP的1.5%到4%。1998年开始,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着手建造电子道路收费系统(Electric Road Pricing),通过对道路交通数据的收集和测算来界定拥堵路段,汽车在交通拥堵路段通行时要进行收费。这一做法在世界上还是首创,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据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报告称,道路通行量相比交通高峰时期减少了25000辆汽车,车流量却提高了20%。 仅仅通过EPS来构建智能交通系统还是不够的,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还将城市路网信息联接成网络,安装传感器、红外线设备,通过优化交通信号系统、电子扫描系统、城市快速路监控信息系统、接合式电子眼以及ERP系统等提供历史交通数据和实时交通信息,对预先设定的时段(10分钟、15分钟、30分钟、45分钟和60分钟)的交通流量进行预测。通过控制1700个交通信号灯,对未来一小时内各个路段情况的平均预测准确率达到惊人的85%以上,10分钟内的预测结果准确率更是高达90%。新加坡市民可以通过手机网络、车载GPS查询未来一小时内的交通情况,并选择合适的出行时间和路线。

新加坡经济发展解析

新加坡经济发展解析 它于1824年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在长期的殖民统治下,经济畸形发展,工业十分落后。独立前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只有8.6%,而转口贸易及与之有关的经济部门却占80%以上的比重,是典型的单一殖民地经济结构。1959年新加坡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成立共和国。独立后在短短的30多年中经济突飞猛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势头。它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从1959年的19.68亿新元增长到1994年的1050亿新元(750亿美元),增长了约53倍,人均GDP从1959年的只有404.5美元,增长到1994年的25597美元,增加了63倍。经济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一个以转口贸易为基础的畸形结构转变为一个以制造工业为中心,商业贸易、交通运输、金融旅游与国际服务业全面发展的多元化经济结构。70年代末期率先进入“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行列,现已发展成为东南亚乃至亚太地区的一名副其实的区域中心,1996年1月成为发达国家 经济概况 传统经济以商业为主,包括转口贸易、加工出口、航运等。 (1).农业概况 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不到1%。主要有园艺种植、家禽饲养、水产和蔬菜种植,粮食全部靠进口, 80%的蔬菜从马来西亚、中国、印尼和澳大利亚进口。农业中保存高产值出口性农产品的生产,如种植热带兰花、饲养观赏用的热带鱼,种植一些传统的热带经济作物等。 (2).工业概况 主要有制造业, 包括炼油、石化、修造船、电子电器、纺织、交通设备等部门。新加坡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电子工业是增长最快的部门 (3).服务业概况 新加坡服务业发达, 随着东南亚经济的发展, 还将进一步增长。金融业是最大的服务业部门, 在过去几年里增长很快。旅游业发达, 是外汇主要来源之一,1995年来新的旅游者近714万人 经济发展的原因 1.优越的地理位置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最南端,领土由新加坡岛和附近54个小岛组成,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向称“东方十字路口”。北面与马来半岛隔着宽仅1.2千米的柔佛海峡,西边有长堤相连,交通便利;在南面隔着新加坡海峡同印度尼西亚相望,海峡长105

典型国内外智慧城市案例分享

典型国内外智慧城市案例分享 一、国外案例 1.迪比克 美国第一个智慧城市,也是世界第一个智慧城市,它的特点是重视智能化建设。为了保持迪比克市宜居的优势,并且在商业上有更大发展,市政府与IBM合作,计划利用物联网技术将城市的所有资源数字化并连接起来,含水、电、油、气、交通、公共服务等,进而通过监测、分析和整合各种数据智能化地响应市民的需求,并降低城市的能耗和成本。该市率先完成了水电资源的数据建设,给全市住户和商铺安装数控水电计量器,不仅记录资源使用量,还利用低流量传感器技术预防资源泄漏。仪器记录的数据会及时反映在综合监测平台上,以便进行分析、整合和公开展示。 2.纽约 通过数据挖掘,有效预防了火灾。据统计,纽约大约有100万栋建筑物,平均每年约有3000栋会发生严重的火灾。纽约消防部门将可能导致房屋起火的因素细分为60个,诸如是否是贫穷、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房屋建筑年代是否久远,建筑物是否有电梯等。除去危害性较小的小型独栋别墅或联排别墅,分析人员通过特定算法,对城市中33万栋需要检验的建筑物单独进行打分,计算火灾危险指数,划分出重点监测和检查对象。目前数据监测项目扩大到2400余项,诸如学校、图书馆等人口密集度高的场所也涵盖了。尽管公众对数据分析和防范措施的有效性之间的关系心存疑虑,但是火灾数量确实下降了。 3.芝加哥 通过“路灯杆装上传感器”,进行城市数据挖掘。在人们的生活里,无处不在的传感器被应用在了芝加哥市的街边灯柱上。通过“灯柱传感器”,可以收集城市路面信息,检测环境数据,如空气质量、光照强度、噪音水平、温度、风速。芝加哥城市信息技术委员会提供的资料表明,“灯柱传感器”不会侵犯个人隐私,它只侦测信号,不记录移动设备的MAC和蓝牙地址。在今后几年“灯柱传感器”将分批安装,全面占领芝加哥市的大小街区,每台传感器设备初次采购和安装调试成本在215~425美元之间,运行后的年平均用电成本约为15美元。该项目得到了思科、英特尔、高通、斑马技术(ZebraTechnologies)、摩托罗拉以及施耐德等公司的技术和资金支持。 4.西雅图 利用数据节省电力能源。该市与微软和埃森哲(Accenture)合作了一个试验项目,以减少该地区的能源使用。该项目收集并分析从市区建筑物管理系统中得来的众多数据集,通过预测分析,找出哪里可以减少能源使用,或者根本不需要使用能源。项目的目标是将该地区的电力消耗减少25%。 5.伦敦 利用数据管理交通。在2012年奥运会期间,负责运行伦敦公共交通网络的公共机构“伦敦运输(TransportforLondon)”,在使用者增加25%的情况下,使用收集自闭路电视摄像机、地铁卡、移动电话和社交网络的实时信息,确保火车和公交路线只有限地中断,从而保证交通顺畅。 6.格洛斯特 也是充分利用了传感器,建立了“智能屋”试点。传感器安装在房子周围,传回的信息使中央电脑能够控制各种家庭设备。智能屋装有以电脑终端为核心的监测、通讯网络,使用红外线和感应式坐垫可以自动监测老年人在屋内的走动。屋中配有医疗设备,可以为老年人测心率和血压等,并将测量结果自动传输给相关医生。 7.阿姆斯特丹

智慧社区建设总结

智慧社区建设总结 篇一:我国智慧社区建设综述 我国智慧社区建设综述 作者:朱慧马德峰 摘要:本文回顾20XX年以来有关我国智慧社区建设的论文、专著,从核心概念、国内外发展现状、国内运行模式、建设中要素重要性以及研究者发现的不足等角度进行梳理,加以综述。 关键词:智慧社区、研究现状、运行模式、综述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正在开展智慧城市建设。所谓智慧城市,就是遵循以人为本的价值核心理念,充分发挥人的智慧,最终成长为一个创新、高效、安全、和谐的城市系统。社区作为城市必不可少的基本组成单位,城市居民必要的生活空间,社区的智慧化建设更是直接关系到智慧城市的建设。自20XX年以来,部分学者把研究方向投向智慧社区,本文针对这些研究,进行文献梳理,为今后建设研究提供参考。 二、研究基本概况 自20XX年以来,有学者陆续开始研究智慧社区,搜索知网发现,绝大部分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论文都出现在20XX年以后。智慧社区建设处于刚起步阶段,目前的研究情况基本是20XX——20XX年,学

者主要研究智慧社区的概念,明确核心概念;20XX年则主要研究各个部门或是组成要素在建设中的重要性和意义;到了20XX年,学者开始研究进一步深入社区家庭的问题。 三、研究主要内容 (一)核心概念的涵义 智慧社区作为智慧城市的组成部分,是信息时代的社区形态。由于未给出明确定义,国内外学者都有不同的见解,大致如下: 国际上,美国杂志insight将其定义为:“智慧社区”是指应用信息技术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各项重要领域进行改革。在国内,张澎认为,智慧社区是指充分借助互联网、物联网、传感网等网络通信技术对住宅楼宇、家居、医疗、社区服务等进行智能化的构建,从而形成基于大规模信息智能处理的一种新的 管理形态社区。可以归纳:从管理角度切入,智慧社区本质上是一种新型管理形态的社区;从技术角度切入,智慧社区是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传感网等网络通信技术的社区;从最终目标切入,智慧社区是以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方便人们生活为目的的社区。 (二)国内外发展现状 根据中国电信智慧城市研究组的研究,国外的成熟的智慧社区的基本运作模式是政府主导,社区主管,企业、非盈利部门级居民参与政府出台建设指南,社区指定建设纲领与建设方案,即社区的规划通常有州政府或省政府规划,社区细化实施。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文件。

新加坡资讯通信局“智慧国2015”(iN2015)简介

新加坡资讯通信关于“智慧国2015”(iN2015)资料 “智慧国2015”或称“iN2015”规划是新加坡于2006年6月推出的一个为期十年的资讯通信产业发展蓝图,旨在将新加坡建设成为一个以资讯驱动的智能化国度和全球化的都市。该计划同时也描绘了资讯通信将如何改变人们生活、工作、学习与交流的方式。 三大关注重点: 1. 建设新一代资讯通信基础设施,为新加坡企业、市民和政府提供通畅的网络 连接 2. 发展充满活力的由优秀资讯通信人才支持的资讯通信产业,以满足新加坡未 来的需求 3. 推动资讯通信在主要经济领域、政府部门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积极作 用 由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领导的“智慧国2015”计划结合了人民、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 数据资料 ?资讯通信产业总值:资讯通信产业总值于2009年达到627.4亿新币,涨幅达8%1。 ?资讯通信产业出口收入:资讯通信产业出口收入仍然占了总体工业产值的大部分,于2009年达到404.4亿新币,占到总体工业产值的64%2。 ?资讯通信人力:新加坡资讯通信产业的从业人员从2008年的13万9千人增长到14万8百人,增幅达1.3%3。 ?资讯通信的商业应用:2009年,93%的企业(拥有超过200名员工)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并且据2009年数据显示,100% 的企业(拥有超过200名员工)均使用互联网及宽带4。 ?学龄儿童家庭电脑拥有率:2009年电脑在拥有学龄儿童的家庭中的渗透率已达到95%5。 1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2009年度资讯通信产业调查报告 2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2009年度资讯通信产业调查报告 3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2009年度资讯通信产业人力调查报告 4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2009年度资讯通信商业应用调查报告

社区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社区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区建设逐步向深入发展,社区文化蓬勃兴起。挖掘社区文化资源,推进基层文化建设,对于繁荣城市文化、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对于强化政府在文化领域的公共服务能力,满足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对于打造居民精神家园、构建和谐社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个月来,辖区内各社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满足居民文化生活为目的,大力推进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做了大量工作。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区文化建设更上一层楼,根据安排,我们采取查阅资料、工作座谈、居民访谈等形式,对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问题和对策进行了全面调查和实地调研。召开了由宣传文化中心、老体协、社区居委会等有关代表参加的4个座谈会,了解和掌握了火花街道社区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社区文化建设的主要成绩 (一)多次组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社区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增强。目前,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社区文化建设是城市品位的重要标志,是基层建设先进文化、满足居民文化生活的主要渠道。 (二)加大投入推动了辖区内社区文化阵地建设,市、区、街、居四级文化网络正在筹建中。目前,辖区内有8个社区成立了便民服务站,并建有社区文化活动场所,配备了体育健身器材。 (三)成立了社区文艺队伍,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区文艺活动。目前,辖区内共有文学艺术社团、队伍各类民间文艺队伍有10余支,各类文艺骨干200多人。这些群众文化网络、队伍,为丰富居民文化生活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主体作用。许多社区结合节假日、纪念日和中心工作,利用社区文化园地,组织社区文化骨干,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在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公民道德、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为提高居民素质,倡导文明新风,功不可没。今年上半年辖区内共举办各类演出30多场,居民参与超过了2500余人次。尤其是今年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型文艺汇演,直接参与人员近1000人。体现了社区文化建设在满足居民文化生活与满足居民自我展现、自我提高所取得的重大成效。此外,市、区文化系统在“文化进社区”做了大量工作,深受居民的欢迎。 (四)挖掘潜力,发挥优势,拓宽了社区文化工作的内容和渠道。 1、社区文化发展模式多。各区社区文化建设,结合各自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呈现了不同特点。 2、社区文化活动内容多。相声、小品、评书、歌舞一应俱全,内容丰富多彩。 3 社区文化建设思路多。通过全市文化工作者对社区文化工作的积极探索和认真总结,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针对场地不足的问题,提出了资源整合、资源共享的办法;针对如何开展社区文化工作的问题,提出了用好领导人、退休人、文化人、手艺人、热心人等

新加坡智慧国2025(iN2025)

? 2015 IDA Singapore. All Rights Reserved.Sensor Networks for Home (TR40) Vendors’ Briefing 9 Oct 2015 RESTRICTED

RESTRICTED ? 2015 IDA Singapore.All Rights Reserved. 2 Agenda Desired outcomes -interoperable system of systems IoT Technical Reference Framework for Smart Nation (Interoperability) Six aspects of interface for interoperability Functional Model Interface view Recommended interface standards (TR40) Recommended interface standards (TR-IS) Application of TR40

RESTRICTED ? 2015 IDA Singapore.All Rights Reserved. 3 Desired outcomes –interoperable system of systems Standard-based System of systems Agencies Citizens Researchers Industries Developers Sharing Sensing Data and Information Smart Meters Flood Sensors CCTVs Cars Participatory Sensing Sharing Networks and Instrumentations ...

新加坡电影业发展、困境与挑战

万方数据

国际视野 112 《薄面佬》 昭玮公司)和《十二楼》(1997,昭玮公司)。这 少数几部影片成为好奇的本土观众眼中的新鲜事 物,而邱金海的电影更是得到国际电影节(例如 戛纳)的关注,由此也受到当时新加坡电影业的 一致赞赏。 与此同时,本土文化工作者的呼声开始得到 政府的支持。在吴作栋总理(1990~2004)的领 导下,一些重要官方部门开始一反常态地逐渐承 认电影为民族艺术和文化产业,并接受电影业为 国家服务业之一,同时还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 施,推动了新加坡成为电影制作和发行的国际性 中转区域,为电影、音乐、音像和多媒体提供最 好的制作和后期条件。 在这个转折时期,新闻及艺术部(MITA) 于1991年成立(现改名为新闻、通讯及艺术部, MIcA),这一政府机构是新加坡艺术和文化政策 的主要搭建者。江莉莉(LilyKong)等社会评论 家认为事实上这些仅仅是“文化经济政策”,④因 为这些政策中充满了各种经济活动方面的考虑, 注重的是“艺术活动的经济利益”。④在大众媒 体经济领域,MITA/MIcA致力于将区域性的政 府形象扩大为全球化的媒体中转地,而在艺术方 面,也吻合政府重建“国际级都市”的理想。按 照现任总理李显龙(2004 ̄)的说法就是“如同 伦敦、巴黎和纽约的感觉”。@MITA/MIcA通过 下属的媒体发展管理局,间接监管了新加坡所有 的影视媒体机构,包括国营新传媒星霖电影公司 (MediacorpRaintreePictures,以下简称“星霖”)、 新加坡电影委员会(简称“新影会”)等。 1991年,政府制定和实施了电影分级制,@ 分级制促使影片形态多样化,并进一步促成了全 岛范围内多厅影院的繁荣。邵氏、国泰、荣华、 中侨影业、希杰金色村庄(香港嘉禾和澳大利亚 villageRoadshow公司共同出资)成为这片“自由 化”领域的竞争者。政府下属的高等院校也开始 提供媒介相关的计划,如开展影视媒体研究、培 训人员以应对正在发展的媒体服务业。新加坡国 际媒体集团公司宣布投资1.2亿新元建立大型影 视城一大士电视世界(Tuas),地址毗邻私人拥 有的唐朝城。⑦随着1997年香港回归的1临近,新 加坡政府特别提出要抓住英国最后一块远东殖民 地的电影中心即将“飞离”的人才、技术以及商 机。同时,国泰初构宣布了新的计划,“一年一部 电影……以帮助本土影业崛起”。③随后,两部本 土制作影片和一部跨国合拍片出现:欧肯森(ong Kengsen)执导的军旅题材喜剧《兵事笑传》(ArITly Daze,1996)、梁智强执导的生活喜剧《那个不够》 (1999)以及与香港的电影工作室合拍的动画片《小 倩》(徐克,1997),但此时邵氏等一些本土的发 行和放映机构仍不涉足制片领域。 受到新创业优惠税收政策的吸引,1991年, 黄百鸣成为第一个敲开新加坡电影大门的人。他 同一家本土投资者共同创建了东方电影(新加坡) 公司,并宣布斥资6000万新元,拍摄8部华语 电影;接着,日本电影发展和资助机构(NDF) 宣布投资2000万新元投资电影制作;华纳兄弟 影业公司(亚洲)提议投资3000万,每年资助 10部华语电影的生产,总部设在新加坡。此外, 如聪明人公司(wiseGuys)、杰特公司(.Iaytex Productions)、传奇媒体(LegendMedia)、东方公 司(orientFdIllS)和YTc电影投资公司等众多制 片公司也都在寻找共同制片的机会,商谈制作协 议,提供后期制作设备。⑦其中也包括星霖、昭玮、 国泰机构和J团队(JTeanl)制片公司。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重创了新加坡,东方电 影、杰特制片公司等合资公司悄悄结业离去,之 前其各自仅生产过一部电影,分别是《怪谈之 魔镜》(黄百鸣,1999)和《妖街皇后》(杨凡, 1999)。此时,唐朝城也倒闭,大士电视世界的计 划变得遥遥无期。华纳兄弟公司(亚洲)、星霖和 香港银河映像合资拍摄了《向左走,向右走》(杜 琪峰、韦家辉,2003),但仍旧未能有下一部的计 划。国泰机构同泰国五星公司及其他一些小公司 合作,终于在2004年生产了第四部电影《宇宙只 有我和你》(LastL镌indleuniverse),由彭力云旦 《狂热迪斯科》 电影艺术第31 5期 万方数据

社区文化建设与发展的调查报告

社区文化建设与发展的调查报告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地走访,观察,发现近几年来,社区的文化建设与发展有了很大的提高。以下是我在广州黄埔区庙头社区的调查发现与收获。 来到这个社区后,发现这个社区与前几年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社区的硬件建设有了很大的突破。在各个街道上几乎都有中小型诊所,健身设施,文化室,小吃店等。街道托老中心和建设区级福利院集中在主街道。据调查,全区建成并投入使用22个社区服务中心和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的覆盖率为100%,每间社区服务中心均在300平方米以上,建筑面积340000多平方米。所设的文化室,建成社区体育设施,场所114处,占地面积11700多平方米。 社区的党组织体系进一步健全。建立健全了街道,社区党建联席会义制度,形成了街道,社区党组织议事和协调新机制。按照“一社区一支部”的目标,建立了社区党支部或党总支党委,不断扩大党在城市基层的覆盖面。全社区基本形成了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的社区党建新格局,为推进社区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有时,社区也开展了社区教育,就业指导,养老托老等10个系列便民利民的服务。 社区的自治能力明显增强。先后制定和完善了《社区居民自治章程》,《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居民的民主权利得到进一步落实。 社区环境经一步好转。社区深入开展创建环保模范城市活动,切实加强了噪声,油烟等污染源的整治。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要求区内成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地点区放置垃圾等污染物,统一处置,每个街道都有固定人员去打扫街道,监督人群。对于在街道上乱摆乱放的买卖摊子,都有城管人员去管理。对于垃圾乱放者进行惩罚和教育。 小区的物业管理工业扎实推进。如这个庙头社区内有规定的人员进行治安巡逻,有专业的治安亭等为人民服务。这个社区内近几年来的发案率特别是入屋盗窃案大幅度下降,社区居民的财产安全得到保障。群防群治式的社区物业管理成了社区管理的主流。 在调查中发现社区虽然有了以上可喜的变化,但也存在很多的不足,我觉得有必要写出来。 由于城区社区具有区域面积大,居民居住分散,人员结构复杂,流动性大,外来人口多等特点。社区居民不够重视文化建设的工作,如社区文化活动场所数量少,层次较低,特别是社区文化活动场所缺乏问题比较突出,制约了社区文化工作的开展。一方面,缺乏整体建设规划。全市城区没有社区文体设施建设的总体布局规划和详细规划;社区文化设施从项目,功能,数量上没有制定出台非常具体的标准,建设缺乏科学的依据,另一方面,社区文化建设投入机制没形成,缺乏经费保障。一是缺少文化建设和活动经费。社区普遍反映经费紧缺,社区文化成了无米之炊,搞建设和组织活动都要拉赞助、靠结对单位支持;由于没有经费来源和保障,人才培训难、活动开展难,影响了社区干部组织开展文化活动的热情。二是财政对社区文化建设投入少。由于各级财政几乎没有社区文化工作的专项经费,形成相当数量社区的文化设施多年来得不到改善或缺项。有些社区即便市、镇区、街道无偿提供了一些文体器材、图书、文化信息共享设备,因缺少正常运作的经费保障,造成无法正常开放和维护。三是缺乏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由于政策上原因,社会资金对社区公益文化的投入缺乏积极性,社会文化团体对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积极性不高。 另外社区活动的覆盖面还不够广泛,居民参与度还不够高。由于人员流动性

智慧社区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宁波鼓楼等试点社区为例-毕业论文

智慧社区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宁波鼓楼等试点社区为例 摘要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运用和发展,同时伴随着人类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在享受信息化带来的便利服务的同时,也面临着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公共安全、交通拥堵等一系列问题的挑战,能否协调处理好这些问题是关系到城市现代化建设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同时也切实影响到人民群众切实的自身利益。“智慧城市”的提出,作为解决城市发展面临问题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受到了世界各国重视,在此背景方向的指导下,各国积极开展各项工作,从而更加智慧全面地协调好城市发展。本文通过研究宁波鼓楼等试点社区的建设模式,分析其优劣,从而提出更适合于宁波的智慧社区建设模式,不仅对于智慧社区建设理论研究的本土化发展具有积极价值,而且对于智慧社区建设实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智慧社区;现状;问题;对策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applic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accompanied by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process of human city, people enjoy the convenience brought by the information service at the same time, also faces a series of problems of population expansion, resource shortage, environmental deterioration, public security, traffic congestion and other challenges, can deal with these problems is the key relationship to city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can proceed smoothly, but also effectively affects the people's real interests. “The wisdom of the city”as a solution to a practical method for city development problems, by the world attention, in this direction, countries actively to carry out the work, and thus more wisdom to

新加坡“智慧国2015”计划

新加坡“智慧国2015”计划 新加坡“智慧国2015”计划4年长250亿 (2010年6月26日,新加坡)日前,在亚洲最大的资讯通信与媒体盛会——资讯通信与媒体业商业交流会上,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戴荣利局长对外公布自2006年推出“智慧国2015”计划以来,新加坡资讯通信产业的收入从379亿新币(2005)增至627亿新币(2009),增幅实现66%。而这一巨幅增长的推动力,则是“智慧国2015”计划及其四大战略。 “智慧国2015”或称“iN2015”计划是新加坡于2006年推出的一个为期十年的资讯通信产业发展蓝图。它通过对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及利用资讯通信产业进行经济部门转型等多方面的战略规划,意在达成新加坡成为一个由资讯通信所驱动的智慧国家与全球都市的未来愿景。该计划同时也描绘了资讯通信将如何改变我们生活、工作、学习与交流的方式。 如今,十年期限过半,在“智慧国2015”的推动下,新加坡资讯通信产业的发展在亚洲排名首位(top ranked)并在全球排名前10位,特别是在电子政府领域,新加坡的表现更为优异。新加坡保持其在早稻田大学2009及2010年电子政府研究排名的首位,世界经济论坛2010年全球IT报告中电子政府准备度分类指数排名第一,在最近公布的IMD世界竞争力年鉴2010年报告中,新加坡跃升两级,排名第一。 在新闻发布会上,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的官员向来自中东和中国的媒体介绍了新加坡在资讯通信产业发展中取得如此骄人成绩的四大关键战略,以及具体进展情况。戴局长谈到,“尽管全球经济衰退使我们经历了极富挑战的两年,不过,新加坡资讯通信产业的收入仍从2005年的379亿新币增至到2009年的627亿新币,增幅实现66%。该产业的出口收入亦从2005年的221亿新币增至2009年的404亿美元,增幅实现83%。” 为实现“智慧国2015”的愿景,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从四大战略关键着手:建设新一代资讯通信基础设施;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资讯通信产业;开发精通资讯通信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资讯通信人力资源;实现关键经济领域、政府和社会的转型。 建设新一代资讯通信基础设施 “智慧国2015”的一个战略要点就是发展完善的基础设施,我们的目标是到2012年,新加坡将建成新一代的全国资讯通信基础设施,这包括建设超高速且具有普适性的有线和无线两种宽带网络。同时IDA还推出了相应的平台和新服务,进一步加强新一代资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打好基础。 迄今为止,网速达1千兆/秒的新一代全国宽带网络已覆盖新加坡35%的房屋和建筑,并且将于2012年实现95%。作为有线宽带的补充,“无线@ 新加坡”项目通过7,500余个热点提供速度高达1Mbps的无线Wi-Fi上网服务。到目前为止,已有160万名用户注册使用该项服务,用户如今已经可以通过自动登陆方式接入“无线@新加坡”网络来获取个性化服务与应用。同时互联网交换中心(SGIX)也于15日正式启动,用以加强不同服务供应商间的彼此连接。另外,IDA计划设立一个全资子公司提供“强认证”服务,以加强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网上交易安全。除了国家资讯通信基础设施的部署,IDA也推出了一些促进新服务投入使用的项目,以满足市场需要,包括BEACON 系列论坛、新一代服务创新计划(NGSIP)、资讯通信体验馆(iExperience)等。 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资讯通信产业 资讯通信产业是新加坡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推力,IDA通过吸引国外领先企业、刺激资讯通信创新和促进本地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全力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资讯通信产业,而充满活力的资讯通信产业将促进其他经济活动的增长。 新加坡的杰出的资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已吸引很多跨国大企业选择新加坡建立其IT枢

台湾服务产业发展现状

台湾服务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前景探析林建宁 (漳州开发区统计局,福建漳州 363000) 摘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台湾服务业得到较快发展,甚至超过工业,成为拉动岛内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近年来服务业成长速度减缓,对台湾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创造的贡献度开始减弱。本文认为要保持台湾服务业健康持续发展,必须加快服务业产业升级,加强海峡两岸合作,拓展海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关键词:台湾;服务业;知识服务产业一、台湾服务产业发展概述服务业也称为第三产业。前者相对于农业和工业而言,后者则是相对于第一、第二产业。“由于它由五花八门、形形色色的行业构成,第三产业在开始分类之初也叫混合产业、复合产业或异种混成产业。”[ 1 ]近十几年来,由于在世界范围内不断衍生出许多新兴服务业,服务业的范围界定也时有调整更新。根据台湾“行政院主计处”1996年12月第6次修订的行业标准分类,台湾服务业可概分为批发零售及餐饮业、运输仓储及通讯业、金融保险及不动产业、工商服务业、社 2 会服务及个人服务业、公共行政业、其他不能归类的行业等7大类。2001年1月第7次修订的“中华民国行业标准分类”,又将服务业进一步细分为11大类,包括批发及零售业、住宿及餐饮业、运输仓储及通信业、金融及保险业、不动产业及租赁业、专业科学及技术服务业、教育服务业、医疗保健及社会福利服务业、文化运动及休闲服务业、其他服务业、公共行政业等[ 2 ]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台湾经济的转型,台湾岛内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革,服务业占GDP比重持续增加,而农业及工业比重逐步减少。具体变动见表1。从表1可看出, 1980年代末至今,随着台湾传统产业(包括农业和传统工业)及电子信息产业的相继外移,台湾第一、二产业呈逐步萎缩之势,而现代服务业则迅速崛起,并成为推动台湾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在1988年服务业产值比重超过50%后, 1995年又突破60%,而据台湾“主计处”统计资料显示,至2005年底台湾服务业产值占岛内GDP的比重甚至已高达73. 6%,表现出强劲的增长性。表1 台湾三次产业产值构成变化表单位: % 产值构成年份农业工业服务业 1981 8. 7 45. 5 44. 0 1986 6. 6 47. 1 44. 8 3

浅谈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

浅谈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民族之根,城市之魂,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一个没有文化底蕴的民族,一个不能不断进行文化创新的民族,是很难发展起来的,也是很难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而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它植根于一个国家的实践,具有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即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社区文化蓬勃兴起,社区文化作为城市现代化和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它对促进城市社区的现代化,提高居民素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交往和参与需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社区文化的含义与意义 1、社区文化的定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是人类在劳动中创造的,是人类认识自然界、改造自然界的产物。同样社区文化也是人们在特定的区域内,通过长期的实践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其目的在于丰富社区内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社区文化可以分为有形的与无形的两种形式。有形的社区文化表现为社区文化设施、社区环境、社区文化活动场所等;无形的社区文化,即是指人们在长期的交往与创造中形成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等。 2、社区文化建设对于社区整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社会学家吴文藻先生指出,了解社区是了解社会的出发点,社区研究应当包含三大要素,即人民、人们所处的地域、人民生活的方式或文化。其中,文化研究是社区研究的核心内容,因为文化是社区人民的社会心理基础。因此,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对于城市社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加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有助于满足居民的精神需求、提升其精神境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源于工作和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压力也越来越

2019年智慧社区项目发展分析报告

2019年智慧社区项目发展分析报告

一、智慧社区概述 随着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社区智能化已经成为新世纪全新生活方式的根本保证。在社会信息化飞速迈进的今天,人们对住宅的关注已经不再局限于居室面积、周边环境、交通等方面,而是把更多的兴趣和注意力放在与外界沟通、通信服务、安全防范、物业管理等方面,这就要求传统的社区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延伸服务功能。 (一)智慧社区概念 智慧社区是指充分借助物联网、传感网等网络通信技术把物业管理、安防、通信等系统集成在一起,并通过通信网络连接物业管理处,为小区住户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利的现代生活环境。从而形成基于大规模信息智能处理的一种新的管理形态社区。智慧社区的提出,是从强调以技术为核心到强调以技术为人服务为核心的一种转变。 “智慧社区”既是社区建设的一种理念思考,也是新形势下探索街道公共治理的一种新模式。它以智能、人文、服务为理念,以“管理精细化、服务人文化、运行社会化、手段信息化、工作规范化”为建设思路,以统筹各类服务资源为切入点,以满足社区居民、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需求为落脚点,以信息化技术手段为支撑,努力在广内地区构建涵盖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区建设、社会动员、社会组织、社会领域党建等于一体的智能化综合信息服务管理平台。依托这一智能化的社会服务管理平台,一方面创新管理手段,促进街道工作的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同时创新服务模式,为辖区居民和单

位、社会组织提供人文化、多元化、社会化的公共服务,使其感受到智能生活的新体验,享受到一种“全响应”智慧状态,真正实现“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体现管理”,工作日标是全力打造“生活服务更便捷、生活环境更优美、生活状态更和谐、幸福指数更提升的智能、人文、宜居的现代新型社区。 智慧社区包括以下几个特点: 舒适、开放的人性化环境 高度的安全性 便捷的数字化通讯方式 便利的综合社区信息服务 家居智能化 物业管理智能化 (二)为什么建设智慧社区 1.我们的城市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社区是城市的单位,是城市人生活区域,智慧社区建设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智慧社区和智慧城市建设在许多领域概念相通。 智慧社区建设的起因是为了解决当今城市发展中的问题,如人口膨胀、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的难题、公共安全完善的瓶颈、社会道德滑坡、社会保障压力、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健康管理的薄弱、看病的困境、人们生活空间的拓展的障碍、资源如何整合再应用等等,这些问题已经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国内外智慧城市案例分析

国内外智慧城市案例分析 一、国外智慧城市建设的情况与分析现在全球不少于200个“智慧城市”的项目正在实施中美国率先提出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和全球信息基础设施GII 计划,接着,欧盟又着力推进“信息社会”计划,并确定了欧洲信息社会的十大应用领域,作为欧盟“信息社会”建设的主攻方向。在2007至2013年间,欧盟为信息和通信技术研发所投入的资金将达20亿欧元左右。最近欧盟委员会更将信息和通信技术列为欧洲2020年的战略发展重点,制定了《物联网战略研究路线图》。国际智慧城市组织ICFIntelligentCommunityForum等相关机构相继成立,并开展“全球智慧城市奖”评选活动。一、国外智慧城市建设的情况与分析斯德哥尔摩塔林欧盟“2020战略”首尔U-City纽约北京洛杉矶IBM“智慧地球”东京U-Japan香港新加坡“iN2015”全球有多个城市正在建设“智慧城市”。 纽约、洛杉矶、新加坡“iN2015”、日本U-Japan、韩国的首尔、松岛新市镇等城市U-city以及斯德哥尔摩、阿姆斯特丹等城市都正在建设“智慧城市”…..ICF(美国) 智慧城市即智慧社区,重视广域的经济发展,利用低成本、高速的通信和信息技术来促进经济发展及公众福利。评选的指标涵盖五大项:(1)宽带建设,(2)知识劳动力,(3)数字民主,(4)创新,(5)市场营销力世界通信协会(WTA)分支,每年举办全球Smart21城市评选活动,已超过十年IBM(美国)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全球每个角落的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等各种物体中,协助政府、港口、机场、火车、超市、学校、医院等系统整合起来,使各地方资源运用更有效率,让城市因此变得更聪明。于2008年年底提出“智能地球”概念,目标是让人、物品与服务透过网络互相联结,形成智慧化的世界。 IDC(美国)智慧城市提供无所不在的联机、先进的宽带服务、完整的无线环境,利用IP-enabled的装置来互相联结和沟通,并通过一个中央管控中心来管理,让所有的居民和访客在任何地点都可以获得身旁环境中的实时信息,远程管理则是重要的基本精髓。鉴于金融海啸的影响,IDC希望透过中东地区大规模城市研究,找出协助城市节省运作成本的解决方案。 Zain(科威特) 通过先进的ICT技术,提供进阶的应用与服务,借由提供随时随地的个人化服务,带给人更好的生活方式。智慧城市必须提供广泛的宽带设施,让所有的小区之间,可通过信息的分享和服务的整合作紧密联结,同时让每位居民可共同参与创新开发。 成立于1983年,为非洲和中东地区最主要的电信营运商,服务范围已扩展至23个国家。 INEC(荷兰)智能城市对未来的愿景,是以创新的方式来应用ICT的技术和宽带设备,这些新的应用和宽带服务,可协助改善城市中的一些问题,例如借由宽带的技术来加强改善教育、出口、老人照顾等议题。成员来自各城市或小区,彼此间分享有关应用进阶ICT科技和宽带技术来发展城市的案例和相关研究成果,借以刺激经济的发展和合作关系。 Smartcommunity(美国)一个智慧的城市会善加利用科技来改善生活,目标在于让居民有更多的选择、更便利的生活和更多的自主权,而最终的目的则是达到永续的发展。美国圣地亚哥大学和加州州立大学戴维斯分校合作一个城市规划研究方案,目的在推动加州的城市于21世纪迈向更智慧化。 ProfessorRogerCaves(美国)智能城市应用信息科技来转变整个都市的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