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课程与活动指导第八章

幼儿园课程与活动指导第八章

幼儿园课程与活动指导第八章
幼儿园课程与活动指导第八章

幼儿园课程与活动指导

第八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技能

本章导学

技能,指的是主观对客观操作方式方法的掌握,并由此而形成的“运用知识和经验执行一定活动的方式”。或者可以说是“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技能,在从事某项工作时就会得心应手,作为从事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不仅要有高尚的师德,良好的心理素质,广博的知识,还应具有必备的专业技能。本章重点介绍幼儿教师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应该具备的组织技能、语言技能、提问技能和演示技能等,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同学们在学习本章时,可以在课堂中或课堂外结合本章中各种技能案例进行操作演示,将理论性知识转化为实践性知识。

第一节幼儿园教育活动组织技能

幼儿园的教育是以活动为载体,通过教育活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如何使教育活动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启发幼儿积极探索,主动参与活动,发挥其思维和想像,并且将活动深入下去,使幼儿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和锻炼。这就需要教师具有熟练的活动组织技能。从活动进程来看,幼儿园教育活动组织技能主要包括导入活动的技能、展开活动的技能和结東活动技能。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导入技能

常言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幼儿园教育活动导入是指活动开始时,教师引导幼儿进入教育教学过程的组织方式。教育活动导入环节的目的在于引起幼儿注意,激发其学习兴趣,激活其思维,明确活动任务与要求。活动导入的方法与技能多种多样,有的与活动内容直接相关,有的间接相关,但不管如何,活动导入时都应体现趣味性、启发性、针对性与简洁性的特点。幼儿园教育活动导入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开展游戏,以游戏的方式或口吻导入活动

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以游戏的方式或口吻导入活动是幼儿乐于接受的,通过这种方式导入活动,能使幼儿在偷悦的情绪体验之中进入活动状态并且很快将注意力集中到活动中来。

1.以游戏的方式导入

例如大班数学活动“学习8的组成”。一教师是这样导入的:“小朋友我们来玩碰球游戏,我报的数和你报的数合起来是7。比如,我唱:“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你们就得说:“嘿嘌,你的1球碰6球。”接下来我唱:“嘿嘿,我的2球碰几球?”你们就该唱什么了呢?"师生一起玩唱游游戏。(在磁性黑板上出示数字7)7共有几种分法呢?好,复习了7的组成,那比7大1的朋友是准呢?“8。你们同数字8做朋友吗?好,下面我们就一起同数字8做游戏来学习8的组成。"这种以游戏的方式导入活动使幼儿对学习抽象的数字内容8的组成产生了浓厚的探索兴趣,愿意将活动深入下去。

2.以游戏的口吻导入

例如中班谈话活动“找春天”,导入活动时,教师说:“小朋友,今天春姑娘来到了我们班上,(出示春姑娘图片,并贴到黑板上)她想请小朋友们谈一谈,你从哪些地方看到了春天。谁回答对了春姑娘就送给他一份礼物。”于是,幼儿的兴趣来了,很快将活动引入到找春天的课题中。

上述两种方式的导入能使幼儿在新奇、愉快的情绪中参与到活动中来。在运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其一游戏导入要结合主题内容展开;其二,游戏的时间不易过长;其三,游戏应使幼儿易于接受、乐于参与。

(ニ)设置问题情境,以设疑的方式导入活动

设疑是教师在幼儿活动前结合所教内容设置一个问题情境,使幼儿置身于疑

感或惊异之中,从而产生渴望了解和学习知识的愿望,为幼儿创造出积极探索知识的最佳活动情境。它主要包括悬念导入和问题导入。

1.悬念导入法

如在一次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在活动开始时表演了一个小杂技“踩鸡蛋”。教师慢慢跨上四只鸡蛋支撑的木板,孩子们不约而同地惊叫起来:“老师,不踩!鸡蛋会碎的。”然而鸡蛋并没有像幼儿预料的那样破碎。于是幼儿由衷地拍起手来:“哇,老师会轻功!”这时教师却神秘地说:“老师啊并不会轻功,这里有秘——密——”然后引入活动主题。这个教师通过制造悬念,将幼儿置身于惊异之中,把幼儿的心揪得悬悬的,激发起幼儿对力的扩散产生探索的兴趣。

2.问题导入法

中班科学活动“风娃娃”,一位教师是这样导入活动的,首先出示点亮的蜡烛,问幼儿:"用什么办法可以熄灭蜡烛?"(吹气)“为什么吹气可以使蜡烛熄灭”(产生风)“小朋友,现在教室里有风吗?请小朋友们想一想,怎么样就会有风了?(幼儿用各种材料产生风)“你刚才用什么办法产生了风?"(幼儿抢答)“小朋友为什么可以产生风?”这位教师通过设问、追问、反问沿着“空气——风——空气流动”这一脉络层层导入新内容,这样,幼儿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且锻炼了思维。上述设疑提问的方式有助于幼儿带着问题去思索,增加了他们的探索意识,并且乐意去继续展开活动。运用这种方法时应注意:其一,设疑与提问均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度,并且是幼儿经过一定的努力对所提问题能够达到回答的目的;其二,问题要具体,明确,生动形象,紧扣教学内容;其三,提问的时机要把握好,要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注意。

(三)采用直观手段,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导入活动

根据幼儿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教师在活动前采用直观手段的方式导入活动,很容易让幼儿所接受。这种方式主要包括直观材料导入、实验操作导入、电教演示导入、环境创设导入等。

1.直观材料导入

例如中班艺术活动“有趣的圣诞帽”,教师出示装饰好的各种帽子:“圣诞节快到了,我们小朋友又长大ー岁了,圣诞老人给小朋友们准备了许多新年礼物,让我们来看看是什么礼物呀?”“这么多漂亮的帽子,你最喜欢哪一顶呀?(请幼儿上前来拿最喜欢的帽子回答)你为什么喜欢它呀?我们也学着做一顶圣诞帽送给小班的弟弟、妹妹吧!”引入活动主题。这种直观的材料使幼儿很快有了想做、想要的愿望,于是愿意跟着教师探索参与制作圣诞帽的过程。

2.实验操作导入

如大班科学活动“风的秘密”该教师是这样导入活动的:“老师准备了许多操作材料,请小朋友动脑筋,不用手去碰沙盒里的物品,怎样让它们动起来?”幼儿分组尝试着用硬纸板扇风、纸扇风、手扇风、嘴欥风、衣服扇风等,让沙盒里的物品动起来。幼儿通过实验操作并在实验的过程中,找到了风的秘密,将这种发现整理,叙述并告诉同伴和老师,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观察、综合、表述能力,而且还使幼儿从中获得一种快乐感、成就感。

3.电教演示导入

例如,大班艺术活动“小动物的音乐”,教师领幼儿随《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音乐,跳着进入教室。提问:“这段音乐表现了什么内容?”然后让幼儿观看录像后又提问:“录像中有哪些小动物在开音乐会?”并让幼儿闭上眼睛,只听音乐,

猜清是什么动物出场了。这种借助录音、录像,以声像结合的方式,让幼儿感受音乐的性质,感悟音乐的情景与表现力,使小动物的特征和音乐所表达的内容相结合,从而能充分发挥幼儿的想像空间,提高幼儿的感受力和想像力。

4.环境创设导入

如大班综合活动“多彩的民族服装”,活动开始时,教师穿了一件少数民族服装走进活动室,并告诉幼儿,这是一件藏族的服裝,藏族姑娘都是穿这种服装,藏族姑娘的衣服漂亮,跳的舞也不错,请你们同老师一起跳个藏族舞吧。(随音乐跳舞)你们想知道其他民族穿什么服装吗?我们一起来瞧瞧(老师揭开布帘,出示各种民族的服装),带领幼儿逐渐观赏,引起幼儿探究的兴趣。这种以服装、舞蹈的环境创设导入,使幼儿将自己置身于快乐的氛围之中,并且愿意从情境中去了解、认识、探索其他少数民族漂亮的服装、服饰以及舞蹈特点。

运用以上直观手段的方式导入应注意:其一,所采用的直观教具、道具应事先准备好,并做好演示前的检查;其二,直观的教具、手段应与教学内容和方法相吻合;其三,采用直观手段应时时与语言提示配合进行,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使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和判断从直观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的升华。

(四)运用文学艺术作品,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导入

文学艺术作品导入是教师运用文学艺术作品如谜语、诗歌、故事、歌曲、律动、舞蹈等手段引入活动的方式。

1.故事导入

例如艺术活动“玩具进行曲”,教师讲述故事,引起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有这样一个王国,里面住着各种可爱的玩具。每当深夜钟声响起的时候,这个王国会有神奇的事情发生,那些玩具们会馒慢醒来,它们揉揉眼睛,伸伸懒腰,摇摇脑袋,还长出小手。它们复活了!复活了的玩具们每天晚上都会召开音乐会,它们有的唱歌,有的跳舞,神气极了。等到清晨天亮的时候,玩具们又回到原来的位置,一动也不动,这时玩具王国又恢复了宁静。”然后教师又引导幼儿倾听音乐。通过这则故事的讲述,能很快溦发幼儿的思维和联想,使他们在欣赏优美故事的同时,想像着各式各样的好玩的玩具的滑稽动作。

2.诗歌导入

如在“认识手帕”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朗通儿歌:“小手帕,四四方,天天放在我身上,又擦鼻滴,又擦汗,小朋友们都喜欢它。”问幼儿:“你们也把自己的手帕拿出来瞧一瞧是什么形状的,与儿歌当中说的是一样的吗?”这种以儿歌的方式导人,能使幼儿从认识和比较中了解到活动的意图一认识了手帕,加深了印象并熟悉了儿歌的内容。又如在小班科学活动“认识大白鹅”中,教师说:“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客人,你们知道它是谁吗?老师请你们猜一个谜语,你们猜对了,它很快就出来和我们认识。头戴红帽子,身穿白袍子,走路摆架子,说话伸脖子…”

运用这种导入方式时应注意:其一,选用的文学作品不宜过长,且有趣味性;其二,文学作品应与活动的内容相符合,起到引路的作用;其三,教师在运用文学作品时讲述语言要生动形象,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五)根据已有的经验,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导入

根据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掌握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结关系,进行学习的导入方式。它包括递进导入

法、直接导入法、衔接导入法等形式。

1.递进导入法

它是教师通过多种手段层层引入中心活动内容,并将知识层层递进,使幼儿的情绪步步提升的组织形式。如大班数学活动“感知左和右”,幼儿随音乐做动作“把你的小手摆一摆”,提问:“你们摆了左手和右手,现在告诉老师,你的左手在哪?右手在哪?请将你的左手摸摸自己的左耳朵,右手摸自己的右耳朵,然后将自己的左手摸自己的右耳朵,右手摸自己的左耳朵。”当幼儿会辦别自己的左和右后,又提出新的问题:“我们知道了自己的左手和自己的右手,那如果要知道别人的左手和右手怎样辨别呢?”“好了!现在我们来做游戏一一“我的手摸你的手如何辦别別人的左和右。"这样的导入帮助幼儿在辦别时从了解自己发展到了解他人;从认识自己发展到认识他人;从幼儿掌握的已有知识发展到掌握新的知识的递进。通过这种递进导入的方式很快使幼儿在掌握旧知识的基础上愿意进步探索新的知识。

2.直接导入法

它是指教师开门见山,直接点题,提出具体的任务和要求,使幼儿很快了解教师的意图。如语言活动“黑猫警长”,教师说:“小朋友你们喜欢黑猫警长吧,今天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黑猫警长的故事。”在音乐欣赏活动“小鸭的舞”时,教师说:“小鸭在水里干什么呢?在岸上又千什么呢?我们来听一段音乐《小鸭的舞》自己边听边想边看,然后告诉你的小伙伴。”通过这种直接导入的方式,使幼儿对教师的意图一目了然,很快进入活动状态。

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导入技能是多种多样的,它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常言说“教育有法,而无定法”。导入活动的方式也一样,教师必须要根活动的目标和内容作出适宜的选择,以激发幼儿兴趣,引起幼儿的注意,使他们愿意探索,乐意参与活动为目的,选择适宜的恰当的导入方式,从而使导入技能真正达到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环节的展开技能

教育活动环节的展开技能是指教师用于集中和保持幼儿注意,引导幼儿主动探索,使活动有机衔接顺利过渡,形成良好的活动氛围,以达到预期活动目标的行为方式。它包括常规性引导技能和高潮式展开技能。

(一)常规性引导技能

常规性引导技能是指教师为了将活动能继续深入下去,引导幼儿在探索、发现中获取经验,获得认识,实现目标的行为方式,它又包括管理性组织引导技能、探索性引导技能和随机应变的引导技能三种类型。

1.管理性组织引导技能

管理性组织引导技能是指教师维持教学秩序,激发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氛围的行为方式。其目的是规范幼儿的学习行为。例如:在大班“认识正方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说:“小朋友你们的桌子面前都有一个正方体,请你们在正方体的每一个面上贴上小动物,看看正方体上能贴多少个小动物。最后将结果告诉老师。”通过教师同时用语言、手势、琴声、铃鼓等帮助幼儿明确活动要求,从而使幼儿在遵守活动规则的过程中更好地开展活动,使教育教学活动在有序的前提下继续进行下去。利用这种组织引导方式,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使幼儿之间互相学习,増进了同伴间的互助,也使幼儿在活动中树立了自信,并且获得了

成功的快乐感和幸福感。

2.探索性引导技能

探索性引导是教师通过层层递进、设疑提问、操作练习,或用游戏等来引导幼儿活动的组织方式。例如大班数学活动“小小理财手”,当幼儿认识了货币一元,五角,二角,一角这些纸币后,让他们了解货币之间的换算关系。教师问幼儿:“一元里有几个五角?几个两角?几个一角?”有的说:“一元可以有两个五角,可以有五个两角,可以有十个一角。”有的说:“可以有一个五角,两个两角,一个一角。”还有的说:“可以有一个五角,一个两角,三个一角。”

教师:“现在超市开业了,我给你们发一张购物卡,每人发一元钱,卡上写好了物品的价格,你们先要计算好,一元钱能买多少你喜欢的物品,记录在卡上,然后再去购物……”

教师采用了从具体到抽象的递进引导方式,让幼儿在了解10,5,2,1之间的换算关系后,再结合日常生活中的购物环节,把抽象的计算方式与具体的操作活动结合起来,能使幼儿很快地掌握“10”以内的数学运算以及“10”内数间的换算方式。

3.随机应变式引导技能

随机应变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针对活动中“突发事件”加以灵活修正处理,出奇制胜,使活动达到应有效果的方式。例如,有一位老师在教小班幼儿学习用歌曲《王老先生有块地》中的歌词“呀吚呀哟”,并同时用沙巾当毛巾练习洗脸洗澡等,来表现固定乐句的节奏。可是有一个孩子独自一个人拿着沙巾到了椅子后面藏着,不愿动作,后来有几个小朋友也跟着去藏着,这时老师很快就说这几个孩子去擦椅子去了,他们真爱劳动,于是孩子们又将对音乐节奏的感受发展到对擦椅子的节奏上。这时,藏在椅子背后的孩子也随节奏的感受跟着动作起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当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时,他们的注意往往容易分散,集中不到活动上来。因此,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应善于随机应变,根据幼儿的、表现调整并灵活处置其教学活动内容,使之很快进入活动状态。

(二)高潮式展开技能

高潮式展开技能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幼儿的情绪、内隐的和外显的智力操作推向最为活跃状态的一种教学艺术。在教学过程中的高潮活动,教师的教学给幼儿留下最深刻鲜明的印象,并得到幼儿最富于情感的反应,这时师生双方的互动性达到最佳配合状态。它包括紧张竞赛中的高潮、参与表演中的高潮、奇特操作中的高潮、循循启导中的高潮、情动感染中的高潮、逼人悬念中的高潮。

1.紧张竞赛中的高潮

“大脑处于竟赛状态时的效率要比无竞赛时的效率高得多,即使对毫无直接兴趣的智力活动,学生因渴望竟赛取胜而产生的间接兴趣,也会使他们忘记事情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中去”。在教学中运用恰当竞赛的手段制造高潮,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幼儿园体育、语言、科学、音乐等学科领域都可运用这种方式达到教学高潮。位教师组织中班数学活动“复习认识几何图形”,其中开展了一个竞赛游戏“看谁站得快又对”。游戏规则和玩法:将幼儿分成人数大致相等的四组分队,每对前面小椅上放若干纸片(纸片上分别有△、□、▄、○四种几何图形)。幼儿得令后,每组幼儿依次拿一纸片跑到对面指定的图形里,比一比哪组幼儿做得又快又对。这一活动,幼儿不仅要能够正确认识几何图形,又要在极短时间内思考手

中的几何图形与地面哪一图形对应。幼儿活动参与性、积极性、兴趣性高涨,如此就形成了本来对几何图形无直接兴趣的认识活动转化为通过竞赛而产生间接兴趣的智力活动,这样有助于形成“紧张而活跃”的高潮气氛,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2.参与表演中的高潮

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真实的情境和活动是最能引起态度和个性情绪的学习方式。让幼儿身临其境和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不仅能体现幼儿在教学过程的主体性,还能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中班音乐歌唱活动“小花猫和小老鼠”,教唱新歌时,教师创设情景:一只小老鼠悄悄地出了门,东看西看,上看下看,见没有小花猫,很是得意,高兴地唱起了歌(一只小老鼠,蹬着小眼张,支着两只小牙,长着八字胡);正在小老鼠乐滋滋偷吃粮食时,只听“喵喵喵”几声,小老鼠吓得连滚带爬跑回了家(歌声起:一只小花猫,喵喵喵喵喵,吓得老鼠赶快往回跑)。幼儿在这样的情景中学习新歌,生动形象逗趣,幼儿易理解,效果显著。活动临结東时,教师设计了“猫捉老鼠”的游戏:先由教师当小花猫,幼儿扮小老鼠,游戏开始,要求小老鼠一边唱着歌(第一段歌词)一边创造性地表现小老鼠;等到扮演小花猫唱完“吓得老鼠赶快往回跑”,老鼠方可以跑回家,小花猫抓到谁,谁就当小花猫,游戏继续进行。这一游戏活动,幼儿在玩中学,乐中学,加上富有情趣,生动活现的表演,幼儿的情绪达到新的高度,课堂教学形成高潮。

3.奇特操作中的高潮

好奇心是幼儿一大心理特点,教学过程中利用新颖奇特的教学玩具材料操作活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可以形成高潮状态。如幼儿园科学活动“认识酸碱反应”,其中一个教学环节就是让幼儿自己制作别致的“跳跳糖”,材料有柠檬酸、苏打、从市场买的棉花糖。在教师示范制作后,幼儿自已动手操作,先将两小匙柠檬酸和一小匙苏打粉舀入小碗中,充分搅拌,再将一小节棉花糖放人碗中使其沾满酸碱混合物,别致风味的糖就制好了,再放人口中感觉自制的这种糖是否在嘴里“跳”。活动中有的幼儿做出的糖味道新鲜别致,于是津津有味地吃起来;有的幼儿做出的糖非酸即涩,不住地咂嘴甩头;成功了的幼儿又马上投人到重新制作中去,还将做出的糖分给其他小朋友和客人品尝,脸上喜形于色;没成功的幼儿也重新投人到新制作中去,认真而謹慎,待成功了,欢呼雀跃。这一活动,棉花糖、苏打、柠檬酸等材料对幼儿是新奇的,操作是自动的,更关键的是幼儿能即刻享受到自己的成果,体验成功的喜悦,这对形成教学高潮起了很大作用。

4.循循启导中的高潮

教学高潮的意境,往往是由教学的主导者教师“拨、导”而达成的,善于点拨、启导有方的教师,总是能“循循然善诱人”。小班童话故事《胆小先生》(故事命名好,幼几对故事名就有浓厚兴趣),这个故事十分诙谐幽獸且充满生活哲理。在讲述过程中,教师分主次向幼儿提间:①大老鼠闯进胆小先生家,胆小先生怎么做的?胆小先生为什么让大老鼠住进地下室?(鼓励幼儿用口语和体态语言表现出来)②大老鼠和胆小先生换房子,大老鼠是怎样做的?胆小先生又是怎样做的?房子换成后,大老風又是怎样做的?(幼儿表现大老鼠凶狠、快乐的样子以及胆小先生害怕的样子)③大老鼠要赶走胆小先生,这下胆小先生怎样了?(幼儿创造性地表现胆小先生愤怒的样子和追打老鼠的勇敢行为)这一活动通过教师巧妙的循循诱导和层层点拨,通过幼儿深入故事的行为、情感体验,围绕胆小先生和老鼠之间关系的変化,让幼儿在胆小先生的勇敢精神中得到启迪“我是很有力量的”达到教学高潮。

5.情动感染中的高潮

优秀的幼儿教师总是在教学的关键处,凝理注情,动人心灵,设法使幼儿人情以获得强烈的情感体验。使幼儿入情,最根本之处在于教师要动情,当然,教师的这种感情必须是真挚的,庄子说:“不精不诚,不能感人。”如一首甜美轻柔的幼儿诗歌“轻轻”的教学活动。这位教师配以图片内容,在音乐《春江花月夜》(片段)的伴奏下,用柔和甜美悠悠的声音朗通诗歌(幼儿凝神陶醉);然后学习理解诗歌内容;最后引导幼儿仿编诗歌,教师启发幼儿:“天上的云彩是轻轻的,风也是轻轻的;小船是轻轻的,划起来也是轻轻的。那么,还有哪些东西也是轻轻的,它们动起来也是轻轻的?”教师引导幼儿先用叙述性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在教师帮助下形成诗句。(幼儿创编出的诗句:“轻轻的摇篮轻轻地摇”“轻轻的鱼儿轻轻地游”“轻轻的浪花轻轻地翻”“轻轻的风儿轻轻地吹”等等)最后,教师与幼儿起用情用轻的语味朗诵幼儿自编的儿歌。整堂教学活动没有欢歌笑语,没有大起大落的环节,没有紧张和刺激,只有师生的一片陶醉,但强烈的心灵感染难用言语表述。该教师说她在设计这一活动方案时,是用情去找写的。正是如此,她才在组织幼儿学习时奏出了教学的最强音。

6.逼人悬念中的高潮

在心理上,悬念是指人们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教学中它可以使幼儿集中注意力,唤起学习兴趣,激发探究知识的欲望,产生“逼人期待”的教学效果。如一位教师组织幼儿学习“6、7、8的相邻数”。教师设计了一个游戏“摸彩票”,在黑板左、中、右处分別贴上一个醒目的数字6、7、8,对应每个数字黑板下方设一个“彩票箱”,里面有若于数字1-9卡片。活动玩法是:每次上来三个幼儿分别在每个“彩票箱”里摸出三张“彩票”,若有本箱上面的相邻数就贴在该数左側或右侧,正确就获奖一百万(奖给幼儿ー朵小红花)。活动中,摸奖的幼儿既紧张兴奋又有种期昐,没摸奖的幼儿在下面兴奋莫名,口中喊到:“一百万、一百万。”每当幼儿摸到某数的相邻数但贴错了位置,下面的幼儿为他叹息;有的幼儿全部中了,下面的幼儿又为他感到高兴,课堂气氛极为热烈。这位教师在教学中成功地引进社会上“摸彩票”并将其改版为幼儿的一个智力游戏活动,将幼儿欲知后事如何的迫切期待心理与游戏结合起来,让幼儿心理产生一种悬念,引起参与活动的强烈动机,这就形成了一个气氛热烈的教学高潮。

三、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结束技能

如果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那么精彩的结尾则是成功的完美体现。教学活动的结束技能是指在教学中完成一定的内容或活动后,教师对知识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并转化升华的一种操作方式。教学活动结尾设计、组织的好坏,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艺术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如果一次活动仅有引人入胜的开头和环环相扣的中间及高潮出现,而缺少耐人寻味的结尾,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也算不上完善的教学活动。结尾只有比开始和中间部分更吸引人オ能使人一振,将幼儿的学习思维推向高峰,完善地结東,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余言尽在不言中”的境界。它包含以下几种结束形式:

(一)总结归纳式

它是指教师用准确简洁的语言将活动的内容和主题进行概括归纳或对幼儿

的活动情况、行为表现作出总结评说的活动结束方式。例如一位教师教完幼儿认识了8以内的数字后,为了使幼儿便于记忆,根据每个数的形状把它编成如下儿

歌:“1像小棍细条条,2像小鸭水上漂,3像耳朵要听话,4像小旗迎风飘,5像钩钩来钓鱼,6像豆芽笑哈哈,7像小锄挖青草,8像麻花绞一遭。”这样的结東生动有趣,将机械识记转化为意义识记,效果显著。又比如教师教幼儿认识“大白鹅”后,结束时教幼儿念一首谜语诗,“头戴红帽子,身穿白袍子,走路摆架子,说话伸脖子”。通过这种对知识的概括即加深了幼儿对活动内容的印象,又现固并强化了幼儿的学习成果。由此可见,总结归纳的方式,应视具体情况灵活变化,可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复述讲解要点,也可用儿歌、谜语游戏等形式进行形象化的总结。

(二)操作练习式

它是指教师以精心设计的练习,操作,游戏等方式引导幼儿巩固所学的知识,帮助幼儿形成操作技能的活动结束方式。例如一大班教师在为综合活动“寻找家园”安排的结束活动是:请幼儿观看录像(课件)中“小鱼在污水中挣扎”的情景。激发幼儿拿起画笔,帮助ー下小鱼,为小鱼营造一个美丽舒适的家园。(给幼儿发纸和笔练习作画)使小鱼不再痛苦,而偷快地在家园里生活。孩子们将结束的兴趣延伸到绘画中。又如大班社会活动“合作真快乐”的结束方式。教师说:“大家一起合作可以做到许多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而小朋友们相互合作、相互支持是很快乐的现在我请小朋友组成四个小组,每组幼儿利用桌上的卡片合作拼出幅完整的图画,比一比哪组完成最快,并能说出图画的内容。”通过上述练习操作、游戏等方式的结束,使幼儿在轻松偷快中巩固了知识,获得到了经验,得到了满足。

(三)艺术表演式

它是指教师组织幼儿以音乐、舞蹈、表演、展览等形式,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并获得美的享受的艺术性活动结束方式。例如有一位老师在组织大班科学活动“认识拿”中是这样结東的:“小朋友,今天我们知道了伞可以遮雨,遮太阳等,我们也可以用伞来开展一些有益的音乐表演活动,现在请小朋友们拿着自己的伞,随着音乐的情绪起伏自己表演动作(欢快的音乐,抒情的音乐,缓慢的音乐,急促的音乐)。”幼儿手拿小伞在音乐的变换中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做一些表演动作。利用艺术表演式的结東方式既满足了幼儿表演的欲望,又锻炼了幼儿的表演能力。同时也检验了幼儿对活动目标完成的情况。

(四)自然渠成式

它是指教师按照教学内容的顺序,根据幼儿的认知规律一步一步地进行,最终达到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自然收尾的结束技能方式。如小班综合活动“小熊请客”的结束方式,教师说:“客人们,我们在小熊家做容真高兴,现在天要黑了,我们该和小熊说再见了,走!我们坐着汽车回家吧!”幼儿很自然的随着教师的引导,模仿着开车动作结東了活动。又如大班美术活动“为自己设计名片”的结東活动是教师说:“小朋友们你们将自己设计好的名片,分发给自己的好朋友,相互交换一下,好吗?”使幼儿在互相交往中结東了活动。这种顺其自然的活动组织形式,避免了常规活动中教师突然中断幼儿活动,并说一些与活动内容无关的话题。因此,自然渠成结東一定要落到“自然”上,不要牵强附会。

(五)延伸扩展式

它是指教师根据教学活动的内容,进一步对幼儿提出新问题、新要求,并且将纳儿活动的内容和主题从时间、空间上进一步拓展,深化并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思考的结束方式。比如有一位老师在组织大班科学活动“水到哪里去了”的结東方式是:“小朋友请你们回家后继续做吸水的小实验,看看家里哪些材料能吸水,并把它记录下来(给每个幼儿发一张记录卡)。”这样结束使幼儿将探索的意愿延伸到了家里,并与家长共同探究科学的奥秘,促使幼儿对所学的知识得到了巩固和延伸。延伸扩展的方式可以在家里、在户外在活动区,也可以延伸到下一个活动或下一个领域的教育里面。

活动结束时应注意:首尾照应,结构完整;演透勿绝,延伸拓展;水到渠成,适可面止。

幼儿园教育活动组织技能贯穿于教育活动过程的始终,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掌握这些技能,并能灵活地、创新性地运用教育活动组织技能,从而使教育活动组织从开始到结東,幼儿能积极地参与其中,活动能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让活动的主体——幼儿,能够在活动中受益并得到和谐的、全面的发展。

第二节幼儿园教育教学语言技能

幼儿园的教育对象是3-6岁的孩子,他们的思维带有具体形象性,并且主要是依赖用口头语言来接受信息。因此,教师在组织教育活动时,应结合教育的规律和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发挥自己的口语表述技能和利用身体姿态的技能向幼儿传递、表达教育教学内容,使幼儿能够理解,乐于接受,并达到应有的教育效果。教师的语言技能包括有声语言技能和无声语言(体态语言)技能。

一、幼儿园教学有声语言的运用技能

(一)有声语言的含义与特征

有声语言即教学口头语言,是幼儿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学规律,用语言生动、规范、流畅、正确和有效地传递教育教学内容的语言行为方式。教师的有声语言直接影响到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否充分发挥其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因此有必要了解教师有声语言的特征。

1.情感性特征

它主要是指教师在运用语言时,用饱满的激情,抑扬顿挫的语气传递教学信息,实现教育目标的方式。例如教师讲述《狼和小羊》这个故事时,用不同的语调,不同的表情来讲述,使幼儿能很快地对角色的形象有一定的把握,能很快地了解到诸如小羊善良温顺,小狗、小猫乐于助人,大灰狼则凶狠不讲道理等等。教师应用语言的情感性时应做到:用真情实感的语言感染幼儿;情感的力度要适度,切过分和做作。

2.形象性特征

它是指教师运用生动形象,娓娓动听的语言传递教学信息,实现教育目标的方式。例如教学活动中教幼儿认识数字“2”,学习时教师拿出一只小鸭的教具与数字“2”比较,问幼儿“2”这个数字像什么?幼儿回答:“像小鸭。”教师说:“像小甲鸭样的数字叫“2'。”随后,教师教幼儿做似小鸭的手腕动作,用语言形象地讲述“我的小手真好看”,幼儿立即将小手侧上高低举起,将手心翻向外面,很快地就能掌握似小鸭的手脑动作。教师应用语言的形象性时应做到: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教师要善于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辭手法使语言意趣

可感,可理解。

3.启发性特征

它是指教师充分激发幼儿学习的内部诱因,用能调动幼儿主动探索和积极思维的语言传递教学信息,以实现教育目标的方式。例如老师问幼儿:“兔子除了白色的,你还看到有什么颜色的兔子?”“假如你是故事中的小姑娘,你会怎样做呢?”教师应用语言的启发性时应做到!教师应多用语言激发幼儿提出问题,并适时地给予解释和解答;要善于引导鼓励幼儿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不能拘泥于解决问题的途径或答案的唯一性,它应是多种多样的。

4.逻辑性特征

它是指教师能层次清楚、准确地表达概念,这种连贯性有助于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用逻辑性语言以传递教学信息,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方式。如,天空除了是“蓝蓝的”,它还美在哪里?还可以用什么美好的词语来赞美它呢?天空除了“白云”的家,还可以是谁的家?请你用“什么样的天空是谁的家”编一句优美的诗。这个活动语句简练、环环相扣,逻辑性强。教师应用语言的逻辑性时应做到其一,要积累课堂教学常用语言,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理解水平深人浅出地讲解;其二,要提高教师自身的逻辑控制力,即教师自己教学时每段活动应明确表达一个中心,每句话都应围绕这一中心加以说明,做到排列有序,形成环环相扣的语言链。

5.简练性特征

它是指教师用简单、明了、精练的语言来表达教育教学内容,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把握要点、围绕中心、突出重点,用幼儿易懂,易掌握的语言来传递教学信息,实现教育目标的教学活动方式。它要求教师在导入活动中不要将话拖得太长,形式也不宜太多,以免还没进入正题,就使幼儿产生疲惫感,达不到教学目的。例如在讲述正方体有六个面的特征时,让幼儿可给正方形的每一个面贴上一个小动物,然后再问幼儿“贴了几个小动物”,孩子们可从教师这一简要的问题中知道,用了6个小动物,以使孩子在这一活动中了解到正方体有六个面的特征。教师应用语言的简练性时应做到: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设计简约有效的语言。教师要克服语病,少用口头禅如“啊”“嗯”“好不好”“懂吗”等。

(二)有声语言的运用技能

1.语调运用技能

它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语言的旋律以及声调的高低,升降的起伏,抑扬顿挫的变化对教学意图和情感进行表达的一种能力。例如讲到故事高潮的地方,声音激昂,讲到有曲折悬念的地方用低沉的声音,引起幼儿的注意。幼儿教学语言的语调调种颇多,有低沉、高昂、平直、曲折等等,用于表现不同的感情色彩。动儿园教师在组织活动中不应单一使用某种语调,而应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语言表达环境,灵活使用不同的语调,这样不仅有助于师生信息交流,有益于相互沟通,而且对于教学的组织和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2.修辞运用技能

它是指教师巧妙的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摹状等修辞手法,使语言生辉,增强感染力,从而使幼儿能从幽默、风趣、委婉、含蓄中加深印象,收到良好教学效果的技能。例如运用比喻的技能,教师将“花的沐浴”比喻为花在洗澡,将“摇篮”比喻为体息、睡觉的地方。运用拟人的技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给动植物赋予生命的活力,使幼儿对它们有亲近感。美术活动“剪贴水果”,为了让幼

儿掌握沿轮廓线剪的技能,教师边示范边说:“小剪刀像运动员在操场的跑道上沿跑道线慢慢地跑,不要跑出线外。”通过教师边示范和拟人化的讲解,幼儿很快掌握了剪贴水果的技能。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一定要了解幼儿的心理水平和熱悉儿童的语言特点,这需要教师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积累各种知识,获取丰富的经验,这样才能掌握以上各种修辞技能。

3.节奏运用技能

它是指教师在口语表述中由语言的快慢、强弱的变化而形成的语流态势,采取语词之间和语句之间的恰当停顿,使之能准确、鲜明地清晰地体会教学内容和情感的技能。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千差万别,不同的教学内容赋予的节奏不同例如舒缓的内容语言应缓慢、轻柔:轻快的内容语言应流畅、欢快;悲伤的内容语言应缓慢、低沉。不同节奏语言的教学能使幼儿在千变万化的语言节奏中体会各种意境,充分发挥幼儿思维的空间,获取丰富的知识,提高发展能力。例如诗歌《吹泡泡》,为了让幼儿理解该诗歌的句式“…是的泡泡”即“果子是果树吹的泡泡,露珠是雨点是云朵吹的泡,星星是月亮吹的泡泡”。教师朗通“是”“泡泡”时,有意停顿,幼儿很快就掌握了诗歌的句式。教师在应用节奏语言时要把握住语言的速度、力度、停顿的时间,做到声断而气不断。

4.语气运用技能

它是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的力度、幅度、速度和间断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或暗示某种意图,以达到对教学意图的表达和感情色彩的表现的技能。语气的使用要恰当、准确,否定与肯定要明朗,交叉使用疑问、感叹、祈使、叙述等几种语气,多用亲切、柔和的语气。当集体活动中个别幼儿注意分散,教师应以表扬其他孩子做得真乖的语气给予提示;当幼儿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时,教师应轻言细语地点拨;当胆怯的幼儿举手想发言时,教师应以欢快肯定的语气给予鼓励……有时为了突出某些语词和情感倾向,在声音上特别施加力量,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美术活动“蹦蹦跳跳的小点点”(让幼儿画点),首先教师在欢快跳跃的乐曲声中,让幼儿观赏闪烁的彩灯,教师说:“这是什么?”“小彩灯是什么模样的?”“它的模样小小的、圆圆的,我们叫它小点点。”教师在“小小的”“圆圆的”“小点点”上加重语气,贯穿活动始终。这样就加深了幼儿的印象,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从而达到了教学的效果。

二、幼儿园教学无声语言的运用技能

(一)无声语言的含义与特征

无声语言又称体态语,它是指口语交际活动中教师通过手势、表情、姿态等手段来传递教学信息的一种语言方式。人们在口语交际活动中,除了有声语言外,还常常辅之以各种动作表情,如眉开眼笑、点头哈腰、挥手致意、眼神默许等等来帮助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补充和强化有声语言的信息,使教与学的信息和情感得以交流和汋通,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幼儿教师体态语的运用需体现以下特征:

1.自然得体

教师的体态语言是教师内心的情感和思想的流露,应随着教学内容,活动情境的变化而转换。幼儿模仿性强,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顾一盼都会成为幼儿效仿的对象,因此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身姿手势及表情都应符合教育内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对小班幼儿,教师要多借助手势和表情,边说边示范,边说边流露出表

情,是高兴或难过,让幼儿一目了然。对中大班的幼儿,教师通过体态语言来沟通与交流,对孩子可起到一种暗示的作用。

2.和谐

体态语主要指手势语、身姿语和表情语等,这几种体态语在活动过程中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使用,综合使用时效果更好,但一定要注意各种体态语言之间的协调性。例如有一教师进行故事教学,当表情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而变化时,忽然发现有一幼儿影响身边的同伴,该教师用眼睛看着他,轻轻地走到他面前,用手摸摸他,头低下,望他一眼,此刻的眼语与手语都在提醒着幼儿应听讲,这样能转移该幼儿的注意,专心地听老师讲故事。若同时将体态语和有声语言结合起来,效果会更佳。比如小朋友回答问题答对了,老师一边说“你真棒”,一边伸出大拇指,这对幼几既有鼓励作用,也能使幼儿心灵得到快慰感。通过有声语言与无声音语言的和谐配合,表情和手语的和谐配合,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的目的。

3.适度

教师在应用体态语时要注意体态语的力度、幅度,其频率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和目标的需要而定。做到力度适中,幅度不宜过大,频率不宜过多,根据有声语言的需要该用则用,不可滥用。比如教师在给幼儿讲述故事时,个别地方可以做点手勢、眼勢或用点表情语。如讲到“山上流下来的水”,用手指指向上方,眼神从上往下望;说道“难为情地”,边说边低下头…值得重视的是在讲故事时并不是每一句话都要用体态语,体态语过多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若教师在课堂上一会儿扯衣服,一会儿摸头发,会儿摸教具,手不停地动,会使幼儿只注意教师手的变化,没有专心听讲。因此,幼儿园活动中教学体态语言要适时、适度,恰到好处。

(二)幼儿园教师教学体态语技能的运用

幼儿园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运用的体态语言很多,包括手势语、身姿语表情语、目光语、空间语及服饰与打扮等。这里主要讲解手势语、身姿语与表情语的运用。

1.手势语运用技能

幼儿园教学手势语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需要,用手或胳膊的动作来传情达意的体态语言,它能增强有声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弥补有声语言的不足强化幼儿的记忆,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手势语言主要是在说话中通过使用臂掌、指的动作来传递与表现。在幼儿园一般有三种:情意手语,主要用来表达说话者的情感,如一个小朋友的回答令老师很满意,老师摸了一下这个小朋友的头;指示手语,用来指明要说的人、事物、方向等,如教师做手心向下姿势,示意小朋友坐下;形象手语,用来描暮具体人或物的形貌特征,如教师手拿一个苹果,用手指在苹果周围画了一个圈,问小朋友苹果是什么形状。教师在运用手势语时要做到:手语与教学内容一致;要讲求艺术,即自然得体,幅度频率适宜,赋予节奏;要避免消极的手势语。

2.身姿语运用技能

幼儿园教学身姿语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借助坐姿、站姿、走姿等身体姿态来表现教学内容,传递教学信息的一种体态语。它是构成师生交际中说话者或听话者整体形象的重要因素。正确、良好的站姿、坐姿、走姿体现了教师的基本素质。如站姿要求做到肩平、腰直、身正、立稳,忌左右摇晃,以免给人轻率,傲慢或

慌张的感觉;坐姿应为上身略为前倾,双目平视,下领微收,双肩平正放松,挺胸、立腰,忌跷起二郎腿、不时晃动或东倒西歪,以免给人以不耐烦的感受。比如给幼儿讲故事时教师坐着讲比站着讲效果好,幼儿能从教师正确的坐姿中获得平易、亲切的感受。走姿的基本要求是稳健优美,行走时忌手插口袋,摇头晃脑。比如教师组织幼儿户外或郊游活动,教师的走姿对幼儿的影响很大、正确的走姿、能使幼儿跟在教师的身后不掉队,精神抖擻,步履矫健。

3.情语运用技能

表情语是指教师通过脸部和嘴部肌肉的运动传达或辅助传达教学内容及相

关信息的体态语言。微笑是面部表情的基本形式,也是教师在教学教育活动中面部表情的基本要求。目光是表情语中的核心,应学会根据口语交际的需要恰当运用各种眼神。如表示欢乐——眉开眼笑;表示愤怒——横眉怒目;表示蔑视——白眼相待;表示优愁——双眉紧锁;表示惊奇——双目圆瞪……幼儿园教师在教学

中多用欢乐的笑与微笑能给幼儿鼓励,笑能给幼儿安慰,笑能给幼儿胆量。例如,当胆怯的幼儿大胆举手回答问题时,要用微笑去鼓励和赞扬;当幼儿遇到困难时,要用微笑激励他去战胜因难;当幼儿有过失时,要用微笑给予谅解。总之,教师一踏进教室就应面带微笑,随时调节自己的心理,始终给幼儿以亲切、和瀉、信任、开朗、豁达之感,让幼几在偷悦、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成长。

教师的目光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常言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的目光不仅是其心灵的窗户,而且也是其借以传达教学信息和组织教学的重要手段。幼儿园教学目光语主要有三种:注视、探视和环视。目光注视是指教师将目光集中到某一物体或幼儿身上,对他们进行关注,引起该幼儿的注意力和对物体的重视。目光探视是指教师将目光左右或前后移动,带有寻求解答,得到帮助的一种试探性的观察方式。目光环视是指教师视线覆盖教室里的每一位幼儿,表明教师对全班幼儿的关心和较强的课堂局面控制力。通过教师目光的交替使用,使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达到应有的效果。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使用语言的技能,既包括有声语言(口头言),也包括无声语言(体态语言)。作为一名教师要使教育教学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必须掌握两种语言的技能,同时还要将二者结合起来,运用自如,恰到好处地展示两种语言的技能和技巧,使两种语言的功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到最佳的效果,以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

第三节幼儿园教育活动提问技能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提问是一种与幼儿思想交流的重要手段,它能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发展幼儿的思维,有利于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因此,教师在活动中怎样来设置问题,启发幼儿回忆、思考、观察、操作、探索,使教育活动达到定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具备应有的提问技能。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由于活动的分类和形式的不同,教师运用提问的技能也各异,下面予以分别叙述。

一、提问的含义与作用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提问的含义

提问是教师根据幼儿园教学目的与要求向幼儿提出一些问题,要求幼儿回答,通过问答这种形式引导与帮助幼儿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提问是教师启发幼儿思考掌握教学的重点、要点,并检查是否达到或在何种程度上达到教学目标,而

向幼儿提出问题的操作方式。

(二)提问在幼儿教育话动中的作用

1.能帮助幼儿巩固与深化已学过的知识

当幼儿对某些教学内容掌握后,为了进一步现固所学的知识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以一问一答的方式能帮助幼儿复习并牢固掌握已学过的知识。例如教幼儿学习6的组成时,可以这样提问:“我们学过5的组成与分解,谁知道5可以分成4和几?3和几?2和几?1和几?5有几种分法?5的四种分解式中有哪两组相同?运用这个方法我们来学习6的分解组成…”通过这种问答式复习不仅能帮助幼儿回忆已学过的知识,而且还能刺激幼儿的大脑,使幼儿对所学过的知识比较系统地在其脑子里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2.能活跃气氛,吸引幼儿关注教学内容

如果整个教学活动都由教师讲到底,活动气氛势必十分沉闷。幼儿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当大多数幼儿的注意力要分散之时,教师提出问题,并要求幼儿稍加思考而给予回答,很容易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语言活动“司马光砸缸”中,教师讲到故事的中间突然插人问题:“谁有好办法将掉入水缸中的小孩救上来?我们再听听故事中司马光是怎样救小孩的?他的方法与我们中谁的方法相同?”通过这种提问,幼儿的情绪会立刻调动起来,能使气氛也因此而活跃起来。

3.能启发幼儿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独立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师通过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能一步一步地引导幼儿去深入思考和探索新知识,获取新经验。比如描述性提问,“树上的叶子是什么颜色的?”"究因性提问,“小熊为什么哭了?”假设性提问,假如你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会怎样做呢?"归类性提问,“猫和狗都属于哪一类动物?"比较性提问,“鸡和鸭有什么区别?”发现式提问,“你还发现了什么?你还能想出与別人不一样的吗?”在教师的“有意”启发引导之下,幼儿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不但学到了新知识、新经验,而且在“不经意”之中独立思维能力和口头语的表达能力均会有较大的提高。

二、提问的类型

提问的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这是因为,从纵向看,它必须考虑因教学流程中各个时机、环节的不同而不同;从横向看,则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幼儿实际有所区别。如此纵横交织,便必须有多种提问方式来体现不同的教学功能,才能适应提问的运行机制。教师设计的提问,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成各种不同的类型。这些不同的提向类型,以及各异的功能,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因此,在提问设计中,对问题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我们主要按教育活动认知领域的日标将提问划分为初级认知提问与高级认知提向两大类型。

(一)初级认知提问

初级认知提问(浅层次提问),是指能在课题内容中找到答案,并通过幼儿的记忆,简单的理解:运用等来回答问题的方式,它包括知识回忆型、理解型、运用型提问三种类型。

1.知识回忆型提问

知识回忆型提问主要目的是引起幼儿的回忆,培养幼儿的记忆力。这类问题多采用集体回答,或作为个别胆小的幼儿的回答方式。例如,在小班故事《拔萝

ト》中可以这样提问,“听了故事后,说说故事叫什么名字?故事中有哪些人和动物?萝ト拔起来了吗?”又如在中班科学教育活动“动物怎样过冬”中可以这样提问,“我们冬天睡觉盖厚厚的被子,是吗?请小朋友想一想,是冬天穿厚衣服呢,还是夏天穿厚衣服?那么,动物冬天穿厚厚的衣服吗?

2.理解型提问

理解型提问是教师要求幼儿在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思考、加工、处理后,用自己的话对事实或事件进行描述的提问。理解型提问多在教师讲解某些概念原理之后提出。这类提问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大班科学教育活动“认识弹性”。教师为每位幼儿准备了拉力器,海绵和皮筋等,让幼儿玩,并提示幼儿观察,用力拉、压和放松时它们的变化。然后提出问题:“刚オ,你们玩拉力器时发现了什么?用力拉时怎样了?不用力拉时又怎样?是变短了吗?请你先量量弹簧有多长,再去试一试。请你们再玩一玩海绵和皮筋,然后把你们的发现告诉老师。”

3.运用型提问

运用型提问是指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或解释新现象的提问方式。例如在语言活动“小马过河”中,教师提问:“黄牛为什么说河水很浅?松鼠为什么说河水很深?河水到底深还是浅,为什么?”在教学活动中,不同的教学内容宜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以上三种提间技能最好能灵活使用、穿插使用、互为补充,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二)高级认知提问

高级认知提问(深层次提问),是指不具有现成的答案,以幼儿为主体的思维活动,它要求幼儿用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等来作出回答问题的提问方式。具体有以下几种类型:

1.分析型提问

分析型提问是指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各个方面,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提问方式。例如在大班故事《老虎和黑熊》讲述完后教师的提问:“本来黑熊力气比老虎大,可是,这次摔跤比赛为什么黑熊输了,老虎胜利了呢?”

“它们从早上比到中午,老虎为什么要提出体息一下?”“黑熊为什么又是拔树,又是搬大石头呢?”“这是一只怎样的熊和一只怎样的老虎呢?”

2.综合型提问

综合型提问是让幼儿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各种特征结合起来思考并进行分析综合,形成一种新的结论的提问方式。例如一位教师在组织大班社会活动“合作真快乐”时,这样问幼儿:“《拔萝卜》的故事里,告诉了我们萝卜是怎样拔起来的道理,大家共同完成一件事叫做合作,这个大萝卜就是大家合作拔出来的。教室前面这盆沙子会绊倒人,请一名幼儿把它端到室外去,会怎样?请两名幼儿一起抬,为什么抬不动?请四名幼儿一起来用力抬,会怎么样?一个小朋友能抬动沙子吗,为什么?两个小朋友能拾动沙子吗,为什么?最后四个小朋友抬动了吗,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一个人的力气小,大家团结起来力量大。这种把教学内容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各种特征进行层层分解、剖析,步步为营提出问题,使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综合思考并回答问题,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评价型提问

评价型提问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引导幼儿对生活中或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或事件及其想法、做法给予评价的提间方式。它包括评价方法的提问和评价人物思想和习惯的提问。

评价方法的提问,它是指根据某件事情,在方法上评价对与错,好与环,从而使幼儿辨别是非,知道怎样去做。例如大班看图讲述《哪来的脚印》中,可以这样提问:请幼儿观察图上的小姑娘是怎样做卫生的?再请小朋友观察一下小弟弟是怎样做卫生的?小弟弟做卫生的结果和小姑娘做卫生的结果一样吗?哪一个做卫生的顺序是对的?

评价人物思想及习惯的提问,它是指对人或动物的思想、行为进行评价,知道好在什么地方,不好在什么地方,应该怎样学习。比如中班故事《鹅大哥出门》可以这样提问:大白鹅怎么变成大黑鹅了?它怎么会掉进大泥坑呢?它为什么会这样走路呢?因为它觉得自己很漂亮,很骄做。骄傲会有好结果吗?骄做不会有利用评价型提问能使幼儿对是非曲直有一个甄别,能增强其是与非、好与坏、对与错、真与伪的明确的判断能力。

三、提问技能的运用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提问是增进师幼交流,集中幼儿注意力,促进幼儿思维,调动幼儿主动参与教育活动的一种手段。教师应灵活、机智地应用这些技能更好地为教育活动服务,使之达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运用提问技能时应该把握提问的时机、提问的对象、提问的方式以及在不同场合所采取的提问技巧。

(一)提问的时机

在什么时候提出问题最为恰当?总的来说,要在教师创造了问题的情境,激起了幼儿的注意时才提出问题,务求问题的提出应在认知教学内容的关键处,理解知识的疑难处和思考问题的矛盾处。这样才能使幼儿有接受问题的心理准备和愿望。那么是先提出问题再指名回答,还是指名后提出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是先提出问题,让幼儿投入到一个思考的过程,然后再组织幼儿回答问题。

(二)提问的对象

要依据提问的目的选择对象。一般来讲,面向全体,照顾个别,力求使大部分幼儿都有机会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是教师提问中的总原则。同时,教师还要针对幼儿的个性差异选择提问对象。对胆小孤僻的幼儿,提问应相对简单容易些,对好动,阻大的幼儿提问相对难一些,当然要避兔以惩罚为目的来选择提问对象。

(三)提问的方式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声音清楚,使大家听得明白、不要对同一个问题说上好几遍,养成幼儿不专心听问的习惯。提问的态度要亲切、和蔼,带几分神秘。切忌在幼儿答问时故意大量地插问、反问、追问,弄得幼儿胆战心惊,手足无措,不要事先将答案框得太死,当幼儿答得不符合要求时,一般不要非得“引君人瓮”不可。

(四)提问要把握一定的技巧

1.提问的难度要适宜

提问要有一定难度,才能激发幼儿的求知欲,调动注意力,刺激思维。然而

难度又要有相对性,对不同年龄的幼儿提出的问题,宜是他们经过努力能够回答的问题。例如小班艺术活动“咿呀呷呀哟”,目的是让幼儿感知、表现歌曲的固定乐句。教师让幼儿听歌曲,然后让幼儿用动作表达歌曲中反复出现的相同的乐句(吚呀咿呀哟),最后教师提问:歌曲中出现最多的一句歌词是什么?这一句歌词什么时候出现?你打算用什么动作来表现?这些问题虽然有一些难度,但小班幼儿经过多次反复地听音乐,然后将听觉与想像结合起来,是能够回答教师的提问的。

2.提问应有新异性,能激趣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力求摒弃陈旧样式,创造开拓出一种新鲜的能激发幼儿求知欲望的境界。例如大班科学活动“报纸的妙用”的导入部分,教师:“小朋友,你们看,我带来了什么礼物?(边说边随手揭去遮盖魔术箱的布)哇,原来是只神秘、漂亮的魔术箱哟!”“你们想知道里面是什么东西吗?”“好,我们就来做‘你问我答猜猜猜'的游戏,猜猜魔术箱里到底有什么东西。现在请你们提问,我来回答。”

幼儿1:什么东西做的?

教师:纸做的。

幼儿2:做什么用?

教师:用来看的,可以从上面了解许多的新闻。

……

教师:好,现在你们猜出里面是什么东西了吗?

幼儿(异口同声地):报纸!通过师生互相设疑答疑,扣住了孩子的注意力,激发了幼儿接受新事物的信心和求知的欲望。

3.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提问

教师在设计提问时需根据教学目标和幼儿实际从多角度并能选择最佳角度提出向题。例如大班社会教育活动“防火,自救”,让幼儿观看录像后,教师提问“火灾对我们的危害很大。你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怎样做好防火安全?如果你被困在大火中,该怎么办?”

4.提问要具体、明了

教师的提问要准确、明了,既要有科学性,又要有艺术性,答案的内涵和外延应清楚,不能模棱两可。例如艺术活动欣赏“小动物的音乐”,教师通过出示不同的小动物让幼儿认识并了解其动态特征后,欣赏《小动物的音乐》,然后向幼儿提出要求和问题:“小朋友,听一听音乐里有哪些小动物?你对音乐的感受是什么?请你随着音乐模仿小动物的动作。现在请小朋友们用线条或图形来表现小动物的音乐形式。”

5.提问要环环相扣

一个教学活动的提问布局应张弛得体,疏密有致,起伏节奏应有个合理的安排,做到环环相扣。例如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指纹”,教师提问:“你有指纹吗?”“指纹在哪里?"让幼儿观察自己的指纹后又提问:“你的指纹是什么样的?每个手指的指纹都一样吗?你的指纹和别的小朋友的指纹一样吗?哪里不一样?”通过教师带领幼儿参与一系列活动后,两次提问:“你们设想一下,指纹还有哪些奇妙的用途?”这样的提问疏密有致,可引导孩子们积极探索,又可使该活动高潮起伏,引人入胜。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依据教学内容、幼儿年龄特点及其认知水平,合理地、适时地、巧妙地、准确地提出问题,对幼儿教师教育教学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教师在加强自身修养的同时,在教学实践中要善于观察、发现、思考

和探索,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完善自己、丰富自己、提高自己。

第四节幼儿园教育活动演示技能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需借用教具材料、身体动作与各种电教媒体等进行演示,以帮助幼儿获得感性认识激发其了解与探究知识的兴趣。本节主要讲解教如何运用直观材料示、身体动作演示技能和电教演示技能,使教育活动达到应有的效果。

一、演示技能的含义及作用

幼儿园教育活动演示技能是指教师运用一定的教、学具等直观材料、身体动作和电教手段等启发幼儿观察事物,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探索愿望,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从而获得感性认识的一种行为方式。演示技能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表现在以下方面:

1.符合幼儿的思维特征,满足幼儿的好奇心

由于幼儿园的教育对象是3-6岁的孩子,他们的思维有具体形象的特点,因此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善于运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具帮助幼儿认识事物。例如在幼儿“认识磁铁”的活动中,教师演示事先准备好的教具“会跳舞的娃娃”,并提问:“站在玻璃板上的娃娃为什么会跳舞?"以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再让幼儿自己动手演示教具,探索发现出其中奥秘一“哦,原来是磁铁在起作用呀!

2.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调动其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由于幼儿的注意极不稳定,观察事物时往往容易分散、遗漏或者不全面,因此通过教师运用演示的技能,很容易启发幼儿认真观察,并愿意参与到活动之中。例如小班科学活动“小动物吃什么”,教师准备了鸡、猫、狗以及其他动物所喜好的食物,如菜叶、米、饭、骨头、肉、小鱼、包谷、树叶等,先让幼儿观察认识今天到班里来傲客的小动物,分别叫出它们的名字和了解它们的特征,再请小动物们吃东西,并告诉小朋友们动物喜欢吃什么,然后再形象化地模仿不同动物的叫声和走路的姿态,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在教师提供的环境和材料中受到启发,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和观察力,调动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学习、认识和了解小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3.有利于调动幼儿的情感,使幼儿在活动氛围中受到教育

幼儿学习知识,获取经验,是在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中接受的,由于幼儿年龄阶段的特点,大凡幼儿容易接受的、理解的,他们的情感就容易被调动起来。因此,通过教师的演示技能,给幼儿创设身临其境的场面,调动他们的情感,使他们在情境氛围中受到教育和影响。例如小班社会活动“爸爸妈妈都爱我”即的活动准备:要儿摇床、布娃娃、奶瓶、玩具各一个(请表演能力强的大班幼儿排练“爸爸”“妈妈”照护孩子生活的情境)。教师说:“你们小的时候,知道爸爸、妈妈是怎么爱你们的吗?下面请看情境表演:宝宝很小的时候,妈妈怎么哄宝宝睡觉的?(播放摇篮曲音乐,妈妈一边唱摇篮曲,一边摇着摇床,哄宝宝睡觉)宝宝饿了,哭了,爸爸怎样给宝宝嚏牛奶?(音乐中放出哭声,爸爸拿着奶瓶和玩具,哄着孩子吃牛奶,用玩具逗孩子玩)”然后教师小结,爸爸和妈妈都很爱宝宝,你们的爸爸妈妈怎么爱你们的?以这样的方式来激发幼儿的情感,使幼儿头脑中不断浮现出父母爱他们,关心他们的情境,促使幼儿在活动的情境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

二、演示技能的分类

(一)直观材料演示技能

直观材料演示技能是教师选择和运用教具、实物与实验操作,以及幼儿的学具等组织幼儿开展教育活动的一种行为方式。比如大班数学活动“比大小”教师提供容积相等不同形状的两个杯子,一个杯子高而细,一个杯子矮而粗,让幼儿来猜一猜:两个杯子中放的东西一样多吗?教师话音刚落,幼儿便相互讨论起来了,有的幼儿说:“高杯子装的东西比较多。”有的幼儿说:“粗杯子装的东西比较多。”老师说:“我们来做一个实验看看,到底哪一个杯子装的东西多。”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量杯、水,分别把两个杯子装满水,然后,先把高而细的杯子里的水倒进量杯,在黑板上记录下量杯中水的刻度;再把矮而粗的杯子里的水倒进量杯,也把刻度记录在黑板上,幼儿发现两个杯子中的水倒在量杯里显示的刻度是样的。由此,幼儿知道了,两只杯子里装的东西是一样多。

这种通过教师的实验演示,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寻求答案,既锻炼了幼儿的判断和推理的能力,又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氮围中,利用比较的方法掌握了一定的常识,达到了教学目的。

(ニ)身体动作演示技能

身体动作演示技能是教师选择和运用供自己和幼儿进行教学模拟表演,用身体动作来展示物体特征的一种行为方式。例如小班歌曲《小鸭,小鸡》。

活动准备:木偶小鸡、小鸡各一个,幼儿指偶小鸭、小鸡各一个。

(教师)出示木偶小鸭、小鸡让幼儿认识,并模仿小鸭、小鸡的叫声。

(教师)边表演木偶,边唱歌曲:“小鸭小鸡,碰到一起,小鸭呷呷呷,小鸡叽叽叽,呷呷呷,叽叽叽,呷呷呷,叽叽叽,好像说话,又像游戏。”

幼儿每人戴上指偶,边表演,边跟着教师唱歌。

教师通过用身体动作演示小鸭、小鸡的歌曲,使幼儿对歌曲的意思很快就能够理解,同时通过幼儿戴着指偶学具,边唱边动,也培养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三)电教演示技能

电教演示技能是教师在进择和运用幻灯片、投影片、录音带、唱片、电视等电教媒体手段组织幼儿开展教育活动的一种行为方式。例如在大班语言活动“会想办法的乌龟"所采用的现代教学手段有纸画、动画、投影片三张,视频演示仪一台,录音机一台。教师操作投影片,让幼儿观察并讲述故事情节,(投影片一)“这是在什么地方?有谁?它们在干什么?”小结:“在绿绿的小山坡旁有一条清清的小河,两只乌龟慢慢地爬上山坡晒太阳。”(投影片二)“这时侯又有谁来了?

它来干什么?小乌龟怎么办?”"小结:“这时狗熊来了,它想吃小乌龟,小乌龟发现了大狗熊,它们正在想办法对付大狗態。”(投影片三)“狗熊为什么坐在岸边?两只小乌龟又到哪里去了?”小结:“狗熊眼睁睁地看着两只乌龟紧紧抱在一起,从山坡上骨碌骨碌地滚到河里。它吃不着小鸟龟,很生气。”

整个的故事情节在投影片中反映出来,观看投影片时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边看边想,在直观感受的前提下,通过思维、加工、整理,能使幼儿很快达到教学的目的。

又如在中班科学活动“噪声”中,活动准备有录音磁带一盘,打击乐器一套,汽车头饰三个,红绿旗子两面。教师(放录音)让幼儿分辨优美和嘈杂的声音。(先

幼儿园课程指导作业答案

幼儿园课程论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虽然“课程”的定义存在诸多分歧,但是将其归类,仍然大致可以归纳出四种具有代表性的定义:_课程即科目__、__课程即经验__、课程即目标,课程即计划_。 2.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是___哲学_______、心理学和__社会学___,它们分别主要解决幼儿园课程中_教什么、如何教和为什么教__的问题。 3.幼儿园课程的最核心要素是_教育理念_。 4.皮亚杰曾对教师提出了三条建议:为儿童提供实物,让儿童自己动手去操作; ____帮助儿童发展提出问题的技能_____以及__应该懂得为什么运算对于儿童来说是困难的___。 二、选择题(每题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10分) 1.以学科维度定义课程,课程通常表现为( BC )。 A 学习者的经验 B 教学大纲 C课程计划 D教科书 2.“世界上不存在一种最好的适应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中所有儿童的教育方案”——如果用人类发展生态学来解释这句话,说明了( D )在发挥作用。 A 小系统 B 中间系统 C 外系统 D 大系统 3.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也叫作(ABCD )。 A 生活课程 B经验课程 C活动课程 D 儿童中心课程 4.受经验论哲学思想影响的幼儿园课程实践是(A )。 A 蒙台梭利课程 B瑞吉欧教育方案 C方案教学 D 福禄贝尔的恩物教学 5.具有下列哪些特征的幼儿活动通常可以被认定为游戏?(A B D ) A 非真实性 B积极情绪 C目的导向 D 自由选择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活动课程

活动课程是以儿童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出发点、通过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而实施的课程。活动课程打破了学科本身的逻辑,注重儿童的学习过程本身。 2.勃朗芬布伦纳所谓的“小系统” 勃朗芬布伦纳所谓的小系统是指发展着的人在具有特定物理和物质特征的情景中所体验到的活动、角色和人际关系的一种样式。 3.多元文化课程 多元文化课程又称反偏见课程,这种课程以让儿童参与多元文化社会为出发点,为儿童提供在多元文化社会中能有效活动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4.鹰架教学 鹰架教学是维果茨基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是指为儿童提供教学,并逐步转化为提供外部支持的过程。有效的“鹰架教学”必须发生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之内,即独立行为水平和帮助行为水平之间。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区别有哪些? (1)第一个方面是学习的计划性。显性课程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学生有意参与活动的成分很大,而隐性课程则是无计划的、无组织的学习活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要获得的是隐含于课程中的经验。 (2)第二方面是学习的环境。显性课程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而获得知识和机能,而隐性课程则主要通过学校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影响等)而得到的知识、态度和价值观。 (3)第三方面是学生的学习结果。学生在显性课程中获得的主要是预期性的学术知识,而在隐性课程中,学生获取的主要是非预期性的东西。 2.简述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幼儿园课程与其它各级各类教育的课程一样,都注重将一定的社会价值和文化知识整合到学习者的经验之中。但是,由于在儿童早期,儿童发展的速率比任何时期大,也因为儿童学习的能力极大地有赖于其自身的发展,因此,以幼儿为教育对象的幼儿园课程的决策应该充分考虑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相应的,幼儿教育的方法和材料也不同于其他各级各类教育,它更多采用的是具体的材料和活动,课程较多地是采用活动而不是上课的形式加以组织。 3.简述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

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形成性考核册(完整)讲课稿

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形成性考核册 专业: 学号: 姓名: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请按照顺序打印,并左侧装订)

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作业1 一、名词解释 1. 幼儿园课程 2. 幼儿园游戏活动 3.幼儿园教学活动 二、简答题 1.幼儿园课程有几种典型的定义?各是指什么?2.幼儿园课程的特点是什么?

3.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的含义是什么? 4.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是什么? 5.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是什么?6.精神分析理论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是什么? 7.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有哪些? 8.幼儿园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结合的方式有哪些?

9.如何按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学科性质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进行分类? 10.如何按幼儿学习的领域性质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进行分类? 11.不同结构化程度的幼儿园教育活动组成的连续体是怎样的?. 三、分析题 1.案例分析:请分析以下案例中家长的课程价值取向对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的影响及幼儿园应怎样应对。案例:各种私立学校的兴趣班,家长都趋之若鹜,即使是高费用的学习班也阻挡不了家长报名的热情。家长间平时议论最多的就是:“你家报的是哪个?怎么样啊?要

不我也报一个……”幼儿园放学后经常上演这一幕:家长急急忙忙将孩子接走,“快,快,快,我们要上油画课,还要学围棋……” 2. 联系实际谈谈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对幼儿园课程设计和实施的影响。 3. 请结合幼儿园教育活动实际分析如何按结构化程度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进行分类。

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作业2 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一、目的 1掌握幼儿园教育活动方案设计的组成、设计原理,了解方案实施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2正确理解和应用幼儿同数学教育的基本理论、目标和内容,理解年龄特点和课程的密切关系。 二、要求 1.针对所在地具体情况或所在工作园(所)、见习园(所)的儿童,结合本课程所学内容设计一份完整的、符合当地具体实际的数学活动方案。方案应目标清晰、步骤完整、内容充实适宜、时间安排台理.提交的活动方案设计字数不少于800字。 2.以“平面图形认知”为内容.设计一个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教案,幼儿年龄不限。活动方案设计应包括活动名称、年龄特点、目标、准备,过程,建议、延伸等7个部分。 3.在进行“年龄特点”分析时,需要运用本课程第五章和相关章节的内容,以及专业课程《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同学们应认真分析,以便正确定位和阐述不同年龄阶段,幼儿所对应的活动办案目标和内容。 4.“活动过程”中,设计者应以清晰的、有条理的、概括的文字来加以体现;在每个环节的表述上,要注意突出重点、即内容重点、形式重点和实施重点;下表中的步骤仅供同学们参考.可视具体活动自行设计安排。 5.“建议”部分主要是对该活动设计应用的补充说明.包括材料准备、活动程序、操作方法等方面可行性建议,如城市中可这样设计.在农村地区可由哪些来替代。这些建议应表述清晰、简便易于操作。 6.同学们也可以自己设计幼儿园活动方案表,最后通过手写或电脑输入完成。辅导教师可组织课堂分析讨论.评选出优秀的活动方案.特别应有针对性地对作业中的常见问题进行辅导。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教案

教案 【教案使用学期】: 【授课专业班级】: 【授课人数】: 【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让掌握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策略,并学会在现实的教学中对幼儿园健康、社会、科学、数学、语言、音乐及美术教育的活动进行设计。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先修课程】:活动游戏理论 【课程学分】:2学分 【周学时】:2课时 【使用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 使用教材:庄虹陈瑶.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社,2011 参考资料:1.跤德凤等.幼儿计算教学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2.汪爱丽.幼儿音乐教学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3.王占春.幼儿体育教学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4.王占春.幼儿体育教学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5.张慧和,张俊. 幼儿体育教学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第一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概述 【教学目标和要求】 1、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概念、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点 2、让学生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概念、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点 2、难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策略以及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指导策略 【教学方法和手段】 讲授法和问答法 【教学时数】 6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实质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含义 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指教育者依据教育目标,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其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点 1.幼儿园教育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 2.幼儿园教育活动是引导幼儿主动活动的过程 3.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多种多样的 三、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1.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 2.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形式:根据活动内容的组织特点划分:核心课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根据对活动者的组织形式划分: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 第二节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策略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类型 1.预先设计 2.临时设计 3.反思设计

山东省幼儿园课程指导(小班上)故事、儿歌、歌曲汇编教学内容

山东省幼儿园课程指导(小班上)故事、儿歌、歌曲汇编

山东省幼儿园课程指导(小班上)故事、儿歌、歌曲汇编 一、故事 1、《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今天,幼儿园开学了。小白兔起得特别早,他的脸上笑眯眯的,高高兴兴地去上幼儿园。他走着走着,忽然听见后面“呷呷呷”的叫声。小白兔回头一看,噢,原来是小鸭子。小鸭子笑眯眯地、身子摇摇摆摆地走过来了。小白兔礼貌地问:“早上好,小鸭子,你上哪儿去?”小鸭子说:“我上幼儿园!”两个好朋友,手拉手,高高兴兴上幼儿园。他们走呀走呀,忽然听见后面有谁在“喵喵喵”地叫。他们回过头一看,噢,原来是小花猫。他俩一起问:“早上好,小花猫,你上哪儿去?”小花猫说:“我上幼儿园!”三个好朋友手拉手,高高兴兴地去上幼儿园。 2、《睡觉》: 小红马站着睡觉,不用妈妈拍,不用妈妈抱。 小金鱼睁着眼睛睡觉,一点儿也不叫,一点儿也不闹。 小宝宝躺着睡觉,闭上眼睛,脸上带着笑。 3、《橡皮膏小熊》: 小熊有许多好朋友,他最喜欢和好朋友一起做游戏了。 第一天,小熊和小狐狸一起玩皮球。小狐狸把皮球抛给了小熊,小熊没有用手去接。“咚”的一声,皮球碰在了鼻子上,鼻子碰得又红又肿。小熊“呜”地哭了起来,小狗连忙说:“别哭别哭,贴上橡皮膏药就不痛了。”说着,小狗就在小熊的鼻子上贴了块橡皮膏。 第二天,小熊和小猪一起玩滑滑梯。小熊没有扶好扶手,一下子从滑梯上

滑下来,“咚”的一声,屁股摔在了地上,摔得又红又肿。小熊“呜”地哭了起来,小猪连忙说:“别哭别哭,贴上橡皮膏药就不痛了。”说着,小猪就在小熊的屁股上贴了块橡皮膏。 第三天,小熊和小猫一起爬攀登架,摔了下来。“咚”的一声,膝盖蹭在了地上,蹭得又红又肿,小熊又哭了起来,小猫连忙说:别哭别哭,贴上橡皮膏药就不痛了。说着,小猫就在小熊的膝盖上贴了块橡皮膏。 小熊的鼻子上、屁股上、膝盖上都贴上了橡皮膏药,小伙伴们都说:“哎呀,小熊变成‘橡皮膏小熊’了。” 4、《云朵棉花糖》: 有三只小老鼠,他们是鼠老大、鼠老二和鼠小小。他们住在一栋三层楼的房子里。鼠老大最大,住在最下面,鼠老二住在二楼,鼠小小住在三楼。 一天,鼠小小打开窗子,一朵云飘进来了。啊,这朵云很白很白,很软很软,很松很松。鼠小小抱着云朵到二楼去。鼠老二说:“我看可以用它来做枕头,肯定很松软的!”鼠小小和鼠老二又跑到了一楼。鼠老大说:“我看可以用它来做棉衣,肯定很暖和的!”鼠小小说:“我看还是把它做成棉花糖吧!”鼠老大和鼠老二说:“对,这个办法好!” 三只小老鼠开始做云朵棉花糖。他们先往云朵里加一些水果味,再加一些奶味,再加一些甜味。抬到太阳下晒晒,香味就开始飘散了! 闻到香味,动物们都来了。大家好馋呀,三只小老鼠把云朵棉花糖分给大家,这个一朵,那个也一朵,大家吃得真开心。分到最后,云朵棉花糖只剩一点点了。三只小老鼠你添一口,我添一口,添得真开心! 第二天,大家都来等着云朵再飞进鼠小小的窗口,他们要做更多的云朵棉

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附答案)

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形成性考核第一次作业 一、名词解释1. 幼儿园课程 幼儿园课程是指影响幼儿的所有与幼儿园有关的经验,具体表现为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和。 2. 幼儿园游戏活动 幼儿园游戏活动是儿童自主自愿的、以过程为导向的、可自由选择的愉快的活动。 3.幼儿园教学活动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由教师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的活动。 二、简答题 1.幼儿园课程有几种典型的定义?各是指什么? 幼儿园课程有3种典型的定义,具体指的是: 1、幼儿园课程即教学科目:中国成立以来影响我国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幼儿园课程定义。如198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规定,幼儿园设置语言、计算、常识、音乐、美术和体育六门课程,可见该文件将课程理解为教学科目。这种课程定义强调系统的知识教学,强调教师应该向幼儿传授那些必要地有价值的知识,而且,这样的课程定义其实施容易被教师把握。但是,该定义相当狭隘,只关注学科知识,容易脱离幼儿的生活实际,同时,该定义对课程的分类人为的割裂了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而幼儿是整体的感知知识的。 2、幼儿园课程即教育活动:定义认为,幼儿园课程是泛指为幼儿设置的、并区别于其他教育机构的教育活动的总和。这种定义,不再视幼儿园课程为狭义的教学科目,而把它泛化为对幼儿进行的一切教育活动,幼儿园课程不仅局限于学科教学活动,还包括其他任何类型的教育活动,包括生活活动、游戏活动、运动等。但是,教育活动中每个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是不同的,对活动的经验也是不一样的,该定义只注重幼儿外显的活动,无法顾及幼儿活动中内在的体验和心理结构的变化。 3、幼儿园课程即学习经验:定义认为,幼儿园课程是儿童在幼儿园环境获得的旨在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这是20世纪80年代末在我国出现的一种幼儿园课程观,这一定义使幼儿园认识到既要注重教师精心设计的显性课程即正规课程对幼儿发展的作用,又要注重环境中的其他因素对幼儿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即潜在课程对幼儿的影响,发挥课程对幼儿的教育作用,即正效应。同时,该课程定义对课程的理解由“静态”变为“动态”,考虑到了幼儿的兴趣、需要和体验。但是,经验具有主观性,教育者往往很难把握,该课程的实施具有一定的难度。 2.幼儿园课程的特点是什么? 幼儿园课程的特点是:1、个体适宜性。以幼儿为教育对象的幼儿园课程决策,要求教育者更多的关注个体儿童的发展水平。因此,幼儿园课程的首要特点是个体适宜性,幼儿园课程应努力做到适合个体幼儿的发展,注重儿童个体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不是更多的强调社会需要和知识体系。2、整体性。“完整儿童”已成为现代幼儿教育的新观念。幼儿园课程作为培养完整儿童的载体,要致力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协调发展,而不是孤立的、片面的发展儿童某一方面的技能。3、实践性。由于幼儿认知发展的局限,幼儿园课程注重的是儿童直接经验的获得,而不是间接知识的传授。幼儿园课程实践较多的采用活动的形式进行,让幼儿运用感官进行生动的生活实践,从而积累直接经验。 3.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的含义是什么?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是幼儿园课程的核心。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是幼儿园课程实施主体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及自身的需要,对课程的目标、属性、功能等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它是幼儿园课程编制和实施过程中所追求的目标,也是在幼儿园课程实施中所持有的价值理念。 4.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是什么?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揭示了儿童认知的发生和发展的

《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标准

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 适用专业:中职学前教育 系(部):教育系 制定人:马晓敏 2014 年9月28日 《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适应专业中职学前教育 先修与后续课程 先修课程《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卫生学》 后续课程有《幼儿园游戏教程》、《幼儿园实习指导》、《幼儿园组织与管理》 课程简介 《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课,是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是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要求,从理论和实践方面指导幼儿园开展各大领域(语言、健康、体育、社会、科学)活动的专业必修课,对学生在将来的幼儿园实地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着十分突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设计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能力,让学生学习到最基本的、最实用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幼儿园教育制度、教育课程和幼儿园活动最基本的要素,从而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幼儿教育观;以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我国学前教育思想中的精华分析学前教育活动案例并指导学生进行学前教育活动设计和实践。 课程总学时:128学时 课程总学分:4学分 授课教材(教材名称、教材着<编>者,出版社,出版日期,教材获奖或推荐情况简介)《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姜艳主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年6月第一版

参考教材: 《幼儿园教育活动与实践》张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10年6月第二版 《学期儿童健康教育》庞建萍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8 《学期儿童健康教育活动指导》麦少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4 《学期儿童语言教育》张明红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学期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周梅林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10 《学期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夏力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1 《学期儿童艺术教育活动指导》郭亦勤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教学目标: 1、掌握幼儿园语言、科学、社会、健康、艺术(美术和音乐)五大领域的教学组织与领导。 2、巩固掌握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及明晰儿童在学习中常见的行为特点、认知特点,明确各种活动的组织要适应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并能不断促进儿童心理的发展。 3、能够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判断和分析出幼儿园教学活动案例中所使用的方法,能进行简单的幼儿园活动片断设计,并尝试进行课堂试讲。通过理论学习、活动分析、时间操作几个环节的学习,学生应基本具备组织各个领域教学活动的能力。 4、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儿童的能力、活动设计能力、教学组织能力、随机教育能力和分析判断等教育教学能力及其书面写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思维能力、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识及口语表达能力,使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他们今后的教学见习、实习及幼教工作做知识及部分实践上的准备。 5、结合有关教育的基础知识,了解我国幼儿园教育制度及幼儿园课程发展、演变的历史;熟悉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掌握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要素,即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制定、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结构和程序、手段的选择与运用,以及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评价。 6、培养学生热爱和尊重儿童的情感,形成正确的儿童观与教育观。

电大《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形成性考核答案

电大《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形成性考核参考答案分析题 1如果一个幼儿园的课程价值取向以知识为本位、强调教师向儿童教授学业知识和技能 的话,那么幼儿园课程常被看成是学科或科目。 答:课程目标注重结果,以儿童获得预期的行为变化为主要取向,即活动结束后希望儿童能发生某些行为变化,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课程内容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加以选择和组织;课程实施常常以教师为中心,多以集体的形式、通过传递灌输的方式进行;课程评价则以客观的行为结果为标准,更多的采用结果评价模式。 2.请结合幼儿园教育活动实际分析如何按结构化程度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进行分类。 答:根据幼儿园教育活动实际,可以将幼儿园教育活动分成“无结构”教育活动、低结构教育活动、高结构教育活动和完全结构化教育活动。按照这种分类方法,游戏活动是“无结构”教育活动,完全由教师预设并实施的教学是“完 全结构化”教育活动,游戏活动占主要成分的教育活动是“低结构”教育活动。以这种分类方式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性质做出说明,可以看到幼儿园课程中的各种教育活动,都可以在从无结构的活动与完全结构化的教学活动的连续体上找到相应的位置。 三、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请分析一下案例中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合与安排。 案例:某园一日活动安排: 7:45 —8:45 来园、桌面游戏、吃点心~~~16:15 离园 答: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合和安排,应符合幼儿园教育、保育的一系列基本要求;要充分发挥各种类型的教育活动的功能,并使之达成平衡;要具有多样性,做到动静交替结合;既要有制度化,又要具有一定的弹性;要考虑各种生态环境和条件,要成为幼儿园实施教育、保育的日常制度:充分考虑幼儿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 1、分析“单一科目”、主题教学和活动区活动中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方法。 答案:“单一科目”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方法。活动设计以目标为中心,有利于培养幼儿社会生活常识和行为规范;以教师为主体设计,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活动表现明显地社 会科目倾向,有利于社会教育活动的落实。(2)主题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方法。不完全以 目标为中心,结构化程度中等;活动选择富有内涵的内容,给活动设计以一定的弹性。(3)活动区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方法。以幼儿为主体,保持较低的结构化程度;没有明确的共同 活动目标,满足幼儿自由探索和表达表现的需要;活动设计鼓励幼儿与环境中人与物的互动, 促进幼儿自我及社会认知和技能的发展;作为低结构话的教育活动,活动区社会教育活动的 设计渗透幼儿多学习领域的教育。 2、分析“单一科目”、主题教学和活动区活动中美术教育活动的设计方法。

山东省幼儿园课程指导[教学设计]-田纳西摇摆舞-大班-艺术

大班音乐游戏 田纳西摇摆舞 活动目标 1.学习集体舞,感受和表现乐曲轻松、愉快的情绪。 2.借助简单的节奏型,探索丰富的动作表达;并在游戏情境中,建构完整的舞蹈结构。 3.享受集体舞蹈中探索、交流、变化的快乐。 活动准备 《田纳西摇摆舞》音乐、红、白两种不同颜色的地贴每个孩子一个。活动重难点 重点:区分左右交换舞伴。 难点:在固定的动作模式中,准确交换舞伴。 活动过程 1.全体幼儿在老师的引领下,听音乐玩"老狼游戏"。 (1)老师扮演"老狼"的角色,先向前跑动,后突然回头。老师回头时,全体幼儿便迅速停止跑动,幼儿散点站立。老师背对幼儿,继续带领幼儿游戏,同时提醒幼儿看到老师回头便要摆个造型不动。 动作结构为: (2)音乐结束时,老师提醒幼儿任意找一椅子坐下。老师和幼儿围坐在一起。

2.照镜子游戏 (1)引导幼儿讲述镜子的特点。 (2)教师做领头人,幼儿模仿动作。 音乐起。老师随乐反复做"拍(手),拍(手),扭一扭"的动作。 动作结构为: 全体幼儿站在各自的椅子前,面向圆心模仿老师的动作:拍、拍,扭一扭。 (3)引导幼儿观察,讲述动作模式。 老师:我刚才做了什么动作? 全体幼儿:拍手! 幼儿1:拍了两次手。 老师肯定了上述幼儿的回答,并进一步强化该动作模式:我是先拍拍,再扭一扭的。 (4)借助"照镜子"的游戏,将预设的动作模式直接告知幼儿。 老师:我们可以先拍拍,再扭一扭,还可以先做什么动作,再扭一扭呢? 幼儿受老师动作的启发,依次创编出拍肩、拍头、拍膝盖、跳跃、打响指和耸肩的动作。

教师对上述幼儿的创编动作均给予了肯定,且边模仿其动作边伴以语言朗诵:跳、跳,扭一扭;打,打,扭一扭;耸、耸,扭一扭。全体幼儿模仿上述动作。 (5)引导幼儿把晨间玩过的游戏编到舞蹈里面,如:拍球、跳绳动作。 (6)寻找领头人,借助固定的动作模式,进一步探索丰富的动作表达方式。 音乐起。幼儿坐在椅子上根据基本的动作模式――"×,×,扭一扭"随乐创编动作。老师绕椅子行走并观察幼儿的动作。一旦发现某幼儿创编出较好的动作,老师便反馈该幼儿的动作,并暗示其他幼儿模仿其动作。 (7)轮流来当领头人,激发幼儿的创编欲望和对动作模式的巩固。 在音乐声中,老师带领全体幼儿逐个模仿领头人的动作。每当领头人做至第三遍动作时,老师便和下一位领头人轻声交流,帮助其明确自己要创编的动作,并在第四遍动作即将结束时,用语言提醒幼儿:注意!要换动作啦! (8)利用红白圆点站位,让幼儿快速结伴。 全体幼儿和老师一起随音乐与同伴面对面做动作。 发现面对面做动作标准的,单独向大家展示,以巩固动作规则。 3.交换舞伴 (1)全体幼儿对圈站立,里圈白色圆点上的幼儿面向圆心,然后背对圆心与外圈红色圆点上的幼儿面对面握手。

浙江省幼儿园课程指导使用及备课要点

浙江省《幼儿园课程指导》(第2版)使用及备课要点内容筛选主题展开一、内容筛选原则机制(一)原则立足本班幼儿考虑可用资源基于教材内容灵活选择运用 幼儿园主题统计与筛选一览表:小班上学期内容筛选例举《浙江省学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第五条规定:“每周的集体教学活动小班宜开展5-8次,中班8-10次,大班10-15次。”按18周计算,小班一个学期集体教学活动数为:90-144个。省编幼儿园教材小班上学期活动数:154个。小班主题统计与筛选一览表(共154个)后续小班主题统计与筛选一览表(共154个)中班上学期内容筛选例举《浙江省学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第五条规定:“每周的集体教学活动,中班8-10次。”按18周计算,中班一个学期集体教学活动数为:144-180个。省编幼儿园教材中班上学期活动数:194个。中班主题统计与筛选一览表(共194个)后续中班主题统计与筛选一览表(共194个)大班上学期内容筛选例举《浙江省学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第五条规定:“每周的集体教学活动,大班10-15次。”按18周计算,大班一个学期集体教学活动数为:180-270个。省编幼儿园教材大班上学期活动数:206个。大班主题统计与筛选一览表(共206个)后续大班主题统计与筛选一览表(共206个)(二)机制县或区层面幼儿园层面年级组层面教师个人层面1、县或区层面县、区级教研室组织县内园长及骨干教师,根据县、区具体情况,对课程内容进行统一筛选,推荐给县、区内各幼儿园使用。2、幼儿园层面

幼儿园园长组织全园骨干教师,根据幼儿园具体情况,对课程内容进行统一筛选,推荐给幼儿园教师使用。3、年级组层面年级组长组织教师筛选课程内容4、教师个人层面教师个人根据班级具体情况筛选课程内容二、主题展开为何选择这个主题如何开展这个主题(一)为何选择这个主题必要性:经验基础、时间背景、教育价值可行性:教育资源获取、教师自身条件必要性:以“我上幼儿园了”主题为例经验基础:幼儿正经历着“我上幼儿园了”。时间背景:小班上学期开始,幼儿刚刚进入 幼儿园。教育价值:缓解幼儿分离焦虑,让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和环境,实现从家庭到幼儿园顺利过渡。 可行性:以“我上幼儿园了”主题为例教育资源获取:该主题所需材料便于获取,家长有积极参与以尽快让幼儿适应幼儿园的需要。教师自身条件:教师也让幼儿适应幼儿园的需要。(二)如何开展这个主题大主题的内容构成与时间安排小主题的目标与内容分析小主题计划的阅读与确定教案计划的制定1、大主题的内容构成与时间安排内容构成时间安排内容构成:以“我上幼儿园了”主题为例发展脉络:如何安抚幼儿紧张的心理,让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和环境。从喜欢幼儿园,做一个“开心宝宝”,到“手拉手做朋友”,成为主题发展的线索。内容构成:以“我上幼儿园了”主题为例开心宝宝:老师牵着宝宝的小手,和妈妈一起,看看我们的幼儿园,骑骑木马、荡荡秋千;玩玩各种有趣的玩具和游

2017答案答案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

xx课程与活动设计形成性考核 作业1 一、名词解释 1.xx课程 幼儿园课程的定义是:影响幼儿的所有与幼儿园有观的经验,具体表现为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和 2.xx游戏活动 幼儿园游戏活动是儿童自主自愿的、以过程为导向的、可自由选择的愉快的活动。 3.xx教学活动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由教师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的活动。 二、简答题 1.幼儿园课程有几种典型的定义?各是指什么? 1)xx课程即教学科目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影响我国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幼儿园课程定义。如198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规定,幼儿园设置语言、计算、常识、音乐、美术和体育六门课程,可见该文件将课程理解为教学科目。 这种课程定义强调系统的知识教学,强调教师应该向幼儿传授那些必要地有价值的知识,而且,这样的课程定义其实施容易被教师把握。 但是,该定义相当狭隘,只关注学科知识,容易脱离幼儿的生活实际,同时,该定义对课程的分类人为的割裂了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而幼儿是整体的感知知识的。

2)xx课程即教育活动 该定义认为,幼儿园课程是泛指为幼儿设置的、并区别于其他教育机构的教育活动的总和。 这种定义,不再视幼儿园课程为狭义的教学科目,而把它泛化为对幼儿进行的一切教育活动,幼儿园课程不仅局限于学科教学活动,还包括其他任何类型的教育活动,包括生活活动、游戏活动、运动等。但是,教育活动中每个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是不同的,对活动的经验也是不一样的,该定义只注重幼儿外显的活动,无法顾及幼儿活动中内在的体验和心理结构的变化。 3)xx课程即学习经验※ 该定义认为,幼儿园课程是儿童在幼儿园环境获得的旨在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这是20世纪80年代末在我国出现的一种幼儿园课程观,这一定义使幼儿园认识到既要注重教师精心设计的显性课程即正规课程对幼儿发展的作用,又要注重环境中的其他因素对幼儿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即潜在课程对幼儿的影响,发挥课程对幼儿的教育作用,即正效应。 同时,该课程定义对课程的理解由“静态”变为“动态”,考虑到了幼儿的兴趣、需要和体验。但是,经验具有主观性,教育者往往很难把握,该课程的实施具有一定的难度。 2.xx课程的特点是什么? 1)个体适宜性 以幼儿为教育对象的幼儿园课程决策,要求教育者更多的关注个体儿童的发展水平。因此,幼儿园课程的首要特点是个体适宜性,幼儿园课程应努力做到适合个体幼儿的发展,注重儿童个体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不是更多的强调社会需要和知识体系。 2)整体性

2017答案答案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形成性考核册作业规程指导

精心整理 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形成性考核 作业1 一、名词解释 1. 幼儿园课程 幼儿园课程的定义是:影响幼儿的所有与幼儿园有观的经验,具体表现为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和 2. 幼儿园游戏活动 幼儿园游戏活动是儿童自主自愿的、 3.幼儿园教学活动 二、简答题 1 1)幼儿园课程即教学科目 198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 的。 2 要是不同的,对活动的经验也是不一样的,该定义只注重幼儿外显的活动,无法顾及幼儿活动中内在的体验和心理结构的变化。 3)幼儿园课程即学习经验※ 该定义认为,幼儿园课程是儿童在幼儿园环境获得的旨在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这是20世纪80年代末在我国出现的一种幼儿园课程观,这一定义使幼儿园认识到既要注重教师精心设计的显性课程即正规课程对幼儿发展的作用,又要注重环境中的其他因素对幼儿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即潜在课程对幼儿的影响,发挥课程对幼儿的教育作用,即正效应。 同时,该课程定义对课程的理解由“静态”变为“动态”,考虑到了幼儿的兴趣、

需要和体验。但是,经验具有主观性,教育者往往很难把握,该课程的实施具有一定的难度。 2.幼儿园课程的特点是什么? 1)个体适宜性 以幼儿为教育对象的幼儿园课程决策,要求教育者更多的关注个体儿童的发展水平。因此,幼儿园课程的首要特点是个体适宜性,幼儿园课程应努力做到适合个体幼儿的发展,注重儿童个体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不是更多的强调社会需要和知识体系。 2)整体性 “完整儿童”已成为现代幼儿教育的新观念。幼儿园课程作为培养完整儿童的载 的技能。 3)实践性 生动的生活实践,从而积累直接经验。 3 4 5 景,创造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不仅只是去评价儿童的独立行为水平,而且能够发现儿童在各种帮助水平下的能力;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重视教学对儿童发展的积极作用,特别强调教师在与儿童互动中应起的作用。6.精神分析理论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是什么? 根据精神分析理论,游戏是幼儿教育机构最主要的活动。此外,艺术也可被用作儿童表现和表达其情感和思想的工具。教师要认可幼儿开展的表现和表达活动,不应当去干预儿童的创造性活动。 7.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有哪些? 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游戏作为幼儿园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促进幼

幼儿园课程指导 大班主题我是哥哥姐姐

主题名称:我是哥哥姐姐 主题来源:幼儿园课程指导 实施时间:1周3周 一、主题说明: 经过两个月漫长的假期生活,孩子们又见到自己亲爱的小伙伴和老师。孩子们都长高、长大了,是大班的哥哥姐姐了。他们还会在这焕然一新教室中,结识1位新朋友&& 开学了,幼儿在我是大哥哥大姐姐这一主题活动中,可以高高兴兴地迎接新朋友的到来,可以把自己在假期中的趣闻、高兴事与同伴交流。孩子们要开始做升学的准备,大家都更懂事了,因为每个人都长大了!本主题的设立是为了让孩子们充分体会成长的喜悦,在成长的同时学会关心和爱护比自己小的人,成为小班孩子们眼里羡慕的大班哥哥和姐姐,成为老师、家长眼里优秀的小大人。 二、环境的创设: 1.墙面布置: (1)布置我是大哥哥大姐姐专栏,设立身高、体重比较栏,定时记录下每个人的成长痕迹。 (2)预置主题我们的进步我会帮忙我自己来我学会了我的进步等。 如:做好班级值日生工作、帮爸爸妈妈做家里的小事,帮助老师和其他伙伴做好事等。 2.心理环境创设: (1)设置心情列车,及时把一些孩子感受到的情绪表现出来。 (2)鼓励幼儿互相之间了解暑假中的事,表达出自己心情,并能有相应的词来表示。 三、家园共育: 1.通过与家长一起关注孩子自身的变化,观察周围的变化,进一步丰富自己的有关经验。 2.请家长帮助孩子一起收集照片,各种废旧物品,丰富区域活动的材料。引导孩子一起体验收集材料、创设区域的过程和乐趣。 3.和孩子一起创设自然角,设立我是小小管理员,引导幼儿学习、照料自然角的动植物,培养幼儿的爱心和责任心。 4.引导幼儿主动帮助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体验做小大人的积极情绪。 5.请家长把孩子有进步的、新学会的、乐于助人等点点滴滴的事情纪录下来,张贴到我们的主题墙上,让我们全班小朋友都来学一学! 四、活动区域提示: 名称 材料 内容

2019电大学前教育《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期末考试资料必考重点

电大《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期末考试资料小抄 单项选择题 1. 不属于我国对幼儿园课程典型定义的是(D )。 A. 课程是教学科目 B.课程是教育活动 C.课程是学习经验 D.课程是交互活动 2. 课程的核心问题是(A )。 A.课程的价值取向 B.课程内容 C.课程吕标B课程计划 3. 下列不属于幼儿园课程要素的是(B )。 A. 课程目标B?课程计划C.课程内容D.课程评价 4. 以精神分析学说为理论基础的课程方案是(D )。 A.High/Scope 课程 B.瑞吉欧教育体系 C.算术和阅读直接教学系统 D.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 5. 社区对幼儿园课程最主要的影响是(B )。 A. 通过家长和社区的参与可为学前儿童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生态环境 B. 幼儿园课程涉及的范围扩大了,与社区的功能结合起来了 C. 为家庭提供育儿及其他需求方面的整体服务支持 D. 将家长和社区纳入到学前教育中来 6. 幼儿园游戏活动与教学活动的结合类型,大致可以分为(A )。 A.分离式、插入式和整合式 B.分离式和整合式 C.插入式和整合式 D.分离式和插人式 7. 幼儿园所进行的各种教育活动(C )。 A.多是纯游戏活动 B.多是非游戏活动 C.多是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不同程度的结合 D.多是纯教学活动 8. 将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看作是教师教学的材料,这一取向(C )。 A. 强调幼儿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中知识的建构 B. 会使教育活动设计者设计和安排大量的、丰富多影的活动,让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自己去探索和发现 C. 关注的是教材和教师的教学,特别是学科知识和技能的传递 D. 强调教育活动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幼儿在学习中的主动性 9.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内容不包括(D )。 A.词汇 B. 口语表达 C.讲述与朗诵儿童文学作品 D.书写 10. 相互掺透或整合地选择和组合幼儿园各领域教育活动的优点是(A )。 A. 减少儿童活动转换的困难 B. 使领域课程能为幼儿提供各领域教育中的关键概念 C. 使各领域形成平行关系,容易使不同领域之间达成平衡 D. 使教育活动的设计简单化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判断对错题 11. "课程即学习者所获得的经验”这种课程定义的突出特点是把学生的直接经验置于课程的中心位置。(V ) 12. 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该低于儿童的最近发展区.(X )

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施课程标准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之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必修课程。。 2.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教学和教育实践,使学生比较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组织开展教育活动的基本原理,了 解当前学前教育有关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研究的主要成果,培养学生从事学前教育的热情和良好的教育设计能力,熟练掌握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即学前儿童语言、科学、艺术、健康、社会教育的活动设计与指导,培养学生作为幼儿 园一线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教学能力。 职业能力目标: 熟悉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类型与特点 ;理解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 掌握儿 园课程实施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能运用相关原理与方法开展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的设计;能完成幼儿园活动方案 的开发与完善 能够将活动方案归纳为简明扼要的流程;能实施常见类型的幼儿园课程。 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 3.课程任务与要求 模块 课程任务名称 1.幼儿园教育 活动范畴;(一)幼 2. 幼儿园教育儿园 活活动分类; 3. 幼儿园教育动概述 活动的目标。与目标 课程要求 知识要求技能要求 了解幼儿园发生能够分析、判 的一切活动;断幼儿园教育 理解按照不同标活动的类型; 准划分的幼儿园能够理解、设 教育活动种类;定不同教育活 掌握幼儿园教育动的目标。 活动的三大目标 评价方法 课后练习: 类型、目标。 单元测试: 基本分类与 目标。 评价结果: 优秀 /良好 / 合格/ 不合 格 1.单一科目 教学活动; 2.整合科目(二)教学活动;教育活 3. 单元教学 动设计 活动; 原理与 4. 主题教学 活动 案例 5.方案教学 活动; 6.活动区教了解不同教学活能够阐述教育课后练习:动的概念活动的原理;各类型活动掌握各自的特能够分析不同举例。征、优势与劣势;案例的优点和单元测试:理解不同教学活缺陷,并提出分析教育活动的案例。改进的方法;动案例。 能够根据实际评价结果: 情况选择和组优秀/良好/ 合不同的教学合格/ 不合 活动格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健康课程教学大纲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 导健康课程教学大纲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健康)》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与特点、目的与任务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健康)》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职业技能课,属于B类课(理论+实践),也是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是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要求,从理论和实践方面指导幼儿园开展健康领域(含体育)活动的专业必修课,有着十分突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树立科学的学前儿童健康观,进一步明确健康领域教育的特殊意义,熟悉幼儿园健康领域教育的教学内容,熟练掌握基本的教学方法,并能运用理论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三)教学手段方法 本课程主要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理论部分以讲授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解答现实问题的能力。实践部分将通过组织学生校内实验实训:模拟练习、评课、说课、创编设计,校外实训:到幼教机构观摩、社会调查等方式来进行,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强化学生开展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课程的学时与学分 本课程的课内学时数为45学时,共3学分,学习时间为一学期。其中,理论教学时数30学时,实践教学时数15学时(集中实训不含在本课程课时)。

学习本课程,要求掌握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熟悉幼儿园健康领域教育的教学内容,熟练掌握基本的教学方法,并能运用理论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同时结合幼儿园的健康教育实践进行教育问题的研究与设计,培养学生开展学前儿童健康领域的教育教学能力。课程考核是对学生学习行为、学习过程和学习成就的测量和评价。《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课程考核由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两部分组成。 (一)形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是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检查,它涵盖了能力培养、思维培养和习惯养成等方面的考核,是科学测评学生学习效果,反馈学习信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本课程形成性考核由学习内容考核和学习方式考核两部分构成。 1、学习内容考核,主要看平时作业和课程实践,占70%。专门设计的综合性作业2次。课程实践通过观察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情况,以及运用知识的程度,动手的能力等进行成绩评定。 2、学习方式考核,主要看学生参加课堂讨论情况、小组学习情况、到课情况及学习笔记情况等,占30%。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 (二)终结性考试。 本课程终结性考试既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考核,也重视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核。课程考核的命题,严格掌握在课程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要求和教

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作业

<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作业 一、名词解释 1. 幼儿园课程 答:幼儿园课程的定义是:影响幼儿的所有与幼儿园有观的经验,具体表现为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和 2. 幼儿园游戏活动 游戏活动是儿童自主自愿的、以过程为导向的、可自由选择的愉快的活动。 3. 幼儿园教学活动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由教师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的活动。 二、简答题 1.幼儿园课程有几种典型的定义?各是指什么? (1)幼儿园课程即教学科目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影响我国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幼儿园课程定义。如 198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规定,幼儿园设置语言、计算、常识、音乐、美术和体育六门课程,可见该文件将课程理解为教学科目。 这种课程定义强调系统的知识教学,强调教师应该向幼儿传授那些必要地有价值的知识,而且,这样的课程定义其实施容易被教师把握。 但是,该定义相当狭隘,只关注学科知识,容易脱离幼儿的生活实际,同时,该定义对课程的分类人为的割裂了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而幼儿是整体的感知知识的。 (2)幼儿园课程即教育活动 该定义认为,幼儿园课程是泛指为幼儿设置的、并区别于其他教育机构 的教育活动的总和 这种定义,不再视幼儿园课程为狭义的教学科目,而把它泛化为对幼儿进行的一切教育活动,幼儿园课程不仅局限于学科教学活动,还包括其他任何类型的教育活动,包括生活活动、游戏活动、运动等。但是,教育活动中每个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是不同的,对活动的经验也是不一样的,该定义只注重幼儿外显的活动,无法顾及幼儿活动中内在的体验和心

理结构的变化。 (3)、幼儿园课程即学习经验※ 该定义认为,幼儿园课程是儿童在幼儿园环境获得的旨在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 这是20世纪80年代末在我国出现的一种幼儿园课程观,这一定义使幼儿园认识到既要注重教师精心设计的显性课程即正规课程对幼儿发展的作用,又要注重环境中的其他因素对幼儿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即潜在课程对幼儿的影响,发挥课程对幼儿的教育作用,即正效应。 同时,该课程定义对课程的理解由“静态”变为“动态”,考虑到了幼儿的兴趣、需要和体验。但是,经验具有主观性,教育者往往很难把握,该课程的实施具有一定的难度。 2.幼儿园课程的特点是什么? ( 1 )个体适宜性 以幼儿为教育对象的幼儿园课程决策,要求教育者更多的关注个体儿童的发展水平。因此,幼儿园课程的首要特点是个体适宜性,幼儿园课程应努力做到适合个体幼儿的发展,注重儿童个体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不是更多的强调社会需要和知识体系。 ( 2 )整体性 “完整儿童”已成为现代幼儿教育的新观念。幼儿园课程作为培养完整儿童的载体,要致力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协调发展,而不是孤立的、片面的发展儿童某一方面的技能。 ( 3)实践性 由于幼儿认知发展的局限,幼儿园课程注重的是儿童直接经验的获得,而不是间接知识的传授。幼儿园课程实践较多的采用活动的形式进行,让幼儿运用感官进行生动的生活实践,从而积累直接经验。 3.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的含义是什么? 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是幼儿园课程的核心。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是幼儿园课程实施主体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及自身的需要,对课程的目标、属性、功能等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