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课程与活动指导第四章

幼儿园课程与活动指导第四章

幼儿园课程与活动指导第四章
幼儿园课程与活动指导第四章

幼儿园课程与活动指导

第四章

幼儿园环境创设

本章导学

在当今幼儿教育中,环境作为一门“隐性课程”越来越多地引起幼教界的关注和重视。通过本章学习,我们将对幼儿园环境及其创设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本章的结构为:幼儿园环境、幼儿园材料、幼儿发展、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这一结构的基本思路是:在对幼儿园环境、材料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来谈它们与幼儿发晨的关系,从而凸现幼儿园环境特别是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的重要性。

第一节幼儿园环境与材料

幼儿园环境是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不同的环境里蕴含蓄不同的教育信息,在幼儿身心发展过程中,环境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良好的环境能唤起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充实幼儿的生活内容,陶冶幼儿的性情,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激发幼儿的求知欲,能让他们在自由探索过程中发现周围世界的奥秘。

一、幼儿园环境及其创设

(一)环境与幼儿园环境

1.环境

“环境”一词是个相对的概念,一般是指围绕某个中心事物的外部世界。中心事物不同,环境的含义也就随之不同。

由于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方法。在生化学上,一般将人类所处的环境分为地球环境(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生物环境(生物循环维生因素)及人为环境。前二者可称为自然环境,后者可称为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身心与发展的自然界。主要是指气候、水文、地貌、土壤、植被等,它是人类生存和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的资源宝库和精神生活的源泉。社会环境是指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创造和积累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关系的总和。它主要包括时代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人际关系环境等,人类的知识水平、行为习惯、思想品德、人生观、世界观等高级人格心理的形成均与社会环境有关。

2.幼儿园环境

我国幼儿教育先驱陈琴先生认为,幼儿园环境是“儿童所接触的,能给他以刺激的一切物质”。幼儿园环境是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的总和。是个“可以支持社会,探索与学习的容器。”正是由于幼儿园环境是幼儿每天所处所接触的,幼儿的身心发展,社会化发展以及个性发展,无一不受到它的影响。因此,幼儿园环境对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活动起着重要作用。

我们认为,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幼儿身心发展所必须是备的一切

物质和精神条件的总和。它是由幼儿园的全体人员、各种物质器材、设备条件、精神氛围以及各种信息要素,通过一定的文化习俗,教育观念所组织、综合的一种动态的、教育的空间范固或场所。这种空间范围和场所,既有物质的,又有集体的,既是开放的,又是相对封闭的,既有保育的性质,又有教育的性质。幼儿园环境从其组成的性质上可划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幼儿园物质环境主要包括幼儿园的各种生活设施、玩具材料和设备等有形的物质;精神环境主要包括文化环境和心理环境,其中幼儿园的集体氛围、活动气氛、园风等可归为文化环境,而师生关系、教师的教风和人格特征等可归为心理环境。本章所谈幼儿园环境更多是从幼儿园物质环境角度而言。

3.幼儿园环境的特点

(1)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

幼儿园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是为教育目标体系服务的,幼儿园的环境是在救育目标的指引下将各种条件加以优化,合理组合,把教育意图渗透在环境中,并以始儿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以幼儿的兴趣点为主题,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以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使幼儿通过新颖别致的环境认识世界、增长见识、陶治性情。

(2)幼儿园环境的可控性

幼儿园环境的可控性是指教师能够有效地调整幼儿园环境中的各要素,能根据幼儿的兴趣与需要,维持环境的动态平衡,使它始终保持在最适合幼儿活动和发展的状态。幼儿园环境作为一种人工的、育人的环境,往往可以根据季节的变化、活动主题的变更、教育内容的调整等,体现出较强的可控性。所以,不管是幼儿园整个大环境,还是班级活动区环境与墙面环境,都应该体现动态性。

(3)幼儿园环境的诱导性

幼儿园的环境具有丰富多彩的特点,环境中所提供的信息刺激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能提醒幼儿,引起幼儿的注意和观察,还能诱发幼儿利用这些信息进行积极思考和探索,引导幼儿朝着教育所希望达到的目标发展,正如瑞吉欧人所说”“环境是会说话的”,“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位老师”。环境“会说话”与作为“老师”的特性表明,环境对幼儿具有启迪、暗示、诱导的作用。

(二)幼儿园环境与幼儿发展

人类来到这世上便被投入到一定“环境”之中,并开始了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过程。这一过程同时也是幼儿不断与周围环境进行交互作用的过程。一个定好的环境能促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反之,则会起到不同程度的阻碍作用。

1.幼儿的身体发育与幼儿园环境

根据人类生理发展的规律,幼儿期是身体发育最快的时期,因此,《幼儿园工作程》把幼儿身体健康发育作为幼儿园保教目标之首。在幼儿园中与幼儿身体发育的环境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幼儿吃、喝、住、用等生活安排的合理性;二是幼儿活动与游戏的时间、空间、物质材料的满足程度及活动与游戏的组织水平。二者缺一不可,前者一般都为幼儿园所重视,但后者却易被忽视。

2.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与幼儿园环境

心理学研究发现,三至六岁的幼儿,其社会性需求开始强烈,他们迫切希望能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但由于实际能力所限而力所不及,造成心理上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为幼儿创设游戏和活动的环境,让幼儿通过各种角色游戏如娃娃家、医院、商店等,宣泄其追求的欲望,满足幼儿进行社会性交往、情感表达、模仿成人劳动的需求。而目前幼儿园重上课、轻游戏,重集体活动、轻自由活动的教育现状已严重地影响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3.幼儿的个性发展与幼儿园环境

幼儿作为独立的个体,有其不同的性格特征,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发展良好个性品质的环境和氛围,如理解、宽容的人际环境和安宁、和谐、亲密、平等、合作的情感环境等。幼儿在这样的环境里,才能够充分活动,大胆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情感,展现自己的能力。但目前由于我国幼儿园在园幼儿太多,班额过大,

给教师组织开展教育工作带来不便,动活动中的“三多”(静坐多、等待多、排队多)和“三少”(活动少、自由少、说活少)现象致使幼儿旺盛的体力与精力得不到正常的发泄,造成长期的心理压抑。因憨闷、烦躁而使幼儿间互相攻击性行为频频发生,从而影响了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

4.幼儿的智能发展与幼儿园环境

幼儿期人的大脑正趋于成熟,环境中的各种信息对幼儿的智能发展能起到启发、剌激的作用,因此,幼儿园要创设利于幼儿智能发展的环境。如通过设立各种自然角、活动区,让幼儿在动手的过程中发现事物的运动变化的奥秘。实践证明:幼儿园有目的地为幼儿提供自然、科学启蒙教育和充分活动的环境,共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去体验、观察、操作、思索、发现,幼儿会在滑在的学习环境学到租浅知识,发展思维,锻炼各种能力。

(三)幼儿园环境创设过程中存在的误区

1.幼儿园环境创设以主室、主墙为主

主室是指幼儿的活动室,主墙是指活动室里面积较大,常用于主要装饰的墙壁。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范围应包括幼儿园内幼儿能够到达的各个地方。而目前在我国较多的幼儿园中,环境创设主要体现在活动室,活动室里又多体现在主墙上,这是较狭义理解环境创设的范围所导致的结果。

2.幼儿园环境创设以平面创设为主

平面创设主要是指平铺(粘贴)在墙上的装饰。由于这种布置手段比较单一、易操作,故多被幼儿园教师所采用。平面创设对环境创设的内容有一定的限制,其教育效果同时也受到了一定限制。

3.幼儿园环境创设以装饰功能为主

虽然多数教师能从理论上知道环境创设的重要意义,但是在具体操作时则较多地从材料本身的色彩、质量、结构、布局等方面去考虑,这实际上是下意识地突出了环境创设的装饰功能,而将其更重要的教育功能退居到次要的地位。

4.幼儿园环境创设以视觉刺激为主

作为与幼儿主体相互作用的客观刺激物的环境的创设,应通过多个方面及多种途径作用于幼儿的多种感官,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但是,目前幼儿园的环境更多的是提供给幼儿“看”为主,往往缺乏可动员幼儿多种感官参与的、可让幼儿操作的、活动变化的内容和形式。

5.幼儿园环境创设以教师制作布置为主

目前在环境创设活动中,教师全包全搅的现象已经很少了,或多或少让幼儿参与的现象越来越多。但是,为了参与而参与以及随意性地让幼儿参与的情况却普遍存在,这与教师未能深刻认识和理解幼儿的主体性有关。实际上,忽视幼儿参与环境创设,既忽视了幼儿作为主人翁的意识,又限制了幼儿创意的表现及操作能力的发挥,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负担。

(四)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基本原则

1.目标性原则

幼儿园环境作为幼儿园课程的一部分,在创设幼儿园环境时,要考虑它的育性,应使环境创设的目标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相一致。许多幼儿园在环境创设中更多是道求美观,是布置环境,对环境的教育性考虑很少。要注重环境为育目服务,应该考虑两点:①环境创设要有利干数直目标的实现。幼具教育目标是促进幼几

的全面发展。因此,在环境创设时对幼儿体、智、德、美等各育就不能重此轻。

②依据幼儿园教育目标,对环境设置作系统规划。

2.适宜性原则

幼儿正处在身体、智力迅速发展以及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有多方面的发展需要。幼儿园环境创设应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发展需要相适宜。如幼儿天性好奇,有强烈的探索愿望,教师就应为幼儿创设问题情境,使幼儿能学习发现问题、解决向题、提高思维水平和动手能力。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表现出不同的年龄特征,即使同一年龄阶段幼儿,其兴趣、能力、学习方式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环境创设应适应幼儿的这种差异,如小班幼儿喜欢玩平行游戏,因此玩具的品种和数量要多一点,中、大班象征性游戏水平较高,玩具材料可一物多用。

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要还会随着其年龄増长而发展变化,因此环境创设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它是一个设计→实施→修正→再实施→再修正的螺旋式发展过程。

3.陶冶性原则

心理学研究表明,客观事物的美能使人产生积极愉快的情感,使人对客观事物产生心理上的亲和倾向,即对客观事物产生接纳、喜爱并依恋的情感。幼儿园作为幼儿学习、生活的场所,首先应是一个美的天地,要注重给幼儿美的体验和熏陶。这不仅仅是培养幼儿美感的需要,而且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因此,幼儿园需要按照美的规律来创设环境,从而使环境对幼儿发挥美化陶治功能。在环境创设中,无论是幼儿园的整体规划布局,还是某一局部的布置装饰,都应力求结构的合理、色彩的协调、风格的和谐,做到繁简适度,浓淡相宜。

4.直观性原则

幼儿园环境影响作用的大小取决于幼儿对环境影响的接纳程度,而幼儿的接纳程度又取决于环境创设是否尊重和顺应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幼儿的心理活动高于直觉行动性和形象性,幼儿还不很善于根据间接材料进行概念思维,因而还不能对所有外界刺激都做出反应,而只有通过那些直觉行动体会到的,能够形成清晰的主观映象的客观刺激才能对其发生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本着“生动、形象、直观”的原则,根据幼儿心理特点进行环境创设,启发引导幼儿去感受这些环境创设物,并与之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利用环境创设物的直观功能影响幼儿,提高环境影响的可接受性。

5.信息性原则

人的认识、态度和行为的形成实质上是接受外界信息刺激的结果。人类接受信息的方式有两种: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幼儿认识上的直觉行动性特点决定了其身心发展主要依于直接经验的获取。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获得的直接信息刺激的内容越丰富,其发展越好。而环境则是幼儿最直接、最丰富、最形象的信息来源。因此,幼儿园环境创设,应体现出强烈的信息性,使环境成为一个辐射量很大的信息源,这样的环境,才有利于幼儿在有限的空间里获得广博的信息。

6.参与性原则

在过去,幼儿园环境创设较多地由教师包办,即使有幼儿参与,也仅限于将幼儿的作品拿来作为环境的点餐。环境创设过程应是幼儿与数师共同参与合作的过程,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不仅蕴含于环境之中,也蕴含于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在环境创设过程中,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成观察者、倾听者、合作者、决策者,幼儿应由单纯的倾听者变成计划者、参与者,他们能充分地认识到自己

的能力,自已是环境的主人。通过环境创设过程能展示和发展幼几儿的任务意识,有目的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以及分工合作、讨论、决策的能力和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7.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是指幼儿园环境创设既要考虑幼儿园内环境要素,同时也要重视园外环境要素,两者有机结合,协同一致地对幼儿施加影响。现代科技的发展所带来的信息量对幼儿的刺激是全方位的,幼儿的成长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幼儿园不能关起门来办教育,脱离幼儿园园外环境进行园内封闭式的数育,其成效是非常有限的。幼儿园应采取积极的态度,主动与外界结合,让家庭、社区成员更进一步了解幼儿和幼儿园,使幼儿园教育获得家庭、社区的支持和配合,选择、利用外界环境中有价值的因素教育幼儿,同时,也要促使家长和社区成从教师那里学习到教育知识和技能,改善自身的教育观念和行为。

8.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是指幼儿园环境创设要充分考虑幼儿园自身的经济条件,验,因地制宜办园。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要坚持低费用、高效益的经济性原则,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就地取材。在保证清洁、卫生的前提下,废物利用,一物多用,不浪费宝费资源,不盲目攀比,不追求设备设施的高档化和园舍装修宾化。如图书架主要是放置图书,供幼儿阅读的,可取几根木条,做成可以放书的许多小格,钉在墙上,幼儿易拿易放,不占地方,墙边再放几把小椅子便。农村幼儿园,则可用自然材料如高梁、麦杆等装饰环境。

9.安全性原则

保护幼儿的安全健康,是幼儿园的基本责任。幼儿的安全是身心两方面的安全。一是心理安全,这意味着幼儿能深切地感受到教师是很关心和爱护他的,幼儿能在幼儿园得到大家的尊重,感到像在自己家里一样的温吸。二是身体安全除必须注意活动室光线、色彩、温度、湿度、通风等条件外,特别要注意物品摆放的位置是否合适,活动中的材料对幼儿是否容易造成伤害等。通过环境的创没,积极主动地消除环境中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如电线、开关、插座、消毒液等应放置在幼儿伸手不可及的地方。

总之,幼儿园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适宜的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为幼儿健康、和谐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五)幼儿良好环境创设的措施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让幼儿在适宜的环境中得到自然的发展,教师的职责在于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环境。《幼儿园工作规程》中也明确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就幼儿园环境创设而言,幼儿园的环境绝不是一种自然自发或随意设置的环境,而是教育者根据教育目标,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而精心创设的教育条件,它对幼儿的成长应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具有极大的作用和价值。

1.全方位地考虑幼儿园的环境创设

全方位地考虑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应包含三层含义:一是充分利用原有的环境,发现和挖掘原有环境(含设施设备)的特点,令其发挥有效的作用;二是在原有的环境基础上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三是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和各种教育活动的

需要创设相应的环境。以上三个方面是互相联系的。具体可从以下几点考虑:①

扩展和延伸环境创设的区域。当环境创设落实到“室”的范围时,应由活动室扩

展延伸到蜜洗室和卧室,将创设内容同各室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当环境创设活实到室内的范围时,各室的窗户、窗台、门,室内的墙角、墙沿、管道等,都是我们应该考虑到的地方。如将门装饰为“树洞口”或“山洞口”,以引起幼儿有结”、“进”的愿望。当环境创设落实到室外的范围时,园内的绿化地带、水沟、水池、土堆、固、栏杆、楼梯等都是我们应考虑到的地方。如在楼层阶梯的两侧画上各种色彩的几何图形或者数字等,让单调枯燥的上下楼梯的过程也充满乐趣。

②采用幼儿的作品布置环境。当幼儿经常受到由自己作品参与而创设的环境的影响时,自信心得以加强,积极性得以调动,这就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布置时应考虑将作品特点和所布置场地特点结合起来。③环境创设中要全方位地协调好各活动区域之间、各室之间的关系。在环境创设时,无论是主题活动、区角活动还是随机教育活动,无论活动室、盥洗室还是卧室,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都不能各自弧立安排布置,而应全面、整体地考虑。

2.充分发挥环境的综合教育功能

为了满足幼儿不同兴趣的需要和表现特点,环境的内容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但丰富多彩是否意味着频鱉进行环境创设呢,事实上并非如此。在幼儿园环境创设过程中,无论是从扩大、发挥教育影响的角度,还是从考虑教师的精力的角度出发,都应该尽量突出“一创设,多功能”的特点,要充分发挥一种环境的多种教育功能作用。如在幼儿园主墙饰中“季节”是常见的创设主题,一些教师在构思时往往注重对“季节”的认知,因此多在材料和细节上下功夫,而忽视了它的其他多种教育功能——对幼儿自主性的发展、情感的体验、人际的交往等方面的作用。

3.多形式因地制宜地进行环境创设

在进行环境创设时,无论是从客观条件还是主观条件看,我们都必须考虑各幼儿园自身的特点,各班级自身的特点,各室自身的特点,不能统一规划、机械照搬。如有的活动室有凹凸的地方或相对偏僻的角落,则可根据该班幼儿的特点和活动的要求用“门帘”将其隔离开来,成为孩子们的“悄悄话小天地”——一个令他们觉得神秘的地方,而没有这个条件的,便不能勉强。

4.积极引导幼儿参与环境创设

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教师不能把精力主要放在“我怎样布置,我怎样创设”上,而应当着重思考“我怎样启发、引导幼儿布置与创设环境”上。幼儿是环境创设活动中的不可缺少的参与者,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实际上是教书的教育现、儿童观的具体体现。幼儿参与环境创设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遵循幼儿年龄特点组织幼儿参与设计,参与搜集、准备材料,参与布置、装饰环境等的活动,也只有幼儿参与创设了的环境,才是幼儿喜欢的环境,才是富有童趣的环境。

5.正确认识环境创设的动态性

让幼儿带着热情积极地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自主地开展活动,对提高教育质量非常重要。幼儿能否自主地进行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的创设,让幼儿自主地进行活动,使他们以自己特有的思考方式和愿望与环境相互作用。由于幼儿的兴趣不断地发生变化,环境也随之改变,教师必须根据幼儿活动的过程、内心活动等,不断地重新创设环境,努力使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也成为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

一、幼儿园材料及其使用

(一)材料与约儿园材料

材料是人类可以利用的物质,一般指人造的固体物质。材料的发展标志着社会的进步,如石器的广泛使用是“石器时代”,相似的还有“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等。材料、信息和能源被称为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

幼儿园材料是指幼儿园提供给幼儿学习、活动的所有环境物质,包括社会和自然中一切可供幼儿与之相互作用的物品。在幼儿园,可以称作材料的往往有两类,一类是物质材料,另一类是非物质材料。物质材料包括生命性物质材料与非生命性物反材科。生命性物质材料在幼儿园常见的有植物(如菊花、水仙等)、小动物(如小蚪、小金鱼等)。非生命性物质材料常见的有雪花片、积木、大型玩具等。非物质材料主要是指作品、规则、既成文化等精神材料,它们有时以物质的形式呈现。有的幼教专家将幼儿教育机构的物质材料分为三类:一是设备,指家具和较大、较品贵的物品;二是器材指较小、较便宜的物品;三是供应品,指经常更换的消耗性物品。虞永平认为从不同角度可以把材料分成不同的类型:①生命性物质材料与非生命性物质材料。②强结构性物质材料与弱结构性物质材料。强结构性物质材料结构相对稳定,难于改变,功能也相对封闭和单一,比如球类等。弱结构性材料具有多功能、可变性,一物多用的特点,如积木。③消耗性物质材料与非消耗性物质材料。消耗性物质材料的主要特点就是在一次活动之后会消失或者不再以这种物质材料原形出现,而转变成幼儿的作品等。消耗不是消失,是再生和创生。常见的就是纸张、蜡笔、颜料等。非消耗性材料如积木剪刀等。④资源性物质材料与工具性质材料。资源性物质材料是幼儿直接作用的对象,如纸张、泥土、沙等。而工具性物质材料则是对幼儿活动起辅助性作用的材料。如绳子、剪刀、小概、盘子等。同本节所探讨的幼儿园材料主要是物质材料。

(二)幼儿材料与幼儿环境

1.材料是幼儿与环境互动的重要物质支柱

在幼儿园环境中,离开了材料,环境就成了一个空架子,幼儿的许多互动很难进行。材料不仅丰富了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内容和形式,还可以激发幼儿与环境互动的兴趣、联想和行为,由于各种材料的本质特性,使幼儿通过其操作行为,发挥出幼儿的各种探黨行为与环境之间互为推进发展的积极作用。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材料的合理收集和有效运用,直接影响着幼儿与环境互动的质量。

2.材料是凸现环境教育目标的重要工具

材料是幼儿不可缺少的成长伴侣,因此,在材料的选择与环境中的投放要尽可能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是他们感兴趣的。材料的内容和操作方式既要适合了儿现有的水平,同时又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幼儿操作的动机和兴趣,引起他们动脑动手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因此,对材料本身的研究,就是对环境创设和环境教育的重要研究。环境和材料要有适宜幼儿探萦和操作的空间与条件,教师是否对幼儿的活动作出了积极的应答,能否使幼儿主动与材料相互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提供的材料能否适合于幼儿操作和探索,幼儿是否有自主选择材料的机会和条件。这就要求教师提供的材料不是只能看、不能动的摆设,在材料投放的品种上、数量上要有让幼儿有自主选择的机会和条件。

(三)幼儿园材料与幼儿发展

幼儿的发展是在同包括物质材料在内的客观事物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精心设计、呈现的物质材料给幼儿提供了发展的机会和可能。“通过与设计巧妙的设备与材料的互动,儿意将发展出大小肌肉的协调性,对外界的概念,创造性、社

会技能和自我认知。”幼儿活动和学习需要特定的物质材料,这些物质材料能使活动顺利进行,满足幼儿的学习需要并促进幼儿发展。当然,运用什么样的材料,决定了幼儿将进行什么样的学习,当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幼儿的发展。有的学者列举了不同的材料及其活动对幼儿发展的意义(见表4-1)。

1.幼儿园材料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材料中存在大量有趣的问题:什么东西是浮在水面上的,什么东西是沉在水底下的;水是怎样结成冰的,冰是怎么化成水的;怎样才能抓住空气;灯泡是怎么发亮的;轮子是怎样滚动的;磁铁能吸住什么东西…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灵活地运用各种材料,让幼儿去操作,去探索,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去获得知识和提升经验。

2.幼儿园材料与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借助材料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一些语言发展迟缓,或者有语言障碍的幼儿,应该引导他们在与材料交往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和水平。如在图书阅读角、语言讲述角、拼图讲述角、故事大王角、谈心屋中提供的丰富多彩的图书、画报、相册、图片、玩偶、头饰、服装、玩具、道具等,为幼儿学习语言、现固发展语言提供服务。各种社会游戏创设和材料提供,都为幼儿的语言交往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3.幼儿园材料与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的特点,而学前儿童思维的特点造成了他们在建构抽象数学知识时的困难。因此,他们必须借助具体的实物形象来理解数学概念,通过那些和具体事物相联系的知识能够在头脑中形成具有一定概括和抽象意义的数学知识。这种知识不是通过简单的“教”传给幼儿的,而是要酒过幼儿自己的活动主动建构起来,是通过幼儿自己的动作加以协调、反思和内化而获得的。而材料能帮助幼儿建构起对“关系”的理解,而“关系”则为逻运算知识的核心。

4.幼儿园材料与幼儿动作发展

材料促进幼儿动作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方面的,即幼儿怎样

完成动作。幼儿在对材料操作的过程中逐渐了解动作操作的基本要求和要点慢慢将各个动作衔接起来,并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动作的发展扩大了幼儿个体与周围环境交往的范围。二是意义方面,即为什么完成这个动作。任何一个动都服务于一定的需要,为一定的动机所激发,由动作所组成,并借助于操作而实现。从婴儿有目的地抓握,会用手牢牢地抓住东西开始,幼儿所有的练习都具有主动的特征,即由幼儿自己来完成。

例如,运用硬纸板、雪碧瓶、纸盒、铅丝、即时贴、小剪刀等材料来制作“哈哈小白免”学具。

目标:幼儿复习数数、数的组成,口头练习自编10以内数的加减应用题等,感知数概念。

制作:

1.用硬纸板、即时贴制作小白兔头饰,前面留个大嘴巴,然后将其贴在废旧雪碧瓶的下半部。

2.将硬纸板、即时贴制作的青菜、蘑菇、萝卜等小兔爱吃的食物,放在纸盒内,用铅丝将纸金与雪碧瓶系在一起。

使用:(适用于小班、中班、大班)

1.小班单人操作。喂小兔吃萝ト,边取萝卜投入小兔的大嘴巴里,边数数:小角吃1个萝ト、2个萝ト…

2.中班单人操作。复习数的形成,如喂小免吃6个小萝ト,再1个小萝ト,6添上1就形成7。比较多少,如小兔吃了5片青菜叶,4片落菇,青叶片比菇

片多1片,落菇片比青菜叶少1片,5此4多1。

3.大班可供2-3人操作。口头练习自编应用题,并巩固10以内的加运算。如一幼儿喂小兔吃小青某,一幼儿编应用题,另一幼儿则列式。

(四)幼儿材料的使用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一个被动的观察者无法得到知识,必须通过在分析种

种活动中自行挖掘或建立知识,幼儿的主动活动与敏师根据目标心设计的多彩的活动环境及投放的材料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可见,幼儿园材料的投放和使用是幼儿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它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兴趣,影响幼儿知识和的巩固,影响幼儿的学习效果。

1.幼儿是活动的主体,让材料促使幼儿动起来

幼儿对于新的、复杂的、刺激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欲望,他们能全神贯注,试图解决这些异质刺激同自己具有的认知之间的分歧。他们最需要新颖的、有变化的、能够引起自身活动的材料。所以,在幼儿自由探索时,教师要根据幼儿探索的情况及时创设环境、提供相关材料,并考虑怎样合理应用材料。

(1)加强材料使用的目标性

幼儿园材料的使用与幼儿主题活动内容相结合。主题活动是一种整合的活动,具有开放性、综合性、整体性的特点,往往一个主题的内容可以涉及到生活、数念、音乐、美术、语言、运动、游戏等多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网络化的结构。游戏则是实现主题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而材料是支撑幼儿游戏的基础。我们要根据主题活动的目标有计划、有目的、有选择地投放游戏材料。幼儿在“小免乖乖”这一主题下进行表演,我们可以用泡沫和卡纸为孩子们制作形象的大树、青草和红萝ト,使表演区的背景突现出来,再配上各种色彩鲜艳的头饰和一些道具,从而引起孩子们对游戏的喜爱。

(2)加强材料使用的可操作性

活动目的在于让幼儿动手尝试、操作,并且从中感受到快乐和趣味。如组织“滚一滚”这个科学探索活动,老师为幼儿准备长短粗细不同的圆柱体,如杯子、积木、铅笔胶带卷、易拉罐等,还有和上述物体差不多的但一头粗一头细的物如积木、胶卷盒、纸杯等,让幼儿自由滚动,看能发现什么,并就幼儿提出的什么样的物体能滚动的这一问题,让幼儿提出假设并提供材料验证,最后引导幼儿得出结论。幼儿在假设——验证——再假设——再验证中树立探究信心,发现探究方法,也从中获得了乐趣。

(3)加强材料使用的合作性

提供合作游戏的材料,提高同伴间的交往与协作能力。小班幼儿个人意识较强,缺乏合作意识,常常会发生争抢玩具的现象。因此,给他们在游戏中提合作性的游戏材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贴画活动中,教师可以把背景图案画得很大,要求孩子们一起合作制作。儿童在合作完成过程中会发现一起玩比一个人更开心。

2.提供合适的材料,为幼儿的创造性发展提供物质条件

(1)适时适量适度提供、调整与补活动材料

斯宾塞在教育论中提出:儿童活动的过程一且成为儿童的“自我教育”,并能令儿童感到“愉快”“有趣”,就能使儿童内心乐意接受。如果提供的材料量过多或过少,或者难度太大,幼儿就会在操作过程中失去兴趣,更谈不上自我教育的目的。由此可见,我们所提供的材料应是适度的、适量的和动态的。材料的提供不能一成不变,而要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需求,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调整、补充。如教师发现前阶段备受幼儿喜爱的语言区无人问津,通过观察和了解,发现原因是图书投放时间长,破损严重和内容陈旧。于是,教师动员幼儿把家里的新图书带到幼儿园一起分享。

(2)为幼儿提供多层次、富有创造空间的材料

教师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要注意幼儿能力发展的个别差异,使材料呈现层次性,具有不同的难度,并且多为幼儿准备未加工的或半加工的材料,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需求,充分发挥材料的教育功能,这样的材料同时也能给幼儿留有想像创造的余地。如教师在投放活动材料时,可为同一个活动区提供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能力差的幼儿可模仿范例进行制作,能力一般的幼儿在模仿的基础上利用半成品进行创作,能力强的幼儿可利用未加工材料自由想像,大胆创造。

(3)利用废旧物品,不断增换新的活动材料

新材料本身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和兴趣,激起幼儿创造的火花。教师要不断给幼儿增添、更换新的活动材料,注意材料的新颖性和趣味性,吸引幼儿,让幼儿感到更富挑战性,促使幼儿尽情创造、发挥。教师要善于挖掘资源,充分利用废田材料,使一些生活废品成为挖据幼儿创造潜力的宝贝,真正变废为宝。

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是一个需要理性也需要感性的过程。幼教工作者的角色是积极地去参与幼儿最关心的事物,通过这些令幼儿全神贯注的事物去帮助他们学习。教师设计环境、投放材料时,应同时关注环境和材料中蕴含的人际互动机会,关注环境和材料中蕴含的文化,使环境和材料发挥更多作用,产生更多

价值。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这足以说明安全工作在幼儿园的重要性。同样,在物儿园材料的使用上,安全性仍然是首位。

使用前对材料进行检修,确保材料的牢固,不使用农药容器;选择不存在安全息思的、不易破碎、无锐边利角、无毒、无碎片、无钉子的材料;尽量做到轻巧、美观,容易保持清洁、可以清洗、可以消毒,符合卫生要求,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交往和操作时有舒适感;在利用自然物时,避免接触有毒植物;需要嘴部接触的材料(如管),卫生要保证,数量要充足,以免幼儿在使用和交又使用中传染疾病。在幼儿园,没有环境,就不可能有幼儿的活动;没有材料,幼儿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学习;没有材料及由材料生成的环境,幼儿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发展。因此,我们可以说,材料生成环境,材料生成活动,材料与环境生成课程,材料与环境促成了幼儿发展。

第二节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

一个班级就像一个小型社会,教师的推动和同伴的互动,能使幼儿在其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与价值观,并凝聚班级团体动力。班级可以说是幼儿在家庭之外最先接触的生活环境。班级环境特点包括两方面:一是活动室物质条件与设施,包括活动区环境、活动室墙面环境和活动室空间环境,即物理性环境;一是教师和幼儿之间所构成的教育氛围及人际关系,即社会性环境。本节主要从物理环境入手来讨论班级环境的创设。

一、活动区环境的创设

(一)对活动区的认识

活动区又叫活动角活动中心,是指利用幼儿园活动室、睡眠室、走廊、门厅及室外场地,提供投放相应的施和材料,为幼儿创设的分区活动的场所。

活动区创始于欧洲学前教育机构,20世纪70年代流行于美国幼教界,被看作是“开放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它打破了传统教育中课桌椅排列小学化的模式,充分考虑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以游戏的情境,提供多样化的材料,满足儿童操作的不同兴趣,使儿童通过游戏活动,获得认知、情感、身体等方面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幼教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和国外先进幼教经验的传入,活动区这一新生事物正在被各个幼儿园普遍接受并使用。但是,由于教师对于活动区理解的不同,使得一些人在使用和创设活动区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如有的幼儿园活动区流于形式,引不起孩子的兴趣;有的则设置不当,相互干扰,未能充分发挥各区的功能;有的则一味追求装饰漂亮,教育价值不强,成为摆设等。事实上,在幼儿园,活动区仅仅是一种环境,一个场所,或者更形象地说是一个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演什么戏、如何演、演得怎样,并不取决于舞台本身,导演完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地运用它。换句话说,如何利用活动区并不是一个独立的问题,而是与教育者所采用的课程模式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在不同的课程模式中,活动区的性质、地位和利用方式可以很不相同。

(二)活动区设置的目的及作用

皮亚杰认为,学龄前儿重的心理发展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和前运算阶段,他们

是在对客观事物的操作、摆弄中获得感性经验,是在和周围成人、同伴的交往和接触中得到社会性发展的。离开了操作和具体的物体,孩子是无法学习的。皮亚杰关于儿童是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得到发展的,而绝非被动的依靠成人的灌输的论断得到世人的公认。传统的“排排坐,老师讲,孩子听”的教育模式是不符合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需要的,必须代之以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我国在195年正式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也滲透了这些观点,明确提出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要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得到发展。这也正是幼儿园开设活动区的出发点,活动区正是在这一理论的支持下出现的。

由此可见,活动区设立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开放的活动环境,鼓励幼儿自由选择、自由探索,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身体、情感、认知及社会性等各方面的发展。因此活动区决不是简单的环境装饰,或是教师用于过渡环节及打发课余时间的一种手段,而是一种教育形式,是幼儿教育课程的一部分,它在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方面有着特殊的教育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活动区能够极大地促进幼儿的自发学习

活动区给幼儿提供了一个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幼儿面对丰富的活动区内容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需要自由选择,主动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与教育实践证明,幼儿是通过自己的发现学习的,而不是单纯依赖于成人的灌输,这样的学习便于幼儿理解和记忆保持。如幼儿在科学区中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磁铁发现磁铁只能够吸住铁制品(大头针、铁钉),而不能吸住其他(纸、棉花、塑料玩具),通过自我探索,幼儿学到了知识,其效果远远好于教师的抽象灌输。正如我国著名的学前育家陈鹤琴在其《战后中国的幼稚教育》一文中所提到的:“自动的学习启发的学习,乃是以“做为出发点的,在“做”的过程中去学,在“做”的过程中去,在“做”的过程中去求进步。经过自己用手动脑所获得的知识,才算是真知识有用的知识。

2.活动区能够充分发现和发展幼儿的潜力

由于遗传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每个孩子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能力倾向、行为习惯及已有的知识经验都有着极大的差异,教师在面对全班幼儿进行集体教学时,往往只能以幼儿发展的平均水平作为教育依据,难以满足每个幼儿的求,许多幼儿的潜力得不到发挥。如在教师组织的集体教学中,那些性格外向、言表达能力强的幼儿能够充分地展露自己,而那些不善言辞的幼儿却没有表现自己的机会。活动区为每个孩子提供了发挥潜力的机会,使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场所,即使是那些平时默默无闻的孩子,也会在活动区的活动中显露出长于别人的某些才能。

3.活动区为师幼互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正因为活动区为每个孩子提供了发挥潜力的舞台,教师就可以通过观察孩子在活动区中的活动,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捕捉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另一方面在活动区中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交流增加了,教师在活动区中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与每个孩子进行交流,这种宽松的心理气氛使幼儿感到轻松偷快,更加深了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感情。

(三)活动区的设置

设置什么样的活动区、设置几个活动区是教师在创设活动区的过程中首先遇到的向题,我们可以从下述几方面加以考虑:

1.活动区设置的类型

在创设活动区时,要考虑活动区应当能够体现《规程》中提出的教育目标,提供给孩子们在身体、语言、认知、社会情绪和美感发展方面的经验。身体发展:在活动区中幼儿有机会发展小肌肉和大肌肉技巧。如拼图、粘贴等手工活动,建筑和玩沙、玩水活动等。语言发展:在活动区中提供给幼儿与同伴、大人交流的机会(包括倾听、交谈等)听和阅读故事、诗歌。认知发展:在活动区中提供机会让孩子了解周国世界的有关知识。包括数、常识、健康知识等领域。社会和品德的发展:在活动区中提供机会让幼儿认识社会,发展社会交往技巧,养成良好品德习惯。美感发展:在活动区中提供机会让幼儿体验欣赏并表达美的各种形式。如绘画、音乐、舞蹈等。

与上述目标相适应,幼儿园可设置的活动区有:社会活动区(娃娃家、医院、市场、马路等);自然科学活动区(天文、地理、生物、化学、物理等自然事物和现象的观察、实验等):数学活动区;艺术活动区(音乐、美术);语言活动区(阅读、故事表演等);建构操作区(拼、插、搭、小制作等);室外可有玩沙区、玩水区、种植区、养区等。这种划分并不固定,每个幼儿园在具体操作时可视情况化整为零、灵活搭配。

关于活动区的类型,目前在世界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美国High/Scope 课程方案将活动区分为:结构区、角色区、美工区、安静区、音乐区、科学区、养殖区、玩沙玩水区、户外活动区。而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我们可以把活动区分为五大区域:运动一娱乐一健康区、社会一生活一交往区、尝试一发现一探索区、倾听一阅读一表达区、欣赏一表现一创造区。

如前所述,环境是由材料生成的,下面是各活动区材料的投放建议:

科学活动区

摩擦起电实验:塑料棒、玻璃棒、木棒、纸、木、泡沫、绒布、布等。

通电小实验:电池、电珠、电线、小马达、电简、电动玩具、各色纸块(供小马达使用)。

磁实验:磁铁、铁片、望料片、纸、木块、石子、玻璃板、小纸人等。

空气实验:玻璃瓶、水、硬纸板、蜡烛、吹气玩具或望料袋。

水实验:水的三态(杯、酒精灯、冰、水);沉浮(石子、料片铁片、木共、纸、扣子、棉花等);溶解(盐、糖、肥皇)。

光实验:三棱镜、放大镜、小圆镜、投影仪、镁子、水、境杯。

色彩的变化:颜料、各色透明片。

声音的实验:自制小电话,大小相同的玻璃杯若干(盛不ー样多的水)、小、鼓、橡皮筋。

守恒实验:大小不同的烧杯、试管、水、秤。

角色游戏区

小医院:器械如听诊器、输液瓶、注器、温度计、显镜(自制)、玻璃块(化验用)、病床;药品如药瓶若干、药袋、泡沫(做药粒);其他物品如病历本、挂号单、化验单;服饰如衣服、帽子等。

理发店:理发工具如吹风、镜子、梳子、卷筒、热水器、发胶;洗发用品如洗发香波、毛巾;墙面贴富有奇特、夸张效果的发型图;理发基本功训练操作材料如用旧挂历纸剪成条贴在废皮球上用卷发器练卷发,用布娃娃的头发编结各种发式;

服装如自制帽子、衣。

小商场:糕点如叠糕、饼干、桃片(废旧泡沫自制);饮料如豆奶、果汁、奶粉、矿泉水、百事可乐、易拉、乐百氏、娃哈哈等各种废旧饮料瓶;糖果如糖纸、泡沫(做糖用);小食品如各种小食品、泡沫、锯木末;收银台。

小餐厅:炊事员服饰、帽子、围裙;厨房炊具如电饭、电炒锅铲、灶、菜板;餐具如锅、碗、勺、盆、、叉;用具如桶、篮子、桌椅、擀面棍、玩具面包、绞肉器、冰箱、刀;调料如盐、豆油、醋、味精、花椒、大蒜、油、糖;操作材料如时令水果、蔬菜、面团等。

娃娃家:洋娃娃及儿童的服饰如儿查用的围腰、毛巾、洋娃娃的衣服、裤子、裙子;床上用品如小枕头、小被盖、床单;家庭生活用具及家具如小木桶、小菜篮、桌子、小椅子、积木或废旧物品、构造沙发、柜子、小盆子、衣架;家用电器类如自制电视机、电冰箱、录音机、录像机、卡拉OK机、话筒、电话、吹风、烘于机、热水器;厨房的炊事用具如锅、铲、自制小刀、、勺、盘子、盆子、叉子、筷子、菜板、菜篮子、各种自制调料等;盥洗用品如小毛巾、小牙剧、牙膏、小盆、小口杯、梳子、镜子、发胶、假发、发卡、发带、香油盒;操作材料如水果、蔬菜、面团、面粉、水彩笔、纸、胶泥。

玩具活动区

机械类如汽车、火车、轮船、动物;电动类如各种交通工具、兵器、娱乐电动玩具等;布绒类如娃娃、小动物;范拉类如自范拉玩(有声为宣);塑料类如各种小动物等;自制类若干。

娱乐活动区

夹珠子:玻璃球、木珠、豆类、小勺、筷子、容器。

钓鱼:钓鱼玩具、自制鱼、鱼竿。

指鼻子、打罗:头像、大头娃娃、棒槌、锣。

青蛙跳水:乒乓、盆子。

套圈:圈若干、各种小玩具。

棋牌:跳棋、动物棋、飞行棋、扑克牌、自制棋牌等。

美工活动区

绘画:工具如画笔、水彩笔、水粉笔、毛笔、蜡笔、铅笔等;材料如纸张(图画纸、墨纸、硬纸板、旧图书纸、不同的颇色纸、田报纸、旧挂历纸等)、瓷砖、颜料。

泥工:工具如泥工板、小刀、小棒等;材料如黏土、面团、胶泥、湿沙。

编织:工具如棒针、针;纺织材料如各色毛线、级带、编织带、彩色纸条等。

制作:工具如剪刀、胶水和;材料如自然物(树叶、种子、果皮、果壳、查豆、土豆、萝ト等)、废旧材料(糖纸、纸杯、纸金、纸箱、纸袋、瓶子、瓶盖、蛋売、荐、火、线、易拉罐、果冻盒、锯木末等)。

欣赏:教师的各种小制作如布贴、树叶贴、果壳贴、泥工和绘百作品等;购买的各种精美小工艺品。

清洁工具:擦手巾、纸、篓、小扫帚等。

表演活动区

服饰类:头、胸饰、手、脚饰、服饰。

道具类:各种背景(树木、花、草、房子),立体直立地面的花、山、算。乐器音响类:打击乐、录音、话筒。

语言活动区

提供连环画、图书、讲述图片、自制的照片集。造环画:画面单一、色彩鲜艳、物体形象生动、清晰、情节简单。图书:内容广泛,选用与幼儿生活经验接近的以及含有简单的自然社会方面的科学知识内容的图书;角色形象鲜明、生动,能引起幼儿联想的图书;情节较复索的图文并茂的图书;自制“奇炒”图书:将着干张有不同时同、地点、事件小图片装订成一本图书,将时间、事件、地点剪开,幼儿可任选不同的时间、事件、地点进行讲述。讲进图片:看法的图片(可以是集中活动所用的材料,也可是另选的看图讲述内容);照片:“我的一家”、“美丽的家乡”、“祖国名胜一游”等自制的照片集。

操作材料:拼圈图说话,如单个物体的、有简单情节的、颜色鲜艳、形象清晰的吹塑纸或硬纸板的拼图;插图、选图说话,如单个物体、有背景、有简单情节的、有顺序符号的图片;木偶如手推木偶、瓶子木偶、信袋木偶、布木偶、纸偶等,以及相应的一些背景准备和木表演合等;桌面玩具:动、植物以及相应的背景;头饰、道具、限饰等。提供录音机、话筒、磁带(各种故事、儿歌、散文欣赏等)。

结构活动区

积塑类:胶粒积塑、方块积塑、空管和软管积塑、雪花片、片、面积木、形积木、硬木板、纸板、中型积木、小型积木等。

废旧物品:易拉罐、旧电池、饮料瓶、纸箱、纸盒玩具(汽车、楼房、红绿灯岗亭)、上色三板、皱纹纸花、挂历纸、交通工具、动物、木偶玩具、树木、花罐、木板等。

数学活动区

认识方位:如提供墙上张贴的图片(内容为需要认识约方位)让儿童指认;提供操作卡片(内容为需要认识的方位)让始儿摆放操作卡。

分类:提供积塑片、数字卡、扭扣以及有颜色篮子图形等有特征的,色彩不同、大小不同的材料,让幼儿自已确定特征分类;提供分类卡教师不断变化确定特征,让幼儿操作。

排序:提供颜色、大小、长短、粗细、数字不同的各种操作材料,教师确定摆放方法,幼儿摆放。

对应比较:提供积塑片,幼儿摆放。

认识10以内的数:提供种类、形状、大小、颜色相同或不同的物品数数;提供数字、圆点卡片若干套;扑克牌。

认识10以内的序数:在墙上张贴图片,让约儿指认;提供一些内容相同,操作方法不同的操作卡;提供围棋子、玻璃珠子。

认识儿何图形、几何形体:提供形状不同的图形卡片;墙上张贴各种由图形拼成的物体。

相邻数:提供扑克牌和各种数量圆点卡片;提供填写数字的10以内卡片。

数的组成与分解:提供分解组成的各种数字,让幼儿摆放。

数的运算:提供数字运算卡如“3+3=?”,“?+2=5”;提供各种运算图,让儿看图列算式,并算出答。

自然测量:提供绳子、尺子、小木棍、条形木块等自然物,测量长度;提供瓶、桶、碗、沙、小石子、米、豆类、天平秤测量重量。

体育活动区

投掷:飞碟、飞环、保龄球、纸球、拉力器。

平衡:高跷、踏板、梅花桩、夹趾棋。

跳:用纸板摆或画出小脚印,碎布扎布条制成软棍。

跑:铁环、风车、揪尾巴。

玩沙玩水区

塑料轿车或卡车;小木人或塑料人;锅、碗、盘、杯;食物金及各种容器、纸巾筒;塑料管子、挤压、装有喷雾装置的塑料瓶(如带喷雾装置的香水瓶);铲子和勺子;筛子、滤器、漏斗、量杯和量匙;干燥的各色豆子、锯末和木刨花(可加到沙里或替代沙);防水围裙或罩衣。

木工活动区

结实的工作凳、老虎钳、C形夹钳、榔头、手钻或手摇曲柄钻、砂纸(粗、细)、铁钉(不同规格)、螺丝钉(大小与手钻钻头匹配)、螺帽、螺栓、垫圈、木块、木条、瓶盖、罐盖、小锯子、螺丝刀、手钳等。

?益智玩具区?

各种拼图、七巧板、形状板、分类配对卡、交通多米诺牌、玩具时钟、子母金、棋类玩具、万花拼板、触摸袋、穿线玩具、儿童算盘、接龙游成卡、串珠、形状套板、顺序图卡、插桩板等。

2.活动区设置的数量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幼儿园的现有条件下,由于活动室空间狭窄拥挤,不可能同时容纳满足幼儿各方面发展需求的活动区,教师要根据现有条件来选择活动区的种类和数量,因地制宜,不盲目抄袭模仿别人。在这里,现有条件的含义是活动室空间大小、幼儿的兴趣需要及个别差异等。活动室的空间大小决定了活动的数量。为了挖掘潜力,扩大活动室的空间,我国幼儿园教师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如取睡眠室的固定床铺,改为折叠式,腾出空间让孩子活动,充分利用阳台、走廊的空间设置相应的活动区;在活动室现有高度内,加设一层阁楼用做孩子的睡眠室,扩大孩子的活动空间等,这些经验都值得教师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加以借鉴。

幼儿园环境的设置需考虑阶段性的教育重点,如9月份是小班幼儿入园的第一个月,教育重点是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与此相适应,可选娃娃家、积木区、小小扮演区等与家庭氛围相似的区域,让新入园的幼儿在像“家”一样的活动区内自由活动,使他们感觉到温暖熟悉,并逐渐喜爱幼儿园。幼儿园各班

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置有利于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各区角,同时应根据社会发展和幼儿的需要不断地更换和增设活动区角,使活动区富有时代气息,满足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需要。一般来讲小班可设置3-5个活动区。如:小小炊事员、娃娃家、玩具区、图书区等。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区可设两个娃娃家,使幼儿感到亲切适宜,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中班设置6-8个活动区。如:结构区、表演区、娃娃家、图书区、计算区、科学区、语言区、美工区、娱乐区等。大班可设置8个以上的活动区。如:科学区、计算区、语言区、美劳区、娱乐区、结构区、表演区、图书区、角色游戏区等。

总之,活动区的种类和数量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综合考虑以上各因素的基甜上,教师应当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征求他们的意见,共同选择,创设“儿童化”的活动区。

3.活动区的合理布置

教师在具体规划和合理布置众多的区域时需要考虑下述几点:

(1)各活动区之间的界限性

所谓界限性是指各活动区要划分清楚,界限明确,便于幼儿开展活动和教师进行管理。在划分界限时,除了考虑美观、漂亮之外,更要从教育的角度出发。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手段:①划分平面界限。教师通过地面不同的颜色,图案或质地来划分不同的区域。如在娃娃家里的地面刷上温股的红色,在积木区的地面铺上地毯等,让孩子看了一目了然,很快就会记住不同的区域。②划分立体界限。教师运用架子、柜子或其他物体隔离划分出不同的区域,形成封闭或开放的空间。数师运用的隔离物不可太高,以使幼儿能够清楚地辨认区域,也便于教师及时观察,控制幼儿在各个活动区中的活动。

在清楚划分各区域的同时,各个区域之间还要留出足够的便于幼儿进出的通道,保证活动区活动的顺利开展。

(2)各活动区之间的相容性

所谓相容性是指幼儿园教师在布置活动区时要充分考虑到各个区域的性质,尽量把性质相似的活动区安排在一起,以免相互干扰。教师尽量把性质相类似的活动区放在相邻的位置,如把以安静的阅读活动为主的图书区和以动为主的数学区放在一起,把操作活动为主的积木区和娃娃家放在一起等。同时还要考虑:需要用水的活动区应当靠近盥洗间或取水处;自然区和图书区等需要明亮光线的区域应靠近窗户等。

(3)各活动区之间的转换性

所谓转换性是指教师在考虑划分各个区域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幼儿一个活动区内的活动时可能出现延伸转换至其他活动区的需要。如幼儿在娃娃家的角色游戏活动,可能会延伸至积木区;幼儿在自然区的活动可能会延伸至美工区教师要预见幼儿可能出现的延伸活动,在其活动延伸的区域设置上能够满足幼儿的这一需求。同时密切观察幼儿在各个活动区的活动,细心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并及时调整活动区的种类和数量。

4.活动区规则的制订

规则是保证活动区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教师要善于用环境来暗示规则,如整齐有序的材料摆放、清楚明显的标志都会潜移默化地鼓励幼儿玩后把原物放回,收拾整齐。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明确制订一些规则,如每个活动区的人数、进人活动区的标志、在每个活动区应当如何开展活动、活动后如何收指整理等,以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对于中班以上的幼儿,教师可以和他们一起讨论应该有些规则,通过启发,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订规则,只有通过这种方式制订的规则才能使孩子自愿地遵守规则。同时在制订规则的过程中能够增强幼儿的自主意识,帮助他们了解与其他小朋友相处的技巧,如轮流、等候的习惯等。

二、活动室墙面环境的创设

幼儿园活动室墙面环境的创设是幼儿园建筑空间美的创造,它可以增添幼儿园欢乐、亲切的气氛,更能陶冶幼儿美好的心灵。从教育环境的目标出发,去设计、制作幼儿园墙面环境,既要体现整个幼儿园教育环境的特点和要求,又要突出表现墙面环境的独特需要和作用。

(一)幼儿园墙面环境的类型

由于墙面装饰多是幼儿感兴趣和关注的人、事、物,因而其内容要随着幼儿的生活、游戏、认识、情感和能力的变化而变化。这不断变化的墙面内容给幼儿教师带来了不少麻烦,每更换一次墙面内容,墙面上都会留下双面胶、胶带的瘢痕,钉子留下的小洞。如果不及时重新粉刷,会影响美观,经常粉刷又费钱费事。因此,幼儿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变一种为多种的墙面,便于教师和幼儿进行墙面装饰。关于幼儿园墙面环境的类型,可以根据班级主题教育内容来确定,也可以根墙面性质来确定,我们这里是根据墙面环境材料来进行划分的。

1.泡沫板墙面

这种墙面是把外面用布包装好的大块泡沫板安装在墙面上。其优点在于:泡板料轻,容易固定在墙面上,幼儿易操作,作品上墙和下培都很方便;泡沫板虽然容易损耗,但价格便宜,一且磨损严重,很容易更换。

2.磁性板墙面

这种墙面是指将磁性板固定在墙面上。其优点是:由于磁性板具有磁性,幼儿操作时用小磁条或小磁块固定作品,简单、方便、牢固,而且还可反复使用,宣做成活动墙饰;磁性板不容易磨损,一般就挂在墙上,可以灵活使用,随意取放。在装修中可以使用整块装饰板,也可以根据需要截取不同大小的装饰板,还可以将装饰板截成条状,在墙上组合装饰出大小和形状不同的块面,供教师和幼儿在上面布置。

3.软木包装墙面

这种墙面是用一种现代化的软木把原有墙面包装起来,其特点在于能够充分利用墙面,用多种方法装饰、点缀墙面。如用大头针、双面胶、图钉来固定装饰物,在上面既可以布置主题环境,也可以布置幼儿作品。这种多功能墙面有利于幼儿自己选用材料,用多种方式固定饰物。

4.装饰板墙面

这种墙面是用现成的装饰板直接装饰在墙上,也可以装饰在活动室外的走廊墙上。它使活动室和走廊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同时也把走廊的有限角落变成了无限延伸的空间。其特点在于它不破坏墙的完整。这种在装饰板面上布置幼儿作品,进行墙面布置既可用透明胶,也可用挂钩;既可用双面胶,也可用图钉、夹

子等。而且在每次更换墙面内容时可减少工作量。

5.白纱墙面

这种墙面的做法是在活动室的主题墙安装上白纱,以便教师和幼儿随时更换墙饰内容。同时可以将墙裙换成粉色瓷砖,以便于幼儿画图和粘贴作品。以上墙面布置既可以做成主题墙面,也可以做成副墙面,还可以安装在低矮的墙裙上,而且可大可小,幼儿园可以根据各班的墙面和经济条件选择安装。

(二)幼儿墙面环境创设的原则

1.效果的整体性

幼儿园墙面环境的设计应与自然环境和室内其他的装饰相协调,要注重整体设计,色调要基本统一,风格要整体协调,努力创造具有童心的形象和明朗、活泼、富有童趣的环境气氛,使幼儿园成为孩子们的活动天地。

2.内容的发展性

墙面环境的发展性是根据当前的教育目标和幼儿的现有水平,分期变换创设的。墙面环境的内容总是有意或无意地向幼儿传递若各种信息和经验,因面,幼儿园墙面环境的创设必须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墙面环境创设的内容应随着教育活动的进展而变化,随着幼儿年龄、季节、身边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还应根据观察到的幼儿活动现象灵活调整内容,传递给幼儿相应的信息。

3.选材的多样性

墙面环境的内容应多种多样,尽量反映现实生活,反映当代世界的发展。在制作材料的选择上也应多样化,给人以新鲜感和真实感,丰富幼儿的感知觉,引发幼儿的想像,并适合各种主题的需要。制作材料可以是自然界的花草、石块、昆虫、贝壳等,还可以是一些废旧的物品。但一定要注意内容不能太多,以免使人眼花缭乱,给人杂乱感。

4.画面的和谐性

墙面的布置要注意形象、色彩、形式、空间等造型要素之间的和谐,给人以美感。墙面布置要与室内的家具、地毯、窗帘等在色彩上协调一致,一般应以柔和的色调为宜。墙面不宣布置过满,应留出空白,不致使人产生拥挤、杂乱的感觉。幼儿进行集体活动时经常朝向的墙面,不应做过多的布置,以免分散幼儿的注意力。

5.布置的参与性

用来布置墙面的东西,不能全是教师的作品,或买来的贴画,应有幼儿的参与。幼儿与教师一样也是幼儿园班级生活的主人。墙面如何布置,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让幼儿参与讨论,发表观点与意见,让幼儿参与制作与布置的全过程。数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能力水平,让幼儿不同程度地参与。幼儿园的墙面环境首先是幼儿的环境,只有幼儿自己参与创设的环境,幼儿才会真正地去关心、去注意,所以让幼儿发挥想像,参与创设是必要的。而且让每一个幼儿参与不仅能锻炼幼儿的操作能力,同时也能促进幼儿与环境之间的积极互动。

(三)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的依据

作为幼儿园环境的重要因素,墙面环境的作用不仅仅是装饰和美化环境,而正在逐步趙向于多种功能的整合,成为幼儿观察、认知和表达的场所。如数育家马拉古兹所说,幼儿园的“墙壁会说话,也有记录作用,利用墙壁的空间暂时或

虞永平幼儿园课程建设理念及思路

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理念与思路 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虞永平各位老师: 大家好! 首先我想和大家讲一下关于课程建设的思路。大家都会想:怎么会说这个题目,而不是讲课程游戏化呢?我刚才讲过,无论是不是课程游戏化项目,你做的事情就是这些。做这件事情,也就是到幼儿园课程建设到底什么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就是贯穿着游戏的精神。我不大明白,教育厅关于游戏化的培训好像很多次,到现在项目组的幼儿园还在问:课程游戏化到底是什么?还不明白,我不知道是我们真得没说明白,还是没有理解,课程游戏化项目就是课程建设项目,就是为了让我们的幼儿园课程,今天的课程能够不断完善,比昨天做得更好,明天比今天更好。那么如何好?就在于发现问题,所以今天呢我想就这个问题和在座的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在这之前,我先说我们怎么理解来理解幼儿园的课程。我们大家觉得这个太科普了,但是我还是要说。我也想过,幼儿园课程的定义有很多,说起来有二三十个,今天我用了一个给大家看起来既熟悉又陌生的定义,一定在哪里看过这句话,但是被我改掉了。原来在《纲要》和《指南》里面,这个定义不是幼儿园课程,叫“幼儿园教育活动”。那我为什么把它改成课程呢?在座的有的老师有的园长可能参与或讨论,在《纲要》出来之前,有个《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上面不叫《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叫《幼儿园课程标志》。当初定是这么理解的,后来这个名字改掉了,叫《幼儿园教

育指导纲要》。为什么呢?因为有人认为,幼儿园里面用“课程”不大合适,怕大家误解,怕造成“小学化”,因为今天这个问题其实已经不大了,因为大家知道幼儿园的课和小学的课是不一样的。虽然拿掉了“课程”这个词,那这个文件里面有没有课程的意思呢?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意思就是课程的意思,这两个定义是想通的,所以今天我用这个定义来和大家讲。 《指南》和前面的《规程》里面都说,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所以幼儿园的课程是什么?是一个过程。这跟小学很不一样。小学课程是什么?小学课程就是学科的知识,学科的内容,因此小学的课程是静态的,幼儿园的课程是动态的,这就是不一样的。 那我具体来看不一样在哪里?或者说幼儿园课程它的要点在哪里?首先是要有目的,没有目的,每天不知道要干什么,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老师拍脑袋今天决定做什么就做什么,那不是好的课程。好的课程一定是有目的的,而且这个目的是层层推进的。这个目的是适合孩子的,这个目的是全面的,也就是说幼儿园课程的目的一定能够促进孩子全面发展。这些目的是一层一层推进的,包括重复,不断重复某些,是不合适的,当然这个目的到了课程里面就变成了目标了。不能不断重复,偶然重复,适当重复是可以的。有些幼儿园总是做同一件事情,这个区域里面一个学期材料基本上没换,那就是重复,对孩子来讲就是浪费。所以幼儿园的目的必须层层推进。那我如何知道是层层推进?《指南》里告诉你了,在每一个领域,在每一个年龄段,他应该做什么,难易程度是什么样子的,从哪里到哪里,

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形成性考核册(完整)讲课稿

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形成性考核册 专业: 学号: 姓名: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请按照顺序打印,并左侧装订)

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作业1 一、名词解释 1. 幼儿园课程 2. 幼儿园游戏活动 3.幼儿园教学活动 二、简答题 1.幼儿园课程有几种典型的定义?各是指什么?2.幼儿园课程的特点是什么?

3.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的含义是什么? 4.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是什么? 5.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是什么?6.精神分析理论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是什么? 7.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有哪些? 8.幼儿园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结合的方式有哪些?

9.如何按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学科性质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进行分类? 10.如何按幼儿学习的领域性质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进行分类? 11.不同结构化程度的幼儿园教育活动组成的连续体是怎样的?. 三、分析题 1.案例分析:请分析以下案例中家长的课程价值取向对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的影响及幼儿园应怎样应对。案例:各种私立学校的兴趣班,家长都趋之若鹜,即使是高费用的学习班也阻挡不了家长报名的热情。家长间平时议论最多的就是:“你家报的是哪个?怎么样啊?要

不我也报一个……”幼儿园放学后经常上演这一幕:家长急急忙忙将孩子接走,“快,快,快,我们要上油画课,还要学围棋……” 2. 联系实际谈谈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对幼儿园课程设计和实施的影响。 3. 请结合幼儿园教育活动实际分析如何按结构化程度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进行分类。

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作业2 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一、目的 1掌握幼儿园教育活动方案设计的组成、设计原理,了解方案实施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2正确理解和应用幼儿同数学教育的基本理论、目标和内容,理解年龄特点和课程的密切关系。 二、要求 1.针对所在地具体情况或所在工作园(所)、见习园(所)的儿童,结合本课程所学内容设计一份完整的、符合当地具体实际的数学活动方案。方案应目标清晰、步骤完整、内容充实适宜、时间安排台理.提交的活动方案设计字数不少于800字。 2.以“平面图形认知”为内容.设计一个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教案,幼儿年龄不限。活动方案设计应包括活动名称、年龄特点、目标、准备,过程,建议、延伸等7个部分。 3.在进行“年龄特点”分析时,需要运用本课程第五章和相关章节的内容,以及专业课程《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同学们应认真分析,以便正确定位和阐述不同年龄阶段,幼儿所对应的活动办案目标和内容。 4.“活动过程”中,设计者应以清晰的、有条理的、概括的文字来加以体现;在每个环节的表述上,要注意突出重点、即内容重点、形式重点和实施重点;下表中的步骤仅供同学们参考.可视具体活动自行设计安排。 5.“建议”部分主要是对该活动设计应用的补充说明.包括材料准备、活动程序、操作方法等方面可行性建议,如城市中可这样设计.在农村地区可由哪些来替代。这些建议应表述清晰、简便易于操作。 6.同学们也可以自己设计幼儿园活动方案表,最后通过手写或电脑输入完成。辅导教师可组织课堂分析讨论.评选出优秀的活动方案.特别应有针对性地对作业中的常见问题进行辅导。

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附答案)

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形成性考核第一次作业 一、名词解释1. 幼儿园课程 幼儿园课程是指影响幼儿的所有与幼儿园有关的经验,具体表现为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和。 2. 幼儿园游戏活动 幼儿园游戏活动是儿童自主自愿的、以过程为导向的、可自由选择的愉快的活动。 3.幼儿园教学活动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由教师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的活动。 二、简答题 1.幼儿园课程有几种典型的定义?各是指什么? 幼儿园课程有3种典型的定义,具体指的是: 1、幼儿园课程即教学科目:中国成立以来影响我国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幼儿园课程定义。如198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规定,幼儿园设置语言、计算、常识、音乐、美术和体育六门课程,可见该文件将课程理解为教学科目。这种课程定义强调系统的知识教学,强调教师应该向幼儿传授那些必要地有价值的知识,而且,这样的课程定义其实施容易被教师把握。但是,该定义相当狭隘,只关注学科知识,容易脱离幼儿的生活实际,同时,该定义对课程的分类人为的割裂了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而幼儿是整体的感知知识的。 2、幼儿园课程即教育活动:定义认为,幼儿园课程是泛指为幼儿设置的、并区别于其他教育机构的教育活动的总和。这种定义,不再视幼儿园课程为狭义的教学科目,而把它泛化为对幼儿进行的一切教育活动,幼儿园课程不仅局限于学科教学活动,还包括其他任何类型的教育活动,包括生活活动、游戏活动、运动等。但是,教育活动中每个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是不同的,对活动的经验也是不一样的,该定义只注重幼儿外显的活动,无法顾及幼儿活动中内在的体验和心理结构的变化。 3、幼儿园课程即学习经验:定义认为,幼儿园课程是儿童在幼儿园环境获得的旨在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这是20世纪80年代末在我国出现的一种幼儿园课程观,这一定义使幼儿园认识到既要注重教师精心设计的显性课程即正规课程对幼儿发展的作用,又要注重环境中的其他因素对幼儿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即潜在课程对幼儿的影响,发挥课程对幼儿的教育作用,即正效应。同时,该课程定义对课程的理解由“静态”变为“动态”,考虑到了幼儿的兴趣、需要和体验。但是,经验具有主观性,教育者往往很难把握,该课程的实施具有一定的难度。 2.幼儿园课程的特点是什么? 幼儿园课程的特点是:1、个体适宜性。以幼儿为教育对象的幼儿园课程决策,要求教育者更多的关注个体儿童的发展水平。因此,幼儿园课程的首要特点是个体适宜性,幼儿园课程应努力做到适合个体幼儿的发展,注重儿童个体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不是更多的强调社会需要和知识体系。2、整体性。“完整儿童”已成为现代幼儿教育的新观念。幼儿园课程作为培养完整儿童的载体,要致力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协调发展,而不是孤立的、片面的发展儿童某一方面的技能。3、实践性。由于幼儿认知发展的局限,幼儿园课程注重的是儿童直接经验的获得,而不是间接知识的传授。幼儿园课程实践较多的采用活动的形式进行,让幼儿运用感官进行生动的生活实践,从而积累直接经验。 3.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的含义是什么?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是幼儿园课程的核心。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是幼儿园课程实施主体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及自身的需要,对课程的目标、属性、功能等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它是幼儿园课程编制和实施过程中所追求的目标,也是在幼儿园课程实施中所持有的价值理念。 4.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是什么?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揭示了儿童认知的发生和发展的

25、幼儿园园本课程构建方案

XXX幼儿园园本课程构建方案 一、基本情况 XXX幼儿园有着比较成熟的课程特色,使用过不同版本的教材,积累了丰富的课程实施经验,并给予教师充分的课程设计和实施的自主权。但缺乏有效的规范机制和适宜的评价标准,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与课程方案的实施中比较随意;缺乏课程设计的基本理论与经验,对形态各异的课程资源缺乏独立的分析、评判能力,这使得课程实施方案缺乏科学性、适宜性与共享性。因此,构建富有XXX幼儿园特色的、科学的、适宜的、可操作性园本课程体系势在必行。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刚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领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指南》精神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本园基础与资源条件,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与规划,由此形成平衡、和谐、适宜的园本课程体系,设计切实可行的课程计划,创造性地实施课程。 三、目标 总目标:培养理想发展的精英幼儿。 第一年:制定课程指南,转变课程理念,完善目标体系,提升老师目标意识; 第二年:拓展教育的实施途径,特别是一日带班、家园共育、环境和区角; 第三年:优化达成目标的内容体系,构建评价体系和展示体系。 四、组织机构 1、成立园本课程架构领导小组名称:《安琪幼儿园课程指南》 由业务担任组长,年级组长为组员。 2、具体分工 组长负责课程建构的全面工作,具体分管整体构思、目标体系初稿(修改)、主题的整

合(11个大主题、33个小主题)、统稿等。 XXX负责对原有课程的总结和介绍,对课程建构的建议,前期资源的使用,提供后勤上的支持。 XXX负责行政,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 XXX负责健康领域,XXX负责语言领域,XXX负责社会领域,XXX负责艺术领域的美术,XXX负责艺术领域中的音乐和其他艺术形式,XXX负责科学领域的自然,XXX负责科学领域的数学。 有13种课程供选 五、园本课程构建与实施的基本要求(要注意课程的传承与发展,不能颠覆课程) (一)既要契合主流,又要富于个性(主流:指南、刚要,个性:特色) 幼儿园园本课程方案是对幼儿园课程的预设性规划。理想的课程实施方案既应契合课程改革的主流价值观,又应充分展现幼儿园自身的特点。 1、基于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 幼儿园课程的实施不论是“园本化”还是“班本化”,课程目标与内容都要体现国家与地方法规的精神,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刚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求,并与本园的发展方向相一致;课程设置与结构都要清晰、合理,能体现学前教育启蒙性与整体性的特点;课程的编排和设计应注重综合性、趣味性、生活性、操作性、活动性,符合幼儿的发展需要、能力、兴趣及经验;课程评价和幼儿发展评价要定期化、经常化,评价标准应与课程目标相呼应。这是园本课程建构的最基本要求。 2、基于幼儿园现实条件与发展需要 如果一个课程实施方案普适性强但针对性弱,就不能适应各幼儿园的具体需要。因此,“因园制宜”是编制幼儿园课程方案的重要准则。 一要基于XXX幼儿园的发展基础与现实。地理环境、师资水平、生源质量、资源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XXX幼儿园具的办园条件与教育基础。幼儿园在制定课程方案时要正视市场的需求和自身的条件,脚踏实地地确立适宜的课程目标与发展愿景,规划幼儿园的课程实施。 二要着眼于幼儿园课程的传承与发展。XXX幼儿园都有自己的课程文化与课程特色,在对XXX幼儿园进行系统的思考与梳理后,分析和总结出XXX幼儿园现有课程的强项和弱项。强项是XXX,也正是XXX幼儿园的特色。弱项是XXX、XXX,既是发展的“瓶颈”,又是新的生长点。因此,有效利用XXX幼儿园原有的课程文化和课程特色,处理好课程的传承与发展的关系,确定新的课程特色:XXXXXXXXX,有利于促进XXX幼儿园课程的发展,使XXX幼儿园

《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标准

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 适用专业:中职学前教育 系(部):教育系 制定人:马晓敏 2014 年9月28日 《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适应专业中职学前教育 先修与后续课程 先修课程《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卫生学》 后续课程有《幼儿园游戏教程》、《幼儿园实习指导》、《幼儿园组织与管理》 课程简介 《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课,是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是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要求,从理论和实践方面指导幼儿园开展各大领域(语言、健康、体育、社会、科学)活动的专业必修课,对学生在将来的幼儿园实地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着十分突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设计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能力,让学生学习到最基本的、最实用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幼儿园教育制度、教育课程和幼儿园活动最基本的要素,从而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幼儿教育观;以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我国学前教育思想中的精华分析学前教育活动案例并指导学生进行学前教育活动设计和实践。 课程总学时:128学时 课程总学分:4学分 授课教材(教材名称、教材着<编>者,出版社,出版日期,教材获奖或推荐情况简介)《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姜艳主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年6月第一版

参考教材: 《幼儿园教育活动与实践》张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10年6月第二版 《学期儿童健康教育》庞建萍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8 《学期儿童健康教育活动指导》麦少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4 《学期儿童语言教育》张明红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学期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周梅林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10 《学期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夏力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1 《学期儿童艺术教育活动指导》郭亦勤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教学目标: 1、掌握幼儿园语言、科学、社会、健康、艺术(美术和音乐)五大领域的教学组织与领导。 2、巩固掌握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及明晰儿童在学习中常见的行为特点、认知特点,明确各种活动的组织要适应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并能不断促进儿童心理的发展。 3、能够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判断和分析出幼儿园教学活动案例中所使用的方法,能进行简单的幼儿园活动片断设计,并尝试进行课堂试讲。通过理论学习、活动分析、时间操作几个环节的学习,学生应基本具备组织各个领域教学活动的能力。 4、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儿童的能力、活动设计能力、教学组织能力、随机教育能力和分析判断等教育教学能力及其书面写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思维能力、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识及口语表达能力,使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他们今后的教学见习、实习及幼教工作做知识及部分实践上的准备。 5、结合有关教育的基础知识,了解我国幼儿园教育制度及幼儿园课程发展、演变的历史;熟悉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掌握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要素,即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制定、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结构和程序、手段的选择与运用,以及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评价。 6、培养学生热爱和尊重儿童的情感,形成正确的儿童观与教育观。

幼儿园课程实施指南

xx区幼儿园课程实施指南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和实施,幼儿园课程改革发展呈现多元、开放、自主化的特点。国家给予幼儿园在课程开发实施上很大的自主权。各地先后出现了“多元整合”、“综合主题”、“渗透式”、“建构式”等多门类幼儿教育课程。但总的趋势是走生活化、经验化、综合化的道路,关注儿童的兴趣,注重儿童的活动,遵循儿童年龄特征、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促进儿童主动、和谐、全面发展。近年来,我区经多方考察与研究选择了华师大出版的“建构式课程”作为各幼儿园主要参考教材。但由于课程研究水平和教师专业素质等因素的影响,我区许多幼儿园尚不具备灵活、有效运用该课程的能力,在课程实施中出现了目标不明确、实施活动有困难、评价不合理等问题。为此,我们按照《纲要》中提出的“城乡各类幼儿园都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的精神,从本地区的条件出发,结合各幼儿园教师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课程实施指南,便于各幼儿园准确把握课程理念,更加科学有效地实施建构式课程。 《课程指南》突出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包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内容、课程组织实施、课程评价四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课程目标 为帮助教师准确把握课程理念和目标体系,分别对幼儿园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各领域的教育目标从幼儿发展的角度进行层级分解,在此我们借鉴相关版本,拓展课程资源,梳理出小、中、大班上下学期各领域幼儿发展目标,供广大教师选用参考。 健康领域幼儿发展水平目标 小班上学期 ◆身心保健 (一)情绪情感喜欢上幼儿园,并能初步适应集体生活,在一日活动中情绪稳定、愉快。 (二)生活 愿意在幼儿园睡觉,午睡时不影响别人,能安静地午睡。

电大《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形成性考核答案

电大《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形成性考核参考答案分析题 1如果一个幼儿园的课程价值取向以知识为本位、强调教师向儿童教授学业知识和技能 的话,那么幼儿园课程常被看成是学科或科目。 答:课程目标注重结果,以儿童获得预期的行为变化为主要取向,即活动结束后希望儿童能发生某些行为变化,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课程内容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加以选择和组织;课程实施常常以教师为中心,多以集体的形式、通过传递灌输的方式进行;课程评价则以客观的行为结果为标准,更多的采用结果评价模式。 2.请结合幼儿园教育活动实际分析如何按结构化程度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进行分类。 答:根据幼儿园教育活动实际,可以将幼儿园教育活动分成“无结构”教育活动、低结构教育活动、高结构教育活动和完全结构化教育活动。按照这种分类方法,游戏活动是“无结构”教育活动,完全由教师预设并实施的教学是“完 全结构化”教育活动,游戏活动占主要成分的教育活动是“低结构”教育活动。以这种分类方式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性质做出说明,可以看到幼儿园课程中的各种教育活动,都可以在从无结构的活动与完全结构化的教学活动的连续体上找到相应的位置。 三、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请分析一下案例中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合与安排。 案例:某园一日活动安排: 7:45 —8:45 来园、桌面游戏、吃点心~~~16:15 离园 答: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合和安排,应符合幼儿园教育、保育的一系列基本要求;要充分发挥各种类型的教育活动的功能,并使之达成平衡;要具有多样性,做到动静交替结合;既要有制度化,又要具有一定的弹性;要考虑各种生态环境和条件,要成为幼儿园实施教育、保育的日常制度:充分考虑幼儿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 1、分析“单一科目”、主题教学和活动区活动中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方法。 答案:“单一科目”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方法。活动设计以目标为中心,有利于培养幼儿社会生活常识和行为规范;以教师为主体设计,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活动表现明显地社 会科目倾向,有利于社会教育活动的落实。(2)主题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方法。不完全以 目标为中心,结构化程度中等;活动选择富有内涵的内容,给活动设计以一定的弹性。(3)活动区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方法。以幼儿为主体,保持较低的结构化程度;没有明确的共同 活动目标,满足幼儿自由探索和表达表现的需要;活动设计鼓励幼儿与环境中人与物的互动, 促进幼儿自我及社会认知和技能的发展;作为低结构话的教育活动,活动区社会教育活动的 设计渗透幼儿多学习领域的教育。 2、分析“单一科目”、主题教学和活动区活动中美术教育活动的设计方法。

山东省幼儿园课程指导[教学设计]-田纳西摇摆舞-大班-艺术

大班音乐游戏 田纳西摇摆舞 活动目标 1.学习集体舞,感受和表现乐曲轻松、愉快的情绪。 2.借助简单的节奏型,探索丰富的动作表达;并在游戏情境中,建构完整的舞蹈结构。 3.享受集体舞蹈中探索、交流、变化的快乐。 活动准备 《田纳西摇摆舞》音乐、红、白两种不同颜色的地贴每个孩子一个。活动重难点 重点:区分左右交换舞伴。 难点:在固定的动作模式中,准确交换舞伴。 活动过程 1.全体幼儿在老师的引领下,听音乐玩"老狼游戏"。 (1)老师扮演"老狼"的角色,先向前跑动,后突然回头。老师回头时,全体幼儿便迅速停止跑动,幼儿散点站立。老师背对幼儿,继续带领幼儿游戏,同时提醒幼儿看到老师回头便要摆个造型不动。 动作结构为: (2)音乐结束时,老师提醒幼儿任意找一椅子坐下。老师和幼儿围坐在一起。

2.照镜子游戏 (1)引导幼儿讲述镜子的特点。 (2)教师做领头人,幼儿模仿动作。 音乐起。老师随乐反复做"拍(手),拍(手),扭一扭"的动作。 动作结构为: 全体幼儿站在各自的椅子前,面向圆心模仿老师的动作:拍、拍,扭一扭。 (3)引导幼儿观察,讲述动作模式。 老师:我刚才做了什么动作? 全体幼儿:拍手! 幼儿1:拍了两次手。 老师肯定了上述幼儿的回答,并进一步强化该动作模式:我是先拍拍,再扭一扭的。 (4)借助"照镜子"的游戏,将预设的动作模式直接告知幼儿。 老师:我们可以先拍拍,再扭一扭,还可以先做什么动作,再扭一扭呢? 幼儿受老师动作的启发,依次创编出拍肩、拍头、拍膝盖、跳跃、打响指和耸肩的动作。

教师对上述幼儿的创编动作均给予了肯定,且边模仿其动作边伴以语言朗诵:跳、跳,扭一扭;打,打,扭一扭;耸、耸,扭一扭。全体幼儿模仿上述动作。 (5)引导幼儿把晨间玩过的游戏编到舞蹈里面,如:拍球、跳绳动作。 (6)寻找领头人,借助固定的动作模式,进一步探索丰富的动作表达方式。 音乐起。幼儿坐在椅子上根据基本的动作模式――"×,×,扭一扭"随乐创编动作。老师绕椅子行走并观察幼儿的动作。一旦发现某幼儿创编出较好的动作,老师便反馈该幼儿的动作,并暗示其他幼儿模仿其动作。 (7)轮流来当领头人,激发幼儿的创编欲望和对动作模式的巩固。 在音乐声中,老师带领全体幼儿逐个模仿领头人的动作。每当领头人做至第三遍动作时,老师便和下一位领头人轻声交流,帮助其明确自己要创编的动作,并在第四遍动作即将结束时,用语言提醒幼儿:注意!要换动作啦! (8)利用红白圆点站位,让幼儿快速结伴。 全体幼儿和老师一起随音乐与同伴面对面做动作。 发现面对面做动作标准的,单独向大家展示,以巩固动作规则。 3.交换舞伴 (1)全体幼儿对圈站立,里圈白色圆点上的幼儿面向圆心,然后背对圆心与外圈红色圆点上的幼儿面对面握手。

幼儿园课程复习题

12学前本《幼儿园课程》复习题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 一、名词解释题 1、课程:其基本含义是指课业及其进程。(一)进程及学习科目和教材(二)课程及儿童在校获得的学习经验(三)课程及学校组织的学习活动(四)课程及教学计划(五)课程及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 2、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的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3、综合课程:就是将课程的各种因素综合化的课程 4、一元化课程:是一种“主流中心的课程”,是一种以占主导地位的民族的文化、历史、立场和经验为中心而设置的课程。 5、多元化课程:又称反偏见课程,这种课程以让儿童参与多元文化社会为出发点,为儿童提供在多元文化社会中能有效活动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二、简述题 1、简述幼儿园课程要素。 幼儿园课程的要素是构成幼儿园课程的必要因素和组成部分.不同的幼儿园课程定义包含着不同的要素.当幼儿园课程是指一种静态的课程文本时,其要素包括理念、目标、内容、结构四种;当幼儿园课程是指课程的编制过程(即动态的生长过程)时,它包括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三个动态要素.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课程编制中的设计过程就是课程文本中理念、目标、内容、结构的形成过程.由于在实际的幼儿园教育中,对课程的理解大多停留在课程文本的层面,所以,我们在此主要分析一下课程文本的四个要素. 2、简述古德莱德五层次课程理论。 ①观念的课程——理想的课程②社会的课程——正式的课程③学校的课程——领悟的课程④教学的课程——运作的课程⑤体验的课程——经验的课程 3、简述艾斯纳提出的课程类型 (1)显性课程,即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正式的课程。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学习指南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学习指南当你开始进入本课程时,表明你已经成为了我们的学习伙伴。相信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我们之间的友好交流与合作,将会是一种全新的体验,这种体验将伴随着我们一起成长。 为了确保学习质量,建议你在学习前能够先仔细阅读本学习指南,了解课程特点,这将对你后面的学习能够有所帮助! 一、课程框架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课程分为四个学习单元,结构如下: 第一单元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性质与分类 第二单元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原理 第三单元幼儿园各领域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第四单元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四个单元以“理论+能力”为排列顺序,第一单元、第二单元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相关理论,在幼儿园课程论的基础上,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相关概念和设计原理,并了解当前幼儿园教育活动发展的新趋势、新理念;第三单元、第四单元是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具体内容,是基于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分五大领域、进行具体活动领域的方案设计与实践,以及一日生活活动组织与指导,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获得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基本能力。 二、课程结构 每个单元包括要点提示、学习目标、导入、主要内容,理解.反思.探究以及拓展阅读导航。 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增加了实训任务。 三、学习流程与注意事项 (一)学习流程

(二)注意事项 1.学习过程中请阅读主要内容右侧的提示点,根据提示点的要求思考、练习。 2.学习过程中请按照要求完成任务栏中的任务。 3.学习过程中请阅读拓展导航中的书籍和文章。 四、学习目标提示 (一)知识目标提示 ?第一单元 1.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概念、内涵。 2.知道幼儿园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的关系,能够准确判断哪些是幼儿园教学活动,哪些是游戏活动。 3.熟练掌握幼儿园教育活动依据结构程度的分类方式,并明确不同类型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点、优势与局限。 4.熟练掌握幼儿园教育活动依据活动形式的分类方式,并能判断不同形式的幼儿园教育活动,知道在什么情况应该用什么类型的活动形式。 ?第二单元 1.掌握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取向,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制定的原则和方法。 2.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内涵,掌握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选择的原则。 3.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实施的三大取向和途径。

2017答案答案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

xx课程与活动设计形成性考核 作业1 一、名词解释 1.xx课程 幼儿园课程的定义是:影响幼儿的所有与幼儿园有观的经验,具体表现为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和 2.xx游戏活动 幼儿园游戏活动是儿童自主自愿的、以过程为导向的、可自由选择的愉快的活动。 3.xx教学活动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由教师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的活动。 二、简答题 1.幼儿园课程有几种典型的定义?各是指什么? 1)xx课程即教学科目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影响我国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幼儿园课程定义。如198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规定,幼儿园设置语言、计算、常识、音乐、美术和体育六门课程,可见该文件将课程理解为教学科目。 这种课程定义强调系统的知识教学,强调教师应该向幼儿传授那些必要地有价值的知识,而且,这样的课程定义其实施容易被教师把握。 但是,该定义相当狭隘,只关注学科知识,容易脱离幼儿的生活实际,同时,该定义对课程的分类人为的割裂了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而幼儿是整体的感知知识的。

2)xx课程即教育活动 该定义认为,幼儿园课程是泛指为幼儿设置的、并区别于其他教育机构的教育活动的总和。 这种定义,不再视幼儿园课程为狭义的教学科目,而把它泛化为对幼儿进行的一切教育活动,幼儿园课程不仅局限于学科教学活动,还包括其他任何类型的教育活动,包括生活活动、游戏活动、运动等。但是,教育活动中每个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是不同的,对活动的经验也是不一样的,该定义只注重幼儿外显的活动,无法顾及幼儿活动中内在的体验和心理结构的变化。 3)xx课程即学习经验※ 该定义认为,幼儿园课程是儿童在幼儿园环境获得的旨在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这是20世纪80年代末在我国出现的一种幼儿园课程观,这一定义使幼儿园认识到既要注重教师精心设计的显性课程即正规课程对幼儿发展的作用,又要注重环境中的其他因素对幼儿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即潜在课程对幼儿的影响,发挥课程对幼儿的教育作用,即正效应。 同时,该课程定义对课程的理解由“静态”变为“动态”,考虑到了幼儿的兴趣、需要和体验。但是,经验具有主观性,教育者往往很难把握,该课程的实施具有一定的难度。 2.xx课程的特点是什么? 1)个体适宜性 以幼儿为教育对象的幼儿园课程决策,要求教育者更多的关注个体儿童的发展水平。因此,幼儿园课程的首要特点是个体适宜性,幼儿园课程应努力做到适合个体幼儿的发展,注重儿童个体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不是更多的强调社会需要和知识体系。 2)整体性

幼儿园特色课程计划

幼儿园特色课程计划 篇一:幼儿园特色活动教学计划 幼儿园特色活动教学计划 一、中班 (一)、绘画类 目标: 1、认识并逐步学会使用绘画工具和材料(如彩色笔、蜡笔、油画棒),培养正确的绘画姿势,手腿保持一定距离。握笔自然有力。 2、培养幼儿对色彩的兴趣,认识并学会使用3-6种颜色:红、绿、蓝、黑、黄、褐。 3、从游戏的形式让幼儿逐步学会掌握点、竖线、横线、斜线、圆形和方形涂染等方法,画出所熟悉的物体,如树木、花草、人、动物等,培养幼儿大胆画画的能力。 (二)、手工类 目标: 1、认识泥工的材料和工具,知道其名称(粘土、橡皮泥及面团),知道它们的性质是柔软的,可以塑造的。 2、学会用搓、团圆、压扁、沾合等方法,简单地塑造一些物体,并能按自己的意愿塑造。

3、认识纸工的材料和工具名称,学会一些简单的折叠方法(如对边折、二边向中心折、对角折、四角向中心折)。 4、学习粘贴简单图形的方法。 二、大班 (一)、绘画类: 目标: 1、教幼儿学习用圆形、椭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和涂染等方法画出自己生活中观察过的物体,简单的风景,动植物,能画出其基本部分和主要特征。 2、教幼儿区别蜡笔、水彩、蜡笔水彩混合画的特征,对色彩调合能互相互补,用色协调、明快、洁净。 3、构图方面能用点、线、小圆点、花朵、叶子等画出简单的图案,教到色彩鲜明,比例恰当。 (二)、手工类: 目标: 1、泥工:学习捏的技能,能塑造出物象的主要特征,会使用一些简单的辅助材料塑造简单的玩具和动植物。 2、纸工:学会一些简单的折叠方法,能折出有关事物形象的纸工作品及节日装饰、环境布置等,培养幼儿的初步美感和审美能力。 月计划: 一、九、十月份教学计划:

2019电大学前教育《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期末考试资料必考重点

电大《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期末考试资料小抄 单项选择题 1. 不属于我国对幼儿园课程典型定义的是(D )。 A. 课程是教学科目 B.课程是教育活动 C.课程是学习经验 D.课程是交互活动 2. 课程的核心问题是(A )。 A.课程的价值取向 B.课程内容 C.课程吕标B课程计划 3. 下列不属于幼儿园课程要素的是(B )。 A. 课程目标B?课程计划C.课程内容D.课程评价 4. 以精神分析学说为理论基础的课程方案是(D )。 A.High/Scope 课程 B.瑞吉欧教育体系 C.算术和阅读直接教学系统 D.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 5. 社区对幼儿园课程最主要的影响是(B )。 A. 通过家长和社区的参与可为学前儿童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生态环境 B. 幼儿园课程涉及的范围扩大了,与社区的功能结合起来了 C. 为家庭提供育儿及其他需求方面的整体服务支持 D. 将家长和社区纳入到学前教育中来 6. 幼儿园游戏活动与教学活动的结合类型,大致可以分为(A )。 A.分离式、插入式和整合式 B.分离式和整合式 C.插入式和整合式 D.分离式和插人式 7. 幼儿园所进行的各种教育活动(C )。 A.多是纯游戏活动 B.多是非游戏活动 C.多是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不同程度的结合 D.多是纯教学活动 8. 将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看作是教师教学的材料,这一取向(C )。 A. 强调幼儿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中知识的建构 B. 会使教育活动设计者设计和安排大量的、丰富多影的活动,让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自己去探索和发现 C. 关注的是教材和教师的教学,特别是学科知识和技能的传递 D. 强调教育活动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幼儿在学习中的主动性 9.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内容不包括(D )。 A.词汇 B. 口语表达 C.讲述与朗诵儿童文学作品 D.书写 10. 相互掺透或整合地选择和组合幼儿园各领域教育活动的优点是(A )。 A. 减少儿童活动转换的困难 B. 使领域课程能为幼儿提供各领域教育中的关键概念 C. 使各领域形成平行关系,容易使不同领域之间达成平衡 D. 使教育活动的设计简单化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判断对错题 11. "课程即学习者所获得的经验”这种课程定义的突出特点是把学生的直接经验置于课程的中心位置。(V ) 12. 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该低于儿童的最近发展区.(X )

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施课程标准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之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必修课程。。 2.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教学和教育实践,使学生比较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组织开展教育活动的基本原理,了 解当前学前教育有关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研究的主要成果,培养学生从事学前教育的热情和良好的教育设计能力,熟练掌握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即学前儿童语言、科学、艺术、健康、社会教育的活动设计与指导,培养学生作为幼儿 园一线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教学能力。 职业能力目标: 熟悉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类型与特点 ;理解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 掌握儿 园课程实施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能运用相关原理与方法开展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的设计;能完成幼儿园活动方案 的开发与完善 能够将活动方案归纳为简明扼要的流程;能实施常见类型的幼儿园课程。 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 3.课程任务与要求 模块 课程任务名称 1.幼儿园教育 活动范畴;(一)幼 2. 幼儿园教育儿园 活活动分类; 3. 幼儿园教育动概述 活动的目标。与目标 课程要求 知识要求技能要求 了解幼儿园发生能够分析、判 的一切活动;断幼儿园教育 理解按照不同标活动的类型; 准划分的幼儿园能够理解、设 教育活动种类;定不同教育活 掌握幼儿园教育动的目标。 活动的三大目标 评价方法 课后练习: 类型、目标。 单元测试: 基本分类与 目标。 评价结果: 优秀 /良好 / 合格/ 不合 格 1.单一科目 教学活动; 2.整合科目(二)教学活动;教育活 3. 单元教学 动设计 活动; 原理与 4. 主题教学 活动 案例 5.方案教学 活动; 6.活动区教了解不同教学活能够阐述教育课后练习:动的概念活动的原理;各类型活动掌握各自的特能够分析不同举例。征、优势与劣势;案例的优点和单元测试:理解不同教学活缺陷,并提出分析教育活动的案例。改进的方法;动案例。 能够根据实际评价结果: 情况选择和组优秀/良好/ 合不同的教学合格/ 不合 活动格

幼儿园课程每章小结

幼儿园课程每章小结 (1)课程的内涵、类型(2)幼儿园课程的内涵、要素与特质关于课程有四大类定义,分别是课程即知识、课程即计划、课程即活动、课程即经验。 常见的关于课程类型的划分方式有以下几种:(1)以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性质为标准,将课程分为德育课程、智育课程、美育课程、体育课程与劳动技术教育课程。(2)以教育内容的性质和组织方式为标准,将课程分为分科课程、广域课程、综合课程、核心课程、活动课程等(3)以学习经验的性质或对学生心理发展的指向为标准,分为认知性课程和情意性课程。(4)古德莱德以课程决策的层次为标准,分为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实行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5)以课程影响学生的方式为标准,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目前我国教育领域对课程内涵的主要观点发生了以下几方面的变化:从注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向注重学生主动构建经验;从强调达成目标转向强调学习过程本身的价值;从只关注分科课程转向关注课程的综合化;从只强调显性课程转向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 幼儿园课程是为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教师充分利用各地各园所拥有的课程资源,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幼儿园课程由四大要素构成,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课程四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课程理念在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弥散性地、深刻地影响着幼儿园课程各要素的状况。因此,确立正确的课程理念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起点。 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与学习特点决定幼儿园课程具有以下特点:目标的全面性、启蒙性;内容的生活性、浅显性;结构的整体性、综合性;课程实施的活动性、经验性等。 00394第二章幼儿园课程设计 (1)幼儿园课程理念的确立 (2)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制定 (3)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4)幼儿园教育途径的选择 (5)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6)幼儿园课程计划的制订幼儿园课程设计就是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育 途径等基本要素组织起来,形成相对幼儿园课程设计就是将课程 目标、课程内容、教育途径等基本要素组织起来,形成相对具体的“静态”课程计划的过程。 其中,幼儿园课程理念是在设计幼儿园课程时需要实施者付诸实践的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信念。 当前幼儿园的课程理念是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幼儿园课程目标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取向,课程内容以生活为基点,课程实施以 活动、体验为特点,课程评价以发展为导向。 幼儿园课程目标是对幼儿在一定学习期限内的学习效果的预期,是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具体化。

幼儿园园本课程构建方案

幼儿园园本课程构建方 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XXX幼儿园园本课程构建方案 一、基本情况 XXX幼儿园有着比较成熟的课程特色,使用过不同版本的教材,积累了丰富的课程实施经验,并给予教师充分的课程设计和实施的自主权。但缺乏有效的规范机制和适宜的评价标准,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与课程方案的实施中比较随意;缺乏课程设计的基本理论与经验,对形态各异的课程资源缺乏独立的分析、评判能力,这使得课程实施方案缺乏科学性、适宜性与共享性。因此,构建富有XXX幼儿园特色的、科学的、适宜的、可操作性园本课程体系势在必行。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刚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领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指南》精神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本园基础与资源条件,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与规划,由此形成平衡、和谐、适宜的园本课程体系,设计切实可行的课程计划,创造性地实施课程。 三、目标 总目标:培养理想发展的精英幼儿。 第一年:制定课程指南,转变课程理念,完善目标体系,提升老师目标意识; 第二年:拓展教育的实施途径,特别是一日带班、家园共育、环境和区角; 第三年:优化达成目标的内容体系,构建评价体系和展示体系。 四、组织机构 1、成立园本课程架构领导小组名称:《安琪幼儿园课程指南》 由业务担任组长,年级组长为组员。 2、具体分工 组长负责课程建构的全面工作,具体分管整体构思、目标体系初稿(修改)、主题的整合(11个大主题、33个小主题)、统稿等。 XXX负责对原有课程的总结和介绍,对课程建构的建议,前期资源的使用,提供后勤上的支持。 XXX负责行政,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 XXX负责健康领域,XXX负责语言领域,XXX负责社会领域,XXX负责艺术领域的美术,XXX负责艺术领域中的音乐和其他艺术形式,XXX负责科学领域的自然,XXX 负责科学领域的数学。

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作业

<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作业 一、名词解释 1. 幼儿园课程 答:幼儿园课程的定义是:影响幼儿的所有与幼儿园有观的经验,具体表现为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和 2. 幼儿园游戏活动 游戏活动是儿童自主自愿的、以过程为导向的、可自由选择的愉快的活动。 3. 幼儿园教学活动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由教师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的活动。 二、简答题 1.幼儿园课程有几种典型的定义?各是指什么? (1)幼儿园课程即教学科目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影响我国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幼儿园课程定义。如 198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规定,幼儿园设置语言、计算、常识、音乐、美术和体育六门课程,可见该文件将课程理解为教学科目。 这种课程定义强调系统的知识教学,强调教师应该向幼儿传授那些必要地有价值的知识,而且,这样的课程定义其实施容易被教师把握。 但是,该定义相当狭隘,只关注学科知识,容易脱离幼儿的生活实际,同时,该定义对课程的分类人为的割裂了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而幼儿是整体的感知知识的。 (2)幼儿园课程即教育活动 该定义认为,幼儿园课程是泛指为幼儿设置的、并区别于其他教育机构 的教育活动的总和 这种定义,不再视幼儿园课程为狭义的教学科目,而把它泛化为对幼儿进行的一切教育活动,幼儿园课程不仅局限于学科教学活动,还包括其他任何类型的教育活动,包括生活活动、游戏活动、运动等。但是,教育活动中每个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是不同的,对活动的经验也是不一样的,该定义只注重幼儿外显的活动,无法顾及幼儿活动中内在的体验和心

理结构的变化。 (3)、幼儿园课程即学习经验※ 该定义认为,幼儿园课程是儿童在幼儿园环境获得的旨在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 这是20世纪80年代末在我国出现的一种幼儿园课程观,这一定义使幼儿园认识到既要注重教师精心设计的显性课程即正规课程对幼儿发展的作用,又要注重环境中的其他因素对幼儿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即潜在课程对幼儿的影响,发挥课程对幼儿的教育作用,即正效应。 同时,该课程定义对课程的理解由“静态”变为“动态”,考虑到了幼儿的兴趣、需要和体验。但是,经验具有主观性,教育者往往很难把握,该课程的实施具有一定的难度。 2.幼儿园课程的特点是什么? ( 1 )个体适宜性 以幼儿为教育对象的幼儿园课程决策,要求教育者更多的关注个体儿童的发展水平。因此,幼儿园课程的首要特点是个体适宜性,幼儿园课程应努力做到适合个体幼儿的发展,注重儿童个体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不是更多的强调社会需要和知识体系。 ( 2 )整体性 “完整儿童”已成为现代幼儿教育的新观念。幼儿园课程作为培养完整儿童的载体,要致力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协调发展,而不是孤立的、片面的发展儿童某一方面的技能。 ( 3)实践性 由于幼儿认知发展的局限,幼儿园课程注重的是儿童直接经验的获得,而不是间接知识的传授。幼儿园课程实践较多的采用活动的形式进行,让幼儿运用感官进行生动的生活实践,从而积累直接经验。 3.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的含义是什么? 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是幼儿园课程的核心。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是幼儿园课程实施主体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及自身的需要,对课程的目标、属性、功能等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