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

《李广射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执教:合肥市长淮新村小学高虹

教学目标:

1.诗文并茂,领悟意境,理解《塞下曲》及在文章中所蕴涵的意思。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阅读、感悟,鼓励个性化的阅读和表达。

学情分析:

“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的特色之一。教学时打算通过让他们读好故事,把握好诗的意境,读出诗的感情。相信通过感情朗读,能在学生心中树立李广神勇无比的高大形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怀着对李广的敬爱之情朗读《塞下曲》。

教学重难点:结合课文内容,学习理解古诗《塞下曲》,丰富学生积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昨天我们学习了第八课,下面老师想再一次提醒大家这些字的读音:

飞将军镇守神勇无比

石棱朦胧影影绰绰

警惕巡逻拈弓搭箭

2.你能用一句话来介绍一下李广将军吗?(李广是西汉时期一位神勇无比的将领,人称“飞将军”。)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熟读古诗:这篇课文中还有一首唐代诗人卢纶写的《塞下曲》,你能正确流利的读给大家听吗指名读、齐读。你们理解诗句的意思吗?不理解没关系,我们会在后面的故事中找到答案的。

过渡:听大家这么一读,我们都迫不及待地想走进故事,一睹李广将军的风采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回到西汉时期,跟随李广将军去夜巡吧!

(二)请大家轻声读读课文3、4自然段:看一看李广在镇守边境时发生了什么事?(学生自由读课文3、4段)

(三)精读体会第三自然段。

1.读中感悟第三段。让我们先来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1)创设情境:一天夜里,李广将军带兵巡逻来到了一片松林。此刻,夜是那样的黑,月色是那样的朦胧,寂静的松林中一阵疾风吹来,树木野草丛中发出“沙沙”、“沙沙”的声音。

师:假如这时你在这片漆黑的松林中,会有什么感觉?(指名说3-4人。可能会说:非常害怕,心怦怦直跳,不敢睁开眼睛,会吓出一身冷汗,全身发抖,吓得汗毛都竖起来了……)

是啊,月黑风高夜,危机四伏。老师也感到毛骨悚然,大气都不敢喘一声。

(2)读中感悟。

①师:你能读出这样的感受吗?(屏幕显示句子:一天夜晚,月色朦胧,李广带兵外出巡逻,路过一片松林。一阵疾风吹来,树木野草发

出“沙沙”的声音。)(指名读)体会夜晚松林的恐怖。

②师:在这样可怕的夜晚,在这样危机四伏的松林中,李广有没有像我们这样恐惧不安?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没有……搜寻)

③什么是“搜寻”,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李广警惕性高!胆子大,从容镇定……)

李广将军在搜寻中发现,前方草丛中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却毫不惧怕,真是胆量过人!(板书:胆量过人)

④发现猛虎,他是怎样做的?指名说。

(课件出示文字:“猛然间,李广发现前方的草丛中,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连忙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嗖”的一声,一枝白羽箭射了出去。”)

师:谁能上台表演一下李将军的动作?(先告诉大家:箭在哪里,弓在哪里,好开始。指名读句子,生表演。)表演得怎么样?(好:真有几分飞将军的气质。不好:李将军一定比你更加英勇神武。)齐读这句话。

师: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为什么?请你读这句话,读出他

的()。

设想(力大无比、箭法超群、身手敏捷、从容镇定……)

师:是呀,在那样紧急的情况下,仍能迅速发箭、直指目标,真是

箭法超

群!

(3)联系诗句。师:你们发现了吗?这第3自然段所描写的情景就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及课后作业

8李广射虎 【教材分析】 《李广射虎》采用“文包诗”的形式介绍唐代诗人卢纶所写的著名诗篇《塞下曲》。大意是:将军夜晚外出巡逻,见树林深处风吹草动,以为是虎,便弯弓猛射,天亮一看,箭竟然射进一块石头中去了,表现了李广将军的力大无穷和武艺高超。 本课以文助读诗歌,故事简明生动,为理解诗的意境与形象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 “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的特色之一。作为一种新的课文结构形式,要求教师在此类课文的教学中运用新观点、新手段进行教学,教学中做到诗和文不割裂,从文理解诗,提高古诗教学效率。教学时打算通过让他们读好故事,把握好诗的意境,读出诗的感情。相信通过感情朗读,能在学生心中树立李广神勇无比的高大形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怀着对李广的敬爱之情朗读《塞下曲》。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1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的高超武艺。【教学重难点】:学习理解古诗《塞下曲》,丰富学生积累。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PPT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1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从“武松打虎”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出:今天吴老师和同学 们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是:李广射虎(板书课题,并指导朗读好课题)李广,人称“飞将军”。简介“飞将军”的由来。 2、同学们,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它会告诉我们文章的写作范围和内容。现 在,你读了这个题目,你希望这篇课文能告诉你哪些内容?(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3、其实,李广射虎的故事是作者根据唐代诗人卢纶写的一首著名的古诗《塞下 曲》的情节改编的。我们先来读读这首诗。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要求:(1)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李广射虎-教学教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李广射虎-教学教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9/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知道《塞下曲》是赞美西汉“飞将军”李广神勇无比的,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爱之情。教学重点、难点: 充分利用故事,理解诗意,了解诗的意境。 教具准备:投影片、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扣题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板书课题,生读题。 2、有谁了解李广的故事,在哪儿见过的? 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李广是个怎样的人?他是怎样射虎的?……) 二、初学指导 1、自学课文 要求: (1)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读正确,读通顺每句话,并画出不懂的地方。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读课文,纠正读音。 (2)卡片出示,读准生字的音。 (3)重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警惕: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保持敏锐的反应。 巡逻:巡查警戒。影影绰绰:模模糊糊,不真切。 3、指导书写生字。 4、范读课文。 5、学生轻声读课文,思考《塞下曲》的含义。 小组讨论,再指名说说诗的意思。 指名读《塞下曲》,再齐读。 三、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课文 1、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介绍卢纶和他的《塞下曲》。 (3)指导朗读。 (4)齐读《塞下曲》。 2、第2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诗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将军”是谁?他是怎样的将军? (2)指名说,齐读第2段。 过渡:(3)轻声读,思考:哪一自然段写的是《塞下曲》前两句所讲的内容?哪一自然段写的是《塞下曲》后两句所讲的内容? (4)交流讨论。 3、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想:这一段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此时此景,将军为什么以为这儿有虎呢? (2)指名回答。从这儿可以看出李广将军有什么特点? (3)李广将军还有什么特点?从哪儿看出来? (4)指导朗读。 (5)解释:暗、草、惊、风。并说说前两句的意思。 4、第4自然段 (1)轻声读课文,解释:平明、寻、没,并说说后两句的意思。 (2)指名回答。 (3)从课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将军的什么特点? 出示: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 指导回答。 三、总结课文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教师小结,你从这课中明白了什么? 四、作业 背诵《塞下曲》,并连起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板书: 李广射虎 夜晚风吹草动以为有虎 拉 弓 猛 射 清晨寻找猎物扎进石头 李广射虎

《李广射虎》教案

《李广射虎》教案 李广射虎 教材分析: 本文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唐代诗人卢纶所写的著名诗篇《塞下曲》,生动具体地叙述了李广将军一次夜间出巡,朦胧的月光下,见树林深处风吹草动,误以为虎,箭射入石的故事,表现了将军的机警和勇武。 全文采用“以文包诗”的形式,结构新颖,思路清晰,层次清楚。课文第一自然段引出《塞下曲》原诗。第二自然段介绍了“飞将军”李广,第三、四段具体地介绍《塞下曲》这首诗所写的内容。第三、四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其中第三自然段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而第四自然段则是通过第二天找箭这件事点出了射中的不是虎,而是一块巨石这一事实,并通过“深深”、“拔不出来”等词语突出了李广将军武艺高超,力大无比。课文第三、四自然段实际是《塞下曲》全诗的注释。 学情分析: 学生第一次接触“文包诗”,教学时打算通过让他们读好故事,把握好诗的意境,读出诗的感情。相信通过感情朗读,能在学生心中树立李广神勇无比的高大形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怀着对李广的敬爱之情朗读《塞下曲》。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1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的高超武艺。 教学重难点:学习理解古诗《塞下曲》,丰富学生积累。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小朋友,你们看过电视连续剧《水浒传》吗?那么,有谁知道剧中人物花荣?他什么本领最高?人们送他个外号叫“小李广花荣”,由此可见李广的射箭本领很大。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有关李广的故事。(板书:李广射虎) 补充介绍李广其人: 李广是西汉名将。今甘肃秦安人。善于骑射。汗文帝时,镇守北方边境,参加了反击匈奴贵族攻掠的战争,他前后与匈奴作战大小七十余次,以勇敢善战著称,致使匈奴数年不敢攻掠,被人称为“飞将军”。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要求: (1)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

(三年级语文教案)8李广射虎

8李广射虎 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按故事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武艺高超的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录音机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要求:(1)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石棱、神勇无比、边境、朦胧、巡逻、疾风、警惕、搜寻、影影绰绰、猎 物、惊呆 2.教学效果。 (1)指读课文,卡片正音,强调塞、搜”都是平舌音,境、硬、蒙”都是后鼻音,指明扌『是多音字,并引导比较扌L”的其他读音和意义。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意思。 石棱、朦胧、疾风、巡逻、警惕、影影绰绰 3.指导书写生字。 (1)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2)指导书写。 (3)学生练字,教师巡视指导。 4.范读课文。 5.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点)

6.各自轻声读课文,思考讨论。 (1)文章的题目是李广射虎,射虎”的含义是什么? (2)根据课文的故事内容,说说塞下曲每句诗的意思。 先小组讨论,再全班讨论,对诗意只要初步弄清即可。 (3)范读塞下曲。 (4)指名读、齐读塞下曲。 三、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读后讨论:这一段主要交代了什么?

《李广射虎》公开课教案(第二课时)

《李广射虎》公开课教案(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力大无穷、神勇无比的。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回顾词语 出示: 卢纶塞下曲飞将军神勇无比 朦胧疾风警惕拈弓搭箭 “嗖”的一声白羽箭拔不出来 3、回顾古诗:李光射虎的故事是根据卢纶的一首诗改编的,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这首著名的《塞下曲》中的将军指的是谁?(李广)你能用一句话来介绍一下李广将军吗?((相机板书:神勇无比) 4、这位将军神在哪里?勇在何处?这节课让我们以随从的身份一起走进那个月色朦胧的夜晚,走进常有猛虎出没的松林。一睹飞将军的风采。 二、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体会李广的神勇无比 出示阅读提示: 课文哪些句子让你想到了神勇无比这个词?用波浪线画出相关的语句 仔细体会画出的语句,想一想李广神勇具体表现在什么方面? 三、交流

A第三自然段 ●射虎一段 1、这几句话是从哪方面对李广将军进行描写的? 2、读一读,画出文中的动词?并仔细地体会体会 3、交流:说说这几个动词在文中的意思 拈:拿。拈弓:拿起弓。搭:架。搭箭:架起箭。运:贯注。运足了气就是把全身所有的气贯注到身体的某一部分。 4、观图说说李广的形象威武吗?大家想不想学一学李广?谁来表演一下。 点评:说说他表演得怎么样? 5、“嗖”的一声,一枝白羽箭射了出去。“‘嗖’的一声”,说明了什么? 箭怎样射出去才会速度快?由此你体会出了什么? 6、大家都知道,老虎是一种非常凶猛的动物,在如此凶猛的老虎面前,如果李广将军的动作慢了一些,会怎么样?所以我们回过头来再想想李广的动作那是一气呵成的! 7、指导朗读 ●环境描写一段 过渡:同学们,阅读了课文,我们知道神勇无比的李广射中的并不是老虎,而是巨石?(板书将石放到巨大。)这是怎么回事呢? 1、李广为什么把石头当作老虎?相机板书:“朦胧、疾风、常有”三个词 2、这几句话是对李广射虎当时的环境进行了描写,并非在写李广将军是否可以去掉?() 3、你有过深夜行走的经历吗?当你行走在朦胧、幽暗的树林里,四周一片寂静,

李广射虎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李广射虎教案 本文是关于李广射虎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第一课时 一、学习生字词 1、读准下列词语 唐代卢纶《塞下曲》石棱 西汉李广“飞将军”巡逻 朦胧疾风警惕搜寻蹲着 影影绰绰拈弓搭箭“嗖”的一声 2、以填空的形式写三个生字词 一天夜晚,月色朦胧,李广带兵外出(x鷑lu螅饭黄闪帧r徽蠹卜绱道矗髂疽安莘⒊觥吧成场钡纳簟@罟阆氲秸庖淮s忻突⒊雒唬阌茫╦ǐngt欤┑哪抗馑拇λ蜒白拧c腿患洌罟惴⑾智胺降牟荽灾校坝按麓露鬃乓恢焕匣ⅲγ╪iāngōngdāji鄋),运足气力,“嗖”的一声,一直白羽箭射了出去。 (巡逻、警惕、拈弓搭箭) 3、读准多音字,特别是“蒙蒙亮”中的叠词读第一声 塞下曲飞将军将领将军出没拈弓搭箭蒙蒙亮扎进 二、初读课文 1、读古诗《塞下曲》; 2、感受“文包诗”的写作形式; 3、通读全文 三、学写生字 唐、卢、组、期、逻、惕、搭、猎、呆、扎 核心提示:关注主笔 第二课时 四、细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感受李广的血性和自信 1、以问题“李广为什么误以巨石为老虎”引入情景,细读文本。

三点原因:朦胧、疾风、常有,实则一句话:环境的误导。 由此,引入对环境描写的关注:环境描写妙在何处? 从老舍先生《骆驼祥子》中节选描写自然环境的经典段落: “……可是阳光也更厉害了许多:没人敢抬头看太阳在哪里,只觉得到处都闪眼,空中,屋顶上,墙壁上,地上,都白亮亮的,白里透着点红;由上至下整个的像一面极大的火镜,每一条光都像火镜的焦点,晒得东西要发火。在这个白光里,每一个颜色都刺目,每一个声响都难听,每一种气味都混含着由地上蒸发出来的腥臭。街上仿佛已没了人,道路好像忽然加宽了许多,空旷而没有一点凉气,白花花的令人害怕。” 正如酷暑让人烦躁,同样,月黑风高的松林给人恐惧。引导朗读。 当然,这是给常人带来的感受,李广则显得异常兴奋(四处搜寻,可别人躲都来不及),为什么?引领追究。指导朗读。 2、阅读“射”出的一刹那 读一读,演一演,感受李广射箭时的英姿勃发——特别是反应和射箭的快捷! 一箭过后,李广哪去了?回营!反诘:不应该会。万一判断失误,怎么办? 李广射中了吗?李广是什么时候知道射中的?随从呢?我们什么时候知道的? (李广应在当时就已知道,我上次失手——不可能,自出娘胎就没有失手过!这是自信的结果;随从也是,长时间跟随李广作战,什么时候见到李将军失手过——从来没有,这是对李广相信到迷信的地步。此时,在场的所有人无一例外、满心喜悦地想着赶快天亮吧,拖回老虎,享用美食吧。) 李广的自信哪里来?长时间刻苦训练,让他完成了从人到神的蜕变! 齐读第三自然段。 五、细读第四自然段——从射箭之狠感受李广的神勇无比 1、后来的事实证明了李广判断的精准,尽管猎物变了——幸亏变了,这一变,变出了一段千古传唱的传奇——中石没镞!——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看,将士们惊讶得合不拢嘴了—— 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 更让人惊讶的是——

《李广射虎》的教学设计

《李广射虎》的教学设计 《李广射虎》的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按故事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武艺高超的.。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录音机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要求:(1)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石棱、神勇无比、边境、朦胧、巡逻、疾风、警惕、搜寻、影影绰绰、猎物、惊呆 2.教学效果。

(1)指读课文,卡片正音,强调“塞、搜”都是平舌音,“境、硬、蒙”都是后鼻音,指明“扎”是多音字,并引导比较“扎”的其他读音和意义。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意思。 石棱、朦胧、疾风、巡逻、警惕、影影绰绰 3.指导书写生字。 (1)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2)指导书写。 (3)学生练字,教师巡视指导。 4.范读课文。 5.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点) 6.各自轻声读课文,思考讨论。 (1)文章的题目是李广射虎,“射虎”的含义是什么? (2)根据课文的故事内容,说说塞下曲每句诗的意思。 先小组讨论,再全班讨论,对诗意只要初步弄清即可。 (3)范读塞下曲。 (4)指名读、齐读塞下曲。 三、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读后讨论:这一段主要交代了什么? (3)介绍卢纶和他的塞下曲。 (4)指名读塞下曲。 (5)齐读塞下曲。 2.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读读议议。 (1)诗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将军是谁? (2)他是怎样的将军? (3)齐读第2自然段。 3.细读课文第3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讨论 这一自然段写了一件什么事?(讨论,相机板书:夜晚风吹草动以为有虎拉弓猛射) 这一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练习朗读,对照挂图,说说李广射虎的经过。 (3)继续讨论。 课文写将军听见风吹草动的声响,想到虎,搜寻虎、发现虎、射虎这一过程说明了李广怎样?(机警、敏捷、善射、勇敢沉着)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1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1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读过《水浒传》吗?里面有个“小李广”花荣,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个李广,人称“飞将军”。板书课题,简介“飞将军”的由来。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要求:(1)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石棱、神勇无比、边境、朦胧、巡逻、疾风、警惕、搜寻、影影绰绰、猎物、惊呆 2.教学效果。 (1)指读课文,卡片正音,强调“塞、搜”都是平舌音,“境、硬、蒙”都是后鼻音,指明“扎”是多音字,并引导比较“扎”的其他读音和意义

飞将(jiang)军将(jiang)领平明(ming)绰(chuo)出没(mo)草丛(cong)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意思。 石棱、朦胧、疾风、巡逻、警惕、影影绰绰 3.指导书写生字。 1)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3)学生练字,教师巡视指导。 4.范读课文。 5.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点) 6.各自轻声读课文,思考讨论。 (1)文章的题目是李广射虎,“射虎”的含义是什么? (2)根据课文的故事内容,说说塞下曲每句诗的意思。 先小组讨论,再全班讨论,对诗意只要初步弄清即可。 (3)范读塞下曲。 (4)指名读、齐读塞下曲。 三、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的高超武艺。

小学三年级语文《李广射虎》教案模板四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李广射虎》教案模板四篇 本文采用“以文包诗”的形式,介绍唐代诗人卢纶所写的诗篇《塞下曲》,大意是:将军夜晚外出巡逻,见树林深处风吹草动,以为是虎,便弯弓猛射,天亮一看,箭竟 然射进一块石头中去了,表现了李广将军的力大无穷和武艺高超。下面就是小编给大 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李广射虎》教案模板,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三年级语文《李广射虎》教案模板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影影绰绰”、“拈弓搭箭”、“神勇无比”等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包诗的课型,能背诵诗歌,并说出诗歌大意。 3.能过朗读表达李广将军的力大无穷、神勇无比。 教学重、难点: 学习理解古诗《塞下曲》,丰富学生积累。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由题导入,引出课型 1.“叫醒耳朵”常规训练:“猛然间……拉开硬弓”;“那白羽箭……拔不出来”。 2.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李广射虎》这篇文章。李广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同 学们来说说你们的了解。咱们打开书,快速读一读第二小节,搜寻一下有关李广的信息。 3.通过预习,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类型的课文吗?(文包诗)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有 了以前的这些积累,相信你们学起这篇文章来会更加得心应手! 4.来,先请合作小组互查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给你们读一遍的时间,你们可以 采取自己组里独创的方式,来读一读。 5.由一小组汇报预习——朗读课文一遍,学生评价。 二、由诗及文,理清脉络 既然是文包诗,那么文章与古诗是如何一一对应的呢?请同学们默读文章,并用心思考,然后我们来交流。 三小节——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四小节——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三、诗文对应,感悟神勇 1.让我们再走近些,来感受古诗的精妙与文章描述的精彩。刚才同学们提到,第 一句古诗对应的是第三小节。现在我就请同学们拿起笔来划一划。哪几句是写“林暗草 惊风”的?用横线表示。哪几句是写“将军夜引弓”的呢?用波浪线表示。(学生自学) 2.训练朗读第一行,读出当时夜黑风疾的情景来。 3.谁来读读对应第二行诗的句子?从这几句话里,你又进一步了解李广了吗?从哪 些词语里了解的呢? 4.一代名将果然名不虚传。从他一气呵成的射虎动作,不难看出他的神勇。谁能 用一个字来概括。训练朗读第二行,读出李广的机敏、神勇、果断来。 5.回归古诗。读得真好,回到古诗中,你还能读出这样的气势来吗?谁来试着读一 读第一句。 四、诗文对应,感悟力大 1.用我们刚才的学习方法,请自学第四小节。先划一划,再读一读。 2.让老师来了解一下你们自学的成果。平明,是什么意思?是啊,一大早,李广的 随从便出去寻找那支射出去的白羽,可是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场景呢? 3.请大家注意标点,谈谈这两个感叹号给你带来的感受。你能读出来吗? 4.我们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白羽箭还有多少露在外面?从字里行间找根据,或者 你从古诗中找到相应的字,也可以说明。 5.练读最后一句,感受李广的力大无比。 6.此时此刻,如果让你用“好一个的李广”来称赞他,你准备怎样表达? 7.再次回到古诗,读出你心中的赞叹。 五、回味诗文,练习讲述 1.让我们用最快的速度背下古诗。 2.来,对照古诗学着做一个说书人,给我们说说李广的故事。 六、拓展古诗,提升阅读 1.李广如此神勇,难怪唐代另一边塞诗人王昌龄有诗这样赞道: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这首诗《塞下曲》的作者卢纶,有名的边塞诗人。他的《塞下曲》共有六首。 老师在这儿给大家读一读另外一首。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

李广射虎教案

8李广射虎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理解古诗《塞下曲》,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学习理解古诗《塞下曲》,丰富学生积累。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搜集诗人卢纶及《塞下曲》的有关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1)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2)了解“飞将军”李广的有关故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古诗导入,初识人物 1.唐代著名诗人卢纶写过一组以《塞下曲》为题的诗,其中有一首是这样的:(出示《塞下曲》)谁来读一读? 2.学生朗读古诗,指导读正确,读出诗的节奏。相机点拨:塞,读sài;没,读mò。

3.课件出示《塞下曲》的题意,教师介绍:塞,是边界上险要的地方;塞下曲,是古代一种以描写边防战士为主的诗歌。 4.通过预习课文,你知道这首诗写的是谁?什么事? 5.根据学生交流,板书课题:李广射虎。 6.课件出示李广人物图片,请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交流对李广的认识。(预设:李广是西汉时期一位神勇无比的将领,被人们称为“飞将军”。) 设计意图:通过古诗导入,引出课题,然后在师生交流中对李广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这样教学,既使学生对古诗内容有了初步的感知,又让学生对了解故事内容产生期待。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词 1.激发学生读课文的兴趣:那么,李广为什么要射虎?他射到老虎了吗?认真仔细地读课文,你一定能有所收获的。 2.自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通顺,难读的地方要停下来多读几遍。3.出示课文中含有生字的词语,生字含有注音,指导学生读正确。第一遍,自读,指名读,领读。 第二遍,去掉拼音,自读,指名读,齐读。 (教师相机点拨,应注意:“唐、棱、朦、胧”为后鼻音;“绰、扎”是翘舌音;“搜、组”为平舌音。) 课件中点出三个重点词:巡逻、警惕、猎物,联系课文内容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然后指导学生联系字义来理解字形和部首——逻,与走路有关;惕,与人的心理有关;猎,与动物有关。

《李广射虎》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李广射虎》教案 李广射虎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读过《水浒传》吗?里面有个"小李广"花荣,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个李广,人称"飞将军"。板书课题,简介"飞将军"的由来。 补充介绍李广其人: 李广是西汉名将。今甘肃秦安人。善于骑射。汗文帝时,镇守北方边境,参加了反击匈奴贵族攻掠的战争,他前后与匈奴作战大小七十余次,以勇敢善战著称,致使匈奴数年不敢攻掠,被人称为"飞将军"。 二、读课文 1、自学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石棱神勇无比边境朦胧巡逻疾风警惕搜寻影影绰绰猎物惊呆 2、检查自学效果 3、指导书写生字 4、范读课文 6、分自然段指名朗读 7、各自轻声读课文,思考讨论。

(1)文章的题目是李广射虎,"射虎"的含义是什么? (2)了解自然段的大意及课文的主要内容, (3)范读《塞下曲》。 (4)指名读、齐读《塞下曲》。 三、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8.李广射虎(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按故事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2.学习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武艺高超的。 教学过程 一、诗文导入,质疑问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李广射虎。(齐读课题) 2.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李广是:西汉时期一位--,人们称他为--(生答)(板书:神勇无比"飞将军")我们还知道"李广射虎"的故事是作者根据唐代诗人卢纶写的一首著名的古诗《塞下曲》的情节改编的。(课件出示《塞下曲》) (1)你能正确、流利地读给大家听吗? (2)自由读读这首诗、指名读、齐读。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指导朗读。 (一)过渡:也许短短二十字的小诗还不能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李广的神勇无比。但这首诗里还包含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呢,你

李广射虎

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 优秀教案评选 第8课《李广射虎》 学科:语文 年级:三年级 作者:荣红芳 学校:无锡市八士实验小学 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江苏教育出版社

教案背景: 1、学情分析 由于三年级学生还未系统地接触中国历史,所以对西汉时期的李广也很陌生,因此通过出示从互联网上搜索寻找到的有关资料能拉近学生与李广将军的距离。 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文包诗”这种苏教版独创的课文形式,学文是为了学诗,诗文结合也是本课一大重点,交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也极其重要。因此我在教学时先请学生找找哪个自然段分别与第一、第二句诗相对应。故事中的环境描写为情节发展打下铺垫,而李广射虎的情景用词精妙、扣人心弦。这两处需引导学生细细品味。 2、课前准备 (1)上网搜索有关李广的资料,如美名“飞将军”的由来,让学生对李广有更多的了解。 (2)上网搜索赞颂李广的古诗。 (3)利用网络选取素材,如搜集松林夜景、李广射虎、黎明寻箭的图片,搜集风吹的声音素材,搜集背景音乐配诗朗诵和故事讲述,制作课件。 教学课题: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李广射虎》教材分析: 《李广射虎》采用“文包诗”的形式,根据唐代诗人卢纶所写的著名诗篇《塞下曲》改编成一个故事。本文思路清晰,层次分明,生

动有趣。课文由介绍《塞下曲》开篇,引出主人公“飞将军”李广。生动地讲述了李广将军一次夜巡,在朦胧的月光下,树林深处风吹草动,李广误以为虎,箭射入石的传奇故事,表现了李广将军力大无穷和神勇无比。第三、四自然段具体描述了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为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古诗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教学方法: 1、诗文对照法。紧紧围绕本课重点,通过“质疑古诗——品读故事,感悟人物品质——回归古诗三个步骤”,在学故事的过程中穿插对古诗难懂字词的理解,如“草惊风、平明、没”等,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古诗。 2、情境教学法。故事中对松林夜晚的环境描写对理解李广的胆大艺高、警惕性高有侧面烘托的作用,因此请学生联系生活想象夜行的感觉,在此基础上的朗读更有味了。,动作,)情境朗读,披文入境。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课文,齐读课题。 2、你们知道吗,李广射虎的故事是作者根据唐代诗人卢纶写的一首诗《塞下曲》改编的。 (1)出示古诗,自由读这首诗,注意读准音。 (2)关于这首诗哪些词句你还不懂,可以提出来?(师讲述:塞:边界上的险要地方。塞下曲:指古代以描写边防战士为主的诗歌。)

最新三年级下册《李广射虎》教案设计(精品)

三年级下册《李广射虎》教案设计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塞下曲》。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广将军的力大无比,射箭本领之高强。 4.理解古诗《塞下曲》,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诗文结合理解诗意。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 出示古诗,指名读。理解诗意吗? 2、其实呀,课文中已经告诉我们了。《李广射虎》是一种特殊的题材,就做文包诗。(板书)什么叫文包诗呢?你们看看这三个字,也许能猜出来。 3、其实,所有的文包诗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诗的意思蕴涵在文章里面。你们能找找这首诗的意思在文章的哪里吗?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石棱、神勇无比、边境、朦胧、巡逻、疾风、警惕、搜寻、影影绰绰、猎物、惊呆

2.教学效果。 (1)指读课文,卡片正音,强调“塞、搜”都是平舌音,“境、硬、蒙”都是后鼻音,指明“扎”是多音字,并引导比较“扎”的其他读音和意义。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意思。 石棱、朦胧、疾风、巡逻、警惕、影影绰绰 3.指导书写生字。 4.范读课文。 5.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点) 6.各自轻声读课文,思考讨论。 (1)文章的题目是李广射虎,“射虎”的含义是什么? (2)根据课文的故事内容,说说塞下曲每句诗的意思。 (3)范读塞下曲。 (4)指名读、齐读塞下曲。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读后讨论:这一段主要交代了什么? (3)介绍卢纶和他的塞下曲。 (4)读古诗。指名读、齐读 2.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1)诗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将军是谁?

《李广射虎》第二课时教案

《李广射虎》第二课时教案 一、导入课文 1、今天,老师带给大家一个谜语: 花袍子,大嘴巴,威风八面传天下。百兽见它都害怕,森林 之王就是他。 2、提起老虎,大家就会想起许多打虎英雄,如武松醉打猛虎,李逵刀杀四虎等。可今天,我们却要学习一个特殊的打虎故事——《李广射虎》。 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默读本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2、谁来读一读前两句,说说你读懂了那些地方? (月色朦胧,疾风吹过,沙沙作响,“读到这儿,我仿佛见到了……” “通过“……”这个词我理解了……”) 你来读一读,好吗? 通过他的朗读,你们仿佛见到了什么景象? 3、指导朗读,理解课文 风吹草动,月色朦胧,在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呢?(请三个同学 分别读3、4、5句) 你在读“警惕”一词时注意到语调、语速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学生补充发言,也练习朗读体会) 机警的李广四处搜索,又发现什么?是怎样做的? 李广不愧是一名身经百战的将军,反应与常人截然不同。大家先 读一读,再互相讨论一下: 学生交流:⑴“猛然间”:语速快、语调稍高,以表现吃惊 ⑵“影影绰绰”:语速稍慢,以表现因看不见而犹豫的样子。 ⑶李广的动作:语速快,一声比一声高,表现动作快。 ⑷“嗖”:出口速度极快,停顿较长。 (教师边读边示范、指导、纠误) 4、总结朗读方法 读这一段时,由于前后情况不同,语速语调也不同,总之:前两 句稍缓,后两句稍疾,前两句稍地低,后两句稍高,前两句平和

舒缓,后两句顿起紧张之感。 5、齐读第三自然段 6、联系诗句: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联系课文解义、诵读) 7、展开想象 箭射出之后,这天晚上又发生了什么事情?你们能展开想象的翅 膀,为课文补上一些情节吗? (学生想象后发言) 三、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过渡:由于林深夜暗,大家没有找到死老虎,天明之后,又发生了什么? 1、默读第四自然段,思考以上问题。 2、这一自然段中,哪句话表明了人们的态度? 人们为什么会惊呆? (箭簇深扎入石,拔不出来。) 3、如果你是一名随从,会惊叹些什么? 如果你是一名敌军,会感伤些什么? (补充《史记》中故事。) 4、指导朗读 你想用什么方法读这一自然段? (学生选用不同方法读这一自然段) 5、联系诗句: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联系课文解义、诵读) 四、学习《塞下曲》 介绍李广的生平:李广,陇西成纪人,祖先秦国大将李信。他曾经担任陇西郡、北地郡、雁门郡、云中郡、代郡、上郡的太守。公元前119年北征匈奴,死于军中,时年六十多岁,头发、胡须全白了。 九百多年后的唐朝,诗人卢纶听说了这个故事,写下了传诵千古的《塞下曲》。 1、指读诗句 2、理解诗意 你觉得诗中一些词能不能用板书中的词来解释? 通读诗意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本自然段,思考回答:在这一自然段中,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李广射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教案

xx 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习按故事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2、学习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武艺高超的。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诗文,质疑问难 1、“武松打虎”的故事同学们的印象非常深刻。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李广射虎(板书课题,并指导朗读好课题) 2、同学们,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它会告诉我们文章的写作范围和内容。现在,你读了这个题目,你希望这篇课文能告诉你哪些内容?(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李广是谁?他是个怎样的人?他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射虎?为什么要射虎?最后射中了吗?结果怎样?……) 师评价:同学们,质疑问难是一种学习的好方法,围绕课题提出问题,可以使我们读书更有目的,读后的收获会更大。 二、理解课文 1、其实,李广射虎的故事是作者根据唐代诗人卢纶写的一首著名的古诗《塞下曲》的情节改编的。我们先来读读这首诗。 (1)多媒体出示古诗 (2)自由读读这首诗、指名读、齐读 (3)说说这首诗的作者、朝代 2、细读课文第 2 自然段 (1)指名读,诗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将军”是谁?(2)他是怎样的将

军?(神勇无比) 理解:xx 无比 (3)齐读第二节 3、学习3、4 自然段 (1)过渡:请大家轻声读读课文3、4 自然段,课文哪些句子写出了李广 的神勇无比呢?用~~划出来 (2)交流 a 出示: (1)课文写将军听见风吹草动的声响,想到虎、搜寻虎、发现虎、射虎这一过程说明了李广怎样?(机警、敏捷、善射、勇敢沉着、胆大艺高) (2)这一系列过程当中,你认为最精彩的部分是什么?(射虎) (3)让我们大家齐读这一段精彩的部分 (4)同学们找找看,在这一部分当中作者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李广射虎的?在文中用圆圈圈出来。 (5)交流(拈、搭、运、拉) (6)说说这几个动词在文中的意思 拈:拿。拈弓:拿起弓。 搭:架。搭箭:架起箭。 运:贯注。运足了气就是把全身所有的气贯注到身体的某一部分。(7)看多媒体:师生一起欣赏李广射虎的形象。 (8)说说李广射虎威武吗?大家想不想学一学李广?老师做了一张简易的弓和箭,谁来表演一下。 (9)点评:说说他表演得怎么样?

小学三年级语文《李广射虎》教案范

小学三年级语文《xx 虎》教案xx 本三篇 本文采用“以文包诗”的形式,介绍唐代诗人卢纶所写的诗篇《塞下曲》, 大意是:将军夜晚外出巡逻,见树林深处风吹草动,以为是虎,便弯弓猛射,天亮一看,箭竟然射进一块石头中去了,表现了李广将军的力大无穷和武艺高超。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李广射虎》教案范本,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影影绰绰”、“拈弓搭箭”、“神勇无比”等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包诗的课型,能背诵诗歌,并说出诗歌大意。 3.能过朗读表达李广将军的力大无穷、神勇无比。 教学重、难点: 学习理解古诗《XX》,丰富学生积累。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由题导入,引出课型 1?叫醒耳朵”常规训练:猛然间?…拉开硬弓”那白羽箭…??拔不出来”。 2.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李广射虎》这篇文章。李广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同学们来说说你们的了解。咱们打开书,快速读一读第二小节,搜寻一下有关李广的信息。 3.通过预习,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类型的课文吗?(文包诗)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有了以前的这些积累,相信你们学起这篇文章来会更加得心应手! 4.来,先请合作小组互查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给你们读一遍的时间,你们可以采取自己组里独创的方式,来读一读。

5.由一小组汇报预习——朗读课文一遍,学生评价。 二、由诗及文,理清脉络 既然是文包诗,那么文章与古诗是如何一一对应的呢?请同学们默读文章,并用心思考,然后我们来交流。 三小节——xx 惊风,将军夜引弓 四小节一一平明XX,没在石棱中 三、诗文对应,感悟xx 1.让我们再走近些,来感受古诗的精妙与文章描述的精彩。刚才同学们提到,第一句古诗对应的是第三小节。现在我就请同学们拿起笔来划一划。哪几句是写“林暗草惊风”的?用横线表示。哪几句是写“将军夜引弓”的呢?用波浪线表示。(学生自学) 2.训练朗读第一行,读出当时夜黑风疾的情景来。 3.谁来读读对应第二行诗的句子?从这几句话里,你又进一步了解李广了吗? 从哪些词语里了解的呢? 4.一代名将果然名不虚传。从他一气呵成的射虎动作,不难看出他的神勇。谁能用一个字来概括。训练朗读第二行,读出李广的机敏、神勇、果断来。 5.回归古诗。读得真好,回到古诗中,你还能读出这样的气势来吗?谁来试着读一读第一句。 四、诗文对应,感悟力大 1.用我们刚才的学习方法,请自学第四小节。先划一划,再读一读。 2.让老师来了解一下你们自学的成果。平明,是什么意思?是啊,一大早, 李广的随从便出去寻找那支射出去的白羽,可是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场景呢? 3.请大家注意标点,谈谈这两个感叹号给你带来的感受。你能读出来吗? 4.我们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白羽箭还有多少露在外面?从字里行间找根据,

苏教版《李广射虎》教案

《李广射虎》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的高超武艺的。 教学过程: 一、诗文导入,质疑问难。 1.复习生字词,听课文录音。 2.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李广是:西汉时期一位--,人们称他为--(生答)(板书:神勇无比“飞将军”)我们还知道“李广射虎”这个故事是根据唐代诗人卢纶的一首古诗《塞下曲》改编而成的。(课件出示《塞下曲》)(1)你能正确、流利地读给大家听吗? (2)自由读读这首诗、指名读、齐读。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指导朗读。 (一)过渡:也许短短二十字的小诗还不能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李广的“神勇无比”。那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想你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精读体会第三、第四自然段。 1.自主探究:请大家自由读读课文3、4自然段,找一找,课文哪些句子写出了李广的神勇无比呢?用线划出来。读一读你找出的句子并且品一品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教师巡视,指名学生读找出的第3段里的句子,并出示第三段内容)2.读中感悟第三段。 精讲点拨: (1)“猛然间,李广发现前方的草丛中,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便连忙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嗖”的一声,一枝白羽箭射了出去。”(指名读)

师:同学们找找看,在这一部分当中作者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李广射虎的?在文中用圆圈圈出来。 理解字意。拈:拿。拈弓:拿起弓。 搭:架。搭箭:架起箭。 运:贯注。运足了气就是把全身所有的气贯注到身体的某一部分。 过渡:在那样紧急的情况下,仍能将箭射得如此熟练、如此神速,真是箭法超人!(板书:箭法超人) (2)一天夜晚,月色朦胧,李广带兵外出巡逻,路过一片松林。一阵疾风吹来,树木野草发出“沙沙”的声音。(指名读) (若是在白天,作为将军能有这样的箭法不足为奇,但是李广将军却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射的箭,可见他的箭法超人) (3)联系诗句。 过渡:你们发现了吗?这第3自然段所描写的情景就是《塞下曲》中的哪句诗?你能把这两行诗句读好吗? (课件出示: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第3段描写的就是《塞下曲》中前两行诗句的意思,那么课文第4段中的哪些句子也写出了李广的“神勇无比”呢?请同学们按照刚才的学习方法,读一读这一段,品一品,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3.读中感悟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这一段。 (2)说一说这一段哪句描写了李广的神勇无比,用横线划出描写李广神勇无比的句子。 精讲点拨: 1.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李广的随从便去射虎的现场寻找猎物。(理解:将士们急切的心情,对李广的信任。) 2.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指名读)

李广射虎教案20

8、李广射虎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李广将军力大无比,射箭本领之高强。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的高超武艺。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理解古诗《塞下曲》,丰富学生积累。 2、朗读指导,要读出语调和感情,培养语感。 3、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体会的习惯,学会质疑问难。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读过《水浒传》吗?里面有个“小李广”花荣,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个李广,人称“飞将军”。板书课题,简介“飞将军”的由来。 补充介绍李广其人:李广是西汉名将。今甘肃秦安人。善于骑射。汗文帝时,镇守北方边境,参加了反击匈奴贵族攻掠的战争,他前后与匈奴作战大小七十余次,以勇敢善战著称,致使匈奴数年不敢攻掠,被人称为“飞将军”。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 (1)出示词语,练读: 石棱、神勇无比、边境、朦胧、巡逻、疾风、 警惕、搜寻、影影绰绰、猎物、惊呆 (2)出示容易读错的词语,认读: 飞将(jiānɡ)军将(jiànɡ)领平明(mínɡ)绰(chuò)

出没(mò)草丛(cónɡ) 2、检查朗读课文。 (1)同位两人为一组,每人一段接读课文,做到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注意“将”、“没”是多音字以及“棱”的读音。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各自轻声读课文,思考讨论。 (1)文章的题目是李广射虎,“射虎”的含义是什么? (2)了解自然段的大意及课文的主要内容。 (3)范读《塞下曲》。 (4)指名读、齐读《塞下曲》。 环节二、——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精读体会第1、2自然段 1、从一年级起,我们就学过许许多多的古诗,你们知道哪些边塞诗? 指名背——和小伙伴背——小组背——集体背 2、唐代有一位大诗人卢纶就写了一首《塞下曲》, 出示古诗:塞下曲 我们比一比谁读得最准确最流利。请三个学生读(指名读,相机正音)——齐读 3、教师评价:看来同学们都会读这首诗了。李广是什么样的人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读读课文的第二节,看你能用一句话把李广介绍好吗? (学生可能说“李广是西汉时期一位神勇无比的将领”师:“还有人补充吗?” 把他的美称也要说进去——“李广是西汉时期一位神勇无比的‘飞将军’”。 他当时的责任是?“镇守北方边境” 再连起来说完整 “李广是西汉时期一位神勇无比的‘飞将军’,他曾经镇守过北方边境。”。)4、教师评价:真聪明,能把第二自然段的意思概括起来介绍! 环节三、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