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1年期末09级原子核物理复习

2011年期末09级原子核物理复习

2011年期末09级原子核物理复习
2011年期末09级原子核物理复习

2011年期末09级原子核物理复习

名词解释:

1、集体模型

2、核的自旋

3、质量亏损、结合能、比结合能、最后一个核子的结合能

4、级联γ辐射方向角关联

5、核反应截面、核反应微分截面、核反应产额

6、内转换现象

7、放射性活度

8、质量亏损

9、核反应、核反应能、核反应阈能

10、轨道电子俘获

11、穆斯堡尔效应

12、衰变常量、半衰期、平均寿命

13、核素、同位素、同中子素、同量异位素、同核异能素、镜像核

简答及推导:

1、试述β能谱的特点,并用中微子假说加以解释。

2、为何核的共振吸收很难观测到?

试述核磁共振法测核磁矩的原理。

3、产生人工放射性核素的主要途径有哪些?不同途径产生的放射性核素的衰变类型是什么?

4、穆斯堡尔效应

5、核的壳模型的基本思想

6、质(磁)谱仪测质量的基本原理

7、β衰变三种衰变类型的净过程及其衰变条件

8、试用核的壳模型推导奇A核的核磁矩表达式

9、细致平衡原理

10、对于某一核反应、若靶核静止,入射粒子的能量为Ea,出射粒子在出射方向γ的方向角上的能量为Eb,试推导反应能Q

11、由原子核的比结合能曲线说明裂变能和聚变能的产生,核能与核质量的关系如何?

计算的几大类型:

1、半衰期、衰变常数、放射性活度、鉴年、人工放射性生长、比活度

2、结合能、比结合能

3、衰变纲图(跃迁能量、衰变类型、宇称)

4、γ、β跃迁的选择定则

5、核反应(反应截面、反应能、匹配能量、自旋、入射中子数、出射光子数)

计算题:

1、氘核每个核子的平均结合能为1.11 MeV,氦核每个核子的平均结合能为7.07 MeV。则两个氘核结合成一个氦核时将释放多少能量?

2、两种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分别为8d和6h,设含有这两种放射性药物的放射

mol数相差多少倍?

3

J

P=,原子核的总角动量

I

P=,则原子的总角动量F P=,其中F的取值为哪些?

4、预言111Ag会产生β+ 还是β- 衰变?稳定核素的核电荷数为多少?

5、计算历史上第一个人工核反应

()17

14

78

,

N p O

α

的反应能和阈能。

6、人体内含18%的C和0.2%的K。已知天然条件下14C和12C的原子数之比为1.2:1012,14C的T1/2=5730y,40K的天然丰度为0.0118%,T1/2=1.26×109y。求体重为75kg的人体的总放射性活度。

7、6429C u的衰变纲图如右图所示:

(1)1克6429C u放出的γ射线强度为多少?(3分)

(2)分别确定β- 衰变、γ跃迁的跃迁类型。(4分)

(3)计算放出的β- 和β+ 粒子的最大能量值。(4分)

(4)6464

2928

C u N i

→(基态)放出的中微子

的能量、余核的反冲能。(6分)

8、已知中子撞击铝核发生反应27128

13013

Al n Alγ

+→+

27

13

A l的反应截面为2mb

σ=,若靶厚0.15

x mm

=,入射中子数92

10/

i

n cm s

= ,试求出射光子数nγ。(已知3

2.7/

Al

g cm

ρ=)

9、实验测得某核的三个能级的能量,Iπ如下:393 keV,5/2+;433 keV,7/2+;485 keV,9/2+。试求:

(1)这是什么类型的能级;

(2)Iπ = 11/2+ 的能级的能量。

附录:△(1,1)= 7.289MeV △(2,4)= 2.425MeV

△(7,14)= 2.863MeV △(8,17)= -0.810MeV

△(28,64)= -67.098MeV △(29,64)= -65.423MeV

△(30,64)= -66.001MeV

10.从17O中取出一个中子,需能量多少MeV?[ 已知:△(0,1)= 8.071 MeV,△(8,17)= -0.810 MeV,△(8,16)= -4.737 MeV ]

11. β 衰变三种衰变类型的净过程及其衰变条件。 12、预言66Cu 将发射β— 或β+ ?

13、某核的初态自旋和宇称为2+, 可发生M2(E3) 跃迁,则终态核的自旋和宇称为多少?

14、利用壳模型,确定39

391920

Ca K

β

+

??→中自旋和宇称的变化,跃迁的类型,以及

log (fT1/2)值。错误!

15.试求

()16

3

18

8

8,O H p O

的核反应能Q 和核反应阈能Eth 。[ 已知: △(1,3)= 14.95

MeV , △(8,16)= -4.737 MeV , △(8,18)= -0.783 MeV , △(1,1)= 7.289 MeV] 16.能量为2.0MeV 的氘束轰击6Li 靶,在出射角 θ = 155o 方向上观测到两种能量的粒子,EP1 = 4.67MeV ,EP2 = 4.29MeV ,求余核7Li 的激发能E*。 已知: △(1,2)= 13.136 MeV , △(3,6)= 14.087 MeV △(1,1)= 7.289 MeV , △(3,7)= 14.908 MeV 17.实验测得的

159

65

T b

的最低三个能级的能量、I π

如下:

0,(3/2)+; 58KeV ,(5/2)+; 137KeV ,(7/2)+。

求:a 、这是什么类型的能级; b 、I π

=(9/2)+ 的能级的能量。

18. 放射性活度各为1Ci 的无载体60Co (T1/2 = 5.26y )和32P (T1/2 = 14.26 d )的质量各为多少克?

19. 用加速氚核轰击55Mn 来生成56Mn ,56Mn 的产生率为5×108s-1,已知56Mn 的T1/2=2.579 h ,试求轰击10 h 后56Mn 的放射性活度。

20、 60Co 是重要的医用放射性同位素,其T1/2 = 5.26年,则1g 60Co 的放射性活度是多少?

21、已知活体中12C 与14C 的原子数之比为1:1.2×10-12,14C 的T1/2 = 5730年。现测得:新疆古尸骸骨的100 g 碳的β衰变率为900次/min ,试问该古尸已有多久历史? 22、求

23

11

N a

核的质量亏损、结合能和平均结合能。(已知:

1.007276p m u

=,

1.008665n m u

=,

(

)23

11

22.989773m N a u

=,24

1 1.66056610

u g

-=?)

23、 56Mn 核从基态进行β-衰变时,发射出三组β粒子谱,它们的最大动能分别为0.72、1.05和2.86 MeV 。伴随着衰变所发射的γ 光子具有0.84、1.81、2.14、2.65和2.98 MeV 的能量。试计算并画出此衰变纲图。

附录:△(41,93)= -87.210 MeV ; △(42,93)= -86.803 MeV 。

24、 试计算下列衰变的衰变能(忽略电子的结合能),并根据壳模型(见附图)判断衰变级次: 93

93

4142

E C

M o N b

??→

25、氘核每个核子的平均结合能为1.11 MeV ,氦核每个核子的平均结合能为7.07 MeV 。则两个氘核结合成一个氦核时将释放多少能量? 26、钍

234

90

T h

的半衰期近似为25天,如果将24克钍贮藏150天,则钍的数量将

存留多少克?

27

J P =,原子核的总角动量I P =,则原子的总角动量F P =,其中F 的取值为哪些?

28、预言

9741

N b

会产生β+ 还是β- 衰变?稳定核素的核电荷数为多少?

29、在核反应62

4

3

122Li H H e

+→中,已知反应能为22.4MeV ,

2

1

H

的能量是4.0MeV 。

若生成的两个粒子能量相等,则每个粒子的能量为多少? 30、一块1.5kg 的

23994

Pu

(已知1/287.75T a =, 5.499E M eV α=)核电池的输出功

率为30W ,试计算其α 衰变能转变为电能的转换效率。 31、用20μA 的质子束轰击厚为5 mg ·cm-2的7

L i 靶,通过

()7

7

,L i p n B e

反应产

生放射性核素7

Be (1/253.3T d =),若反应截面为300mb ,试求轰击2h 后的放

射性活度A 。 32、64

29

C u

的衰变纲图如右图所示: 1克

6429

C u

放出的γ 射线强度为多少?

(2)分别确定β- 衰变、γ 跃迁的跃迁类型。 (3)计算放出的β- 和β+ 粒子的最大能量值。 (4)

6464

29

28C u N i

→(基态)放出的中微子

的能量、余核的反冲能。

33、实验测得某核的三个能级的能量,I π 如下:393 keV ,5/2+;433 keV ,7/2+;485 keV ,9/2+。试求: (1)这是什么类型的能级;

(2)I π = 11/2+ 的能级的能量。

附录: △(28,64)= -67.098MeV △(29,64)= -65.423MeV △(30,64)= -66.001MeV

原子核物理知识点归纳

原子核物理重点知识点 第一章 原子核的基本性质 1、对核素、同位素、同位素丰度、同量异位素、同质异能素、镜像核等概念的理解。 (P2)核素:核内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中子数以及特定能态的一种原子核或原子。 (P2)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质量数的核素所对应的原子。 (P2)同位素丰度:某元素中各同位素天然含量的原子数百分比。 (P83)同质异能素:原子核的激发态寿命相当短暂,但一些激发态寿命较长,一般把寿命 长于0.1s 激发态的核素称为同质异能素。 (P75)镜像核:质量数、核自旋、宇称均相等,而质子数和中子数互为相反的两个核。 2、影响原子核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P3~5) 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之间的比例;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奇偶性。 3、关于原子核半径的计算及单核子体积。(P6) R =r 0A 1/3 fm r 0=1.20 fm 电荷半径:R =(1.20±0.30)A 1/3 fm 核力半径:R =(1.40±0.10)A 1/3 fm 通常 核力半径>电荷半径 单核子体积:A r R V 3033 434ππ== 4、核力的特点。(P14) 1.核力是短程强相互作用力; 2.核力与核子电荷数无关; 3.核力具有饱和性; 4.核力在极短程内具有排斥芯; 5.核力还与自旋有关。 5、关于原子核结合能、比结合能物理意义的理解。(P8) 结合能:),()1,0()()1,1(),(),(2 A Z Z Z A Z c A Z m A Z B ?-?-+?=?= 表明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会释放的能量。 比结合能(平均结合能):A A Z B A Z /),(),(=ε 原子核拆散成自由核子时外界对每个核子所做的最小平均功,或者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平均每一个核子所释放的能量。 6、关于库仑势垒的理解和计算。(P17) 1.r>R ,核力为0,仅库仑斥力,入射粒子对于靶核势能V (r ),r →∞,V (r ) →0,粒子靠近靶核,r →R ,V (r )上升,靠近靶核边缘V (r )max ,势能曲线呈双曲线形,在靶核外围隆起,称为库仑势垒。 2.若靶核电荷数为Z ,入射粒子相对于靶核 的势能为:r Ze r V 2 0241 )(πε=,在r =R 处, 势垒最高,称为库仑势垒高度。

系统解剖学期末试题大全

系统解剖学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45分) A型题(每题备有5个答案,请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在答题卡的相应部位涂黑。(每题1分,共36分) l、精索内不含有 A、睾丸动脉 B、蔓状静脉丛 C、射精管 D、神经 E、淋巴管 2、不参与脊柱构成的是() A、椎间盘 B、前纵韧带 C、后纵韧带 D、黄韧带 E 、齿状韧带 3、何者不是出入肝门的结构( ) A、肝静脉 B、门静脉 C、肝管 D、肝固有动脉 E、淋巴管 4.屈髋关节伸膝关节的肌是 A.缝匠肌 B.股直肌 C.股中间肌 D.股薄肌 E.股二头肌 5、掌深弓 A. 桡、尺两动脉终支构成 B.位于指浅、深屈肌腱之间 C. 弓顶位于掌浅弓近侧1~2cm处 D.发出三条指掌侧总动脉与掌浅弓吻合 E.以上都不对 6、腋淋巴结群中,直接引流乳房大部分淋巴液的是 A.外侧群 B.中央群 C.腋尖群 D.肩胛下群(后群) E.胸肌群(前群) 7、关于肘关节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由肱骨下端和尺骨上端构成 B.由肱骨下端和桡骨上端构成 C.由桡骨上端和尺骨上端构成 D.由肱尺关节、肱桡关节和桡尺近侧关节构成

E.其下界为十二指肠球部 8、肝门静脉 A.是出肝的静脉 B.从肝脏面的横沟处出肝 C.经过肝十二指肠韧带内 D.借胃右静脉与下腔静脉汇合 E.以上都不是 9、关于阑尾,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 A.阑尾的远端是盲端 B.其近端开口于回盲瓣下方2~3cm C.阑尾的位置可随盲肠位置的变异而变异 D.阑尾动脉为富有侧支吻合的动脉 E.阑尾根部是三条结肠带会聚处 10、下列哪项不是腹主动脉成对的脏支 A.肾动脉 B.腰动脉 C.睾丸动脉 D.肾上腺中动脉 E.卵巢动脉 11、下列骨中哪块属于脑颅骨 A.犁骨 B.下颌骨 C.腭骨 D.蝶骨 E.颧骨 12、股四头肌不包括 A.股二头肌 B.股直肌 C.股中间肌 D.股外侧肌 E.股内侧肌 13、肩胛骨下角平对 A.第2肋 B.第4肋 C.第5肋 D.第6肋 E.第 7肋 14、关于胆囊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有储存和浓缩胆汁的功能 B.胆囊结石多停留于底部 C.胆囊底稍突出于肝下缘 D.右锁骨中线与右肋弓的交点为底的体表投影点 E.其毗邻左为幽门,右为结肠右曲 15、肱三头肌 A.伸前臂 B.屈前臂 C.伸小腿 D.屈小腿 E.伸腕

原子物理复习201405

《原子物理》复习 第一章 原子的位形:卢瑟福模型 (1) 电子的电荷量e =__________;电子的质量m e =__________;质子的质量m p =___________;m e c 2=________eV ;m p c 2=______eV ;1eV=_______J ;1u=_______kg 。 (2) 质量数为A ,密度为ρ(g/cm 3)的原子,其质量m A =_______kg ,该原子的半径为r A =_________。 (3) 卢瑟福模型认为正电荷在原子中的分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汤姆逊模型认为正电荷在原子中的分布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库仑散射公式:2cot 2θa b =,其中c E e Z Z a 02214πε=称为__________,E c =______,称为入射粒子在质心系的动能;b 称为________,θ为_________。 (5) 动能为5MeV 的质子与He 原子发生散射,其瞄准距离为5fm ,则其散射角为_______。 (6) 卢瑟福散射公式:2sin d 42 sin d sin 216'd 224 2θπθθθπ--==a Nnt a ntN N (7) . 1-2,1-3,1-4,1-6

第二章 原子的量子态:玻尔模型 02 220210222 2 222 410.126.136.13,)(21,6.13)(2121a Z n m m m e Z n r n c Z v m keV eV hc eV R R m m m hc c R m m m m eV n Z m m m n Z m m m c m n c Z E A e A A n n H H A e A A A A e A e A A e A A e A e A n ??+===?==?+==+=?+-=+-=??? ??-=-μπεααμμααμ . 2-1, 2-2, 2-3, 2-8 第三章 量子力学导论 (1) 德布罗意关系式λ=_________ (2) 四个量子数(n ,l ,m l ,m s )中,n 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l 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 (3) 角量子数l =2时,其相应的角动量的大小为__________。在外磁场B 中,其m l =2,则该角动量与B 的夹角为____________。m l =1与m l =2的角动量的夹角为_______ (4) n =4,则l 的可能值有_________________。 (5) l=3,在磁场B 下,m l 的可能值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常人体解剖学期末考试试卷真题

正常人体解剖学》期末考试试卷【真题】 1、支配咀嚼肌的神经来自 A、眼神经 B、下颌神经 C、上颌神经 D、面神经 E、舌咽神经 2、胆囊底的体表投影在 A、剑突下25cm B、右腋前线与肋弓相交处 C、右肋弓与右腹直肌外侧缘(半月线)相交处 D、胸骨旁线与右肋弓相交处 E、右肋弓中、外1/3交点处 3、胸导管汇入 A、左锁骨下静脉 B、右颈静脉角 C、左颈静脉角 D、左颈内静脉 E、右锁骨下静脉 4、下列结构中,哪一项不是关节的基本结构 A、关节面 B、关节囊纤维层 C、关节囊滑膜层 D、关节腔 E、关节盘 5、成人颅盖骨最薄弱处为 A、前囟点 B、人字点 C、翼点 D、乳突部 E、额部 6、维持子宫前倾位的韧带是 A、子宫阔韧带 B、子宫主韧带 C、子宫圆韧带 D、骶子宫韧带 E、以上均不是 7、肾的被膜由内向外依次为 A、肾筋膜、纤维囊、脂肪囊 B、纤维囊、脂肪囊、肾筋膜 C、脂肪囊、纤维囊、肾筋膜 D、肾筋膜、脂肪囊、纤维囊 E、脂肪囊、肾筋膜、纤维囊 8、解剖学姿势的描述,下列何者是错误的 A、身体必须直立 B、两眼平视前方 C、上肢在躯干两旁自然下垂 D、手掌面对躯干 E、两足跟靠拢,两趾接触并指向前方 9、腮腺导管的开口为 A、上颌第二磨牙的牙冠相对的颊粘膜上 B、上颌第二前磨牙的牙冠相对的颊粘膜上 C、上颌第一前磨牙的牙冠相对的颊粘膜上 D、上颌第一磨牙的牙冠相对的颊粘膜上 E、上颌第三磨牙的牙冠相对的颊粘膜上 10、下列何种说法是错误的 A、上颌窦开口于中鼻道 B、额窦开口于上鼻道 C、筛窦开口于中鼻道和上鼻道 D、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 E、鼻泪管开口于下鼻道 11、第1躯体运动中枢位于大脑皮质的 A、中央后回、中央旁小叶后部 B、距状沟两侧 C、颞上回 D、边缘叶 E、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 12、主动脉裂孔除了有降主动脉通过外还有下列何结构通过 A、迷走神经 B、胸导管 C、膈神经 D、奇静脉 E、半奇静脉 13、胸膜下界的体表投影在右锁中线平对 A、第6肋 B、第7肋 C、第8肋 D、第9肋 E、第10肋 14、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有 A、胆总管、腹腔干、门静脉 B、胆总管、肝总A、门静脉 C、胆总管、肝固有动脉、门静脉 D、胆总管、肝固有A、肝中静脉 E、胆囊管、肝总A、门静脉 15、女性绝育手术的结扎部位

原子核物理复习资料归纳整理

原子核物理复习资料归纳整理 原子核物理复习资料归纳整理 名词解释 1、核的自旋:原子核的角动量,通常称为核的自旋。 2、衰变常量:衰变常量是在单位时间内每个原子核的衰变概率。 3、半衰期:半衰期是放射性原子核数衰减到原来数目的一半所 需的时间。 4、平均寿命:平均寿命是指放射性原子核平均生存的时间。 5、放射性活度:在单位时间内有多少核发生衰变,亦即放射性 核素的衰变率,叫衰变率。 6、放射性: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各种射线的现象,称为放射性。 7、放射性核素:能自发的放射各种射线的核素称为放射性核素,也叫做不稳定核素。 8、核衰变:原子核衰变是指原子核自发的放射出α或β等粒 子而发生的转变。 9、衰变能:原子核衰变时所放出的能量。 10、核素:具有相同质子数Z和中子数N的一类原子核,称为一种核素。 11、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 12、同中子素:中子数相同,质子数不同的核。 13、同量异位素:质量数相同,质子数不同的核素 14、同核异能素:质量数和质子数相同而能量状态不同的核素。

15、镜像核:质子数和中子数呼唤的一对原子核。 16、质量亏损:组成某一原子核的核子质量与该原子核质量之差。 17、核的结合能:自由核子组成原子核所释放的能量。 18、比结合能:原子核平均每个核子的结合能。 19、最后一个核子的结合能:是一个自由核子与核的其余部分组成原子核时,所释放的能量。 20、内转换现象:跃迁时可以把核的激发能直接交给原子的壳层电子而发射出来。 21、内转换现象:原子核从激发态到较低的能态或基态的跃迁时把核的激发能直接交给原子的壳层电子而发射出来。 22、内转换电子:内转换过程中放出来的电子。(如果单出这个就先写出内转换现象的定义) 23、内电子对效应: 24、级联γ辐射的角关联:原子核接连的放出的两个γ光子,若其概率与这两个γ光子发射方向的夹角有关,即夹角改变时,概 率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级联γ辐射角关联,亦称γ-γ角关联。 25、穆斯堡尔效应:原子核辐射的无反冲共振吸收。 26、核的集体模型:每个核子在核内除了相对其它核子运动外,原子核的整体还发生振动与转动,处于不同运动状态的核,不仅有 自己特定的形状,还具有不同的能量和角动量,这些能量与角动量 都是分立的,因而形成能级。 28、核反应能:核反应过程中释放的能量。 29、核反应阈能:在L系中能够引起核反应的入射粒子最低能量。 30、核反应截面:一个粒子入射到单位面积内只含一个靶核的靶子上所发生的反应概率。(一个入射粒子同单位面积靶上一个靶核

系统解剖学期末试题

系统解剖学期末试题 (供临床、预防、口腔等专业本科使用)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45分) A型题(每题备有5个答案,请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在答题卡的相应部位涂黑。(每题1分,共36分) l、精索内不含有 A、睾丸动脉 B、蔓状静脉丛 C、射精管 D、神经 E、淋巴管 2、不参与脊柱构成的是() A、椎间盘 B、前纵韧带 C、后纵韧带 D、黄韧带E 、齿状韧带 3、何者不是出入肝门的结构( ) A、肝静脉 B、门静脉 C、肝管 D、肝固有动脉 E、淋巴管 4.屈髋关节伸膝关节的肌是 A.缝匠肌 B.股直肌 C.股中间肌 D.股薄肌 E.股二头肌 5、掌深弓 A. 桡、尺两动脉终支构成 B.位于指浅、深屈肌腱之间 C. 弓顶位于掌浅弓近侧1~2cm处 D.发出三条指掌侧总动脉与掌浅弓吻合 E.以上都不对 6、腋淋巴结群中,直接引流乳房大部分淋巴液的是 A.外侧群 B.中央群 C.腋尖群 D.肩胛下群(后群) E.胸肌群(前群) 7、关于肘关节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由肱骨下端和尺骨上端构成 B.由肱骨下端和桡骨上端构成 C.由桡骨上端和尺骨上端构成 D.由肱尺关节、肱桡关节和桡尺近侧关节构成 E.其下界为十二指肠球部 8、肝门静脉 A.是出肝的静脉 B.从肝脏面的横沟处出肝 C.经过肝十二指肠韧带内 D.借胃右静脉与下腔静脉汇合 E.以上都不是 9、关于阑尾,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 A.阑尾的远端是盲端 B.其近端开口于回盲瓣下方2~3cm C.阑尾的位置可随盲肠位置的变异而变异 D.阑尾动脉为富有侧支吻合的动脉 E.阑尾根部是三条结肠带会聚处 10、下列哪项不是腹主动脉成对的脏支 A.肾动脉 B.腰动脉 C.睾丸动脉 D.肾上腺中动脉 E.卵巢动脉 11、下列骨中哪块属于脑颅骨 A.犁骨 B.下颌骨 C.腭骨 D.蝶骨 E.颧骨 12、股四头肌不包括 A.股二头肌 B.股直肌 C.股中间肌 D.股外侧肌 E.股内侧肌 13、肩胛骨下角平对 A.第2肋 B.第4肋 C.第5肋 D.第6肋 E.第7肋 14、关于胆囊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解剖期末试题

中一《解剖学基础》期末试题 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属于长骨的是( ) A.肋骨 B.股骨 C.胸骨 D.椎骨 E.髋骨 2.下列不参与膝关节构成的是( ) A.股骨 B.胫骨 C.腓骨 D.髌骨 3.对臀大肌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位于臀部浅层 B.起自髋骨和骶骨后面 C.止于股骨上部的后面 D. 其中部常为肌肉注射部位 4.属于股骨下端的结构是( ) A.大转子 B.股骨颈 C.股骨头 D.内侧髁和外侧髁 5.膈是穹窿状扁肌,通过的结构不包括( ) A.主动脉 B.下腔静脉 C.迷走神经 D.气管 E.食管 6.有半月板的关节是( ) A.肩关节 B.肘关节 C.髋关节 D.膝关节 E.腕关节 7.不属于躯干骨的是( ) A.椎骨 B.胸骨 C.肋骨 D.锁骨 8.肱骨体后面中份有( ) A.尺神经沟 B.桡神经沟 C.大结节 D.小结节 E.鹰嘴窝 9.下列哪块肌肉参与大腿后伸( ) A.股四头肌 B.缝匠肌 C.三角肌 D.腓肠肌 E.臀大肌 10. 肩胛下角( ) A.平第1肋 B.平第2肋 C.平第3肋 D.平第5肋 E.平第7肋11. 胸骨角( ) A.平对第2肋间隙 B.平对第2肋软骨 C.为胸骨体与剑突形成的结构 D.凸向内面 E.是两肋弓的夹角 12. 关节盂与下列何结构构成关节( ) A.锁骨肩峰端 B.肱骨头 C.肩胛冈 D.肋头 E.肱骨小结节 13. 既能屈膝又能屈髋的肌( ) A.股薄肌 B.缝匠肌 C.股四头肌 D.半膜肌 E.股二头肌 14. 参与呼吸的主要肌有( ) A.胸大肌 B.膈 C.胸小肌 D.前锯肌 E.腹直肌 15. 右侧胸锁乳突肌收缩( ) A.头后仰 B.头歪向右侧、面转向右侧 C.头歪向左侧、面转向左侧 D.头歪向右侧、面转向左侧 E.头歪向左侧、面转向右侧 16.下肢骨共有( ) A.23块 B.29块 C.32块 D.51块 E.62块 17.胸骨角是下列哪两部分的连接处( ) A.胸骨体与剑突 B.胸骨柄与胸骨体 C.肋骨柄与剑突 D.胸骨与锁骨 E.以上都不是 18.不参加围成翼点的骨是( ) A.额骨 B.顶骨 C.蝶骨 D.颞骨 E.颧骨 19.髋骨的组成( ) A.尾骨、坐骨和骶骨围成 B. 髂骨、坐骨和耻骨围成 C. 尾骨、坐骨围成 D. 髂骨、坐骨和骶骨围成 E. 坐骨和耻骨围成 20.下列骨中属于籽骨的是( ) A.月骨 B.钩骨 C.膑骨 D.跟骨 E.股骨 21.乳突属于下列哪块骨的一部分( )

核技术应用复习

核技术:是指在原子核物理现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利用原子核反应堆、粒子加速器、放射性同位素和核粒子探测器等各种核物理设备和核实验方法为各个部门服务的一门新兴技术。 核武器——核变(裂变、聚变) 及生化效应 目前的分类核能与核动力(核工程)——反应堆、热工(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的简称,传热学是研究热量传递的一门学科,如反应堆的导热,对流换热,辐射能的传递等。) 核技术(非动力核技术)——同位素与辐射技术 核农学核农学主要研究核素和核辐射及相关核技术在农业科学和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理 核医学核医学—将核素(包括放射性核素和稳定核素)标记的示踪剂用于医学和生物医疗和研究用途的学科。 核分析 (工业)核检测 辐射加工辐射加工—广义的辐射加工包括一切利用粒子、光波和射线来从事辐射化学及技术研究、开发和生产的技术等。 食品、卫生 核检测技术基本原理 利用射线(β、X、γ、n)与物质相互作用时产生的吸收、散射或活化反应等现象,通过测定射线的强度或能谱的变化来测定被测物质的基本物理(或化学)量(如:密度、浓度、厚度(高度)、水份、流量、挥发分等)。 特点 现场、非接触、无损(无破坏性); 可在线、载流连续监测; 抗干扰能力强。 安全、无污染(无废气、废液排放); 经济、高效。 相对测量——标定难、测量精度容易受物料成分变化的影响。 问题 灵敏度和响应时间; 精密度和准确度; 非线性问题与校正技术; 多参数测量与数据处理; 辐射与安全; 认可(认证)与推广; 规范化、标准化 核子密度计 各种料液浓度的在线检测和控制。也可通过密度而间接测定出料液中某种成分的含量、以及两种物料的本比等。核子(皮带)秤 利用物料对γ射线的吸收原理。放射源发出的γ射线穿过穿透输送机上的物料后,强度减弱,物料越多,减弱的程度越大,探测器接受的射线强度也减少,根据探测器输出脉冲数变化,就可以测出输送机上物料的多少。如果同时测出输送速度,则物料对速度之积分就是单位时间传送物料的重量。 测量原理 放射源稳定的放出射线。在支架构成的范围内呈扇形,照射到输送机上,输送机上的物料吸收一部分射线,其余的照射到探测器上,因放射源发出的射线为常数,因此探测器探测的射线的多少,可反映输送机上物料的多少。 基本应用测量工业输送系统、测量管道和斜槽中处于“自由下落”状态的物流的质量流量 料位计及料位开关 原理: 检测γ射线穿透料仓或管道中物料后的强度,根据射线强度的变化来计算、判断物料的料面水平,控制物料的输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知识点总结 一.量子论的建立黑体和黑体辐射Ⅰ (一)量子论 1.创立标志:1900年普朗克在德国的《物理年刊》上发表《论正常光谱能量分布定律》的论文,标志着量子论的诞生。 2.量子论的主要内容: ①普朗克认为物质的辐射能量并不是无限可分的,其最小的、不可分的能量单元即“能量子”或称“量子”,也就是说组成能量的单元是量子。 ②物质的辐射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以量子的整数倍跳跃式变化的。 3.量子论的发展 ①1905年,爱因斯坦奖量子概念推广到光的传播中,提出了光量子论。 ②1913年,英国物理学家玻尔把量子概念推广到原子内部的能量状态,提出了一种量子化的原子结构模型,丰富了量子论。 ③到1925年左右,量子力学最终建立。 4.量子论的意义 ①与量子论等一起,引起物理学的一场重大革命,并促进了现代科学技术的突破性发展。 ②量子论的革命性观念揭开了微观世界的奥秘,深刻改变了人们对整个物质世界的认识。 ③量子论成功的揭示了诸多物质现象,如光量子论揭示了光电效应 ④量子概念是一个重要基石,现代物理学中的许多领域都是从量子概念基础上衍生出来的。 量子论的形成标志着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同时,在量子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量子论学,极大地促进了原子物理、固体物理和原子核物理等科学的发展。(二)黑体和黑体辐射

1.热辐射现象 任何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要发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并且其辐射能量的大小及辐射能量按波长的分布都与温度有关。 这种由于物质中的分子、原子受到热激发而发射电磁波的现象称为热辐射。 ①.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会辐射能量。 ②.物体既会辐射能量,也会吸收能量。物体在某个频率范围内发射电磁波能力越大,则它吸收该频率范围内电磁波能力也越大。 辐射和吸收的能量恰相等时称为热平衡。此时温度恒定不变。 实验表明:物体辐射能多少决定于物体的温度(T)、辐射的波长、时间的长短和发射的面积。 2.黑体 物体具有向四周辐射能量的本领,又有吸收外界辐射 来的能量的本领。 黑体是指在任何温度下,全部吸收任何波长的辐射的 物体。 3.实验规律: 1)随着温度的升高,黑体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 2)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方向移动。 二.光电效应光子说光电效应方程Ⅰ 1、光电效应

《解剖学基础》期末考试汇总

《解剖学基础》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内皮:衬于心脏、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2.麦氏点: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约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 此点称为麦氏点。 3.神经核:在中枢部,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而形成的团块状结构。 4.膀胱三角:膀胱底的内面,位于两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形区域,黏膜光滑无皱襞,称膀胱三角——是肿瘤的好发部位。 5.胸骨角:胸骨柄和胸骨体连结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两侧平对第2肋软骨。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计20分) 1.组成人体的最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细胞。 2.构成人体器官的基本组织是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3.骨的构造由骨质、骨膜和骨髓构成。 4.口腔腺包括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 5.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6.喉由数块喉软骨借关节和韧带连成支架,周围附有喉肌,内面衬以黏膜构成,其中喉软骨包括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和勺状软骨。 7.子宫呈倒置的梨形,前后略扁,可分为子宫底、子宫体和子宫颈三部分。 8.心得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和蒲肯野纤维。 9.淋巴系统由淋巴管道、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组成。 10.腹腔干为一短干,在主动脉裂孔的稍下方起自腹主动脉的前壁,随即分胃左动脉、肝总动脉和脾动脉三支。 11.脑干自下而上由延髓、脑桥和中脑三部分组成。 12.在12对脑神经中,感觉神经包括嗅神经、视神经和前庭蜗神经。 13.臂丛由第5-8颈神经前支和第1胸神经前支的大部分组成,经锁骨下动脉和锁骨的后方进入腋窝,围绕在腋动脉周围。 14.根据细胞的形态和排列特点不同,肾上腺皮质由外向内3个带,即:球状带、束状带和网状带。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 1.将人体分为上下方向,与地面垂直且和人体长轴平行的轴是(A)。 A、垂直轴 B、矢状轴 C、冠状轴 D、额状轴 2.主要分布于输尿管、膀胱等部位的上皮是(C)。 A、单层扁平上皮 B、单层柱状上皮 C、变异上皮 D、单层立方上皮 3.人体最大的呼吸肌是(C)。 A、肋间内肌 B、肋间外肌 C、膈肌 D、腹肌 4. ┽2正确的描述是(B) A、右下颌第一乳磨牙 B、左上颌侧切牙 B、右下颌第一磨牙 D、中切牙 5.识别空肠起始的标志是(B) A、十二肠大乳头 B、十二指肠悬肌 C、十二指肠球部 D、十二指肠小乳头 6.下列可分泌表面活性物质,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防止肺泡塌陷的细胞是(B) A、I型肺泡细胞 B、II型肺泡细胞 C、肺巨噬细胞 D、尘细胞

解剖学期末考试题和参考答案

09级本科班解剖学期终试题(A卷)年级________ 专业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号_________ ■生名______ 注:考试时间共120分钟,成绩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1 ?颈椎具有区别性的结构特点是: A B C D E 2?孔卞.斗表「II能摸到的体表标志是A腰椎椎体 B 唯甘軌 C坐骨结节 D E岬 3.下列哪块骨内具有空腔 A ■ B C , D _ E叱U 4.翼点的内面有 A B C」 D : E 有或応过过 A型题 5.胸骨角平对 A 為1肋软骨 B第1肋间隙 C 兌2肋软骨 D第2肋间隙 E第3肋软骨 6.临床上常作为防疫接种的肌是 A背詞肌 B肱二九肌 C .肱二头皿 D启胛、.肌 E二和曲 7.桡神经沟位于 A尺骨上 B肚廿上 C 桡骨上 D胫廿上 E股骨上 8.关节囊内有前、后交叉韧带的是

A 启划」 B肘关方 C腕好 D靓.M E膝关节 9 ?即能呼气又能吸气的肌是 A [州外肌 B C 隔肌 D 前钢肌 E 腹百肌 10. 在颅中窝内可见 A ! B - C I D日 E : 11?有关节盘的关节是 A J B C [ D於关节 E j 12?属于上消化道的器官是 A - B空扬 C D总 E I 13.鼻咽癌的好发部位是 A B : C : D E 14.具有结肠带、结肠袋和肠脂垂的器官是A B 扬 C D ii E匡肠 15.在肝膈面,区分肝右叶和肝左叶的分界标志是 A 「 B - C : D : E卄川供 16?鼻粘膜易出血部位是位于 A B 1 C 中隔的前下部 D I E 17?喉腔水肿最易发生的部位是在 A I ' B 1 C卜 D JI E咚宣 18?气管切开常选部位是在 A 1?3气管软骨处 B 2?3气管软骨处 C 3?5气管软骨处 D 6?7气管软骨处 E 5?7气管软骨处 19?肺尖位于颈根部,高出锁骨内侧上端约 A 1 CM B 2?3CM C ■: D 5 C M E 6CM 20?与女性尿道后方相邻的器官是 A B : C D E ; 21?产生精细胞的结构是

第八章 原子核物理简介

第八章 原子核物理简介 一、选择题 1.可以基本决定所有原子核性质的两个量是: A 核的质量和大小 B.核自旋和磁矩 C.原子量和电荷 D.质量数和电荷数 2.原子核的大小同原子的大小相比,其R 核/R 原的数量级应为: A .105 B.103 C.10-3 D.10-5 3.原子核可近似看成一个球形,其半径R 可用下述公式来描述: A.R =r 0A 1/3 B. R =r 0A 2/3 C. R =303 4r π D.R=334A π 4.试估计核密度是多少g/cm 3? A.10; B.1012 C.1014 D.1017 5.核外电子的总角动量 6=J P ,原子核的总角动量 12=I P ,则原子的总角动量() 1+=F F P F ,其中F 为原子的总角动量量子数,其取值为 A.4,3,2,1; B.3,2,1; C.2,1,0,-1,-2; D.5,4,3,2,1 6.已知钠原子核23Na 基态的核自旋为I=3/2,因此钠原子基态32S 1/2能级的超精细结构为 A.2个; B.4个; C.3个; D.5个 7.若某原子其电子轨道量子数L=2,自旋量子数S=0,核自旋量子数I=3/2,则该原子总角动量量子数为 A.7/2,5/2,3/2,1/2; B. 7/2,5/2,3/2,3/2,1/2; C. 7/2,5/2,3/2,3/2,3/2,1/2; D.条件不足,得不出结果. 8.若电子总角动量量子数J=1/2,原子核自旋角动量量子数I=3/2, 则原子总角动量量子数F 的取值个数为 A.4个; B.3个; C.1个; D.2个 9.氘核每个核子的平均结合能为1.11MeV ,氦核每个核子的平均结合能为7.07 MeV .有两个氘核结合成一个氦核时 A.放出能量23.84 MeV; B.吸收能量23.84 MeV; C.放出能量26.06 MeV; D.吸收能量5.96 MeV , 10.由A 个核子组成的原子核的结合能为2mc E ?=?,其中m ?指 A. Z 个质子和A-Z 个中子的静止质量之差; B. A 个核子的运动质量和核运动质量之差; C. A 个核子的运动质量和核静止质量之差; D. A 个核子的静止质量和核静止质量之差 11.原子核平均结合能以中等核最大, 其值大约为 A.8.5~7.5MeV ; B.7.5~7.7MeV ; C.7.7~8.7MeV ; D.8.5~8.7MeV 12.氘核每个核子的平均结合能为1.09MeV ,氦核每个核子的平均结合能为7.06 MeV .有两个氘核结合成一个氦核时,其能量的变化为 A.23.88 MeV ,氦核比氘核稳定; B. - 23.88 MeV , 氦核比氘核稳定; C. 23.88 MeV ,氦核没有氘核稳定; D. - 23.88 MeV , 氦核没有氘核稳定. 13.原子核的平均结合能随A 的变化呈现出下列规律 A. 中等核最大,一般在7.5~8.0 MeV ; B. 随A 的增加逐渐增加,最大值约为8.5 MeV ; C. 中等核最大,一般在8.5-8.7 MeV ; D. 以中等核最大,轻核次之,重核最小. 14.已知中子和氢原子的质量分别为1.008665u 和1.007825u,则12C 的结合能为 A. 17.6 MeV ; B. 8.5 MeV ; C. 200 MeV ; D. 92 MeV . 15.放射性原子核衰变的基本规律是t e N N λ-=0,式中N 代表的物理意义是

解剖学期末考试题和参考答案

09级本科班解剖学期终试题(A卷) 年级专业班级________学号________姓名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1 分,共50分) A型题 1.颈椎具有区别性的结构特点是: A B C D E 2.机体表面能摸到的体表标志是 A腰椎椎体 B C坐骨结节 D E岬 3.下列哪块骨内具有空腔 A B C D E 4.翼点的内面有 A B C D E 5.胸骨角平对 A1肋软骨 B1肋间隙 C2肋软骨 D2肋间隙 E3肋软骨 6.临床上常作为防疫接种的肌是 A B C D E 7.桡神经沟位于 A 尺骨上 B C 桡骨上 D E 8.关节囊内有前、后交叉韧带的是 A B C D E膝关节 9.即能呼气又能吸气的肌是 A B C肌

D E 10.在颅中窝内可见 A B C D E 11.有关节盘的关节是 A B C D E 12.属于上消化道的器官是 A B C D E 13.鼻咽癌的好发部位是 A B C 状隐窝 D E 14.具有结肠带、结肠袋和肠脂垂的器官是 A B C D E 肠 15. 在肝膈面, 区分肝右叶和肝左叶的分界标志是 A B C D E 16.鼻粘膜易出血部位是位于 A B C D E 17.喉腔水肿最易发生的部位是在 A B C D E 18.气管切开常选部位是在 A 1~3气管软骨处 B 2~3气管软骨处 C 3~5气管软骨处 D 6~7气管软骨处 E 5~7气管软骨处 19.肺尖位于颈根部,高出锁骨内侧上端约 A 1CM B 2~3CM C D E 6CM 20.与女性尿道后方相邻的器官是 A B C D E 21.产生精细胞的结构是 A 睾丸输出管 B 睾丸网 C D 睾丸间质细胞 E 管 22.在男性,经直肠前壁可触及 A B C D E 23.膀胱肿瘤好发部位是在 A B C 胱体 D

(完整版)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5-知识点总结

选修3-5知识梳理 一.量子论的建立黑体和黑体辐射Ⅰ (一)量子论 1.创立标志:1900年普朗克在德国的《物理年刊》上发表《论正常光谱能量分布定律》的论文,标志着量子论的诞生。 2.量子论的主要内容: ①普朗克认为物质的辐射能量并不是无限可分的,其最小的、不可分的能量单元即“能量子”或称“量子”,也就是说组成能量的单元是量子。 ②物质的辐射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以量子的整数倍跳跃式变化的。 3.量子论的发展 ①1905年,爱因斯坦奖量子概念推广到光的传播中,提出了光量子论。 ②1913年,英国物理学家玻尔把量子概念推广到原子内部的能量状态,提出了一种量子化的原子结构模型,丰富了量子论。 ③到1925年左右,量子力学最终建立。 4.量子论的意义 ①与量子论等一起,引起物理学的一场重大革命,并促进了现代科学技术的突破性发展。 ②量子论的革命性观念揭开了微观世界的奥秘,深刻改变了人们对整个物质世界的认识。 ③量子论成功的揭示了诸多物质现象,如光量子论揭示了光电效应 ④量子概念是一个重要基石,现代物理学中的许多领域都是从量子概念基础上衍生出来的。 量子论的形成标志着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同时,在量子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量子论学,极大地促进了原子物理、固体物理和原子核物理等科学的发展。 (二)黑体和黑体辐射 1.热辐射现象 任何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要发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并且其辐射能量的大小及辐射能量按波长的分布都与温度有关。 这种由于物质中的分子、原子受到热激发而发射电磁波的现象称为热辐射。 ①.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会辐射能量。 ②.物体既会辐射能量,也会吸收能量。物体在某个频率范围内发射电磁波能力越大,则它吸收该频率范围内电磁波能力也越大。 辐射和吸收的能量恰相等时称为热平衡。此时温度恒定不变。 实验表明:物体辐射能多少决定于物体的温度(T)、辐射的波长、时间的长短和发射的面积。 2.黑体 物体具有向四周辐射能量的本领,又有吸收外界辐射 来的能量的本领。 黑体是指在任何温度下,全部吸收任何波长的辐射的 物体。 3.实验规律: 1)随着温度的升高,黑体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 2)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 方向移动。

2011年高考总复习物理(课标人教版)一轮复习(同步教学教案)第13章 波粒二象性 原子结构 原子核

第34讲 波粒二象性 教学目标 1. 理解光子说及对光电效应的解释. 2. 理解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并会用来解决简单问题. 重点:光电效应现象,光电效应规律,光子说. 难点:光电效应方程的应用 知识梳理 一、光电效应 1. 光照使物体发射电子的现象叫光电效应现象;所发射的电子叫光电子;光电子定向移动所形成的电流叫光电流。 2. 光电效应现象所遵循的基本规律。 物体在光照的条件下发射电子而发生光电效应现象时遵循如下规律: (1)对于任何一种金属,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某一极限频率才能产生光电效应,低于这个极限频率,无论强度如何,无论照射时间多长,也不能产生光电效应; (2)在单位时间里从金属极板中发射出的光电子数跟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3)发射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强度无关,只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4)只要入射光的频率高于金属极板的极限频率,无论其强度如何,光电子的产生都几乎是瞬时的,不超过10—9s. 二、光子说 1.光子说 ⑴光子:在空间传播的光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做一个光量子,简称光子。 ⑵光子的能量:ν=h E h 为普朗克常量。h=6.63×10-34J ·s 每个光子的能量只决定于光的频率。 ⑶光强 同样频率的光,光的强弱的不同则反映了单位时间内射到单位面积的光子数的多少. 2. 光子说对光电效应的解释 光子照射到金属上时,光子一次只能将其全部能量传递给一个电子,一个电子一次只能获取一个光子的能量,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对一的关系.电子吸收光子后,能量增加,如果能量足够大,就能摆脱金属中正电荷对其的束缚,从金属表面逸出,成为光电子. 如果光子的能量较小(频率较低),电子吸收光子后的能量不足以克服金属中正电荷对其的束缚,则立即会将其转化为系统的内能,而不能从金属中逸出,这就是入射光的频率较低时,尽管照射时间足够长,也不能发生光电效应的原因. 每一种金属,正电荷对电子的束缚能力都不同,因此,电子逸出所需做的最小功也不一样.光子频率小于该频率,无论如何都不会发生光电效应,这就是每一种金属都存在极限频率的原因. 金属中的电子对于光子的吸收是十分迅速的,电子一次性获得的能量足够时,逸出也是十分迅速的,这就是光电效应具有瞬时效应的原因. 三、光电效应方程 1. 金属的逸出功

原子核物理试题

期末考试试卷(B 卷) 课程名称: 原子核物理 学院: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姓名: 校园卡号: (共150分,请选其中的100作答) 1. 我们知道原子核体积近似地与A 成正比,试说明其内在的物理原因。 2. 重核裂变后,生成的中等重的核常伴随着β衰变,为什么? 3. Bi 21183 衰变至Tl 20781,有两组α粒子,其能量分别为6621keV ,6274keV 。前 者相应是母核衰变至子核基态,后者为衰变至激发态。试求子核Tl 20781激发态的能量。 4. 对于Ca Sc s 42 2068.04221??→?, 查表得3.310),(=m E Z f ,并已知子核的能级特性为+O 。试判断母核的能级特性。 5. 质子轰击7Li 靶,当质子的能量为0.44, 1.06, 2.22 和3.0MeV 时,观测到共振。已知质子和7Li 的结合能为17.21MeV ,试求所形成的复合核能级的激发能。 6. 简述处于激发态的复合核的中子蒸发能谱,并推导之。 7. 什么是内转换电子,内转换电子与β跃迁电子的区别。 期末考试试卷(B 卷)答案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 分 分 数 阅卷教师

1.解: 核力的作用要比库仑力强,而且主要是吸引力,这样才能克服库仑力形成原子核。核子之间的磁力也比核力小很多,万有引力更是微不足道。 核力是短程力,粗略的说,核力是短程力的强相互作用,而且起作用的主要是吸引力。 2.解: 重核的中质比大于1,甚至达到1.54.对于重核,核内的质子数增多,库仑力排斥增大了,要构成稳定的核就必须要还有更多的种子以消耗库仑排斥力作用。贝塔稳定线表示原子核有中子,质子对称相处的趋势,即中子数和质子数相当时原子核比较稳定。 3.解: 子核的激发能量: MeV E E A A E 7.353]62746621[207211)]()([410=-=--= αα 4.解: 4242 21 20 0.68 3.31/2log log(0.6810) 3.13 s Sc Ca f T β+ ???→?=?= 1/2 l o g f T ?判断跃迁种类几次规则知道该β + 衰变为容许跃迁 01,0;0,1 (1)1;1 i i i i I I I πππ?=-=±=?=?+=+=+故而,故而, 所以,母核42 21 Sc 的能级特性为:0+1+。 5.解: 复合核的激发能为: 代入数据得到: **12**3417.60,18.1319.15,19.84E M eV E M eV E M eV E M eV ==== 6.解: 再通过复合核的反应中,出射粒子的能量也具有麦克斯韦分布的特点,在适当的条件下叫分布也是各向同性的。因此,我们可以用液滴蒸发的图像来处理复合核的衰变,这就是中子蒸发能谱。 推导如下: 令剩余核的激发能 n E E E -=0*由于复合核的衰变至剩余核的激发能为n E E E +→**之间的概率与此间的能级成正比,同时与复合核的中子宽度)(n n E Γ成正比, 于是: n n n n n n dE E E E dE E n )()()(0-Γ∝ρ 又反应截面可以写为 ΓΓ=b CN ab ) (ασσ *A aA a A m E E B m m =++

原子核物理复习资料

1、核的自旋:原子核的角动量,通常称为核的自旋。 2、衰变常量:衰变常量是在单位时间内每个原子核的衰变概率。 3、半衰期:半衰期是放射性原子核数衰减到原来数目的一半所需的时间。 4、平均寿命:平均寿命是指放射性原子核平均生存的时间。 5、放射性活度:在单位时间内有多少核发生衰变,亦即放射性核素的衰变率,叫衰变率。 6、放射性: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各种射线的现象,称为放射性。 7、放射性核素:能自发的放射各种射线的核素称为放射性核素,也叫做不稳定核素。 8、核衰变:原子核衰变是指原子核自发的放射出α或β 等粒子而发生的转变。 9、衰变能:原子核衰变时所放出的能量。 10、核素:具有相同质子数Z和中子数N的一类原子核,称为一种核素。 11、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 12、同中子素:中子数相同,质子数不同的核素。 13、同量异位素:质量数相同,质子数不同的核素。 14、同核异能素:质量数和质子数相同而能量状态不同的核素。 15、镜像核:质子数和中子数呼唤的一对原子核。 16、质量亏损:组成某一原子核的核子质量与该原子核质量之差。 17、核的结合能:自由核子组成原子核所释放的能量。 18、比结合能:原子核平均每个核子的结合能。 19、最后一个核子的结合能:是一个自由核子与核的其余部分组成原子核时,所释放的能量。 21、内转换现象:原子核从激发态到较低的能态或基态的跃迁时把核的激发能直接交给原子的壳层电子而发射出来。 22、内转换电子:内转换过程中放出来的电子。(如果单出这个就先写出内转换现象的定义) 23、内电子对效应: 24、级联γ辐射的角关联:原子核接连的放出的两个γ光子,若其概率与这两个γ光子发射方向的夹角有关,即夹角改变时,概率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级联γ辐射角关联,亦称γ-γ角关联。 25、穆斯堡尔效应:原子核辐射的无反冲共振吸收。 26、核的集体模型:每个核子在核内除了相对其它核子运动外,原子核的整体还发生振动与转动,处于不同运动状态的核,不仅有自己特定的形状,还具有不同的能量和角动量,这些能量与角动量都是分立

(完整版)局部解剖学试题及答案

局部解剖学试题(1) 一、单选题(10分) 1. 关于面静脉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位置较浅,伴行于面动脉的前方 B.在下颌角的下方,与下颌后静脉的后支吻合 C.穿深筋膜,注入颈外静脉 D.眼静脉为面静脉入颅的必经通道 E.口角平面以上的一段面静脉通常无瓣膜 2. 关于腱膜下疏松组织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一层蜂窝组织 B.头皮撕脱自此层分离 C.血肿或脓肿可蔓延全颅顶 D.导血管不与板障静脉相连 E.被称为颅顶“危险区” 3. 副神经的行程是() A.胸锁乳突肌后缘中、下1/3交点处进入枕三角 B.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处进入枕三角 C.胸锁乳突肌前缘上、中1/3交点处进入枕三角 D.胸锁乳突肌前缘中点处进入枕三角 E.胸锁乳突肌后缘上、中1/3交点处进入枕三角 4. 颈丛皮支阻滞麻醉穿刺处为() A.斜方肌前缘中点 B.胸锁乳突肌前缘中点 C.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 D.胸锁乳突肌前缘上、中1/3交界处 E.胸锁乳突肌后缘上、中1/3交界处 5. 右肺根动脉排列自上而下是() A.肺动脉、肺静脉、主支气管B.上叶支气管、肺动脉、中下叶支气管、肺上静脉、肺下静脉C.主支气管、肺静脉、肺动脉D.肺动脉、主支气管、肺静脉E.肺静脉、主支气管、肺动脉 6. 关于腹前外侧壁皮肤的感觉神经分布,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有明显的节段性B.第6肋间神经分布于剑突平面C.第9肋间神经分布于脐平面 D. 脐以上是第10肋间神经分布E.耻骨联合上缘是肋下神经分布 7. 十二指肠大乳头位于十二指肠的() A.上部 B.下部 C.水平部 D.降部 E.升部 8. 乳腺癌根治术后,出现“翼状肩”,估计可能损伤() A.胸背神经 B.胸长神经 C.肩胛上神经 D.胸内侧神经 E.胸外侧神经 9. 股疝容易发生嵌顿现象的原因是:() A.股环周围结构缺乏伸缩性 B.股管过于狭窄 C.股管过于宽松 D.股鞘坚硬 E.卵圆窝的镰状缘锐利 10. 收肌管内的结构不包括() A.股动脉 B.股神经 C.股静脉 D.隐神经 E.股神经内侧肌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