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思维可视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思维可视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思维可视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思维可视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思维可视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思维可视化的运用在国外已经比较成功,研究内容涉及思维可视化的内涵、结构和特征、评析标准等诸多方面。我校目前处于引进阶段,小学数学教育对思维可视化的专题研究还不多闻,本文将从思维可视化的内涵,思维可视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及绘图的策略、应用的注意问题几方面做初步研究。

一、思维可视化的定义

思维可视化是用来组织和表象知识的工具,它一般将某一主题的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再用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连线上注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思维可视化能够构造清楚的知识网,便于学习者对知识结构的掌握,有利于发散思维可视化的形成,促进知识的迁移。

二、思维可视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教学设计的工具

思维可视化的运用为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提供了支持与帮助,通过思维可视化老师能够更清楚地呈现知识的结构,更有条理地进行教学。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可视化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与整理,突出教学重、难点,将教学中的主要概念和原理以一种可视化的方式展示出来,简明扼要地表明概念的逻辑性,呈现概念的主体地位以及相关性,以便学生发现概念间的区别与关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

(二)创造思维可视化的工具

思维可视化的创作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创造的过程,学生拥有较为

宽泛的想象力,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设计出符合条件的思维可视化。在思维可视化的创作过程中,学生要进行很多的思考,在头脑中会萌发各种新颖的想法,而且在构建成自己的思维可视化之后与他同学的作品比较时还会有新的想法出现。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

(三)知识整理的工具

新课程标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联系实际,提高对数学整体的认知,使学生了解知识之间的结构关系,感受数学知识的整体性。在小学数学中很多知识表面看起来毫无关联,其实它们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把它们关联在一起的就是“数学思想与方法”。贯入了思维可视化的教学让学生从散乱的机械式学习,提升为注重思想并充满主动探究活力的有价值学习。

(四)教学反思的工具

思维可视化有利于师生对教学活动成果进行反思。学生通过创作思维可视化可以发觉自己在知识掌握方面存在的不足。如,所学重点概念掌握的是否牢固,知识的理解是否透彻等,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增加学习的自我导向性,因而使学生自我反思能力和认知水平能力有所提高。同时,在师生共同创造与修正思维可视化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知识对掌握的不足之处,反思教学过程,更有利于发现教学环节的薄弱之处,为教学的改进提供了更有利依据,学生也能及时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可见思维可视化的绘制能使师生的共同发展。

三、创作思维可视化的方法

怎样让学生掌握思维可视化的创作策略呢?我认为,让学生掌握思维可视化这个学习方法,要有“识图—制图—用图”三个阶段。(一)识图——了解思维可视化

思维可视化对部分小学生来说有些陌生。大量实践表明,要让学生认识思维可视化,了解思维可视化的作用,能够看懂思维可视化,因而产生学习创作思维可视化的乐趣。比如,在复习整、小数的概念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创作了以整、小数知识思维可视化为要点,采用心形链接实现交互,让学生依据思维可视化自主复习。。

(二)制图——逐步形成概念图

制图,是一个比较高的要求,难度也比较大。创作一个完整且合理的思维可视化,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制图方法外,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各概念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层级关系。

指导学生创作思维可视化的步骤:①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找出概念。②让学生将概念写于心形纸上。③引导学生理解各概念间的联系确定各纸片摆放的位置。④将步骤3搬移到纸上。⑤用喜欢的符号连接各概念。⑥逐一理解线段两端概念间的关系并用适当的语义词注于。⑦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理解思维可视化,进一步完善思维可视化并做评析。

(三)用图——灵活运用概念图

经调查研究,在学习过程中运用思维可视化的学生,知识的时间

保持比用死记硬背学习的学生时间要长,而且知识面也比用死记硬背来学习的学生广,且更很好解决实际问题。

1.指导学生利用思维可视化促进知识归纳与整理

思维可视化,就是将零散的知识点按其内在的关系联合在一起的,绘制思维可视化,就是将这种内在的关系用思维可视化的形式更清楚的表现出来。学生对知识促进有效的归纳整理,使知识结构更清楚。2.指导学生利用思维可视化促进知识表达和合作学习

让学生对自己的思维可视化促进分析,说一说思维可视化中各个概念的含义及各概念间的联系,以增深对概念的了解,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创作的思维可视化。

3.指导学生利用思维可视化进行评析和自我评析

在学生创作的思维可视化中,老师可以更好把握学生的对概念的了解水平。在利用思维可视化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对同学创作的思维可视化促进评析,帮助同学发觉问题,从而发现自己对概念理解不透彻之处,进行自我评价,从而完善自己的知识点。

在“识图—制图—用图”过程中,学生积极乐于参与,分享成功经验,与同学们交流,在比较中矫正思维可视化偏差,不断完善认知结构点,提升数学素质,创作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有了更大的提高。

四、运用思维可视化要注意的事项

(一)“严谨”不等于“束缚”

制图严谨,就是创作时,方法上要满足思维可视化的结构特性,内容上要精确、简单。因为概念之间都有关系,所以一定要精选出连

接的概念及认真考虑连接词.严谨性是数学的最大特性,力求用词精准与精练。

(二)“自主”不等于“放任”

自主,就是学生依据自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经过独立思考建立的思维可视化。因为个体差异不同,学生对思维可视化的了解、创作也截然不相同。思维可视化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方法,然学生自主运用思维可视化并不等于老师放任自流,使学生自己绝对性独立地随意完成,老师要积极的指导并且要对学生的思维可视化作业予以评析,指导学生构建更好的思维可视化。

五、结束语

思维可视化作为课堂教学的策略,并能有效地改变学生的认知方法,切实有效的提高教学成果。作为课堂教学的策略,有利于学生的有价值地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乐于学。

因此,小学老师在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思维可视化教学的优势,最大程度地优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果,让思维可视化技术成为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的有效工具。

思维可视化教学

各种课改模式层出不穷,然而真正的课改目标却为何难以“落地”?各地减负措施纷纷出台,然而为何“越减越负”,“治标”却不“治本”?无法回避的中高考成绩是否可以实现“绿色提升”,真正“有效”的办法到底是什么?中国教育到底如何才能走出“一脚踩刹车,一脚踩油门”的怪圈?我们通过对全国各地上百所中小学课堂教学的深度观察,得出这样的结论:课改难,减负难的真正“症结”并不在“中高考”,而在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知识灌输型”教学方式,不彻底终结这种落后的教学方式,一切美好的愿望都将成为泡影,学生累、教师累、家长累的现状将无限期延续…… 考试绝非罪魁祸首

一提到课改难、减负难,大多数人都会不假思索地将矛头指向“中高考”,甚至将中高考制度“妖魔化”,简单地认为只要取消“中高考”,一切都会好!真是这样吗?从表面上看,似乎 是,但深入思考,绝不是! 先做一道选择题:两个农民, 一个农民用手刨肩挑的传 统方式耕作,每年收获的粮 食不多,但非常劳累,几年 下来,手糙、腰伤、背驼; 另一个农民用机械化方式 耕作,并引入生物技术、信 息技术来发展现代农业,收入是第一个农民的数十倍,但并不劳累!有三个选项供我们选择:第一,立即取消“种地”这一摧残人的职业,以彰显我们对第一个农民的深切同情;第二,采用威逼利诱等手段,让第一个农民再勤奋一些,以提高产量;第三,把第一个农民送到第二个农民处学习,改变生产方式,提高生产力。您会选第几项?我想凡是精神正常的人都会选第三项!好,题做完了,我们的头脑也该理性一些了,如果把“农民”换成“学生”呢?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到底是什么?是继续无休止地抱怨中高考,还是马上改变传统的、落后的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能,获得更好的成绩呢? 课改如何有效落地 从“洋思模式”到“杜郎口旋风”,再到中国教师报总结的课改“九大范式”及“高效课堂”,这些年各种课改模式层出不穷,大有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之态势。是也?

思维可视化教学参考资料

思维可视化概述 1思维可视化(Thinking visualization)是指运用一系列图示技术把本来不可视的思维(思考方法和思考路径)呈现出来,使其清晰可见的过程。被可视化的“思维”更有利于理解和记忆,因此可以有效提高信息加工及信息传递的效能。实现“思维可视化”的技术主要包括两类:图示技术(思维导图、模型图、流程图、概念图等)及生成图示的软件技术(Mindmanager、mindmapper、FreeMind、Sharemind、XMIND、Linux、Mindv、imindmap等)。随着“思维可视化”技术的发展,其在各领域的应用防越来赿广泛,越来赿深入:比如在商业领域出现的“可视化思考”会议;在教育领域出现的“思维可视化教学”;在科研领域出现的“思维可视化研究”等。 2概念的提出 思维可视化概念是由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思维可视化教学实验中心刘濯源主任首先提出,“思维可视化”( Thinking visualization)是指运用一系列图示技术把本来不可视的思维(包括:思考方法和思考路径)呈现出来,使其清晰可见的过程。“思维可视化”( Thinking visualization)技术的研究历时十年,经过“理念构建——技术整合——学科结合——模板开发——模式构建——教师培训——系统导入”七个阶段的深入研究及实践,并于2011年获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思维可视化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立项。2012年3月24日课题开题大会在无锡成功举办,来自全国的教育专家及80多所学校的校长对思维可视化教学模式表示了高度的认可,一致认为该教学模式对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及教师的教学品质具有关键性作用。 3概念区分 “思维可视化”与“知识可视化”的异同 “知识可视化”的概念较“思维可视化”的概念出现得更早一些,它主要强调的对知识表征的可视化呈现,北京师范大学“知识工程研究中心”在这方面的研究比较深入。而由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提出的“思维可视化”则更侧重于知识表征背后的思维规律、思考方法、思考路径,在可视化的过程中更强调对思考方法及思考路径的梳理及呈现。 4关于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这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时间主要用在“感知记

思维可视化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思维可视化教学研究》 中期研究报告 一、课题简介 课题由来:现在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有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也有良好的记忆力以及行为习惯。但是,大多数学生往往不爱动脑思考问题,只学会了课堂上讲过的内容,稍有变化就无从下手,思维不会也不愿变通。基于学生的现状,本课题研究与实践,必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课堂思维可视化的研究和探索是推进和深化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关键问题。因此很有必要研究有效的课堂思维,使课堂可视化思维成为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桥梁、火种与催化剂。由此,我们提出了“思维可视化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这个课题进行研究。 课题界定:思维可视化是指以图表等方式把原来不可见的思维结构、思维路径及方法呈现出来,使其清晰可见的过程。将思维可视化运用到学科教学中,可以实现零散知识系统化、结构化、隐性思维显性化,问题解决条理化、规律化。 研究目标:通过实践研究,建构出思维可视化在内容、方法、目标、原则、途径、策略、评价等方面的可操作化、普遍化的基础性理论。通过研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展现思维可视化的多样性。 研究内容:一是调查分析学生当前的思维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二是分析学生思维能力薄弱的主要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三是探索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及操作方法;四是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研究与教育的能力,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五是对教材进行再处理,降低学生的思维难度。 二、课题研究情况 1、在研究过程中进行理论升华,更新教育观念 我们采用了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网络、阅读专著、教育教学类刊物,聆听教育专家讲座,学习有关思维可视化的教育教学理论,写好教育随想,积累教育经验,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并形成可操作的方法。我们课题组看过的理论著作有:《建构主义教育研究》、《问题化学习》、《探究式学习》、《自主的学生》、《多元智能教学教程》、《为思维而教》、《理想课堂建构与实施》、《画出你的世界》、《小学数学教学论》、《现实世界的数学视角与思维》、《问题导学教学策略》、《数学思维养成课》、《思维的全面发展与中小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可见的学习》、《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学习理论》、《数学学习的心理基础与过程》、《数学理解性学习与教学》、《从教会到教慧》、《小学数学与思想方法》、《探究教学操作全手册》。撰写的教育随笔共16篇,分别是:《思维教育随笔》、《思维水平的测量与分析》、《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运用》、《将思维导图运用到作文教学中》、《思维可视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借助思维可视化教学识字》、《运用思维可视化讲解数学广角》、《我是如何运用思维可视化的》、《思维可视化拓展了孩子的思维》、《思维可视化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思维可视化丰富了课堂教学》《思维可视化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的难度与思维匹配》、《问题的形象化表示》、《问题的逼近与展开》、《运用思维可视化建立知识体系》。 通过学习,努力从理论观点上引导教师对实验课题产生背景、科学依据、教育思想、实践价值、操作方法全面把握,实现思想观念的转变。

科学思维教学策略[思维可视化的教学策略]

科学思维教学策略[思维可视化的教学策略] 思维可视化的教学策略 --------食物的消化 摘要: 任何教学活动,都应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在动态生成的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建构自己对世界的理解。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 策略,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可视化”,能帮助教师依 照学生的认知需要和特征,去组织、调控教学活动,有效引导学生 经历探求知识的形成过程。 思维可视化的教学策略有动手画,学生前概念可视化;交流分类,矛盾揭示可视化;搜寻证据,自我校正可视化;反映学生思维发展 轨迹,概念建立过程可视化。 关键词: 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解暗箱;调控 思维可视化的教学策略 --------食物的消化 任何教学活动,都应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在动态生成的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建构自己对世界的理解。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 策略,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可视化,能帮助教师依照学 生的认知需要和特征,去组织、调控教学活动,有效引导学生经历 探求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这个案例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了以下思维可视化的教学策略: 1、动手画,学生前概念可视化 教学前,学生对人体消化器官和食物流程并非白纸一张,采用在人体轮廓图中画出食物的“旅行”,学生喜欢,也适合每个学生详

尽地、有效率地表达出自己原认知信息,使教师能更全面了解把握学生的认知背景,更准确地预测学生的认知活动需要和指向,把教学活动建立在可靠的信息源的基础上,以学生的前概念作为探究活动的生长点。 2、交流分类,矛盾揭示可视化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认知背景,矛盾是求知的动力,问题是探究的方向。在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用语言描述与视频展示相结合的方法交流分享,在鲜活、生动的直观中引发学生从自己原认知中去发现矛盾,从而激起学生想办法去寻求证据的探究愿 望,把探究人体消化器官和食物流程及其方法,转化为自我建构知识的自主需要。 3、搜寻证据,自我校正可视化 4、反映学生思维发展轨迹,概念建立过程可视化 在这个案例教学中,反映出学生经历前概念、发展中的概念、形成较科学的概念,以及产生新问题需要等,新概念的连续发展做到了可视化。这样为学生自我评价反思有生动具体可视依据。教师对自己教学反思评价也有实在可靠具体的可视依据,对教师进一步改进教学,提升理念具有很强的实效性。 我们认为这样的方法,对当前课改倡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交流主动建构,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当然,有好方法让学生思维可视化,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更加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思维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适时地修改教学设计,调控教学过程,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更高。 附:教学实录 思维可视化的教学策略 ————《食物的消化》

小学低年级科学教学思维可视化研究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探究为主的课程。探究活动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基本的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更要让学生的科学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低年级的科学课作为科学教育的启蒙课,早期的思维习惯影响着他们今后的科学学习,也影响着他们科学素养的形成。因此,低年级科学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养成上。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单向思维占主导,只有直观的现象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二是感知思维占主导,思维的发展受限于生活经验,对于生活经验以外的知识难以理解;三是呈现出开拓性和跳跃性的思维特点,再加上抽象概括和语言能力较弱,表达常常杂乱无章;四是具有片段化和模糊化的思维特点,思考难以全面、深入。因此,学生的思维犹如“黑匣子”般不可见。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可以借助“可视化”方式,如利用图形、情境、实验以及思维导图,直观、生动、动态、完整地表征学生的思维,将隐形的思维显现出来,从而促进科学探究活动有效开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 [1] 一、“可视化”图形,直观显现学生的思维 小学低年级科学教材具有图多、字少的编写特点,这是基于学生有限的识字量、有限的生活经验和有限的理解能力的现状。图形作为一种直观、形象的表达方式,有助于学生呈现清晰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学

生建构正确的科学概念。(一)巧用动图,让思维有序。刚接触科学实验的低年级学生,往往是行动力先于思考力。在思维层面,他们不懂得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科学探究,尤其难以理解科学实验中的“操作规范”,但对图形、视频、实物等形象的东西更感兴趣,更容易理解。若能让图形“动”起来,利用“动图”逐一呈现思维的过程,便能将科学实验中的“操作规范”形象化、具体化,使操作由难变易。如一年级下册《它们去哪里了》一课的课堂活动是:将食盐、红糖、小石子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现象。为了指导学生更好地观察现象,教材用图提示了操作步骤:放入前的观察—放入水中的观察—搅拌—再观察(见图1)。图1教材要求将食盐、红糖、小石子分别按照四个步骤逐一进行实验,这对于操作能力较弱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容易顾此失彼,造成思维混乱。教师有必要分解实验步骤,降低思维难度,可将观察记录分成“放入前”和“放入后”两个部分,再用四个动图分解物体放入水中后的操作步骤(见图2)。借助动图的形式有效地指导学生完成活动,在学生掌握“放入盐后的观察”实验步骤后,再通过小组合作分别进行红糖和小石子放入水中后的实验。以动图的形式将片段化的思维按一定的顺序串联起来,思维因此变得井然有序。(二)图形记录,让思维外显。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往往不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或事物的特征。而“图形记录”有助于学生将隐性的思维显性化,把学生的思维过程一层层地暴露和展现出来。[2]因此,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借助图形进行思考,并将自己所观察到的、所想到的用图形记录下来,是

思维可视化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思维可视化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摘要:思维可视化技术能够帮助学生们在思考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辨析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最终促进小学生的心智发展,为学生成才提供服务。 关键词:思维;可视化;学科教学;成才 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本身就是以儿童的日常生活为基础,在教材的辅助和教师的引导下促进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品德及社会性发展。教师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从知识到思维的转变,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化教育,实现教学效能的成倍增长。思维可视化技术在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的运用明确了教学目标,提升了教学效率,本文主要探究思维可视化在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的可行性。 一、思维可视化技术的简要概述 所谓的思维可视化技术主要指的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考路径和思考方法通过模型图、概念图、流程图、图示和图像生成软件技术,最后再通过传播、交互、存储和呈现等信息技术一一呈现出来,这种可视化的思维更加便于理解记忆,最重要的是这种可见的知识加工过程能够有效地训练学生们的思维。思维可视化技术在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有效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及教学观念,提

高课堂学习效率,全面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质。 二、思维可视化技术的实际应用 (1)运用思维可视化,明确教师教学目标。在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标准当中,针对课程目标设置了态度、情感、能力、知识、价值观这几大部分,这几方面的目标可以说是互为影响、有机结合的。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把握好课程目标,让教学回归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这一学科教材中存在着大量的社会知识,教师一定要合理地运用思维可视化,兼顾社会知识性及品德科学性。①运用思维导图,把握目标体系。此处以苏教版的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为例,这一册主要由四个单元构成教学内容,主要的内容就是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近年来地球开始生病了,世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每一个单元都是生活的侧面映照,围绕生活这一主题展开了3~5课时的学习。本册主要是结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智力及心理发展特点,旨在引导学生们把握少年生活,探索成长家园。在教师完全掌握了教学内容的情况下,为了让学生们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利用制作思维导视图的形式制定出三维教学目标,让学生们能够对所学的内容一目了然。②勾勒单元目标,实现省时提效。以小学六年级第三单元“外面的世界怎么样”为例,在整合单元内容以及目标的过程中,不难发现,这一个单元都是并列的编排体例,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地打破原来的顺序,

思维可视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思维可视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思维可视化的运用在国外已经比较成功,研究内容涉及思维可视化的内涵、结构和特征、评析标准等诸多方面。我校目前处于引进阶段,小学数学教育对思维可视化的专题研究还不多闻,本文将从思维可视化的内涵,思维可视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及绘图的策略、应用的注意问题几方面做初步研究。 一、思维可视化的定义 思维可视化是用来组织和表象知识的工具,它一般将某一主题的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再用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连线上注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思维可视化能够构造清楚的知识网,便于学习者对知识结构的掌握,有利于发散思维可视化的形成,促进知识的迁移。 二、思维可视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教学设计的工具 思维可视化的运用为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提供了支持与帮助,通过思维可视化老师能够更清楚地呈现知识的结构,更有条理地进行教学。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可视化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与整理,突出教学重、难点,将教学中的主要概念和原理以一种可视化的方式展示出来,简明扼要地表明概念的逻辑性,呈现概念的主体地位以及相关性,以便学生发现概念间的区别与关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 (二)创造思维可视化的工具 思维可视化的创作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创造的过程,学生拥有较为

宽泛的想象力,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设计出符合条件的思维可视化。在思维可视化的创作过程中,学生要进行很多的思考,在头脑中会萌发各种新颖的想法,而且在构建成自己的思维可视化之后与他同学的作品比较时还会有新的想法出现。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 (三)知识整理的工具 新课程标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联系实际,提高对数学整体的认知,使学生了解知识之间的结构关系,感受数学知识的整体性。在小学数学中很多知识表面看起来毫无关联,其实它们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把它们关联在一起的就是“数学思想与方法”。贯入了思维可视化的教学让学生从散乱的机械式学习,提升为注重思想并充满主动探究活力的有价值学习。 (四)教学反思的工具 思维可视化有利于师生对教学活动成果进行反思。学生通过创作思维可视化可以发觉自己在知识掌握方面存在的不足。如,所学重点概念掌握的是否牢固,知识的理解是否透彻等,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增加学习的自我导向性,因而使学生自我反思能力和认知水平能力有所提高。同时,在师生共同创造与修正思维可视化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知识对掌握的不足之处,反思教学过程,更有利于发现教学环节的薄弱之处,为教学的改进提供了更有利依据,学生也能及时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可见思维可视化的绘制能使师生的共同发展。

刘濯源“思维可视化”教学四

刘濯源“思维可视化”教学 ——课改到底怎么改教育需要热忱,但更需要理性! ——刘濯源理性解析“减负到底减什么”,“课改到底怎么改”? 题记:为什么“课改”是光明方向却处处不招待见?为什么“减负”是大大好事却始终倍受质疑?是“课改”错了,还是“减负”不对?当然都不是,问题不出在“方向”上而是出在“方法”上!换句话说,经是好经,就是让歪嘴和尚给念歪了。为什么念歪?我认为根子还是在我们的文化惯性和思维方式上…… 一件大事要做成,方向当然最重要,如果方向错了,便是南辕北辙,背道而驰,渐行渐远……越努力问题越大!然而方向对了并不代表着一定成功,只有方向没有方法也是行不通的:方法对了,事半功倍,干事的人越干越有成就感、越干越有信心,越干越投入,跟进效仿的人也就越来越多了,这事就成了;方法不对,事倍功半,干事的人越干越痛苦,越干越沮丧,越干越倦怠,想跟进的人便知难而退,全都吓跑了,这事准成不了!因此,在方向明确后,寻找、研究、设计行之有效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不假思索地“蛮干”和急功近利地“快干”都是要范错误的!然而,遗憾的是,我们中国人常范这样的错误。 因为我们是宣扬“愚公移山”、“凿壁偷光”、“囊萤映雪”和“头悬梁,锥刺股”的民族,我们崇尚“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苦学精神,我们相信“凡事无捷径,只须下苦功”的规条,我们宁愿把“成功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加百分之一的灵感,”这半句话教给孩子,也不敢坦诚地告诉孩子其实后面还有半句是“然而这百分之一的灵感,恰恰是最重要的。”……于是我们特别热衷于理念的鼓吹而极度轻视具体途径和方法的研究,于是我们要做的事总是浮在云端,飘飘然,晕乎乎,很难脚踏实地!

思维可视化教学模式

小议科学实验中思维可视化教学模式 江苏扬中三跃中心小学孙厚荣(212214)论文摘要:作为省级课题《小学科学活动中学生思维可视化的探索与研究》中的核心环节,科学实验中的思维可视化不可忽视。本文就实验活动的几个主要环节的思维可视化构建了一种教学模式,作了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科学实验思维可视化教学模式 我们把科学课堂活动作为课题实验的主阵地,通过大胆的探索与实践,成功构建了“活动前的预测中——实验方案的设计中――实验现象的描摹中——活动后的交流中”的思维可视化教学模式。 第一步:预测中的思维可视化 预测就是利用已有的主观认识经验和逻辑判断与推理方法为主,对事物未来发展状况与趋势进行的推测和判断。科学活动前的预测,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一种基本技能。在教学中我们合理地挖掘此类教学内容,精心引导学生把自己的预测用形象化的手段展示出来,达到思维可视化的目的。 (1) 明确预测的目的、任务。 如《植物的生长与环境的影响》实验的预测,一棵植物幼苗,罩上一个左上角开口的纸盒,几天后,会朝着哪个方向生长呢?目的任务明确,不是朝左上角,就是朝右边黑暗处生长。记录自己的预测?我们的学生用简单的箭头符号就能展示自己的思维了。 (2) 教给预测的方法。 科学预测方法的掌握,是对自己知识经验的验证。如《种子的萌发》一课,哪颗种子会萌发呢?空气中的?水中的?还是一半在水中一半在空气中的呢?首先让学生明白,空气中的少了水分,水中的少了空气,中间的则既有水,也有空气,要做全面的分析,结合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考虑,可以预测得更准确一些。如此,文字与画圈相结合,哪颗种子会萌发一目了然。

(3)合理记录预测内容。 预测内容是学生自己的思维结果,要用合理的方式记录下来。记录的目的可以等实验活动结束时让学生自己去验证预测的准确性。文字、画图、箭头符号等等都可以,只要他自己明白,只要他能解释清楚都行!一句话,用他自己喜欢的方式。 第二步:设计中的思维可视化 活动方案的设计,目的在于更好地研究想要解决的问题。如何让自己的方案合理明了,思维导图应运而生。思维导图能激发我们的右脑,因为我们在创作导图的时候还使用颜色、形状和想象力。可以把关键字和颜色、图案联系起来。 在学生设计的同时,教师要予以适当指导。比如:《空气占据空间吗》一课,教师首先向每个小组提供这些实验材料:装有水的水槽、烧杯、餐巾纸、气球、塑料袋各一份;其次创设情境,激起学生求知欲望:教师手拿一只空烧杯让学生观察里面有什么?有些学生说:“没有东西。”但也有学生说:“有空气。”接着教师引导:用什么方法证明你的观点呢?生答:用实验方法。师问:谁能设计一个实验方法来加以证明——杯中有空气。小组研讨,设计方案。结果到视频展台上展示的实验方案有好几种: (1)用杯子口朝下放入水槽中,再倾斜杯子,杯口旁边向上冒“气泡”; (2)将餐巾纸塞于杯子底部,杯子口朝下放入水槽中(要直),然后轻轻提起,餐巾纸不湿; (3)用嘴向周围吸气后吹入气球,使气球鼓起来,再对准人的脸放开,人就感觉到有空气,从中说明人的周围有空气,再推理出杯子内也有空气;

思维可视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教学内容

思维可视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思维可视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思维可视化的运用在国外已经比较成功,研究内容涉及思维可视化的内涵、结构和特征、评析标准等诸多方面。我校目前处于引进阶段,小学数学教育对思维可视化的专题研究还不多闻,本文将从思维可视化的内涵,思维可视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及绘图的策略、应用的注意问题几方面做初步研究。 一、思维可视化的定义 思维可视化是用来组织和表象知识的工具,它一般将某一主题的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再用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连线上注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思维可视化能够构造清楚的知识网,便于学习者对知识结构的掌握,有利于发散思维可视化的形成,促进知识的迁移。 二、思维可视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教学设计的工具 思维可视化的运用为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提供了支持与帮助,通过思维可视化老师能够更清楚地呈现知识的结构,更有条理地进行教学。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可视化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与整理,突出教学重、难点,将教学中的主要概念和原理以一种可视化的方式展示出来,简明扼要地表明概念的逻辑性,呈现概念的主体地位以及相关性,以便学生发现概念间的区别与关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 (二)创造思维可视化的工具

思维可视化的创作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创造的过程,学生拥有较为宽泛的想象力,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设计出符合条件的思维可视化。在思维可视化的创作过程中,学生要进行很多的思考,在头脑中会萌发各种新颖的想法,而且在构建成自己的思维可视化之后与他同学的作品比较时还会有新的想法出现。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 (三)知识整理的工具 新课程标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联系实际,提高对数学整体的认知,使学生了解知识之间的结构关系,感受数学知识的整体性。在小学数学中很多知识表面看起来毫无关联,其实它们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把它们关联在一起的就是“数学思想与方法”。贯入了思维可视化的教学让学生从散乱的机械式学习,提升为注重思想并充满主动探究活力的有价值学习。 (四)教学反思的工具 思维可视化有利于师生对教学活动成果进行反思。学生通过创作思维可视化可以发觉自己在知识掌握方面存在的不足。如,所学重点概念掌握的是否牢固,知识的理解是否透彻等,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增加学习的自我导向性,因而使学生自我反思能力和认知水平能力有所提高。同时,在师生共同创造与修正思维可视化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知识对掌握的不足之处,反思教学过程,更有利于发现教学环节的薄弱之处,为教学的改进提供

可视化工具作品

模块二总结与反馈 1在这个模块中,你做了哪些事情? 答:在模块二中,我做了以下事情: ㈠活动1中,我对“必选案例:《精心分析,适应变化》案例分析”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我学习了有关的案例知识点,在《石壕吏》教学目标分析这一知识点中,我先了解了教学目标分析的作用:1.有利于课程的规范,2.有利于学生的学习,3.有利于教师的教学,4.有利于交流和沟通;掌握了教学目标分类方式:1.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他将教学活动将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道、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他对学习结果进行了分类,提出了五种学习结果: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3.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分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提出了要求,构成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理解了常见的教学目标分析方法:1.归类分析法,2.层级分析法,3.信息加工分析法,4.解释结构模型法。明白了教学目标阐明方法:1.认知\动作类教学目标阐明方法,2.情感类教学目标阐明方法。3.清楚了教学目标分析和编写中应注意到的问题。在学习者特征分析这一知识点中,我了解了学习者特征分析的作用和学习者特征分析的主要内容,熟悉了学习者特征分析的作用,明白了学习者特征分析的主要内容,对于不同学段的学习者特征有了清晰的把握。接着回答了有关案例分析的五个问题,并放入了档案袋,在必选案例分析这一版块中发了贴,

与其他同学分享并在其他同学的分析贴中回了贴。 ㈡活动2教学前期分析案例观摩与改进中,我认真阅读了例子《要下雨了》,学习了“对教学目标的评析”和“对学习者特征分析的评析”,选取了中学数学:《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学习者分析)和小学语文:《称赞》(教学目标分析)并根据要求发了主帖,完成了作业。 ㈢活动3中我选取了《左老师碰到的难题》,看到教数学的左老师在面对一群年龄跨度较大的参加数学冬令营的学生时,是如何进行学习者分析,确定教学内容的。系统地学习了教学目标分析2.1: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教学目标分析2.3: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分类,学习者特征分析2.1:起点能力水平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2.1:起点能力水平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2.2:认知结构分析:奥苏贝尔理论,学习者特征分析2.4:学习动机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3:不同学段的学习者特征,学习者特征分析4:学习风格特征与信息技术环境的适应性,并在阅读案例后详细回答了以下问题:你是否认同左老师对这次活动的教学目标的设定?你认为左老师设定的教学目标是否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左老师在分析这次冬令营的学生特点时,了解到了学生哪些方面的特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来看,你认为左老师选择的教学内容是否恰当?你认为左老师更改后的故事情景是否恰当?你觉得对于什么样的学生适合用故事引入?然后新建一个word文档,起名为:“《左老师碰到的难题》案例分析.doc”,将你对5个问题的思考和回答,写在文档中,然后进入“作业区”,在模块二的作业:模块二可选案例分析中上交了这个文档。 ㈣在活动4中,学习了使用可视化工具Freemind对教学目标进行分析以及对分析结果进行表述,发现可以借助一些知识可视化工具画出思维导图,这样比较简洁、直观,而且有利于清楚地描述各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于是根据样例学习了可视化工具Freemind的使用方法,并动手制作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思维导图,完成制作后,选择“文件”菜单的“导出”,然后选择导出JPEG格式,完成思维导图的创作。然后进入作业区,在模块二的作业:可视化工具作品上交中上传我完成的作品,又进入课程讨论区我的班级下的“可视化工具交流分享”板块,思考下列问题,将问题的答案以新贴的形式贴在板块中。然后仔细阅读其他成员的帖子,并对他们的观点进行评述。通过几个小时的辛苦努力终于顺利完成了以上四个活动,感觉自学真的非常辛苦劳累,也很有成就感。 2学完本模块后,你有哪些收获? 答:在模块二的学习中,从思想理论上我有了最大的收获:我对于模块二中所涉及的理论知识、相关文章、典型案例,都作了全面地阅读,特别是在当今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生特征的分析,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思维导图的作用和使用方法,有了比较具体的认识,懂得自己今后需要改进和学习的地方有很多,学习态度、学习风格、学习风格、学习方法对需要分析,通过精心备课、准备,课堂才能活跃起来,才能有收获。只有适合孩子的教育才是成功的,课堂不能一成不变,应该在精致的预设中,有精彩的生成,只有全面的教学思考才能促进的课堂的高效率。从操作上有了进步,通过这个模块二的学习,我终于领会到团队合作的优势。我们学员之间除了在帖子里发信息外,大家还通过QQ、MSN进行交

思维的可视化认识与理解

思维可视化的认识与理解 ---重庆培训心得体会 7月11日有幸来重庆参加蒲公英教育智库主办的可视化思维研修班,三天的学习,时间虽然短暂,但受益匪浅!这次培训使我认识到学习是永无止尽的,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接触到新的教学思想,新的教学理念,教师才能“活”起来;这次培训使我认识到学习身边的“典型”、“经验”固然重要,不时地走出去学习外边新思想,新理论更为重要,外面新鲜的,有活力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我们身边没有,及时外出学习是教师“活”起来的一种有效途径。尤其是“思维可视化”教改春意涌动的浓郁氛围,让我感到我们的教学迫切需要可视化思维的补充,这样我们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将会有一个很大的转变。 可视化思维研修班的学习使我第一次接触到了一项当今课堂教学改革的最新研究成果:思维可视化。怎样做到思维的可视化呢?思维导图可以让我们的思维可视化。思维导图就是充分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思维导图对学习者和教师同样重要,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师生的认知活动。思维导图是一种表达知识的网络图形化技术,知识图由概念网络构成,网络包括节点和连线,节点代表概念,连线代表概念之间的联系。思维导图将某个主题的概念及其关系用网络状的图形表示,将主题的不同级别的概念置于方框或圆圈中,再用各种连线将它们链接起来。

其实,我们广大教师在自己的日常教学实践中早就自然地使用了思维导图的方法,例如,历史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历史事件的实践线、生物老师用框图来表示生物分类、语文老师画出作品人物的相互关系和文章的结构等。在数学学科中,思维导图就应用得更多了,如:各种数量关系图,知识框架图,解题的步骤,解题用到的线段图……只是没有把它们归纳成“思维导图”而已。可见思维导图在学科教学中有很广的应用基础。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和帮助学生认知的工具,可以有多种使用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学习情景,例如: 一、作阅读笔记:把文章的内容,化繁为简,以概念图形式扼要地表达出来。 二、作学习的总结:完成某个学习单元或课题后,利用概念图把学习心得或成果显示出来。 三、构思写作的内容:利用概念图,初步构想文章的内容,然后进行选材及组织材料等计划工作。 四、构思专题研究学习内容:利用概念图,初步拟订专题研习的大纲。 五、自我检测:在学习某个单元或课题前或后,分别绘画概念图作比较,以检视有否建构新知识或扩展学习的范畴。 六、协作学习,建构新知:学生比较各自绘画的概念图,讨论修订,然后整理、综合成一个新的概念图。 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信息与知识整理工具,一种激活知识存量、激发思维增长的可视化工具。它通过发散性思维放射状式地把知识和信息整理的过程显性化、可视化、关联化、全局化,并促进使用者在知识和信息整理的过程中主动地通过创造性的智力劳动培养高级思维能力。另外,思维导图只是一个工具,它不一定适合所有人,它的效能高低,取决于使用者本身的思维深广度、悟性、坚持实践的态度和最终的习惯养成。每一个教师在

思维可视化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3篇

思维可视化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3篇 思维可视化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也越加重视,教学事业的发展进步也在促进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计算机网路技术的发展使得教学方法也有了新的形式,各种教学模式被引入教学中并逐渐应用,可视化教学是近年来新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对此,笔者也对可视化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1 知识可视化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 1.1 有助于小学生掌握语言文字及应用 知识可视化教学中往往会应用各种的多媒体设备,能够为小学生提供最直观的教学,包括文字和词句等,在直观、形象的教学中学生学习也变得轻松容易,还能够从可视化的情境中学到语言的用法,在识别的基础上还能够学会应用该语言文字。 1.2 有利于展现历史和现实,提高学生的认知 通过利用可视化的教学手段和设备能够直接的再现历史和现实场景,能够读小学生学习课文有更加有效的辅助。例如,在学习《开国大典》这一课文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开国大典播放出来,通过集体观摩的方式来让小学生领会

当时的感受,再结合教师的讲解让小学生意识到开国大典的意义和人们当时的心境,通过现实场景的还原让小学生读开国大典有一个新的认识。 1.3 有利于学生更加直观的面对和提出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的开发 可视化教学不完全是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将一些资料进行展示,还包括学习内容的可视化,将问题提出并通过讨论互动的方式将其解决,使所有学生对这一问题有新角度的认识,促进学生思维的启发。作为教学语文教师,要不断的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将所学知识全面剖析,让可视化教学给所有学生更多开阔眼界和思维的机会。 知识可视化教学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但是当前这一教学模式还没有得到足够的应用和发展,传统教学方法仍然占有主导地位,因此有必要对更进一步的推广应用知识可视化,让小学语文教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 知识可视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2.1 转变教学观念,加强知识可视化的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教学领域也有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尤其是科学技术在我国发展并深入应用后,各行各业都受到了科技的推动,教学领域中科技的渗入也给教

思维可视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思维可视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思维可视化的运用在国外已经比较成功,研究内容涉及思维可视化的内涵、结构和特征、评析标准等诸多方面。我校目前处于引进阶段,小学数学教育对思维可视化的专题研究还不多闻,本文将从思维可视化的内涵,思维可视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及绘图的策略、应用的注意问题几方面做初步研究。 一、思维可视化的定义 思维可视化是用来组织和表象知识的工具,它一般将某一主题的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再用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连线上注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思维可视化能够构造清楚的知识网,便于学习者对知识结构的掌握,有利于发散思维可视化的形成,促进知识的迁移。 二、思维可视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教学设计的工具 思维可视化的运用为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提供了支持与帮助,通过思维可视化老师能够更清楚地呈现知识的结构,更有条理地进行教学。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可视化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与整理,突出教学重、难点,将教学中的主要概念和原理以一种可视化的方式展示出来,简明扼要地表明概念的逻辑性,呈现概念的主体地位以及相关性,以便学生发现概念间的区别与关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 (二)创造思维可视化的工具 思维可视化的创作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创造的过程,学生拥有较为宽泛的想象力,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设计出符合条件的思维可视化。在思维可视

化的创作过程中,学生要进行很多的思考,在头脑中会萌发各种新颖的想 法,而且在构建成自己的思维可视化之后与他同学的作品比较时还会有新的想法出现。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 (三)知识整理的工具 新课程标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联系实际,提高对数学整体的认知,使学生了解知识之间的结构关系,感受数学知识的整体性。在小学数学中很多知识表面看起来毫无关联,其实它们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把它们关联在一起的就是“数学思想与方法”。贯入了思维可视化的教学让学生从散乱的机械式学习,提升为注重思想并充满主动探究活力的有价值学习。 (四)教学反思的工具 思维可视化有利于师生对教学活动成果进行反思。学生通过创作思维可视化可以发觉自己在知识掌握方面存在的不足。如,所学重点概念掌握的是否牢固,知识的理解是否透彻等,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增加学习的自我导向性,因而使学生自我反思能力和认知水平能力有所提高。同时,在师生共同创造与修正思维可视化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知识对掌握的不足之处,反思教学过程,更有利于发现教学环节的薄弱之处,为教学的改进提供了更有利依据,学生也能及时发现自己存在的不 足,可见思维可视化的绘制能使师生的共同发展。 三、创作思维可视化的方法 怎样让学生掌握思维可视化的创作策略呢?我认为,让学生掌握思维可视化这个学习方法,要有“识图—制图—用图”三个阶段。

思维可视化 教学

思维可视化 概述 思维可视化(Thinking visualization)是指运用一系列图示技术把本来不可视的思维(思考方法和思考路径)呈现出来,使其清晰可见的过程。被可视化的“思维”更有利于理解和记忆,因此可以有效提高信息加工及信息传递的效能。 实现“思维可视化”的技术主要包括两类:图示技术(思维导图、模型图、流程图、概念图等)及生成图示的软件技术(Mindmanager、mindmapper、FreeMind、Sharemind、XMIND、Linux、Mindv、imindmap等)。随着“思维可视化”技术的发展,其在各领域的应用防越来赿广泛,越来赿深入:比如在商业领域出现的“可视化思考”会议;在教育领域出现的“思维可视化教学”;在科研领域出现的“思维可视化研究”等。 概念的提出 思维可视化概念是由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思维可视化教学实验中心刘濯源主任首先提出,“思维可视化”(Thinking visualization)是指运用一系列图示技术把本来不可视的思维(包括:思考方法和思考路径)呈现出来,使其清晰可见的过程。“思维可视化”(Thinking visualization)技术的研究历时十年,经过“理念构建——技术整合——学科结合——模板开发——模式构建——教师培训——系统导入”七个阶段的深入研究及实践,并于2011年获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思维可视化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立项。2012年3月24日课题开题大会在无锡成功举办,来自全国的教育专家及80多所学校的校长对思维可视化教学模式表示了高度的认可,一致认为该教学模式对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及教师的教学品质具有关键性作用。 概念区分 “思维可视化”与“知识可视化”的异同 “知识可视化”的概念较“思维可视化”的概念出现得更早一些,它主要强调的对知识表征的可视化呈现,北京师范大学“知识工程研究中心”在这方面的研究比较深入。而由华东师范

模块二:可视化工具(思维导图)

模块二:可视化工具(思维导图)操作 制定计划 在对教学目标进行分析以及对分析结果进行表述时,可以借助一些知识可视化工具画出思维导图,这样比较简洁、直观,而且有利于清楚地描述各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你想知道如何利用知识可视化工具画出教学目标的思维导图吗? 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将使用可视化工具Freemind来制作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图。你可以挑选一堂你正在教的课,也可以从活动2那么多学科的教学前期分析中挑选一堂课。 在后续的模块中你还将为这堂课设计教案,制作网页课件,所以在选择课的时候要考虑到这些因素,尽量选择恰当的课,为后续作业奠定基础的难度。 选择好了课以后,请认真思考下列问题: ? 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有哪些? ? 你打算怎样组织这些教学目标? ? 如何规范地表述教学目标? 将你的想法写在一张纸上,并在纸上画出你所设想的教学目标分析图,这些对你将要进行的活动会很有帮助。 作业样例 你 要 制 作 的 教 学 目 标 分 析 图 与 此 类 似:包含一个母节点和多个子节点。 动手操作 (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在本窗口和软件窗口之间来回切换,以便将本窗口作为操作步骤的提示窗口。)

如果你的计算机中尚未安装Freemind ,可通过以下链接下载软件安装包并了解软件对系统的要求: https://www.doczj.com/doc/e95285403.html,/wiki/index.php/Download 按照下面的操作步骤做,可以让您事半功倍。其中的“挑战技能”初学者可以暂时不学。 1. 打开Freemind,使用“文件”菜单里面的“新建”创建一个空白文档(请 参阅思维导图技能1.1:打开与新建文件); 2. 点击界面中央的自带母节点,将母节点的内容“新增思维导图”改为所选 课题名称; 3. 点击选中母节点,使用“插入”菜单的“插入子节点”(或右键单击,选择 快捷菜单的“插入子节点”),插入一个子节点,输入“知识与技能”(请 参阅思维导图技能2.1:新建子节点); 4. 选中“知识与技能”节点,使用“插入”菜单的“插入子节点”,给它添加若干 个子节点,输入具体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挑战技能:你也可以考虑改变“知识与技能”这几个文字的大小,右 键单击该节点,选择“编辑”节点,进入编辑状态,然后在工具栏的 字号选框中选择相应字号(请参阅思维导图技能 3.2:改变字体大 小)。 5. 选中“知识与技能”子节点,使用“插入”菜单的“插入平行节点(下方)” (或右键单击,选中“插入平行节点(下方)”)插入一个平行的节点, 输入“过程和方法”。(请参阅思维导图技能2.2:新建平行节点) 6. 选中“过程和方法”节点,使用“插入”菜单的“插入子节点”,给它添加若干 个子节点,输入具体的过程与方法目标; 7. 选中“过程和方法”子节点,使用“插入”菜单的“插入平行节点(下方)” (或右键单击,选中“插入平行节点(下方)”)插入一个平行的节点, 输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8. 选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节点,使用“插入”菜单的“插入子节点”,给它添 加若干个子节点,输入具体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挑战技能:你也许想改变某些节点的背景颜色,右键单击要改变背景 颜色的节点,从快捷菜单中选择“格式——节点背景颜色”,然后从 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相应的颜色,点击“确定”按钮(请参阅思维导 图技能3.5:改变节点的背景颜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