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野耐一的现场管理(解)

大野耐一的现场管理(解)

大野耐一的现场管理(解)
大野耐一的现场管理(解)

自働化

“必要的产品,只在必要的时间,生产必要的数量”,这是丰田生产方式上的根本理念。

“成本最小化”是许多企业一直在思考并为之努力的课题,大野先生提出,控制成本只能依靠生产现场来实现,减少库存、降低成本,是为了让资金周转更加轻松,为了让其他部门的负担更轻。

丰田生产方式的经营思想源于两大支柱,分别是“自働化”以及“准时化生产”。

大野先生有句名言,明知这样去做会更好,就必须坚持去做,这就是改善之魂。

1君子豹变:

特别是那些工程师们,很容易局限在自己的言行或是想法中。不要总是认为自己的言行没有错误,意识到错之后就应该爽快的说出来。犯了错误之后,应该不吝于向他人甚至自己的下属道歉。

同为普通人,都可能出现一半以上的错误,自己的下属也有可能说错话,但他们的话也可能有一半是正确的。如果管理者能够先从自身做起,怀着这样的心态,我想下属们应该也会渐渐地转向正确的一边。

2出现错误,坦诚承认:

在种种错觉之中,所谓的视觉错误,也就是被眼睛欺骗的那种错误,往往很容易让人信以为真。

即使某个人口中说着“我认为这样很好”,实际上也有可能是他

的错觉。面对这种情况,如果能够然他尝试着做一做,很有可能他自己就会发现原来的想法与事实背道而驰。为

了让生产一线的作业人员也能意识到错觉这个问题的存在,应该经常让他们做各种尝试。如果我们都能够采用试着做给其他人看的方法,那么渐渐地,生产现场的人即使是上司,发生错误之后也会坦诚地向大家道歉。如果生产现场的所有人都能够感觉上司这种出现错误,坦诚承认的态度,当他们头脑中有不一致的意见时就自然会想到尝试着做,积极地配合。如是真的发现了上司的错误,下属就可以理直气壮的说“怎么样,你看!”这其实是一种自我鼓励。

3错觉降低效率:

一个一个地做,非常悠闲,不会感觉到累,而且与加班的工作连相同。

4 失败要以眼见为实:

在产生两种意见的情况下,各给双方一个工作日的时间,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见试着做一做,最后比较结果,直到大家彻底理解、赞同为止。夸张地说,就是需要将执着的信念坚持到底。

若是能够自己亲眼证实一下,然后再说同意,并表示“啊!这点我怎么没有想到”,那样有助于更好地展开工作。我们需要在展开工作之前,让所有参与工作的人员明白这项工作的目的。

在项目已经失败或者即将失败的时候,如果能从最基本的工序来仔细的逐一检查,一定可以阻止失败的再次发生,也必然会将生产效率提高许多倍。

5 潜藏在尝试中的错觉:

这种错觉咋一看很容易被认为是常识,大家要从常识中跳出来是靠问题,曾经有段时间,人们把这种观点称作“不拘泥于常识”。的确有些错觉是潜藏在常识中的,于是才能让人们才能将它当作一般的常识来做。

首先应该进行一种“意识革命”。如果不改变人们的思维模式,工作仍然只能停留在现有的水平。若是不改变从管理顶层到一线人员以及工会的意识、观念和想法,那么怎么能探索出做好工作的新方法呢?

6 数学计算的误区:

“只生产能够卖出去的数量”就可以了。在单位时间内生产10个产品实际上要比生产20个成本更低。

销售价格-成本价格=利润

利润=销售价格-成本价格

销售价格=成本价格+利润

这些公式中所指的生产成本,目的应该在于如何降低,而不是怎样计算。不管怎样,制造商们都必须要降低生产成本,只有降低生产成本才能产生利润。需要努力的方向是,为了产生更多的利润,必须对许多工序进行改进。

大家,特别是与IE相关的人还是应该按照公式一的方法思考问题,考虑如何去降低生产成本。生产成本不是用于计算,而是需要想办法降低。因此,在做了很多努力之后,是否能够真正降低生产成本,

这才是关键所在。

7 不要害怕损失机会:

比如说可以先做一批样品,试探性地投入市场,然后根据消费者的反应不断地改进,尤其是在细节方面。最终正式上市时,消费者们可能就会蜂拥而至,抢购一空。

同样是损失,可实际损失和机会损失的差别很大。错失了赚钱机会并不会给企业带来实质的损失,可实际损失则无疑造成了一些不利影响,然而这两个概念却经常被混淆在一起。

如果当时进行了需求预测,预计可以卖得出去,而且在我们自己看来这种产品的销路没有问题,可结果确实顾客没有反应,这就属于需求预测的误差。因此千万要牢记住,不要只想着少赚了多少利润。

我们的思维方式中存在一个误区,认为“没钓上来的鱼往往是大鱼”,把没有得到的东西看得过重,这是由于害怕产生重大损失的缘故,实际上这也是一种错觉。

8限量经营即低成本生产:

在必须减产、减量的时期,单单控制生产成本的要求就是件很棘手的工作,把这种情况下的减产成为“限量经营”。只生产能够卖出去的数量。从这个角度来讲,在限量经营的前提下怎样能够使生产成本更低就变得尤为重要。因此预见公司的利润和损失是非常重要的。

9库存减少,半成品反增:

如果减少的都是材料,那么随后生产必然会陷入困境。原材料都是库存需要保证的对象,一般来说,材料仓库都被安排在生产部门的

旁边,仓库里的东西都觉得是自己的,可以随时拿来使用,如果仓库里的库存减少了,生产部门会感到不安。应该在价格低的时候买入。只要买回来就是自己的东西,生产现场想怎么用倒是都可以很随意。但是如果将这些原本用来以备不时之需的原材料都加工成了半成品堆放在仓库中,那么可能就会有麻烦了。

“限量”,是指不要生产不需要的东西,并不是说所有的东西都要限制。

好不容易降低了零部件的成本,可是经过层层工序,等到组装完成时整机价格反而更高,这就是单纯依靠成本计算带来计算带来的弊端。

10 量产就是低成本的错觉:

真正能够通过增产来降低成本的案例非常少,大多数情况都是增产后反而成本更高。一个工厂的生产能力大体上应该是固定的。一台机器生产多少产品的时候最经济,这个数量也已经固定了。若是在生产能力之上,非要完成更多,那么只可能使成本增加。因此,对于工厂来说,在生产能力饱和之前,确实应该尽可能地增产,哪怕之增产一个也会是成本降低;可是,如果超过了生产能力,再一意孤行地增加产能的话,一定会是成本提高(大约提高30%)。

在全体员工的努力下,原本花费一个小时的作业,缩短为十分钟,在节约下来的五十分钟里,与其大量地生产单一零件A,还不如针对整个生产计划,穿插着安排一些必要的且数量不多的零件B、C、D、F,这样一来,量少的产品也可以做到成本最小化。

11 无效率的动作不是工作:

身为生产现场的管理者和主管,必须能够分清楚哪些动作是无效率的,哪些动作与工作是无关的。有一项需要通过机器切割来改变原材料外形的工作,可是生产现场的作业人员却在机器的滑槽中堆满了东西,而且还得意洋洋地说,堆了五层都没有倒塌。问题的关键在于需要有人明确地告诉他们不可以这样做,这才是主管们最重要的工作。

在生产管理中,最重要的任务在于如何抑制过度生产。工作虽然完成了,但是效率却不高,只会在遭到董事会指责时低头认错,这样的生产管理就毫无价值了。

12 农耕民族更偏好库存:

在我们的思维方式中,总是认为应该尽可能多地组织生产。

13 减产也可以提高生产率:

事实上,如果在减产10%的前提下,机器运转降低10%也能够满足需求,那么就应该这样做,以减少20%的电力费用。如果到了产量减少的时期,就不要再使用叉车了,反正因工作减少闲置出很多人手,若是使用这些人手来进行人工搬运,至少可以从成本中扣除叉车的费用。在不景气的时候,反正有多余人力,自动机床作业,不如也改成人工作业。

14 景气时也应该考虑合理化:

这是与生产相关的工作人员们都应该考虑并且为之努力的一个问题。当然,也可以考虑在减产的前提下生产高价值、高利润的产品,

也就是附加价值高的产品。不过,市场的反应我们却不能够准确的预知和把握。为了避免“本末倒置”平时就应该有所准备,考虑一旦出现经济不景气时如何应对,这才是真正的合理化。

所谓合理化,应该是在经期的时期,或者说产品有利可图的时期就未雨绸缪,做好准备,如果公司经营真的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可能也只有等待破产倒闭了。“减量”也是一样,若是到了最后关头才想着通过减去赘肉来改善经营,那么此时已经没有赘肉可减,只能连最重要的肌肉都减掉,这就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减量经营”。因此,就合理化的经行而言,关键也是要在景气的时候或者说业绩非常好的时候就采取各种合理化的措施。为了追求利润,必须通过努力降低生产成本来进行,这样才能提高业绩,获得盈利。

俗话说“穷则钝”,意思是人在贫穷的时候往往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因此,只有在经济状况好的时候才能激发出智慧的火花。

15 准时化生产:

“just in time”(准时化生产),这是丰田生产方式中的独创性词语。

“just in time”想表达的真实含义是:无论外部供应的原料,还是公司内部供应的原料,如果将他们安排在今天下午一点生产,那么上午十一点左右送货来是最合适的时间,若是供货商上午九点就把原料送来,那么久太早,就不是我们说的“just in time”了。

“just in time”是指刚刚好供应生产需求,如果太早也就会带来很多麻烦。

日本的横滨语是指那些讲英文、日语等文字混合在一起来表达意思的词语。

16 丰田佐吉翁的“自働化”思想:

我们思考的问题是,在投入同样劳动力的前提下,怎样才能够生产更多的产品。

17 以提高十倍以上的生产率为目标:

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思想意思的转变。各个零件均是完成之后立即送来。

只要能够做到“just in time”,就可以提高三倍的生产率。其实只要改变观点就可以如此简单地实现。

省力化是指通过一些机械设备来减少生产现场的人手。

18 超级市场方式:

从整个工厂来看,当机器正常运转时,与作业人员就没有什么关系,而当作业人员们有何动作时,就表示机器出现故障。这就是丰田生产方式最基本的理念。

在1952~1953年的时候,大野耐一开始推行“超级市场方式”。就像顾客到超级市场中购物一样,后道工序与前道工序之间也是只针对需要的物品购买的数量,这和“just in time”的观念不谋而合。这种购物方式使顾客在选购商品时可以考虑家里冰箱的容量以及自己的经济状况,结过日子就过得很经济,可以说这是最讲究生产率的方式之一。

各个零件部门一旦完成生产,就自作主张地送到共产来。看似服

务很周到,其实根本不考虑这边是否需要或者需要多少数量,这就导致了组装线附近经常堆满大量的零件,可以说这是非常不经济的工作方法。前一道工序到底准备多少数量的零件才合适?应该是后一道工序取走的数量。如果取走十个,那么在他们下次来之前生产好十个就可以了。

19 丰田独创的“看板方式”:

丰田使用一种被作业员们称为“看板”的传票,如果取走10个,就在上面写好,接着就可以当做这条生产线的生产指示,意思为“请生产10个”。

必须缩短换模时间,因为若是花费了一个小时生产一种零件,可是又需要另一种零件的话,就无法实现“just in time”,所以必须缩小批量,而缩小批量必须依靠快速换模来实现。甚至可以说,只要换模的时间缩短了,就可以达到“just in time”的理想。后一道工序在需要的时候去前一道工序去取,这就是“just in time”的意思。

20 从巴西工厂学来的换模锻造方法:

在实际推行“just in time”的时候,首先面临的问题是换模,因为在缩小批量方面,最难实现的就是锻造,至于铸造就相对容易得多,只需要消除作业员们普遍认为的同一个零件连续作业效率更高的错觉即可。在机器外部可以做好冲压模具的准备,也就是外部准备,然后快速换模,这样几分钟的时间里就可以生产出产品。还有锻造时因为有烟灰飞散的问题,可能引起火灾,因此无法使用导向定位架,但是如果不使用导向定位架,第一个产品肯定会有问题,所以我们建议

还是要装导向定位架。不过,导向定位架可以只在换模的时候才放上去,锻造时立即拿开。外部准备之后,先加上导向定位架,而且高度也尽量在外不调好,然后再换模具,这样就可以保证第一个产品没有问题。在溶解方面,先把相同的部分溶解好,再分别加入各种材料所需的添加物,这样就可以达到少量生产的目的。其实这种生产方式可能更适合中小型企业的经营和运作,如果公司的产量很大,即使不使用这种方式,也可以很好地控制和降低成本。

21 合乎道理才能称为“合理化”:

如果实验的结果好,我们就继续;如果结果不好,就立即改变。例如早上发出了命令,提出了一些要求,可是到了中午去检查的时候发现结果并不好,这时就应该立即改变,不一定要等到“朝令夕改”。

丰田经常去日产汽车公司参观,作业员们每次回来,都只是简单地汇报日产是怎样怎样做的,大野先生告诉他们说,请想出比日产更好的方法吧,如果只是去参观、效仿,那么就失去了学习的意义。

其实越是没有什么特别的做法,越是让第三者感到理所当然,就越说明它们的生产线设计的非常合理。如果你有机会到工厂去参观,若是感觉新鲜特别,事实上可能并没有什么大不了,反而是那些平凡的,甚至让你怀疑没有参观价值的地方,可能才真正进行得很顺利。越是简单的事越难做到,因此,所谓的合理化,就是说应该做的合情合理,不会让别人感到惊讶。

一旦完全实现合理化,就会让人感觉到一切都简单易行、顺理成章,因此,不要把合理化想得过于困难。

22 机器应该能够随时被停止:

所谓“自働化”,就是指机器可以在不良品出现的时候及时停止,也就是说阻止不良品的出现。让机器随时停止的想法源于“自働化”思想。即使工厂里的机器没有自动停止装置,也应该依靠作业员们来实现。传感器不能发挥作用,这时就必须依靠作业员,要求他们在发现异常的时候按下停止按钮,这样一来,普通的生产线也就“自働化”了。

其实最重要就是作业员们明白什么情况下需要停止,以及停止后应该怎样查找问题,考虑对策。“自働化”的第一步就是如何停止,如何在检测出不良品的同时让机器停下来。

最后的关键还是落在了怎样让生产避免停止的问题上,这样以来也促进了产品的改善。

安全和品质可以说是生产的根本。不良品的出现会导致成本的增加,因此降低成本的最基本方法就是做好品质管理。

23 怎样以低成本生产:

只生产必要的数量,不能因为还有原材料就继续生产,只需要100个却生产了120个,这对公司来说必然是损失。虽说只生产必要的数量,但如何把这些数量看做一个过程,并且让作业员们在这个过场中充分地投入工作,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丰田生产方式的根本理念就是“必要的产品,只在必要的时间生产必要的数量”。应该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这样就不会给人“已经完成了”的感觉。

如果把“最低成本”当成首要目标,就可能会出现生产过剩、生产不足、生产时机不当等问题。前面提到的限量经营,也正是以一定的生产数量为前提,在这个生产数量下追求成本的最低。

24 不引进时下最流行的机器人设备:

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降低成本。如果脱离了这个根本,觉得只要通过引进机器人设备或者自动化实现高性能化就好,这就太可笑了。可是,大多数人只是认为引进机器设备可以提升企业形象或是减少人工,至于成本是否会提高则不是很关心。

若是基于需要,确实需要发展自动化和机械化,那是合理的;可是如果没有这个需要,就应该慎重决定,这非常重要。

引进机器人设备,首要的需求因素应该是降低成本。其次就是针对危险性很高的工作,即使会在某种程度上牺牲成本,出于人权的尊重,还是应该采用。

若真是因为人手不够,与其增加人手倒不如引进机器人设备,通过成本核算很容易得出结论。不过,若是因为高龄化而改用机器人设备,并且高龄的作业员们去管理机器人设备,那么就会使成本增加了。

25 工作就是和下属比智慧:

在领导许多下属工作的时候,一方面应该严格要求,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不是发布命令或指示,而是和下属比智慧。在下达一个命令或指示的时候,自己必须首先接受。并且,管理者们在和下属比智慧的过程中如果输了,就应该爽快地承认。

不过,当上上司以后,总是难免将自己的想法、愿望当做指示或

命令传达下去。

应该与下属同甘共苦,一起考虑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且尽可能地多为他们提供建议。下属们可能会提出他们经过尝试失败了,这时,身为上司应该为他们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帮助他们尽早走出困境。在他们成功时,就应该夸奖说你们做得非常好,这么好的主意我怎么没有想到等等,总之,需要从对方的角度出发来思考问题。

最重要的还是需要增加自己的学习内容,或者说自身修养,也就是要考虑怎样领导下属,这点往往不太容易被理解。应该根据对方的性格改变自己的态度。

若是下属们真的服从了命令,我们就必须负责到底。应该时刻以现场为主,对于留下来帮助的人,真诚地感谢他们的帮助,并尽力给以回报,否则他们随时都有可能离职。

26 没有主管的事务现场:

所谓“主管”,最重要的就是必须懂得怎样指导工作。作为管理者,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即可,可是主管们不仅需要专业知识,而且需要具备指导工作的能力,否则就不能够称为合格的主管。

在生产现场或是事务现场,最重要的是培养优秀的监督人员。

真正的合理化,根本不可能以某个班长或者经理是不是带领了很多下属、是不是做了很多工作为衡量标准。

27 合理化要不断的进行:

无论何时,生产现场都仍然有继续进行合理化的空间,只是拿付出的努力与合理化的效果相比,其比值减小了而已。到了改善的最后

阶段,不管怎样努力也很难提高。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均衡化(均衡化生产是相对批量生产而言,即把所需产品种类与数量均衡地进行生产)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在均衡化方面一定有继续改善的空间,比如调整顺序就会得到更好的效果。

真正的合理化应该是设法使用更少的作业员去完成产品的生产任务。从整体出发配套生产才是最重要的。若是从实际完成的效果来看,不难发现实际上这种做法的成本更低。如何控制的一系列生产流程,这才是生产管理的内容。

“只卖好卖的产品”这实际上很简单,根本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难。

需要从配套生产的角度出发组织生产,生产过剩经常会带来很多麻烦。不过,由于这点无法有计算得出,所以很容易被忽视。生产过剩或生产过早,实际上不仅仅是浪费的问题,而是对公司的损害,从这个观点来看我们还有许多可以进行合理化的地方。不过,如果单纯地依靠会计计算,往往会认为已经非常合理,已经没有可期待进一步改善的空间了。因此,与其汗流浃背地生产120个产品,还不如生产100个对公司来讲获利更多。如果真的有多生产20%的能力,公司就应该反省是不是人手过多了。

28 困境激发智慧:

管理者应该做的是不断地检验现在的工作,只有通过不断地检验才能激发出智慧。只有在困难时才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所谓“比智慧”,具体说来就是如何让下属们感到身处困境,甚

至于感到生死存亡,这时才会相处最好的办法。这是应该十分肯定地说“不许说做不到!”,这样才可以激发他们的潜力和智慧。管理者们也必须参与其中,大家共同奋斗,一起思考摆脱困境的方法。

要努力成为受人尊敬和爱慕的上司,无论下属是男还是女,都能够对我们发出的命令言听计从。应该经常在生产一线露面,尽量拉近和下属的距离,免得她们总是以打电话为由来逃避。可是如果希望真正做到在领导视察时下属都亲切地欢迎,就必须认真地思考让他们不假装打电话的方法。

29 成为值得信任的“亲人”:

在生产现场对主管们发火,却可以引发作业员们对自己顶头上司的同情,这样一来,他们的监督管理工作也就更容易进行了。批评的一般都是一些无足轻重的小问题,即使很大声地责骂,他们也不会感到难堪。当众批评,一开始谁都会不高兴,可是当他们发现自己的领导力由此增强了之后,自然就会欣然接受了。

生产现场需要的是长期的患难与共,因为现场都是直接从事生产的一线作业员,要想让他们卖命地工作,没有值得信赖的上司不行。假如他们的顶头上司是组长,那么组长就不应该经常更换,如果需要将组长提升为科长,也应该让其继续负责原来的生产线,给其更广的权力范围,这样才会取得作业员们的信任。如果顶头上司每个一两年就更换一次,作业员们就会觉得没有人值得信赖,没有人给他们撑腰。身为上司也一样,如果经常更换职位,也会失去下属的信任。

管理者们到生产现场检查的时候,一般会提一些意见,这样作业

员们才会觉得管理者们了解生产,为他们着想,他们就会期待管理者们下次的到来。有了这种期待,之后他们就会主动要求管理者们提意见,并按照管理者们的意见努力工作。

若是检查工作的时候一言不发,作业员们就会觉得这个管理者什么也不懂,来了也没关系,他们就不可能十分努力地为你工作。

作业员们一般都站着工作,不要看到他们坐下休息一会儿就打发牢骚,只要不妨碍工作,反而应该劝他们做下来操作。这样他们的心情会更加愉快,而且会到处宣传自己的上司有多么好,多么体谅大家。

30 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教养):

教养必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教养就是需要上司或者长辈们对错误的地方加以批评,如果大家都视而不见或是缄口不言,那么根本就达不到效果。

31 改善应该按顺序进行:

所为作业改善,就是能够让现有的设备更好地发挥作用。在改善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考虑的不是购买设备,而是最佳的工作方法。应该找出让现有设备更有效运作的方法。

在引进机器人设备之后,如果只是想着这下可方便了,机器人设备可以代替我们的工作了,自然不可能最有效率地加以利用。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了解目前机器的利用程度,然后再去考虑有没有让旧机器更好地发挥作用的方法。其实,越是先进的机器,操作往往越复杂。

改善其实有很多种形式,包括作业设备、设备改善、工序改善,

等等。首先要进行的是作业改善,之后才依次为设备改善、工序改善,改善应该有先后顺序。

首先要改善作业方式,如果稍微改动一下工作方法就可以效率更高,这是最理想的结果。在确定没有进一步改进的地方之后,才可以开始考虑是不是需要更换机器。

有些新设立的工厂喜欢招募新人,因为工厂里使用的全部是新机器,所以即使是外行人很快熟悉,不过,他们却只能被机器牵着走。必须要具有通过各种努力让现有机器性能更好的决心,如果只有在厂商的指导下照着说明书学会了操作方法,那还远远不够。

最后是工序改善,即可以通过调整各项工序之间的顺序来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一般来说,工序都会分成几个阶段,比如第一阶段该做什么,第二阶段该做什么,这些都需要提前确定安排好,一般都把检验工作放在最后进行,但是提前发现并剔除不良品,总比让它们一直往下走要好很多。

品质融于生产过程中,如果能在必要的地方做好检验工作,那么就不必等到工程的最后才发现不良品,或者说到工序的最后阶段只需要重点检查某些部分即可。

如果作业员们可以边生产边检验,那当然是最理想的。

工序改善并不是等待技术人员的命令,盲目地跟着执行,这样就失去了作业改善的意义。在作业改善的同时,也应该随时想着调整工序会不会更好,或是能否在进行某道工序的时候顺便进行其他工序等等。“多机作业”,即一个作业员负责多台机器,这也是丰田生产方式

中的一个基本理念。究竟是机器在工作,还是作业员在工作,这点必须明确地区分开。人有人的工作,机器有机器的工作,必须首先将二者明确地区分清楚。“多台持有”,是指加工时把同类或类似的机器设备或工序来进行布局,让作业员能同时进行复数作业。

32 可动率与稼动率:

所谓可动率,正如其字面上的含义,即机器可以正常运转的比率。

所谓稼动率,就是在没有工作的时候不要让机器空转,因为没有一点效率。

在谈到可动率时,还应该考虑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保养”。养护机器,保证没有故障,这样才能够让其在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开动。应该尽量缩短换模时间,这样就提高了机器的可动率。应该在机器运转正常时就做好维修保养,免得关键时刻派不上用场。

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确实如此,与其让旧机器慢吞吞地工作,还不如将它们报废,引进最先进的机型。最好的方法还是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以及国际竞争力。

针对既定的需求数量,努力地追求最低成本才是企业的生存之道。

将原有的机器改造,让它们达到与尖端机器同样的工作效率,这样才可以保证不会被挤出行业。

现在企业随着自动化的发展,间接生产部分已经超出了直接生产部分。因此,如果只依靠极少数作业员提高的10%的生产率,一并去提高那些没有直接参与生产的人的工资,是非常不科学的做法。工资

调节标准应该根据对生产率的贡献程度来确定,这样一来,无论作业员还是间接部门的职员都不会感到不合理。

33 生产技术与制造技术的差异:

制造技术是关于制造方法的技术,而生产技术则是关于怎样去实现制造技术。如何使用剪刀裁剪布料,这是制造技术。什么样的材料使用什么剪刀,这是生产技术。针对不同生产对象的材料使用不同的工具,这是生产技术的研究范围。

当开发新产品时,生产技术工程师们应该负责的是选用何种材料,使用何种设备,怎样设计工序,仅此而已。至于接下来的工序改善、设备改善,就应该由制造技术工程师们来研究推进。

34 成本计算的陷阱:

管理者们在做出决策之前,经常会进行所谓的成本核算。虽然成本核算本身不会出现错误,可是,核算的结果却可能导致经营者们做出错误的决定。

还有一种情况下就是设备投资的结果无法预测,必须等到最后才能知道,这时也往往会使用成本核算的方法,引入折旧率的概念。

在获利的公司或者规模很大的公司里,他们的生产技术人员常会说某些机器已经过了折旧期,既然破旧老化,倒不如购买新的机器更能提高效率,而且还会产生用了内部保留的资金来购买的错觉。内部保留的真正含义应该是从今开始这台机器可以免费使用,要理解折旧期已过,现在是稳赚不赔的道理。既然折旧期已经过了,就表示不需要再计入成本,因此如果继续投入生产,必然会利润更高。

一般的设备都不是专用机,而是所谓的多用型专用机或者多用型自动机,即使产品的模型改变了,将机器稍做改动仍可以继续使用。因此,一般的机器只要过了折旧期,就会立即变成保证盈利的工具。

在汽车行业里,还有车体生产厂家设备投资费的一半以上都用在了模具制作上,这方面的资金甚至达到了60%。

35 “豆沙馅饼”方式:

在冷冲模具制作的过程中也应该引入外壳的概念,把中间掏空,就想等着加入豆沙馅一样等待不同的模具,这样一定会将生产效率提高许多,事实上,已经有很多公司开始这么做了。如果能够将外壳分为大、中、小三种,并且事先将它们的中间部分掏空,再根据不同的产品加工指示随时加入不同的模具芯,那么成本就可以大大降低。

在制作新的模具时,总是会感觉到时间很紧。其实完全可以事先将外壳做好,等到有订单的时候,只制作中间部分就可以了,像加入豆沙馅一样,不过,即使只制作中间部分,也需要很长时间。

让模具外壳具有多用性,只是中间部分专用并且可以调换,这样一来在模具方面的设备投资就可以大大降低,而且时间也可以缩短很多。如果将模具的外壳做得再大一些,那么,在零件的规格变大时仍然可以使用。

人、物资、资金是企业经营的三大要素,如果企业无法创造价值,也就无法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企业为了创造价值、获得利润,首先可以通过销售商品,即通过销售来盈利;另外,还可以通过有效的资金使用方式,这也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此外再有一种方法就是

大野耐一的现场管理(解)

自働化 “必要的产品,只在必要的时间,生产必要的数量”,这是丰田生产方式上的根本理念。 “成本最小化”是许多企业一直在思考并为之努力的课题,大野先生提出,控制成本只能依靠生产现场来实现,减少库存、降低成本,是为了让资金周转更加轻松,为了让其他部门的负担更轻。 丰田生产方式的经营思想源于两大支柱,分别是“自働化”以及“准时化生产”。 大野先生有句名言,明知这样去做会更好,就必须坚持去做,这就是改善之魂。 1君子豹变: 特别是那些工程师们,很容易局限在自己的言行或是想法中。不要总是认为自己的言行没有错误,意识到错之后就应该爽快的说出来。犯了错误之后,应该不吝于向他人甚至自己的下属道歉。 同为普通人,都可能出现一半以上的错误,自己的下属也有可能说错话,但他们的话也可能有一半是正确的。如果管理者能够先从自身做起,怀着这样的心态,我想下属们应该也会渐渐地转向正确的一边。 2出现错误,坦诚承认: 在种种错觉之中,所谓的视觉错误,也就是被眼睛欺骗的那种错误,往往很容易让人信以为真。

即使某个人口中说着“我认为这样很好”,实际上也有可能是他的错觉。面对这种情况,如果能够然他尝试着做一做,很有可能他自己就会发现原来的想法与事实背道而驰。为 了让生产一线的作业人员也能意识到错觉这个问题的存在,应该经常让他们做各种尝试。如果我们都能够采用试着做给其他人看的方法,那么渐渐地,生产现场的人即使是上司,发生错误之后也会坦诚地向大家道歉。如果生产现场的所有人都能够感觉上司这种出现错误,坦诚承认的态度,当他们头脑中有不一致的意见时就自然会想到尝试着做,积极地配合。如是真的发现了上司的错误,下属就可以理直气壮的说“怎么样,你看!”这其实是一种自我鼓励。 3错觉降低效率: 一个一个地做,非常悠闲,不会感觉到累,而且与加班的工作连相同。 4 失败要以眼见为实: 在产生两种意见的情况下,各给双方一个工作日的时间,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见试着做一做,最后比较结果,直到大家彻底理解、赞同为止。夸张地说,就是需要将执着的信念坚持到底。 若是能够自己亲眼证实一下,然后再说同意,并表示“啊!这点我怎么没有想到”,那样有助于更好地展开工作。我们需要在展开工作之前,让所有参与工作的人员明白这项工作的目的。 在项目已经失败或者即将失败的时候,如果能从最基本的工序来仔细的逐一检查,一定可以阻止失败的再次发生,也必然会将生产效

读《最美的教育最简单》有感_读后感_模板

读《最美的教育最简单》有感_读后感_模板 读《最美的教育最简单》有感(一) 但雯 爱是信任与自由 曾经读过尹建莉老师《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书中传达的有心无痕的教育理念,让我感受很深。暑假里,有幸又读了尹建莉老师的《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一书,字里行间流露出教育的美丽和质朴,再次让我接受了心灵的洗礼。虽然两本书落脚点在家庭教育上,但书中列举出很多案例,对教育方式方法进行论证,简单有效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融合的方式,非常值得我学习借鉴。在孩子的教育上只有我们不断加强自我教育能力,才能为孩子提供更宽松、愉快、深入的教育方式。结合我的实际,浅谈一下我读完这本书的两点感受:第一,最大的平等是信任。还有什么比信任孩子更能让孩子内心升华起自我的荣耀感和愉悦感,当我们每天都质疑、否定孩子的动作、思想、言行的时候,孩子怎么能自信,这样的质疑其实就是在剥夺孩子成长的力量,自己设定一个”法则”,孩子为了取悦父母,终身纠结困顿其中,而失去了自我发展的动力。虽然我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却不要总把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灌输给孩子,这样就是取代孩子成为他灵魂的主人。简单说,时刻记得自己和孩子是平等的,不要以父母的身份自居,高高在上的教导与训诫,一旦失去了这种平等,孩子就很难和父母交心。对于孩子合理合份的要求,要慷慨地给予,不要质疑孩子的动机,处处为难,甚至指责”奢侈”、”虚荣”,让孩子以”乞讨”的姿态出现,更不能在孩子有求父母的时候,趁机换条件,只会让孩子自尊心受挫,失去对父母的信任和依赖。 第二,最丰盛的馈赠是自由。做了父母的我们,总是想教孩子这个,指导那个,殊不知孩子有无限的可能,如果操作不当,孩子终生在我们划定的圈圈里打转,无法发展、成就自己的人生。虽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可是如果为了某一个规则和事件,整天呵斥、纠结、改正,父母和孩子之间岂不成了”猫抓老鼠”,那孩子的某一个缺点恰恰得到强化,孩子怎么能跟我们敞开心扉,彼此形成对立冲突关系。生命可以很轻松,比如一件很小的事情,可以大化小,小化了,如果揪住不放,孩子每天就战战兢兢,整天花费能量在考察你的目光上,没有时间和精力发展自己。放平心态,孩子是普通人,开心、快乐、自由、健康最重要,其他的都是惊喜,没有必要为了面子、权威意识、规则,而让双方纠缠不清,彼此敌对,这就失去了生命的意义。书中提到,近期有专家发现,自闭症孩子很多都出生在高知识分子家庭,从小父母就寄予厚望,要么父母忙于事业学业,将孩子托付给长辈,丧失了最宝贵的亲子时刻,要么从小对孩子各种”严格要求”,代价就是失去了亲密的关系和内心的自由。著名教育学家孙云晓说过,亲子教育的前提就是亲子关系,没有好的依恋关系,父母只靠权威管教孩子,终有一天将发生巨大的叛逆,也有可能孩子的自由意志被深深压制,终身陷入自我封闭的枷锁中,人生的幸福大打折扣。 最美的往往是最简单的,爱是一门艺术,让我们拥有一颗平常心,修炼自己,让孩子在信任和自由中快乐成长! 读《最美的教育最简单》有感(二) 请停止对孩子唠叨! 看了尹建莉的《最美的教育最简单》,其中关于唠叨的一篇文章让我印象深刻,有很多共鸣。 一 什么是唠叨 尹建莉说,家庭生活中,并不是说话多就叫唠叨。而是那些随口而出的、不断重复的、

古人训诫,长记于心

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2.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中庸) 3.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 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6.苛政猛于虎。(礼记) 7.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8.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9.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经) 10.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家经) 11.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 12.知耻近乎勇。(礼记) 13.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14.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远。(易经) 15.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书经) 16.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礼记) 17.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冠子) 18.放之四海而皆准。(礼记) 19.皇皇不可终日。(礼记) 20.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书经) 21.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人。(礼记) 2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2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2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25.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 26.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 27.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 28.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29.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 30.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孔子) 31.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孔子) 32.道不同,不相为谋。(孔子) 33.季孙之忧,不在?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孔子) 34.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孔子) 35.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孔子) 3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37.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 38.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孔子) 39.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孔子) 40.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 41.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孔子) 42.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孔子) 43.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孔子) 4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45.一言而兴邦,一言而丧邦。(孔子)

《大野耐一现场管理》读后感复习过程

《大野耐一现场管理》读后感

《大野耐一的现场管理》读后感 曾听很多人提到过大野耐一的现场管理,当时并没有注意,然而这次通读后发现,书中很多地方都与我所学知识息息相关,让我受益匪浅。 但是,对于这样一本由日本人书写的书籍,即使翻译把文字翻译的很好,也依然存在很多地方让我疑惑,并不能完全理解书中精髓,我想这跟我本人的经历和学识层次有关,因此,以下读书笔记仅仅是个人观点,同时包括查阅丰田汽车公司相关资料从而理解得出。 书中讲述的内容正是丰田汽车公司从全球汽车业的不景气以及日本汽车业落后于美国同行业水平10倍的困境中脱颖而出、迅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过程的全记录,这对于中国现如今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虽然中国的全民生产总值早已超过日本,然而人均水平才仅仅是日本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前的水平,这不得不让我们正视现如今我国经济发展掣肘之处。 现在,中内外企业都在“丰田生产方式”。可是,阅读本书之后发现,现行的“丰田生产方式”与当时的“大野方式”有许多方面已经有所差异,现行的“丰田生产方式”包含了许多日本本土民族的“习惯风俗”,这就不能再中国的企业中完全的应用。因此,本书的最大意义在于使中国的企业以及中国的生产管理者能够看到原始、最

朴实的“丰田生产方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管理方法。 大野先生对丰田生产方式的思想以及精神总结如下:1、避免潜藏在常识中的错觉和数学计算的误区。2、生产过程不要害怕机会的损失。3、减产可以提高工作效率。4、丰田独有的准时制生产、“自动化”思想、“看板方式”等。5、在工作生产中不断进行合理化,不断进行改善。 “丰田精益生产方式(丰田方式)是战后日本汽车工业必然遇到‘多品种、小批量’的市场约束的产物。”大野耐一这样解释丰田方式。丰田生产方式的定义很简单——把必要的产品、必要的数量,在必要的时间内生产出来,这种生产方式的核心思想有两个,自动化以及准时生产制度。 从需求出发是丰田生产方式的基石,丰田集团在这一战略引导下探索着实现这种战略的高效率的方法。大野耐一认为“效率不是数量与速度的函数”,因此他认为进行合理化生产,彻底消除浪费,或者说尽可能的消除浪费,即降低生产成本,既是提高了生产效率,也是提高了生产力。同时他还提出了一个比较有争议的观点,即销售价格由第三方顾客来决定的,而这一观点却搞好符合丰田集团的战略思想。 大野耐一现场管理的两大支柱是:三及时和自动化。二者在消除生产力的浪费和物料的浪费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丰田人经过长期现场实践而创造出来的方法。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精选范文10篇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精选范文1 “刘备刘玄德,张飞张翼德,关羽关云长,”大家都很熟悉。没错,这就是《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招贤纳士,齐心协力同破黄巾贼。第二部分是请孔明出山,立蜀国,与吴国孙权联军,同抗曹操。第三部分讲关羽被擒,张飞被部下斩,刘、孔明又相继病逝,后主刘禅昏庸无能,最终孙权降魏,蜀国灭亡,三分归一统。 我敬佩三国人物。三国英雄者,多也,其一例,我最敬佩话说刘备撤军,军中不见了赵子龙,张飞误以为子龙降曹,大怒,欲取子龙首级,备劝住,方止。却说子龙那边,子龙找到后主刘禅,甘夫人却投井自尽。于是,赵云很是悲哀,但曹操十万雄兵在后,不得已之下,子龙将禅护入怀中,挺钢枪,夺宝剑,使出浑身解数,杀开一条血路。幸得曹孟德求贤若渴,不叫人杀赵云,加上碰上张飞,终脱出重围。 这段话描写生动,写出赵云的忠心耿耿,一心为国,忠心救主的高尚品质。再看看中国历史,岳飞、吴佩孚,苏轼等有节气者固然多,但为何会酿成悲剧?是无气节,国之奸臣所为。那时有节气者似铁铉者甚多,却又谈何容易?余者投敌弃友,虽利己,却为后人所不齿。

再看看现代者,处于享乐主义社会中的人,大部分懦弱无比,更别谈中华民族的“玉碎不改其白,竹焚不毁其节。”的美德了。先别说这些“之乎者也”的了,现今中国人明说抵制日货,与日不共戴天,谁却曾想到过人是支持洋货,抵制国货了呢? 现今,中华民族之节气,行将消弱,爱国人士都很忧心。其实,爱国不须干出轰轰烈烈的大事,只是得有爱国气节,爱国之情操。勿须说多好,只须有真才实干。 读完《三国演义》,我感慨万千。“青山依旧在,何处夕阳红?”民族之气节,爱国之情操,是我中华民族千古国魂,令高山仰止!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精选范文2 我和、叔叔一起又下了一盘三国演弈棋,在棋盘上回到了三国时代。下完棋后我意犹未尽,忍不住又拿起读了三遍的《三国演义》翻看了起来。 《三国演义》真是一部百看不厌的经典小说,我觉得小说最吸引人的是魏国、蜀国、吴国英雄人物间棋逢对手的描写。三个中都有各自杰出的谋略家、军事将领和治国能手,在人才了平衡。 在智谋人才,魏国有郭嘉、荀彧、贾诩、程昱、司马懿等人,蜀国有诸葛亮、

最新迭代读后感

读完了这本期待已久的书,总体来说通俗易通,小故事蕴含着大道理,一些观点启发了我的思路,一些实用的方法收藏起来准备实践,还有些道理值得细细品味和推敲,总体来说是有收获的,看完之后,印象最深刻的如下几点: 1、自律人人都懂的,但是坚持下来有难度,要通过养成习惯的方式得以保持,这样才可以在不过多消耗精力的情况下,坚持做一件事情,在此过程中,一次最好养成一个习惯后,再坚持下一个。 2、要打造多重竞争力为能力提升做积累,培养自己的演讲能力、观察能力非常有益处,可以通过刻意练习、100定律的应用达成。 3、一些实用的方法,如三点归纳总结法,让自己的讲话不再啰嗦,锻炼一句话总结观点的能力,使思维有条理、具有逻辑性,成为说话高效的人。同时,用番茄工作法锻炼自我的专注力和执行力,让时间更高效,更有质量。 4、富兰克林曾经说过:最好的训诫是以身作则,人际交往中想让别人改变,首先自己先改变。 最后,我认为要培养自己优秀的习惯,把时间精力投入到最值得投入的地方,成为高情商的人。 本书的前三部分,也就是1到11章,我认为主要写的是基于迭代下的建陶行业过去、现状和可能面对的未来。 我所在的是一家生产销售建筑陶瓷的企业,企业全称是“高安罗斯福陶瓷有限公司”。本人进入建陶行业也十二年了,一路走来,看到了很多企业的兴衰,不同产区的起伏,三次迭代都深有感触并有所认识。众所周知,十年来泛高安产区有众多的利好因素,这里的企业不断的在扩张。拓赛道、换赛道,我们都幸运的在赛道上行驶着。 这两年产区陆续出现一些负面的消息,现在看来原因是改了赛道。大家开始慌了起来,我们该怎么办?虽然个别产区的“一刀切”给高安很多企业留了缓冲之机,可是建陶行业寒冬仍在继续,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是行业衰退期。 罗斯福该怎么做才能跑好新赛道?集中供气的成本上升这座大山我们如何翻越?未来房地产行业的严控,需求量再度下滑,传统建陶产品被新的建材产品替代,我们还能稳住销量吗?大型资本借装配式建筑进入建陶行业的制造环节,我们又能守得住吗? 回想两年前,我没有想过这么多的问题,那时候我没有害怕,想想其实真的是初生牛犊不惧虎。这时,你可能想问我:“那现在你怕吗?”我的回答是:“未来难,努力照样做得好”。

“硝烟”弥漫的文化战—美国《十条诫令》与中国《青年十条人生训诫》

“硝烟”弥漫的文化战—美国《十条诫令》与中国 《青年十条人生训诫》 作者:乾坤大挪移时间:2011年11月03日10:17 111次浏览0条评论3次顶欢迎分享大学网精彩文章: 核心提示: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美国有灭亡中国《十条戒令》,中国就有解构美国的《青年十条人生训诫》。狭路相逢,有道者胜! 据美国最大、也是对政府决策最有影响的智囊库兰德公司于1998年6月份向美国政府提出的建议报告:美国的对华战略应该分三步走,第一步是西化、分化中国,使中国的意识形态西方化,从而失去与美国对抗的可能性;第二步是在第一步失效或成效不大时,对中国形成全面的遏制,并形成对中国战略上的合围,包括地缘战略层次和国际组织体制层次,以削弱中国的国际生存空间和战略选择余地;第三步就是在前两招都不能得逞时,不惜与中国一战,当然作战的最好形式不是美国直接参战,而是支持中国内部谋求独立的地区或与中国有重大利益冲突的周边国家。 "三步走"的战略并不仅仅停留在美国政府决策参考的层面上,在美国的外交实践中已经得到了体现。 中央情报局在其极机密的"行事手册"中,关于对付中国的部分最初撰写于中美极度对抗的1951年,以后随着中美关系的变化不断修改,至今共成十项,内部代号称为“十条诫令”。 有人说这《十条诫令》不过是谣言,但中国有句俗话:不看广告,看疗效。是真是假,世人自当看得清楚。 1.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藐视、鄙视、进一步公开反对他们原来所受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教条。替他们制造对色情奔放的兴趣和机会,进而鼓励他们进行性的滥交。让他们不以肤浅、虚荣为羞耻。一定要毁掉他们强调过的刻苦耐劳精神。 2.一定要尽一切可能,做好宣传工作,包括电影、书籍、电视、无线电波……和新式的宗教传布。只要他们向往我们的衣、食、住、行、娱乐和教育的方式,就是成功的一半。3.一定要把他们青年的注意力,从他们以政府为中心的传统引开来。让他们的头脑集中于:体育表演、色情书籍、享乐、游戏、犯罪性的电影,以及宗教迷信。 4.时常制造一些无风三尺浪的无事之事,让他们的人民公开讨论。这样就在他们的潜意识中种下了分裂的种子。特别要在他们的少数民族里找好机会,分裂他们的地区,分裂他们的民族,分裂他们的感情,在他们之间制造新仇旧恨,这是完全不能忽视的策略。 5.要不断制造"新闻",丑化他们的领导。我们的记者应该找机会采访他们,然后组织他们自己的言辞来攻击他们自己。 6.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传扬"民主"。一有机会,不管是大型小型,有形无形,就要抓紧发动"民主运动"。无论在什么场合,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不断对他们(政府)要求民主和人权。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断地说同样的话,他们的人民就一定会相信我们说的是真理。我们抓住一个人是一个人,我们占住一个地盘是一个地盘,一定要不择手段。 7.要尽量鼓励他们(政府)花费,鼓励他们向我们借贷。这样我们就有十足的把握来摧毁他们的信用,使他们的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只要他们对物价失去了控制,他们在人民心目中就会完全垮台。 8.要以我们的经济和技术优势,有形无形地打击他们的工业。只要他们的工业在不知不觉中瘫痪下去,我们就可以鼓励社会动乱。不过我们必须表面上非常慈善地去帮助和援助他们,这样他们(政府)就显得疲软。一个疲软的政府,就会带来更大的动乱。 9.要利用所有的资源,甚至举手投足,一言一笑,都足以破坏他们的传统价值。我们要利用一切来毁灭他们的道德人心。摧毁他们的自尊自信的钥匙:就是尽量打击他们刻苦耐劳的精神。 10.暗地运送各种武器,装备他们一切的敌人,和可能成为他们敌人的人们。 中央情报局西化、分化中国的险恶用心,在《十条诫令》中暴露无遗。

大野内一的10条生产管理训诫

大野内一的10条生产管理训诫 第1条首先,你就是成本,消除无用的浪费,否则没有提升 浪费总会被习惯性地隐藏起来,所以首先要避免在工作中有所隐藏重视微小的数字,重大的浪费就会呈现出来 不要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这只会让浪费继续下去 效率是衡量工作的唯一标准,忙碌并不等于高效 生产产品并不是目的,工作是要生产必要的产品 第2条一旦开始就不要放弃,半途而废会助长惰性 不要自以为改善已经完成,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 避免应急处理,应急只是一种暂时的敷衍 “竭尽全力”而不是“尽力而为” 满意但不满足,自信但不自大 第3条给他磨炼,以识别人的能力高下 通过少量投入实现大量增产,这就是丰田快速成长的秘诀 工作要由“是否必要”来决定,而不是“是否可能” 绝不事先告诉答案,要让员工积极地思考 在压力下培养员工,通过控制成本去完成改善 改变员工的生产观念,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决心 第4条要意识到竞争对手比你优秀 透过表面看问题,抓住改善的时机 一切问题都要在现场解决,一切问题都要立刻解决 不要把问题留到明天,尽力在今天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法 微小的累积铸就了伟大的业绩 第5条工作就是一步一个脚印,用十二分的辛苦去换取十分的成绩

不要因为“完成”而停止,工作就是 要不断追求更好 在工作中添加自己的智慧 错误的工作方式只会增强劳动强度 培养下属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6条为了让下属心服口服,需要更长远的目光和更坚韧的努力 将合适的人才放置在合适的职位上 改善需要亲力亲为,这样才会得到下属的拥护 在命令别人之前先尝试着自己动手 大汗淋漓的工作状态只是欠缺智慧的表现 第7条先接受任务,再去思考完成的方法 坚信“一定能够完成”,其他的想法只会变成工作的阻碍 每个人都拥有无限的智慧,关键是怎样激发和运用 不要像评论家一样品头论足,这样的态度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通过改善改变表面忙碌的状态 第8条失败是成功之母,只有在失败中才能找到真正的自信 如履薄冰的工作态度会帮你赢得更好的结果 不要因为失败而放弃,要在“不想失败”的过程中积极地想办法 上司的命令只会让下属变得惟命是从 揭穿数字的骗局,从根本上掌控生产现场 第9条不要强化劳动,不要过度劳动 平均值不是最佳的选择,最短的时间才是最有效的动作 失败的经验需要改善,成功的经验也需要改善 将目标不断提高,将起点不断降低 利润是最主要的问题,但是不能一切都由利润决定 第10条客户投诉是成功的呼声,不要抱怨,不要逃避,深人思考,积极应对在改变别人之前先改变自己 困难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做 “能够完成”的信心与“无法完成”的失意具有同样的力量 组建优秀的团队,并随时做好改善的准备

大野耐一的现场管理

大野耐一的现场管理 序言:把必要的产品、必要的数量、在必要的时间生产出来 前提:大野自身有着非常执著的信念,有着非凡的执行力,思想上的解放和执行力是变革的前提条件。 丰田的技法: 1.JIT 包括材料、人员、设备、设备的产能(成本最低和JIT相互促进,相互矛盾,在 相互矛盾时追求平衡点) 2.快速换模 3.看板 4.5S 5.遵守既定事务,制造技术------标准化、PDCA 6.可动率-----TPM,稼动率------OEE 丰田改善的理念: 1.打破固有的理念----贼有三分理,圣人对七分 2.错了马上改变-----君子豹变 3.寻找可行的方法-----不要说不可以 4.否定现状------现状是最差的 5.不求完美50分就行动------不要等到完美才行动 6.改善不花钱----首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7.穷则变,变则通----让下属处于困境 8.追求根源-----不行要找到源头,寻求问题根源 9.改善无止境-----只是改善的效果没有开始那么明显 全文概要 一.君子豹变 1.任何人都有可能错(贼对三分,一般人五成,圣人7成) 2.知错即改(朝令夕改) 3.怀着谦虚的心增加说服力 二.出现错误,坦诚承认 1.视觉错觉、感觉错觉 2.任何人出错坦诚承认 3.怀着坦诚,增进合作 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知识丰富的人产生错觉的可能性更大) 三.错觉降低效率 1.钻孔实例,解释错觉

2.无效率操作,错觉 四.失败要以眼见为实 1.理念重要失败也要以实践为准 2.失败和成功要眼见(要通过实践来证明) 五.潜藏在意识中的错觉 1.害怕不利因素(害怕设备故障设置buffer等等) 2.意识革命 3.数学公式并不能简单解释效率 六.数学计算的误区 1.销售价格-成本价格=利润(价格由市场定义,利润也就由市场定义)推荐公式 2.利润=销售价格-成本价格(要保证利润,售价和成本同时变动) 3.销售价格=成本价格+利润(为保证利润,简单提高售价) 七.不要害怕错失机会 1.摆脱“没有钓上来的鱼都是大鱼”思维 2.不是一味的降低“成本” 八.限量经营即低成本制造 1.按单生产 2.限量而不减量 九.库存减半,半成品反增 1.成品库存减少,半成品减少生产不安 2.各个工序时间cycle time 差异应该尽量小 line balance 3.机器的多余产能不该利用,机器不可超负荷 十.量产更为经济的错觉 1.设备的capacity 2.批量生产成本更低是错觉 十一.无效率的动作不代表工作 1.“动”不“动”日文中区分,主动和被动(工作的主动性和被动性) 2.无效和有效工作的分辨 十二.农耕民族更偏好库存 1.“农耕民族”因收成波动而还好库存 2.“狩猎民族”饿的时候去狩猎 3.库存管理VS现场管理“谷贱伤农” 十三.减产也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1.效率的提升不增加设备和人提升产能,产能不变的情况减少任何设备投入 2.减产也可以提升产能,尽量减少设备投入 十四.景气时也应该考虑合理化 1.未雨绸缪,景气的时候成本公式核算,不景气时成本难以估算 2.“穷则钝”,景气的时候更要合理化 十五.准时制生产

大野耐一的现场管理读后感

《大野耐一的现场管理》读后感 最近拜读了大野耐一先生的《现场管理》一书后,感到受益匪浅。大野先生的思想境界和管理思想超前而又实际,在有种反其道而行之的感觉之余,又觉得“行”的是那么的有理有据、顺理成章。在书中,大野先生除了讲述丰田的生产方式外,还对管理以及组织领导进行了相关的阐述,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身为管理者应有的素质。 一、“君子豹变”敢于否定自己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是圣贤也会有犯错的时候,更何况是普通人呢?但是意识到错误后,便要像豹子那样鲜明、迅速地转变,以求改正,那便“善莫大焉”了。大野先生在提出“君子豹变”的同时,还提到“朝令夕改”。在人们的常识中认为“朝令夕改”是一个贬义词,但大野先生敢于质疑人们的常识,用实际问题告诉人们“朝令夕改”的必要性。如果清晨说了似是而非、没有把握的话,在没有预见结果之前就一意孤行地改变了,确实有些遗憾,但不久之后就意识到决定是错误的,那么等到傍晚再改不是更为遗憾吗?因此“朝令昼改”也未为不可。 领导者很容易局限在自己的言行或是想法之中,可若想成为君子,“豹变”这一品质是非常重要的,不要总是认为自己的言行没有错误,意识到错误后就应该坦诚的说出来并迅速改正。不要明知道错了,但碍于脸面不愿收回成命,如果这样,事情只会越来越糟,自己也会渐渐失去他人的信任。因此犯了错误,应该不吝于向他人甚至下属道歉,如果怀着这种真诚的态度,反而会赢得下属的谅解和信任,

在不知不觉中拉近同下属的关系,同时也为下属在知错就改方面树立了榜样。 二、“居安思危”要有长远目光 书中的“景气时也应该考虑合理化”一节,讲述了身为管理者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所谓“居安思危”,就是应该在景气的时期,或是产品有利可图的时期就未雨绸缪,考虑到有可能的捉襟见肘的情况,并为继续存活采取相应措施。大野先生在工厂景气时就将货架改成了一个人可以搬动,或是适合手推车搬运的尺寸。如果经营状况好时,可以继续使用叉车,万一遇到不景气,也可以随时改成人工搬运。如果平时没有做好准备,等到工厂不景气时才开始使用手推车推运,就要临时把大型货架改装成小型货架,那么这一切所花的人力、物力、财力可能会使经营雪上加霜。所以,平时就应该有所准备,合理化生产、经营,一旦出现不景气的情况,也可以“君子豹变”,应对自如。因此领导者要有长远目光,防患于未然。 三、善用逆向思维思考问题 大野先生在刚开始做管理者的时候,谨记前辈们对他的教导:父母不可以在外人面前批评子女,要叫到没有人的地方;身为上司也一样,绝对不能再作业员面前训斥下属。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之后,大野先生却反其道而行之,在生产现场经常对主管们大发脾气,慢慢的,生产现场的问题反而变少了。这是因为生产现场非常吵,说什么主管们可能也听的不是很清楚,但是在旁边看着的作业员们会对自己的顶头上司产生愧疚之情,会想到一定是因为自己所犯的错误才导致

o退休老司机留下的26条训诫

退休老司机留下的26条训诫(看帖吉祥) 在一家单位的老司机要退休了,欢送大会上领导请他讲几句,把宝贵的经验传下来。他说: 小伙子们!俺终于在开车的行当上活到60岁了,就要退休了,希望你们也能活到60岁退休。一个人干一辈子职业工作不容易,一辈子非职业的工作更不容易,想来想去,赠送26条给你们,专业司机也好,非专业司机也好,从俺本人的经历中多少学点什么吧-- 1、刚拿到本时,什么都想开开,连拖拉机也没放过;现在是能不开的就不开,觉得自己的车还是最好开的。 2、正式开车前一个月,觉得五档没有什么用(开不快),拿到驾照后五个月,觉得一档没什么用(自我感觉用二档起步技术好),现在觉得一档到五档都很管用。 3、开车一年时,觉得自己车技非常了得,什么车都敢超,什么车都不让,路就是我家的;三年后,几乎天天跑长途,看多了各种事故,知道了什么巧事都有可能发生,车速也放慢了不少;现在知道了市区里公交和出租就是爷,高速路上卡车也是爷,到哪里都让着他们,才是你开小车活得好的道理。 4、刚把车开熟了以后,觉得黄灯亮了就是用来抢的;后来觉得黄灯是用来停的;现在过绿灯都要带脚刹车,以便于让一让那些抢黄灯和闯红灯的。 5、从前很羡慕哪些雪亮的疝气灯,晚上开车总喜欢开着远光,不管对方是否晃眼,现在知道了,如果对方什么也看不见,处在危险边缘的也包括自己。所以,再也不会去安装耀眼的疝气灯,夜晚每次会车首先变成近光。 6、从前觉得有事就得急刹车,那车胎的尖叫专门用来警告不遵守规则的人;现在知道,能让就要让,汽车不是想停哪就停哪的,后面的车也不是你能停他也能停的住的。 7、从前开车给人家的车迸道时,还要向前挤一把;现在只要有个车迸进来了,就让一把,心里琢磨着此人是不是急着去医院。 8、从前觉得在车流中窜行,能抢到不少时间;现在发现只要选的路好,并不比那些开赛车的人慢到哪里去。 9、从前觉得在人流中穿行,是车技的象征;现在知道,人的价值,是无法用钱衡量的。

司法过程的性质读后感

读后感 学期初,王老师就要求我们读本杰明·卡多佐的《司法过程的性质》这本书,断断续续的持续了一个学期读了还不到两遍,其晦涩难懂程度真是让人头疼。我觉得我对整本书的了解太肤浅了,就从内容方面写一下自己的读后感,对以后深读这本书也能大有裨益。 在没有开始读这本书之前,就听说这本书很难懂,虽是薄薄的一百多面,然而,却可以让涉法不深的我颇为头痛的。全书非常简洁,只有一百多页。本书分四讲:一、引论。哲学方法;二、历史、传统和社会学的方法;三、社会学方法。法官作为立法者;四、遵循先例。司法过程中的下意识因素。结语。作者主要从法理层面表达司法观点,其中辅佐少量的裁判案例和案件。通读之后我认为,在卡多佐看来,司法过程事实上就是法官运用各种方法对不同的考虑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之后“造法”的过程,就是法官造法。在卡多佐看来法官造法要遵循四种方法:第一、哲学的方法,即逻辑的方法、类推的方法。卡多佐将哲学方法置于首位,他并不认为这是一种最重要的方法——事实上,“它经常让位于其他方法”,但却是最基本的方法。法律自从霍姆斯“法律的生命一直并非逻辑,而是经验”的训诫以来,逻辑的地位似乎遭到了人们的轻视,但卡多佐认为这并不意味着在经验沉默无语时就应该忽视逻辑。法律本身是一个体系性的存在,虽然不完全符合逻辑,但依然有逻辑的一面。通过逻辑,众多案件被统一以来进行理性化的处理,并投射和延伸到新的案件上去,因此法律也具有了一贯性、确定性和统一性,人们因此可以对法律的实施和案件的判决产生合理的预期。依照哲学的方法在法律的体系内进行推理,可以保护人们的这种预期,这是法官最基本的一种工具。但哲学方法自身的发展具有限度,如果超越其限度则有可能导致不公或者与人们普遍的正义情感相违背,此时就应该考虑其他方法。需要说明的是,卡多佐将哲学方法置于首位,但是并非认为它是最重要的,而是因为它在解决众多繁杂案件中起着独特的作用。同时他以里各斯诉帕尔默案为例说明该案中格雷法官与伊尔法官按照同样的逻辑方法但却得出了不同的判决,是因为他们所遵循原则的哲学基础不同,认为哲学的方法还存在一个相互争夺的“优先权”问题。第二、历史、传统的方法,法律原则都有自身扩展直到其逻辑极限的倾向,但是这种倾向有时要被这一原则本身的历史限度所限制,这就是历史的方法。哲学的方法与历史的方法在某些情况下是相契合的,历史的影响可以为逻辑扫清道路,但两者也会发生竞争。“某些法律的概念之所以有它们现在的形式,这几乎完全归功于历史。除了将它们视为历史的产物外,我们便无法理解他们。”许多法律制度都是在历史中形成的,它们是从法律的外部而不是法律的内部来到我们面前的。只有在考察历史的过程汇总才能了解它们的意义,在这些领域,“一页历史就抵得上一卷逻辑”,因

弟子规读后感800字_弟子规读书笔记五篇

弟子规读后感800字_弟子规读书笔记五篇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这样的记忆,当我们年幼的时候,父母就已经在我们的耳边念叨弟 子规,如今也是耳熟能详了。关于《弟子规》读后感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 《弟子规》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来参阅。 最近,拜读了我们祖先的杰作《弟子规》,这本书全文不过360句,计1080字,其 基本内容,是融合古代圣贤对青少年学生的训诫,教诲青少年如何走好人生的第一步。 《弟子规》即据此编写,先后有序地讲解了学童们孝敬父母、关爱兄弟、修身养性、为人处世、读书求学的生活基础规范。这本书分为入则孝、处则弟、谨篇、信篇、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 细细品味后茅塞顿开,平时里对人生的点滴感悟都在圣贤的教诲中有明确的答案,字 里行间充满着人性的真正体现。 在弟子规第四课"信",我知道了能实践诺言,便是守信;不能实践诺言,无论是出自不 得已,还是故意食言,都违反了做人的基本要求和处世的基本原则。母亲履行的责任像奏 多情的细雨,润物细无声;父亲实践的责任像冬天狂舞的雪,寒面净心田。父母永远的付出,不曾为回报等待,一心守候,只为子女成材。我学了"入则孝"以后,心里面要念念不忘父 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如果我们能以这样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这就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为先,一个对父母都不孝顺的人,如果说他能够干成大事业,那也许是一种巧合;一个不懂得礼节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跌跌撞撞行走,最后付出的代价也是很大的。 《弟子规》里面的内容还有很多很多,需自己去细细品味。 生活似酒,人生像画,岁月如歌。或许正是由于人生中有许多酸甜苦辣,才会使快乐 的滋味更加甜蜜。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这是弟子规第一段。古人的教育目的,首先是教做人,"有余力,则学文".而我们现在 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学文"上,大大忽略了做人教育。虽然也有品德课、政治课,却只是背书、考试,过后水过鸭背,什么也没留下,更别提深入骨髓的东西了。这是我们现代教育的最大失误。 弟子规如何教孩子做人呢?这一段讲的是总的原则,后面还会具体事情具体说。总的 要求是:首先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是,一切言行谨慎、讲信用。对待大众平

教师人文读本读后感_读书笔记

教师人文读本读后感_读书笔记 读过《教师人文读本》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爱,对教育,对学生贯穿始终的是爱, 最多的爱。读过这本书,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确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员还是舵手,是大副还是士兵。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几篇读后感,供大家参阅 读了只后,我的感触颇深,一代名师的教诲和许许多多的和我们一样的老师的心得体会,都让我受到了洗礼和教育。不错,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的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 的事业。 先辈、前辈和同辈中有不少楷模,为我们树立起精神的支柱,究其核心,那就是一种 人之所以为人的精神,即人文精神。它博大精深,但首先是爱,惟有了爱,我们才能成为 一个育人之人。 《教师人文读本》里面的文章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每篇文章好像都在写我们教师。在读“夫子循循善诱人”之时,第一篇文章《名师》就深深打动了我。文章中记述到的几位老师,都是一些知名的大师,从一些零碎小事,从不同的角度,表现出一个老师的不俗之处。从这几位老师身上我们不但看到了无愧“老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这句话的亮点,而 且深切感到教师是每一个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榜样。 自从参加教育工作开始,就希望自己做一个好老师。然而就我一个人的力量,一个普 通的小学教师,传递文明、光耀民族说不上,但是为人师表深刻记在我的心中,总希望能够尽自己的一些微薄之力去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孩子,让他们的生活能够丰富多彩一些,对社会多做一些有益的事,国家尽可能少一些负担,他们的后代同样能够得到爱和幸福。如果做到了这些,那我就无愧“人民教师”这光荣称号。虽然我无法作一个伟大的名师,但 是我可以做一个响当当的好老师。 教师也是我人生中的一张对照表,如果让我的学生要去做什么,自己首先要能够做到。所以我必须具备合格的人格。这样,我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我才能够理直气壮,让他们能 有个明确的道德方向,能够有辨明是非的能力,成为一个正直的人。虽然我不能保证我所 有的学生都能够永远不犯错,每个人做什么事都讲原则,但我希望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气质 的同时,同样不失人格。一个老师,不是能够回答学生的所有问题,而是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出很有效的独特的建议。。在不到一年的实际教育工作中,渐渐发现这才是学生最需要的,并且能够感觉到学生什么时候需要什么帮助,因为学生往往不习惯去请教老师。这是教育中存在的一个矛盾。找学生谈话时,偶尔也能够给学生帮助,让他改变了一段时间。可是正当我有成就感而感到满足时不禁感叹,一个学生不是只有教师在教育,而 是全社会在教育,是人类的共同责任。只有这样,人类文明才能得到延续、进步和发展

大野耐一的十条训诫

大野耐一的十条训诫 大野耐一的十条训诫 第1条首先,你就是成本,消除无用的浪费,否则没有提升 浪费总会被习惯性地隐藏起来,所以首先要避免在工作中有所隐藏 重视微小的数字,重大的浪费就会呈现出来 不要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这只会让浪费继续下去 效率是衡量工作的唯一标准,忙碌并不等于高效 生产产品并不是目的,工作是要生产必要的产品 第2条一旦开始就不要放弃,半途而废会助长惰性 不要自以为改善已经完成,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 避免应急处理,应急只是一种暂时的敷衍 “竭尽全力”而不是“尽力而为” 满意但不满足,自信但不自大 第3条给他磨炼,以识别人的能力高下

通过少量投入实现大量增产,这就是丰田快速成长的秘诀 工作要由“是否必要”来决定,而不是“是否可能” 绝不事先告诉答案,要让员工积极地思考 在压力下培养员工,通过控制成本去完成改善 改变员工的生产观念,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决心 第4条要意识到竞争对手比你优秀 透过表面看问题,抓住改善的时机 一切问题都要在现场解决,一切问题都要立刻解决 不要把问题留到明天,尽力在今天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法 微小的累积铸就了伟大的业绩 第5条工作就是一步一个脚印,用十二分的辛苦去换取十分的成绩 不要因为“完成”而停止,工作就是 要不断追求更好

在工作中添加自己的智慧 错误的工作方式只会增强劳动强度 培养下属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6条为了让下属心服口服,需要更长远的目光和更坚韧的努力 将合适的人才放置在合适的职位上 改善需要亲力亲为,这样才会得到下属的拥护 在命令别人之前先尝试着自己动手 大汗淋漓的工作状态只是欠缺智慧的表现 第7条先接受任务,再去思考完成的方法 坚信“一定能够完成”,其他的想法只会变成工作的阻碍 每个人都拥有无限的智慧,关键是怎样激发和运用 不要像评论家一样品头论足,这样的态度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通过改善改变表面忙碌的状态

弟子规读后感30

弟子规读后感30篇 《弟子规》读后感 最近,拜读了我们祖先的杰作《弟子规》,这本书全文但是360句,计1080字,其基本资料,是融合古代圣贤对青少年学生的训诫,教诲青少年如何走好人生的第一步。《弟子规》即据此编写,先后有序地讲解了学童们孝敬父母、关爱兄弟、修身养性、为人处世、读书求学的生活基础规范。这本书分为入则孝、处则弟、谨篇、信篇、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 细细品味后茅塞顿开,平时里对人生的点滴感悟都在圣贤的教诲中有明确的答案,字里行间充满着人性的真正体现。 在弟子规第四课"信",我明白了能实践诺言,便是守信;不能实践诺言,无论是出自不得已,还是故意食言,都违反了做人的基本要求和处世的基本原则。母亲履行的职责像奏多情的细雨,润物细无声;父亲实践的职责像冬天狂舞的雪,寒面净心田。父母永远的付出,不曾为回报等待,一心守候,只为子女成材。我学了"入则孝"以后,心里面要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如果我们能以这样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这就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为先,一个对父母都不孝顺的人,如果说他能够干成大事业,

那也许是一种巧合;一个不懂得礼节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跌跌撞撞行走,最后付出的代价也是很大的。 《弟子规》里面的资料还有很多很多,需自己去细细品味。 生活似酒,人生像画,岁月如歌。或许正是由于人生中有许多酸甜苦辣,才会使快乐的滋味更加甜蜜。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这是弟子规第一段。古人的教育目的,首先是教做人,"有余力,则学文".而我们此刻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学文"上,大大忽略了做人教育。虽然也有品德课、政治课,却只是背书、考试,过后水过鸭背,什么也没留下,更别提深入骨髓的东西了。这是我们现代教育的最大失误。 弟子规如何教孩子做人呢?这一段讲的是总的原则,后面还会具体事情具体说。总的要求是 读《弟子规》有感 《弟子规》这本书的资料,是圣人对学生的训示,为人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还要对自已行为约束,诚实可信,博爱众生并亲近有德行的人。 百善孝为先,而“孝”和“弟”这两个字则是弟子规贯穿中心的“一条线”。“孝弟”里面还包含一个很重要的态度,就是恭敬之心,对长者的恭敬。而一个人的道德、学问都是

小学生六年级读后感300字【三篇】

小学生六年级读后感300字【三篇】 导读:本文小学生六年级读后感300字【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 很久以前,周文王专程到处访问贤德之人。一天,周文王一路来一直没吃东西,精神又十分疲倦,于是他便坐在一棵大树下休息了一会。没过多久,耐不住饥饿,他决定去附近的村里弄点东西吃。这时一个农妇走过来,周文王问那个农妇:“干嘛去?”农妇说:“去给在田间劳动的丈夫送稀饭。”周文王听了不禁流出了口水,农妇看周文王如此饥饿的样子,心生怜悯,于是大发善心把稀饭给了周文王吃。自己则在周文王吃稀饭的时候回家里重新做稀饭了,农妇的美德深深地打动了周文王。周文王回宫后,让御厨做稀饭给他吃,周文王吃后,觉得远远不及农妇做得好吃,他便问御厨为什么,御厨说:“饥时糠也甜,饱时肉也嫌。” 后来周文王把这美德昭告天下,把这美德一代一代的传下去,就因为这样,周朝江山持续了800年。 读了周文王访贤的故事,我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饱时不忘饥是苦,富贵常记贫贱寒。美德是品德的一种,如果品德都没有的话,那要怎么做人呢?小朋友你想一想你有做过周文王访贤这样的事呢?有的话请告诉我,如果没有就去做做看吧!【篇二】 大树的挺拔与威严令人敬畏,小草的卑微与刚毅则给人以启迪。

我渴望长成大树,但我更爱小草。 学完了《小草与大树》这篇课文后,让我对夏洛蒂三姐妹不甘向命运屈服的精神,不懈努力的顽强意志,以及敢于冲破旧势力的勇气和胆识肃然起敬,她们的这种品格是对小草精神的诠释。 主人公夏洛蒂坎坷的童年经历令我刻骨铭心:身低微,母亲又不幸早逝。作为姐姐的夏洛蒂主动承担起维持家庭生计的责任。拾柴、捡破烂、替富人家带子,一家人就这样相依为命地生活,环境的恶劣和生活的艰辛并没有击垮年幼的夏洛蒂。她们热爱学习,孜孜不倦地写作,希望用笔来敲开幸运之门,闯出一片属于她们自己的天空。 写作刚刚起步便被无情地泼了一身冷水,当时鼎鼎大名的诗人罗伯特·骚塞以傲慢的口吻训诫她们“在大自然里,小草和大树都是上帝的安排,文学不是妇女的事业,也不该是妇女的事业”。顽强的夏洛蒂姐妹面对“大树”的冷嘲热讽,她们不甘心做“小草”,她们坚信,只要努力,小草终究一天会长成大树。 人的命运是把握在自己手里的,成功是要靠自己去争取的。经过慎重的反思与权衡,他们在小说领域开拓出了一条新路,长篇小说《简爱》的问世震惊了英国乃至世界文坛,夏洛蒂三姐妹硬是用钢铁般的意志和辛勤的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浇灌成了“大树”。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成功总是青睐于努力者的。在逆境中,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力和聪明智慧的人,才能拥有精彩的人生。 我将在我的人生旅程上铭记住“夏洛蒂.勃朗特”这个名字,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