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年结构专业常见问题

2013年结构专业常见问题

2013年结构专业常见问题
2013年结构专业常见问题

2013年结构专业常见问题

发布时间:2013-10-26

结构设计分为二部分内容,首先是结构计算(计算书),然后根据计算结果进行施工图设计。

一、结构计算书的是设计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结构计算书的完整性,正确性对结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杆件的内力和配筋,建筑体型的规则性,以及底框-抗震墙结构的侧移刚度比等没有计算书是无法判定的。

结构计算的内容应完整清楚,引用的数据应有可靠依据。

采用计算机程序计算时应在计算书中注明所采用的计算程序名称,代号,版本及编制单位,

计算程序必须经过有效审定,输入的总信息,计算模型,几何简图,荷载简图,应符合本工程实际情况。

计算结果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应提供结构自振周期及周期比,位移及位移比,楼层地震剪力系数及总地震剪力,楼层侧向刚度比,轴压比,梁柱内力组合平面包络图,超筋超限信息,配筋平面图等,

对于砌体结构应提供抗震验算结果,承载力验算结果等。

对于钢结构应提供结构自振周期及周期比,位移及位移比,楼层地震剪力系数及总地震剪力,楼层侧向刚度比,强度及稳定性计算结果等。

基础设计时应采用的内力标准值和设计值及地基变形计算时所用的准永久值的平面简图。

目前设计单位普遍采用PKPM软件进行结构计算,下面就该软件计算经常出现问题汇报一下。

计算书中常出现的问题有:

一、计算结果打印不全。

二、设计人未对计算书进行分析,并判断结果是否合理。

1、计算单向地震作用时,未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

2、对于特别重要或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承载力设计时,应按基本风压的1.1倍采用。

3、风荷载作用下舒适度验算基本风压按10年一遇的风压值验算。

4、结构基本周期应按计算值调整。

5、高层建筑消防疏散楼梯,荷载取值小于3.5kn/m2。

6、对宾馆、医院等厕所隔墙局部布置较密,未折算成等效荷载按实输入,荷载规范表5.1.1如按每米墙重1/3折算成活荷载数值偏小,且≥1.0 kn/m2。

7、对质量与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仍按单向水平地震作用进行计算。

8、对V形、Y形、弧形、井字形平面建筑,风荷载体型系数仍取1.3。(实际应取1.4)。

9、现浇楼面中梁的刚度增大系数取1.0(一般取2),引起梁支座配筋偏小。

10、7~9度时,框架结构未进行薄弱层检验和验算。

11、地下建筑抗浮计算时浮力项未乘分项系数1.2,自重项未乘分项子数0.9。

12、计算书同图纸中用料不一致。

二、结构施工图

1、在总说明中未按《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所要求的深度编制。

混凝土结构使用平法表示时应提供标准图及其布筋标准图。应说明建筑防火分类等级和耐火等级,并注明最小杆件截面和保护层厚度。一般工程防火等级均在二级及二级以上,框架结构的楼梯平台处设短柱,其断面小于300x300,耐火极限不满足规范要求。

2、采用指定产品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57条规定“设计文件选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不得指定生产厂、供应商”。但有些结构施工图设计中的砼外加剂、建筑构配件却指定了生产厂家或者供应商(如在图中注明采用某某厂生产的UEA、某某厂生产结构胶、采用某种牌号的铝型材等,装修工程和加固工程设计图中出现该问题的机会较多)。

(一)地基基础设计问题:

1.1 未按勘察成果设计问题:施工图审查中发现有些工程设计时的参数取值与勘察报告不符,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桩基础和支护结构的计算参数、地下水位等。出现该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设计人员根据个人的经验确定设计参数,且未与勘察单位协调调整补充相关资料,设计人员以为勘察报告中的设计参数不合理时,应与勘察单位协调,对勘察报告进行修改。

最常见问题的是设计所采用的地下水位与勘察结果不符,按照勘察结果抗浮或者地下室底板算不下来的时候自己假设一个水位进行计算,这都是偏于不安全的,水位取值一定要经过勘察单位核实确认。

1.2 稳定性验算问题:建造在斜坡上或边坡附近的建筑物和构筑物,未验算其地基稳定性。当地下水埋藏较浅,建筑地下室或地下构筑物存在上浮问题时,未进行抗浮验算(地下室车道、地下水池的抗浮验算比较容易漏掉)。

1.3 液化土层计算问题:场地存在液化土层时,未对桩基础的抗震承载力进行验算是经常发现的问题(目前桩基础大多通过现场静载荷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对根据试验确定的承载力如何考虑液化土层的影响规范未作出规定,抗震验算时单桩承载力可参照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第5.3.12条的规定扣除液化土层的侧阻力)。这时桩箍筋在液化土层范围内应加密而未加密。

1.4 桩型及其施工工艺的选择应与实际环境、地质条件相适应,应考虑挤土、振动、噪音可能对周边造成的影响,符合环保、施工安全的有关要求。目前在沈阳地区桩基础大部分采用预应力管桩或螺旋钻孔桩。当采用预应力管桩有地下水时,应选桩尖,设计人忽略地下水对桩基的影响。

1.5 抗拔桩设计方面的问题: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下室、大跨度空旷结构、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厂房刚接柱脚,存在着抗拔桩受力状态,在设计中往往缺少抗拔桩抗裂性验算、抗拔桩静载试验以及其配筋做法等要求说明。抗拔桩设计时,桩身配筋量仅按强度要求进行计算,缺少裂缝宽度验算,按裂缝宽度控制计算结果的配筋量要远大于按强度要求计算的配筋量。采用预制桩作为抗拔桩时,往往只注意桩身的抗拉强度要求,桩基与承台间连接钢筋的强度要求,接桩段的裂缝宽度要求经常被忽视。

1.6 单柱单桩、一柱两桩基础存在的问题:目前建筑工程大量采用截面尺寸较小的预应力管桩,且在多层建筑中采用单柱单桩或一柱两桩基础,柱底弯矩由基础梁和桩共同承受。单柱单桩或垂直于两桩连线方向的基础梁设计中,未考虑平衡该方向柱脚在水平风荷载或地震作用下所产生弯矩因素,基础梁两端箍筋未按框架梁抗震构造要求设置箍筋加密区,基础梁的上下主筋在桩承台内锚固长度与构造做法要求未加说明。如果桩身考虑承受上部结构传来的弯矩作用时也未进行抗弯承载力计算,存在着抗震薄弱环节,给工程留下潜在的隐患。

1.7 软弱下卧层计算问题:天然地基扩展基础持力层或桩基持力层下面存在软弱下卧层,有的工程既不进行沉降验算,又不作软弱下卧层地基承载力验算。

1.8地下室底板下基础设计问题:高层建筑地下室设计时,当底板下的土质较好时,地下室底板自重、地下室隔墙和水池等荷载考虑由底板下的土层直接承受,应要求不扰动土层、对遇到软弱土时的处理方法,超开挖或者标高变化处的回填土的施工应提出明确的要求,回填土未加处理将引起底板开裂。

1.9 地面层高差处挡土结构做法问题:经常发现建筑物底层地面由于使用要求设置较大的高差,采用钢筋砼墙作为挡土结构,钢筋砼墙落在基础梁上,支承挡土墙的基础梁承受挡土墙传来的水平荷载作用,该基础梁承受双向弯矩,并以水平荷载产生的侧向弯矩为主。存在的问题是:基础梁宽度太小,当跨度较大时难以承受水平荷载产生的侧向弯矩(有的工程仅取200或250,而跨度为5m左右,截面计算高度仅为跨度的1/20~1/25),且常见未按计算配筋、配筋方式也不对(未在梁两侧配筋)。审查中发现有的工程地面层高差处挡土结构套用标准图采用重力式挡土墙,挡土墙落在回填土上,未对填土进行处理存在安全隐患,并且重力式挡土墙与承台间的基础梁存在交叉打架的问题。

2.0 工业厂房中未考虑地面堆载对基础影响,造成基础设计时承载力不足。

(二)、地下室设计的问题:

2.1 地下室外墙嵌固端问题:地下室外墙计算时底部为固定支座(即底板作为外墙的嵌固端),侧壁底部弯矩与相邻的底板弯矩大小一样,底板的抗弯能力不应小于侧壁,其厚度和配筋量应匹配,这方面问题在地下车道中最为典型,车道侧壁为悬臂构件,底板的抗弯能力不应小于侧壁底部。地下室底板标高变化处也经常发现类似问题:标高变化处仅设一梁,梁宽甚至小于底板厚度,梁内仅靠两侧箍筋传递板的支座弯矩难以满足要求。

2.2地下室外墙抗裂性验算:有的工程漏掉抗裂性验算。外墙的厚度目前做得比较薄,外墙钢筋保护层比较厚,其裂缝宽度控制在0.2mm之内,往往配筋量由裂缝宽度验算控制。

2.3 人防构造问题:人防地下室采用较高砼强度等级时,最小配筋率大于砼规范的要求(如C40,Ⅱ级钢,砼规范

最小配筋率为0.257%,人防规范最小配筋率为0.30%),很容易违反强条,双向受力的地下室内外墙水平钢筋也应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

(三)、上部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

混凝土结构

3.1 竖向不规则问题:施工图审查中常见框架结构底层层高很大,二层层高较小的情况,且底层作为车库或者架空花园使用,隔墙很少或者无任何隔墙,侧向刚度突变(高层建筑中还常见设备层层高较小,相邻下一层层高较大的情况),这些情况出现对抗震极为不利,应采取加强措施处理,计算时应强制按薄弱层处理。底层层高很大且设有夹层,二层层高较小,软件计算未反映出该位置的侧向刚度变化,应进行必要的补充计算(宜按不带夹层的模型复核),并按竖向不规则处理(地震剪力系数放大1.15倍并加强抗震构造措施)。对于底层无隔墙,上部楼层有较多隔墙的框架结构设计方案,如何考虑隔墙刚度的影响进行计算是个难点,现有计算软件未解决这个问题,要算清楚很麻烦,所以建议底层尽量予以加强。对于底层侧向刚度远小于相邻上一层的框架结构,必要时可在底层加设剪力墙或者斜向支撑予以加强。

3.2 底层嵌固端问题:无地下室且基础埋深较大、基础梁标高与基础不一至时,对于嵌固端的选择、底层计算高度取值以及采取的相关措施,各设计院做法不一,有的基础梁以下按一层地下室计算,有的加强基础梁与基础或承台间的构造(基础梁与基础连成整体,基础梁与基础间不存在柱段)、把底层嵌固端设在基础梁面,这两种方法应该是可行的。

3.3 半地下室设计的问题:建在山坡上的建筑,经常设置一侧开口的半地下室,土层侧压力直接作用在主体结构上,当建筑物层数不多时,存在抗倾覆和抗滑移的问题,应进行验算。尚应考虑土压力对主体结构计算的影响。建议挡土墙与主体分开设计,以简化主体结构设计。挡土墙与主体未分开时,由于墙体不对称布置造成严重扭转,应该避免采用该方案。

3.4 地面层两端层高不一样问题:由于场地标高变化或者特殊使用要求,建筑物底层两端层高一端很大、一端很小,层高大的一端抗侧刚度小、层高小的一端抗侧刚度大,存在严重扭转不规则的问题,应在层高大的一端提高抗侧刚度,可加大梁柱断面尺寸、加设短肢剪力墙或者斜向支撑来解决此问题。

3.5托柱转换梁:经常发现托柱转换梁的设计方案,转换梁作为上一层柱的传力转换构件参与抗侧力作用,不管该梁是否与下一层柱相连,均应按框架梁要求设计,转换位置柱底应在两个方向布梁,否则转换梁在上一层柱底弯矩作用下扭转严重,极为不利。托柱转换梁主要承受集中力作用,箍筋应通长加密,并配置不小于Φ16@200的腰筋。

3.6 计算荷载和计算模型问题:楼面计算荷载偏小或者局部隔墙计算荷载遗漏、构件设计截面尺寸或材料强度等级与计算不符,几乎是每个工程都有发现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建筑、结构专业配合不密切,以及设计和审核把关不严引起的。对该问题进行整改时往往要重新电算,修改时打印计算书的工作量很大。

3.7 关于实配钢筋与计算书的一致性问题:施工图审查时核对构件实际配筋是否满足计算要求是一项非常繁重的工作。由于审查周期很短,审查师不可能对所有构件一一核对,只能对主要构件进行抽查。但是设计人员整改时往往只针对审查师指明的某一构件问题进行修改,未指明的其余构件的实配钢筋比电算值少就没有自行认真核对整改。

3.8超配筋问题:对于一级框架结构,抗震规范和高规均规定应根据梁的实际配筋面积进行强柱弱梁验算,SATWE 软件计算时可输入梁超配筋参数,梁实际配筋时应与此相符,即实配钢筋不应大于计算值与梁超配筋参数的乘积。有的工程框架梁支座负筋实配钢筋面积比电算值多出很多,而梁的箍筋与柱子的配筋按电算配筋,其结果形成强梁弱柱、强弯弱剪,与抗震设计原则相违背,对抗震极为不利。且由于支座负筋面积增大之后,又使得梁支座负筋配筋率超过2.5%,或超过2%而箍筋直径又未增大2mm,反而违反强制性条文规定

3.9平面不规则问题:抗震规范和高规对建筑物的平面不规则作出了明确的定义和限制。其中凹凸不规则定义为结构平面凹进的一侧尺寸大于相应投影方向总尺寸的30%,楼板局部不连续定义为楼板的尺寸和平面刚度急剧变化,例如有效楼板宽度小于该层楼板典型宽度的50%,或开洞面积大于该层楼面面积的30%,并规定不应采用某项不规则程度超过规定很多的设计方案。在实际工程中,入口门厅、越层会议室和餐厅、立面开洞等设计方案根本做不到上述要求,所以凹凸不规则和楼板局部不连续应理解为大部分楼层不规则,局部楼层可不受该条文限制,但应采取有效加强措施(如加密开洞四周梁板配筋构造,开洞很大时尚宜加强相邻楼层梁板配筋构造)。

3.10 短肢剪力墙问题:高规对短肢剪力墙较多时高层建筑的抗震措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短肢剪力墙较少时(局部短肢剪力墙)不必满足该规定的全部要求,只需对其轴压比、配筋率进行控制即可,不必提高抗震等级。较常见短肢剪力墙截面的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偏小的问题,短肢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不宜小于1.2%,其他部位不宜小于1.0%。

3.11 板的计算模型问题:有的工程楼屋面板电算配筋时,对边梁的截面尺寸、相邻板块的布置与跨度大小不加区分约束条件进行分析,一律按嵌固边支座约束条件计算(如大跨度板,板厚较大,相邻板厚相对小很多,不应为固定支座),其结果有的板面支座负筋配的很多钢筋,而板跨中和内跨支座板面负筋配筋不够,一般大、小跨板相邻时大跨度板底配筋均宜加强。

10)大多数一层为底框一抗震墙结构,上部为砖混结构。按《抗震规范》第7、1、8条规定“房屋的底部应沿纵横两方向设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并应均匀对称布置或基本均匀对称布置”在个别设计中仅设置了横向抗震墙,而纵向抗震墙较少,往往不满足第二层与底层的纵向侧向刚度比。侧向刚度比是底框-抗震墙结构特别重要的一个指标,在《抗震规范》中为强制性条文,提醒广大设计人员应特别重视,以保证结构的安全。

11)砖混结构房屋构造柱设置应满足《抗震规范》第7、3、1条,在设计中设计人员往往忽视与表7、3、1接近的楼层数的建筑构造柱布置还应遵循《抗震规范》第7、3、2条第5款的要求,构造柱布置不满足要求。

12)不应采用砌体墙和混凝土墙混合承重体系,是因为两种材料的弹性模量不同,一个是延性较好的构件,一个是脆性构件,不同材料性能的墙体混用在地震中易造成各个击破。

13)纵向无内纵墙,外墙开洞面积较大,造成纵横向刚度相差过大。不满足规范要求。

14)在客厅外墙处设阳台,且在外纵墙处取消了客厅出墙垛,造成了外墙开洞面积过大,两个客厅间的墙在纵向无墙垛,形成一字墙。不满足规范要求.

钢结构:

1、采用的钢号、连接材料的型号和对钢材所要求的机械性能和化学成分的附加保证事宜、焊缝质量级别未注明。

2、在计算高强螺栓的承载力时,磨擦面抗滑移系数采用0.55,在施工说明时允许施工单位按0.5及更低的采用。

3、角焊缝高度小于1.5。t(mm)为较厚焊件厚度。

4、高强螺栓连接可操作空间不足。

5、焊缝的重心与杆件截面的中和轴偏心较大。

6、不同厚度的焊件拼接时,厚板未刨成1:2.5变坡与薄钢板连接。

7、采用围焊时未说明在转角处应连续施焊的要求。

8、梁与柱刚接时,柱在梁冀缘上下各500的节点范围内,柱冀缘与柱腹板的连接焊缝未采用坡口全熔透焊缝。

9、单层钢结构厂房实腹式钢柱插入基础的深度小于钢柱截面的2倍。高层为3倍。

10、轻钢结构当梁柱铰接时仍按门式钢架横梁的度限值采用。

11、侧面角焊缝长度小于两侧焊缝之间的距离。

12、柱腹板高度与厚度比大于80时,未采用横向加劲肋板。

13、当屋面坡度>1/10,檀条跨度>4.5m时,未在屋脊处设置斜拉条和撑杆。

14、屋面横向水平支撑与柱间支撑不设在同一柱距内。采用钢筋作水平支撑时未设置收紧装置。

15、门式刚架梁腹板在冀缘转折处未设置横向加劲肋。

16、当檀条起水平系杆作时,在承载力计算时,未计入由此产生的内力。

17、柱间支撑的间距大于40米。

18、当柱两侧梁高度不同时,未在较小梁下冀缘位置设置水平加劲肋。

19、油漆仅说明底漆、漏面漆,未说明涂层干漆膜总厚度要求。

20、地脚螺栓中心到基础顶面边缘的距离小于150mm,钢柱底板到基础顶面边缘的距离小于100mm。

当前公文处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当前公文处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公文处理是按照规范要求和规定程序进行文书处理的一系列相互关联、衔接有序的工作,也是各级行政机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文处理工作直接关系到机关工作的办事效率,关系到机关的对外形象。当前公文处理工作在各位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文秘人员思想端正,团结奋进,刻苦学习,公文处理基本符合国务院公文处理的有关规定,较好地发挥了以文辅政的作用,总体水平不断提高,深受各界好评。但是,在公文处理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给公文处理工作造成影响。 一、存在问题 (一)收文办理程序不熟。近来,办公室存在收到部门传真或呈报公文后,收文者不明处臵程序,到处寻找受文对象,影响公文办结时限和机关形象。 (二)收文审核把关不严。部分文秘人员只顾接收呈报公文,不审核公文内容、行文方式和是否确需政府办公室受理,致使公文入口把关不严,影响办理质量。 (三)草拟公文内容不精。部分草拟公文存在情况不够清楚,观点不够鲜明,结构不够严谨,条理不够清楚,表述拐弯抹角,字词搭配不当,标点运用不妥等问题,对公文整体质量带来影响。 (四)校对公文不够细心。部分文秘人员对已初审和复审

的文稿只粗略阅读或不再校对,忽略发文校对关,致使发文日期、版面格式等细节出现错误。 (五)处理公文时限不清。受文办理都有时限要求,部分公文超出办文时限,影响办事效率。 (六)处理公文态度不正。个别同志害怕接受办文任务,甚至出现“装聋”现象,团队意识、主动意识不强,影响个人进步。 二、原因分析 (一)业务学习不够。一是对有关工作规则、办事程序、文件审核等学习不够,办文轻重缓急不分,头绪混乱,甚至连领导分工和对口联系人员都分不清楚,公文处理效率受到影响。二是对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基本科学文化知识等学习不够,致使综合素质、业务水平存在差距。 (二)工作责任心不强。个别人员没有树立起“公文处理无小事”的观念,没有树立起高标准、严要求、及时准确地办理每一份公文的意识,以至于在公文处理中不认真、不细心,甚至害怕处理公文。 三、对策 (一)端正公文处理态度。 良好的工作态度是工作成功与否迈出的第一步,公文处理细节繁多,没有端正的态度,就会出现顾此失彼。态度是否端正要在公文处理过程中检验,并非是口头敷衍而行动迟缓,也

2018年结构设计常见问题汇总

2018年结构设计常见问题汇总 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应引起每位设计人员的足够重视,应对“施工图审查报告总结”认真学习,引以为鉴。特别强调的是列入结构方案中的问题,审核、审定人员应严格把关。 一、送审资料的完整性 1、计算书封面相关责任人未签字,未加盖注册工程师印章。 2、未提供剪力墙轴压比计算简图,缺墙柱内力简图。 3、未提供桩基承载力计算书。缺基础筏板配筋简图。 4、缺筏板冲切承载力验算,缺地下室外墙计算书,缺筏板反力计算书。 5、未提供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书。未提供地基基础沉降计算书。缺CFG桩承载力、桩身强度验算计算书。 6、补充柱双偏压验算结果,补充梁变形计算结果,补充柱底标准组合下轴力计算结果,补充独立基础计算书。 7、荷载平面图未显示楼板自重。缺超筋超限信息。 8、未提供楼梯计算书。 二、结构方案 1、高度不大于24m的丙类建筑不宜采用单跨框架结构。详见《抗规》第6.1.5条规定。其条文说明中针对一、二层的连廊采用单跨框架时,需要注意加强。建议提高单跨框架的抗震等级。 三、设计总说明 1、总说明中应注明本建筑防火分类及耐火等级。详见施工图审查要点第3.2.4条、国标图集12SG121-1页6。 2、补充车库顶板覆土厚度不得超过设计值。 3、结构设计总说明第8.2条,填充墙长度超过8m应改为5m,详见《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第6.3.4条2款3项规定。 四、结构计算 1、某高层住宅楼,阳台和卫生间活荷载取2.0kN/m2,应为2.5kN/m2;电梯机房活荷载取2.0kN/m2,应为7.0kN/m2。 2、正负零处的楼板宜考虑施工荷载,建议活荷载取值5.0kN/m2。

城市的空间结构

第一节城市的空间结构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城市规模与城市地域分化、服务功能的关系。 2、掌握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主要功能区类型及其区位特点,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3、应用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4、学会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信息 5、逐步培养分析整理资料,归纳推导出结论,并用口头或书面加以表达的能力 6、运用资料并联系城市空间结构的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7、形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城市各功能区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特点,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不同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三、教学难点:城市空间结构的含义,城市各功能区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特点,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四、教学方法:资料分析法 五、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CBD 右图是纽约曼哈顿区的景观图。中心商务区(CBD)是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和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企业的商务活动和生产活动在空间上逐渐分离,企业的商务活动从工业生产区分化出来,向城市中心地段集聚和迁移而形成的城市功能区。在景观特征上,高楼林立是城市CBD的标识。 尝试探究:你能说出中心商务区建筑高大稠密的原因吗 提示:中心商务区一般位于城市核心区,地价昂贵,可以用“寸土寸金”来形容。昂贵的地价,加上极为紧张的土地供应,使得建筑物被迫向高处发展,越盖越高,越盖越密。 一、城市的空间结构 1.概念 构成城市的各要素在空间上的及其。 2.主要功能区及特点 (1)中心商 务区 ? ? ? ? ?区位:城市的部位 特点 ?? ? ??交通,通信发达 早晚人口流动量较,人口差异大

(2)商业区 ???????组成: 和各种商场(或超级商场) 特点:交通便捷,人流量大, 高,土地利用 区位:多分布于 或交通干道旁,大城市往往有多个 商业区,中小城市的商业区多在城市 内 (3)住宅区 ? ?? ??? ???地位:城市中最 的用地方式类型?????企业或单位职工住宅区,多与企业或单位分布区 或 市政 的住宅区 分化:由于 原因,呈现 与 的分化 (4)工业区 ? ????区位??? ??城市边缘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 的地带 特点:不同程度地存在噪声、空气、固体废弃物和水污染 (5)其他功能区:行政中心区、 、混合功能区、郊区。 2.城市规模与服务功能 (1)城市规模 ?????????表达方法?????????? 规模决↓定 规模常用 规模表示划分(中国)?????依据: 人口数量四个等级: 城市、大城市、 城市、小城市 (2)城市规模与服务功能的关系:一般来讲,城市规模越大,内部功能分化越 ,服务功能越 ;但不等于两者成 。 3.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1)历史原因:早期的功能分区 ,发展成现代城市的某种功能区。 (2)经济原因:由城市中心向外,土地价格逐渐 ,依次形成 、 、 。 (3)社会原因:包括 、生活方式、 。

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错误分析

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错误分析 【摘要】在现代化建筑体系不断更新的要求下,建筑的结构体系日趋多样化,建筑布置与竖向体型也越来越复杂,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许多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容易产生一些错误。建筑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在实际设计工作中,常常发生建筑结构设计的种种概念和方法上的差错。我们应按规范相应的构造要求严格拙行,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设计质量上的隐患。 abstract: with latest design requirement and diversified structure system in modern architecture, the building layout and vertical body is getting more complex ,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are many design errors occurring ,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people lives. so to clear up all the potential quality dangers, we should strictly follow related rules. [关键字] 结构设计;承载力;错误分析 key words: structure design, bearing capacity, error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u3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建筑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建筑的结构体系日趋多样化,许多建筑也因其结构复杂,楼盖为密肋楼盖,构件较多,再者楼地面设备布置、预埋件预留孔也较多,故导致许多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容易产生一些错误,给施工带来麻烦,给业主今

结构设计常见问题解答

结构设计常见问题解答

1.梁裂缝控制与粱端弯矩调幅矛盾的解答 2.次梁对整体刚度贡献与点铰接问题 3.位移比与周期比对扭转控制有什么区别 4.质疑:周期折减系数 5.为什么不用pkpm自动梁配筋,而是要对SATWE信息手动配筋 6.大小偏心柱与单双偏压问题 1、板厚一般怎么取,与跨度有什么关系? 2、布置梁的时候,一般梁与梁之间的间距多少经济?(包括次梁的) 3、住宅楼的梁高一般怎么取? 4、框架结构柱距多少较为经济? 5、纯框架结构适合的高度和层数? 6、框架柱的混凝土等级一般怎么取? 7、框架结构的变形特性? 8、混凝土中,温度收缩怎么处理? 9、剪力墙高宽比多少为宜? 10、剪力墙混凝土等级一般取多少? 11、合理的剪力墙数量? 12、框架结构合理的重量范围? 13、怎么估算柱子截面? 14、轴压比超了怎么调? 15、位移比不满足怎么调?

16、周期比不满足怎么调? 17、位移角不满足怎么调? 18、PKPM建模中怎么降板? 19、PKPM中板厚为零和房间开洞的区别? 20、PKPM中虚梁怎么建? 21、什么情况下点铰? 22、超筋了怎么处理? 23、基础设计时,什么情况下要输入详细的地质资料? 24、基础底标高怎么考虑? 25、活荷载折减在PKPM中折减怎么实现? 1. 梁裂缝控制与粱端弯矩调幅矛盾的解答 a支座弯矩调幅与截面裂缝宽度验算是一对矛盾,对支座调幅处理的目的是为适当减小支座弯矩,而对支座截面进行裂缝宽度计算往往又需要加大截面的配筋,从而又加大了支座截面的弯矩。支座不调幅时支座弯矩大,截面配筋大,裂缝宽度不能满足规范要求,及多配

当前公文处理存在的问题

关于当前公文管理及办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公司成立后即下发了公司《公文管理办法》,以规范公司公文管理工作。公司OA办公系统运行以来,各部门在公文处理上基本上能够按照有关要求办理,有效地提高了管理效率。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在公文处理过程中存在一些的问题,我们借此机会进一步强调公文处理过程中一些需要大家共同注意的问题,以进一步规范公文管理工作。 当前,公文处理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主要问题: 一、拟制公文的水平和质量需进一步提高 一方面,拟制公文时个别部室拟写的公文发文目的和意义不明确,文字质量不高,请各部室领导和主办处室处长严把审核关,提高公文水平。特别是签报类需要重点加强(签报是各部门拟写,秘书处编号〈不负责核稿〉,报主送公司领导)。另一方面,在向公司领导呈送文件,有的只陈述情况,没有具体意见;有的有处理方案,但没有部门的明确建议,导致领导在决策时缺乏足够的决策依据。 主任和处长是公文处理的关键节点,要认真审核,不能见下级签署了就直接签署。 二、文种区别不清,公文格式不规范 在执行公司《公文处理办法》上,个别存在文体选择不当的现象,请示和报告混用比较多。

在公文格式方面,有的主送机关、抄送单位不填写或填写不全、不规范,新启公文时在公文稿纸正文前还有写标题和主送单位现象,有的附件名称不全或与正文附件名称不一致,有的发文说明太简单而不能清楚说明文件内容,等等。 所有公文在发文稿纸中默认格式均为仿宋三号字体、首行缩进2字符、行距固定值28磅。随意改变格式现象经常发生,而且从网页上下载的文字自带隐藏网格线,封发时会链接不上,需引用前取消引文格式。 三、签报类文件存在问题比较多 (一)签报与其他文件的使用区别不清,签报只在公司本部使用,用于部门向领导请示或说明事项,一事一签报,不对外。其中涉及基层单位“请示”事项的不应以领导签发的签报为答复,应以“批复”为准。签报中的有关事项需要发文时,应另行启文,重新按照发文程序运行。 (二)拟写签报时主送领导不明确。签报需写明主送领导,每次只能送一位领导,需主送多位领导的,要按由低到高顺序排列主送领导名字。 (三)签报类中发文说明(目的、简要内容、意见、附件说明)和文件本身区分不清。有的把签报和发文说明与发文稿纸一同混用。 (四)引文没有进行规范处理。签报稿纸中默认的格式为仿宋三号字体,行距为固定值28磅,有些部门从其它的文

混凝土结构设计常见问题汇总(值得收藏)

混凝土结构设计常见问题汇总(值得收藏) 1结构计算应注意的问题 1.1采用程序进行结构整体计算时,对计算参数及计算假定选用不当,影响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甚至影响了结构的安全性. (1)计算中对是否点取“对所有楼层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选用不当.在计算中应采用符合实际情况的楼板刚度计算假定;当结构存在楼板开大洞、不连续、弱连接等情况,不符合刚性楼板假定时,应采用“弹性楼板假定”计算,同时地震作用应采用总刚分析方法计算;而计算结构的位移比时,则应选用“对所有楼层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进行补充计算. (2)在计算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带转换层的结构时,计算层刚度比选用“剪切刚度”不妥,宜选用“剪弯刚度”计算各层侧向刚度比. (3)在输入风荷载信息中,结构基本周期取值与结构计算第1周期相差过大.结构基本周期可直接取用经计算得到的结构第1周期数值填入,再对结构重 新计算,以使结构风荷载的计算更为准确. (4)多层混凝土结构整体计算,当楼层的弹性水平位移比大于1.3时,仍未计入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当楼层的弹性水平位移比大于1.2时,结构属于平面扭转不规则,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计入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建议当楼层的

弹性水平位移比大于1.2时,宜计入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 (5)计算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其斜交角度大于15°时,未增加相应斜向抗侧力构件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抗震规范规定,对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相交角度大于15°时,应分别计算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 (6)在结构整体计算时,设计未考虑最不利地震 作用方向的影响.地震沿着不同方向作用时,结构的地震反应一般也不同,当计算给出的最不利地震作用方向与计算方向的夹角较大时,设计人员应将最不利地震作用方向作为附加地震作用方向,验算该方向的地震作用对整体结构的影响. (7)计算竖向不规则结构时,要注意是否有薄弱层. 当某层结构的抗剪承载力小于其上一层的80%,不符合规范要求,设计需在计算总信息中强制定义此层为薄弱层,以使计算能够按照规范规定增大薄弱层的地震剪力;例如计算某高层建筑,其第3计算层的抗剪承载力与相邻上一楼层的比值在两个方向分别为0.73和0.59,均小于规范限值0.8,设计 需要定义此层为薄弱层;一般情况,结构转换层为计算薄弱层. (8)计算柱、墙和基础时,设计忽略了实际活荷 载折减系数与程序内定值的不同,未进行人工调整;程序内定的活荷载折减系数为《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按规范第4.1.2条,当建筑的使用功能不属于表4.1.1(1)项时,活荷载折减应符合规范第4.1.2条的相应规定;例如当计算住宅

结构设计常见问题问答

结构设计常见问题问答 1、住宅工程中顶层为坡屋顶,屋顶是否需设水平楼板?顶层为坡屋顶时层高有无限制?总高度应如何计算? 住宅工程中的坡屋顶,如不利用时檐口标高处不一定设水平楼板。关于顶层为坡屋顶时层高的计算问题新规范未做具体规定,结构设计时由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取质点的计算高度仍不超过4m.檐口标高处不设水平楼板时,按抗震规范,总高度可以算至檐口(此处檐口指结构外墙体和屋面结构板交界处的屋面结构板顶)。檐口标高附近有水平楼板,且坡屋顶不是轻型装饰屋顶时,上面三角形部分为阁楼,此阁楼在结构计算上应做为一层考虑,高度可取至山尖墙的一半处,即对带阁楼的坡屋面应算至山尖墙的二分之一高度处。 2、砖墙基础埋深较大,构造柱是否应伸至基础底部?较大洞口两侧要设构造柱加强,一般多大的洞口算较大洞口? 新规范,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锚入浅于500mm的基础圈梁内,两条满足其中的一条即可。但需注意此处的基础圈梁是指位于基础内的,不是一般位于相对标高±0.0m 的墙体圈梁。构造柱的钢筋伸入基础圈梁内应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 X&Qs$对于底层框架砖房的砖房部分,一般允许将砖房部分的构造柱锚固于底部的框架柱或钢筋混凝土抗震墙内(上层与下层的侧移刚度比应满足要求)。:新规范表,内纵墙和横墙的较大洞口,指2000mm 以上的洞口;外纵墙的较大洞口,则由设计人员根据开间和门窗洞尺寸的具体情况确定。 3、填充墙的构造柱与多层砌体房屋的构造柱有何不同? 填充墙设构造柱,属于非结构构件的连接,与多层砌体房屋设置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有一定差异,应结合具体情况分析确定。如挑梁端部设置填充墙构造柱,挑梁在计算时应考虑构造柱传递来的荷载。 4、抗震新规范 新规范,主要指不要在墙体厚度内开洞,烟道等应设在墙外,成为附墙烟道等,以免墙体应力集中。 5、底层框架结构的计算高度如何取?若取到基础顶,抗震墙厚度取1/20层高,是否过大? 计算高度的取值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主要是看地坪的嵌固情况而定,若嵌固得好,如作刚性地坪或有连续的地基梁,可以从嵌固处取,否则从基础顶;抗震墙厚取1/20层高,这里的层高与计算高度的概念不同,是指从一层地坪到一层楼板顶的高度。 6、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内框架房屋室内外高差大于0.6m时,房屋总高度允许比表,但不应多于1m,那么此时是否仍可将小数点后第一位数四舍五入吗? 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内框架房屋,若室内外高差大于0.6m时,房屋总高度允许比新规范,但不应多于1m.因已将总高度值适当增加,故此时不应再将小数点后第一位数四舍五入,即增加值不大于1m.

建筑结构设计常见问题

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同时,建筑功能、建筑结构相关问题日益突出,在建设过程中或多或少的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给建筑的安全性埋下大量的隐患。因此,在新时代发展,如何不断优化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有效的提高房屋建筑的安全性、完善房屋建筑的功能性,成为广大人们群众普遍关注和重点研究的话题之一。 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建筑业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人们所居住的房屋逐渐由单层、小层向高层复杂化变化,房屋的建筑结构设计也由简单的砖混结构变的多种多样。建筑结构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居住的质量高低。因此,对房屋建筑进行结构设计的同时,必须及时找出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并及时找好方法解决,以此来保障房屋建筑产品的安全。 一、建筑结构设计概述 由于建筑物功能不同,建筑物分类方法也多种多样。根据建筑物使用功能,可分为民用建筑、工业建筑两种;根据建筑物的结构材料,可分为砌体结构、钢结构、混凝土结构、木结构、混合结构;根据建筑物层数,可分为超高层、高层、多层、单层建筑;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可分为筒体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排架结构等。建筑结构是建筑物功能的基础环节,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设计的重要部

分,其具体过程为:方案设计、结构分析、构件设计、绘制施工图。为了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结构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内容:一是计算方面:应考虑各种结构构件的承载极限,并进行验算;二是由于建筑结构会受到多种作用力,在结构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各种作用力;三是抗震方面:我国抗震设防的烈度为 6~9 度,在建筑结构设计时应根据所在地区的房屋高度、结构类型、烈度等情况确定抗震等级。 二、房屋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常见问题 1、结构布置不合理 建筑房屋的设计结构越规则,结构的布置才能越合理,这是建筑房屋结构设计的中心环节。一方面要注意建筑的平、立面外形尺寸大小和抗侧力物体布置的局面,满足承载力分布等各种因素的综合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很多因素都可以造成结构的不规则,特别是针对于复杂的建筑结构,利用若干已经简单化的定量指标来划分不规则的程度并明确限定范围是几乎不可能的。 由于对规范标明的相应的设计规定不了解和对结构抗震理念的缺乏,有些房屋结构的设计人员在结构设计时不注重相关规则,导致建筑过程中出现了规则性不好、抗震性差的房屋。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设计后的建筑平面凹凸不平,规则性差。(2)导致楼层错层。高层建筑中错层问题较严重时,会阻断楼层的楼板连续性,对建筑结构抗震十分不利。(3)在高层建筑结构中采用了两种或以上的复杂结构。例如错层结构、带转换层结构和多塔楼结构等,都属于复杂

公文常见错误分析及对策

公文常见错误分析及对策 公文写作 公文常见错误分析及对策 公文是公务文书的简称,是处理公务、管理事务的一种书面文字工具。其重要特点就是行文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对于公文格式,国家技术监督局制定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GB/T9704—1999,以下简称《格式》),国务院办公厅制定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2001年1月1日起施行,以下简称《办法》),中央办公厅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各级领导机关文件处理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但是不少单位和部门制发文件,并没有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去做,而是各行其是,制发文件存在很大的随意性,造成公文格式的不规范,严重影响了公文的严肃性、公正性。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文的质量和效能,影响了政 府的行政效率,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存在的问题 (一)文种使用乱。一是生造文种。把没列为文种的公文种类作为文种使用。《办法》所确定的公文文种共有13类14种,即:命名、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除此之外,均不可直接行文,但可作为"印发"、"颁发"式"通知"的"附件"行文。例如,《关于××市区退休人员一次性缴纳医疗费分期缴费的具体操作规定》、《关于使用社会保障卡有关问题的说明》等,这里的"操作规定"、"说明"均不应作为文种使用,可以改成《××关于印发市区退休人员一次性缴纳医疗费分期缴费的具体操作规定的通知》、《××关于印发使用社会保障卡有关问题的说明的通知》,不能作为文种使用的还有"条例"、"规定"、"办法"、"总结"、"计划"等,有的甚至把"安排"、"要点"、"细则"这些既不是公文文种又不是应用文体种类的东西常常作为公文文种直接行文,都是错误的。

施工图审查结构专业常见问题汇总2018

施工图审查结构专业常见问题汇总2018 一.计算书: 1. 活荷载信息:宜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 2. 地下室信息:未考虑室外地面附加荷载。 3. 未定义角柱。 4. 框架结构应计入楼梯构件对地震作用及其效应的影响,不满足《抗规》6.1.15条。 5. ▲存在斜交构件、角度约26度,应分别计算各抗侧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抗规》5.1.1-2条。 6.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应进行地基变形计算,《地规》3.0.2条。 7. 装配式结构,现浇竖向构件地震内力放大系数宜取1.1。 8.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抗震等级不满足《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6.1.3条的要求。 9. 重点设防类建筑结构安全等级宜为一级、结构重要性系数宜为1.1,《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2008) A.1.1条。 10. ±0.000楼板应考虑施工堆载,活荷载不宜小于5.0KN/m2。 11. ▲房屋高度大于60m的高层建筑:承载力设计时风荷载效应放大系数为1.1,《高规》4.2.2条。 12. 结构刚重比EJD/GH^2不大于2.7,应考虑重力二阶效应,《高规》5.4.2条。 13. 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扭转位移比大于1.2时,应考虑双向地震作用。二.结构设计总说明: 1. ▲处理地基上的建筑物应在施工期间及使用期间记性沉降变形观测,《地规》10.3.8条。

2. ▲应注明“经参建各方验槽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地规》10.2.1条。 3. 室外回填土要求:离外墙、基础800范围内应采用2:8灰土回填。详L13J2页C5、C6。 4. 补充防水砼的质量保证要求,详《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4.1.22条。 5. 补充地下室外墙的水平和竖向施工缝的施工要求,详《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4.1.26条。 6. 补充砼结构在设计使用年限内检修、维护要求,详《砼规》3.5.8条。 7. 补充钢筋砼悬挑构件的拆模时间的要求。 8. 补充绿建设计内容:建筑形体规则性、预拌商品砼、预拌商品砂浆、高强钢筋、砌体材料等。 9. 补充“异形柱在层高范围内柱的每根纵筋钢筋接头数量不应超过1个”的要求,详《异形柱规范》6.1.5条。 10. 补充:车库楼盖为模壳结构,应考虑顶板覆土的不均匀性和施工机械随机性,明确荷载控制要求并提出荷载限值要求。《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地下室无梁楼盖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通知》(建办质[2018]10号)。 11. 梁柱不同等级砼接茬处离柱边距离应≥0.5h、且≥500,详17G101-11页2-2。 12. 圈梁、构造柱砼采用C20,不满足《砼规》4.1.2条。 13. 山东HRB335级钢筋已停产,取消关于HRB335级钢筋的说明。 14. 楼梯间及人流通道填充墙采用的钢筋网砂浆面层宜满足L13J3-3页08中5.17条要求。 15. 高层建筑不得采用砌体女儿墙,《非结构构件抗震设计规范》4.4.2条。 16. 消防车荷载:济南市区消防车总重按40T考虑、规范为30T,需调整消防车荷载。

空间结构常见问题

空间结构常见问题 一、没有设置支座 该模型中,网架没有设置支座直接搭在下部楼层上。 在空间建模下生成的网架没有设置支座。 网架和下部楼层之间拼接连接时,直接放置到下层柱上,网架杆件和梁杆件重合在一起。

这样建模的问题是:不能设置网架的弹性支座。 二、斜杆铰接造成局部震动 计算后出现大量局部震动,用户的问题是增加大量计算阵型个数仍改进不大。 该模型的网架部分从SAP2000转过来,在SAP2000计算时网架杆件间为固结,但转到YJK后,YJK 隐含设置的斜杆杆件都为铰接,铰接连接造成大量刚度薄弱环节。

计算阵型数取30个,阵型参与质量系数才百分之几,远不能满足要求。 对该空间层网架改为固结连接,在该层下点取“本层固结”菜单,重新计算就正常了。 计算阵型个数还是30个,质量参与系数达到96%。

三、施工次序错误造成计算不下去 采用施工模拟3计算时,必须注意施工次序是否正确,因为空间楼层被自动放到最后一个自然层,如果连接空间层的楼层号和它不连续就可能计算出错。 该结构中,普通楼层有4层,空间网架和第3层相连,但是空间结构本身处在第5层,当采用施工模拟3计算时,由于5层和3层不连续就可能造成计算出错。 四、约束设置不当造成机构 设置节点的弹性约束时必须确保不能造成机构的结构形式,机构将导致计算不能通过。 图例桁架,桁架之间没有纵向联系,如果对每个桁架支座都设置为铰接,在桁架之间的方向将形成机构,导致计算不能通过。 解决的方法可以有两个,采用其中一个即可计算通过: 1)在桁架之间补充设置联系杆件,以形成完成的屋面结构体系。

2)对每个桁架只在一端设置铰接,另一端为刚接。 五、桁架之间缺乏纵向联系 上图例即为桁架之间缺乏纵向联系的实例,由于不能生成完整的屋面体系,将造成误差很大。而且当设置节点的弹性约束时,这样的布置极易形成机构导致计算不能通过。 六、空间结构支座和下面楼层位置偏差 由于空间建模网格位置不准确,导致空间结构的支座和下面楼层出现位置偏差而联系不上,导致支座悬空而计算不正确。 本例从实体显示模型看,好像桁架支座和下层柱连接没有问题,但是切换到单线图下放大查看支座,可以看出支座斜杆与下层柱之间存在明显的偏差,由于联系不上将导致支座悬空的后果。 解决的方案是:使用平移节点菜单,移动支座斜杆的下节点,使之和下层柱的节点相连。

44个结构设计常见问题解析(干货)

44个结构设计常见问题解析(干货) 1、结构类型如何选择? 解释: (1)对于高度不超过150米的多高层项目一般都选择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2)对于高度超过150米的高层项目则可能会采用钢结构或混凝土结构类型; (3)对于落后偏远地区的民宅或小工程则可能采用砌体结构类型. 2、结构体系如何选择? 解释: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当房屋高度不超过120米时,一般均为三大常规结构体系——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 (1)对于学校、办公楼、会所、医院以及商场等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 当房屋高度不超过下表时,一般选择框架结构; 当房屋高度超过下表时,一般选择框架-剪力墙结构; (2)对于高层住宅、公寓、酒店等隔墙位置固定且空间较小的建筑项目一般选择剪力墙结构.当高层住宅、公寓、酒店项目底部一层或若干层因建筑功能要求(如大厅或商业)需要大空间时,一般采用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

(3)对于高度大于100米的高层写字楼,一般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 3、40米高的办公楼采用框架结构合理吗? 解释:不合理.7度区框架结构经济适用高度为30米,超过30米较多时应在合适的位置(如楼梯、电梯、辅助用房)布置剪力墙,形成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这样子剪力墙承受大部分水平力,大大减小框架部分受力,从而可以减小框架柱、框架梁的截面和配筋,使得结构整体更加经 济合理. 4、框架结构合理柱网及其尺寸? 解释: (1)柱网布置应有规律,一般为正交轴网. (2)普通建筑功能的多层框架结构除个别部位外不宜采用单跨框架,学校、医院等乙类设防建筑以及高层建 筑不应采用单跨框架. (3)仅从结构经济性考虑,低烈度区(6度、7度)且风压小(小于0.4)者宜采用用大柱网(9米左右);高烈度区(8度及以上)者宜采用中小柱网(4~6米左右). (4)一般情况下,柱网尺寸不超过12米;当超过12米时可考虑采用钢结构.

工程结构专业常见问题一览表(doc 7页)

工程结构专业常见问题一览表(doc 7页)

结构专业常见问题一览表序 号常见问题 相关规范审图机构 处理意见 规范编号条目 一荷载和计算部分 1 计算单向地震作用时,未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JGJ3-200 2 3.3. 3 整改 2 对于特别重要或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其 基本风压未按100年重现期的风压值采用。 JGJ3-2002 3.2.2 整改 3 高层建筑消防疏散楼梯,荷载取值小于3.5kn/m2。GB50009-2 001 4.1.1 整改 4 上人屋面活载仍用老规范值1. 5 kn/m2,对非上人 屋面应建筑专业确认,有时结构按非上人屋面设 计,建筑为上人屋面。 GB50009-2 001 4.3.1 整改 5 对宾馆、医院等厕所隔墙局部布置较密,未折算成 等效荷载按实输入,如按每米墙重1/3折算成活荷 载数值偏小,且≥1.0 kn/m2。 GB50009-2 001 4.1.1 注5 整改 6 对平面不规则结构,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 压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1之比,A级 高度大于0.9,B级高度大于0.85。 JGJ3-2002 4.3.5 整改 7 对质量与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仍 按单向水平地震作用进行计算。 JGJ3-2002 3.3.2 整改 8 对V形、Y形、弧形、井字形平面建筑,风荷载 体型系数仍取1.3。 JGJ3-2002 3.2.5 审核意见 9 现浇楼面中梁的刚度增大系数取1.0,引起梁支座 配筋偏小。 JGJ3-2002 5.2.2 审核意见 10 7-9度时,框架结构未进行弱层检验和验算GB50011-2 001 5.5.2 审核意见 11 地下建筑抗浮计算时浮力项未乘分项系数1.2,自 重项未乘分项子数0.9。 GB50009-2 001 3.2.5 整改 12 计算书同图纸中用料不一致,如框架结构中的填充 墙,图纸中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计算中采用粘 土大三孔砖,荷载偏小。 GB50011-2 001 5.1.3 整改 二地基基础

对建筑结构设计常见问题探讨

对建筑结构设计常见问题探讨 发表时间:2018-11-09T17:57:33.43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9期作者:秦浩 [导读] 设计工作需要由多工种多专业合作共同完成,因此结构设计工作不是孤立的。 山东建大工程鉴定加固研究院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结构设计简而言之就是用结构语言来表达建筑师及其它专业工程师所要表达的东西。用基础,墙,柱,梁,板,楼梯,大样细部等结构元素来构成建筑物的结构体系,包括竖向和水平的承重及抗力体系。把各种情况产生的荷载以最简洁的方式传递至基础。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常见问题 设计工作需要由多工种多专业合作共同完成,因此结构设计工作不是孤立的。在设计方面,就需要与建筑设计或工艺设计、设备设计及建筑经济等工种紧密配合;在设计以外,它又跟很多专业,如结构材料、施工技术、分析理论和计算工具、检测手段等密切相关,因此,要提高结构设计水平,除做好自身工作以外,不管是正常的设计工作或者科学研究,都要取得这些工种与专业的支持。不要把结构设计工作自闭起来,应该认识到它的成果或者提高是与其他工种和专业的支持分不开的。 1.地基与基础方面 1.1对于独栋或单体数量较少的住宅,建设单位能委托地质勘察单位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能为工程设计提供较为详细的勘察技术资料,而成片的多层房屋建筑往往因为地勘费用的问题,地勘单位的探点不能严格按照有关技术要求布置,多栋建筑单体参考一个探点,使得实际的地质情况与地勘报告相差较大。地基与基础设计要做到合理、安全适用,设计人员必须依据详细、真实的地质勘察资料。 1.2软弱地基处理一般采用级配砂石换填,仅仅简单提出换填深度和最终地基承载力的要求,在技术上只是草草写上严格执行《地基处理规范》,而没有针对具体的建筑物画出详细的开挖边线,如轴线变化处,突出凹进墙体部分的开挖边线等,也没有明确砂石换填的应力扩散角具体数值。因此很多工程在地基基础施工中,不能切实有效地做好地基处理。 1.3在基础设计中,对于混凝土独立基础、筏板基础、条形基础,节点设计、构造设计中往往不明确应采用的具体技术参数,如锚固长度搭接长度是采用抗震的还是非抗震的,造成具体实施阶段的扯皮现象 1.4在高层混凝土结构的主体结构设计中,往往梁柱混凝土的等级差别较大,那么在梁柱节点处混凝土怎么进行处理,在设计图中往往不作清楚地技术交底。梁柱节点本身就是个受力复杂的节点,而由于设计缺陷,造成此部位成为一个薄弱点。 2楼板设计常见问题 2.1设计时为了计算方便或因对板的受力状态认识不足,简单地将双向板作用按单向板进行计算。使计算假定与实际受力状态不符,导致一个方向配筋过大,而另一方向配筋不足,致使板出现裂缝。 2.2楼板承受线荷载时弯矩计算问题。在民用建筑中,常在楼板上布置一些非承重隔墙,故楼板设计中,通常将该部分的线荷载换算成等效的均布荷载后,进行楼板的配筋计算。有些设计人员图省事,错误地将隔墙的总荷载附以该板块的总面积。这样会造成非承重隔墙分布宽度内配筋量不足,而此板块其它部分配筋过大,这样隔墙处楼板会出现裂缝。 2.3双向板有效高度取值偏大。双向板在两个方向均产生弯矩,由此双向板跨中正弯矩钢筋是纵横叠放,短跨方向的跨中钢筋应放在下面,长跨方向的跨中钢筋置于短跨钢筋的上面,计算时应用两个方向的各自的有效高度。一般长向的有效高度比短向的有效高度小 d(d 为短向钢筋的直径)有的设计者为图省事或对板受力认识不足,而取两上方向的有效高度一致进行配筋计算,致使长跨有效高度偏大,配筋降低,致使结构构件存在的质量隐患,甚至出现开明缝的现象。 3楼层平面刚度的问题 一些设计在缺乏基本的结构观念或结构布置、缺乏必要措施时,采用楼板变形的计算程序。结构设计存在着结构不安全或者某些部位或构件安全储备过大等现象。为了使程序的计算结果基本上能反映结构的真实受力状况,而不致于出现根本性的误差,设计时应尽可能将楼层设计成刚性楼面。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在建筑设计方案阶段就避免采用楼面有变形的平面,比如楼层大开洞、外伸翼块太长、块体之间成“缩颈”连接、凹槽缺口太深等。其次,要从结构布置和配筋构造上给予保证,对于使用功能确实必需的,或者建筑效果十分优越的建筑设计,如果其平面无法完全符合刚性楼板的假定,那么在结构设计时,可以通过增设连系梁板、洞口边加设暗梁边梁、提高连系梁板或暗梁边梁的配筋量、采用斜向配筋或双层配筋形式等方法,尽量满足刚性楼板的基本假设,或者弥补由于不是绝对的刚性楼板假定而产生的计算“误差”。 4砖混结构房屋中构造柱兼作承重柱用 在砖混结构中,构造不但能够提高墙体的抗剪能力,而且构造柱与固梁联结在一起,形成对砌体的约束,这对于限制墙体裂缝的开展,维持竖向承载力,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结构设计中,构造柱经常被作为承重柱使用,这种作法将引起以下几个问题。 4.1构造柱作为承重柱使用后,使得构造柱提前受力,这不但会降低构造柱对彻底的拉结和约束作和,而且结构一旦遭遇地震作用时,在构造柱位置必然形成应力集中,首先破坏这样构造柱不但起不到其应有的作用,反而成为房屋结构中的一个薄弱的部位。 4.2构造柱一般生根于地圈梁中,没有另设基础,构造柱兼作承重柱使用后,柱底基础的抗冲切、抗弯部及局部承压强度必然不能满足要求。柱底基础一旦发生冲切或局部承压被出现裂缝。本文建议承重大梁下的柱子应按承重柱设计。若梁上荷载和跨度都比较小时,构造柱也可布置于梁下,但此时必须按不考虑构造柱作用来验算下墙体的局部承压和抗弯强度。经验算满足,方可在粱下布置构造柱。 5承重柱截面高度设计过小 这种情况多发生于六度抗震设防区。一些结构设计人员误认为六度设防就是不设防,为受力分析方便,他们故意把柱子的截面高度设计得过小,使梁柱的线刚度比加大。把梁简化为铰支梁,梁柱按轴心受压计算。这种做法虽然易于进行结构受力分析,但却给房屋结构埋下了隐患。因为,这样做忽略了梁柱间的刚结作用,加之柱截面的配筋都较小,结构一旦受力后,柱顶抗弯刚度必然不足,从而柱子在梁底附近将会出现一条或多条水平裂缝,形成塑性饺。这样在正常使用情况下,柱子已开始带铰工作。这不但影响了房屋的耐久性,而且也常常引起用户的恐惧心理。更为严重的是,这样的结构一旦遭遇地震作用,将会倒塌,这违背了现行抗震规范中“强柱弱梁”的设计原则。

空间结构常见问题

空间结构应用常见问题 一、没有设置支座 该模型中,网架没有设置支座直接搭在下部楼层上。 在空间建模下生成的网架没有设置支座。 网架和下部楼层之间拼接连接时,直接放置到下层柱上,网架杆件和梁杆件重合在一起。

这样建模的问题是:网架结构和下部的支承结构连接关系混乱,并且不能设置网架的弹性支座。二、斜杆铰接造成局部震动 计算后出现大量局部震动,用户的问题是增加大量计算阵型个数仍改进不大。 该模型的网架部分从SAP2000转过来,在SAP2000计算时网架杆件间为固结,但转到YJK后,YJK 隐含设置的斜杆杆件都为铰接,铰接连接造成大量刚度薄弱环节。

计算阵型数取30个,阵型参与质量系数才百分之几,远不能满足要求。 对该空间层网架改为固结连接,在该层下点取“本层固结”菜单,重新计算就正常了。 计算阵型个数还是30个,质量参与系数达到96%。

三、施工次序错误造成计算不下去 采用施工模拟3计算时,必须注意施工次序是否正确,因为空间楼层被自动放到最后一个自然层,如果连接空间层的楼层号和它不连续就可能计算出错。 该结构中,普通楼层有4层,空间网架和第3层相连,但是空间结构本身处在第5层,当采用施工模拟3计算时,由于5层和3层不连续就可能造成计算出错。 四、约束设置不当造成机构 设置节点的弹性约束时必须确保不能造成机构的结构形式,机构将导致计算不能通过。 图例桁架,桁架之间没有纵向联系,如果对每个桁架支座都设置为铰接,在桁架之间的方向将形成机构,导致计算不能通过。 解决的方法可以有两个,采用其中一个即可计算通过: 1)在桁架之间补充设置联系杆件,以形成完成的屋面结构体系。

浅谈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分析

浅谈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分析论文关键词:安全;结构抗震;承载力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当前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一些常见却又常被人们忽视的错误进行了剖析,指出了错误的原因和后果,并给出了一些设计建议和构造的要求。 1地基与基础方面 1.1多层房屋建筑无地质详勘报告,仅仅依据建设单位口头或笼统参照附近建筑物的基础设计资料就进行施工图设计。地基与基础设计要做到合理,安全适用,设计人员必须

依据地质勘察资料,统一考察多方面因素进行基础类型和上部结构方宁设计,仅凭地耐力这一数据是不完全面的,也是不安全的,更不能盲目地把耐力容许值取得小一些就认为成无一失了。 1.2采用换土垫层进行软弱地基处理,不进行换土垫层设计,只凭经验处置。有时设计者软弱地基的危害认识不足,只是简单地凭借经验采用砂垫层加强一下承载力,没有进行垫层宽度和厚度计算,既不安全,又不经济。 1.3民用建筑中柱,梁及基础的负荷未按规范乘以折减系数。设计人员设计多层民用建筑时,在计算梁、柱和基础的负荷时未按现行设计规范舸用荷载乘折减系数计算其荷载值,因而荷载值准确。 2砖混结构房屋中构造柱兼作承重柱用 在砖混结构中,构造不但能够提高墙体的坑剪能力,而

且构造柱与圄梁联结在一起,形成对砌体的约束,这对于限制墙体裂缝的开展,维持竖向承载力,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当前结构设计中,构造柱经常被作为承重柱使用,这种作法将引起以下几个问题。 2.1构造柱作为承重柱使用后,使得构造柱提前受力,这不但会降低构造柱对彻底的拉结和约束作和,而且结构一旦遭遇地震作用时,在构造柱位置必然形成应力集中,首先破坏。这样构造柱不但起不到其应有的作用,反而成为房屋结构中的一个薄弱的部位。 2.2构造柱一般生根于地圈梁中,没有另设基础,构造柱兼作承重柱使用后,柱底基础的抗冲切、抗弯部及局部承压强度必然不能满足要求。柱底基础一旦发生冲切或局部承压被出现裂缝。本文建议承重大梁下的柱子应按承重柱设计。若梁上荷载和跨度都比较小时,构造柱也可布置于梁下,但此时必须按不考虑构造柱作用来验算下墙体的局部承压和抗弯强度。经验算满足,方可在梁下布置构造柱。

公文处理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公文处理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发…2000?23号,以下简称?办法?)和?甘肃省实施?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细则?(甘政发…2007?62号,以下简称?细则?)发布以来,各市州、各部门、各有关单位(以下统称“报文单位”)认真按?办法?和?细则?规定处理报送公文,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但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由于机构改革、人事变动等因素,报文单位报送省政府及省政府办公厅的公文在文种、格式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公文质量呈下降趋势,退文增多。各市州政府公文相对规范,各部门、各有关单位的公文错误较多,不仅造成了人力、物力浪费,而且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据统计,2010年上半年,报文单位报送省政府及省政府办公厅的公文共1311份,因错退回重报597份,占报送公文总数的45.5%(其中,第一季度287份,占第一季度报送公文总数的43%;第二季度310份,占第二季度报送公文总数的54%)。现将具体情况通报如下: 一、2010年上半年报送公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公文格式不规范。 1.发文机关标识不规范。部分单位联合行文时,发文机关名称、字体、位臵不符合?办法?和?细则?规定。 2.发文字号不正确。部分单位行文时,发文字号不统一,有的单位不按规定编制发文字号,有的单位在发文字号中加入处室代字,影响了公文的严肃性和规范性。

3.上行文签发人标识不符合规定。?办法?和?细则?规定,以本机关名义制发的上行文,由主要负责人或主持工作的负责人签发,主持工作的负责人是指由上级机关任命主持本机关全局工作的人。但有相当一部分单位没有严格执行此规定,由非主持工作的领导签发文件。有的单位联合行文,只有主办单位签发人姓名,没有联合行文单位其他签发人姓名。 4.公文标题不规范。公文标题一般由发文机关、事由及文种三部分组成,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但有的公文标题省略发文机关,有的随意使用标点符号,有的文字冗长,且词不达意;有的介词或动词重复;有的标题与正文之间的距离过大,不符合公文规范。 5.公文文种和主送单位错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行文,文种一般用“请示”、“报告”、“意见”等,并不得主送上级机关办公厅(室),但有的单位向省政府报送请示性文件时,主送单位写成省政府办公厅;有的单位报送公文使用“建议”这种不属于行政机关公文种类的文种;个别单位使用便笺纸印制上行文。 6.公文附件标注不当。公文附件是对正文的重要补充,与正文都是公文的重要内容。有的单位行文时分不清正文和附件的关系,常将正文的内容作为附件标注。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将上报的工作总结、请求批转或转发的主体内容作为附件;单独装订的附件没有标注发文字号;有的附件前后标注不一致,位臵不准确。 7.公文附注标识不准确。附注一般是对公文的发放范围、使用时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