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婴儿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的原因

婴儿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的原因

婴儿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的原因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婴儿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的原因

导语:婴儿的神经系统的发育,对于婴儿的健康是有直接关系的,只有灵儿的神经系统发育更正常,才能让孩子更加健康成长,所以很多婴儿神经系统发育

婴儿的神经系统的发育,对于婴儿的健康是有直接关系的,只有灵儿的神经系统发育更正常,才能让孩子更加健康成长,所以很多婴儿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有很多家长就想了解一下异常性疾病有哪些?为了你能尽快了解,就来看看下面的详细解答。

(developmentaldiseasesofthenervoussystem)也称神经系统先天性疾病(congenitaldiseaseofthenervoussystem),是指胎儿在胚胎发育期,由于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获得性神经系统发生或发育缺陷性疾病。胚胎期特别是妊娠前3个月,神经系统处于发育关键时期,胎儿容易受到母体内、外环境各种因素的侵袭,导致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发育障碍、迟滞或缺陷,表现为出生后神经组织及其覆盖的被膜和颅骨的各种畸形和功能失常。神经系统功能异常的症状可以在婴儿出生时就出现,也可在出生后神经系统发育的过程中逐渐表现出来,严重的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可能导致胎儿流产或在出生后1年内夭折。

本组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在胎儿早期,特别是在胚胎发育期前3个月内,母体内、外环境各种有害因素对胚胎发育产生影响导致了胎儿发育异常。还有些有害因素可能导致了某些遗传基因的突变或染色体异常,从而引起神经系统发育异常。

病因通常可分为4组:

①单基因突变,约占活婴的2.25%;

②染色体异常;

③单纯外源性因素:如病毒或其他感染性因素、放射线或中毒等;

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性疾病

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性疾病 是指胎儿在胚胎发育期,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获得性神经系统发生或发育缺陷性疾病。 病因: 1、单基因突变。 2、染色体异常。 3、单纯外源性因素。 4、病因不明。 颅颈区畸形 是发生于颅底、枕骨大孔、上位颈椎区的畸形。 一、颅底凹陷症 是以枕骨大孔区为主的颅底骨组织陷入颅腔,枢椎齿状突上移并进入枕骨大孔,使其狭窄,后颅窝变小,导致脑桥、延髓、小脑、颈髓和神经根受压、牵拉出现相应的症状——晚期出现CSF循环障碍——梗阻性脑积水,ICP 升高。 病因:分原发性和继发性。 临床表现: 1、多在成年起病,缓慢进展,短颈,颈,后发际低,后颈痛,耳衬短小, 头颈部活动受限。 2、枕骨大孔区综合症的症状: a、颈神经根症状。 b、后组脑神经损害。 c、上位颈髓及延髓损害。 d、小脑损害。 e、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辅助检查: 颅颈侧位、张口正位X片上测枢椎突的位置:>3mm以上确诊。 治疗: 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 二、扁平颅底多为原发性。 指颅前、中、后窝的颅底部,特点是鞍背至枕大孔前缘处,自颅腔向上凸,使颅底扁平,蝶骨体长轴与枕骨斜坡构成的颅底角度>145°。 单纯扁平颅底可无临床症状或仅有短颈,状颈外观。 确诊:测量颅底角>145°。

三、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Arnold-Chiari畸形) 是先天性枕骨大孔的发育异常,颅后窝容积变小,小脑扁桃体、延髓下段及第四脑室下部疝入颈段椎管内,造成枕大池变小或闭塞,蛛网膜粘连肥厚。 发病机制:见P402. 临床分型: 1、Chiari Ⅰ型:小脑扁桃体及下蚓部疝至椎管内,延髓与第四脑室位置不 受影响,不伴脊髓脊膜膨出。 2、Chiari Ⅱ型:最常见,小脑、延髓、第四脑室均疝入,梗阻性脑积水, 脊髓脊膜膨出。 3、Chiari Ⅲ型:最严重,除Ⅱ型外,合并上颈段,枕部脑膜膨出。 4、Chiari Ⅳ型:小脑发育不全,不向下方移位。 临床表现: 女性>男性,Ⅰ型多见于儿童与成年人,Ⅱ型多见婴儿,Ⅲ型新生儿,Ⅳ型罕见,见于婴儿。 1、颈枕疼痛,压痛,强迫头位。 2、延髓,上颈髓受压症状。 3、脑神经,颈神经症状。 4、小脑症状。 5、慢性高ICP症状。 辅助检查: 1、首选头颅MRI检查。 2、头颅颈椎X片检查。 治疗: 手术治疗。

第19章-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性疾病

第十九章 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性疾病

第十九章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性疾病概述 第一节颅颈区畸形 一、颅底凹陷症 二、扁平颅底 三、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 第二节脑性瘫痪 第三节先天性脑积水

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性疾病(developmental diseases of the nervous system )也称神经系统先天性疾病(congenital disease of the nervous system )是指胎儿在胚胎发育期,由于多种致病因 素引起的获得性神经系统发生或发育缺陷性疾 病 概述

本组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概述 ①单基因突变,约占活婴的2.25% ②染色体异常 ③单纯外源性因素:如病毒或其他感染性因素、放射线或中毒等 ④病因未明:约占总数的60% 病因通常可分为4组:

概述 ①感染 ②药物 ③辐射 ④躯体疾病 ⑤其他社会心理因素妊娠期常见的致畸因素:

表19-1 神经系统发育性疾病的主要分类 1.与颅骨脊柱畸形相关的神经疾病 (1)神经管闭合缺陷:颅骨裂、脊柱裂及相关畸形,可分为隐性和显性两类 (2)颅骨、脊柱畸形:如狭颅症、小头畸形、枕骨大孔区畸形(扁平颅底、颅底凹陷症等)、寰枢椎脱位、寰椎枕化、颈椎融合、小脑扁桃体下疝及先天性颅骨缺损等(3)脑室系统发育畸形:如中脑导水管闭塞、第Ⅳ脑室正中孔及外侧孔闭锁等导致的先天性脑积水,常合并脑发育障碍 2.神经组织发育缺陷 (1)脑皮质发育不良:如脑回增宽、脑回狭小、脑叶萎缩性硬化及神经细胞异位等(2)先天性脑穿通畸形(congenital porencephalia):局部脑皮质发育缺陷,脑室向表面开放呈漏斗状,可双侧对称发生 (3)胼胝体发育不良:胼胝体部分或完全缺如,常伴有其他畸形,如脑积水、小头畸形及颅内先天性脂肪瘤等 (4)全脑畸形:如脑发育不良(无脑畸形)、先天性脑缺失性脑积水、巨脑畸形、左右半球分裂不全或仅有一个脑室等 3.脑性瘫痪 4.神经外胚层发育不全也称斑痣性错构瘤病(phakomatosis),临床上称神经皮肤综合征,如结节性硬化症、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脑面血管瘤病、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和视网膜小脑血管瘤病等

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

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二) 发表日期:2004年4月9日出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儿科作者:陈燕惠 第一节运动发育 随着神经系统和肌肉的发育,小儿由刚出生时无意识、不调的动作,逐渐学会了抬头、翻身、坐、爬、站、走等本领,从而扩大了视野及活动空间,逐渐产生了空间的感觉,有效地促进了智能的发展。小儿的动作发展不仅表现在粗大动作的发展上,还表现在手运用物体技能的发展,他们通过抓握捏弄、敲打物体来增强对事物的感知能力,促进感知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粗大运动的发育 粗大运动指大肌肉活动包括抬头、坐立、行走、爬行、滚、翻、跳跃、投掷等方面运动。 (一)仰卧位的发育 0~6周:仰卧位时,颈部肌肉放松,脊柱与床面之间没有空隙,四肢对称性屈曲,上肢屈曲内收、握拳、拇指内收,髋关节屈曲轻度外展,膝关节屈曲。观察小儿躯体姿势时要特别注意左右是否对称。当颈部肌肉紧张时脊柱与床面之间有一较大空隙。但早产儿由于后枕部较突出,也有一较大空隙,不要误认为颈肌紧张。 2个月:出现非对称性颈肢反射,即将小儿放置成仰卧位,将其头转向一侧90°,表现为与颜面同侧的上、下肢伸展,对侧上、下肢屈曲。有时上肢不能表现完全的伸直,仅表现为伸肌张力增强。 3个月:两下肢可抬起,屈曲,外旋。 4个月:非对称性颈肢反射消失,双手可上举到中位,可移动躯体重心位置。 6个月:仰卧位时,可用两手抓住自己脚,下肢呈外展位,两足底可对在一起。 7个月:可两手抓脚入口,会从仰卧位翻成俯卧位或者坐起。 8个月:两下肢呈外展、外旋状态,呈"大"字形。 (二)俯卧位的发育 0~4周:头转向一侧或瞬间抬起,髋屈曲,膝屈曲在腹下方,臀部高起。 4周:下颏能短暂地离开桌面抬起。臀部位置下降,膝逐渐伸直。 6周:头可左右转动。 2个月:头经常保持在中线上,不再转向一侧,抬头下颏可离开桌面30~45°。头位与臀位在同一高度。 3个月:下颏和肩部均可抬起离开桌面,面部与桌面达45~90°,胸部也可离开桌面,上肢可用力支持其部分体重,呈头高臀低位。

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测试表

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 首都儿科研究所生长发育研究室研制的[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诊断量表],是与全国12个省,市密切合作,在收集15053例婴幼儿神经、经理发育宝贵资料的基础上,历时10年完成的,它不仅摸清了我国各地区婴幼儿神经、精神发育的基本情况,而且首次获得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有系统、有代表性的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常模。 本《量表》不仅可以用发育商来评价孩子的智能发育速率,也可用智龄来表明其发育水平,为智能超常或发育迟缓提供了可靠的早期诊断依据。 五大智能 婴幼儿的智能主要表现为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社交行为等五个方面的能力。 大运动 大运动主要指头颈部、躯干和四肢幅度较大的动作,比如抬头、翻身、坐、爬、站、走、跳、独脚站、上下楼梯、四肢活动和姿势反应,躯体平衡等各种运动能力。婴幼儿动作的发展与心理的发展有密切关系,早期动作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标志着心理发展的发展的水平,同时动作的发展可以促进整个心理的发展。 精细动作 精细动作主要是指手的动作,以及随之而来的手眼配合能力,比如抓握、摇动、耙弄、拇食指对捏、握笔乱画、搭积木、穿扣眼、模仿画竖道、折纸、用筷子、画人像等。这些动作为书写、绘画和劳作的技巧和技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精细动作的发展和婴幼儿整个神经、心理的发展也是密切相关的,从某个角度说,大运动的精细动作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行为成熟的程序,是从大运动和精细动作的逐步成熟开始的。 适应能力 适应能力主要指婴幼儿对外界刺激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如对物体和环境的精细感觉,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运动器官的能力,对外界不同情景建立新的调节能力等等。由此可见,适应有力是在视觉、听觉、大运动和精细动作发展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综合判断能力,通过它可直接观察婴幼儿的智慧。比如听声音有反应和找到声源,玩具失落后会找,积木对敲,从杯子中取出物或寻找盒内东西,盖瓶子盖,积木搭高和搭桥,能一页一页的翻书,知道主要的颜色和简单的数目,能理解各种简单的几何图形,用拼板拼出圆形、方形、椭圆形和长方形,能提点出画的物体少画了什么等等。 语言能力 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活动。比如,孩子彼此之间交谈,听音乐、歌曲,读故事、歌谣,写字、画图画等,这些听、说、读、写都是不同形式的语言活动,语言对儿童的心理发燕尾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促进孩子间的交往。扩大知识面,而且可以调节自身的心理活动,使自己的行动有一定的目睥和方向,同时还可以促进孩子认识能力的发展。语言可以帮助儿童的想象。总之,言语活动可以促进儿童心理活动的迅速发展。 社交行为 社交行为是指孩子对现实社会文化的个人反应,其行为模式也是由内在成长因素所决定的,有一定的发展程序。孩子大小便的控制是适应外界要求所形成的,但是最终能否控制,还得取决于神经功能的成熟程度。 社交行为主要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①社会交往能力,如逗引时有反应,见人会笑,能认识亲人,让生,懂得家长的 面部表情等等

学前卫生学——-神经系统

?第十节人体的司令部——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是调节机构,就像计算机的CPU一样,调节着人体各个功能不同的器官系统,使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相互协调,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 ?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 (一)中枢神经 ?脑和脊髓 ?1、脑位于颅腔内,分左右两个半球,由大脑、小脑、延髓等部分组成,是中枢神经系统最高级的部分,是人体的“司令部”。表面是沟回。 2、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起着上通下达的桥梁作用,把接受来的刺激传到脑,再 把脑发出的命令下达到各个器官。 (二)周围神经 ?由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神经组成,把中枢神经和全身的各个器官联系起来,形成统一的整体。 ?1、脑神经:支配头部各器官的运动,并接受外界的信息,产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 ?人能够“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以及做出喜、怒、哀、乐等表情,都是脑神经的作用。 2、脊神经:主要支配躯干和四肢的运动和感觉。 ?3、植物神经 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分布于内脏。每个脏器都受这两种神经的双重支配,但它们的作用却是相反的。交感神经兴奋,抑制各器官的运动及内分泌腺的分泌; 副交感神经兴奋,则加强各器官的运动及内分泌腺的分泌。 ?人在情绪紧张、发怒时,交感神经兴奋,所以有“气饱了”的说法。 二、神经元(神经细胞)的结构 胞体:里面有细胞核,起到营养细胞的作用。 树突:接收信息。(短、分枝多、接受刺激,将刺激向细胞体) 轴突:传导信息。轴突外面包裹着髓鞘,起绝缘作用。(将神经冲动从细胞体传出)神经末梢:传递信息。 三、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 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包括脑和脊髓)参与下,机体对刺激做出的反应。(注意:并不是所有的反射都有大脑的参与。) 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D.反射)。(12年考) 非条件反射——先天、本能、反射弧是固定的,反射也较恒定、较低级的神经活动。 条件反射——后天、习得、反射弧是不固定的,可建立也可消退,建立在分条件反射上,高级神经活动。条件反射的建立提高了人适应环境的能力。一切学习和习惯的养成都是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

小儿神经系统发育特点

1.脑的发育 (1)时间:胎儿时期神经系统发育最早,尤其是脑的发育最为迅速。 (2)脑重:与成人相比,小儿时期脑占体重的比例相对较大,如出生时脑的平均重约为370g,占体重的1/9~1/8;到6个月时即达700左右,2岁时达900~1000g,7岁时已与成人接近。成人脑重约为1500g,仅占体重的1/40. (3)大脑外观:出生时大脑的外观已与成人相似,具备了成人所有的沟回,但较浅,发育不完善;灰质层也较薄,细胞分化较差,而中脑、脑桥、延髓、脊髓发育较好,可保证生命中枢的功能。 (4)神经细胞的发育:大脑皮质的神经细胞于胎儿第5个月开始增殖分化,到出生时神经细胞数目已与成人相同,但其树突出轴突少而短。出生后脑重的增加主要由于神经细胞体积增大和树突的增多、成长,以及神经髓鞘的形成和发育。3岁时神经细胞已大致分化完成,8岁时已接近成人。 (5)神经纤维发育:出生时发育不完善,神经纤维到4岁时才完成髓鞘化。故婴幼儿时期,由于髓鞘形成不完善,当外界刺激作用于神经传入大脑时,因没有搜集整理髓鞘的隔离,兴奋可传入邻近的神经纤维,不易在大脑皮层形成明确的兴奋灶。同时,刺激的传导在无髓鞘的神经也较慢,这就是为什么婴幼儿对外来刺激的反应较慢且易于泛化的原因。 (6)神经调节:出生时新生儿的皮质下中枢如丘脑、下丘脑,苍白球在功能上比较成熟的,但大脑皮质及新纹状体发育尚未成熟,故初生时的活动主要由皮质下系统调节。随着脑实质的逐渐增长,成熟。运动转为由大脑皮质中枢调节,对皮质下系统的抑制作用也日趋明显。 (7)组织成分:小儿大脑富含蛋白质,而类脂质、磷脂和脑苷脂较少,仅占大脑组织的33%,而成人为66.5%.(8)耗氧量:生长时期的脑组织对氧的需要量较大:在基础代谢状态下,小儿脑的耗氧量为全身耗氧量的50%,而成人则为20%.长期营养缺乏可引起脑的生长发育落后。 2.脊髓的发育

儿童神经心理发育及评价

儿童神经心理发育及评价 (讲课人:李磊) 一、感知觉发育 感知(sensation and perception)在婴儿神经心理发育过程中感知是一个基本的心理过程。照顾婴儿的行为本身就对婴儿的视、听、嗅、味和触觉提供了刺激,所有这些刺激在婴儿的认知发育中起重要作用。 视觉刺激在儿童与其环境联系中可提供重要信息,学习过程中约70%的信息来源于视觉。因此视感知的发展在婴儿早期发展中占重要地位。新生儿出生时鼓室没有空气,所以听力低下,听觉阈限高于成人10~20分贝。生后3~7天听觉敏锐度有很大提高。婴儿视听感知发展程序见表2-2-1。正常儿童的听觉强度为0~20分贝。如果听觉强度在20~40分贝为轻度听觉障碍,40~60分贝为中度听觉障碍,60~80分贝为重度听觉障碍,大于80分贝为极重度听觉障碍。应早期发现儿童先天和后天性听觉障碍,并及时进行听力语言康复。 表1 婴儿视听感知发展程序 月龄视感知发展听感知发展 1月2月4月6月9月12月短暂注视 目光跟随物体移动90° 目光跟随物体移动180° 目光跟随落地物体 长时间看远处人物的移动 偏爱注视小物品 对铃声有反应 区别笛声和铃声 听悦耳声音时微笑 对母亲语音有反应 可迅速、直接地寻找声源 听懂自己的名字,对声音的 反 应可以控制 新生儿的触觉有高度灵敏性,小婴儿就能对接触身体的襁褓或被褥任何不舒服的刺激表示强烈反应。特别敏感的是嘴唇、手掌,脚掌、前额、眼帘等处。例如物体接触嘴唇时,会引起新生儿口部动作;物体接触手掌时,他立刻就会抓握。大腿、前臂、躯干则比较迟钝。随动作发育,婴儿的手逐渐在触觉发育中占主导地位。 二、运动发育 运动(motor)在儿童早期神经心理发育过程中,运动发育也是婴儿心理发育的重要基础。儿童运动发育有一定的顺序,即不同年龄阶段出现不同的运动行为,而且运动的发育还遵循着如下规律:

儿童神经系统检查与反射检查

儿童神经系统反射检查 小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具有一定的规律,首先出现的是原始反射,随着中脑神经的发育,原始反射逐渐消失,出现中脑水平的立直反射(矫正反应),神经系统逐渐完善出现大脑皮质水平的平衡反射 原始反射---反射中枢在脊髓、延髓、脑桥 立直反射---反射中枢在中脑、间脑 平衡反射---反射中枢在大脑皮质 1原始反射 原始反射是人类的先天反射,又称非条件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这些不受意识控制的反应是人类一生下来就具有的。这些反射在应该出现是不出现或应该消失时不消失均属异常,有临床意义。 01吸吮反射 0-3月 检查方法:用手指轻触婴儿口唇与口角,或者将手指或母亲乳头插入口。 反应:像得到食物一样主动闭口,有节律地吸吮、咽下。 意义:减弱或缺失多见于早产儿,生后窒息、外伤等脑干机能损伤,饱食后不出现,饥饿时呈亢进状态。持续存在(6-8月后)或消失后重新出现,提示脑损伤。 02觅食反射0-3个月,一般1月左右消失。 检查方法:用手指轻触婴儿口角或上下唇。 反应:婴儿出现口寻找乳头动作。3-4月后婴儿会学习、认知到肚子饿时,会用哭声来表达需求,觅食反射就慢慢消失了。 意义:同吸吮反射。生后3月仍然存在为不正常,会导致易口,舌肌后缩,颈立直差,1岁以上存在提示摄食障碍。 03拥抱反射(Moro反射) 又称惊吓反射,由于头部和背部位置关系的突然变化,刺激颈深部的本体感受器,引起上肢变化的反射。亢进时下肢也出现反应。肌力低下及严重精神发育迟滞患儿难以引出,早产、低钙、核黄疸、脑瘫等患儿此反射可亢进或延迟,偏瘫患儿左右不对称。拥抱型为0-3个月,伸展型为3-6个月。 检查方法:共五种 ①落法:小儿仰卧位,检查者手放在小儿后头部,将头抬起离床面30度,然后将手下落10-15度(手不离开头部); ②拉手法:小儿仰卧位,检查者拉小儿两手上提,当小儿肩部离开床面是(头不离开床面)然后突然松开。 ③托法:平托起小儿,令头部向下倾斜15°; ④弹足法:用手指轻弹小儿足底; ⑤声法:小儿仰卧于床上,用力敲打床边附近发出声音; 反应:分两型 ①拥抱型:小儿两上肢对称性伸直外展,拇指、示指末节指间关节屈曲,呈扇形开,然后上肢屈曲,肩、前臂收拢呈拥抱状态,小儿有惊吓的表情或哭闹不安,亢进时下肢也出现与上肢相似的反应。 ②伸展型:又称不完全型,检查时可见小儿上肢突然伸直外展,迅速落于床上,小儿稍有不快感觉,多见于3个月以上的幼儿。 意义: ①反射减弱或缺失:说明脑干机能低下。多见于处于休克期的新生儿或窒息、产伤婴儿。

儿童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十章神经系统疾病 学习要点 1. 儿童脑、脊髓发育特点及正常脑脊液特点。 2. 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脑脊液特点及治疗原则。 3. 病毒性脑膜炎、脑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4. 常见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癫痫的药物治疗及癫痫持续状态的抢救措施。 5. 脑性瘫痪的病因、基本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概念、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第一节儿童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一、解剖特点 (一)脑 小儿神经系统发育最早,速度亦快。脑是由胚胎时期的神经管发育而成。神经管形成于孕3?4周。出生时脑重量为300?400g,相当于体重的1/8?1/9 ,6个月时可达700g左右,1岁时约为900g左右,相当于成人脑重(约为1500g)的60%。15个月小脑大小接近成人。新生儿的脑在大体形态上与成人无显著差别,已有主要的沟和回,但脑沟较浅、脑回较宽, 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加深、增厚。新生儿大脑皮质细胞数目已与成人相同,不再增加,以后主要变化是脑细胞的增大和分化, 以及功能逐渐成熟与复杂化。皮质发育在6个月时接近成人。皮层细胞的分化从胎儿5个月开始,逐渐形成分层结构;到3岁时,皮层细胞分化大致完成, 8 岁时接近成人。 新生儿出生时, 已建立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 视、听等主要的神经传导通路已经存在。婴幼儿期神经髓鞘形成不完全,故神经冲动传导慢,而且易泛化,不易形成明显的兴奋灶。神经髓鞘的形成,因不同神经而先后不同。脊髓神经髓鞘在胎儿4个月时开始形成, 3岁时 完成髓鞘化;锥体束在胎儿5?6个月开始形成,生后2岁完成;皮质的髓鞘化则最晚。 新生儿皮质下中枢(如丘脑、苍白球)的功能已比较成熟,初生婴儿的活动主要由皮质下系统调节, 随着大脑皮质发育成熟, 运动逐渐转为由大脑皮质中枢调节。脑干在出生时已发育良好,呼吸、循环、吞咽等维持生命之中枢功能已发育成熟。 (二)脊髓脊髓出生时结构和功能已较完善, 2 岁时结构接近成人。小儿脊髓相对较长,新生儿及

宝宝神经系统发育的特点

宝宝神经系统发育的特点 宝宝神经系统发育对于宝宝的不同年龄应该有不同发育程度,掌握好最有效的睡眠时间不仅可以提高我们宝宝的睡眠质量,而且会促进宝宝们正常健康茁壮成长,所以掌握宝宝睡眠时间就显得非常重要,同样这也有利于我们宝宝神经系统发育,宝宝神经系统发育涉及到了很多方面的问题,例如,怎样才能促进宝宝神经系统发育正常发育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情况。 特点: 1.脑是优先发育的,出生时新生儿的脑重量已达到成年人脑重的25%。出生后儿童脑的重量随着年龄以先快后慢的速度增长,第一年的脑重量增加最快, 2.5-3岁时脑重发展到相当成年人脑重的75%。 2.此后几年发展渐慢,到6-7岁接近成人水平,占成人脑重的90%,此后缓慢增长,到20岁时停止增长。脑结构与功能的

复杂化、完善化是出生后大脑发展的主要方面。根据大脑生理学的研究,儿童大脑重量的增加并不是脑神经细胞的增殖,而主要是神经细胞结构的复杂化和神经纤维的伸长。 3.新生儿的大脑皮质表面较光滑,沟回很浅,构造十分简单,以后神经细胞突触数量和长度增加,细胞体积增大,神经纤维开始向不同方向延伸,越来越多地深入到皮质各层。 4.以此同时,神经纤维的髓鞘化逐渐完成,髓鞘化是脑内部成熟的重要标志。髓鞘化保证了神经兴奋沿着一定路线迅速传导。 5.新生儿的脑低级部位(脊髓、脑干)已开始髓鞘化。以后先是与感觉运动有关的部位,后是与智慧活动直接有关的额叶、顶叶区髓鞘化。6岁末几乎所有的皮质传导通路都已髓鞘化。 以上内容为我们介绍了宝宝神经系统发育的相关问题,我们通过这些内容应该对宝宝神经系统发育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为人子的爸爸或妈妈,掌握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就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