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史(下)

中国古代史(下)

中国古代史(下)
中国古代史(下)

中国古代史(下)

参考资料目录:

教材:

《简明中国古代史》,张传玺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版

《中国古代简史》,张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参考书-通史部分:

《国史大纲》,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中国通史》,白寿彝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中国古代史研究概述》,《中国史研究》编辑部,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黄仁宇著,三联书店1997年版

《剑桥中国史》,崔瑞德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The Search For Modern China , Jonathan D. Spence, New York & London: W.W. Norton & Company, 1999.

参考书-断代部分

隋唐: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陈寅恪,三联书店1954年版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陈寅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隋唐五代简史》,吴宗国,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宋辽金:

《辽宋西夏金史》(《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分册),邓广铭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版

《宋史》,陈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古代部分第五册,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元明清:

《元史》(《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分册),韩儒林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版

《元代史》,周良霄、顾菊英,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明清史讲义》上下册,孟森,中华书局1981年版

《朱元璋传》,吴晗,三联书店1965年版

《万历十五年》,(美)黄仁宇,中华书局1982年版

《明清易代史独见》,陈生玺,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康雍乾三帝统治思想研究》,高翔,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康雍乾经营与开发北疆》,袁森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版

参考书-专题部分:

《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白钢主编,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瞿同祖,中华书局1991年版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隋唐社会生活史》,李斌城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和唐宋江南经济研究》,郑学檬,岳麓书社2003年版

《辽宋西夏金社会生活史》,朱瑞熙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多视角看江南经济史(1250~1850)》,李伯重,三联书店2003年版

《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傅衣凌,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走出理学:清代思想发展的内在理路》,姜广辉,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梁启超,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文献索引:

《中国古代史论文资料索引》,复旦大学历史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中国史研究入门》(上、下),山根幸夫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东洋学文献类目》,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

《隋唐五代史研究概要》,张国刚,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二十世纪唐研究》,胡戟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宋史研究论文与书籍目录》,宋晞,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83年版

《宋史研究论文与书籍目录续编》,宋晞,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2003年版《二十世纪宋史研究论著目录》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版

《二十世纪辽金史论著目录》,刘浦江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

《元史学概说》,李治安、王晓欣编,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明史研究备览》,李小林、李晟文主编,天津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中国近八十年明史论著目录》,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编,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清史史料学初稿》,冯尔康著,南开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清史论文索引》,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编,中华书局1984年版

中国古代史(下)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史教学大纲(下) 隋唐辽宋夏金元明清(72学时) 第六讲隋唐(公元581—907) (18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隋、唐的建立与统一。隋唐对外政策与中外交通。隋与唐前期的均田制。唐代边疆各族。 基本掌握:武则天称帝。安史之乱的原因,经过及影响。唐末农民战争。唐代均田制变化。租庸调制与两税法。唐与突厥、回纥、吐蕃的关系。三省六部制。 综合分析: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发展科举制。隋唐五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经济重心的南移。唐代民族关系的特点。唐与日本、天竺的经济文化交流。教学内容: 一、隋朝的短暂统治(581—618) 1.隋的建立与统一 2.隋的政治 3.隋朝灭亡 二、唐前期的统治(618——755) 1.唐的建立与统一 2.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3.武则天的崛起 4.玄宗继位与“开元之治” 5、唐代中国版图与民族关系 6、盛唐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三、唐中后期的统治(755—907) 1、安史之乱——唐由盛到衰转折点 2、藩镇割据 3、宦官专权与朋党之争

4、唐末农民战争与唐朝灭亡 四、隋唐政治法律制度 (一)隋代制度 1.中央确立三省六部制 2.地方郡县二级制 3.《开皇律》 4.府兵制 (二)唐代制度 l、中央健全三省六部制 2、地方道州县三级制 3、科举制的完备与发展 4.《唐律》与《大唐开元礼》 5.兵役制度的演变 五、隋唐社会经济 (一)土地制度 1.隋代均田制 2.唐前期均田制 3.均田制的破坏与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二)赋役制度 1.隋代租调力役制 2.唐前期的租庸调制 3.唐后期的两税法 4.唐代工商税 (三)户籍制度 1.隋代的“大索貌阅”与“输籍法”。 2.唐代户籍“手实”与“计帐”。 (四)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经济重心的南移

大学中国古代史下复习资料

户调式 凡丁男之户,每年每户缴纳绢3匹、棉3斤、丁女及次丁之户,折半输纳,边郡纳2/3,远郡纳1/3。少数民族交賨布,户一匹,远者一丈。户纳绢3匹、棉3斤。这是同类每户应交户调的平均数,每户实际交多少,要根据各户的土地、房屋、桑树等数量和质量的评定,划为九等,然后按家产的等级分类交纳。 府兵制(西魏、北周时期) 府兵制创立于西魏大统十六年(550),设8柱国12大将军、24开府将军,统24军。早期府兵自相督率自带弓刀,不编户贯,将领无论何族均用鲜卑赐姓,军人也从主帅之姓,带有知兵。府兵的户籍由军府—称为折冲府,折冲一词取于古语“折冲于樽俎之间”,有不战而胜之意。和平时期府兵耕地种田,并在折冲将军领导下进行日常训练。战争发生时,由朝廷另派将领聚集各地府兵出征,府兵作战一般不能长期在外也很少远征作战,更不能随意更换原驻屯地。战事结束后各地府兵仍归本镇,重新纳入当地折冲将军的管辖下。这种兵役制度的初衷本是为了解决自三国、南北朝以来军队成为将领个人私产的局面,有利于防范地方割据势力重新抬头,此外还结合了屯田制,有利于农业生产,减轻国家军费开支,部分解决了后勤供给问题,也扩大了兵源。这一制度为唐朝所继承。 “王与马共天下” 东晋政权是以侨姓士族和吴姓士族为支持建立的。东晋建立时,得到北方士族的代表人物王导等的支持。王导帮助司马睿争取到吴姓士族即江南地区土著士族的拥护。司马睿称帝,以王导为首的王氏士族功劳最大,王导为丞相,以王导族兄王敦任镇东大将军,王氏士族执掌了大权,所以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 大运河 隋炀帝时开凿了沟通了洛阳和杭州的大运河。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征发河南、淮北一带人开通济渠,由洛阳西引谷水、洛水到黄河,再由板渚引黄河入汴水,又从开封以东引汴水入泗水,最后通于淮水。同年,又征发淮南人开山阳渎,自淮安引淮水。绕扬州、仪征入长江,即原来吴王夫差开的邗沟。大业四年(608年),征河北人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黄河,北通涿郡(今北京)。大业六年开江南河,从京口到余杭。这条运河长达四五千里,是沟通通南北的大动脉,适应南北经济交流的需要,加强了南北联系。 关陇集团 关陇和河东等地豪强地主的力量,在当时有了很大的发展,在东、西魏的争夺战中,这些豪强地主都归附了宇文泰。为了把北方六镇武将和关陇豪族的力量统一起来,宇文泰组成了以八柱国为核心,以大将军、开府为主要成员,以府兵系统为基础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一般就称之为关陇集团。这是一个依靠武装力量建立起来、胡汉结合的集团。在西魏、北周、隋和唐初他们都占据着统治地位 输籍定样 开皇五年,隋文帝实行该法,又称“输籍法”。规定每年五月五日县令出查,令百姓三党五党为一团,根据标准定户等上下,从轻指定税额,并将各户赢缴纳税额写成定簿。这样百姓不能逃避赋税,地方官也不致任情舞弊。而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所定税

大一下学期中国古代史下册.doc

大一下学期中国古代史下册 1, 九品中正制:三国时曹魏始创的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中央一些官吏兼任原籍所属郡的“中正”,由他们察访本郡士人,按才能高下列为九等,以备选用。选用的原则,“盖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族高卑”,这个制度开始时确是真正选拔人才的途径,但后来逐渐蜕变为世族门阀培植自己势力的工具。 2, 贞观之治: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不久即位,于次年改元贞观。贞观共二十三年,当时的政治比较清明,经济由恢复而迅速发展,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国力强盛,边境较安宁。史家称此时为“贞观之治”,被认为是中国封建时代少有的“太平盛世” O 3, 猛安谋克制:女真族内部实行的一种军事和行政合一的制度。早在女真人的原始社会时期,猛安、谋克即作为部落和氏族组织而存在。猛安、谋克既是行政长官,又是军事首领。后来,随着女真族封建化程度的逐渐加深,猛安、谋克制度也在逐渐破坏。 4, 八旗制度:中国清代满族的社会组织形式。满族的先世女真人以射猎为业,每年到采捕季节,以氏族或村寨为单位,由有名望的人当首领,这种以血缘和地缘为单位进行集体狩猎的组织形式,称为牛录制。总领称为牛录额真(牛录意为大箭;额真,又称厄真,意为主)。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中,取得节节胜利。随着势力扩大,人口增多,他于明万历二十九年建立黄、白、红、蓝四旗,称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旗皆纯色。四十三年,努尔哈赤为适应满族社会

发展的需要,在原有牛录制的基础上,创建了八旗制度,即在原有的 四旗之外,增编镶黄、镶白、镶红、镶蓝El旗。把后金管辖下的所有 旗者皆可以为兵。八旗制度从正式建立到1911年辛亥革命后清朝覆 灭,共存在296年。它是清王朝统治全国的重要军事支柱。 5, U!时捺钵: U 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保留的一项特殊制度和文化习俗, U!时即指一年中的春、夏、秋、冬。捺钵亦称纳巴、刺钵等,指辽朝皇帝贵族们所从事的与契丹民族游牧习俗相关的行在、营地迁徙和游牧、渔猎等活动, 是在辽朝初期因俗而治”的二元政治体制下的客观延续。 6, 庆历新政:庆历三年(1043),宋仁宗任命范仲淹为参知政事以改革时弊。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 “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 O这就是庆历新政”。由于新政触犯了宗室勋贵和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招致了保守官僚的强烈反对,仅仅一年左右,范仲淹等相继被迫离职,“新政”被一一废除,改革失败。但庆历新政为后来的王安石变法提供了借鉴。 7, 渣渊之盟:1004年,契丹军队大举南下,一直打到黄河北岸的渣州。北宋朝野震惊,宰相寇准力排众议,坚持真宗亲征。真宗登上渣州城督战,宋军士气大振,大挫辽军锐气。于是,双方议和。最终议定:宋、辽双方维持旧疆,仍以白沟河为界,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交给辽绢20万匹、银10万两,称岁币;双方沿边州县各守边界,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名词解释 1、分封制 这是中国古代帝王分封王室子弟和功臣的制度。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极盛于西周,其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故有诸侯国之称。分封对象的主体是同姓亲族,分封的主要形式是“授土”、“授民”。分封制下,诸侯在其封国内享有世袭的统治权,且自臵官署,任免官吏,征收赋税,拥有属于自己的军队,但诸侯需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承担定期朝觐述职、进贡献礼、驰援拱卫王室的义务。因分封给诸侯的土地,名义上仍归周天子所有,故而形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社会局面。但由于其主要依靠血缘关系的纽带作用,无法对地方实行有效的绝对管理,随着地方诸侯势力的强大,周王室的逐渐衰微,分封制的弊端逐渐显露,至秦朝终被郡县制所取代。 2、宗法制 这是中国古代对家族内部成员区分亲疏关系的制度。其起源于西周时期,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在宗法制下,属同一原始血缘的后代被分为大宗和小宗两大支系,嫡长子传宗继统,即大宗,嫡长子的同母弟及庶族系兄弟受封为诸侯,接受天子封赏的土地和城邑,是为小宗。大小宗体系是相对而言的,他们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宗法制,旨在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它对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也有助于凝聚宗族力量,强化王权,实现“国”和“家”的密切结合。进入封建社会后,分封制崩溃,但宗法制仍然延续,尤其是嫡长子继承制对维护社会统治产生深远影响。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这是中国古代基本的政治制度,它始建于秦朝,指的是封建君主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并通过封建官僚机构管理并控制国家的政治组织形式。其基本特征是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其中专制主义是就中央决策方式而言的,体现在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上,即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权力都具有一定的独断性和随意性;而中央集权则是相对地方分权而言的,主要体现在郡县制和选官制度上,即中央机构对地方拥有绝对有效的管理,地方绝对服从于中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它奠定了中国古代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格局,有利于巩固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有利于保障社会稳定和社会文化发展繁荣,有利于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但随着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其弊端也日渐显现,在封建社会末期,逐渐成为妨碍社会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重大因素。 4、郡县制 这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下继宗法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它起源于春秋时期,发展于战国时期,极盛于秦汉。郡县制下,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县臵县令(长)、县丞和县尉。郡县长官均有皇帝直接任免,皇帝的命令通过郡县直达百姓,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郡县制的建立,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最终确立。秦汉之后,郡县制得到了较大的发展,逐步演变成为州郡县、道府县、路州县等地方行政制度,至元发展成为行省制度。

中国历史六年级下册

《中国历史》六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司秀英 2010.08.08 一朝代知识 五代十国──西夏辽 北宋──西夏金 南宋──元朝 二表解知识点 1.并立的民族政权与统一

4.宋代的社会风貌 三剖析重难点 1.契丹与北宋的关系 契丹是我国历史上北方重要的民族,它早于北宋建国,却与北宋几乎同时灭亡。契丹建国后,势力不断扩大,与中原政权的冲突也就不断加剧。如何给学生讲清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就成为重点问题。北宋初年两次对辽用兵,试图统一北方;辽也曾在宋真宗时大举攻宋。从这一过程看,二者实力相当,所以两国订立了澶渊之盟。澶渊之盟实际上是双方妥协的结果。从此之后,北宋在边境上的雄州、霸州等地设置榷场,开放交易。北宋的制瓷和印刷技术传往辽。民间的交易也很发达。澶渊之盟是辽宋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使辽宋之间由以战为主转为以和为主。 由于澶渊之盟是北宋用“岁币”换和平的一种做法,对于北宋来说是妥协屈辱的,所以如何评价澶渊之盟是一个难点。因为“岁币”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削弱了自己的国力。但是,从整个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来看,澶渊之盟的订立也有积极的作用:它结束了宋辽之间的战争,使双方边境转入相对稳定和平的状态,互相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有利于后来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因此澶渊之盟虽有妥协屈辱的一面,但对民族的和平发展又具有正面作用。 2.岳飞抗金

当北宋与辽走向衰落时,东北地区靺鞨族的后代──女真族兴起并建立了国号为金的政权。从此,女真族的金政权和汉族的宋政权之间又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女真族是我国历史上北方的一个重要的民族,它的英雄人物完颜阿骨打于1115年建立了自己的政权──金,并于1125年、1127年灭亡了腐朽的辽和北宋。北宋灭亡后,宋徽宗的儿子康王赵构重建政权,后来定都临安。由于临安在东京之南,史称南宋。从此,开始了金与南宋长达一百多年的对峙。金军在对南宋的战争中残暴掳掠,激起了南宋军民的奋起反抗。以岳飞为首的南宋主战派将领进行了顽强的抗金斗争,岳飞就是抗金将领中一个典型的代表。岳飞后来被秦桧等人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虽然被杀害了,但他的精忠报国的业绩是不可磨灭的。岳飞抗金活动阻止金兵南下,使南方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免遭女真贵族的破坏,是历史上的正义之举。至今,岳飞抗金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永远被人民纪念。 对于岳飞抗金的评价,又是一个难点。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正确的方法是把历史人物置于他所处的时代,他的行为是否符合时代的要求,是否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岳飞的抗金活动,实质上是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为保卫南方人民免于遭受金朝的侵掠,作出了历史的贡献。但他毕竟是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员,完全自觉地站到了保卫宋王朝的地主阶级立场上。正因为如此,他不惜一切去残酷镇压农民起义,而当高宗发出金牌迫令退军时,他只能伏首受害。 3.南方经济的发展 秦岭淮河这道天然界线,大致把我国领土分成南北两半。历史上,南方的经济发展曾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远远落后于北方。但后来随着北方人口不断的南迁,南方经济不但赶上而且还大大超过了北方。自五代十国以来,南方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重大发展,为商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宋代以来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南宋时期,宋朝统治中心南移,加上政府的倡导,促进了南宋的商业经济发展。宋朝南方农业发展表现在:从越南引进的新品种──占城稻;重要的粮仓──苏州、湖州;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水稻。那时南方手工业中,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很兴旺。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是临安,两个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泉州、广州。宋朝社会生产在农业、手工业、商业方面都有了巨大的进步。 经济中心的转移是一个难点。经济重心南移从唐朝中后期开始,到南宋最后完成。归纳其南移的原因如下:第一,自唐朝晚期以来,大量中原地区人口南迁,既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也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第二,宋代气候条件变化,使南方更适宜农业发展。同时,由于北方经济开发较早,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破坏较为严重,而南方自三国时期以来不断的开发,加上自然环境保持较好,从而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第三,自唐末以来,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相对安定,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两宋时期,中原人民反对北方少数民族贵族掠夺的斗争阻止了北方少数民族贵族的南下,使南方免遭战祸。第四,统治者重视经济

中国古代史(下)

中国古代史(下)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隋朝的建立:_______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灭亡______朝,南北重归统一。 2.大运河的开通:(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2)概况:大运河以______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______。自北向南分为______、通济渠、____和江南河四段,连接了海河、_____、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千米。(3)地位: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4)作用: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考点2 “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 1.唐朝的建立:______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_______。 2.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出现原因:吸取隋亡教训;_____,发展生产;皇帝要勤于政事,善听正确意见;“戒奢从简”;___________(房玄龄和杜如晦)和_____(魏征)。 3.武则天: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郭沫若称她的统治“__________________”. 4.唐玄宗与开元盛世:出现原因:任用贤人(姚崇);重视_______;注意“戒奢从简”;重视农业生产。 5.盛世经济的繁荣:(1)农业发展:农民创制新的农具_______和灌溉工具______。(2)手工业发达:陶瓷业以越窖青瓷、邢窑白瓷和________最为有名。(3)商业繁荣:________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考点3 科举制的创立 1.诞生:______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2.完善:唐太宗: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武则天:大力提倡科举,首创_____和_____。唐玄宗:______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3.影响:改善了用人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考点4 唐朝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 1.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_____和_____。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下教学大纲

赵冬梅中国古代史(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史(下)》 学分:4 任课教师:赵冬梅副教授 上课时间:周二34节,周四56节 上课地点:理教313 课程说明: 本课是主要针对中文系留学生的本科生必修课,目的是通过较为系统的讲授,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和重大问题,积累有关古代政治、经济、制度、文化、民族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为进一步理解中国、研究中国文化奠定基础。 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PPT授课;预习、复习;阅读、思考 集体讨论:渐进与突变:8至18世纪的中国 考核方式: 开卷作业:共占总成绩的40%; 1、阅读缩写:15分(一部专著或三篇论文。期末交) 2、代拟试卷:10分(期末交) 3、集体讨论:15分(分组、全体积极参与) 期末考试: 闭卷, 占总成绩60%。

参考资料目录: 教材: 《简明中国古代史》,张传玺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版 《中国古代简史》,张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参考书-通史部分: 《国史大纲》,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中国通史》,白寿彝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中国古代史研究概述》,《中国史研究》编辑部,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黄仁宇著,三联书店1997年版 《剑桥中国史》,崔瑞德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The Search For Modern China , Jonathan D. Spence, New York & Lon don: W.W. Norton & Company, 1999. 参考书-断代部分

隋唐: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陈寅恪,三联书店1954年版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陈寅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隋唐五代简史》,吴宗国,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宋辽金: 《辽宋西夏金史》(《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分册),邓广铭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版 《宋史》,陈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古代部分第五册,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 元明清: 《元史》(《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分册),韩儒林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版 《元代史》,周良霄、顾菊英,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明清史讲义》上下册,孟森,中华书局1981年版 《朱元璋传》,吴晗,三联书店1965年版 《万历十五年》,(美)黄仁宇,中华书局1982年版 《明清易代史独见》,陈生玺,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康雍乾三帝统治思想研究》,高翔,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康雍乾经营与开发北疆》,袁森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版 参考书-专题部分: 《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白钢主编,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瞿同祖,中华书局1991年版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隋唐社会生活史》,李斌城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和唐宋江南经济研究》,郑学檬,岳麓书社2003年版 《辽宋西夏金社会生活史》,朱瑞熙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多视角看江南经济史(1250~1850)》,李伯重,三联书店2003年版 《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傅衣凌,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走出理学:清代思想发展的内在理路》,姜广辉,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梁启超,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文献索引: 《中国古代史论文资料索引》,复旦大学历史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中国史研究入门》(上、下),山根幸夫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东洋学文献类目》,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 《隋唐五代史研究概要》,张国刚,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二十世纪唐研究》,胡戟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中国古代史(下)

投下军州:是阿保机和耶律德光时期的地方行政组织,是由辽朝的宗室、外戚、大臣和所属部族首领中立有战功的人以其所分得的或所俘获的人口设置的,把俘获的人口 “筑寨居之”,强迫从事奴隶式的劳动,寨堡被称为“头下”或“投下”,再根据 人口多少建立州、军、县、城、堡的组织。所俘获的人口要向头下军州的贵族交 纳实物地租,向辽政府交纳课税。头下军州的户口头下户一面依附本王,一面受 政府统治,随着封建因素的增长头下户演变为“二税户”,与农奴的身份接近。 头下军州是一个军事行政的联合组织。 周世宗的改革 内容:(一)经济:(1)鼓励开垦荒田。把中原无主荒地分配给逃亡人户耕种,并对逃户庄田颁布处理办法,优待从辽朝返回的逃户。(2)减轻租税。(3)兴修水 利,恢复从开封为中心的水路交通网。(4)限制佛教的发展,抑制寺院 经济。 (二)政治:(1)注意改善吏治,赏罚较严明,并能听取群臣的意见。(2)对自唐以来的律、令、格、赦进行删节、注释和评议,制定了新的刑法《大周统 刑》颁行全国。(3)留心政事,要求近臣极言得失,令朝官撰写《为君 难为臣不易论》及《平边策》各一篇供他参考。(4)注意节俭,以身作 则,裁减后宫,停办了不急需的军务,不许地方官进贡甘鲜食物。 (三)军事:整饬军纪,整编禁军。 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一)集中军权和扩大养兵:(1)收夺禁军高级将领的军权。(2)分割禁军统帅的职权,使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3)兵将分离,实行更戍法,以防武将专权。(4)禁军分驻中央与地方,达到强杆弱枝、内外相制的目的。(5)扩大养兵,把反抗力量转变为巩固政权的力量。 (二)分割宰相的权力:(1)设立参政知事、枢密院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政权、军权和财权,便于皇帝总揽大权。 (三)削夺地方权力:(1)用文官知事和通叛监督知州,使其互相牵制。(2)收夺地方上的军权。(3)设转运使把地方大部分赋税运回中央,收夺财权,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4)地方司法人员由中央派文官担任,收夺司法权。 (四)削弱各级官吏的权力,实行差遣制度,官名和职务相分离。 (五)发展科举制:(1)严格考试程序,扩大取士的名额,提高登科士人的待遇。(2)实行锁宿制度,对试卷推行封弥、誊录法等。(3)考试分为乡试、省试、殿试三级,殿试成为定制。 作用:(1)对解决藩镇跋扈,维护国家统一起了重要的作用,在客观上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2)导致政府机构重叠,官员冗滥,财政开支庞大,军队因实行兵将分离政策而战斗力削弱,地方上财政困难。(3)北宋实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在一定时期内起了巩固政权的作用,但后来逐渐走向反面。 檀渊之盟:1004年辽大举南下,因北宋政府没有统一的部署和指挥而使辽军一直攻入到檀州附近。消息传回朝廷后,宰相寇准主张抵抗,力劝宋真宗亲征。当真宗赶往檀州途中,辽大将萧达览被宋军射杀,辽士气大挫。真宗抵达是急于议和,与辽朝签定了屈辱的檀渊之盟,规定宋辽约为兄弟之国,两国以白沟河为界,宋岁输辽银10万两,绢20万匹。此后辽宋进入一个很长的相对稳定的时期,促进了两国的经济和政治上的和平往来。 庆历新政:由于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加深,三冗的危机加重,土地集中,赋税不均,农民和士兵的起义不断,统治阶级为改变这一局面,巩固统治,摆脱社会危机,与1043

中国古代史重要大事年表(下)

中国古代史重要大事年表(下) (来源于网络,如有错误,请以历史书为主) 隋( 581 年—618 年) 581 年:杨坚代周,隋朝建立,北朝结束 589 年:隋灭陈,统一南北,南朝结束 605 年—610 年:开通大运河(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611 年:山东长白山农民首先发动起义 618 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灭亡 (选官制度:两汉: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隋朝时期:科举形成) 唐( 618 年—907 年) 618 年:李渊称帝,定都长安,唐建立 627 年—649 年:贞观之治 初唐帝王次序: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 640 年:唐太宗征服高昌,设置安西都护府 641 年:文成公主入藏 646 年:日本仿唐,开始推行大化改新 690 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 702 年:武则天设置北庭都护府 7 世纪前期:松赞干布统一吐蕃 713 年—741 年:开元盛世 8 世纪前期( 713 年):唐玄宗封粟末靺鞨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8 世纪前期( 738 年):南诏首领皮罗阁合并六诏为南诏 8 世纪中期:骨力裴罗统一回纥(9 世纪中期瓦解) 755 年—763 年:安史之乱 780 年:开始实行两税法 9 世纪前期( 822 年):长庆会盟 875 年—-884 年唐末农民战争 五代( 907 年—960 年) 907 年:朱温废唐称帝,后梁建立,唐亡,五代开始(梁唐晋汉周) 916 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辽)北宋( 960 年—1127 年) 960 年:陈桥兵变,北宋建立 979 年:宋太宗灭北汉,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1005 年:宋辽澶渊之盟 1038 年:元昊建立西夏 11 世纪中期(宋仁宗庆历年间):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1043 年:宋仁宗、范仲淹庆历新政 1044 年:宋夏和议,元昊取消帝号 1069 年:宋神宗、王安石开始变法 1114 年:完颜阿骨打起兵抗辽 1115 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 1125 年:金灭辽 南宋( 1127 年—1276 年) 1127 年,靖康之变、金灭北宋、南宋开始 1140 年:岳飞组织宋、金郾城大战(1141 年被解职, 1142 年被害) 1141 年:南宋与金和议(绍兴和议),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宁欣中国古代史下册复习笔记及详解

宁欣中国古代史下册复习笔记及详解 宁欣《中国古代史(下册)》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本书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每章的复习笔记以宁欣《中国古代史(下册)》教材为主,结合国内其他著名的中国古代史著作,整理各章的重难点,浓缩了经典教材的知识精华。 2.精选考研真题,巩固重难点知识。为了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本书精选了部分名校或统考近几年的历史学考研真题,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所选考研真题基本涵盖了各个章节的考点和难点,特别注重联系实际,凸显当前热点。 3.归纳典型试题,强化常见考点。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各章知识难点的复习,特针对该教材的重难点相应整理了典型常考题,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和延伸,梳理知识点逻辑关系,以达到高效复习的目的。 目录

第1章封建社会繁荣昌盛的隋唐五代时期 1.1 复习笔记 1.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2章封建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宋、辽、夏、金、元时期2.1 复习笔记 2.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3章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明时期 3.1 复习笔记 3.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4章成熟与繁荣的清时期 4.1 复习笔记 4.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大事记 第1章封建社会繁荣昌盛的隋唐五代时期 1.1 复习笔记 一、叙说

1.概述 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三个鼎盛时期之一,起自隋文帝杨坚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统一全国,到宋太祖赵匡胤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建立北宋为止。 2.时代特征 (1)经过魏晋南北朝的长期分裂和动乱,从隋朝开始,中国进入了基本稳定的大一统时期。继隋而立的唐朝,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国力强盛,和世界各文明古国,特别是周边国家交往频繁,对它们影响巨大,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文明昌盛的国家。唐亡后,全国又出现了短暂的分裂和动乱,进入五代十国时期。这个时期是唐后期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也是为宋统一全国奠定基础的时期。(2)隋唐五代是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时期,也是政治、经济以及官制、兵制、赋役制度等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这一时期发生的变化对以后历代王朝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隋唐五代上承魏晋南北朝,下启辽、金、宋、元,不论是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方面,还是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方面,都处于极其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

大一下学期中国古代史下册

大一下学期中国古代史下册 1,九品中正制:三国时曹魏始创的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中央一些官吏兼任原籍所属郡的“中正”,由他们察访本郡士人,按才能高下列为九等,以备选用。选用的原则,“盖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族高卑”,这个制度开始时确是真正选拔人才的途径,但后来逐渐蜕变为世族门阀培植自己势力的工具。 2,贞观之治: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不久即位,于次年改元贞观。贞观共二十三年,当时的政治比较清明,经济由恢复而迅速发展,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国力强盛,边境较安宁。史家称此时为“贞观之治”,被认为是中国封建时代少有的“太平盛世”。 3,猛安谋克制:女真族内部实行的一种军事和行政合一的制度。早在女真人的原始社会时期,猛安、谋克即作为部落和氏族组织而存在。猛安、谋克既是行政长官,又是军事首领。后来,随着女真族封建化程度的逐渐加深,猛安、谋克制度也在逐渐破坏。 4,八旗制度:中国清代满族的社会组织形式。满族的先世女真人以射猎为业,每年到采捕季节,以氏族或村寨为单位,由有名望的人当首领,这种以血缘和地缘为单位进行集体狩猎的组织形式,称为牛录制。总领称为牛录额真(牛录意为大箭;额真,又称厄真,意为主)。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中,取得节节胜利。随着势力扩大,人口增多,他于明万历二十九年建立黄、白、红、蓝四旗,称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旗皆纯色。四十三年,努尔哈赤为适应满族社会

发展的需要,在原有牛录制的基础上,创建了八旗制度,即在原有的四旗之外,增编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把后金管辖下的所有人都编在旗内。八旗制度的特点是以旗统人,即以旗统兵。凡隶于八旗者皆可以为兵。八旗制度从正式建立到1911年辛亥革命后清朝覆灭,共存在296年。它是清王朝统治全国的重要军事支柱。 5,四时捺钵:四时捺钵是流动的国家政治中心。四时捺钵制是契丹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保留的一项特殊制度和文化习俗,四时即指一年中的春、夏、秋、冬。捺钵亦称纳巴、刺钵等,指辽朝皇帝贵族们所从事的与契丹民族游牧习俗相关的行在、营地迁徙和游牧、渔猎等活动,是在辽朝初期因俗而治”的二元政治体制下的客观延续。 6,庆历新政:庆历三年(1043),宋仁宗任命范仲淹为参知政事以改革时弊。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这就是庆历新政”。由于新政触犯了宗室勋贵和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招致了保守官僚的强烈反对,仅仅一年左右,范仲淹等相继被迫离职,“新政”被一一废除,改革失败。但庆历新政为后来的王安石变法提供了借鉴。 7,澶渊之盟:1004年,契丹军队大举南下,一直打到黄河北岸的澶州。北宋朝野震惊,宰相寇准力排众议,坚持真宗亲征。真宗登上澶州城督战,宋军士气大振,大挫辽军锐气。于是,双方议和。最终议定:宋、辽双方维持旧疆,仍以白沟河为界,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交给辽绢20万匹、银10万两,称岁币;双方沿边州县各守边界,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下)章节答案-葛剑雄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下) 复旦大学葛剑雄 2018年最新版答案 1.1中国人口的來源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关于中国人口的来源,机械增长是指()。 ?A、本地人口出生、死亡的结果 ?B、外地人口迁入和本地人口死亡的结果 ?C、外地人口死亡和本地人口迁出的结果 ?D、外地人口迁入和本地人口迁出的结果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2 【多选题】历史上,()曾迁入古代中国的中原地区或今天中国范围。?A、回鹘 ?B、高丽 ?C、契丹 ?D、昭武九姓 我的答案:ABCD得分:25.0分

【多选题】根据记载,中国古代的人曾迁往()。 ?A、日本 ?B、东南亚 ?C、欧洲 ?D、美洲 我的答案:ABCD得分:25.0分 4 【判断题】根据记载,公元前2世纪左右,乌孙、月支等南迁。()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1.2人口与户口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中国历代实际人口与户籍人口对比情况是()。 ?A、实际人口大于户籍人口 ?B、户籍人口大于实际人口 ?C、实际人口和户籍人口相当 ?D、实际人口长期是户籍人口的两倍 我的答案:A得分:33.3分

【判断题】中国古代,兵役制度对户籍登记的影响最大。() 我的答案:×得分:33.3分 3 【判断题】中国历史上真正符合现代意义上的人口普查最早出现在清朝末年。()我的答案:√得分:33.4分 1.3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公元初,中国人口的数量大约是()。 ?A、2千多万 ?B、4千多万 ?C、6千多万 ?D、8千多万 我的答案:C得分:33.3分 2 【多选题】中国古时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总体而言是增长缓慢,也就是()。?A、高出生率 ?B、低死亡率

中国古代史下册名词解释

一、名词 1、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是唐初李世民兄弟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政变。唐高祖李渊称帝后,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次竺民苎秦王。但在建立唐朝的过程中,李世民战功卓越,大大威胁了李建成的地位。太子为巩固自己位,拉拢四弟李元吉共同对付李世民。双方结党营私,斗争愈演愈烈。武德九年(626)六月四日,苎先发制人,设伏于宫城北门玄武门,将一同参加早朝的李建成、李元吉射杀,并挟持了唐高祖,发变夺权,史称“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被立为太子,之后,李渊被迫交出实权,李世式即位,是为唐太宗。 2、《唐律疏议》: 唐朝刑律及其注疏的合编。高宗时,命长孙无忌等人以《武德律》、《贞观律》为蓝本,修成《永徽》,永徽三年(652),又对《永徽律》做了具体解释,撰成《疏议》30卷,永徽四年,《疏议》附于律文之后正式颁行,形成流传至今的《唐律疏议》。《唐律》共12篇,502条,贯穿着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基本《唐律疏议》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对后世及周边国家封建法律的修订都具有重大影 3、胡蓝之狱;明初的胡惟席案、蓝玉案,史称“胡蓝之狱”。明太祖朱元璋借此两案,大开杀戒,从洪武十三年到洪武二十六年的14年间,他几乎将明.初的开国功臣诛杀殆尽,受株连被杀者有45000余人。胡惟庸飞扬跋扈,皇权与相权产生了激烈的冲突。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撞权植党”的罪名杀了左丞相胡惟庸,同时对和胡来往密切的官员也进行抄家灭族。以后又几兴大狱,使“胡惟庸狱”不断牵连扩大,到洪武二十三年,功臣太师李善长等人也以与胡惟庸“交通谋反”被杀。蓝玉是开国功臣常遇春的妻弟,因南征北战平定边疆有功,被封为凉国公。但是蓝玉为人骄横,霸占民田、广蓄庄奴。洪武二十六年,锦衣卫指挥控告蓝玉“谋反”并严刑拷打成案。不但蓝玉全家被 杀,受此案株连被杀的达15000人。 4、“二王八司马”事件:称永贞革新 是唐顺宗时发生的反对宦官集团的革新运动。永贞元年(805)正月,顺宗即位后,叔文、王任以及柳宗元、刘禹锡、韦执谊、韩泰、韩哗、陈谏、凌准、程异等十人,着手进行改此削弱宦官的势力。同年八月,以权阉俱文珍为首的宦官集团与韦皋、裴均(荆南节度使)、严绶苜度使)等内外呼应,迫使顺宗禅位于太子李纯。李纯即位,是为唐宪宗。宦官得势后,“二王”即,王任病死于贬所,王叔文被贬后又被赐死。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被贬为边州司马,时称“八司主个事件被称为“二王八司马”事件。 5、甘露之变: 文宗联合朝官谋诛宦官的一次事变。文宗即位后,利用李训、郑注打击宦官势力。太和九年文宗登紫宸殿朝见百官。李训令人奏告文宗称今吾左仗院的石榴树上有天降甘露,文宗便令宰相前去察看。李训回来说,不太像是甘露。文宗又令左、右神策中尉仇士良和鱼弘志带领众宦官去时,李训早巳在左仗院埋下伏兵,只等宦官一到便围而全歼。但仇士良看出了破绽,急忙挟持文宗并派出禁军大肆屠杀。李训、郑注等皆被杀害,这件事史称“甘露之变”。甘露之变后,宦官一直政大权,成为唐王朝的实际统治者,直到昭宗天复三年(903)被朱温一举消灭。 6、安西四镇: 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镇。唐朝为了加强对西域的控制,于贞观二十二年(648)

中国古代史(下)

中国古代史(下) 参考资料目录: 教材: 《简明中国古代史》,张传玺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版 《中国古代简史》,张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参考书-通史部分: 《国史大纲》,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中国通史》,白寿彝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中国古代史研究概述》,《中国史研究》编辑部,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黄仁宇著,三联书店1997年版 《剑桥中国史》,崔瑞德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The Search For Modern China , Jonathan D. Spence, New York & London: W.W. Norton & Company, 1999. 参考书-断代部分 隋唐: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陈寅恪,三联书店1954年版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陈寅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隋唐五代简史》,吴宗国,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宋辽金: 《辽宋西夏金史》(《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分册),邓广铭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版 《宋史》,陈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古代部分第五册,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元明清: 《元史》(《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分册),韩儒林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版 《元代史》,周良霄、顾菊英,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明清史讲义》上下册,孟森,中华书局1981年版 《朱元璋传》,吴晗,三联书店1965年版 《万历十五年》,(美)黄仁宇,中华书局1982年版 《明清易代史独见》,陈生玺,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康雍乾三帝统治思想研究》,高翔,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康雍乾经营与开发北疆》,袁森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版 参考书-专题部分: 《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白钢主编,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瞿同祖,中华书局1991年版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隋唐社会生活史》,李斌城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大一下学期中国古代史考试重点

大一下学期中国古代史考试重点 中国古代史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 1、大索貌阅:隋文帝开皇五年下令州县官吏“大索貌阅”,即根据户籍簿上登记的年龄, 来核对本人体貌,以防诈老诈小逃避徭役。查出不实,流配里长、党长,鼓励百姓互相检举,告发不实之户。命令堂兄弟以下亲属析户分居,以防包容隐庇。隋炀帝大业五年又一次“貌阅”。通过这两次全国性大规模的检括户口,共检出隐漏人口228万余。2、输籍定样:隋文帝开皇五年采用高颖的建议,行“输籍定样”法(或称“输籍法“)。 规定每年正月五日县令出查,根据标准定百姓户等,从轻制定税额,并将各户应纳税额写成定簿。这样百姓不能逃税,官员不能任情舞弊。由于税额低于世家大族对佃户的剥削,因此吸引佃客脱离世家大族的荫庇,成为国家编户。 3、三省六部制:隋文帝时开始实施的中央官制。三省是尚书、内史(唐中书)、门下,三 省负责国家政务,互相牵制,内史省是决策机关,长官监、令;门下省是审议机关,长官纳言;尚书省是行政机构,长官令、左右仆射,下设吏部、礼部、兵部、度支(后改为民部,唐户部)、都官(后改称刑部)、工部,是为六部。三省长官同向皇帝负责,将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帝集权。决策与执行机构分开,对于防止权臣篡位,稳定政局,维护统一,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三省六部制度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 4、开元之治:开元年间,唐玄宗先后任命姚崇、张九龄、韩休等人为宰相,针对时弊进行 以下改革:①裁汰冗官,整顿吏治;②抑制食封贵族;③压制佛教势力;④兴修水利,重视农业生产;⑤检田括户,限制土地兼并;⑥重视教育文化的发展。因为以上各项改革,开元年间吏治清明,政局稳定,加速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教育文化的繁荣,成为唐王朝的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5、二王八司马事件:唐后期宦官专权严重,威胁皇权,也遭到朝臣反对。永贞元年,顺宗 重用王叔文、王伾以及柳宗元、刘禹锡等十人对弊政进行改革,剥夺宦官权力,但接掌军权的关键性措施因宦官集团反对未能成功。同年八月,以权阉俱文珍为首的宦官集团与未皋等内外呼应,迫使顺宗让位与太子李纯。宦官得势后,“二王”被被贬,柳宗元等八人被贬为边州司马,时称“八司马”。整个事件被称为“二王八司马”事件,它以反宦官专权的失败而告终。 6、牛李党之争:唐后期官僚的朋党之争。牛党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代表庶族地主,李 党以李德裕为首,代表士族地主。两党结怨始于宪宗朝元和三年策试案,党争高潮出现在文宗朝,宣宗时以牛党的胜利宣告结束,前后历时近40年之久。牛李两党所代表的均是当时的腐朽势力,而且两党都勾结宦官作为后台,所以牛李党争没有改进当时社会状况反而致使唐后期政治腐败加剧,无积极意义。(↑隋唐) 10、周世宗改革:五代后期,统一趋势日益明显。周世宗即位后在周太祖改革的基础上继续 进行改革。经济上鼓励垦荒,分荒地给流民,优待逃户。减轻租税。兴修水利。限制佛教发展,抑制佛寺经济。国家铸钱,有利于经济发展。政治上,改善吏治,赏罚严明,听取群臣意见,制定《大周刑统》,颁行全国。军事上,整饬军纪,整编禁军,革除唐后期豢养冗兵的积弊,有利于国家安定。 11、南北面官制:耶律德光取得幽云十六州后,在中央设置南面官和北面官的双轨统治机构。 南面官依“汉制”(唐朝的制度)统治汉人及渤海人,杂用汉族士大夫和契丹贵族;北面官以“国制”(契丹旧制)统治契丹人和其他少数民族,机构比较简单,是根据契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