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解析版)

(必修一)第24课两级对峙格局的形成 (时间:25分钟) 3.(2013·广东文综·23)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此后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 A.联合国B.欧洲共同体 C.华沙条约组织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解析】马歇尔计划应是欧洲的内容,排除A、C。而当欧共体成立时,马歇尔计划已经完成,所以B不对。从“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可知是军事性的。 【答案】D 4.(2013·江苏单科·20)历史地图是展 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 料。观察右侧地图,理解准确的是 () A.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 B.柏林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 C.美苏操纵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 D.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 【考点】冷战格局 【解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解读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从地图中找出关键信息:时间1945——1949;地点欧洲德国被占领。战后形成美苏冷战格局,在欧洲主要是冷战,没有热战;1955年华约成立,美苏两级对峙格局正式形成;德国在该时期被分区占领,最终导致德国的分裂,而其统一是在东欧剧变时期,故BCD表述错误。因此正确答案选A.。 【答案】A 5.(2013·海南单科·20)1948年,苏联针对美、英等国分裂德国的措施,切断西柏林与其他美英法占领区的水陆交通,美、英则向西柏林大规模空运物资。这一局面持续近一年之久。这次危机反映出冷战的基本特征是() A.苏联在对峙中处于攻势地位B.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 C.两德为美苏争夺的前哨阵地D.双方既对抗又避免直接军事冲突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第23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雅尔塔体系(英文:Yalta System),是对1945年-1991年间国际政治格局的称呼,得名于1945年初美、英、苏三国政府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雅尔塔(今属俄罗斯克里米亚)举行的雅尔塔会议。 雅尔塔体系其特点是:以美国和苏联两极为中心,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争夺霸权的冷战,但不排除局部地区由两个超级大国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战争(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等)。1989年的东欧剧变和1991年的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上的瓦解,也象征着雅尔塔体系最终瓦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英国、苏联三国先后举行了一系列首脑会议,其中主要有:开罗会议(1943年11月22~11月26日)、德黑兰会议(1943年11月28日~12月1日)、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4~11日)和波茨坦会议(1945年7月18日~8月2日)。会议达成了以下协议: 1.打败德国、日本法西斯,并在两国彻底铲除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以防止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 2.重新绘制战后欧亚地区的政治版图,特别是重新划定德国、日本、意大利等法西斯国家的疆界及其被占领地区的边界。 3.建立联合国,作为协调国际争端、维持战后世界和平的机构。联合国的核心机构安理会的表决程序实行“雅尔塔公式”,即“大国一致原则”。以美、苏、中、英、法五大国为核心,以联合国为主导,保护中小国家的安全,维护世界和平。 4.对德,日,意的殖民地以及国际联盟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计划,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 以上的首脑会议形成一系列影响战后世界秩序的公报、议定书、协定、声明和备忘录,特别是以《雅尔塔协定》为主体的国际关系体系,即雅尔塔体系。 形成条件 1.欧洲在战争中受到严重削弱,德国沦为战败国;法国元气大伤;英国实力消耗极大。 2.美国的军事经济实力空前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3.苏联壮大了自己的政治军事力量,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4.二战后初期,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形成抗衡苏美的力量。 实质 是大国实力对比和互相妥协的产物,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 体系特点 雅尔塔体系的特点有: 1.世界两极格局形成,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抗,国际关系以美苏冷战为主线。 2.欧洲一分为二,东西欧分别被苏联和美国控制。 3.德国一分为二,社会主义的民主德国和资本主义的联邦德国分别被苏美控制。 4.朝鲜一分为二,社会主义的朝鲜和资本主义的韩国分别被苏美控制。 体系合作 雅尔塔体系中的合作主要表现在: 1.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的反法西斯战争中,美、苏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进行了成功的合作,两国分别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2.1945年10月,美、苏等50个国家共建联合国,维护了战后世界的和平。 3.战后对德国法西斯的纽伦堡审判和对日本法西斯的东京审判,也是美、苏合作的重要体现。

必修一 第24课 两级对峙格局的形成

第24课两级对峙格局的形成 导入:二战结束后初期,美国对中国的政策是“扶蒋反共”。这一政策的出台主要是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进入冷战状态,在国际上形成了两大阵营。国民党属于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共产党属于苏联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扶蒋反共”的目的无非是美国为了加强对抗苏联的力量。美国和苏联为什么会爆发冷战,原因是什么?有哪些表现,又造成了什么影响? P107“冷战”的含义: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即“热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包括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外交对抗、封锁禁运、军备竞赛、组建军事集团、发动代理人战争等。 一、“冷战”兴起的原因 1、二战结束后,美苏失去战时同盟的基础 随着德、意、日法西斯国家被打垮,美苏两国之间也失去了共同敌人,失去了继续合作的基础,关系不断冷却乃至逐渐恶化。(国共两合两破裂) 2、战后美国的霸权政策 二战中,德、意、日被打垮了,英、法虽然是战胜国,但也是遭到了严重的战争创伤,元气大伤。例如英国,在二战中损失了120万兵力,并从战前的债权国变成了战后的债务国,欠下了350多亿美元。法国则在战争中被德国占领,战后才依靠盟国的力量恢复了作为大国的地位,但是实际上法国实力已经严重衰退,海外殖民地也几乎全部丧失。在政治和经济上,跟英国一样,都沦为了美国的小伙伴。像英、法、德这些曾经构成资本主义世界核心部分的国家和地区一时之间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的状态。 而另一方面,美国却倚仗其在二战中急剧膨胀起来的经济和军事力量,成为了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在经济上,二战后,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达到53.9%,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总值加起来都比不上一个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美国还在战后确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使美元和黄金挂钩,在世界上只有这么一个国家有能力做到使本国的货币与黄金等同。军事上,二战结束时美国已经建立了一支世界上最庞大的海军,空军实力也位居世界首位,另外美国还垄断了原子弹等核武器技术。 就这样,二战后美国依靠其在战争中膨胀起来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而当时只有一个国家有能力与美国争霸,那就是苏联,因此美国将苏联作为其称霸全球的障碍,企图遏制苏联。 3、战后苏联地位急剧提高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教案

单元总述: 二战结束后,美苏之间动用除战争手段之外的一切手段,展开激烈的角逐,,最终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东西方对峙的“冷战”格局。随着西欧、日本和中国的发展壮大,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目前,多极化已成为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它对世界未来的走向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导入新课: 展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篇的图片——战争是残酷的,“二战”结束了,人类是否迎来了真正的和平呢? 引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重大改变。战时并肩浴血奋战的反法西斯同盟瓦解,出现了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两极对峙。两极对峙的表现形式即为冷战。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揭开冷战的面纱,走进两极对峙的格局。 第24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出示: 课程标准: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重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背景。 难点:美苏的“冷战”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整体感知:“冷战”的兴起→“冷战”的表现:→“冷战”的影响:→冷战中的“热战” 问:什么是“冷战”(Cold War)?(学生回答) 教师讲述: 回忆我们前面的知识可以知道,在二战中,美苏摒弃前嫌,共同发起组建了反法西斯同盟,为二战的尽早结束做出了巨大贡献,二战后,人民渴望永久的和平,但是,美苏的同盟关系破裂,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进行全面的对抗。两个昔日的盟友为什么为反目成仇呢?二战后,美苏两国领导人的话或许给解答我们心中的疑惑。 自主探究:(幻灯片) 一、“冷战”兴起的背景 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的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 ——斯大林(1945年于雅尔塔)请思考:斯大林的话反映出两国反目成仇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 材料二: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恺撒、成吉思汗、拿破仑或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总统今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拟。 ——杜鲁门(1945年) 请思考:杜鲁门的话反映了美国战后的什么战略意图?(学生回答) 课件显示: 战后美国力量介绍: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企图称霸世界。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wps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课标要求: 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过程。 3.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4.明确国家实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将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国家利益是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学法指导: 1、本单元涉及的历史概念比较多,学习过程中要针对概念的不同属性,分门别类的去处理好概念与教材的关系。 2、本单元涉及的问题大多数是社会现象中的重大问题,因此学习时应立足当今社会,密切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把握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3、注意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掌握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由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这一转变过程的内在联系和不同点,养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4、联系选修3战后国际关系史的相关内容,以加深对本单元内容的理解。

单元主题概览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20世纪六七十年 代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初至今 核心内容形成美苏雅尔塔体 系,奠定了战后两极 格局的框架。美苏全 面“冷战”,最终形 成两大阵营对峙,美 苏两极格局形成 由于日本、西 欧、中国和不结 盟运动的兴起, 两极格局受到冲 击,世界多极化 趋势开始出现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 两极格局的瓦解。当前的政 治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具 体表现为“一超多强”的局 面 单元主旨(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欧共体、中国和日本经济的发展,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3)苏联解体后,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世界形势出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2020皖南八校第一次联考]1947 年,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在该计划执行的过程中,美国始终把争取欧洲统一作为其对欧政策的核心,以使美国有一个“更具内聚力的势力范围”。美国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促成欧洲政治经济的统一 B.加强欧美等国家内部团结 C.实现欧洲国家的经济复兴 D.抵制苏联对西欧国家渗透 2.[2015四川文综,12,4分]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朝鲜半岛形势图。该图可以反映出() A.冷战格局的扩展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美苏的直接对抗 D.联合国势力的扩张 3.[2016全国卷Ⅱ,35,4分]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4.[2019天津文综,11,4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几十年中,美国大力开展军备竞赛,一些大公司与美国政府签订了以“成本+固定利润”为条件的防务合同,很多小型企业从大公司获得的分包合同也是如此。这反映美国() A.冷战政策与公司发展相互影响 B.已经把军备竞赛作为根本国策 C.军工订单解决了严重失业问题 D.国民经济军事化加剧战争危险 5.[2016江苏高考,23,13分]1946年,美国和苏联两国外交官向各自政府提交了研究报告,对政府的外交政策以及两国间的“冷战”产生了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国驻苏大使馆代办凯南向美国政府提交了8 000字的“长电报”。电文中认为,克里姆林宫对世界事务的认知根源于苏联传统的不安全感。为了求得安全,他们从未考虑与对手达成妥协,而是要将对手置于死地。凯南还将苏联描绘为一个专制传统早已与意识形态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7.24《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基础训练及答案

(时间:25分钟分值:30分) A组(基础题) 1.二战后世界形势变化的最大特点是() A.美国经济、军事实力增强 B.西欧严重削弱 C.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D.国际关系格局演变成美苏两极格局 解析:世界形势变化的最大特点主要表现在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上。A、B、C三项属于导致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原因。 答案:D 2.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苏联人民举国欢庆。而当时担任美国驻苏联参赞的凯南却对身边的记者说:“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开始。”对凯南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美苏即将爆发战争 B.美国将采取遏制政策对付苏联 C.局部战争将不可避免 D.法西斯势力必将抬头 解析:“战争才刚开始”指的是美苏由战时同盟变为对手,美国将采取“冷战”政策以遏制苏联。 答案:B 3.美国某总统在其回忆录中写到:“我也希望(借此机会)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美国的这个政策通常被称为() A.马歇尔计划B.杜鲁门主义 C.罗斯福新政D.尼克松宣言 解析: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向世人表明了美国公开声称要干涉别国内政,充当世界警察,这与材料中所述是相吻合的。

答案:B 4.2011年6月,在京举办的第二届全球智库峰会上,美国资深战略家、88岁的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建议中国:展开“胡锦涛计划”,援助深陷主权债务危机的欧洲,发挥当年“马歇尔计划”之效用,并借此令中国成为全球领袖国家。基辛格在此强调的“马歇尔计划”之效用指的是() A.抵制社会主义势力的渗透 B.建立世界霸主地位 C.实现欧洲经济的复苏 D.在政治上控制欧洲 解析:注意基辛格所强调的是当年“马歇尔计划”的正面作用:援助了西欧经济,促进了美国经济的繁荣。基于此基辛格建议中国实行“胡锦涛计划”。故答案选C项。 答案:C 5.下列关于两极格局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矛盾冲突加剧是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 B.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础 C.北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D.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两极格局形成情况的掌握。其中C项表述错误,应是华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A、B、D三项表述均符合史实。 答案:C 6.下面是在一次课堂讨论中,同学们对美苏“冷战”对世界造成的影响发表的看法,其中说法最确切的一项是() A.使世界长期陷于战争的动荡之中 B.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处于剑拔弩张的紧张状态中 C.维持了世界和平局面 D.虽然制造了不断的局部战争,但是也避免了世界性大战的发生 解析:美苏“冷战”长期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核威胁之下,并肆意干涉他国内政,使世界不得安宁,但又使得半个多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答案:D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4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教案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冷战”兴起的背景、原因及形成过程;理解“冷战”主要是由美苏两国的国家利益分歧而引发的,但根源是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对立。 (2)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对国际关系发展的重大影响。 (3)“冷战”中的“热战”。 (4)两极格局的形成是以美苏国家实力势均力敌为基础的,它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一方面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另一方面,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过程与方法 (1)阅读材料,分析认识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的原因。 (2)通过学习,分析两极对峙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3)讨论是否应该把意识形态作为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原则,认识意识形态对处理国际关系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认识“冷战”的形成过程及世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体会人类和平的重要价值。 (2)理解霸权主义的危害,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和平、为人类和平事业做贡献的精神。 重点与难点 重点 “冷战力的成因及形成过程;北约和华约的成立。 难点 “冷战”的影响。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战时共同对敌,并肩浴血奋战的反法西斯同盟瓦解,出现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

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两极对峙。 美苏两国为什么由盟友变成了敌人?什么是“冷战”?“冷战”的表现有哪些?美苏“冷战”格局的形成对世界造成了什么影响? 新课学习 一、“冷战”的兴起 (1)“冷战”在怎样的背景下兴起? 二战后,国际关系的突出特点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对立;二战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苏联则是惟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美苏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美国实行称霸全球的战略,视苏联为主要障碍;苏联为维护国家利益,努力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 (2)“冷战”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国家利益的冲突——矛盾根源。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主要原因。 (3)“冷战”的概念及其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概念:(略) 开始的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4)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什么?苏联采取了什么应对措施? 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复兴西欧,增强遏制苏联的力量;加强对西欧的控制,为美国称霸世界政策服务。苏联的应对措施:与东欧国家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合作探究1.“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及其相互关系 (1)“杜鲁门主义”:主要内容是在世界一切地方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实质是干涉别国内政,从而实现美国的霸权。它的出台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表明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的政策,属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标志着美国的对外政策已突破以本土安全为主的孤立主义态势,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 (2)“马歇尔计划”:目的在于通过帮助欧洲复兴经济、稳定政局,从而联合西欧各国一起对抗苏联;同时,美国乘西欧之危借机控制西欧的意图也是很明显的。它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西欧国家与土耳其渡过了经济困难,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秩序,同时使受援国被纳入了美国的控制范围。

《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练习

班级姓名 第24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编制:洪四新审核:张加才时间:2013-12 一、选择题 1、二战期间美苏建立的同盟关系,在二战后破裂的主要原因是( ) A.美苏争霸世界必然导致双方对立 B.意识形态的分歧和国家利益的冲突 C.两极格局关系的实质是两强争霸 D.苏联和各国革命力量的壮大妨碍了美国称霸 2、杜鲁门总统上台后发表演讲声称:“我们赢得的胜利是把领导世界的重担放到美国人民的肩头。”杜鲁门的意图是 A.唤醒人民的责任意识 B.缓和人民的反战情绪 C.承担维护和平的大国责任 D.获取世界的霸主地位 3、“它的提出标志着美国政府正式放弃了罗斯福的拉拢和联合苏联的政策,而改采遏制战略;……它的推行也深刻影响了战后的整个国际关系,为战后世界的发展罩上了一层深深的阴影。”(《两霸争雄》)文中“它”指的是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北大西洋公约 D.布雷顿森林协定 4、某西方学者明确指出:“马歇尔计划对‘冷战’的激化和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负有更为直接的责任。”这主要是因为该计划的实施 A.标志着战后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 B.使战后两大阵营的对峙完全激化 C.加强了西欧与美国的政治经济联系 D.导致美苏由同盟关系转为对抗关系 5、“马歇尔计划”实质上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因为该计划实际上是()A.标志美苏两大政治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B.导致当代世界政局不稳定和战争的根源 C.以经济手段稳定资本主义世界秩序 D.美国蓄意制造柏林危机 6、1949年美国发起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其目的是 A.拉拢东欧国家 B.压制殖民地独立运动 C.军事上遏制苏联 D.与华沙条约组织对抗 7、假如让你写一篇集中反映1947年至1949年国际关系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请依据有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 ) A.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华沙条约组织 B.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德国分裂 C.铁幕演说马歇尔计划越南战争 D.朝鲜战争杜鲁门主义北大西洋公约组织8、有人认为,尽管“冷战”期间,美苏进行着激烈的意识形态的对抗。但是,“冷战”也包含着强大的稳定因素。其中“强大的稳定因素”主要是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第三世界崛起 C.美国和苏联势均力敌 D.欧洲走向联合9、我国史学界曾就“二战后”某一事件的影响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看法,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经济的“强心剂”和“及时雨”,是促进西欧走向联合的“粘合剂”;另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分裂的“加速器”和“绝缘体”。这一历史事件是 A.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 B.北约的建立 C.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 D.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 10、英国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提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出发点是

第24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学案及答案)

高一历史学案 No.22 第24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设计人:杨小荷审核人:孙敏时间:2012.12.19 【课标要求】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自主预习】 一.美苏“冷战” 1、原因 ①二战结束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双方合作关系开始发生变化。 ②美国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确立了的战略,企图________________。 ③苏联战后的国际威望___________,努力扩大自己____________,并存在着大国沙文主义。 ④美苏两国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存在着根本对立,美国推行反苏反共的政策。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冷战”兴起推波助澜。 2、表现 ①杜鲁门主义(政治):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宣称与________和___________在全世界对抗,其纲领被称之为杜鲁门主义,是“冷战”开始的标志。作为回应,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组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马歇尔计划(经济):又称为_________________,是杜鲁门主义的大规模的应用。作为对抗,苏联和东欧组织了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北约:1948年的________危机,是北约组建的借口。1955年,苏联、东欧组建__________进行对抗,至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影响 ①世界被分裂成两部分,造成西欧依靠_______、东欧依靠________的局面; ②世界处于核恐怖平衡之中,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 ③严重破坏世界和平; ④两强相争客观上促进科技的发展。 二.“冷战”中的“热战” 1、朝鲜战争 ①时间:从________到_______年。 ②对中美关系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越南战争 ①二战结束后,法国殖民主义者于______年9月重返越南,占领了越南南部。______年,法国被迫撤出。美国乘虚而入,发动越南战争。_____年美军全部撤出越南。 ②影响:战争耗费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美国的霸权地位____________,而苏联此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难阐释】 两极格局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1)美苏的对峙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①德国分裂:1949年德国西部和东部分别在美国和苏联支持下,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民主共和国。②朝鲜分裂:苏美军队以北纬38度为界,分别进驻朝鲜半岛北部和南部。后来,在朝鲜南部和北部分别建立大韩

第24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学案及答案)

高一历史学案No.22 第24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设计人:杨小荷审核人:孙敏时间:2012.12.19 【课标要求】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自主预习】 一.美苏“冷战” 1、原因 ①二战结束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双方合作关系开始发生变化。 ②美国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确立了的战略,企图________________。 ③苏联战后的国际威望___________,努力扩大自己____________,并存在着大国沙文主义。 ④美苏两国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存在着根本对立,美国推行反苏反共的政策。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冷战”兴起推波助澜。 2、表现 ①杜鲁门主义(政治):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宣称与________和___________在全世界对抗,其纲领被称之为杜鲁门主义,是“冷战”开始的标志。作为回应,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组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马歇尔计划(经济):又称为_________________,是杜鲁门主义的大规模的应用。作为对抗,苏联和东欧组织了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北约:1948年的________危机,是北约组建的借口。1955年,苏联、东欧组建__________进行对抗,至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影响 ①世界被分裂成两部分,造成西欧依靠_______、东欧依靠________的局面; ②世界处于核恐怖平衡之中,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 ③严重破坏世界和平; ④两强相争客观上促进科技的发展。 二.“冷战”中的“热战” 1、朝鲜战争 ①时间:从________到_______年。 ②对中美关系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越南战争 ①二战结束后,法国殖民主义者于______年9月重返越南,占领了越南南部。______年,法国被迫撤出。美国乘虚而入,发动越南战争。_____年美军全部撤出越南。 ②影响:战争耗费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美国的霸权地位____________,而苏联此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难阐释】 两极格局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高中历史《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1.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 认识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掌握“冷战”兴起的背景、原因及形成过程;理解“冷战”主要是由美苏两国的国家利益分歧而引发的;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对国际关系 发展的重大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阅读材料,分析认识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的原因;通过学习,分析两极对峙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冷战”的形成过程及世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体会人类和平的重要价值,理解霸权主义的危害,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和平的精神。 【重点和难点】 重点:两级对峙格局的形成过程 难点:冷战的影响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图片导入:二战中美苏团结奋战图片 请思考:曾经的盟友,正义的象征,二战中的美苏同为正义而战,并肩战斗,为人类和平创造了条件,为何战后双方却反目成仇,形成对峙局面? 二、正课讲授 (一)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背景 思考:通过图表、文字材料得出结论: 1. 雅尔塔体系奠定了美苏两极格局的基础。 2. 战后欧洲地位下降,美苏成为势均力敌超级大国。 3. 美苏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冲突加剧(根本原因) 4.两国间存在严重的猜忌和不信任,夸大对方的威胁,加剧了冲突。(二)两极对峙格局形成过程

【材料解读】:杜鲁门主义 揭开冷战序幕:1946 年丘吉尔“铁幕演说” 正式开始标志:1947 年“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完成表格】 注:“北约”和华约”的成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名词解释】:冷战 是指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之间展开的除战争以外的政治、军事、外交、意识形态、经济等方面的较量和对抗。 思考:双方均有超强的军事实力,为何不直接武力对抗而要以冷战形式存在? 学生:核威慑、势均力敌、人民渴望和平,反战情绪高涨 【材料解读】:马歇尔计划 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复兴欧洲经济,稳定资本主义秩序;控制西欧,遏

2020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练习题:阶段(十五)课时1+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课后练习+Word版含

课时1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一、选择题 1.(2018·天津河西区模拟)1946年2月22日,美国驻苏联外交官乔治·凯南向美国国务院发了一封电文,指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是水火不相容的;美苏之间无法建立‘合作’关系;美国必须把苏联当作对手,而不是伙伴。”这一文件() A.标志着美苏争霸的局面完全形成 B.主张美国用战争手段与苏联全面对抗 C.为美国的“冷战”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D.形成了二战后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 解析根据材料“1946年……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是水火不相容的……美国必须把苏联当作对手,而不是伙伴”,这一电文为1947年“冷战”提供了理论支持,故选C项。 答案 C 2.(2018·山东滨州期中)右图是苏联画家库克雷尼克赛的一幅漫画《马歇尔计 划的开张》,漫画旨在说明() A.美国的军事实力不断膨胀 B.西欧各国经济走向崩溃 C.西欧渴望美国的经济援助 D.美国加强对西欧的控制 解析观察图文材料,可知材料中美国企图通过马歇尔计划控制西欧,故选D项。马歇尔计划是经济援助,与军事实力无关,A项错误;二战后西欧经济受到破坏,但是并未走向崩溃,B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不是西欧渴望美国的援助,C项错误。 答案 D 3.(2019·山东济南模拟)下图是一幅名为《看谁更弱智》的漫画。漫画中的现象在历史上频频上演,双方此举是为了() A.麻痹对方,发展自己 B.夸大其词,震慑对方 C.故弄玄虚,示敌以弱 D.渲染威胁,扩充军备 解析漫画中“2+2=5”及“2×2=6”都比其正确结果大,即不是在麻痹对方,故A项错误;通过“2+2=5”及“2×2=6”都比其正确结果大可知,双方都在夸大自己的力量以震

两极对峙格局

第24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课程标准】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课标解读】 “冷战”和“热战”:掌握“冷战”的背景和原因,理解国家利益的争夺、意识形态的分歧是二战后美苏关系逐渐恶化的根本原因;掌握“冷战”形成过程中美苏两极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对抗以及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标志;认识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掌握“热战”的表现、原因和影响。 【知识梳理】 一、形成原因: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双方关系逐渐恶化。 1.根本原因:美苏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 2.直接原因:美国凭借强大的实力积极对外扩张,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与苏联为巩固政权对外扩张产生矛盾。 二、形成过程: 二战后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让位于梅素丽及主宰世界的“雅尔塔体系”。美国凭借大战中膨胀起来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力图称霸全球,遏制共产主义,为此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先后出台了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并组织北约。苏联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如成立欧洲共产党和工人情报局、经互会和华约。最终形成两极格局。 1.冷战:冷战政策是指美国针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同时对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加以扶植和控制。 (1)原因: ①美苏实力超群:美国:; 苏联:。 ②二战后,美苏是去战时同盟关系,在和方面根本对立,美国更加积极地推行政策。 ③西欧衰落:。 (2)序幕: (3)表现: ①政治上:年提出。要求美国援助,并公开宣称。表明美国公开放弃的政策,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1947年9月,苏共、法共等组成欧洲共产党和工人情报局。 1948年,美苏冷战出现第一次高潮,爆发了。 ②经济上: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援助西欧的,即。 这是的一次大规模运用。苏联和东欧国家针锋相对,在年成立了,简称。 ③军事上:为了遏制苏联,加强对西欧的控制,在美国的策动下,年,美、英、法、意等12国签订了《》,成立了,简称北约。为了对抗北约,年,、、、、、、和签订《》,简称华约。至此,两大军事集团在全面对峙,标志着的正式形成。 (4)影响: ①;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