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影响评价教学要点

环境影响评价教学要点

环境影响评价教学要点
环境影响评价教学要点

环境影响评价教学要点

第一章环境影响与环境评价

第一节环境影响

第二节环境影响评价

1.判定有利与不利环境影响的裁定

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是相对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而且不同的个人团体组织等由于价值观念利益需要的不同,对同一环境变化的评价会不尽相同,导致同一环境变化可能产生不同的环境影响。

2.环境影响的累计

当一项行动与其他过去现在和可以合理预见的未来的行动结合在一起时产生的对环境增加的影响;来源于发生在一段时间内,单独影响很小但集合起来影响却非常大的行动;产生于在时间加空间上过于密集的环境扰动,当第二个环境扰动发生时,生态系统尚未从第一个环境扰动的影响下恢复,人类行动的影响就会积累。

3.环境影响评价

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规划,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系统性的识别,预测,评论,提出避免或减缓负面影响的对策措施,其根本目的是确保在社会经济政策中贯彻“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环境理念,使人类生活更具环境相容性。

4.环境影响识别的重要性

只有全面准确的找出所有受不利影响的环境因素,才能减少环境影响预测的盲目性,增加环境影响评价的可靠性,提高环境保护措施的针对性和缓和不利影响的有效性,改善生活环境,维护人类健康,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第一节梳理体系与方法

第二节管理程序与特点

1.专项规划环评

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政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应当在该专项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前,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向审批该专项规划的机关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在审批专项规划草案作出决策前,应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核。

2.综合性规划环评

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政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前述专项规划中的指导性规划即以发展战略为主要内容的专项规划,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作为规划草案的组成部分一并报送规划审批机关。

3.现阶段规划环评的重点

加强产业园区规划环评,着重抓好化工,石化园区和其他排放挥发性有机物,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的高环境风险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促进布局优化,结构升级和节能减排。

4.环评制度的作用

(1)环评是与经济发展联系最紧密的环境管理制度,作为国家重要宏观调控手段,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

(2)规划环评推动环保进入国家城市化,工业化的宏观经济决策程序。

(3)项目环评推动环保进入“两高一资”类项目无序扩张,区域限批,行业限定促进产业结构域布局的优化调整和节能减排。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消耗。

(4)强化环境风险排查,消除影响群众环境安全的重大风险隐患。

5.项目环评管理程序

(1)环境影响申报

建设方应到项目所在地的环保部门提交环境影响申报材料,环保部门按“分类管理,分级审批”原则,确定该项目环评文件编制类型为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表加专项)或登记表,明确负责审批该项目环评文件的环保部门级别为国家,省,市,或县级。

(2)环评文件编报

建设方必须委托具有恰当资质的环评机构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报告表,期间开展公众参与,调查受影响公众的意见,环境影响登记表可由建设方自行填写或委托环评机构填写,建设方应直接向负责审批的环保部门报送项目环评文件。

(3)环评文件审批

环评文件由负责审批的环保部门委托下属环境影响评估机构进行技术评估,提交环境影响技术评估报告,必要时召开专家评估会;若建设项目有行业主管部门,环评文件还要还其预审,再由负责审批的环保部门进行审批,审批期间开展公众参与。

(4)竣工环保验收

建设方获得环评批文方能开工,严格按批复的环评文件落实各项环保措施,竣工必须委托相关机构编制竣工环保验收监测或调查报告,报审批环评文件的环保部门进行竣工验收,通过方能正式投产,并及时开展必要的环境影响后评估及跟踪评价。

第三章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基础

第一节技术成果和技术要点

第二节常用技术与发展趋势

1.项目环境可行性论证要点

(1)环境可行性论证要点(考大题)

1.与国家及地方环保法律法规标准和政策的符合性,重点是环保政策,产业政策

(结构布局调整,技术准入门槛)资源能源利用政策。

2.与综合性专项规划及其规划环评的相符性,与环境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等

各类环境保护规划的相符性。

3.与所在区域资源承载能力的相容性,规模布局与选址(选线)的合理性。

4.清洁生产水平的先进性,循环经济要求的符合性。

5.环境保护措施的合理,可靠性和经济,技术可行性,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和环

境功能区达标的确保性。

6.国家与地方总量控制要求的符合性

7.环境风险的可接受性,防选措施和应急预案的合理,可靠性

8.公众参与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公众意见的认可性

2.环境风险评价技术要求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识别,分析情况,给出环境风险评价后果、环境风险的可接受程度。从环境风险角度论证项目的可行性,提出具体可行的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3.何项目需要评价环境风险

涉及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生产,使用,贮存,存在重大危险源,存在潜在事故并可能对环境造成危害,包括健康,社会及生态风险的项目。

4.方案比选技术要求

对项目的选址选线工艺规模,重点应从是否与规划相协调,是否符合法规要求,是否满足环境功能区要求,是否影响环境敏感区或造成重大资源经济和社会文化损失等方面开展比选,进行环境合理性论证。

选址论证是方案比选重点

A.危险废物贮存设施的选址

B.生活垃圾填满厂的选址

C.核动力厂的选址《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HJ564-2010》

生活垃圾填埋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5.矩阵法

把开发行为和受影响的环境要素组成一个矩阵,在开发行为和环境影响之间建立起直接的因果关系;不仅具有影响识别功能,还有影响综合分析评价功能,可从定量或半定量地说明拟议的工程行动对环境的影响。

6.网络图法

用网络图来表示开发活动对多个环境要素,生态系统,人类社会造成的多重环境影响以及各种直接与间接影响之间复杂的因果关系和交互作用,通过一系列链接关系追踪原因和结果,呈树枝状将多级影响逐步展开,成为环境影响评价中识别开发活动产生累积效应的最佳方法。

第四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第一节环境现状调查

第二节环境现状评价

1.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自然或人类活动产生的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问题)如地面沉降,地裂缝,岩溶塌陷,海水入侵,湿地湿化,土地荒漠化等,及含水层疏干产生土壤盐渍化,沼泽化。

2.特殊生态敏感区

指具有极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生态系统极为脆弱或已有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如遭到占用,损失或破坏后所造成的生态影响后果严重且难以预防,生态功能难以恢复和替代的区域,包括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等。

3.重要生态敏感区

具有相对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或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如遭到占用,损失或破坏后所造成的生态影响后果较严重,但可以通过一定措施加以预防恢复和替代的区域,包括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原始天然林,珍惜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等。

4.环境空气敏感区

评价范围内指定为环境空气一类功能区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二类功能区中的居民区,文化区等人群较集中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以及对项目排放大气污染物敏感的区域。

5.地下水环境敏感区

(1)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含已建成在用,备用,应急和在建,规划的水源地。

(2)热水,矿泉水,温泉等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

(3)因水文地质条件变化易发生地面沉降,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的区域。

(4)重要湿地,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等生态脆弱区。

6.区域污染源调查中主要污染因子的选择

选择建设项目等标排放量(实际排放量/标准排放值)较大的污染因子,影响评价区环境质量的主要因子和特殊因子,建设项目的特殊污染因子,作为主要污染因子,注意点源与非电源的分类调查。

7.生态现状评价的重点

(1)在阐明生态系统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区域内在生态系统状况的主要原因。

(2)评价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状况,如水源涵养,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维护等主导生态功能。

(3)生态系统面临的压力和存在的问题,生态系统的总体变化趋势等。

(4)当涉及特殊生态敏感区或重要生态敏感区,应分析其生态现状,保护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等。

第五章工程分析

第一节污染来源分析及源强核算

第二节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分析

第三节环境保护措施可行性论证

1.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分析的重点

(1)按行业清洁生产标准,或依据“生命周期分析”原理从生产工艺与装备,资源能源利用,产品,污染物产生,废物回收利用,环境管理六个方面。量化分析现阶段清洁生产水平,提出节能降耗减排的改进措施与建议。

(2)从企业区域或行业等不同层次,进行循环经济分析,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优化废物处置途径。

2.环境保护措施可行性论证的重点

(1)分析论证污染防治措施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长期稳定运行和达标排放的可靠性,满足环境质量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的可行性,如不能满足要求应提出必要的补充措施

(2)按避让,减缓,恢复,补偿,重建的次序,分析论证生态防护措施有利于修复和增强区域生态功能的效果。

第六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第一节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

第二节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第三节大气污染预测与评价

第四节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均匀混合水质模型计算

例题:拟在河边建工厂,其废水排放量为1.83m3/s,含某种持久性污染物浓度为150mg/L,该河常年平均流速v为0.51m/s,平均河宽w为12.73m,平均水深h为0.61m,河水中该污染物浓度背景值为50mg/L,所执行的水质标准限值为小于等于60mg/L;试问该工厂建成后废水排放是否造成河流污染超标。

2,一维稳态水质模型计算

3.单因子污染指数计算

4.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为保护人群健康,减少正常排放条件下大气污染物对居住区的环境影响,在项目厂界以外设置的环境防护距离;在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内不应有长期居住人群。

5.大气影响环境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

根据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选择正常排放的1~3种主要污染物及排放参数,参用估算模式分别计算每一种污染物的最大影响程度(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和最远影响范围(第i 个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值10%时所对应的的最远距离D10%)

按以下分级判据确定评价工作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一级二级评级应选择进一步预测模式开展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工作,三级评价可直接以估算模式的计算结果作为预测和分析依据。

对高耗能行业的多源项目,评价等级应不低于二级。

对建成后全厂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都有明显减少的改扩建项目,评价等级可低于一级。对评价范围内含环境空气一类功能区或主要评价因子的环境质量已接近或超过环境标准,或所排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有严重危害的特殊项目,评价等级一般不低于二级。6.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

划分依据:(1)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声环境功能区类别,(2)建设项目建设前后所在区域的声环境质量变化程度,(3)受建设项目影响人口的数量。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集锦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集锦 案例一电厂 H省拟在L县新建2X1000MW超超临界凝汽式燃煤发电机组。J一址所在地形为丘陵,距L县规划边界约9km。厂址周围环境现状及厂区平面布置见图。工程供水水源为L县污水处理厂中水和P水库,采用带自然通风冷却塔的二次循环方式。正常运行情况F,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回用不外排;工程采用石灰石一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设计脱硫效率为90%:用三室五电场静电除尘器,除尘效率为99.8%,脱硫系统的除尘效串为50%;采用低氮燃烧技术,预留脱除氮氧化物装置空间;两台炉合用一座240m烟囱;废气污染物排放量为S02; 0.479t/h;Nox;2.71t/h;烟尘:0.213t/h。工程采用露天煤场;灰渣分除、干除灰系统,干灰场贮存方式,灰场属山谷灰场。 问题: 1、分析本项目建设与相关环境保护及产业政策的相关性; 2、确定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工作等级、评价范围; 3、确定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影响预测因子; 4、分析本项目厂区平面布置的合理性,必要时提出相应的调整方案和工程需增设的污染防治措施; 5、确定本项目污染物总量控制因子; 6、确定本项目评价重点。 答:1、分析本项目建设与相关环境保护及产业政策的相关性; A、《印发关于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经贸源(2000)015号

B、《国务院关于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控制有关问题的批复》国函(1998)5号 C、《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计基础(2000)1268号 D、《关于加强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环发(2003)159号 E、《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2)26号 F、《关于印发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规定的通知》计基础(2002)26号 G、《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2005)40号 H、《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环发(2002)210号 符合:新建2X1000MW超超临界凝汽式燃煤发电机组属于产业结构调整目录中的鼓励类,工程采用石灰石一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设计脱硫效率为90%:用三室五电场静电除尘器,除尘效率为99.8%,脱硫系统的除尘效串为50%;采用低氮燃烧技术;符合《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计基础(2000)1268号的规定,所以该项目符合产业政策。 2、确定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工作等级、评价范围; 该项目处于复杂地形,根据《环境影响技术导则——大气》HJ/T2.2-95中的规定: 三个因子中NOX属于一级,所以该项目评价等级为一级。 评价范围为:16-20公里,复杂地形取16公里。重点是周围的自然村和农田。 3、确定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影响预测因子; 现状的监测因子:SO2、NO X、PM10、TSP 预测因子:SO2、NO X、PM10 灰场、煤场的预测因子:TSP 4、分析本项目厂区平面布置的合理性,必要时提出相应的调整方案和工程需增设的污染防治措施; 该该案没有风向,看图上的布置,西边的自然村距离冷却塔太近,只有80米,噪声的扰民问题可能显得突出,调整意见:一是将煤场和灰场往自然村的下风向按置,二是将噪声污染重的车间和设备远离自然村,靠近农田,减少噪声扰民的问题。三是在厂的西边的北边搞绿化带,减少噪声和扬尘。 5、确定本项目污染物总量控制因子; 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因子:S02、烟尘 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因子:COD、氨氮、石油类 固体废物:固体废物排放量 水重复利用率 6、确定本项目评价重点。 本项目评价的重点:现有污染源调查、工程分析、污染物防治措施、清洁生产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为重点,算清本项目污染物排放量,预测项目实施后对评价范围内的环境空气的影响情况,论述采取的环保措施的可行性和保证性。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概况 课程名称: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时/学分:40/2 (其中理论40学时,实验0学时) 适用专业:适用环境科学专业的本科教学 需预修课程:高等数学、气象学、土壤学、生态学 课程简介 建设项目或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我国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环境影响评价既是环境科学体系中一门基础性学科,也是环境管理过程中一项具体制度,同时还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与管理的一种有效途径。它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受到科学家、政府管理人员和公众的重视和支持。 该课程系统介绍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关的法规、标准,以及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和方法,尤其对大气、地表水、土壤、噪声、生态系统环境要素的评价作了详细的论述。内容组织上以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为主要逻辑关系,既有必要的相关基础学科的基本知识,又有相应的理论知识扩展,并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使学生了解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实践。 二、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1.理论、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实践和国外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最新进展;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和方法;掌握各环境要素:大气环境、水环境、噪声环境、土壤及生态环境的环境影响评价基本内容、方法以及相关环境影响预测基本模型的应用;熟悉各要素常用的环境保护措施。 2.能力目标:应用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中的程序、方法和技术,综合分析和解决环境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达成目标:使学生具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基本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的概述(讲课4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内容: 1.环境; 2.环境影响; 1.环境影响评价; 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其法律依据; 3.环境评价的标准体系; 4.环境影响评价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 教学要求: 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定义、类型、基本功能、重要性等;熟悉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概念、法律依据,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征;掌握环境、环境影响、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环境标准的概念和作用;熟悉环境标准体系;了解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环境影响、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标准概念;环境质量标准、排放标准的内涵;

[工程类试卷]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模拟试卷34及答案与解析

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模拟试卷34及答案与解析 0 某工业园区拟建生产能力3.0×107m/a的纺织印染项目。生产过程包括织造、染色、印花、后续工序,其中染色工序含碱减量处理单元,年生产300天,每天24小时连续生产。按工程方案,项目新鲜水用量1600t/d,染色工序重复用水量l65t/d,冷却水重复用水量240t/d,此外,生产工艺废水处理后部分回用生产工序。项目主要生产工序产生的废水量、水质特点见表1。现拟订两个废水处理、回用方案。方案1拟将各工序废水混合处理,其中部分进行深度处理后回用(恰好满足项目用水需求),其余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流程见下图。方案2拟对废水特性进行分质处理,部分废水深度处理后回用,难以回用的废水处理后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纺织品定型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经车间屋顶上6个呈矩形分布排气口排放,距地面8m,项目所在地声环境属于3类功能区,南侧厂界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值昼间60.0dB(A),夜间56.0dB(A),经预测,项目对工厂南侧厂界噪声贡献值为54.1dB(A)。 (注:《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3类区标准为:昼间65dB(A),夜间55dB(A)。) 表l 项目主要生产工序产生的废水量、水质及特点 【问题】 1 如果该项目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废水COD cr限值为500mg/L,方案1的COD cr 去除率至少应达到多少? 2 按方案1确定的废水回用量,计算该项目水重复利用率。

3 对适宜回用的生产废水,提出废水分质处理、回用方案(框架),并使项目能满足印染企业水重复利用率35%以上的要求。 4 给出定型车间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所需要的源参数。 5 按《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评价南侧厂界噪声达标情况,说明理由。 5 某矿区位于内蒙古锡林浩特盟,矿区煤炭资源分布面积广,煤层赋存稳定,资源十分丰富,是适宜露天和井工开采的特大型煤田,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矿区东西长40km,南北宽35km,规划面积960km2,均衡生产服务年限为100年。境界内地质储量19669Mt,主采煤层平均厚度10.65m,其中露天开采储量14160Mt,井工开采储量5509Mt,另外还有后备区1070Mt,暂未利用储量1703Mt。为合理开发煤炭资源,当地拟定该矿区开发的规划,包括井田划分方案,煤炭洗选及加工转化规划,矿区地面设施规划(矿井及选煤厂、附属企业、铁路专用线、瓦斯电厂、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等),矿区给、排水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等。该矿区内目前已有一座露天矿在生产。区内只有一条河流流过,矿区地处中纬度的西风带,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草原面积占97.3%,森林覆盖率1.23%。多年来,由于干旱、大风、过牧等因素的影响,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十分恶劣,沙化、退化草场所占比例扩展到64%。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连续遭受干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有的地方连续两年寸草不生。水资源短缺,地下水补给主要靠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渗入。【问题】 6 列出该规划环评的主要保护目标。 7 列出该规划环评的主要评价内容。 8 列出该评价的重点。 9 应从哪几方面进行矿区总体规划的合理性论证? 10 矿区内河流己无环境容量,应如何利用污废水? 10 某大城市拟建一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填埋量为300万t,填埋厚度为25m,主要设施有:防渗衬层系统、渗滤液导排系统、雨污分流系统,地下水监测设施、填埋气导排系统以及覆盖和封场系统。按工程计划,该填埋场2011年1月投入使用。该填埋场渗滤液产生量预计为120t/d。拟将渗滤液送至该城市二级污水处理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和难点

. 精品 序号 重点 难点 1 对于不同的环境影响,编制不同分栏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进行全面评价或专项评价。 2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中要求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 3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应当避免与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相重复。 4 提供环境影响评价服务的机构应获得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审查合格和资质证书并对评价结论负责。 5 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不得与负责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审批部门存在任何利益关系。 6 建设单位应当在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公众参与力度不够,论证会、听证会等流于形式。 7 对于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的建设项目,地区间责任和义务和划分。绝大部分环评问题都与跨行业有关。 8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经批准后,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的,建设单位应当重新报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评价文件。 9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后所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跟踪检查,对造成严重环境污染或者生态破坏的,应当查清原因、查明责任。 后续的跟踪检查监督及责罚仍然缺乏。 10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质量参差不齐,项目可研深度不够。 11 有些可研编制文本质量较差,环评关注的问题没有交待清楚,具体工作不规范,环评工作未能达到《环评法》要求,不注重实质,流于形式。 12 环评业务量较大,环评从业单位及人员较少,专业人才稀缺,挂靠严重,部分环评工程师业务能力缺乏。 13 新环评导则环评精度提高但仍有空间。 14 不注重实质,流于形式。部分环评文件的这部分内容是东抄西凑完成的,不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流于形式。 15 违法成本仍较低,奖惩制度待改进。

环境影响评价重点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重点内容

重点复习内容: 第一章绪论 1、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概念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环境标准是为了防止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群健康,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做的规定。 环境质量标准:指一定是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各种环境介质(如大气、水、土壤等)中的有害物质和因素所规定的容许容量和要求,是衡量环境是否收到污染的尺度,以及有关部门进行环境管理,制定污染排放标准的依据。 污染物排放标准:是根据环境质量要求,结合环境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对污染源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生的有害因素所做的控制标准,或者说是排入环境的污染物和产生有害因素的允许的限制或排放量(浓度)。 2、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 按照评价对象,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分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按照环境要素,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分为:大气环境影响

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声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按照时间顺序,环境影响评价可分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环境影响后评价 3、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 (1)建设项目的特点:包括工程性质、工程规模、能源及原材料的用量及类型、污染物排放特点(排放量、排放方式、排放去向、主要污染物种类、性质、排放浓度)等; (2)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特征:主要有自然环境特征、环境敏感程度、环境质量现状和社会经济环境状况等;(3)国家和地方颁布的有关法规和标准:有关的环境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环境标准的作用 (1)环境标准是国家环境保护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2)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规划的体现环。 (3)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的依据(4)环境标准是推动环境保护科技进步的一个动力(5)环境标准是进行环境评价的准绳(6)环境标准具有投资导向作用 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 1. 国家环境标准与地方环境标准的关系:地方环境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教学大纲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教学大纲 一、适用对象 本课程是高等院校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及相近专业的必修课。 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通过本科目学习,使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环境影响评价专业学生掌握运用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技术导则与标准、技术方法正确解决环境影响评价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参考总学时 96学时,不含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 四、参考学分 6分,不含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 五、课程目标 当前,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备受瞩目,随着国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力度的加大,环境影响评价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地位和作用将日益彰显。本课程通过项目驱动、任务引领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设计从工程分析到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与调查的八个教学项目,每个项目又分解出若干工作任务,使学生具备从事环境影响评价职业岗位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高超技能的环境影响评价基本知识、环境现状调查、工程分析、环境影响预测基本能力、污染防治基本知识及环评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与创新意识。 能力目标: 1. 能较熟练、独立进行工程分析; 2.能熟练、独立进行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的筛选; 3. 能熟练、独立进行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3. 能较熟练、独立进行大气、水、声等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 掌握大气、水、声等环境保护措施方法; 5. 掌握有关总量控制方法; 6. 熟悉环境经济损益分析技术方法等; 7. 熟悉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与调查等。 六、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思路 按照以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过程为载体,以环境影响评价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任务引领课程和案例课程为主体的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工作过程中职业行为和工作步骤模块为中心来设计本课程教学项目和工程任务。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的联系,让学生在真实职业环境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课程项目选取的基本依据是职业岗位工作领域、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和职业标准涉及的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技术方法,但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还结合环境影响评价具体案例,使工作任务具体化,产生具体的课程项目。其编排依据是该职业岗位所特有的工作任务关系相关性,而不是知识关系。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按照“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嵌入式”的设计要求确定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内容。 依据各课程项目的内容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项目的课时数。能力目标用语主要使用“能”或“会利用(根据)…来…”等用语来表述。“会利用(根据)…”用于表述背景知识目标,“来…”用于表述职业能力目标。 2.课程具体设计 本项目课程教学与实训相配合,采用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导向、任务引领”分四个阶段教学,分别在多媒体教室和实训现场教学,做到“教、学、做”为一体。具体思路是:第一阶段设计单要素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技术方法(如水环境、大气环境、噪声环境、固体废物、生态环境等)项目,在多媒体教室实施教学;第二个阶段设计单要素仿真案例(如水环境、大气环境、噪声环境、固体废物、生态环境等案例)项目,在校内实训基地实施教学,以完成项目完整加工过程和最终产品为考核内容;第三个阶段引入环评真实案例,设计教学项目,在校内实训基地或者企业实施教学(即生产性实训),以企业对产品加工质量的控制过程和加工结果要求作为考核标准,过程与终结考核相结合。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探讨

摘要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专业主干必修课程之一,本文针对高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学生,主要从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和课程考核等几个方面对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教学重点教学方法与手段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https://www.doczj.com/doc/ea9183789.html,ki.kjdkz.2016.01.043 on teaching of"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course ――take vocational colleg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control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as an example ji ruihua (hu'nan polytechnic of environment and biology,hengyang,hu'nan421005)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实现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深化,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我国环保工作中的地位日渐提高,随之对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专业人员的需求量日趋增加,业务能力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专业主干必修课程之一,同时也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需要学习掌握的最重要的课程之一。作为高职院校的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应当顺应市场需求,不断从改进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培养动手能力较强的环评工作人员,为此本文结合高职高专院校的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的特点对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探讨。 1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主要特点 1.1综合性和复杂性 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内容涉及到多个基础学科如:生态学、法学、地质、地理、气象学等,要求环评工作者掌握的知识较广泛。在我国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建设项目、规划等多种多样,而不同的项目、规划等涉及到的要素也不同,因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具有复杂性。这就要求环评工作者能扎实掌握并灵活应用专业知识。① 1.2应用性和时效性 环境影响评价应用广泛,根据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在我国领域和所管辖的其他海域内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因此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环境影响评价是一个政策性很强的课程,涉及到的法律和法规、标准和技术等较多,而这些内容又是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的,所以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又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2优化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内容 2.1择优选取教材 教材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是教师所教授知识和学生所要学习知识的载体。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环评技术导则、标准和方法等也在更新,环境影响评价的教材也应该保持与时俱进。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教材的选择一般应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选择最新版的教材。我校使用的主要教材是由刘晓冰主编的《环境影响评价》(第三版),它是全国高职高专规划教材,该教材充分考虑到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及教学要求,重点突出实用性和技能性。如果我们无法选择最新的适用教材,应随时关注环评的最新动态,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最新的环保标准、技术导则和方法等内容,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并使之与时俱进。 2.2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繁多,不可能在课堂上讲授到所有的知识点,而且考虑到高职类院校学生的特点:录取分数线较低,学生的整体知识水平和自学能力都不如本科院校的学生,而且有一部分高职类院校的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学生还包含有文科生,数理知识较差。如在课堂上进行全面而无突出的知识点讲解,会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因此,讲课内容要精简,突出重点。合理组织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学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正确选择环境标准;确定各要素的环境影响评价等级;能够对各类工程进行分析;正确选择使用模式进行现状评价、预测评价,并能够根据评价结果提出合理可行的对策、建议等。②

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模拟试卷34

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模拟试卷34 (总分78,考试时间90分钟) 1. 某工业园区拟建生产能力3.0×107m/a的纺织印染项目。生产过程包括织造、染色、印花、后续工序,其中染色工序含碱减量处理单元,年生产300天,每天24小时连续生产。按工程方案,项目新鲜水用量1600t/d,染色工序重复用水量l65t/d,冷却水重复用水量240t /d,此外,生产工艺废水处理后部分回用生产工序。项目主要生产工序产生的废水量、水质特点见表1。现拟订两个废水处理、回用方案。方案1拟将各工序废水混合处理,其中部分进行深度处理后回用(恰好满足项目用水需求),其余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流程见下图。方案2拟对废水特性进行分质处理,部分废水深度处理后回用,难以回用的废水处理后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纺织品定型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经车间屋顶上6个呈矩形分布排气口排放,距地面8m,项目所在地声环境属于3类功能区,南侧厂界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值昼间60.0dB(A),夜间56.0dB(A),经预测,项目对工厂南侧厂界噪声贡献值为54.1dB(A)。(注:《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3类区标准为:昼间65dB(A),夜间55dB(A)。) 表l 项目主要生产工序产生的废水量、水质及特点【问题】 1. 如果该项目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废水CODcr限值为500mg/L,方案1的CODcr去除率至少应达到多少? 2. 按方案1确定的废水回用量,计算该项目水重复利用率。

3. 对适宜回用的生产废水,提出废水分质处理、回用方案(框架),并使项目能满足印染企业水重复利用率35%以上的要求。 4. 给出定型车间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所需要的源参数。 5. 按《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评价南侧厂界噪声达标情况,说明理由。 某矿区位于内蒙古锡林浩特盟,矿区煤炭资源分布面积广,煤层赋存稳定,资源十分丰富,是适宜露天和井工开采的特大型煤田,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矿区东西长40km,南北宽35km,规划面积960km2,均衡生产服务年限为100年。境界内地质储量19669Mt,主采煤层平均厚度10.65m,其中露天开采储量14160Mt,井工开采储量5509Mt,另外还有后备区1070Mt,暂未利用储量1703Mt。为合理开发煤炭资源,当地拟定该矿区开发的规划,包括井田划分方案,煤炭洗选及加工转化规划,矿区地面设施规划(矿井及选煤厂、附属企业、铁路专用线、瓦斯电厂、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等),矿区给、排水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等。该矿区内目前已有一座露天矿在生产。区内只有一条河流流过,矿区地处中纬度的西风带,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草原面积占97.3%,森林覆盖率1.23%。多年来,由于干旱、大风、过牧等因素的影响,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十分恶劣,沙化、退化草场所占比例扩展到64%。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连续遭受干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有的地方连续两年寸草不生。水资源短缺,地下水补给主要靠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渗入。【问题】 6. 列出该规划环评的主要保护目标。 7. 列出该规划环评的主要评价内容。 8. 列出该评价的重点。 9. 应从哪几方面进行矿区总体规划的合理性论证? 10. 矿区内河流己无环境容量,应如何利用污废水? 某大城市拟建一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填埋量为300万t,填埋厚度为25m,主要设施有:防渗衬层系统、渗滤液导排系统、雨污分流系统,地下水监测设施、填埋气导排系统以及覆盖和封场系统。按工程计划,该填埋场2011年1月投入使用。该填埋场渗滤液产生量预计为120t/d。拟将渗滤液送至该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日处理能力为30000t/d,目前日处理量为23000t/d。拟选厂址特点见表1。表l拟选厂址特点【问题】 11. 该填埋场选址和所建设施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请说明理由。 12. 该填埋场可选用何种防渗衬层? 13. 可以进入该垃圾填埋场的垃圾为哪种垃圾? 14. 该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方式是否可行?如果不可行请说明理由。 15. 垃圾填埋场的主要环境影响有哪些? A市拟新建一座规模为处理能力10万t/d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该项目建成后将收集该市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其中工业废水占40%。拟建工程分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工程)和污水处理厂相配套的城市污水收集系统、截流干管、中途提升泵站等设施,该污水处理厂采用二级生化处理工艺。污水处理厂厂址目前为旱地,不属于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污泥经压缩、脱水、干化处理后送该市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污水处理厂的尾水受纳水体为B

环境影响评价-咨询继续教育考试84分

1.单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2009年8月()在国务院第76次常务会议上通过,并于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A.《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B.《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 C.《环境保护部机关“三定”实施方案》 D.《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是在()年开始实施的。 A.2001 B.2002 C.2003 D.2004 3.确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空间范围一般应同时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规划的环境影响可能达到的地域范围;二是自然地理单元、气候单元、水文单元、生态单元等的完整性;三是()或已有的管理区界。 A.河流界线 B.道路界线 C.行政边界 D.海洋岸线 4.《环评法》第七条规定,()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A.土地利用 B.地级市

C.直辖市 D.省会城市 5.土地利用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要求编写规划实施后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对一些比较重要、实施后对环境影响比较大的规划,用“()”的形式。 A.篇章 B.说明 C.篇章或者说明 D.报告 2.多选题【本题型共4道题】 1.在规划纲要编制阶段,通过对规划可能涉及内容的分析,收集与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环境政策和产业政策,(),(),(),(),(),反馈给规划编制机关。 A.对规划区域进行现场踏勘 B.收集有关基础数据 C.初步调查环境敏感区域的有关情况 D.识别规划实施的主要环境影响 E.分析提出规划实施的资源和环境制约因素 2.战略环评必须面对高度的不确定性,具体是指:战略决策通过指导、改变人的行为来改变其所涉及的复杂系统;和()。 A.战略决策的空间范围内的自然环境子系统也存在不确定性; B.社会、经济的条件不确定性; C.大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

(完整版)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第一章

习题 1.简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参考答案: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大纲;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其主要工作为进一步做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其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的各种资料、数据,给出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2.简述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原则。 参考答案:环境影响报告书是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和内容的书面表现形式,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技术文件。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过程中应遵循下列原则: (1)环境影响报告书应该全面、客观、公正,概括地反映环境影响评价的全部工作;评价内容较多的报告书,其重点评价项目可另外编写分项报告书;主要的技术问题另外编写专题报告书。 (2)文字简洁、准确,图表清晰,论点明确,典型项目或比较复杂的项目,应有主报告和分报告(或附件),主报告应简明扼要,分报告把专题报告、计算依据列入。环境影响报告书应根据环境和工程特点及评价工作等级进行编写。 3.简述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基本要求。 参考答案: (1)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总体结构应符合国家环评技术导则的要求,内容全面,重点突出。 (2)基础数据可靠。若不同来源的同一参数出现不同时应进行核实。 (3)预测模式及参数选择合理 (4)结论观点明确,客观可信,不能带有感情色彩。 (5)表达准确,篇幅合理 (6)署名符合要求 4.简述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要点。 参考答案: (一)按照现状调查及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要点 1.总论 2.建设项目概况 3.环境概况 4.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6.环保措施的可行性及经济技术论证 7.环境影响经济损益简要分析 8.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 9.结论 10.附件、附图及参考文献 (二)按照环境要素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要点 1)总论;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和难点

序号重点难点 1 对于不同的环境影响,编制不同分栏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进行全面评价或专项评价。 2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中要求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 3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应当避免与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相重复。 4 提供环境影响评价服务的机构应获得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审查合格和资质证书 并对评价结论负责。 5 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不得与负责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审批部门存在 任何利益关系。 6 建设单位应当在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公众参与力度不够,论证会、听证会等流于形式。 7 对于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的建设项目,地区间责任和义务和划分。绝大部分环评问题都与跨行业有关。 8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经批准后,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的,建设单位应当重新报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评价文件。 9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后所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跟踪检查,对造成严重环境污染或者生态破坏的,应当查清原 因、查明责任。 后续的跟踪检查监督及责罚仍然缺乏。 10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质量参差不齐,项目可研深度不够。 11 有些可研编制文本质量较差,环评关注的问题没有交待清楚,具体工作不规范,环评工作未能达到《环评法》要求,不注重实质,流于形式。 12 环评业务量较大,环评从业单位及人员较少,专业人才稀缺,挂靠严重,部分环评工程师业务能力缺乏。 13 新环评导则环评精度提高但仍有空间。 14 不注重实质,流于形式。部分环评文件的这部分内容是东抄西凑完成的,不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流于形式。 15 违法成本仍较低,奖惩制度待改进。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复习精华总结.docx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 1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报告----生态类项目 总体思路 1、确定验收范围 2、选择验收监测标准 3、验收监测布点原则及点位布置 4、分析调查重点 5、公众参与 6、结论乐析、制定整改方案 7、正确填报“三同时”竣工验收登记表 1.1确定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范围 (注意范围的两层含义,一是工程的组成范围,二是项目的地域范围) 1、与项口有关的环保设施(工程、设备、装置、监测手段、生态保护设施) 2、与项目有关的环保措施(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屮有关项目设计的规定) 3、审批部门的审批意见和行业主管部门的预审意见是关注的重点 4、环评文件和设计文件的耍求 1.2选择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标准 1、国家、地方环保部门对项目环评批复的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 2、地方环保部门的总量控制指标 3、初步设计确定的环保设施设计标准 4、若原來没有批复标准和设计标准的,按现行标准执行。 5、监测方法标准选择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小推荐的标准 1.3验收监测布点原则及点位布设 布点原则:以最少的频次取得最有代表性的数据,如实反映项口排放浓度和总量。布点方法:参见相关技术规范。(注:以下方法也适用于工业类项目) ⑴废气: ?冇组织排放:布设丁各处理设施各处理单元的进出口烟道、废气排放烟道?无组织排放:SO2、NOx、颗粒物、氟化物的监控点高在源下风向2?50米范围内的浓度最高点,参照点设在上风向2?50米范围内。其余污染物监控点高在单位周界外10米范围内的浓度最高点。监控点最多4个,对照点1个。

⑵废水 ?处理设施单元的进、岀口,第一类污染物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的排放口,生产性污水、生活污水、清净下水外排口;雨水排口。 (3)噪声 ?厂界噪声:法定边界布设多个测点,包括距敏感建筑物较近及受被测声源影响较大的位置。厂界外1米,高1.2米,距任一反射面不小于1米,厂界有围墙耍高于围墙。同时设点测背景噪声。 ?高速公路噪声:在公路两侧距路肩小于或等于200米范围内选取至少5个有代表性的噪声敏感区域,垂直于公路方向距路肩20、40、80、160设点进行噪声衰减测量。 ?机场周围飞机噪声:在机场周围受飞机通过影响的所有噪声墩感点设监测点,选在户外平坦开阔地方 ?振动:测点置于建筑物室外0.5米以内 ?电磁辐射: ?固体废物:固废的检查(来源、判定、鉴别种类、产生量、处置方式);固废的鉴别监测(对照名录和标准鉴别性质) 1 -4分析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重点 1、审批部门的审批意见和行业主管部门的审查意见做为关注重点 2、环评报告确定的评价重点 3、工程自身特点确定的调查重点(表14-1) 4、受工程影响的环境特点确定的重点 1.5竣工验收结论分析及制定整改方案 调查结论要分别简述各专题的主要调查结果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验收建议是在环境影响调杳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各专题调杳结论和验收意见,综合判断建设项目在环境保护方而是否符合竣工验收条件。当建设项目同时满足以下5个方而时,应明确建议政府环保部门通过工程竣工环保验收 ?不存在重大的环境影响问题 ?环评及批复所提环保措施得到了落实 ?有关环保设施已建成并投入止常使用 ?防护工程本身符合设计、施工和使用要求 ?目前遗留的环境影响问题能得到有效处理解决 当建设项口不完全满足以上五条要求吋,应提出整改建议,限期达到要求, 限期仍达不到的则按法律程序由环保主管部门下达停产通知书。 1?6正确填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竣工验收登记表应由业主填写,通常由调查单位协助。

《环境影响评价》教学使用案例集

《环境影响评价》教学使用的案例 1.实训教学的性质 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的专业基础课,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性,实训教学既是本课程教学的重要容,又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更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训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启发思考能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很好掌握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2.配套的指导书 2.1. 淑芹主编.《环境影响评价》.:化学工业,2012.09。 3.适用专业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4 4.1.实践项目一 4.1.1. 实践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项目实训,使学生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要求。 4.1.2. 实践容 污水处理厂项目 某市有一条S 河自南向北穿过该城市东部,区间有一支流汇入,出该市后10km 进入B 县城,市区段为景观用水功能,出市区为农灌用水功能,该河现状水质超标,并由于河流上游建供水水库,使该河水量减少,枯水期有断流现象,该市由于超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该市拟在城市东北角建设20*104m3/d 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一座,收水围为东城区全部废水,其中包括40%工业废水,采取二级生化处理工艺,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BOD:200;COD:400...... (单位:mg/L),污水处理厂设计出厂水质:BOD:30;COD:60;NH-N:15;TP:0.3,污水经处理后排放S 河。污泥在浓缩池经浓缩、脱水后,加石灰干化处理后交城市垃圾填埋场处置。污水处理场西侧300 米为居住区,北侧200 米为工厂。 根据以上资料,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为保证S 河市区段景观用水要求,提出水环境保护对策。 2.从环境管理的角度,提出污泥优化处理的措施。 3.请计算BOD 的去除率。 4.若预测BOD 在下游20 公里处的水质,需要知道哪些参数?

环境影响评价试题

《环境影响评价》试题库 选择题: 1、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环境影响评价的适用对象包括( A、B、D) A 制定政策 B 制定规划 C 制定计划 D 建设项目 2、以下属于环境影响评价的四种基本功能的是(A、B、C、D) A 预测功能 B 选择功能 C 导向功能 D 判断功能 4、省级人民政府依法可以对国家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规定(A、B) A、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B、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C、地方环保基础标准 D、地方环保方法标准 5、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类管理的内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可分为(A、B、C) A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B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 C 环境影响评价登记表 D 环境影响评价总则 6、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征有(A、B、C、D) A 具有法律强制性 B 纳入基本建设程序 C 分类管理 D 评价对象偏重于工程项目建设 7、按时间顺序分类,环境质量评价可分为(A、B、D) A 环境质量回顾评价 B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C 环境质量后评价 D 环境质量预测评价 8、建设项目造成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有(B、C、D) A 环境污染问题 B 生物多样性减少问题 C 生态系统结构恶化问题 D 生态系统功能降低问题 9、下列关于国家和地方标准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 国家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 B 地方标准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对某些标准制定得更严格于国家标准的标准; C 地方标准是对国家标准的补充和完善; D 当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并存时,应执行国家标准。 10、下列各项关于环境标准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 国家标准可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B 环境质量标准属于强制性标准; C 污染物排放标准属于推荐性标准; D 强制性标准即为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必须执行的标准。 11、在下列各项说法正确的是(abcd ) A 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出规定的项目,可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B 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出规定的项目,可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C 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模拟18

[模拟]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模拟18 案例选择题各备选选项中,至少有一个符合题意 一、某核电站建设项目,占地面积300hm2,发电可以供给周边两省居民生活和生产用电。项目前期调研工作确定厂址备选3处,均地处稍微偏远地区,当地人口稀少,植被覆盖率较高,同时核电资源相对较丰富。 核电站工程初期有部分居民需要搬迁,工程负责单位积极给予搬迁协助和移民安置补偿。由于工程选址的特殊地理条件和位置,可能会出现如地震、山洪等自然灾害,同时周边生态环境原本较好,核电站建成可能对当地野生动植物有一定的影响。 [问题] 第1题: 下列属于选址原则的是( )。 A.充分考虑与厂址有关的现象和特征 B.分析厂址区域的人口特征和在核设施整个预计寿命期内执行应急计划的能力 C.确定与厂址有关的危害 D.提高工程安全系数有利于降低选址成本 参考答案:ABC 第2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范围不包括与核设施运行状态和事故工况有关的厂址与核设施之间相互影响的因素 B.核设施选址过程通常从大区域调查开始,选择出几个候选厂址,然后鉴别出优先候选厂址作为推荐厂址 C.厂址评价详细程度将随核设施类型而变化 D.核设施厂址调查覆盖厂址评价的全过程,包括厂址查勘(厂址选择)、厂址评定、设施运行前和运行阶段 参考答案:ABCD 第3题: 选址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是( )。 A.在特定厂址所在区域内所发生外部事件(包括外部自然事件和人为事件)的影响 B.与实施应急措施的可能性及个人和群体风险评价必要性有关的外围地带

的人口密度、人口分布及其他特征 C.可能影响释放出的放射性物质向人体和环境转移的厂址特征及其环境特征 D.附近居民的生活用电、生产用电状况 参考答案:BC 第4题: 考虑核设施对区域潜在影响时候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 A.对现有的放射性物质释放做出适当的评估 B.关注生物圈在放射性核素累积和传播中的作用 C.确保放射性释放对公众和环境的放射性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 D.核设施的设计必须能够补偿核设施对区域所造成的任何不可接受的影响参考答案:BCD 第5题: 在外部事件评价时关于地震叙述正确的是( )。 A.必须评价厂址所在区域内的地震和地质奈件 B.必须收集厂址所在区域内史前、历史和仪器记录的地震资料,并形成文件 C.必须使用尽最大可能收集的资料进行区域地震构造评价 D.必须考虑厂址所在区域地震构造特征和特定的厂址条件 参考答案:ABCD 第6题: 对于气象事件评价需要从以下方面考虑( )。 A.气象现象的极值 B.闪电、龙卷风等稀有气象现象 C.热带气旋 D.洪水、泥石流等自然恶劣条件 参考答案:ABC 第7题: 对于抵抗洪水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要点 环评爱好者辑录

输变电项目评价的主要内容专题 环评爱好者辑录 输变电项目最特征的问题是电磁污染,所以无论是从影响分析上还是在专题设置上以及在评价重点、评价范围、环境影响预测、环境保护措施上,都要首先考虑到:工频电场、工频磁、无线电干扰等。 1、输变电项目评价的专题设置 2、输变电项目评价重点 3、输变电项目评价环境影响识别(输变电工程主要环境影响) 4、输变电项目评价评价范围 5、输变电项目的主要评价因子和预测因子 6、输变电项目的环境影响因子分析 7、变电所电磁环境影响预测 8、送电线路环境保护措施 9、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环评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输变电项目评价的主要内容(专题设置) 1、自然与社会环境调查。 2、环境现状监测、调查与评价。 3、工程分析 4、电磁污染、噪声、环境空气、水环境及生态环境等环境影响预测。 5、水土保持 6、环境保护对策

7、清洁生产 8、环境监测与管理 9、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10、公众参与 二、输变电项目评价重点 以工程分析、电磁环境和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及环境保护措施为评价工作的重点。 三、输变电项目评价环境影响识别(输变电工程主要环境影响) 1、建设期: 变电所和输电线路对对环境影响 环境空气的影响,水环境的影响,环境噪声的影响,生态环境和水土流失的影响。 2、运营期:变电所与输电线路对环境影响 环境噪声,电磁环境(→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的影响;变电所生活污水影响。 四、输变电项目评价评价范围 1、噪声: (1)、变电所:厂界噪声评价范围为围墙外1米的环境噪声评价范围为半径100米的敏感区内和附近居民区。 (2)、线路:边相导线两侧50米带状区域范围内 2、工频电磁场: (1)、变电所评价范围为以变电所为中心500米的范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