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视频钳位电路重点

视频钳位电路重点

视频钳位电路重点

视频钳位电路

在模拟信号中包含有交流分量和直流分量,当信号通过交流放大器处理时,由于放大器存在耦合电容,所以信号在通过这些耦合电容时会丢失直流分量,对于音频信号来说,直流分量对我们没多大意义,丢失了也没关系,但对于视频信号来说则不同。当视频信号丢失了直流分量后,图象的黑电平(即同步电平)将不能固定在同一电平上,同步头将随图象信号的内容产生变化,如图Q-1所示,从图中可见,同步头不能对齐。为了使同步头对齐(同步头固定在一条电平线上),使之不受图象内容的影响,必须要恢复它丢失的直流分量,这就用到钳位电路,电路如图Q-2。

当输入信号在同步脉冲作用期间,信号加在D1两端使D1正偏而导通,b点电位等于C点电位(C点电位是由R2、W、D2-D4、R3分压所得)。同时C1被充电,因D1的导通使其充电时间常数非常小,很快就充电完毕。同步脉冲过后C1所充的电压将加在D1上使D1反偏而截止,C1通过R1放电,但R1阻值很大,所以其时间常数远大于行扫描周期,此期间C1两端电压几乎不变,也就是说b点电位始终等于C点电位,如果此时有一个幅度较大的同步头信号到来,那么D1将又被正偏而导通,b点电位还是等于C点电位,因此视频信号的同步头将被钳定在C点的电位上,如图Q-3所示。调整W可改变C点的电位。

为了保证C1在放电期间的时间常数足够大,所以OUT接入的阻抗必须要足够大,可使用一级射随器或使用场效应管。电路中的D2--D4起着稳定C点电位的作用,当温度升高时b点电位将升高,因二极管有负温度特性,当温度升高时其压降也降低,从而稳定了C点电位。

钳位电路

反激式电源中MOSFET的钳位电路 输出功率100W以下的AC/DC电源通常都采用反激式拓扑结构。这种电源成本较低,使用一个控制器就能提供多路输出跟踪,因此受到设计师们的青睐,且已成为元件数少的AC/DC转换器的标准设计结构。不过,反激式电源的一个缺点是会对初级开关元件产生高应力。 反激式拓扑结构的工作原理,是在电源导通期间将能量储存在变压器中,在关断期间再将这些能量传递到输出。反激式变压器由一个磁芯上的两个或多个耦合绕组构成,激磁能量在被传递到次级之前,一直储存在磁芯的串联气隙间。实际上,绕组之间的耦合从不会达到完美匹配,并且不是所有的能量都通过该气隙进行传递。少量的能源储存在绕组内和绕组之间,这部分能量被称为变压器漏感。开关断开后,漏感能量不会传递到次级,而是在变压器初级绕组和开关之间产生高压尖峰。此外,还会在断开的开关和初级绕组的等效电容与变压器的漏感之间,产生高频振铃(图1)。 图1:漏感产生的漏极节点开关瞬态 如果该尖峰的峰值电压超过开关元件(通常为功率MOSFET)的击穿电压,就会导致破坏性故障。此外,漏极节点的高幅振铃还会产生大量EMI。对于输出功率在约2W以上的电源来说,可以使用钳位电路来安全耗散漏感能量,达到控制MOSFET电压尖峰的目的。 钳位的工作原理

钳位电路用于将MOSFET上的最大电压控制到特定值,一旦MOSFET电压达到阈值,所有额外的漏感能量都会转移到钳位电路,或者先储存起来慢慢耗散,或者重新送回主电路。钳位的一个缺点是它会耗散功率并降低效率,因此,有许多不同类型的钳位电路可供选择(图2)。有多种钳位使用齐纳二极管来降低功耗,但它们会在齐纳二极管快速导通时增加EMI的产生量。RCD钳位能够很好地平衡效率、EMI产生量和成本,因此最为常用。 图2:不同类型的钳位电路 钳位 RCD钳位的工作原理为:MOSFET关断后,次级二极管立即保持反向偏置,励磁电流对漏极电容充电(图3a)。当初级绕组电压达到由变压器匝数所定义的反射输出电压(VOR)时,次级二极管关断,励磁能量传递到次级。漏感能量继续对变压器和漏极电容充电,直到初级绕组电压等于箝位电容电压(图3b)。 图3:RCD钳位电路的初级侧钳位 Vc=钳位电压 此时,阻断二极管导通,漏感能量被转移到钳位电容(图4a)。经由电容吸收的充电电流将漏极节点峰值电压钳位到VIN(MAX)+VC(MAX)。漏感能量完全转移后,阻断二极管关断,钳位电容放电到钳位电阻,直到下一个周期开始(图4b)。通常会添加一个小电阻与阻断二极管串联,以衰减在充电周期结束时变压器电感和钳位电容之间产生的任何振荡。这一完整周期会在钳位电路中造成电压纹波(称为VDELTA),纹波幅度通过调节并联电容和电阻的大小来控制(图5)。

限幅与钳位电路分析

欢迎光临实用电子技术网愿你在这里有所收获! 实用电子技术网 返回电子知识 限幅与箝位电路 一、限幅电路 图一是二极管限幅电路,电路(a)是并联单向限同上电路,电路(b)是串联单向限幅电路;电路(C)是双向限幅电路,三种电路的工作原理相同,现以电路(C)说明:分析电路原理时认为二极管的正向电阻Rf为零反向电阻Rr为无限大,当Ui>E1时,D1导通,则Uo=E1;反之,当Ui

图三、任意电平箝位电路 箝位电路可以把信号箝位于某一固定电平上,如图三(a)电路,当输入Ui=0期间,D截止,Uo=-Eo;而当输入Ui突变到Um瞬间,电容C相当短路,输出Uo由-Eo突变至Um,这时D截止,C经R及Eo充电,但充电速度很慢,使Uo随C充电稍有下降;当Ui从Um下降为零瞬间,Uo也负跳幅值Um,此时D导通,C放电很快,因此输出信号起始电平箝位于-Eoo同理,电路(b)的输出信号箝位于Eoo值得注意的是,箝位电路不仅使输出信号的起始电平箝位于某一电平,而且能使输出信号的顶部电平箝位于某一数值,电路元件估算公式如下: -------------------------------------------------式一 式中:Rf、Rr为二极管正向、反向电阻。箝位电路的电容量为: C= ---------------------------------------------------------------式二 式中:C′≤T ρ/3Rs+Rf C″≥100(Tr/R) 其中Tp为输入脉冲信号持续期,Tr为间歇期,Rs为输入信号源内阻。要选用正、反电阻相差大的二极管,如要求变化速度快及反向 恢复时间短,则选硅二极管如2CK型为宜,若要求箝位靠近零电平,则选锗二极管2AK型为合适。

二极管钳位电路

二极管钳位电路 钳位电路 (1)功能:将输入讯号的位准予以上移或下移,并不改变输入讯号的波形。 (2)基本元件:二极管D、电容器C及电阻器R(直流电池VR)。 (3)类别:负钳位器与正钳位器。 (4)注意事项 D均假设为理想,RC的时间常数也足够大,不致使输出波形失真。 任何交流讯号都可以产生钳位作用。 负钳位器 (1)简单型 工作原理 Vi正半周时,DON,C充电至V值,Vo=0V。 Vi负半周时,DOFF,Vo=-2V。 (2)加偏压型 工作原理 Vi正半周时,二极管DON,C被充电至V值(左正、右负),Vo=+V1(a)图或-V1(b)图。 Vi负半周时,二极管DOFF,RC时间常数足够大,Vo=V C + Vi(负半周)=2V。 re5838电子-技术资料-电子元件-电路图-技术应用网站-基本知识-原理-维修-作用-参数-电子元器件符号 几种二极管负钳位器电路比较

正钳位器 (1)简单型 工作原理 Vi负半周时,DON,C充电至V值(左负、右正),Vo=0V。Vi正半周时,DOFF,Vo=V C + V i(正半周) =2V。 (2)加偏压型

判断输出波形的简易方法 1 由参考电压V1决定输出波形于坐标轴上的参考点。 2 由二极管D的方向决定原来的波形往何方向移动,若二极管的方向为,则波形必 须向上移动;若二极管的方向为,则波形必须往下移动。 3 决定参考点与方向后,再以参考点为基准,将原来的波形画于输出坐标轴上,即为我们所求。 几种二极管正钳位器电路比较

补充:二极管的钳位作用,是指把高电位拉到低电位;二极管的稳压作用,是指一种专用的稳压管,它是有固定稳压参数的,在电路上是把负极接在电路的正极上,正极接在地端,当电路中的电压高于稳压二极管稳压值时,稳压二极管瞬间对地反向导通,当把电压降到低于该稳压值时二极管截止,起到稳压保护电路中元件的作用。 不一定非得用稳压二极管来稳压,用一般的二极管串联也行,例如三个二极管串联,负极接地正极一路接负载,一路接一足够大的电阻再接电源就可以实现伏的稳压。

RCD钳位电路设计

0 引言 单端反激式开关电源具有结构简单、输入输出电气隔离、电压升/降范围宽、易于多路输出、可靠性高、造价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小功率场合。然而,由于漏感影响,反激变换器功率开关管关断时将引起电压尖峰,必须用钳位电路加以抑制。由于 RCD钳位电路比有源钳位电路更简洁且易实现,因而在小功率变换场合RCD钳位更有实用价值。 1 漏感抑制 变压器的漏感是不可消除的,但可以通过合理的电路设计和绕制使之减小。设计和绕制是否合理,对漏感的影响是很明显的。采用合理的方法,可将漏感控制在初级电感的2%左右。 设计时应综合变压器磁芯的选择和初级匝数的确定,尽量使初级绕组可紧密绕满磁芯骨架一层或多层。绕制时绕线要尽量分布得紧凑、均匀,这样线圈和磁路空间上更接近垂直关系,耦合效果更好。初级和次级绕线也要尽量靠得紧密。 2 RCD钳位电路参数设计 2.1 变压器等效模型 图1为实际变压器的等效电路,励磁电感同理想变压器并联,漏感同励磁电感串联。励磁电感能量可通过理想变压器耦合到副边,而漏感因为不耦合,能量不能传递到副边,如果不采取措施,漏感将通过寄生电容释放能量,引起电路电压过冲和振荡,影响电路工作性能,还会引起EMI问题,严重时会烧毁器件,为抑制其影响,可在变压器初级并联无源RCD钳位电路,其拓扑如图2所示。

2.2 钳位电路工作原理 引入RCD钳位电路,目的是消耗漏感能量,但不能消耗主励磁电感能量,否则会降低电路效率。要做到这点必须对RC参数进行优化设计,下面分析其工作原理: 当S1关断时,漏感Lk释能,D导通,C上电压瞬间充上去,然后D截止,C通过R放电。

1)若C值较大,C上电压缓慢上升,副边反激过冲小,变压器能量不能迅速传递到副边,见图3(a); 2)若C值特别大,电压峰值小于副边反射电压,则钳位电容上电压将一直保持在副边反射电压附近,即钳位电阻变为死负载,一直在消耗磁芯能量,见图 3(h); 3)若RC值太小,C上电压很快会降到副边反射电压,故在St开通前,钳位电阻只将成为反激变换器的死负载,消耗变压器的能量,降低效率,见图3(c): 4)如果RC值取得比较合适,使到S1开通时,C上电压放到接近副边反射电压,到下次导通时,C上能量恰好可以释放完,见图3(d),这种情况钳位效果较好,但电容峰值电压大,器件应力高。 第 2)和第3)种方式是不允许的,而第1)种方式电压变化缓慢,能量不能被迅速传递,第4)种方式电压峰值大,器件应力大。可折衷处理,在第4)种方式基础上增大电容,降低电压峰值,同时调节R,,使到S1开通时,C上电压放到接近副边反射电压,之后RC继续放电至S1下次开通,如图3(e)所示。 2.3 参数设计 S1 关断时,Lk释能给C充电,R阻值较大,可近似认为Lk与C发生串联谐振,谐振周期为TLC=2π、LkC,经过1/4谐振周期,电感电流反向,D截止, 这段时间很短。由于D存在反向恢复,电路还会有一个衰减振荡过程,而且是低损的,时间极为短暂,因此叮以忽略其影响。总之,C充电时间是很短的,相对于整个开关周期,可以不考虑。 对于理想的钳位电路工作方式,见图3(e)。S1关断时,漏感释能,电容快速充电至峰值Vcmax,之后RC放电。由于充电过程非常短,可假设RC放电过程持续整个开关周期。 RC值的确定需按最小输入电压,最大负载,即最大占空比条件工作选取,否则,随着D的增大,副边导通时间也会增加,钳位电容电压波形会出现平台,钳位电路将消耗主励磁电感能量。 对图3(c)工作方式,峰值电压太大,现考虑降低Vcmax。Vcmax只有最小值限 制,必须大于副边反射电压 可做线性化处理来设定Vcmax,如图4所示,由几何关系得

钳位电路

钳位电路(Clamping Circuit)跟前面所说的限幅电路不同,它的作用不是限制信号的电压幅值,而是把整个信号幅值进行直流平移。最后的输出波形与输入波形的形状不变,只是在输入信号的基础上增加了直流分量。该直流分量的大小取决于电路本身的具体参数。 钳位电路的应用也很多,在我们家里的彩色电视机里有它的身影。在其中它起到恢复电视亮度信号的直流分量。稍微想一下,电视的信号肯定不是有规律的波形,那么钳位电路肯定不用知道确切的波形,就能把直流分量调出来。 那么二极管在会充当什么角色呢?还是先来看看下图的二极管钳位电路: 以正弦信号为例:输入为v i=V m sin(ωt)来分析该电路是如何钳位的。为了简单起见,设电容的初始电压V C(0)=0,二极管D是理想的。则当

时间t由0时刻增至T/4时,v i达到其峰值V m,电容的电压也被充至峰值V m。随之,v i下降,很显然,二极管处于反偏截至状态,电容的电压没有地方放电,只能保持V m不变。因而可得输出电压 v o=-v c+v i=-V m+V m sin(ωt)。由此可见,输出电压被钳住了,输出与输入的波形相同,不同的只是输出波形进行了-V m的直流平移。 下图是上图仿真结果的波形图的比较: 正弦波形 三角波形 对上面的波形图说明一下:红色为输入波形,黑色为输出波形。大家可能有疑问了。根据上面的原理分析这不对啊!不是反了吗?对!是反了!

不过不是我说反了,而是我把二极管接反了。这就对了!二极管的方向只是影响直流平移的方向而已。也就是正移和负移。看看二极管又是功不可没啊! 大家可以从上面波形图看到,输出的波形相对输入波形抬高了,即多加了一个直流分量,两者的波形形状没有发生变化。这也就完成了钳位功能。

反激式电源中MOSFET的钳位电路

反激式电源中MOSFET 的钳位电路 首页 | 登录 | 现在注册 [2010年10月08 日] 技术文库|业界新闻|产品新知|应用实例|论坛 |在线研讨会|深度报道|基础知识库 整流/滤波|线性转换与控制|开关转换与控制|驱动/输出|数字电源设计|电源系统测试 分类: 关键字: 高级搜索|帮助 技术白皮书 尝试E源搜索,享受专业体验数字电源设计 电源系统首页 / 数字电源设计 上网日期: 2010年09月17日 有[ 2 ]名读者发表评论 申请免费杂志 订阅 收藏 打印版 关键字: 反激式电源 钳位电路 AC/DC 输出功率100W 以下的AC/DC 电源通常都采用反激式拓扑结构。这种电源成本较低,使用一个控制器就能提供多路输出跟踪,因此受到设计师们的青睐,且已成为元件数少的AC/DC 转换器的标准设计结构。不过,反激式电源的一个缺点是会对初级开关元件产生高应力。 反激式拓扑结构的工作原理,是在电源导通期间将能量储存在变压器中,在关断期间再将这些能量传递到输出。反激式变压器由一个磁芯上的两个或多个耦合绕组构成,激磁能量在被传递到次级之前,一直储存在磁芯 的串联气隙间。实际上,绕组之间的耦合从不会达到完美匹配,并且不是所有的能量都通过该气隙进行传 精品文章 工程师,别让自己成了导体 飞思卡尔于欧洲计量大会演示家庭能源网关参考平台 电子产品热设计要注意的N 个问题 更多精品文章

递。少量的能源储存在绕组内和绕组之间,这部分能量被称为变压器漏感。开关断开后,漏感能量不会传递到次级,而是在变压器初级绕组和开关之间产生高压尖峰。此外,还会在断开的开关和初级绕组的等效电容与变压器的漏感之间,产生高频振铃(图1)。 图1:漏感产生的漏极节点开关瞬态 如果该尖峰的峰值电压超过开关元件(通常为功率MOSFET)的击穿电压,就会导致破坏性故障。此外,漏极节点的高幅振铃还会产生大量EMI 。对于输出功率在约2W 以上的电源来说,可以使用钳位电路来安全耗散漏感能量,达到控制MOSFET 电压尖峰的目的。 电源技术基础知识专区 移动设备中的功率管理 - 节能理论 - 第一部分 移动设备中的功率管理 - 节能理论 - 第二部分 区分数字电位器的性能 简化电源测试的SPST 双极性功率开关 保护测试测量设备的隔离技巧

【CN109672163A】一种电源保护钳位电路模块及钳位电路【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173011.2 (22)申请日 2019.03.07 (71)申请人 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 地址 201315 上海市浦东新区良腾路6号 (72)发明人 浦珺慧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31237 代理人 郑星 (51)Int.Cl. H02H 9/04(2006.01) (54)发明名称一种电源保护钳位电路模块及钳位电路(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源保护钳位电路模块及钳位电路,钳位电路模块中,电阻的自由端连接NET1,电阻与电容通过NET7与反相器的输入端相连,反相器的第一NMOS管的源极和衬底与电容的自由端通过NET4连接,反相器的输出端通过NET5连接第二NMOS管的栅极和衬底,反相器的PMOS管的源极和衬底连接NET2,第二NMOS管的源极、漏极一一对应对接NET3和NET6;钳位电路包括N个钳位电路模块,第1个钳位电路模块的NET1、NET2和NET3连接电源,前一钳位电路模块的NET4、NET5和NET6一一对应连接后一钳位电路模块的NET1、NET2和NET3,第N个钳位电路模块的NET4和NET6接地。本发明对大于器件正常工作电压的电源进行保护,保证具有高压电源的芯片的抗ESD能力, 且对芯片正常工作不产生任何影响。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CN 109672163 A 2019.04.23 C N 109672163 A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09672163 A 1.一种电源保护钳位电路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电阻和电容串接构成的RC延时电路、由PMOS管和第一NMOS管构成的反相器、以及由第二NMOS管构成的电流泄放电路,所述电阻的自由端连接有第一连接线,所述电阻与所述电容的公共交点通过第七连接线与所述反相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反相器的第一NMOS管的源极和衬底与电容的自由端通过第四连接线连接,所述反相器的输出端通过第五连接线连接所述第二NMOS管的栅极和衬底,所述反相器的PMOS管的源极和衬底连接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二NMOS管的源极、漏极一一对应对接第三连接线和第六连接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保护钳位电路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为第三NMOS 管,所述第三NMOS管的栅极为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三NMOS管的源极和漏极短接后构成电容的自由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保护钳位电路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反相器的第一NMOS 管和PMOS管的栅极短接在一起作为所述反相器的输入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保护钳位电路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反相器的第一NMOS 管和PMOS管的漏极短接在一起作为所述反相器的输出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保护钳位电路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反相器的PMOS管和第一NMOS管均为增强型晶体管。 6.一种电源保护钳位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N个级联的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钳位电路模块,第1个钳位电路模块的第一连接线、第二连接线和第三连接线连接电源,前1个钳位电路模块的第四连接线、第五连接线和第六连接线一一对应连接后1个钳位电路模块的第一连接线、第二连接线和第三连接线,第N个钳位电路模块的第四连接线和第六连接线接地,第N个钳位电路模块的第五连接线浮空,N大于等于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保护钳位电路,其特征在于,(N-1)·Vn

RCD钳位电路分析及参数设计[001]

4 RCD钳位电路 4.1基本原理分析 由于变压器漏感的存在,反激变换器在开关管关断瞬间会产生很大的尖峰电压,使得开关管承受较高的电压应力,甚至可能导致开关管损坏。因此,为确保反激变换器安全可靠工作,必须引入钳位电路吸收漏感能量。钳位电路可分为有源和无源钳位电路两类,其中无源钳位电路因不需控制和驱动电路而被广泛应用。在无源钳位电路中,RCD 钳位电路因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而倍受青睐。 RCD钳位电路在吸收漏感能量的时候,同时也会吸收变压器中的一部分储能,所以RCD钳位电路参数的选择,以及能耗到底为多少,想要确定这些情况会变得比较复杂。对其做详细的分析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它关系到开关管上的尖峰电压,从而影响到开关管的选择,进而会影响到EMI,并且,RCD电路设计不当,会对效率造成影响,而过多的能量损耗又会带来温升问题,所以说RCD钳位电路可以说是很重要的部分。 图9

图10 图11

反激变换器RCD 钳位电路的能量转移过程可分成5 阶段,详细分析如下:1)t0-t1阶段。开关管T1导通,二极管D1、D2因反偏而截止,钳位电容C1通过电阻R1释放能量,电容两端电压UC下降;同时,输入电压Ui加在变压器原边电感LP两端,原边电感电流ip线性上升,其储能随着增加,直到t1时刻,开关管T1关断,ip增加到最大值。此阶段变换器一次侧的能量转移等效电路如图2(a)所示。 2)t1-t2阶段。从t1时刻开始,开关管进入关断过程,流过开关管的电流id 开始减小并快速下降到零;同时,此阶段二极管D2仍未导通,而流过变压器原边的电流IP首先给漏源寄生电容Cds恒流充电(因LP很大),UDS快速上升(寄生电容Cds较小),变压器原边电感储存能量的很小一部份转移到Cds;直到t2时刻,UDS 上升到Ui+Uf(Uf为变压器副边向原边的反馈电压)。此阶段变换器一次侧的能量转移等效电路如图2(b)所示,钳位电容C1继续通过电阻R1释放能量。 3)t2-t3阶段。t2时刻,UDS上升到Ui+Uf后,D2开始导通,变压器原边的能量耦合到副边,并开始向负载传输能量。由于变换器为稳压输出,则由变压器副边反馈到原边的电压Uf=n(Uo+UD)(Uo为输出电压,UD为二极管D2导通压降,n为变压器的变比)可等效为一个电压源。但由于变压器不可避免存在漏感,因此,变压器原边可等效为一电压源Uf和漏感Llk串联,继续向Cds充电。直到t3时刻,UDS上升到Ui+UCV(UCV的意义如图1(b)所示),此阶段结束。此阶段变换器一次侧的能量转移等效电路如图2(c)所示,钳位电容C1依然通过电阻R1释放能量。由于t1-t3阶段持续时间很短,可以认为该阶段变压器原边峰值电流IP对电容Cds恒流充电。 4)t3-t4阶段。t3时刻,UDS 上升到Ui+UCV,D1开始导通,等效的反馈电压源Uf与变压器漏感串联开始向钳位电容C1充电,因此漏源电压继续缓慢上升(由于C1的容量通常比Cds大很多),流过回路的电流开始下降,一直到t4时刻,变压器原边漏感电流ip下降到0,二极管D1关断,开关管漏源电压上升到最大值Ui+UCP(UCP的意义如图1(b)所示)。此阶段变换器一次侧的能量转移等效电路如图2(d)所示。 5)t4-t5阶段。t4时刻,二极管D1已关断,但由于开关管漏源寄生电容Cds 的电压UDS=Ui+UCP>Ui,将有一反向电压加在变压器原边两端,因此,Cds与变压器原边励磁电感Ls及其漏感Llk开始谐振,其能量转移等效电路如图2(e)所示。谐振期间,开关管的漏源电压UDS逐渐下降,储存于Cds中的能量的一部份将转移到副边,另一部分能量返回输入电源,直到t5时刻谐振结束时,漏源电压UDS稳定在Ui+Uf。由于此阶段二极管D1关断,钳位电容C1通过电阻R1放电,其电压UC 将下降。结合图1和图2进行分析可知:如果反馈电压大于钳位电容电压,则在整个开关关断期间,回馈电压一直在向RCD钳位电路提供能量,而该能量最终将被

钳位电路工作过程详尽描述1

钳位电路工作过程详尽描述 钳位电路原理说明: 概念:把信号整体抬高或下降的电路。抬高的是正钳位,下降的是负钳位。 这个电路和微分电路形式相同,只是多了一个二极管,微分电路的波形如下(方波激励) 可根据此波形迅速记忆钳位电路的波形和电路。二极管起到限幅的作用,它正向导通的时候,就把输出限制0.7伏左右,反向的时候就不起作用。所以二极管正极连着电容的负钳位,因为 它把大于0.7伏的上半部分波形削去。负极连着电容的是正钳位,因为它削去了下半部分波形。 负钳位波形: 正钳位波形: 具体工作过程: 以负钳位为例 ①方波信号正跳变,电容电压不能突变,相当于短路,所以电阻上也得到了一个正跳变电 压,

即信号方波的幅值。对应着正钳位波形图大于零的那一点点。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如果二极管是理想的,是得不到这个幅值的,因为二极管导通后削去了0.7 伏之上的电压) ②二极管导通后,电容迅速充电,两端电压很快达到方波的幅值,此时,电容相当于断开, 电阻上 的电压就变为零了。这时得到的波形对应着正钳位波形图大于零的那一点点。 ③之后在方波信号维持正幅值期间,电容都相当于断开,电阻上无电压,对应波形图上无 输出的部分。 ④方波信号负跳变到零,则输入端相当于短路,原来电容上的所充到的电压为左正右负, 二极管截止, 电容通过电阻放电。这个瞬间电阻就得了一个负跳变电压——电容上的全部电压,即方波幅值。对应波 形图上小于零的下半部分。 ⑤此后就是不断重复上面的过程了。 正钳位电阻上的电压和上面的过程相反。 当然,钳位不能改变信号的形状,上面的波形是RC太小,电容放电太快造成的,增大RC,信号就基本 不变,波形如下 信号波形: 负钳位波形:

反激钳位电路设计方法RCD的计算

一种有效的反激钳位电路设计方法 0 引言 单端反激式开关电源具有结构简单、输入输出电气隔离、电压升/降范围宽、易于多路输出、可靠性高、造价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小功率场合。然而,由于漏感影响,反激变换器功率开关管关断时将引起电压尖峰,必须用钳位电路加以抑制。由于RCD钳位电路比有源钳位电路更简洁且易实现,因而在小功率变换场合RCD钳位更有实用价值。 1 漏感抑制 变压器的漏感是不可消除的,但可以通过合理的电路设计和绕制使之减小。设计和绕制是否合理,对漏感的影响是很明显的。采用合理的方法,可将漏感控制在初级电感的2%左右。 设计时应综合变压器磁芯的选择和初级匝数的确定,尽量使初级绕组可紧密绕满磁芯骨架一层或多层。绕制时绕线要尽量分布得紧凑、均匀,这样线圈和磁路空间上更接近垂直关系,耦合效果更好。初级和次级绕线也要尽量靠得紧密。 2 RCD钳位电路参数设计 2.1 变压器等效模型 图1为实际变压器的等效电路,励磁电感同理想变压器并联,漏感同励磁电感串联。励磁电感能量可通过理想变压器耦合到副边,而漏感因为不耦合,能量不能传递到副边,如果不采取措施,漏感将通过寄生电容释放能量,引起电路电压过冲和振荡,影响电路工作性能,还会引起EMI问题,严重时会烧毁器件,为抑制其影响,可在变压器初级并联无源RCD钳位电路,其拓扑如图2所示。

2.2 钳位电路工作原理 引入RCD钳位电路,目的是消耗漏感能量,但不能消耗主励磁电感能量,否则会降低电路效率。要做到这点必须对RC参数进行优化设计,下面分析其工作原理:当S1关断时,漏感Lk释能,D导通,C上电压瞬间充上去,然后D截止,C通过R放电。

二极管钳位电路图

钳位电路(ClampingCircuit)的作用是把整个信号幅值进行直流平移。最后的输出波形与输入波形的形状不变,只是在输入信号的基础上增加了直流分量。该直流分量的大小取决于电路本身的具体参数。钳位电路的应用也很多,在我们家里的彩色电视机里有它的身影。在其中它起到恢复电视亮度信号的直流分量。 钳位二极管特性 1、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正向导通,反向不导通。半导体二极管导通时相当于开关闭合(电路接通),截止时相当于开关打开(电路切断),所以二极管可作开关用。 2、二极管的钳位是指利用二极管正向导通压降相对稳定,且数值较小(有时可近似为零)的特点,来限制电路中某点的电位。 3、二极管是有一个P型半导体和一个N型半导体结合在一起形成的,中间会形成一个PN节,隔离正是由于PN节的作用。PN节处由于电子的漂移本身形成了一个内电场,当外加电压产生的电场与内电场的方向相同时电流便能通过,否则就会被内电场抵消而被隔离。过大则会将PN节击穿,是不容许的 负钳位器 (1)简单型 工作原理Vi正半周时,DON,C充电至V值,Vo=0V。Vi负半周时,DOFF,Vo=-2V。 (2)加偏压型

工作原理 Vi正半周时,二极管DON,C被充电至V值(左正、右负),Vo=+V1(a)图或-V1(b)图。 Vi负半周时,二极管DOFF,RC时间常数足够大,Vo=VC+Vi(负半周)=2V。 正钳位器 (1)简单型 工作原理 Vi负半周时,DON,C充电至V值(左负、右正),Vo=0V。Vi正半周时,DOFF,Vo=VC+Vi (正半周)=2V。 (2)加偏压型

判断输出波形的简易方法 1.由参考电压V1决定输出波形于坐标轴上的参考点。 2。由二极管D的方向决定原来的波形往何方向移动,若二极管的方向为 ,则波形必须向上移动;若二极管的方向为 ,则波形必须往下移动。 3决定参考点与方向后,再以参考点为基准,将原来的波形画于输出坐标轴上,即为我们所求。

钳位二极管

钳位二极管 作用: 在钳位电路中,二极管负极接地,则正极端电路被钳位零电位以下; 1、当二极管负极接地时,则正极端电路的电位比地高时,二极管会导通将其电位拉下来,即正极端电路被钳位零电位或零电位以下(忽略管压降)! 2、当二极管正极接地时,则负极端电路的电位比地高时,二极管会截至,其电位将不会受二极管的任何作用; 3、在钳位电路中,二极管负极接+5V,则正极端电路被钳位+5V电位以下; 4、在钳位电路中,二极管正极接+5v,则负极端电路被钳位+5V电位以上; (忽略管压降) 原理: 二极管钳位保护电路是指由两个二极管反向并联组成的,一次只能有一个二极管导通,而另一个处于截止状态,那么它的正反向压降就会被钳制在二极管正向导通压降0.5-0.7以下,从而起到保护电路的目的。 钳位电路的作用是将周期性变化的波形的顶部或底部保持在某一确定的直流电平上。图Z1615为常见的二极管钳位电路。设输入信号如图Z1616(a)所示,在零时刻,uO(0+)=+E,uO产生一个幅值为E的正跳变。此后在0~t1间,二极管D导通,电容C充电电流很大,uC很快等于E,致使uO=0。在t1时刻,ui(t1)=0,uO又发生幅值为-E的跳变,在t1~t2期间,D截止,充电电容C只能通过R放电,通常,R取值很大,所以uC下降很慢,uO变化也很小。在t1时刻uI(t2)=E,uO又发生一个幅值为E的跳度,在t2~t3期间,D导通,电容C又重新充电。与0~t1期间内不同,此时电容上贮有大量电荷,因而充电持续时间更短,uO更迅速地降低为零。以后重复上述过程,uO和uC的波形如图Z1616(b)、(c)。可见,uO的顶部基本上被限定在零电平上,于是,就称该电路为零电平正峰(或顶部)钳位电路。 一钳位二极管要用稳压二极管,因为稳压管有各种电压,稳压管是用在反向击穿状态下的,用普通两极管, 只能用正向压降来稳压,不能工作在击穿状态的。 稳压二极管在电路中常用“ZD”加数字表示,如:ZD5表示编号为5的稳压管. 二 1、稳压二极管的稳压原理:稳压二极管的特点就是击穿后,其两端的电压基本保持不变.这样,当把稳压管接入电路以后,若由于电源电压发生波动,或其它原因造成电路中 各点电压变动时,负载两端的电压将基本保持不变. 2、故障特点:稳压二极管的故障主要表现在开路、短路和稳压值不稳定.在这3种故障中, 前一种故障表现出电源电压升高;后2种故障表现为电源电压变低到零伏或输出不稳定. 常用稳压二极管的型号及稳压值如下表: 型号1N4728 1N4729 1N4730 1N4732 1N4733 1N4734 1N4735 1N4744 1N4750 1N47511N4761 稳压值3.3V 3.6V 3.9V 4.7V 5.1V 5.6V 6.2V 15V 27V 30V 75V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