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通信技术复习知识点

现代通信技术复习知识点

现代通信技术复习知识点
现代通信技术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

1、掌握通信系统的模型,以及各部分的功能?(P10)

信源:是指发出信息的信息源,或者说是信息的发出者。

变换器(发送设备):变换器的功能是把信源发出的信息变换成适合在信道上传输的信号。信道:信道是信号传输媒介的总称

反变换器(接收设备):反变换器是变换器的逆变换。

信宿:是指信息传送的终点,也就是信息接收者

噪声源:各类干扰的统称。噪声源并不是一个人为实现的实体,但在实际通信系统中又是客观存在的。

2、信噪比定义(P9)

信噪比指一个电子设备或者电子系统中信号与噪声的比例

信噪比的计量单位是dB,其计算方法是10lg(P S/P N),其中P S和P N分别代表信号和噪声的有效功率

3、信息量的计算

消息所含的信息量I与消息x出现的概率P(x)的关系式为

4、信息熵的计算(即平均信息量)

5、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有效性和可靠性:由什么指标来衡量(包括模拟通信,数字通信系统)(P11)

有效性(传输速度(数字),带宽(模拟)):

传输速度:在给定信道内能传输的信息的量

资源的利用率(频率,时间和功率)

可靠性(传输质量):指接收信息的准确程度

模拟系统:信噪比(dB,分贝)

数字系统:误比特率

6、传输速率:信息速率、码元速率,二者关系(会计算、单位)、误码率的计算、频带利用率(真正衡量数字通信系统有效性的指标)(P11)

符号(码元)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传输的符号个数,记为RB,单位是波特(baud),即每秒的符号个数。

RB与码元间隔T成反比

这里的码元可以是二进制的,也可以是多进制的,即码元速率与符号进制没有关系

信息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传输的信息量,或是单位时间内传输的二进制符号个数称为信息速率,又称数码率,记为Rb,单位是bit/s

对于二进制信号RB= Rb

对于一般的M进制信号Rb= RB*log2M式中,M为符号的进制数

7、模拟信号、数字信号(特征,P4)

模拟信号是指信息参数在给定范围内表现为连续的信号,其特点为幅度连续的信号;电话、传真、电视信号等

数字信号:幅值被限制在有限个数值之内,它不是连续的而是离散的;电报信号、数据信号。

8、信号的表示:3个重要参数(幅度、相位、频率)(P5)

信号的表示:周期正弦信号

该信号由3个重要的参数表示:幅度A、频率f、相位

幅度:信号在各个瞬间时刻强弱变化的轨迹;

频率:单位时间内相同波形重复出现的次数,为周期的倒数,单位Hz;

相位:信号在一个周期内起点的位置,用弧度表示。

9、信号的时域特性、频域特性(P7)

时域特性:信号幅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①出现时间的先后、持续时间的长短、重复周期的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快慢等。

②信号可以表示为时间t 的函数

频域特性:信号幅度和相位随频率变化的规律

①各频率分量的相对大小、主要频率分量占有的范围等。

②信号可以分解为许多不同频率的正弦分量

10、信号的衰耗/衰减定义(公式、单位P8)

信号的衰耗:若输出功率小于输入功率,则信号受到了衰耗。

衡量衰耗与增益大小的单位是分贝(dB),定义为

11、通信系统的分类、与模拟通信系统相比,数字通信系统的特点(带宽的比较)P12

按调制方式分①基带传输②频带传输

按收信者是否运动分①移动通信②固定通信

与模拟通信相比数字通信有以下特点:(1)抗干扰能力强、无噪声积累;

(2)数字信息的保密性好;

(3)易于集成化、智能化;

(4)占用信道带宽较宽

12、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定义、区别(P14)

数据在一个信道上按位依次传输的方式称之为串行传输。反之,数据在多个信道上同时传输的方式称为并行传输

串行传输的特点是:所需线路少,线路利用率高;发送端和接收端要分别进行并/串转换和串/并转换;收发之间必须实施某种同步方式。

并行传输的特点是:终端装置与线路之间不需对传输数据作时序变换,能简化终端装置的结构;需要多条信道的传输设备,故成本较高。

13、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P14)

若通信双方的一方只能接收消息而不能发送消息,同时另一方只能发送消息而不能接收消息,则称为单工通信传输方式;

若通信双方都能够能既发送又能接收信息,但在同一个时间只能一方发送另一方接收,则称为半双工传输方式;

若通信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消息,则称为双工传输方式。

14、信道容量(香农公式)及结论P20

C为信道容量,指信道可传输的最大信息速率,它是信道能够实际达到的最大传输能力,B 为信道带宽,S为信号的平均功率,N为噪声的平均功率,S/N为信噪比。

由香农公式得出结论:

(1)增大信号功率S或减小噪声功率N可以增加信道容量C,若S趋于无穷大或者N趋于零,则C也趋于无穷大。但一方面实际信道总是存在噪声,另一方面S也不可能无穷大所以,B一定时,只能通过提高信噪比S/N来提高信道容量。

(2)增大信道带宽B可以增加信道容量C,但不能使C无限增大。B趋于无穷大时,C的极限值为一个固定值1.44S/n0,n0是白噪声谱密度(单位带宽内噪声功率)。

(3)在允许存在一定的差错率前提下,实际传输速率可以大于信道容量,但此时不能保证无差错传输。

(4)信道容量C、信道带宽B和信噪比S/N可以通过相互提升或降低取得平衡。

15、模拟调制定义、分类(AM、FM、PM定义及区别)P24

模拟调制(基带信号为模拟信号)

定义:用模拟信号对正弦波信号进行调制为模拟调制

分类:振幅调制AM、频率调制FM、相位调制PM

16、数字调制定义、分类(ASK、FSK、PSK及区别)P27

数字调制(基带信号为数字信号)

定义:用数字信号对正弦波信号进行调制为数字调制

分类:幅移键控ASK、频移键控FSK、相移键控PSK

18、数字解调(相干解调定义)P28

数字解调:相干解调,即用本地载波与接收载波键控信号进行相乘,得到基带信号;然后用低通滤波器滤掉高频信号,最后对过滤后的基带信号进行采样和判决,还原出原始数字信号

19、FDM、TDM、CDM定义和区分(P21)

频分多址(FDMA)是采用调频的多址技术。业务信道在不同的频段分配给不同的用户。如:TACS系统、AMPS系统等。

时分多址(TDMA)是采用时分的多址技术。业务信道在不同的时间分配给不同的用户。如:GSM、DAMPS等。

码分多址(CDMA)是采用扩频的码分多址技术。所有用户在同一时间、同一频段上,根据不同的编码获得业务信道。

目前的数字移动通信网的主要多址方式是FDMA、TDMA系统(GSM,DAMPS)。在频谱效率上约是模拟系统的3倍,容量有限;在话音质量上13kbit/s编码也很难达到有线电话水平;TDMA系统的业务综合能力较高,能进行数据和话音的综合,但终端接入速率有限(最高9.6kbit/s);TDMA系统无软切换功能,因而容易掉话,影响服务质量;TDMA系统的国际漫游协议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开发。因而TDMA并不是现代蜂窝移动通信的最佳无线接入,而CDMA码分多址技术完全适合现代移动通信网所要求的大容量、高质量、综合业务、软切换、国际漫游等。

第二章

1、模拟信号数字化的过程(PCM过程)P33

模拟信号数字化分为3个步骤:抽样、量化和编码

抽样:将在时间和幅度上都是连续的模拟信号在时间上离散化的过程。

量化:用有限个幅度值近似原来变化的幅度值,把模拟信号的连续幅度变为有限个数量的有一定间隔的离散值。量化分为均匀量化和非均匀量化。编码:将抽样、量化后的信号转化为数字编码脉冲的过程。编码可分为线性编码与非线性编码

2、抽样定理:会计算抽样频率P33

3、量化信噪比定义P34

量化误差:指量化前后信号之差,通常用功率来表示,称之为量化噪声。

①量化误差一旦产生,在接收端就无法消除

②增加量化级数,可以减小量化误差,量化量化噪声

量化信噪比(dB):

U S为抽样信号电平U Z为量化误差

4、非均匀量化的压扩标准(2种,P34)

A律13折线(我国大陆采用)μ律15折线

5、PCM30/32的单帧结构:特殊时隙什么作用;一复帧包含多少单帧?(P37)

16帧称为1复帧

6、PCM的集群速率E1,E2,E3,E4是多少(P37)

我国一、二、三、四次群(分别成为E1,E2,E3,E4)的速率常简称为2Mbit/s,8Mbit/s,32Mbit/s,140Mbit/s。

7、数字基带传输P41、频带传输(定义P46)

基带数字传输:把基带数字信号经适当的码型变换后直接送入信道进行传输的方式。

频带传输:当基带数字信号频率范围与信道不匹配时,把基带数字信号进行调制后再进行传

输的方式。

8、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模型的典型需求(码型变换、波形形成网络)P41

码型变换:使数字信号适应信道的传输特性;

波形形成网络:使码型变换后的每一个脉冲转换为所需形状的无码间干扰的接收波形。

发送滤波器:限制、规定发送信号的带宽

接收滤波器:滤除噪声干扰、规范波形,便于码元判决

9、码型变换中几种常见码型特点、区别(P42)

①单极性非归零码NRZ

单极性非归零码的优点是发送能量大,有利于提高接收端信噪比,而且占用较窄的信到频带。其缺点是有直流分量,因而线路中无法使用一些交流耦合设备;抗干扰性能较差;特别是不能直接提取位同步信息,因此基带数字传输中很少采用这种码型。

②双极性非归零码NRZ

双极性非归零码常用于ITU-T的V系列接口标准或RS-232接口标准的数据传输。

③单极性归零码RZ

④双极性归零码RZ。双极性归零码,抗干扰能力强,码中不含直流成分,用途较广。

⑤差分码

⑥AMI码

⑦HDB3码

⑧曼切斯特码

⑨CMI码

10、保证无码间干扰传输,理想低通滤波器的特性(幅频特性、相频特性)P45

幅频特性:常数

相频特性:线性

11、数字同步定义、典型的同步方式(位同步、帧同步的定义)P51

数字同步:数字通信系统中各个关键节点位置的动作频率保持步调一致。数字同步包括位同步、帧同步、复帧同步和网同步。

位同步的基本含义是收发两端的时钟频率必须同频(多少码元)、同相(什么时候);

影响因素:信号时钟的稳定度和精准度。

帧同步是指收发端以帧单位对齐

12、数字复接技术定义P52

数字复接技术就是把多个分支数字信号按时分复用方式汇接成为单一的复合数字信号的过程。

13、差错控制编码技术定义、检错法、纠错法(区分)P58、60

概念:在发送端被传送的信息码序列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规则加入若干“监督码元”后进行传输;加入的码元与原来的信息码序列之间存在着某种确定的约束关系。在接收数据时,检验信息码元与监督码元之间的既定的约束关系,如该关系遭到破坏,则在接收端可以发现传输中的错误,乃至纠正错误。

检错法①奇偶校验:在一个二进制字符上加一位,以便检测差错。在接收端检测该校验位。

②循环冗余校验

纠错法①自动重发请求ARQ

②前向纠错FEC

③混合纠错HEC

第三章

1 、电路交换机的组成(图,P65)

2、程控数字交换机的硬件组成,及各部分功能(P66)

①话路部分

②控制部分:控制系统对话路系统施加控制以便完成通话接续。可分为三级:用户处理级、呼叫处理级、测试维护处理级。

3、时隙交换定义、T接线器或时分接线器组成、工作模式及定义(P68-69)

时隙交换:同一条复用线的不同时隙之间进行的交换。实现:T接线器(时分接线器)

时分接线器功能:实现一对复用线上的时隙交换

基本结构:话音存储器(SM):存放8比特的语音编码,容量取决于复用线上的时隙数。

控制存储器(CM):存放时隙号,容量等于话音存储器的容量。

两种工作方式:读出控制方式:从SM读出语音时隙时对读出的顺序进行控制。

写入控制方式:向SM写入语音时隙时对写入的顺序进行控制。

4、空分交换/复用线交换概念、S接线器组成、工作模式(P70)

复用线交换概念:出现任一输入线与任一输出线之间的交换。复用线在空间是分割开的,因而常称为空分交换。实现:S接线器()

空分接线器功能:实现对传送同步时分复用信号在不同复用线之间的空间交换,不改变其时隙位置

基本结构:交叉点矩阵:控制话音信息是否通过。

控制存储器CM:存储器的数量等于出/入线数,每个控制存储所含有的单元数

等于出入线的复用时隙数。

控制方式:输出控制:按每条出线设置控制存储器。CM控制写入、顺序读出。

输入控制:按每条入线设置控制存储器。CM控制写入、顺序读出。可以广播。

5、T形和S形接线器构成的数字交换网的类型(T-S-T、S-T-S)

6、程控交换机的主要性能指标(7种)、程控交换机的系统容量用什么衡量?(P72)

系统容量:用户线数和中继线数,二者越多,说明容量越大;

呼损率:未能接通的呼叫数量与用户呼叫总数量之比

呼损率越低,说明服务质量越好

接续时延:拨号音时延(400-1000ms)

拨号后时延(650-1600ms)

话务负荷能力:在一定呼损率下,交换系统忙时可能负荷的话务量;

呼叫处理能力:用最大忙时试呼次数表示,一般要求在75万次以上;

可靠性和可用性:可靠性:指交换机可靠运转不中断的能力

可用性:系统正常运行时间占总运行时间的百分值

主要业务性能指标:主要业务包括基本业务和补充业务。

第四章

1 什么是光纤通信,光纤通信窗口有哪几个?(P79)

光纤通信是以光波为载频、光导纤维(简称光纤)为传输媒质的一种通信方式。

三个工作窗口:0.85μm、1.31μm、1.55μm

2 光纤的组成:纤芯和包层,它们两个的折射率的关系?(P80)

纤芯和包层的折射率不同,设纤芯、包层的折射率分别为n1、n2,则n1>n2。

3、光纤的分类:传输模型、折射率(P81)

按工作波长:短波长(850nm)和长波长(1310nm、1550nm)

按传输模式(光纤中传输模式数量的不同):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

按折射率分布:阶跃(突变)型(SI)、渐变(梯度)型(GI)

按材料:石英光纤、塑料光纤等

4、光纤的性能、传输损耗的计算(P85)

传输损耗系数:单位:dB/km

po为输出功率(接收功率),pi为输入功率(发送功率),L为传输距离。

5、WDM定义(P91)

波分复用WDM:在同一根光纤中同时耦合传输n个不同波长的光载波信号,其中每个光载波信号携带一路调制后的光脉冲信号。

6、SDH的帧结构,会画

7、STM-1,STM-4的速率,如何计算得到?

STM-N速率:每个帧有9*270*N个字节X每秒8000帧(一帧周期:125us)=传输速率STM-1:N=1*(9*270)字节/帧*8 bit/字节*8000帧/s=155.520Mbit/s

STM-4=4*STM-1

第五章

1、微波通信的特点(P99)

①频带宽,通信容量大;

②天线增益高,方向性强,通信保密性好;

③传输质量高,通信稳定可靠;

④组网灵活,建设周期短,成本低;

⑤中继传输方式。

2、数字微波通信系统的组成(P104)

用户终端:直接被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

交换机:进行呼叫连接

数字终端机:数字电话终端复用/分接设备,把来自交换机的多路信号进行复接,再送往数字微波传输信道;同时把来自微波终端站的信号分接,送往交换机

微波站:站内主要设备就是:发信、收信设备,天馈线系统

3、微波站的分类、数字微波中继站的定义及中继方式(定义)(P104-105)

微波站:数字微波终端站:位于线路两端,收发作用

数字微波中继站:位于线路中间,再生、转发功能

数字微波分路站

数字微波枢纽站:位于干线,完成多个方向通行任务

数字微波中继站根据对信号的处理方式不同,分成:

中间站:转发

再生中继站:解调、判决、再生、转发。上下话路;不上下话路。

中继方式,分成:基带中继:再生转接

外差中继:中频转接

直接中继:射频转接

3、微波通信频率配置基本原则(P107)

基本原则:使整个微波传输系统中的相互干扰最小、频率利用率最高。

5、单波道频率配置和多波道频率配置方法、如何避免越站干扰(P107)

单波道频率配置:二频制:一个波道的收发只使用两个不同的微波频率。

优点:占用频带窄、频带利用率高

缺点:反向干扰、越战干扰

四频制:每个中继站方向使用四个不同的频率,间隔一站的频率又重复使用。

优点:无反向干扰

缺点:占用频带宽、越区干扰

越区干扰:相邻的第4个微波站的站址在第1、2两个微波站的延线上。多波道的频率配置

收发频率相间排列:每个波段采用二频制,收发频率间距小,收发要分开使用天线。

收发频率集中排列:每个波段采用二频制,收发频率间隔大可共用一副天线。

第六章

1、VSAT系统工作频段(我国)P131

我国VSAT系统工作在C频段(3.7-4.2GHz频段)

第七章

1、移动通信的概念

基本概念:是指利用无线信道进行移动体之间或移动体与固定体之间的通信。即通信双方至少有一方是在移动中进行信息交换。

2、移动通信的特点:多普勒效应,阴影效应,多径效应、远近效应(含义)

多径效应:由于接收者所处地理环境的复杂性、使得接收到的信号不仅有直射波的主径信号,还有从不同建筑物反射过来以及绕射过来的多条不同路径信号,由于它们到达时的信号强度、到达时间以及到达时的载波相位都是不一样的,各径之间可能产生自干扰,称这类自干扰为多径干扰或多径效应。解决方法:抗多径天线(智能天线)等

阴影效应:由于大型建筑物和其他物体对电波的传输路径的阻挡而在传播接收区域上形成半盲区,从而形成电磁场阴影,这种随移动台位置的不断变化而引起的接收点场强中值的起伏变化叫做阴影效应。解决方法:天线架高、建筑物边缘发送信号等

多普勒效应:声波频率在声源移向观察者时会变高,在远离观察者时会变低解决方法:分集等。

远近效应:由于接收用户的随机移动性,移动用户与基站之间的距离也是在随机变化,若各移动用户发射信号功率一样,那么到达基站时信号的强弱将不同,离基站近者信号强,离基站远者信号弱。解决方法:功率控制。

3、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GSM的系统结构图及主要功能实体的功能。HLR, VLR, MSC 的功能是什么?

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移动台(MS)、基站(BS)、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CS)、与市话相连的中继线

GSM的系统结构图

HLR,VLR,MSC功能:

移动交换中心(MSC):完成移动呼叫接续、过区切换控制、无线信道管理等功能,同时也是PLMN与PSTN、公共数据网(PDN)、ISDN等陆地固定网的接口设备。访问用户位置登记器(VLR):存储进入本地区的所有访问用户的相关数据。一旦移动用户离开该VLR的控制区域,则重新在另一个VLR登记,原VLR将取消临时记录的该

移动用户数据。这些数据都是呼叫处理的必备数据,取自于访问用户的HLR。

原藉位置登记器(HLR):负责移动用户管理的数据库。

4、GSM系统采用的多址方式

FDMA与TDMA方式相结合,使频率利用率大大提高。

5、什么是大区制,小区制、蜂窝制?

大区制是在一个服务区域内只设一个基地站,并由他负责移动通信的联络控制。

小功率的基站提供大容量的服务范围,同时它采用频率复用技术来提高频率利用率,在相同的服务区域内增加了基站的数目,有限的频率得到多次使用,系统的容量比较大,这种方式称之为小区制。

蜂窝制:把整个大范围的无线服务区划分成彼此相邻的正六边形小区,这种结构和蜂窝一样,故称蜂窝式。每个小区设置基站。每个基站使用多个无线电频率作为通信信道,各相邻基站使用不同的无线电频率。

6、切换的分类(软切换,硬切换)

硬切换:指移动终端被连接到不同的移动通信系统、不同的频率分配或不同的空中接口特性时,必需断掉原来小区的无线信道,才能使用新小区的无线信道进行通信。是“先断后通”模式。

软切换:指当移动终端的通信被连到另一个小区的业务信道时,不需要中断当前服务小区的业务信道。是“先通后断”模式

7、3G标准

CDMA技术是3G的核心

WCDMA核心网络:基于MAP和GPRS RTT规范:WCDMA-FDD/TDD

T D-SCDMA RTT规范:TD-SCDMA-我国的标准

CDMA2000核心网络:基于ANSI41和MIP RTT规范:cdma2000

我国发放牌照的为前3种。

8、4G支持的移动速度下的数据速率

对于大范围高速移动用户(250km/h)数据速率为2Mbit/s;对于中速移动用户(60km/h)数据速率为20Mbit/s;对于低速移动用户(室内或步行者),数据速率为100Mbit/s。

第八章

1、图像通信的定义和特点(P166)

定义:图像通信,又称为可视通信,是指传送和接收静止或活动图像信息的方式,是一种视觉通信。

特点:①直观性强。“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一般的自然景物图像,不需要特别的学习即可理解。

②信息量大。“百闻不如一见”,一幅图像中所蕴含的信息量巨大。

③信息的准确性好。通过视觉获取的信息的效果比听觉更好,不易发生歧义。

④数据量大。比语音要大一个数量级,比文本数据要大两个数量级。

2、数字图像通信系统的三大关键技术(P168)

图像压缩与编码、数字传输、宽带接入与交换

3、数字图像信号压缩的基本原理(P170)

①是利用图像固有的统计特性,从原始图像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尽量去除无用的或用处不大的冗余信息,以便高效率地进行图像的数字存储或数字传输,而在复原时仍然能获得满足一定质量要求的复原图像。

②是利用人的视觉特性进行编码,其核心是力图发现人眼是根据哪些关键特征来识别图像,然后根据这些特征来构造图像模型。

4、数字图像信号编码标准,及应用(P172-175)

①H.261标准(会议电视)

②H.263标准(会议电视)

③JPEG标准(静止图像)

④MPEG标准(活动图像)

4、单类传真机的分类(P180)

5、活动数字图像通信系统(例子,P182-184)

可视电话系统、数字高清晰度电视

第九章

1、多媒体通信的定义,及与多种媒体通信系统的区别(P188-189)

多媒体通信:是指在通信过程中能同时提供多种媒体信息,如声音、图像、图形、数据、文本等的一种通信方式。

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媒体之间的同步性:

①在多媒体通信中,媒体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即以时空同步的方式存在;

②多种媒体系统中,媒体与媒体之间可以是孤立的,相互间毫无关系的。

2、媒体的定义及分类(P188)

媒体:表示、传播和存储信息的载体

感觉媒体:人类接触信息的感觉形式,即能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信息的一类媒体,如声音、文字。

表示媒体:信息的表示形式,如图像编码。

显示媒体:获取和表现信息的一类媒体,如显示屏。

存储媒体:存储信息的媒体,如光盘、硬盘。

传输媒体:传输与承载信息的媒体,如双绞线。

3、多媒体通信的典型特征(P189)

集成性:将多种感觉媒体集于一体,并且能与多种传输媒体进行接口,与多种存储媒体进行通信。

交互性:多媒体通信系统的终端用户对通信的全过程具有完善的交互控制能力,如视频点播。同步性:在多媒体终端上显示的图像、声音、文字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同步的。如多媒体会议电视系统。

只有同时具有上面三个特征的通信系统,才能称为多媒体通信系统。

4、多媒体通信的业务类型(能区分,P190)

会话业务:需要传送视频、图像、数据和文本中某一种媒体流或几种媒体流的组合。可视电话、会议电视

分配型业务:信息源和受众之间的信息传递,是点对多点的通信。视频点播、音/视频广播检索型业务:指个人和多个信息源之间的信息检索,用户可以随时从不同地点的多媒体数据库中检索到需要的多媒体信息。图文传送、多媒体信息检索

消息型业务:是一种消息转发业务,无实时性要求,采用存储转发方式。语言信箱、多媒体邮件

5、H.323会议方式(定义,会区分,P195)

广播组会:多点会议和广播会议的组合

集中型多点会议:所有的终端都以单播方式与MCU通信,终端把自己的音频、视频和数据等媒体流发给MCU,由多点处理器集中管理会议,并将处理后的媒体流再返回给各个终端。非集中型多点会议:不需要通过MCU,终端将自己的媒体流多播给其他所有终端,终端可以选择接收所需要的一路或多路视频流,并且可以混合所接收的多路音频流。这种方式对终端要求高,且需要网络支持多播工作方式。

混合多点会议:一些端点参加集中会议,另一些端点参加非集中型会议,MCU在两种会议之间提供桥接,会议终端不过问整个会议的性质,只需知道自己所参加的会议类型。

6、IP电话定义、采用的协议(P196-197)

H.323、SIP(会话发起协议)

现代通信技术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掌握通信系统的模型,以及各部分的功能?(P101 是指发岀信息的信息源,或者说是信息的发岀者。信源:变换器的功能是把信源发岀的信息变换成适合在信道上传输的信号。变换器(发送设备):信道是信号传输媒介的总称信道:反变换器是变换器的逆变换。反变换器(接收设备): 是指信息传送的终点,也就是信息接收者信宿: 但在实际通信系统中又是客噪声源并不是一个人为实现的实体,噪声源:各类干扰的统称。观存在的。 )2、信噪比定义(P9电子系统中信号与噪声的比例信噪比指一个电子设备或者分别代表信号和噪声的P其中P 和其计算方法是dB , 10lg(P/P),信噪比的计量单位是NNSS有效功率 、信息量的计算3 P(x)的关系式为消息所含的信息量I与消息x岀现的概率 、信息熵的计算(即平均信息量)4 叭工)二-送品9)吨』弋]g ^Tribal) 包括模拟通信,数字通信系5、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有效性和可靠性:由什么指标来衡量(统) (P11)有效性(传输速度(数字),带宽(模拟)):传输速度:在给定信道内能传输的信息 的量) 资源的利用率(频率,时间和功率可靠性(传输质量):指接收信息的准确程度)(dB,分贝模拟系统:信噪比数字系统:误比特率 、传输速率:信息速率、码元速率,二者关系(会计算、单位)、误码率的计算、频带利6 )用 率(真正衡量数字通信系统有效性的指标)(P11),即符号(码元)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传输 的符号个数,记为RB,单位是波特(baud每秒的符号个数。 成反比T与码元间隔RB. 这里的码元可以是二进制的,也可以是多进制的,即码元速率与符号进制没有关系 信息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传输的信息量,或是单位时间内传输的二进制符号个数称为信息速率, 又称数码率,记为Rb,单位是bit/s 对于二进制信号RB= Rb 对于一般的M进制信号Rb= RB*log2M 式中,M为符号的进制数 7、模拟信号、数字信号(特征,P4) 模拟信号是指信息参数在给定范围内表现为连续的信号,其特点为幅度连续的信号;电话、传真、 电视信号等

现代通信技术概论名词

现代通信技术概论名词解释整理: 1.域名系统(Domain Name System,DNS)是因特网的一项核心服务,它作为可以将域名 和IP地址相互映射的一个分布式数据库,能够使人更方便的访问互联网,而不用去记住能够被机器直接读取的IP数串。 2.地址解析协议(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是根据IP地址获取物理地址的一个 TCP/IP协议。 3.文件传输协议(File Transfer Protocol,FTP)是用于在网络上进行文件传输的一套标准协 议,保证客户与服务器之间的连接是可靠的,而且是面向连接,为数据传输提供可靠保证。 4.掺铒光纤放大器(Erbium Doped Fiber Application Amplifier ,EDFA)即在信号通过的纤芯中 掺入了铒离子Er3 + 的光信号放大器。 5.波分复用(WDM,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是将两种或多种不同波长的光载波信 号(携带各种信息)在发送端经复用器(亦称合波器,Multiplexer)汇合在一起,并耦合到光线路的同一根光纤中进行传输的技术。 6.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是一个简单的请求-响应协议,它 通常运行在TCP之上。它指定了客户端可能发送给服务器什么样的消息以及得到什么样的响应。 7.光纤网络单元(ONU ,Optical Network Unit),属于接入网的用户侧设备,为用户提供电 话、数据通信、图像等各种UNI 接口。 8.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LTE是无线数据通信技术标准,是3G 的演进,是 3G与4G技术之间的一个过渡,是3.9G的全球标准。(LTE根据双工方式不同,分为LTE-TDD 和LTE-FDD两种制式,其中LTE-TDD又称为TD- LTE) 9.EPON(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以太网无源光网络),是基于以太网的PON技 术。它采用点到多点结构、无源光纤传输,在以太网之上提供多种业务。 10.光线路终端(OLT,Optical Line Terminal),用于连接光纤干线的终端设备。 11.频分多址(FDMA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是把总带宽被分隔成多个正交 的信道,每个用户占用一个信道。 码分多址(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是指利用码序列相关性实现的多址通信。 时分多址(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是一种为实现共享传输介质(一般是无线电领域)或者网络的通信技术。 FDMA,CDMA,TDMA区别?现在主要用的是哪一个? 目前的数字移动通信网的主要多址方式是FDMA。TDMA系统(GSM,DAMPS),在频谱效率上约是模拟系统的3倍,容量有限;在话音质量上13kbit/s编码也很难达到有线电话水平、FTDMA系统的业务综合能力较高,能进行数据和话音的综合,但终端接入速率有限(最高9.6kbit/s TDMA系统无软切换功能,因而容易掉话,影响服务质量z; TDMA系统的国际漫游协议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开发。因而TDMA并不是现代蜂窝移动通信的最佳无线接入,而CDMA码分多址技术完全适合现代移动通信网所要求的大容量、高质量、综合业务、软切换、国际漫游等。 1.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是专门设计用于在 IP 网络管理网络节点的一种标准协议,它是一种应用层协议。 2.密集型光波复用(DWDM:Dens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是能组合一组光波 长用一根光纤进行传送。 3.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Automatically Switched Optical Network)是指一种具有灵活性、

现代通信技术结课论文-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资料

现代通信技术概论 结课论文 2015年春季学期 题目:多输入多输出(MIMO) 系统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联系方式: 成绩: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越来越深入广泛的应用,无线数字通信在现今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面对越来越高的通信速度和质量要求,传统的无线数字系统显然无法胜任。在人们广泛的研究时间、频率、码元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多输入多输出技术理论(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也称为:多天线技术)为移动通信产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本文将着重论述MIMO技术的一些基本模式以及一些技术要求。 关键词:MIMO,多天线,信号检测,欠定义MIMO系统,多用户MIMO 系统

目录 1概述 (1) 2 MIMO信号检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MIMO系统基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经典MIMO信号检测 (3) 2.2.1最大似然MIMO信号检测 (3) 2.2.2线性MIMO信号检测 (5) 3 两种经典的MIMO系统简介 (6) 3.1欠定义MIMO系统 (6) 3.2多用户MIMO系统 (7) 参考文献 (8)

1:概述 从1978年贝尔实验室在芝加哥成功试验了第一个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即高级移动电话业务(Advanced Mobile Phone Service ,AMPS )开始,移动通信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代。截至2012年6月,手机网用户数量首次超过了计算机上网用户数量[1]。随着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快速增长,此类服务对于数据传输速率以及传输质量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根据香农理论,其对应的无线频谱资源的需求也相应增长,从而导致适用于无线通信的频谱资源变得日益紧张,成为制约无线电通信发展的主要瓶颈。如何在复杂的环境和有限的带宽下实现高质量和高速率的无线信号传输一直是移动通信技术所需解决的关键问题。理论分析和工程实践已经证明了在发送端和接收端采用天线列阵或多天线技术可以在不增加带宽和发送功率的前提下大幅提高系统的信道容量以及频率利用率。多输入多输出(MIMO )技术因其具有随天线数量呈线性增长的理论信道容量,被公认为是现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技术。 本文介绍了MIMO 系统信号检测方法以及发送端和接收端经典的组合。 2.MIMO 信号检测 2.1.MIMO 系统基础 现代无线数字通信对于传输速率的要求日益增长,传统的单输入单输出(Single-Input Single-Output ,SISO )无线传输系统(即发射机和接收机均配有单根天线的系统)已经无法充分满足相应需求。经典单工SISO 系统模型如图2-1所示。其相应的接收信号可以表示为: n hs y += (2.1) 其中,h 、s 、n 分别表示信道增益、发射信号和噪声。于是我们可以得出相应的信道容量(bit/s/Hz )为 C=E(log(1+22||σs P h ))≤log(1+22)|(|σs P h E ) (2.2) 其中)|(|2s E P s =,)|(|22n E =σ,且不等号来自詹森不等式[2]。由式(2.2)可以看出,信道容量随着信噪比(即2/σs P )呈指数增长。为了获得足够高的传

现代通信技术复习题 (1)

现代通信技术复习题 填空题 1、三网融合指的是电信网、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网。 2、电信系统在三大硬件分别是终端设备、传输设备、交换设备。 3、信号可以分为两大类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4、在数字通信技术中,复接方式有:按位复接、按字节复接、按路复接三种方式。 5、在PCM30/32系统中,有30个路时隙用来传送30路语音信号,一个路时隙用来传 帧同步码,另一个路时隙用来传送信令码。 6、信令按使用的信道划分可以分为随路信令和公共信道信令。 7、信令网由信令点、信令转接点以及连接它们的信令链路组成。 8、数字调制的三种方法,幅移键控法、频移键控法、相移键控法。 9、通信协议的三要素,语法、语义、时序。 10、分组交换采用两种路由方式,分别是数据报和虚电路。 11、在光纤通信中,短波波段是指波长为μm,长波波段是指波长为μm和μm。 12、光纤通信中用到的光源有半导体激光器和发光二极管。 13、数据交换的三种方式是: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 14、数字通信过程中发送端的模/数变换包括抽样、量化和编码。 15、多路复用主要包括频分多路复用、时分多路复用和波分多路复用。 16、接入网技术可分为铜线接入网技术、光接入网技术、无线接入网技术等。 17、数字用户线技术是基于普通电话线的宽带接入技术,是在同一铜线分别传送 数据和语音信号,数据信号并不通过电话交换机设备。 18、数据传输按调制方式分为基带传输、频带传输。 19、电信系统的功能是把发信者的信息进行转换、处理、交换、传输,最后送给收 信者。 20、数字传输中常用的位同步技术有两种:外同步法和自同步法。 21、数据交换基本过程包括呼叫建立、信息传递和电路拆除三个阶段。 22、SDH的帧有9行270列构成,整个帧分成段开销、STM-N净负荷区和管理单 元指针3个区域。 23、数据通信系统的主要质量指标包括:传输速率,误码率,信道容量和带宽。 24、移动通信系统中,主要采取的工作方式为准双工方式。 25、GSM移动通信系统中采用的多址通信方式为时分多址。 26、目前光纤通信的3个实用工作窗口是,,,其中波长不能用于单模光纤。 27、裸光纤是由中心的纤芯和外面的包层构成的。 28、在微波通信系统中,采用分集接收技术是抗多径衰落的有效措施之一,常用的 分集接收技术有:频率分集,空间分集,混合分集。 29、简单通信过程包括:信源、发送设备、信道、接收设备和信宿。 30、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方法有多种,最基本的是脉冲编码调制(PCM)。 31、按覆盖范围分,数据通信网可分为广域网(WAN),局域网(LAN),城域网 (MAN)。 32、GSM移动电话系统由网络交换子系统(NSS),基站子系统(BSS),操作维护 中心(OMC) 和移动台(MS) 四个部分组成。 33、GSM系统的信道分为两类物理信道和逻辑信道。 34、无线接入技术分为固定无线接入和移动无线接入。 35、卫星通信多址方式中包括FDMA、TDMA、CDMA和SDMA 4种方式。

现代通信技术知识点总结(考研复试)

第一章通信网基础知识 1、信号是信息传输的载体 2、模拟信号:信号波形模拟信息的变化而变化,幅度连续。数字信号:幅度离散的信号,即信号的幅值被限制在有限个数值之内,是离散的。 3、通信方式: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双工通信 4、信息传输方式:并行传输、串行传输。串行传输中如何解决码组或字符的同步问题,目前有两种不同的解决办法,异步传输方式和同步传输方式 5、通信系统一般由信源、变换器、信道、反变换器、信宿和噪声源构成。通信系统的根本任务是将信息从信源传送到信宿。 6、按照信道中传输的信号分类:模拟通信,数字通信,数据通信。模拟通信系统是以模拟信道传输模拟信号的系统,数字通信系统是以数字信号的形式传输模拟信号的系统,数据通信使随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它是指信源、信宿处理的都是数字信号,而传输信道既可以是数字信道也可以是模拟信道的通信过程或方式。通常,数据通信主要是指计算机(或数字终端)之间的通信。 7、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有效性和可靠性。 模拟通信系统的有效性用信道的传输带宽来衡量,有效带宽越大,则传输的话路越多,因此模拟通信系统的有效性常常用信道内传输的话路多少来表示。采用复用技术可以提高系统的有效性。模拟通信系统的可靠性通常用整个通信系统的输出信噪比来衡量。 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有传输速率、传输差错率、信噪比和系统的频带利用率(衡量系统的有效性指标)。 8、通信网就是由一定数量的节点(包括终端设备和交换设备)和连接节点的传输链路相互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协同工作,以实现2个或多个用户间信息传输的通信系统。 9、通信网的基本构成要素(硬件)是终端设备、传输链路和交换设备。 10、交换设备是现代通信网的核心要素,其基本功能是完成接入交换节点链路的汇集、转接接续和分配,实现1个呼叫终端(用户)和它所要求的另1个或者多个用户终端之间的路由选择的连接。 11、通信网的基本组网结构主要有网状型、星型、复合型、环型、线型、总线型和树型。 12、通信网的分层结构:垂直描述是从功能上将网络分为信息应用层、业务网层和接入与传输网层。水平描述是基于通信网实际的物理连接来划分的,可分为核心网,接入网和用户驻地网,或广域网,城域网和局域网等。 13、通信网的质量要求:接通的任意性与快速性;信号传输的透明性与传输质量的一致性;网络的可靠性与经济的合理性。 14、协议是指系统间互换数据的一组规则,主要是关于相互交换信息的格式、含义、节拍等。 15、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7层模型从下到上分别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

现代通信技术概论大作业

现代通信技术概论大作业 课题名称:对光纤通信的认识 学院: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姓名: 班级:电子1班

对光纤通信的认识 光纤通信的发展依赖于光纤通信技术的进步。目前,光纤通信技术已有了长足的发展,新技术也不断涌现,进而大幅度提高了通信能力,并不断扩大了光纤通信的应用范围。 1光纤通信技术历史与发展现状 1960年,第一台相干振荡光源——红宝石激光器问世,世界性的光纤通信研究热潮开始。而真正为光纤通信奠定基础的是1970年研究出的在室温下连续工作的双异质结半导体激光器。标志着光纤通信进入商业应用阶段的是1976年在美国亚特兰大进行的世界上第一个实用光纤通信系统的现场实验。此后,光纤通信技术不断发展:光纤从多模发展到单模,工作波长从0.85um发展到1.31和1.55um,传输速率从几十发展到几十。另一方面,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大规模产业的形成,光纤价格不断下降,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从初期的市话局间中继到长途干线进一步延伸到用户接入网,从数字电话到有线电视(CATV),从单一类型信息的传输到多种业务的传输。 1995年以来,为了解决超大容量、超高速率和超长中继距离传输问题,密集波分复用DWDM(Dens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技术成为国际上的主要研究对象。DWDM光纤通信系统极大地增加了每对光纤的传输容量,经济有效地解决了通信网的瓶颈问题。据统计,截止到2002年,商用的DWDM系统传输容量已达400Gbit/s。以10Gbit/s为基础的DWDM 系统已逐渐成为核心网的主流。DWDM系统除了波长数和传输容量不断增加外,光传输距离也从600km左右大幅度扩展到2000km以上。 与此同时,随着波分复用技术从长途网向城域网扩展,粗波分复用CWDM(Coars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技术应运而生。CWDM的信道间隔一般为20nm,通过降低对波长的窗口要求而实现全波长范围内(1260nm~1620nm)的波分复用,并大大降低光器件的成本,可实现在0km~80km内较高的性能价格比,因而受到运营商的欢迎。目前光纤已成为信息宽带的主要媒质,光纤通信系统将成为未来国家基础设施的支柱。 2光纤接入技术 光纤接入网是信息高速公路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信息传输的高速化,满足大众的需求,不仅要有宽带的主干传输网络,用户接入部分更是关键,光纤接入网是高速信息流进千家万户的关键技术。在光纤宽带接入中,由于光纤到达位置的不同,有FTTB、FTTC、FTTCab和FTTH 等不同的应用,统称FTTx。 FTTH(光纤到户)是光纤宽带接入的最终方式,它提供全光的接入,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光纤的宽带特性,为用户提供所需要的不受限制的带宽,充分满足宽带接入的需求。我国从2003年起,在“863”项目的推动下,开始了FTTH的应用和推广工作。迄今已经在30多个城市建立了试验网和试商用网,包括居民用户、企业用户、网吧等多种应用类型,也包括运营商主导、驻地网运营商主导、企业主导、房地产开发商主导和政府主导等多种模式,发展势头良好。不少城市制订了FTTH的技术标准和建设标准,有的城市还制订了相应的优惠政策,这些都为FTTH在我国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FTTH应用中,主要采用两种技术,即点到点的P2P技术和点到多点的xPON技术,亦可称为光纤有源接入技术和光纤无源接入技术。P2P技术主要采用通常所说的MC(媒介转换器)实现用户和局端的直接连接,它可以为用户提供高带宽的接入。目前,国内的技术可以为用户提供FE或GE的带宽,对大中型企业用户来说,是比较理想的接入方式[1]。 3光纤通信的优点和应用

现代通信技术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 1、掌握通信系统的模型,以及各部分的功能?(P10) 信源:是指发出信息的信息源,或者说是信息的发出者。 变换器(发送设备):变换器的功能是把信源发出的信息变换成适合在信道上传输的信号。 信道:信道是信号传输媒介的总称 反变换器(接收设备):反变换器是变换器的逆变换。 信宿:是指信息传送的终点,也就是信息接收者 噪声源:各类干扰的统称。噪声源并不是一个人为实现的实体,但在实际通信系统中又是客观存在的。 2、信噪比定义(P9) 信噪比指一个电子设备或者中信号与噪声的比例 信噪比的计量单位是,其计算方法是10(),其中和分别代表信号和噪声的

3、信息量的计算 消息所含的信息量I与消息x出现的概率P(x)的关系式为 4、信息熵的计算(即平均信息量) 5、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有效性和可靠性:由什么指标来衡量(包括模拟通信,数字通信系统)(P11) 有效性(传输速度(数字),带宽(模拟)): 传输速度:在给定信道内能传输的信息的量 资源的利用率(频率,时间和功率) 可靠性(传输质量):指接收信息的准确程度 模拟系统:信噪比(,分贝) 数字系统:误比特率 6、传输速率:信息速率、码元速率,二者关系(会计算、单位)、误码率的计算、频带利用率(真正衡量数字通信系统有效性的指标)

(P11) 符号(码元)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传输的符号个数,记为,单位是波特(),即每秒的符号个数。 与码元间隔T成反比 这里的码元可以是二进制的,也可以是多进制的,即码元速率与符号进制没有关系 信息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传输的信息量,或是单位时间内传输的二进制符号个数称为信息速率,又称数码率,记为,单位是 对于二进制信号 对于一般的M进制信号*2M 式中,M为符号的进制数 7、模拟信号、数字信号(特征,P4) 模拟信号是指信息参数在给定范围内表现为连续的信号,其特点为幅度连续的信号;电话、传真、电视信号等 数字信号:幅值被限制在有限个数值之内,它不是连续的而是离散的;电报信号、数据信号。

现代通信技术复习题

现代通信技术复习题 填空题 三网融合指的是电信网、 计算机网络 、 广播电视网 。 电信系统在三大硬件分别是终端设备、 传输设备 、交换设备 。 信号可以分为两大类 模拟信号 和 数字信号 。 在数字通信技术中,复接方式有:按位复接、 按字节复接 、 按路复接 三种方式。 在 PCM30/32 系统中,有 30 个路时隙用来传送 30 路语音信号,一个路时隙用来传 帧同步码 ,另一个路时隙用来传送 信令码 。 信令按使用的信道划分可以分为 随路信令 和公共信道信令 。 信令网由 信令点 、 信令转接点 以及连接它们的信令链路组成。 数字调制的三种方法,幅移键控法、 频移键控法 、 相移键控法 。 通信协议的三要素,语法、 语义、时序 。 分组交换采用两种路由方式,分别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12、 13、 14 、 15、 16 、 17数据报 和虚电路 。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 29、 30、 31、 32、 33、 34、 35 在光纤通信中,短波波段是指波长为 口m 长波波段是指波长为 口m 和口m 光纤通信中用到的光源有 半导体激光器 和发光二极管 。 数据交换的三种方式是: 电路交换 ,报文交换和 分组交换 。 数字通信过程中发送端的模 / 数变换包括抽样、 量化和编码。 多路复用主要包括 频分多路复用 、 时分多路复用 和 波分多路复用 。 接入网技术可分为铜线接入网技术、 光接入网技术 、 无线接入网技术 等。 数字用户线技术是基于普通电话线的宽带接入技术,是在同一铜线分别传送 数据 和语音 信号,数据信号并不通过电话交换机设备。 数据传输按调制方式分为基带传输、 频带传输 。 电信系统的功能是把发信者的 信息 进行转换、处理、交换、传输,最后送给收 信者。 数字传输中常用的位同步技术有两种: 外同步法和自同步法 。 数据交换基本过程包括呼叫建立、 信息传递 和 电路拆除 三个阶段。 SDH 的帧有9行270列构成,整个帧分成段开销、 STM-N 净负荷区和管理单元 指针 3 个区域。 数据通信系统的主要质量指标包括: 传输速率 ,误码率, 信道容量 和带宽。 移动通信系统 中,主要采取的工作方式为 GSM 移动通信系统中采用的多址通信方式为 时分多址。 目前光纤通信的 3个实用工作窗口是, ,,其中 波长不能用于 单模光纤。 裸光纤是由中心的 纤芯和外面的包层构成的。 在微波通信系统中,采用 分集接收 技术是抗多径衰落的有效措施之一,常用的 分集接收技术 有: 频率分集 ,空间分集 ,混合分集 。 简单通信过程包括: 信源 、 发送设备 、信道 、接收设备和 信宿。 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方法有多种,最基本的是 脉冲编码调制 (PCM)。 按覆盖范围分,数据通信网可分为 广域网(WAN),局域网(LAN),城域网(MAN)。 GSM 移动电话系统由 网络交换子系统(NSS ,基站子系统(BSS),操作维护中 心 (OMC) 和 移动台 (MS) 四个部分组成。 GSM 系统的信道分为两类 物理信道 和 逻辑信道。 无线接入技术分为 固定无线接入 和 移动无线接入 。 卫星通信多址方式中包括 FDMA TDMA CDM/和SDMA 4种方式。 为了提高通信信道的利用率,使信号沿同一信道传输而不互相干扰,称为 准双工方式 。 多路

初中信息技术考试知识点(含答案)

《初中信息技术与网络》基础知识与练习(一) 一、信息与信息技术 1、信息 信息是包含人类感官能感知的一切有意义的东西,它是事物存在的方式以及这种方式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述。(七下P2) 信息:载体所包含的意义,抽象概念,无实体。载体:承载信息的媒介物,如声音、文字、影像等,实体、可感知。区别:电视是载体,电视的内容是信息。 用语言、文字、符号、情景、图像、声音等所表示的内容统称为信息。 注意:信息与信息载体的区分,上述中声音、文字、语言、图像、动画、气味是信息。 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后是人类社会的有价值的资源。信息和信息载体的关系:声波、纸张、电磁波等并不是信息,而是信息的载体,它们负载的内容(如语言、文字、图像等)才是信息。 2、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 信息技术是实现信息的获取、传递、存储、加工等的技术,是包括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在内的综合性技术,其中计算机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和支柱(七下P7)。 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七下P7): 1、语言的使用,是人类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2、文字的创造,使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摆脱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 3、印刷术的发明,为信息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可先靠的保证。 4、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进一步突破了信息传递的时间和空间的限 制。 5、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数字化信息时代。 6、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信息网络的普及。其中目前正在经历的信息革命是第六种。 信息技术的特点: ⑴数字化;⑵网络化;⑶高速化;⑷智能化;⑸个人化。 人性化、大众化、个性化和集成化(七下P8) 信息技术应用及发展趋势: 计算机发展趋势: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巨型化、微型化。 信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信息、物质、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资源。 信息技术的功能 ⑴辅人功能;⑵开发功能;⑶协同功能;⑷增效功能;⑸先导功能。 3、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计算机的产生: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诞生于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叫ENIAC(埃尼阿克);有18000多个电子管组成,每秒钟能进行5000次加法运算。 二、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①科学计算、②数据处理、③过程控制、④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与计算机辅助教学(CAI)、⑤计算机网络与通信、⑥人工智能、⑦多媒体技术。

现代通信技术概论作业

现代通信技术概论作业 简答: 1.模拟信号数字化传输是怎样实现的? 2.通信过程中为什么要进行调制与解调,为什么要进行编码和解码? 3.请说明三网融合指的是哪三网,其意义是什么? 4.什么是Wifi,Wap和IP,尝试说说无线网络对你的影响? 5.移动通信中3G的标准和运营商的应用分别是什么,LTE是什么意思? 1.模拟信号数字化传输是怎样实现的? 主要通过3个步骤实现的。 1、抽样,根据抽样定理,只要对模拟信号抽样的次数大于模拟信号频率的2倍,就能通过滤波器将这个数字信号再无损伤的恢复到原来的模拟信号。当然这个抽样间隔也就是抽样点的时间间隔要平均才行。 2、量化,就是把抽样出来的信号放到一个标准的图里去比对,根据标准把这个信号定义成多大,如5或10等等以及其他数值,PCM信号根据抽样出来的信号大小,把它一般定义为-127~+127之间。 3、编码,把经过量化的信号转换成数字编码。如果是PCM的8位编码,5就可以转换成00000101,10就可以转换成00001010.等 我只是说了个最简单的情况。具体你可以参考PCM原理。 这个转换过程是通过A/D(模拟/数字)转换器完成的。通过光端机把数字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进行长途传输,到了对端再通过光端机把光信号转换会数字电信号,再通过滤波器把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D/A) 2.通信过程中为什么要进行调制与解调,为什么要进行编码和解码? 调制就是数字信号转模拟信号,解调就是模拟信号转数字信号。 至于微波通信中为什么要调制解调,这就取决于“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各自在传输过程中的优点和缺点。 列如:数字信号通信抗干扰性强,保密性强等。 模拟信号通信在某一程度上存在造价更低廉或者优良的线性但抗干扰能力太弱等特点。 鉴于他们不同的特点,所以在传输中根据不同的环境选择不同的传输方式。所以需要调制解调 编码是将源对象内容按照一种标准转换为一种标准格式内容。

现代通信技术复习题与答案

一、填空题 1.一个频带限制在f m H Z以下的连续信号m(t),可以惟一地用时间每隔T__≤ ________秒的抽样值序列来确定。 2.PCM系统信道部分包括传输线路及_再生中继器___。 3.非均匀量化的宗旨是:在不增大量化级数N的前提下,利用降低大信号的信噪比来提高_小信号的量化信噪比。 4.ADPCM的主要特点是用自适应量化取代__固定量化。 5.为了提高通信信道的利用率,使信号沿同一信道传输而不互相干扰,称为__多路复用_。 6.为了保证在接收端能正确地接收或者能正确的区分每一路话音信号,时分多路复用系统中的收、发两端要 做到同步。 7.所谓时钟同步是使收端的时钟频率与发端的时钟频率__相同_。 8.数字复接的同步指的是被复接的几个低次群信号的数码率____相同_。 9.数字分接器的功能是把高次群分解成原来的__低次群_。 10.PCM信号脉冲经过信道传输,各中继站和终端站接收的脉冲信号在时间上不再是等间隔的,而是随时间 变动的,这种现象称为_相位抖动_。 11.SDH帧结构中安排有两大类开销:通道开销和___段开销__。 12.按字复接是每次复接各低次群的一个码字形成__高次群________。 13.SDH网同步通常采用__主从同步________方式。 14. PCM30/32系统中前方保护的前提状态是___同步状态____。 15.SDH网的基本网络单元有终端复用器、再生中继器、数字交叉连接设备和_分插复用器_。 16.抽样是将模拟信号在时间域上__离散化____的过程。 17.量化是将模拟信号在幅度上__离散化____的过程。 18.异步复接二次群1帧中信息码至少为__820____bit。 19.所谓PCM复用就是直接将多路信号__编码复用____。 20.SDH帧结构中包括段开销、信息净负荷和_管理单元指针_____三个区域。 21.SDH网的基本网络单元有再生中继器、分插复用器、数字交叉连接设备和_终端复用器(TM)_____。22.数字通信采用__时分____多路复用方式实现多路通信。 23.定时钟提取是____从接收到的信息码流中提取时钟成份__。 24.采用环形网实现自愈的方式称为__自愈环____。 25.具有误码的码字被解码后将产生幅值失真,这种失真引起的噪声称为__误码噪声____。 26.数字信号传输中再生中继系统的两个特点是:无噪声积累和__有误码率的积累____。 27.码速调整技术可分为正码速调整、正/负码速调整和__正/零/负码速调整____。 28.数字复接器的功能是把四个支路(低次群)合成_高次群_____。 29.使多路信号沿同一信道传输而互不干扰,称为__多路复用____。 30.数字复接系统包括数字复接器和__数字分接器____。 31.数字通信系统模型中调制的作用是_进行频谱的搬移______。 32.量化信噪比的公式为_(S/D)dB=10lg Ps/D Q(dB)_______。 33.在低通型信号中f0与信号带宽B的关系为__f0

现代通信技术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题 1. 1876年美国科学家贝尔发明了电话机,1928年奈奎斯特提出了数据理论,1966年高锟发表了《用于光频的光纤表明波导》被誉为光纤通信的里程碑,被誉为世界光纤之父。 2. 多路复用技术主要包括频分多路复用技术、时分多路复用技术.码分多路复用和波分多路复用. 3. 数据通信系统的主要质量指标包括传输速率,误码率,信道容量和带宽。 4. 移动通信系统中,主要采取的工作方式为准双工方式。 5. GSM移动通信系统中,采用的多址通信方式为时分多址。 6. 目前光纤通信的3个实用工作窗口是0.85um,1.31um,1.55um,其中0.85um波长不能用于单模光纤。 7. 裸光纤是由中心的纤芯和外面的包层够成的,包层的直径是125um。 8. 在微波通信系统中,采用分集接收技术是抗多径衰落的有效措施之一,常用的分集接收技术有:频率分集,空间分集,混合分集。 9. 简单通信过程包括:信源、发送设备、信道、接收设备和信宿。 10.所谓“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 11.通信按调制方式分基带传输和频带传输。 12.电信系统的三种硬件设备是终端设备,传输设备,交换设备。 13.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方法有多种,最基本的是脉冲编码调制(PCM),它是由英国人A.H.Reeves提出来的,发端模数变换包括抽样,量化,编码三个过程。 14.数据传输有两种形式并行传输和串行传输。 15.按覆盖范围分,数据通信网可分为广域网(W AN),局域网(LAN),城域网(MAN)。 16.GSM移动电话系统由网络交换子系统(NSS),基站子系统(BSS),操作维护中心(OMC) 和移动台(MS) 四个部分组成。 17.GSM系统的信道分为两类物理信道和逻辑信道。 18. 3G的技术标准有WCDMA,CDMA2000,TD-CDMA三种。 19.光纤的结构包括纤心,包层和涂敷层。 20.微波频段的波长范围是1m~1mm,频率范围是300MHz~300GHz。 21.公用电信网划分为长途网,中继网和接入网,其中长途网和中继网合并称为核心网,接入网介于本地交换机和用户之间。 22.无线接入技术分为固定无线接入和移动无线接入。 23.智能网概念模型分为业务平面,总功能平面,分布功能平面和物理平面。 24. 主要的接入网技术归纳为铜线接入网技术、光接入网技术、无线接入网技术和以太接入网技术。 25. 从技术层面看,第3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以CDMA为核心技术,第4代移动通信系统以正交频分多路复用技术最为瞩目。 二.简答题 26. 电信 答:“电信”是利用有线,无线的电磁系统或者光电系统,传输,发射,接收或者处理语音,文字,数据,图像以及其他形式信息的活动。 27. 电信网拓扑结构 答:是描述交换设备间,交换设备与终端间邻接关系的连通图。 28. 电信系统 答:电信系统是各种协调工作的电信设备集合的整体,最简单的电信系统是旨在两个

现代通信技术概论复习题完整版

现代通信技术概论复习 题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一、填空题 1.在数字信号的传输过程中,信号也会受到噪声干扰,当信噪比恶化到一定程度时,应在适当的距离采用再生中继器的方法除去噪声,从而实现长距离高质量传输。 2. TCP/IP 协议是Internet的基础与核心。 3.智能网的基本思想交换与控制相分离。 4.视线传播的极限距离取决于地球表面的曲率。 传递方式以信元为单位,采用异步时分复用方式。 6.微波是频率在 300MHZ-300GHZ 范围内的电磁波。 7.在30/32路的PCM中,一复帧有 16 帧,一帧有 32 路时隙,其中话路时隙有 30 路。 8、 PCM通信系统D/A变换包括解码、平滑滤波二个部分。 9、抽样是把时间上连续的模拟信号变成一系列时间上离散的抽样值的 过程。量化是将模拟信号的幅度值离散化的过程。 10.基带数据传输系统中发送滤波器的作用是限制信号频带并起波形形成 作用。 11.通信系统模型由信源、变换器、信道、噪声源、反变换器和 信宿等6个部分构成。 12.数字信号的特点:信号幅度取值理想化。 13.衡量通信系统的主要指标是有效性和可靠性两种。数字通信系统的质量指标具体用传输速率和误码率表述。 14.光纤的传输特性主要包括损耗、色散和非线形效应。 15.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点的信号一般是直射波、折射波、放射波、散射波和地表面波的合成波。 16.通信方式按照传输媒质分类可以分为有线、无线通信两大类。 17.幅度调制技术是用调制信号去控制高频载波的振幅;频率调制技术是用调制信号去控制高频载波的频率;相位调制技术是用调制信号去控制高频载波的相位。 18.模拟调制技术分为线性和非线性调制,数字调制信号的键控方法分为 ASK 、 FSK 、 PSK 。 19.数字基带信号经过载波调制,这种传输成为数字频带传输。 20.模拟信号的数字化技术包括3个过程:抽样、量化、编码。 21、 PCM通信系统D/A变换包括解码、平滑滤波二个部分。 22、抽样是把时间上连续的模拟信号变成一系列时间上离散的抽样值的 过程。量化是将模拟信号的幅度值离散化的过程。 23.基带数据传输系统中发送滤波器的作用是限制并起波形形成 作用。 24.一般通信系统包括五部分:信源、__发送设备、信道、接受设备和信宿 _。 25.国际电信联盟推荐了两类数字速率系列和数字复接等级,即北美和日本采用的s和中国、欧洲采用的_ _Mbit/s作一次群的数字速率系列。 26.在电话通信的A/D转化中,经过一次抽样、量化、编码得到的是一组__ 8___位的二进制码,此信号称为__ 脉冲编码信号或PCM 信号。 主流技术标准包括___WCDMA _、_ CDMA2000__和___TD-SCDMA _ 32系统中,每帧的时间为_ *10^-4 s,每一路的数码率为_64_ kbit/s。

现代通信技术——第一章复习知识点

华裔科学家________ 被称为“光纤之父”,他曾提出的玻璃纤维损耗率低于___________dB/km时,远距离光纤通信成为可能。 已知某十六进制数据流符号速率为5MBAUD,则该数据流的信息速率是____________。对通信信号的表示可以分为时域和频域 高斯噪声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噪声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斯白噪声 通信方式按照传输方向划分,可以分为单工通信、_________、__________。 衡量通信系统有效性的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衡量可靠性的指标是______________- 已知某八进制通信系统的误码率为3%,则误信率为_____________ 通信网中网状网如果点点相连,N个节点,需要多少条传输链路? 水平观点的通信网络结构包括 通信业务按照是否增值分类,可以分为____________和增值业务。 三网融合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融合。 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发明电话的科学家是()? A爱默生 B 贝尔C爱迪生 D 爱因斯坦 在通信系统模型中,噪声源通常可以抽象在下面哪一个模块部分()? A 信源 B 信宿 C 发送/接收设备 D 信道 按照CCITT的规定,二次群E2接口的速率是()? A 2.048Mb/s B 8.448Mb/s C 34.368Mb/s D 139.264Mb/s 某信源一共包括A、B、C三个字符,其中A出现的概率是1/2,B出现的概率为1/4,请分别求出A、B、C字符的信息量,并计算出该信源的墒是多少? 信道容量的计算:香农公式计算。 某一无线通信系统,RF带宽B=200kHz,信噪比SNR=30dB,求信道容量? 列举典型有线传输介质的类型,并比较说明承载速率能力。 .一个四进制数字通信系统,码速率为1kBaud,连续工作1小时后,接收端收到的错码组为18个。(1)求误码率?(2)四个符号独立等概且错一个码元时发生1bit信息错误,求误信率?

现代通信技术概论考点及答案

1-1 通信的工作方式有哪几种 1、按通信对象的数量分类:点与点通信、点到多点通信和多点到多点通信 2、按消息传送方向与时间分类: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和全双工通信 3、按数字信号传输顺序分类: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 1-2 试举例说明模拟通信系统、数字通信系统中哪些是基带传输系统哪些是频带传输系统通常把有调制器/解调器的通信系统成为频带传输系统。反之为基带传输系统。(基带传输:将基带信号直接在信道中传输。频带传输(载波传榆):借助正弦波,先将基带信号的频谱搬移(即调制),变为线路允许的某一频带范围内的数字信号,然后再传输。) 1-3 试指出数字通信系统中码元速率与信息速率之间的关系,并讨论之。 Rb=Rs*log2N(bit/s)码元速率Rs信息速率Rb 在码元速率(传码率)相同条件下,可以提高信息速率(传信率),使系统频带利用率增大。在信息速率相同条件下,可以降低码元速率,以提高传输的可靠性 1-4 现代通信有哪几方面的主要技术 现代通信技术的基础——微电子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的核心——计算机技术;光通信的基础——光子技术;卫星通信技术的基础——空间技术 1-5 什么是多媒体什么是多媒体通信 多媒体就是计算机综合处理声、文、图信息的载体,多媒体是计算机和视频技术的结合 多媒体通信是在系统或网络中,声音、图形、图像、数据等多种形式信息同步进行的交互式通信。 1-6 现代通信技术的目标是什么现代通信新技术的分层结构是如何描述的 目标是为人类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发展趋势六化,即数字化、综合化、融合化、宽带化、智能化和个人化。 1-7 试分析推导在n 个用户点时,要保证每个用户点都能两两专线连接(无交换时)和有交换时线路数各为多少 无交换时n(n-1)/2 有交换时为n-1 1-8 信息交换是如何进行细分的 基本交换方式:电路交换方式和存储-转发方式。存储-转发方式又分为:报文交换方式和分组交换方式;电路交换方式分为空分交换方式和时分交换方式。 1-9 什么是虚电路(VC)试简述VC传送信息的工作过程。 在两个终端设备的逻辑或物理端口之间,通过分组交换网建立的双向、透明传输信道。是分组交换的两种传输方式中的一种。 在两个节点或应用进程之间建立起一个逻辑上的连接或虚电路后,就可以在两个节点之间依次发送每一个分组,接受端收到分组的顺序必然与发送端的发送顺序一致,因此接受端无须负责在收集分组后重新进行排序。 1-10 路由选择算法和流量控制有哪几种具体形式 静态路由算法、距离向量算法、链路状态算法。流量控制:1,在半双工方式下,流量控制是通过反向压力(backpressure)即我们通常说的背压计数实现的,这种计数是通过向发送源发送jamming信号使得信息源降低发送速度。 2,在全双工方式下,流量控制一般遵循IEEE 标准,是由交换机向信息源发送“pause”帧令其暂停发送。 1-11 帧中继技术的优点是什么 其优点是:高效、经济、可靠、灵活 2-1 常用的光缆结构有哪几种 光缆主要由缆芯、护套和加强元件组成。(1) 层绞式光缆。(2) 单位式光缆。(3) 骨架式光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