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会记叙文中恰当的抒情初一

学会记叙文中恰当的抒情初一

学会记叙文中恰当的抒情初一
学会记叙文中恰当的抒情初一

作文题目或训练重点:第二单元选择恰当的抒情方式

授课班级授课教师

教学目标1.掌握抒情文字的特点和写法。

2.能够采用恰当的抒情方法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3.善于发现自身、人类、社会及自然的美,培养自己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并通过抒情这一表达方式写出来。

教学难

培养学生把自己真挚的情感融化于具体的形象之中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设计导语,引入课题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真情未必真豪杰”,谁能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对,人是有感情的。既然人是有感情的,那么有了感情后就必然要从心中发泄出来,这种发泄的过程你们知道叫什么吗?——抒情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抒情的问题。

二、讲解抒情的有关知识

1、什么是抒情:

抒情就是抒发感情,是作者把对客观事物的喜、怒、哀、乐等主观感受,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进行表现和抒发的一种作文技法。抒情的作用在于以情感人,激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1)什么是抒情?

所谓抒情,是和记叙、议论、描写、说明并列的一种表达方式。抒情是直接或间接地抒发内心感情的一种表述法。“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抒情,是文章打动读者、感染读者的重要手段。抒情,是抒情诗、抒情散文的主要表述方法;在叙事性的作品中,它常常与叙述、描写、议论等结合运用。在议论说理的文章中,作者一般很少直抒感情,而是通过对某种观点的论证,体现作者的爱憎感情。记叙中运用抒情表达方式,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

(2)抒情的方式有哪些?

直接抒情:直接抒发作者对事物的感情,间接抒情:在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过程中渗透作者的感情。主要方式有寓情于事、寓情于景和寓情于物等几种方式。

①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指作者在记叙的过程中,不通过其它媒介,直接把情感吐露出来。

②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作者不直接抒发情感,而是在叙述、描写中渗透强烈的情感,或借人、物之口抒发自己的感情。

抒情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类。①寓情于事,借事抒情

我们在回忆往事、记叙经历、述说体验时,往往会涌起感情的波澜。寓情于事就是通过叙述某件事来抒发感情。作者因事而动情,情由事牵,感情色彩浓厚。如老舍《小麻雀》中“小猫衔着小鸟……那两颗小黑豆似的眼珠已经在我心里睁着呢”这段文字叙述小鸟被猫抓住之后,自己想追又不敢追,又不能不追这件事。文字简明,但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小麻雀的极度担心,对被损害的弱小者命运的同情。

②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我们看到一些景物,往往会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就是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一切景语皆情语”把感情融入到所描写的景物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这是中国文学很传统的表现手法和突出的艺术特点。如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作者通过描绘月落、乌啼、满天白霜、江边的枫树、渔火、寒山寺等景物渲染出秋夜的幽寂清冷。借此表达了作者落榜后孤孑清寥、愁绪满怀的情感。

③寓情于物,托物言志

选择一些可以借用事物,抓住事物的某些特征,用艺术表现手法表达某种感情、道理、风格、精神和品质,这就是托物言志。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妨。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作者借“梅花”这一形象表现了诗人饱受摧残,但至死也不会改变自己高尚品格和坚贞节操。周敦颐的《爱莲说》等都是这种手法的运用。

(3)对抒情性文字有什么要求呢?

①情要真实。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要动人,首先得真实。虚假的感情不仅不能动人,反而令人反感,甚至厌恶。作者内心一片真情,倾吐在文章中,文章就震撼人心。还要注意情要健康,向上,能鼓舞人心。消极颓废的感情不应该写入文章。

②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抒情根据文章内容的不同、自身性格的不同,选择恰当的抒情方式,或直抒胸臆,或间接抒情。但抒情一般都和记叙、描写、议论结合起来用。记叙是抒发感情的依托。在描写中,特别是细腻的心理描写,对表达感情有着直接的功效;而适当的议论,能使所抒之情得到升华。

③适当掌握表达技巧适当的表达技巧,无疑能对文章感情起强化作用。关键语句的反复咏叹,可以使感情表达逐层加深,从而产生强烈的感染力,恰当的对比能使感情表达更鲜明。形象的比喻能使无形无质的感情更容易被人理解。

三、写作实践

1、我们爱亲人,爱朋友,爱动物,爱花草,也爱家乡,爱祖国……试以“爱”为话题,自拟

题目,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提示详见课本76页。

教学反

四、美文赏析

一夜的工作

作者:何其芳

周总理在第一次“文代”大会上作了报告。《人民文学》杂志要发表这个报告,由我把记录稿作了整理,送给总理审阅。

(点评:开篇作者非常低调地说明了自己之所以能看到总理一夜工作的原因,为下文作了铺垫。能够与总理面对面,作者的心情肯定丰富多彩,可是作者没有丝毫流露。这样的处理,与结尾两段式的直接抒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中我们可以领会,要做到恰当的抒情,就要有所取舍,不在与表达中心无关的情感上浪费笔墨。)这一天,总理办公室通知我去中南海政务院。我走进总理的办公室。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说:“我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你们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你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你。”

(点评:心中有情,眼之所见,耳之所闻,无一不饱含情感。这段,作者依然没有一句直接表露自己的情感。但从“极其简单”,“如此而已”,“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等语词中,我们却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心中的那份感动与震惊。记叙文中的抒情,由于受到篇幅的限制,直接抒情的部分是非常有限的,但是间接抒情可以无处不在,无孔不入。)

我就到值班室去睡了。不知到了什么时候,值班室的同志把我叫醒。他对我说:“总理叫你去。”我立刻起来,揉揉蒙眬的睡眼,走进总理的办公室。总理招呼我

坐在他的写字台对面,要我陪他审阅我整理的记录稿,其实是备咨询的意思。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且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夜很静,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总理才审阅完,把稿子交给了我。

(点评:这一段,作者的视线落在了总理审阅记录稿时的动作、神态上。贵为一国的总理,却能“一句一句地审阅”一篇普通的记录稿,而且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还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这不是“认真”两字可以概括的。作者在此依然把自己不断发酵的情感藏在记叙的文字里。)

这时候,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的绿茶,一小碟花生米,放在写字台上。总理让我跟他一起喝茶,吃花生米。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喝了一会儿茶,就听见公鸡喔喔喔地叫明了。总理站起来对我说:“我要去休息了。上午睡一觉,下午还要参加活动。你也回去睡觉吧。”

(点评:一夜的工作,一杯绿茶,一小碟数得清颗数的花生米。当真的遇上了可以触动我们心灵的人和事,文字为之无色。一如最新鲜的食材,都不需要高深的烹饪技巧,清水煮之即可。写文章,会做加法,擅长各种技巧固然是种能耐,会做减法,用精准的白描,触动读者的内心何尝不是一种智慧。)

我也站起来,没留意把小转椅的上部带歪了。总理过来把转椅扶正,就走进里面去了。

(作者:一个小到不能再小的细节,却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叫真正的人格魅力。作者依然对自己的情感三缄其口,我们却迫不及待想要打探他心底到底怎么想。恰当的抒情总是以反复的隐忍为前提,让读者饱尝等待的煎熬。)

在回来的路上,我不断地想,不断地对自己说:“这就是我们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

(点评:“我”离开了总理的办公室,情绪也挣脱了理性的压抑,成了一支射向读者内心的箭,来不及躲闪,也不愿回避,我们甘愿就这样被命中,与作者一同在晨曦中为自己的祖国能有这样的总理而骄傲,而自豪。)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经常这样想,我想高声对全世界说,好像全世界都能听见我的声音:“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点评:一篇七百多字的记叙文,用了两段,一百五十多个字来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从常规来说是不恰当的,比重太大了。然而,在这里,我们却不觉得多,只觉得过瘾,我们的总理配的上这超常规的抒情。似乎只有这样,才是最恰当的。)

记叙中的描写和抒情

写作记叙中的描写和抒情 教学目标: 1、明确记叙文中描写、抒情的作用。 2、学会在记叙文中恰当地进行描写、抒情。 教学重点、难点: 记叙文写作中如何描写、抒情。 教学方法: 教学上主要采取讨论、交流、点拨加学生例文和名家作品展示的方式,更直观地突破教学重点。并通过讲练结合,使知识转化为能力,使学生能在记叙文写作中恰当地运用描写、抒情。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同学们的日常写作中看,大家基本上能审清题意,中心明确,但行文空泛,缺少生动的描写,因此,今天我们主要探讨如何在记叙文中恰当地进行描写和抒情。 二、记叙文常用的描写方法 1、常见的人物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2、常见的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简介抒情 三、思辨与欣赏 (一)比较鉴赏,初探记叙文中描写的运用方法。 片段一:掀开那一床被子,阳光就从那儿洒了出来。那天黄昏,我还在奋笔疾书着,门突然“吱呀”一声轻轻被推开,妈妈捧着我橘黄色的被子进来了,走到床前,轻轻放下,铺展开来,拉直边角,不时拍打着,一阵阵清风从被子中不经意间吹出,我嗅了嗅鼻子,似乎有阳光的味道。妈妈转过身,微微扬起嘴角朝我笑笑。就走出房间,合上门,看着每天被妈妈理得平平整整的被子,心里顿时充满了阳光与动力,这不就是妈妈对我的爱吗?于是,我收藏起这片阳光,这片爱。打开那一本作业,阳光就从那洒了出来??这不就是老师对我的爱吗?于是我收藏起这片阳光,这片爱。 片段二:走进教室,阳光就从那儿洒了进来,这儿有我朝夕相处的朋友。每天有不开心时,总会最先被好朋友看出,她总会关心着我,使出浑身解数让我开心。有时她会给我讲她的糗事,有时她会向我撒娇,有时她会理智地和我聊天,她对我的安慰总能让我重新燃起希望。和朋友们在一起时,所有烦恼和疲惫总会

记叙抒情文

三大禁忌 ? 重敘事而輕感受:文章滔滔不絕記敘件經過而忽略感受(「記一次xx的經過和感受」 一類文章最易犯此毛病)。 ? 敘事帄淡欠輕重:一般同學敘述事件時仿似流水帳,帄鋪直敘,全無剪裁, 主次不清,輕重不分;更劣者就東拉西扯,隨想隨寫,全無條理可言。 ? 感受與事件無 關:同學所抒發的感情與所述事件無關,例如1999年第二題:「聽友人立群傾訴心事有感」, 有的同學所抒發的感受有如天馬行空,茫無邊際,與所聽毫無關連,這就是一大缺失。 作法提要 ?事件始末要清楚:一篇記事文的要素應包括六何(何時,何地,何人,何事,為何, 如何),這樣全篇文章才會完整。例如《花潮》一 文就包括這六項要素。 ?詳略主次要分明:與主題有關的事宜詳寫,其他的宜略寫。敘事要有層次, 前因後果要交代清楚。 ?抒情真摯和具體:不能以泛泛之詞說出自己的感受,例如,我感到很高興/ 沉悶等,宜以具體事件反映你的感受。一件感人的事不一 定要用「慘」字,宜用各人的行動來反映這是一件喜事或 慘事。如能寫出真感受則更佳。 ?第一人稱說故事:由1993年至2001年九年以來,記事文全要求以第一人稱 書寫,考生如以第三人稱寫作,則會變成記述別人的故 事,以致離題萬丈。 ?順敘倒敘皆相宜:記事可用順敘或倒敘。如用倒敘則要注意前後呼應,否則 會變成不合邏輯。 ?句式修辭多變化:句式宜多變,可使文章生色不少,宜多用 比喻,排比,擬 人。 1993年﹕記一次患病的經過感受﹝記敘抒情文﹞ 分析: 抒寫個人的情懷感受。 1 報告﹕ 此題表現最佳,原因是每人都有患病的經驗,題材俯拾即是,而且考生一般長於 哲理的領悟等,已中肯綮。成績普通者,亦能掌握患病的經過與感受兩部分去描述,只 嫌經過太詳而感受不足或不深,在文末收筆時才略提父愛母愛之偉大或健康之可貴等。至於 成績劣者,只敘述患病的原因及經過,完全忽略感受;加上文辭拙劣,內容乏味,敘述又欠 條理,是以不獲好評。 1996年:記述你一次遲到的經過和體驗(記敘抒情文) 分析: 清楚交代遲到的原因,其間的情形和遲到的結果,如只述結果,不提經過,則敘事有欠 完整;所寫體驗部分,可寫因整件事而引發的感受和想法,亦可寫只由經 過或結果而引發者。 報告﹕ 這的表現十分參差,考生十居其九以上學遲到為題材。遲到原因不外晚睡遲起而鬧鐘不 靈,或遇交通阻塞,或風雨所阻等理由。考生文章題材雖然接近,表現手 文句不通、不達意;其過程

【原创】《记叙文中的抒情》教学设计

《记叙文中的抒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抒情的概念。 2. 掌握抒情的作用。 3. 熟练掌握抒情的类型(方式方法)。 教学重点:抒情的类型 教学难点:间接抒情的四种类别 教学过程: 1.抒情的概念 抒情是直接或间接地抒发内心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抒情,是文章打动读者、感染读者的重要手段。 在记叙中抒情,就是作者在记叙人物或事物、描绘景或物的过程中,用饱含感情的语言,把自己内心的情感(或喜或悲,或热爱或厌恶,或赞美或批评)抒发和表达出来。 2. 抒情的作用 A. 抒情用在写人、叙事、写景的散文中,能使文章充满抒情色彩。 B. 在记叙、描写中穿插抒情,有助于理解、理清作者的思路,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 3. 抒情的类型(方式方法) (1)直接抒情 (2)间接抒情 ①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触景生情) ②融情于物(咏物寓情、咏物言志、托物言志) ③融情于事 ④融情于理 4.具体分析 (1)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又称直抒胸臆,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作者对事物的思想感情。即不借助于任何别的手段,直截了当地把内心强烈的感情抒发、倾吐出来,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 其特点是:不要任何“附着物”,而是思想感情直截了当地宣泄;不讲究含蓄委婉,而是思想感情毫无遮掩地袒露。这种直陈肺腑的抒情方式,往往显得坦率真挚,朴质诚恳,很能打动人心。

如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在介绍志愿军战士的几个英雄事例后,写下了这样一段抒情文字: 朋友们,用不着多举例。你已经可以了解我们的战士是怎样的一种人,这种人是什么一种品质,他们的灵魂是多么美丽和宽广。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是我们值得骄傲的祖国之花!我们以我们的 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 作者饱含深情,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志愿军战士的无比崇敬和热爱之情。 再比如魏巍在《我的老师》中直接抒发对老师的敬仰之情“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她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2)间接抒情 ①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触景生情) 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在文章中只写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如朱自清的散文《春》,通篇写景,又通篇渗透着情。“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这里是用比喻、拟人写景。写春天景色的绚烂多姿之美,使人如临其境,赞美之情一读便知。 触景生情,是指触及外界景物而引起情思,发为感叹述怀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先写景,再抒情;也可以先抒发对景物的感受,然后再描写景物;还可以把二者交织起来,一边写景,一边抒情。写景是为了抒情,笔在写景,却应当“字字关情”。 如杜甫那首千古传诵的爱国诗篇《春望》中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前一句写对国家时局危难的感伤,后一句写对家中亲人分散的离愁。春花春鸟,本来是令人欢娱,让人喜悦的景物,但对于沉浸在悲痛之中的诗人来说,却是见之溅泪,闻之惊心,忧国思家之情表现得形象而深沉。这两句情景交融,以美好的景物来反衬诗人悲痛的感情,感人至深。 ②融情于物(咏物寓情、咏物言志、托物言志) 咏物寓情:是通过描写客观事物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咏物寓情的关键在于“寓”。它的特点是,只描写物象,不直接抒情,作者将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对物象的具体描绘之中,通过比喻、拟人、象征等方式,委婉曲折地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咏物言志:是指有感于外物而述志抒怀的方法。它与咏物寓情的区别是:咏物寓情只状物,不直接抒情;以状物代替抒情;咏物言志既状写事物,也直接抒怀,因物生情,有感而发。 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就是一篇短小的咏物言志之作。文章首先“咏物”,描写花生的可贵之处:“它只有把果实埋在地底,等到成熟,才容人把它拔出来。”然后“言志”,说

记叙中的描写和抒情1

《记叙中的描写和抒情》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1、明确记叙文中描写,抒情的作用以及注意事项。 2、学会在记叙文中恰当地进行描写,抒情。 学习重点、难点: 记叙文写作中如何描写、抒情。 学习过程: 一、分享微信,解析课题 1、这是我昨天的微信,和大家分享一下。 初来到江南中学,便被这美丽的校园风光吸引。几缕清风,几分叶落,缀得满地金黄似灯火;一抹清幽,一树花朵,铺了一地琼芳与碎末;一群孩儿,书院围坐,仰起笑脸问客至何处。史有侠女仗剑走天涯,书有琴师拨弦弄古今。我无剑无弦,但有你们。感恩赛课这个平台!感恩承办的学校!感恩我的弦我的剑! 主要用了哪两种表达方式?(板书:描写和抒情)写了哪儿的景(校园之景)抒了什么情?两个字(感恩之情)。起缘于一个什么事情啊?我们以“何人在何地做何事”的格式概括一下。(余老师在江南中学赛课。)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记叙中的描写和抒情》。 我要请刘同学帮我在黑板上记录。刘同学有请,大家掌声鼓励一下。记住,我在你的身旁。 来,我们看这几个字。读。对于这件事,我说了我眼里看到的,心里想表达的。接下来,换你们了。 二、扩写训练,领会描抒 1、人物形象不够丰满,从哪些方面入手可以让人物形象丰满些? 2、人物所处的场境是怎么样的?(板书:多样) 3、你对余老师有什么鼓励的话吗?试着表达。(为什么不说“伟大”发大财?板书:贴切) 展示合作完成的片段。比较得出:同样的事件,描写能使文章丰满;抒情能使文章感人(板书:丰满;感人)

请大家安静阅读教材,请勾画出刚才我们研讨过程中所出现的相应的知识点。时间1 分半钟。) 三、实际操练,运用描抒 1、接下来,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她叫陈星维。13岁,和同学们一样大小;读初二年级,和同学们念一样的书。她是我在“国培送教下乡”时认识的学生。就读于开县百里初中。百里是我们县最偏远最贫穷海拔最高气温最低的乡镇。父母生下她不久,就外出打工谋生去了。她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照看。陈星维2岁多时,有一次和小伙伴们烤火取暖,不小心摔到了火堆里,是脸朝下扑在了火堆里的摔,然后就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样子: 。 (她现在还会疼吗?这是13,4岁少女光滑的皮肤吗?鼻眼的位置是正常的吗?她照镜子会难受吗?看到人们异样的眼光她会怎么想?) (请写三,四个描写的句子,可以描写外貌,描写神态,也可以描写自己看到相片的心理。时间3分钟) 展示两位同学的描写。(只展示描写的文字) 点评:出这个题目我纠结很久,我无意引导同学们注意陈星维相貌的残缺。我要 同学们续写的目的是:一是告诉大家具体的描写需要仔细观察;二是直面这种残缺可 以让同学们的恻隐之心成倍放大。可喜的是,刚才两位同学的描写都有着隐隐的怜悯 和尊重,这足见得同学们的兰质蕙心。而老师我今天所用的相片和事例都有征得陈星 维的同意。 2、更不幸的事发生了。请一个同学来读读这两段文字: ①2015年9月2日早上我迎来了一个让我一生都无法接受的消息,我的爸爸他去世了。当我看见爸爸一个人孤伶伶的躺在棺材里时,我就知道爸爸是真的活不过来了。 。 ②我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弟弟才7岁,妈妈一身的病。我想出去打工养活弟弟和妹妹,可是看到我被烧伤的脸,我怕没人敢要我。 。(是谁日夜操劳,让她衣食无忧?是谁张开臂膀,给她温暖力量?是谁在很多人都避开她时,对她关爱如故?她是家里的老大,她要撑起整个家,她撑得起吗?那么小,没有学识,她能想到的唯一办法就是打工,这个办法现实吗?)

怎样写作文之在记叙文中怎样抒情和议论

怎样写作文之在记叙文中怎样抒情和议论 第二篇:在记叙文中怎样抒情和议论 在以记人,叙述,写景为主的记叙文中,作者往往要表达他的喜怒哀乐和抒发由衷的感情,这就是抒情.例如:初一册最后一课中有一句:”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望不了!”作 者对人,事,景表达的看法评论,就是议论.例如初中二册一面中的”前面是一条路,先生没 走完就倒下了,我们只有踏着他的血的足迹,继续前进.” 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既可并用,也可以相互交融或揉合在文句中.’抒情和议论在记 叙文的位置怎样安排呢?常见的位置安排有:文章的开头,文章的结尾,过渡句中,夹在记叙 文中等.它们没有固定的程序或形式,可因而异,灵活反应. 为什么在记叙文中使用抒情议论呢?为了是文章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起到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一般应在记叙文中使用抒情和议论.将抒情和议论用在不同的位置则 起到不同的作用,放在开头,起到开门见山,点明主题,统帅全篇文章的作用;放在结尾,则可归纳全文,突出中心,增强回味;放在过渡句中,则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文章前后 都有抒情,议论的,则起前呼后应,突出中心的作用;多次反复的出现类似抒情,议论, 则更是增强艺术效果,起到反复点明中心的作用. 抒情和议论的基本方法 1.要以记叙为基础.记叙是抒情和议论的基础.只有在记叙生动具体的基础上写适 当的抒情和议论,才能得到应用的作用.如果没有以记叙作扎实的基础,即使用了优美的 抒情和议论,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华而不实的;另一方面,如果抒情和议论部分过多,就 会冲淡主体,喧宾夺主了.在初二册<挖荠菜>中结尾的一句:"你们就会懂得什么是幸福,怎样才会得到幸福."显然,只有在作者具体控诉了旧社会给劳动人民带来的深重灾 难后,才得出这种言简意赅的结论,否则这种议论是不能感到读者,使人信服的.在初六 册<回忆我的母亲>中,作者用了大量的事例赞美了母亲的优秀品质后,作了议论性概括:"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应该感谢母亲, 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意志......"这些议论总结了母亲对作者的教育影响, 进一步抒发了母亲的真挚感情.如果缺乏大量的记叙,这种议论就显得空洞无力. 2.要用以深化主题.抒情和议论要有的放矢,为突出文章主题服务,切忌想到什么 写什么,毫无边际,漫无中心.在初二<一件珍贵的衬衫>中,开头一段:"这衬衫凝聚 着敬爱的周总理对人民群众的阶级深情......"结尾一段:"我们看到的是周总理 那平易近人的高贵品质,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本色." 开头的抒情,结尾的议论都用点明文章中心,前后呼应地突出了周总理的崇高品质和人民 对他的无限崇敬之情.在初二册<我的老师>中的"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 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该句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敬爱和难忘的情谊,目的 是用来深化文章中心.在初三册<一件小事>中,最后一段"独有这件小

叙事抒情作文

叙事抒情作文 通过叙事,表达情感。叙事要求详略得当,叙事要为表达情感、抒发感想服务。 作文题目1:以“中学生的一天”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做到有详有略,主题鲜明。 写作导思:文题规定了取材的范围,记叙发生在中学生一天里的事。写作的对象是自己,还是他人,所写的内容是学校生活、家庭生活,还是社会生活,题目中未作限定,其实均可。当然,多数学生首先考虑的可能是自己在学校里的生活。不管记叙何人、何事,文章应确立一个明确的中心意思。中心意思一经确定,根据表现中心意思的需要去选择材料,有详有略地记叙。写作本题,切忌平庸。不要流水账般记叙一天里的生活内容。如何写出新意,要好好构思。最好确定反应中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等主题,然后根据主题选择合适的材料,安排详略。 例文: 中学生的一天 “叮铃,叮铃、、、、、、” “小懒虫,快起来,没有出息的东西,第一天就这样,还想考大学!” 闹钟发出的刺耳的金属敲击声,夹杂着妈妈絮絮叨叨的话语,打断了我那均匀、酣畅的鼾声。张开沉重的眼睑,望望墙上昨天父亲为我制订的、也许墨迹未干的“晨读计划”,在连打几个哈欠之后,我赶紧穿衣下地,飞快地抄起英语书,窜出房门,趁妈妈不注意,顺手“拐”走了门旁的篮球。 “李娜娜,76分,张秋梅,89分……”数学老师抑扬顿挫的声音在静寂的教室里回荡着,撞击着一颗颗颤抖的心。我慢慢抬起头,望了望王锋——我班上数学成绩最好的数学科代表,哟,他这是怎么了:腿轻轻地抖动着,两只手不自觉地用力捏着钢笔,眼睛紧盯着老师的嘴巴,嘴唇颤动着,而且,每当老师念到名字的读音与“王锋”差不多的同学时,他脸上的肌肉就重重地抽动一下。再看看他的坐姿,简直像一支绷紧的弹簧。忽然,数学老师提高声调,宣布道:“王锋同学,91分,最高分!”只见王锋猛地一晃,身子顿时萎缩下去,像大病未愈的人,无力地靠在椅背上。我心中不禁一惊,做一名好学生真难啊。

记叙文中的描写和抒情

“记叙文中的描写和抒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讲授、感悟、讨论、训练,能找到记叙中的抒情,感知其作用,并能在写作中融入真情,加以运用,提高记叙文的写作水平。 2明确记叙文中的抒情在记叙文中的地位和作用。 重点:能找到记叙中的抒情,感知其作用,并能在写作中融入真情,加以运用,提高记叙文的写作水平。 难点:能找到记叙中的抒情,感知其作用,并能在写作中融入真情,加以运用,提高记叙文的写作水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大屏幕展示一幅图片,让学生用记叙、描写、抒情的表达方式来对图片进行评说。 二课文引路 片断一:《我的老师》 要求:找出记叙中的抒情语句,并说说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有什么效果?“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全文都用第三人称“她”,这里为了便于抒情连人称改用第二人称了。直接抒发了对老师的依恋、思念之情。这是抒情中的直接抒情 片断二:《背影》中那段对父亲背影的描述: 要求:体味文段的抒情及特点。 作者不施浓墨,不用重彩,而是白描,这是抒情中是间接抒情 三技法总结 在记叙中抒情的方法有两种: 1、直接法,就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 2、间接法,就是将自己的情感寄于景,寄于人,寄于事,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渗透感情。 值得注意的是: 1、在记叙中抒情要由事而发,随景而生,不要生搬硬套。 2、所抒发的情要出于内心,不要无病呻吟,不要虚情假意。 3、抒情要适当和简洁,不要大段大段地抒发而喧宾夺主。 四名作欣赏 1 毕淑敏《造心》 有一颗仁慈之心,会爱世界爱人爱生活,爱自身也爱大家。有一颗自强之心,会勤学苦练百折不挠,宠辱不惊大智若愚。有一颗尊严之心,会珍惜自然善待万物。有一颗流量充沛羽翼丰满的心,会乘上幻想的航天飞机,抚摸月亮的肩膀。一颗美好的心,即使巨轮沉没,它的颗粒也会在海浪中,无畏而快乐地燃烧。 赏析 人生短短几十年里,无法与江月、宇宙的无穷无尽相似相比,我们永远不会知道永远到底有多远,但心的塑造是长久、持续、不懈的探索过程。我们无法增加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尽力地增加生命的深度。圆满的人格就像一个鼎,真、善、美好比鼎的三足,缺少了一足,鼎就必然立不成:人生在世,当求自身的圆

记叙文写作训练之-“-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

记叙文写作训练之“ 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 教学目标: 1.理解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及常用写作方式 2.注意克服常见错误,较正确在进行写作 教材分析: 重点:写作 难点:写作 教具:多媒体平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 请一同学自愿讲述画龙点睛的故事 教师讲解:在记叙文中恰当地穿插一两句议论,有时就能使一篇貌似平常的文字变得精辟,璨然生色,就像画在壁上的龙,一经点上眼睛,就立刻电闪雷鸣,腾云而去。 二:起步准备(4) 教师讲解 叙是议的基础,议是叙的深化 记叙文的中议论,大多是在叙述描写的基础上引出作者的感想、认识,直接写出对所写的人物、事件的感受及主观评价。作者犹如一个讲解员,随时随地就所讲述的人和事发表一点评论。 例如杨朔的《荔枝蜜》从看荔枝园、喝荔枝蜜,写到参观养蜂场:(齐读,无条件由教师朗读) 我想起一个问题,就问:“一只蜜蜂能活多久?” 老梁说:“蜂王可以活三年,工蜂最多活六个月。” 我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是多么高深啊! 这段饱含诗情的议论,热烈赞扬了蜜蜂无私奉献的精神,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这样的议论是作者认识飞跃的产物,它既能起到点睛的作用,又可以和写人叙事互为映衬,交相辉映。 三、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其他学过的课文 , 评析是如何进行议论的 . (5) 提问后教师归纳 : 先叙后议《养花》: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故乡》: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先议后叙:如魏巍《寄故乡》:不论走到什么地方,人总是爱他的故乡的。尽管他乡的水甜,山更青,他乡的少女更多情,他乡的花草湖光更温柔,然而,人仍然是爱他的故乡的,爱它的粗朴的茶饭更好吃,爱它的乡音更入耳,爱它的淳朴的丝弦更迷人了!“ 先议后叙,再议《一件小事》开头结尾议论,中间叙事 夹叙夹议:《谁是最可爱的人》每举一个事例后就有一段议论抒情。 四、范文欣赏:(5) ( 附) 五、写作指导:(2) 教师讲解:同学们在写记叙文中运用抒情议论时要注意避免几个问题: 一是“空”:议论和记叙脱节,各敲各的锣,让人不着边际。应该需要时才议论。 二是“浅”:议论没有切中所记事物的深刻意义,浮光掠影,成为空洞的说教和时髦的口号。 三是“滥”:议论多而且不当,即乱发议论。 六、作文修改:(5) 请看下面一段文字: 朱老师经常给我们讲科学家的故事:著名的科学家科尔怎样利用三年中所有的星期天证出了 200 多年来无人攻克的难题;发明家爱迪生怎样刻苦钻研,废寝忘食,一共有一千三百多项发明;诺贝尔怎样舍生忘死地试制炸药;居里夫人怎样被放射元素夺去了健 康 .... 他讲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他讲华罗庚、陈景润、李四光 .... 在这三段叙述之后有这样三种议论:请选一最恰当的 1.他了解得是那么多,知识是那么渊博,讲得是那么生动,科学家的精神实在是太感人了。 2.老师在教育我们,从小要立志,要向科学家学习,努力攀登科学高峰,将来为四化作出贡献。 3.为了科学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他们甘愿牺牲个人的一切,老师在告诉我们:要这样对待事物,要这样对待工作,要这样看待生命的价值,做无愧于时代的有志青年。 七、片断训练:(20) 给下面一段文字补上恰当的议论或抒情 离别的情思 最后几分钟到了,教室里气氛庄重。老师站在黑板前,等待那宣布我们初中三年学习生活结束的铃声。他炯炯的目光里充满着希望、

记叙中的抒情

八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作文(记叙中的描写和抒情) 教学目标: 1.明确记叙文中描写、抒情的作用。 2.学会在记叙文中恰当地进行描写、抒情。 重点难点: 记叙文写作中如何描写、抒情。 教学方法: 教学上主要采取讨论、交流、点拨加学生例文和名家作品展示的方式,更直观地突破教学重点。并通过讲练结合,使知识转化为能力,使学生能在记叙文写作中恰当地运用描写、抒情。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同学们的日常写作中看,大家基本上能审清题意,中心明确,但行文空泛,缺少生动的描写,因此,今天我们主要探讨如何在记叙文中恰当地进行描写和抒情。 二、记叙文常用的描写方。 1.常见的人物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2.常见的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简介抒情 三、写作指导。 【精彩链接一】姥姥家在农村,那里的新鲜事可多了。就说看电影吧,那里放电影不在电影院,而是在晚上找个大空场,支个大白幕就开演了。我很想去看,可姥姥、姥爷总说我还小,又人生地不熟的,不让我去。去年暑假,我又去了姥姥家,正赶上邻村晚上有电影。那天晚上,我趁着姥姥他们和街坊闲聊,对我放松警惕的时候,偷偷地与几个小孩儿去看电影了。电影散场时,夜已经很深了,满天的繁星就像集镇小摊上卖的发光的银纽扣,一闪一闪,好看极了!柔柔的月光洒满了小路,一阵阵略带凉意的风,吹过树林“沙沙”地响,吹在脸上就像姥姥讲的故事中的仙女在用手抚摸我的脸蛋一样。 ——烘托了孩子看完电影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精彩链接二】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 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背影》

校本课程处理好记叙文中记叙、议论、抒情

处理好记叙文中记叙、议论、抒情 蔡颖 教学目标: 理解表达方式与文体特征的关系;掌握记叙文的一般文体要求,学会处理记叙文中的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提高记叙文的写作水平。 教学内容: 不少同学写的作文常常是“四不像”,文体杂糅,记叙文不像记叙文,议论文不像议论文。就其原因,在于不清楚文体的基本特征,没有掌握好文体写作的基本要求。 【表达方式与文体特征】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之分。 表达方式是文体特征的重要表志,不同的表达方式,决定了不同的文章体裁。也就是说,作者写作一篇文章,有其明确的目的,或为叙述事件过程,或为描写事物状貌,或为抒发感情,或为阐述道理,或为解说性状。尽管在一篇文章中,五种表达手法是交织在一起的,但总有一种为主体,那一种为主体,就形成那一种文体。 (1)记叙性文章以叙述为主,夹杂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分写人与记事两大类; (2)抒情性文章以抒情为主,夹杂记叙、议论、说明,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重在抒发情感; (3)议论性文章以议论说理为主,辅之以叙述、说明、抒情,重在阐述道理,表明立场、观点。 (4)说明性文章解说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要求科学准确、客观明晰。 【记叙文写作的一般要求】 写好记叙文要注意恰当选取有关人物、事件或场景。选材注意有三:真实、典型、新颖。具体写作时的操作要领: 1、明确记叙六要素:时、地、人、事,起因、经过、结果。 2、有条有理、线索分明,中心明确、详略得当,用恰当的议论抒情点题。 3、叙事要简洁,情节要集中,情感要真挚,结构要紧凑,人物不宜过多过杂,善用修辞。 【记叙文中的抒情与议论】 记叙文主要的表达方式是叙述和描写。为了更鲜明地表现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有时在记叙中也夹一些抒情和议论。

记叙文中的抒情与议论

(一)记叙文中的抒情与议论 叙是议的基础,议是叙的深化 记叙文的中议论,大多是在叙述描写的基础上引出作者的感想、认识,直接写出对所写的人物、事件的感受及主观评价。作者犹如一个讲解员,随时随地就所讲述的人和事发表一点评论。 例如杨朔的《荔枝蜜》从看荔枝园、喝荔枝蜜,写到参观养蜂场:(齐读,无条件由教师朗读) 我想起一个问题,就问:“一只蜜蜂能活多久?” 老梁说:“蜂王可以活三年,工蜂最多活六个月。” 我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是多么高深啊! 这段饱含诗情的议论,热烈赞扬了蜜蜂无私奉献的精神,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这样的议论是作者认识飞跃的产物,它既能起到点睛的作用,又可以和写人叙事互为映衬,交相辉映。 三、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其他学过的课文, 评析是如何进行议论的. (5) 提问后教师归纳: 先叙后议《养花》: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故乡》: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先议后叙:如魏巍《寄故乡》:不论走到什么地方,人总是爱他的故乡的。尽管他乡的水甜,山更青,他乡的少女更多情,他乡的花草湖光更温柔,然而,人仍然是爱他的故乡的,爱它的粗朴的茶饭更好吃,爱它的乡音更入耳,爱它的淳朴的丝弦更迷人了!“先议后叙,再议《一件小事》开头结尾议论,中间叙事 夹叙夹议:《谁是最可爱的人》每举一个事例后就有一段议论抒情。 记叙文无论写人还是记事都必须具有真情实感。记叙文中恰当插入抒情和议论的句子进行渲染可以直接点明人物的思想性格,评价人物,阐明所写事件的本质意义;可以更鲜明地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可以使作者的思想感情恰如其分地抒发出来,让读者如同身临其境;也可以使作者的见解获得恰倒好处的表现,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在记叙中穿插抒情和议论,学生大多在千方百计地运用,但往往造成以下的后果:①立意肤浅。②抒情和议论的内容与记叙的内容有机地融合,有游离或孤独之感,形成两 张皮。③缺乏真情实感,只是套话俗话。例如:“啊,多美啊!”“这是多么叫人感动啊!” 笔者认为,进行记叙文这方面的训练必须作立体化全方位的斟酌,从整体着想,从局部着手。 1 明确运用抒情和议论的地位 记叙文的写作教学必须符合训练系列化的要求。这个系列包括许多内容,其中抒情议论难度最高。正因为如此,有些同学写作时干脆避而远之,撒手不用;或者用是用了,只不过敷衍而已。为此,在考虑设计教学目标时,必须把它们的作用向学生说得一清而楚,强调 它们在文章意义,确定它们应有的位置。当然这种认识绝论文格式范文一步到位

阅读理解记叙文中的描写

阅读理解(记叙文中的描写)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记叙文的文体要素及分析方法 2、了解一般记叙文的描写方法 二、教学重点: 掌握记叙文的特点及描写方法的区别及运用 三、教学难点: 1、揣摩文章的内涵及文章线索 2、主要描写方法的区别及运用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我们第一单元,第二单元学习的大多数课文是什么文体呢? 多数是散文,那么,以前学的大多数的记叙文,今天我们先从记叙文开始学起。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记叙的线索及作用: 常见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5、描写 (1)肖像描写:肖像描写即描绘人物的面貌特征,它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饰、打扮以及表情、仪态、风度、习惯性特点等。肖像描写的目的是以“形” 传“神”,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 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 描写技巧 (1)仔细观察,抓与众不同的方面,突出特点。 (2)抓住“五官”特点,写出人物面部特征。 (3)注意身材体型、服饰打扮,体现人物个性。 (4)区分性别和年龄差异,用词准确。 (5)注意生活经历,符合人物身份。 (6)注意经常习惯的动作神态。

借物抒情作文 范文5篇_优秀作文

借物抒情作文范文5篇 钥匙黄愉婷落花一样的往事飘散在时光隧道,一回头不会让你走出多远,它永远都在,而这些记忆,便是经历过,失去过,疼痛过的一切的苦味胶囊。 那把蒙尘土的钥匙,有着太多太多的伤痕,它的泪流不清,苦诉不完,现在的它不知去向。 八九岁的我,什么都不懂,但能看懂来自法院的一张镶蓝框的白纸,也正是这张纸的驾临,囊中便有了一把钥匙,在末端还编了一条红绳,是女人给我的,她告诉我,如果想她了,可以用这把钥匙去她居住的地方找她,随时,她都在。 满脸泪水,接过钥匙,她走了,带着她的行李。而我被男人关在了大门内,只能用双手扒在窗上,呆呆的望着,止不住地抽泣、哽咽,当再也看不见她,我仿佛失去了一切。即使我当时很小,但脑海中只觉得她再也不会回到这里,我眼睁睁的看着这一切。 攥紧钥匙…… 在后来的些许日子里,钥匙便随身带在了身上,时时刻刻捧在手里,因为它对我来说意味着太多,它是希望,是爱,带着它,跑不得,跳不得,生怕将仅剩的希望散落,它胜过了在我那小小的世界里的一切。 睡前,总会打开小夜灯,把钥匙高举过头顶,轻幽幽转一圈,在某一刻,它总会和灯火相映,投放出惊人的光斑,虽仅一点,却令我出了神游。那好像是星星,是夜空中最闪亮的,就这样把玩着,不知

不觉睡着了,在梦中我梦见了许久未见到的那个她,她抱着我。 第二天,我便想去找她。 趴在床上,两只小手摸着钥匙,若有所思,几许,便满是激动,扑腾的小心脏都在想象见到她后的画面,那该是有多棒,空荡荡的房间里,我独自在幸福地幻想,看着手里的宝贝突然地傻气一笑。 抑不住的欣喜,骨碌下床,拖起拖鞋便噔噔噔地,沿着水泥路去寻她,跑到门前,学着大人的样子,尽力地把钥匙插入门锁,可是不管怎么转,锁依旧打不开,于是便用稚嫩的声音尽力的去喊,可没有一点动静,又把耳朵贴在门上,不自觉的掂起脚尖,似乎这样便可以听见,盼来她的脚步,又一次的失落,可我依旧相信她在,含着点点泪水,奋力敲打着透着丝丝寒意的玻璃门,门后的一切还是如此。女人并没有出现,只有桌椅。慢慢转过身,离去时的路似乎比来时要长。 人生是个有趣的东西,它没有剧本,没有彩排,我原本幻想的都没有。浑身薄凉。回家后我还在想着她,那个我心心念念的女人,那个对我说她都在,现在却不知在哪儿的女人,我曾期待着再次和她在一起。她对我的爱,自从她走后,我再也没有感受到。 隔天,按捺不住,又动身去寻找心灵的那个归属。我依旧幻想,这次她在,我将会和她对视,在那美好的一刻,我会擦去怦然心动的喜悦。但等到的只有一片空白。 三番两次,出现在那间房门前的始终只有我,只有我隔着玻璃门望眼欲穿的可怜模样。心,彻底碎了。 受到的刺激如此,一旦抓狂,便无厘头地走大河边,把所有的怒

【记叙文写作训练之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 记叙文穿插议论抒情的作文

【记叙文写作训练之;;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记叙文 穿插议论抒情的作文 记叙文写作训练之“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 赵怀兵 教学目标: 1.理解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及常用写作方式 2.注意克服常见错误,较正确在进行写作 教材分析: 重点:写作 难点:写作 教具:多媒体平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 请一同学自愿讲述画龙点睛的故事 教师讲解:在记叙文中恰当地穿插一两句议论,有时就能使一篇貌似平常的文字变得精辟,璨然生色,就像画在壁上的龙,一经点上眼睛,就立刻电闪雷鸣,腾云而去。 二:起步准备(4) 教师讲解 叙是议的基础,议是叙的深化 记叙文的中议论,大多是在叙述描写的基础上引出作者的感想、认识,直接写出对所写的人物、事件的感受及主观评价。作者犹如一个讲解员,随时随地就所讲述的人和事发表一点评论。 例如杨朔的《荔枝蜜》从看荔枝园、喝荔枝蜜,写到参观养蜂场:(齐读,无条件由教师朗读) 我想起一个问题,就问:“一只蜜蜂能活多久?” 老梁说:“蜂王可以活三年,工蜂最多活六个月。”

我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是多么高深啊! 这段饱含诗情的议论,热烈赞扬了蜜蜂无私奉献的精神,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这样的议论是作者认识飞跃的产物,它既能起到点睛的作用,又可以和写人叙事互为映衬,交相辉映。 三、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其他学过的课文,评析是如何进行议论的.(5) 提问后教师归纳: 先叙后议《养花》: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故乡》: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 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先议后叙:如魏巍《寄故乡》:不论走到什么地方,人总是爱他的故乡的。尽管他乡的水甜,山更青,他乡的少女更多情,他乡的花草湖光更温柔,然而,人仍然是爱他的故乡的,爱它的粗朴的茶饭更好吃,爱它的乡音更入耳,爱它的淳朴的丝弦更迷人了!“先议后叙,再议《一件小事》开头结尾议论,中间叙事夹叙夹议:《谁是最可爱的人》每举一个事例后就有一段议论抒情。 四、范文欣赏:(5)(附) 五、写作指导:(2) 教师讲解:同学们在写记叙文中运用抒情议论时要注意避免几个问题: 一是“空”:议论和记叙脱节,各敲各的锣,让人不着边际。应该需要时才议论。 二是“浅”:议论没有切中所记事物的深刻意义,浮光掠影,成为空洞的说教和时髦的口号。 三是“滥”:议论多而且不当,即乱发议论。 六、作文修改:(5) 请看下面一段文字: 朱老师经常给我们讲科学家的故事:著名的科学家科尔怎样利用三年中所有的星期天证出了200多年来无人攻克的难题;发明家爱迪生怎样刻苦钻研,废寝

记叙文抒情

让你的真情荡漾 --记叙文的抒情技法 今天给同学们上一节作文训练课,课题是《让你真情荡漾――记叙文的抒情技法》,我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是有原因的。 问题的提出: 1、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高中新课改的主要目标。高中作文教学应围绕这一目标展开。 2、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培训学生学会怎样表达情感,又是新课改中作文教学的基本要务之一。 那么本课训练目标就是: 1、引导学生体悟生活,文必有情,抒真情,发实感。 2、指导学生学会抒情的基本技法。 同学们首先要明确以下四个问题: 文必有情:同学们,人若无情会怎么样?(冷血动物)。那么,文若无情,会怎么样?(枯燥乏味)文中无情,岂能动人?情感是作者与读者对话的媒介,是撞击读者心灵火花的电石。作文中如果抽出了真情,剩下的还能是什么?一堆文字垃圾!从应试的角度说,功利的看,考生只有用自己的真情去拨动阅卷老师喜怒哀乐的琴弦,才能获得共鸣,抓住阅卷老师,从而获得高分。阅卷老师喜欢有情有义的孩子。 抒情必真:抒情要抒朴实健康真挚,戒朦胧苦闷缠绵。近年来,一部分学生作文少了朴实气,而崇尚起朦胧缠绵。我的看法是,作为一种风格,朦胧缠绵写好了也是一种美,但如果认为美就是朦胧缠绵就很难美起来;感情要健康向上,偶尔写一下苦闷未尝不可,但一下笔就像西施害胃疼,自以为得意,也只有孤芳自赏的价值。去年,有高三语文老师向我推荐一篇学生作文。我一看,这学生的文字功夫很好,语言很美。但通篇除了痛苦,就是苦闷,我真不明白,小孩子家怎么有那么多苦闷。我只能认为是矫揉造作,无病呻吟。这样的文章永远得不了高分。 情从何来:现在,社会上在议论大学生的情感缺失,如对三字信的讨论。其实生活中不是缺少真情,而是缺少体会。亲情、友情、师生情等等,只要善于体会,生活中的动人之情无所不在。给父母写信能不能先说一说爸爸你要少抽点烟,妈妈的腰还疼吗。有人看到日出能激动得热泪盈眶,有人听一首乐曲便坦荡打开心灵的闸门,有人在万众欢跃中感到寂寞,有人则在寂寞中体会到伟大与崇高,这一类感觉积累多了,便会情不自禁。 抒情有法:这是本课的重点。下面我结合我的体会介绍几种行之有效的抒情技法。 一、直抒胸臆 举例来说,如果要你以思念为话题写几个抒情句,你怎么写?能不能说我思念你啊,你也思念我。太空泛。教你两招。 1、具体形象型:化情为物,就能具体形象。一试就灵。 思念是远方游子那价抵万金的一封家书,是老华侨那视若珍璧的一包乡井土; 思念是七夕时银河上的那座鹊桥,是中秋夜圆桌旁那张空椅; 思念是白发老母一次次默念儿女的名字,是驼背老爸一遍遍擦拭着装着儿女照片的相

记叙文写作训练之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 记叙文穿插议论抒情的作文

记叙文写作训练之"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 记叙文穿插议论抒情 的作文 记叙文写作训练之“ 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 赵怀兵 教学目标: 1.理解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及常用写作方式 2.注意克服常见错误,较正确在进行写作 教材分析: 重点:写作 难点:写作 教具:多媒体平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 请一同学自愿讲述画龙点睛的故事 教师讲解:在记叙文中恰当地穿插一两句议论,有时就能使一篇貌似平常的文字变得精辟,璨然生色,就像画在壁上的龙,一经点上眼睛,就立刻电闪雷鸣,腾云而去。 二:起步准备(4) 教师讲解 叙是议的基础,议是叙的深化 记叙文的中议论,大多是在叙述描写的基础上引出作者的感想、认识,直接写出对所写的人物、事件的感受及主观评价。作者犹如一个讲解员,随时随地就所讲述的人和事发表一点评论。 例如杨朔的《荔枝蜜》从看荔枝园、喝荔枝蜜,写到参观养蜂场:(齐读,无条件由教师朗读) 我想起一个问题,就问:“一只蜜蜂能活多久?” 老梁说:“蜂王可以活三年,工蜂最多活六个月。”

我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是多么高深啊! 这段饱含诗情的议论,热烈赞扬了蜜蜂无私奉献的精神,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这样的议论是作者认识飞跃的产物,它既能起到点睛的作用,又可以和写人叙事互为映衬,交相辉映。 三、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其他学过的课文 , 评析是如何进行议论的 . (5) 提问后教师归纳 : 先叙后议《养花》: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故乡》: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 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先议后叙:如魏巍《寄故乡》:不论走到什么地方,人总是爱他的故乡的。尽管他乡的水甜,山更青,他乡的少女更多情,他乡的花草湖光更温柔,然而,人仍然是爱他的故乡的,爱它的粗朴的茶饭更好吃,爱它的乡音更入耳,爱它的淳朴的丝弦更迷人了!“ 先议后叙,再议《一件小事》开头结尾议论,中间叙事夹叙夹议:《谁是最可爱的人》每举一个事例后就有一段议论抒情。 四、范文欣赏:(5)附) 五、写作指导:(2) 教师讲解:同学们在写记叙文中运用抒情议论时要注意避免几个问题: 一是“空”:议论和记叙脱节,各敲各的锣,让人不着边际。应该需要时才议论。 二是“浅”:议论没有切中所记事物的深刻意义,浮光掠影,成为空洞的说教和时髦的口号。 三是“滥”:议论多而且不当,即乱发议论。 六、作文修改:(5) 请看下面一段文字: 朱老师经常给我们讲科学家的故事:著名的科学家科尔怎样利用三年中所有的星期天证出了 200 多年来无人攻克的难题;发明家爱迪生怎样刻苦钻研,废寝忘食,一共有一千三百多项发明;诺贝尔怎样舍生忘死地试制炸药;居里夫人怎样被放射元素夺去了健

学会记叙文中恰当的抒情(1)

选择恰当的抒情方式 ---- 作文指导 一、学习重点: 1、了解和掌握抒情的两种方法。 2、学会用间接抒情法写文章。 二、学习难点: 1、如何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抒情方法。 2、如何使抒情生动形象,富有色彩。 三、知识点链接: 1、什么是抒情: 抒情就是抒发感情,是作者把对客观事物的喜、怒、哀、乐等主观感受,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进行表现和抒发的一种作文技法。抒情的作用在于以情感人,激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1、抒情的方法 ①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指作者在记叙的过程中,不通过其它媒介,直接把情感吐露出来。 ②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作者不直接抒发情感,而是在叙述、描写中渗透强烈的情感,或借人、物之口抒发自己的感情。 A、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的写作方法。 B、托物言志(融情于物)借咏物来寄寓自己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 C、记事抒情(融情于事)指通过记叙事件来抒发感情,让情感从具体

事件的叙述中自然地流露出来,感染读者的写作方法。 D、议论抒情(融情于理)就是把感情寄寓在说理之中,理中含情,既可以使情具有深度、厚度,又可以使理闪烁出充满个性色彩的情思,波动人的心弦。 四、选择恰当的抒情方式。 ①根据抒情的位置选择抒情方式 ②根据文章的内容选择抒情的方式 五、习作 练一练 1.出示关于黄河的视频,请同学们抒发观看时的情感。 2.片段作文:请同学们选取适当的抒情方式写一段话,描写某种情感, 如幸福、喜悦、痛苦、忧伤、渴望等。200字左右。 提示: ⑴选择想要表现的情感,回忆自己产生这种情感的情境。 ⑵可以直接抒情,也可以采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方式。 作业:下面习题请任选其一: 1.我们爱亲人,爱朋友,爱动物,爱花草,也爱家乡,爱祖国……试以 “爱”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2.每个人可能都有烦恼,每个烦恼也许都有一段小故事。试以“我的烦 恼”为题,写一篇作文,注意融入并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于500字。 (两题的具体要求见课本73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