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2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2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2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2

幕藩体制

17世纪德川家康建立了由幕府和藩国共同统治的封建制度,称“幕藩体制”。在幕藩体制下,将军是日本的最高统治者,幕府是国家的最高的政权机关。幕府统治全国各地的藩国。各藩的统治者是大名,效忠于幕府,幕府对他们实行交替参觐制度。大名仍拥有很大的独立性,他们在自己的领地上拥有行政、司法、军事和税收等权利。全国实行封建土地所有制,各领主的土地均按份地由农民耕种,农民须交地租,履行各种封建义务。幕府对农民实行登记制度,在政治思想上进行严格控制。

列克星顿枪声

英属北美殖民地反对英国殖民统治、揭开独立战争序幕的战斗。1775年4月18日,北美英军司令盖治率英军前往波士顿西北的列克星顿和康科德搜查通讯委员会的秘密军火库,并企图逮捕通讯委员会领导成员。银匠瑞维尔等人探得这一情报并通知了当地的通讯委员会,作好埋伏。19日,英军在列克星顿和康科德遭到民兵袭击,死伤近300人。该役打响了独立战争的第一枪,并显示了游击战的威力。

托马斯·潘恩

美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政论家。出生于英国。经富兰克林介绍于1774年移居美国,在《宾夕法尼亚杂志》做编辑工作。发表过反对黑奴制的文章。1776年发表小册子《常识》,揭露英王的专制暴虐,号召北美人民拿起武器,摆脱殖民枷锁,实现民族独立,在北美人民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战争中写了题名为《美国危机》的系列文章,极大地鼓舞了大陆军的士气。战后从事科学发明。后返回英国,1792年被逐,旋赴法,入选法国国民公会,政治上倾向吉伦特派。在美国度过了晚年,著作有《理性时代》等。

常识

美国民主主义思想家潘恩所著,1776年1月在费城公开发表。书中阐释了天赋人权思想,严厉抨击了英王的专制暴虐,批判了保守派谋求与英国妥协的立场,坚定地号召北美人民拿起武器,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该书提高了北美人民的民族意识,产生了极大的宣传效应,为北美独立做了舆论准备。、

联邦宪法

美利坚合众国最高法律。1787年9月由制宪会议制定,次年6月生效。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加大了中央的权力。立法权属国会参、众两院,参议员由每州议会选出两名,任期6年,众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每州众议员人数与该州人口成正比,任期2年。行政权归总统,总统为行政首脑和军队总司令,对国会立法享有否决权,由间接选举产生,任期4年。司法权属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任命,但需参议院同意,为终身职。宪法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统治的形式和三权分立原则,一直沿用至今,只制定了若干修正案予以补充完善。

三级会议

法国中世纪的等级代表会议。由国王召集,参加者有僧侣(第一等级)、贵族(第二等级)和市民、资产阶级等(第三等级)三个等级的代表,分别开会。通常是在国家财政遇到重大困难时,国王为了增税和筹集资金而召集。第一次三级会议的召开,是在13O2年,法国国王腓力四世同教皇卜尼法八世发生冲突,为争取三个等级对他的支持而召集。后法国国王不定期召集三级会议。但1614年开始,由于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三级会议中断达175年之久。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

夕,国王路易十六为解决财政危机,在新任财政总监内克敦促下被迫宣布于1789年5月召开三级会议,并同意给予第三等级以相等于两个特权等级代表的名额。5月5日,三级会议在凡尔赛宫开幕。第三等级代表要求取消等级区分,提出了三个等级不再分别开会而是一起开会等建议,但遭到拒绝,之后,6月17日,根据西哀耶斯的倡议,第三等级单独组成国民议会。7月9日,国民议会又改组为制宪议会。国王秘密调集军队准备镇压第三等级。巴黎人民于7月14日爆发武装起义。法国大革命由此开始。

《人权宣言》

全名为《人权和公民权宣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之前,1789年7月9日,第三等级的代表把国民议会改为制宪议会,8月26日通过《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后来被简称为《人权宣言》。宣言开宗明义指出,“人在权利上是生来并永远平等的”。《宣言》宣布了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不可剥夺的人权;言论、信仰、著述和出版自由;人民主权、代议制和三权分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行法定主义和无罪推定;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人权宣言》是在法国启蒙思想、美国《独立宣言》指导和影响之下产生的,它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成为法国资产阶级推翻封建统治的革命口号。《人权宣言》在当时鼓舞了人民的革命情绪,成为反封建专制制度的旗帜,也推动了欧洲人民的反封建斗争。

1791年宪法

法国大革命初期通过的君主立宪制宪法,是法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该宪法由制宪议会于1789年7月着手制定,1791年9月生效。宪法概括了制宪议会已发布的各项反封建法令,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体制——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人权和公民权宣言》是宪法的前言即指导原则。宪法宣布废除损害自由和权利平等的制度。宪法体现启蒙思想家的政治学说,确立三权分立的原则,立法权属于选举产生的一院制立法议会,行政权归世袭国王,司法权由选举产生的法官掌握,实行司法独立。公民有信仰、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仅限于积极公民。按宪法的规定,当时法国约二千六百万人口中有四百多万为积极公民。宪法不适用于法国的殖民地及管辖区。1791年宪法是基本适应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国家根本大法,是法国从传统的贵族社会跨入近代公民社会的法律标志。

雾月政变

法国拿破仑·波拿巴发动的军事政变。1799年,法国督政府面临外敌入侵和财政危机而陷入困境,政局剧烈动荡。远征埃及的拿破仑借机弃军归国,在大资产阶级的支持下于11月9—10日(共和八年雾月18—19日)发动政变,推翻督政府,清洗议会两院,成立了以拿破仑、西哀耶斯、罗歇一迪科为执政的临时执政府。年末公布《共和八年宪法》,正式成立执政府,由拿破仑出任第一执政。法国从此进入了拿破仑军事独裁统治时期。

重商主义

拿破仑重视工商业,推行类似重商主义的政策。重商主义是代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重商主义在15、16世纪的英国、法国等西欧国家,适应资本主义成长中对货币积累和扩大市场的需要而产生。它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基本形式,发展对外贸易以输入金银货币。是一国富强的首要途径。因而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采取限制、保护、奖励等措施,以促进工业和贸易的发展,增加金银货币的进口。重商主义分早晚两期:早期重商主义持货

币差额论,亦称重金主义,或货币主义,以英国斯泰福等为代表,主张禁止货币输出,增加金银输入。晚期重商主义持贸易差额论,以英国托马斯·曼等为代表,主张发展工业,扩大对外贸易出超,保证大量货币的输入。其代表者还有法国柯尔倍尔和蒙克莱田,意大利斯卡卢非和塞拉。重商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第一次理论研究,但仅从商业资本运动的表面现象出发,并错误地认为利润来自流通领域。后来,有些国家的资产阶级学者所持国家干预经济、实行保护性措施、对外进行扩张的主张,被称为“新重商主义”。

拿破仑法典

法国拿破仑统治时期制定的民法典。由拿破仑和第二执政康巴塞雷斯等人主持制定,1804年3月21日正式公布实施。法典是法国革命胜利成果与启蒙思想结合的产物,共有2281条。它宣布保护私有财产制度,确立了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否定封建等级特权,规定所有公民平等,都享有民事权利;确认了革命期间对封建贵族及教会土地的剥夺;把大革命的形成中小土地所有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保证了自由买卖、等价交换和契约自由等原则。法典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封建家长制和男性为主宰的色彩。这是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巩固了大革命的成果,为法国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并成为欧美各国民法的范本。提尔西特和约

1807年法国同俄国、普鲁士签订的和约。拿破仑在同第四次反法同盟的战争中先后击败了普鲁士和俄国,并迫使对手求和。法国于1807年7月在俄国边境的提尔西特先后与俄、普签订和约。根据和约,普鲁士丧失了除在普鲁士、波美拉尼亚、勃兰登堡和西里西亚外的大部分领土,赔款1亿法朗。俄国承认法国对欧洲的占领,同时,法国也承认了俄国对瑞典、土耳其等地的扩张权利,法俄结成秘密的反英和反土军事同盟,俄、普都接受了法国的大陆封锁政策。和约标志第四次反法同盟瓦解,也显示了法国联俄抗英的意图。

大陆封锁体系

拿破仑一世对英国实行的战争封锁体系。拿破仑在特拉发加海战被迫放弃侵英计划后,转而对英实行经济封锁,以切断英国对反法同盟的经济支持,确保法国在欧洲的霸权地位。为此,法国于1806—1807年先后颁布数条敕令,禁止同英国及属地进行贸易往来。大陆封锁体系几乎囊括整个欧洲大陆。这一政策虽给英国造成了严重困难,但英国实施的反封锁亦给法国和大陆各国造成严重后果。随着法军军事优势的丧失,大陆封锁体系于1812年后逐步瓦解。

1813年又率俄军参加欧洲国家的反拿破仑战争。但不久病故。

法国二月革命

法国1848年推翻七月王朝、建立第二共和国的革命。七月王朝时期社会各阶层受到统治集团的压制。1845—1846年农业歉收和1847年经济危机又使社会矛盾进一步加剧。原定于1848年2月22日举行的宴会被政府禁止,遂成了革命的导火线。22日巴黎群众示威发展成起义。24日,起义者冲进杜伊勒里宫,国王路易·菲力浦逃亡英国,以历史学家拉马丁为实际首脑的十一人革命临时政府组成,25日宣布成立共和国,即法兰西第二共和国。这次资产阶级民主性质的革命取得了暂时胜利。但由于工人阶级在政治上还不够成熟,路易·勃朗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想在工人群众中起了麻痹作用,使工人相信资产阶级上台可以帮助改善工人的经济地位,终使二月革命的胜利成果被资产阶级篡夺。

德国三月革命

德国三月革命是指1848年3月在德意志联邦内所发生的革命运动。在法国二月

革命的影响下,南德和普鲁士都爆发了革命。革命浪潮以普鲁士的柏林和奥地利的维也纳为中心。1848年3月初,柏林人民群众大规模集会,提出政治经济要求。3月16日人民群众与政府军发生流血冲突,18日柏林人民起义胜利,迫使国王让步,任命资产阶级自由派组阁。1848年3月13日,维也纳人民起义,经过三天激烈战斗取得了胜利,迫使奥地利皇帝罢免首相梅特涅,宣布改组内阁。法兰克福议会

1848年至1849年德国革命期间的全德制宪国民会议。1848年5月18日在法兰克福召开,会前共选出573名议员,但出席议会的仅有320名。在资产阶级自由派操纵下,主张君主立宪政体的议员占了优势。会议长期陷于空谈,没有解决革命的主要问题——消灭封建残余,实现民族统一;对各邦封建君主采取妥协态度,在人民中日益失去威信。1849年3月28日通过帝国宪法,决定建立统一的德意志帝国,把帝位授予普鲁士国王,规定各邦有广泛的自主权。但遭到普鲁士、奥地利等邦君主拒绝。1849年5月初,德国西南各邦人民发起维护宪法的起义,结果失败。6月初,议会迁到斯图加特,组成“残余议会”,7月18日被符腾堡军队驱散。维护帝国运动的失败和法兰克福议会被解散,标志着1848年德国革命的终结。

青年意大利党

意大利复兴运动共和主义者的秘密组织。1831年马志尼在法国马赛创立。主张通过革命的道路从异族压迫下解放意大利,建立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实现民主、自由和普选权。参加者中有中小资产阶级及部分贵族中的优秀代表。出版秘密刊物,提出“为了上帝和人民”的行动口号。该党领导人从抽象的民族概念出发,忽视广大农民和其他劳动者的物质利益,拒绝把地主土地转归农民所有,脱离了革命的基本群众。19世纪30、40年代多次发动起义,均未成功。在意大利解放运动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建立独立的、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斗争任务。在意大利统一过程中起过重大作用。

马志尼

意大利资产阶级革命家、民主派领袖和思想家,青年意大利党的创始人。出身于热那亚医生家庭,学过法律。1827年加入烧炭党。1830年被捕并被驱逐出国。1831年在法国马赛创立青年意大利党。在党纲中首次提出废除君主专制、实行普选权、保障公民民主自由权利等进步主张。在30至40年代多次发动起义,均因缺乏群众支持而告失败。1834年在瑞士建立青年欧罗巴,1846年建立人民国际联盟。1848年意大利革命爆发,来到米兰主办《意大利人民报》。1849年2月罗马共和国成立时,任三人执政之一。7月共和国被颠覆后,被迫侨居国外。1860年支持加里波第远征南意大利。他一贯同情工人处境,但对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持否定态度。反对马克思主义在意大利的传播。著作甚多。1872年去世。加里波第

意大利革命家,杰出的军事家,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民族解放运动领袖之一。曾加入青年意大利党。1834年策划起义失败,逃亡南美。参加了巴西南部共和主义者的起义和维护乌拉圭独立的战争。1848年回国,积极组织义勇军,奋不顾身地与奥军作战。1849年2月参加罗马共和国的创建和领导共和国保卫战。

五、六十年代领导意大利人民为民族解放和国家统一而斗争。1859年率领志愿军打败奥军。1860年率领红衫军解放西西里和那不勒斯,随即与萨伏依王朝妥协,将解放的土地合并于撒丁王国。1862年和1867年两度组织武装部队进攻教皇统治下的罗马,均遭失败。加里波第拥护巴黎公社,并缺席当选为国民自卫军

中央委员。他为祖国的解放和统一,贡献了毕生精力。

胡格诺战争

即法国宗教战争。16世纪40年代,加尔文教开始在法国传播,称为胡格诺教。法国南部的大封建贵族信奉加尔文教,企图利用宗教改革运动来达到夺取教会地产的目的。他们与北方有分裂倾向的信奉天主教的大封建贵族有深刻利害冲突,最终演变成长期内战。连续八次的天主教和新教的激烈对抗,对十六世纪的法国造成了破坏。

百科全书派:

在法国的启蒙运动中,百科全书派是一面色彩鲜艳的旗帜。它区别于一般的文学流派,因参加编纂、出版《百科全书》的活动而得名。百科全书派的核心是以狄德罗为首的唯物论者,主张一切制度和观念要在理性的审判庭上受到批判和衡量。他们推崇机械工艺,孕育了资产阶级务实谋利的精神。百科全书派以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为奋斗目标,以“理性”为旗帜,以无神论和人性论为武器,对封建的国家制度、伦理道德及作为其精神支柱的宗教神学,进行严厉的批判和彻底的否定。

奥朗则布:

印度莫卧儿帝国皇帝。自幼受到宫廷良好教育,通晓经训和伊斯兰教法,足智多谋,尤精于武略。1658年,他囚禁其父于亚格拉,并杀死其兄弟3

人后夺得王位。1659年正式称帝,号称“世界征服者”。他执政期间(1659~1707),加强中央集权,注重军队建设,巩固了政权,政局尚稳定,经济有一定发展。他遵奉伊斯兰教逊尼派教义,推行伊斯兰教法。他统治后期,

因推行苛政,向非穆斯林征收人头税和加重土地税,实行宗教歧视政策,

国家内有马拉塔人和锡克教徒等起义,外有英国殖民主义的入侵,帝国内

外交困,加之长年的战争,财政枯竭,国力大减。1707年他卒于阿马德拉加尔。

清教

又叫新教。16世纪下半叶,在经济上日益壮大的英国资产阶级和从事资本主义经营的新贵族,不甘心忍受封建君主专制的剥削和压迫,反对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国教,要求清除国教中的天主教残余。这些“不从国教者”所开展的活动,被称为清教。加尔文所提倡的“预定论”、“信仰得救”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相符,因而成为新教的理论基础。新教主张宗教信仰自由独立,提倡个人独立判断,反对轻信盲从;宣传建立“千年之国”,推翻人世间的暴君;强调节俭清洁,以勤奋获取财富,要求清除一切偶像崇拜的仪式。清教是一种鼓励人们不畏强暴、勇于反抗的宗教,为英国提供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武器。

萨拉托加大捷

美国独立战争扭转战局的战役。1777年6月,英将柏高英率主力部队从加拿大前往纽约,企图与霍将军率领的另一支英军汇合。途中不断受到大陆军队的袭击。

9、10月,大陆军与英军队数度交锋,柏高英受挫退至萨拉托加,10月17日被

大陆军包围。经激战,五千英军投降。此役是战争的重大转折点,增强了殖民地人民取胜的信心,导致了法国参战,加快了独立战争胜利的进程。

耶稣会1534年西班牙贵族伊格那提·德·罗耀拉在巴黎创立的反对宗教改革运动

的天主教修会。1540年获罗马教皇保罗三世的批准。仿效军事编制组成,有森严的纪律和等级,层层节制。修会的章程规定入会者要立“绝财、绝色、绝意”的誓愿,并绝对服从教皇,无条件执行其命令。旨在维护天主教的威信,扩大其影响,到处巩固与建立天主教会的统治。为达此目的,会士可以不穿僧衣,通过开办学校、医院,担任宫廷高级官职和神甫等各种方法,破坏新教运动;对实行反天主教政策的国王和政府,则使用陷害、颠覆、暗杀、放毒等手段。是天主教会反对宗教改革的最重要工具。该会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曾被取缔,十九世纪初重建。其活动遍及欧、亚、非、美各洲

圣巴托罗缪惨案也称“圣巴托罗缪之夜”。法国胡格诺战争期间发生的大屠杀事件。1572年8月,胡格诺派的显要人物聚集巴黎,参加他们的首领那瓦尔国王亨利的婚礼。24日(该日为圣巴托罗缪节)凌晨,太后喀德林?美第奇和天主教集团首领亨利?介斯发动突然袭击,杀死正在睡梦中的胡格诺教徒2000余人,其中包括胡格诺派首领之一科利尼。外省的许多地方也发生了类似屠杀。此后内战更趋激烈

根枝请愿书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人民群众要求废除主教制的运动。英国国教中的主教制是封建专制制度的强有力的支柱。1640年,英国许多群众签名,要求把主教、主持牧师以及教士大会等“连根带枝”一齐废除。国会在讨论这个问题时,形成了关于废除主教职务、主张教权与王权脱离而从属于国会的“根枝法案”。经过激烈大讨论,该法案虽然在下院获得通过,但却被上院拒绝,直到1646年1月主教制才被废除。

大抗议书大抗议书是英国国会与专制主义斗争的最重要的文件,形成于1641年。其主要内容有:揭露了查理一世在无议会统治时期的暴政,提出一些重大的政策要求:实现工商业活动的自由,高级政府官员和大臣只能“从国会有根据相信”的人们中间任命,进行议会改革,要求建立对议会负责的政府。该抗议书共204条,经过激烈的讨论,议会终于以微弱的多数通过。但是当大抗议书提交给国王时,却遭到了国王的拒绝。大抗议书成为资产阶级与新贵族上层分子长老派的政治纲领。

投石党运动法文FRONDE,一种儿童游戏的投石器,为巴黎市禁止,转义为破坏秩序,反对当局。1648---1653年法国反对专制王权的政治运动,分为高等法院福隆德和亲王福隆德两阶段。高院提出改革纲领,经其同意才能征税,非经起诉不能逮捕。法院与宫廷妥协。孔代亲王与西班牙结盟叛乱,遭到镇压,是法国贵族最后一次对王权的武力反抗。

米勒特制米勒特,意思是奥斯曼帝国内有特殊信仰的集团或者民族。奥斯曼帝国时期体现宗教宽容的政策。1453年穆罕默德二世率军攻入君士坦丁堡后,针对境内各民族共处的实际而创设了米勒特制,苏里曼一世进一步发展了这一制度。其内容是:非穆斯林宗教团体或氏族(即“米勒特”)在不损害帝国的利益并承担规定的税捐义务基础上,可以允许保持本民族语言文字、拥有专门宗教文化和教育机构,享受内部自治权。这是从阿拉伯人那里继承下来的并赋予了新内容的宗教自治制度,有利于多民族、多宗教社会的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

1825年11月19日(公历12月1日)亚历山大一世突然逝世,新旧沙皇的交替成为起义的机会。十二月党人决定利用这样一种特殊的形势,赶在皇位继承人尼古拉举行再宣誓继位的12月14日(公历12月26日)前发动军事行动,迫使新沙皇和枢密院宣布改制。他们选举了近卫军团长特鲁别茨科依担任起义军总指挥,并且拟定了《告俄国人民宣言》,宣布推翻沙皇政府,立即召开立宪会议,成立临时政府,同时宣布废除农奴制,解放全国农奴。

十二月党人是贵族革命家,尽管他们的斗争客观上代表了俄国人民的利益,但他们认为这种斗争只能由少数贵族来进行,不敢发动群众,使起义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导致失败。十二月党人起义是俄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组织、有纲领的武装起义。这次起义强烈地震撼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和俄国农奴制度,对1861年农奴制改革和以后的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光荣革命

是指1688—1689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的非暴力政变。西方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因为这场革命未有流血,故称之为“光荣革命”。

彼得一世:

是俄国最杰出的沙皇。他制定的西方化政策是使俄国变成一个列强国的主要因素。在军事方面,彼得实行义务兵役制,引进国外新式武器和战略

技术,还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海军。在经济方面,彼得大力鼓励工商业的发

展;在政治上,改革的目的是建立完整的中央集权统治,加强工作效率。

在社会问题上,彼得也主张实行西方化。除了所有这些内务改革外,彼得

还对外交政策实行改革,这对未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他的统治下,城

镇的规模扩大了,资产阶级在数量上有了增长,俄国扩大了其国际影响。

网球场宣誓: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第三等级代表在三级会议会场附近网球场举行的宣誓。1789年5月,法王路易十六被迫召开三级会议,以寻求摆脱经济危机。第三等级的代表却提出了改革的要求。路易十六仍旧按照惯例,安排三个等级的代表分别开会,开幕时内克所作的关于财政问题的讲话丝毫未涉及改革问题,引起第三等级反对。他们与王权及特权等级的代表发生冲突。第三等级代表于6月10日宣布单独进行代表资格审查。6月17日又自行组成国民议会,推举巴伊为主席。

路易十六以整修会场为借口,封闭三级会议会场,6月20日第三等级代表根据穆尼埃的建议,在巴伊的带领下,在附近的网球场继续开会,并宣誓不制订出一部王国宪法,议会决不解散,史称“网球场宣誓”。

雾月政变:法国拿破仑·波拿巴发动的军事政变。1799年,法国督政府面临外敌入侵和财政危机而陷入困境,政局剧烈动荡。远征埃及的拿破仑借机弃军归国,在大资产阶级的支持下于11月9—10日(共和八年雾月18—19日)发动政变,推翻督政府,清洗议会两院,成立了以拿破仑、西哀耶斯、罗歇一迪科为执政的临时执政府。年末公布《共和八年宪法》,正式成立执政府,由拿破仑出任第一执政。法国从此进入了拿破仑军事独裁统治时期。

谢斯起义(P299

美国马萨诸塞州西部的农民起义(1786—1787)。独立战争结束后军队大量复员,市场对粮食的需求大减,粮价猛跌,马萨诸塞州农民收入锐减,负债累累,社会矛盾激化。1786年8月,在参加过独立战争的老兵丹尼尔?谢斯领导下,农民起义爆发。起义者提出减轻赋税、废除债务和平分土地等要求,转战于康科德、波士顿和旺斯德等地,占领城市,取消债务,得到了部分城市市民的支持。1787年2月被政府军队镇压。起义冲击了统治阶级和邦联体制,对联邦宪法的制定起了推动作用。

热月政变(P353)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推翻雅各宾专政的政变。因发生在新历共和二年热月9日(1794年7月27日),故名。1793年6月,雅各宾派执政,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入高潮阶段。雅各宾派通过一系列法令解决了农民土地问题,国内反革命叛乱基本肃清,1794年6月弗勒吕斯战役胜利后,外患逐渐消除。但雅各宾派内部矛盾日趋尖锐并发展到公开分裂和相互残杀。罗伯斯比尔以残暴的手段处死持不同政见的各个派别,他的政权并未因此而得到加强,反而陷入孤立境地。在1794年7月27日(共和二年热月9日)国民公会的一次会议上,反罗伯斯比尔势力发动政变,逮捕了罗伯斯比尔、圣茹斯特等,10日被送上断头台。历史上称这次事件为“热月政变”,雅各宾专政至此结束。热月政变建立了以热月党人为代表的大资产阶级政权,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高潮结束。

多洛雷斯呼声

拿破仑入侵西班牙的消息传开以后,墨西哥等地的土生白人要求自治或独立。1810年9月16日拂晓前,伊达尔哥带领起义者,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首先释放了监狱中的囚犯,天刚亮时,又逮捕了城内所有的西班牙人。在这一切完成后,伊达尔哥又敲起教堂的钟声。他向聚集起来的印第安人说:“你们同意夺回300前被这些可恨的西班牙人夺走的我们祖先的土地吗?”人们同声回答:“绞死这些西班牙强盗!”接着,他领导群众高呼:“美洲万岁!打倒坏政府!” 这就是墨西哥史上著名的“多洛雷斯呼声”

破坏圣像运动:1566年尼德兰发生的反对天主教会和西班牙统治的人民运动,是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的开端(2分)。1566年8月11日,弗兰德尔等城市的人民群众首先行动。他们冲进教堂和修道院,捣毁圣像和遗骨,没收教会财产,焚烧了契约和债据。还打开监狱,释放被囚禁的新教徒,起义在几周内波及布拉奔、荷兰、西兰、弗里斯兰等12个省区,参加者数万人,被毁教堂和修道院5500座。使西班牙在尼德兰的统治陷于瘫痪(3分)。

掘土派运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由掘土派领导的一次下层群众运动。掘土派,英国空想社会主义派别,又称为真正的平等派。它代表贫雇农和一部分城市贫民的利益,领袖为温斯坦莱。该派主张把土地交还于民,人民共同耕种、共同生活;消灭土地私有制,反对暴力。1649年,共和国建立后,国内经济凋敝,

物价高涨,很多地方发生下层群众运动。1649年4月,有二三十人在温斯坦莱和艾维拉德领导下,集合于伦敦附近萨里郡的圣·乔治山,共同占有,开垦那里的荒地,并在许多地方得到响应。掘土派的活动受到了地主武装和政府军队的破坏。1650年春,他们的垦殖活动停止,掘土派运动随之衰落。

普莱德清洗

第二次内战期间,议会里的长老派仍然企图使国王在接受他们的条件后复位,引起军队士兵和社会中、下层人士的不满,他们要求审判国王。军队还通过了一项“军队抗议书”,要求解散议会,审判国王,废除君主制。但议会反而通过决议,准备接受查理一世的要求,准许他回到伦敦。于是军队决定在12月2日进军伦敦。12月初艾尔顿等高级军官和平等派的领导人在白厅进行了一次辩论,双方在宪法基本原则、宗教宽容等问题上分歧很大。军队进入伦敦后,下院的许多议员仍坚持同国王谈判的立场,并通过了相关决议。12月6日,普莱德上校率军占领了议会,把110名议员清洗了出去,另有约200个议员自愿退出议会,这就是所谓“普莱德清洗”。此后议会里剩下的议员大约有200人左右,称“残余议会”,独立派占据统治地位。

霍布士(1588—1679)17世纪英国哲学家和思想家。生于维尔特郡一牧师家庭,毕业于牛津大学马格达伦学院。曾担任过家庭教师,并一度任培根的秘书。他的哲学思想继承了培根的唯物主义,并使之进一步系统化。在政治思想方面,他是英国资产阶级化贵族和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拥护强有力的国家权力。在其代表作《利维坦》中提出“自然状态”和国家起源学说。认为专制君主制是国家组织的最好形式,只有强大的、不受任何限制的国家权力,才能防止战争,确保和平。

重农学派:法国启蒙运动的一个分支。弗朗索阿·奎奈是重农学派的创始人,他在1758年发表的《经济表》中,系统的表述了重农主义理论。在他看来,农业是惟一的生产部门,才能生产出“纯产品”,因而国家的全部捐税都应该由土地所有者阶级承担,对于其他两个阶级,政府不应干预。他提出经济改革的建议:鼓励资本家向地主阶级租种土地,以发展资本主义大农业;政府实行放任政策;实行只向土地征税的“单一税制”。重农学派的经济思想,为后来19世纪盛行于西方的自由放任政策提供理论基础,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秋千政策

“秋千政策”是人们对法国大革命后督政府(1795—1799年)统治政策的生动比喻和尖锐嘲讽。顾名思义,“秋千政策”的基本特征是优柔寡断,看风使舵,左右摇摆,缺乏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它反映了督政府统治的不稳固,并加速了督政府的垮台。督政府成立初,由于投机倒把活动猖撅,国内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通货膨胀,指券贬值,物价飞涨,尤其粮食供应紧张。下层人民不满情绪加强,残存的雅各宾派重新活跃,万神俱乐部成为民主派活动的中心。与此同时,以空想共产主义者巴贝夫为首的平等派积极策划暴动,准备推翻督政府,建立“平等共和国”。

北大_古代文学史二_名词解释

中国文学史(二)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门阀士族 为了压制贵族,造成绝对王权,先时期君主们都提拔了不少自由平民和低级贵族参加到官僚政府机构。春秋、战国之际,“竹帛下庶人”,列国诸侯更是大力提拔“士”作为官僚机构的骨干,世卿自此而坠。两汉的所谓布衣卿相,也是这种情况下的产物。 汉武帝以后,独尊儒术,官僚多以经术起家,致身通显。他们不但授徒讲学,门生弟子千万,形成一种利益集团和社会力量;而且子往往绍继家学,也必然造成累世公卿的情况。大家族在东汉时就已经逐渐出现了。自东汉后期开始“选士而论族姓阀阅”了。 初期,实行九品官人法,州郡大小中正皆由当地著姓士族担任,九品的定评,自然操纵在他们的手中,于是官品的升降,大都凭借“世资”。以后,世族势力更加发展。 东汉后期的士大夫中,形成了一些累世公卿的家族,世居高位,是士大夫的领袖。所谓门阀大族,就是在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上具有这些特征的家族。东汉时期选士首先看族姓阀阅,所以门阀大族的子弟在察举、征辟中照例得到优先。门阀大族是主中长期发展起来的一个具有特殊地位的阶层。当政的外戚、宦官都要同他们联结、周旋。门阀大族在本州、本郡的势力更具有垄断性,实际上统治了这些州郡。 汉末社会中的世家大族,晋时称为士族,影响很大,名士多出于这个阶层,或者在政治上与这个阶层结合在一起。丕在尚未代汉称帝之前,采纳了九品中正制。实行之初,士人品定之权掌握在政府的中正手里,中正采择舆论,按人才优劣评定品第高低,多少改变了东汉末年名士品评人伦、操纵选举的局面。 西晋时虽仍袭用九品中正制,但中正一般只注意被评定者家世的封爵与官位,很少注意真正才能,不能起选择人才的作用,以致于上品无寒族,下品无士族,九品中正制反而成为巩固士族力量的工具。在占有大量土地和依附人口的基础上,后汉、以后世代高官而且世袭封爵的家族,在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拥有特殊优越地位,形成门阀士族。 东晋一朝,门阀士族在政治上居主导地位。南朝宋武帝裕从东晋汲取教训,努力加强皇权,因而南朝世家大族虽然在社会上经济上的优越地位未变,但实际军政实权大为削弱,政治权力主要已不在他们手中。侯景之乱使世家大族遭受沉重打击。这是对南方门阀士族的一次沉重打击。在朝,门阀制度已经没落到徒具躯壳了。 2.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是人们对建安时期美学风的一种概括。所谓建安风骨,是指作品的在生气和感染力以及语言表达上的简炼刚健结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风貌。建安时期,由于社会的动荡不宁,文人政治热情普遍高扬,因而他们的诗文创作大都形成了容充实,感情充沛,雅好慷慨,梗概多气的特点,而在艺术风格上又表现明朗刚健,骨力遒劲,这种充实的思想容,富有感染力的情感以及语言表现上的风健清新完美结合,就是建安风骨的基本涵。 3.正始之音 正始,是齐王芳的年号(240—249),文学史的正始时期,指的是后期到司马氏以晋代这一时期。其时集团和司马氏集团各自网罗党羽,扩大势力,争权夺利,斗争十分残酷。充满阴谋和篡夺的险恶斗争,恐怖政治的压力,加上老庄思想的影响,使正始诗歌的容与风格呈现出与建安诗歌迥然不同的面貌。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构成了正始文学最基本的特点。正始文学的代表是“竹林七贤”,即阮籍、嵇康、山涛、向秀、伶、阮咸、王戎。阮籍、嵇康是这一时期最重要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作家。 指玄谈风气。 4.晋玄学 玄学是晋时期的主要哲学思潮,是道家和儒家融合而出现的一种文化思潮,又有新道家之称。"玄学"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1.地理大发现—— 西方史学家对15至18世纪欧洲一系列航海活动的通称。15世纪后,由于对外贸易的需要和对贵金属的渴求,在宗教狂热和人文主义精神的鼓舞下,西欧一些探险家开始寻找通向东方的新航路。1492年,哥伦布航抵“美洲”,开辟了欧美航线;1498年达?伽马开辟自西欧绕过非洲南端直达印度的航路;1519—1522年麦哲伦与其同伴首次环球航行。地理大发现,引起了商业革命和西方国家殖民掠夺的狂潮,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关系的成长,预示了世界史上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2.商业革命—— 16世纪欧洲商业的突然扩大和新的世界市场兴起的现象被称为商业革命。新航路的发现,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欧洲人的经商范围由地中海一带扩展到大西洋及世界各地,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都有了商业往来,世界市场扩大。各地对欧洲商品的需求也在扩大,使贸易额和商品种类都大为增加。商业革命对欧洲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3.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14至17世纪欧洲文化和思想史上的一次重大的新文化运动。因欧洲思想文化界人士力图恢复希腊、罗马典文化,使之“复活”、“再生”,“文艺复兴”即由此得名。文艺复兴起源于意大利,15世纪后期传播到英法德等其他西欧国家,运动的中心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人文主义,是一种以人为中心,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的精神。文艺复兴时期在文学、艺术、政治思想和自然科学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促使欧洲人开始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唤醒了人们的进取精神、创造精神和科学实验精神;文艺复兴创造的光辉灿烂的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4.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思潮,是早期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人文主义一词来源于拉丁文,又译为“人道主义”或“人本主义”,其思想核心是个人主义。它是资产阶级用来反对封建束缚,谋求自身政治经济地位的思想武器。其基本特征是:以人为本,强调个人“才能”和自我奋斗;重视现世生活,反对宗教禁欲主义,反对经院哲学;否认对教皇和教会的绝对服从;反对封建特权和等级制;提倡理性,重视科学实验;表现乐观主义精神,反对悲观主义;欣赏资产阶级的文学艺术。人文主义对于人们摆脱神权的束缚,争取自由平等乃至推翻封建统治,都具有巨大进步作用 5.克伦威尔——

世界近代史 大二上册名词解释

织田信长泰姬陵东印度公司通讯委员会莱茵邦联 地理大发现 西方史学家对15至18世纪欧洲航海者一系列航海活动的通称。15世纪后,西欧商品货币经济迅速发展,引起了封建贵族、大商人和新兴资产阶级对贵金属的渴求。《马可·波罗行记》对东方富庶的夸张描绘,进一步煽动着欧洲人的寻金热情。15世纪中叶以后,阿拉伯人与奥斯曼土耳其人垄断了东西方传统通道,也促使西欧寻找通向东方的新航路。此外,快速帆船的制造,指南针用于航海及地圆学说的盛行使远洋航行成为可能。最初由葡萄牙、西班牙两国组织远洋航行。1492年,哥伦布航抵“美洲”,开辟了欧美航线;1498年达·伽马开辟自西欧绕过非洲南端直达印度的航路;1519—1522年麦哲伦与其同伴首次环球航行。新航路的开辟和美洲的发现,扩大了世界市场,开始了西方国家殖民掠夺的狂潮。欧洲的商业中心逐渐由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由此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关系的增长,预示了世界史上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教皇子午线 葡萄牙和西班牙划分势力范围的分界线。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西、葡为争夺殖民地和市场而大动干戈,互不相让。1493年5月,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发布训谕,规定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格处,自北极至南极划一条线,区分西、葡的势力范围。1494年6月,两国据此正式签订了《托德西拉斯条约》,并同意将此线西移至西经43°40'。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后,两国在太平洋再起冲突,并于1529年签订《萨拉戈萨条约》,规定在摩鹿加群岛以东17°处划一线,线的东西两侧分别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势力范围。这两项条约,揭开了欧洲殖民列强瓜分世界的序幕。 文艺复兴 14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运动。这个运动始于意大利,后扩大到英、法、德、西等欧洲国家。一些新生的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在“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号召下,把矛头直接指向教会神权统治,他们以人文主义为旗帜,主张尊重自然和人权,强调发展个性,反对禁欲主义;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迷信愚昧;表现乐观主义,反对悲观主义。因而人文主义成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潮,也是新文化的基本内容,它逐渐形成为资产阶级思想体系。表面看来,文艺复兴是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运动,但是,它并不是对于古典文化“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它冲破了黑暗的中世纪的重重禁锢,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在人文主义思想指引下,文学艺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自然科学、唯物主义哲学、新的政治学、史学和教育学相继出现,产生了一大批多才多艺的代表人物,使文艺复兴时代成为硕果累累、人才辈出、灿若群星的时代。 马基雅维里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政治思想家。出生于佛罗伦萨的一个律师家庭。曾长期担任佛罗伦萨共和国政府外交、军事等要职。因涉嫌反对美第奇家族而被逮捕,不久获释,归隐乡下开始著书。1513年,代表作《君主论》问世。全书26篇,主要论述为君之道。通过对历史和时事的分析,具体说明君主应具备的条件和才能,以及治理国家的策略。明确指出,要使国家统一,唯一的办法是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具有无限君权、并掌握强大军队的君主政权。他主张君主应把国家利益放首位。君主为达到政治目的,可以背弃信义、不择手段。在他看来,政治归根结底是力量问题。他的政治学说,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建立民族国家、实现祖国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江左三大家:指的是清初的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他们由明入清,特殊的境遇使得他们一方面留恋旧朝(明),一方面又不得不侍奉新朝(清),内心深处充满矛盾,经常陷入进退失据的境地。三人在诗风上有较大差别,其中钱谦益和吴伟业的成就较高,影响较大。 梅村体:指吴伟业的七言歌行。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有《梅村集》。吴伟业诗中最具特色的是那些描写明末清初重大历史事件的七言歌行,深情婉转,韵味悠扬,颇得初唐四杰集白居易诗的神韵,号梅村体。代表作有《圆圆曲》、《永和宫词》、《琵琶行》、《松山哀》、《雁门尚书行》等,久为世人传诵。 神韵说:1、清初入世诗人从“南施北宋”开始,民族意识所造成的沉重心态,已经逐渐淡化,他们的诗歌已经开始以新的面貌来与现政权取得和谐的相处。王士禛的神韵说,则是这种转变的根本完成。2、所谓“神韵说”就是力图摆脱政治等社会因素对诗歌艺术的干扰,注重诗歌本身淡远清新的境界和含蓄蕴藉的语言,从而加强诗歌的消遣娱乐功能。 格调说:1、清代随着王士禛的去世,诗歌领域相对统一的时代结束了,各种诗歌流派纷争由此热闹起来。以沈德潜为代表的宗法唐人的“格调说”便是其中的重要角色。2、所谓“格调说”就是用唐诗的格调去表现封建政治和伦理思想,实际上是让诗歌为封建政治和伦理道德服务。为达此目的,沈德潜认为在表现上要恢复儒家“温柔敦厚”、“中正和平”的诗教传统,并用唐诗的格调将这种意图落到实处。

肌理说:1、清代作家翁方纲认为王士禛的“神韵说”的问题在于空泛,沈德潜的“格调说”毛病在于食古不化,所以他提出“肌理说”。 2、所谓肌理说包括以儒学经典为基础的“义理”和结构辞章方面的“文理”。翁方纲的肌理说实际上就是要求以学问为根底,以考证来充实诗歌内容,使义理和文理统一。 性灵说:1、清乾隆年间以袁枚为代表的性灵诗派,接过公安派“独抒性灵”的口号,认为写诗要抒发人的真性情。他对清代以来的各种诗歌理论观点予以全面排斥。他的这种反传统、求创新的特点,是对于清代以来道统文学观的强大权威的挑战。2、性灵派的成就主要为诗歌,其中七绝和七律尤佳。如《春日杂诗》于恬淡宁静中透出轻松活泼的生活气息,十分舒畅自然;《马嵬》命意新颖,感情倾向也发生了根本转变,堪称为人民代言的诗歌。 阳羡派:1、清代陈维崧的词师法苏、辛,尤其接近辛弃疾豪放苍凉的词风。如《点绛唇》上片奇幻小想象,下片在上片营造的气势上以今怀古,透露出作者悲凉慷慨的心境。2、陈维崧属江苏宜兴人,宜兴古地名称“阳羡”,所以陈维崧为代表的词派被称为“阳羡派”。属于这一词派的作家还有蒋士铨等。 浙西派:1、清代朱彝尊推举南宋姜夔、张炎一类婉约词人作品,认为张炎所说“清空”境界为作词最高标准。这种观点实际上比较注重词的格律和技巧,词风醇雅清丽。2、朱彝尊的论词主张和词作受到浙西派词家的认同,许多人都以朱彝尊所标榜的姜夔和张炎为楷模,一时此风大盛。后来龚翔麟选朱彝尊、李良年的等及他本人的词为《浙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现代史 名词解释: 1.美西战争:美西战争是1898年,为夺取属地、和而发动的战争,是列强重新瓜分的第一次战争。和既有重要的价值,又是分别向和扩张的。新兴的拥有雄厚的、军事潜力,已建立起一支较强大的。 2.门户开放政策:在整个范围,列强都有进行贸易的权利。它的主要精神是利益均沾,机会平等。不论是在哪个列强的内,不论是否在或都实行这个原则。是美国侵华行动的“里程碑”。受到列强的普遍欢迎,由此而使得列强在侵华步骤上取得暂时的一致。避免了列强因在华利益的相互抵触而使得列强间本以十分尖锐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也由此而使得列强由争夺在华利益而转化为在这个问题上相互合作。 3.日俄战争:是指1904年2月,与为了侵占东北和,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进行的一场战争。以沙皇俄国的失败而告终。日俄战争促成日本在东北亚取得军事优势,并取得在、中国东北驻军的权利,令俄国于此的扩张受到阻挠。日俄战争的陆上战场是清朝本土的,而清朝政府却被逼迫宣布中立,甚至为这场战争专门划出了一块交战区。日、俄、中(清)三方在这场中都蒙受到了严重损失,并为之后各国的发展道路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4.三国同盟: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帝国主义列强结成的军事与政治集团。1879年,德国、奥匈帝国为了对抗俄国与法国缔结军事同盟条约。1882年意大利加入,三国同盟正式形成。三国同盟的目标直接对准法国。后意大利于1915年脱离同盟国集团,转而加入协约国集团。同年,保加利亚与土耳其则相继加入同盟国。1918年11月,同盟国集团在与协约国的军事战争中失败,最终随着德国的战败,同盟国集团瓦解。 5.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与三国同盟相对抗的帝国主义集团,由英、法、俄三国于1904—1907年期间签订一系列协议而组成。1893年为抗衡德、意同盟,法俄首先签订军事协定。面临日益增长的德国威胁,英法调整在殖民地上的矛盾,于1904年签订英法协约。随后在日俄战争中遭到失败的俄国为了摆脱自己的困境,也于1907年和英国签订英俄协约。至此协约国最终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意、美等二十五国先后加入。十月革命后,苏俄宣布出。1918年德国投降后,美、英、法、日等帝国主义曾以协约国的名义三次向苏俄发动武装干涉,均遭失败。因协约国间矛盾不断加深,逐步瓦解。 6.马恩河战役:1914年5月,德军在进攻中,右翼第一、二集团军之间出现了50公里宽的暴露地段,补英法联军楔入,被迫撤退。联军开始反攻但其后受阻,遂设防固守,此为马恩河战役。马恩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第一次大规模战略决战,以德军第一次撤退和失败,联军取得胜利告终,联军向前推进改革60公里。马恩河之战是大战的第一个转折点,德军在6周内打败法国的计划宣告破产。 7.坦能堡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与同盟国军队在东线的一次重要战役。一战爆发后,俄军为配合西线协约国的军事作战,于1914年8月在东线发动军事进攻,但由于其指挥系统差,后勤补给困难,东线德军在兴登堡与鲁登道夫的指挥下,最终击溃入侵俄军,俄军全线溃败,12万人被俘。德军在东线由此从防御进入进攻,最终在12月,在俄国内陆战局陷入僵持状态。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史(二)名词解释 1.白体: (1)指宋初诗坛流行的学白居易的诗。 (2)宋初一些作家,如王禹称等先后学习白居易平易晓畅的闲适唱和诗和关心民生疾苦的讽喻诗,由此而形成的诗风就叫“白体”。(3)其特征是“顺熟”“容易”“浅切”。 2.西昆体: (1)这是北宋初期影响极大的诗歌流派。 (2)有广狭二义,狭义单指其近体律诗,广义兼指其四六文。(3)西昆之名,因创始诸人在秘阁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取玉山、册府之意。西昆指玉山。 3.晚唐体: (1)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的诗风的诗作。 (2)以清逸隐幽为旨趣,以锤炼字句为能事。 (3)代表作家林逋。 4.东坡体: (1)即指苏轼的诗在宋代的一种风格范式, (2)其诗各体兼备,风格多样。他的七绝清丽精美,七古雄健豪放。(3)其基本风格有二:一是刚健中含婀娜的清丽雄健;二是豪放中加平淡的清旷闲逸。 (4)他的诗体对宋诗能于唐诗之后别开生面起了关键性作用。 5.王荆公体: (1)这是王安石的诗歌风格特征。 (2)他在表现形式上尽力打破常规,语意求新,诗句求工。(3)“廋劲刚健”是其显著特征。 6.半山诗: (1)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 (2)他这个时期的诗歌被编订为《半山集》,亦称为“半山诗”。(3)主要体裁是绝句。 7.山谷体: (1)这是黄庭坚的诗歌风格特征。 (2)提倡学韩杜,要以学问为诗。落实于诗歌创作,就是以故为新,变俗为雅。 (3)他作诗造语好奇尚硬,洗净铅华,风格生新瘦硬峭拔。

(4)他重视句法,发展拗句、拗律体制,工于炼字用典,讲究语意老重。 (5)他的诗于苏诗外独树一帜,自成一家。 8.后山体: (1)这是陈师道的诗歌风格特征。 (2)作诗学黄庭坚,学力专精,讲苦吟,求奇拙。 (3)他标举“宁拙勿巧,宁朴勿华”,力求简省字句。 (4)其诗均为呕心沥血之作,其锤炼辛苦处与黄庭坚无异。 9.简斋体: (1)即指陈与义的诗歌特征。 (2)陈与义先后学习黄庭坚、陈师道及杜甫的诗歌,自创以直致、浅语入诗。 (3)其创作风格重意境、重白描,形成了雄浑沉郁的独特诗风。 10.诚斋体: (1)这是杨万里的诗歌特征。 (2)以日常生活中的小情趣为题材,采用白描手法写诗。 (3)具有想象新奇风趣,语言通俗明快,风格流转圆活的特点。(4)一改宋诗瘦硬生涩的旧格,成为南宋诗风转变的一个关键。 11.易安体: (1)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宋词婉约派大家。 (2)其词与苏豪、柳俗、周律之外别树一帜,语言通俗易懂,明白流畅,音调优美。 (3)既融入家国兴亡的深悲巨痛,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 (4)其作词有倜傥的丈夫气,柔中有刚。 (5)她的艺术成就很高,在当时就广为流传,被称为“易安体”。 12.稼轩体: (1)这是辛弃疾创立的词体。 (2)他很有才情,无论是婉约词还是豪放词,都是刚柔相济。(3)喜议论好用典,是其显著特征。 (4)他的词是典型的英雄词,有报国豪情,也有壮志难酬的悲愤。 13.樵歌体: (1)又叫“朱希真体”,是宋代词人朱敦儒的诗歌特征。 (2)其词语言浅白如话,形象单纯、明净,风格飘逸自然。(3)在当时词坛能自成一家,开南宋隐逸词派之先河。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下名词解释 (适用于王晓焰老师) -------杨帆编辑整理1. 人民宪章:英国宪章运动中的纲领性文件。1837年由洛维特领导的“伦敦工人协 会”拟定,次年5月8日,以《人民宪章》的名称公布。其主要内容包括:①凡年满21岁,精神健全的男子皆有选举权;②无记名秘密投票;③废除议员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④议员应支付薪俸;⑤平均分配选举区,按各自选民的人数分配代表名额;⑥议员每年改选一次。其核心内容是以普选权为基础的议会民主化的问题,反映了当时英国无产阶级和一部分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推动了宪章运动的发展,对其他国家的工人运动也有一定影响。 2. 第一国际成立大会:即国际工人协会的第一次大会。原为1864年9月,在伦敦 圣马丁教堂召开的声援波兰人民起义的国际性工人大会。大会根据法国工人代表的提议,通过了建立“国际工人协会”的决议,选出21人组成临时中央委员会,马克思当选为委员,对第一国际指导,拟定《成立宣言》、《共同章程》,使第一国际处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这次大会的召开宣告了国际工人协会的成立,并阐明了其目标、任务,建立了组织架构,在国际工人运动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3. 拿破仑三世:法兰西第二帝国的缔造者。路易·波拿马原为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总 统,于1851年12月2日发动政变,1852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其在位时期,积极促进法国经济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法国经济发展的政策,在此期间,法国完成的工业革命。为了改变1815年以来法国的孤立状态,争夺欧洲大陆优势和进行海外殖民侵略,拿破仑三世积极发动对外战争,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联合英国击败俄国,取得欧洲大陆的霸权。在普法战争中,色当战役惨败被俘,其第二帝国也随之覆灭。拿破仑三世促进了法国经济的巨变,在经济上确立了现代水平的资本主义的根基。 4. 1832年会议改革:19世纪三十年代英国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同土地贵族进行斗争, 争取重新分配政治权及扩大选举权的政治改良运动。在1832年会议改革中,资产阶级的全国政治联合会等团体同辉格党政府相呼应,利用人民运动发声势,迫使议会通过法案,撤销了56个“衰败选区”(指地处农村,已无人烟,由大地主指派议员的选区),增加了在工业革命过程中新兴起的工业城市的代表名额,并降低了选民的财产数额限制,扩大了资产阶级选举权。 5. 宪法纠纷:德国统一过程中出现的议会与政府之间就军事改革进行的争论。前后共两 次。第一次是1860年,陆军部长洛恩提出的一个军事改革方案,遭议会否决,其后政府在没有得到议会批准的情况下强行进行了军事改革,后又解散议会,从而酿成军事改革是否合法争论。这就是第一次“宪法纠纷”。俾斯麦上台后,很快宣布议会休会,下令增加军费,封闭反对派刊物,禁止自由派活动,这些独断的行为被指责为违宪,从而酿成第二次“宪法纠纷”。1864年,俾斯麦以对丹麦的军事胜利征服了朝野,这场冲突才结束。宪法纠纷实际上是资产阶级同容克阶级争夺政治权的斗争,也为德国统一创造了条件。 6. 俄国1861年改革:俄国废除农奴制度的改革。19世纪中期,农奴制已成为俄国资本 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农民运动不断高涨,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国内矛盾,农奴危机日益严重。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政府被迫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农奴拥有人身自由;土地仍归地主所有;农民为获得人身自由和份地必须交付高额赎金。这样,农民获得“自由”时受到了残酷的剥夺。这场由农奴主实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

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1.中国现代文学:是指诞生自1917年开始酝酿兴起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新文学运动,到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一历史时期内的中国新文学,我们称之为中国现代文学。 2.五四文学革命:五四文学革命是不仅是一次中国文学的革命运动,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 一次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经过晚清文学改良运动以来近20年的孕育,五四时期,中国现代文学终于在文学革命的催生下,以崭新的姿态诞生了。五四文学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正式发端。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在《新青年》上相继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的文章,标志着文学运动的正式兴起。二人的文章从理论上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很快得到了有识之士的响应。文学革命的实践也迈开了步伐,1918年初以《新青年》为核心形成了新文化的统一战线。以鲁迅郭沫若为代表创作的新文学作品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表明了新文学的实质性进展。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郭沫若的新诗集《女神》都从形式上改变了中国文学的旧貌。五四文学革命时期还出现了大量的社团,刊物,并确立了白话文的地位。这次文学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大变革,他的成功从形式上根本改变了中国文学的面貌,从此中国文学走上了崭新的道路。 3.学衡派:学衡派得名于1922年1月在南京创办的《学衡》月刊,主要成员有东南大学 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他们既是欧美留学生,又是大学教授。他们以《学衡》为阵地,打着“学贯中西”旗号,提倡尊孔读经、复古倒退,攻击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和开始在中国传播的马列主义。一方面他们对“五四”思潮激进的反传统倾向提出了质疑,另一方面他们又低估了新文化运动废文言崇白话的意义,带有复古主义的倾向。1933年,《学衡》停刊。 4.甲寅派:甲寅派得名于《甲寅》杂志。1925年《甲寅》在北京复刊后,成为章士钊等宣 传复古思想,反对白话文,为镇压进步学生运动制造舆论,维护反动军阀统治,抨击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至此,白话与文言之争以白话文的胜利而告终。 5.《新青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刊物。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 《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创刊号发表了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1918年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其上。 该刊还广泛译介外国文学。1920年9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机关小组机关刊物,1926年7月终刊。 6.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等,以革新版 的《小说月报》作为会刊,倡导文学为人生,被称为“为人生派”。 1921年1月,于北京成立。代表人物:周作人、郑振铎、茅盾(沈雁冰)、王统照、许地山、叶绍钧(叶圣陶)、朱自清、冰心、庐隐、俞平伯、老舍、丰子恺等。《小说月报》为代用会刊,还编印了《文学旬刊》及《诗》、《戏剧》月刊等刊物。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信仰:“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以倡导“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为其主要倾向;文学研究会倡导和创作的反映各种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问题剧”和反映现实人生的“乡土文学”盛极一时;文学研究会注重翻译,以俄、法及北欧的现实主义名着居多。影响:它承接了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处于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7.创造社1921年6月,于日本东京成立。代表人物: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穆木天、王独清、冯乃超、潘汉年、阳翰笙等。办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洪水》等十余种刊物。文艺思想基本倾向是浪漫主义,强调本着“内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世界近代史》课程作业 一、名词解释 1.教皇子午线:1494 年经教皇仲裁,西班牙和葡萄牙在世界上划分势力范围的分界线。 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后,西、葡两国为争夺殖民地、市场和掠夺财富,长期进行战争。为缓和两国日益尖锐的矛盾,由教皇亚历山大六世(1492~1503在位)出面调解,于1494年6月7日两画了一条线,线西归西班牙,东归葡萄牙,此即所谓“教皇子午线”。 这条由教皇作保规定的西、葡两国势力范围的分界线,开创近代殖民列强瓜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先河。(参课本P19) 2.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表现在文学、艺术、教育、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思想内容,通常被称为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是一种哲学理论和一种世界观,以人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主要的社会思潮,他的核心是: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救出来。反对神权,提倡人权;反对神性,提倡人性;反对封建特权,提倡自由平等;反对教会蒙昧主义,提倡发展文化教育;反对封建割据和外族入侵,主张中央集权和民族独立。 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中世界神学世界观的思想武器。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文艺复兴运动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3.薄伽丘:乔万尼·薄伽丘(1313—1375),一译卜伽丘,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杰出代表,人文主义者。 代表作《十日谈》批判宗教守旧思想,揭露教会的虚伪和腐化,提倡个性解放,歌颂人对现世生活的追求。主张“幸福在人间”,被视为文艺复兴的宣言。创作了西欧

文学史上第一部心理小说《菲亚美达》;其与但丁、彼特拉克合称“文学三杰”。 4.因信称义:是德国神学家马丁·路德的神学思想核心。 他认为,基督徒之所以是自由的,是因为他们“因信称义”,不再受善功律的支配,他们通过自己的信仰而与基督建立了新的个人关系。信徒不必依靠教会极其繁琐的宗教礼仪,只凭对上帝对的虔诚信仰就可以得到灵魂的拯救。内容有:1.圣经乃唯一的、最高的成就。2.平信徒皆为祭司3.僧俗平等,恪守天职。 这一宗教伦理是对天主教会所宣扬的“行为称义”的否定,所蕴含的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具有宗教情感的个人主义与文艺复兴中具有理性的个人主义结合在一起,成为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之一。 5.预定论: 由宗教改革家加尔文(1509——1564)提出,也成为加尔文派的奠基。 预定论认为神的旨意是绝对的,也是无条件的,一切有限的受造物联合起来也不能影响神的旨意,这旨意完全是神在永恒里安排的。神是万物的主宰,伟大而有能力,安排大自然的运行,支配人类的历史,任何细节都在他的掌管之下。其内容为将人分为“选民”和“弃民”。 预定论提出了解放人的思想,鼓励人们在世俗生活中去发财致富。 6.开明专制:18世纪下半叶欧洲一些国家封建专制君主执行的一种政策,是为了适应资本主义发展和阶级矛盾尖锐化而进行的具有明显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 当时,欧洲大陆诸国的封建制度日趋衰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有所发展。各国封建君主为了巩固其专制统治,接过了法国启蒙学者要求改革的旗帜,宣称要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把自己装扮成“开明”的君主,高喊“开明”的口号,进行种种改革,如改革教会,兴办教育事业,编纂法典等 “开明专制”的时代是从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登基时开始的。他自称“国家的第一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价格革命16至17世纪西欧社会上出现的金银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等国从殖民地掠回大量金银,使欧洲贵金属的储量急剧增长,从而引起欧洲各国通货膨胀。至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平均上升四倍多,英、法、德等国的物价平均上涨二至二点五倍。价格革命打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其结果是从事商业的人大发横财,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愈益增长,而靠传统方式收取地租的封建地主的地位受到削弱,收入微薄的劳动者的生活日益下降,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各国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和封建制的解体。 商业革命16世纪欧洲商业的突然扩大和新的世界市场兴起的现象被称为商业革命。新航路的发现,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欧洲人的经商范围由地中海一带扩展到大西洋及世界各地,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都有了商业往来。各地对欧洲商品的需求也在扩大,使贸易额和商品种类都大为增加。工业的发展、商业活动的迅速扩大以及殖民制度的建立,对欧洲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商业革命是产业发展所引起的,而商业革命开发了广大市场,又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地理大发现:西方史学家对15至18世纪欧洲航海者一系列航海活动的通称。15世纪后,西欧商品货币经济迅速发展,引起了封建贵族、大商人和新兴资产阶级对贵金属的渴求。《马可?波罗行记》对东方富庶的夸张描绘,进一步煽动着欧洲人的寻金热情。15世纪中叶以后,阿拉伯人与奥斯曼土耳其人垄断了东西方传统通道,也促使西欧寻找通向东方的新航路。此外,快速帆船的制造,指南针用于航海及地圆学说的盛行使远洋航行成为可能。最初由葡萄牙、西班牙两国组织远洋航行。1492年,哥伦布航抵“美洲”,开辟了欧美航线;1498年达?伽马开辟自西欧绕过非洲南端直达印度的航路;1519—1522年麦哲伦与其同伴首次环球航行。新航路的开辟和美洲的发现,扩大了世界市场,开始了西方国家殖民掠夺的狂潮。欧洲的商业中心逐渐由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由此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关系的增长,预示了世界史上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文艺复兴:14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运动。这个运动始于意大利,后扩大到英、法、德、西等欧洲国家。一些新生的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在“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号召下,把矛头直接指向教会神权统治,他们以人文主义为旗帜,主张尊重自然和人权,强调发展个性,反对禁欲主义;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迷信愚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明治维新日本历史上的一次政治革命。它推翻德川幕府,使大政归还天皇,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实行大改革,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方化。1871年废藩置县,摧毁了所有的封建政权。明治政府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工业化。军事工业以及交通运输都得到很大发展。到20世纪初,明治维新的目标基本上已经完成,日本在现代工业国的道路上前进。 西进运动北美独立战争到南北战争爆发前后向北美大陆西部移民拓殖扩张、掠夺印第安人土地的运动。美国独立后阻止移民西进的敕令,来自沿海地区和欧洲的移民涌向西部。在西进运动过程中,出现3次巨大的移民高潮。1890年,西进运动正式结束。西进运动使美国的领土增加到建国时的3倍以上,扩大了发展工业所需的各种基本资源,对美国社会制度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美利坚民族性格的形成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普法战争德国完成统一的第三次王朝战争。普奥战争后,位于德国西南部的邦国在法国支持下仍然独立,德意志的统一还未完成。俾斯麦积极准备用兵法国。1870年7月,战争爆发。战争以法国军队的进攻为开始,但在普鲁士军队的反击下,战场很快就转移到法国境内。9月1日,双方在色当进行大会战,法国军队再次惨败,拿破仑三世率领10万法军投降。普法战争以普鲁士的胜利而宣告结束。1870年年底,德意志西南部的4个邦国加入“北德意志联邦”,德意志终于实现统一。 《1787年联邦宪法》美国宪法,也是近代西方国家第一部成文宪法。1787年9月17日费城制宪会议上通过。宪法以三权分立为基本原则。以立法、行政、司法的三权分立为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实行总统制。行政权属于总统,总统任期4年,有权任命部长、缔结条约,但须经国会同意,国会对总统、部长的渎职行为有权弹劾;国会是立法机关,由参、众两院组成,负责批准条约,制订税率立法。但总统对国会立法有否决权。司法权属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任命,须经国会批准,任取终身,有解释宪法的权力。以上三条旨在将立法、行政、司法之权分立,互相制约。宪法同时也带有明显的种族压迫条款,没有触动奴隶制。后增加了10项关于人权的补充条款,规定言论、出版、集会等权利。宪法对加强联邦政府权力,巩固资产阶级统治有很大作用,沿用至今。 吉伦特派法国大革命中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的政治派别。吉伦特派的主要成员最初属于雅各宾俱乐部,后在俱乐部内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新派别,因该派领袖人物多来自西南部的吉伦特郡而得名。成员主要是与西部和南部的工商业资产阶级有较密切联系的知识分子和律师。1792年8月10日起义之后,以吉伦特派成员为主组成临时政府,开始吉伦特派执掌政权时期。吉伦特派主张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但认为法国革命应当止步,恢复秩序。1793年初法国局势恶化,前线吃紧,市场物资匮乏,物价飞涨,群众要求限制物价,打击投机商。吉伦特派则坚持经济自由原则,不愿实行对经济的干涉和管制。吉伦特派逐渐失去民心,1793年5月31日至6月2日,雅各宾派领导巴黎群众起义,迫使议会下令逮捕吉伦特派首领,结束了吉伦特派统治。在恐怖时期,吉伦特派首脑人物被大批处死或自杀。热月政变后,该派残余势力构成热月党的骨干。 开明专制18世纪下半叶欧洲一些国家封建专制君主执行的一种政策。当时,欧洲大陆诸国的封建制度日趋衰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有所发展,社会阶级矛盾尖锐。各国封建君主为了巩固其专制统治,接过了法国启蒙学者要求改革的旗帜,宣称要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他们利用伏尔泰希望有一个开明的君

古代文学史(二) 名词解释汇总

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白体:即白乐天体,是北宋初年的一个诗歌流派。代表人物李昉、姚铉和王禹偁,他们倡导学习白居易后期的闲适唱和诗。 西昆体:是北宋初年的一个诗歌流派。特点是模拟李商隐追求词藻、堆砌典故。代表作家有杨亿、刘筠、钱惟演。代表作《西昆酬唱集》收录“更迭唱和”的诗作。 晚唐体:这是指宋初诗人们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种诗体,代表人物潘阆、魏野、林逋、寇准。内容大多为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上特别重视五律。 六一风神:欧阳修晚年号六一居士,所谓六一风神即指欧阳修散文的美学风格。欧文措辞平易,语言精炼而有变化,亲切自然,条达疏畅,让读者从寻常的叙说和描写之中体悟出深邃的思想和高远的意境,于一波三折、吞吐反复之中领略特有的情致韵味。这种偏于阴柔之美,纡余委备而婉曲有致,诗味醇浓而情韵绵邈,含蓄蕴藉而平易自然的风格,标志着欧阳修的散文创作倾心于风神姿态,故称之为六一风神。 东坡体:即指宋代苏轼的诗歌。其诗于情无所不畅,于景无所不取,各体兼备,风格多样。其基本风格有二:一是刚健中含婀娜的清丽雄健;二是豪放中加平淡的清旷闲逸。而最能体现其“坡仙”的旷达品格的主导倾向,是其高风绝尘的诗风,即一种超越世俗尘虑羁绊的风神韵致和审美境界,“东坡体”是宋诗的一种风格范式,对宋诗能于唐诗之后别开生面起了关键性作用。 半山体: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退居江宁后,诗风发生了重大变化,远离了政治、社会,多写山水自然。形式上以绝句为主,很少长篇古体;艺术上讲究炼字、对仗,意境优美含蓄,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后人将他这一时期的诗风称为“半山体”。 山谷体:黄庭坚自号山谷道人,他写诗提倡以学问为诗,为主学习杜诗、韩文的“无一字无来处”,提倡以故为新,变俗为雅,有“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之说,工于炼字和用典,造语好奇尚硬,力求出人意表。创制拗句和拗律,讲究语意老重和规模宏远,笔势奇纵,风格生新瘦硬。杨万里在《诚斋诗话》中称黄庭坚诗为“山谷诗体”,严羽《沧浪诗话》将其列为“山谷体”。 江西诗派:北宋后期以黄庭坚、陈师道为首的诗歌流派。因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其中尊黄庭坚为诗派之祖,下列25人。他们在题材取向和风格倾向上比较接近,都主张以杜甫为宗,但过分强调技巧,讲究章法句法,喜用拗句拗律,形成一种奇峭艰涩、瘦硬生新的诗风。 一祖三宗:元方回论诗的一种见解。他贬斥北宋杨亿﹑刘筠等所创的西昆派,而推崇黄庭坚等所创的江西诗派,并主"一祖三宗"之说。一祖指的是杜甫;而三宗的话就是指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各体兼备,卓然大家。 后山体:宋诗风格流派之一,具体指北宋陈师道诗风。陈师道号后山居士,他作诗全凭学

中国文学史·名词解释1

名词解释——诗歌部分 先秦两汉 1.《诗三百》:即《诗经》。《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2.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 3.赋比兴:《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比即比喻或比拟。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4.四家诗: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前三家属“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学官,分别亡于三国、西晋和宋时。《毛诗》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流传至今。 5.楚辞:“楚辞”的名称,始见于《史记?酷吏列传》。其本义是指楚地的言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一是诗歌总集的名称。从诗歌体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从总集名称来说,它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 6. 十一篇。所祭之神,分天神、地祗、人鬼三类。天神有东皇太一、东君、云中君、大司命、小司命。有关的五首歌词,多表现对天神的敬仰和赞颂,写得庄严肃穆。地祗有湘君、湘夫人、河伯、山鬼,有关的四首诗歌全是恋歌,借对神的恋爱生活的描写,表现人类对纯洁爱情的赞颂,大都清新凄艳,幽渺情深。写人鬼的只有《国殇》一篇,是对卫国战争中牺牲将士的热烈礼赞,激昂悲壮,刚健质朴。 7.《天问》:屈原所作的仅次于《离骚》的长诗。它以反诘的形式,一连提出170

2013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圈地运动 圈地运动贵族用暴力大规模剥夺农民土地的一种方式。以英国为典型,自15世纪末叶开始,历300余年。15世纪末,由于英国毛织业迅速发展,引起羊毛价格上涨,致使养羊业成为十分有利可图的行业。于是大贵族侵占大量公有地和农民的耕地,将土地用壕沟和栅栏圈围起来,雇佣少量工人放牧羊群。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无以为生,沦为流浪者。这一现象被托马斯?莫尔比喻为“羊吃人”。16世纪中叶,英国宗教改革过程中,圈地运动又在教产还俗的土地上广泛发展起来。农民破产导致政府税收减少和兵源枯竭,亦增加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因此都铎王朝颁布了一系列“血腥立法”,残酷迫害流浪者。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国会通过一系列法令,使圈地运动合法化。圈地运动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土地关系变革,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重商主义 15至18世纪西欧国家的一种经济政策和早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种经济学说。亚当?斯密称之为“商业的或重商的体系”,故名。中心内容是:货币拥有量是国家贫富的标志,发展对外贸易以获取金银是积累国家财富的重要途径,国家采取鼓励制成品出口、颁布航海法令、大力发展航海业和军需工业、奖励造船、给予贸易公司以垄断特权等方法直接干预经济。早期重商主义持货币差额论,主张禁止硬币输出,增加金银输入;晚期重商主义持贸易差额论,主张发展制造业,扩大外贸出超,以获得大量货币输入。重商主义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意识形态,错误地认为利润来自流通过程,但其对商业保护主义政策在当时曾促进了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随着工业革命的产生和发展,重商主义逐渐废弃。 独立宣言 英属北美殖民地反对英国殖民统治,宣布美国独立的纲领性文件。由杰斐逊等五人起草,杰斐逊执笔,1776年7月4日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该文件阐释了资产阶级的自然权利和人民主权的思想,列举了英王压迫北美人民的暴行,从而深刻揭示了北美独立的正当性和必要性。宣布北美殖民地是拥有主权的独立国家,解除与英国的一切从属关系。宣言反映了北美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推动了反英独立斗争,对法国大革命和拉美独立运动也产生了深远影响。7月4日被定为美国的独立日。 人权宣言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之前,1789年7月9日,第三等级的代表把国民议会改为制宪议会,8月26日通过《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后来被简称为《人权宣言》。宣言开宗明义指出,“人在权利上是生来并永远平等的”。《宣言》宣布了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不可剥夺的人权;言论、信仰、著述和出版自由;人民主权、代议制和三权分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行法定主义和无罪推定;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人权宣言》是在法国启蒙思想、美国《独立宣言》指导和影响之下产生的,它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成为法国资产阶级推翻封建统治的革命口号。《人权宣言》在当时鼓舞了人民的革命情绪,成为反封建专制制

自考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趣,以锤炼字句为能。林逋隐居西湖孤山,以梅、鹤为伴,称梅妻鹤子,以咏梅诗着称,传世佳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 ) 1宋初诗坛诗派林立,主 昉、姚铉和王禹偁,他们倡导学习白居易 后期的闲适唱和诗;二是西昆体,代表人 物是杨亿、钱惟演和刘筠,他们倡导学习 李商隐的近体律诗;三是晚唐体,代表人 物是林逋等,他们推崇贾岛、姚合,多写 “三体”诗,即指三个诗派。 2 是北宋初年一个影响极大的 元龟》,他们在秘阁里吟诗唱和,切磋诗体。 后由杨亿将这些诗作编为《西昆酬唱集》 一书,共收杨亿、钱惟演、刘筠等十七人 的诗作二百五十首,全为近体律诗。他们 以李商隐为宗,讲究声律文采、藻饰、用 为文坛领袖。他不遗余力地褒奖提携王安 石、曾巩和三苏,在明确理论指导下积极 从事古文创作,形成了浩大的声势,确立 了古文在散文领域的正宗地位;古文领域 的革新也影响到诗歌创作,作诗也讲“ 气 格”,出现了“以文为诗”的现象,开创了一 代诗风。人们把这场有推动宋代文学发展、 使宋文、宋诗都能够自具面目而独树一帜 文措辞平易,语言精炼而有变化,亲切自 然,条达疏畅,让读者从寻常的叙说和描 写之中体悟出深邃的思想和高远的意境, 于一波三折、吞吐反复之中领略特有的情 致韵味。这种偏于阴柔之美,纡余委备而 婉曲有致,诗味醇浓而情韵绵邈,含蓄蕴 藉而平易自然的风格,标志着欧阳修的散 写诗主要用七绝体。这一时期的诗歌被编 定为《半山集》,诗风由早年的奇险劲峭而 变为闲淡沉郁,人称“半山诗”或“半山绝 句”。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中,在宋代 诗体中列有“王荆公体”,实则指王安石晚 年的诗歌创作。亦即 “半山诗”或“半山绝 句 6即指宋代苏轼的诗歌。其诗于 风格多样。其基本风格有二:一是刚健中 含婀娜的清丽雄健;二是豪放中加平淡的 清旷闲逸。而最能体现其“坡仙”的旷达品 格的主导倾向,是其高风绝尘的诗风,即 一种超越世俗尘虑羁绊的风神韵致和审美 境界“东坡体”是宋诗的一种风格范式对宋 7黄庭坚自号山谷道人,杨万 “山谷诗 体”,严羽《沧浪诗话》将其列为“山谷体”。 黄庭坚字山谷他的诗的特征是:求生避熟, 求雅脱俗。其艺术特色是:1以学杜诗为宗 旨,重视句法发展了拗句﹑拗律的体制2 强调“无一字无来处”,用典以故为新,变 俗为雅, 点铁成金,夺胎换骨3好奇尚硬, 造语洗净铅华,独标隽旨,风格生新瘦峭 8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 说由 中首倡。一祖为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 。 学其诗法,但此时尚无“江西诗 派”一说。黄庭坚去世不久,吕本中编列了 《江西诗社宗派图》,列黄庭坚为“宗派之 祖”,下列陈师道、潘大临等二十五人,“ 谓 其源流皆出豫章也”江西诗派由此得名。图 中所列人物并非都是江西人,因黄庭坚是 江西人,图中所列均为他的追随者和与吕 本中关系密切的人,故称。可见此诗派的 以风格和师承为判断依据,而不是以地域 来划分的;此诗派只有一个观念性的社集, “三宗”之一,著有《后 山集》。他作诗学黄庭坚,学力专精,讲苦 吟,求奇拙,标举“宁拙勿巧,宁朴勿华”, 力求简省字句以摈弃华丽辞藻。其诗均为 呕心沥血之作,其锤炼辛苦处与黄庭坚无 异,但因其缺乏华采而唯余瘦硬。他的诗 被称为 “后山体”,常与“山谷体”并称,是 典型的宋诗。11 义的诗。“三宗” 之一,著有《简斋集》。其诗学杜甫,又深 受苏轼、黄庭坚、陈师道的影响。他虽也 重视句法,造语凝炼,但并不株守江西诗 派成规,能突破黄、陈瘦硬诗风的局限, 主张“不可有意于用事”,以直致、浅语入 诗,去繁缛,尚简洁,注重白描和诗歌的 恢弘圆融,形成了雄浑沉郁的独特诗风, 为当时诗坛新添一格。 他的诗歌被称为“简 12 苏轼, 风格趋于自然,所谓“活法医”说,即是他 后期所提出的作诗主张。江西诗派以奇峭 僻涩为特点。而吕本中则有意用李、苏的 疏畅自然补救其弊;江西诗派以杜甫为宗, 奉守黄庭坚“无一字无来处”、“点铁成金” 等诗训,虽有规则可循,但亦极易受个束 缚。吕本中的“活法”即“规矩备具而能出于 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提 倡“好诗流转圆美如弹丸 ”,有意识“以苏济 黄”,消除江西诗派末流的生硬造作之弊, “流转圆美”的新途径。 ”和“夺胎换骨”,意在 用典方面力求创新,即就是成黄故字面上 再求新意。“夺胎换骨”是“点铁成金”的具 体化,是一种使古人的意象和用语产生质 的变化、化平凡为奇趣的语言炼金术;从 本质上看,它是对前人用典法的一个发展, 目的在于 “以故为新”——授用前人之语而 另立新意,从陈熟的意象中翻新出奇,力 发挥,营造新的意境。14 宦要职,有“太平宰相”之称,但其在政治 上无大建树,而以词传名。他一生生活优 裕,生活态度雍容闲雅。其词多祝寿、咏 物和歌颂升平,这类词多宴游之余的消遣 之作,在过分满足的生活里找一点春花秋 月的闲愁来吟咏,虽无镂金错彩的刻意藻 饰,但掩盖不住其骨子里的富贵之气,总 体而论,尚未摆脱五代绮艳词风的窠臼, ”之称。 儒。他们都生活在南北宋之交,在北宋都 有四十多年的生活经历,并且都已是稍有 名气的词人。靖康之变以后,他们也被迫 南渡,由于政局的剧变,国破家亡,漂泊 流落,使他们颇多家国之感和身世之悲, 发而为词,多有凄苦的哀叹和深沉的感伤 词风发生明显的变化人们习惯把宋室南渡 唱的生活体验,故情词在其词作中占有极 大比重,而其中不乏秦楼楚馆的放荡和情 欲渲泄的艳情之作。周邦彦的词在内容上 与柳永很相似, 早年词以写男女艳情为主。 由于多写儿女之情,尽管词中无柳词中那 些淫词荡语,但后人还是往往把他和柳永 相提并论,南宋末期的张炎就屡用“周情柳 故其词 ,其特点有三,其一,用通 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流畅的音律声调 作词其二,“易安体”融入了国家兴亡的深 悲巨痛,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具有凄婉 “易安体”有倜傥丈夫气。 烟霞之间,写下了大量的隐逸词,多歌唱 看透尘世后的随缘自适、逍遥行乐,但又 深藏忧怨,有较浓的虚无思想色彩。其词 语言浅白如话,形象单纯、明净,风格飘 逸自然,开南宋隐逸词派之先河。这种在 当时词坛能自成一家的风格物色,被称为 “朱希真体”。又因其词集为《樵歌》,故亦 ”。 稼轩词充分表现了他的英雄抱负,补襟怀 磊落,慷慨淋漓,将气高天下的东坡词风 在南宋发扬光大,加之与当时渴望恢复的 国势民情相推移磨荡,又与南渡初期的张 元幹、颖孝祥诸家的词风相翕合,又有陈 亮、刘过等词人追步唱和,遂形成气势磅 的词不仅内容丰富,在艺术上驰骋百家, 转益多师,而且有极大的开拓和创新。他 以散文句法入词,以经子诗赋之语入词, 以词说理,带来了词体的大解放。无论作 长调或小令,都充分表现了自己的才情和 体现了自己的人格。他继苏轼之后极大地 开拓了词境,使词在与乐分离之后,仍能 够作为一种内容充实,、形式多样化的新体 格健诗独立存在。他的词不仅“横绝六合, 扫空万古 ”,而且“包罗万象”。这种在宋代 词坛别开生面、既慷慨豪放又温婉妩媚, 为“稼轩体” 早于辛弃疾的南渡初期作家张元幹、颖孝 祥等,也包括和辛弃疾同时或后于辛弃疾 在作词方面追步辛弃疾的作家陈亮、刘过 等人。他们都以浓郁有爱国激情和慷慨悲 壮的词风,共同促成了苏、辛词派的形成, 成为词史上一笔富贵的精神财富,为宋词 的白描手法写诗,具有想象新奇,语言通 俗明快、风格流转圆美活的特点。“诚斋体” 们继承南宋前期主战派与主和派激烈论争 而产生的论辩文的传统,文章以评论时事 和讲治乱兴衰为特色,干预现实,讲文学 的社会功利作用。文章富于鼓动性、逻辑 性和感染力,风格气势雄赡豪迈,近于东 们的文章主要是宣传儒家理学和道学家的 文论思想;其中以吕祖谦为代表的一些人, 论文既主颖以文贯道,又讲究章法,实为 唐宋古文的嫡嗣和正宗。他们的文章语言 畅达明快,平易简洁,多讲学之文和语录 材内容方面主要承袭周邦彦词写恋情和咏 物的传统,在词的格调、意境方面有新的 开拓,格调高雅,词境疏朗开阔,以其“清 空”、“骚雅”的风格特色,成为南宋雅词的 典范。此后,自吴文英、史达祖至王沂孙、 张炎、周密等均沿此路作词。在遣辞和音 律上益求清丽工整,重咏物,多用典,追 求人工之巧,使词由共赏变为纯粹的文人 吟唱。他们的作词途径和特色虽各有不同, 26吴文英号梦窗,其词集为《梦 。 二人同为南宋中后期清雅词派的作家,词 的内容也多为身世之感和离别之情,且往 往融入哀时伤世的黍离之悲,艺术上二人 均追求清丽工巧,旨趣相近。故时人并称 ,最新资讯 王沂孙、周密均为南宋中后期清雅词派的 作家,蒋捷词虽较少束缚,有自然之趣, 且时有豪放,风格多样,但在炼字、求声 律及追求隽婉方面,仍不脱姜夔、吴文英 的影响。由于他们词风有相近之处,又都 是宋末元初词坛上的佼佼者,故清人称他 ”。 卷,字灵舒;赵师秀,字灵秀。他们都是 永嘉人,字号中又都有一个“灵”字,诗风 “永嘉四灵”。 《江湖集》而得名。 其宗师是当时文坛领袖刘克庄。其成员大 都是落策的布衣之士和官场提失意的小 吏。他们功名失意,进退无据,只得流转 于江湖,靠献卖艺为生。他们或奔走于遏 于公卿权贵之间,或招群结友于市井乡间, 结诗社,推盟首,相互酬唱应和,自然形 成一种相近的诗风。后人以《江湖集》中 偃武修文,建学养士, 于是涌现出一批在金朝领土上成长起来的 作家,如蔡珪、党怀英、王庭筠以及王寂 等他们的创作风格不同于由宋入金的文人 属于真正的金代作家,使金代文学的发展 进入了自具风格的新时期。元好问在其所 “国朝文派” 长篇的说唱体文学形式,它由韵文和散文 两部分组成,采用唱歌与说白相同的方式 演说故事,基本上属于叙事体。 33 式,由“四折一楔子”构成。折是音乐单位, 一折里只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四折就 是四大套曲子,可选用四种不同的宫调。 楔子的篇幅较短,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待 剧情,起序幕作用;也可放在折与折之间, 起过渡承接作用。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 其他角色都不唱,只用宾白。 34 祖。因为他们在元代杂剧创作中成就高、 影响大,所以周德清在其《中原音韵》一 书中将他们并列,称为“”, 后又称之为“元曲四大家”。35 歌词,是一种起源于民间新声的音乐文学, 是当时一种雅俗共赏的新体诗。在元代, 散曲一般称为乐府或词,有小令和套数两 36 集、杨载、范椁和揭傒。他们均因有文才 而被选入翰林院,并以较为出色的诗文创 作成为京师士子向慕的著名人物而享誉诗 坛。其中尤以虞集名声最大,是元代中期 37 时极为流行。由于其能自成一派,仿效者 ”或“铁体”。 38 ”,就是“说话人”说话 所依据的底本,原只是师徒相传的“说话” 的书面记录,是口头文学,所以是口语体, 口气也是针对听众的。但我们今天所能见 到的小说话本,已是经过下层文人加工、 39 小戏,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大曲、 诸宫调、滑稽戏等民间说唱伎艺和宋杂剧 表演故事的形成,故开始称“永嘉杂剧” 或 “温州杂剧”。元灭宋统一中国后,在南北 文化交流中,南戏的故事题材和演唱艺术 又受到北杂剧的影响,并逐渐成为一种较 40 、《拜月 亭记》和《杀狗记》,简称荆、刘、拜、杀。 传奇原指唐代文人创作的文言小说,后来 被借用作戏剧的名称,元代的南戏剧本均 注有“元传奇”字样。至明代,传奇成为由 南戏发展而成的南方诸声腔戏曲的通称, 主要指弋阳腔和昆山腔的剧本,以别于北 杂剧。即是说,传奇作为戏曲文学形式, 是从元代南戏开始形成 .故元后期的四部 “四大传奇”。 41 文人垄断了文坛。他们的创作内容以粉饰 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风格雍容华贵, 典雅工丽.所用文体以诗为主,兼及散文, 其中除朝廷诏令奏议外,多属应酬、题赠 或应制、颂圣之作。由于他们均为台阁重 臣地位特殊,故使这种文风在社会上风靡 一时,以致沿为流派,称台阁体。 42、茶陵诗派:成化至弘治年间,李东阳 以内阁大臣的身份主持讲坛,追随者趋之 若骛,形成了一个以李东阳籍贯命名的茶 陵诗派。茶陵诗派的诗风仍属台阁体余波, 但李东阳不满于台阁体的无病呻吟、千篇 一律的纤弱文风,主张以杜甫的诗风来加 以匡正,并且注重诗歌语言的艺术,具有 脱离台阁体公式形式的意义,成为从台阁 体向前七子之间的过渡人物。 43、前后七子:从明朝中期开始,诗 歌掀起了一场以复古面目出现的革新活 动。以李梦阳、何景明为核心,包括康海、 王九思、边贡、王廷相、徐祯卿等人的文 学群体,他们提出了“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的口号,目的是扫荡台阁体的无聊文风, 力图恢复文学自身的独立地位。但由于他 的文学群体,称 。他们一方面继 点,另一方面,他们在复古道路上比前七 三兄弟是湖北公安人,故称“公安派”。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