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育概论教案

体育概论教案

商丘学院《体育概论》教案

第 1、2 次课

引论

一、体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初步形成阶段

我国体育学形成源于对体育原理、体育基本理论问题的探索。

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毛泽东《体育之研究》

1952年,毛泽东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随后,罗一东的《体育学》、方万邦的《体育原理》以及袁敦礼、吴蕴瑞的《体育原理》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开始在体育实践的基础上重视体育理论的研究。

(二)引进与移植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引进苏联体制的同时,也引进了苏联的理论体系。以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学说为基础的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体系初步形成。1952年,我国请来苏联专家系统讲授体育理论,由于民族风俗,语言习惯不同,造成一些理论上的混淆。如苏联的“体育文化”被我国翻译为“体育”。

(三)探索与总结阶段

1961年出版了体育学院本科《体育理论》教材,主要研究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原理与方法的问题,还没有进入人体发展的研究领域。《体育理论》是学习苏联并结合我国实际而编写的。

(四)挫折与停顿阶段

我国体育理论建设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处于停滞状态,拉大了世界先进国家

在现代科学体育理论建设的差距。日本设计了健身运动处方,操作程序是:健康诊断→体力测定→确定健身目标→选择运动项目→制定运动处方→实际锻炼。英国创造了循环锻炼法,从20世纪60年代起开始现代科学体育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此后,德日美纷纷效仿。

循环锻炼法是指用几个不同的练习内容联合组成的练习组合。该方法要求练习者必须按照既定的练习顺序和路线,依次完成每个练习站的练习任务。一般的组织形式是锻炼者在完成一个练习站上的任务后,迅速转移到下一个

练习站继续

练习,同时下一个锻炼者

依次跟上。其结构因素有:每站的练习

内容、运动负荷、练习站点的安排顺序、练习站点之

间的间歇形

式和时间,每一循环之间

的间歇,设置练习站点的

数目与循环

的组数等。一般选择6~12个已为锻炼

者掌握的简单易行的项目。搭配时注意上肢动作与下肢动作、剧烈的跑跳练习与静力憋气动作之间的合理交替。

运动负荷,又称生理负荷,是指人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决定运动负荷大小的主要因素是:“量”和“强度”。

(四)发展与丰富阶段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1978年,在北京体育学院召开了《体育理论》教材座谈会,会议决定以广义的体育运动为基础。1981年,面目全新的《体育理论》问世。随后,我国体育理论开始酝酿筹建新学科,运动训练学、学校体育学、群众体育学和体育概论从体育理论中分化出来,标志着体育学科进入新阶段。

1980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开始实施学位制度,体育学毕业生所授学位为教育学学位。1992年,体育学被列为一级学科。下设有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和民族传统体育学4个二级学科。

二、体育概论的学习目的与意义

(一)建立良好的体育价值观

从宏观上更深刻的认识体育,整体上更准确地理解体育,是全社会形成全面、准确的体育价值观。

(二)提高对体育和体育科学的全面认识

(三)提高指导体育实践活动的理论水平

三、体育概论的内容体系和学习方法

(一)体育概论内容体系

1、体育概念

2、体育功能

3、体育目的

4、体育过程

5、体育手段

6、体育科学

7、体育文化

8、体育体制

9、体育发展趋势

(二)学习体育概论的要求

1.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分析问题

2.坚持百家争鸣的学术方针

3.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坚持不断

创新发展的

观点

第一章体育

概念

教学内容:体育的概念与

定义;体育的分类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下

概念的规律,原则,并掌握体育概念。

教学重点:如何寻找体育

概念的种差

和属差,利用下定义的规

则给体育

下定义。

教学难点:体育概念的定义,体育分类

的依据。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案例教学、提问式教学、师生互动 教学手段:传统讲授、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第一节 体育的概念与定义 一、问题的提出 什么是体育? “体育”是在体育界中最常用但又最不容易搞清楚的一个概念。“体育”两个字写起来简单,可真要说清楚却非易事。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统一的“体育”定义,大家对“体育”的理解可谓五花八门,见仁见智。 如果概念不明确,就容易把一些相临界的事物或现象混淆,而无法掌握 体育科学的实质,无法运用科学的规律来指导体育实践。 总之,要准确表达对体育的见解及展开体育的研究工作,就必须明确规范的体育概念。 二、什么是概念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本质属性是决定某一事物之 所以成为该事物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属性。概念有自身的内容和确定的范围,即内涵和外延,它们构成了概念的两个基本的逻辑特征。内涵就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总和。概念: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本质属性:是决定某一事物之所以成为该 事物并区别与其他事物的属性。如:梯形的本质属性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而非平行四边形等其他图形。 概念有自身的内容和确定的范围,即内涵和外延,内涵就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又称“含义”,回答“是什么”;

外延就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总和,又称“适用范围”,回答“包含哪 些”。

三、给概念下定义

被定义概念=种差+邻近的属概念 下定义注意规则:

(1)定义项的外延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否则会“定义过宽” 或“定义过窄”

例子:1.体育是以肌肉运动为内容的文化活动。

2.体育是通过身体活动增强学生体质的教育。

(2)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否则会“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

例子:体育是以体育的基本技术为手段的文化活动。

(3)定义一般采用肯定的形式,否则会“定义否定”。如:体育不是娱乐选秀。

(4)定义必须清楚确切,定义项中不能有含混的概念或语词,否则会“定义含混”或“定义用比”

如:体育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活动。

体育是现代科技的橱窗。

四、体育概念的定义

(一)寻找邻近的属概念

1.以“教育”作为体育的属概念偏窄

“体育”一词于1897年由日本引入,体育概念起初就不完全限于

“身体教育”,包括“学校体育”“女子体育”“大众体育”“社会体育”等。

2.以“人的活动”等作为体育的属概念偏宽

人的活动包括文化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教育活动等,不符合给概念下定义应该找出邻近属概念的要求。

3.“文化活动”是合适的邻近属概念

“人的活动”“实践”等作为属概念偏宽。文化是社会主体创造出来的满足自身生存与发展需要的各种支持系统,文化是人创造的,反过来塑造人,文化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资源。形形色色的体育活动完全符合文化的表述。(二)寻找种差

1.体育与其

他文化活动

之间的差别

相对于文学、美术、音乐、曲艺、戏曲、舞蹈、杂技等文化

活动,

体育的不同

之处在于它

是通过“身

体运动”的

手段达到

“促进身心

展”的目的。戏曲集“唱、念、做、打”于一体,其中打是指表演

武打动作,但目的是为了

表现戏曲情节,而不是促进身心健康。

杂技更 是以表演为目的,与促进身心发展为目的显然相异。 2.体育的本质 体育的本质就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发展,

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以身体活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 心发展”是体育概念区别于其他文化活动的种差。 (三)得出定义 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 第二节 体育的分类 一、体育分类的依据 划分由三个要素组成,分别是划分的母项(被划分的概念)、划分的子项(从母项中划分出来的种概念)和划分的标准。 (1)划分必须相称,即划分所得的各个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与母项的外延相等,否则会“多出子项”或“划分不全”。 (2)划分根据必须同一。 (3)各个子项必须相互排斥,各个子项必须是全异关系,而不应是从属或交叉的相容关系。 二、体育的三种形态:体育教育、竞技运动、 健身休闲 (一)体育教育 体育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通过身体运 动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 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体育教育的主体部 分是学校体育。 学校体育:是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身体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进而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培养人的重要方面。 ※影响学校体育发展的因素

1、基础设施

对学校体育课的影响 2、体育教师自身因素对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 3、经济因素对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

4、社会因素对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

(二)竞技运动

竞技运动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和集体在体格、体能、心理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力,取得优异运动成绩而进行的

科学、系统的训练和竞赛。

当今政治和资本这两个因素几乎成为竞技运动能否成功组织实施的关键条件。

中国奥运会奖牌榜

届数举办地名次金牌银牌铜牌

25 巴塞罗那 4 16 22 16

26 亚特兰大 4 16 22 12

27 悉尼 3 28 16 15

28 雅典 2 32 17 14

29 北京 1 51 21 28

30 伦敦 2 38 27 22

31 里约 3 26 18 26 (三)健身休闲

健身休闲:是人们在可以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内,为了身体健康及心理愉悦而参与的体育活动。“闲”是核心要素和主要特征,活动基础的兴趣性和活动过程的娱乐性是健身休闲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我国体育人口判断标准

* 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含3次)以上;

* 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

* 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程度以上。

2000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的体育人口已达到人口总数的37%,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

——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副司长续川体育与劳动

的不同之处1、二者目的不同。劳动是以获取物质

生产资料、以满足人类生存、生

活需求而进

行的身体活动;体育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目的2、二者作用的对象不同。劳动作用于

生产资料,而作用于人“自身自然”是一种自在的过程,而不是生产劳动技术

改进的着眼点,它对人的身心可能产

生良性影响,也可能产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