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载荷谱

载荷谱

载荷谱
载荷谱

载荷谱

载荷谱是整机结构或零部件所承受的典型载荷时间历程,经数理统计处理后所得到的表示载荷大小与出现频次之间关系的图形、表格、矩阵和其他概率特征值的统称。机械结构部件多是在交变载荷作用下服役,因为载荷的变化,结构材料内部的应力应变也在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裂纹的产生、扩张,发生断裂,这个过程就是疲劳失效,大多数机械部件的失效都是疲劳失效。载荷谱的研究对疲劳失效有很大作用。载荷谱是进行可靠性设计的依据,是零部件结构定寿、延寿和动力学仿真、有限元分析等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先决条件,也是作为结构疲劳试验、强化试验、加速寿命试验和可靠性试验的基础。

一般机械产品,其载荷谱的编制流程如下:

(1) 载荷样本数据的获取

载荷数据一般通过产品现场工作时实测的途径来获取。

(2) 平稳性检验

通过实测方法获得的载荷数据往往是一种随机过程,而在随机过程分析中,一组数据是否为平稳和历态的,对其进行统计处理所采用的方法是不相同的,因此需对试验获得的载荷数据进行平稳性分析。

(3) 无效幅值的去除

测试获得的载荷数据中有许多载荷值小的循环,将不能构成疲劳损伤的小量载荷循环去除即为无效幅值的去除。通过对无效幅值进行压缩和去除可以缩短试验时间,同时降低试验费用。

(4)载荷循环的统计计数

将载荷-时间历程转化为系列载荷循环的过程叫做“计数法”。在进行疲劳寿命分析时,常常以载荷-时间历程的损伤量为依据,对统计计数结果进行加速编辑。

(5) 总体分布的估计

通过雨流计数法对随机载荷进行计数得到的是载荷均值和载荷幅值,之后进行统计处理得到二元(均值和幅值)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矩阵,采用二维(幅值和均值)函数进行分布参数的估计。分布函数获得后,利用假设检验对幅值和均值分布函数进行检验,最后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确定最优分布模型。

不同的机械产品,其载荷谱的采集及编制方法均有所不同。在对汽车零部件疲劳失效研究中,通常采集关键部位(如稳定连接杆、横拉杆等)的应变载荷和加速度信号作为载荷数据。对采集的加速度信号,常用于统计分析(如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均方根和方差等的统计对比)及功率谱密度函数来描述其频率特性。对采集的应力-应变时间载荷数据,经过雨流计数法得到各应力大小与循环次数的统计结果,最后应用累积损伤理论分析方法计算疲劳寿命与安全使用寿命。汽车载荷谱多是基于损伤量进行的室内试验载荷谱编制。在进行汽车零部件设计时,要进行零部件室内疲劳寿命试验,而由于零部件使用寿命很长,在室内试验时,需要采用加速试验的方法。

对汽车载荷谱的加速编辑,计算原始信号的时间-损伤分布图,对应变-时间信号用雨流计数法计算损伤,然后对照时间-损伤分布图,移去原始应变信号中无损伤或小于某一门槛值的信号片段,再插入一个递减或连接信号(常用半余弦曲线代替),避免在连接处有一个突然的信号跳跃。在完成载荷谱加速编辑后,对加速信号应用到室内疲劳试验,在保证一定损伤量时,试验时间将大大缩短。汽车载荷谱对汽车设计、疲劳寿命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汽车产品的改进、新产品的开发与产品质量检查等有极大的作用。

在对机床载荷分析时,通常采集机床的主轴转速、切削力、扭矩、主轴电机额定功率、最大进给速度、快速移动加速度等信号采集,其中以主轴转速谱、切削力谱和扭矩谱为主要

采集分析对象。实际运行过程中数控机床的受载情况与一般机械产品不同,数控机床切削工况种类繁多,机床载荷是一个连续的随机过程,可利用统计方法对载荷数据加以整理,并对其进行某种分布拟合,通过分布假设检验,用频率图、累积频率分布图、矩阵图或数学表达式来表示。对采集的载荷数据,为得到更有价值的载荷谱,机床载荷谱主要用于建立其最优分布模型,来指导机床室内可靠性试验。

采集机床载荷信号,可通过采集主轴电流信号来推算切削力和扭矩,也可获得载荷试验的工艺参数后,利用切削力经验公式计算得到切削力,进而得到切削扭矩。

由于机床在加工过程中,每个工步时间段切削力和扭矩近似不变为恒定值,因而机床切削力谱可视为间断的、不连续信号,不同于其他机械产品载荷数据为连续信号,则雨流计数法不能对机床切削力进行幅值和均值计算。机床切削力的载荷循环计数,假定在切削参数不变时,切削力为恒定值,根据疲劳损伤理论,将每个进给量视为一次载荷循环,为了使编制的载荷谱更具有代表性,采用相对载荷和相对载荷循环次数描述机床的载荷,即变化载荷与最大切削载荷的比值为相对载荷和载荷循环次数与总循环次数的比值为相对载荷循环次数。

对采集的相对载荷及相对载荷循环次数建立分布模型,先根据采样数据初选几种常用分布模型,然后进行参数估计,最后进行拟合优度检验。常用的统计分布模型有Gaussian 分布、Fourier 级数分布、贝塔分布、对数正态分布、伽玛分布、威布尔分布等。初步选定分布模型后,须对选定的各种模型分别进行参数估计,常用的参数估计方法有点估计和区间估计两种,其中点估计法又可分为极大似然法、矩法、图估计法以及最小二乘法。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多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和模拟退火优化方法进行参数估计。最后利用柯尔莫戈洛夫检验方法、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等进行拟合优度检验,对出现的一种载荷谱同时通过几种分布模型拟合优度检验的情况,采用模糊综合决策分析方法对统计分布模型进行优选以确定符合采样数据的最佳分布模型。

分析得到机床载荷分布模型用于室内试验加载载荷时,采用程序载荷试验方法。程序载荷试验是由若干个幅值不等的等幅载荷按一定的顺序加载,然后再重复该加载顺序若干遍,直到达到一定的载荷循环次数或者对试验对象造成破坏为止。将按真实次序排列的载荷时间历程代替实际的时间历程,满足两者造成的损伤度相同,而与相邻峰之间经历的时间无关。试验对象的损伤只与载荷幅值和频次有关,而真实的时间尺度则无关紧要。

在研究载荷谱适用于室内疲劳试验分析机械产品零部件使用寿命时,不同机械产品其载荷谱采集及编制方法不同,但多是以损伤量为基准,分析载荷幅值及载荷循环次数的统计分布关系,建立并优化幅值与频次的统计关系,得到适用于疲劳试验分析的载荷谱。

起重机械分级第1部分:总

起重机械分级第1部分:总则 Cranes-Classification-Part1:General(ISO4301-1:1986,Cranes and lifting appliances-Classification-Part1:General,IDT) GB/T20863.1-2007/ISO4301-1:1986 自2007-8-1起执行 目次 前言 GB/T 20863《起重机械分级》分为5个部分: ——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流动式起重机 ——第3部分:塔式起重机 ——第4部分:臂架起重机 ——第5部分:桥式和门式起重机 本部分为GB/T 20863〈起重机械分级》的第1部分。 本部分等同采用ISO4301-1:1986~起重机和起重机械分级第1部分:总则》(英文版)。 本部分等同翻译ISO4301-1:1986。 为便于使用,本部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ISO4301的本部分”一词改为“GB/T 20863的本部分”; ——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 ——删除。ISO4301-1:1986前言,对ISO4301-1:1986的引言做了编辑性修改; ——删去国际标准原文2.2中的“列有相应数据的载荷谱估算表将在以后的国际标准中给出”,因所提到的载荷谱估算表至今未见有正式国际标准提出,在本部分中提及无实际意义且不影响本部分的技术内容; ——删去国际标准原文3.3和4.4中的“利用工作级别设计特殊类型起重机械将在以后的国际标准中涉及”和“利用工作级别设计特殊类型的机构将在以后的国际标准中涉及”,原因同上条。 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起重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27)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北京起重运输机械研究所,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何铀。 本部分为首次发布。 引言 起重机通过起升和移动质量在额定起重量以下的载荷进行物料搬运作业。然而它们的工作任务差别很大。它们可以是单一型式的起重机,例如桥式起重机;也可以是介于两种型式之间的起重机,例如建筑塔式起重机和重型岸边起重机之间型式的起重机。为了达到相应的安全级别和买方要求的使用寿命,起重机的设计必须考虑其工作条件。分级是为起重机结构设计和机械设计提供理论基础的一种方法。也可作为制造商和用户确定某台特定起重机能否胜任所需工作任务的参考依据。 本部分定义的分级与起重机类型和驱动方式无关。在本标准的其他部分将分别确定不同类型起重机械(例如:流动式起重机、塔式起重机、臂架起重机、桥式和门式起重机等)的工作级别划分。

疲劳载荷谱

[1]. 李振兴, 5T悬挂吊车作用下焊接球网架结构的理论疲劳栽荷谱编制. 2014, 太原理工大学. 疲劳寿命计是结构承载过程中理想的疲劳状态监测元件,其电阻产生的不可逆变化反映了结构的疲劳加载历程。首先比较分析了普通应变片和疲劳寿命计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劣,然后在采用恒幅加载实验研究其基本测试性能的基础上,通过多级加载实验进一步证实了疲劳寿命计电阻响应规律的正确性,由此研究 分析了桥梁等大型结构在实际的瑞利分布载荷作用下的疲劳加载历程,并对其 使用寿命和剩余寿命进行预测。 [1]. 罗艳利, 胡明敏, and 方义庆, 基于疲劳寿命计的桥梁载荷谱识别研究.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2005(08): p. 387-390. 疲劳寿命计是结构承载过程中理想的疲劳状态监测元件,其电阻产生的不 可逆变化反映了结构的疲劳加载历程。首先比较分析了普通应变片和疲劳寿命计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劣,然后在采用恒幅加载实验研究其基本测试性能的基础上,通过多级加载实验进一步证实了疲劳寿命计电阻响应规律的正确性,由此研究分析了桥梁等大型结构在实际的瑞利分布载荷作用下的疲劳加载历程,并对 其使用寿命和剩余寿命进行预测。 [1]. 罗艳利, 胡明敏, and 方义庆, 基于疲劳寿命计的桥梁载荷谱识别研究.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2005(08): p. 387-390. 疲劳寿命计是结构承载过程中理想的疲劳状态监测元件,其电阻产生的不可逆变化反映了结构的疲劳加载历程。首先比较分析了普通应变片和疲劳寿命计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劣,然后在采用恒幅加载实验研究其基本测试性能的基础上,通过多级加载实验进一步证实了疲劳寿命计电阻响应规律的正确性,由此研究分析了桥梁等大型结构在实际的瑞利分布载荷作用下的疲劳加载历程,并对其使用寿命和剩余寿命进行预测。 [1]. 孙乐and 胡明敏, 基于数字疲劳传感器的桥梁载荷谱研究. 江苏航空, 2008(S1): p. 91-93. 数字疲劳传感器是一种电阻响应传感器,其核心元件疲劳计是由特殊退火处理康铜材料制成的,具有不逆电阻疲劳载荷响应的特性,在交变载荷作用下该传感器产生不可逆电阻改变,而且电阻的变化可以反映结构疲劳加载历程,是一种理想的结构状态监测装置。本文首先阐述了其基本特性和工作原理,然后根据桥梁载荷谱的瑞利分布特点,设计了双疲劳计响应载荷谱测定方法,得到疲劳传感器电阻变化与桥梁瑞利载荷谱的对应关系。最后介绍了基于该传感器的疲劳载荷监测系统和在东海大桥监测应用情况。 [1]. 陈景杰, 黄一, and 李玉刚, 考虑疲劳载荷相互影响的修正的Miner准则研究. 中国造船, 2014(03): p. 36-42.

起重机械作业试题(E卷)

起重机械作业试题(E卷)姓名单位:分数: 一、是非题:(每题1分,共20分) 1、起重机允许起吊物料的最大重量和起重机的取物装置本身重量的总和称为额定起重量。( ) 2、额定起重量与幅度的乘积称为额定起重力矩。( ) 3、起重机吊具最高工作位置与起重机的水平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称起重机的起升高度。( ) 4、桥梁起重机两端梁车轮踏面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起重机的跨度。( ) 5、额定起升速度是指起升机构电动机在额定转速时,取物装置的上升速度。( ) 6、变幅速度:是指稳定状态下额定载荷在变幅平面内水平位移的最快速度。( ) 7、行驶速度:在道路行驶状态下,起重机由自身动力驱动的平均运行速度。( ) 8、起重臂倾角:在起升平面内,起重臂纵向中心线与水平线间的夹角,一般在45°~90°之间。( ) 9、三相五线制中性点接地供电系统,电气设备的导电外壳应与保护线相连,也可以与地相连。( ) 10、为防止触电事故发生应采用安全电压供电,可以用漏电保护器代替。( ) 11、起重机具与1KV及以下带电体的最小距离应该为 1.5m。( ) 12、吊运时必须通过地面作业人员所在的上空时,司机必须连续发出警铃信号,待地面人员安全躲开后方可开车通过。( ) 13、起重机工作级别是按起重机利用等级和载荷状态来划分的,共分为八级,即A1~A8八级。( ) 14、起重机的利用等级是按起重机设计寿命期内总的工作循环次数来划分的,共分为十级,即U0~U9十级。( ) 15、起重机载荷状态是表明起重机受载的轻重程度,起重机载荷状态按名义载荷谱系数分为四级,即Q1~Q4四级。( ) 16、对钢丝绳的保养最有效的措施是适当地对工作的钢丝绳进行清洗和浸抹润滑油脂。( ) 17、起重机械的各机构中,制动装置是用来保证起重机能准确、可靠和安全运行的重要部件。( ) 18、限位器是用来限制起重机机构运行时通行范围的一种安全防护装置。( ) 19、起重机升降重物时,起重臂不得进行变幅操作,必须空载运行。变幅时也不能同时进行运行、旋转、起升动作。( ) 20、司机应掌握起重机械原理,安全操作规程,经专门培训、考核合格持证方可独立操作。( ) 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 1、司机在开车前或在吊运中必须发出()通知受负载威胁的地面人员撤离。 A、鸣铃 B、手势信号 C、旗语 2、司机必须听从指挥人员指挥,当指挥信号不明时,司机应发出()信号询问,明确指挥意图后,方可开车。 A、“重复” 信号 B、音响信号 3、旗语信号:双手分别持旗,同时左右摆动。表示:() A、紧急停止 B、停止 C、工作结束 4、绿旗上举,红旗拢起在绿旗上,互相垂直,表示:()

载荷谱

载荷谱 载荷谱是整机结构或零部件所承受的典型载荷时间历程,经数理统计处理后所得到的表示载荷大小与出现频次之间关系的图形、表格、矩阵和其他概率特征值的统称。机械结构部件多是在交变载荷作用下服役,因为载荷的变化,结构材料内部的应力应变也在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裂纹的产生、扩张,发生断裂,这个过程就是疲劳失效,大多数机械部件的失效都是疲劳失效。载荷谱的研究对疲劳失效有很大作用。载荷谱是进行可靠性设计的依据,是零部件结构定寿、延寿和动力学仿真、有限元分析等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先决条件,也是作为结构疲劳试验、强化试验、加速寿命试验和可靠性试验的基础。 一般机械产品,其载荷谱的编制流程如下: (1) 载荷样本数据的获取 载荷数据一般通过产品现场工作时实测的途径来获取。 (2) 平稳性检验 通过实测方法获得的载荷数据往往是一种随机过程,而在随机过程分析中,一组数据是否为平稳和历态的,对其进行统计处理所采用的方法是不相同的,因此需对试验获得的载荷数据进行平稳性分析。 (3) 无效幅值的去除 测试获得的载荷数据中有许多载荷值小的循环,将不能构成疲劳损伤的小量载荷循环去除即为无效幅值的去除。通过对无效幅值进行压缩和去除可以缩短试验时间,同时降低试验费用。 (4) 载荷循环的统计计数 将载荷- 时间历程转化为系列载荷循环的过程叫做“计数法”。在进行疲劳寿命分析时, 常常以载荷- 时间历程的损伤量为依据,对统计计数结果进行加速编辑。

(5)总体分布的估计 通过雨流计数法对随机载荷进行计数得到的是载荷均值和载荷幅值,之后进行统计处理得到二元(均值和幅值)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矩阵,采用二维(幅值和均值)函数进行分布参数的估计。分布函数获得后,利用假设检验对幅值和均值分布函数进行检验,最后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确定最优分布模型。 不同的机械产品,其载荷谱的采集及编制方法均有所不同。在对汽车零部件疲劳失效研究中,通常采集关键部位(如稳定连接杆、横拉杆等)的应变载荷和加速度信号作为载荷数据。对采集的加速度信号,常用于统计分析(如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均方根和方差等的统计对比)及功率谱密度函数来描述其频率特性。对采集的应力-应变时间载荷数据,经 过雨流计数法得到各应力大小与循环次数的统计结果,最后应用累积损伤理论分析方法计算 疲劳寿命与安全使用寿命。汽车载荷谱多是基于损伤量进行的室内试验载荷谱编制。在进行汽车零部件设计时,要进行零部件室内疲劳寿命试验,而由于零部件使用寿命很长,在室内试验时,需要采用加速试验的方法。 对汽车载荷谱的加速编辑,计算原始信号的时间- 损伤分布图,对应变-时间信号用雨流 计数法计算损伤,然后对照时间- 损伤分布图,移去原始应变信号中无损伤或小于某一门槛值的信号片段,再插入一个递减或连接信号(常用半余弦曲线代替),避免在连接处有一个突然 的信号跳跃。在完成载荷谱加速编辑后,对加速信号应用到室内疲劳试验,在保证一定损伤量时,试验时间将大大缩短。汽车载荷谱对汽车设计、疲劳寿命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汽 车产品的改进、新产品的开发与产品质量检查等有极大的作用。 在对机床载荷分析时,通常采集机床的主轴转速、切削力、扭矩、主轴电机额定功率、最大进给速度、快速移动加速度等信号采集,其中以主轴转速谱、切削力谱和扭矩谱为主要采集分析对象。实际运行过程中数控机床的受载情况与一般机械产品不同,数控机床切削工况种类繁多,机床载荷是一个连续的随机过程,可利用统计方法对载荷数据加以整理,并对其进行某种分布拟合,通过分布假设检验,用频率图、累

强度方法-载荷谱

载荷谱 强度方法库 通过性指拖拉机在各种田间和道路情况下的通行能力﹐如在松软﹑潮湿地面﹐山地﹑坡道和作物行间的通行能力﹐以及在田间转移和越障的能力等。拖拉机在田间作业时﹐除通行能力外﹐还要考虑它对土壤的破坏程度﹐即拖拉机行走装置对水田犁底层的破坏程度和对旱田土壤的压实程度。 操纵性指拖拉机在驾驶员操纵下﹐按期望的路线行驶的性能﹐包括行驶直线性和最小转弯半径等。 劳动保护性能和工作条件指保护驾驶员身体不受损害的性能以及操作方便和舒适的程度。包括对驾驶员的安全防护﹐驾驶室的防尘﹐隔声和温度控制﹐座位的减振﹑舒适程度和对不同人体体形的适应性﹐驾驶员的视野﹐各种操纵机构的合理布置和操纵力﹐工作监视装置的完善程度等。 发展趋势现代拖拉机已成为具有各种现代化设施可以牵引和驱动各种复杂农业机具的

自走式动力站﹐其发展动向表现在﹕平均功率不断增大﹐大型拖拉机在数量上占的比重明显上升。1984年美国拖拉机销售量中﹐75千瓦以上的拖拉机占总台数的24%。小型拖拉机(包括手扶拖拉机和小型四轮拖拉机)在经济发达国家中﹐主要用于家庭园艺和公用事业﹔在农业机械化尚处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则因农业经营规模较小﹐仍然是一种重要动力。在农用拖拉机中﹐轮式拖拉机占绝对优势。履带拖拉机在许多国家的农业生产中已基本不使用﹔在苏联﹑意大利和中国的使用比重也在下降。60年代以后﹐随着拖拉机功率的不断增大﹐四轮驱动拖拉机有很大发展。液压转向的应用解决了原来四轮驱动拖拉机转向困难的问题﹐铰接式转向大大减小了转弯半径﹐促使四轮驱动拖拉机在75千瓦以上的拖拉机中占有很大比例。为了提高在水田中的牵引特性﹐日本发展了中﹑小功率的四轮驱动拖拉机。但制造成本高是其制约因素。人机工程学﹑安全防护和改进操纵﹑监视条件的研究将日益受到重视。现代化的密封驾驶室还带有各种形像化﹑标准化的工作监视装置和报警系统。液压技术在拖拉机上的应用日益广泛﹐并已开始出现电子-液压系统。新型拖拉机上的液压不仅用于农具的升降﹑控制和离合器﹑变速箱﹑差速器﹑制动器﹑转向机构等主要部件的操纵﹐甚至如坐位的调整﹑驾驶室窗的开关等也都采用液压装置。利用载荷谱作为应力分析﹑仿真试验和有限元计算的基本数据﹐大大提高了拖拉机产品的研制水平﹐缩短了研制周期。零部件的可靠性﹑耐久性也有了显著提高。拖拉机零部件的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有利于充分利用工厂生产能力﹐降低产品成本﹐并便于维修和配件供应。

起重机传动零件疲劳计算基准载荷及载荷谱系数(0709)

起重机传动零件疲劳计算基准载荷及载荷谱系数* 朱大林 郑小玲 方子帆 摘要 本文讨论起重机传动零件疲劳计算方法问题。讨论了区分机构和零件的载荷谱系数的必要性,指出应以零件的载荷谱作为零件疲劳计算的依据。从实用的角度,提出以弹性振动最大载荷作为疲劳计算基准载荷并给出了相应的载荷谱系数定义。本文还对零件的应力循环次数计算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起重机 机构 零件 疲劳计算 基准载荷 载荷谱系数 1 引言 起重机传动机构零部件的疲劳寿命计算是起重机设计的重要内容,起重机设计规范(GB3811-83)[1](以下简称规范)对此给出了一些原则规定。起重机传动件的疲劳计算方法原则上与一般机械零件相同,但由于起重机的工作特点,决定了其零件的疲劳计算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1) 零件承受的载荷是变幅交变载荷,并具有随机变化的特性,从而使起重机零件的疲劳计算必须引入应力谱或载荷谱的概念,采用变幅疲劳的计算方法。零件疲劳计算的依据是零件的载荷谱,而规范给出的是机构的载荷谱,对零件的载荷谱问题并未叙及。 2) 零件的应力循环次数通常小于材料的基本循环次数N 0,属于有限寿命疲劳计算。这就要求正确计算零件的应力循环次数,对此,规范的规定也不尽完善。本文将就以上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笔者的建议。 2 起重机传动零件疲劳计算与载荷谱 规范采用名义应力法和疲劳损伤的线性累积理论,规定了起重机传动零件的疲劳计算方法,推荐的计算公式为: eq rk n σσ≤/Ⅰ (1) 式中,σeq —考虑变幅应力和有限寿命的零件等效应力; σrk —考虑循环特性和应力集中后的零件无限寿命疲劳强度限; n Ⅰ—疲劳计算安全系数。 规范规定,零件的等效应力σeq 根据零件承受的等效载荷计算,对传动零件,等效载荷计算公式为: T eq =k n k m T Ⅰmax (2) 式中,T Ⅰmax —机构启动时零件的静力矩与刚体惯性力矩之和; k m —载荷系数,m m m k K =,K m 为载荷谱系数; k n —有限寿命系数,n m k N N =/0,(N

起重机车轮组滚动轴承的计算

起重机车轮组滚动轴承的计算 通用桥门式起重机系列大、小车车轮组(含水平轮)所用的轴承有三个系列,调心球轴承、单列圆锥滚子轴承和双列调心滚子轴承,轴承代号及标准号见下表: 银起厂桥门吊系列大、小车轮组(含水平轮)采用的轴承型号规格参数见下表: 注:1.有轴向载荷的起重机大车轮采用双“单列圆锥滚子轴承”且制造安装均能保证载荷均布时,稳定动负荷并不是单列轴承的两倍,对线接触是27/9=1.71倍。 2.两套向心球轴承或向心滚子轴承并排安装且作为整体运转时,计算其额定动载荷时,应按一套双列轴承来考虑。

太重集团“工厂标准”-主(从)动车轮TZQ7163/4-1989,科尼公司1998系列计算书中给出的起重机车轮组所采用的轴承型号规格见下表: 近年来,由于单列圆锥滚子轴承(含为避免会产生的附加轴向力而成对配制时)轴向游隙的大小对能否良好工作影响很大,装配及使用过程中又不便调整,故寿命较差,已为双列调心滚子轴承所代替,这可从太重和科尼的产品得到证实。 本次系列设计,车轮组使用双列调心滚子轴承(GB288-1994),按手册推荐“应优先选用经结构优化设计的类别”的原则,全部选用22200C/W33或22300C/W33型(C-经设计改进,加强型;W33-轴承外圈上有三个油槽和3个油孔)。 本次设计采用的大小车轮轴承见下表: 一.滚动轴承的选用程序

1.滚动轴承按照需要确定类型后,应该按实际承受的载荷计算出当量动载荷,再根据所需要的寿命计算出额定动载荷C和额定静载荷C O,按照不大于轴承性能表中的额定值查选型号规格; 2. 选择轴承的精度、游隙、与轴及轮毂的配合,润滑剂及润滑方法 3. 轴承的密封及轴向的固定 二. 按标准推荐的方法计算选择轴承的型号规格 车轮组轴承属于低速旋转的轴承,宜按额定动载荷和额定静载荷的计算值,取其中较大者查滚动轴承性能表选择轴承。 1.基本额定动载荷C的计算 C=(f h f m f d/f n f T)P<Cr 上式中:f h-寿命因数,按相应的工作级别规定的使用寿命值查表7-2-23选取。 车轮轴承的使用寿命: 按表7-2-27“各种机械所需轴承使用寿命推荐值”:“间断使用的机械,…车间吊车,8000-12000h”,“每天8小时工作的机械,…起重机,10000-25000h”。 按SKF轴承公司的推荐:装配吊车3000-8000h;车间吊车8000-12000h;每天工作8h,但经常不是满负荷使用的…电动机、一般齿轮装置、起重机10000-25000h。 按GB/T3811-2008,滚动轴承的“设计预期寿命,可以根据所在机构的使用等级确定,但考虑前述推荐及设计手册的荐用值,取和机构使用等级的偏大值相同。 本次设计确定各工作级别车轮组的轴承使用寿命值见下表:

基于实测载荷谱的白车身疲劳寿命计算

基于实测载荷谱的白车身疲劳寿命计算 朱涛1 林晓斌2 1上海山外山机电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2英国恩科(nCode)国际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

基于实测载荷谱的白车身疲劳寿命计算 朱涛1 林晓斌2 1上海山外山机电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2英国恩科(nCode)国际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 摘要:汽车白车身疲劳分析由于缺乏真实载荷谱的输入而显得没有说服力,计算分析的结果往往与试车场或用户使用时发生的失效没有关联,这样导致了虚拟疲劳分析的强大作用无法发挥。本文通过六分力轮测试系统实测了某型乘用车在试车场的载荷谱数据,以此作为输入,并综合了多种CAE手段,包括有限元网格划分、有限元分析、多体动力学分析和疲劳分析,对该乘用车的白车身在实测载荷谱作用下的疲劳寿命分布进行了计算分析,获得了有价值的结果。同时给出了更符合真实工况的试验与虚拟相结合的白车身一体化疲劳分析流程。 关键词:白车身,虚拟疲劳分析,道路载荷谱,有限元网格划分,有限元分析,多 体动力学分析 1 前言 汽车结构疲劳的话题在当前各大整车制造企业越来越受到重视,几乎每种新开发的车型都需要考察其疲劳耐久性能。以前传统的方法,汽车企业对于新车型疲劳寿命的评估都是利用实车在各道路试车场进行路试[1],该方式虽然是最直接且最准确的,但测试时间却十分冗长且耗费人力与经费甚巨,即使发现了问题往往也很难去修改。近年来计算机软硬件的迅速发展,计算机辅助工程(CAE)分析技术在静态、碰撞、振动噪音等领域均有了相当不错的应用成果,但疲劳耐久性分析需要综合有限元应力分析和动力学载荷分析等专业技术,仍需花费非常大的计算量,且计算的准确性由于没有真实的道路载荷谱(RLD)作为计算输入而缺乏说服力。 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基于在国内汽车企业已经开始成熟运用的六分力轮测试技术实测获得的某乘用车在试车场的道路载荷谱数据[2],以此作为输入,驱动建立好的整车多刚体动力学仿真模型,获取作用在白车身各连接点上的载荷谱,同时对白车身进行有限元应力场分析。综合上述结果,调用相应的疲劳损伤模型对白车身的疲劳寿命进行了计算,从而建立起一套较为可行的更符合真实工况的车辆疲劳寿命分析技术流程。

目标用户道路谱与试验场道路谱的载荷当量等效模拟研究.

2007年 第7期 1前言 道路试验是汽车开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 阶段。我国各地的道路情况差异较大,因而有必要对典型地区道路载荷谱进行分析,找出其与试车场道路载荷谱对应关系,为制定适合我国的试验谱系及规范提供理论依据和有效参数。 将地区道路等效成试车场道路不同路段混合而成的组合路段,即得到地区道路与试验场道路载荷谱的当量关系,就可在试车场按一定比例混合各种路面来再现目标用户地区道路载荷输入,进一步扩展外推后,便可了解车辆在较长里程后的损伤情况,达到加速试验的目的。 本文通过对后桥载荷谱的分析,根据调查确定的用户使用道路的组成比例和里程,得出用户道路载荷谱与试车场道路载荷谱的当量关系,可作为产品设计开发和制定符合我国道路特点的试验标准 的参考,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2道路载荷谱的采集 研究选择安徽某试车场强化试验路段作为道路 谱采集的试验道路。试验道路一个循环总长为6.6 km,共设16种特殊路面,包括轿车使用过程中可能 遇到的各种路面状况。为考察实际用户使用道路与试验场道路间的组合关系,根据我国某汽车公司的用户调查统计,确定典型地区道路分别为江苏某地高速路段、浙江某市郊区普通沥青路段、浙江某市山路和市区严重破坏沥青路面,分别用

于代表高速公路、一般道路、山路和恶劣道路[1]。试验车辆是一部装备齐全、经过磨合期后且车况良好的某中级轿车,为5挡手动变速器,并按要求配重。 3道路载荷谱的研究 调查发现,一般用户通过高速公路、一般道路、 ?设计?计算?研究? 目标用户道路谱与试验场道路谱的 载荷当量等效模拟研究 吴建国 周 鋐 陈栋华 魏传峰 (同济大学) 【摘要】基于实测后桥轴头的垂向力、纵向力和测向力信号,利用载荷分析软件,对某车型在典型地区道路和某试车场道路上实测得到的后桥载荷谱进行疲劳特性分析,得出了各类道路经雨流统计的载荷特性,进而将试车场各路段进行组合来等效模拟用户使用道路。对用户使用道路与模拟后的试车场组合路段进行了多轴载荷损伤比较分析,验证了两者间的等效关系。 主题词:载荷谱道路等效模拟多轴损伤 中图分类号:U467.1+1文献标识码:A

起重机工作级别的划分

起重机工作级别的划分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常用起重机工作级别的划分 起重机结构工作级别按结构件中的应力状态(名义应力谱系数,相应于表5-2中名义载荷谱系数)和应力循环次数(应力循环等级,相应于表5-1中总的工作循环次数)分为A1-A8级(见表5-3)。其划分方式与起重机工作级别的划分方式相同。起重机的载荷谱和工作循环次数是决定构件应力谱和应力循环次数的依据。结构工作级别不一定与起重机的工作级别相同,视具体情况而定。 常用起重机的工作级别见表5-4。 起重机型式工作级别 桥式起重机吊钩式 电站安装及检修用A1,A2,A3 车间及仓库用A3,A4,A5 繁重工作车间及仓库用A6,A7 抓斗式 间断装卸用A6,A7 连续装卸用A8 冶金专用 吊料箱用A7,A8 加料用A8 铸造用A6,A7,A8 锻造用A7,A8 门式起重机一般用途吊钩式A5,A6 装卸用抓斗式A7,A8 电站用吊钩式A2,A3 造船安装用吊钩式A4,A5 装卸集装箱用A6,A7,A8 装卸桥料场装卸用抓斗式A7,A8 港口装卸用抓斗式A8 港口装卸集装箱用A6,A7,A8 门座起重机安装用吊钩式A3,A4,A5装卸用吊钩式A6,A7 装卸用抓斗式A7,A8 塔式起重机一般建筑安装用A2,A3,A4用吊罐装卸混凝土A4,A5,A6 汽车、轮胎、 履带、铁路起重机安装及装卸用吊钩式A1,A2,A3,A4装卸用抓斗式A4,A5,A6 缆索起重机安装用吊钩式A3,A4,A5装卸或施工用吊钩式A6,A7

装卸或施工用抓斗式A7,A8 表5-4 起重机工作级别举例 【打印】【收藏】【 起重机的工作级别,跟额定起重量、跨度一样,是起重机的重要参数之一,是针对有限寿命设计而言的。比如污水处理厂某车间需要1台10t的电动单梁,跨度(跨度一般在厂房基建的时候就已经固定了),作为每年的设备检修时候用,一年也就用个一两次(说明使用频率不高),每次吊运的时候多数都是5~6吨的小件,满载的时候很少(说明了这台单梁的载荷状态不高)。起重机设计人员了解这些工况后,明确了“工作级别”,才开始进行设计。很显然,相比较机械加工车间所用的同样起重量的单梁,检修车间所用的这台要轻闲多了。 根据我上述所讲的这个简单例子,可以明确以下两点:1、起重机的工作级别是根据其使用等级(很少使用、不频繁使用、中等频繁使用、频繁使用等总共10个级别)和起升载荷状态级别(很少吊运额定工作载荷,经常吊运较轻载荷;较少吊运额定工作载荷、经常吊运中等载荷等分为Q1~Q4四个级别)划分的,共分为A1~A8共8个级别,上面所说的维修车间所用的电动单梁,其级别一般定为A3,而码头所用港口起重机械,其工作级别一般不低于A6。 M1~M8机构工作级别的划分,是将起重机的各个机构分别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的关于其载荷轻重程度及运转频繁情况总的评价,它并不表示该机构中所有的零部件都有与此相同的受载及运转情况。具体可以参考GB3811——2008,讲的很仔细。 常用起重机的工作级别 起重机工作级别是起重机的一个主要技术参数,也就是金属结构的工作级别,按起升机构确定,分为A1-A8级,若与我国规定的起重机工作类型对照,大体上相当于:A1~A4-轻,A5~A6-中,A7-重,A8-特重。工作级别的划分是由起重机的利用等级(整个设计寿命周期内总的工作循环次数)和载荷状态决定的,它反映了起重机在载荷状态和利用繁忙程度两个方面的工作特性。

动力电池包载荷谱虚拟迭代分析

10.16638/https://www.doczj.com/doc/ed1201979.html,ki.1671-7988.2019.14.001 动力电池包载荷谱虚拟迭代分析 陈玉祥,熊飞,朱林培,刘雄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广东广州511434) 摘要:采用ADAMS建立车身-电池包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模型以及电池包系统的六通道虚拟试验台。基于电池包实测载荷谱,通过虚拟迭代分析,各通道的相对损伤值接近1,验证了迭代计算的收敛性。研究方法对电池包的结构疲劳分析和振动响应特性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电池包;载荷谱;虚拟迭代 中图分类号:U469.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988(2019)14-03-04 Virtual iterative analysisof load spectrum for traction battery pack Chen Yuxiang, Xiong Fei, Zhu Linpei, Liu Xiong (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Automotive Engineering Institute, Guangdong Guangzhou 511434 ) Abstract: The rigid-flexible coupled multi-body dynamic model of the body-battery pack system used for virtual test bench was established by using ADAMS.Based on the measured load spectrum of the battery pack, the relative damage value of each channel was close to 1 through virtual iterative analysis, which verified the convergence of iterative calculation.The research method has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structural fatigue analysis and vibration response research of battery pack. Keywords: Battery pack; Load spectrum; Virtual iterative CLC NO.: U469.72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671-7988(2019)14-03-04 前言 电池包系统是电动汽车核心系统之一,电池包良好的结构力学性能是电动汽车具备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基础。由于电池包的电化学特性具有危险性,同时载荷条件非常复杂,对电池包的结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池包安全性问题也制约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电池包常规分析,比如频谱分析、振动分析,往往与实际工况存在一定的出入,并不能真实反映电池包的真实受力和振动情况。而电池包的测试周期长,成本高。因此,开展电池包虚拟试验技术,进行载荷迭代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以某电动汽车电池包为研究对象,通过结合实测道路谱的虚拟迭代技术对电池包的载荷谱进行准确预测,为开展电池包的结构疲劳分析和振动响应分析提供载荷输入。 首先,利用实际采集的电动汽车路谱,通过二十四通道加速度振动试验台,获得实车在综合循环路况下使用的动力电池包的道路谱。其次,对电池包数模进行适当简化,建立包含壳体和模组的电池包有限元模型,通过模态分析,得到电池包柔性体模型。采用车身等效质量块和柔性电池包连接,建立车身-电池包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然后,在ADAMS软件中建立电池包六通道试验台,与车身-电池包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模型组建迭代计算的虚拟振动试验台,通过迭代软件进行虚拟迭代计算,并通过信号比较验证迭代计算的收敛性[1]。 1 电池包道路载荷谱台架测试 电动汽车包含众多的系统及部件,对每个部件都进行实 作者简介:陈玉祥,就职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 究院,从事新能源汽车热管理分析。 3

特种设备和电气安全

第一章 1?特种设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内专用机动车辆。 2?工业特种设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特种设备,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场内专用机动车辆。 3. 特种设备8过程:①设计②制造③安装④使用⑤检验⑥维护保养⑦改造⑧报废。 4.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5途径:①法规标准建设②使用与运营管理③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④第三方安全检验制度⑤监察管理。 第二章 1?锅炉: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又将热能传递给水、汽、导热油等工质,从而产生蒸汽、热气或通过导热工质输出热量的设备。 分类:①按容量--大型,中型,小型②按结构--锅壳式(火管),水管,水火管。 2?锅炉的安全管理8 条:①使用定点厂家的合格产品②登记档案③专责管理④持证上岗⑤照章运行⑥定期检验⑦监控水质⑧报告事故。 3?锅炉安全装置:①安全阀a.作用--控压b.种类--弹簧式,杠杆式c.技术要求1)每台至少2个; 2)垂直装在锅筒、集箱的最高位置;3)设排气管。 ②压力表a.作用--测压b.种类--弹簧式,液柱式,远传式,电接点式 c.技术要求1)刻度极限值为工作压力的1.5-3倍;2)表盘直径不小于100mm;3)装用前进行校验并注明下次校验日期,封印;4)刻度盘上划红线指示工作压力;5)压力表与存水弯管间应装三通旋塞。 ③水位表a.作用--指示水位高低b.种类--玻璃管式,平板式,双色c.技术要求1)每台锅炉至少2个;2)装在便于观察处,距离地面高于600mm时加装远程水位显示装置;3)有指示最高、最低安全水位和正常水位明显标志。 ④温度仪表a.作用--测量介质温度b种类--膨胀式,热电偶式,热电阻式c.技术要求1)热水锅炉进出口均应装温度计;2)量程为所测正常温度的1.5-2倍;3)装用后每年至少校验一次。 ⑤4大保护装置1)超温报警和连锁保护装置2)高低水位报警和低水位连锁保护装置3)蒸气超压报警器4)锅炉熄火保护装置。 ⑥排污阀或放水装置⑦防爆门⑧自动控制装置。 4. 锅炉启动程序:①运行准备,包括检查和点火前的准备②烘炉与煮炉③点火与升压④暖管与并汽⑤监督和调整⑥维护和管理,包括排污、吹灰和预防结焦⑦停炉和保养。 5. 点火升压阶段5点注意:1)防止炉膛爆炸2)控制升温升压速度3)注意过热器和省煤器的冷却4)严密监视和调整指示仪表。 6. 锅炉监督和调整的四方面参数:①汽压,通过增减燃料量,风量,给水量来改变蒸发量; ②汽温,调节蒸气侧和烟气侧;③水位,调节给水量以适应蒸发量;④热效率,调整风与燃料及引风与送风。 7. 排污:①目的--排除过剩的盐量和碱量,泥垢,油脂和泡沫;②分类--定期排污和表面排污; ③注意事项1)定期排污在低负荷或停止用汽时进行;2)排污管上有2个串联的排污阀时,先开快开式排污阀,后开慢开式排污阀;结束后先关慢开式,后关快开式。 8. 锅炉运行状态检验包括4方面:①管理方面②锅炉本体③安全附件,自控仪表及附属设 备④水质管理。

操作相关的发动机载荷谱模型与仿真研究_宋迎东

收稿日期:2003-01-26;修订日期:2003-05-14 作者简介:宋迎东(1969-),男,安徽太湖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航空发动机结构强度与振动研 究。本文系第十一届中国航空学会航空发动机结构强度与振动学术会议优秀论文. 第18卷 第6期2003年12月 航空动力学报 Journal of Aerospace Power Vol.18No.6 Dec. 2003 文章编号:1000-8055(2003)06-0727-05 操作相关的发动机载荷谱模型 与仿真研究 宋迎东,孙志刚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江苏南京210016) 摘要:以某型歼击机发动机重心法向过载谱为例,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了与操作相关的航空发动机载荷谱的数学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研究表明:一个操作相关的发动机载荷谱可以用泊松随机过程描述,由持续时间分布和到达时间间隔分布以及载荷持续时间累积频次曲线和载荷穿级计数次数累积频次曲线等四个因素完全确定,其中持续时间和到达时间间隔均服从指数分布。在保证上述四个方面等效的基础上,提出了操作相关的载荷谱仿真方法,并对该发动机的重心法向过载谱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与实测载荷谱吻合较好,仿真方法可行。 关 键 词:航空、航天推进系统;航空发动机;载荷谱;操作;模型;仿真中图分类号:V 231.91 文献标识码:A Model and Simulation of Aeroengine Load S pectrum Related to Operation SONG Ying-dong,SUN Zhi-ga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Nanjing 210016,China) Abstract :The paper presents a model of aero -engine load spectrum related to operation ,and makes a statistic analysis for vertical overload factor spectrum of a fighter engine center of gravi-ty.The model is proved reasonable.T he results show that load spectrum related to operation can be described by Poisson stochastic processes,w hich are completely determined by four factors such as distribution of loading duration ,distribution of loading arrival interval ,frequency accumu-lation curv e of loading duration and frequency accum ulation curve of loading level crossing by Level Crossing Counting.T he loading duration and the loading arrival interval yield exponent dis-tribution.Based on the equivalent of the four factors,a simulation m ethod for load spectrum relat-ed to operation is provided .As an example ,the vertical overload factor spectrum of the engine is sim ulated.The results are satisfactory and show that this simulation m ethod is correct. Key words :aerospace propulsion system;aero-engine;load spectrum;operation;m odel; simulation

钢丝绳报废标准(3)

钢丝绳报废标准 摘自《起重机械用钢丝绳检验和报废实用规范》(GB5972―86) 一报废标准 1 断丝的性质和数量 起重机械的总体设计不允许钢丝绳具有无限长的寿命。 对于6股和8股的钢丝绳,断丝主要发生在外表。而对于多层绳股的钢丝绳(典型的多股结构)就不同,这种钢丝绳断丝大多数发生在内部,因而是“不可见的”断裂。 下表考虑了这些因素,因此,当与2.5.2~2.5.11款中的因素结合起来考虑时,它适用于各种结构的钢丝绳。 2 绳端断丝 当绳端或其附近出现断丝时,即使数量很少也表明该部位应力很高,可能是由于绳端安装不正确造成的,应查明损坏原因。如果绳长允许,应将断丝的部位切去重新合理安装。 3 断丝的局部聚集 如果断丝紧靠一起形成局部聚集,则钢丝绳应报废。如这种断丝聚集在小于6d的绳长范围内,或者集中在任一支绳股里,那么,即使断丝数比表列的数值少,钢丝绳也应予报废。 4 断丝的增加率 在某些使用场合,疲劳是引起钢丝绳损坏的主要原因,断丝则是在使用一个时期以后才开始出现,但断丝数逐渐增加,其时间间隔越来越短。在此情况下,为了判定断丝的增加率,应仔细检验并记录断丝增加情况。判明这个“规律”可用来确定钢丝绳未来报废的日期。 5 绳股断裂 如果出现整根绳股的断裂,则钢丝绳应报废。 6 由于绳芯损坏而引起的绳径减小 当钢丝绳的纤维芯损坏或钢芯(或多层结构中的内部绳股)断裂而造成绳径显著减小时,钢丝绳应报废。 微小的损坏,特别是当所有各绳股中应力处于良好平衡时,用通常的检验方法可能是不明显的。然而这种情况会引起钢丝绳的强度大大降低。所以,有任何内部细微损坏的迹象时,均应对钢丝绳内部进行检验予以查明。一经证实损坏,则该钢丝绳就应报废。 7 弹性减小 在某些情况下(通常与工作环境有关),钢丝绳的弹性会显著减小,若继续使用则是不安全的。钢丝绳的弹性减小是较难发觉的,如检验人员有任何怀疑,则应征询钢丝绳专家的意见。然而,弹性减小通常伴随下述现象: a.绳径减小; b.钢丝绳捻距伸长; c.由于各部分相互压紧,钢丝之间和绳股之间缺少空隙; d.绳股凹处出现细微的褐色粉末; e.虽未发现断丝,但钢丝绳明显的不易弯曲和直径减小比起单纯是由于钢丝磨损而引起的也要快得多。这种情况会导致在动载作用下突然断裂,故应立即报废。 8 外部及内部磨损 产生磨损的两种情况: a.内部磨损及压坑 这种情况是由于绳内各个绳股和钢丝之间的摩擦引起的,特别是当钢丝绳经受弯曲时更是如此。

起重机的基本参数

起重机的基本参数 起重机的技术参数是表征起重机的作业能力,是设计起重机的基本依据,也是所有从事起重作业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 起重机的基本技术参数主要有:起重量、起升高度、跨度(属于桥式类型起重机)、幅度(属于臂架式起重机)、机构工作速度、生产率和工作级别等。其中臂架式起重机的主要技术参数中还包括起重力矩等,对于轮胎、汽车、履带、铁路起重机其爬坡度和最小转弯(曲率)半径也是主要技术参数。 随着起重机技术的发展,工作级别已成为起重机一项重要的技术参数。 一、关于起重机械参数 国家标准GB 6974.2—86《起重机械名词术语——起重机械参数》中介绍了中国目前已生产制造与使用的各种类型起重机械的主要技术参数(标准的术语名称)、定义及示意图,现摘录一部分如表1—1所示。 编号名词术语定义(或说明) 示意图 1 质量和载荷参数 1.1 起重量G 被起升重物的质量 1.1.1 有效起重量Gp 起重机能吊起的重物或物 料的净质量。对于幅度可变 的起重机,根据幅度规定有 效起重量 1.1.2 额定起重量Gn 起重机允许吊起的重物或 物料,连同可分吊具(或属 具)质量的总和(对于流动 式起重机,包括固定在起重 机上的吊具)。对于幅度可 变的起重机,根据幅度规定 起重机的额定起重量 1.1.3 总起重量Gt 起重机能吊起的重物或物 料,连同可分吊具上的吊具 或属具(包括吊钩、滑轮组、 起重钢丝绳,以及在臂架或 起重小车以下的其它吊物) 的质量总和。对于幅度可变 的起重机,根据幅度规定总 起重量 1.1.4 最大起重量Gmax 起重机正常工作条件下,允 许吊起的最大额定起重量

1.2 起重力矩M 幅度L和相应起吊物品重力 Q的乘积 1.3 起重倾覆力矩M A起吊物品重力Q和从载荷中 心线至倾覆线距离A的乘积 1.4 起重机总质量Go 包括压重、平衡重、燃料、 油液、润滑剂和水等在内的 起重机各部分质量的总和 1.5 轮压P 一个车轮传递到轨道或地 面上的最大垂直载荷(按工 况不同,分为工作轮压和非 工作轮压) 2 起重机尺寸参数 2.1 幅度L 起重机置于水平场地时,空 载吊具垂直中心线至回转 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非 回转浮式起重机为空载吊 具垂直中心线至船艏护木 的水平距离) 2.1.1 最大幅度Lmax 起重机工作时,臂架倾角最 小或小车在臂架最外极限 位置时的幅度 2.1.2 最小幅度Lmin 臂架倾角最大或小车在臂 架最内极限位置时的幅度 2.2 悬臂有效伸缩距 l 离悬臂最近的起重机轨道 中心线到位于悬臂端部吊 具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