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纳米二氧化锆研究进展_制备

纳米二氧化锆研究进展_制备

纳米二氧化锆研究进展_制备
纳米二氧化锆研究进展_制备

纳米二氧化锆研究进展—— 制备Ξ

王晓莉1,安欣林2

(1.内蒙古石油化学工业检验测试所,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0;2.河北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天津红桥区 300130)

摘 要:本文主要对纳米二氧化锆的制备技术进行总结,阐述了各种制备技术的原理,并分析各种制备技术的优缺点。

关键词:纳米二氧化锆;水解法;制备

二氧化锆是唯一具有酸性、碱性、氧化性和还原性的金属氧化物,因此在工业合成、催化剂、催化剂载体、特种陶瓷等方面有较大的应用价值。为了更好满足应用方面的要求,二氧化锆呈现出高纯化、纳米化、复合化的发展趋势,因此纳米二氧化锆的制备研究〔1-3〕、介孔二氧化锆的制备研究〔4,5〕、二氧化锆的掺杂研究〔6-10〕等新兴课题将是未来一段时间需要大力开展的工作。

1 醇盐水解法

此法是将有机溶液中混合着锆和稳定剂的醇盐进行加水分解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制得微细而高纯度的、易烧结的粉料。Zr(OR)4(R为烷基)一般可溶于乙醇,遇水后很容易分解成乙醇和氧化物或共水化物:

Zr(OR)4+4H2O→Zr(OH)4↓+4HOR↑

然后经过过滤、干燥、粉碎、煅烧得到二氧化锆粉体。

此法的优点是:①几乎全为一次粒子,团聚很少;②粒子的大小和形状均一;③化学纯度和相结构的单一性好。缺点是原料制备工艺较为复杂,成本较高。

2 水解沉淀法

此法是长时间地沸腾锆盐溶液,使水解生成的挥发性酸HC l或HNO3不断蒸发除去,从而使如下水解反应平衡不断向右移动:

Z r OC l2+(3+n)H2O→Z r(OH)4 nH2O+2H C l↑

Z r O(N O3)2+(3+n)H2O→

Z r(OH)4 nH2O+2H N O3↑

然后经过过滤、洗涤、干燥、煅烧等过程制得二氧化锆粉体。工艺流程图如下所示:

锆盐溶液→水解沉淀→过滤→洗涤→干燥

→煅烧→二氧化锆粉体

Zr OC l2浓度控制在0.2~0.3m o l L。

此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缺点是反应时间较长(>48小时),耗能较大,所得粉体也存在团聚现象。3 反向胶团法〔11〕

反向胶团法是由水、油、表面活性剂组成的热力学体系,其中水被表面活性剂单层包裹形成微水池,分散在油相中。在这种具备纳米尺度的微水环境中,应用金属醇盐可制备纳米微粒,其原理是该环境中所产生的颗粒被微水池大小有效限制,使成核、生长、聚结、团聚等过程局限在一个微小的球形液滴内,形成球形颗粒且避免颗粒的进一步长大。

这一方法的关键之一是形成油包水型乳化液,且必须有适当的表面活性剂存在,以便形成稳定的乳化液。为此,所用的表面活性剂的亲水 疏水平衡常数应在3~6范围内。此外,金属离子以反胶团溶液形式存在,是利用反胶团制备超细粉的必要条件。

方小龙、杨传芳等〔12〕研究湿化学工艺条件对Zr O2(Y2O3)超细颗粒团聚的影响,实验分别用水相共沉淀法和反胶团共沉淀法制备了二氧化锆前驱体即氢氧化锆胶体,对前驱体分别进行水洗和无水乙醇超声洗涤,并在不同温度下真空干燥,干燥后的前驱体在600℃煅烧2h,得到晶体Zr O2(Y2O3)粉末。对干燥前驱体进行T G-D TA和FT I R分析,并对二氧化锆晶体颗粒进行T E M观察,证实反胶团法制备过程中乙氧基能紧密的吸附在沉淀物表面,从而使颗粒的分散性能增强,而且相对于水相共沉淀制备法,其前驱体吸附水较少,可以大大减少煅烧粉末中硬团聚的产生。

该法制得的Zr O2(Y2O3)粉体优点是分散性能好,颗粒粒度细,分布窄;缺点是生产过程复杂,成本也较高。

4 喷雾热分解法

03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7年第5期 Ξ收稿日期:2006-11-12

其基本原理是:将锆盐和稳定剂的混合盐溶液喷入高温气氛中,散成无数小液滴,液相蒸发,液滴变小,随后因过饱和而析出固相,进而热分解直接生成所需要的Zr O 2粉体。喷雾热分解过程雾化小液滴由于高温度梯度产生的内应力而使粉末破裂,所以制备的粉末疏松,比表面高,但粒形控制较难。在制粉过程中,为了得到尺寸细小的纳米粉,应降低初始液滴尺寸,降低油液表面张力,限制液滴密度。该法目前尚处于实验室阶段,它生产的粉末主要优点是纯度高,比表面积大,但成本太高,不易推广使用。

5 水热合成法〔13〕在密闭体系中锆盐水溶液加入适当化学试剂或KF 等,在高温(>100℃)、高压(>9.81M pa )下反

应直接产生纳米级Zr O 2颗粒,从而制得极细的Zr O 2粉体。工艺流程图可表示为:

锆盐溶液]水热处理]干燥]Zr O 2粉体

反应方程式:

Z r O C l 2+H 2O →Z r O 2+2H C l

水热反应可用“溶解—沉淀”机理来解释。溶液

中前驱物Zr (OH )4在水热条件下达到饱和状态,从

而析出溶解度更小、因此更稳定的Zr O 2相,二者溶

解度之差便是反应进行的驱动力。

此法优点是粒度极细,可达到纳米级,粒度分布

窄,省去了高温煅烧工序,颗粒团聚程度很轻。缺点

是设备复杂昂贵,条件苛刻,不易实现工业化生产。

6 展望

随着二氧化锆在工业合成和特种陶瓷等方面应

用价值的提升,对于二氧化锆的研究必将引起广泛

重视。目前纳米二氧化锆的开发方向主要为制备纳

米二氧化锆的复合型粒子。另外,发展和完善纳米晶

体材料的制备技术和相应性能的测试表征方法是纳

米材料今后研究的重要内容。但是精确地调节和控

制纳米Zr O 2粉末的组成和粒子的粒度和形状,以及

控制这些因素对该粉末在应用中的性能影响都需要

进一步研究。而且目前制备成分精确且粒度均匀的

高质量Zr O 2超微粉,所需成本高而产率低;如何降

低成本以实现工业化生产应用,需要研究人员继续

不断地努力。

〔参考文献〕

[1] 李雪,周晓艳,周迎春.纳米级二氧化锆粉体

的合成及性能测试.天津化工,2006,20(5):

28-30.[2] 刘文彬,王军,吕宏飞.氧化锆超细粉体的制造方法及应用.化学与粘合,2002,(05):235-237.[3] 骆锋,阮建明,邹俭鹏,刘建本,李亚军,宋春艳.微乳法制备氧化锆纳米粉体.硬质合金,2003,20(2):80-83.[4] 马富,李云,罗时杰,赵红建,李佩珩,孙继

红.以T EA 为模板剂合成二氧化锆介孔分子筛热稳定性的研究.中国稀土学报,2006,24

(S 1):35-37.[5] 刘欣梅,阎子峰,L u G Q .介孔纳米二氧化

锆的微观结构及其应用.科学通报,2004,49

(06):522-527.[6] 陈仲丛,陈潮钿,.钇稳定氧化锆的制造方法

及应用广东化工,2004,(07):1-2,14.[7] 俞建长,胡胜伟,朱思恩.铝掺杂纳米氧化锆的合成与改性研究.硅酸盐通报,2005(1):21-23,101.[8] 唐辉,林振汉,王欣,张强.氧化锆材料的掺杂机理探讨.稀有金属快报,2007,20(1):69-73.[9] 赵继华,沈伟国,安学勤.氧化铝——氧化锆纳米复合颗粒的制备及表征.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1(4):60-64.[10] 陶为华,马桂林,周丽,陈蓉.Zr O 2-8m o l %Y 2O 3纳米晶的碱性水热法合成及其烧结体的电性能研究.化学学报,2003,61(12):1955-1959.[11] T ai C Y ,H siao B -Y ,Ch iu H -Y .P reparati on of sp herical hydrou s -zircon ia nanoparticles by low tem peratu re hydro lysis in a reverse m icroem u lsi on .Co llo ids and Su rfaces A :Physicochem ical and Engineering A spects ,2004,237(1-3):105-111.[12] 方小龙,杨传芳,陈家镛.湿化学工艺条件对Zr O 2(Y 2O 3)超细颗粒团聚的影响.硅酸盐学报,1998,26(6):732-739.[13] 李汶军,施尔畏.水热盐溶液水解法制备Zr O 2纳米晶的取向连生与配向附生.人工晶体学报,1998,27(1):65-69. Abstract :T he p reparati on techn iques of nano -Zr O 2pow der w ere summ arized in th is pap er and the theo ry of the p rep arati on techn ique w as illu strated individually .

Key words :nano -Zr O 2;hydro lyze m ethod ;p reparati on

1

3 2007年第5期 王晓莉等 纳米二氧化锆研究进展—— 制备

二氧化锆纳米材料 一.用途:纳米氧化锆本身是一种耐高温、耐腐蚀、耐磨损和低热膨胀系数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由于其卓越的耐热绝热性能,20世纪20年代初即被应用于耐火材料领域。 自1975年澳大利亚学者K.C.Ganvil首次提出利用ZrO2相变产生的体积效应来达到增韧陶瓷的新概念以来,对氧化锆的研究开始异常活跃。——利用其高硬度、抗磨损、耐刮擦、不燃的特性,极大的提高涂料的耐磨性和耐火效果。由于其导热系数低、并具备特殊光学性能,可用于军事、航天领域的热障涂料及隔热涂料。纳米复合氧化锆具备特殊光学性能,对紫外长波、中波及红外线反射率达85%以上;且其自身导热系数低,可提高其隔热性能。——由于不同晶型纳米氧化锆体积不同,可制备具备自修复功能的功能性涂料。 纳米复合氧化锆行业主要企业产能分布

二.目前的制备方法:化学气相沉积(CVD)法,液相法(包括醉盐水解法,沉淀法,水热法,徽乳液法,溶液姗烧法等),徽波诱导法及超声波法等几大类。 三.具体介绍方法: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高度有序的二氧化锆纳米管 简介:溶胶一凝胶法是指金属醉盐或无机盐经水解形成溶胶,然后使溶胶一凝胶化再将凝胶固化脱水,最后得到无机材料.在无机材料的制备中通常应用溶胶—凝胶方法,与传统的合成方法相比,具有高纯度、多重组分均匀以及易对制备材料化学掺杂等优点.该方法要使前驱体化合物水解形成胶体粒子的悬浮液(溶胶)后,成为聚集溶胶粒子组成凝胶,凝胶经过热处理得到所需的物质.溶胶—凝胶沉积法广泛用于在模板的纳米通道中制备纳米管或线.本文主要结合溶胶—凝胶法和模板合成法制备二氧化锆纳米管.由于锆的无机盐价格便宜且对大气环境不敏感[,我们利用锆的无机盐(氯化氧锆)作为前驱体溶液制备稳定的溶胶. 具体过程:

0引言 单斜和四方相的转变是马氏体相变的体现[1],对 ZrO 2陶瓷的韧性有很大的影响,这就是相变增韧.很 多氧化物如CaO,MgO,CuO,Al 2O 3都被研究人员加入ZrO 2中[2-3],希望能够达到增韧的作用[4-9].对ZrO 2而言,在常温下稳定的四方相越多,陶瓷韧性越好[5].ZrO 2的相转变过程如下: m -ZrO 2ρ=5.8g ·cm -3 ΔV=-5%(1000~1200℃)ΔV =8%t-ZrO 2ρ=6.1g ·cm -3-2300℃ c-ZrO 2 ρ=6.27g ·cm -3 -2700℃ melt 目前关于BaO-ZrO 2(BSZ )系统相变增韧的研究不够深入.Maschio 等人研究得出,当BaO 摩尔含量为4%~8%时,主要以单斜和立方相形式存在;当摩尔含量为10%~12%时,以立方相形式存在;摩尔含量达到16%以上时均为四方相[10].Oyama 等对 文章编号:1674-9669(2013)01-0008-06 共沉淀法制备BaO-ZrO 2(BSZ )纳米粉体研究杨 斌,刘姗姗 (江西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摘 要:通过采用氯氧化锆(ZrOCl 2)、BaCl 2水溶液与NaOH 共沉淀反应,生成钡稳定氧化锆的前驱 体,该前驱体经过预烧结后得到BaO-ZrO 2粉体.研究了搅拌速率、pH 值、反应温度、预烧结温度对粉体结晶度的影响.通过分析BSZ 粉体的X 射线衍射(XRD )和扫描电镜(SEM )结果得出,搅拌速率为 280rad/min 、pH 值为10、反应温度为80℃、预烧结温度为800℃是合成BSZ 粉体的最佳工艺条件. 关键词:共沉淀;BSZ ;纳米粉体;相结构;结晶度中图分类号:TF123.2;TG146 文献标志码:A Preparation process of BaO-ZrO 2(BSZ )nano powder via co-precipitation method YANG Bin,LIU Shan-shan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Ganzhou 341000,China ) Abstract :NaOH was added as precipitating agent to the solutions of zirconyl chloride hydrate and barium chloride.Zirconia-baryta materials were obtained by sintering BSZ precursors produced by co-precipitation method.X-ray diffraction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were used to study the crystallization behavior and particle morphology of BSZ powder.The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al technological conditions of synthesizing BSZ powders were,stirring rate is 280rad/min,pH is 10,reaction temperature at 80℃,and pre-sintering temperature at 800℃. Key words:co-precipitation;BSZ;nano powder;phase structure;crystallization 收稿日期:2012-11-19 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863计划)(2010AA03A408)作者简介:杨 斌(1965- ),男,博士,教授,主要从事铜合金材料研究与开发、有色金属材料加工新技术新工艺研究、稀土新材料制备的研究, E-mail :yangbin65@https://www.doczj.com/doc/ed17852531.html,.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第4卷第1期2013年2月 Vol.4,No.1Feb.2013 Nonferrous Met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纳米氧化锆相关资料分析 第一章 项目概况 投资公司:XXXXX 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XXXXXX 研发团队 投产项目:5nm 级氧化锆 总投资金额:2000万元 资金来源:融资方式 预计年产纳米氧化锆1200吨,单价40万元/吨,预计年总营业额4.8亿元。 第二章 产品介绍 通常情况下Z r O 2有四种存在形式:无定形、常温下稳定的单斜晶相,常温下稳定的四方晶相(添加稳定剂),高温下稳定的立方晶相。 立方晶 四方晶 单斜晶 常规情况下:单斜氧化锆加热到1170度转化为四方氧化锆,这个转变速度很快并伴随7%-9%的体积收缩,但在冷却过程中,四方氧化锆往往不在1170度转变为单斜氧化锆,而在1000度左右转变,是一种滞后的转变,同时伴随着体积的膨胀。为了避免回到单斜相,必须通过外来氧化物对高温晶型进行稳定。这样,稳定的氧化锆在室温至熔点的 温 度 范围内以相同的稳定的晶型存在。 单斜晶 四方晶 预投产项目可以在温度为420度时,即可在无须添加氧化稳定剂的情况下制备出5nm 级别四方晶相氧化锆。在目前市场,并未有同等级别产品。但是,制备温度的改变以及没有填加稳定剂的情况下,在常温条件晶体的稳定性及物理、化学性能是否改变,需研发团队出具具体技术结果。 1170o C 1000o C

二、国内因素 (1)2017年11月锆英砂价格上涨3.13%至9900元/吨,港口库存环比下降3.26%至13.64万吨。海南地区为国内主要锆矿砂资源地,海南省国土资源厅为保护当地资源,将严格控制锆英砂等矿物产量,未来国内锆英砂供给量或将减少,锆英砂价格或将在高位继续上行。(2)国内环保限产影响全国约一半的氧氯化锆产能,氧氯化锆价格仍将持续提升。2017年山东等地氧氯化锆产能由于环保不达标被限制生产,国内氧氯化锆供应出现短缺,价格快速上涨,最新成交价格15000元/吨,较年初9900元/吨上涨52%,随着冬季城市取暖季限产即将来临,预计氧氯化锆环保限产仍将持续,氧氯化锆价格仍将上涨。 作为生产企业投产纳米氧化锆,需要稳定的原材料来源以稳定产品的价格与质量,而锆英砂垄断性比较高,几大垄断巨头控制定价权。国内氧氯化锆生产受制于环保要求,大规模减产。所以投产纳米氧化锆需要稳定的原材料来源,以确保生产销售的稳定性。

纳米银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华侨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王健08应化0814131030 摘要:纳米材料是由纳米粒子组成的固体材料,自80时代纳米材料的概念形成后,这种材料就一直受到人们极大的关注,金属纳米材料是纳米材料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贵金属金、银、铜为代表,其中纳米银的研究结果最多,本文主要参阅了中外09~11年的9篇纳米银的制备与应用相关文献筛选总结,并简述了近年来纳米银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进展,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关键词:纳米银粒子制备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应用 引言 纳米粒子----也叫超微颗粒,粒径一般在1—100 nm之间,处在原子簇和宏观物体交界的过渡区域。从通常的关于微观和宏观的观点看,这样的系统既非典型的微观系统,亦非典型的宏观系统,是一种典型人介观系统,介于原子、分子和宏观物质之间。随着对各种纳米粒子的不断深入研究,促进了纳米粒子在制药业、纺织业、物理、化学、农业等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纳米银粒子是纳米粒子的一种。在各种金属纳米粒子中,纳米银粒子自从问世以来一直深受人们的关注,这不仅是由于其具有独特的电子特性,光学特性,机械特性和催化特性,并且具有良好的抗菌性、生物兼容性和表面易修饰等优点。因此,纳米银粒子是一种非常有用的纳米材料,可以用作照相制版、生物医用材料、化工的催化剂、陶瓷材料、导电浆料、污水处理、建筑材料、润滑剂、光吸收材料、涂料、传感器、高性能电极材料等。 纳米银粒子的制备方法有很多,人们借鉴已有的制备方法,已制备出各种粒径和结构的纳米银粒子,如球形纳米银粒子、纳米银块体材料、树状纳米银、银纳米管、银纳米带、银纳米链、银纳米立方体、银纳米双凌锥、银纳米线、银纳米三棱柱、银纳米片、银纳米盘等结构,如下图列出的几种:

收稿日期:2001-05-17 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000028);广东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资助(2000024) 作者简介:温立哲(1975-),男,2000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纳米氧化锆的制备. 纳米氧化锆的制备及其干燥技术 温立哲1,余忠民2,黄慧民1,周立清1,邓淑华 1 (1 广东工业大学轻工化工学院,广东广州510090 2 广东省质量监督局,广东广州510240) 摘要:纳米氧化锆是一种新型的高科技材料,由于其具有很多特殊的性质,因而有着广泛而重要的用 途 本文根据国内外研究制备纳米氧化锆的最新进展和其发展趋势,综述了纳米氧化锆的各种制备 的方法和干燥技术,并提出目前制备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纳米材料;氧化锆;干燥 中图分类号:TQ13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162(2002)01-0063-07引 言 纳米级材料是指晶粒尺寸在0 1nm 到100nm 之间处于原子簇和宏观物体交接区域的超细微粒,由于纳米结构单元的尺度与物质中许多特性长度,如电子的德布洛意波长、超导相干长度、隧穿热垒厚度、铁磁性临界尺寸等相当,从而导致了纳米材料具有了不同于微观的原子、分子,也不同于宏观物体的物理化学特性 二氧化锆是一种具有高熔点(2700 )和高沸点、导热系数小、热膨脉系数大、耐高温、耐磨性好、抗蚀性能优良的金属氧化物材料 纳米级二氧化锆粉体材料因具有某些独特性能,如常温下为绝缘体,高温下则具有导电性、敏感特性、增韧性等 目前已用于制造结构陶瓷(如反应堆包套、航空发动机的排杠、汽缸内衬等)、功能陶瓷(如气体、温度、湿度、声传感器等)、压电陶瓷、电子陶瓷(如电容器、震荡器、蜂鸣器、调节器、电热组件等)、生物陶瓷、高温燃料电池、高温光学组件、磁流体发电机电极等高科技产品 有研究表明:100nm 的ZrO 2在拉伸疲劳试验中晶粒出现了300%的超塑性,由于晶粒粒径的减小,材料性能有了数量级的提高,烧结温度大大下降 作为添加剂它能使脆性材料增韧,韧性材料强度更强,使陶瓷材料的脆性问题可望得到解决 由于ZrO 2的化学稳定性好,表面同时具有酸性和碱性,同时拥有氧化性和还原性,又是 型半导体,易产生氧空穴,用作催化剂载体可与活性组份产生较强的相互作用 另外由于超细粒子具有高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表面缺陷,所以超细Zr O 2在催化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因此研究纳米氧化锆的制备应用技术意义重大,已成为目前科技工作者关注和研究的热点[1],这也是我国九五规划重点发项目之一,以下就其制备和干燥技术进行介绍 1 纳米ZrO 2制备方法 纳米微粒的制备方法一般可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化学法又可分为气相化学法和液相第19卷第1期 2002年3月广东工业大学学报Journal o 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Vol 19No 1 March 2002

湖南工程学院 课程论文 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班级化工1103 姓名吴飞学号201106010305 课程论文题目纳米银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课程名称学科前沿讲座 评阅成绩 成绩评定老师签名 日期:2014 年10 月11 日

纳米银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吴飞 (湖南工程学院,湖南湘潭 411100) 摘要纳米银具有独特的热光、电磁、催化和敏感等特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金属纳来材料研究的热点.阐述了制备纳米银的方法,包括化学还原法!光化学还原法!模板法!溶胶一凝胶法! 微乳液法激光烧蚀法等,列举了纳米银在化学反应!光学领域!杭菌领域和作为杭静电材料的主要应用,简述了纳米银制备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展望了纳米银合成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纳米银制备方法应用 Research Progress of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Silver Nanomaterial Wu Fei (Hunan lnstitute of Engineering,Hunan Xiangtan 411100) Abstract Silver nanomaterial, one of the most active researeh fields in the metal nanometer materials, has a wide arnge of applications because of its unique heat , light , electricity and magnetism , catalysis and sensitive features .The prePartion methods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are discussed ,including chmeical reduction , photoehmeical reduction ,template , sol-gel method, microemulsion , laser ablation method and so on.Their main applications of nano-silver in chmeical reactions , optical field, anti-bacterial field and anti-static materials are introduced.The shortages in the fabrica -tion process of silver nanomaterial are also outlined. The developing trends of the synthetic technique in the Preparation of the silver nanomaterials are Prospected. Key words silver nanoparticle,preparation,application 前言 纳米银是指粒径为1~100 nm的金属银单质,是一种新兴的功能材料。纳米银独特的热、光、电、磁、催化和敏感等特性引起了化学、物理和材料学家的广泛兴趣,特别是一维、二维的纳米银材料,例如,单分散的纳米颗粒、纳米线、纳米棒、纳米板材和纳米立方体等被认为在化学反应、抗菌和其它领域具有很大的潜在应用。 纳米银具有很高的比表面积和表面活性川,导电率比普通银至少高20倍,因此,广泛用作催化剂材料、防静电材料、低温超导材料和生物传感器材料等阅。另外,纳米银还具有抗菌功能,可应用于医药行业。因此,研究纳米银的制备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近年来应用较多的纳米银的合成方法进行了评述,并对其应用作了简要的总结。 1纳米银的应用 纳米银粉基于其粉体粒径小,而具有比表面积大、表面活性点多、催化活性高、熔点低、烧结性能好等优点,此外,它还保留了金属银的导电性好、抗菌性能好,电铸银颜色光亮的优点,使得纳米银粉在热、电、光、声、磁和催化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1纳米银应用于催化领域 纳米银粉由于粒径小、比表面积和表面能高、表面活性点多、表面原子的配位情况与颗粒内部原子有很大差异,具有优良的催化活性和反应选择性,可提高反应效率,因而其催化活性和选

第26卷第5期 2002年 9月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H ebei N o r m al U niversity(N atural Science Editi on) V o l.26N o.5 Sep.2002 Ξ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锆的研究 王焕英1,2, 宋秀芹2 (1.衡水师范专科学校化学系,河北衡水 053000;2.河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16) 摘 要:以氧氯化锆(Zr OC l2?8H2O)和氨水(N H3?H2O)为原料,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了纳米级氧化锆微粉,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物浓度、溶液pH值、煅烧温度和时间对产物粒径的影响,获得了最佳工艺条件. 通过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研究了产品的粒度、形貌和结构,所得纳米Zr O2分散性良好,粒度分布均匀,平均粒径约20nm,粒子形状为球形. 关键词:化学沉淀法;纳米;氧化锆;制备 中图分类号:O612.4;TB3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854(2002)0520488204纳米Zr O2是一种粒径介于1~100nm之间的新型高功能精细无机材料,是制备特种陶瓷最重要的原料之一,它可用于制备多种功能陶瓷元件,如氧传感器、压电陶瓷、透明铁电陶瓷和合成宝石等,也可用于制备多种增韧结构陶瓷刀具、陶瓷阀门、轴承及先进的陶瓷发动机零件.尤其是近些年来,纳米氧化锆陶瓷的高韧性和低温塑性变型能力已被实验证实,成为改善陶瓷材料脆性的新战略途径[1]. 纳米氧化锆的制备方法目前报道的有溶胶2凝胶法(so l2gel)[2]、水热法[3]、溅射源法[4]等,但是这些方法在工业实施中有一定困难.本文中,笔者以Zr OC l2?8H2O和N H3?H2O为原料,采用反向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Zr O2,考察了影响产物的各种因素,获得了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产品进行了表征. 化学沉淀法一般是指将沉淀剂加入到金属盐溶液中进行沉淀,然后再对沉淀物进行固液分离、洗涤、干燥以及加热分解等后处理从而制得粉末产品.化学沉淀法分为正向化学沉淀法(将沉淀剂加入到金属盐溶液中)和反向化学沉淀法(将金属盐溶液加入到沉淀剂中)2种,通过对这2种方法所制得的纳米粉体的比较,反向化学沉淀法所制得的纳米Zr O2粒径更细小,颗粒更均匀. 化学沉淀法制备Zr O2粉体的反应过程可表示为: Zr OC l2+2N H3?H2O+H2O=Zr(OH)4↓+2N H4C l, Zr(OH)4→Zr O2+H2O(g).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试剂和仪器 氧氯化锆(Zr OC l2?8H2O),分析纯,中国医药上海化学试剂站;氨水(N H3?H2O),分析纯,石家庄市试剂厂. pH S3C数字酸度计,851恒温磁力搅拌器,真空干燥箱,马福炉,日立H600型透射电子显微镜,R igaku D m ax RA型X射线衍射仪. 1.2 工艺流程与实验方法 反向沉淀工艺流程为: N H3?H2O溶液加入Zr OC l2?8H2O Zr(OH)4 分离、洗涤、真空干燥、煅烧 纳米Zr O2 Ξ收稿日期:20020323;修回日期:20020531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02) 作者简介:王焕英(19682),女,河北武邑人,衡水师范专科学校讲师,现为河北师范大学在职硕士研究生.

Material Sciences 材料科学, 2018, 8(5), 447-454 Published Online May 2018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ed17852531.html,/journal/ms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ed17852531.html,/10.12677/ms.2018.85050 Progress in Preparation of Nanosilver/Polymer Composites Wenbo Li, Shuhong Sun, Yong Liu, Yan Zhu*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unming Yunnan Received: Mar. 23rd, 2018; accepted: Apr. 30th, 2018; published: May 8th, 2018 Abstract Nanosilver/polymer composites have uniqu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such as non-linear optical effects and optical energy conversion effects, and have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an-tibacterial self-cleaning, surface 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SERS) and so on. Previous re-searches show that the preparation technology of nanosilver/polymer composites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Its preparation method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mixing nanosilver in polymer and coating nanosilver on polymer surface. In this paper, the methods of mixing nanosilver in polymers—physical blending method, in-situ method and ion exchange method, and the methods of coating nanosilver on polymer surface—physical method, chemical method, and physical-chemical combination method are respectively reviewed. Keywords Nanosilver, Polymer, Composites 纳米银/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研究进展 李文博,孙淑红,刘勇,朱艳* 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昆明 收稿日期:2018年3月23日;录用日期:2018年4月30日;发布日期:2018年5月8日 摘要 纳米银聚合物复合材料具有非线性光学效应、光能转化效应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抗菌自洁、表面*通讯作者。

纳米二氧化锆研究进展—— 制备Ξ 王晓莉1,安欣林2 (1.内蒙古石油化学工业检验测试所,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0;2.河北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天津红桥区 300130) 摘 要:本文主要对纳米二氧化锆的制备技术进行总结,阐述了各种制备技术的原理,并分析各种制备技术的优缺点。 关键词:纳米二氧化锆;水解法;制备 二氧化锆是唯一具有酸性、碱性、氧化性和还原性的金属氧化物,因此在工业合成、催化剂、催化剂载体、特种陶瓷等方面有较大的应用价值。为了更好满足应用方面的要求,二氧化锆呈现出高纯化、纳米化、复合化的发展趋势,因此纳米二氧化锆的制备研究〔1-3〕、介孔二氧化锆的制备研究〔4,5〕、二氧化锆的掺杂研究〔6-10〕等新兴课题将是未来一段时间需要大力开展的工作。 1 醇盐水解法 此法是将有机溶液中混合着锆和稳定剂的醇盐进行加水分解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制得微细而高纯度的、易烧结的粉料。Zr(OR)4(R为烷基)一般可溶于乙醇,遇水后很容易分解成乙醇和氧化物或共水化物: Zr(OR)4+4H2O→Zr(OH)4↓+4HOR↑ 然后经过过滤、干燥、粉碎、煅烧得到二氧化锆粉体。 此法的优点是:①几乎全为一次粒子,团聚很少;②粒子的大小和形状均一;③化学纯度和相结构的单一性好。缺点是原料制备工艺较为复杂,成本较高。 2 水解沉淀法 此法是长时间地沸腾锆盐溶液,使水解生成的挥发性酸HC l或HNO3不断蒸发除去,从而使如下水解反应平衡不断向右移动: Z r OC l2+(3+n)H2O→Z r(OH)4 nH2O+2H C l↑ Z r O(N O3)2+(3+n)H2O→ Z r(OH)4 nH2O+2H N O3↑ 然后经过过滤、洗涤、干燥、煅烧等过程制得二氧化锆粉体。工艺流程图如下所示: 锆盐溶液→水解沉淀→过滤→洗涤→干燥 →煅烧→二氧化锆粉体 Zr OC l2浓度控制在0.2~0.3m o l L。 此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缺点是反应时间较长(>48小时),耗能较大,所得粉体也存在团聚现象。3 反向胶团法〔11〕 反向胶团法是由水、油、表面活性剂组成的热力学体系,其中水被表面活性剂单层包裹形成微水池,分散在油相中。在这种具备纳米尺度的微水环境中,应用金属醇盐可制备纳米微粒,其原理是该环境中所产生的颗粒被微水池大小有效限制,使成核、生长、聚结、团聚等过程局限在一个微小的球形液滴内,形成球形颗粒且避免颗粒的进一步长大。 这一方法的关键之一是形成油包水型乳化液,且必须有适当的表面活性剂存在,以便形成稳定的乳化液。为此,所用的表面活性剂的亲水 疏水平衡常数应在3~6范围内。此外,金属离子以反胶团溶液形式存在,是利用反胶团制备超细粉的必要条件。 方小龙、杨传芳等〔12〕研究湿化学工艺条件对Zr O2(Y2O3)超细颗粒团聚的影响,实验分别用水相共沉淀法和反胶团共沉淀法制备了二氧化锆前驱体即氢氧化锆胶体,对前驱体分别进行水洗和无水乙醇超声洗涤,并在不同温度下真空干燥,干燥后的前驱体在600℃煅烧2h,得到晶体Zr O2(Y2O3)粉末。对干燥前驱体进行T G-D TA和FT I R分析,并对二氧化锆晶体颗粒进行T E M观察,证实反胶团法制备过程中乙氧基能紧密的吸附在沉淀物表面,从而使颗粒的分散性能增强,而且相对于水相共沉淀制备法,其前驱体吸附水较少,可以大大减少煅烧粉末中硬团聚的产生。 该法制得的Zr O2(Y2O3)粉体优点是分散性能好,颗粒粒度细,分布窄;缺点是生产过程复杂,成本也较高。 4 喷雾热分解法 03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7年第5期 Ξ收稿日期:2006-11-12

Hans Journal of Nanotechnology 纳米技术, 2012, 2, 50-57 doi:10.4236/nat.2012.23010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12 (https://www.doczj.com/doc/ed17852531.html,/journal/nat.html) Research Progress of Nanosilver* Haoquan Zhong#, Weijie Ye#, Xiaoying Wang?, Runcang Sun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ulp & Paper Engineering, School of Light Industry and Food Sciences,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Email: ?xyw@https://www.doczj.com/doc/ed17852531.html, Received: May 28th, 2012; revised: Jun. 12th, 2012; accepted: Jun. 19th, 2012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preparation method of nanosilver material, including chemical reduction, physical reduction and biological reduction. In chemical reduction, the silver nitrate or silver sulfate and reducing agent react in the liquid phase, which can make the nanosilver with small size and good reproducibility. Physical reduction includes optical quantum reduction and microwave reduction, it has high efficiency and no hysteresis effects. Biological reduc-tion is the use of biological resources or natural materials for preparation of nanosilver, it shows great potential because of broad raw materials and green and mild reaction conditions. Moreover, the paper reviews the superior characteristics of nanosilver in thermal, optical, electrical, mechanical field, as well as its strong catalytic activity and antimicrobial properties. At last, we prospec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nanosilver. Keywords: Nanosilver; Preparation Method; Application 纳米银的研究进展* 钟浩权#,叶伟杰#,王小英?,孙润仓 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制浆造纸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 Email: ?xyw@https://www.doczj.com/doc/ed17852531.html, 收稿日期:2012年5月28日;修回日期:2012年6月12日;录用日期:2012年6月19日 摘要:本文介绍了纳米银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化学还原法,物理还原法和生物还原法等。化学还原法是将硝酸银和硫酸银等银盐和适当的还原剂在液相中作用,所制得的纳米银粒度小、重现性好。物理还原方法以光量子还原法和微波还原法为主,具有高效、无滞后效应等特点。生物还原法是利用生物资源或天然材料来制备纳米银,其原料来源广泛、绿色环保、反应条件温和,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本文还综述了纳米银在热学、光学、电学、力学等方面的优越特性和其较强的催化活性以及抗菌性能,并展望了纳米银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纳米银;制备方法;应用 1. 引言 纳米材料(Nanomaterial)是由尺寸范围在1~100 nm之间的纳米微粒(Nanoparticles)组成的一种材料,具有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纳米材料在光学、热学、电学、磁学、力学以及化学方面具有优异的性质。纳米银材料是21世纪新型的抗菌除臭剂研究开发最为广泛的一种。纳米银材料包括单纯纳米级的银(Ag)单质颗粒组成的材料,以及银离子(Ag+)附载于纳米级的载体(如纳米沸石、纳米磷灰石及多聚体等)上而成的材料。近年来,纳米银的研究无论是在制备、性质还是应用都取得了极为丰富的研究成果。纳米银材料现已广泛应用于陶瓷、电子工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972323和31170558);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专项项目(2012069);华南理工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12ZZ0080)。 #共同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纳米氧化锆粉体的合成与表征 李杰119024189 无111 1 引言 二氧化锆是制备特种陶瓷最重要的原料之一,由于其具有优良的机械、热学、电学、光学性质而在高温结构材料、高温光学元件、氧敏元件、燃料电池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是2l 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功能材料之一。而控制氧化锆前驱粒子的颗粒尺寸对制备高性能氧化锆陶瓷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采用水/环己烷/辛基苯基聚氧乙烯醚(Triton X-100 )/正己醇四元油包水体系,通过反相微乳液法制备了纳米ZrO2 粉体,用TEM,XRD 等对所制备的纳米粉体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煅烧温度、pH 值、陈化时间对ZrO2 纳米粒子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单斜相为主的ZrO2 纳米粉体,其晶粒尺寸可控制在20 nm左右;随着煅烧温度的提高,ZrO2的结晶程度逐渐提高;随着pH 值的提高,少量四方相ZrO2 全部转化为单斜相;随着陈化时间的增加,ZrO2 颗粒尺寸变大。 2 结构性质 自然界的氧化锆矿物原料,主要有斜锆石和锆英石。纯氧化锆的分子量为123.22,理论密度是5.89g/cm3,熔点为2715C。通常含有少量的氧化铪,难以分离,但是对氧化锆的性能没有明显的影响。氧化锆有三种晶体形态:单斜、四方、立方晶相。常温下氧化锆只以单斜相出现,加热到1100C左右转变为四方相,加热到更高温度会转化为立方相。由于在单斜相向四方相转变的时候会产生较大的体积变化,冷却的时候又会向相反的方向发生较大的体积变化,容易造成产品的开裂,限制了纯氧化锆在高温领域的应用。但是添加稳定剂以后,四方相可以在常温下稳定,因此在加热以后不会发生体积的突变,大大拓展了氧化锆的应用范围。 3 用途 3.1 ZrO2在特种陶瓷中的应用 由于高纯ZrO2 具有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质,当其与某些物质复合时,在不同条件下又具有对电、光、声、气和温度等的敏感特性,使其广泛用于电子陶瓷、 功能陶瓷和结构陶瓷等高新技术领域。 3.1.1 电子陶瓷 ZrO2 在电子陶瓷中的应用主要有压电元件(如发火元件、助听器、拾音器等),滤波器(用于电视机、收录机、共电式无线电收发机等),超声波振荡器(用于潜艇音纳、鱼群探测器和测深仪等),蜂鸣器(用于电子计算机输入功率鉴定信号机、曲调桌式电子计算机、数字显示手表及闹钟等)及高温导体等。 3.1.2 功能陶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