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碘化汞

碘化汞

碘化汞
碘化汞

碘化汞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碘化汞 化学品英文名称:mercuric iodide 中文名称2:碘化高汞 技术说明书编码:730CAS No.:

7774-29-0 分子式:

HgI 2分子量:454.4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健康危害:如吸入、口服或经皮肤吸收可致死。对眼睛、呼吸道粘膜和皮肤有强烈刺激性。汞及其化合物主要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及口腔炎,高浓度引起肾损害。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燃爆危险:本品不燃,高毒,具强刺激性。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碘化物烟气。与三氟化氯、金属钾、金属钠剧烈反应。有害燃烧产物:碘化氢、氧化汞。灭火方法:本品不燃。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状水、砂土。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然后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碘化汞 7774-29-0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避免光照。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应严格执行极毒物品“五双”管理制度。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中国M AC (mg/m3):未制定标准前苏联M AC (mg/m3):0.2TLVT N:AC G IH 0.1mg [Hg ]/m3[皮]TLVW N:未制定标准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作业工人应该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必要时,佩戴隔离式呼吸器。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身体防护: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手防护:戴橡胶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主要成分:纯品外观与性状:黄色结晶或粉末。熔点(℃):259沸点(℃):354相对密度(水=1):6.09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无资料饱和蒸气压(kPa):0.13(157℃))燃烧热(kJ /mo l):无意义临界温度(℃):无资料临界压力(MPa):无资料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无资料闪点(℃):无意义引燃温度(℃):无意义爆炸上限%(V /V):无意义爆炸下限%(V /V):无意义溶解性:不溶于水、酸,微溶于无水乙醇。主要用途:用于医药、化学试剂。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禁配物:强氧化剂。避免接触的条件:光照。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LD 50:18 mg/k g (大鼠经口);75mg/k g (大鼠经皮)L C50:无资料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其它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对植物和水生生物应给予特别注意。在对人类重要食物链中,特别是在鱼类体内、植物、贝类体内发生生物蓄积。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废弃物性质废弃处置方法: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的要求处置。或与厂商或制造商联系,确定处置方法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危险货物编号:61030 U N编号:1638包装类别:O 52包装方法:塑料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全开口或中开口钢桶;塑料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运输注意事项: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氧化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 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6.1 类毒害品;剧毒物品分级、分类与品名编号(G A 57-93)中,该物质属第三类 B级无机剧毒品。急性毒性:

266污泥 总氮的测定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污泥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1.适用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碱性过硫酸钾在120~124℃消解后,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城市污泥中的总氮。 本方法适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及城市其他污泥中总氮的测定。 本方法可测定污泥中的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无机铵盐及大部分有机含氮化合物中氮的总和。 本方法污泥消解液的最低检出限为0.04mg/L。 2.方法原理 过硫酸钾是强氧化剂,在60℃以上水溶液中可进行如下分解产生原子态氧: K2S2O8 + H2O2KHSO4 + [O] 分解出的原子态氧在120~140℃高压水蒸气条件下可将大部分有机氮化合物及氨氮、亚硝酸盐氮氧化成硝酸盐。以CO(NH2)2代表可溶有机氮合物,各形态氧化示意式如下: CO(NH2)2 + 2NaOH + 8[O]2NaNO3 + 3H2O + CO2 (NH4)2SO4 + 4NaOH + 8[O]2NaNO3 + Na2SO4 + 6H2O 2NaNO2 + [O]NaNO3 硝酸根离子在紫外线波长220nm有特征性的最大吸收,而在275nm波长则基本没有吸收值。因此,可分别于220和275nm处测出吸收光度。A220及A275按下式求出校正吸光度A: A=A220-2A275——————————(1) 按A的值查校准曲线并计算总氮(以NO3-N)含量。 3.试剂和仪器 3.1试剂 3.1.1无氮化合物的纯水 3.1.2氢氧化钠溶液20.0g/L:称取2.0g氢氧化钠(NaOH,A.R),溶于纯水中,稀释至100mL。 3.1.3碱性过硫酸钾溶液:称取40g过硫酸钾(K2S2O8,A.R),另称取15g氢氧

危险化学品技术说明书

危险化学品技术说 明书

危险化学品技术说明书 目的 对化学危险品进行管理,确保化学危险品在储存、使用搬运过程中的安全性。 2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危险化学品的名称、健康危害、急救措施、消防措施、泄漏应急处理、操作处理与储存、储存注意事项。 3 职责 3.1 采购部负责危险化学品的采购、运输。 3.2仓储部负责危险化学品的管理、收发、日常检查。 3.3车间、质检部负责危险化学品的使用管理。 3.4安全技术部负责危险化学品的监督、检查。 4 内容和要求 1盐酸 1.1中文名称:盐酸 1.1.1危险性类别:无机腐蚀品 1.1.2危险性综述:本品具有强腐蚀性,有刺激气味,接触可致化学性灼伤,对水体、空气和土壤均可造成污染。 1.1.3侵入途径:误食、吸入、皮肤接触 1.1.4毒性与防护:吸入后出现呛咳、流泪、胸闷、呼吸加快。发现后应立即脱离现场,除去被污染的衣物,注意保持呼吸道畅

通。 1.1.5盐酸应贮存在密封的容器中,容器周围应通风、干燥,不能与其它强碱类(如氢氧化钠)、硫化物、磷化物、氰化物、已酯化合物、氟化物、硅化物、碳化物、氧化剂(如过氧化合物)共贮混运,工作时应配戴手套、工作服和工作鞋,合适的材料是天然橡胶。 1.1.6急救措施 1.1.7吸入中毒:立即脱离现场,除去被污染的衣物,注意保持呼吸道畅通,必要时给氧。 1.1.8误服中毒:严禁洗胃,也不可催吐,以免加重损伤或引起胃穿孔,可用 2.5%氧化酶溶液、牛奶、豆浆、蛋清、花生油等口服。 皮肤和眼的处理:脱去污染衣物,立即用大量清水彻底冲洗,灼伤处用5%碳酸氢钠溶液洗涤而后以2%碳酸氢钠或生理盐水冲洗。创面较大时,须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1.1.9消防措施及泄漏的处理 本品不燃烧,用喷水来冷却容器有助于防止爆炸、爆裂和减少蒸气。本品具有强腐蚀性,一旦泄漏尽快地切断泄漏源,使用合适的盐酸吸着物来抑制溢汇,用苏打粉或石灰中和残余物质,处理废料可在指定地点深埋、遵守环境保护法规。 2硫酸

磷化氢PH3气体报警器使用规范 说明书

深圳东日瀛能科技有限公司 https://www.doczj.com/doc/ee1069726.html, 有毒有害智能气体变送器 产品说明书

深圳东日瀛能科技有限公司 https://www.doczj.com/doc/ee1069726.html, 目录 1、概况-------------------------------------------------------------------------------2 2、技术特点-------------------------------------------------------------------------2 3、技术参数-------------------------------------------------------------------------3 4、外形尺寸及安装方式----------------------------------------------------------4 4.1安装位置--------------------------------------------------------------------5 4.2安装方法--------------------------------------------------------------------5 5、电气连接-------------------------------------------------------------------------6 6、负载特性--------------------------------------------------------------------------7 7、操作说明--------------------------------------------------------------------------8 7.1LCD显示说明---------------------------------------------------------------8 7.2按键操作说明---------------------------------------------------------------8 1

过硫酸钾提纯过程

提纯过程:在1升广口瓶加入约800mL水,50摄氏度水浴锅加热,然后逐渐加入过硫酸钾,直至不能溶解为止,这个过程挺漫长. 然后把完全溶解的饱和溶液放在室温中自然冷却(选用广口瓶有盖,重结晶过程避免引入其他污染),再放进四度冰箱重结晶,建议同时用另一个广口瓶冰一瓶去离子水,重结晶一夜后,倒掉上清液然后用冰好的去离子水清洗几遍,我觉得这样效果更好(重结晶的晶体会结成一块沉在瓶底,但其实结构很松散,用钢勺什么的弄两下就离散开了,然后再清洗)。我一般都重结晶两次。 洗净后倒掉上清液,然后放入50摄氏度烘箱烘干即可(用广口瓶烘干比较慢,可以转移到烧杯)。 上次结晶了约170克回收了约60克,还比较满意,比买国外的便宜多了! 2、其他药品 去年有大人说氢氧化钠以及盐酸都有影响,但是我都是用的一般分析纯药品,没有造成特别大的影响,应该没问题。 3、消解过程 我选择消解温度为124摄氏度左右,有大人说要避免跟生物实验室公用灭菌锅,会混入污染,不过遗憾的是我们实验室就是生物实验室-_-|| 但是我这半年做的基本没啥问题,消解的时候比色管盖严,用布和绳子把盖子扎严实,基本问题不大。 4、测试 测试的时候要加入1ml 1:9盐酸,我觉得盐酸跟过硫酸钾的反应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所以我都是加入盐酸后过几个小时再测试,结果很稳定。 5、结果 现在测试的空白220与275相减后基本都在0.01-0.02(220在0.04 275在0.01左右),对于我的实验精度已经足够了,标准曲线r=0.9997,不算特别好,但是跟去年空白吸光度4相比,我已经非常非常满足了呵呵 6、其他 实验过程中加碱性过硫酸钾的时候一定要避免加在瓶口处,另外消解前混匀样品千万不要倒转比色管,否则消解后会导致比色管打不开,惨痛教训!建议使用50ml比色管,容易混匀! 另外,测试过程中发现比色管的质量影响实验结果!我在三年前买的比色管非常好用,但是不够,所以又买了一些新的,就发现新的测试数据偏大,而且没用几次,新比色管的盖子就出现了裂纹,有些在开盖子的时候直接就裂掉了,郁闷!唉,产品质量下降太多了!都是一个牌子的-_-|| 3、消解的控制 消解时,GB11894—89中要求达到规定温度压力后即开始计时,而我们的经验是,达到规定温度压力后应当先放气使压力表指针回零,再次达到规定温度压力后再计时。或者直接打开放气阀加热一段时间,待蒸气灭菌器内的冷空气被彻底赶尽、放出热蒸气后再关闭放气阀消解,并且将消解温度控制在123℃,同时将消解时间延长至1小时,使得过硫酸钾消解完全,这样测定结果最为理想。

(完整版)磷化氢MSDS

磷化氢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 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磷化氢: 磷化三氢:膦 化学品英文名称: phosphine:hydrogen phosphine 分子式:PH, 相对分子质量:34.00 第二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 混合物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磷化氢 7803-51-2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23类有毒气体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 磷化氢作用于细胞酶, 影响细胞代谢, 发生内窒息。其主要损害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脏,肾脏及开脏.10mg/m3接触6小时, 有中毒症状: 409-846mg/m3时,半至1时发生死亡。台性中毒: 病人有头痛、乏力、恶心、失眠、口渴、鼻咽发干、胸闷、咳嗽和低热筹: 中度中毒, 病人出现轻度意识障碍、呼吸困难、心肌损伤; 重度中毒则出现昏迷、抽搐、肺水肿及明显的心肌、肝脏及肾脏损害皮肤直接接触液态本品, 可引起冻伤. 环境危害:对大气可造成严重污染, 对水生生物有极高毒性 燃爆危险:接触空气易自燃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如果发生冻伤:将患部侵入38-42温水中,不要涂擦, 不要使用热水或辐射热. 使用清洁, 干燥的敷料包扎。就医。 眼睛接触: 翻开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如有不适感,立即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 给输氧。如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食入: 不会通过该途径接触 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极易燃,具有强还原性。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暴露在空气中能自燃. 与氧接触会爆炸, 与卤素接触激烈反应.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有害燃烧产物: 氧化磷. 灭火方法: 用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 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 则不允许熄灭泄露处的火焰。消防人员必须佩带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 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气体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上风和侧风迅速撤离至安全区.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穿内置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的全封闭防化服。如果是液化气体, 还应注意防止被冻伤。作业时所有设备应接地。喷雾状水抑制蒸汽或改变蒸汽流向, 避免水流接触泄漏物。禁止直接用水冲击泄露物或泄漏源。若可能翻转容器, 使之溢出气体而非液体。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 通风系统和限制性空间扩散。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 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导管式防毒面具.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穿带面罩式胶布防毒衣, 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 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有毒气体专用库房实行“双人收发, 双人管理制度”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C。应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 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第八部分: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MAC(mg/m3): 0.3 美国(ACGIH) TLV-TWA): 0.3ppm TLV-STEL:1ppm 监测方法: 钼酸胺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 正常工作情况下,佩带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高浓度环境中,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 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带面罩式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 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 须有人监护。

TN-(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

总氮(TN)测定方法 (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 一、实验原理 在120℃~124℃的碱性基质条件下,用过硫酸钾作氧化剂,不仅可将水样中氨氮和亚硝酸盐氮氧化为硝酸盐,同时将水样中大部分有机氮化合物氧化为硝酸盐。而后,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于波长220nm与275nm出测定其吸光度,按下式计算硝酸盐氮的吸光度,A=A220-2A275,从而算出总氮含量,其摩尔吸光度系数为1.47×103。 二、方法适用范围 方法检测下限为0.05mg/L,测定上限为4mg/L。 三、试剂 1.碱性过硫酸钾溶液:40g K2S2O8+15NaOH →溶于无氨水中→稀释至 1000ml定容即可。溶液放在聚乙烯瓶内,可贮存一周。 2.1+9盐酸 3.硝酸钾标准溶液: (1)硝酸钾标贮备液:0.7218g以烘干4小时(105~110℃)硝酸钾溶 于无氨水中,定容至1000ml,加入2ml三氯甲烷作为保护剂,可至少可 稳定6个月。此溶液含硝酸盐氮100ug/ml。 (2)硝酸钾标准使用液:将贮备液稀释10倍即可。此溶液含硝酸盐氮 10ug/ml。 四、实验步骤 (一)标准曲线的绘制 1.分别吸取0、0.5、1.00、2.00、3.00、5.00、7.00、8.00ml的硝酸钾标准使用溶液于25ml比色管中,用无氨水稀释至10ml标线。 2.加入5ml碱性过硫酸钾溶液,塞紧磨口塞,用纱布及纱绳裹紧管塞,以防蹦出。 3.比色管置于压力蒸汽消毒器中,加热0.5h,放气使压力指针回零。然后升温至120~124℃开始计时。 4.自然冷却,开阀放气,移去外盖。取出比色管并冷却至室温。 5.加入1+9盐酸1ml,用无氨水稀释至25ml标线。 6.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以新鲜无氨水作参比,用10mm石英比色皿分别在220nm及275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用校正的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 (二)样品的测定步骤

碘化汞安全技术说明书中文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 碘化汞 化学品英文名: iodomercury 企业名称: 此处填写贵公司名称 企业地址: 此处填写贵公司地址 传真: 此处填写贵公司传真 联系电话: 此处填写贵公司电话 企业应急电话: 此处填写贵公司应急电话 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 For industry use only.。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 无资料 GHS危险性类别: 无资料 标签要素: 象形图: 无资料 警示词: 无资料 危险性说明: 无资料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 ?无资料 ?事故响应: ?无资料

?安全储存: ?无资料 ?废弃处置: ?无资料 物理和化学危险: 无资料 健康危害: 无资料 环境危害: 无资料 第3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第4部分急救措施 急救: 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晴接触: 分开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立即就医。 食入: 漱口,禁止催吐。立即就医。 对保护施救者的忠告: 将患者转移到安全的场所。咨询医生。出示此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给到现场的医生看。 对医生的特别提示: 无资料。 第5部分消防措施 灭火剂: 用水雾、干粉、泡沫或二氧化碳灭火剂灭火。 避免使用直流水灭火,直流水可能导致可燃性液体的飞溅,使火势扩散。 特别危险性: 无资料。 灭火注意事项及防护措施: 消防人员须佩戴携气式呼吸器,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发出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隔离事故现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收容和处理消防水,防止污染环境。 第6部分泄露应急处理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携气式呼吸器,穿防静电服,戴橡胶耐油手套。 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 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

香蕉水的安全技术说明书

香蕉水的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香蕉水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说明书目录 1 2 3 4 5 6 7 8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成分/组成危险性概述急救措施消防措施泄漏应急处理操作处置与储存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理化特性稳定性和反应活性毒理学资料生态学资料废弃处置运输信息法规信息其他信息 1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香蕉水化学品英文名:banana oil 生产企业名称:地址:邮编:传真号码:企业应急电话:技术说明编码:生效日期:国家应急电话: 2 成分/组成 主要成分:二甲苯 分子式:C7H14O2 相对分子量: 产品的外观与性状:无色、有香蕉气味、易挥发的液体。 主要用途:是制造喷漆溶剂、稀释剂的主要成分之一。CAS号:628-63-7

3 危险性概述 危害性类别:无资料 1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皮肤接触、眼睛接触。 健康危害:对眼和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吸入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甚至肝肾损害。急性中毒可出现急性结膜炎、咽喉炎、支气管肺炎、肺水肿。长期接触,有流泪、咳嗽、喉干、疲劳等症状,重者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心悸、食欲不振等。可致皮肤干裂、皮炎或湿疹;可致贫血,嗜酸粒细胞增多。 环境危害:无资料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有毒,具有刺激性。 4 急救措施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5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可发生反应。流速过快,容

磷化氢安全技术说明书

磷化氢安全技术说明书 膦化学品英文名称:phosphine 英文名称:技术说明书编码:53 CAS No、:7803-51-2生产企业名称:地址: 生效日期: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磷化氢7803-51-2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 2、3 有毒气体; 2、1 易燃性气体侵入途径:健康危害:磷化氢作用于细胞酶,影响细胞代谢,发生内窒息。其主要损害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脏、肾脏及肝脏。10mg/m3接触6小时,有中毒症状;409~846mg/m3时,半至1时发生死亡。 急性中毒:轻度中毒,病人有头痛、乏力、恶心、失眠、口渴、鼻咽发干、胸闷、咳嗽和低热等;中度中毒,病人出现轻度意识障碍、呼吸困难、心肌损伤;重度中毒则出现昏迷、抽搐、肺水肿及明显的心肌、肝脏及肾脏损害。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易燃,高毒。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如果接触液体,脱掉被污染的衣服,用大量的温水冲洗几分钟,并立即进行药物处理。眼睛接触:翻开眼睑,确保用大量的水全面冲洗15分钟,立即进行药物处理。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极易燃,具有强还原性。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暴露在空气中能自燃。与氧接触会爆炸,与卤素接触激烈反应。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有害燃烧产物:氧化磷。灭火方法: 1、从危险区疏散所有人。营救人员没有自给式呼吸器和防护服不得接近。 2、立即从最远的距离喷水,冷却钢瓶,不要去灭火。 3、水可能不起作用。在无危险的情况下移走火源。如有火焰意外被熄灭,

过硫酸钾重结晶

过硫酸钾重结晶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1、过硫酸钾提纯 我觉得这个方法测总氮的主要问题就是过硫酸钾含氮去年我测试的时候,吸光度甚至达到了4 -_-|| 现在想想真是太恐怖了 听说国外的过硫酸钾没问题但是实在太贵,另外我也不是完全确定肯定是过硫酸钾的问题,所以我选择重结晶提纯过硫酸钾(英明阿~~呵呵自美下) 提纯过程:在1升广口瓶加入约800mL水,50摄氏度水浴锅加热,然后逐渐加入过硫酸钾,直至不能溶解为止,这个过程挺漫长-_-|| 然后把完全溶解的饱和溶液放在室温中自然冷却(选用广口瓶有盖,重结晶过程避免引入其他污染),再放进四度冰箱重结晶,建议同时用另一个广口瓶冰一瓶去离子水,重结晶一夜后,倒掉上清液然后用冰好的去离子水清洗几遍,我觉得这样效果更好(重结晶的晶体会结成一块沉在瓶底,但其实结构很松散,用钢勺什么的弄两下就离散开了,然后再清洗)。我一般都重结晶两次。 洗净后倒掉上清液,然后放入50摄氏度烘箱烘干即可(用广口瓶烘干比较慢,可以转移到烧杯)。 上次结晶了约170克回收了约60克,还比较满意,比买国外的便宜多了! 2、其他药品 去年有大人说氢氧化钠以及盐酸都有影响,但是我都是用的一般分析纯药品,没有造成特别大的影响,应该没问题。 3、消解过程 我选择消解温度为124摄氏度左右,有大人说要避免跟生物实验室公用灭菌锅,会混入污染,不过遗憾的是我们实验室就是生物实验室-_-|| 但是我这半年做的基本没啥问题,消解的时候比色管盖严,用布和绳子把盖子扎严实,基本问题不大。 4、测试 测试的时候要加入1ml 1:9盐酸,我觉得盐酸跟过硫酸钾的反应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所以我都是加入盐酸后过几个小时再测试,结果很稳定。 5、结果 现在测试的空白220与275相减后基本都在0.01-0.02(220在0.04 275在0.01左右),对于我的实验精度已经足够了,标准曲线r=0.9997,不算特别好,但是跟去年空白吸光度4相比,我已经非常非常满足了呵呵 6、其他 实验过程中加碱性过硫酸钾的时候一定要避免加在瓶口处,另外消解前混匀样品千万不要倒转比色管,否则消解后会导致比色管打不开,惨痛教训!建议使用50ml比色管,容易混匀! 另外,测试过程中发现比色管的质量影响实验结果!我在三年前买的比色管非常好用,但是不够,所以又买了一些新的,就发现新的测试数据偏大,而且没用几次,新比色管的盖子就出现了裂纹,有些在开盖子的时候直接就裂掉了,郁闷!唉,产品质量下降太多了!

氢氟酸安全周知卡

氢氟酸安全周知卡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危险性类别 酸性 腐蚀品 品名、英文名及分子式、CC码及CAS号 hydrofluoric acid 氢氟酸(氟化氢) HF CAS号:7664-39-3 危险性标志 危险性理化数据 熔点(℃):(纯) ℃ 沸点(℃):120%)℃ 相对密度(水=1):(75%) 饱和蒸气压(kPa): 危险特性 危险特征:本品不燃,但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生 成氢气而引起爆炸。遇H发泡剂立即燃烧。腐蚀性 极强。 接触后健康危害 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灼伤初期皮肤潮红、 干燥。创面苍白,坏死,继而呈紫黑色或灰黑 色。深部灼伤或处理不当时,可形成难以愈合的 深溃疡,损及骨膜和骨质。本品灼伤疼痛剧烈。 眼接触高浓度本品可引起角膜穿孔。接触其蒸 气,可发生支气管炎、肺炎等。慢性影响:眼和 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或有鼻衄,嗅觉减退。可有 牙齿酸蚀症。骨骼X线异常与工业性氟病少见。 现场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 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 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 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 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身体防护措施 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灭火方法:灭火剂:雾状水、泡沫。 当地应急救援单位名称 开发区消防支队 盘锦市中心医院 当地应急救援单位电话 119 120

乙炔(MSDS)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乙炔(MSDS)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一标识 中文名乙炔电石气英文名:acetylene 分子式C 2H2 相对分子质量26.04 CAS号74-86-2 结构号:CH≡CH h3w v,M G 危险性类别:第2.1类易燃气体化学类别:炔烃R3}0[2F:`K*b)Mp;q(G 二主要组成与性状 主要成分:含量工业级≥97.5%https://www.doczj.com/doc/ee1069726.html,.^f F~c(T K p 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工业品有使人不愉快的大蒜气味。 主要用途: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之一。亦是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和塑料的单体,也用于氧炔焊割。https://www.doczj.com/doc/ee1069726.html, \ l o U K{ O Q﷓U)e!f#j t)H~6|3p w 三健康危害&L9N4Tc/}O|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具有弱麻醉作用。高浓度吸入可引起单纯窒息。 ]~6jY0KbW 急性中毒:暴露于20%浓度时,出现明显缺氧症状;吸入高浓度;初期兴奋、多语、哭笑不安,后出现眩晕、头痛、恶心、呕吐、共济失调、嗜睡;严重者昏迷、紫绀、瞳孔对光反应消失、脉弱而不齐。当混有磷化氢、硫化氢时,毒性增大,应予以注意。{ Wc ~+WXq)@ `(n h u*q u$p { 四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眼睛接触六西格玛品质论坛@7x | }E#~$H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氧气。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https://www.doczj.com/doc/ee1069726.html,f%p"w g/PZ 食入 五燃爆特性与消防 燃烧性:易燃闪点(℃)无意义 爆炸下限(%):2.1 引燃温度(%):305 爆炸上限(%):80.0 最小点火能(mJ):0.02 最大爆炸压力(Mpa)无资料 危险特性:极易燃烧爆炸。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会猛烈反应。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能与铜、银、汞等的化合物生成爆炸性物质。U﷓g:is.n

碱性过硫酸钾-总氮测试方法经验

1、过硫酸钾提纯 我觉得这个方法测总氮的主要问题就是过硫酸钾含氮去年我测试的时候,吸光度甚至达到了4 -_-|| 现在想想真是太恐怖了 听说国外的过硫酸钾没问题但是实在太贵,另外我也不是完全确定肯定是过硫酸钾的问题,所以我选择重结晶提纯过硫酸钾(英明阿~~呵呵自美下) 提纯过程:在1升广口瓶加入约800mL水,50摄氏度水浴锅加热,然后逐渐加入过硫酸钾,直至不能溶解为止,这个过程挺漫长-_-|| 然后把完全溶解的饱和溶液放在室温中自然冷却(选用广口瓶有盖,重结晶过程避免引入其他污染),再放进四度冰箱重结晶,建议同时用另一个广口瓶冰一瓶去离子水,重结晶一夜后,倒掉上清液然后用冰好的去离子水清洗几遍,我觉得这样效果更好(重结晶的晶体会结成一块沉在瓶底,但其实结构很松散,用钢勺什么的弄两下就离散开了,然后再清洗)。我一般都重结晶两次。 洗净后倒掉上清液,然后放入50摄氏度烘箱烘干即可(用广口瓶烘干比较慢,可以转移到烧杯)。 上次结晶了约170克回收了约60克,还比较满意,比买国外的便宜多了! 2、其他药品 去年有大人说氢氧化钠以及盐酸都有影响,但是我都是用的一般分析纯药品,没有造成特别大的影响,应该没问题。 3、消解过程 我选择消解温度为124摄氏度左右,有大人说要避免跟生物实验室公用灭菌锅,会混入污染,不过遗憾的是我们实验室就是生物实验室-_-|| 但是我这半年做的基本没啥问题,消解的时候比色管盖严,用布和绳子把盖子扎严实,基本问题不大。 4、测试 测试的时候要加入1ml 1:9盐酸,我觉得盐酸跟过硫酸钾的反应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所以我都是加入盐酸后过几个小时再测试,结果很稳定。 5、结果 现在测试的空白220与275相减后基本都在0.01-0.02(220在0.04 275在0.01左右),对于我的实验精度已经足够了,标准曲线r=0.9997,不算特别好,但是跟去年空白吸光度4相比,我已经非常非常满足了呵呵 6、其他 实验过程中加碱性过硫酸钾的时候一定要避免加在瓶口处,另外消解前混匀样品千万不要倒转比色管,否则消解后会导致比色管打不开,惨痛教训!建议使用50ml比色管,容易混匀! 另外,测试过程中发现比色管的质量影响实验结果!我在三年前买的比色管非常好用,但是不够,所以又买了一些新的,就发现新的测试数据偏大,而且没用几次,新比色管的盖子就出现了裂纹,有些在开盖子的时候直接就裂掉了,郁闷!唉,产品质量下降太多了!都是一个牌子的-_-||

实验室事故案例

作为从事化学这个危险工作的一员,我们要怎么样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不被自己使用的药品、仪器伤害到?收集一些实验事故案例。好知道在做实验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案例1 1.所从事行业:理化检验 2事故描述:有一次,我的同事在分析时,竟然加错了试剂(酸,本来应该加稀释的硫酸,但却加了高氯酸),猛然"碰"的一声,爆炸了。好在及时发现,没有出现受伤。 3. 事故教训(处理方法):学到了做试验要认真,专心。不要心不在焉的。那样会出现危险! 案例2 1.所从事行业:化学实验室 2.事故描述描述:实验室的电线老化、接触打火起火 3.事故教训(处理方法):一群人看到火花,烟开始不知道怎么办,后来有人拿了灭火器,搞定了还好事故不大。以后加强应急事故处理培训 案例3 1.所从事行业:我是从事生产工作的。 2.事故描述:是在我上大学的时候别人发生的。当时配洗液,应该用重铬酸钾和硫酸,结果当事人用错了,加了高锰酸钾,硫酸喷溅出来。造成面部严重烧伤。 3. 事故教训(处理方法):每次添加药品时一定要核对一次名称,不要顺手干活。当时自己不在那个实验室,后来有没有什么规定不清楚。 案例4 1.所从事行业:微量化学分析 2.事故描述:样品处理间的排风橱,因长期使用高氯酸,在维修时电钻产生电火花,引起燃烧。 3. 事故教训(处理方法):实验室制定预防措施了吗? 定期使用碱水清洗排风,定期检查排风,发现异常及时上报。 案例5 1.所从事行业:化工厂质检部门 2.事故描述:我们自己的事情。操作人员对废液相关性质不了解,把双氧水以及一些碱性溶液有机溶液等混合在一个废液桶里,废液桶是玻璃瓶并拧紧了盖子,然后在某个午后玻璃瓶发生爆炸。。。幸好当时没有人在附近。 3.事故教训(处理方法):以后制定了废液的分类原则,用塑料桶(带安全阀)替代玻璃瓶装废液。整理了相关物质的MSDS,并对人员进行相关培训。

磷化氢报警仪使用说明书

便携式磷化氢检测仪说明书 PGD2-B-PH3 PGD2-B 气体检测仪是采用纯进口传感 器,灵敏度高,稳定可靠。简便、无需更换电池、防尘防爆、维护费用极低,上、下限报警值可任意设定,自带零点和目标点校准功能,内置温度补偿,减小测量误差,维护方便。广泛适用于采油、冶炼、化工、市政、污水处理、电力、煤气、采矿、隧道施工、消防、仓储、造纸、制药、酿造等多种需要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浓度的场所。 特点: * 整机体积小、重量轻,防水、防爆、防震设计 * 高精度、高分辨率,响应迅速 * 采用大容量可充电锂电池,可长时间连续工作 * 具有时间显示,剩余电量显示功能 * 数字LCD 背光显示,显示测试气体,单位,泵吸显示。 * 声光、振动报警功能、电池低电量报警、传感器故障检测报警功能超量程报警 * 传感器采用原装进口电化学传感器 * 上、下限报警值可任意设定,自带零点和目标点校准功能,内置 温度补偿,减小测量误差,维护方便 * 数据恢复功能,免去误操作引起的后顾之忧 * 外壳采用特殊材质及工艺,不易磨损,易清洁,长时间使用光亮如新 性能指标: 检测气体:空气中的磷化氢检测 检测原理:电化学式 检测范围:0~5ppm 、0~5ppm 、20ppm 、50ppm 、100ppm 、500ppm 、1000ppm 、2000ppm 、3000ppm 可选 分 辨 率:0.001ppm(0~1ppm)、0.01ppm (0~100 ppm );0.1ppm (0~1000ppm 以上) 检测方式:扩散式、泵吸式可选 显示方式:LCD 液晶背光显示 检测精度:≤±3%(F.S ) 报警方式:声光报警 响应时间:小于20S 恢复时间:小于40S 工作电源:DC3.6V 传感器寿命:两年以上 使用环境:温度-20℃~+70℃;相对湿度≤95%RH (非凝露) 电池容量:3.6VDC ,1800mA ,带充电保护功能 防爆类型:本质安全型 防爆标志:Exia II CT6 防护等级:IP65 外型尺寸:125×52×30mm(L ×W ×H) 标准附件:说明书、充电器 重 量:200g 本文收录于:https://www.doczj.com/doc/ee1069726.html, 1/2 磷化氢检测报警仪 V1.3 磷化氢检测报警仪 V1.3 2/2 产品简介 产品简介

香蕉水安全技术说明书

香蕉水安全技术说明书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C H E M I C A L S A F E T Y D A T A S H E E T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产品中文名称:(X-1)香蕉水 英文名称:Nitrocellulose lacqucr Thinner 企业名称:上海迎临化工有限公司 企业地址:上海市青浦区青昆路190号 传真号: 技术说明编号:Q/QWBC 22-2016 生效日期:2016年03月11日 一、成份组成信息: 纯香蕉水是无色透明易挥发的液体,有较浓的香蕉气味,微溶于水,能溶于各种有机溶剂,易燃,主要用作喷漆的溶剂和稀释剂。 二、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透明液体 密度:闪点:≤23℃ 气味:香蕉味 溶解性: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苯、乙酸乙酯、二硫化碳等多数有机溶剂。 性能与用途:用作溶剂,及用于调味、制革、人造丝、胶片和纺织品等加工工业。 三、危险概述 侵入途径:可以通过呼吸道吸入、皮肤吸收、食入。 健康危险:

○对呼吸道系统有刺激性,气雾会使人昏昏欲睡; ○食入会造成肺部损伤、抑制中枢神经; ○经常不断的接触下会使皮肤干燥分裂容易引起皮炎。 物理和化学危害性/火灾和爆炸的危险 ○高度危险。在略有加热至其闪点或高于其闪点温度时,液体放出的蒸汽会形成可燃性混合体。 ○静电放电。产品会积累静电,发生电火的电火花。 四、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衣物,再次穿着前须洗净; ○用大量清水冲洗,用肥皂清洗干净; 眼睛接触: ○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直至刺激感消退;必要时上医院就医; 吸入溶剂: ○请立即脱离现场,至空气流通处,饮用足量开水,并予医疗护理; 误食: ○如发生吞服,请立即漱口,勿催吐。保持休息状态,及时进行医护。 五、防护措施 机械控制措施/通风 ○建议使用局部排气通风设施,以控制使用该产品源头溢漏气体。 个人防护: ○根据产品危害成度,工作场所及产品的使用方法选用个人防护设备;

总氮TN-(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

实验方法 总氮(TN)测定方法 (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 一、实验原理 在120℃~124℃的碱性基质条件下,用过硫酸钾作氧化剂,不仅可将水样中氨氮和亚硝酸盐氮氧化为硝酸盐,同时将水样中大部分有机氮化合物氧化为硝酸盐。而后,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于波长220nm与275nm出测定其吸光度,按下式计算硝酸盐氮的吸光度,A=A220-2A275,从而算出总氮含量,其摩尔吸光度系数为1.47×103。 二、方法适用范围 方法检测下限为0.05mg/L,测定上限为4mg/L。 三、试剂 1.碱性过硫酸钾溶液:40g K 2S 2 O 8 +15gNaOH →溶于无氨水中→稀释至1000ml定容即 可。溶液放在聚乙烯瓶内,可贮存一周。 2.1+9盐酸 3.硝酸钾标准溶液: (1)硝酸钾标贮备液:0.7218g以烘干4小时(105~110℃)硝酸钾溶于无氨水中,定容至1000ml,加入2ml三氯甲烷作为保护剂,可至少可稳定6个月。此溶液含 硝酸盐氮100ug/ml。 (2)硝酸钾标准使用液:将贮备液稀释10倍即可。此溶液含硝酸盐氮10ug/ml。 四、实验步骤 (一)标准曲线的绘制 1.分别吸取0、0.5、1.00、2.00、3.00、5.00、7.00、8.00ml的硝酸钾标准使用溶液于25ml比色管中,用无氨水稀释至10ml标线。 2.加入5ml碱性过硫酸钾溶液,塞紧磨口塞,用纱布及纱绳裹紧管塞,以防蹦出。 3.比色管置于压力蒸汽消毒器中,加热0.5h,放气使压力指针回零。然后升温至120~124℃开始计时。 4.自然冷却,开阀放气,移去外盖。取出比色管并冷却至室温。 5.加入1+9盐酸1ml,用无氨水稀释至25ml标线。 6.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以新鲜无氨水作参比,用10mm石英比色皿分别在220nm及275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用校正的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 (二)样品的测定步骤 取适量经预处理的水样(使氮含量为20~80ug)。按标准曲线绘制步骤⑵~(6)操作。然后按校正吸光度,在校准曲线上查出相应的总氮量,再用下列计算总氮含量。 总氮(mg/L)=m/v 式中: m为从校准曲线上查得的含氮量(ug); v为所取水样体积(ml)。

松香水安全技术说明书样本

松香水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松香水 化学品英文名称:thinner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混合物 成分 本乙烷、二甲苯、三甲苯所调配而成的有机溶剂辛烷、壬烷、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三类易燃液体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会出现疲惫、恶心、错觉、活动失灵、全身无力、嗜眠、头痛、牙龈出血、湿疹等症状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用大量清水冲洗,如有可能请使用香皂。除去大部分被沾污的衣物,包括鞋子等。再次穿着前须洗净。 眼睛接触:用大量清水冲洗眼睛直至刺激感消退。若刺激感仍持续,需进行医疗处理。 吸入:使用合适的呼吸防护装置,立即将有关患者转移。若患者呼吸停止,须进行人工呼吸。 保持休息状态,及时进行医护。 食入:若发生吞服,勿催吐。保持休息状态,及时进行医护。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燃爆危险:本品极度易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 灭火方法:用水喷洒冷却火焰触及的表面,并保护人员安全。切断”燃料”源。灭火剂:泡沫、干粉化合物或水。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首先切断一切火源,戴好防毒面具与手套。用砂土吸收,倒至空旷地方任其蒸发。对污染地面用肥皂或洗涤剂刷洗,经稀释的污水放入废水系统。 第七部分:操作处理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不要接近明火,热源或点火源的地方操作。该产品会积累静电,可能造成电火花 (点火源)。须采取适当的接地措施。不要对容器进行加压、切割、加热 或焊接。空容器可能含有产品残渣,未经专业清洗或重整前不要再使用该 空容器。 储存注意事项:常温常压贮存,贮存在荫凉通风处,并远离不相容的物质。确保容器密闭,小心轻放。 贮存地方不要接近明火,热源或点火源。须采用合适的接地措施。贮存容 器材料,须是碳钢、不锈钢,涂料:聚乙烯、聚丙烯、聚酯、

常用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编制导则..

常用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编制导则 HG23010—1997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 1997—08—20批准1997—10—01实施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作场所常用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的内容和编制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然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毒害品、放射品和腐蚀品等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的编制。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在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3690—92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2894—88 安全标志 GB190—90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GB15258—94 危险化学品标签编写导则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剧毒化学品highly toxic chemical 急性毒性为:经口LD50≤5mg/kg;经皮LD50≤40 mg/kg;吸入LC50≤0.5mg/L 的化学品。 3.2 中等毒性化学品median toxic chemical 急性毒性为:经口LD50>5~≤50mg/kg;经皮LD50>40~≤200 mg/kg;吸入LC50>0.5~≤2mg/L的化学品。 3.3 有害化学品harmful chemical 急性毒性为:固体经口LD50>50~≤500 mg/kg;液体经口LD50>50~≤2000 mg/kg;经皮LD50>200~≤1000mg/kg;吸入LC50>2~≤10 mg/L的化学品。 3.4 爆炸化学品explosive chemical 在某种能量因子(如受热、撞击等)作用下,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化学品。 3.5 易燃气体flammable gas 爆炸下限≤10%(V/V)或燃烧范围≥12%(V/V)的易于燃烧和爆炸的气体化学品。 3.6 高闪点液体high flash point liquid 闭杯试验闪点≥23~≤61℃的易燃液体化学品。 3.7 中闪点液体median flash point liquid 闭杯试验闪点-18~≤23℃的易燃液体化学品。 3.8 低闪点液体low flash point liquid 闭杯试验闪点<-18℃的易燃液体化学品。 3.9 易燃固体flammable solid 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燃烧迅速,并可散发有毒烟雾和气体的固体化学品。 3.10 自燃化学品pyrophoric chemical 自燃点低,接触空气易于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化学品。 3.11 遇湿易燃化学品chemical which in contact with water or damp emit flammable gas 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易燃气体和热量,有些不需明火即能燃烧爆炸的化学品。 3.12 氧化剂oxidizer 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其本身不易燃烧,但与可燃物、易燃物接触或混合时,能引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