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保清洁车文献综述

环保清洁车文献综述

环保清洁车文献综述
环保清洁车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根据参考文献[1]、[2]我们知道,一.链传动的布置链传动一般应布置在铅垂平面内,尽可能避免布置在水平或倾斜平面内。如确有需要,则应考虑加托板或张紧轮等装置,并且设计较紧凑的中心距。参表9-12。二.链传动的张紧目的:避免在链条的垂度过大时产生啮合不良和链条的振动现象;同时增加链条和链轮的包角。当两轮中心连线倾斜角大于600时,通常设有张紧装置。张紧的方法:链传动中心距可调时,调节中心距以控制张紧程度;中心距不可调时,可设置张紧轮或在链条磨损变长后取掉1~2个链节,以恢复原来的长度。张紧轮一般紧压在松边靠近小链轮处。张紧轮可以是链轮,也可以是无齿的滚轮。张紧轮的直径与小链轮的直径接近。张紧轮有自动张紧(用弹簧、吊重等自动张紧装置)及定期调整(用螺旋、偏心等调整装置)。另外还可用压板和托板张紧。三.链传动的润滑链传动的润滑十分重要,对高速、重载的链传动更为重要。良好的润滑可缓和冲击,减轻磨损,延长链条寿命。滚子链的润滑方法和要求参表9-13。润滑油推荐采用牌号为L-AN32、L-AN46、L-AN68的全损耗系统用油。温度低时取前者。对于开式及重载低速传动,可在润滑油中加入MoS2,WS2等抗胶合添加剂。对用润滑油不便的场合,允许涂抹润滑脂,但应定期清洗与涂抹。

链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

1、各元件的疲劳破坏(主要指链板、销轴、套筒、滚子)——正常润滑及速度主要失效形式

2、链节磨损后伸长(主要是销轴铰链磨损),造成脱链,跳齿

3、冲击破坏(反复起制动、反转或受重多冲击载荷时,动载荷大,经多次冲击、销轴、滚子、套筒最终产生冲击断裂,总循环次数N=104)

)——极限转速

4、胶合(重载高速)(破坏——验算n

L

5、轮齿过度磨损

6、过载拉断——塑性变形(当低速重载V<0.6m/s,按静强度设计)

根据参考文献[3],轴是用来支承回转运动零件,如带轮、齿轮、蜗轮等,同时实现同一轴上不同零件间的回转运动和动力的传递的重要的零件。为实现机械产品的完整和可靠设计,轴的设计应考虑选材、结构、强度和刚度等要求。并应对轴的材料或设备的力学性能进行检测并调节,轴的强度校核应根据轴的具体受载及应力情况,采取相应的计算方法,并恰当地选取其许用应力。最后确定轴的设计能否达到使用要求,对轴的设计十分重要。本文根据轴的受载及应力情况,介绍了几种典型的常用的对轴的强度校核计算的方法,并对如何精确计算轴的安全系数做了具体的介绍。当校核结果如不满足承载要求时,则必须修改原结构设计结果,再重新校核。

轴承材料应具备的性能:

1.摩擦相容性:轴径与轴瓦直接接触时防止发生粘附和形成边界润滑的性能。影响摩擦副摩擦相容性的材料因素是:(1)成副材料冶金上构成合金的难易程度。(2)材料与润滑剂的亲和能力。(3)成副材料在无润滑状态下的摩擦因数。(4)材料的微观组织。(5)材料的热导率。(6)材料表面能的大小和氧化膜的特性。

2.耐磨性:成副材料抵抗磨损的能力。在规定的磨损条件下,用磨损率或磨损度、

磨损量的倒数来表示耐磨性。

3.磨合性:在轴径与轴瓦的磨合过程中,减小轴径与轴瓦加工误差、同轴度误差、表面粗糙度参数值,使接触均匀,从而降低摩擦力、磨损率的能力。

4.钳入性:材料允许润滑剂中外来硬质颗粒钳入而防止刮伤或(和)磨粒磨损的能力。对金属材料而言,硬度低和弹性模量低者,钳入性就好,而非金属材料则不一定,例如碳石墨,弹性模量较低,但钳入性不好。滑动轴承通常用较软材料与较硬材料构成摩擦幅,一般用较软材料做轴瓦。

5.良好的尺寸稳定性:滚动轴承是精密的机械零件,其精度是以微米为计算单位。在长期的保管和使用过程中,因内在组织发生变化或应力变化会引起轴承尺寸的变化,导致轴承丧失精度。因此,为保证轴承的尺寸精度,轴承钢应具有良好的尺寸稳定性。

6.摩擦顺应性:材料靠表层的弹塑性变形补偿滑动摩擦表面初始配合不良和轴的挠曲性能。弹性模量低的材料顺应性较好。

7.耐蚀性:材料抵抗腐蚀的能力。润滑油在大气中使用时将逐渐氧化,产生酸性物质,而且在大多数润滑油中还含有极压添加剂,它们都会腐蚀轴承材料,因此,轴承材料需要具备耐蚀性。

8.抗疲劳性:在循环载荷下材料抵抗疲劳破坏的能力。在使用温度下,轴瓦材料的强度、硬度、抗冲击强度和组织均匀性对抗疲劳性是十分重要的。磨合性、钳入性好的材料,通常抗疲劳性差。

9.耐气蚀性:固体相对于液体运动的状态下,当液体中的气泡在固体表面附近破裂时,产生局部冲击高压或局部高温,将导致气蚀磨损。材料抵抗气蚀磨损的能力称为耐气蚀性。通常,铜铅合金、锡基轴承合金和铝锌硅系合金的耐气蚀性较好。

10.抗压强度:承受单向载荷而不被挤坏或尺寸不变化的能力。

11.良好的防锈性能:滚动轴承的生产工序繁多,生产周期较长,有的半成品或成品零件在装配前还需较长时间的存放,因此,轴承零件在生产过程中或在成品保存中都极易发生一定的锈蚀,特别是在潮湿的空气中。所以,要求轴承钢要具有良好的防锈性能。

12.良好的工艺性能:滚动轴承在生产过程中,其零件要经过多道冷、热加工工序。这就要求轴承钢应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能,如冷、热成型性能,切削、磨成本和高质量生产的需要。削加工性能及热处理性能等等,以适应滚动轴承大批量、高效率、低

根据参考文献[4],辊筒需要以下几点要求:

1.辊筒应具有足够的刚性,确保在重载作用下,弯曲变形不超过许用值。

2.辊筒表面应有足够的硬度,一般要求达到HRC50度以上,具有较强的耐腐蚀能力。镀层具有抗剥落能力,确保辊筒工作表面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及耐腐蚀性。

3.辊筒工作表面应精细加工,以保证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粗糙度应在Ra0.16以上,不能有气孔或沟纹。辊筒工作表面的壁厚要均匀,否则会使辊面温度不均匀,影响制品质量。

4.辊筒的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导热性,通常采用冷硬铸铁,特殊情况采用铸钢或钼铬合金钢,无论是加热还是冷却,均能达到快速均匀。

离合器的主动部分和从动部分借接触面间的摩擦作用,或是用液体作为传动介质(液力偶合器),或是用磁力传动(电磁离合器)来传递转矩,使两者之间可以暂时分离,又可逐

渐接合,在传动过程中又允许两部分相互转动。

目前在汽车上广泛采用的是用弹簧压紧的摩擦离合器(简称为摩擦离合器)。

发动机发出的转矩,通过飞轮及压盘与从动盘接触面的摩擦作用,传给从动盘。当驾驶员踩下离合器踏板时,通过机件的传递,使膜片弹簧大端带动压盘后移,此时从动部分与主动部分分离。

摩擦离合器应能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保证能传递发动机发出的最大转矩,并且还有一定的传递转矩余力。

(2)能作到分离时,彻底分离,接合时柔和,并具有良好的散热能力。

(3)从动部分的转动惯量尽量小一些。这样,在分离离合器换档时,与变速器输入轴相连部分的转速就比较容易变化,从而减轻齿轮间冲击。

(4)具有缓和转动方向冲击,衰减该方向振动的能力,且噪音小。

(5)压盘压力和摩擦片的摩擦系数变化小,工作稳定。

(6)操纵省力,维修保养方便。

环保专题 文献综述

第四单元环保专题文献综述 1、中国环境保护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2、日本环保对中国的借鉴意义(机制、措施及其他成果) 3、近看美国的环境保护 4、浅谈我国城市大气污染 5、北京地区沙尘暴的成因、演变和治理 6、我国环境保护相关法律制度综述 7、关于环保宣传和教育的思考 8、关于生活垃圾处理的相关问题 9、关于室内环境污染问题的调研综述 10、城市化进程的环境污染及保护问题 11、北京市大学生宿舍环境的调查研究 12、关于我国淡水资源的调查研究 13、我国治理水土流失的系统思考 14、中国地震灾害与防震减灾 15、臭氧层的破坏及其影响 16、我国固体废物处理综述 17、气候变暖成因研究的历史、现状和不确定性 18、汽车尾气污染与控制对策 19、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现状及对策研究 20、我国工业污染的状况综述(主要问题和对策) 21、我国土地荒漠化危害·成因及其防治对策

22、论中国能源的节约利用及新型能源的开发 23、关于加强大学生环境教育的思考 24、我国“癌症村”现象综述 要求: 1、班内分组,每8人左右一小组为宜 2、每个小组选一题完成,班内各小组选题最好不要相同。 3、此次活动为相关问题的文献调研与综述,要求每一题至少调研 5篇以上相关重要文章,并且在综述后一定要注释清楚参考资料来源,并且注明清楚每一位成员在此次文献调研中所承担的任务是什么。 4、每小组要选定一位代表参加交流学习会,将本小组的成果用简 洁的语言向大家进行介绍。 5、每个班有一个必选题,由某一个小组承担,其余为任选题。 6、以上所有选题均为大方向,各小组可以自己所查阅的资料调整 写作范围,但注意要写成文献综述,而不是论文。

农村环境保护

1、一个关不紧的水龙头,一个月要流掉水( C )。选择一项: A. 3吨 B. 5吨 C. 6吨 D. 4吨 2、因为缺水,每年给我国工业造成的损失达()亿元,给农业造成的损失达( C )亿元。选择一项: A. 1500 1800 B. 1500 2000 C. 2000 1500 D. 2000 1800 3、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因缺水减产粮食造成的经济损失约( B)。选择一项: A. 600亿 B. 500亿 C. 800亿 D. 700亿 4、中国生物多样性丰度占世界第( B)位,北半球居第1位。选择一项: A. 九 B. 八 C. 七 D. 六 5、沼气发酵工艺中的高温发酵温度为(C )。选择一项: A. 30~45℃ B. 40~55℃ C. 45~60℃ D. 8~30℃ 6、麦秸经碱化处理后,喂牛消化率可提高( B ),采食量提高20-45%。选择一项: A. 40% B. 20% C. 10% D. 30% 7、沼气发酵工艺中的低温发酵温度为( B )。选择一项: A. 30~45℃ B. 8~30℃ C. 15~30℃ D. 8~15℃ 8、污水的生物处理主要是(B )。选择一项: A. 利用筛网和捞毛机去除纤维类杂物 B. 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污染物以净化污水 C. 利用辐流式沉淀池分离污泥 D. 利用气浮法处理饮用水的浊度、藻类和浮游生物 9、小麦遭受( D )的毒害后,开始叶鞘出现褐斑,叶片上有缺绿斑点或铁锈黄斑,整个叶 片呈黄绿色. 选择一项: A. Cd B. Hg C. Pb D. Cr 10、引起我国台湾省发生所谓黑足病的重金属是( D )。选择一项: A. 镉 B. 铅 C. 汞 D. 砷 11、( C )主要靠大气供应氧气,在塘底进行厌气分解,污染物仅在表层进行好气性分解。选择一项: A. 通气氧化塘 B. 兼性氧化塘 C. 厌气氧化塘 D. 好气氧化塘 12、( A )是使含尘气体通过多孔滤料,把气体中的尘粒截留下来,使气体得到净化的方法。选择一项: A. 过滤式除尘 B. 湿式除尘 C. 静电除尘 D. 机械式除尘 13、( B )浓度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选择一项: A. 硫化物 B. 碳氢化合物 C. 氟化物 D. 氢氧化钠 14、酸雨包括所有pH值低于( A )的雨、雾、雪、露、霜等降水形式。选择一项: A. 5.6 B. 8 C. 7.9 D. 6.5 15、( B )是大气的最下层。它的厚度为8至17km,随着纬度和季节而变化。选择一项: A. 热成层 B. 对流层 C. 平流层 D. 中间层 16、使小麦受危害后,叶色发黄、出现灼烧状枯斑的重金属是( D ).选择一项: A. Hg B. Pb C. Cr D. Cd 17、影响土壤中重金属迁移转化的重要因素是( B)。选择一项: A. COD、 B. PH值 C. EH D. BOD 18、影响神经系统、骨骼和血液,可造成贫血、神经炎、肾炎等症状的重金属是(A)选择 一项: A. 铅 B. 镉 C. 汞 D. 砷 19、甲烷是沼气的主要成分,约占沼气的(B)。选择一项: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文献综述资料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摘要:本文旨在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现状做出基本综述,为“五位一体”的建设提供支持。文章分为四个部分:一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概况,二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内容研究,三为我国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四为结语评价。总的来说,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逐步形成以点带面、以局部促整体、各方面协调发展的立体的发展模式,但在实践上存在滞差,需要在实践执行方面进一步研究。关键词:中国生态文明综述 1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概况 1.1生态文明的内涵和特征 生态文明是在工业文明产生的资源枯竭、环境破坏、生态失衡等问题已经严重阻滞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促动人们重新审视并从根本上改变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寻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 对于生态文明的内涵的界定还有以下几种:(1)生态文明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有学者提出,狭义的生态文明,一般仅限于经济方面。广义的生态文明,则囊括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不仅要求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而且也要求实现人与人的和谐,是全方位的和谐”1。狭义上的生态文明是指文明的一个方面,即相对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而言,人类在处理同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2。(2)从生态理念层面来阐释生态文明的内涵,主要由以下层面:经济生产层面、政治制度层面、文化层面、环境建设层面、社会层面和技术层面3。(3)把生态文明分为:浅绿色生态文明和深绿色生态文明4。 生态文明的特征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认为,它有三个重要的特征:较高的环境保护意识、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更加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有的认为生态文明具有,全面性、高效性、可持续性、和谐性、整体性、人本性和平等互利性。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 目前,伴随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生态保护作为其重要的基础也倍加受到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任务,是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体现。但是,由于目前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甚至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出现进一步恶化,这就警醒我们,解决当前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刻不容缓。 【关键词】 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对策 引言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改善,但由于全球气候异常、土壤和水体严重污染等导致的整个生态系统失衡,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加上起步较晚,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对此,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控制对策,希望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借鉴。 一、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法律不完善,生态保护缺乏法制保障。 我国目前生态环境保护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以及一些专门的资源法,其对生态保护的目的、任务、指导思想等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但其只有一些广泛的规定,并没有具体的措施。近年来,国家环保总局下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

的指导性文件和单性法规。但由于现行的资源法主要是针对自然环境中某一特定的要素制定的,缺乏环境保护综合管理的基本制度和措施。没有一部完善的、统一的生态环保法规。由于无法可依,环保部门在对生态环境保护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一些生态破坏事件不能得到及时和应有的处罚。 2.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认知不足,环保意识差。 环境问题的出现,归根结底还是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不足,人们在生产的过程中只注重与经济的生长以及提升,却忽略了环境保护的问题,对于环境保护更是缺乏足够的意识。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污染问题更为严重。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城市来说比较落后,为了实现经济的提升,大家开始大兴农业的发展,在农业得到发展以及提升的同时,环境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部分农民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使用大量的肥料,其目的在于加速农作物的生长,但同时却对土壤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另外,人们为了增加耕地面积,开始乱砍乱伐,进而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严重的破坏作用,严重影响生态平衡。另外,一些废弃肥料以及废弃材料的流失严重污染了水资源,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3.执法力度不够。 执法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管理体制不顺,导致环保部门的监管作用无法发挥,主要是生态环境涉及到水利、农业、土地等多个方面,加上环保部门协调机制和管理模式规定不完善,互相争取“五权”现象严重,分管部门自我感觉处于配角地位,工作积极性

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献综述

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人口、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环境和环境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重视。面对世界范围内的环境危机的严峻挑战 ,开展并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已迫在眉睫。本文主要介绍了以现代微生物选育及培养技术和新型高效生物反应器为基础的环境生物技术在水污染治理、城市垃圾填埋、工农业污染源等方面的应用,最后还讨论了环境生物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环境生物技术;污染治理;城市垃圾填埋;废水;应用前景;MBR技术;环境保护 前言 环境生物技术(EnvironmentalBiotechnology) 是指直接或间接利用生物的生理活动 ,建立降低或消除污染物的生产工艺 ,或能够高效地净化被污染的环境以及将污染物转化为资源的人工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与环境科学结合产生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 是从传统的废水生物处理技术起始, 通过应用现代微生物选育和培养技术和新型高效生物反应器, 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俱佳的、解决当前日益严重的包括水污染在内的“三废”问题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通常,日常生活中较普遍的污染源就是“三废”。“三废”指的是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这三大污染源严重污染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将环境生物技术应用于“三废”问题的治理 ,主要是指利用微生物原理将污染物质进行生物降解和生物转化 ,从而提高环境质量 ,达到环境污染治理的目的。 环境生物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前的活性污泥工艺的发展 ,其理论和实用技术在此一百多年来不断发展和进步 ,并得到广泛应用 ,对控制环境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从全世界范围来看,环境污染至今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在我国,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 ,环境污染现状也依然严峻 ,并有加剧的趋势,近年来 ,我国的环境污染治理力度不断加大 ,进入了一个新的高速发展时期 ,对环境污染治理新技术的要求也日益迫切。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 ,尤其是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出现 ,为环境科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现代环境生物技术就是在这一形势下形成的。它是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科学领域中的应用 ,是现代生物技术与环境科学紧密结合而形成的新兴交叉学科 ,是一种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俱佳的、解决复杂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手段 ,是当代环境科学研究发展的主导方向之一。 目前生物技术应用于环境保护中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少部分利用植物作为环境污染控制的生物。生物技术已是环境保护中应用最广的、最为重要的单项技术,其在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治理、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废物资源化、环境监测、污染环境的修复和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的清洁生产等环境保护的各个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应用环境生物技术处理污染物时,最终产物大都是无毒无害的、稳定的物质,如二氧化碳、水和氮气。利用生物方法处理污染物通常能一步到位,避免了污染物的多次转移,因此它是一种消除污染安全而彻底的方法。特别是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基因工程、

清华大学清洁生产概述

清华大学清洁生产概述.清洁生产概述 张天柱教授 清华大学

第一节清洁生产的产生背景 伴随人类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自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环境保护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始兴起。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成为全人类的共识,并逐渐汇成了当今世界的可持续发展的潮流。正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理念及其实践的逐步形成与不断发展的历史大背景下,基于对传统“末端治理”的环境污染控制实践的反思,清洁生产伴随而生,并成为支持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战略措施。 一人类社会的环境问题 1.人与环境的关系 人是自然界的产物。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历程中,人类长期依赖于自然界,依存于自己所处的环境,从周围的自然环境中索取维系生存的各种要素,并且努力使自己适应所处的客观环境。由于生产发展的规模及其强度较小,社会生产力水平低

下,向环境的索取极为有限,对环境的排放冲击与影响也远低于环境的承载和净化调控能力。相当长的一段人类发展过程中,人类社会就是这样在同自然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同自然界一起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存在,并在同自然环境不断进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过程中向前发展。 对环境的影响作用自古一直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进程,但其严重化始于近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工业化以来,人类干预影响自然的能力大为增强,并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运河开通了、铁路修成了、大量矿产资源从地底下挖掘出来了,一座座都市的出现,工厂林立,市场上各类商品应有尽有,社会财富迅速增长,人们的生活面貌发生了极大改观。人类走出了野蛮和蒙昧时代,进入了一个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浪费的“文明”时代。与此同时,人们原有的那种朴素的自然观在动摇,特别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所造成的利益驱动,促使人们不顾一切地向大自然展开掠夺,并且任意地向大自然排放各种废物。人类自认为在自然界面前,可以为所欲为,按照自己的愿望去 “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而不必理会大自然会做出什么反映。在短短的近几百年中,地球上的人口呈指数增长、资源濒临耗尽、几乎每一种人类的排放物都达到了地球无法承受的程度,世界上许多国家因经济高速增长而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并导致了一系列举世震惊的环境公害事件。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环境危机。 正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所说:“人们要学会认识我们对自然界的惯常行

农村环境污染文献综述

农村环境污染文献综述 班级:13经济2班姓名:李溢智学号:2013333501134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农村环境问题却越来越突出,本文从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现状,产生原因及对策建议3个方面,对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农村环境污染原因分析治理机制 农村环境问题是指农村居民在从事农业,工业等生产过程中,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所造成的破坏农村生态环境或者污染农村环境的现象。近些年来,我国学术界对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研究取得了极大的进展和成果,但是总体来说还不够深入,有很大的研究提升空间。农村环境污染已经严重阻碍农村的社会发展和农民的福利改善。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今天,解决农村环境污染的问题应该成为当务之急。因此,对农村环境污染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现状,产生原因及对策建议3个方面,对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旨在促进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 1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现状 农村环境日益恶化的现状已经引起了我国学术界的极大重视,很多学者从各自不同的研究领域对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取得了创造性的成果。对于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现状的研究,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1.1农村的面源污染 农村的面源污染是指农村地区在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未经处理的污染物对水源,土壤,空气以及农产造成的污染。主要源于两方面:一是农业生产的污染。民建中央专题调研组(2008)认为,随着我国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业生产过量和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造成的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1]江丽丽(2011)认为,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产观念倾向于偏施化肥,化肥的大量使用首先是造成土壤酸化、板结、养分供应不协调,降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活性。其次是造成水质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农药的大量使用同样对农业系统的生态平衡带来严重影响,一些高毒、高残留农药给大气、

清洁生产概述(DOC 34页)

清洁生产概述(DOC 34页)

清洁生产概述 张天柱教授 清华大学 第一节清洁生产的产生背景 伴随人类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自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环境保护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始兴起。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成为全人类的共识,并逐渐汇成了当今世界的可持续发展的潮流。正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理念及其实践的逐步形成与不断发展的历史大背景下,基于对传统“末端治理”的环境污染控制实践的反思,清洁生产伴随而生,并成为支持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战略措施。 一人类社会的环境问题 1.人与环境的关系 人是自然界的产物。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历程中,人类长期依赖于自然界,依存于自己所处的环境,从周围的自然环境中索取维系生存的各种要素,并且努力使自己适应所处的客观环境。由于生产发展的规模及其强度较小,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向环境的索取极为有限,对环境的排放冲击与影响也远低于环境的承载和净化调控能力。相当长的一段人类发展过程中,人类社会就是这样在同自然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同自然界一起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存在,并在同自然环境不断进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过程中向前发展。 对环境的影响作用自古一直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进程,但其严重化始于近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工业化以来,人类干预影响自然的能力大为增强,并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运河开通了、铁路修成了、大量矿产资源从地底下挖掘出来了,一座座都市的出现,工厂林立,市场上各类商品应有尽有,社会财富迅速增长,人们的生活面貌发生了极大改观。人类走出了野蛮和蒙昧时代,进入了一个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浪费的“文明”时代。与此同时,人们原有的那种朴素的自然观在动摇,特别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所造成的利益驱动,促使人们不顾一切地向大自然展开掠夺,并且任

农村环境保护作业题-4

农村环境保护作业 3 1、塑料薄膜对土壤的危害特点和防治措施? 2、化肥对土壤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3、农药对土壤的危害特点和防治措施? 4、固体废弃物的污染控制途径是什么?技术政策有哪些,有什么特点? 5、垃圾填埋有哪几种方法?各有什么特点? 6、调查自己家庭中每天的垃圾量和种类有哪些?应该如何做才符合环境要求? 7、什么是环境监测和农业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方针是什么?主要任务是什么? 8、什么是环境标准?分为几类? 参考答案: 1、塑料薄膜对土壤的危害: 塑料薄膜大多是烯烃类的高分子聚合物,其中烷基链含碳数不同的各类酞酸(PAES)约占2/3。据研究,高浓度二正丁酯(DNBP)对土壤脲酶有一定的激活效果,但对蔗糖酶有较强抑制效果。胡萝卜块根、白菜茎叶、大豆及水稻籽实中均可自土壤中富集DNBP。人食用PAES超标的食物后,PAES转化为酞酸酯后易引起肝肿大,致畸、致突变倾向。 防治措施: (1)从价格和经营体制上优化和改善对对废塑料制品的回收和管理,并建 立生产粒状再生塑料的加工厂,有利于废塑料的循环利用。 (2)研制可控光解和热分解等农膜新产品,以代替现用高压农膜,减轻农

田残留负担。 (3)尽量使用分子最小,生物毒性低相对易降解是塑料增塑膜,并加强其 生化降解性能和农业环境影响的研究。 2、化肥对土壤的危害:化肥对土壤和环境的影响,除了化肥中所含的重金属元素、放射性元素的影响外,化肥施用通过反馈过程对土壤环境以及对水、气环境也发生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是土壤的性质的变化,水环境的富营养化,以及土壤气体对大气圈的影响。 (1)化肥对土壤重金属污染 (2)施用化肥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长期施用化肥对土壤的酸度的影响。 减少化肥对土壤环境污染的控制对策: (1)调整化学肥料结构 (2)普及平衡施肥技术,减少化肥用料 (3)有机无机肥混合施用 (4)科学施肥,减少化肥的损失 (5)合理灌溉,减少化肥流失 适当调整种植业结构,充分利用豆科作物的固氮肥源,减少化肥使用量。 3、喷洒在农作物上的农药,约有一半散落在农田上。农药被土壤吸附后,表现为失活或解毒。但是,更多吸附状态农药在一定条件下可恢复其原有的生物毒性,这是土壤中农药残留的一种形式。 防治措施: (1)利用综合害虫防治系统以减少农药的施入量

粉煤灰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题目:粉煤灰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学号: 100704001 姓名:邓云乐 班级: 2010 级 4班 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 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指导教师:周明罗 完成日期: 2013. 4. 20

引言 从煤燃烧后的烟气中收捕下来的细灰称为粉煤灰。粉煤灰是燃煤电厂排出的主要固体废物,它是我国当前排量较大的工业废渣之一。1985年火电厂排灰渣总量为3768万,到1995年增加到9936万,平均每年增加560万。据资料统计,中国的粉煤灰堆积量已达到120亿t,且每年以1.6亿t速度增加,用这些粉煤灰堆成4m宽、4m高的城墙,长达80,000km,比万里长城长 16 倍多,可以绕地球两圈以上[2]。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燃煤电厂的粉煤灰排放量逐年增加。大量的粉煤灰不加处理,就会产生扬尘,污染大气;若排入水系会造成河流淤塞,而其中的有毒化学物质还会对人体和生物造成危害[3]。因此如何处理和利用粉煤灰,已成为一个关于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两大领域的问题。世界各国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已卓有成效,在我国粉煤灰的综合利用也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消耗日增,煤在世界上日益成为主要燃料。粉煤灰是目前世界上排量最大的工业废料之一,不仅严重污染环境。目前,我国粉煤灰的总堆存量已经超过10亿吨,而且正以每年8000万吨的速度增长。大量固体废弃物的不断产生给煤炭企业的正常运行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对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贯彻实施也会产生重要影响。多年来,世界各国对燃煤电厂粉煤灰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为其综合利用开辟了道路。对粉煤灰的资源化利用是关系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重大问题,既可以避免浪费以及对环境的污染又可以对其中的金属及矿物的回收利用还能够降低储煤场的容量。由于粉煤灰制品的代用,开发了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达到间接节约其他矿产资源。这不仅使排放问题得到部分解决,为新金属和盐类的来源提供了新的途径而具有深远的意义。 Abstract:W 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energy consumption is growing, coal is increasingly becoming the main fuel in the world.Fly ash is one of the world's largest industrial waste emissions at present,not only the serious pol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At present,the total stockpile of fly ash in China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文献综述

1.文献综述 农村生活生活污水治理研究进展 摘要:农村生活污水是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污染已对农村地区的水体、土地等自然环境产生严重影响,为确保农村水源安全和农民身体健康,农村污水治理刻不容缓。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国内掀起了新农村建设的热潮。具有战略高度的新农村建设已经将农村及村镇地区的给排水问题提上了日程。了解村镇基本情况,分析总结村镇污水特点,探讨村镇污水治理的适用工艺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村镇生活污水水质水量特征分别介绍了氧化沟、接触氧化、化粪池技术、净化沼气池技术、人工湿地技术、人工快速渗滤技术等技术。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人工湿地组合技术 Farmers' concentration living sewage disposal are reviewed Abstract:Rural domestic sewage are the main sources of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and pollution has water, land and other natural environment in rural areas of severe impac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rural water supply security and farmers' health, so it is urgent to rural sewage treatment.The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eleventh five-year plan outline is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build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raised a hot wave of new rural construction in China. Strategic height of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has water supply problem in rural and town area on the agenda.Understand the rural basic situation,analysis summary village sewage characteristics,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rural sewage treatment technology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combination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domestic sewage water respectively introduces the oxidation ditch technology,contact oxidation and septic tank. Keywords: Rural domestic sewage,Constructed wetland,Septic tank

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研究综述

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的研究综述 唐春夏 经济管理学院农村与区域发展S2******* 摘要:目前,农村中存在的自然环境污染,自然资源的破坏和浪费已经严重威胁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本文从农村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如何对农村地区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改善等方面对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进行综述,总结出在新农村建设中需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结论。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文献综述 1.前言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倡导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既要坚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要注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改善和恢复是新农村规划建设、城乡一体化进程中面临的一大难题。坚持“以人为本、环保为先、城乡统筹、和谐发展”的原则,注重农村环境污染的防治,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解决农村环境的“脏、乱、差”问题,努力改善辖区农村生活与生产环境,注重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保障。文章从众多关于新农村建设中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的研究着手,了解并总结了有关该领域的研究成果。 2.文献综述 2.1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及问题的研究综述 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把生态文明纳入全

面小康建设的总体目标中,体现了对社会历史规律的尊重和对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贯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1]近年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乡村面貌的现代化、城市化的进程在不断加速,其中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发展速度尤其迅猛,乡村居民对提高居住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但是由于缺乏规划指导,导致乡村面貌杂乱,失去了中国乡村的固有风貌。在参与浙江长兴新农村五个典型乡村规划设计实践的基础上,对长兴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一些主要矛盾和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做法。[2]"三农"问题是制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而农村环境问题已成为"三农"问题的重要内容。不破解环境问题,就难以破解"三农问题;"不破解"三农问题,"也就难以健康有序地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和必由之路。[3]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三农"问题至今也是今后政府必须解决的头等大事,农村环境问题则直接影响到新农村的建设,影响到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影响到中国整个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就必须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力度。[4]环境保护是加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主要就当前我国农村环境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了,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几点建议和看法。[5] "村容整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之一,而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猛发展,其对水、空气、土壤造成的污染已成为我国农村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防治工作刻不容缓。[6]近几年来,环城游憩带成为人们回归自然、感受自然乐趣、体验生活,特别是乡村生活的一种主要去向之一。环城游憩带的发展不仅丰富了当地的旅游产品,扩大了旅游容量,还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增加收入,同时也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在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要围绕这一主题,大力发展环城游憩带,充分发挥环城游憩带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7]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已日益凸显出来,这不仅影响着农民的基本生存权利,也成为阻碍农业发展、制约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农村生态环境恶化,原因众多,但其实质原因是农村环境保护法制不健全,因此,应在分析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形成原因的基础上,为新农村生态环境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8]能源紧张和环境恶化问题的日益突出,使以可再

清洁生产概论复习资料(详细)

一、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一)末端治理的局限 √污染物在不同介质间的转移 √对污染源控制有限 √达标排放的要求不利于总量削减 √忽视污染预防 (二)人类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 √全球变暖 √大气污染 √水体污染 √酸雨蔓延 √海洋污染 √臭氧层破坏 √生物物种减少 √森林锐减 √土地荒漠化 √固体废弃物污染 二、引起环境问题的原因剖析 (一)工业化带来的环境问题 ?产业结构不合理 ?工业布局不合理 ?技术工艺和管理水平低 ?中小企业过多 根源:工艺和技术路线不合理,资源能源的过渡消耗(二)农业生产带来的环境问题 ?农药污染 ?化肥污染 (三)产品消费带来的环境问题 如: ?塑料薄膜消耗引起的“白色污染” ?冰箱使用产生的氟里昂对臭氧层的破坏(四)相关政策的滞后与不完善 1、环保相关政策体系及作用 2、存在的问题 ?重末端轻预防 ?缺乏可操作性 ?强化环境管理的局限性 ?排污收费的方式和额度不利于污染控制 ?排污许可证制度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3、排放标准体系的完善

一、清洁生产的提出 ?(一)联合国的工作 ?(二)中国开展的工作 二、清洁生产的定义 ?(一)清洁生产的概念 ?清洁生产是一种新的创造性思想,该思想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 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 ?对该概念从三个方面把握: ?生产过程 ?产品 ?服务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的定义 三、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 ?(一)清洁生产的要求 ?1、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2、环境保护要充分考虑一定经济发展阶段下的经济支持能力 ?(二)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 ?1、政策和管理研究 ?2、企业审计 ?3、宣传教育 ?4、信息交换 ?5、清洁技术转让推广 ?6、清洁生产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 ?(三)清洁生产的战略与方法 ?1、污染预防 ?★途径: ①产品改进 ②投入替代 ③技术革新 ④内部管理优化 ?2、削减有毒品使用 ?★途径: ①产品重配方 ②原料替代 ③改变或者更新设计生产工艺单元 ④改善工艺现代化 ⑤改善工艺过程和管理维护 ⑥工艺再循环 ?3、为环境而设计 ?★途径: ①消费服务方式替代设计 ②延长产品寿命期设计 ③原材料使用最小化和选择与环境相容的原材料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文献综述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政法学院 10级行政管理一班100203017 李少爽 100203018 李胜男 摘要:本文旨在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现状做出基本综述,为“五位一体”的建设提供支持。文章分为四个部分:一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概况,二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内容研究,三为我国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四为结语评价。总的来说,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逐步形成以点带面、以局部促整体、各方面协调发展的立体的发展模式,但在实践上存在滞差,需要在实践执行方面进一步研究。关键词:中国生态文明综述 1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概况 1.1生态文明的内涵和特征 生态文明是在工业文明产生的资源枯竭、环境破坏、生态失衡等问题已经严重阻滞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促动人们重新审视并从根本上改变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寻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 多数学者都认同它是指关于人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物质成果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潘岳《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一文从文化价值观的角度,指出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为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1。郇庆治在《环境政治国际比较》中认为,生态文明应该是基于后工业主义社会的,在新的价值理念——即传统经济理性服从于社会与生态理性——的基础上,人类生活方式的重建,它应该是一种基于多元原则、共享原则与合作原则的文明2。宋林飞在《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实践》中提出,生态文明主张认识自然规律,坚持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更要建设生态3。在这方面只是由于侧重点不同,而对其内涵的实质性争议不多。 对于生态文明的内涵的界定还有以下几种:(1)生态文明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有学者提出,狭义的生态文明,一般仅限于经济方面。广义的生态文明,则囊括 1潘岳.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绿叶,2006.10 潘岳。中国严峻的社会难题 2郇庆治.环境政治国际比较.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 2 3宋林飞.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实践..南京社会科学2007. 12

环境保护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环境保护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是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下面是搜集整理的环境保护参考文献,欢迎阅读参考。 参考文献一: [1]夏凤连.中国传统装饰纹样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3 [2]银丁山.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在洪江古商城旅游景区开发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4 [3]应吉.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策略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2 [4]王钰.大型体育设施与城市空间发展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2 [5]谭玲玲.意象符号转化视域下的红色文化产品设计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4 [6]彭元.中国书画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与创新[D].湖南科技大学2013 [7]王兢.南京城乡统筹工作的思考和优化[D].南京工业大学2012 [8]倪太婷.城市老商业街地域性色彩景观设计[D].南京工业大学2012 [9]钱忱.产权式休闲养老社区设计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2 [10]李婷婷.大型综合超级市场环境设计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3 [11]应维佳.高层住宅景观单方造价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4 [12]宋锡祥.欧盟REACH规则对我国化学产品出口企业的影响与法律对策[J].政治与法律.2009(05) [13]乔生.国外绿色贸易措施动向及我国的对策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7(10) [14]黄桂琴,李慧英.反思我国环境法制建设,应对“绿色壁垒”[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4(04) [15]陈学敏.绿色壁垒的重新定位[J].世界环境.2004(01) [16]李艳芳.论国际环境保护措施与世贸规则的协调[J].法学杂志.2004(01)

环境工程文献综述

本科论文文献综述 题目大学生公寓废水处理回用系统设计与分析—以甘肃农业大学学生公寓18#楼为例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专业环境工程 毕业届别二〇一四届 姓名

指导教师 职称 甘肃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二〇一四年五月 一、中水回用理论及实践 要使水资源的既能满足我们各方面的需要,又要可持续发展除了宏观上国家在政策、法律控制外,同时在科学技术方面大力推进节水技术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作为节水技术之一,中水工程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1中水概念 中水(ReclaimedWater)也叫再生水或回用水,是指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污水经处理后达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GJ /T48--1999)中的回用水标准的要求,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杂用水,其水质介于上水与下水之间,是水资源有效利用的一种形式。可在生活、市政、环境等范围内杂用的非饮用水。中水主要用于厕所冲洗、道路清洁、车辆冲洗、景观用水、基建施工以及我们可以接受其水质的其他用水。 2中水分类 中水系统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回用的城市中水系统;二是若干建筑群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回用的小区中水系统;三是独立的建筑物生活污水处理回用的建筑中水系统。中水水源应优先选用污染程度较低的生活污水,以降低处理费用。中水水源常分为三大类。根据所需中水水量和处理难易程度应优先选用优质杂排水,并按下列顺序进行选择: (1)盥洗排水和淋浴排水组合(有时也包括冷却水)。该组合称为优质杂排水,为中水水源水质最好的,容易处理,处理费用低,应优先选用。 (2)盥洗排水、淋浴排水和厨房排水组合。该组合称为杂排水,水质较好,污水中有机物浓度、浊度油脂含量较高,比优质杂排水水质差些,处理费用也比其高。 (3)生活污水,即所有生活排水之总称,包括厕所排水。这种污水含有机物浓度和悬浮物浓度都较高,水质最差,且处理工艺复杂,处理成本高。

农村环境保护作业题1-4

农村环境保护作业3 1、塑料薄膜对土壤的危害特点和防治措施? 2、化肥对土壤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3、农药对土壤的危害特点和防治措施? 4、固体废弃物的污染控制途径是什么?技术政策有哪些,有什么特点? 5、垃圾填埋有哪几种方法?各有什么特点? 6、调查自己家庭中每天的垃圾量和种类有哪些?应该如何做才符合环境要求? 7、什么是环境监测和农业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方针是什么?主要任务是什么? 8、什么是环境标准?分为几类? 参考答案: 1、塑料薄膜对土壤的危害: 塑料薄膜大多是烯烃类的高分子聚合物,其中烷基链含碳数不同的各类酞酸(PAES)约占2/3。据研究,高浓度二正丁酯(DNBP)对土壤脲酶有一定的激活效果,但对蔗糖酶有较强抑制效果。胡萝卜块根、白菜茎叶、大豆及水稻籽实中均可自土壤中富集DNBP。 人食用PAES超标的食物后,PAES转化为酞酸酯后易引起肝肿大,致畸、致突变倾向。 防治措施: (1)从价格和经营体制上优化和改善对对废塑料制品的回收和管理,并建立生产粒状再 生塑料的加工厂,有利于废塑料的循环利用。 (2)研制可控光解和热分解等农膜新产品,以代替现用高压农膜,减轻农田残留负担。 (3)尽量使用分子最小,生物毒性低相对易降解是塑料增塑膜,并加强其生化降解性能 和农业环境影响的研究。 2、化肥对土壤的危害:化肥对土壤和环境的影响,除了化肥中所含的重金属元素、放 射性元素的影响外,化肥施用通过反馈过程对土壤环境以及对水、气环境也发生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是土壤的性质的变化,水环境的富营养化,以及土壤气体对大气圈的影响。 (1)化肥对土壤重金属污染 (2)施用化肥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长期施用化肥对土壤的酸度的影响。 减少化肥对土壤环境污染的控制对策: (1)调整化学肥料结构 (2)普及平衡施肥技术,减少化肥用料 (3)有机无机肥混合施用 (4)科学施肥,减少化肥的损失 (5)合理灌溉,减少化肥流失 适当调整种植业结构,充分利用豆科作物的固氮肥源,减少化肥使用量。 3、喷洒在农作物上的农药,约有一半散落在农田上。农药被土壤吸附后,表现为失活 或解毒。但是,更多吸附状态农药在一定条件下可恢复其原有的生物毒性,这是土壤中农药残留的一种形式。 防治措施: (1)利用综合害虫防治系统以减少农药的施入量

清洁生产评价环境影响评价

第三章清洁生产评价 第一节清洁生产概述 一、清洁生产的概念 1、清洁生产的含义 清洁生产的定义: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概念剖析 2个特性:源头削减,持续改进 3个内涵:清洁的能源与原材料、清洁的生产过程和技术、清洁的产品 4个效果:节能、降耗、减污、增效(减量化、再利用、无害化、资源化) 清洁生产的益处 (1)提高效益 ①改善环境形象 ②降低末端处理费用 ③提高利用效率 (2)减少风险 ①对环境的风险 ②对人类的风险 ③对自身的风险 二、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 清洁生产是污染控制的最佳模式,与末端治理有着本质的区别。 ①清洁生产体现的是“预防为主”方针;

三、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 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在这种经济中,人们高强度地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提取出来,然后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水系、空气和土壤中,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为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 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即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主,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第二节环境影响评价与清洁生产的关系 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存在的严重问题是:小规模工业污染源的失控和末端治理的失控。 其原因在于: (1)由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主要针对大中型综合建设项目,而忽略了小型工业企业生产污染的管理; (2)其主要评价污染物产生以后对环境的影响,污染控制措施一旦未能有效执行,则环境影响评价就失去其有效性。 二、环评中进行清洁生产评价 将清洁生产引入环评中的益处: (1)减轻建设项目的末端处理负担 (2)提高建设项目的环境可靠性 (3)提高建设项目的市场竞争力 (4)降低建设项目的环境责任风险 三、清洁生产分析思路 在环评中进行清洁生产分析是对计划进行的生产和服务实行预防污染的分析和评估,因此应判明废物产生的部位,分析废物产生的原因,提出和实施减少或消除废物的方案。 4、清洁生产分析方法 (1)通过现场调查和物料平衡找出废弃物的产生部位并确定产生量; (2)分析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找出产生废弃物的原因; (3)针对每一种废弃物产生原因,设计相应的清洁生产方案,通过实验这些清洁生产方案来消除这些废弃物产生原因,从而达到减少废弃物产生的目的。 四、环评和清洁生产存在着很好的结合界面 由于环评和清洁生产均追求对环境污染的预防,其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因此有很好的结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