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化学课时作业本答案

九年级化学课时作业本答案

九年级化学课时作业本答案
九年级化学课时作业本答案

九年级化学课时作业本答案

【篇一:九年级化学课时作业1】

经过一段时间的化学学习,你认为下列选项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b.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c.物质的运动状态

d.物质的用途与制取

2.奠定近代化学基础的是()

a.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

b.发现和利用了火

c. 打造石器

d.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发现

3.“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或杜绝污染。下列做法中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a.对废气、废水、废渣进行严格处理b.少用或不用有害物质以及少排或不排放有害物质

c.对废旧电池作深埋处理,消除其污染d.化工生产中使原料尽可能地转化为产品

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道尔顿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b.人类认识化学并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过了漫长的历史

c.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d.化学家可以创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5.钢铁是我们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金属,下列有关铁的问题不属于化学研究的内容是()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b.钢铁为什么会生锈

c.钢铁是怎样制成零件的

d.钢铁是由什么组成的

6.根据化学发展的实际情况,对下列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②绿色化学的提出③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④火的利用和发现

⑤利用先进仪器进行微观探测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①④③⑤

c. ④①③⑤②

d. ④①⑤③②

【篇二:九年级化学课时作业】

一:选择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2.下列实验操作:①用完滴瓶上的滴管要用水清洗后放回滴瓶中,②药品用量没有说明,液体取1~2ml,固体盖满试管低部,③实验

室里两个失去标签的试剂瓶中均装有白色固体,为了分清哪瓶是白

砂糖,哪瓶是盐,可取少量固体品尝味道,④没有容器,在量筒中

配制食盐水。其中()

a.只有②正确 b.②③正确 c.①②③④正确 d.①②③正确 3、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4、在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矿泉水

b.空气

c.冰水共存物

d.加碘盐 5、对以下实验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

碳酸氢铵固体加热,生成一种无色无味的氨气 c.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d.把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纯氧的集气瓶中,木条复燃二:填空

简答

(1)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

中含有__________ (2)石灰水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瓶壁上出现一层

白色固体物质,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 (3)夏天,把冰棒放在一个玻

璃杯里,一会儿杯外壁有一层水珠, 说明空气中含_____ 8.我们学过氧

气和二氧化碳后,有的同学讨论时说“氧气对人类更有益而二氧化碳

没有益”,你肯定觉得这话不妥当。请填好下表:

1

9.请设计实验来鉴别氧气、二氧化碳、空气这三瓶无色无标签的气体(要求写出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

10.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abcd e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填写装置的字母代号,下同);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用e收集装置

收集氧气,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

________,观察火星是否复燃。也可选择c装置收集氧气,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时,其中

二氧化锰起______作用,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实验中学2010年国庆假期化学练习(二)(10月3—4日)

一:选择

1.2008年9月27日我国航天员成功完成了太空漫步。为解决航天

员的呼吸问题,舱外航天服应能提供的物质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 2.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

下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b.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 c.氧气具有可燃性

d.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3.右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

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1/5 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

c.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4.下列

物质中不能在氧气里燃烧的是()

a.氮气

b.焦炭

c.硫黄

d.天然气

5.利用温室进行植物生产时,可向温室内通人适量的二氧化碳,这

是因为 ( ) a.二氧化碳可使害虫窒息死亡从而防治病虫害 b.二氧化碳可产生温室效应从而提高室温

c.施用后可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d.施用后可防止火灾 6.物质的

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 ...a.因为磷

燃烧能产生白烟,所以可用于制作烟幕弹 b.因为金属钨的熔点高,所以被用来制造灯泡中的灯丝 c.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

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腐 d.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燃料

7.下图是实验室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

二:填空与简答

8.在下列短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其相应的变化或性质: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c.物理性质;d.化学性质。

硫是一种淡黄色固体(),把块状硫粉碎(),将燃烧匙内的硫

3

粉加热,硫粉熔化(),继续加热,硫的蒸气被点燃,发出浅蓝色

火焰,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这说明了硫具有可

燃性()。 9.某课外活动小组在学习了书本“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知道p2o5 不能随便排放在空气中,否则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所以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

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内共有50 ml空气,如右图。然后

给装有红磷的玻璃管加热。同时交替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至玻

璃管内的红磷变成白烟,且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停止

加热后,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

请根据你对上述实验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结束后,注射器内的气体体积理论上应该减少约ml。(2)在实验的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目的是。写

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上述实验只是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一种方法,你认为造

成该实验不够精确的可能原因是(写出其中一种)。 10、看右图回答下列问题。(1).右图所示的装置能用于类物质加热,其中的

物质可能是或。(2).编号中仪器的名称ab c

(3).若要收集产生的气体,在试管口需增加和。 11.化学实验是

学习化学的基础,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ab c (1)写出仪器a、b的名称_______;b_______。

(2)写出a图中产生气体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图中,把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下

层蜡烛先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性质。这一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为_______。 (4)c图中螺旋状铁丝的

末端系一根火柴的作用是_______。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4

实验中学2010年国庆假期化学练习(三)(10月5—8日)

一:选择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冰雪融化 b.水结成冰

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空气

b. 矿泉水

c. 白酒

d. 冰水共存物 3.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

确的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b.镁条插

入食醋中,无气泡产生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d.木

炭在空气中燃烧发红光,放出热量

4.

c.铁锅生锈 d.玻璃破碎

5. 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下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拉

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 () a.注射器内有液

体 b.瓶中液面明显上升

c.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d.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二:实验

6、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能迅速分解生成氧气。回答下列问题:

ab c

(1)用c装置制取氧气, 过氧化氢溶液应从_______(填仪器名称)口处

注入. 二氧化锰从______ (填仪器名称)口处加入。写出该反应的文字

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篇三:初三化学课时作业】

一、基础知识

1、与化学有关的领域有、、、、。

2、天然材料:是自然界本来就有的物质材料,举例:、、。人工

制造材料:是人们利用科学手段生产出来的自然界原来并不存在的

物质,举例:、、。

3、化学变化定义:;

物理变化定义:。

4、化学变化可能伴随、、、、等现象。

5、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

6、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不但生成_________,还会伴随着________

变化。这种能量通常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的释放或__________。绿色植物是通过化学反应将

__________储存起来。

二、巩固练习

1.下列各物质材料均属于天然材料的是()

a棉花、木材、大理石b木材、橡胶、塑料

c羊毛、玻璃、不锈钢d塑料、陶瓷、合成纤维

2.塑料的使用大大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但由此也带来了严重的“白

色污染”。下列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的措施中,不恰当的是( )

a.禁止使用任何塑料制品 b.尽量用布袋代替塑料袋

c.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 d.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

3.下列事例与化学有关的是()

(1)发明新的药物(2)使环境变得更美好(3)研制新的半导体(4)能吸收储存氢的新材料发明

a.(1)(2)

b.(1)(3)

c.(1)(2)(3)

d.(1)(2)(3)(4)

4、使用材料的变化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下列用品的材料不是通过化学变化制取的是( ) a.铁器 b.青铜器 c.塑料器具 d.石器

5.下列教室里的物品有天然材料制成的是()

a.粉笔 b.木质桌凳 c.合金黑板d 塑钢门窗

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姓名:作业评价:

1、用氧分子、氢分子、氧原子、氢原子、水分子填空:

2、用“构成”或“组成”填空.

(1)氧气是由氧元素_____ _;氧气是由氧分子______;而1个

氧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_____ .

(2)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______ ;水是由分子______;1个水

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_____ _.

3、世界万物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水滴是由大量的

聚集成的,水分子是由和按一定的角度排列而成,氢气是由大量的

聚集而成的,氢分子是由结合构成的,供给呼吸的氧气是由大量的

聚集而成的,氧分子是由结合构成的。

4、研究和发展化学学科的基础是。

5、科学探究的环节是、、、、、。

6、一元硬币外观有银白色金属光泽,与铁的颜色相似,为了确定该硬币是否为铁质,有同学拿磁铁来吸引,该做法属于科学探究的()

a. 观察

b. 实验

c. 假设

d. 推理

6、晓雯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某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

建立假设b、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d、得出结论

7、有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醋,就这位同学的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建立假设b.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d.得出结论

8、某同学在进行镁条燃烧实验时,发现从实验室中取来的镁条表面

发黑,对此,学习小组进行了讨论,组长王连说道:“这可能是镁和

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反应产生了黑色物质。”王连的观点属于科学探

究环节中的 ( )。

a.提出问题 b.做出假设c.设计实验 d.交流评价

9、蜡烛刚熄灭时,烛芯会冒白烟,根据你所做实验推测,白烟的主

要成分是( )。

a.二氧化碳 b.水蒸气c.石蜡蒸气 d.炭黑固体

10、下面是某学习小组针对科学探究提出的几个问题,请将下列问

题补充完整。

(1)“呼出的气体是什么?”属科学探究中的环节;

(2)“呼出的气体中一定有水蒸气”属科学探究中的环节;

(3)“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有水蒸气”属科学探究中的环节;

(4)将呼出的气体对着干冷的玻璃片,发现玻璃片上出现水雾,这属

于科学探究中的环节;

(5)“这个实验既简单,现象又明显”,某同学的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

中的______环节;

(6)上述环节正确的先后顺序为 (填序号)。

第三节走进实验室姓名:作业评价:

一、填空

1.药品取用

①药品的用量:液体药品固体药品②固体:粉末状用或取用,块

状用夹取。

液体:量少用量多时用倾倒法。倾倒时要把瓶塞,标签,倒完后立

即盖好瓶塞,标签向外。

2.酒精灯的火焰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度最高,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时一般不超过酒精灯

容积的_________,熄灭酒精灯时应用_______。

3.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__________,加热试管时要使用_______,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

后给试管里的液体的__________部加热,并且不时地上下

_________试管,为了避免伤人,加热时切记不可使试管口对着

________。

4.使用试管夹时,手握试管夹的_________不要把拇指按在

__________。而且应该从试管的________往上套,固定在离试管

口的1/3处。

姓名:作业评价:

二、选择

1.实验桌上因酒精灯打翻而着火时,最便捷的扑火方法是( )

a.用水冲熄 b.用湿抹布盖灭 c.用沙扑灭d.用嘴吹熄

2.在实验室的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为了节约药品,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

b.为了获得感性认识,可触摸药品或品尝药品的味道

c.为了能看到标签,倾倒试液时,标签不能向着手心

d.为了安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

3.取用液体药品时,正确的操作是()

a.手拿试剂瓶,标签向外

b.试剂瓶口不要紧贴试管口,以防污染

c.手持试管,应垂直拿稳

d.取完药品盖好瓶盖,放回原处,标签向

4.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时,切勿让试管底部接触灯芯,这是因为()

a.将使酒精燃烧不完全

b.易使酒精灯熄灭

c.灯芯温度低,易使已受热后的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破裂

d.灯芯温度高,易使试管底部溶化

5.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可以手持试管给固体过这液体加热

b.实验要求中未说明药品的用量,就应该取最少量,液体1-2毫升,固体盖满试管底部

c.取用块状药品可以用手拿

d.实验后剩余的药品可放回原试剂瓶中

6.下列四项基本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7.关于滴瓶中滴管的使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向试管中滴加溶液时,滴管尖嘴不要伸入试管口内

b.不能将滴管

水平拿持

c.加完药品后应将滴管洗净再放回原滴瓶

d.滴管除了原滴瓶外,不

能放在别的地方

8.用试管夹夹持试管的正确方法是( )

①打开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中上部②打开试管夹,从试管口部往下套,夹在试管中上部③夹住后,拇指要放在短柄上

④夹住后,拇指不要放在短柄上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将实验室用剩的药品放回原瓶

b.把鼻孔凑近瓶口闻药品的气味

c.将洗净的试管倒放在试管架上

d.玻璃仪器外壁有水,加热前应擦

10.用胶头滴管向试管里滴加液体的正确操作是( )

a. 滴管伸入试管竖直滴加

b. 滴管位于试管口上方垂直滴加

c. 滴管口斜靠在试管壁滴加

d. 滴管水平向试管中滴加

11.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将用剩下的药品倒入下水道

b.实验中不慎将酒精洒在实验桌上燃烧起来,迅速用湿抹布扑灭

c.用未经清洗的滴管吸取别的试剂

d.为缩短实验时间,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不需预热

12.小芳在探究蜡烛燃烧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

b.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以理睬

c.查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姓名:作业评价:

三、实验

请指出所示实验操作中的错误,并改正:

实验1 实验2实验3

实验1错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4.

_________________ _____;

实验1改正: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2错误:1.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2改正: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3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3改

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单元测试题

姓名:作业评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

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序号填入下面相应的空

格内)

1.小军同学在做家庭小实验时.向热的大米粥中加入碘酒,发现未

变蓝色。面对“异常”现象,他不应该采取的做法是 ( ) ...

a.向老师请教 b.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

c.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d.认为自己做错了,继续

做其它实验

2.下列四个短语,其原意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

a.花香四溢

b.海市蜃楼

c.百炼成钢

d.木已成舟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

A.有颜色变化B.有其他物质生成C.有气体生成D.有发光、放热现象

4.下列由美国《科学》杂志评出的2008年十大科学进展之四,主要

属于化学探究领域的是( )

a.观测太阳系外行星

b.绘制癌症基因图谱

c.研制高温超导材料

d.计算物质世界重量

5.实验室里有一瓶标签残缺的盐酸。为能立即确定它是否为浓盐酸,你认为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猜想假设b.查阅资料 c.进行试验 d.

交流讨论

6. 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检查装置气密性往试管中加入锌粒加热液体固体药品的取用

a bc d

7. “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或杜绝污染。下列做法中符合绿色

化学理念的是 ()

a.实验中未说明药品用量时,取用较多量药品进行实验

b.实验室将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c.对废旧电池作深埋处理,消除其污染

d.化工生产中使原料尽可能地转化为产品

8. 实验室里下列仪器属于玻璃仪器,且可直接加热的是()

a.烧杯

b.蒸发皿

c.试管

d.锥形瓶

9.以下有关玻璃捧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蘸取试液 b.搅拌溶液c.引流液体 d.研磨固体

10.人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转化的例子中不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a.燃气篝火烘烤食物

b.太阳能热水器烧水

c.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d.煤燃烧发电

11.下列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a.烧杯 b.试管 c.量筒 d.锥形瓶

12.下列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它是()

a.纸张燃烧

b.粮食酿酒

c.火药爆炸

d.湿衣服晾干

13.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木柴燃烧

b. 冰雪融化

c. 白磷自燃

d. 食物变质

14.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常用来比喻老师无私奉献精神,其中也蕴含着很多化学含义。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诗句中涉及了化学变化

b.诗句中的“丝”含有的物质是维生素

c.诗句中的“灰”指的是蜡烛燃烧产生的co2等气体和炭粒

d.诗句中的“泪”指的是液态石蜡

15.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形状上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初三化学培优计划

初三化学培优计划 根据我校九(4)班学情,结合中考目标,现将本学期对于化学课程培优计划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做好优生思想工作,为提高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能力,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优等生的学习成绩,首先应多与其谈心,多关爱他们,从多了解其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来鼓励、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培优计划的落实,重在从培养其能力入手,训练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始,从而使其形成较为扎实的基础和较强的学习能力。 二、制定目标 1.全面提高优等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让优等生从心底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克服自卑心理,多锻炼其“处事不惊”的心理素质,以免其在中考中因紧张而出现“大考失常”现象的发生。 3.让优等生在“互帮、互追、互超”的学习氛围中,不断提升自己,不断进步。 三、培优对象 九(4)班:滑紫尧、荣甲、张伟宽、豆萌、于旭鹏 四、培优内容

目前阶段,对于化学学科来说,培优主要是继续提高学生的答题技巧以及深化探究能力的应用。就答题技巧来说,重点还应放在基础知识点的巩固记忆上,强调学生答题的规范用语,严格要求使用化学术语来答题,以免因言语不严谨而失分,因此,对于基础知识的反复记忆、提问不容忽视;而对于探究能力的培养,重在锁定中考出现的探究性考题来说,首先多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指导学生从给出材料中思考、假设、验证得出最佳答案,中考中探究性问题并不难,主要在于认真审题过程中找到与所学相关联的指示点,再加以整合、反复练习应用。究其根本,我认为,无论是优生还是潜力生,对于化学学习,基础知识点必须反复巩固记忆并会举一反三才能提高化学总体成绩。 五、主要措施 除课上多加关注外,利用课余时间和晚自习时间,对优等生“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根据学生的素质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辅导。具体方法如下: 1.课堂上多创造机会引导其用自己思维大胆展示,这一点毋庸置疑,在此不再赘述; 2.为强化基础知识,严格要求“三本”必须到位,即:练习本、笔记本和纠错本,必须严格要求其跟上进度,每天督查; 3.每天至少抽出5-10分钟时间听写提问当天知识点,避免优生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计划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确定的培养目标为依据,结合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复习指南(化学),强化学生基础知识,训练学生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实验技能,提升学生应试水平,贯穿“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理念,突出化学知识与生活、社会、科技之间的联系,拓展学生化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7~11章。 三、学生分析 本人所教化学学科有两个班,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学习成绩较差,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以上情况主要原因是学生在九年级前各科成绩都较差,没有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学习方法不对,且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对所学化学知识不能进行归纳系统化,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教师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四、教材分析 现行教材体系的第一个特点是分散难点,梯度合理,又突出重点。以学生生活中离不开的水、空气、溶液,以及碳等引入,学习元素和

化合物知识,同时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定律。这样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点较突出。 第二个特点,突出了以实验为基础的,以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每一块中都有有许多学生实验和实验探究,同时又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五、目标任务 1.让化学知识联系生产、生活、自然、社会现象等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 2.使学生学习一些常见金属材料、溶液及酸碱盐的基础知识,掌握部分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基本技能,并了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3.继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知识来解释或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逐步养成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针对中考新动向,把握中考改革的方向,培养学生适应中考及答题的各种技能技巧。 5.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

2018-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章 现代生活与化学 9.3 化学能的利用课时作业(二十二)

第九章9.3 化学能的利用 建议用时:15分钟 一、选择题 1.xx·贵港下列关于燃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石油是纯净物 B.煤、石油、天然气和酒精都是化石燃料 C.煤和石油的燃烧会造成空气污染 D.只有通过燃料的燃烧才能获得热能 2.xx·天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C.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3.下列不属于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的是( ) 图K-22-1 4.xx·淮安如图K-22-2是我国《可再生资源法》倡导的碳资源的转化与循环利用示意图。下列做法与该图体现的理念不符的是( )

图K-22-2 A.将秸秆加工转化为酒精燃料 B.二氧化碳作为原料生产尿素 C.过度开采煤、石油作为燃料 D.将石油精炼,制备合成材料 5.下列关于能量转化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发电机工作:机械能——电能 B.蓄电池放电:电能——化学能 C.萤火虫发光:生物质能——光能 D.内燃机工作:化学能——内能——机械能 6.下列反应中,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 A.燃料燃烧 B.给蓄电池充电 C.光合作用 D.干电池放电 二、填空题 7.汽车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氢能源汽车备受人们关注。 (1)目前,多数汽车使用的燃料是汽油或柴油。为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可采取使用(或安装)______________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等措施。 (2)氢能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是从________能开始,最终转化为________能。氢能源有本身无毒、原料来源广、可再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点)等优点。 (3)某些汽车轮胎是由合成材料和金属材料复合而成。 其中使用的合成材料,主要利用它的________(填字母)等性能。

最新九年级化学作业设计

《生活中常见的盐》作业设计 XXX 教材来源:普通初中《化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版 内容来源:九年制义务教育九年级化学下第十一单元 主题:第十一单元课题一《生活中常见的盐》(课时2) 适合对象:九年级学生 作业性质:课前作业、课中作业、课后作业 设计者:XXXX 主体内容: 一、作业目标 课标要求 1.了解纯碱,小苏打,碳酸氢钠等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2.初步认识常见的复分解反应,并能解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现象。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联系生活,记住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等常见盐的组成,物理性质,并能说出它们在生活中的用途。 2.通过实验探究,归纳碳酸盐的化学性质并能总结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3.通过归纳碳酸盐相关反应的相同时,初步得出复分解反应的定义。 二、作业设计 课前作业 1.为了使糕点蓬松,你知道在制作的的过程中加了什么物质吗,为什么它可以是糕点 蓬松呢?

2.烧水的水壶时间久了,里面会有一层厚厚的水垢,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怎么清除呢? 3.烧碱在生活中有很多用途,你知道工业上使怎么制备烧碱的吗? 课中作业 板块一:常见盐的组成及在生活中的用途(指向目标1) 活动一:观看图片、联系生活实际,思考: 问题1: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用途有哪些? 问题2: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有怎样的物理性质? 问题3:与碳酸钙有关的化学反应有哪些,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 板块二:通过实验探究,能说出碳酸盐的性质及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活动二:观察演示实验11-1中,碳酸钠碳酸氢钠分别与稀盐酸的反应现象 问题1:从实验中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问题2:猜想生成的气体可能是谁?如何检验? 问题3: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 问题4:如何检验一个物质中是否含有碳酸根或碳酸氢根?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计划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计划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李静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九年级化学教学将继续在“课改”新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抓手,立足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规范教学过程,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同时,关注后进生的成长,完成九年级化学下册的教学任务,并积极组织学生以《中考精典》为蓝本进行中考复习备考,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与技能并为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分析 九年级共两个教学班,其中九班班学生学习习惯较好,成能力强些,而九班大多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自

觉性比较差,总体情况分析:学生分化十分严重,尖子生太少,中等生所占比例较大,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总体来看,两极分化还是较严重,许多学生对此感到无从下手,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还注重保护学生学习和积极性,并因材施教。 三、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的内容共五个单元,分别是: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介绍了金属和金属材料的有关内容;金属的化学性质及用途和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重点是铁、铝、铜和合金的重要性质、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含

杂质物质在方程式中计算的问题。 第九单元《溶液》有三个课题,先从定性的角度初步认识溶液,然后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溶解性,接着再从定量的角度认识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重点是溶液、溶质、溶剂、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第十单元《酸和碱》的第一部分从生活和实验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相似性质的原因。第二部分介绍了酸和碱之间的反应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溶液的酸碱度等。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介绍了盐和化肥,并对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分离提纯物质及化合物的分类等内容进行总结。重点是酸碱盐的反应规律和条件及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运用。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教学难度不大,多属于“知道”、“了解”的层次,

九年级下册化学课堂作业的答案

九年级下册化学课堂作业的答案 导语】这篇关于九年级下册化学课堂作业的答案的文章,是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金属材料 1.C2.A3.C4.B5.C6.D 7.C8.B9.C10.D 11.硬度增大(熔点降低或其他合理答 案) 12.延展导电导热 13.(1)铁汞钛(2)CaZn 14.(1)黑色银白色 (2)活性炭Cu 15.铝合金密度小(或质轻)、不易生锈 (或耐腐蚀) 16.(1)铝(2)导电性、延展性、导热性 (3)②④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1.B2.D3.C4.C5.D6.D 7.D8.C 9.(1)氧气水加速铁粉生锈,使之 更快地放出热量 (2)Mn+FeSO4MnSO4+Fe Mg>Mn>Fe>Cu

10.(1)①④①④①②③⑤(2)有 气泡冒出2Al+6HCl2AlCl3+3H2↑ 11.(1)FeCl2HClCuSO4(或 H2SO4)FeSO4(从左自右,其他合理答案 均可) (2)用磁铁吸引铁屑用稀盐酸(或稀 硫酸)将铁屑溶解 12.(1)A (2)Fe+CuSO4FeSO4+Cu (3)将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红色固 体表面有银白色固体生成铜的活动性大 于银 13.(1)Cu-Zn(2)0.235% 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1.A2.C3.A4.B5.D6.C 7.D 8.(1)作为燃料提高炉温生成还原剂 CO(2)C+O2 高温 CO2CO2+C 高温 2CO(3)隔绝氧气和水(4)Fe2O3+ 3H2SO4Fe2(SO4)3+3H2O(5)铁与酸反应生成易被人体吸收的亚铁化合物

9.C+O2 高温 CO2 2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 10.(1)化合反应(2)H2OC (3)CuO+H2 △ Cu+H2O 11.(1)铁架台酒精灯 (2)Ⅱ (3)Fe2O3+3CO 高温 2Fe+3CO2 Ca(OH)2+CO2CaCO3↓+H2O红色粉末变为黑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没有尾气处理装置 12.(1)2850t(2)4630t 第八单元综合练习 1.B2.B3.A4.C5.D6.D 7.A8.A9.A10.D11.B12.A 13.B14.A15.A 16.能导电 17.(1)混合物(2)氧气水(3)防

九年级化学作业本答案2020

九年级化学作业本答案2020 1. 化学的魅力 1.1 化学使世界更美好 (一) 1.(1)发出耀眼白光,留下白色粉末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产生大量气泡 2.乙同学。镁带燃烧产生新物质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可能也有 发光发热现象 3~7 C B C C BC 8. ①②③ ④⑥ ⑦⑧ ⑤ 9.(1)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因为海水中的水被蒸发导致食盐析出。 (2)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因为蜡烛熔化、汽化并不产生新物质。 (二) 1.银白色固体发出耀眼白光,留下白色粉末白色氧化镁粉末 2. B 3. B 4.(1)用试管夹夹镁带会烧坏试管夹 (2)用烧杯盛石灰水实验时间过长,现象不明显 (3)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污染胶头滴管 5. B

6. A 7.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难 8.碳酸钙产生大量气泡二氧化碳木条熄灭 9. B 10. BC 11. 垃圾分类名称 具体垃圾(填序号) 有机垃圾 4 5 9 10 金属 塑料 有害 可回收 1 7 6 11 2 3 12.略 1.2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 1~5 B C D D AD

6.溶液变红色溶液有红色变无色 7.蓝蓝沉淀蓝色沉淀消失 8.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氧气 9. BD 10.颜色变化热量变化气体生成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11.实验目的实验用品实验小结实验步骤现象实验结论(二) 1.(1)试管烧杯铁架台圆底烧瓶漏斗量筒 (2)a b d b d 2. C 3. AB 4.(1)灯芯上的酒精挥发后不易点燃且浪费酒精 (2)液体会溢出 (3)放出的大量热会使量筒底部爆炸 5.(a)(1)瓶塞正放在桌上瓶塞应倒放在桌上 (2)标签朝下放标签应朝上握于手心 (b)(1)加热时试管没倾斜加热时试管应倾斜 (2)试管内液体超过1/3 试管内液体应低于试管1/3处 6. D 7.略 1.3 物质的提纯

初三化学的教学计划

初三化学的教学计划 初三化学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同时,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课程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初三化学的教学计划怎么写?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吧?以下是WTT为您整理的初三化学的教学计划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初三化学的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中心,以加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优化作业设计、深化教学管理、强化教师业务素质提升、激活教研活动为重点,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努力促进教学的内涵发展、持续发展、和谐发展。 二、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年我校初四共2个教学班,我从初三跟上来,对一半学生比较熟悉。这2个班中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不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学习习惯也有所不同,需要在一段时间内调整和适应,但我会严抓管理,因材施教,让同学们各取所需在不同层次上得到发展。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理论知识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了解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4、注重学生解题方法、答题技巧以及答题规范等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一年后的学业水平考试中不留遗憾 四、教材分析 初四的总体思路不变,年前结束新课,把初四的内容复习一遍,年后从初三开始展开全面复习。复习过程当中一般是分三个阶段,但是往往在复习过程中,随着复习的展开和深入第二和第三个阶段交叉在一起,但是从这几年来看,最后拿出几

2019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教学设计全套

2019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教学设计全套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教学 【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关于金属材料的学习,在认知领域的教学属于知道和了解水平,且学生已有关于金属和合金的不少生活常识,学习难度不大。为维护课标的严肃性,教学忌拔高知识难度,但在教学中,对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考虑加强一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深刻感知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合金的巨大使用价值。从方法和情感层面获得加强和熏陶,不失为一种教学创新。这样做对知识学习而言,可以变枯燥为生动;对过程与方法而言,可以获得实验探究、调查研究、归纳分析等训练;还可透过关于中国冶金发展史的学习对爱国情感的熏陶等等。同时,本课题教材联系学生生活常识较多。为扩大学习成果,在课前、课中及课后力求安排一些学生活动,以激发化学学习的持久兴趣及升华科学情结。因此,本课题的教学,以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发展学生认知能力为出发点及归宿而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同时还需考虑如价格、资源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等其他因素。 3、认识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可以制得合金,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实验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重点探究导电、导热性等)。 2、通过讨论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查阅合金的资料,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化学课时安排全册

化学课时安排(75K ) 科目知识重难点 备注(K )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2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学重点 1.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2.掌握并能区分出哪些变化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两个探究活动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了解探究活动的基本环节.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2 教学重点 1.化学实验室的实验规则和常用仪器的名称、作用。 2.药品的取用;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 2 教学重点: 1.探究空气中O 2的体积分数;红磷的燃烧 2.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及培养环保意识。 课题2:氧气 3 教学重点: 1.氧气的化学性质与用途 2.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概念的建立 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装置,收集,验满及注意事项。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分子和原子 2 教学重点: 1.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粒。

2.培养对自然、实验现象的猜测、观察,分析、交流、总结等探究能力 课题2:原子的构成 1 教学重点: 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离子的形成。 课题3:元素 2 教学重点: 1.元素的概念。 2.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3.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和相关信息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1:爱护水资源 1 教学重点: 1.水资源污染的原因、危害及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2.保护水资源的一些措施 课题2:水的净化 1 教学重点: 1.水净化的方法。 2.过滤的操作方法。 课题3:水的组成 1 教学重点: 1.分子、原子概念的建立及对分子行为微观想象的形成。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2 教学重点: 1.一些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 2.用化学式表示某些物质的组成,并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 3.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物质的组成。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1 教学重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运用。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2018年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及教 学进度表 2018年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一、指导思想 新课程认为: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在于教师教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学会了多少。因此在教学中,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对于学生能力所及的教学内容应大胆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学习。落实新课程理念,把握命题主旋律。关注社会与生活,做到学以致用。 教学中,强化学生基础知识,训练学生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实验技能,提升学生应试水平,贯穿“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理念,突出化学知识与生活、社会、科技

之间的联系,拓展学生化学思维,实施有效教学。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继续担任九年级两个班的化学教学工作,从上学期的学习成绩看出,这些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概括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的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在这学期里,我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难度适宜的课外练习,强化一下基础,为中考复习打下扎实的基础。我坚信会有新的发现和收获,使学生在探索实践中增长自己的聪明才智。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教学,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养成动脑思考的习惯,充分发挥

教师的特长,深化创新教育,优化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材分析 现行教材体系的第一个特点是分散难点,梯度合理,又突出重点。以学生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实际知识引入,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同时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定律。这样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 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点较突出。第二个特点,突出了以实验为基础的,以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每一块中都有许多学生实验和实验探究,同时又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时作业1 走进化学世界%28含解析%29

课时作业1走进化学世界 夯实基础 1.(2020·宁夏中考)下列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领域的是() A.合成新药 B.开发新能源 C.研究物体运动 D.研制新型材料 2.(2020·安徽合肥包河区二模)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下列工艺过程,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3.(2020·湖南株洲中考改编)下列有关化学实验操作的图示中正确的是() 4.(2020·湖南湘西州中考)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1

5.(2020·江苏连云港中考)下列化学品标志与化学试剂对应错误的是() 6.(2020·四川成都中考)实验时发生意外需及时处理。下列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A.过滤液体滤纸被戳破——把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处 B.蒸发时食盐四处飞溅——撤去酒精灯并不断搅拌 C.触碰热试管手被烫伤——冷水冲洗后涂抹烫伤膏 D.氢氧化钠沾到皮肤上——大量水冲洗后涂硼酸溶液 7.(2020·浙江台州中考)七氟丙烷(C3HF7)灭火剂容易汽化不留残渣,适用于电器、精密仪器、图书档 案等灭火,根据上述信息可以推测七氟丙烷具有的性质是() A.导电性 B.腐蚀性 C.不助燃 D.沸点高 提高能力 1.(2020·黑龙江龙东中考)下列各图所示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2.(2020·山东东营中考)在使用酒精灯的过程中,对下列做法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用酒精灯外焰给物品加热,原因是酒精与空气充分接触 B.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原因是火柴提高了酒精的着火点 2

C.用湿抹布盖灭失火的酒精灯,原因是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D.将灯芯拨得松散使酒精灯燃烧更旺,原因是增大了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3.(2020·山东德州中考)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没有直接联系的是() 创新拓展 (2020·湖南怀化中考)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所述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课时作业1走进化学世界 夯实基础 1.C 3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第一节练习与实践 1.88g。 2.如①1952年冬天,伦敦的烟雾事件。②1955年日本的四日市的空气污染事件。③1952年美国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的污染事件。④我国近年来福建、浙江沿海的赤潮事件。 3. 如大气污染、全球气候变暖、南极上空臭氧空洞的出现,向人们提出了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消除大气污染物等课题。用化学的方法对大气进行检测和污染防治,回收处理生产的大量垃圾,变废为宝等都是化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第二节练习与实践 1.C 2.D 3.D 第三节练习与实践 l.(1)试剂瓶标签向手心,沿略倾斜的试管缓缓倒人,瓶口紧靠试管口。 (2)根据试管的大小折叠纸槽,将药品放在纸槽上,水平送入试管中,竖起试管,抽出纸槽。也可以用药匙代替纸槽。 (3)用试管夹夹在离试管口约l/3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先均匀预热,后固定在药品部位加热。 (4)废液倒在废液缸中,废渣倒在指定的容器中,不能随意丢弃。 2. 见P73表 3.猜想: (1)铝能导电; (2)铝能与氧气反应; (3)铝能与食醋反应。 实验设计: (1)将打磨好的铝片连接一节干电池和电珠; (2)在酒精灯上加热铝片; (3)将一小片铝片放人食醋中。 实验现象: (1)电珠亮了;

(2)铝片表面光泽度下降,变白; (3)现象不明显,若加热,则有少量的气泡产生。 结论: (1)铝能导电: (2)铝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的氧化铝,但没有像镁带与氧气反应那样剧烈; (3)铝几乎不能与冷的食醋反应,加热则有少量气泡产生,不如镁带与食醋反应现象明显。 本章作业 1.C 2.A 3.A 4.不一定。(1)固态二氧化碳受热升华变成气态二氧化碳,这种变化是物理变化。 (2)碳酸氢铵受热分解成氨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生成了新物质,这是化学变化。 5.物理性质有:无色透明、具有特殊的气味,易挥发,易溶解碘等物质。化学性质是: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6.⑴变黑⑵上下浮动,像跳舞一样。 7.(略)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 第一节练习与实践 1.A 2.C 3.(略) 4.(1)红磷的用量不同,所观察到的现象不同。红磷不足:进入瓶中液体的体积不到1/5;原因是红磷没有将瓶中的氧气耗尽。 红磷过量:瓶中进入液体的体积大约为1/5;红磷将瓶中的氧气耗尽了。 (2)(略) 5.氮气,78%;氧气,2l%。3.36。 6.水蒸气;红磷燃烧消耗了瓶中的氧气,导致瓶中气压减小;高山上氧气含量较低,携带氧气瓶可补充供呼吸的氧气。

精选最新初三化学教学课时安排初三化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A、B两个班的化学教学任务,其中B班的基础普遍较差,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所以在教学中应更要又耐心去辅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上都得到提高。 二、教学总体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一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能力,是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学习化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 三、知识与技能 1、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能用简单的化学语言予以描述。 2、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3、了解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相互联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 4、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试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试验。 四、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细细进行加工。 3、能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五、具体措施 1、加强试验的教学。 2、积极开展化学课外活动。

3、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 4、重视元素和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作为初三化学教师,我一直在努力教学。初三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化学,对化学知识还是很不了解,所以我需要在教学上充分的对学生重点照顾,让学生建立起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这才是我要教学的关键,我相信在以后的教学和学习中,兴趣才是最好的教师,这样学生就可以热爱化学,在不断的学习中得到更多的化学知识,能够做的更好。 指导思想 教学是一个塑造人类灵魂的过程,教学工作的效果直接关系到下一代人的成长,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所以我们要以“三个面向”为政治导向,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适应时代,并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超越时代,真正能够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去做学生的贴心人,积极投入到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去,将新课程的理念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去,争取将教学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我们的学生状况 本期我所任教的几个班级中,x班学生相对基础较好一些,学生的学习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习惯,班级学风较为浓厚,大多数学生都有很强的上进心和学习积极性,有极强的求知欲,这就为本期的教学提供了较好的教学素材,也对老师的教学工作提出较高的要求;但相对来说,xx却是全校里较差的一个班,有的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有的是因为在生理上有一定的不足,而导致这些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厌倦情绪,这就给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对于不同这样差距比较大的学生,我们只能因材施教,对寄宿班和普通班做不同层次的要求,使学生能够各取所需,在不同层次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又能轻松适应较园生活,做到真以人为本。 教材分析 初三年级的化学教材为新教材,分为上下两册,其中上册为本期的教学内容,它由七个单元组成: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将学生带入化学的殿堂,从而很自然地接受这门新的课程,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首先从学生最熟悉的物质空气着手,研究了空气的组成,学习了空气中与人生命息息相关的一种气体——氧气,并探究了氧气的实验与工业制法。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从水的组成,导入到微观世界,了解了分子和原子,为使书本知识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又对水的净化与水资源的保护进行了分析。

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全集

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全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九年级化学教学将继续在“课改”新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抓手,立足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规范教学过程,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关注后进生的成长,完成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任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与技能并为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分析 九年级共两个教学班,其中九(3)班班学生学习习惯较好,成能力强些,而九(4)班大多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自觉性比较差,总体情况分析:学生分化十分严重,尖子生太少,中等生所占比例较大,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总体来看,两极分化还是较严重,许多学生对此感到无从下手,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还注重保护学生学习和积极性,并因材施教。 三、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的内容共五个单元,分别是: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介绍了金属和金属材料的有关内容;金属的化学性质及用途和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重点是铁、铝、铜和合金的重要性质、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含杂质物质在方程式中计算的问题。 第九单元《溶液》有三个课题,先从定性的角度初步认识溶液,然后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溶解性,接着再从定量的角度认识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重点是溶液、溶质、溶剂、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第十单元《酸和碱》的第一部分从生活和实验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相似性质的原因。第二部分介绍了酸和碱之间的反应(中和反应)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溶液的酸碱度等。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介绍了盐和化肥,并对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分离提纯物质及化合物的分类等内容进行总结。重点是酸碱盐的反应规律和条件及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运用。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设计

2012新课标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套教案 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 单元目标: 1、了解酸和碱的性质,理解物质的酸碱性及中和反应的实质;学会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2、初步学会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 3、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了解酸和碱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在学科知识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本单元是九年级化学的重点内容,在学习了有关单质、化学用语和物质结构的基础上,对化合物知识的进一步研究,本单元中除了学习有关酸和碱的知识外,对学过的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基本原理进行了总结,对以后学习做好知识上的准备。 重点:酸、碱的性质及中和反应。 难点:酸、碱的性质及中和反应。 学法建议: 1、学会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学习法,根据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可以归纳出一般酸碱具有的性质。 2、注意社会问题与学科知识的整合,从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从化学的视角认识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3、注重形成基本概念及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揭示中和反应的实质 4、要重视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在活动与探究中掌握化学知识,运用科学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第一节酸及其性质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学会用酸碱指示剂、酸碱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 ⑵知道pH与溶液酸碱性强弱的关系,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强弱。 2、过程与方法: ⑴从H+和OH-的角度认识溶液呈酸碱性的原因,进一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⑵通过亲历探究实验,初步学会运用间接观察的方法收集证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增强对化学学习的情感。 重点、难点: 1、用酸碱指示剂识别酸和碱的方法,从微观粒子H+和OH-的角度去认识溶液呈酸性或碱性的原因。 2、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以及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溶液酸碱性强弱的实质。 本节知识点: 1、酸碱指示剂 2、酸碱的共性 3、原子团 4、酸和碱与溶液的酸碱性 5、溶液酸碱性与pH的关系 6、pH的测定 7、酸和碱与人的生理活动 8、酸碱性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相关知识: ⑴ CO 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是因为CO 2 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原因, 化学方程式为CO 2+H 2 O==H 2 CO 3 ,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⑵生活中接触到一些有酸味的物质,如食醋、西红柿等,也接触到一些有涩味,滑腻感的物质,如肥皂水等。 方法技巧: ⑴采用类比法记忆酸碱指示剂的变色以及pH与酸碱性的关系,使溶液的酸碱性→指示剂→pH三者的关系理清。 ⑵总结归纳法学习酸碱的特点与共性,总结出由特殊到一般的规律,使化学学习变得有规律可循。 ⑶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把本节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提高联系实际的能力。 思维误区: ⑴本节知识中酸与酸性,碱与碱性这两组概念容易混淆,酸溶液中都含有H+,溶液显酸性;溶液显酸性,说明溶液中含有H+,但并不是只有酸的溶液中才有H+。碱与碱性的关系也是如此。 ⑵pH的大小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是本节的易错点,正确理解和掌握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考点分析: 1、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性溶液中的变化以及根据信息分析自制酸碱指示剂在实践中的应用,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和简答题。 2、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常结合其他知识进行综合考查,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和综合题。 3、溶液的酸碱性与人体健康和植物生长的关系是中考命题的热点。。 课时安排:三课时

九年级上册化学课时作业本答案

九年级上册化学课时作业本答案 导语】学习是快乐的,学习是幸福的,虽然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只要努力解决这些困难后,你将会感觉到无比的轻松与快乐,所以我想让大家和我一起进入学习的海洋中,去共同享受快乐。搜集的《九年级上册化学课时作业本答案》,希望对同学们有帮助。 【篇一】 题号123456789 答案CCAADCDBCD 10、(1)、(3)、>(4)、(7)、12、(1)、34152(2)、AC(3)、催化剂的种类,(4)、氧气的浓度不够或有较多的水蒸气。 13、36.13.315.4%蒸发结晶。 (六)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ACCAACDBDC 11、C12、D13、3称量溶解搅拌14(1)、Fe2O3+3CO=2Fe+3CO2(2)、变浑浊(3)、尾气处理(4)、乙90%15、(1)、溶剂种类(2)、溶质种类降温结晶(3)、纵坐标单位长度的变化。16、N250%1.02吨。 【篇二】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CBDDDCACAB 11、D12、A13、B14、B15(1)、N2CO2SNH4NO316、否AC2:1:2 17、CCt3A=B>C18、2:6:114g3:4C8H18通入足量的氧气。 【篇三】 题号123456789

答案ABADDBCAC 10、小于降温或加溶质饱和等于11、BC1342A吸附12、87.5%左使铁完全反应8.3%。 【篇四】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CCCCABBABC 11、3.75g67.5%12、(1)、铁架台(2)、2H2O2====2H2O+O2↑(3)、ADEG(4)、防止生成固体使瓶底炸裂。13、(1)、FeCCuMg(2)、2Al+3FeCl2=2AlCl3+3Fe (3)、CuO+H2SO4====CuSO4+H2O14、四(1)、H2点燃(2)、HCl、CuCl2有气泡、有红色物质析出(3)、CuFeZn(4)80%。 【篇五】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BBCBDADBBB 11、B12、BC13、BD14(1)、10(2)、清洗(3)、石棉网(4)、润湿。15、(1)、长颈漏斗(2)、A检查气密性略(3)、HCl浓H2SO4b(4)、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16、23:35.5:3224017、95%能。

化学课堂作业本九年级上答案2020

化学课堂作业本九年级上答案2020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 一、选择题 1.C 2.D 3.C 4.B 5.A 6.B 7.A 8.C 二、填空与问答 9.①②③⑤④ 10.(1)j g ( 2 ) d h f 第二单元自然界中的水 (一)水 一、选择题 1.C 2.B 3.D 4.C 5.C 6.D 二、填空 7.下段进入上端流出水蒸气沸点不同液体 8.(1)水分子 (2)氢元素氧元素(3)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复燃。 (4)1.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2.合理施用农药、化肥。 9. ①过滤②肥皂水③加热煮沸 10.(1)水通电生成水和氧气; (2)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3)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二)分子原子 一、选择题 1.D 2.C 3.A 4.C 5.A 6.B 7.B 8.C 9.C

10.分子、原子、离子,氮分子;汞原子;钠离子和氯离子 11.(1)分子 (2)原子 (3)原子核、质子 (4)分子、原子、电子 (5)电子 (6)质子、电子(7)质子、中子、 12.(1)物质由元素组成 (2)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3)反应物的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 13.(1)白、红、(2)浓氨水易挥发成氨气,氨气持续运动到棉团上,遇到水又变成氨水,氨水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 14.(2)原子内原子间有间隔 (3)原子核带正电,质量大 (三)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选择题1.C 2.B 3.C 4.A 5.C 二、填空与简答 6.(1)3N nH2O 2Na+ (2)①6 7.73% (3)①稀有气体元素②13 26.98 三、实验与探究 7.(1)门捷列夫 (2) 12.01 S (3)A (4)118 (5)每个钠原子失去电 子变成阳离子,每个氯原子的电子变成阴离子,氯离子和钠原子相互 作用形成氯化钠 8.(1)16 7 F(2)Mg²+ Ne (3)同一横行中,从左到右最外层 电子数依次增加 第三单元溶液 一、选择题 1~10CCDDDCADCB

2017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计划

2016-2017年度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我们带着希望和憧憬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学期,本学期化学教学将继续在“课改”新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学生发展为本,齐心协力,落实好学校制定的各项工作,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过程。使我在教学的同时提炼自身的业务水平,在促进学生发展各方面素质的同时,使自身的教学能力得到提高,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学生分析: 本人所教902、909、910三个班,这些班级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当然也有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这样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从考试情况来看:学生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中等生所占比例不大,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产生严重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九年级才接触化学,许多学生对此感到无从下手,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 三、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的内容共五个单元,分别是: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介绍了金属和金属材料的有关内容;金属的化学性质及用途和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重点是铁、铝、铜和合金的重要性质、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含杂质物质在方程式中计算的问题。 第九单元《溶液》有三个课题,先从定性的角度初步认识溶液,然后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溶解性,接着再从定量的角度认识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重点是溶液、溶质、溶剂、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