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超星尔雅通识课

浅析超星尔雅通识课

浅析超星尔雅通识教育

李伟伟1

(1.北京超星尔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经理)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根据当时中国的国情,我国在文化教育方面引进前苏联的专业教育模式,自此“专业化”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指导思想,再加上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科分化越来越加剧,而在人文、心灵和智慧等基础教育方面却越来越弱化,使得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基础较弱、素质较差,不能很好的适应现代社会的快速变化。

超星尔雅通识教育是一家致力于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培养知识广博、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教育机构,并秉承“汇天下名师,慧天下人”的思想为学生提供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高质量的学习课程,同时为学生能够把各类知识更好的理性融合和综合性的理解打下坚实的基础。超星尔雅通识课程体系有10个学科领域,分别是:中华文化与历史传承、自然科学与科技、社会与文化、自我与人生、经济与管理思维、艺术鉴赏与审美体验、军事理论与国防教育、心理健康与情商教育、社交礼仪与就业指导、大学生职业规划与指导。为了更好的分析超星尔雅通识教育,本文从如下三个方面作阐述,即何为通识教育、学校选择尔雅通识课的原因、学生对尔雅通识课的看法。

一、何为“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一词是由英文“general education”译名而来,顾名思义,“通识教育”即为“一般教育”、“基础教育”,故“通识教育”是所有专业教育的共同基础,是用人类最基本的知识来训练人类最基本的思考能力,是以培养高尚合格的人为基础的教育,所以“通识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故自“通识教育”一词出现以来,不同学者就对“通识教育”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

究竟什么是“通识教育”?我从如下两个方面理解它的含义。

1、从“通识教育”字面意思来讲,“通识教育”没有专业的硬性划分,可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包括人生活的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是非专业性的、非职业性的、非功利性的,不直接为职业作准备的那部分知识和能力的教育。而现代大学教育分科过于专业化、职业化,大学教育中的绝大部分学科都是为各自的专业服务,重理轻文的功利性思想根深蒂固,使得人才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方面都较为薄弱,故“通识教育”可补救分科专业教育所产生的基础差、知识结构过于单一的局面,突破人为的各种专业和学科之间的壁垒,使得学生不受专业知识的局限,扩展视野,开阔思路,平衡大学生的知识结构。

2、从“通识教育”的目的来讲,“通识教育”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以人为本,培养全人,它的基础目标不在于职业技能的训练,而是培养一个有解决问题能力、有教养的高素质人才,也就是可以称之为一个“受过教育的人”。常言道:“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通识教育”是学生后续学习的基础性教育,是社会生活的预备性教育,是思考人格发展的整合性教育,是开发、挖掘出不同个体身上的潜质与精神气质的教育,能够促使学生具有独立的人格和独立思考的可贵品质。

正如密西根大学原校长詹姆斯·杜德斯达所说:尽管难以给通识教育下定义,它的实现极具挑战性,但这难以捉摸的通识教育的目标可能依然是使学生为终身学习和变化的世界做好准备的最好途径。

二、学校选择尔雅通识课的原因

学校为什么要选择尔雅通识课?下面我主要从“通识教育”的意义价值、“通识教育”的必要性、我国高校开展“通识教育”的现状和尔雅通识课的特点和价值四方面作阐述。1. “通识教育”的意义价值

(1)“通识教育”最基本的价值就是防止学生偏科、专业过窄的情况。

多年来中国大陆教育普遍为应试教育,学生在步入高中的第一步就面临文理分科的选择,进入大学后又面临专业的选择,再加上我国重理轻文的思想,更使得现在高校学生的知识面过于狭窄,这种专业化的教育使得学生禁锢在一个专门的领域,很少深刻接触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思想,失去了人类最基本的文明带给人精神上学习,没有完整、相互联系的知识观。

(2)“通识教育”可激发人的潜能与个性的发展。

“专而不通则盲,通而不专则空。”通过博学、会通、激发和引导,以达到各类知识间的融合和综合性的理解,培养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创新的能力、协调合作的能力,进而激发出人的潜能。

由于受我国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刚步入大学校园的学生根本不清楚自己喜欢什么专业,同时对自己的潜力和天赋也缺乏足够的认识,所以“通识教育”可以让学生接触社会和广泛了解各学科所涉及的内容,并通过比较、发现和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培育和展示自己的个性,故在“通识教育”这个较为宽实的基础上,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各类专门人才。

(3)“通识教育”可以更好的实现我国“文化素质教育”。

为了克服高等教育过分强调专业教育而忽视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状况,1995年教育部就提出“文化素质教育”并进行试点,鼓励学生结合自己实际跨学科、跨专业自由选课,

充分发展个性,博学多识;鼓励学生从难、从严、从自己实际出发自主选课,从而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全面提高素质。

2. “通识教育”的必要性

1、我国高等教育长期的专业化教育模式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趋势,信息时代的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需求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个用人单位要求的人才除具有较高专业知识外,还要求在某些方面同样具有一定的特长或拥有一定的知识面。所以经过“通识教育”学生具有比较宽的基础知识,在就业上就会有比较灵活的选择性,而不至于因为“专业不对口”原因失去就业机会,从长远来看,“通识教育”是为专业教育铺垫基础,有利于人的长足发展。

2、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知识体系的日益膨胀,促使人不能在自己的专业内固步自封,而是必须要学会欣赏其他文化的长处,使学生具有合理的能力结构,熟练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诸如: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价值判断能力、审美能力等等。面对完整、全面的通识教育,单一、片面的专业教育是难以实现的这一要求的。

3. 我国高校开展“通识教育”的现状

1、高校通识课程缺乏系统的规划、内容随意性大

我国的“文化素质教育”其实就是我国意义上的“通识教育”,自90年代中期以来,国内已有部分高校进行“通识教育”,如北大元培,复旦学院等,但长期以来都是摸着石头过河,“通识课程”的开设缺乏统一的课程理念指导,以为开设几门语文类、鉴赏类课程就能达到“通识教育”的目的,忽视了学科间的融合和整理性,同时这些课程在设置上也存在着杂、散、乱等不足。

2、教师队伍质量不高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思想比较严重,一些好的教授仅对研究生授课,本科生却无缘得到名师的授课,更不用说与名师互动、探讨问题了,所以“通识教育”在实践中的困难基本上也就是没有人愿意去管;没有教授愿意去教;没有学生愿意肯花精神去听。”在实践中,很多学校对“通识教育”建设缺乏积极性,各院系一般不会选派最好的教师担任通识课程教学任务,所以我国的“通识教育”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

一些二本、三本或者是民办类院校,在师资上存在很大的匮乏,而通识课又需要有丰富经验的教授来授课才能达到通识教育的目的,而外聘通识课程的名师不仅需要高额的费用,而且这些名师也很难抽出时间去外校授课,所以“通识教育”在这些学校基本很难展开。

3、学生学习通识课的积极性不高

由于高校的大部分通识课只是一般教师去授课,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再加上大学生会有很多的实践活动,同时也不想再拘泥于大班授课的形式等等,使得学生学

习通识课的积极性不高。

4.尔雅通识课的特点和价值

1、尔雅通识教育有系统的通识课程体系

超星尔雅通识课规范、系统化,课程体系包括10个学科领域,分别是:中华文化与历史传承、自然科学与科技、社会与文化、自我与人生、经济与管理思维、艺术鉴赏与审美体验、军事理论与国防教育、心理健康与情商教育、社交礼仪与就业指导、大学生职业规划与指导。尔雅通识教育除去传统课程之外,还提供讲义、ppt、试题、参考书等与课程相关的丰富教学资源。

2、汇集国内外通识类课程的名师

超星尔雅通识课程汇集了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等等世界各地的名师讲授通识课程,满足高校人才培养中对优质师资、优质通识课程的强烈需求,填补了部分高校师资匮乏的局面。

3、尔雅通识课的网络授课模式推进了高校网络课程建设和应用,同时还帮助了高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学生对尔雅通识课的看法

1、由于受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步入高校的大部分学生迫切去了解除语、数、外等以外的自己比较感兴趣的知识,因为在进入高校之前根本没有时间去了解和学校考试之外的知识。而尔雅通识课的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汇集的国内外的名师授课,学生迫切的需求加上名师的授课二者一拍即合。

2、雅通识课是网络视频的形式,并附有自主学习的修学分系统,选课、考试一体化。对于学生的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习流程和学习进度一目了然,这对于学生选择尔雅通识课又是一大优势,因为大学生已经不是单纯的灌输知识,而是自主学习知识占据大部分,对于一般的大班授课很多学生已经失去兴趣,再加上学生平时实践活动比较多,所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学习更容易为学生所接收。

3、随着社会的快速的发展,学生也认识到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生本身仅仅局限在自己单一的专业领域内,而没有某方面一定特长的话在选择就业时会面临比较困难的局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