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

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

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
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创建工作要求各乡镇需完成健康社区、健康单位、健康食堂和餐厅各一家,其中健康社区可以结合示范乡镇一起,考核要求差不多。

(一)健康社区

1. 组织管理

(1)开展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的社区所在街道办事处成立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健康社区建设工作。

(2)开展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的社区成立工作小组,负责具体工作的落实。

(3)制定健康社区建设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2. 环境建设

(1)环境整洁。

(2)有固定的宣传栏、橱窗等健康教育窗口。

(3)有健康教育活动室。

(4)有促进身体活动的专门场地且活动设施在3种以上。

(5)有免费测量体重和血压的场所和设施。

3. 活动开展

(1)每年开展3种以上居民广泛参与的健康生活方式活动,如知识竞赛、健康膳食设计比赛、健身比赛、健康家庭评选等。

(2)每年为每户居民发放1种以上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材料或工具。

(3)每年开展4次以上健康生活方式相关知识讲座,每次参加讲座人数不少于50人。

(4)利用固定宣传栏或橱窗开展健康生活方式知识宣传,宣传内容每年至少更换6次。

(5)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全国高血压日、联合国糖尿病日等主题宣传日组织宣传活动,每年至少3次。

(6)健康教育活动室提供5种以上可供群众取阅的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材料,有身高计/体重计、腰围尺、壁挂BMI尺、膳食宝塔挂图等设施,有控油、限盐等支持工具展示。

(7)社区内有3个以上群众性健身活动团体,每月至少组织开展1次活动。

(8)社区内有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至少5人,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开展健康生活方式宣传和指导活动每月至少1次。

(二)健康单位

1. 制度保障

(1)成立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健康单位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单位主管领导担任。

(2)有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相关制度,如:工间操制度、健身制度、无烟单位制度。

(3)有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激励机制,如健康职工评选活动、表彰奖励等。

(4)至少每2年为职工进行1次健康体检,掌握职工基本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基本情况,能根据体检结果对职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

2. 环境建设

(1)室内外环境整洁。

(2)单位为无烟单位。

(3)有促进身体活动的场地及设施,或有经费支持职工到公共场所开展经常性健身活动。

(4)设立固定的宣传栏、板报、橱窗等张贴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材料,每年至少更换4次。

(5)为单位职工提供免费测量血压和称体重的场所和设施。

(6)在适宜场所(如电梯口,楼梯转角处)设置健康小贴士,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3. 活动开展

(1)组织开展爬山、广播操比赛、运动会等不同形式的群体性健身活动,每年至少开展1次。

(2)每年至少组织1次健康膳食知识竞赛。

(3)组建2个及以上的健身或运动团队,如乒乓球队、羽毛球队,每月至少组织开展1次活动。

(4)积极邀请公卫、临床、健康教育等方面专家参与单位健康活动,每年为职工至少开展3次健康生活方式相关知识讲座,每次讲座有30%以上职工参与。

(5)为单位职工发放健康生活方式宣传资料与支持工具(控油壶、限盐罐、BMI尺、腰围尺、计步器等)。

(五)健康食堂

1. 基本条件

(1)参加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的食堂要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并且达到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等级B级以上,有效执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的管理规定。

(2)所有直接接触食品的人员(厨师和服务员)须持有有效健康证明。

(3)在过去2年内,不曾被工商局或卫生监督所处罚过。

2. 人员要求

(1)食堂有1~2名专职或兼职营养配餐人员,负责营养配餐和管理,科学指导食堂采购、配料和加工。

(2)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每半年累计接受2小时以上的合理膳食知识培训。新进人员须先接受合理膳食知识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3)厨师应掌握制作低盐少油菜肴技能,能够制作至少5种低盐少油菜品。

(4)以食堂为主体,每年至少开展1次职工营养健康厨艺比赛、膳食知识问答等活动,提高职工健康生活方式行为能力。

(5)食堂至少有1名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熟练掌握健康生活方式基本知识和技能,每月为食堂工作人员和就餐人员开展健康生活方式宣传与指导活动至少1次。

3. 食堂环境

(1)环境整洁,无蚊蝇,室内外无污染物。

(2)食堂内为无烟就餐环境。

(3)利用张贴画、板报、电子屏幕、桌牌、餐具包装、订餐卡等宣传形式开展健康生活方式知识宣传。

(4)通过摆放体重计、BMI尺、食物模型、膳食平衡宝塔等方式,指导职工合理膳食、吃动平衡。

(5)食堂内有可自由取阅的健康生活方式宣传资料。

4. 供餐服务

(1)菜肴、主食品种丰富,每餐菜肴品种达到4种以上,提供低盐低油菜品,主食品种达到2种以上,保证一种粗加工粮食类、薯类的供应;提供并鼓励奶类、豆类、新鲜果蔬消费;避免高脂、高糖和碳酸饮料的供应。

(2)提供主要菜品的营养特点,指导职工合理选择食物。

(3)控制膳食中油盐用量,记录每月油、盐的购买量和使用量以及每日用餐人数,计算每人油盐的摄入量,控制每份菜肴的油、盐用量,并逐步减少,争取达到食用油推荐量(25-30克/人.天)、食盐推荐量(5克/人.天)的标准。

(4)根据职工健康需要,主动提供特殊需要人群膳食(如低能量、低脂肪、低钠盐等膳食),并不断总结经验,创造更多新营养品种。

(5)主动销售半份菜和经济型工作餐、会议餐,不断创造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的供餐措施。

健康支持性环境创建标准

健康单位(机关、医院、企业)的创建标准 健康单位:适用于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工作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实体社会组织。 一、制度保障 1、成立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健康单位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单位主管领导担任。 2、有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相关制度,如:工间操制度、健身制度、无烟单位制度。 3、有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激励机制,如健康职工评选活动、表彰奖励等。 4、每年进行1次职工体检,掌握职工基本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基本情况,能根据体检结果对职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 二、环境建设 1、室内外环境整洁。 2、单位为无烟单位。 3、有促进身体活动的场地及设施,或有经费支持职工到公共场所开展经常性健身活动。 4、设立固定的宣传栏、板报、橱窗等张贴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材料,每年至少更换4次。 5、为单位职工提供免费测量血压和称体重的场所和设施。 6、在适宜场所(如食堂、电梯口,楼梯转角处)设置健康小贴士,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7、单位食堂的要求同健康食堂。 三、活动开展 1、组织开展爬山、广播操比赛、运动会等不同形式的群体性健身活动,每年至少开展1次。 2、每年至少组织1次健康膳食知识竞赛。 3、组建2个及以上的健身或运动团队,如乒乓球队、羽毛球队,每月至少组织开展1次活动。 4、积极邀请公卫、临床、健康教育等方面专家参与单位健康活动,每年为职工至少开展3次健康生活方式相关知识讲座,每次讲座有30%以上职工参与。 5、为单位职工发放健康生活方式宣传资料与支持工具(控油壶、限盐罐、BMI尺、腰围尺、计步器等)。 6、积极发展单位健康自我管理小组队伍,每月组织1-2次小组活动。 7、至少有一名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每月开展健康宣传与指导活动至少1次。

工程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制度范文

工程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制度

国电电力浙江舟山海上风电开发有限公司 企业制度 工程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制度 国电电力浙江舟山海上风电开发有限公司 12月发布 本制度起草人:

本制度初审人:本制度会审人:本制度审核人:本制度审定人:本制度批准人:

国电电力浙江舟山海上风电开发有限公司 工程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国电电力浙江舟山海上风电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工程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保障从业人员的安全健康和投资者的财产安全,促进工程建设,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电电力”)的有关规定,结合海上风电场建设特点和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公司和各参建单位必须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及国电电力有关安全、职业健康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本制度。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完善职业安全卫生条件,规范人员行为,确保工程建设安全。 第三条公司和各参建单位应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建立健全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推行逐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及安全目标公开承诺制度,做到在计划、布置、检查、考核、总结施工工作的同时,计划、布置、检查、考核、总结安全工作。 第四条公司和各参建单位应依据国家、行业有关安全、职业

健康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标准和本制度,制定适合工程建设项目实际情况的制度,使工程建设安全、职业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 第五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和各参建单位。各参建单位应依据本制度的要求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安健环管理的办法和实施细则。 第二章安全工作目标 第六条公司工程建设安全总体目标是实现零事故,建设国电电力海上风电场安全文明示范项目,为争创“国优工程”奠定基础。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做到: (一)不发生人身轻伤及以上事故; (二)不发生集体食物中毒事件; (三)不发生职业病及重大职业卫生伤害事故; (四)不发生一般火灾事故; (五)不发生坍塌事故; (六)不发生恶性未遂和恶性误操作事故; (七)不发生负同等及以上责任的重大陆海交通事故; (八)不发生环境污染事故; (九)不发生重大施工机械和设备损坏事故;

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创建工作要求各乡镇需完成健康社区、健康单位、健康食堂和餐厅各一家,其中健康社区可以结合示范乡镇一起,考核要求差不多。 (一)健康社区 1. 组织管理 (1)开展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的社区所在街道办事处成立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健康社区建设工作。 (2)开展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的社区成立工作小组,负责具体工作的落实。 (3)制定健康社区建设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2. 环境建设 (1)环境整洁。 (2)有固定的宣传栏、橱窗等健康教育窗口。 (3)有健康教育活动室。 (4)有促进身体活动的专门场地且活动设施在3种以上。 (5)有免费测量体重和血压的场所和设施。 3. 活动开展 (1)每年开展3种以上居民广泛参与的健康生活方式活动,如知识竞赛、健康膳食设计比赛、健身比赛、健康家庭评选等。 (2)每年为每户居民发放1种以上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材料或工具。

(3)每年开展4次以上健康生活方式相关知识讲座,每次参加讲座人数不少于50人。 (4)利用固定宣传栏或橱窗开展健康生活方式知识宣传,宣传内容每年至少更换6次。 (5)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全国高血压日、联合国糖尿病日等主题宣传日组织宣传活动,每年至少3次。 (6)健康教育活动室提供5种以上可供群众取阅的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材料,有身高计/体重计、腰围尺、壁挂BMI尺、膳食宝塔挂图等设施,有控油、限盐等支持工具展示。 (7)社区内有3个以上群众性健身活动团体,每月至少组织开展1次活动。 (8)社区内有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至少5人,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开展健康生活方式宣传和指导活动每月至少1次。 (二)健康单位 1. 制度保障 (1)成立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健康单位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单位主管领导担任。 (2)有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相关制度,如:工间操制度、健身制度、无烟单位制度。 (3)有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激励机制,如健康职工评选活动、表彰奖励等。

健康支持性环境方案

附件: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指导方案 一、目的 通过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营造健康生活方式支持性环境,普及健康生活方式相关知识,提供健康生活方式行为指导,培养民众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能力,最终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二、适用场所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健康支持性环境健康社区、健康单位、健康学校、健康食堂、健康餐厅/酒店、健康步道、健康小屋(健康加油站)、健康一条街和健康主题公园共9类。 (一)健康社区:适用于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工作的社区。社区指村或居委会。 (二)健康单位:适用于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工作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实体社会组织。 (三)健康学校:适用于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工作的各类中小学校。 (四)健康食堂:适用于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的各类单位食堂。 (五)健康餐厅/酒店:适用于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工作的餐厅/酒店。 (六)健康步道:适用于在社区或公共场所设置的,具有一定长

度,含有健康元素,可供居民在健身活动过程中获取健康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步行道路。 (七)健康小屋(健康加油站):适用于提供自助健康检测服务,普及健康知识,促进慢性病的早期发现,引导大众养成自我管理健康意识的场所。 (八)健康一条街:适用于含有健康元素,可供居民获取健康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街道,如健康饮食一条街、健康知识一条街等。 (九)健康主题公园:适用于含有健康元素,可供居民开展健身锻炼,获取健康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公园。 三、建设内容 (一)健康社区 1. 组织管理 (1)开展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的社区所在街道办事处成立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健康社区建设工作。 (2)开展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的社区成立工作小组,负责具体工作的落实。 (3)制定健康社区建设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2. 环境建设 (1)环境整洁。 (2)有固定的宣传栏、橱窗等健康教育窗口。 (3)有健康教育活动室。 (4)有促进身体活动的专门场地且活动设施在3种以上。

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

(4)至少每2年为职工进行1次健康体检,掌握职工基本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基本情况,能根据体检结果对职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 2. 环境建设 (1)室内外环境整洁。 (2)单位为无烟单位。 (3)有促进身体活动的场地及设施,或有经费支持职工到公共场所开展经常性健身活动。 (4)设立固定的宣传栏、板报、橱窗等张贴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材料,每年至少更换4次。 (5)为单位职工提供免费测量血压和称体重的场所和设施。 (6)在适宜场所(如电梯口,楼梯转角处)设置健康小贴士,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3. 活动开展 (1)组织开展爬山、广播操比赛、运动会等不同形式的群体性健身活动,每年至少开展1次。 (2)每年至少组织1次健康膳食知识竞赛。 (3)组建2个及以上的健身或运动团队,如乒乓球队、羽毛球队,每月至少组织开展1次活动。 (4)积极邀请公卫、临床、健康教育等方面专家参与单位健康活动,每年为职工至少开展3次健康生活方式相关知识讲座,每次讲座有30%以上职工参与。

(5)为单位职工发放健康生活方式宣传资料与支持工具(控油壶、限盐罐、BMI尺、腰围尺、计步器等)。 (五)健康食堂 1. 基本条件 (1)参加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的食堂要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并且达到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等级B级以上,有效执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的管理规定。 (2)所有直接接触食品的人员(厨师和服务员)须持有有效健康证明。 (3)在过去2年内,不曾被工商局或卫生监督所处罚过。 2. 人员要求 (1)食堂有1~2名专职或兼职营养配餐人员,负责营养配餐和管理,科学指导食堂采购、配料和加工。 (2)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每半年累计接受2小时以上的合理膳食知识培训。新进人员须先接受合理膳食知识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3)厨师应掌握制作低盐少油菜肴技能,能够制作至少5种低盐少油菜品。 (4)以食堂为主体,每年至少开展1次职工营养健康厨艺比赛、膳食知识问答等活动,提高职工健康生活方式行为能力。

为营造全市健康环境,提升全民健康素养

为营造全市健康环境,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南京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倡导和健康江苏要求,结合南京实际,制定建设健康南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全市卫生工作部署,坚持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以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为目标,努力培养健康文化,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推动全民健身行动,创建全民健康环境,把南京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性的健康城市。 二、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以人的健康为中心,通过不断努力,形成人人注重健康、人人追求健康的氛围,实现人群健康、环境健康和社会健康的和谐统一。通过3到5年的努力,全市基本达到:全民拥有健康环境、 —1 —

全民健康理念转变、全民健康素养提高、全民食物营养均衡、全民健康运动经常、全民健康水平提升。 (二)主要指标 1.全市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2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5.5/105、4.5‰和7.5‰以下。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155/105以下。 2.全市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到80以上,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65%以上。 3.主城生活污水处理率达100%。镇街建成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7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4.全市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8%。 5.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达100%。 6.全市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18%。中、小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城市达90%、农村达80%以上,中、小学生健康行为形成率城市达70%、农村达60%以上。 —2 —

健康家庭建设标准及内容要求(2019年修订版)

健康家庭建设标准及内容要求(2019年修订版) 健康家庭:适用于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主动学习健康知识和技能,践行健康行为的居民家庭。 1.基本内容 (1)家庭和谐,尊老爱幼,邻里团结、互助互爱,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居室环境窗明几净,通风良好,无异味,整洁卫生。 (2)家庭成员不吸烟、不敬烟、不劝烟,教育未成年人不吸烟,无酗酒成员,起居作息规律。 (3)餐具干净卫生,砧板菜刀生熟分开,冰箱内食品生熟分开,垃圾分类定点投放。 (4)防止室内空气污染,提倡简约环保装饰,做好室内油烟排风,提高家居环境水平。 2.基本物品配备 (1)有限盐勺、限油壶、腰围尺等健康支持性工具。 (2)有血压计、体重秤、血糖仪等自测设备。提倡配备小型、便携、易操作的健身器材。 (3)有与健康相关的书籍、折页等资料。 (4)有常用急救物品、药品储备。 (5)根据家庭成员特点,酌情配备防烫、防滑、防跌倒等保护设备。 3.健康技能 (1)至少有1名家庭成员会正确使用限盐勺、限油壶、血压计

等健康支持性工具,掌握健康生活基本知识和技能。 (2)倡导在家吃饭,与家人一起分享食物和享受亲情,家庭主要烹饪者掌握低盐、低油、低糖的3-5个烹饪技巧。 (3)家庭成员每年常规体检1次,儿童按程序接种疫苗。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每次刷牙不少于2分钟,注重口腔检查。 (4)记录家庭油盐糖的使用情况,呈下降趋势。 (5)家庭成员坚持每周体育锻炼3次及以上,每次锻炼时间30分钟及以上,运动强度达到中等及以上。 (6)家庭成员每天接触户外自然光20分钟以上,预防骨质疏松。 (7)每个家庭成员有1-2项日常运动爱好,如跑步、乒乓球、羽毛球等。 (8)合理安全使用网络,抵制网络成瘾,减少孩子的电子产品屏幕使用时间,非学习目的单次使用不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超过1小时,定期测视力。 (9)保证新鲜蔬菜、水果、谷物和蛋奶类食品种类及摄入量。 (10)定期换洗寝具洗漱用品,清扫居室内外卫生,家庭成员养成良好的个人健康习惯,履行个人的健康责任。生病时及时就诊,严格遵医嘱,不滥用药物。 4.扩展内容 (1)至少1名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 (2)家庭成员体重、腰围不超标,血压、血糖、血脂控制良好。 (3)主动参与健康讲座,有家庭成员掌握AED除颤、心肺复苏、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指导方案讲课稿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指导方案

附件: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 实施方案 一、目的 通过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营造健康生活方式支持性环境,普及健康生活方式相关知识,提供健康生活方式行为指导,培养民众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能力,最终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二、建设目标 2017年创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健康支持性环境健康学校、健康小屋(健康加油站)、和健康主题公园。 (一)健康学校:适用于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工作的各类中小学校。 (二)健康小屋(健康加油站):适用于提供自助健康检测服务,普及健康知识,促进慢性病的早期发现,引导大众养成自我管理健康意识的场所。 (三)健康主题公园:适用于含有健康元素,可供居民开展健身锻炼,获取健康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公园。 三、建设内容 (一)健康学校

1.组织管理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由校领导、校医、骨干教师等成员组成学校健康促进领导小组和工作组,校领导任组长,领导小组职责分工明确。 (2)制定相关工作制度,包括无烟学校制度、学生健康管理制度、安全制度、体育活动制度等。 (3)制定健康学校建设工作计划、实施方案、进度安排。 (4)把健康学校建设工作纳入到学校目标责任制管理,每学年至少有一次健康促进工作会议。 (5)学校至少有1名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学校卫生管理工作。 2.环境建设 (1)校园环境优美、整洁、无烟。 (2)学校各项学习、运动和生活设施达到《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所规定要求。 (3)校园内可能发生危险的地方有明显的警示标志。 (4)校园内没有零食售卖点。 3.活动开展 (1)以班级为单位健康教育课程开课率达到100%,学生每学期上健康教育课至少达到2学时。内容包括健康生活方式、常见病、传染病和慢性病防控等相关内容。 (2)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达到教育部规定的不低于

树立健康文明观念 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树立健康文明观念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生态环境组文明城市建设工作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作以汇报。 一、牢树生态文明理念,狠抓机制建设,创建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作为我省第一个提出创建国家级生态市的市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市创建工作,将生态市创建列为“九城同创”之首创。在生态市创建工作中,我们严格履行牵头部门职责,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认真抓好生态市创建工作的安排部署、宣传动员、督促指导和考核验收等工作,在全市各级的共同努力下,我市总体环境质量保持稳定,马莲河和蒲河综合污染指数较“十五”末分别下降了13.5%和16.3%,市区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和区域环境噪声、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达到控制目标要求,城市环保基础设施水平大幅提升,资源开发环境管理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扎实推进,生态市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一是生态文明理念基础渐牢。我们把生态城市、文明城市创建的理念渗透到发展的每一个细节,把教育引导干部群众树立生态忧患意识和生态责任意识,作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最根本、最持久的动力。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

型社会和实施生态立市、绿色发展战略放在生态市创建工作的突出位置。通过开展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生态乡镇(村)等“绿色细胞”创建,把加强未成年人、社区居民、农村居民的思想道德建设和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作为一项重点工程,融入到全市“十大惠民工程”和“九城同创”活动中,紧紧围绕“培育绿色文化,营造生态宜居新庆阳”主题,不断增强居民环保观念和意识,努力倡导“科学、环保、健康、文明”的生活理念,培育广大群众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的主人翁意识,推动公众参与群众性的生态文明创建活动,使我市生态宜居城市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二是重点生态工程有序开展。创建生态文明城市,就是通过发展绿色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生态项目,通过实施植树造林、湿地保护、水源保护等一系列生态民生工程,推动生态建设由被动治理向主动营造转变,实现天更蓝、水更绿、人居环境更适宜目标。近年来,我们始终围绕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定目标,下计划,促落实。自生态创建工作启动以来,全市共实施项目投入资金314.4亿元,植树造林、水土流失治理、绿色创建等重点生态工程有序推进。止目前,已创建并获命名的国家级绿色学校2所、省级绿色学校10所、市级绿色学校184所,省级绿色社区10个,省级绿色单位8个,正宁县调令关森林公园被省环保厅命名为第二批“环境教育基地创建先进单位”。全市生态市创建工作呈现出了面上全面铺开,重点基础夯实,自然生态保护、修复和民生工程力度加大、污染减排工作步伐明显加快、循环经济和生 - 2 -

关于大力培育大健康产业的建议

关于大力培育大健康产业的建议当前,我国正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迈近,全民健康成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道新课题,大健康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对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池州,生态本底得天独厚,生物资源多样,山地资源丰富,随着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池州知名度的不断攀升,拥有“灵山、秀水、富硒土、好空气”的池州正成为休闲度假、健康养生的首选目的地。池州市为国家首批个医养结合试点市之一;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我省两个大健康产业发展重点城市之一。近年来,池州市依托优良的生态环境,以山水、田园为基础,以佛教文化为灵魂,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打造养生度假首选地,将大健康产业培育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池州市大健康产业发展尽管具有一定的基础,但总体上处于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地方财力不强,大健康产业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配套相对不完善,优良生态资源等没有转化成产业优势。产品加工企业多、散、小,品牌价值没有体现。 为了将池州打造成为中国健康养生首选地,构建长三角生态养生中心、健康养老中心、户外健体中心、健康食品中心,成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大健康产业发展的示范区域,我们要大力培育大健康产业,建议如下: 一、制定高起点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并强化规划落实。明确产业定位,发展方向,建设目标,工作举措等,将大健康产业真正放到支柱产业的战略地位,统筹谋划,合理布局,提升大健康产业发展层次。以“大健康”为着

力点,结合全域旅游对池州市大健康产业进行高端规划定位。全市各部门要坚定思想,围绕大健康产业发展思路和布局,长期推进、久久为功,坚决防止和克服即期思想和短期行为,全面构建大健康产业框架体系。 二、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市各有关部门要将大健康产业招商作为产业招商的重点,加强与央企、知名民企、上市企业及健康产业投资基金的对接,谋划推进一批重点项目,促进项目尽快落地见效;加强与行业龙头企业、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的交流,吸引国际领先的健康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研发机构、行业协会、金融机构参与大健康产业区建设。 三、多方位强化政策支持。积极向省发改委争取更多项目,推动大健康产业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加速大健康产业发展进程;在现有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在市场准入、产业集聚、科技创新、人才保障、信息建设、用地保障、资金支持、税收政策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放宽市场准入,优化投融资政策,落实税收价格优惠政策,全面清理规范涉及大健康产业的收费项目做好土地供应保障,推动项目更好落户,产业更好发展。 四、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体系。加快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提升对外交通联系;完善区域内部交通网络,加快城区市政道路及配套等交通管网建设,加快农村公路畅通工程建设,提升县乡道公路等级;加快旅游综合交通网络建设,进一步畅通绿道、慢道等“微循环”,形成内外高效便捷的交通体系。 五、加强人才保障,打造人才引进平台。支持高等、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健康服务相关专业,鼓励社会资本举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规范并加快培

健康社区创建内容及验收标准

支持性环境建设健康社区内容及标准 一、目的 通过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营造健康生活方式支持性环境,普及健康生活方式相关知识,提供健康生活方式行为指导,培养民众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能力,最终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二、建设健康社区内容及标准 1、组织管理 (1)开展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的社区所在街道办事处成立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健康社区建设工作。 (2)开展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的社区成立工作小组,负责具体工作的落实。 (3)制定健康社区建设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2、环境建设 (1)环境整洁。 (2)有固定的宣传栏、橱窗等健康教育窗口。 (3)有健康教育活动室。 (4)有促进身体活动的专门场地且活动设施在3种以上。 (5)有免费测量体重和血压的场所和设施。 3、活动开展 (1)每年开展3种以上居民广泛参与的健康生活方式活动,如知识竞赛、健康膳食设计比赛、健身比赛、健康家庭评选等。 (2)每年为每户居民发放1种以上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材

料或工具。 (3)每年开展4次以上健康生活方式相关知识讲座,每次参加讲座人数不少于50人。 (4)利用固定宣传栏或橱窗开展健康生活方式知识宣传,宣传内容每年至少更换6次。 (5)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全国高血压日、联合国糖尿病日等主题宣传日组织宣传活动,每年至少3次。 (6)健康教育活动室提供5种以上可供群众取阅的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材料,有身高计/体重计、腰围尺、壁挂BMI 尺、膳食宝塔挂图等设施,有控油、限盐等支持工具展示。 (7)社区内有3个以上群众性健身活动团体,每月至少组织开展1次活动。 (8)社区内有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至少5人,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开展健康生活方式宣传和指导活动每月至少1次。 三、评分表(详见附表1)

全区建设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实施方案

全区建设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实施方案 恶性肿瘤、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统称慢性病)已成为严重影响我国居民健康和生命质量的主要疾病。我区于X年成功创建为X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为进一步深入推进我区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完善慢性病综合防控长效机制,切实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推进健康X建设,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卫办疾控发〔X〕44号)等文件精神,决定开展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现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采取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动员、全民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控策略,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发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功能,提供全人群生命全周期的慢性病防治管理服务,推进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推进健康X建设。 二、工作目标 通过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健全完善政府主导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协调机制,多部门协同配合,统筹各方资源,加大政策保障,加强健康生产生活环境建设,优化人居环境,构建全方位健康支持性环境。引导全民参与,树立正确的健康观,提高群众健康素养。

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打造“三位一体”慢性病防控机制,减少因慢性病造成的过早死亡,有效控制慢性病疾病负担增长,从而实现减少发病、减轻疾病负担、降低危害、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目标。 三、工作内容 (一)政策完善。将慢性病防控工作纳入X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慢性病防控融入各部门政策规章制度,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及评价机制,部门间合作建立信息沟通共享、激励问责、质量控制等基本运行机制,落实慢性病防控工作经费及示范区建设专项工作经费。 (二)环境支持。深入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建设健康家庭、社区、单位、学校、食堂(酒店)、主题公园、步道、小屋等支持性环境。社区设立自助式健康检测点。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普及公共体育设施,机关、企事业单位组织开展工间健身活动,在校学生确保每天锻炼一小时,提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开展烟草危害控制,辖区无烟草广告,公共场所、工作场所的室内区域全面禁止吸烟,建设无烟党政机关、无烟医疗卫生健康机构、无烟学校。 (三)体系整合。构建与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体系完整、分工协作、优势互补、上下联动的整合型慢性病综合防控体系。建立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实现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二级以上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公共卫生服务、诊疗信息互联互通。应用“互联网+”、健康大数据为签约服务的慢性病患者提供便捷、高效的健康管理和诊疗服务。

中国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

附件 中国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 (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二○一三年九月 —2—

目 录 前 言 (4) 第一部分:中国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试行) (5) 一、基本理念 (6) 二、基本知识 (6) 三、基本技能 (7) 第二部分:中国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释义(试行) (8) 一、基本理念 (9) 二、基本知识 (13) 三、基本技能 (20) —3—

前 言 当前,环境污染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公众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引起社会各界普遍关注。解决环境与健康问题,需要国家和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努力。依靠公众的力量来保护环境、维护健康,是最具普惠性、最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措施。为传播环境与健康相关理念和知识,倡导相关行为和生活方式,我们委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借鉴国内外“科学素养”、“健康素养”相关工作经验,编制了《中国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试行)》及其释义。 环境与健康素养指人获取并理解环境与健康基本知识,同时运用这些知识对常见的环境与健康问题做出正确判断,树立科学观念并具备采取行动保护环境、维护自身健康的能力。掌握正确的理念是提升环境与健康素养的基础,把握安全、风险、暴露等基本概念是理解、判断环境与健康问题的前提,养成相关行为和生活方式、具备相关技能是环境与健康素养的重要体现。《中国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试行)》及其释义,以普通公众为对象,针对环境污染相关健康问题、围绕生活实际筛选内容,力争做到集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与通俗性于一体,让公众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中国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试行)》及其释义的编制,得到了有关单位的积极支持,凝聚了众多专家的智慧,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4—

健康、安全、环境(HSE)方案

**********工程 健康、安全、环境(HSE)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国石油公司 2013年6月

目录 一、总则 (3) 1.1 HSE管理方针(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 (3) 1.2 HSE承诺 (3) 1.3 HSE管理目标 (3) 1.4 HSE管理机构 (4) 二、 HSE应急预案 (4) 2.1通则 (4) 2.2火灾应急预案 (5) 2.3触电伤亡事故应急预案 (6) 2.4机械人员伤亡事故预案 (7) 2.5食物中毒事故应急预案 (7) 2.6坍塌、高处坠落事故应急预案 (7) 2.7突发传染性疾病应急预案 (7) 2.8 应急处理 (8) 2.8.1突发性疾病应急处理程序 (8) 2.8.2食物中毒应急处理程序 (8) 2.8.3火灾应急处理程序 (8) 2.8.4汛期洪灾应急处理程序 (8) 2.8.5淹溺应急处理程序 (9) 2.8.6交通事故应急处理程序 (9) 2.8.7中暑急救措施 (10) 2.8.8 泥浆冒漏应急处理程序 (10) 2.8.9 机械伤害事故应急处理程序 (10) 2.8.10 坍塌事故应急处理程序 (11) 2.8.11触电事故应急程序 (11) 2.8.12 地下光缆挖断应急程序 (11) 2.8.13 地下管道挖破跑油应急程序 (12) 2.9环境保护 (12) 2.10处理与改进 (13) 三、应急演练 (13) 6.1 应急演练计划 (13) 6.2 应急演练程序 (13)

一、总则 1.1 HSE管理方针(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 以人为本,健康至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科学管理、环保创优,全面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走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2 HSE承诺 2.2.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施工所在地政府的有关规定、接受政府和业主、监理提出的相关要求。 2.2.2提高员工健康、安全与环境意识、改建员工的劳动、生产环境,最大限度满足员工健康、安全的需求 2.2.3创造良好的健康、安全与环境文化,不断提高企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的表现水平,为健康、安全与环境提供资源保证。 2.2.4追求零事故、零伤害、零污染,实现健康安全与环境目标的持续改进。 1.3 HSE管理目标 2.3.1宏观目标:追求无事故、无伤害、无环境破坏。 2.3.2安全生产的目标: 2.3.2.1使全体参建人员的健康得到充分保证,员工体检率100%. 2.3.2.2每百万工时重大事故不超过0.05起。 2.3.2.3负同等及以上责任的重大交通事故为零; 2.3.2.4在防止触电事故方面做到: (1)电气作业人员上岗持证率100%; (2)因用电设施漏电造成的触电事故为零。 2.3.2.5在防止机械伤害方面做到:转动设备防护罩完好率100%。 2.3.2.6在减少职业卫生危害方面:达到矽肺病为零。 2.3.3.环境目标: 2.3.3.1妥善处理工程施工中各种生产、生活废物,避免环境污染事件和社会投诉事件。 2.3.3.2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达到国家标准、地方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关于环境与健康风险防控相关工作的思考

文/ 刘鸿志1 段小丽2 姚瑶3 图/ 沈海滨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不断加大,人地矛盾、人资矛盾加剧,尽管世界各国在生态环境建设上已经取得不小的成就,但未能从根本上扭转环境逆向演化的趋势,由环境退化和生态破坏所引发的环境灾害和生态灾难没有得到有效减缓,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臭氧层空洞以及生物多样性锐减等全球性关系到人类自身安全的生态环境问题,一次次向人类敲响警钟,保持全球及区域性的生态安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和人类的普遍共识。从国际较早发生环境健康事件的国家来看,很多国家能在二十世纪中后期摆脱环境污染的梦魇,特别是经济粗劣发展导致的环境、社会和健康的惨痛代价最终走上了可持续发展道路,他们的一个共同经验就是将风险管理的理念作为环境保护的方向和主要定位,用风险评估的方法综合平衡社会、经济、科技、环境、文化和伦理等各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有效防范环境风险、降低环境风险、阻断环境风险,能够用最小的经济、社会、政治成本达到保护公众健康和生态安全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态环境问题。各种环境问题,在我国近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集中呈现,近年来,重金属污染致健康损害群体性事件频繁爆发,雾霾天气频发等环境污染和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威胁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面对当前我国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的累积危害和对生态安全的影响已经进入了显现期的严峻形势,加强环境与健康工作迫在眉睫。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形势和日益增长的环境诉求,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2014年4月24日,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正式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九号)的形式发布,首次明确了保障公众健康的环境保护原则和立法目的,并在第39条明确规定了环境与健康制度,要求进行环境和健康的相关监测,评估和风险防控,同时在第47条规定了环境污染公共卫生监测预警机制,并且第一次明确污染违法的经济处罚不再封顶。这预示着,环境保护工作的使命从传统的污染控制向风险防控的转变已经开始。如何从历史上重大环境事件看我国环境与健康、环境与生态安全;如何能在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的背景下提高我国的生态环境风险国家响应防控能力,是当前和今后环保工作的重心和关键。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为推动环境健康工作提供了良好机遇十八大报告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出发做出全面部署,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当前和今后以健康风险和生态安全控制为优化经济的突破口,来保障生态安全,改善民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美丽中国梦,是与我国当前环境污染形势相结合的必然的内生要求。环境和健康风险防控是促进全社会参与环境保护的重要突破口我国公众的环境意识正在觉醒,人们逐渐从只关心金山银山向更关心身边的绿水青山转变,浙江等地请环保局长下河游泳的呼声是公众参与环保的热情空前高涨的体现之一。通过群众高度关注的环境健康问题,促进全社会关心、了解并参与环境保护,可以成为打开环保工作新局面新常态的突破口。在积极推动公众参与到环保和健康风险防控的过程中,引导公众从生活的点滴入手,鼓励健康和可持续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只有生活更洁、生产更绿,生态才能更好,人们才能更健康。国家环境与健康总体规划战略的制定是环境健康工作的首要任务环境健康工作在我国起步晚、底子薄,顶层设计,路线图和时间表,特别是环境健康工作的战略定位和指导原则亟需上升到战略高度,亟需统一社会各界的思想认识,亟需明确努力的重点和方向,保护公众健康的环境保护目标如果能在国家“十三五”相关规划中予以明确,开始起步,“十四五”才有可能力争达到可以量化的保护公众健康的环境保护目标。环境与健康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建立是环境健康工作的保障进一步确定我国的环境与健康监管体制。根据《环境保护法》确立的相关制度,要抓紧建立构建国家和地方层面相应的制度,如环境与健康综合规划制度、环境与健康评价标准制度、环境与健康的调查与监测制度、环境危险因子的风险评价制度、新技术和新物质的环境与健康评价制度、规划和建设项目的健康影响评价制度、环境与健康信息的公开制度、儿童等特殊人群的特殊保护制度、环境与健康突发事件的应对制度、环境与健康损害

健康支持性环境方案

附件:全民健康生活式行动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指导案 一、目的 通过全民健康生活式行动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营造健康生活式支持性环境,普及健康生活式相关知识,提供健康生活式行为指导,培养民众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能力,最终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二、适用场所 全民健康生活式行动健康支持性环境健康社区、健康单位、健康学校、健康食堂、健康餐厅/酒店、健康步道、健康小屋(健康加油站)、健康一条街和健康主题公园共9类。 (一)健康社区:适用于开展全民健康生活式行动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工作的社区。社区指村或居委会。 (二)健康单位:适用于开展全民健康生活式行动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工作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实体社会组织。 (三)健康学校:适用于开展全民健康生活式行动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工作的各类中小学校。 (四)健康食堂:适用于开展全民健康生活式行动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的各类单位食堂。 (五)健康餐厅/酒店:适用于开展全民健康生活式行动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工作的餐厅/酒店。 (六)健康步道:适用于在社区或公共场所设置的,具有一定长

度,含有健康元素,可供居民在健身活动过程中获取健康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步行道路。 (七)健康小屋(健康加油站):适用于提供自助健康检测服务,普及健康知识,促进慢性病的早期发现,引导大众养成自我管理健康意识的场所。 (八)健康一条街:适用于含有健康元素,可供居民获取健康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街道,如健康饮食一条街、健康知识一条街等。 (九)健康主题公园:适用于含有健康元素,可供居民开展健身锻炼,获取健康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公园。 三、建设容 (一)健康社区 1. 组织管理 (1)开展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的社区所在街道办事处成立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健康社区建设工作。 (2)开展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的社区成立工作小组,负责具体工作的落实。 (3)制定健康社区建设工作计划和实施案。 2. 环境建设 (1)环境整洁。 (2)有固定的宣传栏、橱窗等健康教育窗口。 (3)有健康教育活动室。 (4)有促进身体活动的专门场地且活动设施在3种以上。

环境卫生对个人健康的影响

环境卫生对个人健康的影响 树立维护环境卫生意识 弓村学校六年级张慧敏绿色是大自然赠与我们人类的宝贵财富,绿色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人人都渴望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园,人人都希望生活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明环境里。环境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一切必要的条件,而人类通过调节自身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同时也不断地改造环境,创造有利于自身生存、发展的环境条件。环境是人类赖于生存的条件,环境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的身体健康。 但是,工厂排出的污水、废气,严重污染着我们赖于生存的环境。有的河流白沫漂浮,臭气熏人,地下水源也严重污染,工厂排放的废气,使空气质量严重下降,直接影响着人的身体健康,使人们患病的机率增加。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某些小区的垃圾,经常是满街洒落,苍蝇满地都是,臭气熏人。当风过以后,白色、红色食品袋满天满地都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同样也影响着人的身体健康。 为此,我们青少年一代要做维护环境卫生的宣传员: (1)宣传环境卫生的知识,自觉遵守环境卫生的规定。 (2)关心、支持和爱护绿化,积极参与环境绿化建设和管理。(3)爱护花草树木设施,对破坏绿化设施的行为要敢于制止并举报。(4)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随意乱扔瓜皮果壳、烟头,不随地吐痰。(5)不使用污染环境的产品,特别是要不使用一次性碗筷、塑料袋。(6)树立和倡导绿色文明意识,积极参加爱绿护绿行动。

(7)特别是我们居住的环境卫生,更需要每个人维护。 老师们、同学们,为了美化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共建绿色地球,让我们行动起来,将绿色作为我们生活的主旋律,用爱心去关注环境的变化,用热情去传播环保的理念,用行动肩负起环保的重任。

健康场景建设指南

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实施,探索新型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模式,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健康文化,积极营造健康生活方式的支持环境和氛围,在人们休闲散步过程中获得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使健康元素融入我们的生活,为规范我省健康促进场所建设标准,特制定江苏省健康步道建设指南(试行),请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参照执行。 1.健康步道设置的原则: 开辟居民健身场所,增加居民在休闲散步的过程中获取健康相关知识和技能的途径,倡导健康理念,引导人们形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习惯。 2. 健康步道的场地要求 位置便利、环境优美、路面整洁安全、无车辆行驶的道路,如:利用开放式公园的一条路、开发成熟的河堤观光路、市民广场环形步道等,提高健康步道的使用率。 3.健康步道配置要求 3.1健康步道标有起始点和终点,有明显的指示标志,长度不小于500米。 3.2步道的起始点设置步道名称、标志醒目,配有解说板、线路地图,标明步道两侧的设施设置等内容。 3.3步道两侧适当设置供居民休息的座椅、健身设施和安全提示等。 3.4步道两侧每隔一段距离(100-200米)应标有步行的米数,并配有倡导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的标志标识,包括:“每日一万步”的计算方法、食物能量和运动量的转换、慢病防治的宣传栏、健康知识小贴士等内容,让居民轻松掌握健康知识和技能,倡导居民“日行一万步,吃动二平衡,健康一辈子”的健康理念。 3.5有条件的地区可设置塑胶步道等。 4.管理措施: 4.1加强对步道两侧设施的管理和维护,确保步道及相关设施正常使用。 4.2在可能发生危险的地方设置提示牌,如:小心路滑,防止溺水、老人不宜等友情提示。 4.3定期更换步道两侧健康知识宣传图画、展板及墙报的内容。

让健康中国从理想走进现实-健康规划评论1

让健康中国从理想走进现实 本报评论员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出台了!今后15年,向健康中国迈进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已经绘制。当务之急,便是紧抓国民健康,坚持健康优先、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公平公正,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把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表达的是党和国家对人民健康的高度重视。此前,大家对健康中国的认识,更多停留在概念上,更多是展望和期待。这次,《“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着力点,高屋建瓴地给出了战略重点、主要任务及保障措施。这些具体指标将成为各地党委、政府今后的工作抓手。 长期以来,各国都把发展健康事业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子。当前,我国居民健康仍面临严峻挑战,卫生与健康相关社会问题仍比较突出。卫生资源不均衡,过度集中在大城市和大医院;社区发展乏力,人才短缺,服务能力不强;医疗保障体系覆盖面有限,保障水平低……不难发现,健康中国从理想走进现实,还有很多“硬骨头”要啃。而制定《“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解决我国当前和长远健康问题的必然要求。 有了国家规划,还要有公民行动,需要全民共建共享。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人们对就医、健身、养老、环保等与健康相关的需求越来越多,其参与意识也不断增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明了努力的方向,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有没有决心和毅力,能不能积极作为,大家拭目以待。老百姓的认同与支持

也同样重要,要积极配合相关部门,为健康中国建设添砖加瓦。 国家从战略高度把健康中国的架构搭起来了,如何立足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现实,立足各地民情民意进行丰富和补充,让它有血有肉地丰满起来,是各职能部门以及地方政府应尽之责。当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后,就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问题导向,抓紧补齐短板。同时,丰富健康中国的内涵和外延,还需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动员社会组织参与,突破政府与社会各部门之间的藩篱。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公民的健康权益作为卫生计生等相关法治建设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可以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囊括各行各业,无论领跑者还是追赶者,谁都有自己的园地。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卫生与健康事业也存在着城市与乡村、东部与中西部的发展不平衡现象。有些指标在发达地区已经实现,中西部地区则还需奋力追赶。所以对于健康中国的实现路径,近期目标和长远规划,要让老百姓心里有预期,眼里有目标,让他们知晓、参与和监督。除了积极引导他们参与健康中国建设,医疗界、教育界、媒体界等还应创造条件提高其健康素养和能力,让他们在健康中国建设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健康,不仅是每个人的幸福根基,还能以点带面升华为国家实力。实现全民的健康福祉,除了体制机制创新,更重要的是让卫生、环境、信息和技术等诸多资源合理调度,实现物尽其用。这显然非一日之功,需要在15年内一层层规划、一步步实现。这个过程就是健康中国从理想走进现实的过程。大家齐心发力,方能人人享有健康和幸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