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乳腺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

乳腺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

乳腺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
乳腺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

乳腺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一、乳腺炎性疾病

(一)急性乳腺炎(acute mastitis)

急性乳腺炎常见于分泌期的乳腺,特别是初产妇产后的3~5周内。病原菌常为黄色葡萄球菌,少数为链球菌。感染途径主要是病原菌从乳头皲裂处逆导管侵入。

急性乳腺炎的病理改变从单纯炎症开始,到严重的乳腺蜂窝组织炎,最后可形成乳腺脓肿。

临床表现为发病前有乳头皲裂现象,或有乳汁郁积,继而出现乳腺病变局部的红、肿、热、痛和硬节。全身症状包括乏力、食欲差、头痛发热,甚至寒战高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

【影像学表现】

X线:X线表现为乳腺内界限模糊的片状致密影,皮肤增厚,皮下脂肪显示较乱,有过多的淋巴管和血管阴影,并出现条索状结缔组织模糊影。有时可伴有泥沙样钙化灶。

USG:乳腺失去正常结构声像图,炎症局部呈不均质点状或块状混合回声,其周围增厚,边缘不清。皮肤也增厚。

【诊断、鉴别诊断及比较影像学】

根据产妇哺乳的病史及局部、全身的典型炎症表现,一般临床即可作出诊断。影像学检查的目的在于了解有无脓肿并发和观察病变吸收情况。

乳腺炎易与炎性乳癌混淆,后者多在哺乳期外发生,边界不规则,常有浸润。

急性乳腺炎的影像诊断首选超声。B超不仅能准确判断病变的部位、范围,而且操作非常便利,病情需要时可在床边检查。

(二)乳腺脓肿(abscess of breast)

多数乳腺脓肿是继发于急性炎症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所致,少数乳腺脓肿源于囊肿感染。

脓肿可位于乳腺的不同部位,常单发,也可多发。脓肿局部波动感明显。脓肿可向外破溃,亦可穿入乳管,自乳头排除脓液。有时脓肿可破入乳腺和胸大肌之间的疏松组织中,形成乳腺后脓肿。

【影像学表现】

X线:X线表现为轮廓清晰锐利、密度增高的类圆形或不规则阴影,中心部分无结构,周围水肿区密度淡。在浅表形成脓肿时,临近皮肤增厚。

USG:乳腺内单发或多发边界清晰的低声或无回声区,壁较厚,且不整齐。病变后方回声增强。

【诊断、鉴别诊断及比较影像学】

根据急性乳腺炎的现史和典型的局部体征,结合影像学发现脓肿的存在,即可确定诊断。

乳腺脓肿需与囊肿并感染鉴别。两者在X线上均可表现为类圆形阴影,中心部分无结构,病史有助于二者鉴别。后者声像图示囊肿壁薄,且较整齐,内部回声均质。

平片虽然能发现病灶,但有时难以与其他病变鉴别。B超、CT能更直观的显示脓肿。鉴别困难时,可在B超定位下穿刺活检。

二、乳腺增生症

乳腺增生症(hyperplasia of breast)又称乳腺结构不良(mammary dysplasia),从病理学和影像学的角度可进一步分为乳腺单纯增生、乳腺囊性增生病和乳腺腺病。

(一)乳腺单纯增生(simple hyperplasia of breast)

乳腺单纯增生又称乳腺单纯性上皮增生症,为妇女常见病,发病年龄多在30~50岁,青少年和绝经后妇女少见。

主要病理变化为末端乳管和腺泡上皮的增生和脱落,因而使得乳管膨胀而发生疼痛;乳管和腺泡周围的纤维组织也增生,其间可有淋巴细胞浸润,导致乳管变硬或呈结节状。

突出的症状史乳腺的间歇性疼痛,多数病人疼痛程度与月经周期有密切关系,月经前胀痛明显。

【影像学表现】

X线:①乳腺部分或全部呈斑片状密度增高影,密度不均,边缘模糊,形态不规则;②也可以是几个或多个毛玻璃样或肿块样密度增高影,边缘模糊;③若乳腺全部增生,则乳腺呈大而较均一的致密团块影;④钙化少见,偶可见散在的粗颗粒钙化点。

USG:声像图特征为部分乳腺组织回声较周围增强,分布较不均匀,内部结构较紊乱。

(二)乳腺囊性增生(cystic hyperplasia of breast)

本病多见于40岁左右的妇女,绝经后少见,发病机制与雌激素刺激有关。

大体病理为全乳腺或某一部分有大小软硬不等的多发性囊肿,囊壁厚薄不一。无论单发或多发,大囊周围常见微小的囊肿,囊内大多为清亮浆液,少数为浑浊棕黄色液。光镜下见乳管或腺泡上皮增生及增生上皮处的乳管扩张形成囊肿。

多数患者无临床症状,少数患者在早期乳管开始扩张时有乳腺疼痛和触痛。疼痛常和月经有关,经前明显,经后减轻。体检常发现乳腺组织增厚和肿块。

【影像学表现】

X线:X线主要表现为大小不等的圆形、椭圆形阴影,密度均匀,边缘锐利。在腺体较丰富的乳腺,可表现单个或多个类圆形的密度稀疏区。囊壁厚度在1.0mm左右,其内钙化程度不一,轮廓光滑,散在分布,呈边缘线样。

USG:声像图特征是病变区乳腺回声厚度增加,密度不均匀,部分区域回声增强,可见有多个散在小暗区或回声减低区,其边界较为清晰。

(三)乳腺腺病(adenosis of breast)

本病好发于30~40岁中年妇女,平均年龄为35岁,发病年龄较囊性增生病早约5年。乳腺周期性疼痛及肿块为本病的主要特点,月经前疼痛加重,月经后疼痛减轻。

大体病理为乳腺内多个棕色结节,质韧,体积小,无包膜,亦无浸润性生长及坏死出血。组织学特点是腺泡呈增生和萎缩性变化,间质纤维化较明显。可分弥漫型和局限型两种。

【影像学表现】

X线:乳腺内多个散在的、大小不等结节状影,密度高且均匀,边缘欠清晰。结节常按导管走行分布,部分结节融合成片状阴影。有时可见聚集而数目少的钙化灶。

USG:乳腺内见多个中等回声的肿块区,分布不均,大小不等,边界不清,易与乳癌相混淆。

【诊断、鉴别诊断及比较影像学】

乳腺增生症三种类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颇相似,因此临床上往往依靠影像表现才能作出准确诊断。

当影像学表现典型时,三者之间很容易鉴别。当影像表现不典型时,则需穿刺活检才能作出鉴别诊断。此外,乳腺增生症还需与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癌鉴别。纤维腺瘤密度中等且均匀,边界光整锐利,乳腺癌常有血运增加,皮肤增厚和毛刺等恶性征象。

X线片为乳腺增生症的首选影像手段,其诊断正确率达80%~90%,但X线不易将乳腺周围纤维增生明显的孤立性囊肿与纤维腺瘤和边界清楚的乳腺癌相鉴别,而B超则较容易鉴别,必要时在B超引导下行穿刺活检来鉴别。

三、乳腺良性肿瘤

乳腺良性肿瘤(benigh tumor of breast)以纤维腺瘤、导管内乳头状瘤常见,其他少见肿瘤有脂肪瘤、血管瘤、错构瘤等。

(一)乳腺纤维腺瘤(fibroadenoma of breast)

乳腺纤维腺瘤是乳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好发于青年女性。瘤体呈圆形、椭圆形,直径

一般为1~3cm,边界清楚,表面似有包膜,较易与周围组织剥离,肿瘤大多无意中发现。

【影像学表现】

X线:乳腺内圆形或椭圆形中等密度影,密度均匀,边缘光整锐利,肿块为单个或多个,其周围脂肪组织被挤压后可出现一层薄的透亮环(透亮晕)。钙化及少见。

USG:纤维腺瘤呈圆形或椭圆形,部分呈分页状肿块,边缘较光滑,内部实质呈低回声或强回声,分布较均匀,肿块后部回声无衰减。

(二)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ntraductal papiloma of breast)

乳头状瘤是源于导管上皮的良性肿瘤,约75%发生于乳腺的大导管附近。瘤体一般较小,直径多为0.5~1.0cm,可带蒂。蒂富含薄壁血管,故易出血。

主要症状为在非月经期间乳头溢出血性液体,少数病人伴有乳腺疼痛。

【影像学表现】

乳腺导管造影:可显示出单发或多发的砂砾大小的圆形或椭圆形充盈缺损,一般多位于1~2级乳腺导管内,远端导管呈扩张状态,但无导管完全中断。

【诊断、鉴别诊断及比较影像学】

乳腺导管造影是诊断乳头状瘤最常用且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

乳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囊性增生、乳管扩张症均可引起乳头溢液,均需行乳管造影与乳头状瘤鉴别。乳头状癌主要表现为不规则充盈缺损,管壁不光整且走行紊乱,乳管不规则狭窄或完全中断。乳腺囊性增生病表现分以下四种类型:①腺小叶及间质增生型:表现为二、三级乳管因腺体及间质增生压迫而呈“残支状”,远端导管及腺体不显影。②小导管、腺泡囊性增生型:终末导管、腺泡呈较均匀的小囊状或串珠状扩张。③导管硬化型:乳管及其分支变细,细小分支减少,管壁光滑,管腔通畅。④乳腺囊肿型:表现为与导管相连的较大囊性扩张,易误诊为导管扩张症。乳腺导管扩张症表现为乳晕下大导管显著扩张迂曲,严重者呈囊状;乳头部导管多有狭窄,无充盈缺损。

四、乳腺癌

乳腺癌(mammary carcinoma)是女性主要恶性肿瘤之一。最近文献报道,在我国也和欧美一样乳腺癌已居妇女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乳腺癌好发年龄为40~59岁,20岁以下病人极少见。由于乳腺癌早期常无症状,约90%的病人在就诊时已属晚期。

肿瘤病理形态因组织学类型不同而异,其切面多呈灰白色,可有出血点、坏死和囊腔形成,边界不规则,质地硬。

临床约95%的病人因偶然发现肿块而就诊,其他少见临床表现有乳腺皮肤呈橘皮样变、

乳头内陷、乳头溢液、乳腺疼痛等。

【影像学表现】

X线:乳腺癌X线征象主要包括肿块、钙化、癌周围的改变、乳头及皮肤的改变等。一般将肿瘤本身所形成的影像(肿块、钙化)称为乳腺癌X线的直接征象;将癌周围继发性改变称为间接征象。

(一)直接征象

1.肿块或结节状阴影是乳腺癌最常见、最基本的X线征象,在临床发现的乳腺癌中,85%~90%的病例有此征象。肿块密度多高于周围乳腺实质或乳头。一般情况下,密度越高,恶性可能性越大。X线显示的肿块一般小于临床触诊,这也是提示恶性的指征。肿块的形态可呈团块状、星形、结节状、不规则形或分叶状,一团块影最常见。肿块边缘多呈毛刺状,系癌向周围浸润生长所致。

2.钙化钙化由癌细胞坏死、脱屑或钙盐沉着所致,是乳腺癌最常见的X线征象,病理上60%~85%的乳腺癌可见到钙化,X线片中占40%以上。钙化颗粒直径一般不超过0.5mm,密度浅并且很不一致。乳腺癌的钙化在X线上表现有三种:①短杆状、线状或蚯蚓样钙化;

②泥沙样钙化;③圆形、卵圆形或团簇样钙化。一般来说,短杆状钙化发生于导管内,泥沙样钙化多发生于肿瘤邻近的腺泡内,团簇样钙化多发生于肿瘤的坏死区。钙化的数量越多,分布越密集,往往提示恶性可能。在无肿块影时,成堆的细小钙化对诊断乳腺癌有很大的帮助。

(二)间接征象

1.乳腺皮肤增厚主要是皮肤淋巴管被癌细胞浸润、出血、水肿所致。

2.乳头内陷为肿瘤纤维化或侵及导管牵拉乳头所致。

3.血管异常因肿瘤代谢旺盛,血液循环加快,从而产生血管的增多、增粗。X线表现为:①患乳静脉较健侧增粗;②病灶周围出现多数细小血管丛;③病灶区出现较大的引流静脉。

4.透亮环肿块与其周围结缔组织反应性充血、渗出水肿及正常乳腺组织三者的密度不同,X线表现为高密度肿块影周围有一密度低于肿块和外围乳腺组织的环形透亮带。此带与纤维腺瘤的“透明晕”不同,前者形态不规则,后者为均匀光滑的透明影,边缘光整。

此外,乳腺癌侵及导管时可出现乳管扩张;侵及乳腺后间隙时出现乳腺后间隙的透亮区消失;全乳受侵时可出现乳腺变形;淋巴结转移时出现腋窝淋巴结肿大等。

USG:声像图特征为:①肿块内部回声低而不均;②肿块边缘回声增强;③肿块边界往

往欠清。肿块浸润时,周围组织回声紊乱,肿块形态不规则或呈“蟹足征”;④肿块后方回声多有衰减;⑤超声多普勒显示肿块血运丰富。

CT:CT平扫,多数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缘不光滑或部分光滑,呈分叶状,周边见长短不一、分布不均的毛刺。瘤体密度一般高于腺体密度,CT值25~56Hu。增强扫描示肿块明显强化,可均匀或不均匀,CT值可达60~120Hu,平均升高50Hu。肿块中央有液化坏死时,强化仅见于肿块边缘,且厚薄不均。肿块内出现颗粒状或丛状钙化时,平扫可清楚显示。肿瘤弥漫浸润时,显示为片状病灶或整个乳腺内大片状病灶,密度高于或略高于周围腺体,边界不清。累及皮肤者,可见皮肤增厚,轮廓不光整,呈橘皮样改变,皮下脂肪模糊。累及胸壁者,可见乳腺后间隙消失。乳晕后区癌肿还可见乳头回缩。

MRI:乳腺癌肿块在T1WI呈低信号,在T2WI多呈高信号,其信号强度介于正常乳腺组织和脂肪之间。肿块边缘不光滑,可见毛刺、分叶。皮肤增厚凹陷及乳头内陷也可显示。增强后扫描,肿块有不同程度强化,而且多数呈“快进快出”特征。

【诊断、鉴别诊断及比较影像学】

目前,乳腺癌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穿刺活检。

乳腺癌主要应与乳腺良性肿瘤鉴别

表1 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影像学鉴别诊断

项目良性恶性

肿块形态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结节状、分叶状或不规则

肿块密度均匀,近似于正常乳腺密度不均匀,高于乳腺的密度

肿块大小在X线上等于或大于临床测量值在X线上小于临床测量值

肿块边缘光滑锐利有毛刺,浸润状

周围组织受压推移,常有边缘光整的环形透

亮带受侵,周围形成边缘不整且不规则的水肿带

钙化少见,一般<5个/cm2,多呈粗颗粒

状位于肿块内多见,一般>15个/cm2,呈结晶状或泥沙样,可聚集成团或分散于肿块内外

血管双乳对称患乳血管增粗迂曲皮肤无改变增厚,皱缩,凹陷等乳头无改变有凹陷

声像图肿块内部无回声或均质低回声,后

方回声增强或正常肿块内部回声分布不均,呈实性衰减,后方回声多有衰减

CT增强强化程度多≤20Hu 强化程度多≥50Hu

MRI增强强化不明显,延迟强化多见强化明显,早期强化多见钼靶X线摄影是诊断乳腺癌的首选方法,国外以其作为乳腺癌的普查手段。X线可发现0.5cm的肿瘤,B超对小于1.0cm的肿瘤常不能显示。B超对小钙化点的显示以及乳腺癌

的分型诊断均不如X线。但超声很容易鉴别肿块是实性或囊性,而X线则难以做到这一点。CT增强扫描对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有很高的价值,乳腺良性病变增强前后增高的CT值小于20Hu或更小。MRI增强扫描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很高,但特异性较低。

乳腺疾病的一些科普知识

乳腺疾病的一些科普知识 全网发布:2011-06-23 20:59 发表者:山世岩2874人已访问 一、乳腺基础知识 1、乳房的解剖与生理 乳腺是女性特征性器官。胚胎发育期起源于外胚层,为变异的汗腺。出生后乳腺发育不完善,随年龄增长和性器官的成熟,雌激素会随之增多使乳腺逐渐发育。随着青春期的到来,月经来潮,卵巢分泌功能的成熟而刺激乳腺增生、导管扩张、结缔组织和脂肪增多而乳房增大,并随月经周期变化而变化。女性一生要经历婴幼儿期、儿童期、青春期、月经期、妊娠期、哺乳期、闭经期、老年期。各期都随内分泌变化而变化,故在外形、生理上都有很大差异,各期也能发生各种不同的疾病,诊断和处理也都存在不同。 1.1、婴幼儿期:男女乳腺无差异。出生后2周内由于母体激素进入婴儿体内可发生乳头下肿胀有1-2㎝大小硬结,甚至可挤出少许分泌物。1-3周内可消失。 1.2、儿童期:男女也无明显差异。属静止状态。 1.3、青春期:是女性一生中乳腺发育最重要的时期,12-15岁月经来潮,在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孕激素刺激下乳腺增大,乳头、乳晕增大和由于黑色素沉着而颜色变深.乳房内腺体、导管及周围间质增生而形态增大呈半球形。 1.4、性成熟期:成年未孕女性,乳腺除受卵巢分泌影响外还受脑垂体、肾上腺的调节作用。乳腺和子宫内膜一样发生周期性变化。一般月经后7-8天至18-19天为增生期,月经前5-7天至月经来潮,乳腺小叶、导管伸展扩大增生,使乳房略大可有疼痛(胀痛),大部分月经后即可减轻和消失。有的增生比较严重可疼痛较重需适当治疗。 1.5、妊娠期:此期特点是早期(5-6周)乳房增大,乳头乳晕增大,色变深,但腺体无分泌功能。到中期和妊娠末期高度增生的乳腺腺体开始分泌活动,至分娩后3-4天有了真正的分泌功能,乳腺小叶分泌乳汁,导管贮藏乳汁。

常见食管疾病影像诊断

常见食管疾病影像诊断 【关键词】食管知病影像诊断 (一)反流性食管炎 又称消化性食管炎,为最常见的一种食管炎,系因胃食管连接部的抗反流功能不全,造成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所引起的食管粘膜的炎症糜烂和纤维化等病变。 【影像学表现】 X线钡餐检查: 1.早期不敏感,可为阴性; 2.炎症进展可表现为食管壁毛糙,粘膜增粗走行紊乱,粘膜糜烂所致针尖状钡点; 3.胃内对比剂反流,尤其在卧位时; 4.晚期由于瘢痕形成可致食管腔狭窄; 5.部分病人可显示食管裂孔疝。 【鉴别诊断】 1.与其他食管炎相鉴别(念珠菌食管炎、病毒性食管炎、药物性食管炎)。 2.管腔狭窄时需与硬化性食管癌相鉴别。食管炎时狭窄段与正常部分分界不清,为渐进性;癌性狭窄与正常部分分界清楚,且狭窄段较短,一般不超过5cm。 【影像检查优选评价】 X线造影简单易行,特异性差。内镜除可确定有无食管炎外,尚

可对其程度进行分级。 (二)腐蚀性食管炎 由于吞服或误服腐蚀剂造成食管的损伤,其病变范围和损伤程度与服用腐蚀剂的性质、浓度、剂量及吞服速度有明显关系,也和治疗是否及时有关。 【影像学表现】 1.X线钡餐造影:依据病变损伤程度及病史长短,造影表现不一。病变轻者:早期食管显示轻度水肿,粘膜增粗、紊乱,后期可未见明显异常表现或食管壁稍显僵硬,管腔轻度狭窄。病变严重:早期则有广泛狭窄,食管壁不规则,可伴有多发溃疡,后期有不同程度的管腔狭窄,严重者呈漏斗状或鼠尾状。特别注意如临床考虑食管穿孔时应用碘水造影而不用钡剂。 2.CT可了解食管穿孔并发纵隔炎的范围、程度。 【鉴别诊断】 病史很重要,结合X线造影可诊断。必要时需和硬化型食管癌及反流性食管炎相鉴别。食管癌时管壁僵硬,病变与正常分界明显。反流性食管炎可见胃内容物的反流或食管裂孔疝的存在。 【影像检查优选评价】 X线造影首选,CT可了解并发症范围、程度。 (三)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 是门脉高压的重要并发症,发生率相当高,主要见于肝硬化、脾静脉或脾门脉系统的血栓形成及上腔静脉综合征等。依据病变发展的

常见肺部疾病影像诊断学口诀

常见肺部疾病影像诊断学口诀 先天性肺不发育和肺发育不全 肺不发育先天性病变,两肺一侧肺叶异,一侧异常分三类,不全不良不发育,发育不全伴先心。 肺段隔离症 肺段隔离供血异,肺叶内外有区别,内型圆椭边光滑,块密囊臂壁液气平,外型脏层独立性,左下后叶致密影,常位膈下脊旁隐,膈疝麻痹膨升并发。 肺动静脉瘘 肺动静脉先天瘘,肿块血管肺门走,瓦苗试验肺内阴影大小变,肺A造影看自窦。 大叶性肺炎 大叶肺炎双球菌袭,常侵肺段一侧肺大叶,发病急骤胸痛急,寒热咳痰如锈铁,充血纹粗亮度低,实变均密支气管充气征,消散不无外围吸收,渐缩范围结核别。 支气管肺炎 小叶肺炎萄链菌,常见老年弱幼婴,肺纹增粗肺泡炎,斑片结节模糊边,阻塞气肿炎渗出,肺野透亮扩胸廓,金萄感染坏死变,薄壁空洞灶内显。 备注:肺炎液化坏死时,病灶阴影内可见薄壁空洞征。 病毒性肺炎 病毒肺炎病毒属,巨麻流胞腺病毒,支管周肺泡炎渗出,多灶重叠片影结节分布,网纹夹杂粟粒影,气肿肋膜肺膨出,严重占据肺段叶,胸腔积液常伴随。 过敏性肺炎 过敏肺炎症状轻,瓦霜淡薄游走性,斑片线网弥粟粒,病灶多见中下野。 间质肺炎 间质肺炎细菌病毒,热咳发绀气急促,网纹结节重叠影糊,气肿肋膜肺膨出。 支原体肺炎 肺炎致病支原体,轻症微热咳闷疲,淡江片影粗纹理,重症高热占大叶。 放射性肺炎 射线肺炎射线伤,急性斑片慢性萎缩纤,纵移膈开胸塌陷,综合部位放疗量。 吸入性肺炎 吸入肺炎气急发绀,胸痛呛咳血性痰,不同物质如肺炎,阻塞不张气肿像,片状浓密模糊缘,类脂吸入易纤变,不张三角致密影,急性水肿蝶翼样。医界资讯网(https://www.doczj.com/doc/f216206232.html,) 慢性肺炎 慢性肺炎继发多,变质增生伴渗出,叶段团块纹索粗,斑片结节气肿阻

常见的乳腺疾病有哪些

常见的乳腺疾病有哪些,可以致癌有哪几种? 常见的乳腺疾病有:乳腺炎、乳腺结核、乳腺纤维瘤、乳管内乳头状瘤、乳痛症、乳腺增生以及男性乳房发育症等。 其中乳腺纤维瘤、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囊性增生是乳腺癌的前期病变。 红外乳腺知识汇总 第一章红外乳腺诊断仪的仪器组成 1.原理框图 发射红外线摄取图像图像处理 探头乳房摄像系统主机显示系统 2.诊断原理 红外线乳腺诊断仪主要是通过红外探头发射红外线穿透乳房,由于不同的组织对红外光的吸收程度不同,如:癌可优先吸收红外光,而良性病变吸收红外光较少,故恶性区比良性区吸收更多的红外线,通过高灵敏度的摄像机呈现在荧光屏上的图像也不相同,因此根据图像的异同来诊断疾病。 第二章红外乳腺诊断仪的使用 第一节使用环境 电脑彩色乳腺诊断仪属精密电子仪器,价格较贵,为了提高诊断率、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对使用环境要求如下: 1、光线:此检查是用光源探头对乳腺组织进行透视扫描,经过图像处理显示的屏幕上。检查应在暗室中进行。室内光线太强时,乳腺表面的光线将透进乳腺的部分光线抵消,从而不能有效地显示灰影,尤其可以掩盖浅灰影,而且太强的光线也可干扰视觉对屏幕的观察。但是,室内光线太暗时,对操作不利,所以,可以让少量光线进入室内,以便操作及其它活动。 2、清洁:室内空气中尘埃过多,落入机内,日久会造成电气事故,损坏仪器。所以,室内应适量减少流动人数,清洁地面勿干扫,最好用吸尘器。因湿扫可增加室内湿度,对仪器也不利。 3、温度:电脑彩色乳腺诊断仪的使用环境温度在10-40℃,但是,由于受检者在检查时暴露较多,温度太低易造成受凉,而室温超过30℃时,又会使人感到闷热、易出汗,不利检查。所以,诊断室的温度以30℃左右为宜。最好能装置空调。 4、湿度:乳腺诊断室湿度不应超过80%(相对湿度),否则会降低仪器零部件、元件的绝缘电阻,对电压很高的部件甚至会造成危险;高湿还会引起仪器金属部分的锈蚀,加速仪器损坏。 5、供电:乳腺诊断仪的工作电压为220V±10%,电源电压不应波动过大,控制在使用电压的±5%范围为最好,不能超过±10%,否则会严重影响仪器的工作性能,甚至会烧坏仪器。因此,必须配备功率适当的交流稳压器,并且在同一线路上应避免大功率电器,否则当大功率电器开关时,会影响仪器的图像。另外,乳腺诊断仪必须有良好的拉地装置。 6、避免电、磁干扰:乳腺诊断室附近不应有强电、磁场。强电、磁干扰会使图像出现雪花、图像变形,严重影响对图像的识别。电磁干扰主要来源于高压电源、大功率电机等。 第二节使用程序 在使用前应首先了解仪器的基本结构和性能,了解操作要点,在确认供电正常,室内光线符合要求时,才能开机使用,其操作程序如下: 1、开机:应首先启动交流稳压器的电源开关,观察稳压器指示的电压值,在电压符合要求时,开显示器开关,最后打开主机开关。此时,屏幕显示图像,各功能键指示灯启亮。 2、调节显示器亮度及对比度旋钮,使图像的亮度及对比度适中,在一定条件下调节好的亮

乳腺疾病健康知识讲座

乳腺疾病健康知识讲座 乳腺增生病是妇女常见、多发病之一,尤其近年来发病率上升,年龄也日趋年轻化,多见于20~50岁的女性。因此了解乳腺增生病的症状、发病原因与危害,以及如何进行及时的防治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乳腺增生病: 一组数字: 2008年—2010年:(三年) 可疑乳腺癌病人:42人 确诊病人:29人 其中炎性症状:8人,确诊:5人,非哺乳期乳腺炎:3人 肿块最小:1ⅹ1㎝,肿块最大:9ⅹ9 ㎝ 副乳癌变:1人 术后乳腺囊性增生:2人 年龄:最大77岁,最小20岁 一.乳腺增生病的症状 乳房疼痛+肿块 1.乳房疼痛:胀痛或刺痛,多为两侧,左侧尤甚,可及腋下、肩背。情郁左甚,劳累右甚。经前加重,经后减轻;情郁加重,情畅减轻。 2.乳房肿块:多发于双侧,单个或多个,好发于乳房外上象限。肿块形状有片状、结节状、条索状、颗粒状等。肿块质地软、硬或韧,经前大而硬,经后小而软。 3.乳头溢液:少数可见。 4.月经失调:月经前后不定期,量少色暗兼有血块。 二.乳腺增生病的病因 1.主要因素 (1)精神因素 情志不畅:夫妻关系母子关系婆媳关系生意竞争学习紧张工作压力 郁怒伤肝,思虑伤脾,肝郁脾虚,血瘀痰凝,蕴于乳房,结聚成块而形成乳腺增生病。乳房属胃,脾胃互为表里,肝气行于左。 2.诱发因素 劳累:上肢劳力过度。 饮食:恣食生冷、辛辣之品。 衣着:佩戴过紧的胸罩。 其他:不生育,不哺乳,性生活不和谐。 三.乳腺增生病的检查(三只手) 1.自我检查(第一只手) 时间:(三个一) 每月一次。 经后一周(绝经前妇女)。 每月的第一天(绝经后妇女)。 方法:一看二摸三挤 看——面对镜子,双手叉腰,观察乳房的任何改变。 (1)外观:大小是否对称,有无异常突起;

乳腺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

乳腺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一、乳腺炎性疾病 (一)急性乳腺炎(acute mastitis) 急性乳腺炎常见于分泌期的乳腺,特别是初产妇产后的3~5周内。病原菌常为黄色葡萄 球菌,少数为链球菌。感染途径主要是病原菌从乳头皲裂处逆导管侵入。 急性乳腺炎的病理改变从单纯炎症开始,到严重的乳腺蜂窝组织炎,最后可形成乳腺脓 肿。 临床表现为发病前有乳头皲裂现象,或有乳汁郁积,继而出现乳腺病变局部的红、肿、 热、痛和硬节。全身症状包括乏力、食欲差、头痛发热,甚至寒战高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 【影像学表现】 X线:X线表现为乳腺内界限模糊的片状致密影,皮肤增厚,皮下脂肪显示较乱,有过 多的淋巴管和血管阴影,并出现条索状结缔组织模糊影。有时可伴有泥沙样钙化灶。 USG :乳腺失去正常结构声像图,炎症局部呈不均质点状或块状混合回声,其周围增厚, 边缘不清。皮肤也增厚。 【诊断、鉴别诊断及比较影像学】 根据产妇哺乳的病史及局部、全身的典型炎症表现,一般临床即可作出诊断。影像学检查的目的在于了解有无脓肿并发和观察病变吸收情况。 乳腺炎易与炎性乳癌混淆,后者多在哺乳期外发生,边界不规则,常有浸润。 急性乳腺炎的影像诊断首选超声。B超不仅能准确判断病变的部位、范围,而且操作非 常便利,病情需要时可在床边检查。 (二)乳腺脓肿(abscess of breas) 多数乳腺脓肿是继发于急性炎症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所致,少数乳腺脓肿源于囊肿感 染。 脓肿可位于乳腺的不同部位,常单发,也可多发。脓肿局部波动感明显。脓肿可向外破 溃,亦可穿入乳管,自乳头排除脓液。有时脓肿可破入乳腺和胸大肌之间的疏松组织中,形成乳腺后脓肿。 【影像学表现】 X线:X线表现为轮廓清晰锐利、密度增高的类圆形或不规则阴影,中心部分无结构,周围水肿区密度

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

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 天津市蓟县人民医院王建华 [摘要]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期,甚至达到治愈的效果。乳腺钼靶X 线摄影是乳腺癌诊断的常用方法,尤其对脂肪型乳腺,诊断价值较高。超声检查无损伤性,可以反复应用,对乳腺组织较致密者应用超声检查较有价值,但主要用途是鉴别肿块系囊性还是实性。CT检查可用于不能扪及的乳腺病变活检前定位,确诊乳腺癌的术前分期,检查乳腺后区、腋部及内乳淋巴结有无肿大,有助于制订治疗计划。MRI 具有较高的对软组织的对比性,它比X线、CT和B 超能更好的显示肿瘤的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特征,使其诊断乳腺疾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诊断价值较高。 [关键词]乳腺癌;影像学诊断;钼靶X线摄影;CT;超声;MRI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身心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少见于男性。发病率逐年上升,平均年增长率为2%~3%。常见影像学检查方法有乳腺钼靶X线摄影、超声、CT、MRI。几种检查方法各有各自特点及优势,清楚了解各种检查方法特点,合理使用检查方法,能早期确诊乳腺癌的诊断,指导手术进行,适当减低患者经济负担,具有明显的经济及社会效益[1-4]。 1病因及临床表现 乳腺癌多发在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较高的妇女中,其病因尚未明了。多数学者认为,与激素水平密切相关,当卵巢分泌雌激素过多时,长期慢性刺激敏感的乳腺组织,可导致乳腺组织的增殖和癌变。 乳腺癌多表现于无痛性肿块,因其早期症状不明显而易被忽视。外上象限乳腺癌发病率最高,约占43%。肿块边界多不清(但髓样癌与黏液癌界清),活动度不大,质较硬。部分患者乳头可有溢液,多为血性或浆液性,乳头回缩,皮肤呈橘皮样或酒窝样改变,少数可破溃或增厚。乳腺癌常见淋巴结转移,可于腋下触及结节,其次是锁骨上、内乳区淋巴结,可沿血行转移至肺、胸膜、骨、肝、脑、肾等部位,部分可直接侵及胸壁周围组织。 2 病理学分型 2.1 非浸润性癌 是乳腺癌的早期阶段,当癌瘤局限在乳腺导管或腺泡内,未见突破其基底膜时称非浸润性癌。包括:①导管内癌;②小叶原位癌;③乳头湿疹样腺癌,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