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联网工程导论期末复习

物联网工程导论期末复习

物联网工程导论期末复习
物联网工程导论期末复习

一、填空

①RFID相关概念(PPT)

RFID是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英文缩写,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

②什么是无线传感网(课本)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大量的、廉价的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多跳的、自组织的无线自组网系统,其目的是将网络覆盖区域内感知对象的信息发送给观察者。

③互联网、物联网、泛在网的区别与联系(课本)(网络)

1.互联网的端系统接入主要有两种类型:有线接入与无线接入

2.(1)物联网与互联网在网络基础设施上有一定的重合。

(2)物联网应用系统将根据需要选择无线传感器网络或RFID应用系统的接入方式,而

互联网与物联网的接入方式不同。

3.(1)物联网是互联网接入方式的延伸与功能的扩展

互联网是”Everybody over IP”;物联网是”Everything over IP”

4.物联网提出了很多新的研究课题

5.三网均是交互信息网,是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结果,目的是更加方便的为人们提供

方便,快捷的数据服务,从更小的细节完善人们的需求。

·互联网是人与人的信息交互。

·物联网是物与物,物与人的信息交互。

·泛在网等同互联通信网,目的是为了人与人,人与物的交互,突破时间,地点空间的限制。

④什么是互联网核心协议,P2P技术与节点计算机(PPT)(课本)(网络)

·TCP/IP协议是互联网的核心协议。

·对等互联网络技术(Peer to Peer),互联网中节点计算机既可以作为客户机,又可以作为服务器的工作模式。

·节点计算机是指一台电脑或其他设备与一个有独立地址和具有传送或接收数据功能的网络相连。

⑤嵌入式系统的概念与描述(PPT)

嵌入式系统,也称作“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它是针对特定的应用,剪裁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以适应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SoC也称“片上系统”。

⑥GPS概念(PPT)

·GPS的英文全称是Navigation Satellite Timing And Ranging Global Position System 简称GPS,意为“导航星测时与测距全球定位系统”,或简称全球定位系统。这是一种全新的定位方法,它是将卫星定位和导航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具有全时空、全天候、高精度、连续实时地提供导航、定位和授时的特点,为空间定位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已经在越来越多的领域替代常规的光学与电子定位设备。

·美国“全星球导航定位系统(GPS)”

·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卫星定位系统

·欧盟的“伽利略(GNSS/Galileo)”卫星定位系统

·中国的“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已发射13颗,到2020年达30多颗)

⑦计算机网络分类(按覆盖范围分类)“名称、范围”(PPT)

·个人区域网(PAN)0 - 10M

·局域网(LAN)10M – 10KM

·城域网(MAN)10KM – 100KM

·广域网(WAN)100KM – 1000KM

⑧云计算系统的组成部分(4个)(PPT)

云计算= 云安全+ 云存储+ 云平台+ 云终端

⑨数据挖掘和数据融合的基本概念(PPT)

·数据融合:针对物联网数据的多态性,需要研究基于多种传感器的数据聚合技术,综合分析各种传感器的数据,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

·数据挖掘:数据挖掘是在大型数据库中发现、提取隐藏的预言性知识的方法,使用统计方法和人工智能方法去找出普通数据查询中所忽视的数据隐含的趋势性的信息。

⑩基站的概念与描述、作用(网络)(课本)

·基站是指在一定的无线电覆盖区中,通过移动通信交换中心,与移动电话终端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无线电收发信电台。

·包括天线,无线收发信机以及基站控制器(BSC)

·基站一端通过空中接口与手机通信,另一端接入到移动通信系统之中。

二、不定项选择题

①物联网的描述(第一章)

②RFID的工作原理、有源(无源标签)、RFID标签的描述、RFID读写器的描述

③各类网络作用的描述

④无线传感网

⑤GPS的接收机

⑥IPv6、IPv4技术描述

⑦3G、4G区别与联系

⑧定位技术

三、简答题

①物联网关键技术包括哪几项并对每一项技术进行描述(8条)(书)

·自动感知技术

·嵌入式技术

·移动通信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

·智能数据处理技术

·智能控制技术

·位置服务技术

·信息安全技术

②阐述TCP/IP技术原理及特点

技术原理:通俗而言,TCP/IP协议采用四层的层级结构,分别是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链路层,每一层均呼叫它的下一层所提供的网络来完成自己的需求。而TCP负责发

现传输的问题,如有问题就发出信号,要求重新传输,直到所有数据安全正确地传输到目的地,IP则是给互联网上的每一台计算机规定一个地址。

特点:①协议不依赖于任何特定的计算机硬件或操作系统,提供开放的协议标准,可联合各种硬件与软件。②协议不依赖于特定网络传输硬件,可集成各式网络。③统一的网络地址分配方案。④标准化的高层协议,提供可靠的用户服务。

③传感器的主要性能指标并对每一个进行简述(PPT)

·线性度: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的实际关系曲线偏离直线的程度。

·灵敏度:在稳态下输出增量与输入增量的比值。

·重复性:输入量按同一方向作全程多次测试时,所得特性曲线不一致的程度。

·迟滞(回差滞环)现象:表明传感器在正向行程和反向行程期间,输出-输入特性曲线不重合的程度。

·分辨率与阈值::传感器在规定的范围所能检测输入量的最小变化量。

·稳定性:在室温条件下,经过相当长的时间间隔,传感器的输出与起始标定时的输出之间的差异。

·漂移:在外界的干扰下,输出量发生与输入量无关的、不需要的变化。

·静态误差(精度):静态误差是传感器在其全量程内任一点的输出值与其理论输出值的偏离程度。

④3G和4G网络概念、设计目标及各自的技术特点(详细)

3G网络:

概念: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信技术。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及数据信息,速率一般在数百kbps以上。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设计目标:实现全球统一频谱、统一标准、无缝覆盖。更高的频谱效率,更低的建设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保密性能。提供足够的系统容量。

技术特点:

①支持高速语音与数据信号的混传,可以同时支持高速、实时数据业务,以及基本的

语音业务

②支持高速接入业务,室内数据传输速率可以达到2Mbps,在慢步步行时可以达到

384kbps,在高速移动环境中可以达到144kbps

③3G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线漫游,提供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

音乐、视频等多种信息服务

④3G也要考虑与已有2G系统的兼容

4G网络:

概念: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集3G与WLAN于一体。能够快速传输数据、高质量、音频、视频和图像等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要求的宽带接入和分布式全IP架构网络,是集成多功能的宽带移动通信系统。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设计目标:满足数据通信与多媒体业务需求,适应移动数据、移动计算及移动多媒体运作的需要。

技术特点:

①能够以100Mbps的速度传输高质量的视频图像数据,通话只是4G手机一个基本的

功能

②终端可以实现一台便携式计算机、便携式电视机很多重要的功能

③4G移动通信系统具备全球漫游、接口开放、终端多样化

④能与2G、3G系统兼容

⑤云计算的概念(由云存储和云计算组成)3层核心组成P256#3

云计算是一种利用互联网实现随时随地、按需、便捷地访问共享计算设施、存储设备、应用程序等资源的计算模式。

·IasS:基础设施即服务,平台向用户提供虚拟化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与网络资源,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动态分配和调整。

·PaaS:平台即服务,平台向软件开发人员提供类似中间件的服务,包括数据库、数据处理与软件开发环境等。

·SaaS:软件即服务,平台向最终用户提供定制的软件服务,用户不用安装软件副本,就可以通过网络使用软件。

⑥RFID概念(通过不同方法对RFID进行分类)P54

RFID是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英文缩写,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

·按供电方式分类:有源RFID标签&无源RFID标签

·按工作模式分类:主动式RFID标签&被动式RFID标签&半主动式RFID标签

·按读写方式分类:只读式RFID标签&读写式RFID标签

·按工作频率分类:低频RFID标签&中频RFID标签&高频RFID标签&微波RFID标签

·按封装材料分类:纸质RFID标签&塑料RFID标签&玻璃RFID标签

·按封装形状分类:薄膜粘贴RFID标签&卡式RFID标签&柱形RFID标签&扣式RFID标签&身份识别RFID标签&植入式RFID标签

⑦VR与AR的概念、特点、区别、联系

VR:

概念: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系统。虚拟世界是全体虚拟环境或给定仿真对象的全体,虚拟环境是由计算机生成的,通过视、听及触觉等作用于用户,使之产生身临其境感觉的交互式视景仿真。

虚拟现实技术是结合了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仿真技术、人机接口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传感技术多种技术发展而成的一门新技术。

特点:沉浸(Immersion)VR系统的核心,表示用户投入到由计算机生成的虚拟场景中的能力,用户在虚拟场景中有身临其境之感。

交互性(Interaction)用户与虚拟场景中各种对象相互作用的能力,它是人机和谐的关键性因素。交互性包含对象的可操作程度及用户从环境中得到反馈的自然程度,以及虚拟场景中对象依据物理学定律运动的程度等。VR 是自主参考系,即以用户的视点变化进行虚拟交互。

构想(Imagination)VR不仅仅是一个用户与终端的接口,而且可使用户沉浸于此环境中获取新的知识,提高感性和理性认识,从而产生新的构思。因此,VR是启发人的创造性思维的活动。

AR:

概念: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是将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物体或其它信息叠加到真实场景中,从而实现对现实的“增强”的技术。

特点:①真实世界和虚拟的信息集成②具有实时交互性③在三维尺度空间中增添定位虚拟物体。

区别:

联系: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是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的一个重要分支,均是综合了计算机图形、光电成像、融合显示、多传感器、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人机交互技术等多门学科。均需要计算机生成相应的虚拟信息;都需要使用者使用头盔或类似显示设备;使用者都需要通过相应设备与计算机产生的虚拟信息进行实时互动交互。

⑧什么是A-GPS技术

辅助全球卫星定位系统(Assisted GPS)简称A-GPS,是一种可以利用手机基地站的资讯,配合传统GPS卫星,使定位速度更快的GPS运行方式。

⑨一维码与二维码的特点

·一维码:编码规则简单,条形码识读器造价较低,但数据容量较小,一般只能包含字母和数字;尺寸相对较大,空间利用率较低;一旦出现损坏将被拒读。

·二维码:信息容量大、译码可靠性高、纠错能力强、制作成本低、保密与防伪性能好、无需数据库,扫码后即得到信息等。

四、论述题

①图文描述物联网的体系结构(突出物联网的分层结构)

②RFID技术的应用(图书管理、物流库存)

·图书管理:RFID标签技术应用于图书管理时,我们需要解决从进书、打印与粘贴RFID 标签、入库、提货、销售、收款、统计分析、制定进货计划全过程的RFID应用技术问题。基于RFID的书店零售管理系统结构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应该由:RFID标签、标签编码器/打印机、读写器、运行RFID中间件软件的计算机、数据服务器与系统管理计算机组成。图书入库时进行编码、打印与粘贴RFID标签,且选择的RFID标签需要有价格低廉、存储空间能够标识图书信息的一次性编程只读标签,同时需要注意RFID标签标识的应该是每一本书,而不是一种书,这样对于图书管理会更精细。

·物流库存:RFID标签技术应用于大型仓库时,我们需要解决接收、粘贴标签、分发与转运货物的工作流程:①进货后,将货物从托盘上取下。②扫描每一种货物条形码,根据条形码信息和运输要求将货物分类。③根据获得的货物信息,按照RFID代码写入到RFID标签中。④使用RFID打印机将货物的RFID代码写入到RFID标签中。⑤将检验后的

RFID代码回送到数据库服务器,用于货物追踪。⑥手工在货物或货物包装箱上粘贴RFID 标签。⑦将送到同一地点的货物装到一个托盘上,重新包装。⑧RFID打印机为每个托盘编码、打印标签。托盘编码信息存入数据库服务器,用于运输过程中的追踪;将RFID 标签贴在托盘上。⑨托盘运出仓库时,仓库出口的RFID读写器读出托盘RFID标签,并将信息传送到数据库服务器。⑩每天结束时统计并打印相关数据。这样运作简化了流程,缩短了货物的周转周期。

③以物联网典型应用中选一项进行阐述(第10章)

智能环保、智能家居、智能安防、智能农业、中国智造2025

软件工程导论课后习题大题

习题2-2 为方便储户,某银行拟开发计算机储蓄系统。储户填写的存款单或取款单由业务员键入系统。如果是存款,系统记录存款人姓名、住址、身份证号码、存款类型、存款日期、到期日期、利率及密码(可选)等信息,并打印出存款单给储户。如果是取款,并且存款时留有密码,则系统首先核对储户密码,若密码正确或存款时未留密码,则系统计算利息并打印出利息清单给储户。 功能级数据流图: 对象模型:

习题2-3 为方便旅客,某航空公司拟开发一个机票预订系统。旅行社把预订机票的旅客信息(姓名、性别、工作单位、身份证号码、旅行时间、旅行目的地等)输入进该系统,系统为旅客安排航班,印出取票通知和账单,旅客在飞机起飞的前一天凭取票通知和账单交款取票,系统校对无误即印出机票给旅客。 数据流图: 习题2-4 目前住院病人主要由护士护理,这样做不仅需要大量护士,而且由于不能随时观察危重病人的病情变化,还会延误抢救时机。某医院打算开发一个以计算机为中心的患者监护系统,请写出数据流图。 医院对患者监护系统的基本要求是随时接收每个病人的生理信号(脉搏,体温,血压,心电图等),定时记录病人情况以形成患者日志。当某个病人的生理信号超出医生规定的安全范围时向值班护士发出警告信息。此外,护士在需要时还可以要求系统印出某个指定病人的病情报告。

习题3-6 复印机的工作过程大致如下:未接到复印命令时处于闲置状态,一旦接到复印命令则进入复印状态,完成一个复印命令规定的工作后又回到闲置状态,等待下一个复印命令;如果执行复印命令时发现没纸,则进入缺纸状态,发出警告,等待装纸,装满纸后进入闲置状态,准备接收复印命令;如果复印时发生卡纸故障,则进入卡纸状态,发出警告等待维修人员来排除故障,故障排除后回到闲置状态。 状态转换图: 查询事务 患者日志 警告 信息 生理 信号 生理 信号 危急病人信息 病人 1 接收信号 2 分析信号 3 产生警告信息 护士 日期 时间 时钟 4 定时取样生理信号 定时的 生理信号 5 更新日志 6 产生病情报告 生理 信号 安全范围 患者日志 患者日志 病情报告 生理信号 日期时间 查询事务 接收信号 分析信号 产生警告信息 定时取样 更新日志 产生病情报告 生理信号 危急病人信息 警告信息 定时的生理信号 患者日志 病情报告

软件工程导论》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

《软件工程导论》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 一、填空题 1.软件工程中的结构化分析 SA 是一种面向________的分析方法。 2.软件模块独立性的两个定性度量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 3.软件开发是一个自顶向下逐步细化和求精的过程,而软件测试是一个________的过程。 4. ________和数据字典共同构成了系统的逻辑模型 5. ___________是一种黑盒测试技术,这种技术把程序的输入域划分为若干个数据类,据此导出测试用例。二、单选 题 1.在软件危机中表现出来的软件质量差的问题,其原因是_______。A.软件 研发人员素质太差B.用户经常干预软件系统的研发工作C.没有软件质量标 准 D.软件开发人员不遵守软件质量标准2.在软件质量因素中,软件在异常条件下仍能运 行的能力成为软件的_____。A.安全性B.健壮性C.可用性D.可靠性 3.在下列测试技术中,______不属于黑盒测试技术。A.等价 划分B.边界值分析C.错误推测D.逻辑覆盖 4.软件工程方法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方法,而早期的软件工程方法主要是指______。A.原型化方法B.结构化方法C.功能化方法D.面向对象方法 5. ______是把对象的属性和操作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独立的对象,其内部信息对外界是 隐蔽的,外界只能通过有限的接口与对象发生联系。A.多态 B.继承C.封装D.消息 6. Jackson 方法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使用 Jackson 方法时可以实现______。A.从数据结构导出程序结构B.从数据流图导出初始结构图C.从模块结构导出数据结构D.从模块结构导出程序结构 7.软件测试时为了________而执行程序的过程。A.纠正 错误B.发现错误 C.避免错误 D.证明错误 8.在软件系统中,一个模块应具有什么样的功能,这是由_____决定的。A.总体 设计B.需求分析C.详细设计D.程序设计 9.面向对象分析是对系统进行_________的一种方法。A.需求 分析B.程序设计C.设计评审D.测试验收 10.软件文档是软件工程实施中的重要部分,它不仅是软件开发各阶段的重要依据,而 且影响软件的_______。A.可理解 性B.可维护性C.可扩展性D.可 移植

物联网工程导论复习指导.doc

概念题 /物联网 〃物联网〃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 M2M M2M (Machine/Man to Machine/Man)是一种以机器智能交互为核心的、 网络化的应用与服务。简单地说,M2M是指机器之间的互联互通。 /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也叫数字家庭,或称智能住宅,在英文屮常用Smart Home,智能家居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嵌入式系统和网络通讯技术,将家庭中的各种设备(如照明系统、环境控制、安防系统、网络家电)通过家庭网络连接到一起。 丁 WS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无线传感网络 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大量的廉价微粮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多跳的口组织的网络系统。 / ZigBee ZigBee 是IEEE 802.15.4 协议(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IEEE)美国电气和电了工程师协会)的代名词,无线传感网络内的各个要素通过ZigBee进行信息的传输,这个协议规定的技术是一种短距离、低功耗的无线通信技术。 / WiFi (Wireless Fidelity) WiFi,全称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指具冇完全兼容性的802.□标准IEEE 802.11b 了集,它使用开放的2.4GHz直接序列扩频,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为llMbpSo无需直线传播,传输范围为室外最大300米,室内冇障碍的情况下最大100米,是现在使用的最多的传输协议。 /蓝牙 蓝牙,是一种支持设备短距离通信(一般10m内)的无线电技术。能在包括移动电话、PDA、无线耳机、笔记木电脑、相关外设等众多设备Z间进行无线信息交换。蓝牙采用分散式网络结构以及快跳频和短包技术,支持点对点及点对多点通信,工作在全球通用的2.4GHz ISM(即工业、科学、医学)频段。 其数据速率为IMbpSo采用时分双工传输方案实现全双工传输。 / PLC PLC,电力线通信(Power Line Communication)技术,是指利用电力线传输数据和话音信号的一种通信方式。 /云计算 (1)狭义云计算是指IT :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 (2)广义云计算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服务。 这种服务可以是IT和软件、互联网相关的,也可以是任意其他的服务,它具 冇超大规模、虚拟化、可靠安金等独特功效。

软件工程导论(第五版)课后习题测验答案

《软件工程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软件工程概论 1-1 1.什么是软件危机? 软件危机是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用户对开发出的软件很难满意。 (2)软件产品的质量往往靠不住。 (3)一般软件很难维护。 (4)软件生产效率很低。 (5)软件开发成本越来越大。 (6)软件成本与开发进度难以估计。 (7)软件技术的发展远远满足不了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与深入的需要。 2.软件危机有那些典型表现? (1)对软件开发成本和进度的估计常常很不准确。 (2) 用户对“已完成的”软件系统不满意的现象经常发生。 (3)软件产品的质量往往靠不住。 (4)软件常常是不可维护的。 (5)软件通常没有适当的文档资料。 (6) 软件成本在计算机系统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 (7) 软件开发生产率提高的速度,远远跟不上计算机应用迅速普及深入的趋势。 3.为什么会产生软件危机? (1) 开发人员方面,对软件产品缺乏正确认识,没有真正理解软件产品是一个完整的配置组成。造成开发中制定计划盲目、编程草率,不考虑维护工作的必要性。(2) 软件本身方面,对于计算机系统来说,软件是逻辑部件,软件开发过程没有统一的、公认的方法论和规范指导,造成软件维护困难。 (3) 尤其是随着软件规模越来越大,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原有软件开发方式效率不高、质量不能保证、成本过高、研制周期不易估计、维护困难等一系列问题更为突出,技术的发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社会需求。 4.怎样克服软件危机? (1) 充分吸收和借鉴人类长期以来从事各种工程项目中积累的行之有效的有效原理、概念、技术与方法,特别是吸取几十年来人类从事计算机硬件研究和开发的经验教训。在开发软件的过程中努力作到良好的组织,严格的管理,相互友好的协作。(2) 推广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开发软件的成功的技术和方法,并研究更好、更有效的技术和方法,尽快克服在计算机系统早期发展阶段形成的一些错误概念和作法。(3) 根据不同的应用领域,开发更好的软件工具并使用这些工具。将软件开发各个阶段使用的软件工具集合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很好的软件开发支环环境。 总之为了解决软件危机,既要有技术措施(方法和工具),又要有必要的组织管理措施。 1-3、

软件工程导论-期末题库(完整版)

1.填空题 1.一般来说,可以从__一致性__、_完整性___、_现实性____和_有效性___四个方面验证软件需求的正确性。 2.IPO图是_输入、处理和输出图_的简称,它是美国IBM公司发展完善起来的一种图形工具。 3.系统流程图是描述__物理模型__的传统工具,用图形符号表达了系统中各种元素之间的_____信息流动_____情况。 4.数据流图中的箭头表示数据流,椭圆或圆形表示数据处理,矩形表示数据的源点/终点。 5.软件测试的步骤按顺序分别是:___单元测试_____、子系统测试、系统测试(子系统和系统测试通常称为集成测试)、__确认测试__和_____系统测试(集成测试)____ 6.软件生命周期一般可分为_问题定义_、可行性研究、_需求分析_、设计编码、_测试_、运行与维护阶段。 7.可行性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_经济可行性_、__技术可行性____、__法律可行性___和抉择。 8.在结构化设计中,HIPO图应用在总体设计阶段,由IPO图和_层次图_两部分组成。9.复杂问题的对象模型通常由下述五个层次组成:主题层、___类与对象_层、__结构___层、_属性_层和__服务_层。 10.实施精化设计的目标是基于模块的“高内聚低耦合”的原则,提高模块的_独立性。11.软件生命周期一般可分为___问题定义_、可行性研究、__需求分析__、概要设计__、详细设计、编码、__软件测试_、运行与维护阶段。 12.面向对象的数据存储管理模式分为__文件__、_关系数据库__和__面向对象数据库___三种。 13.单元测试一般以_白盒_测试为主,__黑盒__测试为辅。 14.软件工程三要素包括_方法_、__工具___和__过程___,其中, _过程_支持软件开发的各个环节的控制和管理。 15.类构件的重用方式有_实力重用__、__继承重用______和_ 多态重用__三种。16.能力成熟度模型分为5个等级:初始级、____可重复____级、__已定义___级、____已管理__级和__优化____级。 2.判断题 1. 向滞后的项目中增加人手会使得项目更加滞后。(T)

《物联网工程概论》习题及思考题答案..

1-1简述物联网的定义,分析物联网的“物”的条件。 答: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各种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特别注意,物联网中的“物”,不是普通意义的万事万物,这里的“物”要满足以下条件:1、要有相应信息的接收器;2、要有数据传输通路;3、要有一定的存储功能;4、要有处理运算单元(CPU);5、要有操作系统; 6、要有专门的应用程序; 7、要有数据发送器; 8、遵循物联网的通信协议; 9、在世界网络中有可被识别的唯一编号。 1-2简述物联网应具备的三个特征。 答:一是全面感知,即利用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二是可靠传递,通过各种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三是智能处理,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的控制。 1-4名词解释:RFID、EPC、ZigBee。 答:RFID即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可以快速读写、长期跟踪管理,通过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通信对目标加以识别。 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即产品电子代码,为每一件单品建立全球的、开放的标识标准,实现全球范围内对单件产品的跟踪与追溯。 ZigBee技术是一种近距离、低复杂度、低功耗、低速率、低成本的双向无线通信技术。主要用于距离短、功耗低且传输速率不高的各种电子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以及典型的有周期性数据、间歇性数据和低反应时间数据传输的应用。 1-5简要概述物联网的框架结构。 答:物联网可以简要分为核心层、接入层,软件核心层主要是应用服务层,硬件接入层包括网络传输层和感知控制层。感知控制层一般包括RFID感应器、传感器网关、接入网关、RFID标签、传感器节点、智能终端等,网络传输层包括无线传感器网络、移动通信网络、互联网、信息中心、网管中心等;软件应用服务层是为了管理、维护物联网以及为完成用户的某种特定任务而编写的各种程序的总和。

软件工程导论课后题

1-5、根据历史数据可以做出如下的假设: 对计算机存储容量的需求大致按下面公式描述的趋势逐年增加:M=4080e0.28(Y-1960) 存储器的价格按下面公式描述的趋势逐年下降:P1=0.3×0.72Y-1974(美分/位) 如果计算机字长为16位,则存储器价格下降的趋势为:P2=0.048×0.72Y-1974(美元/字) 在上列公式中Y代表年份,M是存储容量(字数),P1和P2代表价格。 基于上述假设可以比较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成本的变化趋势。要求计算: (1) 在1985年对计算机存储容量的需求估计是多少?如果字长为16位,这个存储器的价格是多少? (2) 假设在1985年一名程序员每天可开发出10条指令,程序员的平均工资是每月4000美元。如果一条指令为一个字长,计算使存储器装满程序所需用的成本。(3) 假设在1995年存储器字长为32位,一名程序员每天可开发出30条指令,程序员的月平均工资为6000美元,重复(1)、(2)题。

2-4 目前住院病人主要由护士护理,这样做不仅需要大量护士,而且由于不能随时观察危重病人的病情变化,还会延误抢救时机。某医院打算开发一个以计算机为中心的患者监护系统,请分层次地画出描述本系统功能的数据流图。 医院对患者8监护系统的基本要求是随时接收每个病人的生理信号(脉搏、体温、血压、心电图等),定时记录病人情况以形成患者日志,当某个病人的生理信号超出医生规定的安全范围时向值班护士发出警告信息,此外,护士在需要时还可以要求系统印出某个指定病人的病情报告。 从问题陈述可知,本系统数据源点是“病人”和“护士”,他们分别提供生理信号和要求病情报告的信息。进一步分析问题陈述,从系统应该“定时记录病人情况以形成患者日志”这项要求可以想到,还应该有一个提供日期和时间信息的“时钟”作为数据源点。 从问题陈述容易看出,本系统的数据终点是接收警告信息和病情报告的护士。 系统对病人生理信号的处理功能主要是“接收信号”、“分析信号”和“产生警告信息”。 此外,系统还应该具有“定时取样生理信号”、“更新日志”和“产生病情报告”的功能。 为了分析病人生理信号是否超出了医生规定的安全范围,应该存储“患者安全范围”信息。此外,定时记录病人生理信号所形成的“患者日志”,显然也是一个数据存储。

软件工程导论第六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一、什么是软件危机?它有哪些典型表现?为什么会出现软件危机? 软件危机是指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使用与维护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和难题。它包括两方面:如何开发软件,已满足对软件日益增长的需求;如何维护数量不断增长的已有软件。 软件危机的典型表现: (1) 对软件开发成本和进度的估计常常很不准确。常常出现实际成本比估算成本高出一个数量级、实际进度比计划进度拖延几个月甚至几年的现象。而为了赶进度和节约成本所采取的一些权宜之计又往往损害了软件产品的质量。这些都降低了开发商的信誉,引起用户不满。 (2) 用户对已完成的软件不满意的现象时有发生。 (3) 软件产品的质量往往是靠不住的。(4) 软件常常是不可维护的。 (5) 软件通常没有适当的文档资料。文档资料不全或不合格,必将给软件开发和维护工作带来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难以解决的问题。 (6) 软件成本、软件维护费在计算机系统总成本中所占比例逐年上升。 (7) 开发生产率提高的速度远跟不上计算机应用普及的需求。 软件危机出现的原因: (1) 来自软件自身的特点:是逻辑部件,缺乏可见性;规模庞大、复杂,修改、维护困难。 (2) 软件开发与维护的方法不当:忽视需求分析;认为软件开发等于程序编写;轻视软件维护。 (3) 供求矛盾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面对日益增长的软件需求,人们显得力不从心。 二、假设自己是一家软件公司的总工程师,当把图1.1给手下的软件工程师们观看,告诉他们及时发现并改正错误的重要性时,有人不同意这个观点,认为要求在错误进入软件之前就清楚它们是不现实的,并举例说:“如果一个故障是编码错误造成的,那么,一个人怎么能在设计阶段清除它呢?”应该怎么反驳他? 答:在软件开发的不同阶段进行修改付出的代价是很不相同的,在早期引入变动,涉及的面较少,因而代价也比较低;在开发的中期,软件配置的许多成分已经完成,引入一个变动要对所有已完成的配置成分都做相应的修改, 不仅工作量大,而且逻辑上也更复杂,因此付出的代价剧增;在软件“已经完成”是在引入变动,当然付出的代价更高。一个故障是代码错误造成的,有时这种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要修改的成本是很小的,因为这不是 整体构架的错误。 三、什么是软件工程?它有哪些本质特征?怎样用软件工程消除软件危机? 1993年IEEE的定义:软件工程是:①把系统的、规范的、可度量的途径应用于软件开发、运行和维护过程,也就是把工程应用于软件;②研究①中提到的途径。 软件工程的本质特征: (1) 软件工程关注于大型程序(软件系统)的构造(2) 软件工程的中心课题是分解问题,控制复杂性(3) 软件是经常变化的,开发过程中必须考虑软件将来可能的变化 (4) 开发软件的效率非常重要,因此,软件工程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寻求开发与维护软件的更好更有效的方法和工具 (5) 和谐地合作是开发软件的关键(6) 软件必须有效地支持它的用户 (7) 在软件工程领域中是由具有一种文化背景的人替具有另一种文化背景的人(完成一些工作)消除软件危机的途径: (1) 对计算机软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软件≠程序) (2) 必须充分认识到软件开发不是某种个体劳动的神秘技巧,而应该是一种组织良好、管理严密、各类人员协同配合、共同完成的工程项目 (3) 推广使用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开发软件的成功技术和方法 (4) 开发和使用更好的软件工具 四、简述结构化范型和面向对象范型的要点,并分析他们的优缺点。 1. 传统方法学:也称为生命周期方法学或结构化范型。优点:把软件生命周期划分成基干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任务相对独立,而且比较简单,便于不同人员分工协作,从而降低了整个软件开发过程的困难程度。缺点:当软件规模庞大时,或者对软件的需求是模糊的或会承受时间而变化的时候,开发出的软件往往不成功;而且维护起来仍然很困难。 2. 面向对象方法学:优点:降低了软件产品的复杂性;提高了软件的可理解性;简化了软件的开发和维护工作;促进了软件重用。

软件工程导论复习试题库完整

a(1)在软件工程中,白盒测试法可用于测试程序的内部结构。此方法将程序看作是 A) 路径的集合B)循环的集合C)目标的集合D)地址的集合 c(2)在下述哪一种测试中,测试程序的设计者必须接触到源程序 I.功能测试Ⅱ. 结构测试 A)均不须B)只有ⅠC)只有ⅡD)Ⅰ和Ⅱ a(3)检查软件产品是否符合需求定义的过程称为 A)确认测试B)集成测试C)验证测试D)验收测试 c(4)下述陈述中,哪一个不是软件健壮性的度量指标? A)失败后重新启动所需的时间B)引起失败的时间所占的百分比 D)失败前的平均工作时间D)在一次失败中数据恶化的概率 b(5)对软件是否能达到用户所期望的要求的测试称为 A) 集成测试B) 有效性测试C) 系统测试D) 验收测试 a(6)在面向数据流的软件设计方法中,一般将信息流分为 A)变换流和事务流B)变换流和控制流 C)事务流和控制流D)数据流和控制流 d(7)软件需求说明书是软件需求分析阶段的重要文件,下述哪个(些)是其应包含的内容 I.数据描述Ⅲ. 模块描述 II.功能描述Ⅳ. 性能描述 A)ⅡB)Ⅲ和ⅣC)Ⅰ、Ⅱ和ⅢD)Ⅰ、Ⅱ和Ⅳ (8)软件测试一般分为三类,即 I.静态测试Ⅱ. 动态测试Ⅲ. 正确性测试

设计测试用例对程序进行测试,应属于 A)ⅠB)ⅡC)Ⅰ和ⅡD)Ⅲ (9)模块独立性是由内聚性和耦合性来度量的,其中内聚性是度量____,耦合性是度量____。 A)模块间联系程度B)模块的功能强度 C)信息隐蔽程度D)模块的复杂程度 (10)软件设计中一般将用到图形工具,下述哪种(些)工具可用作设计的图形工具 I.结构图Ⅱ. 实体关系图Ⅲ. IPO图 II.Ⅳ. 流程图Ⅴ. N-S图 A)Ⅰ和ⅡB)Ⅲ和ⅣC)Ⅰ、Ⅲ、Ⅳ和ⅤD)全部 A (2)C (3)A (4)C (5) B (6)A (7)D (8)B (10) C (11)试判断下列论述中哪个(些)是正确的 I.软件系统中所有的信息流都可以认为是变换流 II.软件系统中所有的信息流都可以认为是事务流 III.事务分析和变换分析的设计步骤基本类似 A)ⅠB)ⅡC)ⅢD)Ⅰ和Ⅲ (12)软件的有效性测试是验证软件的运行是否达到用户的期望,用户的期望应体现于A)详细设计报告B)软件需求说明书 C)总体设计报告D)有效性测试要求 (13)软件设计中的软件过程其主要描述的是 A)模块间关系B)模块操作细节 C)模块控制方法D)模块类型

物联网工程导论总复习题

一~三:(填空、简答、画图分析题)候选题目 1. 简述物联网的定义,分析物联网的“物”的条件 答:物联网(the In ternet of Thi ngs, loT)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特别注意的是物联网中的“物”,不是普通意义的万事万物,这里的“物” 要满足以下条件:1、要有相应信息的接收器; 2、要有数据传输通路;3、要 有一定的存储功能;4、要有处理运算单元(CPU);5、要有操作系统;6、要有 专门的应用程序;7、要有数据发送器;8、遵循物联网的通信协议;9、在世界网络中有可被识别的唯一编号。 2. 简述物联网应具备三个特征 答:一是全面感知,即利用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 二是可靠传递,通过各种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 三是智能处理,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的控制。

3. 简述计算十五年周期定律和摩尔定律。 答:十五年周期定律:计算模式每隔15年发生一次变革。纵观历史,1965 年前后发生的变革以大型机为标志,1980年前后以个人计算机的普及为标志,而1995 年前后则发生了互联网革命,2010年发生的变革出现在物联网领域。 18个月的摩尔定律: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 4. 名词解释:RFID、EPC、ZIGBEE. 答: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即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可以快速读写、长期跟踪管理,通过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通信对目标加以识别。 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即产品电子代码,为每一件单品建立全球的、开放的标识标准,实现全球范围内对单件产品的跟踪与追溯。 ZigBee技术是一种近距离、低复杂度、低功耗、低速率、低成本的双向无线通讯技术。主要用于距离短、功耗低且传输速率不高的各种电子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以及典型的有周期性数据、间歇性数据和低反应时间数据传输的应用。 5. 简要概述物联网的框架结构。 答:物联网的框架结构主要可以分为应用服务层,硬件接入层包括网络传输层和感知控制层。 应用服务层 网络传输层

物联网工程导论总复习题

一~三:(填空、简答、画图分析题) 候选题目 1.简述物联网的定义,分析物联网的“物”的条件。 答: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特别注意的是物联网中的“物”,不是普通意义的万事万物,这里的“物”要满足以下条件:1、要有相应信息的接收器;2、要有数据传输通路;3、要有一定的存储功能;4、要有处理运算单元(CPU);5、要有操作系统;6、要有专门的应用程序;7、要有数据发送器;8、遵循物联网的通信协议;9、在世界网络中有可被识别的唯一编号。 2.简述物联网应具备三个特征。 答:一是全面感知,即利用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 二是可靠传递,通过各种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 三是智能处理,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的控制。

3.简述计算十五年期定律和摩尔定律。 答:十五年期定律:计算模式每隔15年发生一次变革。纵观历史,1965年前 后发生的变革以大型机为标志,1980年前后以个人计算机的普及为标志,而1995年前后则发生了互联网革命,2010年发生的变革出现在物联网领域。 18个月的摩尔定律: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 4.名词解释:RFID、EPC、ZIGBEE。 答: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即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可以快速读写、长期跟踪管理,通过无线射频式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通信对目标加以识别。 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即产品电子代码,为每一件单品建立全球的、开放的标识标准,实现全球围对单件产品的跟踪与追溯。 ZigBee技术是一种近距离、低复杂度、低功耗、低速率、低成本的双向无线通讯技术。主要用于距离短、功耗低且传输速率不高的各种电子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以及典型的有期性数据、间歇性数据和低反应时间数据传输的应用。 5.简要概述物联网的框架结构。 答:物联网的框架结构主要可以分为应用服务层,硬件接入层包括网络传输层和感知控制层。

软件工程导论试题

软件工程导论试题 一.选择 1、瀑布模型把软件生命周期划分为八个阶段:问题的定义、可行性研究、软件需求分析、系统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和运行、维护。八个阶段又可归纳为三个大的阶段:计划阶段、开发阶段和(C)。 A、详细计划 B、可行性分析 C、运行阶段 D、测试与排错 2、从结构化的瀑布模型看,在它的生命周期中的八个阶段中,下面的几个选项中哪个环节出错,对软件的影响最大(C)。 A、详细设计阶段 B、概要设计阶段 C、需求分析阶段 D、测试和运行阶段 3、在结构化的瀑布模型中,哪一个阶段定义的标准将成为软件测试中的系统测试阶段的目标(A)。 A、需求分析阶段 B、详细设计阶段 C、概要设计阶段 D、可行性研究阶段 4、软件工程的出现主要是由于(C)。 A.程序设计方法学的影响 B.其它工程科学的影响 C.软件危机的出现 D.计算机的发展 5、软件工程方法学的目的是:使软件生产规范化和工程化,而软件工程方法得以实施的主要保证是(C) A、硬件环境 B、软件开发的环境 C、软件开发工具和软件开发的环境 D、开发人员的素质 6、软件开发常使用的两种基本方法是结构化和原型化方法,在实际的应用中,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现为(B) A、相互排斥 B、相互补充 C、独立使用 D、交替使用 7、UML是软件开发中的一个重要工具,它主要应用于哪种软件开发方法(C) A、基于瀑布模型的结构化方法 B、基于需求动态定义的原型化方法 C、基于对象的面向对象的方法 D、基于数据的数据流开发方法 8、在下面的软件开发方法中,哪一个对软件设计和开发人员的开发要求最高(B) A、结构化方法 B、原型化方法 C、面向对象的方法 D、控制流方法 9、结构化分析方法是一种预先严格定义需求的方法,它在实施时强调的是分析对象的(B)A、控制流B、数据流C、程序流D、指令流 10、软件开发的结构化生命周期方法将软件生命周期划分成(A) A、计划阶段、开发阶段、运行阶段 B、计划阶段、编程阶段、测试阶段 C、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程调试 D、需求分析、功能定义、系统设计11、软件开发中常采用的结构化生命周期方法,由于其特征而一般称其为(A) A、瀑布模型 B、对象模型 C、螺旋模型 D、层次模型 12、软件开发的瀑布模型,一般都将开发过程划分为:分析、设计、编码和测试等阶段,一般认为可能占用人员最多的阶段是(C) A、分析阶段 B、设计阶段 C、编码阶段 D、测试阶段 二.填空 21.系统流程图是描述物理模型的传统工具,用图形符号表示系统中各个元素表达了系统中各种元素之间的(信息流动)情况。 [解析]系统流程图是描述物理系统的传统工具,用图形符号表示系统中的各个元素,如人工处理、数据处理、数据库、文件、设备等,表达了元素之间的信息流动的情况。 22.成本效益分析的目的是从(经济)角度评价开发一个项目是否可行。 [解析]成本效益分析首先是估算将要开发的系统的开发成本,然后与可能取得的效益进行比较和权衡,其目的是从经济角度评价开发一个新的软件项目是否可行。 23.自顶向下结合的渐增式测试法,在组合模块时有两种组合策略:深度优先策略和(宽度优先策略)。 [解析]渐增式测试法有自顶向下结合和自底向上结合两种组装模块的方法,其中自顶向下集成是构造程序结构的一种增量式方式,不需要编写驱动模块,只需要编写桩模块。它从主控模块开始,按照软件的控制层次结构,以深度优先或宽度优先的策略,逐步把各个模块集成在一起。 24.独立路径是指包括一组以前没有处理的语句或条件的一条路径。从程序图来看,一条独立路径是至少包含有一条(在其他独立路径中未有过)的边的路径。 [解析]在基本路径测试中,以详细设计或源程序为基础,导出控制流程图的拓扑结构——程序图,在计算了程序图的环路复杂性之后,确定只包含独立路径的基本路径图,其中独立路径是包括一组以前没有处理的语句或条件的一条路径。从程序图来看,一条独立路径是至少包含有一条在其他独立路径中未有过的边的路径。 25.汇编语言是面向(机器)的,可以完成高级语言无法完成的特殊功能,如与外部设备之间的一些接口工作。 [解析]汇编语言属于低级语言,是一种面向机器的语言,它与高级语言相比有许多优越性:如操作灵活,可以直接作用到硬件的最下层,完成与外部设备的接口工作等,是能够利用计算机硬件特性直接控制硬件设备的唯一语言。 26.在JSP方法中解决结构冲突的具体办法是(中间数据结构或中间文件)。 [解析]JSP方法是面向数据结构的设计方法。它定义了一组以数据结构为指导的映射过程,根据输入、输出的数据结构,按一定的规则映射成软件的过程描述,在JSP方法中解决结构冲突的具体办法是引入中间数据结构或中间文件,将冲突部分分隔开来,建立多个程序结构,再利用中间文件把它们联系起来,构成一个系统的整体。 27.详细设计的任务是确定每个模块的内部特性,即模块的算法、(使用的数据)。 [解析]详细设计的基本任务是为每个模块进行详细的算法设计,为模块内的数据结构进行设计,确定每个模块的内部特性,包括模块的算法和使用的数据。对数据库进行物理设计等。 28.所有软件维护申请报告要按规定方式提出,该报告也称(软件问题)报告。 [解析]在软件维护的流程中,第一步就是制定维护申请报告,也称为软件问题报告,它是维护阶段的一种文档,由申请维护的用户填写。

《软件工程导论第五版》张海潘pdf版(第五版清华大学出版社课后答案)

第一章 z 软件工程方法学(3个要素) :通常把软件生命周期全过程中使用的一整套技术方法的集合称为方法学, 也称范型。三要素:方法、工具和过程。 z 软件生命周期模型 – 瀑布模型:优点:1.可强迫开发员采用规范的方法2.严格地规定了每个阶段必须提交的文件3.要求每 个阶段交出的所有产品都必须经过质量保证小组的仔细验证。 – 缺点:传统的瀑布模型过于理想化,是由文档驱动的。 – 快速原型模型:通过快速构建起一个可在计算机上运行的原型系统,让用户试用原型并收集用户反 馈意见的方法,获取用户真正的需要。 – 增量模型:优点:能在较短时间内向用户提交可完成部分工作的产品;逐步增加产品功能可以使用 户有较充实的时间学习和适应新产品,从而减少一个全新的软件可能给客户组织带来的冲击。 – 螺旋模型:优点:对可选方案和约束条件的强调有利于已有软件的重用;减少了过多测试;维护只 是螺旋模型中另一个周期。 1-1 什么是软件危机? 是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 1-2 什么是软件工程? 是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一门工程学科。 1-3 简述结构化范型和面向对象范型的要点,并分析它们的优缺点。 目前使用得最广泛的软件工程方法学(2种): 1. 传统方法学:也称为生命周期方法学或结构化范型。 优点:把软件生命周期划分成基干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任务相对独立,而且比较简单,便于不同人员分工协作,从而降低了整个软件开发过程的困难程度。缺点:当软件规模庞大时,或者对软件的需求是模糊的或会承受时间而变化的时候,开发出的软件往往不成功;而且维护起来仍然很困难。 2. 面向对象方法学:优点:降低了软件产品的复杂性;提高了软件的可理解性;简化了软件的开发和维护工作; 促进了软件重用。 1-4 软件生命周期划分成哪些阶段 z 软件生命周期(各阶段)软件生命周期由软件定义、软件开发和运行维护三个时期组成。 1. 软件定义时期划分为三个阶段: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和需求分析 2. 开发时期: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和单元测试、综合测试。 3. 维护时期:主要任务是使软件持久地满足用户的需要。 1-5 什么是软件过程?它与软件工程方法学有何关系? z 软件过程:是为了获得高质量软件所需要完成的一系列任务的框架,它规定了完成各项任务的工作步骤 z 软件工程方法学:通常把在软件生命周期全过程中使用的一整套技术方法的集合称为方法学,也称范型 1-6 传统“瀑布模型”的主要缺陷是什么?试说明改进的方法。 传统的瀑布模型过于理想化了。增加“反馈环” 第二章 z 可行性研究的目的:就是用最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问题是否能够解决。 z 可行性研究的任务:1.进一步分析和澄清问题;2.导出系统的逻辑模型;3.从逻辑模型出发,提出若干种系统 实现方案4.研究每种实现方案的可行性: z 技术上的可行性 ——使用现有的技术能实现这个系统吗? z 经济上的可行性 ——这个系统的经济效益能超过它的开发成本吗? (投资与效益) z 操作可行性 ——系统的操作方式在这个用户组织内行得通吗? z 社会、政策允许的可行性 5.为每个可行的解决方案制定一个粗略的实现进度 6.对以后的行动方针提出建议 方法:1.系统流程图 2.数据流图:(DFD ) 符号 数据流 第 1 页https://www.doczj.com/doc/f22358402.html,

软件工程导论复习题选择

选择题 (1)在软件开发模型中,提出最早、应用最广泛的模型是() A.瀑布 B. 螺旋 C. 演化 D. 智能 (2)软件工程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方法,而早期的软件工程方法一般是指() A. 原型化方法 B. 结构化方法 C. 面向对象方法 D. 功能分解法 (3)下列关于瀑布模型的描述正确的是() A.利用瀑布模型,如果发现问题修改的代价很低 B.瀑布模型的核心是按照软件开发的时间顺序将问题简化 C.瀑布模型具有良好的灵活性 D.瀑布模型采用结构化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将逻辑实现与物理分开实现 (4) 原型化方法是用户和设计者之间执行的一种交互构成,适用于()系统 A.需求不确定性高的B.需求确定的 C.管理信息D.实时 (5)软件开发瀑布模型中的软件定义时期各个阶段依次是() A.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 B.可行性研究,问题定义,需求分析 C.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问题定义 D.以上顺序都不对 (6)开发软件所需高成本和产品的低质量之间有这着尖锐的矛盾,这种现象()的一种表现A.软件工程B.软件周期C.软件危机D.软件产生(7)快速原型模型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A.开发完毕才见到产品 B.及早提供全部完整的软件产品 C.开发完毕后才见到工作软件 D.及早提供工作软件 (8)软件工程中常用的生命周期模型有()等 A.瀑布模型,快速原型模型,增量模型,螺旋模型和喷泉模型 B.瀑布模型,快速原型模型,扩展模型,螺旋模型和喷泉模型 C.瀑布模型,快速循环模型,增量模型,螺旋模型和喷泉模型 D.瀑布模型,快速原型模型,增量模型,螺旋模型和敏捷模型 (9)软件工程方法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方法,而早期的软件工程方法常用模型不包括()A.瀑布模型B.敏捷模型C.原型模型D.螺旋模型(10)软件开发瀑布模型中的各个阶段依次是() A.设计、分析、实现、测试、维护B.分析、设计、测试、实现、维护 C.分析、设计、实现、维护、测试D.分析、设计、实现、测试、维护(11)软件危机的表现不包括() A.软件质量不可靠B.软件几乎是不可维护的 C.测试过程中发现的错误较多D.缺少文档 (12)瀑布模型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A.推迟实现B.成功效率高 C.容易失败D.过程迭代 (13)在软件生产的程序系统时代由于软件规模扩大和软件复杂性提高等原因导致了()A.软件危机B.软件工程 C.程序设计革命D.结构化程序设计 (14)软件工程是()

物联网工程导论期末复习题

简答题 1.理解物联网的定义和技术特征,需要注意那三个基本的问题?P14 1)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与互联网在基础设施上有一定程度的重合,但它不是互联网概念、技术与应用的简单扩展。 2)互联网扩大了人与人之间信息共享的深度与广度,而物联网更加强调它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广泛与深入地应用。 3)物联网的主要特征是:全面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处理。 2.物联网的技术特征有哪些?p14-17 1.物联网中的智能物体具有感知、通信与计算能力 1)“智能物体”是对连接到物联网中的人与物的一种抽象 2)对智能物体感知、通信与计算能力的理解 3)对物联网标识符的理解 4)智能物体与嵌入式技术的关系 2.物联网可以提供所有对象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互联 3.物联网的目标是实现物理世界与信息世界的融合 3.什么中间件软件?P29 (我国学术界一般认可的定义是) 中间件是指网络环境下处于操作系统、数据库等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之间的一种起连接作用的分布式软件,主要解决异构网络环境下分布式应用软件的互连与互操作问题,提供标准接口、协议,屏蔽实现细节,提高应用系统易移植性 第2章 RFID与物联网应用 简答题 1.RFID标签读写器设计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P64 1)标签身份识别与标签数据传输加密/解密问题 2)标签数据传输错误问题

3)多标签读取过程中的“碰撞”问题 4)有源标签电源状态管理问题 5)标签与天线位置对读写效果的影响 2.EPC编码体系与UID编码体系有何不同。P73 日本的UID标准与ECP标准在使用的无线通信频率、编码位数、网络运行环境与应用领域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1)UID标准使用的无线通信频率为与,EPC标准使用UHF频段。 2)UID的U-code采用的基本长度是128位,EPC标准则采用96位长度。U-code 可以兼容各种标识编码体系,如条形码的JAN码、UPC码、EAN码,书籍的ISBN、ISSN码,IPv4或IPv6地址,电话号码等。 3)UID标准主要用于产品追溯与移动支援、旅游指南,EPC标准主要是针对供应链 的流通环节。 3.读写器的主要功能有哪些?p62 1)读写器与RFID标签之间的通信。 2)读写器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3)能够实现在有效区域内实现对多个RFID标签同时读写的能力。 4)能够对固定或移动RFID标签进行识别和读写。 5)能够校验读写过程中错误信息。 6)能够识别有源RFID标签与电池相关的电量信息。 第3章传感器、智能传感器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 1.传感器静态性能技术指标包括哪些?(每个指标作简单介绍) P88 1)线性度:指传感器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的实际关系曲线偏离拟合直线的程度。 2)灵敏度:灵敏度是传感器静态特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定义为输出量的增量Δy 与引起该增量的相应输入量增量Δx 之比。

物联网工程导论-考试大纲

物联网工程导论考试大纲 物联网技术已从实验室阶段走向产业,走向实际应用。物联网工程导论以物联网专业的关键技术介绍为主,对物联网历史和技术发展趋势都有精简扼要的介绍,目的是使学生对物联网专业有较为整体和系统的把握,因此物联网工程导论是学习物联网专业其他课程的基础。 本考试大纲针对“物联网专业方向”【物联网工程导论】课程的期末考试设置。 一.考试要求及结构 前置知识 1.了解互联网 2.了解IT技术 基本要求 1.理解物联网的概念 2.了解国内外物联网发展概况 3.理解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4.了解RFID技术应用领域和RFID频率标准与技术规范 5.了解RFID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 6.了解无线传感网的技术特点 7.理解无线传感网的体系结构 8.了解物联网软件和中间件的作用 9.了解PML概念、功能和构成 10.了解云计算的关键技术 考察范围【物联网工程导论】课程教学大纲中的必讲内容 考试形式在线考试 考试时间50分钟(中间不休息) 试卷结构【理论题】满分100分 【理论题】包括:选择(30分)、填空(20分)、简答(50分) 简答题要求 1.能够根据题目要求说出主要技术要点 2.语言叙述简明扼要 3.不得在试卷中叙述与题目无关的话题,否则扣分 二.考试内容 1.物联网概述 ?ITU对物联网的定义 ?M2M的概念 ?智慧地球的概念 ?物联网与互联网的比较 ?中国发展物联网的基础 ?中国物联网发展中的问题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有哪些 ?物联网产业链 2.物联网体系结构

?三维体系结构的内容 ?自主体系结构的全局结构 ?EPC系统构成 ?EPC编码体系 3.RFID技术 ?RFID技术应用领域 ?RFID系统组成 ?RFID系统的技术特点 ?RFID频率标准 ?RFID电子标签的种类和特点 4.无线网络技术 ?IEEE802.15标准 ?IEEE802.11标准 ?蓝牙技术特点 5.无线传感网络 ?无线传感网络的特点 ?无线传感网络的应用 ?无线传感网协议体系结构 ?无线传感网拓扑控制 ?无线传感网定位技术 ?无线传感网时间同步机制 ?无线传感网数据融合技术 ?无线传感网MAC协议 ?无线传感网路由协议 6.物联网软件和中间件 ?物联网软件和中间件在物联网中的地位和作用?RFID中间件的概念和作用 ?RFID中间件关键技术 7.物联网的标准与协议 ?RFID标准体系:ISO/IEC标准的分类 ?Zigbee体系结构内容 ?Zigbee技术特点 ?Zigbee协议栈结构 ?Zigbee网络拓扑结构 8.物联网实体标记语言 ?PML的概念 ?PML的功能 ?PML的构成 ?PML的核心技术:XML语法规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