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2021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复习-综合题练习题含详细答案

2020-2021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复习-综合题练习题含详细答案

2020-2021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复习-综合题练习题含详细答案
2020-2021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复习-综合题练习题含详细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综合题

1.金属及其金属材料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发生了巨大变化。

(1)我国第五套人民币硬币的成分如下:一角币用不锈钢,伍角币在钢芯表面镀铜,一元币在钢芯表面镀镍(Ni)。为探究镍在金属活动性表中的位置,课外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

①B中有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2)首钢旧址中,一座座废弃的高炉已经锈迹斑斑,用硫酸可以除去铁锈,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这些废弃的高炉曾经用于炼铁,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一氧化碳和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炼铁的反应原理_____。

(3)钛白粉的化学名称是二氧化钛(TiO2),无毒,有极佳的白度和光亮度,是目前性能最好的白色颜料。以主要成分为TiO2的金红石作原料,通过氯化法可以制备钛白粉,主要流程如下:

①TiO2中钛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

②补全TiCl4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TiCl4+O2高温

_____Cl2+_____。

③根据绿色化学理念,生产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原料和减少有害物质排放。从绿色化学的角度看,该工艺流程的明显优点是_____。

【答案】Ni+2HCl=H2↑+NiCl2无现象 Fe2O3+ 3H2SO4 == Fe2(SO4)3+ 3H2O Fe2O3+3CO 高温

2Fe+3CO2 +4 2 TiO2氯气循环利用或减少有害气体排放

【解析】

【分析】

【详解】

(1)①B中有气泡产生,是镍与盐酸发生了反应生成了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i+2HCl=H2↑+NiCl2。

②由于镍能与稀盐酸反应,说明了镍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氢的前边,活动性大于铜,所以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无现象。

(2)铁锈的成分是氧化铁,用硫酸可以除去铁锈,其化学方程式为Fe2O3+ 3H2SO4 == Fe2(SO4)3+ 3H2O;用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和一氧化碳炼铁的反应物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写在等号的左边,生成物铁和二氧化碳写在等号的右边,根据得失氧进行配平,反

应条件是高温写在等号的上边,所以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 高温

2Fe+3CO2

(3)①氧的化合价为-2价,设钛的化合价为x,x+(-2)×2=0,x=+4;

②补全TiCl4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TiCl4+O2高温

2Cl2+TiO2。故填:2;TiO2;

③根据绿色化学理念,生产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原料和减少有害物质排放,氯气有毒,可以循环使用,氯气循环利用或减少有害气体排放。

故答案为

(1)+4;

(2)2,TiO2;

(3)氯气循环利用或减少有害气体排放。

2.化肥对粮食增产有着非常重要的贡献

(1)硫酸钾和硝酸钾是常见的两种化肥,其中属于复合肥的是__________,请简述区分硫酸钾和硝酸钾的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硫酸铵是一种速效氮素化学肥料,小雪在实验室发现一瓶(NH4)2SO4溶液,设计了以下实验测定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①取出10.0g(NH4)2SO4溶液置于一个洁净的烧杯中。

②用胶头滴管向烧杯中滴加Ba(OH)2溶液直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现象:有白色沉淀产生,还看到有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_________色的气体生成。

③过滤:玻璃棒的作用为____________; B点时滤液中溶质为__________ (写化学式)。

④取沉淀物于蒸发皿中加热蒸干,在充分干燥之后称重。根据得到沉淀物的质量与加入Ba(OH)2溶液质量关系计算硫酸铵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至0.1%)

【答案】硝酸钾;分别取两种化肥少许加入水中配成溶液,再分别加入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说明该化肥是硫酸钾,另一种为硝酸钾;蓝;引流; (NH4)2SO4;

13.2% (NH 4)2SO 4+Ba (OH )2=BaSO 4↓+2NH 3↑+2H 2O

132 233

x 2.33g

132233 2.33x g

= 解得x=1.32g 故硫酸铵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32100%10.0g g

?=13.2% 【解析】

【分析】

向硫酸铵中加入氢氧化钡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沉淀达到最大值时,硫酸铵反应完全,应

用这个数值计算溶液中硫酸铵的质量。

【详解】

(1)硫酸钾和硝酸钾是常见的两种化肥,其中硫酸钾中含有农作物需要的钾元素,属于钾

肥,硝酸钾含有农作物需要的氮、钾元素,属于复合肥。区分硫酸钾和硝酸钾的方法是:

分别取两种化肥少许加入水中配成溶液,再分别加入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说

明该化肥是硫酸钾,另一种为硝酸钾;

(2)②由于硫酸铵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了硫酸钡沉淀、氨气和水,氨气溶于水显碱性,能

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③过滤:玻璃棒的作用为引流;B 点时滤液中的硫酸铵未完全反应,滤液中的溶质为硫酸

铵,化学式为:(NH 4)2SO 4;

④设硫酸铵溶液中硫酸铵的质量为x ,

132233 2.33x g

= 解得x=1.32g 故硫酸铵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32100%10.0g g

?=13.2% 【点睛】

根据硫酸根离子的检验、铵根离子的检验是解答本题关键。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生成硫酸

钡沉淀,铵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生成氨气,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3.在实验室中,小敏同学发现了一瓶敞口放置的Ca (OH )2粉末状试剂.他们对该试剂

进行定量实验分析:称取试剂19.8g 放入锥形瓶中,加入30.2g 的水,充分振荡,再向锥形

瓶中依次滴加25g 盐酸充分反应.测得部分数据与图象如下.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问题: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加入盐酸25 25 25 25 25 25

的质量

(g)

锥形瓶中

物质的质

量(g)

75100a150172.8197.8

(1)a的数值为_____,小敏同学通过实验,得出该试剂已部分变质的结论,其依据是(通过实验数据和图象做出你的分析)_____.

(2)b的数值为_____.

(3)该试剂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125 滴加盐酸至100g时,开始时有二氧化碳生成,证明有碳酸钙存在,之前滴加的盐酸无现象,说明了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从而证明氢氧化钙存在 2.2 74.4% 【解析】

【分析】

氢氧化钙易与空气的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据此可判断氢氧化钙是否变质,由表中的数据可知,第6次加入盐酸的质量就等于锥形瓶增加的质量,说明了第5次加入的盐酸已将碳酸钙完全反应,则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150g+25g﹣172.8g=2.2g;根据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由二氧化碳的求出碳酸钙的质量,即可求出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

【详解】

(1)由表中的数据可知,第1、2、4次加入盐酸的质量就等于锥形瓶中增加的质量,所以第3次加入盐酸后物质的质量就是第2次锥形瓶中物质的质量再加上盐酸的质量,故a的值为:100g+25g=125g。

(2)由实验数据和图象可知,滴加盐酸至100g时,开始时有二氧化碳生成,证明有碳酸钙存在,之前滴加的盐酸无现象,说明了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从而证明氢氧化钙存在,据此得出该试剂已部分变质的结论。

(3)由表中的数据可知,第6次加入盐酸的质量就等于锥形瓶增加的质量,说明了第5次加入的盐酸已将碳酸钙完全反应,则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150g+25g﹣172.8g=2.2g (4)设试剂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3222

CaCO2HCl CaCl H O C

+=++

1004

O

4

x 2.2g

100x

=

44 2.2g x=5g

试剂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为:19.8g-5g

100%74.7% 19.8g

?≈

答: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为74.7%。

【点睛】

氢氧化钙易与空气的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4.某种碳酸盐类铜矿的化学式可表示为aCuCO3?bCu(OH)2。已知Cu(OH)2和CuCO3受热都能分解,分别生成两种常见的氧化物。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其组成做了一些探究。小组同学称取了样品17.3g,用下图装置进行了实验。

(1)请写出一种你所熟悉的碳酸盐类铜矿的名称_____。

(2)请写出A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D装置中试剂的作用是_____,实验过程中持续通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C装置中的现象_____。

(4)对样品进行热分解,直至C装置中剩余固体质量不再变化为止,再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空气。冷却后测得装置D增重0.9g,装置E增重4.4g.通过计算可得a∶b=_____。若缺少B装置,测得的a∶b的值会_____。(选填“偏大”、“偏小”、“不变”)

(5)此实验对温度控制要求较高。若温度控制不当,会发现反应后的固体物质中有少量红色物质出现。有的同学认为这一定是生成了铜,你同意他的观点吗?_____(选填“同意”或“不同意”),理由是_____。

【答案】孔雀石CO2+2NaOH=Na2CO3+H2O吸收水蒸气使反应生成的水蒸气、二氧化碳被D、E装置充分吸收样品变黑色2:1偏小不同意氧化亚铜也是红色固体

【解析】

【详解】

(1)碳酸盐类铜矿有孔雀石、石青等。

(2)A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2NaOH=Na2CO3+H2O。

(3)D装置中试剂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实验过程中持续通入空气的目的是使反应生成的水蒸气、二氧化碳被D、E装置充分吸收,C装置中最终生成氧化铜,因此样品变黑色。

(4)冷却后测得装置D

增重0.9g,说明氢氧化铜分解生成了0.9g水,装置E增重4.4g,

说明碳酸铜分解生成了4.4g二氧化碳,

设样品中氢氧化铜质量为x,碳酸铜的质量为y,22

Cu(OH)CuO+H O

9818

x0.9g

高温

32

CuCO CuO+CO

12444

y 4.4g

高温

解得x=4.9g,y=12.4g

根据题意,124a12.4g

=

98b 4.9g

a2

=

b1

若缺少B装置,会导致测定的水的质量偏大,从而导致测得的a:b的值会偏小。

(5)不同意,理由是氧化亚铜也是红色固体。

5.已知某种治疗胃病药品的主要成份是铝碳酸镁片,化学式为Al a Mg b(OH)16CO3·4H2O,假设药品中的其它成份受热不分解、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硫酸反应.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探究铝碳酸镁片的组成.

(实验一)取m g该药片,研成粉末放入硬质玻璃管中,加热,充分反应后测得装置C增重2.16g,装置D增重0.44g.

(1)铝碳酸镁片加热分解的产物为Al2O3、MgO、CO2和水,则为分别测定CO2和水的质量,装置C和D中盛放的药品应选择:C ________, D_________(填序号).

①浓硫酸②碱石灰③氯化钙④纯碱

(2)实验开始前先通入一定量空气,其操作方法是关闭弹簧夹_______,打开弹簧夹

_____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_______,关闭弹簧夹_______,点燃酒精灯加热,充分反应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空气至玻璃管冷却的目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①排净空气防爆炸

②防止空气中水和二氧化碳进入C、D影响测定

③使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进入C、D被充分吸收

(实验二)另取m g该药片,加入100 g 9.8%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滤去不溶物,得到含有MgSO4和Al2(SO4)3等溶质的滤液,向滤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稀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物质的质量与加入NaOH质量的关系如图.

已知:MgSO4+2NaOH=Mg(OH)2↓+Na2SO4,

Al2(SO4)3+6NaOH=2Al(OH)3↓+3Na2SO4,

Al(OH)3+NaOH=NaAlO2+2H2O,

Mg(OH)2不溶于NaOH,NaAlO2可溶于水.

(1)图中NaOH加入0.80g,仍没有沉淀,说明滤液中含___________.当加入NaOH的质量到x时,生成的沉淀有_________________,其中Al(OH)3的质量是_______g,则

x=____g.

(2)有医生建议患有严重胃溃疡的患者最好慎用该药,试用你所学的知识解释这样建议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确定铝碳酸镁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③② b a 排尽装置内空气,防止干扰 b a ③稀硫酸 Al(OH)3

Mg(OH)2 1.56 8 该药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气体,严重胃溃疡的患者服用会产生胃穿孔Al2Mg6(OH)16CO3·4H2O

【解析】

【分析】

【详解】

实验一:

(1)铝碳酸镁片加热分解的产物为Al2O3、MgO、CO2和水,则为分别测定CO2和水的质量,装置C和D中盛放的药品是固体应选择:氯化钙,碱石灰,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先将水吸收,利用碱石灰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性质来获得二氧化碳的质量,二者的顺序不能换,因为碱石灰也能将水吸收,故选③ ②;

(2)实验开始前先通入一定量空气,其操作方法是关闭弹簧夹 b,打开弹簧夹a,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空气,防止干扰;

(3)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b,关闭弹簧夹a ,点燃酒精灯加热,充分反应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空气至玻璃管冷却的目的是使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进入C、D被充分吸收,故选③;

实验二:

(1)根据“MgSO4+2NaOH=Mg(OH)2↓+Na2SO4,Al2(SO4)3+6NaOH=2Al(OH)3↓+3Na2SO4,

Al(OH)3+NaOH=NaAlO2+2H2O,Mg(OH)2不溶于NaOH,NaAlO2可溶于水”,由图象分析,NaOH加入0.80g,仍没有沉淀,说明滤液含硫酸,当加入NaOH的质量到x时,生成的沉淀有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图象分析沉淀3.48g为Mg(OH)2,Al(OH)3的质量量为

5.04-3.48g=1.56g;;

设:与硫酸镁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与硫酸铝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

MgSO+2NaOH=Mg(OH)+Na SO

4224

8058

x 3.48g

80x

=

得x=4.8g;

58 3.48g

Al(SO)+6NaOH=2Al(OH)+3Na SO

243324

240156

y 1.56g

240y

=

解得y=2.4g

156 1.56g

则x=4.8g+2.4g+0.8g=8g;其中Al(OH)3的质量是1.56克g,则x=8g;

(2)胃酸存在盐酸,该药中存在碳酸根离子,能与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容易使胃壁穿孔;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根据以上数据,3.48gMg(OH)2中镁元素的质量为1.44g,原子个数为6个,Al(OH)3的质量1.56g,铝元素的质量为

0.54g,原子个数为2个,故铝碳酸镁的化学式为Al2Mg6(OH)16CO3?4H2O。

6.用化学用语表示:

(1)2个氢氧根离子_____。

(2)“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甲烷的化学式是_____。

(3)次氯酸钠( NaClO)是“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_____价。

(4)服用含小苏打( NaHCO3)的药物来治疗胃酸过多,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

【答案】2OH﹣CH4+1NaHCO3+HCl=NaCl+H2O+CO2↑

【解析】

【分析】

(1)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根据常见有机物化学式的书写方法进行书写即可。

(3)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解答。

(4)小苏打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1)2个氢氧根离子为2OH﹣;(2)可燃冰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的化学式是CH4;(3)NaClO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所以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4)小苏打能够用来治疗胃酸过多,是因为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NaHCO3+HCl=NaCl+H2O+CO2↑。

7.下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在t1℃时,将2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3)将t3℃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此时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____。

(4)若A中混有少量B时,最好采用___________的方法提纯A。

【答案】t2℃ 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60g B>A>C降温结晶

【解析】

【分析】

【详解】

(1)溶解度曲线的交点代表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样。

(2)依据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将2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只能溶解10g,故溶液的质量为50g+10g=60g。

(3)A、B的物质此时依然为饱和溶液,t2℃时B的溶解度大于A,则B的质量分数大于A,C物质变为不饱和溶液,则应该使用t3℃时C的溶解度进行计算,C的溶解度明显小于A、B。则其大小关系为:B>A>C。

(4)A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较大,故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8.小明去年暑假随父亲到南方旅游。江南水乡,烟雨蒙蒙,别有一番风景。

(1)小明发现,南方的公交车铁质部件的锈蚀情况明显比银川的严重。他感到奇怪,但很快就明白了,原因是江南地区的__________________,铁更易锈蚀。钢铁材料锈蚀会造成很大损失,写出一个在常温下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金属家族有众多“兄弟”。把形状、大小相同的铁、铜、铝三种洁净的金属,分别放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体积相同的稀盐酸中,反应最为剧烈的金属是________,不反应的是________,这反映出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差异很大。

(3)若要验证金属锌的活动性强弱在铝和铁之间,可选用________溶液,分别将铝和铁放入其中观察。写出其中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气候潮湿Fe2O3+6HCl= 2FeCl3+3H2O(或Fe2O3+3H2SO4= Fe2(SO4)3+3H2O)铝铜硫酸锌2Al+3ZnSO4= Al2(SO4)3+3Zn

【解析】

【分析】

【详解】

(1)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南方空气中水蒸气较多,铁更易生锈。常用稀盐酸或稀硫酸来除锈,化学反应方程式为Fe2O3+6HCl= 2FeCl3+3H2O或Fe2O3+3H2SO4= Fe2(SO4)3+3H2O;

(2)铁、铜、铝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铝>铁>(氢)>铜,则铝最活泼,反应最剧烈,铜不与酸反应,这反映出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差异很大;

(3)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如果只选择一种溶液,则选排在中间的那种金属的可溶性盐溶液。金属活动性顺序铝>锌>铁,则选锌的可溶性盐溶液,如硫酸锌溶液、氯化锌溶液或硝酸锌溶液,金属铝能与之发生置换反应而铁不能,所以反应方程式为2Al+3ZnSO4= Al2(SO4)3+3Zn。

9.碳及其氧化物性质的应用。

(1)如图所示,向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里投入几小块烘烤过的木炭,红棕色消失,说明木炭具有______能力,其原因是木炭具有______的结构。

(2)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规定应使用碳素墨水,原因是______。

(3)将一定质量的金刚石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固体全部消失,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将生成的产物用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充分吸收并测定其质量,当金刚石的质量恰好等于______时,则可证明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4)在实验室里,检验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石灰水,而吸收二氧化碳常用氢氧化钠溶液,理由是_______。

(5)写出碳在高温时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并计算要使80 g氧化铜完全还原,需要碳的质量至少是多少_________?(在答题卡上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吸附;疏松多孔碳素墨水中含有碳,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O2点燃

CO2,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分别与二氧

化碳反应的现象不同;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溶解性的大小,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分别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不同。 6g。

【解析】

【详解】

(1)向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里投入几小块烘烤过的木炭,红棕色消失,说明木炭具有吸附能力,其原因是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木炭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2)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规定应使用碳素墨水,原因是碳素墨水中含有碳,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3)将一定质量的金刚石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固体全部消失,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 2点燃CO 2,;将生成的产物用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充分吸收并

测定其质量,当金刚石的质量恰好等于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时,则可证明金刚

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4) 检验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石灰水,而吸收二氧化碳常用氢氧

化钠溶液,理由是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分别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现象不同,澄清石灰

水变浑浊,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

(5)解∶设要使80 g 氧化铜完全还原,需要碳的质量至少是x

C + 2CuO

高温2Cu + CO 2↑

12 160

x 80g 12x

=16080g ,x =6g 。

10.从古代到现代,材料的种类越来越多,用途也越来越广泛。 请回答:

(1)早在西汉时期,我国就有湿法炼铜的记载,将铁置于硫酸铜溶液中得到铜单质,该反应

属于_____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2)现代社会,玻璃是一种常见的非金属材料,SiO 2是生产玻璃的原料之一。SiO 2属于

___________ (选填“酸”、“ 碱”、“ 盐”或“氧化物”)。

(3)未来,人类在生产材料时会更注重环境保护,将二氧化碳作为原料应用于“绿色”化学可

以更好地保护环境。人类每年因能源消费而向大气排放约200亿吨的CO 2,若这些 CO 2按

化学方程式“CO 2+3H 2 CH 3OH+H 2O”"进行反应,理论上可以转化为_______亿吨甲

醇[CH 3OH](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置换反应 氧化物 145.5

【解析】

本题考查了基本反应类型的判定,物质的分类,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

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2)SiO 2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3)设:理论上可以转化为甲醇的质量为x 。

CO 2+3H 2

CH 3OH+H 2O

44 32

2×1010 t x 104421032t x

?= x=1.455×1010t=145.5亿吨。

11.金属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一)金属的应用和防护

(1)用不锈钢、合成橡胶、氧化镁等材料制造的飞机轮胎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材

料。

(2)航空煤油是飞机的燃料,它主要是由___________炼制的。

(3)铁易生锈,提出防止铁生锈的一种方法__________。

(4)特种钢中含有少量Mn 。2MnO 和Al 粉混合在高温下反应可得到Mn ,该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_______.

(5)2Mg(OH)受热分解生成高熔点的MgO 。2Mg(OH)可用作阻燃剂,其主要原理是

__________(选填序号)。

a 分解吸热,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b MgO 覆盖燃烧物,隔绝氧气

(二)制备还原性铁粉

实验室利用废铁屑(含少量23Fe O )为原料制备还原性铁粉的流程如下:

(1)Fe 粉可使“酸溶”产生的()243Fe SO 转化为4FeSO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

(2)检验3FeCO 已洗净的方法:取最后一次洗涤后的滤液,先加入一定量稀盐酸,再滴

加_______溶液,无明显现象。

(3)“干燥”时有少量3FeCO 发生下列转化:22H O,O

32FeCO FeOOH CO ???→+,该转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焙烧”前,应将炭粉与“干燥”所得固体均匀混合,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三)测定还原性铁粉的组成

还原性铁粉中含有少量x y Fe C ,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以下实验。

资料:①x y Fe,Fe C 在加热时与2O 反应能生成相应氧化物。

②x y Fe C 不与酸反应。

实验1:取29.52g 样品,加入足量稀24H SO ,充分反应后生成21.00gH 。

实验2:另取29.52g 样品,按下图进行实验。

表:装置A和B的质量变化

装置A B

反应前300.00400.00

反应后m400.44

实验后A中固体全部变为红棕色,装置A、B的质量变化如上表。

(1)装配好装置后,实验前先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x y

Fe C中,x:y=___________。表中m的值是____________.

反思:若用空气替代2

O进行实验,测得x:y的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复合石油涂油、喷漆等 4Al+3MnO2高温

2Al2O3+3Mn b

Fe2(SO4)3+Fe=3FeSO4氯化钡(或硝酸钡)溶液 4FeCO3+2H2O+O2=4FeOOH+4CO2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产物的质量和产量检验装置的气密性阻止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进入B装置,避免影响实验准确性 5:2 312.48 空气中存在的二氧化碳被B装置吸收

【解析】

【分析】

【详解】

(一)金属的应用和防护

(1)用不锈钢、合成橡胶、氧化镁等材料制造的飞机轮胎属于复合材料;

(2)航空煤油是飞机的燃料,它主要是由石油炼制的。

(3)铁生锈的条件是与空气(氧气)和水分同时接触,要防止铁生锈则是通过控制生锈的条件来实现.一是保持铁制品表面的干燥,二是使铁制品与空气隔绝.常用的方法有涂油、喷漆等;

(4)2

MnO和Al粉混合在高温下反应可得到Mn,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该反应的另外一

种生成物为氧化铝,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MnO 2高温2Al 2O 3+3Mn ;

(5)2Mg(OH)受热分解生成高熔点的MgO 。2Mg(OH)可用作阻燃剂,其主要原理是

反应生成MgO 覆盖燃烧物,隔绝氧气,可燃物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一般不会改

变,故选b ;

(二)制备还原性铁粉

(1)Fe 粉可使“酸溶”产生的()243Fe SO 转化为4FeSO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 2(SO 4)3+Fe=3FeSO 4;

(2)最后一次洗涤后的滤液中存在硫酸钠说明没有洗干净,不存在硫酸钠说明已洗干净,

硫酸钠与氯化钡(或硝酸钡)能产生硫酸钡的沉淀。检验3FeCO 已洗净的方法:取最后一

次洗涤后的滤液,先加入一定量稀盐酸,再滴加氯化钡(或硝酸钡)溶液,无明显现象;

(3)“干燥”时有少量3FeCO 发生下列转化:22H O,O

32FeCO FeOOH CO ???→+,该转化的化学方程式为4FeCO 3+2H 2O+O 2=4FeOOH+4CO 2;

(4)“焙烧”前,应将炭粉与“干燥”所得固体均匀混合,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

率,提高产物的质量和产量;

(三)测定还原性铁粉的组成

(1)装配好装置后,实验前先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2)装置C 的作用是阻止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进入B 装置,避免影响实验准确性;

(3)设:产生1.00g 的氢气需铁的质量为x 。

2442Fe + H SO = F 562x eS 1O + g

H .00↑

56x =2 1.00g

x=28g ;所以还原性铁粉中含有的x y Fe C 质量=29.52 g-28g=1.52g ;B 装置中增加的质量,是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

量等于x y Fe C 中碳元素质量,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400.00g-400.44g=0.44g ,0.44g

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120.44g 100%0.12g 44?

?=,x y Fe C 中铁元素的质量=1.52g-0.12g=1.4g ;x y Fe C 中, 1.4g 0.12x:y=:=5:25612

; 设:1.40g 的铁元素形成红色氧化铁所需氧元素的质量为y ,则有1.40g 562y 163

?=?, y=0.6g ,设含28g 铁的红色氧化铁时,需要的氧气质量为z ,则有:

28g 562z 163?=? ,z=12g ,m=300.00g+0.6g+12g-0.12g=312.48g ;

反思:若用空气替代2O 进行实验,测得x:y 的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空气中存在的二氧化

碳被B 装置吸收。

12.某固体混合物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钠、硝酸钠、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为了研究该

混合物的成分,某同学按下列流程进行了实验(各步均恰好完全反应):

根据流程图回答问题:

(1)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根据实验现象推断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填化学式)。

(3)该同学为了进一步确定固体混合物的组成,取样品20.9g (其中含钠元素质量为

6.9g ),按上述流程图进行实验,产生11.65g 白色沉淀A ,产生2.2g 气体W 。通过计算,

确定该混合物中还含有的物质是_____(填化学式),其质量为_____g 。

【答案】2232CO Ca(OH)CaCO H O +=↓+ 343NaCl AgNO AgCl NaNO +=+

23Na CO 、24Na SO 3NaNO 8.5

【解析】

【分析】

将固体加足量水溶解得到溶液,步骤①中加适量稀盐酸有气体W 生成,则说明样品中含有

碳酸钠(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W ));步骤②中加入稀硝酸

和氯化钡,得到白色沉淀A ,说明样品中含有硫酸钠(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

淀和氯化钠),A 是硫酸钡,硫酸钡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步骤④过滤后向溶液中

加入稀硝酸和硝酸银,生成的白色沉淀C 是氯化银(硝酸银和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

和硝酸钠),但不能说明样品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因为步骤①②中反应都新生成了氯化

钠;步骤③中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水,白色沉淀B 是碳酸

钙;根据题中实验现象还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氢氧化钠和硝酸钠。

【详解】

(1)由上分析可知反应③是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水,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2232CO Ca(OH)CaCO H O +=↓+;反应④是硝酸银和氯化钠反应生成氯

化银沉淀和硝酸钠,化学方程式为33NaCl+AgNO AgCl +NaNO =↓ ;

(2)由上分析可知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Na 2SO 4、Na 2CO 3;

(3)由上分析可知产生11.65g 白色沉淀A 是硫酸钡,产生2.2g 气体W 是二氧化碳,根据

反应的转化关系,设样品中硫酸钠含有的钠元素质量为m1,硫酸根离子质量为n1,样品

中碳酸钠含有的钠元素质量为m2,碳酸根离子质量为n2,

+2-

4244

BaSO Na SO2Na SO

2334696

11.65g m1n1

2334696

==

11.65g m1n1

~~~

解得m1=2.3g,n1=4.8g

+2-

2233

CO Na CO2Na CO

444660

2.2g m2n2

444660

==

2.2g m2n2

~~~

解得m2=2.3g,n2=3g,则样品中剩余钠元素质量为6.9g-2.3g-2.3g=2.3g,样品剩余的阴离

子质量为20.9g-6.9g-4.8g-3g=6.2g,钠元素和阴离子的质量比=2.3g23

=

6.2g62

,氢氧化钠中钠

元素和氢氧根离子的质量比为23

17

23

62

,氯化钠中钠元素和氢氧根离子的质量比为

23

35.5

>23

62

,硝酸钠中钠元素和硝酸根离子的质量比为

23

62

,所以样品中还含有的物质只能是硝

酸钠,化学式为NaNO3;所含硝酸钠的质量为2.3g+6.2g=8.5g。

二、中考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

13.碳酸钠在生产和生活中具有重要的用途。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碳酸钠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向盛有适量碳酸钠溶液的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试剂,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试管1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

试管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反应后试管中的溶质进一步探究:某一小组将试管3、4中的物质分别过滤,得到滤液A和B。

甲、乙两同学对滤液A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A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NaOH

猜想二:NaOH和Na2CO3

猜想三:__________。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甲、乙两同学均验证猜想________成立,乙同学的实验操作为

_______。

(实验拓展)丙同学取一定量的滤液A 和B 于小烧杯中混合,有白色沉淀生成。该反应的

实质是_______(从离子相互结合的角度分析)。

(反思与评价)

(1)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可以和盐酸,氢氧化钙和氯化钡等物质发生反应。

(2)要验证反应后物质的成分,既要验证生成物,还应考虑反应物。

【答案】溶液变红 2322Na CO 2HCl 2NaCl H O CO +=++↑ NaOH 和Ca (OH )2 二

取少量滤液A 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氯化钙溶液、氯化钡溶液等,合理即可)

Ba 2+和CO 32-结合生成BaCO 3沉淀

【解析】

【分析】

【详解】

因为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无色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变红,故试管1中的实验现象是:溶液

变红。

试管2中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322Na CO 2HCl 2NaCl H O CO +=++↑。

对反应后试管中的溶质进一步探究:某一小组将试管3、4中的物质分别过滤,得到滤液A

和B 。

[猜想假设]

试管3中发生的反应是:Na 2CO 3+Ca(OH)2=CaCO 3↓+2NaOH ,如果碳酸钠和氢氧化钙恰好完

全反应,则滤液中溶质是:NaOH ;如果碳酸钠有剩余,则滤液中溶质是:NaOH 和

Na 2CO 3;如果氢氧化钙有剩余,则滤液中溶质是:NaOH 和Ca (OH )2。故猜想三是:NaOH

和Ca (OH )2。

[实验结论]

因为试管3 中发生的反应是:Na 2CO 3+Ca(OH)2=CaCO 3↓+2NaOH ,所以滤液中一定含有

NaOH 。甲同学取少量滤液A 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溶液中还含有

碳酸钠,说明猜想二成立。因为乙同学能得出同样的结论,所以设计的实验必然也是证明

滤液中含有碳酸钠,碳酸钠可以酸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也可以和含有钙离子(或

钡离子)的可溶性盐(或可溶性碱)反应生成沉淀。根据乙同学的实验现象是生成白色沉

淀,乙同学设计的实验操作是:取少量滤液A 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氯化钙溶

液、氯化钡溶液等,合理即可)。

因为滤液A中含有NaOH和Na2CO3,而滤液B是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后过滤得到的滤液,根据Na2CO3+BaCl2=BaCO3↓+2NaCl,滤液B的成分可能是:NaCl;NaCl和Na2CO3;NaCl和BaCl2。由于丙同学取一定量的滤液A和B于小烧杯中混合,有白色沉淀生成,故滤液B中一定含有BaCl2,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原因是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从离子相互结合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Ba2+和CO32-结合生成BaCO3沉淀。

【点睛】

可溶性碳酸盐的检验既可利用其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进行,也可利用其能与含有钙离子(或钡离子)的可溶性盐(或碱)反应生成沉淀的方法进行。

14.某班同学为验证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向盛有碳酸钠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迅速用带导气管的橡胶塞塞紧试管口,并将导管另一端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右侧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实验结束后,将两支试管中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个废液缸中,充分反应后得到澄清溶液。同学们对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忽略二氧化碳的影响):

(提出问题)

废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

猜想一:CaCl2、NaCl和HCl

猜想二:CaCl2、NaCl和Na2CO3

猜想三:_____;

(进行讨论)

经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_____是错误的。

(设计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猜想一成立

(反思拓展)

最终同学们确认了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若将废液直接排入铸铁管道引起的危害是_____,你认为该废液的处理方法是_____。

【答案】Ca(OH)2+CO2=CaCO3↓+H2O CaCl2、NaCl 二锌粒等产生气泡等污染地

下水或者腐蚀管道 加入过量石灰石处理

【解析】

【分析】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

碳。

【详解】

(1)右侧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对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2232

C a(OH)+CO CaCO +H O =。 (2)

[做出猜想]

猜想一:CaCl 2、NaCl 和HCl (酸过量)

猜想二:CaCl 2、NaCl 和Na 2CO 3.(猜想不合理,因为题目提示是澄清溶液,则不存在能相

互反应生成沉淀的氯化钙和碳酸钠)

猜想三:CaCl 2、NaCl ;(为恰好完全反应)

[设计实验]

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

[反思拓展]

最终同学们确认了废液中溶质的成分。由于是酸性废液,所以若将废液直接排入铸铁管道

引起的危害是污染地下水或者腐蚀管道,废液的处理方法是加入过量石灰石处理。

15.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将铁粉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现生成红色固体物质的同时有较多

的气泡放出。生成的是什么气体呢?同学们决定进行探究。探究前老师提示,该反应生成

的气体只有一种。

(提出猜想)放出的气体可能是SO 2、O 2、H 2,提出猜想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SO 2易溶于水,化学性质与二氧化碳有相似之处,它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

浊,生成CaSO 3。

(方案设计)依据上述猜想,实验小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

(1)甲同学认为是O 2,则检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认为是SO 2,则只需将放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看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

浊。写出SO 2与C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小组同学合作设计了如下组合实验方案,排除和验证猜想的气体。

若拆去B装置,直接连接A和C装置进行实验,可能导致____________后果发生。

(实验探究)实验开始时,先将收集到的气体从a通入一段时间后,再点燃C处酒精灯;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过程中发现A装置中溶液不变浑浊,C装置中表面含CuO的铜网由黑色变为光亮的红色;

结论: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

(思维拓展)由上述实验可以推出,硫酸铜溶液中可能含有____________。

【答案】质量守恒定律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看木条是否复燃

SO2+Ca(OH)2=CaSO3↓+H2O C中玻璃管破裂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 H2酸性物质

【解析】

【分析】

【详解】

[提出猜想]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生成红色固体物质的同时有较多的气泡放出,说明生成铜,含有硫元素,可能生成二氧化硫,铁和酸反应放出氢气,故猜想的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

[方案设计]

(1)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木条复燃,说明的氧气。

(2)二氧化硫化学性质与二氧化碳有相似之处,它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生成CaS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Ca(OH)2=CaSO3↓+H2O。

(3)B的作用除去气体从A中带出的水蒸气,若拆去B装置,直接连接A和C装置进行实验,水蒸气进入C中,可造成试管遇到水因受热不均而炸裂。

[实验探究]实验开始时,先将收集到的气体从a通入一段时间后,再点燃C处酒精灯是为了将装置内的空气排出,防止发生爆炸。

结论:A装置中溶液不变浑浊说明气体不是SO2,C装置中表面含CuO的铜网由黑色变为光亮的红色说明气体有还原性,则产生的气体为氢气,故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产生的气体是H2。

[思维拓展]产生氢气的可能原因是:硫酸铜溶液中含有酸性物质,则铁会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16.实验室有一瓶长期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如图1),某兴趣小组同学欲对该固体变质情况进行探究.(提出问题)该瓶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变质情况如何?

(查阅资料)①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容易变质但不会转化为NaHCO3;

二年级下英语易错题汇总 (3)

二年级下英语易错题汇总 一、圈出与例词不同类的词 1. plane ferry car play bicycle 2. big bag short tall old 3. tiger monkey panda fish lion 二、在横线上正确填写单词 He It hear listen to am is are me your you I 1. Listen! Can you _____ the dog? It goes “woof, woof”. 2. Don’t read the book. Listen to _____. 3. _____ you a driver? No, I _____ a postman. 4. How many apples _____ there in the box? There _____ an apple. 5. This is Sam’s dog. _____ can jump very high. 6. Look at that boy. _____ is Peter’s brother. 7. Is this _____ book? Yes, it is my book. 8. My sister and _____ go to school on foot. 9. _____ I fat? No, you _____ thin. 10. This present is for _____. Take _____ present. 三、将正确的答案填写在括号里 1. ______ does Sam’s father look like? He is very tall and thin. A. What B. How old C. How 2. What _____ you see? I see a big pig in the farm. A. can B. do C. are 3. There is _____ in the zoo. A. a bear B. bear C. bears 4. My books _____ all on the shelf. A. am B. is C. are

中考化学易错题(含答案)

1、(10%)用浓盐酸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实验时必不可少的一组仪器是 A、量筒、烧杯、漏斗、玻璃棒 B、托盘天平、玻璃棒、药匙、烧杯 C、托盘天平、玻璃棒、量筒、烧杯 D、玻璃棒、量筒、烧杯、胶头滴管 2、(12%)下列说法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50g高锰酸钾加热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小于高锰酸钾的质量 B、100g冰溶解后得到相同质量的水 C、10g食盐完全溶解在50g水中,得到60g食盐溶液 D、一杯水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水分蒸发了,质量减少了 3、(15%)在硫酸铜、硫酸锌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使之充分反应后,铁有剩余,过滤。则滤液中一定没有的溶质是,所得固体残渣中一定含有。(共2分) 4、(2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洁净的食盐水 B、冰水混合物 C、净化后的空气 D、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的剩余物 5.(23.1%)现有Fe、CuO、MgCl2、Ca(OH)2、稀H2SO4等五种物质,在常温下它们两两相互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A.7个 B.6个 C.5个 D.4个 6.(23.1%)向下表的甲物质中逐滴加入相应的乙溶液至过量,反应过程中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关系,能用下图所示曲线表示的是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④ 7.(25%)实验室里将白磷放在水里保存,据此对白磷性质作出如下推测,不准确的是 A.它易与氧气反应 B.它遇水不反应 C.它难溶于水 D.它比水重 8、(32%)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的是 A、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 B、食盐溶解在水中 C、食盐和蔗糖混合均匀 D、等质量的氧气和液氧,氧气体积比液氧大 9、(35%)在①碘酒②糖水③70%的酒精④稀硫酸等几种溶液中,溶剂是同一种物质的是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0、(37.5%)(A~D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且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其他反应物及 多余产物均已略去)。 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 B C D A

精选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复习除杂分离和提纯

一、中考初中化学除杂分离和提纯 1.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②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固体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吸水性,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③铁粉能与CuSO4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再过滤除去不溶物,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④Na2CO3能与过量的Ca(OH)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钙,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②④方法不正确,故选D。 【点睛】 本题为除杂题,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详解】 A、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引入了硫酸钠杂质,故A不正确; B、铁粉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再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B正确; C、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较弱,将气体依次通过盛有石灰水、浓硫酸的洗气瓶不能除去杂质,故C不正确; D、二氧化碳不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应,故D不正确。故选B。 【点睛】 除杂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3.下表中,除去物质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和反应类型归类均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

备战中考化学复习综合题专项易错题

一、中考初中化学综合题 1.实验室开放日,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气体制取和性质的探究,请回答有关问题: (1)请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 b__________;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MnO2)混合物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 (填写装置的字母代号),请写出上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在该反应中二氧化锰起 ____________作用。 (2)如果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用装置C收集氧气,实验完毕后应先将 ___________。 (3)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也可以制取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该方法制取氧气和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相比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 (4)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用加热KClO3和MnO2混合物的方法制取O2,反应过程中固体质量变化如图所示,请计算: ①制取O2的质量是________g; ②原混合物中KClO3的质量分数______。(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答案】铁架台 A 催化导气管撤出水面 节约能源、装置简单、安全易操作等 19.2 81.7% 【解析】 【分析】 【详解】 (1)据图可知仪器b是铁架台;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MnO2)混合物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选择装置A来制取,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如果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用装置C收集氧气,为防止受冷温度降低水回流炸裂试管,实验完毕后应先将导气管撤出水面; (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该方法制取氧气和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相比优点是节约能源、装置简单,安全易操作等;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汇总

二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总汇 1、先画一画,再填空。 (1)14个□,平均分成3份,每份()个,还剩()个。 列式: (2)14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个,还剩()个。 列式: 、 算式:□○□=□(盘)……□(个) □○□=□(个)……□(个) 3、余数可能是哪些数?请写出四道不同的算式。 □÷5=□……□□÷5=□……□ □÷5=□……□□÷5=□……□ 4、□里可以填哪些数?请写出四道不同的算式。 □÷□=5......3 □÷□=5 (3) □÷□=5......3 □÷□=5 (3) 5、有车轮25个,最多可以装多少辆三轮车?

6、有3盒乒乓球,每盒8个,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还剩几个? 7、有53个玉米,小猴每次可以运8个,如果全部运完,至少要运多少次? 8、在□÷○=8……6中,○最小是(),此时□是()。 在□÷8=6……○中,○最大是(),此时□是()。 9、在□÷□=□……1中,除数最小是()。 在□÷□=□……2中,被除数最小是()。 10、○○□□□○○□□□○○□□□……,第30个图形是()。 1,3,5,1,3,5,1,3,5……,第19个数是()。 11、用2、5、8这三个数字,你能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请写出来。 305里面有()个百和5个()。 985由()个十、9个()和()个()组成。 最小的三位数是(),它前面一个数是(),后面一个数是()。 12、□里最小可以填什么数字? 500<□99 □55>156 695<69□ 34□>344 400<□98 735<7□9 63□>637 □37>645 13、 14、直尺的厚度大约是2()。一根筷子大约长2()。 一支粉笔的长度大约是1()。一只蚂蚁身长4()。 图钉长约8()。一个文具盒的宽大约是6()。

中考化学易错题精选-综合题练习题及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综合题 1.铁及其合金是日常生活最常用的金属材料,用途非常广泛。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是一包烤花生的图片,袋内的脱氧剂对食品保质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取少量脱氧剂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脱氧剂的作用原理是其中的铁粉与氧气、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据此判断脱氧剂对食品具有防腐保鲜作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脱氧剂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b.脱氧剂吸收水分,使食品保持干燥 c.脱氧剂吸收氧气,防止食品发生缓慢氧化 (2)洗相液中含有较多的硝酸银,通常使用铁将其置换出来,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业上主要利用一氧化碳高温还原赤铁矿(主要成分为氧化铁)来炼铁,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1000t 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可以炼出含铁96%的生铁______________t 。(结果保留1位小数) 【答案】固体部分溶解,有气体生成,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4Fe+3O 2+ 6H 2O 4Fe(OH)3 bc Fe+ 2AgNO 3 == 2Ag+ Fe(NO 3)2 Fe 2O 3+3CO 2Fe+3CO 2 583.3 【解析】 (1). 由题中信息可知,脱氧剂的主要成分有铁,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观察到固体部分溶解,有气体生成,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2). 铁粉与氧气、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3O 2+ 6H 2O 高温4Fe(OH)3 (3). 脱氧剂对食品具有防腐保鲜作用的原因是脱氧剂吸收水分,使食品保持干燥、脱氧剂吸收氧气,防止食品发生缓慢氧化而变质; (4).铁的活动性比银强,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方程式为: Fe+ 2AgNO 3 == 2Ag+ Fe(NO 3)2 (5).一氧化碳有还原性,高温下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 Fe 2O 3+3CO 高温2Fe+3CO 2 (6). 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所以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等于生铁中铁的质量,设生铁的质量为x ,=100%??化学式中某原子的个数其相对原子质量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则

精选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复习科普阅读题附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普阅读题 1.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的专用语言,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⑴请从氧气、二氧化碳、氯化钠、盐酸、硫酸、氢氧化钙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①可供给呼吸的气体单质_____②参与光合作用的氧化物_____ ③一种不易挥发的无机酸_____④常用于食品调味的盐_____ ⑵铁缺乏被认为是全球三大“隐性饥饿”之首(微量营养元素缺乏),全球约有1/5的人患缺铁性贫血。食物铁强化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最经济、有效和可持续的给人群补铁的方法。中国疾控中心研制的新型铁强化剂(EDTA钠铁)在人体内的铁吸收、利用率高于其他铁剂,是传统补铁剂硫酸亚铁的2倍至3倍。它在酱油中的溶解性较好,不影响食品口感,不改变酱油的原有口味。此外,EDTA钠铁在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性质稳定,它在酱油中可稳定保持两年以上。研究表明,应用铁强化酱油补铁效果显著。EDTA钠铁的化学式为 C10H12FeN2NaO8,它是一种淡土黄色结晶性粉末,易溶于水,性质稳定,不易被氧化,其水溶液pH在3.5~5.5之间。 根据上述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EDTA钠铁属于_____。(选填“混合物”、“有机物”、“无机物”或“氧化物”之一) ②EDTA钠铁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_____(填最简整数比)。 ③EDTA钠铁中,元素质量分数最小的是_____元素。 ④EDTA钠铁的化学性质有_____(至少答一条)。 ⑤若经常使用铁锅炒菜做饭,也能有效预防缺铁性贫血,其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为:(已知胃液中含有盐酸)_____。 【答案】O2 CO2 H2SO4 NaCl 有机物 5:4 H 不易被氧化,其水溶液显酸性 Fe+2HCl=FeCl+H 22

二年级易错题整理

二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精选 红旗小学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数学文化 除法的来历 除法最早使用是在先秦时期,或更早一些.形成于那个年代的《筭数书》中关于除法的表示方式共有7类19种,涉及55条. 在我国古代,人们很早就掌握了数的除法运算.自公元前春秋战国4时代之前我国出现了用“九九“表计算乘法以后,人们也总结了用口诀来计算除法的方法.《孙子算经》上说:“凡除之法,与乘正异”当时我国主要是用算筹和门诀来计算除法的. 我们现在用的除法符号“÷”是一位瑞士学者雷恩(Juhann liuinrich Rahn,1622-1676)于1659年在一本代数书中使用的.几年以后,该书被译成英义,才逐渐被人们认识和接受.因为“÷”号在欧洲大陆长期被用来表示减法,为了与减法区别,后来一位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G.W.Leibnitz,1618-1716)主张用“:”做除号,与当时流行的比号一致.现在世界上有些国家仍然用“:”做除号.

信息窗1 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 1.原题: 判断:20÷4=4……4 () 分析:误认为余数可以大于或等于除数。 正解: 举一反三: 判断:26÷5= 4 …… 6 () 36÷6= 5 …… 6 () 2、原题:有17枝花,每5枝插一瓶,可以插几瓶?还剩几枝?分析:容易把余数的单位名称写成商的单位名称。 正解: 举一反三: a、每3只皮球装1盒,17只皮球至少需要几个盒子才能装下? b、39个小朋友去划船,能做满几条船?还剩几个小朋友?

3、原题:今天是8日,星期一,到31日是星期几? 分析:算式正确,但没算完。应再列:8÷7=1……1,因为余数是1,条件又告诉8号是星期一,所以31÷7=4……3,余数是3,应为星期三。 正解: 举一反三: a、今天是8月1日,星期一,到8月31日是星期几? b、今天是8月1日,星期一,到8月26日是星期几? 信息窗2 课题:有余数除法的笔算 1、原题:小红有一些书,总数不到40本,把这些书摆成5堆多3本。小红最多有多少本书?最少有多少本书? 分析:前半部分算式正确,但没理解被除数、商数、余数之间的关系,也少解一问。40÷5=7(本)……5(本),本来应该余3本,但计算中余5本,多出2本,就应在总数40中去掉多出的2本,40-2=38(本),所以最多为38本。最少则当商为1即每堆只有1本时,总数最少为8本。

2019年中考化学易错题及答案

2019年中考化学易错题冲刺过关卷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Cl-35.5 一、单项选择简易题(共20分) 1.以下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氢氧化钠的潮解性 B、浓盐酸的挥发性 C、碳铵的不稳定性 D、木炭的吸附性 2.物质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下列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 A、蒸馏水 B、液态氮 C、矿泉水 D、大理石 3、用微粒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闻香识茶——微粒不断运动B.煤磨成粉——微粒体积变小 C.热胀冷缩——微粒间隙不变D.水结成冰——微粒静止不动 4.同素异形现象是物质表现的形式之一,其中属于同素异形体的物质是()A、冰和水B、金刚石和石墨 C、氧气和液氧 D、镁粉和镁条 5.饮用含适量硒(Se)的矿泉水有益于人体健康。有一种硒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SeO 3 ,其中Se的化合价是() A.+6 B.+4 C.+2 D.-6 6.下列物质名称、俗名、化学式、物质类别完全对应的是() A.硫酸铜、胆矾、CuSO 4·5H 2 O、混合物 B.碳酸钠、纯碱、NaCO 3 、盐 C.氢氧化钙、生石灰、Ca(OH) 2 、碱D.氢氧化钠、苛性钠、NaOH、碱7.下列物质中,属于最简单的有机物的是() A、碳 B、碳酸 C、甲烷 D、水 8.现有一杯20℃的某溶质的溶液,欲改变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可行的方法是() A.加入一定量的溶质 B.增大压强 C.升温到60℃ D.加入一定量的水9.右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A.分子由原子构成反应前反应后B.原子间也存在一定的间隙 C D.该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表示一种原子,表示另一种原子)10.水分子通电分解的示意图如下(○表示氧原子,●表示 氢原子)。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 B.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 不变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D.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2:1 11. 符合科学常识的做法是() A.将白磷保存在冷水中,可降低其着火点B.用肥皂水检验室内燃气管道的泄漏点

2020-2021中考化学易错题精选-综合题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一、中考初中化学综合题 1.党的十九大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我省是“三农大省,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必须大力发展农业。 (1)科学保护和使用土地当前,土壤酸化是引起土地生产潜力减退的重要原因,施用熟石灰可以改良酸性土壤。 ①在种植农作物之前,首先要检测土壤的酸碱度,请写出用pH试纸检测土壤酸碱度的操作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熟石灰可以改良酸性土壤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正确认识和合理使用化肥 某化肥可能含有KNO3、NH4Cl、(NH4)2CO3、(NH4)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成份,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已知:AgCl、BaSO4均是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 (实验探究) (实验评价)在步骤②中不能用氯化钡溶液代替硝酸钡溶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实验反思)铵态氮肥不能和熟石灰混合使用,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____________(只写1个)。 (3)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联合收割机等许多农用设备的工作部件主要由钢铁组成。试计算如果冶炼2000t含杂质2%的生铁,需要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的质量是 _______? 【答案】向土壤中加入蒸馏水,振荡、静置,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上层清液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pH。熟石灰显碱性,可与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有氨味产生 (NH4)2CO3 AgNO3溶液加入BaCl2溶液会有NH4Cl生成,干扰NH4Cl的检验。 2NH4Cl+ Ca(OH)2 = CaCl2 + 2NH3↑+ 2H2O 3500 t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了常见化肥的检验和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2020-2021精选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复习推断题附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推断题 1.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一种含有四种元素的盐,可用作治疗胃酸过多,其反应原理:A和B反应生成C、D和E三种物质,通过光合作用D和E反应生成F和G,煤气主要成分H在F中燃烧生成E,I和D反应只生成J,J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1)G的化学式为____,G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_________。 (2)A的俗称是____;A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3)I的用途是______(答1点即可);H在F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4)改良后土壤浸出液的酸碱度可用_____测定。 【答案】C6H12O6 O 小苏打 NaHCO3+HCl=NaCl+H2O+CO2↑复分解反应干燥剂 2CO+O2点燃 2CO2 pH试纸 【解析】 【分析】 根据A~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一种含有四种元素的盐,可用作治疗胃酸过多,所以A是碳酸氢钠,其反应原理:A和B反应生成C、D和E三种物质,B是盐酸,通过光合作用D和E反应生成F和G,煤气主要成分H在F中燃烧生成E,所以H是一氧化碳,E是二氧化碳,F是氧气,I和D反应只生成J,所以I是氧化钙,D是水,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所以是J氢氧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和氧气,所以G是葡萄糖,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详解】 (1)由分析可知:G是葡萄糖,其化学式为:C6H12O6,G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碳;故填:C6H12O6;碳 (2)A的俗称是小苏打,A和B的反应是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故填:小苏打;NaHCO3+HCl=NaCl+H2O+CO2↑;复分解反应 (3)I的用途是干燥剂;H在F中燃烧的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 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CO+O2点燃 2CO2;故填:干燥剂;2CO+O2 点燃 2CO2 (4)改良后土壤浸出液的酸碱度可用pH试纸测定。故填:pH试纸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A~H和X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其中A、D是无色气体,B、E是红色固体,F为白色沉淀,H为红褐色沉淀,她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新易错题归纳

一、 选词填空。 1.桂林的淳江奇峰夹岸, 荡漾,真不愧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 2. 青天衬着一叶扁舟,这是多么令人心醉的美景啊! 3.两岸连绵的青山 在水面上,显得水更绿了,山更秀了。 4.美丽的天鹅在水面上欣赏白云的 。 5.我走在木桥上,看到清清的水里有我的 。 6.我走在木桥上,欣赏着 在水中的美丽景色。 二、 给下面的同音字组词 三、 给下面的多音字组词 四、 五、 写出带有下面偏旁部手的字。 木( )( )( ) 禾( )( )( ) 艹( )( )( ) ( )( ) 日( )( )( ) 目( )( )( ) 冫( )( )( ) 氵( )( )( ) 六、 写出几句表示喜庆的词语,看看谁最棒写得最多! 七、 给多音字“结”选择正确的读音。 结.实( ) 团结.( ) 结.构( ) 结. 尾( ) 冻结.( ) 开花结. 果( ) 一、 看拼音写词语。 xì xiǎo qián rù chūn xiǎo suí shí miáo zhǔn liàng shài 二、 1 )。 B .农历八月十五 C .农历五月初五 D .屈原 E .岳飞 F .文天祥 2.九月初九是重阳节,除此之外,人们还把这一天定为( )。 A .登山节 B .敬老节 C .夕阳节 3.元宵节是( )。 A .正月初五 B .正月十五 C .正月二十五 4.“月饼”的正确读音是( )

A.yuè bìng B.yuè bing C.yuè ping D.yuè bǐng 5.小刚是个的小男子汉。A.B. 三、火眼金睛,辩字组词。 晒()晓()烧() 洒()浇()绕() 四、填空题。 1.“随”字先写边的“”和“”,后写间的“”。 2.“瘦”字的声母是,而不是。 3.“裳”字的声母是,而不是。 4.读了《蚕姑娘》这一课,我知道了蚕四次睡眠时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第一次是:又又;第二次是:又又;第三次是:又又;第四次是:又又; 5.()的农田,()的河水,()的村子,()的桃花, ()的小河,()的朝霞。 6.“翔”的拼音是,它的词语有、。 五、给下面的多音字组词。 一、 1 2.好雨好像知道什么时节最需要雨水,春天一到,就下起来了。 。 3.一觉醒来,不知不觉天已经亮了,只听到小鸟在周围婉转的啼叫声。 。 4.想起夜里听到的阵阵风雨的声音,不知道春花又落了多少。 。 二、写出近义词。 慢慢—() 三、写出返义词。 兴奋—()柔和—()惊奇—()沮丧—() 四、按课文填空。 感谢()的祖国,让我们()地成长。我们像()一样,等()的羽毛长(),就()地向着高空飞翔,飞向()的理想。 五、填上合适的词。 ()的红领巾()的祖国()的衣裳 ()的理想()的小鸟()的时光

初中化学化学综合题易错题精选经典

初中化学化学综合题易错题精选经典 一、中考化学综合题 1.水是生命之源,是“永远值得探究的物质”,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水的研究。 (1)1766年,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用锌和稀硫酸制得“可燃空气”,他所说的“可燃空 气”成分是_____(填化学式)。“可燃空气”在纯氧中燃烧生成水,可得出“水是一个结 合物而不是简单元素”。 (2)1785年,拉瓦锡将水蒸气通过红热的铁制枪管将水转化为氢气,同时生成四氧化三 铁,实验示意图如图1所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该反应若生成1g氢气,则理论上铁制枪管应增重_____g。实验发现枪管实际增重比理论数值大,其可能的原因是 _____。 (3)1800年,英国化学家尼科尔森通过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后人不断研究和改进该 实验。现有某同学在水电解器中加入含酚酞的稀Na2SO4溶液,至充满管A和管B (Na2SO4)溶液呈中性且不参与反应)。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现象如图2所示。电解结束后将容器内所有液体倒入烧杯中,溶液呈无色。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硫酸钠在水中形成自由移动的Na+和SO42﹣,可增强水的导电性 b.电解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电极N与电源负极相连 ②电解后,管A中生成的微粒有_____(填微粒符号)。 (4)当温度、压强分别超过临界温度(374.2℃)和临界压强(22.1MPa)时的水称为超临界水。现代研究表明:超临界水能够与氧气以任意比例互溶,由此发展了超临界水氧化技 术。550℃时,测得乙醇(C2H6O)的超临界水氧化结果如图3所示。 注:δ(分布分数)表示某物质分子数占所有含碳物质分子总数的比例。 如δ(CO) CO分子数 所有含碳物质分子总数 图中CO的分布分数先增后降的原因是_____。 【答案】H2 3Fe+4H2O 高温 Fe3O4+4H2 8 枪管外壁部分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增重 ac O2和H+在超临界水氧化过程中,乙醇先氧化成CO,CO再氧化成CO2【解析】

小学二年级易错题汇总

一、填一填: 1、1米=()厘米400厘米=()米 15厘米+8厘米=()厘米36米+6米=()米 16厘米-9厘米=()厘米6米-5米=()厘米 45厘米+26厘米=()厘米1米-60厘米=()厘米 15米+300厘米=()米 2、这支铅笔长()厘米这支铅笔长()厘米 3、爸爸的身高是1()75(),我的身高是()。 4、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来量。量较短的物体,用()作单位,量较长的物体,通常用()作单位。 5、4个3相加,写成乘法算式是()×()=(),其中因数是()和(),积是()。 6、5×3=(),读作(),表示()。 7、3×4,表示()个()相加,读作()。 8、 加法算式:,乘法算式:。 9、3+3+3=()×()4+4+4+4+4=()×() 10、85比91少();51比28多()。 11、把下面的角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填序号) ①②③ ()>()>() 12、测量课本的长度用()作单位;测量黑板的长度用()作单位。

13、一个角有( )个顶点,有( )条边。 14、一副三角板共有( )个角,其中( )个直角,( )个锐角。 二、选择题: 1、下面三条线中,( )是线段。 ① ② ③ 2、要知道学校的操场有多长,应该用( )来量。 ①三角尺 ②米尺 ③卷尺 3、最大一位数与最小两位数之和是( )。 ①19 ②20 ③11 4、妈妈带我和弟弟去动物园,成人票15元,学生票10元,一共要花( )元。 ①25 ②40 ③35 5、在尺子上从刻度4到刻度8是( )厘米。 ①13 ②4 ③8 6、下面各式结果更接近50的是( )。 ①23+20 ②43-13 ③15+33 7、大人一步长50( )。 ①米 ②千米 ③厘米 三、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 1、 ① 长( )厘米 ② 长( )厘米 ③ 长( )厘米 3、画一条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4、画一条比下面线段短2厘米的线段。 5、画一条比5厘米短3厘米的线段。 6、用给出一点画直角,并标出角出各部分名称。 ·

初中化学中考易错题精选[1]

潍坊五中2011中考复习之易错题精选 1.2011年央视《每周质量报告》的3·15特别节目曝光:河南生猪主产区采用违禁药品瘦肉精,有毒猪肉流向双汇分公司。“瘦肉精“的化学式C12H19Cl3N2O,则下列有关瘦肉精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瘦肉精分子中含有氮分子 B.瘦肉精由碳、氢、氧、氯、氮五种元素组成 C.每个瘦肉精分子由37个原子构成 D.瘦肉精中质量分数最大的是碳元素 2.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基本方法。现有药品硫酸铝,它与下列哪组属于同一类物质 A.盐酸、硫酸B、氯化钠、碳酸钾 C.二氧化碳、四氧化三铁 D.氢氧化铝、氢氧化钠 3.从图所示的两种微粒结构示意图中,所获取信息不正确的是 A、它们属于同种元素B.它们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C.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D.①表示阴离子,②表示原子 4.下列各项不随水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是 A.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B、物质的溶解度 C.电解水生成的氢气和氧气D.酸溶液的pH 5.现有t℃时的硫酸铜饱和溶液,下列有关叙述违背客观事实的是 A.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铵固体后,固体溶解,并使溶液温度下降 B、加入一定量的水后,溶质质量变小 C.加入一定量的水后,硫酸铜溶解度不变,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D.放入一根铁丝后,铁丝表面有亮红色物质析出,说明铁比铜活泼 6.某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方案,其中方案1合理、方案2不合理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目的除去氢氧化钠中 少量的碳酸钠 清洗铁制品 表面的铁锈 鉴别氯化钠 溶液和稀盐酸 检验一氧化碳中是否 混有二氧化碳气体 方案1 加水溶解加适量稀盐酸加锌粒点燃 方案2 加稀硫酸用水洗涤加石蕊溶液通入澄清石灰水7.下列实验对应的图像正确的是 A.将等质量的镁和铝分别与足量的盐B.向pH=2的盐酸 中滴加过量的氢 C、向盐酸和氯化铁的 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 D.向pH=12的氢 氧化钠溶液中加水 酸反应氧化钠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稀释 8.下列各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一组元素是 +10 2 8 +8 2 6 2 8 8 +18 2 8 2 +12 +2 2 +9 2 7 2 8 1 +11 +2 2 A. 和 B. 和 C.和 D. 和 9.小明同学对下列4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方案,其中两种方案均合理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方案1 方案2 A. 除去氢氧化钠中少量的碳酸钠加水溶解加稀硫酸 B. 清洗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加稀盐酸用水洗涤 C、鉴别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加锌粒加石蕊试液 D. 检验一氧化碳中是否混有少量二氧化碳点燃通入澄清石灰水 10.下列各组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够共存,而且加入酚酞显红色的是() A.NaOH 、CuSO4、H2SO4B、NaCl、Na2SO4、Na2CO3 C.NaCl、Ba(NO3)2、HCl D.NH4NO3、NaOH、Na2SO4 11.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混合后,不能发生反应的是() A、NaCl和H2SO4B.NaOH和HCl C.Na2CO3和H2SO4D.AgNO3和NaCl 12.下列除杂试剂和方法使用错误的是 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除杂试剂和方法 A.Cu(Fe2O3)加入稀硫酸,过滤 B.H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洗气 C.NaOH溶液(Na2CO3)加入石灰水,过滤 D、CaO(CaCO3)加入稀盐酸,过滤 13.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方法均正确的是(B)

精选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复习除杂分离和提纯含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除杂分离和提纯 1.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详解】 A、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引入了硫酸钠杂质,故A不正确; B、铁粉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再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B正确; C、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较弱,将气体依次通过盛有石灰水、浓硫酸的洗气瓶不能除去杂质,故C不正确; D、二氧化碳不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应,故D不正确。故选B。 【点睛】 除杂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2.铝可以被氢氧化钠溶液溶解生成可溶性的偏铝酸钠,下列设计的除杂方案(括号内为杂质)都能达到目的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 【分析】 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详解】 A、铁粉能被磁铁吸引,铜粉不能,铁粉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铜粉和稀硫酸不反应,故A正确; B、镁粉和铝粉均和稀盐酸反应,把原物质除去了,故B不正确; C、一氧化碳点燃生成二氧化碳,把原物质除去了,故C不正确; D、铁粉和氧化铁均与稀盐酸反应,把原物质除去了,故D不正确。故选A。 【点睛】 除杂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3.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FeCl3溶液和CuCl2均能与铁粉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二氧化碳和HCl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碳酸钡难溶于水,K2SO4不能与BaCO3反应,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H2SO4能与过量Fe2O3粉末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充分反应后,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

(完整)二年级上册数学易错题整理卷

二年级上册数学易错题整理卷 姓名________得分______ 一、口算: 7×9= 88-30= 4×6= 23-7= 7×4= 61-9= 35+37= 56-9= 6×7= 2+9= 77-34= 6+87= 6米+8米= 74厘米-17厘米= 2×8-7= 9×5-12= 64+20-6= 5×7+8= 38+(60-32)= 2×9+4= 8×5-8= 6×3+3= 5×5-3= 9×4-7= 二、列竖式计算: 90-47= 61-33= 50-24= 65-48= 29+66= 80-66= 76-9-49= 80-(25+37)= 72+8-36= 48+6+12= 53-(34-14)= 72-(47+16)= 56-28+47= 93-(51-26)= 25+68-44= 45+27-49= 81-(51-17)=

34+48+13= 95-48-21= 33+(45-36)= 38-19+26= 三、判断题。 1、3个8相加的和是11. () 2、两个数相乘,积一定比这两个数的和大。() 3、100-30-25的得数比55大。() 4、54米比24米大30厘米。() 5、两个乘数都是7,结果是14. () 6、3个小朋友每两人跳一次,一共要跳6次。() 四、填空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①一块橡皮长约6()②长颈鹿高约3() ③一本语文课本厚约2()④一座塔高150() ⑤小学生每天在校时间是6 ()。⑥看一场电影的时间是120()。 2、小丽的身高是83厘米,小兵身高1米,小丽比小兵矮()厘米。 3、6+6+6+6=()。写成乘法算式是()读作( )。 4、两个乘数都是8,积是()。 5.、你能用)个不同的两位数,其中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它们相差()。 6、2和7的和是(),2个7的和是(),2个7的积是() 7、晓东,小红和小明要进行象棋比赛,每两人进行一场比赛,一共要 进行()场比赛。

初中化学易错题酸碱盐超级经典

初中化学易错题---酸碱盐 一、选择题 1、关于物质的用途,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稀盐酸用于除铁锈 B、碳酸氢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氢氧化钠固体用于干燥二氧化碳 【解析】本题考查了物质的用途,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物质不能用氢氧化钠干燥,故答案为D。 【易错点点睛】物质的用途是由其性质所决定的,A中稀盐酸可以与铁锈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物质故可以,B中碳酸氢钠可与盐酸反应,且碳酸氢钠不具有腐蚀性故可以用于治疗胃酸过多,C中干冰升华吸热是常用的制冷剂,D中氢氧化钠可作干燥剂,但是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故不可以干燥二氧化碳,所以答案为D。学生往往只记住氢氧化钠能做干燥剂,而忽略其做干燥剂的范围而造成错选。 2.实验测得下列四种溶液的pH如下图所示: 其中溶液呈碱性的是() A.稀硫酸B.碳酸C.碳酸钠溶液 D.氯化钠溶液 【解析】碳酸钠溶液的P H>7故呈碱性,答案为C 【易错点点睛】熟悉酸碱性与酸碱度的关系,此题以数轴的形式考查了常见的物质稀 H2SO4、H2CO3、NaCl 、Na2CO3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H2SO4、H2CO3 PH<7,因而为酸性物质,NaCl PH=7,因而呈中性,Na2CO3PH>7,因而呈碱性,故答案为C,学生往往因为记不住酸碱性与酸碱度的关系而造成错选。 3、下列两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后,能发生反应,且溶液的总质量不会发改变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B.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 C.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 D.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 【解析】熟练掌握物质之间反应后生成物的状态,抓住题目要求能发生反应,“溶液”质量不变,答案为A 【易错点点睛】此题考查的是酸碱盐之间的反应与溶液质量的变化,此题答案应符合两个条件,一是物质间发生反应,二是溶液总质量不变,溶液总质量不变即要求物质反应后不能生成气体或沉淀,A中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无气体或沉淀生成,故符合条件,B中碳酸

2018年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易错题整理

2018年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易错题整理 1、想一想,算一算。 (1)☆+☆+☆=18 △+☆=14 ☆=()△= () (2)●×■=18 ■÷●=2 ●=()■=() (3)○+○+○=6 △+△+△=12 ○+△=() 2、下列哪些图形是轴对称的()? A B C 3、从食堂买回30棵白菜,吃了15棵,还剩多少棵?剩下的白菜5天吃完,平均每天吃几棵? 4、判断:把18个苹果分成9份,每份有2个苹果。() 5、解决问题:学校有一条30米长的小路,平均每隔5米载一棵树,

这条小路能载多少棵树?(两端都要载) 6、(第三单元)下列属于旋转现象的是()。 A、踢毽子 B、玩碰碰车 C、捉迷藏 D、荡秋千 7、(同步训练)一堆糖果比40块多,比50块少,平均分给张丽和她的7位同学,正好分完。这堆糖果共有多少块? 8、(第四单元)在()里面最大能填几?÷ ()×7<55 45÷5>()26>()×6 7<40÷() 30÷()<7 9、口算 32-4= 18+9= 10、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4×2=16÷()36÷4=27÷() 11、小明和小兰比赛写毛笔字,小明3分钟写27个字,小兰5分钟

写35个字,他们俩谁写的快? 12、从35里面减去()个5,结果是5。 13、判断:把18个苹果分成9份,每份有两个苹果。() 14、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54÷9×7= 34+6×8= 70-3×6= 6×7-32= 56÷8+29= 6×6÷4= 48-19-19= 78-26-22= ()÷8=8 15、小明串珠子,按两个红珠子,3个黄珠子,4个绿珠子的顺序,一共串了81颗。 ①第81颗珠子是什么颜色的? ②这时小明用了多少颗红珠子,多少棵黄珠子,多少颗绿珠子? 16、有四个算式“☆÷8”“☆÷6”“☆÷4”“☆÷3”,它们的商是各不相同的一位数,被除数☆=()。

中考化学易错题精选-推断题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一、中考初中化学推断题 1.如图,物质王国中的A~F及X七种物质玩“独木桥”游戏,其中A~F分别是盐酸、氢气、氧化铜、氢氧化钙、碳酸钠、二氧化碳六中物质中的一种。 (1)搭桥:规则是A~F搭桥后相邻的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所涉及反应均为初中常见化学反应)。 已知E的俗名叫熟石灰。 ①E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 ②A与B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桥:若A~F分別通过一步反应能直接转化为X,则X可成功过桥,物质X是 __________。 【答案】Ca(OH)2置换反应2HCl+ Na2CO3= 2NaCl+ CO2↑+H2O H2O 【解析】 物质王国中的A~F及X七种物质玩“独木桥”游戏,其中A~F分别是盐酸、氢气、氧化铜、氢氧化钙、碳酸钠、二氧化碳六种物质中的一种。(1)搭桥:规则是A~F搭桥后相邻的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E的俗名叫熟石灰,氢氧化钙会与碳酸钠、盐酸反应,氢气只会与氧化铜反应,所以A、F可能是氢气,F是氢气时,不会与氢氧化钙反应,所以A 是氢气,B是氧化铜,氧化铜会与盐酸反应,所以C是盐酸,D是碳酸钠,F是二氧化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①E的化学式是Ca(OH)2;②A与B的反应是氢气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所以基本类型是置换反应;③C与D的反应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2HCl+Na2CO3=2NaCl+CO2↑+H2O;过桥:若A~F分別通过一步反应能直接转化为X,则X可成功过桥,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水,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水,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水,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水,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水,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X是水。 2.实验室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 Na2SO4、Ba(NO3)2、K2CO3、KOH、CuSO4、Mg(NO3)2和KCl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CaCl2溶液显中性;K2CO3和“纯碱”的化学性质相似;MgCO3微溶于水,不考虑为沉淀。 (实验步骤) 步骤Ⅰ:取一定量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水充分溶解,有白色沉淀产生,溶液呈无色。 初步结论:原粉末中一定不含______。 步骤Ⅱ:将步骤Ⅰ中的混合物过滤,进行下一步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一)小明同学对步骤Ⅱ中过滤所得滤液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探究方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