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危险作业场所管理制度

危险作业场所管理制度

危险作业场所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危险作业场所的管理,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保护环境资源,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危险作业场所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

第三条危险作业场所包括但不限于爆炸物品的生产和储存场所、有毒有害物品的生产和储存场所、高温高压场所、易燃易爆场所以及其他可能对人员安全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的场所。

第四条工作人员包括场所负责人、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等直接参与危险作业的人员,以及其他在场人员。

第五条危险作业场所管理包括安全生产管理和环境保护管理。

第二章危险作业场所安全生产管理

第六条危险作业场所应当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各项安全措施的实施和落实。

第七条危险作业场所应当建立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确保各项安全措施的实施和落实。

第八条危险作业场所应当制定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并进行定期培训和演练,确保工作人员熟悉操作流程,并能够正确应对突发情况。

第九条危险作业场所应当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和设施,并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其安全可靠。

第十条危险作业场所应当建立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制度,定期对设备设施、作业环境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三章危险作业场所环境保护管理

第十一条危险作业场所应当建立环境保护管理制度,落实环境保护措施,防止污染和破坏环境。

第十二条危险作业场所应当配备必要的环境保护设备和设施,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十三条危险作业场所应当建立废物处理制度,确保废物的安全处理和处置。

第十四条危险作业场所应当建立环境监测制度,对周边环境进行定期监测,确保环境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第十五条危险作业场所应当建立应急预案和应急管理措施,确保在突发环境事件中能够及时应对和处理。

第四章监督检查与处罚

第十六条监督部门应当加强对危险作业场所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和追责。

第十七条对于危险作业场所违反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规定的,由监督部门依法进行处罚,并要求整改。

第十八条危险作业场所应当积极配合监督部门的检查和调查,提供相关材料和信息。

第十九条对于造成人员伤亡或者环境破坏的严重违法行为,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刑事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条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

危险作业场所安全管理制度

危险作业场所安全管理制度 危险作业场所是指存在各种危险因素的作业场所,如化工厂、电力厂、矿山等。这些场所由于存在危险因素,劳动者的安全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因此,建立和实施危险作业场所安全管理制度,对于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下文将详细介绍危险作业场所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力求全面、科学、有效地管理危险作业场所的安全风险。 一、制度的目的和依据(500字) 1. 目的 危险作业场所安全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和身体健康,防止和控制危险作业场所中的各类事故和职业病发生,促进危险作业场所的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2. 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其相关法规; (2)国家有关部门的安全生产标准、规范和标准化技术文件; (3)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与规章制度。 二、适用范围(200字) 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危险作业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化工厂、电力厂、矿山等。所有从事或涉及危险作业的人员都必须遵守本制度的规定。 三、危险作业场所安全管理机构(500字)

1. 领导小组 设立危险作业场所安全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面安全生产工作,制定并监督实施安全管理制度。 2. 安全管理人员 (1)设立安全管理部门,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危险作业场所的安全管理工作。 (2)安全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岗位要求,并经过相关培训。 3. 岗位责任 (1)制定危险作业场所岗位责任清单,明确各岗位的责任和义务。 (2)每位员工上岗前都要接受岗位责任培训,并签署岗位责任承诺书。 四、安全风险评估和管理(____字) 1. 安全风险评估 (1)对危险作业场所进行全面的安全风险评估,包括对危险因素的识别和评估,评估危险作业对人员安全和环境安全的潜在风险。 (2)安全风险评估应由具备相应资质和专业知识的人员进行,并编制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2. 安全风险管理

危险作业场所管理制度

危险作业场所管理制度 一、概述 危险作业场所是指矿山、建筑工地、化工厂等存在危险因素、安全风险较大的 场所。在这些工作场所中,职工的安全和健康面临很大风险,因此需要建立危险作业场所管理制度,对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进行保护。 二、制度内容 1.目的 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危险作业场所的管理,确保职工的健康安全,防止事 故的发生,从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2.管理职责 危险作业场所的管理应设置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危险作业场所的安全生产 管理工作,并且由企业领导层对其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逐条执行,并不断改进和完善管理工作。 3.危险作业场所的标识 危险作业场所应当设置标识,标识应当包括: •警示语:表明该场所具有危险性; •安全提示语:向职工提供作业前和作业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禁止标志:列明禁止职工进入或进行危险行为。 标识应当醒目明显,并确保长期有效。 4.作业环境与设备 危险作业场所的环境和设备应该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确保职工的安全和健康,且经过专业的安全检查。 对于设备的使用,应制定专门的《设备操作规程》,并进行专业的培训和考核。同时,对于设备的保养、维修和更新,也应严格按照规程进行。 5.作业程序 危险作业场所应制定专门的作业程序,明确每个作业人员的职责和操作步骤, 以及作业中可能遇到的危险因素,并制定对应的应急措施。

在执行作业程序时,应使用标准化的操作流程,确保职工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操作。同时,对于每个流程中需要的措施和保障,都应做到到位齐全。 6.应急措施 危险作业场所应确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做到应急处置措施和物资设施配备等达到国家有关规定要求。 为确保职工的安全,应按预案组织应急演练,包括火灾、爆炸、泄露、中毒等应急场景,以检验应急预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7.职工培训和信息的保密 危险作业场所应当对职工进行安全培训和技术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使职工了解所在场所的安全风险和防范措施,确保职工的安全。 同时,应保护职工个人信息的安全性,切实做好保密措施,不向外界泄露公司内部信息。 三、总结 在危险作业场所,生命安全和健康是第一位的。企业应该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不断改进和完善管理工作,加强职工的安全培训和意识教育,从而将职工的利益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最终实现危险作业场所的科学、有效、可持续管理。

危险作业场所安全管理制度

不安全作业场所安全管理制度 一、前言 不安全作业场所指的是存在较高风险或存在爆炸、火灾等安全隐患的工作场所。为了确保不安全作业场所的安全,保护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需建立完善的不安全作业场所安全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不安全作业场所安全管理制度的必要性、设置与订立原则、实在内容等方面进行论述。 二、不安全作业场所安全管理制度的必要性 对于不安全作业场所来说,安全是一项特别紧要的考虑因素,由于在这些场所工作时,工作人员面临着可能导致生命和财产损失的风险。 为了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避开这种风险的发生,建立完善的不安全作业场所安全管理制度是特别必要的。这个管理制度除了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之外,还有以下几个实在作用: 1. 保证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在订立不安全作业场所安全管理制度时,要依据不同场所的实际情况,订立出相应的安全规定和措施来保障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 2. 降低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率。通过建立有效的不安全作业场所安全管理制度,可降低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削减生产成本和人员损失。 3. 提高工作效益。对于不安全作业场所,安全是特别紧要的,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地避开生产事故和工作停止,从而提高工作效益。

4. 保障法律责任。在发生生产事故时,建立完善的不安全作业场所安全管理制度供给了明确的责任追究机制,为企业解决事故后的法律责任供给了保障。 三、设置与订立原则 1. 不安全作业场所安全管理制度必需由企业负责人亲自领导,通过有关部门审批后订立实施。 2. 不安全作业场所安全管理制度必需与各级安全、环保等部门的有关规定和标准相符合,并且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订立。 3. 订立不安全作业场所安全管理制度时,必需对不安全作业的种类、作业流程、设备设施、安全隐患、应急处理等方面进行充分的考虑。 4. 不安全作业场所安全管理制度要经过试行和推广,保证能够在生产实践中真正得到贯彻执行。 5. 不安全作业场所安全管理制度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展和工业生产的变化而不断更新。 四、实在内容 不安全作业场所安全管理制度可以分为以下数个方面: 1. 职责分工 依据企业的组织结构、人员配备情况以及不安全作业场所的实际情况,订立明确的职责分工方案,确保各岗位人员的职责和权利得到充分维护和落实。 2. 安全生产设施

危险作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危险作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第一章一般规定 第一条高温作业系指工业企业和服务行业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其散热量于23w/m3.h或84kj/m3.h的车间;或当室外实际出现本地区夏 季室外通风计算温度时,工作场所的气温高于室外2℃或2℃以上的作业(含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30℃地区的露天作业,不含矿井下作业)。[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25℃的作业。] 第二条高温作业场所综合温度应符合GBZ 2-20xx《工作场所有害因 素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 第三条建设项目的职业卫生设计应符合GBZ1-20xx《工业企业设计 卫生标准》中有关防暑的要求。 第四条用人单位应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安全、 职业卫生和工会等部门应制定计划,采取保障人身健康的措施,并对防暑 降温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五条防暑降温设备应有专人管理,按时检修维护,每年在暑季前检 维修一次,并进行效果评价,制定切实可行的使用办法和管理制度。 第二章技术措施 第六条应尽量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改进工艺过程和操作过程,减少 高温和热辐射对员工的影响。 第七条应对高温作业场所进行定时检测,包括温度、湿度、风速和辐 射强度,掌握气象条件的变化,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第八条对封闭、半封闭的工作场所,热源尽可能设在室外常风向的下 风侧,对室内热源,在不影响生产工艺过程的情况下,可以应用喷雾降温。当热源(炉子、蒸汽设备等)影响员工操作时,应采取隔热措施。 第九条高温作业场所的防暑降温,应首先采用自然通风,必要时使用 送风风扇、喷雾风扇或空气淋浴等局部送风装置。 第十条根据工艺特点,对产生有害气体的高温工作场所,应采用隔热、强制送风或排风装置。 第十一条对于高温环境中的狭小房室,应有良好的隔热措施,使室内 热辐射强度小于700W/m2、气温不超过28℃。 第三章保健措施 第十二条对高温作业员工应进行上岗前和入暑前的职业健康检查。凡 有心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严重的'呼吸、内分泌、肝、肾疾病患者,均不宜从事高温作业。 第十三条发现有中暑症状患者,应立即到凉爽地方休息,除进行急救 某某某和必要的处理外,还应到职业病诊断机构诊疗。 第十四条对高温作业者,应按有关制度供给含盐清凉饮料,并符合卫 生要求。 第十五条对热辐射强度较的高温作业员工,应提供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如防护手套、鞋、护腿、围裙、眼镜、隔热服装、面罩等。 第四章组织措施 第十六条从事高温作业的员工应有合理的劳动休息制度,根据气温变化,适当调整作息时间,尽量避免加班加点。

2023年危险作业场所管理制度

2023年危险作业场所管理制度 引言: 危险作业场所是指那些存在可能对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危害的场所。在过去的几年里,由于疏于管理和监督,发生了很多危险作业场所导致的事故,给工作人员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为了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加强对危险作业场所的管理,制定一套完善的危险作业场所管理制度显得至关重要。 一、危险作业场所的定义和划分 危险作业场所是指那些可能对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危害的场所,包括但不限于电力、化工、建筑、矿山等行业。根据危险程度和危害范围的不同,应将危险作业场所划分为多个等级,以确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监督要求。 二、危险作业场所管理责任的明确 危险作业场所的所有者、管理者和从业人员都应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所有者和管理者须对工作场所进行定期的安全评估和巡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从业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安全培训和教育,了解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并自觉遵守。 三、危险作业场所的安全设施和装备 危险作业场所应配备齐全的安全设施和装备,包括但不限于防护网、灭火器、呼吸器等。这些设施和装备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使用和有效性。

四、危险作业场所的安全宣传和培训 危险作业场所的所有者和管理者应加强安全宣传,向从业人员普及相关安全知识和操作规程。同时,应定期组织安全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五、危险作业场所的事故报告和处理 危险作业场所发生事故后,应立即报告有关部门,并采取紧急措施进行处理和救援。事故的原因和责任应及时调查和定责,并加强事故的应急预案及事故应对能力的提升。 六、危险作业场所的监督和检查 监督和检查是危险作业场所管理的重要环节。应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明确监督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并加强对危险作业场所的定期检查和抽查。对于违反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的场所和个人,应给予相应的处罚。 七、危险作业场所的改进和修复 危险作业场所的改进和修复是保障工作人员安全的重要举措。所有者和管理者应根据定期的安全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改进和修复措施,消除安全隐患,提高工作场所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结论: 危险作业场所的管理是保障工作人员安全的重要措施,也是符合社会发展和人民利益的要求。制定一套完善的危险作业场所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责任和要求,加强安全设施和培训,加强监

危险作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规定

危险作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规定 危险作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规定篇1 (一)动火安全管理制度 1.目的 建立动火证办理和使用,落实动火证中的安全措施程序,确保动火作业中的人身和设备安全。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厂内一切动火作业。 3.职责 3.1安全部负责动火证的办理,以及监督检查动火单位在动火作业中对动火证上要求的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 3.2动火单位负责在动火前对作业证上的安全措施进行落实,确保动火安全。 4.工作程序 4.1禁火区的划分 公司安全部门登记审批划定“固定动火区”,固定动火区以外,一律为禁火区。在禁火区动火,必须办理动火证制度。 4.2动火许可证的办理、使用 4.2.1在禁火区,除生产工艺用火外,其他可产生火焰、火花和赤热表面的作业均属动火作业,必须办理动火手续,严禁无动火证动火,否则从严论处,电工必须持有效动火证后,接电焊机,否则从严论处。 4.2.2申请动火单位,应根据动火安全规定落实动火中的各项动火措施,安排好动火监护人(不得少于2人且至少有一名男职工)后方可申请动火。 4.2.3动火证由申请动火单位指定专人或动火项目负责人办理,动火证由公司安全部门审批,特别危险区动火,报分管生产副总审批。 4.2.4安全部门向动火负责人及其了解动火前准备工作情况时,都必须如实回答,否则,从严处理。 4.2.5必须在动火证批准有效时间和区域内进行动火工作,凡延期或补充动火都有必须重新办理“动火证”。 4.2.6动火人到达动火地点后,首先要检查动火证中的各项措施是否落实,

如有 一项不落实,有权拒绝动火。 4.2.7“动火证”由动火人随身携带,不得转让,不得涂改或转移动火地点。 4.2.8动火证审查批准,必须到现场审查,确认安全,可靠,方能开具“动火证”。 4.3动火中落实的安全措施 4.3.1将动火设备内的可燃、易燃物质彻底清理干净,然后用蒸气或空气吹扫或水洗,并保持足够的时间和次数,保证容器内无可燃、爆气体或液体,最后还要放满清水。 4.3.2切断动火容器设备相连管道,并加设备盲板,进行彻底隔绝动火,车间易燃易爆物料必须清理干净。 4.3.3进入塔、油罐容器动火,应作爆炸分析和含氧量测定,合格后方可动火,并必须到安全部门开具罐内安全审批单,方可进入容器。 4.3.4能拆下的管道,阀门、水容器等应尽量拆下,拿到安全地带动火,更换下的设备、仪表、配件如需重新使用,在动火期间安装的,应清洗干净后方可进行。 4.3.5动火前应整体考虑,与制造部门联系,如有威胁的动火安全的相邻部门及其他,制造部门应通知采取安全措施。 4.3.6动火前动火负责人应定出应急措施,备好监火灭火器材,监火一律使用指定专用灭火器,如需动用其他灭火器,需经安保科同意。 4.3.7动火工具必须完好,安全附件齐全良好,符合安全要求,氧气瓶和乙炔瓶离明火10米以上,乙炔瓶与氧气瓶应距在5米以上,如违反规定出现事故,由动火人员负责。 4.3.8动火附近的下水井、水沟、电缆沟、排水沟应清除易燃、易爆物或予封闭隔离,5级以上大风不准室外高处作业。 4.3.9电焊回路线应接在焊件上,如不能直接接在焊件上,应尽量缩短回路线距离。动火过程中跑、冒、滴、漏易燃物等其他紧急情况时,应停止动火。恢复正常,且应批准后方可继续动火。 4.3.10室内动火应将门窗打开,周围设备遮盖,附近不准有石油醚、酒精等

危险作业场所安全管理制度

危险作业场所安全管理制度 1. 引言 危险作业场所是指在作业过程中存在潜在危险的地方,如化工厂、建筑工地、矿山等。对于这些场所,为了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本文将介绍危险作业场所安全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 2. 目的 危险作业场所安全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危险作业场所的安全生产,并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场所安全管理水平,减少事故发生,构建和谐的工作环境。 3. 责任与职权 危险作业场所安全管理制度明确了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责任与职权。其中,包括但不限于: •场所负责人应当负责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制定安全生产目标和任务,并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开展安全培训和事故调查工作。 •作业人员应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作业,并对可能引发事故的行为进行及时报告。 4. 安全生产管理 4.1 风险评估 在危险作业场所进行任何作业之前,应进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的目的是确定作业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和应采取的控制措施。评估结果应及时记录并告知相关人员。 4.2 安全设施和装备 危险作业场所应配备完善的安全设施和装备,包括但不限于消防设备、通风设备、个人防护装备等。这些设施和装备应保持良好状态,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使用。

4.3 安全培训 对所有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是危险作业场所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安全培训 的内容应包括危险源识别、安全操作规程、应急处理措施等。培训应定期进行,并记录培训内容和参训人员名单。 4.4 作业许可证 危险作业场所应实行作业许可制度。任何进行危险作业的人员都必须持有有效 的作业许可证,否则不得进行相关作业。作业许可证的发放应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确保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技能和知识。 5. 事故应急处理 危险作业场所安全管理制度还包括事故应急处理措施。一旦发生事故,应立即 启动应急预案,并采取相应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同时,需要对事故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6. 安全检查与评估 为了保障危险作业场所的安全运作,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安全检查可 以通过现场巡视、设备检测、资料审查等方式进行,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整改。安全评估则是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进行评估,确保其合理有效。 7. 培训与演练 危险作业场所应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培训内容要紧密结合实际情况,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方式进行,确保培训效果。 8. 总结 危险作业场所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于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具有重要 意义。通过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可以减少事故发生,保障危险作业场所的安全生产。相关部门和岗位应承担起责任与职权,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此外,安全管理制度还应不断完善和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和技术要求。 以上为危险作业场所安全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大 家共同努力,营造更安全的作业环境!

危险作业场所管理制度

危险作业场所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危险作业场所的管理,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保护环境资源,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危险作业场所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 第三条危险作业场所包括但不限于爆炸物品的生产和储存场所、有毒有害物品的生产和储存场所、高温高压场所、易燃易爆场所以及其他可能对人员安全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的场所。 第四条工作人员包括场所负责人、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等直接参与危险作业的人员,以及其他在场人员。 第五条危险作业场所管理包括安全生产管理和环境保护管理。 第二章危险作业场所安全生产管理 第六条危险作业场所应当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各项安全措施的实施和落实。 第七条危险作业场所应当建立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确保各项安全措施的实施和落实。

第八条危险作业场所应当制定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并进行定期培训和演练,确保工作人员熟悉操作流程,并能够正确应对突发情况。 第九条危险作业场所应当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和设施,并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其安全可靠。 第十条危险作业场所应当建立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制度,定期对设备设施、作业环境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三章危险作业场所环境保护管理 第十一条危险作业场所应当建立环境保护管理制度,落实环境保护措施,防止污染和破坏环境。 第十二条危险作业场所应当配备必要的环境保护设备和设施,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十三条危险作业场所应当建立废物处理制度,确保废物的安全处理和处置。 第十四条危险作业场所应当建立环境监测制度,对周边环境进行定期监测,确保环境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第十五条危险作业场所应当建立应急预案和应急管理措施,确保在突发环境事件中能够及时应对和处理。 第四章监督检查与处罚 第十六条监督部门应当加强对危险作业场所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和追责。

八大危险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八大危险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八大危险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一、制度目的 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员工在进行危险作业时的安全,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护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八大危险作业的员工。 三、八大危险作业范围 1. 高处作业 2. 电气维修 3. 焊接切割 4. 挖掘机械操作 5. 起重机械操作 6. 爆破作业 7. 化学品储存和使用

8. 危险品运输 四、责任分工 1. 公司负责人:对本制度进行监督,确保其有效实施。 2. 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和指导,并对八大危险作业场所进行定期检查。 3. 相关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从事八大危险作业的员工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和指导,并确保其遵守本制度。 4. 员工:必须遵守本制度规定,严格执行各项安全措施。 五、高处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1. 高处作业前必须进行安全检查,并确保使用的安全防护设备完好。 2. 高处作业必须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进行,严禁无证上岗。 3. 高处作业时必须佩戴安全带,并确保其正确使用。 4. 严禁超重、超员、超高等违规操作。 六、电气维修安全管理制度 1. 电气维修前必须断开电源,并确保电源已经完全切断。 2. 电气维修必须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进行,严禁无证上岗。 3. 电气维修时必须佩戴绝缘手套、鞋子等防护用品,并确保其正确使

用。 4. 严禁对未经检修的设备进行操作。 七、焊接切割安全管理制度 1. 焊接切割前必须进行安全检查,并确保使用的设备完好。 2. 焊接切割必须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进行,严禁无证上岗。 3. 焊接切割时必须佩戴防护眼镜、手套等防护用品,并确保其正确使用。 4. 严禁在易燃、易爆等危险场所进行焊接切割。 八、挖掘机械操作安全管理制度 1. 挖掘机械操作前必须进行安全检查,并确保设备完好。 2. 挖掘机械操作必须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进行,严禁无证上岗。 3. 挖掘机械操作时必须遵守相关标准和规定,严禁超载、超速等违规操作。 4. 严禁在人员密集场所或电力线路下方进行挖掘作业。 九、起重机械操作安全管理制度 1. 起重机械操作前必须进行安全检查,并确保设备完好。 2. 起重机械操作必须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进行,严禁无证上岗。

危险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危险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加强公司对危险作业的监管力度,规范危险作业审批办理及现场安全措施落实,防范安全生产风险,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对象 适用于公司高处作业、临时动火作业、有限空间作业等危险作业活动的安全管理。 三、管理要求/管控流程 3.1 一般规定 3.1.1 工厂的危险作业包括高处作业、临时动火作业、临时用电作业、有限空间作 业、吊装作业、动土作业。 3.1.2 在实施危险作业前,必须依据本制度办理、审批相关危险作业票(以下简称 “作业票”),未经审批严禁实施危险作业。 3.1.3 外委施工涉及危险作业时,应确保其具备国家规定资质或者安全生产条件。危 险作业前,外委施工组织单位应通报作业现场责任人,遵循公司安全要求,执行审批流程。 3.1.4 当危险作业主要内容发生变化或超过有效期限时,必须重新办理、审批作业 票。 3.1.5 当同一作业活动涉及多类危险作业时,应分别办理、审批所有涉及的危险作业 票。 3.1.6 危险作业实施过程中,作业票应由作业人员随身携带或存放在现场显眼位置。 3.1.7 危险作业期间必须有专人监护,无人监护时不得作业。监护人发现违章作业行 为应及时制止,在作业期间不得从事其他工作,不得离开作业现场,并随时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系。

3.1.8 危险作业票不得随意涂改、转借,不得擅自变更作业内容、扩大作业范围或转 移作业地点。 3.1.9 公司EHS部门应妥善保存作业票,保存期限不少于1年。 3.1.10 危险作业实施期间,作业实施单位、现场责任单位、EHS部门人员应经常深 入现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做好记录。 3.1.11 危险作业完工后,作业人员应安全撤离现场,作业现场责任单位对现场进行 验收,确认无误后在作业票上签字。 3.1.12 各类型作业票模板见附件。 3.2 高处作业安全管理 3.2.1 高处作业定义 凡距坠落高度基准面2m及其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 3.2.2 高处作业审批要求 (1)高处作业分为一级高处作业、二级高处作业、三级高处作业、特级高处作业,分级及审批流程如下: (2)高处作业实施单位负责作业票办理,在进行高处作业前,应组织现场责任单位、作业人员、监护人员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安全措施制定落实。 (3)作业票办理人需按作业票的项目逐项填写作业高度、作业级别、作业人员、证照信息等信息,不得空项,并依据高处作业等级,按规定的审批权限进行办理。 (4)高处作业票审批人员应赴高处作业现场检查确认作业票内容、安全措施后,方可签字审批。 (5)下列情形的高处作业审批应按三级、特级高处作业的审批流程执行:a)在室外完全采用人工照明的夜间高处作业; b)在接近或接触带电体条件下进行的带电高处作业; c)在无立足点或无牢靠立足点的条件下进行的悬空高处作业。 (6)作业票办理、审批完成后,高处作业负责人应向作业人员、监护人员进行安全

危险作业场所管理制度

不安全作业场合管理制度 一、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制度旨在规范不安全作业场合的管理,确保员工的安全与健康,减少事故的 发生,提高生产效率。适用范围包含全部涉及不安全作业的部门及岗位。 二、管理标准 1. 不安全作业场合评估与规划 1.1 企业应定期对全部不安全作业场合进行评估,确定其不安全程度,并订立 相应的安全措施。 1.2 不安全作业场合应依据评估结果进行规划,包含合理的布局、防护设施和 安全通道的设置等。 2. 安全设施与装备 2.1 全部不安全作业场合应配备必需的安全设施,如防护网、警示标识、紧急 停机装置等。 2.2 安全设施应定期检查,确保其完好有效,并记录检查情况。 3. 作业人员资质和培训 3.1 从事不安全作业的员工应具备相关的证书或资质,并按规定定期更新。 3.2 企业应供应必需的培训,确保员工具备必需的不安全作业知识和技能。 4. 作业环境监测与掌控 4.1 不安全作业场合应进行定期环境监测,确保作业环境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 4.2 如发现环境污染或健康风险,应及时采取掌控措施,确保员工的安全与健康。 5. 作业流程与操作规程 5.1 不安全作业场合应订立认真的作业流程和操作规程,并向作业人员进行培 训和宣传。 5.2 作业人员应依照规定的作业流程和操作规程进行作业,禁止违章操作。

6. 应急救援和事故处理 6.1 不安全作业场合应配备必需的应急救援设备和人员,并进行定期演练。 6.2 发生事故时,应立刻采取措施进行救援和紧急处理,同时报告相关部门和本地政府。 三、考核标准 1. 安全设施与装备的完好率 1.1 每月对安全设施与装备进行一次检查,记录完好率。 1.2 完好率应实现90%以上。 2. 作业人员资质的合规率 2.1 每季度对作业人员资质进行一次检查,记录合规率。 2.2 合规率应实现100%。 3. 作业环境的安全合规率 3.1 每半年对作业环境进行一次监测,记录安全合规率。 3.2 安全合规率应实现99%以上。 4. 作业规程的执行率 4.1 每周对作业规程的执行情况进行一次检查,记录执行率。 4.2 执行率应实现95%以上。 5. 应急救援和事故处理的应对本领 5.1 每年进行一次应急救援演练,记录演练结果。 5.2 应对本领应实现及时、有效的要求。 四、制度责任与考核 1. 制度责任 1.1 企业职能部门负责不安全作业场合的管理,并落实安全责任。 1.2 相关部门应搭配进行评估、培训、检查和监测工作,并供应必需的支持。

危险作业管理制度

管理文件 危险作业管理制度

前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本文件审核人: 本文件主要会签人: 本文件批准人:

危险作业管理制度 1目的 为实行危险作业分级审批管控,保障生产的有序进行,保护财产和员工生命安全,使危险作业得到有效的监护,特修订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范围内进行危险作业的各部门及含相关方。 3定义及种类 3.1危险作业是指相对于正常生产过程中的操作、维护、运输、大型吊装、高空作业及在禁火区域动火等作业,在此类作业过程中存在对人和周围设备的安全有较大危害因素,容易发生各种人身伤害事故。不包括生产操作人员按设备、工艺操作规程或程序等完成的开、停机(系统)等正常生产操作及轧机CO2释放后的应急处置。 3.2危险作业包括 3.2.1危险区域动火作业 指在易燃、易爆场所进行的焊接与切割作业及在易燃、易爆场所使用喷灯、电钻、砂轮等进行可能产生火焰、火花和赤热表面的临时性作业。存在于轧机本体及地下室和板式过滤间;涂层室、涂料库;全油回收系统罐体及管道;天然气管道等部位动火作业。

3.2.2进入受限空间作业 受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存在危险有害因素(如缺氧、有硫化氢、一氧化碳、甲烷等有毒气体或粉尘中毒危险)且受到限制和约束的封闭、半封闭设备、设施及场所作业。存在于轧机油箱、乳液箱、封闭管道、化粪池等场所的清理、维修等作业。 3.2.3有中毒或窒息环境作业。 是指在缺氧环境下和有毒气体环境下的施工作业。存在于化粪池等环境的清掏作业。 3.2.4高处作业。 是指距离地面高度在2米以上(含2米)的登高作业。 3.2.5大型吊装。 是指运输吊装等大型设备(20吨以上)或超长、超高、超宽的特大型物件的吊装作业。 3.2.6易燃易爆环境作业。 是指在存放乙炔、天然气、柴油等易燃易爆物品环境下的作业。 3.2.7特种设备拆除安装、修理作业。 是指起重机械(如天车)、内专用机动车辆(如叉车)、压力容器(如氮气罐)、压力管道(如天然气管道、轧制油管道)等特种设备拆除安装、修理作业。 3.2.8电气作业。

危险作业场所动火安全管理制度

危险作业场所动火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危险作业场所的动火行为,防范火灾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危险作业场所的动火活动,包括但不限于焊接、切割、喷砂、打火等作业。 第三条危险作业场所应制定动火安全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确保动火作业安全。 第四条全体员工应严格遵守本制度,自觉维护动火作业的安全,加强自身安全意识和消防意识。 第二章动火作业前的准备工作 第五条危险作业场所应设立专门的动火作业区域,并配备相应的消防设施和器材,确保动火作业的安全。 第六条动火作业前,应进行动火作业的风险评估及管理,确定动火作业的风险等级和控制措施。 第七条动火作业前,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动火作业的岗前培训,确保其熟悉动火作业的操作规程和安全知识。 第八条动火作业前,应核查动火人员的证照和资质,确保其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经验。 第九条动火作业前,应对作业区域进行彻底的清理,清除易燃易爆物品和杂物,确保作业区域的整洁和安全。

第十条动火作业前,应检查动火器材和设备的完好性,并保证其正常工作。 第三章动火操作的安全控制措施 第十一条动火作业应选择适当的天气条件进行,避免大风或高温天气。 第十二条动火作业应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明确每个步骤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第十三条动火作业前,应清除作业区域和周边区域的易燃易爆物品或杂物,确保作业区域的安全。 第十四条动火作业时应设置专职人员进行专门监控,并备有灭火器材和应急设备。 第十五条动火作业时,应设立相应的警戒线,阻止非作业人员进入作业区域。 第十六条动火作业时,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作业安全。 第十七条动火作业时,应注意通风设施的正常工作,保证作业场所没有积聚可燃气体。 第十八条动火人员应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并进行安全检查。 第四章火灾事故应急处理 第十九条动火作业时如发现火灾事故,应立即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理。

危险作业管理制度

危险作业管理制度 危险作业管理制度范本篇一 【总那么】为了进一步加强平安消费管理,减少职业危害,保障员工平安作业,特制定本规定。本制度适用于存在危险因素作业的管理,直接进展操作的员工,管理人员及监管部门均须遵守本规定。 一、用电平安 1、安装和维修电器设备线路,必须由电工按《电力设备技术标准》进展操作,安装接电时需向用电管理部门申请,经审核批准后由电工负责施工。 2、因工作需要必须架设临时用电线路的,应由使用部门、用电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查批准前方可安装,安装的临时电气线路必须符合电器安装标准的有关规定,保证平安用电,用后及时撤除。 3、临时电器线路使用期间,由使用部门监视,电工负责维护,操作人员停顿使用时必须及时切断电,临时电器线路限期使用,最多不得超过一周,确需延期使用的必须办理延期审批手续,否那么由电工按期撤除。

4、非电工人员严禁拆装、挪移临时电气线路,否那么造成事故的,由使用部门负责人与肇事者承当全部责任。 5、电器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平安操作规程,并定期对设备进展检查、维护,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报告,由专业人员负责维修,工作完毕后必须切断电,做到人走电断。 6、严格执行电力部和供电部门颁发的各项平安用电规章制度。作业时必须穿戴好绝缘防护用品,思想高度集中,带电操作时必须有人在现象监护。 7、高空和登高作业,应先作平安检查,系好平安带,佩戴工具袋,梯子要结实,脚垫要稳实,做到一人作业,一人监护,牢记平安第一。 8、值班作业在四小时前不能喝酒。 9、配电室除值班电工外,其别人员不得随意进入,配电间的大门应装备挡鼠板并及时关锁。 二、其他涉及危险作业环节 1、实验室进展仪器设备操作人员,严格遵守设备使用操作规程进展作业,保证设备正常使用,不发生故障引发不平安问题。 2、实验室操作人员在进展配液等操作时,要注意有毒有害药品的使用,佩戴防护用具,严格遵守实验室管理规定,确保实验室平安。

危险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危险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危险作业安全管理制度篇1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凡属于危险作业范围的都必须经主管部门办理危险作业审批手续,特制定此制度: 一、危险作业范围: 1、高处作业(无固定栏杆、平台且高于基准坠落面2M) 2、带电作业 3、禁烟火范围内进行的明火或易燃作业 4、有限空间作业(包括有危险和有中毒、窒息危险作业) 5、设备(构件)吊装拆卸作业 6、上述以外其它有较危险可能导致重伤以上事故的作业 二、审批手续与安全措施: 1、凡属从事危险作业范围内工作的单位,必须填写《危险作业申请单》一式二份,交公司安保科审查和现场检查后制定施工方案、安全操作规程,经公司主管副经理批准后方可施工。 2、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和专业人员施工。 3、现场应有专人负责安全工作,进行现场统一指挥。 4、公司安保科应及时对危险作业点进行现场调查,布置安全专(兼)职人员做好现场监督,设置作业现场的安全区域,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5、各部门应认真遵守执行此制度,未执行者按违章作业处理。 三、作业人员条件与要求: 1、年满18周岁。 2、身体健康,没有妨碍从事本工种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 3、工作认真负责,具有本工种作业所需的安全专业技术知识及实践经验,并持有本工种作业有效期内的专业操作证。 4、作业前、作业中不准喝酒,否则不准上岗。 5、施工前,应对作业人员做好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并认真对作业场所进行全面安全检查,确保安全防护措施到位,安全装置灵敏可靠。 6、作业时要穿戴好防护用品,设备、辅件、用具要完好可靠,符合安全要

求。 7、要严格遵守各类危险作业的专业安全规程及各项管理制度。 8、作业区域内要整洁,道路要通畅,要有明显标志和告示。 9、作业完成后,要按规定做好现场整理和清点工作,确认安全后方可离去。 10、高空作业应衣着灵便,不得攀登脚手架、物料提升机或乘吊篮上下,工具材料严禁向下抛掷;交叉作业,要保证隔离防护棚牢固严密。 11、临时用电必须做到三级配电两级保护,其安装、拆除、维修必须由专业电工完成,搬运、移动用电设备,必须切断电源并做妥善处理后进行,停用的机械设备必须切断电源并锁好开关箱。非电工人员严禁乱动电气设备。在潮湿、危险场所作业,必须使用安全电压。 12、严禁机械设备带“病”运转,起重机、物料提升机等机械设备的安装、拆卸、维护等工作,必须编制专项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由具备相应资质等级的专业队伍完成。 13、各种气瓶的运输、储存、使用,应严格遵守有关规定,有防火、防爆、防晒、防剧烈震动措施,距离明火10m以上。 14、防火区动火应按规定办理动火审批手续,要指定专人监护。高空施焊,要清除下方及周围易燃易爆物品,并用阻燃板接住火花。 15、在强蚀、放射性场所作业时,必须保持防护设施的安全、有效;锅炉、压力容器安装、维修作业时,必须加强通风。 16、起重吊装作业,必须充分做好准备,四周不得有障碍物,保证起重机械设备、吊具及安全装置的灵敏和受力部件、索具的可靠,每次作业前须经试吊检验。 危险作业安全管理制度篇2 1、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安全生产法》、《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督暂行条例》、《广东省劳动安全卫生条例》、《搞好安全生产的必须和禁令》等法规和条例。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确保作业安全。 2、认真贯彻执行“劳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岗位操作规程”。 3、特殊作业人员,必须经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培训,考核合格

危险作业场所安全管理制度(2篇)

危险作业场所安全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危险作业场所人员的生命安全,防止危险作业场所人员在工作中失误而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特制定该制度。 (一)本单位的危险作业人员为电工、叉车驾驶员、产品的装卸工,生产车间的生产人员。 (二)危险场所的作业人员必须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危险性较大的作业岗位电工、叉车驾驶员等岗位员工的文化程度要求高中以上文化和具备一定技术等级。 (三)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主要负责人应对单位危险场所的安全管理工作负全面责任。 (四)在危险作业场所作业要办理相关的作业证件。如:压力容器操作上岗证、电工作业上岗证、临时用电证等,作业时并有专人负责现场看护。 (五)危险作业必须有安全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应按操作规程操作。 (六)作业时现场必须设置标有危险等级和注意事项的标志牌,对于存在的隐患必须采取安全措施予以消除。 (七)危险作业场所内的各种安全设施必须经常检查、定期检验,保持完好的状态,做好记录。各种安全设施不能擅自接触或拆除。 危险作业场所安全管理制度(二) 第一条危险环境动火作业是指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场所等危险环境条件下进行的动火作业过程。 ⑴危险环境包括:火灾爆炸环境,可燃或有毒介质的容器、设备、管线。 ⑵动火作业包括:

①各种气焊、电焊、铅焊、锡焊、塑料焊等各种焊接作业及气割、等离子切割机、砂轮机、磨光机等各种金属切割作业。 ②使用喷灯、液化气炉、火炉、电炉等明火作业。 ③烧(烤、煨)管线、熬沥青、炒砂子、铁锤击(产生火花)物件,喷砂和产生火花的其他作业。 ④联接临时电源并使用非防爆电器设备和电动工具。 第二条危险环境动火作业,应办理“危险环境动火作业票” 第三条危险环境动火作业前,作业票申办单位与作业施工单位进行作业风险识别,制定作业程序、安全措施及施工方案。 第四条危险环境动火作业票审批程序: 1、动火作业前必须清理动火作业点周围____米内所有的易燃、可燃物质。 2、动火作业区域所属单位的专兼职安全员确认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区域环境符动火作业条件后,填写“动火作业票”,签名后交经单位负责人审查,确认合格后签名。 ⑷单位审签后,报安全管理人员确认审签。 ⑸安全管理人员审签后,最后由总经理审批。 第五条动火作业人职责: ⑴动火作业人员持有效的特种作业证上岗,持有效的“动火作业票”作业。 ⑵动火作业人员严格执行“三不动火”的原则,拒绝违章指挥,杜绝违章动火作业。 ⑶动火作业前确认动火作业条件符合后开始动火作业。 ⑷动火作业过程中出现不符合动火作业条件的环境、因素、事件等,立即停业作业。 第六条动火监护人职责

重大危险源及危险作业场所检测、监控管理制度

重点不安全源及不安全作业场合检测、监控管理制度 一、制度目的 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企业安全生产,有效识别、评估和管理重点不安全源,并对不安全作业场合进行检测和监控,以实现防备事故、保障员工安全和保护环境的目标。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的全部重点不安全源以及不安全作业场合的检测、监控和 管理。 三、定义和缩写词解释 1.重点不安全源:指潜在引发重点事故的设备、工艺、物质或其它因素。 2.不安全作业场合:指存在潜在不安全的工作场合,包含但不限于高温、 高压、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不安全环境。 四、管理标准 4.1 重点不安全源管理 4.1.1 识别和评估 1.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对企业内的全部设备、工艺和物质进行重 点不安全源识别和评估。 2.明确识别和评估的责任人,并确保其具备相关技术和知识。 3.建立重点不安全源评估报告,包含识别结果、风险等级、掌控措施和 应急预案等。 4.1.2 掌控措施 1.依据重点不安全源评估报告,订立相应的掌控措施,并按要求进行实 施。 2.掌控措施包含工艺设备的安全防护、操作规程的订立、操作人员的培 训和应急预案的编制等。 3.确保定期对掌控措施进行评估和改进,及时修复设备故障、更新工艺 和料子。 4.1.3 监测和巡检 1.建立重点不安全源的监测和巡检制度,明确监测的频率和方法。 2.定期对重点不安全源进行巡检,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3.实施在线监测或现场取样分析,确保重点不安全源的安全运行。 4.2 不安全作业场合管理 4.2.1 不安全作业场合设立 1.设立不安全作业场合前,需进行合理的选址和规划,确保不安全作业场合与周边环境的安全协调。 2.编制不安全作业场合规划和平面图,包含标识的设置、通道的规划和紧急出口的设置等。 4.2.2 安全设备和防护措施 1.依据不安全作业场合的特点,配备相应的安全设备和防护措施,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 2.安全设备和防护措施包含但不限于防爆设备、呼吸器、防护服和安全网等。 4.2.3 作业人员管理 1.对从事不安全作业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确保其具备必需的技能和知识。 2.对不安全作业人员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病问题。 4.2.4 环境监测 1.建立不安全作业场合的环境监测制度,对空气、噪声、震动等进行定期检测。 2.环境监测结果需符合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及时采取措施做好环保工作。 五、考核标准 1.每个重点不安全源需定期进行评估,并依照评估结果订立掌控措施和应急预案,确保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2.每位重点不安全源识别和评估的责任人需具备相应的技术和知识,并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 3.不安全作业场合需依照规定进行设立和管理,确保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4.不安全作业场合的安全设备和防护措施需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有效运行。 5.不安全作业场合的作业人员需定期培训和健康检查,确保安全作业和职业健康。 6.不安全作业场合的环境需定期监测,确保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