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灌溉渠道设计流量计算要点

灌溉渠道设计流量计算要点

灌溉渠道设计流量计算要点
灌溉渠道设计流量计算要点

附录C

项目设计有关公式

C1 灌溉渠道设计流量计算正常流量——设计典型年内的灌水高峰时期渠道需要通过的流量。该项为渠道纵横断面和渠系建筑物设计的依据。

加大流量——为满足特殊情况(如改变灌溉作物种植比例,扩大灌溉面积,或遇到特大旱情等),短时内加大输水的要求,而予以增大的渠道设计流量。通常是根据正常流量,适当选择加大百分数来确定,该项指标为设计渠顶高程的依据。

最小流量——在河流水源不足,种植面积减小,或给灌水定额较小的作物供水时,出现渠道最小流量。该项指标主要用于校核下一级渠道水位的控制条件和奎水建筑物位置以及校核渠道中的淤积。

C1.1 选择灌溉制度,确定灌溉方式及由支渠同时供水的下级渠道(斗、农)数目。

C1.2 确定支渠及农渠应送至田间的净流量:

式中:

Q bfn °^b q n ( C1) Q bnt ――支渠配给田间的净流量,m3/s;

4—支渠控制的灌溉面积,万亩;

式中:

3

q n 灌水模数(m /s/万亩)。

Q ln ------- Q bfn/ n k n f (C2)

Q in――农渠净流量,m3/S;n――支渠以下同时灌水的斗渠数;k――斗渠以下同时灌水的农渠数;n f――田间水利用系数。

C1.3 推算各级渠道的设计流量(毛流量)

式中:

农渠毛流量:Q LG Q ln + S! L i ............................................ ( C3)

Q LG农渠毛流量,m /s;

Q in 农渠净流量,m / s;

式中:S i 农渠每公里的渗水量,L/s / km ;

L i 农渠平均灌水长度取1/2的农渠长度,km。

斗渠的毛流量.Q dG k Q LG + S a L a ................................................ ( C4 ) Q dG――斗渠毛流量,m3/ s;

式中:

k――斗渠以下同时灌水的农渠数;

S a 斗渠每公里的渗水量,L/s/ km ;

L a――斗渠最大平均工作渠段长度,km

支渠的毛流量.O bG n Q dG + S b L b ................................... (C5) O bG――支渠的毛流量,m3/s n――支渠以下同时灌水的斗渠数;S b 支渠每公里的渗水量,L/s/km ;

L b――支渠的工作长度,km。

于渠各段设计流量的推算,在求得各支渠口的毛流量后,可从最远一条支渠的取水口依次向上

推算出干渠各段的设计流量。

C2 灌溉渠道横断面设计

C2.1 渠道断面宽深比

a= b / h ............................ (C6)式中:a——渠道断面宽深比;

b——渠道底宽;

h——渠道水深。

C2.2 渠道的允许不冲、不淤流速

灌溉渠道的设计流速应小于不冲流速,大于淤积流速,其目的是保证渠床的稳定性和灌溉渠道能正常工作。

V s V V d V V t .................................................... ( C7)

式中:V s——渠道允许不淤流速,m/s;

V d—渠道设计流速,m/ s ;

V t——渠道允许不冲流速,m/s。

C3 灌溉渠道纵断面设计

溉渠道纵断面设计包括沿渠线的地面线、设计水位线。最高水位线、最低水位线、渠底线和渠顶线、分水口及渠系建构筑物位置等的设计。

C3.1 干、支渠要求的水位控制高程

a) 各分水口的水位控制高程,可根据灌溉土地的地面高程加上渠道沿程水头损失和渠水通过各种建筑物的局部水头损失,自下而上逐级推算

B d= A°+ H + 刀L '4i 刀 $ ........... (C8)

式中:B d 分水口水位控制高程,m;

A o――渠道灌溉范围内的地面参考点高程,m,地面参考点一般是指最难灌到的地面

点;

H――所选参考点与该处末级固定渠道水面的高差,一般取0. I—0. 2 m;

L——为各级渠道长度,m;

i――为各级渠道比降; $一一一为各级渠道建构筑物的水头损失,m。

b) 干渠设计水面线的确定

各支渠分水口要求的水位高程确定以后,便可参考水源引水高程和干渠比降,试定干渠设计水位线,如果水源引水高程不能满足所有支渠分水口水位控制高程,应调整干渠设计水位线。常用的调整方法有两种:一为保持于渠比降,放弃分水口水位较高的支渠控制的部分高地的自流灌溉;二为将于渠比降变缓,使干渠设计水位线既能满足各支渠引水要求又不超过水源引水高程。

C3.2 渠道纵断面的水位衔接

a) 渠道遇到特殊地形时应布置跌水、陡坡等衔接建筑物和渡槽、倒虹吸管。隧洞等交叉建筑物。

b) 上下级渠道水位衔接。在上一级设置节制闸,抬高上一级渠道的水位;在保证自流灌溉的条件下,降低下一级渠道的渠底高程。

C4 喷灌系统设计

喷灌系统一般包括水源、动力、水泵、管道系统及喷头等部分。

C4.1 喷灌制度

a)设计灌水定额

m 设=0.1h g (P1-P2) / n水.......................... (C9)

式中:m 设―― 设计灌水定额,mm;

h g 一作物主要根系活动层的厚度,大田作物一般取40—66 cm;

P i ――该段土层允许达到的含水量上限;

P2—灌前土层含水量下限;

n 水一一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数,一般为

0, 7-0. 9。

b)

设计灌水周期 ................ T 设=口设? n /w (C10)

式中: T 设—— 设计灌水周期, d ;

m 设

—— 设计灌水定额, mm ;

W —— 作物最大日平均耗水量, mm /d ;

n 水一一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数,一般为

0. 7-0. 9。

c) 一次灌水所需时间

P 系统=1000q / b L

( C11)

t=m 设/ p 系统 ................ .. (C12)

式中: t —— 一次灌水所需时间, h ;

m 设

—— 设计灌水定额, mrn ;

p 系统 -- 喷灌系统的平均喷灌强度, mm/h ;

q —— 一个喷头的流量, m 3/h ;

b —— 支管间距, m ; L —— 沿支管的喷头间距, m 。

C4.2 计算喷头数和支管数

n 头=F t/blT 设? C .................... (C13)

式中: n 头—— 同时工作的喷灌喷头数,个;

F —— 整个喷灌系统的面积, m 2; T 设--设计灌水周期, d ; t —— 一次灌水所需时间, h ;

C —— 一天中喷灌系统的有效工作小时数,

h 。

mb h f =fLQ

m

/d b

b )管道局部水头损失

V ----- 管道流速,m/s ; g ------ 重力加速度,m / s 2。

式中: C4.3 n 支=门头/n 支头

n 支头―― 一根支管上的喷头数; n 支

―― 支管数。

管道系统的水头损失

a )管道沿程水头损失 14 )

C15)

式中: h f —— 管道沿程水头损失, f —— 摩阻系数; L —— 管道长度, m ; Q —— 流量, m 3/h m —— 流量指数; d —— 管道内径, mm ; b —— 管径指

数,各种器材 h E 管道局部水头损

失, E ――道局部阻力系数; hV2/2g

m ;

C16 )

f 、m 、b 值,可从表 C1 查; m ;

表C1各种管材的f m b值

C4.4水泵选择

a)喷灌系统设计最大流量

Q= n ? q ........................... (C17)

式中:q ------ 系统设计流量,m3/ s;

n ----- 喷头数量,个;

q ----- 单个喷头的流量,m3/s。

b)喷灌系统的设计水头

H=H 头+ 刀h w + 刀h+ V ............... (C18)

式中:H ----- 喷灌系统设计总水头,m;

H头一一喷头设计工作压力,m;

Eh w ――水泵到典型喷头之间管段沿程损失之和,m;

刀h―― 泵到典型喷头之间管段局部水头损失之和,m;

V——典型喷头高程与水源水面的高差,m。

C4.5动力功率计算

N=9.81K/ r泵n传动.................. (C19)

式中:N ――动力功率,kw

K ――动力备用系数一般为1. I—1. 3;

n泵——水泵效率,可查不同型号水泵性能资料获得;

n传动传动效率0. 8一0. 95。

_- 3

丫——容重,t/ m ;

Q泵水泵流量,m / s

H泵——水泵扬程,m。

C5滴灌系统设计

C5.1滴灌系统设计用水率确定

滴灌系统设计用水率可按试验或地面(或喷灌)经验确定,在无试验资料时,应通过计

算确定,并以作物的高峰用水量来作为滴灌系统设计用水率。作物的高峰用水量可用下面两

种方法计算。

a)利用地面灌溉(或喷灌)最高耗水率估算:

W=E d AK ............................... (C20)

式中:W ――滴灌设计用水率,即计算面积的设计用水,L / d

E d――地面灌溉(或喷灌)最高耗水率,mm/d ;

A――计算面积(树为行距X株距,瓜菜为毛管长度X毛管间距),m2; Kr ――覆盖率影响系

数。

b)参照作物腾发量计算:

W = K c ET o K r K s ? A .................. (C21)

式中:W——滴灌设计用水率,L/d;

Kc——作物系数,取决于作物种类和气候,一般通过试验求得;ET o——作物生长期最大参照腾发量,mm/d;Kr——覆盖率影响系数;

Ks ――与土壤质地有关的损失系数,表层土为轻质土、底土为石砾石的土壤取1. 15, 砂土取

1. 05,粘土取1.00;

2

A ―― 计算面积(树为行距X 株距, 瓜菜为毛管长度X 毛管间距) , m2。

C5.2 滴灌系统控制面积确定滴灌系统面积控制应根据水量平衡计算确定。

a)轮灌区划分应遵循以下原则:轮灌区同作物、等面积划分原则;不同作物、等流量原则;系统稳定高效用泵原则;经济原则;方便管理原则。

b)控制面积确定:滴灌系统种相同作物(轮灌区面积相等)。

-3

3= 1.5 10- mA N ....................... (C22)

式中:3 滴灌系统控制面积,亩;

A――轮灌区作物的计算面积(树的行距X株距,瓜菜的毛管长度X毛管间距),m2;

N ――轮灌区数目;m――轮灌区计算面积个数。滴灌系统种不同作物(轮灌区面积不等)

-3

3= 1.5 10-Em i A i ....................................... (C23)

式中:。3 ---------- 滴灌系统控制面积,亩;

A i――第i轮灌区作物的计算面积;

N ――轮灌区数目;m i――第i轮灌区计算面积个数。

C5.3滴灌系统布置设计

a)滴灌设计布置主要包括:首部枢纽、输配水管网、管网辅助部件及毛管布置。

b)首部枢纽:以输水距离短、省工、省材,交通和管理方便为原则,一般宜布置于水源处。

C)输配水的干、支管;应根据水源、地形。作物分区及毛管布置确定。平坦地区,干、支管应双向控制;丘陵地区,干管宜沿山脊布置,支管宜垂直于等高线。

d)管网辅助部分:包括排气阀、闸阀、调压阀、流量调节器等。干、支管较高处宜安装进排气阀;干、支管进口处安装闸阀;支管进口处安装流量调节器。

e)毛管:毛管根据作物特性、土壤性质、水质和农业技术等设计布置毛管间距、滴头流量和位置。毛管布置应因地制宜。

C5. 4 滴灌系统水力设计滴管系统水力设计包括滴头、输配水管路、压力源的设计计算。

a)滴头,滴头设计而根据作物需水量.保证给作物根区提供充足的水量。滴头流量按下式计算:

O d= WT/t ? E a? n ........... (C24)

式中,O d――所需滴头流量.点源滴头,L/h个,线源滴头,L/h m;

W――设计用水率,点源滴头,L/d线源滴头,L/d

T ――灌水周期,d

t――每次灌水时间,h ;

E a 一滴灌水利用效率,一般可达到90%—95%;

n——点源滴头为每棵树所配滴头(个),线源滴头为其长度,m。

b)输配水系统:

毛管:毛管流量按下式计算

n Q m=^qi ............................. (C25)

i=1 式中:Q m——毛管进口流量,L/h n——毛管上滴头数,线源滴头

为毛管长度,m;q i――毛管进口流量,L/h,线源滴头单位流量,L/h

m。根据流量计算确定毛管管径。

支管:单向配水其任一段管上流量为:p

Q zp=刀Q im (p= n, n - 1,…,1)... (C26)

i=n

式中:Q zp 一第i 条毛管进口流量;

n —支管上最末一条毛管号。

双向配水,其任一段管上流量为:

p

Q zp=^ (Q mz + Q imy )………………(C27)

i=n

式中:Q imz、Q imy 一分别为第i 条毛管左边毛管和右边毛管的进口流量。根据流量计算确定支管管径。干管:干管流量应根据轮灌或随机取水方式确定干管流量,根据流量设计干管直径。

C)压力源:压力源可以是水泵、水塔、高位水池(箱)、自流井或自来水管道,按

因地制宜、经济原则设计。

C6 排水沟设计流量计算排水沟设计流量分排涝设计流量(最大设计流量)和排渍设计流量(日常设计流量)

C6.1 排涝设计流量(最大设计流量)

排涝设计流量为:

Q 涝=q 涝F ....................... (C28)

式中:Q 涝―― 排涝设计流量,m3/s;

q 涝――排涝模数,m3/s/km2;

F ――排涝面积,km2。设计排涝模数主要与设计暴雨历时、强度和频率、排涝面积。排水区形状、地面坡度、植被条件和农作物组成、土壤性质、地下水埋深、河网和湖泊的调蓄能力、排水沟网分布情况和排水沟底比降等因素有关,可根据排水区的具体情况分别选用下列公式计算:

a)经验公式法:平原区设计排涝模数经验公式:

q= KR m A n.................. (C29)

式中:K 综合系数(反映降雨历时、流域形状、排水沟网密度、沟底比降等因素)

R 设计暴雨产的径流深,mm;

2

A ――设计控制的排水面积,km ;

m――峰量指数(反映洪峰与洪量关系);

n——递减指数(反映排涝模数与面积关系);

K 、m 、n 应根据具体情况,经实地测验确定。

b)平原排除法

1)平原区旱地排涝模数:

C30)

q d = R/ 3.6T ? t ......... 式中:

q d——旱地排涝模数,m3/s/km2;;R——设计径流深,;mm T——排涝历时,

d;

t ――每天排水时数,自流排水,一般取t= 24h,抽排一般取t=20?24h。

2) 平原区水田排涝模数:

qw= R/3. 6t ???(?C31)

R'= P—h i-f- E ....................... (C32)

E = aE a T' .............. ( C33)

式中:q w一水田排涝模数,m3/s/km2;

R'—计净雨深,mm:

T ――排涝历时,d

P ---- 历时为T的设计暴雨量,mm ;

h i ―― 田间滞蓄水深,mm;f 一历时为T'的水田渗漏量,mm;

E――历时为T'的水田蒸发量,mm;

E a ----- 水面蒸发量,mm / d

a——系数,根据当地试验资料确定;

t――每天排水时数,自流排水,一般取t= 24h,抽排一般取t= 20- 24h。

3) 平原区旱地和水田综合设计排涝模数:

q p=( q d A d + q w A w)/( A d A w) ...................................... (C34)

式中:q p一综合设计排涝模数,m3/s/km2;

q w 水田排涝模数,m3/s/ km2;

q d ------- 旱地排涝模数m3/s/ km2,; ]

A d----------- 旱地面积,km2;

2

A w 水田面积,km

C6.2 排渍设计流量(日常设计流量) 排渍设计流量为:

Q渍=q渍f ..................................... .. (C35)式中:

Q 渍―― 排渍设计流量,m3/S;

q 渍―― 排渍模数,m3/s/km2;

F ----- 排渍面积,km2

排渍设计一般考虑降雨成渍情况,降雨成渍的排渍模数:

q 渍=P S /( 86.4 3 ) ........................... (C36)

a= 1-10H ( ^- V /( P ? ) ........................ (C37)

式中:q 渍―― 排水模数,m3/s/km2;

P——设计暴雨量,mm,取三日暴雨值;

S ---- 水系数,8= I-2 2为径流系数,%)

a——渗漏排水系数;

3――数,修正渗人排水沟的昼夜降雨量径流的加速度

T ――排水历时,取5 - 7d;

H ——设计排渍深度,m;

卩一一土壤最大持水率,%;

V ――体自然持水率,%。

C6.3 排水沟设计水位

排水沟设计水位分最高设计水位和日常设计水位。

a)最高设计水位

1) 自流外排时最高设计水位:

H 最高=A。一Ah—li—z ........ .…(C38)

式中:H 最高---------排水于沟沟口的最高水位,m;

A o――离干沟沟口最远处低洼地面高程,m ;

Ah离于沟出口最远处低洼地面和农沟排涝水位的高差,m, —般取0. 2 —0. 3 m ;

灌溉渠道设计流量计算

灌溉渠道设计流量计算 附录C 项目设计有关公式 C1 正常流量——设计典型年内的灌水高峰时期渠道需要通过的流量。该项为渠道纵横断面和渠系建筑物设计的依据。 加大流量——为满足特殊情况,短时内加大输水的要求,而予以增大的渠道设计流量。通常是根据正常流量,适当选择加大百分数来确定,该项指标为设计渠顶高程的依据。 最小流量——在河流水源不足,种植面积减小,或给灌水定额较小的作物供水时,出现渠道最小流量。该项指标主要用于校核下一级渠道水位的控制条件和奎水建筑物位置以及校核渠道中的淤积。 选择灌溉制度,确定灌溉方式及由支渠同时供水的下级渠道数目。 确定支渠及农渠应送至田间的净流量: Qbfn=ωb·qn……………………… 式中:Qbnt——支渠配给田间的净流量,m3/s; ωb_支渠控制的灌溉面积,万亩;

qn——灌水模数。 Qln==Qbfn/n·k·nf…………………… 式中:Qln——农渠净流量,m3/s; n——支渠以下同时灌水的斗渠数; k——斗渠以下同时灌水的农渠数; nf——田间水利用系数。 推算各级渠道的设计流量: 农渠毛流量:QLG=Qln+S1·L1…………… 式中:QLG——农渠毛流量,m3/s;Qln——农渠净流量,m3/s; S1——农渠每公里的渗水量,L/s/km; L1——农渠平均灌水长度取1/2的农渠长度,km。斗渠的毛流量:QdG=k·QLG+Sa·La………… 式中:QdG——斗渠毛流量,m3/s; k——斗渠以下同时灌水的农渠数; Sa——斗渠每公里的渗水量,L/s/km;La——斗渠最大平均工作渠段长度,km 支渠的毛流量:ObG=n·QdG+Sb·Lb………… 式中:ObG——支渠的毛流量,m3/s n——支渠以下同时灌水的斗渠数; Sb——支渠每公里的渗水量,L/s/km;Lb——支渠的工作长度,km。

农田水利渠道流量设计

推求设计流量 一、推求典型支渠(四支渠)及其所属斗,农渠的设计流量 支取长度及灌溉面积 渠别 一支 二支 三支 四支 五支 合计 长度(Km ) 4.7 5.9 5.4 6.1 6.5 28.6 灌溉面积(万亩) 1.9 2.2 1.9 1.8 1.8 9.6 注. 马清河灌区土地利用系数0.8 120.89.6A =?=灌区万亩 1. 推求典型支渠(四支渠)及其所属斗、农渠的设计流量 第四支渠(典型支渠)布置图 (1)计算农渠的设计流量,四支渠的田间净流量为: Q 4支田净=A 四支×q 设=1.8×0.43=0.774m 3/s 因为斗,农渠分两组轮灌,同时工作的斗渠有3条,同时工作的农渠有5条,所以农渠的田间净流量为: Q 农田净=Q 支田净/nk=0.774/3×5=0.0516 m 3/s 取田间水利用系数f η=0.95,则农渠的净流量为 Q 农净=Q 农净/f η =0.054 m 3/s 查表可得相应的土壤透水性系数:A=1.9,m=0.4, 所以农渠每公里输水损失系数:

σ农=A/100Q m 农净= 0.4 1.9 1000.054 ?=0.061m 3/s 所以农渠的设计流量为: Q 农毛=Q 农净(1+σ农 L 农)=0.054(10.0610.8)?+?=0.057 m 3/s (L 农 =0.8千米) (2)计算斗渠的设计流量,因为一条斗渠内同时工作的农渠有5条,所以斗渠的净流量等于5条农渠的毛流量之和: Q 斗净=5×Q 农毛=5×0.057=0.285 m 3/s 农渠分两组轮灌。各组要求斗渠供给的净流量相等,但是,第Ⅱ组轮灌组距斗渠进水口较远,输水损失较多,据此求得斗渠毛流量较大,以第Ⅱ组轮灌组灌水时需要的斗渠毛流量作为斗渠的设计流量。斗渠的平均工作长度L 4=1.8Km 因为斗渠每公里输水损失系数为σ斗= A/100Q m 斗净=0.0314 所以斗渠的设计流量为:Q 斗毛=Q 斗净(1+σ斗 L 斗)=0.301 m 3/s (3)计算四支渠的设计流量;斗渠也是分两组轮灌,以第Ⅱ轮灌组要求的支渠毛流量作为支渠的设计流量,支渠的平均工作长度L 支=4.9Km 支渠的净流量为:Q 支净=3×Q 斗毛=0.903 m 3/s 支渠每公里输水损失系数:σ支 = A/100Q m 支净=0.0198 支渠的毛流量为:Q 四支毛=Q 四支净(1+ σ支L 四支)=0.991 m 3/s 2. 计算四支渠的灌溉水利用系数 0.774 0.991 Q Q η= ==三支田净三支水三支毛0.78 3. 计算其他支渠的设计流量 1) 计算其他支渠的田间净流量 Q 1支田净=1.9×0.43=0.817m 3/s Q 2支田净=2.2×0.43=0.946m 3/s Q 3支田净=1.9×0.43=0.817m 3/s Q 5支田净=1.8×0.43=0.774m 3/s 2) 计算其他支渠的设计流量 以典型支渠(四支渠)的灌溉水利用系数作为扩大指标, 用来计算其他支渠的设计流量。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全文】: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前言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合[1990]160号文下达的《农田水利工程设计规范》(后更为《灌溉 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的编制任务,在水利部领导下,由水利部科学技术司、农村水利司 和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主持,编制组自1991年4月开始工作,1994年3月完成征求意见稿,1996年4月完成送审稿,并于1997年1月召开审查会议,通过了审查。 《灌溉与排水工程没法规范》分总则,工程等级划分,设计标准,总体设计,蓄水、引水和提水工程,灌溉输配水系统,排水系统,田间工程,灌排建筑物,喷灌和微灌系统,环境监测与保护以及附属工程设施,共12章36节356条和15个附录,内容全面覆盖了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除结构计算以外的各个方面。既有将灌溉排水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的总体设计,也有灌溉工程枢纽和单项灌排建筑物设计;既包括了水源工程、输配水渠道、排水沟和畦灌、沟灌等常规设计内容,也包含了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和喷灌、微灌节水等新技术;既对灌区环境保护设计提出了要求,也对逐步实现灌区现代化管理所必须设置的附属工程设施作出了规定。 本规范由水利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工作由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负责。在使用过程中,各单位应积极总结经验,并将意见寄往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国家标准《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管理组(地址:北京市安德路六铺炕,邮编:100011)。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主编单位: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参编单位: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 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 西北农业大学

浅谈小型农田水利渠道工程设计

浅谈小型农田水利渠道工程设计 【摘要】农田水利工程的设计整个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科学地设计和合理地进行施工是保证农田灌溉顺利进行的一个根本保障。文章结合工程实例对农田水利渠道工程的设计及施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农田水利;灌溉渠;设计 1.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何利用新技术、新材料使我国农业经济提升一个新的台阶,是我国目前着力研究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而对于农田来说,其中的水利渠道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保证农业灌溉能够最为科学、合理,而且对于排涝等都有着相当积极的意义。然而目前的农田水利渠道建设情况却不容乐观,一些年久失修、设计布置不合理的传统水利渠道仍然占了我国农田水利渠道的绝大多数。因此我们应从设计入手,将科学、合理的水利渠道施工应用于我国农田之中。 2.农田水利渠道设计原则 在进行灌溉渠系规划时,要把当地的国土整治,水、田、林、路的规划密切结合,同时还要考虑其他用水部门如发电、人畜饮水的需要,全面安排,统筹兼顾,做到科学合理,便于管理,充分利用水土资源,扩大灌溉面积,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完美结合。其规划布置一般应遵循下述基本原则: (1)灌溉渠道在设计时要保证灌溉用水的单位水量能够实现最大效益,也就是说要提高单位水量的灌溉面积与灌溉效果。 (2)灌溉渠道要与防洪、除涝、排渍、航运、水电以及城市的工业生产、居民生活用水相结合,符合城市发展的要求,使干旱和洪涝灾害能够得到综合治理。 (3)灌溉渠道设计要在保持灌溉区域水资源平衡的基础上,对灌溉效益进行分析,然后选定合适的灌溉渠道设计方案。 (4)对灌区的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要符合灌区所在流域的水利规划方案,并且要以满足灌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为原则,以当地的实际状况为基准,对灌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综

SDJ217-84灌溉排水渠系设计规范

灌溉排水渠系设计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大型和10万亩以上的中型灌区的灌溉排水渠系(以下简称灌排渠系)设计。其他灌区的灌排渠系设计,可参照执行。 第1.0.2条灌排渠系是灌溉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灌排渠系设计应严格执行基本建设设计程序,根据批准的设计任务书进行。 第1.0.3条灌排渠系设计方案应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和比较。力求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运用安全,管理方便,以达到省水、节能、增产的目的。 第1.0.4条灌排渠系设计在保证灌排效益和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应考虑综合利用,以取得最优的经济效果。 第1.0.5条灌排渠系设计必须符合《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水利水电工程水利动能设计规范》等有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第1.0.6条由于灌区自然特点或其他条件的限制,执行本规范有关条款确有困难,或规范未作明确规定的特殊技术问题,应进行专门论证,并在设计文件中予以申述。 喷灌、滴灌、渗灌渠系设计,应按有关规范或标准执行。 第二章基本资料 第一节通则 第2.1.1条灌排渠系设计应深入灌区调查研究,认真搜集整理灌区地形、气象、水文、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土壤、作物需水量、水利工程现状、自然灾害、社会经济以及农业区划和发展规划等基本资料,并进行必要的勘测试验工作。 第2.1.2条有关基本资料和数据应经过审查鉴定。资料精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第二节测量资料 第2.2.1条地形测量资料应具有: 1.灌区总体布置图,比例尺一般采用1/25000~1/100000。 2.灌排渠系平面布置图,比例尺一般采用1/10000。 3.典型田间渠系布置图,比例尺一般采用1/1000~1/5000。 4.有特殊要求的渠道带状地形图,比例尺一般采用1/1000~1/2000。带状图宽度,视地形条件而定。 5.灌排渠、沟的纵断面图,比例尺一般采用:水平1/5000~1/25000,垂直1/50~1/200;横断面图,比例尺一般采用1/100~1/200。 横断面的间距:地形复杂的地区为25~100米;地形平坦为100~500米。地形变化处应加测横断面。

管道水流量计算公式

管道水流量计算公式 A.已知管的内径12mm,外径14mm,公差直径13mm,求盘管的水流量。压力为城市供水的压力。 计算公式1:1/4∏×管径的平方(毫米单位换算成米单位)×经济流速(DN300以下管选1.2m/s、DN300以上管选1.5m/s) 计算公式2:一般取水的流速1--3米/秒,按1.5米/秒算时: DN=SQRT(4000q/u/3.14) 流量q,流速u,管径DN。开平方SQRT。 其实两个公式是一样的,只是表述不同而已。另外,水流量跟水压也有很大的关系,但是现在我们至少可以计算出大体的水流量来了。 备注:1.DN为Nomial Diameter 公称直径(nominal diameter),又称平均外径(mean outside diameter)。 这是缘自金属管的管璧很薄,管外径与管内径相差无几,所以取管的外径与管的内径之平均值当作管径称呼。 因为单位有公制(mm)及英制(inch)的区分,所以有下列的称呼方法。 1. 以公制(mm)为基准,称 DN (metric unit) 2. 以英制(inch)为基准,称NB(inch unit) 3. DN (nominal diameter) NB (nominal bore) OD (outside diameter) 4. 【例】 镀锌钢管DN50,sch 20 镀锌钢管NB2”,sch 20 5. 外径与DN,NB的关系如下: ------DN(mm)--------NB(inch)-------OD(mm) 15-------------- 1/2--------------21.3 20--------------3/4 --------------26.7 25-------------- 1 ----------------33.4 32-------------- 1 1/4 -----------42.2 40-------------- 1 1/2 -----------48.3 50-------------- 2 -----------60.3 65-------------- 2 1/2 -----------73.0 80-------------- 3 -----------88.9 100-------------- 4 ------------114.3 125-------------- 5 ------------139.8 B.常用给水管材如下:

灌溉渠道设计流量计算.doc

附录C 项目设计有关公式 C1 灌溉渠道设计流量计算正常流量——设计典型年内的灌水高峰时期渠道需要通过的流量。该项为渠道纵横断面和渠系建筑物设计的依据。 加大流量——为满足特殊情况(如改变灌溉作物种植比例,扩大灌溉面积,或遇到特大旱情等),短时内加大输水的要求,而予以增大的渠道设计流量。通常是根据正常流量,适当选择加大百分数来确定,该项指标为设计渠顶高程的依据。 最小流量——在河流水源不足,种植面积减小,或给灌水定额较小的作物供水时,出现渠道最小流量。该项指标主要用于校核下一级渠道水位的控制条件和奎水建筑物位置以及校核渠道中的淤积。 C1.1 选择灌溉制度,确定灌溉方式及由支渠同时供水的下级渠道(斗、农)数目。 C1.2 确定支渠及农渠应送至田间的净流量: 式中: Q bfn=ωb·q n?????????(C1)Q bnt——支渠配给田间的净流量,m3/s; 式中:ωb_支渠控制的灌溉面积,万亩;q n——灌水模数(m3/s/万亩)。 Q ln==Q bfn/n·k·n f????????(C2)Q ln——农渠净流量,m3/s;n——支渠以下同时灌水的斗渠数;k——斗渠以下同时灌水的农渠数;n f——田间水利用系数。 C1.3 推算各级渠道的设计流量(毛流量) 式中: 农渠毛流量:Q LG =Q ln+S1·L 1?????(C3)Q LG——农渠毛流量,m3/s; 式中:Q ln——农渠净流量,m3/s;S1——农渠每公里的渗水量,L/s/km ;L1——农渠平均灌水长度取1/2 的农渠长度,km。 斗渠的毛流量:Q dG=k ·Q LG +S a·L a????(C4)Q dG——斗渠毛流量,m3/s;k——斗渠以下同时灌水的农渠数;S a——斗渠每公里的渗水量,L/s/km ; 式中:L a——斗渠最大平均工作渠段长度,km 支渠的毛流量:O bG=n·Q dG+S b·L b????(C5) O bG——支渠的毛流量,m3/s n——支渠以下同时灌水的斗渠数;S b——支渠每公里的渗水量,L/s/km;L b——支渠的工作长度,km。 于渠各段设计流量的推算,在求得各支渠口的毛流量后,可从最远一条支渠的取水口依次向上推算出干渠各段的设计流量。 C2 灌溉渠道横断面设计 C2.1 渠道断面宽深比 α=b/h????????(C6)

渠道流量设计计算方法及步骤

介绍农田水利小型排灌渠道流量计算方法和步骤 秦长庚 在水利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常遇到流量计算问题,农田水利小型排灌渠道、排灌涵闸流量计算,是根据水流的过水断面形状和水流流态不同进行的流量计算方法也不一样,渠道过水断面是根据各地的土质情况确定,土质坚硬的一般以梯型、矩型为主,也有采用建筑物工程的圆型过水断面,水闸流量计算是根据进水闸的水流流态形式情况进行流量计算的,本次主要是以梯型断面为例介绍流量计算方法和计算步骤。 小型农田排灌渠道是由渠底宽度,渠道边坡和渠道安全超高,渠道堤顶宽度组成,渠道流量计算在平原湖区是大都采用《明渠均匀流计算公式》计算,明渠均匀流是水流在渠道中流动,各断面的水深、断面平均流速和流速分布都沿流向不变,这种水流状况称为明渠均匀流。 明渠均匀流的流量计算公式为 ? = Q? ? C i R W 计算公式中各符号表示为;

糙率 渠道纵坡水力半径谢才系数过水断面流量===========n i x w R R R n C C W W s m Q g 1/2 3 求公式中的各项数据,首先要计算出渠道断面的水力要素如下表; 渠道断面的水力要素表 例;某地计划开挖一条排灌渠道,渠道断面形状为梯形断面,设计该渠道底宽b=4m, 边坡m=1:2,渠道内正常过水深h=2.5m, 渠底纵坡i=1/1000, 渠道边坡糙率i=0.025. 计算该排灌渠道可通过最大流量为: s m Q /3 = 计算步骤;

1. 过水断面计算 2 50.225.2)5.224()2(m h h m b W =??+=??+= 2. 湿周计算 12 .202 15.2242 122 2 =+??+=++=m b x 3. 水力半径计算 12 .112 .2050.222 15.2225.250.224(2 122)(2 2 == +??+??+= +++= h h mh b R 4. 谢才系数计算 025 .112 .10225 .011225 .0=?= = g R n C 225 .012 .1=g R 225 .015.05.15.1=?==n g 5. 流量计算 S m i R C W Q /32.34001.012.144.445.223 =?? ?=?? ?= 该排灌渠道设计的过水断面可通过S m /32.343

如何设计灌溉渠道的断面

如何设计灌溉渠道的断面 钟国梁 贵州省安龙县龙广镇水利管理站 摘要:系统掌握灌溉渠道的设计方法,从何入手,怎样确定渠道过水断面大小。 关键词:灌溉渠道断面设计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农田水利建设的设计要求科学、规范、合理。工程设计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投资、效益。针对灌溉渠道设计通过本人十余年的工作摸索、实践、总结。应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确定灌溉面积,求出灌溉净流量 灌溉面积的确定,是渠道设计的首要条件,确定了灌溉面积,掌握这块面积上灌水定额(指单位灌溉面积上,一次灌水的水量),灌水历时,求得某一时期渠道应通过的净流量。 根据公式:Q净=( m×s)/(3600×T×t) =(666.7×s×h)/(3600×T×t) (立方米/秒)求出Q净。 式中:m—灌水定额(立方米/秒) S—灌溉面积(亩) T—灌水天数 T—每天灌水的小时数 h—灌水层厚度(米) 二、渠道测量、 渠道测量的主要内容是:踏勘选线、中线测量、纵横断面测量。 1、踏勘选线

踏勘选线的任务,是根据水利工程规划所定的渠线方向,引水高程和灌溉面高程,在实地确定一条既经济又合理的渠道中线位置。沿所定渠道方向布设四等水准路线,进行四等水准测量,每隔1—2km左右设置一个水准点,点位靠近渠道,既要便于日后用来测定渠道高程,又要能够长期保存而不会因施工而遭到破坏。 2、中线测量 渠道中线测量的任务主要是在渠道起迄点间进行定线,测定渠线度,用一系列的里程桩标定渠线经过的位置。 从渠道起点开始,朝着终点或转折点方向用花杆和皮卷尺进行定线和量距。按照规定间距(一般50m或100m)打桩标定中线位置,用水准测量测定一下桩位高程,看渠线位置是否偏低或偏高。根据公式: HA=(H进+h)-iD 确定桩位高程。 式中:H A—A点高程 H进—渠道进水底板高程 H—设计渠深(包括水深和安全超高) i—设计比降,i=h/d=tga D—A高渠首距离。 3、纵横断面测量 渠道纵横断面测量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渠道沿线一定宽度范围内的起伏情况,为渠道设计、施工提供基本资料。 (一)纵断面测量 纵断面测量的任务就是用水准测量的方法测量渠道中线各里程桩和加桩的 地面高程。进行纵断面水准测量时,应利用渠道沿线布置的水准点,将渠线分成许多段,每段分别与邻近两端的水准点组成附合水准路线,然后,从首段开始,逐段

灌溉渠道设计

农渠横断面设计 设计流量是进行水力计算,确定渠道过水断面尺寸的主要依据,合理的渠道、横断面除了满足渠道的输水、配水要求外,还应满足渠床稳定条件,包括纵向稳定和平面稳定两个方面。纵向稳定要求渠道在设计条件下工作,不发生冲刷和淤积,或在一定时期内冲淤平衡。平面稳定要求渠道在设计条件下工作时,渠道水流不发生左右摇摆。 渠道横断面尺寸要依据渠道设计流量通过水力计算加以确定。一般情况下采用明渠均匀流公式计算:即 Q=AC Ri 式中:Q—渠道设计水深(m3/s) A—渠道过水断面面积(m2) R—水力半径 i—渠底比降 1R1/6进行计算,其中n为糙C—谢才系数,一般采用满宁公式C= n 率 农渠的渠底比降,应尽可能选用和地面相近的渠底比降,此处取i=0.0029。渠床糙率系数:采用砼护面,预制板砌筑,n=0.017. 农渠采用梯形断面,渠道内、外边坡系数m=1.25。 采用试算法: 初选定b=0.36m, n=0.017, Q=0.123 m3/s, i=0.0029 经试算得h=0.23m A=(b+mh)h=0.149 (m2) V=Q/A=0.8255 (m/s)

渠道的不冲流速和土壤性质,水流含砂量,断面水力要素有关,一般土渠的不冲流速为V= 5.0(m/s) 所以,V不冲=KQ0.1 = 5×0.1230.1=4.054 (m/s) 渠道的不淤流速,由不淤流速经验公式: V不淤=C0Q0.5 式中:C0为不淤流速系数,随渠道流量和宽深比而变,此处取C0=0.4 V不淤=0.4×0.1230.5=0.140(m/s) V不淤=0.140(m/s)

某水库灌溉渠道工程监理规划

工作行为规范系列 某水库灌溉渠道工程监理 规划 (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20766某水库灌溉渠道工程监理规划 Supervision plan for a reservoir irrigation channel project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水库灌溉渠道工程监理规划 根据工程建设必须监理的相关规定,铜仁地区大型灌区建设管理局与贵州江河监理有限公司铜东灌区工程监理部签署监理合同,监理服务150天。监理工作范围为工程接建设内容、设计协调、协调采购及工程招标、合同签订、施工合同管理及相关监督控制。 为了保证监理任务的顺利实施,完整准确地对该工程行使监理职责,贵州江河水利监理公司铜仁分公司驻万山特区龙江水库灌溉渠道工程监理部依据《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监理规范》、《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监理规定》、《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评定规程》、《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以及本工程的监理合同和工程承包合同及设计文件等规定,于20xx年10月20日成立了监理机构。主要人员有:总监周幸福,总监

代表陈世勇,现场监理杨廷建、何佳。20xx年11月15日,监理机构在总监的组织下编制了施工监理实施细则(见附件),建立了相应的监理工程制度和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目标控制制度;含以下三个目标,即投资、进度、质量。合同管理及信息和安全管理制度;工作制度;人员管理及奖惩制度。 主要工作方法:采用现场记录、发布文件(如指令、通知、指示、建议、批复、签认等)、旁站监理、巡视、联检协调等。主要对隐蔽工程、工程重要部分、关键工序实施旁站监理,采用照相、摄像、检测等手段控制。 主要工作制度:技术文件审核、审批制度;原材料、构件和工程设备检验制度;工程质量检验制度;工程计量付款签证制度;会议制度;施工现场紧急情况报告制度;工程报告制度;工程验收制度。 对工程的检验方法,首先是原材料及中间产品的检验;工程所用的原材料(水泥、钢筋)进场时必须出示出厂合格证、出厂质量检验报告。并按规定在开工前抽取一定数量样本委托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质量检验。对于中间产品(砼的砂、粗细骨料)除了在料场检验其感观质量外,按规定也要进行

(技术规范标准)节水灌溉技术规范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Technical standard for water saving irrigation SL207—98 主编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 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网页制作:CWSnet1998-04-04发布1998-05-01实施 目次主页 前言 1 总则 2 工程规划 3 灌溉水源 4 灌溉用水量 5 灌溉水利用系数 6 工程与措施的技术要求 7 效益 8 节水灌溉面积 附录A 名词解释 附录B 有关参数的计算测 定方法 条文说明 前言 基于生产实践的需要和对节水灌溉形势的正确分析,1990年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布置了节水灌溉标准的研究任务,旨在进行探索,积累经验。1994年又组织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为厅(局)就节水灌溉标准问题开展共同研究、讨论,形成规范战雏形,1996年底完成规范编写提纲。1997年初,编制任务正式下达之后,在水利部农村水利司主持下,编写组立即开始工作,1997年4月底完成初稿,经两次征求意见补充修改后,于1997年12月初完成征求意见稿,12月底完成送审稿,并于1998年1月召开审查会议,通过了专家审查。 SL207—98(节水灌溉技术规范》分总则、工程规划、灌溉水源、灌溉用水量、灌溉水的利用系数、工程与措施的技术要求、效益、节水灌溉面积,共8

章40条和2个附录。它既反映中国现阶段水平,又借鉴国外先进技术;既坚持高起点、高要求,又注重实用性与可操作性;既重视水利建设规范的共性,又突出节水灌溉的特点,充分吸收了我国节水灌溉发展中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 本规范解释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 本规范主编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 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 本规范参编单位:中国灌溉排水技术开发培训中心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 水利部科学技术司 黑龙江省水利厅 广西自治区水利厅 甘肃省水利厅 河北省水利厅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李英能黄修桥沈秀英窦以松赵乐诗王晓玲 李赞堂马济元袁辅恩陈杰臣武福学宋伟 1 总则 1.0.1为了使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有一个合理、可行、统一的衡量尺度,促进节水灌溉事业的健康发展,制定本规范。 1.0.2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必须注重效益、保证质量、加强管理,做到因地制宜、经济合理、技术先进、运行可靠。 1.0.3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大田、菜地、果园、苗圃和草场等节水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管理和评价。 1.0.4承担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单位必须持有丙级(含)以上水利工程设计资质证书。承担工程的施工安装单位必须持有省级水利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施工安装许可证。节水灌溉工程应选用经过法定检测机构检测合格的材料及设备,不得使用无生产厂家、无生产日期、无产品使用说明的产品。 1.0.5节水灌溉工程应建立健全管理组织和规章制度,切实发挥节水增产作用。 1.0.6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工程规划 2.0.1节水灌溉工程的规划应收集水源、气象、地形、土壤、作物、灌溉试验、能源、材料、设备、社会经济状况与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基本资料。 2.0.2节水灌溉工程规划应符合当地农业区划和农田水利规划的要求,并应与农村发展规划相协调,采用的节水技术应与农作物品种、栽培技术相结合。

管道流量计算公式

已知1小时流量为10吨水,压力为0.4 水流速为1.5 试计算钢管规格 题目分析:流量为1小时10吨,这是质量流量,应先计算出体积流量,再由体积流量计算出管径,再根据管径的大小选用合适的管材,并确定管子规格。(1)计算参数,流量为1小时10吨;压力0.4MPa(楼主没有给出单位,按常规应是MPa),水的流速为1.5米/秒(楼主没有给出单位,我认为只有单位是米/秒,这道题才有意义) (2)计算体积流量:质量流量m=10吨/小时,水按常温状态考虑则水的密度ρ=1吨/立方米=1000千克/立方米;则水的体积流量为Q=10吨/小时=10立方米/小时=2777.778立方米/秒 (3)计算管径:由流量Q=Av=(π/4)*d*dv;v=1.5m/s;得: d=4.856cm=48.56mm (4)选用钢管,以上计算,求出的管径是管子内径,现在应根据其内径,确定钢管规格。由于题目要求钢管,则: 1)选用低压流体输送用镀锌焊接钢管,查GB/T3091-2008,选择公称直径为DN50的钢管比较合适,DN50镀锌钢管,管外径为D=60.3mm,壁厚为 S=3.8mm,管子内径为d=60.3-3.8*2=52.7mm>48.56mm,满足需求。 2)也可选用流体输送用无缝钢管D57*3.0,该管内径为51mm 就这个题目而言,因要求的压力为0.4MPa,选用DN50的镀锌钢管就足够了,我把选择无缝钢管的方法也介绍了,只是提供个思路而已。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若已知有压管流的断面平均流速V和过流断面面积A,则流量Q=VA 2、若已知有压流水力坡度J、断面面积A、水力半径R、谢才系数C,则流量Q=CA(RJ)^(1/2),式中J=(H1-H2)/L,H1、H2分别为管道首端、末端的水头,L 为管道的长度。 3、若已知有压管道的比阻s、长度L、作用水头H,则流量为 Q=[H/(sL)]^(1/2) 4、既有沿程水头损失又有局部水头损失的有压管道流量: Q=VA=A√(2gH)/√(1+ζ+λL/d) 式中:A——管道的断面面积;H——管道的作用水头;ζ——管道的局部阻力系数;λ——管道的沿程阻力系数;L——管道长度;d——管道内径。 5、对于建筑给水管道,流量q不但与管内径d有关,还与单位长度管道的水头损失(水力坡度)i有关.具体关系式可以推导如下: 管道的水力坡度可用舍维列夫公式计算i=0.00107V^2/d^1.3 管道的流量q=(πd^2/4)V 上二式消去流速V得: q = 24d^2.65√i ( i 单位为m/m ), 或q = 7.59d^2.65√i ( i 单位为kPa/m )

灌溉水利用系数的计算方法

灌溉水利用系数的计算方法 灌溉水利用系数在水土平衡和渠道设计流量分析中使用。 一、用模式分析法计算渠道灌的灌溉水利用系数 1计算公式 (1)灌溉水利用系数:η= 式中:——渠系水利用系数,可用各级渠道水利用系数连 乘求得。 ——田间水利用系数。 (2)渠道水利用系数 在无实测资料时按下式计算: =1- 土渠:= 衬砌渠:= 式中:——渠道单位长度水量损失率(%.km) L——渠道长度(km) K——土壤透水性系数,可从表查得 m——土壤透水性指数,可从表查得 ——衬砌渠道渗水修正系数,可从表查得 2 参数选择 (1)设计净流量: 1)干渠:Q净=q s A干=0.368 2.46=0.972m3/s

2)支渠:Q净==m3/s 3)斗渠:Q净=n Q农净=20.091=0.182 m3/s 4)农渠:Q净= ==0.091 m3/s (2)渠道长度: 1)干渠:1条,长12.6km砼板防渗结构,灌溉面积2.64万亩。标准条田规格:长宽=700250=262.5亩拆合标准条田100块2)支渠:4条,总长7.6km,平均长1.9km,平均灌溉面积0.66万亩,拆和标准条田25块 3)斗渠:14条,总长21km,平均长1.5km,平均灌溉面积0.1886亩,拆和标准条田7块 4)农渠:100条,总长0.65km,平均长度0.65km (3)m、k、的选择 查表沙壤土:K=3.4,m=0.5 查表干渠砼板衬砌:=0.15-0.05,取=0.10 支渠浆砌石衬砌:=0.20-0.10取=0.15 3.渠道水利用系数计算 利用渠道净流量、渠道长度及选择的参数计算各渠道水利用系数,考虑到蒸发损失,管理损失及衬砌渠道在使用期防渗性能降低等因素,并结合现场调查,对计算值作适当调整作为采用值。 渠道水利用系数 渠道Q L

灌溉渠道干渠支渠斗渠农渠毛渠

仅为更正之前回答,谢谢关注。 https://www.doczj.com/doc/f33756667.html,/question/109797087.html?oldq=1&;from=c ommentTo#answer-350898107前次回答确为随口乱讲(当年知道、贴吧、论坛混来乱用,有时插科打诨胡言乱语),诚挚道歉,时隔几年了,被揪出指正,深感惭愧,(误导后来人罪过不小)向度娘申请删除此答案被否决。另有心得略为分享,谨致歉意,欢迎交流批评。 详细概念就不必解释了,百科都有(或查询相关相关国标,本人接触到的相关规范见后,有兴趣的朋友自行下载或联系我).一般来讲就是干支斗农毛分级,干渠为水源地取水引至灌区的输水渠道(干渠以下为配水系统),多见“南干”“北干”之类名号,干渠以下多见数字编号了,具体有“总干”分出“分干”引水至各区域(附图1,为总干穿高速后一分为二,这可不是我胡乱画的,渠侧有碑刻记“总干”,二闸门有“一分干”“二分干”标记,实景图片缺失),支渠斗渠更进一步分配水流,农渠百科定义为从斗渠取水并分配到田间的最末一级固定渠道,毛渠百科定义为从农渠取水并向畦、沟供水的田间临时渠道。(附图2,为二渠道地头并行,是什么级别渠本人也忘了,在此也不敢乱定了。渠道分支多为正交斜交,平行的即如图,此图中可见常说的“门”)(附图34,倒虹,文字标记中为“粮基”左为“九三年”右为“四斗3# ”,另有老渠道明确标记为“3斗7农1毛”且保存完好,为毛渠实证,很遗憾未存影像。)

GB50288-99_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农田水利技术术语SL56-93

本文字仅为解释原回答中错误,如有疑问请斟酌规范标准为正,再次致歉。 还望各位朋友留些口德。

灌溉渠道设计规范

UDC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P GB ××××—×× 灌区规划导则 Guidelines for Irrigation Areas Programming (征求意见稿) ××××—××—×× 发布××××—××—×× 实施 中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联合发布 中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UDC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P GB ××××—×× 水利灌区规划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irrigation areas Programming of water resources (征求意见稿) ××××—××—×× 发布××××—××—×× 实施 中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联合发布 中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水利灌区规划规范 GB ××××—×× 条文说明 1 总则 1.0.1 为加强灌区规划工作,提高灌区规划水平,促进灌区水土资源合理开发与持 续利用,特制定本导则. 1.0.2 本导则适用于新建大型灌区规划和已建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 1.0.3 灌区规划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现行有关方针,政策,加强调查研究,在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多方案比选论证,确定灌区建设最佳方案.

1.0.4 编制灌区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 1 与流域或区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及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协 调. 2 以节水增效为中心,以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提高水分生产率为目 标,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灌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研究,实现灌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灌区的可持续发展. 3 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注重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4 注重防治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灌区生态环境. 5 灌区的管理体制与水价的形成机制应有利于灌区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6 重视灌区信息化系统建设,提高灌区管理现代化水平. 1.0.5 灌区规划应在分析现状水平年的基础上,分别研究近期和远期两个水平年, 以近期为重点,近,远期相结合. 1.0.6 灌区规划应根据灌区实际,按照《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 制 定科学合理的灌区灌溉与排水标准. 1.0.7 灌区规划除应符合本导则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2 基本资料 2.0.1 灌区规划应认真调查搜集灌区内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土壤,资源,水利工程现状,自然灾害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资料. 2.0.2 灌区规划调查搜集的资料应包括以下内容: 1 灌区地形,地貌,河流水系,自然概况等资料; 2 降水,蒸发,气温,气压,风力,风向,日照,霜期,冰冻期,冻土深度等 气象,水文特征值资料,河沟,水库,承泄区的水位,流量,泥沙,水质等实测资 料; 3 灌区地形图; 4 区域地质图及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水文地质图等; 5 土壤类型,质地,分布状况,土壤理化性质,土壤水分特性等土壤普查资料, 盐碱地改良试验资料等; 6 灌区内城乡供水,灌溉,排水,防洪等工程设施的现状及运用情况; 7 土壤侵蚀类型,侵蚀强度,水土流失成因及危害,水土流失规律及发展趋势, 水土保持及环境现状等; 8 灌区土地资源状况,开发利用现状及土地利用规划,水库,塘坝蓄水利用, 河(湖)水利用,地下水与泉水利用,灌溉回归水利用,城市生活与工业污废水利用,现状各业供用水量,用水效率及存在的问题,规划供用水情况等; 9 灌区历年发生的洪,涝,旱,盐,碱,渍,风灾害情况,受灾范围,成灾面 积,受灾原因,减产情况,经济损失,对当地群众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等; 10 天然建筑材料的调查等; 11 灌区内的行政区划,人口,农业人口,农业劳动力,土地面积,耕地面积, 种植结构,耕作制度,农业单产,总产,林牧渔业生产,工农业发展布局,交通运

管道流量计算公式是这样的

管道流量计算公式是这样的

65-------------- 2 1/2 80-------------- 3 ---- 4 ---- 5 --> 管道流量计算公式已知管的内径12mm,外径14mm,公差直径13mm,求盘管的水流量。压力压力。 管道流量计算公式1:1/4∏×管径的平方(毫米单位换算成米单位)×经济流速(DN300以下管选1.2m/s、DN300 ) 管道流量计算公式2:一般取水的流速1--3米/秒,按1.5米/秒算时: DN=SQRT(4000q/u/ 流量q,流速u,管径DN。开平方SQRT。 其实两个公式是一样的,只是表述不同而已。另外,水流量跟水压也有很大的关系,但是现在我们至少可以计算出大了。 备注:为Nomial Diameter 公称直径(nominal diameter),又称平均外径(mean outside diameter)。 这是缘自金属管的管璧很薄,管外径与管内径相差无几,所以取管的外径与管的内径之平均值当作管径称呼。 因为单位有公制(mm)及英制(inch)的区分,所以有下列的称呼方法。 1. 以公制(mm)为基准,称 DN (metric unit) 2. 以英制(inch)为基准,称NB(inch unit) 3. DN (nominal diameter) NB (nominal bore) OD (outside diameter) 4. 【例】 镀锌钢管DN50,sch 20 镀锌钢管NB2”,sch 20 5. 管道流量计算公式外径与DN,NB的关系如下: ------DN(mm)--------NB(inch)-------OD(mm) --- 1/ 20--------------3/4 25-------------- 1 32-------------- 1 1/4 40-------------- 1 1/2 50-------------- 2 65-------------- 2 1/2 80-------------- 3 ---- 4

灌溉工程初步设计

FCD14060 FCD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阶段 灌溉工程设计大纲范本 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标准化信息网 .

1999年7月 工程初步设计阶段 灌溉工程设计大纲 主编单位: 主编单位总工程师: 参编单位: 主要编写人员: 软件开发单位: 软件编写人员: .

勘测设计研究院 年月 目录 1 引言 (4) 2 设计依据文件和规范 (4) 3 设计基本资料 (4) 4 灌区设计 (5) 5 应提供的设计成果 (14) .

1 引言 _____工程位于_____,是以_____水库(或_____引水枢纽、或泵站枢纽)为水源工程的_____型灌溉工程。设计灌溉面积_____万亩,设计灌溉保证率_____;渠首进水闸闸下设计水位_____m;设计流量_____m3/s。_____水库(或_____引水枢纽、或_____泵站枢纽)的控制流域面积_____km2,多年平均流量_____m3/s;水库总库容_____万m3,兴利库容_____万m3,正常蓄水位_____m,死水位_____m。(或_____江引水坝坝顶高程_____m,坝上设计水位_____m;或_____泵站枢纽设计扬程_____m,装机容量_____ kW。) 2 设计依据文件和规范 2.1 有关本工程的文件 (1) _____可行性研究报告; (2) _____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文件; (3) _____初步设计任务书; (4)有关部门的协议文件; (5)与本工程有关的流域规划、地区规划报告。 2.2 主要设计规范 (1)DL 5021—93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 (2)SDJ 11—77 水利水电工程水利动能设计规范; (3)SDJ 12—78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和补充规定(山区、丘陵区部分)(试行); (4)SDJ 217—87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平原、滨海部分)(试行); (5)SDJ 217—84 灌溉排水渠系设计规范; (6)SL 44—93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 (7)SL 44—94 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 (8)SD 204—86 泵站技术规范。 2.3 设计参考资料 (1)农田基本建设规划(水电部水利建设司1987); (2)灌溉经济效益计算方法研究与应用(河海大学出版社1993); (3)排灌机械配套手册(农业出版社1962)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