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高一专题复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高一专题复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高一专题复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高一专题复习

专题1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一、物质分类

纯净物和混合物

【思考】如何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练习】请指出下列物质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纯净的空气、氧化铁胶体、浓硫酸、漂白粉、液氯、氯水、王水、水煤气、硬水、玻璃、水玻璃、生石灰、熟石灰、碱石灰、钢、干冰、冰醋酸、重水、水银、氨水、一水合氨、明矾、冰水混合物

二、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相互转化关系图作用

两条纵向关系:

【思考】(1)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2)金属有哪些共同的物理性质?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试默写)

金属的主要通性:

(1)金属+ O2→金属氧化物

(2)活泼金属+ 酸→盐 + H2↑

(3)金属+ 盐→新金属 + 新盐(溶液)

注意:

①只有排在氢的金属才能置换酸中的氢,排在氢的金属不能置换酸中的氢。

②酸不包括和

③通常在溶液中,铁生成盐。

④钾、钙、钠既能跟反应,又能跟反应。

【练习】试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

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

钠在氧气中燃烧:

钠与水反应:

铁在空气中燃烧:

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湿法炼铜)

※铁与水蒸气反应:

铝与氧气反应:

铝与稀盐酸反应: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铝的特殊性质)【回顾】碱金属有哪些?它们在结构和性质上有哪些相似性和递变性?

【思考】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非金属的主要通性:

(1)非金属+ O2→非金属氧化物

(2)除O2外的非金属+ 金属→无氧酸盐

【回顾】硫、氯气有哪些性质?

【练习】试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

硫在氧气中燃烧:

钠在氯气中燃烧:

铜在氯气中燃烧:

铁在氯气中燃烧:

氯气在氢气中燃烧:

氯气与水反应:

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制漂泊液)

氯气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制漂泊粉)

【回顾】卤族元素有哪些?它们在结构和性质上有哪些相似性和递变性?

3.氧化物

(1)按组成元素分类

①金属氧化物(如:Na2O、CaO、MgO、ZnO、MnO2、CuO、Fe2O3、Al2O3)

②非金属氧化物

(2)按性质分类

酸性氧化物:CO2 SO2SO3 SiO2Mn2O7

碱性氧化物:Na2O CaO CuO FeO Fe2O3

成盐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Al2O3

复杂氧化物:过氧化物、超氧化物、Fe3O4、

不成盐氧化物:CO、NO等

两性氧化物:是指既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也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氧化铝)。如:Al2O3 + HCl =

Al2O3 + NaOH =

【概念辨析】

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NO2

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

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两性)、Mn2O7(酸性)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补充】试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

Na2O2 + H2O

Na2O2 + CO2

SiO2 + NaOH

SiO2 + CaO

SiO2 + HF

NO2 + H2O

酸== +酸根离子

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酸的通性:

⑴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无色酚酞试液色

⑵酸(盐酸、稀硫酸)+活泼金属=盐+_______

⑶酸+金属氧化物=盐+_______

⑷酸+碱=_______ +_______

中和反应实质_______ +_______ =_______

⑸酸+盐=新酸+新盐

浓硫酸的特性:

①吸水性----作干燥剂

②脱水性

③强氧化性------加热时,可以和铜、木炭反应

Cu + H2SO4

C + H2SO4

硝酸的特性----强氧化性

Cu + HNO3 (浓)

Cu + HNO3 (稀)

★常温下,浓硫酸或浓硝酸能使铁、铝钝化。

【练习】指出下列实验事实或实验现象中,硫酸所表现的性质(将对应字母填在横线上):A.脱水性B.酸性C.吸水性D.强氧化性

(1)工业上用铁槽车或铝槽车运输浓硫酸:________

(2)浓硫酸用于干燥氯气:________

(3)浓硫酸与铜反应制取硫酸铜:________

(4)浓硫酸使蔗糖炭化变黑:________

(5)用稀硫酸清洗金属表面的氧化物:________

酸的分类:——按酸性强弱

强酸:

弱酸:

碱 == 金属离子 +

碱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碱的通性:

⑴ 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色,无色酚酞试液 色。

注意:这里的碱必须 ⑵ 碱 + 酸性氧化物 = 盐+ _______

注意:①这里的碱必须

②这一类反应不属于

⑶ 碱 + 酸 = 盐 + _______ ⑷ 碱 + 盐 = _______ + _______

注意:

碱的分类:

(1) 按碱性强弱分

强碱: 弱碱:

(2) 按溶解性分

??

?

???除以上碱外的碱难溶性碱微溶性碱、、、可溶性碱:)(:)(:2

232OH Ca O H NH OH Ba KOH NaOH

★难溶性的碱

碱性氧化物 + H 2O

如: Fe (OH )3

7.盐

盐== 或 + 酸根离子)

⑴ 盐(可溶)+ 金属1 → 金属2 + 新盐(金属1比金属2活泼,K 、Ca 、Na 除外)。 如:_________________

(2) 盐 + 酸 → 新盐 + 新酸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盐 + 碱 → 新盐 + 新碱(反应物需都可溶,且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如:_________________

(4) 盐 + 盐 → 两种新盐(反应物需都可溶,且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如:_________________

盐的分类:——按组成

正盐:Na2SO4

酸式盐:NaHCO3 NaHSO4

碱式盐:Cu2(OH)2CO3

复盐:KAl(SO4)2

——按酸和碱的强弱

强酸强碱盐:Na2SO4

强酸弱碱盐:CuSO4

弱酸强碱盐:NaHCO3

弱酸弱碱盐:CH3COONH4

二.常见混合物的分类-----分散系

分散剂是液体,按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常见的胶体: ① Fe(OH)3胶体、Al(OH)3胶体、H2SiO3胶体

②淀粉溶液、鸡蛋清的水溶液、云、烟、雾、有色玻璃

③血浆、果冻、豆浆、牛奶、土壤等与胶体有关

【练习】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

B、电泳现象可以证明胶体带电荷

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

D、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胶粒直径很小

2、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A、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

B、在河流入海处易形成沙洲

C、一束平行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束光亮的通路

D、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专题2 离子反应一、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概念

【例1】(1)什么是电离?电离需要通电吗?

(2)什么是电解质?非电解质? (试举例)

(3)物质导电的条件是什么?

哪些物质能够导电?

电解质一定能导电吗?

【练习】1. 现有以下物质:①NaCl晶体②液态HCl ③CaCO3固体④熔融KCl

⑤蔗糖⑥铜⑦CO2⑧NaOH溶液⑨KOH固体⑩酒精

(1)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

(2)属于电解质的是,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

既不是电解质也是不非电解质是的________。

2.下列物质中含有自由移动Cl-的是

A.KClO3固体B.Cl2

C.HCl气体D.KCl溶液

【例2】什么是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试举例)

【练习】下列物质属于强解质的有:

弱电解质的有:

1.HBr

2. CH3COONH4

3. SO3

4.Ba(OH)2

5. H2O

6.Al(OH)3

7.石灰水

8.醋酸

9.浓硫酸10.BaSO411. H3PO4 12. 石墨13.NaHCO314. HClO 15. Ca(OH)2 16蔗糖

二、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①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用等号“=”,如:

H2SO4 =2H++SO42-

Ba(OH)2 = Ba2++2OH-

CH3COONH4 = CH3COO-+NH4+

②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用可逆号“”,如:

多元弱酸分步电离:H2CO3

多元弱碱也是分步电离,但通常只写一步:

如Cu(OH)2

Fe(OH)3

【练习】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HNO3

HClO

Ca(OH)2

NH3·H2O

NaHSO4水溶液中

NaHCO3

三、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 书写方法

“一写”:首先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二改”: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物质改写成离子形式(最关键的一步):

沉淀、气体、单质、氧化物(含水)、非(弱)电解质均保留化学式于方程式中。“三删”:删去方程式两边未参加反应的离子;

“四查”:检查离子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2. 溶解性口诀:

钾、钠、铵、硝(酸盐)溶水快;

硫酸盐不溶钡铅银钙;

氯化物不溶AgCl,

碳硅磷盐溶水多下沉。

注:BaSO4、、AgCl 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碳酸盐、亚硫酸盐、硅酸盐、磷酸盐除钾钠铵盐溶于水外,其余难溶—为沉淀)

【练习】判断下列反应是否为离子反应,是离子反应的写出离子方程式

①稀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铁跟稀硫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硝酸钾与氢氧化钠在水溶液中混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氧化铜溶于稀硝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离子方程式的意义: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还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例1】下列化学反应中,能用离子方程式OH-+H+==H2O表示的是

① HCl + NaOH ②H2SO4 + KOH

③CH3COOH + NaOH④HCl + NH3·H2O

⑤H2SO4 + Ba(OH)2⑥澄清石灰水+HCl

〖思考交流〗下列离子方程式表示哪些物质间的反应?试将它们一一改写成化学方程式

①Ca2++CO32-== Ca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u2++2OH-== Cu(O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CO2+2OH-== CO32-+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BaCO3+2H+== Ba2++ C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复分解反应类型): 生成沉淀、气体或者生成水。

四、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

①看是否以化学反应的客观事实为依据.

例:2Ag+Cu2+=Cu+2Ag+错误原因是。

②看物质的拆分是否正确。

例:碳酸氢钙溶液与盐酸反应:Ca(HCO3)2+2H+=Ca2++2H2O+2CO2↑(×)

正确的写法是。

③看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

例:Fe2++Cl2=Fe3++2Cl-错误的原因是。

④是否符合物质的固定组成。

例:Ba(OH)2溶液与H2SO4溶液:Ba2++OH-+H++ SO42-= BaSO4↓+H2O (×)

正确的写法是。

【练习】

1、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A.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2H+ + CO32-=CO2↑+ H2O

B.醋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H3COOH+OH-=CH3COO-+H2O

C.H2SO3和NaOH溶液混合:H++OH-=H2O

D.将氯气溶于水制备次氯酸:C l2 +H2O=2H+ + Cl-+ ClO-

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稀硫酸滴在银片上:2Ag+2H+=2Ag++H2↑

B.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SO42-+Ba2+=BaSO4↓

C.将少量铜屑放入浓硝酸中:3Cu +8H++2 NO3-=3Cu2++2 N O↑+4H2O

D.氧化铁与稀盐酸混合:Fe2O3+6H+=2Fe3++3H2O

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钠和水反应:Na+H2O=Na++OH-+H2↑

B.铁跟稀硝酸反应:Fe+2H+=Fe2++H2↑

C.三氯化铁腐蚀印刷线路板:Fe3++Cu=Fe2++Cu2+

D.氯气与烧碱溶液反应:Cl2+2 OH-=Cl-+ClO-+H2O

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NH3·H2O=Al(OH)3↓+3NH4+

B.Fe(OH)3溶于氢碘酸:Fe(OH)3 + 3H+== Fe3++ 3H2O

C.将1~2mL氯化铁饱和溶液加入到20 mL沸水中:

Fe3++3H2O Fe(OH)3(胶体)+3H+

D.金属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5、下列离子方程式改写成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u2++2OH-Cu(OH)2↓ CuCO3+2NaOH Cu(OH)2↓+Na2CO3十2H+CO2↑十H2O BaCO3+2HCl BaCl2+CO2↑十H2O B.CO-2

3

CaCO3↓ Ca(NO3)2+Na2CO3CaCO3↓+2NaNO3 C.Ca2++CO-2

3

D.H++OH-H2O 2KOH+H2SO4=K2SO4十2H2O

五、离子共存

离子间若反应(出现下列情况)则不能大量共存:

①生成沉淀、气体和水。

②生成微溶物、弱酸、弱碱。

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Fe2+、H+、NO3-;I-、H+、NO3-。

④发生络合反应:如Fe3+、SCN-。

【注意前提条件设置】

无色溶液不存在有色离子:Cu2+、Fe2+、Fe3+、MnO4-

酸性溶液不存在与H+反应的离子:HCO3-、HSO3-、OH-、AlO2-、CO32-、CH3COO-、S- 等。碱性溶液不存在与OH-反应的离子:HCO3-、HSO3-、H+、Cu2+、Mg2+、Fe3+等。

【练习】

1、pH=13的某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的离子为

A.Ba2+

B.Fe3+

C.Cl-

D.OH-

2、在无色强酸性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Cl-、Na+、NO3-、Ca2+

B.NH4+、HCO3-、Cl-、K+

C.K+、Ba2+、Cl-、SO42-

D.Cu2+、NH4+、I-、Cl-

3、在某无色透明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K+、H+、I-、NO3-

B、Mg2+、Cu2+、Cl-、SO42-

C、Na+、Al3+、Cl-、CO32-

D、K+、OH-、S2-、NO3-

4、下列各组离子,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

A、K+、Ag+、Cl-、NO3-

B、Na+、AlO2-、CO32-、NO3-

C、Na+、H+、SO4-、NO3-

D、Cu2+ SO42-、S2-、Cl-

5、某无色溶液能与Al反应生成H2,不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Fe3+、Cl-、NO3-

B、K+、Na+、Cl-、SO42-

C、K+、Ba2+、Br -、Cl-

D、NH4+、Na+、CO32-、PO43-

6、下列各组离子,可以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Ag+、Ca2+、Br-、S2-

B.H+、SO32-、SO42-、Ba2+

C.Na+、Cl-、SO42-、SO32-

D.H+、Na+、Cu2+、S2-

7、下列离子在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H+、NO3-、Fe2+、Na+B.Ag+、NO3-、Cl-、K+

C .K+、Ba2+、OH-、SO42-D.Cu2+、NH4+、Br-、OH-

8、某溶液中含有Ba2+ 、HCO3- 、Cl- 、NO3- 四种离子,先向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溶液中大量减少的离子是

A. Ba2+

B. Cl-

C. HCO3-

D. NO3-

六、离子检验与推断

【练习】

1.不用其它试剂鉴别:①NaOH,②KCl,③Mg(NO3)2,④CuSO4等四种溶液,先直接鉴别出一种,再逐一鉴别其余物质,则正确操作顺序是( )

A. ④①③②

B. ①④③②

C. ①③④②

D. ④②①③

2.有一固体混合物,可能由Na2CO3、Na2SO4、CuSO4、CaCl2、NaCl等物质组成,为鉴定成分,做了如下实验:

(1)将混合物溶于水,得无色澄清溶液;

(2)向此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3)过滤后,在白色沉淀中加足量稀HNO3,沉淀完全溶解。

由此推断:混合物中肯定有__________________,肯定没有__________________,

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想进一步确定可能有的物质是否存在,

可在(1)溶液中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的方法来检验。

高中必修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提纲教案

高中必修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提纲教案 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1.树状分类法 2.交叉分类法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 (1)定义:一种(或多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2)组成:分散成微粒的物质—分散质 微粒分布在其中的物质—分散剂 (3)分类: 2.胶体 (1)胶体的本质特征: 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在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分析:①属于分散系,一定是混合物。 ②胶体是以分散质粒子大小为特征的,它只是物质的一种存在形式,同种物质作分散质时,在不同的分散剂中可以得到不同的分散系,如NaCl溶于水形成溶液,若分散在酒精中可形成胶体。 解释 丁达尔现象的原因:胶粒对光线的散射作用。

(*)仅了解:当光束通过胶体时,看到的光柱是被胶体粒子散射的现象,并不是胶体粒子本身发光,可见光的波长在400~700nm之间,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 ~100nm,小于可见光的波长,能使光波发生散射。溶液也发生光散射,但由于溶液中粒子的直径小于1nm,散射极其微弱。所以,光束通过胶体时产生丁达尔效应。而通过溶液则没有。) (2)净化胶体的方法——渗析 将带有小分子杂质离子的胶体放入半透膜,系紧,将半透膜袋放入热水中,使得杂质离子或分子进入水中。 (3)使胶体聚沉的常见条件: ①加入电解质如:强酸、可溶性强碱、可溶性盐; ②加入带有异种电荷的电解质; ③加热。 第二节离子反应 一、电离 酸、碱、盐等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时,产生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 例如,氯化钠固体被加入水中后,水分子的作用减弱了氯化钠晶体中钠离子和氯离子的静电作用力,使氯化钠电离出钠离子和氯离子,继而钠离子和氯离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发生水合,生成了能够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我们把这种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 二、电解质 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酸碱盐都是电解质。)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人教版2017课标)高中化学高一(上):期末测试(含答案)

期末测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6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盐、非电解质的顺序排列的是( ) A .硫酸、纯碱、氯化镁、二氧化碳 B .硝酸、烧碱、干冰、苏打水 C .醋酸、消石灰、明矾、铜 D .氯化氢、苛性钠、小苏打、氨 2.伦敦奥运会闭幕式上,燃放了大量的烟花,五彩缤纷的焰火十分好看。研究表明,焰火颜色的产生与烟花中含有钠、钾、钙、钡、铜、锶等金属元素有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五彩缤纷的焰火的形成是因为上述金属元素发生了焰色试验 B .钠可以保存在煤油中 C .KCl 与3KNO 灼烧时火焰的颜色不相同 D .观察钾及其化合物的焰色试验需要透过蓝色钻玻璃 3.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A N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mol 水中含有A N 个2H O 分子 B .1g 氢气含有A N 个2H 分子 C .22.4L 氧气中含有A N 个氧分子 D .1mol 铁与过量稀盐酸反应生成A N 个2H 分子 4.用如图表示的一些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中,正确的是( ) 5.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写道:“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黑影……”在这段美文中包含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 ) A .荷塘上方的薄雾是水蒸气 B .月光通过薄雾产生了丁达尔效应 C .薄雾中的微粒直径大约是2.5pm D .“大漠孤烟直”中的孤烟成分和这种薄雾相同 6.X 、Y 、Z 、W 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若Z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练习及答案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级别A级(基础) 1~71314 B级(能力) 8~121516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生物学家借助新的显微技术,成功观察到小于200纳米的微粒。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微粒直径最小的是() A.雾B.蛋白质溶液C.石灰乳D.KNO3溶液 2.日常生活中常用到下列物质,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降温用的冰水共存物B.做饭用的不锈钢锅C.餐饮用的可口可乐D.消毒用的碘酒 3.在实验中手不慎被玻璃划破,可用FeCl3溶液应急止血,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FeCl3溶液有杀菌消毒作用B.FeCl3溶液能使血液聚集沉降 C.FeCl3溶液能产生Fe(OH)3沉淀堵住伤口D.FeCl3能使血液发生化学反应 4.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下图所示关系:对下列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纯净物(B)与混合物(A)属于包含关系B.化合物(B)与氧化物(A)属于包含关系 C.单质及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D.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5.将下列物质按酸、碱、盐分类依次排列正确的是() A.硫酸、纯碱、石灰石B.氢硫酸、烧碱、绿矾 C.石炭酸、熟石膏、醋酸钠D.磷酸、乙醇钠、苛性钾 6.“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 ①是溶液②是胶体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④能透过滤纸⑤不能透过滤纸⑥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 A.①④⑤B.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③④⑥ 7.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图是某反应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的分子状况示意图,“●”和“○”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对此反应的分类一定不正确的是() A.化合反应B.氧化还原反应C.可逆反应D.置换反应

高一化学上册实验题汇总

高一化学上册实验题汇总 1.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纯净干燥氯气的装置 (1)图中有处错误,分别为A B C D E (2)分液漏斗中应加入(填代号) A.稀HNO3 B.H2O C.浓HCl D.稀HCl 圆底烧瓶中应加入(填代号) A.浓H2SO4 B.MnO2固体 C.KmnO4固体 (3)写出制气装置中浓HCl与MnO2反应的方程式 (4)用双线桥标出(3)中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 (5)标准状态下若有VLCl2生成,则被氧化的n HCl mol 2. 红热的铜丝在氯气里 ,使集气瓶中充满 ,这种烟实际上 是 ,反应为 ,CuCl2溶于少量水后,溶液呈. 3. 新制的氯水显色,说明氯水中有分子存在。向氯水中滴入几滴AgNO3溶液, 立即有生成,说明氯水中有存在。蓝色石蕊试纸遇到氯水后,首先变红,但很快又褪色,这是因为。氯水经光照后,黄绿色消失,并放出无色的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 实验室用2.0 mol/L NaCl溶液配制100mL 0.50 mol/L NaCl溶液。 (1)配制上述溶液,需要2.0 mol/L NaCl溶液 mL。 (2)配制上述溶液除需要玻璃棒、胶头滴管外,还需要的仪器有、、。 (3)配制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对所配溶液浓度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不变”) ①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②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③如果加水超过了刻度线,取出水使液面恰好到刻度线。。

5. 请利用下列装置及试剂组装一套装置。其流程是,先制取纯净干燥的Cl2(不收集),后试 验干燥的Cl2和潮湿的Cl2有无漂白性。试回答: (1)按气体从左向右流向将各装置依次连接起来(填接口标号): a 接,接,接,接,接。 (2)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D装置的作用是,E装置的作用是,F装置的作用是。 (4)C瓶中的现象是,B瓶中的现象是。以上事实说明起漂白作用的物质是。 6. 根据如下装置回答问题: (1)A中的现象是___ (2)B中出现浑浊,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 (3)C中收集的气体是 7. 现用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氯气,再用铜粉和氯气制取少量CuCl2 ,其实验流程示意图如下: 上图中“→”表示气流方向。请完成下列填空。 (1)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中选用的试剂是。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课标要求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知道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3.知道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和胶体 4.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能正确书写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盐的电离方程式。 5.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的意义及其发生的条件,能正确书写常见的离子方程式。 6.能够根据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判断是否发生复分解反应,从而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7.了解Cl-、SO42-、CO32-等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8.了解常见变化的分类方法。 9.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10. 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11.熟记常见物质的化合价,能根据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无变化,判断反应是否为氧化还 原反应。 12.能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 要点精讲 一、物质的分类

二、分散系相关概念 1. 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2. 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3. 分散剂:分散质分散在其中的物质。 4、分散系的分类: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的分散系叫溶液,在1nm -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而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分散系叫做浊液。

????????? ????→→???→→→→???乳浊液悬浊液浊液胶气溶胶;液溶胶;固溶粒子胶体:分子胶体胶体溶液 分散系分散剂分散质 下面比较几种分散系的不同: 注意: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三、胶体 1、胶体的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m 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的分类: ①. 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的状况分类: 如:3)(OH Fe 胶体胶粒是由许多3)(OH Fe 等小分子聚集一起形成的微粒,其直径在1nm ~100nm 之间,这样的胶体叫粒子胶体。 又如:淀粉属高分子化合物,其单个分子的直径在1nm ~100nm 范围之内,这样的胶体叫分子胶体。 ②. 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 如:烟、云、雾等的分散剂为气体,这样的胶体叫做气溶胶;AgI 溶胶、3)(OH Fe 溶胶、3)(OH Al 溶胶,其分散剂为水,分散剂为液体的胶体叫做液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 均以固体为分散剂,这样的胶体叫做固溶胶。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总结

一、第二章知识结构梳理 1、物质的分类 (1) 以分散质粒子大小对分散系分类 (2) 以组成为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2、物质的化学变化

二、本章重难点概括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电解质应该是化合物; (2)电解质的导电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 (3)电解质导电必须是化合物本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不是发生化学反应的生成物(如CO2、SO2、SO3、NH3溶于水形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但是本身为非电解质)。【注意】 (1)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 (2)(纯净的)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电解质包括:酸碱盐、大多金属氧化物、水; 非电解质包括:大多数有机物、非金属氧化物、氨。 (3)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NaCl晶体}, 能导电的不一定是电解质{石墨、金属单质、混合物}。 (4)熔融状态下,一般的盐和强碱能导电,酸不能导电{分子构成}。 (5)液氨、液态HCl、HCl、酒精是纯净物,氨水、盐酸是混合物。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可拆:强酸、强碱、可溶盐; 不可拆:弱酸、弱碱、不溶盐、单质、气体、氧化物。

(2)HCO 3-不可拆、HSO 4-要拆开。 3、H + + OH -= H 2O 虽然能表明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但只能表示强酸和强碱反应生 成可溶性盐的酸碱中和反应。 4、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1)得失电子不守恒、电荷不守恒、原子个数不守恒。 (2)弱酸、弱碱、难溶盐、气体、氧化物没写成化学式。 (3)反应不符合客观事实。 5、离子共存 (1)无色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有颜色离子:Cu 2+(蓝色)、Fe 3+(棕黄色)、Fe 2+(浅绿色)、MnO 4-(紫 色),但有颜色离子可大量存在于澄清透明溶液中。 (2)强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以下离子:OH -、CO 32-、HCO 3-。 (3)强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以下离子:H +、NH 4+、Al 3+、Fe 3+、Mg 2+。 (4)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6、氧化还原反应 (1)概念:化学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2)特征:化合价发生变化。 (3)本质:电子发生转移。 (4)失去电子的物质是还原剂,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得到氧化产物。 (5)得到电子的物质是氧化剂,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得到还原产物。 (6)氧化剂表现出氧化性。 (7)还原剂表现出还原性。 注意点:氧化剂与还原剂都是指反应物。 (2)单、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失电子总数=得电子总数) C+2CuO △2Cu+CO 2 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章节测试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章节测试 (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O2 B、Na2O C、NaCLO D、FeSO4 2、“和平使命---2007”中俄联合军事演习使用的战机上有用纳米材料制成的蒙皮,可以灵敏地“感知”各种主动式探测信号,自主调节表面电磁波或光波特性,“纳米材料”是指研究、开发出的直径从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材料,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催化及军事技术中,如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能全部透过半透膜 B、有丁达尔现象 C、所得液体一定是溶液 D、所得物质一定是浊液 3、能用H++OH-===H2O来表示的化学反应的 A、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 B、Ba(OH)2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C、澄清石灰水和稀硝酸反应 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4、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图1是某反应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的分子状况示意图, “”和“”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对此反应的分类一定不正确的是 A、化合反应 B、氧化还原反应 C、可逆反应 D、置换反应 5、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2 2 84 5 反应后质量/g 待测24 0 14 试判断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 B、置换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 6、某溶液中只含有Na+、AL3+、CL-、SO42-四种离子,已知前三种离子的个数比为3:2:1,则溶液中AL3+和SO42-的离子个数比为 A、1:2 B、1:4 C、3:4 D、3:2 7、在甲、乙两烧杯溶液中,含有大量的Cu2+、Na+、H+、SO42-、CO32-、OH-6种离子。已知甲烧杯的溶液呈蓝色,则乙烧杯的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的是 A、Cu2+、H+、SO42- B、Na+、OH-、CO32- C、CO32-、OH-、SO42- D、Na+、H+、SO42- 8、对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有下列说法:①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②只能是复分解反应;③可能置换反应;④不能有分子的参加。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 B、③ C、①② D、③④ 9、下表中物质的分类组合正确的是 选项 类别 A B C D 强电解质KNO3H2SO4NaOH Na2O 弱电解质CH3COOH BaSO4NH3·H2O H2CO3 非电解质Br2乙醇H2O CO2 1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氯化铜溶液与铁粉反应:Cu2++Fe===Fe2++Cu B、稀H2SO4与铁粉反应:2Fe+6H+===2Fe3++3H2 C、Ba(OH)2溶液与稀H2SO4反应:Ba2++SO42-===BaSO4 D、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O32-+2H+===H2O+CO2 11、从海水中提取溴有如下反应:5NaBr+NaBrO3+3H2SO4===3Br2+3Na2SO4+3H2O,与该反应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上最相似的是 A、2NaBr+CL2===2NaCL+Br2 B、ALCL3+3NaALO2+6H2O===4AL(OH)3+3NaCL C、2H2S+SO2===2H2O+3S D、C+O22CO

高一化学上册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检测 (第一学月测试题)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月考测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O-16 Mg-24 Al-27 Cu-64 Zn-65 Cl-35.5 S-32 C-12 Na-23 N-14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有1个正确答案) 1.在盛放浓硫酸的试剂瓶标签上应印有下列警示标记中的() 2.下列操作中处理不正确的是 A. 汽油失火时,立即用沙灭火 B.将一氧化碳中毒者移到通风处抢救 C. 浓NaOH 溶液溅到皮肤上,立即用水冲洗,然后涂上稀硼酸溶液 D.在蒸馏实验中冷水从冷凝管上口入,下口出 3、萃取碘水中的碘,可用的萃取剂是①四氯化碳②汽油③酒精 A. 只有① B. ①和② C. ①和③ D. ①②③ 4.下列现象与胶体的性质无关的是() A、将盐卤或石膏加入豆浆,制成豆腐 B、一支钢笔使用两种不同型号的蓝黑墨水,易出现堵塞 C、向Fe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会出现红褐色沉淀 D、清晨,人们经常看到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树木枝叶所产生的道道霞光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6.02×1023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 B.1mol12C的质量是12g C.含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的物质的量是1mol D.1mol氧含有6.02×1023个氧原子 6.关于容量瓶的四种叙述:①是配制准确浓度溶液的仪器;②不宜贮存溶液; ③不能用来加热;④使用之前要检查是否漏水。这些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②③ C.①②④D.②③④ 7.下列数量的各物质所含原子个数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是() ①0.5mol氨气;②4g氦气;③4℃时9mL水;④0.2molH3PO4 (A)①④③②(B)④③②① (C)②③④①(D)①④②③ 8.对H2SO4和H3PO4两种纯净物而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总结与练习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一.物质的分类 1 .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基本方法,它不仅可以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了解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不同的分类。交叉分类和树状分类是常用的分类方法。 2 .分散系及其分类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 二.物质的化学变化 1.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⑴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 A.化合反应(A + B = AB)B.分解反应(AB = A + B) C.置换反应(A + BC = AC + B)D.复分解反应(AB + CD = AD + CB)。⑵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 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⑶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B.非氧化还原反应 2.离子反应⑴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 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③

高一化学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测试题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检测题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 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Al2(SO4)3 =2Al3+ + 3SO42- B.AlCl3 = Al3+ Cl3- D. M g(N O3)2 = Mg+2 +2NO3- D.KMnO4 =K+ +Mn7+ +4O2-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易溶于水的物质一定是电解质 B.液态氯化氢能导电 C.液态氯化钠能导电 D.熔融的液态钠是电解质 3.下列反应中,铁元素被氧化的是…………………………………………….()A.FeS +2HCl = FeCl2 + H2S↑ B. Fe +H2SO4 = FeSO4 +H2↑ C. FeO + 2HCl =FeCl2 +H2O D. Fe2O3 +3CO = 2Fe +3CO2 4.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向碳酸钠溶液中加盐酸CO32- + 2H+ = H2O +CO2↑ B.向稀硫酸溶液中投入铁粉2Fe +6H+ = 2Fe3+ +3H2↑ C. 向盐酸中投入碳酸钙CO32- + 2H+ = H2O +CO2↑ D.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硫酸H+ + OH- =H2O 5.下列关于分散系的说法,正确是………………………………………………() A.稀硫酸不是分散系 B.一种分散系里只有分散质和分散剂两种物质 C.分散剂一定是液体 D.按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气、液、固态),有9种组合方式的 6.下列各组,可用交叉分类法进行分类的是…………………………………..()A.Na2CO3、Na2SO4、K2CO3、K2SO4 B.石灰石、氯化钙、纯碱、氯化钠 C.干冰、一氧化碳、石墨、金刚石 D.氢气、盐酸、苛性碱、小苏打 7.下列基本反应类型中,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8.下列各组分散系,需用丁达尔效应区分的是………………………………….() A. 溶液和浊液 B. 胶体与胶体 C. 溶液与胶体 D. 溶液与溶液 9.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加入过量稀硫酸溶液时,有气体生成的是………( ) A. Na+ 、Ag+ 、CO32-、Cl- B. K+ 、Ba2+ 、SO42-、Cl- C. Na+ 、K+ 、CO32-、Cl- D. Na+ 、K+ 、Cl-、SO42—10.农药波尔多液不能用铁制容器盛放,是因为铁能与该农药中的硫酸铜反应,在该反应中,铁做了…………………………………………………………………….() A.氧化剂 B.还原剂 C.被还原 D.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11.一化学兴趣小组在家中进行化学实验,按照图1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不亮,按照图2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总结

课标要求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知道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3.知道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和胶体 4.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能正确书写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盐的电离方程式。 5.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的意义及其发生的条件,能正确书写常见的离子方程式。 6.能够根据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判断是否发生复分解反应,从而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7.了解Cl-、SO42-、CO32-等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8.了解常见变化的分类方法。 9.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10. 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11.熟记常见物质的化合价,能根据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无变化,判断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 12.能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 要点精讲 一、物质的分类

二、分散系相关概念 1、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2、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3、分散剂:分散质分散在其中的物质。 4、分散系的分类: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的分散系叫溶液,在1nm -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而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分散系叫做浊液。

下面比较几种分散系的不同: 注意: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三、胶体 1、胶体的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的分类: ①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的状况分类: 如:胶体胶粒是由许多等小分子聚集一起形成的微粒,其直径在1nm~100nm之间,这样的胶体叫粒子胶体。 ②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 如:烟、云、雾等的分散剂为气体,这样的胶体叫做气溶胶;AgI溶胶、溶胶、溶胶,其分散剂为水,分散剂为液体的胶体叫做液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

高一化学《化学实验基本方法》教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在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性的基础上,通过“粗盐的提纯”实验,复习过滤和蒸发等操作。蒸馏则是在初中简易操作的基础上引入使用冷凝管这一较正规的操作。在复习拓宽的基础上又介绍一种新的分离和提纯方法——萃取。本节还结合实际操作引入物质检验的知识,这样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 2.教学重点的分析与确定: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让学生讨论一些实验问题来初步体会化学研究的方法。初中化学已经介绍了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仪器的洗涤、天平的使用等基本操作,也介绍了过滤、蒸发等分离操作。本节选择粗盐提纯这一涉及基本操作较多的典型实验,复习实验原理和步骤,使学生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离子检验等基本操作。进而继续学习蒸馏和萃取等新的分离方法,使学生的实验技能进一步提高。基于以上观点: 教学重点:混合物的分离与离子的检验,分离与提纯过程的简单设计。 3.教学难点的分析与确定: 从三维目标的层面上来看,掌握化学实验方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能根据物质的性质设计分离和提纯的方案,并在初步掌握溶解、过滤的基础上学习蒸馏、萃取的操作,可以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并可为选修课《实验化学》中相关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基于以上观点: 教学难点:物质检验试剂的选择,蒸馏、萃取的操作,分离与提纯过程的简单设计。 二、学生分析 1.学生有一定知识基础,学习较为主动,有学习动机和兴趣,能与教师和同学进行良好的交流与合作,能够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与要求,积极关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或能发表个人见解,能按要求正确操作,能够倾听、协作、分享。 2.学生在初中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接触到一些实验知识,本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对初中已有的有关实验知识的拓宽和提升。初中学生实验过程中已经涉及一些实验安全问题、分离的方法。已经初步了解了粗盐提纯的方法,蒸馏的简易装置。在本章中要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巩固粗盐提纯的操作,掌握蒸馏的实验室正规的装置和规范的操作,学习新的分离提纯的方法——萃取,还要了解有关离子的验检。可以看到第一节中学生学习的重点是混合物的分离与离子的检验。在分离提纯的学习过程中纯盐提纯有关的操作学生比较熟悉,其学习的难度不大。但对于课本中提到的提纯后溶液依然存在的杂质如何设计简单的实验进行分离提纯,对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史上最全】---人教版

高一化学必修1知识点综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分离。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 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iii、分液和萃取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并且溶剂易挥发。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

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②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 iv、升华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吸热后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利用某些物质具有升华的特性,将这种物质和其它受热不升华的物质分离开来,例如加热使碘升华,来分离I2和SiO2的混合物。 2、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 对物质的分离可一般先用化学方法对物质进行处理,然后再根据混合物的特点用恰当的分离方法(见化学基本操作)进行分离。 用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时要注意: ①最好不引入新的杂质; ②不能损耗或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 ③实验操作要简便,不能繁杂。用化学方法除去溶液中的杂质时,要使被分离的物质或离子尽可能除净,需要加入过量的分离试剂,在多步分离过程中,后加的试剂应能够把前面所加入的无关物质或离子除去。 对于无机物溶液常用下列方法进行分离和提纯: (1)生成沉淀法(2)生成气体法(3)氧化还原法(4)正盐和与酸式盐相互转化法(5)利用物质的两性除去杂质(6)离子交换法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高中化学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考点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一、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 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元素A――→组成 ? ???? 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 (1)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2)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5.混合物和纯净物 (1)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6.同素异形体 (1)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式:①原子个数不同 ,如O 2和O 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物理性质上,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7.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图

二、物质的分类 1.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如图为氧化物的分类) 2.树状分类法——按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逐级分类,各层之间属于包含关系。 考点2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一、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二、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转化关系

1.理解物质转化关系图 2.形成转化关系一条线:(氢化物→)单质→氧化物→酸或碱→盐。 三、化学反应的分类 化学反应 ? ????? ? ??按反应物、生成物种类及数目多少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按反应中有无离子参与分为??? ??离子反应 非离子反应 按反应中有无电子转移分为??? ??氧化还原反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按反应进行的程度和方向分为??? ??可逆反应 不可逆反应按反应的能量变化分为? ?? ??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四、物质变化中的“三馏”“四色”“五解”和“十八化”归类

2018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2018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2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必修1) Ⅰ—离子共存、离子反应与离子方程式 1.[2018江苏卷-4]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L-1KI 溶液:Na+、K+、ClO-、OH- A. 0. 1 mol· L-1Fe2(SO4)3溶液:Cu2+、NH4+、NO3-、SO42- B. 0. 1 mol· L-1HCl 溶液:Ba2+、K+、CH3COO-、NO3- C. 0. 1 mol· L-1NaOH溶液:Mg2+、Na+、SO42-、HCO3- D. 0. 1 mol· 【答案】B 【解析】A.I-与Cl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I-+ClO-=IO-+Cl-,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 B. Fe3+、SO42-、Cu2+、NH4+、NO3-、SO42-在溶液中相互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B正确; C.CH3COO-能与H+反应生成CH3COOH,在HCl溶液中CH3COO-不能大量存在,C错误;D项,Mg2+、HCO3-都能与OH-反应,Mg2+、HCO3-与OH-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考点】次氯酸盐的强氧化性;醋酸为弱电解质;氢氧化锰难溶于水;碳酸氢盐与碱 反应。注意:离子间不能大量共存有如下几点原因:①离子间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水、沉 淀或气体,如题中C、D项;②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题中A项;③离子间发生双 水解反应,如Al3+与HCO3-等;④离子间发生络合反应,如Fe3+与SCN-等;⑤注意题中的 附加条件。 2.[2018浙江卷-13]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大理石与醋酸反应:CO32-+2CH3COOH=2CH3COO-+H2O+CO2↑ B. 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制氯气的反应:MnO4-+4Cl-+8H+==Mn2++2Cl2↑+4H2O C. 漂白粉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气体:SO2+H2O+ClO-=SO42-+Cl-+2H+ D.氢氧化钠溶液与过量的碳酸氢钙溶液反应:OH-+Ca2++HCO3-==CaCO3↓+2H2O 【答案】D 【解析】大理石与醋酸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aCO3+2CH3COOH=Ca2++2CH3COO- +H2O+CO2↑,A错误;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制氯气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MnO4-+10Cl - +16H+=2Mn2++5Cl2↑+8H2O,B错误;漂白粉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气体,离子方程 式为:SO2(少量)+H2O+3ClO-=SO42-+Cl-+2H ClO,C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与过量 的碳酸氢钙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为:OH-+Ca2++HCO3-=CaCO3↓+2H2O,D正确。 【考点】离子反应与离子方程式 3.[2018浙江卷-25]某绿色溶液中含有H+、Na+、Mg2+、Fe2+、Cu2+、SO42—、Cl—、CO32—和HCO3—离子中的若干种,取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已知Ag2SO4微溶于水,可溶于酸) ①向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过滤,得到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和绿色滤液B; ②取滤液B,先用HNO3酸化,再滴加0.001mol/L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A中一定存在H+、SO42-和Cl— B.溶液A中不存在Mg 2+、CO32-和HCO3—,不能确定Na+的存在 C.第②步生成的白色沉淀中只有AgCl,没有Ag2CO3 D.溶液中存在Fe2+与Cu2+中的一种或两种,且可以用NaOH溶液判断 【答案】B

高一基本化学实验题

高一化学基础实验 1.一些装有化学物质的容器上常贴有危险化学品的标识。下列安全标识用错. 的是 有毒品 A.浓硫酸 B.天然气 C.小苏打 D.二氧化硫 2.下列仪器中,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 A .锥形瓶 B .烧杯 C .蒸发皿 D .烧瓶 3.将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氧化物分类顺次排列。正确的是 A .硝酸,烧碱,水 B .盐酸,熟石灰,苛性钠 C .碳酸,乙醇,生石灰 D .硫酸,纯碱,石灰石 4. 下列各组混合物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 A .四氯化碳和碘 B .花生油和水 C .四氯化碳和水 D .水和汽油 5.下列仪器中,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② 6.以下过滤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 .滤纸应紧贴漏斗内壁并用少量水润湿,使滤纸与漏斗壁之间没有气泡 B .倒入漏斗的过滤液的液面应高于滤纸边缘 C .要沿着玻璃棒慢慢向漏斗中倾倒过滤液 D .漏斗下端管口应紧靠烧杯内壁 7.蒸发操作中必须用到蒸发皿,下面对蒸发皿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 .将蒸发皿放置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直接用酒精灯火焰加热 B .将蒸发皿放置在铁架台的铁圈上,并加垫石棉网加热 C .将灼热的蒸发皿直接放在冷水中冲洗 D .将灼热的蒸发皿用手拿离火焰,直接放在实验台上 8.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 A . 用规格为10mL 的量筒量取6mL 的液体 B . 用药匙或者纸槽把粉末状药品送入试管的底部 C . 过滤时玻璃棒的末端应轻轻靠在三层的滤纸上 D .如果没有试管夹,可以临时手持试管给固体或液体加热 ① ② ③ ④

9.将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的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分液漏斗使用前要检验它是否漏水 B .萃取剂要求不溶于水,且比水更容易使碘溶解 C . 注入碘水和萃取剂,倒转分液漏斗反复用力震荡后立即分液 D . 分液时,打开旋塞,使下层液体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10.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B .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 C .过滤操作时,用玻璃棒搅拌漏斗中液体,加快过滤速度 D .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11.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 ②39%的乙醇溶液 ③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 A .分液、萃取、蒸馏 B .萃取、蒸馏、分液 C .分液、蒸馏、萃取 D .蒸馏、萃取、分液 12. 除去NaCl 中含有的Ca 2+、Mg 2+、SO 42-、HCO 3- 等离子,通常采用以下四种试剂:①Na 2CO 3②BaCl 2③NaOH ④HCl 加入试剂合理的操作顺序是 ( ) A .①②③④ B .③①②④ C .④②①③ D .③②①④ 13.某工业废水中含有Ba 2+,Cu 2+,Ag +,选择合适试剂,将这三种离子逐一沉淀分离。其流程图如下: (1) 沉淀1的化学式为 , (2) 写出混合液+A 的离子方程式 (3)若C 为Na 2S ,且它与B 属于同一类盐,则B 试剂的名称是 部分物质溶解性表

2021年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2021年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题4分,共56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德国著名行业杂志《应用化学》上刊登文章介绍:某中德联合研究小组设计制造了一种“水 瓶”,用富勒烯(C 60 )的球形笼子作“瓶体”,一种磷酸盐作“瓶盖”,恰好可将一个水分子“关”在里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瓶”、双氧水、冰水混合物都是混合物 B.石墨和C 60 互为同位素 C.磷酸钙是可溶性强电解质 D.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C 60 是化学变化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B.杨万里《戏笔》中写到“野菊荒苔各铸钱,金黄铜绿两争妍”,铜绿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 铜,Cu 2(OH) 2 CO 3 属于碱式盐 C.《淮南万毕术》中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食物腐败、钟乳石的形成、植物光合作用都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 3.下列逻辑关系图中正确的是( ) 4.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是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下列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是( )

A.CO+CuO Cu+CO 2 B.2Al+Fe 2O 3 Al 2 O 3 +2Fe C.2O 3 3O 2 D.Cl 2+2FeCl 2 2FeCl 3 5.用饱和氯化铁溶液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即可 B.滴入1 mol氯化铁得到的氢氧化铁胶体中有6.02×1023个分散质微粒 C.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即可 D.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继续煮沸至生成红褐色沉淀即可 6.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B.混合物都不是电解质,所以冰水混合物也不是电解质 C.通入CO 2后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CO 2 是酸 D.Cu2+的氧化性比H+强,所以向CuCl 2 溶液和稀盐酸的混合物中加入少量铁屑时,可能没有气泡冒出 7.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关系是:甲+乙丙+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甲为盐酸,丁为水,则乙一定为碱 B.若甲、乙、丙、丁都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C.若将17 g甲和15 g乙混合,充分反应后,则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总和一定为32 g D.若甲为酒精,乙为氧气,则该反应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 8.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钡与稀硫酸反应:Ba2++OH-+H++S O42- BaSO 4↓+H 2 O

高一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题

高一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题 时间:40分钟 班别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O 16 Cl 35.5 Mn 55 一、选择题(1-12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3、14题有一或二个正确选项,每小题4 分,共56分) 1、下列分散系最稳定的是 A.悬浊液B.乳浊液C.胶体D.溶液 2、NaHSO4在水溶液中能够电离出H+、Na+、和SO42-。下列对于NaHSO4的分类中不正确的是 A.NaHSO4是盐B.NaHSO4是酸 C.NaHSO4是钠盐D.NaHSO4是酸式盐 纳米科技是21世纪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人们会利用纳米级(1-100nm,1nm=10-9m)微粒物质制造出更加优秀的材料和器件,使化学在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请解答3、4两题。 3、下列分散系与纳米级微粒在直径上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 A.溶液B.胶体C.悬浊液D.乳浊液 4、将纳米级微粒物质溶解于液体溶剂中形成一种分散系,对该分散系及分散质颗粒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该分散系不能发生丁达尔现象 B.该分散质颗粒能透过滤纸 C.该分散系属于胶体D.该分散质颗粒能发生布朗运动 5、下列反应既属于离子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Zn与CuSO4溶液的反应B.分解氯酸钾制氧气 C.NaOH溶液与盐酸中和D.MgCl2溶液与KOH溶液产生沉淀 6、能用Ba2+ + SO42- = BaSO4↓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A.BaCO3 + H2SO4 = BaSO4↓+ H2O + CO2↑ B.Ba(OH)2 + H2SO4 = BaSO4↓+ 2H2O C.Ba(NO3)2 + Na2SO4 = BaSO4↓+ 2NaNO3 D.Ba(OH)2 + CuSO4 = BaSO4↓+ Cu(OH)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