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岩石与地貌练习题(含答案)

岩石与地貌练习题(含答案)

岩石与地貌练习题(含答案)
岩石与地貌练习题(含答案)

双城市第三中学岩石与地貌测试题

1、在地质过程中,岩石的组成和成岩顺序的正确关系是()

①岩石②化学元素③矿物

A. ①→②→③

B. ③→①→②

C. ②→③→①

D. ③→②→①2.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原有结构和成分发生改变,由此形成的岩石是下列中的()A.石灰岩、玄武岩B.页岩、石灰岩C.板岩、大理岩D.花岗岩、页岩

3.由珊瑚礁组成的石灰岩,形成的机理是()

A.沉积作用B.变质作用C.重熔再生作用D.冷却凝固

4.下列岩石中,哪一种岩石可能找到化石( )

A 花岗岩

B 玄武岩

C 变质岩

D 页岩

>

5.有关岩浆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常见的岩浆岩有花岗岩大理岩等

B 沉积岩和变质岩都可能直接转化成岩浆岩

C 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是变质岩

D 岩浆岩是地壳活动

的产物

读下图,完成6~7题。

6.由造岩矿物方解石集合而成的岩石是

A.石英岩B.大理岩C.砾岩D.砂岩

7.图中,地表起伏的直接成因是

A.火山活动B.地壳运动C.流水侵D.风力堆积

在家庭装修中,各种大理石(岩)已越来越被广大用户选

用,请回答8-9题。

8.就岩石类型而言,大理石(岩)属于

A.变质岩B.岩浆岩C.侵入岩D.沉积岩

9.大理石(岩)被广泛使用于家庭装修,主要是由于

A.大理石(岩)价格低廉,适合广大的普通居民购买力[来源:学科网ZXXK]

B.大理石(岩)较好地调节室内小气候,使室内冬暖夏凉

C.大理石(岩)坚固、美观、耐用

D.大理石(岩)能释放出对人体有用的稀有元素10.下列物质属于矿物的有

A.生铁B.铜丝C.玻璃D.方解石11.花岗岩的主要组成矿物是

A.大理石、长石、石英B.长石、石英、云母

.

C.方解石、石英、云母D.石灰石、长石、石英

12.下列各组岩石中,都属于沉积岩的是

A.大理石、板岩、石灰岩B.石灰岩、砾岩、页岩

C.砂岩、石灰岩、花岗岩D.玄武岩、砾岩、片岩

13.下列非金属矿产中,属于能源类矿的是

A.萤石

B.石油

C.石膏

D.磷灰石

14.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影响最为深远的物质循环是

A.水循环

B.大气循环

C.地质循环

D.生物循环

15.地质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于

A.太阳辐射能

B.地球内部的放射能

C.天体间的潮汐能

D.生物能

16.¥

17.地质循环发生的范围是

A.岩石圈和它以下的软流层之间

B.水圈和地幔之间

C.地壳和地核之间D岩石圈内部

17关于沉积岩不同种类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A.由细粒黏土固结而成的是页岩

B.由沙砾组成的是砾岩

C.由化学沉积而成的是砂岩

D.砂岩主要是由生物沉积而成[来源:学科网]

18.岩浆岩转化为岩浆的过程必须经过

A.搬运作用

B.变质作用

C.喷出作用

D.熔化作用

根据所学知识,将矿物、岩石、矿产分别填入下表的方框内。

19.关于内力和外力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外力作用不断削低地面,不会使地面变高

B.内力作用能使某部分地面降低,形成盆地

C.地球上高大山系主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

D.任何地表自然形态的形成都与内、外力作用有关

20.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碰撞挤压,形成了()

A.东非大裂谷B.喜马拉雅山

C.大西洋D.红海

读图,完成21~22题。

21.四幅地质构造图中,属于褶皱的是()

A.①②B.②③

`

C.③④D.①③

22.四幅地质构造图中,有地堑、向斜山景观的分别是()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23.有关火山的说法,正确的是()

A.火山喷发一定会形成玄武岩高原

B.我国的长白山主峰、日本的富士山都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

C.火山锥是由岩浆在流动过程中堆积而成的锥形体

<

D.由于火山锥是由多次火山喷发形成,所以火山高度多在5 000以上

板块构造学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成果之一。下

图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边界示意图”,读图完成24~

25题。

24.图示的板块边界是()

A.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边界

B.大洋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

C.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的俯冲边界

D.大陆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

25.以下地貌单元中,成因与图示机理相关的是()

A.东非大裂谷B.日本列岛

C.阿尔卑斯山脉D.落基山脉

26.板块构造学说有助于人类进一步认识()

①海陆间水循环的机理②洋流分布和运动规律③地震分布和活动规律④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下图为“某种地形示意图”。读图,完成27~28题。

27.判断图中甲地应为下列哪一种构造()

A.向斜B.背斜C.断层D.海沟

28.依地形的高低起伏来判断,图中乙、丙、丁三种地层的软硬程度,由硬至软的排列应为() A.乙、丙、丁B.乙、丁、丙

C.丙、乙、丁D.丙、丁、乙

@29根据所学知识,将矿物、岩石、矿产分别填入下表的方框内。

30.读古诗并回答: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只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1)诗中所描述的岩石是,按成因属于岩。

(2)这种岩石是否可能找到生物化石。

(3)这种岩石经变质作用后,形成的岩石叫。

(4)以该岩石为主的山区常形成地貌。

31.读“地壳物质循环简略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箭头的方向,将各数字所代表的地质作用填

入空格内:属于冷却凝固作用的是_____;属于高

温熔化的是_____;属于变质作用的是____

_,表示外力作用的是_____。

~

(2)A 所属的岩石类型是_____,B所属的岩石类型是

_____。

11.读下面的“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A、B、C三地,属于背斜的是________,属于向斜的是________,属于断层的是________。

(2)图中所示的褶皱构造主要是由地壳的________运动造成的。

(3)图中B处成为谷地,C处成为山地,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在图示直线的深度上修建一条南北向的地下隧道,在A、B、C三地中应选择________地。

(5)假如该地区有形成石油的地质环境,则是A、B、C三地中的何地假如该地没有形成石油的地质环境,则又是什么原因

参考答案

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

一、单项选择题

1.A[内、外力作用共同塑造地表形态。当一个地区隆起时,相邻的地区就凹陷,当高山、高原遭受侵蚀时,相邻的低地就会出现堆积。内力作用形成高山或盆地,外力作用则把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一方面高山上的岩石受到风化侵蚀而被破坏;另一方面,被破坏的物质经过搬运在低地堆积起来,又形成新的矿物、岩石。内、外力作用是同时进行的,不过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往往是某一作用占优势。一般地说,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着主导作用。]

2.B[板块的碰撞处往往产生海沟、高大的海岸(褶皱)山脉、岛弧链;而板块的张裂处往往产生裂谷、新的大洋等扩张现象。红海、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均属于后者。]

3.D[第3题,强烈碰撞和水平挤压,可以使沉积岩发生弯曲,形成褶皱,从图中可以看出①③的岩层仅发生弯曲变形,故答案选D。第4题,在断层中,中间部分相对下沉的断层形成地堑,图中②符合。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图③有向斜山景观。故答案选B。]

5.B[火山喷发时,如果岩浆是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往往形成宽广的玄武岩高原;如果岩浆是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往往会形成火山;我国的长白山主峰、日本的富士山都是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锥是由火山碎屑物质和喷涌出来的岩浆在流动过程中堆积而成;火山规模有大有小,小火山的相对高度不及100米。]

6.A[第6题,如图所示:两板块相向运动、相互挤压、褶皱隆起,其边界不会再明显扩展,故为消亡边界;图示内容,要判断出两板块是属于大洋板块还是大陆板块,条件缺失,但是从两板块的剖面特点、碰撞效果来看,应为同一性质的板块,即:皆为大洋板块或皆为大陆板块。第7题,东非裂谷带是大陆板块内部张裂形成的,日本列岛和落基山脉皆为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的结果,不符合图中显示的同一性质板块碰撞这一特点。第8题,板块学说的应用,有助于解决和解释相关地表形态、地貌的形成原因,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形成机理、分布规律;地热、矿产等资源的分布规律等问题。]

9.B[第9题,甲处中间岩层向上隆起,属于背斜构造。第10题,图中最坚硬的部分是花岗岩,丙岩石位于向斜的槽部,受挤压岩性较坚硬;丁位于背斜的顶部,岩石受到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

二、双项选择题

三、综合分析题

?23. 矿物矿产岩石

24. (1)石灰岩沉积岩(2)是(3)大理岩(4)喀斯特(或岩溶)

25. (1)⑥⑤⑦⑧①④②③(2)岩浆岩沉积岩

11.(1)B C A(2)水平

(3)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底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岭(4)B

(5)如果有,应在B地。如果没有,理由是: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但B处背斜含油层已被侵蚀掉。

·

生物化学实验思考题

生物化学实验思考题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生物化学实验思考题 1.可用何种颜色反应鉴别酮糖的存在? 间苯二酚反应,在酸的作用下,酮糖脱水生成羟甲基糠醛,后者再与间苯二酚作用生成红色物质。 2.α—萘酚的反应原理是什么? 糖在浓的无机酸(硫酸、盐酸)作用下,脱水生成糠醛及其糠醛的衍生物,后者能与α—萘酚生成紫红色物质。 3.菲林试剂和本尼迪凯特氏法检验糖的原理是什么? O沉淀。它们都是含有Cu2+的碱性溶液,能使还原糖氧化而本身还原成红色或者黄色的Cu 2 4.何谓纸层析法? 用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的的分层层析法。 5.何谓Rf值?影响Rf值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纸层析法形成的纸层析图谱上,原点到层析点中心的距离与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的比值;影响Rf值的因素有:物质的结构、性质、溶剂系统、层析滤纸的质量和层析温度等因素有关。 6.怎样制备扩展剂? 扩展剂是4份水饱和的和1份醋酸的混合物。将20ml和5ml冰醋酸放入中,与15ml水混合,充分振荡,静置后分层,放出下层水层,漏斗中的则为扩展剂。 7.层析缸中的平衡剂的作用是什么? 平衡剂起到使纸上吸附的溶剂达到饱和。使物质在展开剂和纸层析上吸附的溶剂中溶解度不同而进行分离。 8.通过蛋白质及氨基酸的呈色反应实验你掌握了几种鉴定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方法?他们 的原理是什么?

四种:双缩脲反应;茚三酮反应;黄色反应;考马斯亮蓝反应。 (1)双缩脲在碱性环境中能与Cu2+ 生成紫红色化合物,蛋白质中有肽键,其结构与双缩脲相似,也能发生此反应。(2)除脯氨酸、羟脯氨酸和茚三酮反应产生黄色物质外,所有α—氨基酸及一切蛋白质都能和茚三酮反应产生蓝紫色物质。(3)含有苯环结构的氨基酸,如酪氨酸、和色氨酸,遇硝酸后,可被硝化成黄色物质,该化合物在碱性溶液中进一步形成橙色的硝醌酸钠。(4)考马斯亮蓝G250有红色和蓝色两种色调。在酸性溶液中,其以游离态存在呈现棕红色;当它与蛋白质通过疏水作用结合后变为蓝色。 9.什么是酶的最适温度及其应用的意义? 酶活性最高时的温度称为酶的最适温度。可以利用这一原理指导工农业生产,提高生产效益。 10.什么是酶反应的最适PH?对酶的活性有什么影响? 酶催化活性最高时反应体系的 pH 称为酶促反应的最适 PH。PH过高、过低都会使酶促反应的速率下降。 11.什么是酶的活化剂? 指能够与分子上的一些结合,使酶活力提高的物质。 12.什么是酶的抑制剂?与变性剂有何区别?本实验结果如何证明酶的专一性? 指与分子上的一些结合,使酶活力下降,甚至消失,但不使变性的物质。区别:酶的抑制剂不会使酶发生变性,而酶的变性剂会使酶的结构和性质发生改变。酶的专一性证明: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在淀粉和蔗糖中分别加入有活性的淀粉酶和蔗糖酶后,两者均产生了还原性的糖,与本尼迪凯特试剂反应产生了砖红色沉淀,而其他的条件下均没有还原性糖的的产生,进而说明了酶的专一性。(答题时可以详尽的描述) 13.何谓碘值?有何意义?

2018版毛概重点章节课后思考题及答案

5.1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1、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2、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是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 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5.2如何把握理论的主要容 1、解放思想、实事的思想路线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党的基本路线 4、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 5、三步走战略 6、改革开放理论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8、“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要抓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9、一国两制 10、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 5.3如何认识理论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继承和发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 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8.1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变化 对社会主义矛盾的科学判断,是制定党的路线方针的基本依据。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认识根据社会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和深化。 1、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党的八大指“出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求同当前经济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历史决议》对我国社会主

要矛盾作了科学表述“我国需要解决的矛盾,已经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之间产生的矛盾” 3、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依据有下面三个方面: ①经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 ②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 ③影响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8.2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新时代的涵: ○1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注意伟大胜利的时代。 ○2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代。 ○3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4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5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2、新时代的意义 ○1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2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进程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社会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3从人类文明进程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矿物岩石学考研试题复习资料

矿物岩石学考研试题复习资料 《矿物岩石学》综合复习资料答案 第一章结晶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1、晶体:具有格子构造的固体。2、科塞尔理论:在理想的情况下,晶体的生长将是长完了一个行列再长相邻的另一个行列,长满了一层面网再长另一层新的面网,晶体(最外层面网)是平行向外推移的,这就是科塞尔理论。 3、布拉维法则:在晶体生长过程中,面网密度的小的晶面将逐渐缩小以至消失,面网密度大的晶面则相对增大成为实际晶面,因此,实际晶体往往倍面网密度大的晶面所包围,称之为布拉维法则。 二、填空 1、空间格子的要素包括结点、行列、面网、平行六面体。 2、格子构造决定了晶体和非晶体的本质区别,因而晶体具有一些共同性质:自限性均一性和异向性、对称性、一定的熔点、最小内能和稳定性。 3、晶体的形成过程就是由一种相态转变成晶质固相的过程,其形成方式主要有由气相转变为晶体、由液相转变为晶体、由固相转变为晶体。 第二章晶体的几何特征及表征 一、名词解释 1、单形:由同形等大的晶面组成的晶体。 2、双晶:是指同种晶体的规则连生,相邻的两个单晶体间互成镜像关系,或其中一个单晶体旋转1800后与另一个重合或平行。 二、填空 1、晶体的对称要素有L1 、 L2 、L3、L4、Li4、L6、Li6、P、C。某晶体存在以下对称要素:C、6L 2、4L 3、9P、3L4,该晶体的对称型为3L44L36L29PC,属于高级晶族,等轴晶系。 2、双晶的形成方式主要有生长双晶、转变双晶、机械双晶。 三、问答题 1、三个晶族、七个晶系的划分原则是什么?答:依据晶体的对称型可将晶体分为32个晶类,进而根据高次对称轴的有无和高次轴的数量,将32个晶类划分为高级、中级和低级三个晶族。再根据晶族中各晶类的对称要素特点,把三个晶族划分为7个晶系。低级晶族的对称特点是没有高次对称轴,这里包括三斜、单斜和斜方三个晶系。中级晶族的对称特点是有一个高次对称轴,按高次轴的轴次划分为三方、四方和六方三个晶系。高级晶族以具多个高次对称轴为其对称特点,晶系名称是等轴晶系。三斜晶系只有一个L1或C;单斜晶系有一个L2或P;斜方晶系L2或P多于一个. 三方晶系有一个L3 ;四方晶系有一个L4或 Li4 ;六方晶系有一个L6或 Li6 ;等轴晶系有4 L3. 2、根据双晶个体间的连生方式不同,可将双晶的类型分为哪几种?其定义是什么?并相应举例说明。答:根据双晶个体间的连生方式不同,可将双晶分为以下类型:

《生化分离工程》思考题与答案

第一章绪论 1、何为生化分离技术?其主要研究那些容?生化分离技术是指从动植物组织培养液和微生物发酵液中分离、纯化生物产品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的总称。 2、生化分离的一般步骤包括哪些环节及技术?一般说来,生化分离过程主要包括4 个方面:①原料液的预处理和固液分离,常用加热、调PH、凝聚和絮凝等方法;②初步纯化(提取),常用沉淀、吸附、萃取、超滤等单元操作;③高度纯化(精制),常选用色谱分离技术;④成品加工,有浓缩、结晶和干燥等技术。 3、生化分离工程有那些特点,及其重要性? 特点:1、目的产物在初始物料(发酵液)中的含量低;2、培养液是多组分的混合物,除少量产物外,还有大量的细胞及碎片、其他代物(几百上千种)、培养基成分、无机盐等;3、生化产物的稳定性低,易变质、易失活、易变性,对温度、pH 值、重金属离子、有机溶剂、剪切力、表面力等非常敏感;4、对最终产品的质量要求高重要性:生物技术产品一般存在于一个复杂的多相体系中。唯有经过分离和纯化等下游加工过程,才能制得符合使用要求的产品。因此产品的分离纯化是生物技术工业化的必需手段。在生物产品的开发研究中,分离过程的费用占全部研究费用的50 %以上;在产品的成本构成中,分离与纯化部分占总成本的40~ 80 %;精细、药用产品的比例更高达70 ~90 %。显然开发新的分离和纯化工艺是提高经济效益或减少投资的重要途径。

4、生物技术下游工程与上游工程之间是否有联系? 它们之间有联系。①生物工程作为一个整体,上游工程和下游工程要相互配合, 为了利于目的产物的分离与纯化,上游的工艺设计应尽量为下游的分离纯化创造条件,例如,对于发酵工程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如果采用液体培养基,不用酵母膏、玉米浆等有色物质为原料,会使下游加工工程更方便、经济;②通常生物技术上游工程与下游工程相耦合。发酵- 分离耦合过程的优点是可以解除终产物的反馈抑制效应,同时简化产物提取过程,缩短生产周期,收到一举数得的效果。 5、为何生物技术领域中往往出现“丰产不丰收”的现象? 第二章预处理、过滤和细胞破碎 1、发酵液预处理的目的是什么?主要有那几种方法? 目的:改变发酵液的物理性质,加快悬浮液中固形物沉降的速率;出去大部分可溶性杂质,并尽可能使产物转入便于以后处理的相中(多数是液相),以便于固液分离及后提取工序的顺利进行。 方法:①加热法。升高温度可有效降低液体粘度,从而提高过滤速率,常用于粘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流体。控制适当温度和受热时间,能使蛋白质凝聚形成较大颗粒,进一步改善发酵液的过滤特性。使用加热法时必须注意加热温度必须控制在不影响目的产物活性的围,对于发酵液,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可能造成细胞溶解,胞物质外溢,而增加发酵液的复杂性,影响其后的产物分离与纯化;②调节悬浮液的pH 值,pH 直接影响发酵液中某些物质的电离度和电荷性质,适当调节pH 可以改善其过滤特性;③凝聚和絮凝;④使用惰性助滤剂。

2016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地壳物质循环,与三大类岩石,考点18

考点十八:地壳物质循环与三大类岩石 【考点命题规律分析】 [ 考点趋势剖析 ] 3 年考情统计题型示例考点分析命题趋势 2015天津 ,3 、4,8 分通过近三年的高考试题分析,全根据对近 5 年来对3年 8考,分值2015 上海 ,13 、 14, 4国新课标卷直接考查三类岩石这个考点考查的统22 分分与地壳物质循环试题不多,其他计来看,该考点也是 2014上海 ,11,2分省份的课标卷也是偶尔考查,但属于高频考点,主要 2013江苏, 8,2分是上海和江苏的地理单科卷每以热点事件或地质 2013上海, 5、6,4分年都考查这一考点,考查形式以景观图、示意图为背 选择题为主,难度系数 0.70左景,考查分析不同岩 右石的成因及对人类 的影响 [ 考点分层透析 ] 【典型例题】(2015 ·天津, 3、4· 8 分 ) 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 后随岩浆活动到 达地表。人们在下图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读图文材料, 回答⑴~⑵题。 ⑴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 依次应为 A. 岩浆喷发岩层断裂风化、侵蚀搬运、沉积 B. 岩浆喷发岩层断裂搬运、沉积风化、侵蚀 C. 岩层断裂岩浆喷发风化、侵蚀搬运、沉积 D. 岩层断裂岩浆喷发搬运、沉积风化、侵蚀 ⑵剖面图中绘制的火山坡度, 与实际的火山坡度相比 A. 变陡了 B.变缓了 C.无变化 D.无法判断 【解析】第⑴题 , 首先岩层断裂 , 然后上地幔软流层的矿物沿断层上升到地表, 即岩浆喷

发, 形成岩浆岩 , 再经过外力作用, 依次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 形成河滩泥沙。第⑵题, 图示纵坐标单位为米, 横坐标的单位为千米, 两者比例尺差距较大, 所以绘制火山剖面图坡度 比实际坡度要大。 【答案】⑴ C⑵ A 【考点透析】三类岩石的形成、特点和用途 类型形成特点用途侵入地下岩浆在内部压力作用下,侵入岩 矿物结晶颗粒较大 岩石圈上部,冷却凝固而成的岩石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岩浆 矿物结晶颗粒细筑材料;多种金属矿是工岩喷出地下岩浆在内部压力作用下,沿地壳 小,有的有流纹或业生产的原料岩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 气孔 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工沉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受到破坏,形 层理构造、常含有原料,钾盐是化工原料; 积成碎屑物质,被搬运到低处沉积、固 化石煤、石油是当今世界最重岩结而成的岩石 要的能源 变岩石受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影响, 大理岩是建筑材料;铁矿质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使原来成片理构造 石是钢铁工业的重要原料岩分、结构发生改变而成的岩石 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 产生,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可归纳为下面的模式图: [ 考点规律揭秘 ] 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读技巧 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 周而复始,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可通过变形产生多种不同的变式,常见的岩石圈物

生物化学各章练习题及答案

生物化学各章练习题及答案

生化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加入高浓度的中性盐,当达到一定的盐饱和度时,可使蛋白质的溶解度__________并__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 __________。 2、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是_____________。 3、____RNA 分子指导蛋白质合成,_____RNA 分子用作蛋白质合成中活化氨基酸的载体。 4、根据维生素的溶解性质,可将维生素分为两类,即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是碳水化合物在植物体内运输的主要方式。 6、糖酵解在细胞的_____________中进行 7、糖类除了作为能源之外,它还与生物大分子间识别有关,也是合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的碳骨架的共体。 8、脂肪是动物和许多植物主要的能源贮存形式,是由甘油与3分子_____________酯化而成的。 9、基因有两条链,作为模板指导转录的那条链称 _____________链。 10、以RNA 为模板合成DNA 称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 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2、糖的有氧氧化: 3、必需脂肪酸: 4、半保留复制: 三、问答题 1、蛋白质有哪些重要功能?

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指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以及二硫键的位置。 2、糖的有氧氧化:糖的有氧氧化指葡萄糖或糖原在有氧条件下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过程。是糖氧化的主要方式。 3、必需脂肪酸:为人体生长所必需但有不能自身合成,必须从事物中摄取的脂肪酸。在脂肪中有三种脂肪酸是人体所必需的,即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 4、半保留复制:双链DNA 的复制方式,其中亲代链分离,每一子代DNA 分子由一条亲代链和一条新合成的链组成。 三、问答题 2、DNA 分子二级结构有哪些特点? 答:按Watson-Crick 模型,DNA 的结构特点有:两条反相平行的多核苷酸链围绕同一中心轴互绕;碱基位于结构的内侧,而亲水的糖磷酸主链位于螺旋的外侧,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形成核酸的骨架;碱基平面与轴垂直,糖环平面则与轴平行。两条链皆为右手螺旋;双螺旋的直径为2nm,碱基堆积距离为0.34nm,两核酸之间的夹角是36°,每对螺旋由10 对碱基组成;碱基按A=T,G=C 配对互补,彼此以氢键相连系。维持DNA 结构稳定的力量主要是碱基堆积力;双螺旋结构表面有两条螺形凹沟,一大一小。 3、怎样证明酶是蛋白质? 答:(1)酶能被酸、碱及蛋白酶水解,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氨基酸,证明酶是由氨基酸组成的。 (2)酶具有蛋白质所具有的颜色反应,如双缩脲反应、茚三酮反应、米伦反应、乙醛酸反应。 (3)一切能使蛋白质变性的因素,如热、酸碱、紫外线等,同样可以使酶变性失活。

生化练习题(带答案)

第一章蛋白质 选择题 1.某一溶液中蛋白质的百分含量为45%,此溶液的蛋白质氮的百分浓度为:E A.8.3% B.9.8% C.6.7% D.5.4% E.7.2% 2.下列含有两个羧基的氨基酸是:D A.组氨酸B.赖氨酸C.甘氨酸D.天冬氨酸E.色氨酸 3.下列哪一种氨基酸是亚氨基酸:A A.脯氨酸B.焦谷氨酸C.亮氨酸D.丝氨酸E.酪氨酸 4.维持蛋白质一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C A.离子键B.疏水键C.肽键D.氢键E.二硫键 5.关于肽键特点的错误叙述是:E A.肽键中的C-N键较C-N单键短 B.肽键中的C-N键有部分双键性质 C.肽键的羰基氧和亚氨氢为反式构型 D.与C-N相连的六个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 E.肽键的旋转性,使蛋白质形成各种立体构象 6.关于蛋白质分子三级结构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B A.天然蛋白质分子均有这种结构 B.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都具有生物学活性 C.三级结构的稳定性主要是次级键维系 D.亲水基团聚集在三级结构的表面 E.决定盘曲折叠的因素是氨基酸残基 7.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特征是:E A.依赖肽键维系四级结构的稳定性 B.在三级结构的基础上,由二硫键将各多肽链进一步折叠、盘曲形成 C.每条多肽链都具有独立的生物学活性 D.分子中必定含有辅基 E.由两条或两条以上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组成 8.含有Ala,Asp,Lys,Cys的混合液,其pI依次分别为6.0,2.77,9.74,5.07,在pH9环境中电泳分离这四种氨基酸,自正极开始,电泳区带的顺序是:B A.Ala,Cys,Lys,Asp B.Asp,Cys,Ala,Lys C.Lys,Ala,Cys,Asp D.Cys,Lys,Ala,Asp E.Asp,Ala,Lys,Cys 9.变性蛋白质的主要特点是:D A.粘度下降 B.溶解度增加

安徽省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16种常见地貌

16种常见地貌 1、丹霞地貌 由巨厚的红色砂岩、砾岩组成的方山、奇峰、峭壁、岩洞和石柱等特殊地貌的总称。岩石地貌类型之一。主要发育于侏罗纪到第三纪,产状水平或缓倾斜的红色陆相地层中。以中国广东省仁化县境内的丹霞山为典型。具顶平、坡陡、麓缓的形态特点。丹霞地貌的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运动,它使部分红层变形,并将盆地抬升。红色地层沿着垂直节理受到流水、重力作用、风力作用等侵蚀,形成深沟、残峰、石墙、石柱、崩积锥以及石芽、溶洞、漏斗、石钟乳等地貌形态。主要山体呈方山状、堡垒状、宝塔状、单斜状峰群等。丹霞地貌区奇峰林立、景色瑰丽,旅游资源丰富,有的早已成为风景区,如丹霞山、金鸡岭、武夷山等。是研究、恢复红色盆地的古地理环境的最佳地区。 2、喀斯特地貌 karst landform 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统称为喀斯特作用。它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这种作用及其产生的现象统称为喀斯特。喀斯特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地名,当地称为Kras,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 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区。可溶性岩石有3类:①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等 )。②硫酸盐类岩石(石膏、硬石膏和芒硝)。③卤盐类岩石(钾、钠、镁盐岩石等)。总面积达 51×106 平方千米,占地球总面积的10%。从热带到寒带、由大陆到海岛都有喀斯特地貌发育。较著名的区域有中国广西、云南和贵州等省(区),越南北部,南斯拉夫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区,意大利和奥地利交界的阿尔卑斯山区,法国中央高原,俄罗斯乌拉尔山,澳大利亚南部,美国肯塔基和印第安纳州,古巴及牙买加等地。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面积大。主要分布在碳酸盐岩出露地区,面积约91~130万平方千米。其中以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所占的面积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之一;西藏和北方一些地区也有分布。 喀斯特可划分许多不同的类型。按出露条件分为:裸露型喀斯特、覆盖型喀斯特、埋藏型喀斯特。按气候带分为:热带喀斯特、亚热带喀斯特、温带喀斯特、寒带喀斯特、干旱区喀斯特。按岩性分为:石灰岩喀斯特、白云岩喀斯特、石膏喀斯特、盐喀斯特。此外,还有按海拔高度、发育程度、水文特征、形成时期等不同的划分等。由其他不同成因而产生形态上类似喀斯特的现象,统称为假喀斯特,包括碎屑喀斯特、黄土和粘土喀斯特、热融喀斯特和火山岩区的熔岩喀斯特等。它们不是由可溶性岩石所构成,在本质上不同于喀斯特。 喀斯特地貌在碳酸盐岩地层分布区最为发育。该区岩石突露、奇峰林立,常见的地表喀斯特地貌有石芽、石林、峰林、喀斯特丘陵等喀斯特正地形,溶沟、落水洞、盲谷、干谷、喀斯特洼地等喀斯特负地形;地下喀斯特地貌有溶洞、地下河、地下湖等;以及与地表和地下密切相关联的竖井、芽洞、天生桥等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研究在理论和生产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喀斯特地区有许多不利于生产的因素,需要克服和预防,也有大量有利于生产的因素可以开发利用。。喀斯特矿泉、温泉富含有益元素和气体,有医疗价值喀斯特洞穴和古喀斯特面上各种沉积矿产较为丰富,古喀斯特潜山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喀斯特地区的奇峰异洞、明暗相间的河流、清澈的喀斯特泉等,是很好的旅游资源。 3、海岸地貌 coastal landform

第三章思考题及答案

第三章思考题 刚体一般是由n (n 是一个很大得数目)个质点组成。为什么刚体的独立变量却不是3n 而是6或者更少 何谓物体的重心他和重心是不是 总是重合在一起的 试讨论图形的几何中心,质心和重心重合在一起的条件。 简化中心改变时,主矢和主矩是不是也随着改变如果要改变,会不会影响刚体的运动 已知一匀质棒,当它绕过其一端并垂直于棒的轴转动时,转动惯量为23 1 ml ,m 为棒的质量,l 为棒长。 问此棒绕通过离棒端为l 41且与上述轴线平行的另一轴线转动时,转动惯量是不是等于2 24131?? ? ??+l m ml 为什么 如果两条平行线中没有一条是通过质心的,那么平行轴定理式(3.5.12)能否应用如不能,可否加以修改后再用 在平面平行运动中,基点既然可以任意选择,你觉得选择那些特殊点作为基点比较好好处在哪里又在(3.7.1)及()两式中,哪些量与基点有关哪些量与基点无关 转动瞬心在无穷远处,意味着什么 刚体做平面平行运动时,能否对转动瞬心应用动量矩定理写出它的动力学方程为什么 当圆柱体以匀加速度自斜面滚下时,为什么用机械能守恒定律不能求出圆柱体和斜面之间的反作用力此时摩擦阻力所做的功为什么不列入是不是我们必须假定没有摩擦力没有摩擦力,圆柱体能不能滚 圆柱体沿斜面无滑动滚下时,它的线加速度与圆柱体的转动惯量有关,这是为什么但圆柱体沿斜面既滚且滑向下运动时,它的线加速度则与转动惯量无关这又是为什么 刚体做怎样的运动时,刚体内任一点的线速度才可以写为r ω?这时r 是不是等于该质点到转动轴的垂直距离为什么 刚体绕固定点转动时,r ω ?dt d 为什么叫转动加速度而不叫切向加速度又()r ωω??为什么叫向轴加速度而不叫向心加速度 在欧勒动力学方程中,既然坐标轴是固定在刚体上,随着刚体一起转动,为什么我们还可以用这种坐标系来研究刚体的运动 欧勒动力学方程中的第二项()21I I -y x ωω等是怎样产生的它的物理意义又是什么 第三章思考题解答 答:确定一质点在空间中得位置需要3个独立变量,只要确定了不共线三点的位置刚体的位置也就确定了,故须九个独立变量,但刚体不变形,此三点中人二点的连线长度不变,即有三个约束方程,所以

矿物岩石学试题及答案2

矿物岩石学上网试题及答案B(红字体为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小题4分) 1 对称型:全部对称要素的组合。 2 解理:矿物受力后沿着某一固定方向破裂成光滑平面的性质。 3 岩石的结构:组成岩石的矿物结晶程度、粒度大小、形态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呈现的形貌特征。 4 正变质岩和副变质岩: 正变质岩:由岩浆岩变质形成的岩石; 副变质岩:由沉积岩变质形成的岩石; 5 重结晶作用:在一定温度下的固态条件下,原岩中的细小颗粒重新结晶长成较大晶体同种矿物的过程,叫重结晶作用。 二简答题(共20分,每小题4分) 1什么是晶体?晶体与非晶体有何本质区别? 晶体又被称为结晶质,指具有空间格子构造的固体。或者说,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态物质。 与非晶的区别:晶体具有空间格子构造,非晶不具备。 2为什么变质岩中的斜长石很少出现环带结构? 斜长石的环带构造一般是岩浆岩在结晶过程中,斜长石结晶时岩浆不断存在成分的变化,或者说晶体周围有持续的岩浆补给,使得斜长石出现由中心到边缘成分成不同的变化的环带。 变质岩的变质过程一般是在固态条件下进行,所以,斜长石变质没有外来组分的参与,一般不能形成还带结构。 3用以下几组数据确定侵入火成岩的名称: (1)暗色矿物 40%(单斜辉石 25%、紫苏辉石 10%、黑云母 5%),斜长石 60%。 苏长辉长岩 (2)暗色矿物 98%(橄榄石 65%、透辉石 20%、顽火辉石 13%),尖晶石 2%。 二辉橄榄岩 4、简述岩浆岩的块状构造和斑杂状构造成因? 块状构造岩石一般为全晶质结构,矿物结晶粒度、颜色、成分无明显的差异性变化,反映的是岩浆在相对稳定、缓慢降温条件下结晶的特点。

生化各思考题

第七章、代谢调控 1、什么是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简称代谢,是细胞中各种生物分子的合成、利用和降解反应的总和。一般来说,新陈代谢包括了所有产生和储藏能量的反应,以及所有利用这些能量合成低分子量化合物的反应。但不包括从小分子化合物合成蛋白质与核酸的过程。 生物新陈代谢过程可以分为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 2、什么是代谢途径?代谢途径有哪些形式。 新陈代谢是逐步进行的,每种代谢都是由一连串反应组成的一个系列。这些一连串有序反应组成的系列就叫做代谢途径。在每一个代谢途径中,前一个反应的产物就是后一个反应的底物。所有这些反应的底物、中间产物和产物统称为代谢中间产物,简称代谢物。 代谢途径具有线形、环形和螺旋形等形式。有些代谢途径存在分支。 3、简述代谢途径的特点。 生物体内的新陈代谢在温和条件下进行:常温常压、有水的近中性环境。 由酶催化,酶的活性受到调控,精密的调控机制保证机体最经济地利用物质和能量。 代谢反应逐步进行,步骤繁多,彼此协调,有严格顺序性。 各代谢途径相互交接,形成物质与能量的网络化交流系统。 ATP是机体能量利用的共同形式,能量逐步释放或吸收。 4、列表说明真核细胞主要代谢途径与酶的区域分布。 代谢途径(酶或酶系)细胞内分布代谢途径(酶或酶系)细胞内分布 糖酵解胞液尿素合成胞液、线粒体 三羧酸循环线粒体蛋白质合成内质网、胞液 磷酸戊糖途径胞液DNA合成细胞核 糖异生胞液mRNA合成细胞核 糖原合成与分解胞液tRNA合成核质 脂肪酸β氧化线粒体rRNA合成核仁 脂肪酸合成胞液血红素合成胞液、线粒体 呼吸链线粒体胆红素合成微粒体、胞液 胆固醇合成内质网、胞液多种水解酶溶酶体 磷脂合成内质网 5、三个关键的中间代谢物是什么? 在代谢过程中关键的代谢中间产物有三种:6-磷酸葡萄糖、丙酮酸、乙酰CoA。特别是乙酰CoA是各代谢之间的枢纽物质。通过三种中间产物使细胞中四类主要有机物质:糖、脂类、蛋白质和核酸之间实现相互转变。 6、细胞对代谢的调节途径有哪些? 调节酶的活性。这种调节对现有的酶进行修饰,使酶的活性发生变化。这种调节一般在数秒或数分钟内即可完成,效果快速而短暂,因此是一种快速调节。 调节酶的数量。这是通过增加酶蛋白的合成或影响酶蛋白的讲解速度来调节,这种调节一般需要数小时才能完成,作用缓慢而持久,因此调节的速度比较慢。 调节底物的水平。这种调节主要是底物从细胞中的一个区域运送到另一个区域,一般是通过膜的选择性通透进行调节的。

高中地理必修知识点复习:喀斯特地貌

高中地理必修知识点复习:喀斯特地貌 高中地理必修知识点复习:喀斯特地貌 前言:为了方便同学们复习,提高同学们的复习效率,下面由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地理必修知识点复习:喀斯特地貌,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同学们能有所帮助。 简介: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统称为喀斯特作用。它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这种作用及其产生的现象统称为喀斯特。喀斯特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地名,当地称为Kras,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 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区。可溶性岩石有3类:①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等 )。 ②硫酸盐类岩石( 石膏、硬石膏和芒硝 )。③ 卤盐类岩石(钾、钠、镁盐岩石等)。总面积达 51×106 平方千米,占地球总面积的10%。从热带到寒带、由大陆到海岛都有喀斯特地貌发育。较著名的区域有中国广西、云南和贵州等省(区),越南北部,南斯拉夫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区,意大利和奥地利交界的阿尔卑斯山区,法国中央高原,俄罗斯乌拉尔山,澳大利亚南部,美国肯塔基和印第安纳州,古巴及

牙买加等地。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面积大。主要分布在碳酸盐岩出露地区,面积约91~130万平方千米。其中以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所占的面积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之一;西藏和北方一些地区也有分布。 喀斯特可划分许多不同的类型。 按出露条件分为:裸露型喀斯特、覆盖型喀斯特、埋藏型喀斯特。 按气候带分为:热带喀斯特、亚热带喀斯特、温带喀斯特、寒带喀斯特、干旱区喀斯特。 按岩性分为:石灰岩喀斯特、白云岩喀斯特、石膏喀斯特、盐喀斯特。 此外,还有按海拔高度、发育程度、水文特征、形成时期等不同的划分等。由其他不同成因而产生形态上类似喀斯特的现象,统称为假喀斯特,包括碎屑喀斯特、黄土和粘土喀斯特、热融喀斯特和火山岩区的熔岩喀斯特等。它们不是由可溶性岩石所构成,在本质上不同于喀斯特。 喀斯特地貌在碳酸盐岩地层分布区最为发育。该区岩石突露、奇峰林立,常见的地表喀斯特地貌有石芽、石林、峰林、喀斯特丘陵等喀斯特正地形,溶沟、落水洞、盲谷、干谷、喀斯特洼地等喀斯特负地形;地下喀斯特地貌有溶洞、地下河、地下湖等;以及与地表和地下密切相关联的竖井、芽洞、天生桥等喀斯特地貌。

矿物岩石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岩浆岩:主要由地壳深处或上地幔中形成的高温熔融的岩浆,在侵入地下或 喷出地表冷却而形成的岩石。 2. 岩浆岩的产状:主要指火成岩岩体的形态,大小及其与围岩接触关系的总和。 可分为火山岩产状和侵入岩产状。熔透式(面式)喷发形成的产状 3. 斑状结构:岩石中矿物颗粒分为大小截然不同的两群,大的称为斑晶,小的 及不结晶的玻璃质称为基质。其间没有中等大小的颗粒,可与连续不等粒结构相区别。 4.条带状构造:在变质岩中,指各种矿物成分分布不均匀,以石英、长石、方 解石等粒状矿物为主的浅色条带和以黑云母、角闪石、磁铁矿等为主的暗色条带,各以一定的宽度成互层状出现,形成颜色不同的条带状构造。 5.变质岩的结构:1、变余结构,2.、变晶结构,3、交代结构,4、变形结构。 6.花岗结构:是深成酸性岩的一种结构,常见于中酸性和酸性深成岩中,以花 岗岩中最为典型,故称花岗结构。 7.岩浆的结晶作用:当岩浆冷凝到一定程度时,达到了其中某一矿物的饱和点, 矿物就会从岩浆中结晶出来,这种元素聚合成矿物的过程称为岩浆结晶作用。 8. 气水热液变质作用:是由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和热液,与固态岩石发生 交代作用,使原来岩石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的一种变质作用 9.暗色矿物: 10. 岩浆:产生于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含挥发分的高温粘稠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石 的熔融物质称之为岩浆 11. 变质作用:在基本保持固态的情况下,改造其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成为 一种新的岩石的转变过程。 12. 变晶结构:已生成岩石在固态下重新结晶,形成变质岩的作用 13.片状构造: 14. 侵入岩:指液态岩浆在造山作用下贯入同期形成的构造空腔内,在深处结晶 和冷凝而形成的火成岩 15. 辉绿结构:指斜长石和辉石颗粒大小相差不多,自形晶较好的斜长石之间形 成三角空隙,其中填充单个的他形辉石颗粒。 16. 脉岩:是常呈脉状或岩墙状产出的火成岩 17. 矿物:是指在各种地质作用中产生和发展着的,在一定地质和物理化学条 件处于相对稳定的自然元素的单质和他们的化合物 18. 岩石:由一种或通常由两种以上矿物所组成的固结或不固结的集合体 19.岩浆:产生于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含挥发分的高温粘稠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 的熔融物质称之为岩浆 20.结构: 21.重结晶作用:在一定温度下的固态条件下,原岩中的细小颗粒重新结晶长成 较大晶体同种矿物的过程,叫重结晶作用 22. 色率:暗色矿物在火成岩中的含量(体积分数)通常称为色率 23. 光性均质体:介质的折射率不因光波在介质中的振动方向的不同而发生改变, 其折射率值只有一个,此类介质属于光性均质体 24. 光率体:又称光性指示体,是播时,光波振动方向与相应折射率值之间关系

生化思考题

\ 第一章 蛋白质化学思考题 1、组成蛋白质的AA 有哪些根据R 基的极性如何对其进行分类 根据R 基的极性分: 非极性R 基氨基酸共9种,均为中性AA ,疏水R 基AA 。包括甘氨酸、丙氨酸、 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脯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和甲硫氨酸(蛋氨酸)。 极性R 基氨基酸共11种,均为亲水R 基AA 。根据R 基在生理pH 下带电与否分: (1)不带电荷的极性R 基AA :共有6种,均为中性AA 。 包括丝氨酸、苏氨酸、半胱氨酸、酪氨酸、天冬酰胺和谷氨酰胺。 ) (2)带负电荷的极性R 基AA :共有2种,均为酸性AA 。 包括天冬氨酸和谷氨酸。 (3)带正电荷的极性R 基AA :共有3种,均为碱性AA 。赖氨酸、精氨酸和组 氨酸。 2 、什么叫pI 有何生物学意义 pI : 氨基酸 蛋白质中的常见氨基酸: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共20种。 蛋白中的稀有氨基酸:只在某些蛋白质中存在。 非蛋白质氨基酸:细胞、组织中有,蛋白质中无。 &

当氨基酸主要以两性离子形式存在时 ' (或所带的正负电荷数相等,净电荷等于0,在外电场作用下既不向正极移动,也不向负极移动) 所处溶液的pH值就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 当溶液中pH = pI时,AA净电荷为零; pH > pI时,AA带负电; pH < pI 时,AA带正电。 a、可据此利用电泳及离子交换层析法分离氨基酸和蛋白质。 b、等电点时AA的溶解度最小,易沉淀,可据此利用等电点沉淀法分离氨基酸和蛋白质。 . c、等电点时由于净电荷为零,AA在电场中不移动,可据此利用等电聚焦法分离氨基酸和蛋白质。 3 、什么叫Edman 反应有何生物学意义 Edman反应(氨基酸与异硫氰酸苯酯的反应) 氨基酸的α-NH2与异硫氰酸苯酯(PITC;苯异硫氰酸酯)间的反应。可用于鉴定多肽或蛋白质的N-端氨基酸。 意义:测N-端;测氨基酸序列;测肽链数目。 — 4 、什么叫肽肽单位肽平面二面角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试题 内力作用与地貌(附答案解析)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试题内力作用与地貌(附答案解析) 内力作用与地貌 读“物质大循环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地质作用)”,完成1~2题。 1.图示各种地质作用中,相同的是() A.①②⑤B.④⑥⑧ C.⑤⑦⑧D.①③⑤ 2.从物质大循环的完整性看,图中缺失的过程包括() A.沉积物到变质岩的过程 B.沉积岩到岩浆的过程 C.火成岩到沉积岩的过程 D.变质岩到火成岩的过程 火山是地球奉献给人类最伟大的奇观之一。完成3~4题。 3.2016年,日本九州南部的樱岛活火山频频喷发。该火山形成于板块的消亡边界。下列火山中,同样形成于消亡边界的是() A.大西洋中脊上的冰岛海克拉火山 B.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火山 C.南美大陆西部圣何塞火山 D.东非大裂谷中的乞力马扎罗火山 4.樱岛火山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岩石类似于() A.灰色石灰岩B.褐色沉积砂岩 C.黑色玄武岩D.肉红色花岗岩 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5~6题。 5.该区域的地质构造是() A.背斜B.向斜 C.地垒D.地堑

6.该区域主要外力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A.水平挤压、外力侵蚀、岩浆侵入 B.岩浆侵入、水平挤压、外力侵蚀 C.水平挤压、岩浆侵入、外力侵蚀 D.外力侵蚀、水平挤压、岩浆侵入 结合“我国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完成7~8题。 7.有关图中地貌的成因,正确的是() A.甲、乙两座山脉的形成原因相同 B.丙河流的形成与断层处岩体破碎有关 C.图中地貌的形成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 D.图中地貌的形成主要与板块张裂有关 8.图中() A.①处为良好的储水构造 B.②处可能形成于干旱环境 C.形成时间顺序为②①③ D.③处可能含有生物化石 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 9.图示地区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A.拉张褶皱、拉张断裂、砂岩沉积、砾岩沉积、岩浆侵入与喷出B.拉张褶皱、拉张断裂、抬升侵蚀、下沉沉积、岩浆侵入与喷出C.褶皱、断裂、抬升侵蚀、岩浆侵入与喷出、砂岩沉积、砾岩沉积D.沉积、挤压褶皱、断裂、抬升侵蚀、下沉沉积、岩浆侵入与喷出10.图中①②处岩石发生了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最有可能的是()

(完整版)分析化学各章节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误差与数据处理 1-1 下列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1)做平行测定的目的是减小系统误差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2)随机误差影响精密度,对准确度无影响。 (3)测定结果精密度高,准确度不一定高。 (4)只要多做几次平行测定,就可避免随机误差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1-2 下列情况,将造成哪类误差?如何改进? (1)天平两臂不等长(2)测定天然水硬度时,所用蒸馏水中含Ca2+。 1-3填空 (1)若只作两次平行测定,则精密度应用表示。 (2)对照试验的目的是,空白试验的目的是。 (3)F检验的目的是。 (4)为检验测定结果与标准值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应用检验。 (5)对一样品做六次平行测定,已知d1~d5分别为0、+0.0003、-0.0002、-0.0001、+0.0002,则d6为。 1-4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纯品FeSO4·7H2O中铁的质量分数,4次平行测定结果分别为20.10%,20.03%,20.04%,20.05%。计算测定结果的平均值、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及变异系数。 1-5有一铜矿样品,w(Cu) 经过两次平行测定,分别为24.87%和24.93%,而实际w(Cu)为25.05%,计算分析结果的相对误差和相对相差。 1-6某试样5次测定结果为:12.42%,12.34%,12.38%,12.33%,12.47%。用Q值检验法和4d检验法分别判断数据12.47%是否应舍弃?(P = 0.95) 1-7某分析人员测定试样中Cl的质量分数,结果如下:21.64%,21.62%,21.66%,21.58%。已知标准值为21.42%,问置信度为0.95时,分析结果中是否存在系统误差? 1-8 在不同温度下测定某试样的结果如下: 10℃::96.5%,95.8%,97.1%,96.0% 37℃:94.2%,93.0%,95.0%,93.0%,94.5% 试比较两组数据是否有显著性差异?(P = 0.95)温度对测定是否有影响?

矿物岩石学思考题答案汇编

矿物岩石学思考题答案 1、什么是晶体?晶体和非晶体有何区别? 晶体:具有格子构造的固体, 或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成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 区别:在内部结构上:晶体具有格子状构造,质点的排列既有短程有序性,又具有长程有序性;非晶质体则不具有格子状构造,质点的排列只具有短程有序性,不具有长程有序性。 在外形上:晶体具有规则几何多面体形状,非晶质体多为无定形体。在物性上:非晶质体不具有确定的熔点,晶体具有固定熔点。 在分布上:由于晶体比非晶体稳定,所以晶体的分布更广泛,自然界的固体物质绝大多数是晶体。 2、什么是空间格子,包括哪些要素? 在晶体结构中找出相当点,再将相当点按照一定的规律连接起来就形成了空间格子。相当点在三维空间作格子状排列,我们称为空间格子。要素:结点、行列、结点间距 3、什么是面网,面网密度与面网间距之间的关系。 结点在平面上的分布即构成面网。面网密度与面网间距成正比. 4、什么是面角,如何理解面角恒等定律? 面角:相邻晶面法线的夹角。 由于晶体的对称性及规则性,所有相对应晶面的面网及面网夹角是固定不变的相等的角。 5、形成晶体有哪些方式?

①液相转变为晶体;②固相转变为晶体;③气相转变为晶体; 6、在晶体的形成方式中,固相与固相之间有哪些转变方式? 1同质多像转变;2原矿物晶粒逐渐变大;3固溶体分解;4变质反应;5由固态非晶质体结晶 7、层生长理论和螺旋生长理论区别与联系是什么,现实中有哪些现象可以证明这两个生长模型? 联系:都是层层外推生长;区别:生长新的一层的成核机理不同。有什么现象可证明这两个生长模型? 现象:环状构造、砂钟构造、晶面的层状阶梯、螺旋纹。 8、晶体的生长的实验方法有哪些?并说出它们之间的区别。 水热法、提拉法。 区别:水热法,将高温的饱和溶液带至低温的结晶区形成过饱和析出溶质使籽晶生长;提拉法,熔体-晶体面上面晶体的温度低于相变点,下面熔体的温度高于相变点,使晶体生长(相变)恰好在熔体-晶体界面处进行。 9、对称的概念;晶体的对称和其它物质的对称有何本质区别? 对称:是指物体相同部分作有规律的重复。 区别:首先,由于晶体内部都具有格子构造,通过平移,可使相同质点重复,因此,所有的晶体结构都是对称的; 其次:晶体的对称受格子构造规律的限制,因此,晶体的对称是有限的,它遵循“晶体对称规律” 最后,晶体的对称不仅表现在外形上,还表现在物理、化学性质上。

22014届高考地理重要知识点经典试题分类(word版有答案)--岩石圈与地形2详解

岩石圈与地形20121207 一选择题 (一)下图是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时发现的 树桩年龄特征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 1.根据树桩年龄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沿④一①为树干向阳面生长快 B.靠P一侧枝叶茂密,水分较多 C.靠P一侧为阴面,生长快、长青苔 D.靠P一侧光合作用强烈 2.若此图为等高线示意图,甲地与乙地相比,下列关系成立的是( D ) A.降水:甲>乙B.气温:甲<乙 C.海拨:甲<乙D.坡度:甲<乙 (二)读下页“沿南回归线所作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左图),读图回答8~10题: 3.在六大板块的范围内,图中占了( C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4.大西洋中脊是( C ) A.海底岩石的消亡处 B.海底岩石年龄最老的地方 C.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 D.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5.智利地震位于( C ) A.a附近 B.b附近 C.c附近 D.d附近 c a d b (三)不同岩石具有不同的成因,下图表示岩石圈物质循环。 6.图中①~④分别代表的作用是 A A.熔融作用、外力作用、变质作用、冷凝作用

B .冷凝作用、熔融作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 C .变质作用、外力作用、熔融作用、冷凝作用 D .熔融作用、外力作用、冷凝作用、变质作用 7.上图中表示大理岩形成过程的数码代号是 C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四)甲图中是上海豫园名石“玉玲珑”,乙图中是台湾东北海岸“野柳公 园”中最著名的海岸怪石“女王头”。 8.“玉玲珑”由石灰岩组成,其玲珑剔透独特形态的成因是 C A .风力侵蚀作用 B .岩浆喷出作用 C .流水侵蚀作用 D .岩浆侵入作用 11.在中国,石灰岩形成的地貌广布的地形区是 D C .内蒙古高原 D .云贵高原 9.下列岩石中,与石灰岩成因类似的是 A A .石英砂岩 B .板岩 C .花岗岩 D .大理岩 10.形成“女王头”独特地貌的主要作用是 A A .海水侵蚀、风化作用 B .风力侵蚀、流水侵蚀 C .化学溶蚀、风力侵蚀 D .地壳运动、风化作用 (五)读图2中四种地貌景观图,回答6-8题。 11.上述四种地貌景观形成过程中,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是………………( D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2.上述四种地貌景观的成因,与岩石的性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的是…( A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3.甲、丙、丁三种地貌景观典型分布的地区依次是……………………………( B ) A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新西兰北岛 B .云贵高原、准噶尔盆地、夏威夷群岛 C .云贵高原、黄土高原、亚平宁半岛 D .云贵高原、山东半岛、台湾岛 (六)地貌对人类经济建设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尤其对农业生产、工程建设、城市发展和旅游的影响最为显著。 甲 乙 图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