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继电保护试验规程

继电保护试验规程

继电保护试验规程
继电保护试验规程

目录

第一部分:总则 (1)

第二部分:风电综合通信管理终端与风功率预测系统 (8)

第三部分:220kV故障录波器柜 (28)

第四部分:35kV母线保护柜 (32)

第五部分: 远方电能量计量系统 (38)

第六部分:220kV线路保护柜 (44)

第七部分:主变压器故障录波装置 (51)

第八部分:保护及故障信息远传系统 (58)

第九部分:交流不间断电源(UPS) (64)

第十部分:继电保护及二次回路校验规程 (71)

第十一部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反事故措施要点 (84)

第一部分:总则

1.1 为加强规范继电保护检验工作管理,提高检验管理水平,确保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特制定本规程。

1.2 本规程规范了继电保护检验工作的各项管理工作及具体实施要求。

1.3 运行维护单位应在本规程和有关技术资料基础上,编制各继电保护现场检验工作的标准化作业指导书(以下简称作业指导书),依据主管部门批准执行的作业指导书开展现场检验工作。

1.4 检验使用的仪器、仪表应定期校验,确保其准确级和技术特性符合有关要求。

1.5 检验中应按要求做好记录,检验结束后应将报告整理归档。

2 继电保护检验管理

2.1 一般要求

2.1.1 继电保护检验工作要确保完成率达到 100%。

2.1.2 检验项目不得漏项,要防止继电保护检验工作不到位引发的继电保护不正确动作。

2.1.3 继电保护原则上随同一次设备停电进行检验。各运行维护单位应结合电网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一次设备检修及继电保护检验工作,确保继电保护按正常周期进行检验。

2.1.4 新安装继电保护在投运后1年内应进行第一次全部检验。

2.1.5 线路两侧继电保护设备检验工作应同时进行。

2.1.6 故障录波器、保护故障信息子站等与多个一次设备关联,其检验宜结合一次设备停电进行并做好安全措施;不具备条件的可单独申请退出运行进行检验。安全自动装置的检验工作应统筹协调,合理安排。

3 检验种类及周期

3.1 检验种类

3.1.1 检验分为三种:

3.1.1.1 新安装装置验收检验;

3.1.1.2 运行中装置的定期检验(简称定期检验);

3.1.1.3 运行中装置的补充检验(简称补充检验)。

3.1.2 新安装装置的验收检验,在下列情况进行:

3.1.2.1 当新安装的一次设备投入运行时;

3.1.2.2 当在现有的一次设备上投入新安装的装置时。

3.1.3 定期检验分为三种:

3.1.3.1 全部检验;

3.1.3.2 部分检验;

3.1.3.3 用装置进行断路器跳、合闸试验。

3.1.4 补充检验分为五种:

3.1.

4.1 装置进行较大的更改或增设新的回路后的检验;

3.1.

4.2 检修或更换一次设备后的检验;

3.1.

4.3 运行中发现异常情况后的检验;

3.1.

4.4 事故后检验;

3.1.

4.5 已投运的装置停电一年及以上,再次投入运行时的检验。

3.2 定期检验周期与项目

3.2.1 定期检验应根据本规程所规定的周期、项目及各级主管部门批准执行的作业指导书进行。

3.2.2 新安装的装置1年内进行1次全部检验,以后每2~3年进行一次部分检验,每6年进行一次全部检验。

3.2.3 在制定部分检验周期计划时,装置的运行维护部门可根据装置的制造质量、运行工况、运行环境与条件,适当缩短检验周期、增加检验项目。若发现装置运行情况较差或已暴露出了需予以监督的缺陷,可考虑适当缩短部分检验周期,并有目的、有重点地选择检验项目。

4 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4.1 总体要求

4.1.1 检验前应根据检验类型、被检验装置的一次设备情况、与其相关联的一、二次运行设备的详细情况,统筹安排好以下工作:人员组织及分工、检验项目及进度表、特殊项目的检验方案、检验项目的标准、危险点分析和作业指导书,保证检验安全和质量的技术措施、组织措施、检验工具、仪器仪表、备品备件、图纸、资料、检验工作流程图等。

4.2 工作安排

4.2.1 运行维护单位应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要求,合理安排现场检修工作,确保人身、电网、设备的安全。

4.2.2 应合理调配继电保护检验人员和设备,明确检验负责人。

4.2.3 在检修工作前,运行维护单位应结合一次设备停电计划,提前做好检修准备工作,提出工作所需设备、材料计划,根据具体情况在检修工作前提交相关停电申请。准备工作包括:检查设备状况、反措计划的执行情况及设备的缺陷;收集同类型装置在系统中的运行情况,有无版本更新与反措要求;对装置运行状态进行检验前评估。

4.2.4 运行维护单位应按照有关工作票申请制度,提前申请继电保护检验工作。

4.2.5 根据本次检验的项目,全体参与检验工作的人员应认真学习检验作业指导书,熟悉作业内容、进度要求、作业标准、安全注意事项。

4.2.6 根据现场工作时间和工作内容落实工作票。工作票应填写正确,安全措施应完备。当多个专业合用一张工作票时,应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明确、责任到位。

4.3 技术资料

4.3.1 继电保护检验规程、规定;

4.3.2 继电保护现场检验作业指导书;

4.3.3保护装置的二次回路设计图、竣工图(含虚遥信、遥控及各个出口配置表)、电缆清册,光缆清册;

4.3.4 保护装置的技术说明书、调试大纲;

4.3.5 出厂试验报告、基建投产调试报告、最近一次检验报告;

4.3.6 继电保护反事故措施文件;

4.3.7 缺陷情况记录;

4.3.8 上一检验周期内继电保护的动作情况;

4.3.9 保护装置最新定值通知单;

4.4 检验仪器、仪表、工器具及材料

4.4.1 继电保护班组应配置必备的检验用仪器仪表,应能满足继电保护检验需要,确保检验质量。

4.4.2 定值检验应使用不低于 0.5 级的仪器、仪表。

4.4.3 装置检验所用仪器、仪表应经过检验合格。

4.4.4 检验仪试验装置应经过相关检验机构检验合格。

4.5 危险点分析

4.5.1 工作时应加强监护,防止误入运行间隔。

4.5.2 做安全技术措施前,应先检查《二次工作安全措施票》和实际接线及图纸的一致性,确认一致后,方能开展工作。 4.5.3 严防漏退压板,造成误跳运行设备。

4.5.4 断路器保护检验时,应采取措施防止误启动运行中的母线(失灵)保护、远方跳闸和误跳运行断路器。

4.5.5 继电保护传动时应由专人指挥,相互协调;传动断路器应征得工作负责人同意,确认安全后方可进行。应尽量减少传动断路器的次数。

4.5.6 进行继电保护检验或电子互感器试验时,应断开被试验设备与运行设备的联系,防止影响母线保护、故障录波器等运行设备。

4.5.7 当攀爬高处架构时,易造成高空摔落,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4.6 安全措施

4.6.1 进入工作现场,须正确穿戴和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工作中应使用绝缘工具。

4.6.2 在工作票签发后工作开始前,工作负责人应向工作成员详细说明工作内容、工作范围、相邻带电设备、危险点等情况。.3.5 出厂试验报告、基建投产调试报告、最近一次检验报告;

4.6.3 按工作票检查一次设备运行情况和措施,及被试继电保护屏上的运行设备。检查确认运行人员所作安全措施满足要求。检查本屏所有继电保护压板位置,并做好记录;检查联跳运行设备的回路已断开。

4.6.4 继电保护室内禁止使用无线通信设备,防止因辐射电磁场干扰造成保护装置不正确动作。

4.6.5 使用仪表应正确选择档位及量程,防止损坏仪表或因误用低内阻档测量直流回路造成直流接地、短路和误跳运行设备。

4.6.6 禁止带电插拔插件,防止造成芯片及电子元器件损坏;触及芯片前应作好静电防护措施;避免频繁插拔插件,防止造成接触不良;整组试验后,严禁插拔插件。

4.7 开工

4.7.1 工作负责人会同工作许可人检查工作票上所列安全措施正确完备,经现场检查无误后,与工作许可人办理工作票许可手续。

4.7.2 开工前,工作负责人检查工作班成员正确使用劳保用品。工作负责人带领工作班成员进入作业现场并详细交待作业任务、安全措施和安全注意事项、设备状态及人员分工。全体工作班成员应明确作业范围、进度要求等内容,并在到位人员签字栏内分别签名。

4.7.3 根据工作票中“现场工作安全技术措施”的要求,完成安全技术措施并逐项打上已执行的标记,将继电保护屏上各压板及小开关原始位置记录在“现场工作安全技术措施”上,在做好安全措施工作后,方可开工。

4.8 检修电源的使用

4.8.1 继电保护检验所需电源应取自检修电源箱或继电保护试验电源屏,不应采用运行设备的交、直流电源。

4.8.2 检修电源应接至检修电源箱的相关电源接线端子,在工作现场电源引入处应配置有明显断开点的刀闸和漏电保安器。

4.8.3 接取电源前应验电,用万用表确认电源电压等级和电源类型无误后,先接刀闸处,再接电源侧。

5 现场检验

5.1 工作实施

5.1.1 继电保护现场检验工作应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自动装置现场工作保安规定》等规定。

5.1.2 继电保护现场检验工作应按照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实施。

5.1.3 执行、恢复安全措施时,应有专人监护。

5.1.4 检验中发现的问题,应在投运前解决,并报告主管部门。

5.2 装置总体检查

5.2.1 外观检查

5.2.2 检查前应断开控制电源、信号电源。

5.2.3 屏柜检查及清扫

5.2.3.1 检查装置内、外部清洁无积尘;清扫屏柜面板及屏内端子排上的灰尘, 检查装置背板端子排螺丝。锈蚀情况,后板配线连接良好;接线应无机械损伤,端子压接应紧固;

5.2.3.2对继电保护屏和就地汇控柜接线、插件外观及出口压板接线进行检查,外部接线应正确,接触可靠,标号完整清晰,与设计图纸相符。

6 检验报告整理及存档

6.1继电保护投运后一周内,应整理好检验报告,检验报告的内容应包括:检验设备的名称、型号、运行编号,检验类型,检验日期,检验项目及结果,存在的遗留问题,检验人员,使用的仪器仪表、检验记录应包含安全措施、检验试验方法、检验项目等内容,检验结论应明确。

6.2 书面报告应履行单位负责人签字流程后存档,并保存电子版。

6.3 应保存继电保护设备从基建投产到退役期间的所有检验报告。对于纸质检验报告,至少应保留基建投产和最近一次的检验报告。

第二部分:风电综合通信管理终端与风功率预测系统

1 基本要求

本技术规范所列之技术要求为工程最基本技术要求,供方应根据本技术要求配置成熟、可靠、性能要求应不低于有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技术先进的产品和系统方案。本技术规范所提技术参数和功能要求、性能指标等为满足工程需要而必须的最基本要求。本技术规范未详细提及的技术指标,电力行业标准,IEC标准,当某一项要求在上述几种标准中不一致时,要求供方选择最严格标准执行。

2 参照标准

2.1 GB/T 13729-2002 远动终端设备

2.2 DL/T 634.5101-2002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1部分:传输规约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

2.3 DL/T719-2000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2部分:传输规约电力系统电能累计量传输配套标准

2.4 DL/T 634.5101-2002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4部分:传输规约采用标准传输协议子集的IEC60870-5-101网络访问

2.5 GB/T 1515

3.1-1998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2部分:工作条件第1篇:电源和电磁兼容性

2.6 GB/T 17626.4-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2.7 GB/T 17626.8-200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2.8 OPC DA 1.0 用于过程控制的对象链接与嵌入数据访问接口V1.0

2.9 OPC DA 2.0 用于过程控制的对象链接与嵌入数据访问接口V2.0

2.10 OPC DA

3.0 用于过程控制的对象链接与嵌入数据访问接口V3.0

3 工作范围

供方的工作范围将包括下列内容,但不仅仅限于此内容。

3.1 负责合同设备的工厂试验、包装和运输。

3.2 负责合同设备的参数设置。

3.3 负责提供合同设备与已有调度端主站及风电场风机监控系统的通信。

3.4 负责提供合同设备的技术文件和图纸资料。

3.5 负责合同设备现场调试和保证期内的维修服务。

3.6 指导合同设备现场安装,参加现场验收。

4 环境参数要求

4.1 环境温度:-5~40℃。

4.2 月平均最大相对湿度:90%(25℃,无凝露)。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配置一台风电综合通信管理终端及一套风功率预测系统。

三技术要求

1 风电综合通信管理终端的功能和性能指标要求

风电综合通信管理终端用于与风电场的风机监控系统通讯,完成风电场关

于风机的各种实时数据(遥测、遥信、事件顺序记录)的采集,可将这些数据

带时标存储形成历史数据,并将处理后的实时和历史数据向调度端主站发送。

风电综合通信管理终端作为风电场用于风机信息上传的专用远动终端设备,应通过“电力工业电力设备及仪表质量检验测试中心”的全面测试,终端的基

本性能、绝缘性能、电源影响、环境条件影响、电磁兼容性能、连续通电稳定性、功能、传输规约均应符合标准要求。

保证能够接入内蒙中调风电主站系统,并且有内蒙地区其他风电场使用业绩。

1.1 数据采集与存储

终端标准配置应能接入风机监控系统8个,4000个遥测量,5000个遥信量,2000个电度量,数量可扩充,支持遥信变位和SOE(事件顺序记录)的

传送和处理。

带终端支持采集风电场升压站无功补偿装置的无功功率、调节范围、功率

因数、监测点电压、投切状态等;

终端支持采集测风塔提供的测风信息包括风速、风向、气压、温度等;

终端支持采集风电场升压站远动终端提供的升压站遥信、遥测信息;

带时标存储遥测量、电能量等的历史数据,数据存储周期1~60分钟可调,支持3个不同的存储周期;

数据存储采用没有机械转动部分的DOM盘保证数据存储可靠性,能保证

数据掉电不丢失时间不小于10年;

存储容量:至少4GB,并可以根据需要扩充。按4000个遥测量,5000个遥信量,2000个电度量,数据存储周期为1分钟计算,终端至少可保证存储数据60天;

终端支持接收和存储主站系统下发的风电场当地的数值天气预报信息,并可发布给风电场;

终端支持接收风电场当地功率预测系统提供的功率预测结果,并上传到主站系统。

1.2 通信

1.2.1与风机监控系统通信:

使用OPC服务器接口从风机监控系统采集数据,支持OPC DA、OPC XML-DA标准,支持同步和异步订阅访问接口;

支持MODBUS、部颁CDT、IEC60870-5-101、IEC60870-5-104等标准协议;

其他可提供文本的通信规约。

1.2.2与无功补偿装置通信:

支持MODBUS、部颁CDT、IEC60870-5-101、IEC60870-5-104等标准协议;

其他可提供文本的通信规约。

1.2.3与远动终端通信:

支持部颁CDT、IEC60870-5-101、IEC60870-5-104等标准协议;

其他可提供文本的通信规约。

1.2.4与测风塔通信:

测风塔提供的通信规约。

1.2.5与主站(调度中心主站或风电集控系统)通信:

通信方式:支持网络、专线(载波、微波、有线、光纤等)等多种通讯方式;

通信规约:除支持IEC60870-5-101、IEC60870-5-104等标准协议外,同时支持专为风电信息上传、功率预测、监视控制、配置维护等应用要求而制定的风电信息传输规约;

支持与至少3个主站同时进行通信,针对不同的主站可配置发送相关的遥信量、遥测量、电能量的数量、顺序及数据周期,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均可灵活配置,以适应不同主站的需要。

1.2.6与本地风功率预测系统通信:

风电信息传输规约;

DL/T645规约。

1.2.7对时:

主站对时;

GPS对时。

1.2.8通信接口配置:

以太网接口:8个10M/100M自适应网口,可扩充;

RS232/422/485接口:10个,可扩充;

可内置拨号MODEM:1-2个;

可内置专线MODEM:1-2个。

1.3 风电场控制

风电场AGC

风电场AVC(包括对无功补偿装置和对风电场风机)

单台或成组风机启停

单台或成组风机复位

单台或成组风机出力控制

单台或成组风机无功控制

风机偏航

风机变桨

1.4 事件记录

风机监控系统提供的事件记录

终端运行工况包括重启、掉电、关机

与OPC服务器通信异常

与主站通讯异常

电源供电故障信息

终端登录或注销信息

终端参数发生改变

单点信息记录溢出

1.5 远程维护及升级

终端应支持主站通过电力调度数据网或专线通道进行在线的远程维护及升级。

远程维护及升级应具备权限和口令管理功能,并能对所有登录、更新、注

销操作保留日志备查。

远程维护应提供对终端配置的读取、修改、更新功能,并且既可以从主站

数据库下载参数更新到终端中,也可将配置好的参数直接上传到主站数据库中。

远程维护应提供对所有通讯接口(串口、以太网口)和OPC服务器的通讯监视功能。

远程维护应提供对遥信、遥测、电度量的实时数据的查询功能。

远程维护应提供对遥信、遥测、电度量的历史数据的查询功能。

远程维护应提供对遥信、遥测、电度量的历史数据文件的下载功能。

远程升级应能支持程序升级、设置IP地址、设置时间等操作。

1.6 当地功能

终端应提供当地的维护/抄读接口,支持使用便携电脑进行维护、升级、抄录数据等。

1.7 通信物理及环境特性

可靠性:

MTBF > 45000小时

使用寿命> 15年

电源:

交直流两路供电电源,应做到无缝切换,终端须监视自身供电电源状态。

交流电源:220V±20%V,50Hz;直流电源:220±20%V。

电源电压范围在176-253V(Ui×80%~Ui×115%)范围内应不影响数据传输正确性

绝缘性能:

绝缘电阻

通讯端口对地绝缘电阻应≥ 5MΩ

电源端口对地绝缘电阻应≥ 5MΩ

绝缘强度

通讯端口对地绝缘强度:加500V应无击穿与闪络

电源端口对地绝缘强度:加1500V应无击穿与闪络

电磁兼容:

振荡波抗扰度符合 GB/T 15153.1-1998的有关条款

静电放电抗扰度符合GB/T 15153.1-1998的有关条款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符合 GB/T 17626.4-1998的有关条款

工频磁场抗扰度符合GB/T 15153.1-1998和GB/T 17626.8-2006的有关条款

安装方式:

标准的19英寸2U机箱,机架式安装。

2 风功率预测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指标要求

要求风电功率预测系统通过风电综合通信管理终端读取功率预测所需的数

值天气预报和风机运行数据,完成短期功率预测(0-48小时)和超短期功率预测(0-4h)功能,并能将功率预测结果通过风电综合通信管理终端利用数据网通道上传给内蒙中调。

风电场侧风电功率预测系统采用单机系统配置,另为报表打印配置一台网

络激光打印机。功率预测服务器通过风电场局域网络与安装在风电场的风电综

合通信管理终端通信,获取预测所需的风机实时运行和历史数据、风电场实时

功率和历史数据、数值天气预报等基础数据,并向内蒙中调上传本地风电功率

预测结果。功率预测服务器完成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统计分析、预测建模、功率预测、数据存储、数据接口、图形生成显示、报表制作打印、数据库

维护等全部系统应用功能。

2.1 数据采集

系统应通过风电场局域网络与安装在风电场当地的风电综合通信管理终端

通信采集风机实时和历史信息,并实现内蒙气象局提供的数值天气预报的下载,通信规约应采用内蒙古电网风电信息传输规约。

2.1.1采集的数据类型应包括:

1)数值天气预报数据:未来48小时、9平方公里、4个坐标点、350米高程

以下分层(至少包括:0m、30m、50m、70m、100m、120m、150m层高)

的风向、风速、温度、湿度、气压、降水等气象预报数据。数值天气预报采用

文件方式传送,每天上午、下午各更新一次;

2)风电场实时功率数据:数据变化传送时间小于5秒;

3)风机实时运行数据:包括风机当前并网状态、故障代码、实时输出功率、实时风速、实时风向、风机当前偏航位置、累计发电量等,数据变化传送时间小

于5秒;

4)风电场历史功率数据:至少支持三个数据周期,最小数据周期为1分钟;

5)风机历史运行数据:包括风机并网状态、故障代码、输出功率、风速、风向、风机偏航位置、累计发电量,至少支持三个数据周期,最小数据周期为1分钟;

6)风电场平均功率数据:数据统计周期1-60分钟可调,至少支持三个数据周期,最小数据周期为1分钟;

7)风机平均运行数据:包括输出功率、风速、风向、风机偏航位置、累计发电量,数据统计周期1-60分钟可调,至少支持三个数据周期,最小数据周期为1分钟。

2.1.2数据采集应支持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的同时采集,并且对历史数据的采集应能够通过断点续传技术保证历史数据的完整性;

2.1.3数据采集应支持以下通信方式:

专线方式:电力专线通信方式、V.28数据专线;

网络方式:局域网、光纤数据通信网或其他广域网方式。

2.1.4系统应能够对与终端设备的通信情况进行监视,在中断时进行报警,并在事件日志中进行记录,并以画面、声音和工况图的方式报警提醒用户;

2.1.5系统应具有采集过程状态查询功能。系统提供友好的图形界面,方便查看通信状态、监视通道原始报文、运行状态、数据解释、链路状态、查看缓冲区、实时数据浏览、报警事项显示等。

2.2数据处理

系统应提供对上述采集的模拟量和状态量数据的处理功能,具体包括:

2.2.1模拟量处理

1)工程量变换:通过变换系数、量纲将采集的原始码值转换为工程实际值;

2)归零检查:将近似于零的数据置为零值,归零范围可设置;

3)死区检查;检查数据是否越死区,只有越死区的数据才会更新,死区范围可设置;

4)限值检查:检查数据是否越限值,可手工设置限值范围;

5)变化率检查:检查数据的变化率是否越限,可手工设置变化率限值范围;

6)相关性检验;

7)均值及标准差检验。

2.2.2状态量处理

1)状态取反处理;

2)有效性检查和误遥信处理,如状态未变化或出现无效状态等;

3)遥信抖动过滤。

2.2.3缺测及不合理数据处理

系统应能够对数值天气预报、风电场功率数据、风机运行数据中的缺测及不合理数据进行插补、替代、修正或人工补录等。

2.3 风电功率预测

1) 系统应根据风电场所处地理位置的气候特征和风电场历史数据情况,采用物理方法和统计方法相结合的预测方法构建特定的预测模型进行风电场的功率预测,根据预测时间尺度的不同和实际应用的具体需求,应可采用多种方法及建模;

2) 系统应支持将风电综合通信管理终端的配置直接导入系统数据库中,避免出现重复填写导致参数不一致的情况,减小预测模型维护的工作量。导入终端配置时应提供全部导入或追加导入等不同方式的选择,以适应新接风电场或风电场添加风机等不同的需求;

3) 预测的空间尺度应为单个风电场;

4) 预测的时间尺度

(1)短期风电功率预测应能够预测风电场未来48h的风电输出功率,时间分辨率为15分钟;

(2)超短期风电功率预测应能够预测风电场未来0h-4h,时间分辨率为15分钟。

5) 系统应能处理风电场装机扩容对发电的影响,支持不断扩建中的风电场的功率预测。在风电综合通信管理终端实现了对扩建的风机的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的采集后,系统应能自动将扩建的风机添加到预测模型中,计及扩建风机对风电场出力的影响;

6) 系统应能处理出力受限、风电机组故障和机组检修等非正常停机对风电场发电能力的影响,应支持限电和风电机组故障等特殊情况下的功率预测;

7) 系统应能够对预测曲线进行误差估计,预先给定置信度的误差范围。

2.4 数据统计分析

2.4.1风电场实时运行数据计算

系统应能实现风电场实时运行数据的计算,具体包括:

风电场当前的并网风机数、未并网风机数、通信故障风机数;

风电场当日的发电量、累计的发电量;

风电场的平均风速、平均温度;

2.4.2风电场运行数据统计

系统应能对风电场的运行数据进行统计,具体包括:

日最大最小出力及发生时间、平均出力;

月最大最小出力及发生时间、平均出力;

日发电量、月发电量;

日平均风速、月平均风速;

日平均温度、月平均温度。

2.4.3风机运行数据统计

系统应能对单台风机的运行数据进行统计,具体包括:

风机风速-功率曲线统计

风机风向频率分布统计

风机风速、输出功率、温度等的日、月统计,包括最大最小值及发生时间、平均值。

2.4.4误差统计

系统应能对预测结果进行误差统计,误差指标包括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相关性系数等,误差指标可进行日、月的统计。

2.4.5误差分析

系统应能根据误差统计和相关性校验的结果,判断误差产生的原因。

2.5 数据存储

1) 系统应支持直接采集的历史数据和经定时采样生成的历史数据的存储,定时采样和存储周期可设置;

2) 系统应支持历史数据的导入功能,方便从其它系统获取所需历史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存储前也应执行上述对数据的处理过程;

3) 系统应至少支持10年的历史数据存储,存储的数据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数值天气预报;

风电场功率;

风机运行数据;

风电场平均功率数据;

风机平均运行数据;

短期功率预测曲线;

超短期功率预测曲线;

各种统计分析数据。

2.6图形生成及显示

系统应提供针对电力系统而设计并兼顾风力发电特点的图形生成及显示工具包。具体功能应包括以下内容:

1) 图元编辑及管理

系统应提供各类电气图元及风力发电特殊图元的编辑和管理功能,应支持自定义图元,系统自备图元和用户自定义图元应按类型组织成图元库供图形编辑使用。

2) 图形生成及显示

用户应能使用系统提供的各种编辑器或工具在图形界面上定义图形、曲线画面、表格画面等各种类型画面,定义动态数据、各种动态图元、字符和汉字。各个画面应可以通过定义敏感点进行相互跳转。

图形编辑时应可将图元库中的各种图元用鼠标拖放到图形编辑窗口中,同时提供对基本图形对象如:直线、矩形、椭圆、多边形、折线、弧线、静态文本、动态文本等的编辑功能。图形编辑应提供多种方式的图形对象群体选择功能,包括鼠标点选多个图元、区域选择、同类选择、选择所有对象等,应支持对单一对象或群组对象的移动、复制、粘贴、对齐、旋转、等尺寸、等间距等编辑操作。

系统应提供图形分层控制功能,将相同类型的信息或图元放在同一层上进行浏览显示,隐藏不相关的信息和图元,使界面清晰明了。

系统应可通过曲线、棒图、饼图等显示方式来观察数据的变化情况,多条曲线应能用不同的颜色绘制在同一窗口中,显示的曲线样式、条数、数据来源均可由用户自行定义,并可在线修改。曲线画面应提供动态显示功能,显示曲线上任意点的数值,显示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等统计值。

系统应支持全图形、高分辨率、多屏幕、多窗口、快速响应的图形显示,画面可以平滑移动、无级缩放和漫游,并提供导航图功能。系统应提供画面的实时显示功能,实时画面刷新周期1-10秒可调。

图形平台应可生成和显示以下画面:

地理图;

系统工况监视图;

风电场一次接线图;

风电场工况监视图;

风机列表监视图;

实时和历史趋势曲线;

风速-功率曲线;

继电保护检验现场作业指导书

继电保护检验现场作业指导书 前言 为使工作或作业活动有章可循,使工作(作业)安全风险和过程控制规范化,保证全过程安全和质量,根据南方电网公司生[2008]1 9号关于发《作业指导书编写导则》的通知要求,四川电网公司组织编写了《35(10)kV微机线路保护DSA-2113检验作业指导书》,本指导书用于指导和规范贵州电网公司系统各单位继电保护人员编写35 (10)kV微机线路保护DSA-2113检验现场作业工单,同时作为继电保护专业现场工作(作业)人员学习与培训的资料。

《35(10)kV微机线路保护DSA-2113检验作业指导书》于2008年12月2日经公司标准化委员会审查批准。 本指导书主要编写单位:茶园电站 本指导书主要起草人:黄茂科 本指导书主要审核人:昝钦 本作业指导书自颁布之日起执行,执行中发现的问题,请及时向公司生产技术部反馈。 目次 1、范围 2、引用文件 3、支持文件 4、技术术语 5、安全及预控措施 6、作业准备 7、作业周期 6 8、工期定额 6 9、设备主要参数 6 10、作业流程 11、作业项目、工艺要求和质量标准 12、作业中可能出现的主要异常现象及对策 13、作业后的验收与交接

附录新安装检验、全部检验和部分检验的项目 1、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贵州电网所属企业的继电保护人员对35(10)kV输电线路DSA-2113保护装置进行现场检验工作 2、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4285—2006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DL/T 624—1997 继电保护微机型试验装置技术条件 DL/T 478—2001 静态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DL/T 587—1996 微机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管理规程 Q/CSG 1 0004-2004 电气工作票技术规范(发电、变电部分) Q/CSG 1 0008-2004 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检验条例 3、支持文件 《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自动装置现场工作保安规定》((87)电生供字第254号) 《安全生产工作规定》(南方电网安监[2003]29号) 中国南方电网公司继电保护反事故措施汇编(2008年) 《DSA-2113系列线路成套保护装置使用说明书》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完整版)

继电保护原理课程设计报告评语: 考勤(10) 守纪 (10) 设计过程 (40) 设计报告 (30) 小组答辩 (10) 总成绩 (100)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电气1004 姓名:王英帅 学号:201009341 指导教师:赵峰 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2013年7月18日

1 设计原始资料 1.1 具体题目 如下图所示网络,系统参数为: 3115/E =? kV ,G115X =Ω、G310X =Ω,160L =km ,340L =km ,B-C 50L =km , C-D 30L =km ,D-E 20L =km ,线路阻抗0.4Ω/km , I rel 1.2K =、III rel rel 1.15K K II ==,A 300I m ax C.-B =、C-D.max 200A I =、D-E.max 150A I =,SS 1.5K =,re 0.85K = G1 G3 98 4 51 2 3 A B C D E L1L3 1.2 要完成的任务 我要完成的是对保护5和保护3进行三段电流保护的整定设计,本次课程设计通过对线路的主保护和后备保护的整定计算来满足对各段电流及时间的要求。 2 设计的课题内容 2.1 设计规程 根据规程要求110kV 线路保护包括完整的三段相间距离保护、三段接地距离保护、三段零序方向过流保护和低频率保护,并配有三相一次重合闸功能、过负荷告警功能,跳合闸操作回路。在本次课程设计中涉及的是三段过流保护。其中,I 段、II 段可方向闭锁,从而保证了保护的选择性。 2.2 本设计保护配置 2.2.1 主保护配置 主保护:反映整个保护元件上的故障并能最短的延时有选择的切出故障的保护。在本设计中,I 段电流速断保护、II 段限时电流速断保护作为主保护。 2.2.2 后备保护配置

现场工作安全管理之继电保护作业浅谈(标准版)

( 安全论文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现场工作安全管理之继电保护 作业浅谈(标准版) 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现场工作安全管理之继电保护作业浅谈 (标准版) 摘要:继电保护是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最后一道保护屏障。通过对做好作业前的危险因素分析与控制,作业过程中实行标准化作业管理、规范作业行为,坚持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安全管理等方面阐述了继电保护相关人员应如何做好现场安全措施,使继电保护工作安全有序地进行,以保障现场工作的安全,并提高工作的质量。 关键词:继电保护;安全;运行;现场安全措施 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继电保护日常运行管理工作日益繁重复杂。系统运行方式的变化、设备的检修、新设备的投运等都会引起保护配置和定值的相应改变,给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继电保护是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最后一道保护屏障,继电保护工作由于技术较为复杂、牵扯的回路多、小现场作业多等原因,对作业现场的安全要求十分严格。历史经验表明,基础性安全管理和现场工作的疏忽,是造成继电保护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安全有序地抓好现场继电保护作业工作,并提高工作质量,是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继电保护人员应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做好安全措施。 1做好作业前的危险因素分析与控制 继电保护工作由于自身的技术复杂性,在工作中需要对一些易出错的关键设备和重要回路采取较强的针对性措施,同时往往还需要多专业、多工种的人员在工序、步骤上进行协调配合。因此,工作过程中需不断地动态辨识危险点及危险源,并加强多专业、多工种间相互协调配合。及采取相应安全技术措施,做好危险因素的事前预控,是确保现场作业安全的关键环节。 (1)开工前核对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是否正确完善。变电站二次回路的工作状态取决于一次设备的运行方式和系统要

继电保护检验项目及要求

继电保护检验项目及要求 检验种类及期限 所有继电保护装置与电网安全自动保护装置及其回路接线(以后简称保护装置),必须按《继电保护及电网安全自动保护装置检验条例》的要求进行检验,以确保保护装置的元件良好,回路接线、定值及特性等正确。 检验分为三种: ⑴新安装保护装置的验收检验。 ⑵运行中保护装置的定期检验(简称定期检验)。 ⑶运行中保护装置的补充检验(简称补充检验)。 ⑷对新型的保护装置(指未经部级鉴定的产品),一般不能使用。必须进行全面的检查试验,并经电网(省)局继电保护运行部门审查,其技术性满足电网安全要求时,才能在系统中投入试用。 定期检验分为三种: ⑴全部检验:按保护装置的全部检验项目进行检验。 ⑵部分检验。按保护装置的部分重点检验项目进行检验。 ⑶用保护装置进行断路器跳合闸试验。 补充检验分为四种: ⑴保护装置改造后的检验。 ⑵检修或更换一次设备后的检验。 ⑶运行中发现异常情况后的检验。 ⑷相关设备故障后的检验。 新安装保护装置的验收检验,在下列情况时进行: ⑴当新装的一次设备投入运行时。?? ⑵当在现有的设备上投入新安装的保护装置时。 ⑶当对运行中的保护装置进行较大的更改或增设新的回路时,其检验范围由公司总工办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由于制造质量不良,不能满足检验要求的保护装置,原则上应由制造厂负责解决,属于普遍性的问题,应向有关上级部门报告。 定期检验期限 定期检验应根据《继电保护及电网安全自动保护装置检验条例》所规定的期限、项目和部颁试验规程所规定的内容进行。检验期限如下表33: 对保护装置检验的一般要求 ⑴利用保护装置进行断路器跳闸试验,一般每年至少一次。 ⑵一次设备(断路器、电流和电压互感器等)检修后,分公司根据一次设备检修的性质和内容,确定保护装置的检验项目。 ⑶保护装置的二次回路检修后,均应由继电保护机构进行保护装置的检验,并按其工作性质,由分公司确定其检验项目。 ⑷凡保护装置拒绝动作、误动作或动作原因不明时,均应由公司总工办根据事故情况,有目的地拟定具体检验项目及检验顺序,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目录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任务书 (1) 一、设计目的 (1) 二、课题选择 (1) 三、设计任务 (1) 四、整定计算 (1) 五、参考文献 (2) 输电线路三段式电流保护设计 (3) 一、摘要 (3) 二、继电保护基本任务 (3) 三、继电保护装置构成 (4) 四、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要求 (4) 五、三段式电流保护原理及接线图 (6) 六、继电保护设计 (7) 1.确定保护3在最大、最小运行方式下的等值电抗 (7) 2.相间短路的最大、最小短路电流的计算 (8) 3.整定保护1、2、3的最小保护范围计算 (8) 4.整定保护2、3的限时电流速断保护定值,并校验灵敏度 (9) 5.保护1、2、3的动作时限计算 (11) 参考文献: (12)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目的 1、巩固和加深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基础理论的理解。 2、对课程中某些章节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 3、学习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 4、学习设计型论文的写作方法。 二、课题选择 输电线路三段式电流保护设计 三、设计任务 1、设计要求 熟悉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分析等相关课程知识。 2、原理接线图 四、整定计算 ,20,3/1151Ω==G X kV E φ

,10,1032Ω=Ω=G G X X L1=L2=60km ,L3=40km, LB-C=30km,LC-D=30km, LD-E=20km,线路阻抗0.4Ω/km, 2.1=I rel K ,=∏rel K 15.1=I ∏rel K , 最大负荷电流IB-C.Lmax=300A, IC-D.Lmax=200A, ID-E.Lmax=150A, 电动机自启动系数Kss=1.5,电流继电器返回系数Kre=0.85。 最大运行方式:三台发电机及线路L1、L2、L3同时投入运行;最小运行方式:G2、L2退出运行。 五、参考文献 [1] 谷水清.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第二版)[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3 [2] 贺家礼.电力系统继电保护[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3] 能源部西北电力设计院.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二次部分).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1982 [4] 方大千.实用继电保护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5] 崔家佩等.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整定计算[M].北京:水利电 力出版社,1993 [6] 卓有乐.电力工程电气设计200例[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7] 陈德树.计算机继电保护原理与技术[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2

继电保护设计

摘要 电力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十分重要的供电元件,为了供电的可靠性和系统正常运行,就必须视其容量的大小、电压的高低和重要程度,设置相应的继电保护装置。本设计结合电力变压器运行中的故障,分析了电力变压器纵联差动保护、瓦斯保护及过电流保护等继电保护装置配置原则和设计方案。 关键词:电力变压器继电保护装置保护配置

Abstract Power transformer is very important in power system,power components in order to power supply reliability and system normal operation,you must see the size of its capacity,voltage and important degree of on any account,set up corresponding relay protection device.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operation of power transformer fault and analyzed the power transformer longitudinal differential peotection,gas protection and over-current protection rely protection device configuration principle and design scheme. Keywords: Power transformer Relay protection device Protection configuration

继电保护装置的任务

继电保护装置的任务 ①、监视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当被保护的电力系统元件发生故障时,应该由该元件的继电保护装置迅速准确地给脱离故障元件最近的断路器发出跳闸命令,使故障元件及时从电力系统中断开,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电力系统元件本身的损坏,降低对电力系统安全供电的影响。当系统和设备发生的故障足以损坏设备或危及电网安全时,继电保护装置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电力系统元件本身的损坏,降低对电力系统安全供电的影响。(如:单相接地、变压器轻、重瓦斯信号、变压器温升过高等)。 ②、反应电气设备的不正常工作情况,并根据不正常工作情况和设备运行维护条件的不同发出信号,提示值班员迅速采取措施,使之尽快恢复正常,或由装置自动地进行调整,或将那些继续运行会引起事故的电气设备予以切除。反应不正常工作情况的继电保护装置允许带一定的延时动作。 ③、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和远程操作,以及工业生产的自动控制。如:自动重合闸、备用电源自动投入、遥控、遥测等。 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要求 继电保护装置应满足可靠性、选择性、灵敏性和速动性的要求:这四“性”之间紧密联系,既矛盾又统一。 A、动作选择性---指首先由故障设备或线路本身的保护切除故障,当故障设备或线路本身的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才允许由相邻设备保护、线路保护或断路器失灵保护来切除故障。上、下级电网(包括同级)继电保护之间的整定,应遵循逐级配合的原则,以保证电网发生故障时有选择性地切除故障。切断系统中的故障部分,而其它非故障部分仍然继续供电。 B、动作速动性---指保护装置应尽快切除短路故障,其目的是提高系统稳定性,减轻故障设备和线路的损坏程度,缩小故障波及范围,提高自动重合闸和备用设备自动投入的效果。 C、动作灵敏性---指在设备或线路的被保护范围内发生金属性短路时,保护装置应具有必要的灵敏系数(规程中有具体规定)。通过继电保护的整定值来实现。整定值的校验一般一年进行一次。

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自动装置现场工作保安规定示范文本

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自动装置现场工作保安规定示 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自动装置现场工作 保安规定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继电保护、电网安全自动装置和相关二 次回路现场工作中的安全技术措施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系统继电保护、电网安全 自动装置和相关二次回路现场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 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 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 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 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

本标准。 DL408-1991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 3 总则 3.1 为规范现场人员作业行为,防止发生人身伤亡、设备损坏和继电保护“三误”(误碰、误接线、误整定)事故,保证电力系统一、二次设备的安全运行,特制定本标准。 3.2 凡是在现场接触到运行的继电保护、电网安全自动装置及其二次回路的运行维护、科研试验、安装调试或其他(如仪表等)人员,均应遵守本标准,还应遵守《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站和发电厂电气部分)》。 3.3 相关部门领导和管理人员应熟悉本标准,并监督本标准的贯彻执行。

继电保护装置测试仪技术规范

继电保护装置测试仪技术规范

目录 1. 范围 (3) 2. 引用标准 (3) 3.基本要求 (3) 4. 功能要求 (4) 5. 技术参数 (4) 6. 其它要求 (4) 7. 验收与培训 (5) 8. 售后服务 (6) 9.供货范围 (6)

1. 范围 1.1 本技术条件适用于桂林供电局继电保护装置测试仪的订货及验收的技术要求。 1.2 需求方在本规范书中提出了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规定所有的技术要求和适用的标准,未对一切技术细则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供方应提供一套满足本规范书和现行有关标准要求的高质量产品及其相应服务。 1.3 如果供方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规范书的条款提出异议,则意味着供方提供的设备(或系统)完全满足本规范书的要求。如有异议,不管是多么微小,都应在投标书中以“对规范书的意见和与规范书的差异”为标题的专门章节加以详细描述。 1.4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经需供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1.5 供方须执行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1.6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未尽事宜,由需供双方协商确定。 1.7 供方应获得ISO9000(GB/T 19000)资格认证书或具备等同质量认证证书,必须已经生产过30台以上或高于本招标书技术规范的设备,并在相同或更恶劣的使用条件下持续使用三年以上的成功经验。提供的产品应有省部级鉴定文件或等同有效的证明文件。 2. 引用标准 DL/T 995-2006 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检验规程 DL/T 871-2004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产品动模试验 DL/T 670-1999 微机母线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DL/T 769-2001 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技术导则 DL/T 584-2007 3kV~110kV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 EN 61000-6-2: 2005通用抗扰度标准(第2部分):工业环境 IEC 1000电磁兼容性 GB 4793-1984电子测量仪器安全要求 GB/T 2423.8-1995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3.基本要求 3.1 仪器的铭牌应标明制造厂家、型号、仪器名称、出厂编号等。 3.2 所有仪器应具备详细的中文说明书。

继电保护及课程设计_第二次作业

继电保护及课程设计_第二次作业 36. 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应将故障部分切除 ,电力系统出现不正常工作时,继电保护装置一般应发出信号。 37. 继电保护的可靠性是指保护在应动作时不拒动 ,不应动作时不误动。 38. 本线路限时电流速断保护的保护范围一般不超出相邻下一线路电流速 断保护的保护范围,故只需带0.5s 延时即可保证选择性。 39. 检验电流保护灵敏系数时,最小短路电流I d.min是指在被保护范围末端,在最小运行方式下的两相短路电流。40. 为保证选择性,过电流保护的动作时限应按阶梯原则整定,越靠近电源处的保护,时限越长。 41. 电流继电器的返回系数过低,将使过电流保护的动作电流增 大,保护的灵敏系数降低。 42. 电流保护的接线系数定义为流过继电器的电流与电流互感器二次电 流之比,故两相不完全星形接线的接线系数 为 1 。 43. 中性点不接地电网发生单相接地后,将出现零序电压U0,其值为故障前相电压 值,且电网各处零序电压相等。44. 绝缘监视装置给出信号后,用依次断开线路方法查找故障线路,因此该装置适用于出线较少的情况。 45. 阻抗继电器根据比较原理的不同分为幅值比较式和相位比较式两类。 46. 当保护范围不变时,分支系数越大(小),使保护范围越小(大),导致灵敏性越低(高)。 47. 阻抗继电器的执行元件越灵敏,其精确工作电流越小。 48. 三种圆特性的阻抗继电器中,方向阻抗继电器受过渡电阻的影响最大,全阻抗继电器受过

渡电阻的影响最小。 49. 阻抗继电器受系统振荡影响的程度取决于两个因素,即保护的安装地点和阻抗继电器的特性。 50. 闭锁式高频方向保护在故障时启动发信,而正向元件动 作时停止发信,其动作跳闸的基本条件是正向元件动作且收不到闭锁信号。 51. 方向高频保护是比较线路两侧端功率方向,当满足功率方向同时指向线路条件时,方向高频保护动作。 52. 线路纵联保护载波通道的构成部件包括输电线 路、高频阻波器、耦合电容器、结合滤波器、高频电缆、保护间隙、接地刀闸和收发信机。 53. 相差高频保护是比较线路两端电流的相位,当满足电流相位同相条件时,相差高频保护动作。54. 高频保护启动发信方式有保护启 动、远方启动和手动启动。 55. 具有同步检定和无电压检定的重合闸,在线路一侧,当线路无电压时,允许该端线路的重合闸重合;而在另一侧,需检测母线电压和线路电压满足同期 条件时允许重合闸重合。 56. 在变压器的励磁涌流中,除有大量的直流分量外,还有大量的高次谐波分量,其中以二次谐波为主。 57. 对于变压器纵差动保护,在正常运行和外部故障时,流入差动继电器的电流为零(理论值)。 58.名词解释:选择性 答:选择性——是指首先由故障设备的保护切除故障,系统中非故障部分仍继续运行,以尽量缩小停电范围。当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才由相邻设备的保护或断路器失灵保护切除故障。 59.名词解释:速动性 答:速动性——是指保护装置应尽可能快的切除短路故障。 60.名词解释:灵敏性 答:灵敏性——是指在设备的被保护范围内发生金属性短路时,保护装置应具有的反应能力。 61.名词解释:系统最大(小)运行方式

10kV变电所继电保护设计和分析报告

继电保护毕业设计 课题:110kV变电所继电保护设计及分析导师: 姓名: 班级: 日期:2011年3月10日

前言 电力生产过程有别于其他工业生产过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的生产、输送、变换、分配、消费的几个环节是在同一个时间内同步瞬间完成。电力生产过程要求供需严格动态平衡,一旦失去平衡生产过程就要受到破坏,甚至造成系统瓦解,无法维持正常生产。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负荷大幅度增加,使得电网规模不断扩大,高电压、大机组、长距离输电、电网互联的趋势,使电网结构越来越复杂,加强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大限度满足电力需求,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成为人们探讨的问题之一。虽然系统中有可能遭受短路电流破坏的一次设备都进行了短路动、热稳定度的校验,但这只能保证它们在短时间内能承受住短路电流的破坏。时间一长,就会无一例外地遭受破坏。而在供电系统中,要想完全杜绝电路事故是不可能的。继电保护是一种电力系统的反事故自动装置,它能在系统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时,迅速,准确地切除故障元件或发出信号以便及时处理。可见继电保护是任何电力系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保证系统安全运行、保证电能质量、防止故障的扩大和事故的发生,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设置一定数量的保护装置是完全必要的,以便在短路事故发生后一次设备尚未破坏的数秒内,切除短路电流,使故障点脱离电源,从而保护短路回路内的一次设备,同时迅速恢复系统其他正常部分的工作。随着变电站继

电保护技术进一步优化,大大提高了整个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大大降低运行检修人员的劳动强度,继电保护技术将引起电力行业有关部门的重视,成为变电站设计核心技术之一。

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管理细则

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管理细则 1总则 1.1为了加强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的管理,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根据国家电力行业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的有关规定及XXXXXXX公司《电气设备及运行管理制度》要求,结合XXXXX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细则。 1.2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以下简称继电保护)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保护电气设备、防止事故扩大的重要装置,务必高度重视保护装置的配置、运行和检验工作。 1.3继电保护正确动作率是电气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要认真做好保护装置的动作统计和分析评价工作。 1.4故障录波是真实记录事故、查明事故和分析事故原因的重要手段。新选用的微机保护装置宜带有故障录波功能,以便于认真做好保护装置的动作统计和分析评价工作。 1.5继电保护工作专业技术性强,必须配备事业心强、工作认真负责、肯钻研技术、具有一定专业技术水平的有工作经验的人员承担此项工作,并应保持人员的相对稳定。 1.6 XXXXX子单位为XXXXX母单位继电保护专业的归口管理部门。

2管理职责 2.1XXXXX子单位 2.1.1负责母单位XXX继电保护的运行管理、整定计算和技术管理工作; 2.1.2组织或参加所辖系统的新建、改扩建电气工程一次主接线图、继电保护配置、保护方式、二次接线图的审查、保护装置的选型和验收; 2.1.3统计和分析保护装置动作情况,组织本单位有关人员及时对保护装置不正确动作进行调查和分析,查明原因,做出评价,提出反事故措施; 2.1.4负责电力系统和外部电网继电保护的合理配置、定值及定期检验的协调工作; 2.1.5组织继电保护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 2.1.6负责本单位继电保护资料档案的管理。 2.2使用单位XXX 2.2.1负责所辖范围内继电保护装置的维护管理工作; 2.2.2参加所辖范围的新建、改扩建电气工程一次主接线图、继电保护配置、保护方式、二次接线图的审查、保护装置的选型和验收;2.2.3记录、分析、统计保护装置动作情况,及时上报子单位XXX;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1. 前言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主要课程,主要包括课堂讲学、课程设计等几个主要部分。在完成了理论的学习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本专业特安排了本次课程设计。电能是现代社会中最重要、也是最方便的能源。而发电厂正是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成电能,电能经过变压器和不同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输送并被分配给用户,再通过各种用电设备转换成适合用户需要的其他形式的能量。在输送电能的过程中,电力系统希望线路有比较好的可靠性,因此在电力系统受到外界干扰时,保护线路的各种继电装置应该有比较可靠的、及时的保护动作,从而切断故障点极大限度的降低电力系统供电范围。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就是为达到这个目的而设置的。本次110kv电网继电保护设计的任务主要包括了五大部分,运行方式的分析,电路保护的配置和整定,零序电流保护的配置和整定,距离保护的配置和整定,原理接线图及展开图。通过此次线路保护的设计可以巩固我们本学期所学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这一课程的理论知识,能提高我们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运行方式分析 电力系统运行方式的变化,直接影响保护的性能,因此,在对继电保护进行整定计算之前,首先应该分析运行方式。需要着重说明的是,继电保护的最大运行方式是指电网在某种连接情况下通过保护的电流值最大,继电保护的最小运行方式是指网在某种连接情况下通过保护的电流值最小。 图1 110kV电网系统接线图 系统接线图如图1所示,发电机以发电机—变压器组方式接入系统,最大开机方 式为4台机全开,最小开机方式为两侧各开1台机,变压器T5和T6可能2台 也可能1台运行。参数如下: 电动势:E = 115/3kv; 发电机:= = = = 5 + (15 5)/14=, = = = = 8 + (9 8)/14=; 变压器:~ = 5 + (10 5)/14=, ~ = 15 + (30 15)/14=., = = 15 + (20 15)/14=, = = 20 + (40 20)/14=; 线路:L A-B = 60km,L B-C = 40km,线路阻抗z1 = z2 = /km,z0 = /km, =60km× /km=24,=40km×/km=16; =60km×/km=72,=40km×/km=48; = = 300A; K ss = ,K re = ; 电流保护:K I rel = ,K II rel = , 距离保护:K I rel = ,K II rel = 负荷功率因数角为30,线路阻抗角均为75,变压器均装有快速差动保护。

某电力变压器继电保护设计(继电保护)

1 继电保护相关理论知识 1.1 继电保护的概述 研究电力系统故障和危及安全运行的异常工况,以探讨其对策的反事故自动化措施。因在其发展过程中曾主要用有触点的继电器来保护电力系统及其元件(发电机、变压器、输电线路等),使之免遭损害,所以沿称继电保护。 1.2.1 继电保护的任务 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或异常工况时,在可能实现的最短时间和最小区域内,自动将故障设备从系统中切除,或发出信号由值班人员消除异常工况根源,以减轻或避免设备的损坏和对相邻地区供电的影响。 1.2.2继电保护基本原理和保护装置的组成 继电保护装置的作用是起到反事故的自动装置的作用,必须正确地区分“正常”与“不正常”运行状态、被保护元件的“外部故障”与“内部故障”,以实现继电保护的功能。因此,通过检测各种状态下被保护元件所反映的各种物理量的变化并予以鉴别。依据反映的物理量的不同,保护装置可以构成下述各种原理的保护:(1)反映电气量的保护 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通常伴有电流增大、电压降低以及电流与电压的比值(阻抗)和它们之间的相位角改变等现象。因此,在被保护元件的一端装没的种种变换器可以检测、比较并鉴别出发生故障时这些基本参数与正常运行时的差别.就可以构成各种不同原理的继电保护装置。 例如:反映电流增大构成过电流保护; 反映电压降低(或升高)构成低电压(或过电压)保护; 反映电流与电压间的相位角变化构成方向保护; 反映电压与电流的比值的变化构成距离保护。 除此以外.还可根据在被保护元件内部和外部短路时,被保护元件两端电流相位或功率方向的差别,分别构成差动保护、高频保护等。 同理,由于序分量保护灵敏度高,也得到广泛应用。 新出现的反映故障分量、突变量以及自适应原理的保护也在应用中。

继电保护原理2—操作箱.

第二章操作箱

第一节概述 1.断路器操作机构 1.1断路器操作机构及控制回路 操作机构是断路器本身附带的跳合闸传动装置,目前常用的机构有电磁操作机构、液压操作机构、弹簧操作机构、电动操作机构、气压操作机构等。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电磁操作机构和液压操作机构。 断路器操作机构箱内电气控制回路包括:合闸和分闸操作回路,电气防跳回路,操作机构压力低闭锁回路,灭弧介质压力低闭锁回路,电机控制回路,加热回路,重合闸闭锁回路。 1.2断路器操作机构压力低的闭锁方式 液压操作机构以高压油推动活塞实现合闸与分闸,其压力闭锁由高到低一般设有“重合闸闭锁”、“合闸闭锁”、“分闸闭锁”3级。 气动操作机构的分闸操作靠压缩空气来完成,而合闸操作则靠在分闸操作时储能的合闸弹簧来完成,其压力闭锁一般设有“重合闸闭锁”和“操作闭锁”2级。 弹簧操作机构设有“弹簧未储能”1级闭锁。 2.操作箱的组成 2.1 操作箱内继电器组成 2.1.1 监视断路器合闸回路的合闸位置继电器及监视断路器跳闸位置继电器。 2.1.2 防止断路器跳跃继电器。 2.1.3 手动合闸继电器。 2.1.4 压力监察或闭锁继电器。 2.1.5 手动跳闸继电器及保护相跳闸继电器。 2.1.6 一次重合闸脉冲回路。 2.1.7 辅助中间继电器。 2.1.8 跳闸信号继电器及备用信号继电器。 2.2 操作箱除了完成跳、合闸操作功能外,其输出触点还应完成的功能 2.2.1 用于发出断路器位置不一致或非全相运行状态信号 2.2.2 用于发出控制回路断线信号。 2.2.3 用于发出气(液)压力降低不允许跳闸信号。 2.2.4 用于发出气(液)压力降低到不允许重合闸信号。

继电保护现场工作规定

新源公司继电保护现场工作规定(讨论稿) 1总则 1.1为防止继电保护“三误”事故,凡是在现场接触到运行的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及其二次回路的生产运行维护、科研试验、安装调试或其他(如仪表、电能计量等)人员,除必须遵守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外,还必须遵守本规定。 1.2上述人员必须熟悉、掌握并严格遵守本规定,应结合《电力安全工作规程》一并进行定期学习和测试。 各级管理部门的领导及有关人员应熟悉本规定,并监督本规定的贯彻执行。 1.3现场工作至少应有二人参加。工作负责人必须由经领导批准的专业人员担任。工作负责人对工作前的准备,现场工作的安全、质量、进度和工作结束后的交接负全部责任。外单位参加工作的人员,不得担任工作负责人。 1.4 在现场工作过程中,凡遇到异常(如直流系统接地等)或断路器跳闸时,不论和本身工作是否有关,应立即停止工作,保持现状,待找出原因或确定和本工作无关后,方可继续工作。上述异常若为从事现场继电保护工作的人员造成,应立即通知运行人员,以便有效处理。 2现场工作前的准备 2.1现场工作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其内容包括:

2.1.1了解工作地点一、二次设备运行情况,本工作和运行设备有无直接联系(如自投、联切等),和其他班组有无需要相互配合的工作。 2.1.2拟订工作重点项目及准备解决的缺陷和薄弱环节。 2.1.3工作人员明确分工并熟悉图纸和检验规程等有关资料。 2.1.4应具备和实际状况一致的图纸、上次检验的记录、最新整定通知单、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检验规程(调试大纲)、合格的仪器仪表、备品备件、工具和连接导线等。 2.2对一些重要设备,特别是复杂保护装置或有联跳回路的保护装置,变压器保护、母线保护,断路器失灵保护等的现场校验工作,应编制经本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的试验方案和由工作负责人填写、并经技术负责人审批的继电保护安全措施票(见附表)。 3现场工作 3.1现场工作前的安全技术措施检查 3.1.1在进行继电保护及二次回路工作前,工作负责人应认真按照继电保护安全措施票所列内容,对和其他运行设备二次回路相连的连接片和连接线进行明显标记,并仔细地将有关回路(线)断开或短路,做好记录。 3.1.2工作负责人应查对运行人员所做的安全措施是否符合要求,在工作屏的正、背面由运行人员设置“在此工作”的标志。

继电保护试验规程

目录 第一部分:总则 (1) 第二部分:风电综合通信管理终端与风功率预测系统 (8) 第三部分:220kV故障录波器柜 (28) 第四部分:35kV母线保护柜 (32) 第五部分: 远方电能量计量系统 (38) 第六部分:220kV 线路保护柜 (44) 第七部分:主变压器故障录波装置 (51) 第八部分:保护及故障信息远传系统 (58) 第九部分:交流不间断电源(UPS) (64) 第十部分:继电保护及二次回路校验规程 (71) 第十一部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反事故措施要点 (84)

第一部分:总则 1.1 为加强规范继电保护检验工作管理,提高检验管理水平,确保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特制定本规程。 1.2 本规程规范了继电保护检验工作的各项管理工作及具体实施要求。 1.3 运行维护单位应在本规程和有关技术资料基础上,编制各继电保护现场检验工作的标准化作业指导书(以下简称作业指导书),依据主管部门批准执行的作业指导书开展现场检验工作。 1.4 检验使用的仪器、仪表应定期校验,确保其准确级和技术特性符合有关要求。 1.5 检验中应按要求做好记录,检验结束后应将报告整理归档。 2 继电保护检验管理 2.1 一般要求 2.1.1 继电保护检验工作要确保完成率达到100 %。 2.1.2 检验项目不得漏项,要防止继电保护检验工作不到位引发的继电保护不正确动作。 2.1.3 继电保护原则上随同一次设备停电进行检验。各运行维护单位应结合电网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一次设备检修及继电保护检验工作,确保继电保护按正常周期进行检验。 2.1.4 新安装继电保护在投运后1 年内应进行第一次全部检验。 2.1.5 线路两侧继电保护设备检验工作应同时进行。 2.1.6 故障录波器、保护故障信息子站等与多个一次设备关联,其检验宜结合一次设备停电进行并做好安全措施;不具备条件的可单独申请退出运行进行检验。安全自动装置的检验工作应统筹协调,合理安排。 3 检验种类及周期 3.1 检验种类 3.1.1 检验分为三种: 3.1.1.1 新安装装置验收检验;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作者:————————————————————————————————日期: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 课程设计 班级:2008级生信1班 学号:20085097 姓名:曹学博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指导老师:王牣 评分:A(优),B(良),C(中),D(合格),E(不合格) 项目学生自评指导老师评定 设计内容完整性 计算公式准确性 计算数据正确性 绘图质量 文档规范性 综合评定 教师签名(盖章): 日期:年月日

目录 第一节设计任务书 (1) 1、继电保护课程设计的目的 (1) 2、原始数据 (2) 2.1 基础数据 (2) 2.2 系统接线图 (3) 3、课程设计要求 (4) 3.1 需要完成的设计内容 (4) 3.2 设计文件内容 (5) 第二节馈线保护配置与整定计算 (6) 1、馈线保护配置 (6) 2、馈线保护整定计算 (6) 2.1 电流速断定值计算 (6) 2.2 阻抗I段定值计算 (6) 2.3 阻抗II段定值计算 (7) 2.4 过电流定值计算 (7) 第三节变压器保护配置与整定计算 (8) 1、变压器保护配置 (8) 2、变压器电量保护整定计算 (8) 2.1 差动速断保护 (8) 2.2 二次谐波制动的比率差动保护 (8) 2.3 三相低电压过电流保护 (9) 2.4 单相低电压过电流保护 (9) 2.5 零序过电流保护 (10) 2.6 过负荷保护 (10) 3、变压器非电量计算 (10) 3.1 瓦斯保护整定计算 (10) 3.2 主变过热整定计算 (10) 第四节并联电容补偿装置配置与整定计算 (11) 1、并联补偿装置保护配置 (11) 2、并联补偿装置整定计算 (11) 2.1 电流速断保护 (11) 2.2 差流保护 (11) 2.3 过电流保护 (12) 2.4 高次谐波过流保护 (12) 2.5 差压保护 (13) 2.6 低电压保护 (14) 2.7 过电压保护 (14) 第五节 B相馈线保护原理接线图和展开图 (15) 1、电流保护 (15) 2、阻抗保护 (16)

继电保护的设计说明

1 绪论 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继电保护器在35kV变电站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他不仅保护着设备本身的安全,而且还保障了生产的正常进行,因此,做好继电保护的整定对于保障设备安全和生产的正常进行是十分重要的。继电保护装置广泛应用与电力系统,农网和小型发电系统,是电网及电气设备安全可靠运行的保证。加强继电保护管理,健全沟通桥梁,加强继电保护定值正定档案管理是提高继电保护定值整定的必要措施。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与经济运行,是联系发电厂和用户的中间环节,起着变换和分配电能的作用。电气主接线是发电厂变电所的主要环节,电气主接线的拟定直接关系着全厂(所)电气设备的选择、配电装置的布置,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确定,是变电站电气部分投资大小的决定性因素。 继电保护发展现状,电力系统的飞速发展对继电保护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又为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因此,继电保护技术得天独厚,在40余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发展的4个历史阶段。随着电力系统的高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进步,继电保护技术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国外继电保护技术发展的趋势为:计算机化,网络化,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和人工智能化。

2 继电保护相关理论知识 2.1 继电保护的概述 研究电力系统故障和危及安全运行的异常工况,以探讨其对策的反事故自动化措施。因在其发展过程中曾主要用有触点的继电器来保护电力系统及其元件(发电机、变压器、输电线路等),使之免遭损害,所以沿称继电保护。 2.2 继电保护的任务 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或异常工况时,在可能实现的最短时间和最小区域,自动将故障设备从系统中切除,或发出信号由值班人员消除异常工况根源,以减轻或避免设备的损坏和对相邻地区供电的影响。 2.3 继电保护基本原理 继电保护装置的作用是起到反事故的自动装置的作用,必须正确地区分“正常”与“不正常”运行状态、被保护元件的“外部故障”与“部故障”,以实现继电保护 的功能,因此,通过检测各种状态下被保护元件所反映的各种物理量的变化并予以鉴别。依据反映的物理量的不同,保护装置可以构成下述各种原理的保护。 2.3.1 反映电气量的保护 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通常伴有电流增大、电压降低以及电流与电压的比值(阻抗)和它们之间的相位角改变等现象。因此,在被保护元件的一端装没的种种变换器可以检测、比较并鉴别出发生故障时这些基本参数与正常运行时的差别,就可以构成各种不同原理的继电保护装置。 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后,工频电气量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1)电流增大:短路时故障点与电源之间的电气设备和输电线路上的电流将由负荷电流增大至大大超过负荷电流。 (2)电压降低:当发生相间短路和接地短路故障时,系统各点的相间电压或相电压值下降,且越靠近短路点,电压越低。 (3)电流与电压之间的相位角改变:正常运行时电流与电压间的相位角是负荷的功率因数角,一般约为20°,三相短路时,电流与电压之间的相位角是由线路的阻抗角决定的,一般为60°~85°,而在保护反方向三相短路时,电流与电压之间的相位角则是180°(-60°~-85°)。

关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现场作业的几点改进措施

关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现场作业的几点改进措施 发表时间:2018-09-18T15:11:41.097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14期作者:龙跃达 [导读] 摘要: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科技的进步,国民经济水平也获得了提升。与以往相比,由于输电量的增大,电网的结构和运行方式越来越复杂,电力系统的规模和负荷逐渐变大。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继电保护的现场作业十分重要,存在较大的风险。本文分析继电保护现场作业存在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保证继电保护现场作业的安全。 (身份证号码:45032219810825xxxx 桂林供电局广西桂林市 541002) 摘要: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科技的进步,国民经济水平也获得了提升。与以往相比,由于输电量的增大,电网的结构和运行方式越来越复杂,电力系统的规模和负荷逐渐变大。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继电保护的现场作业十分重要,存在较大的风险。本文分析继电保护现场作业存在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保证继电保护现场作业的安全。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管理 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现场作业的基本要求 1、在二次回路上工作应充分评估工作过程对相关联设备或二次回路的影响,必要时应落实二次安全措施将工作对象设备及其二次回路进行物理隔离或进行状态记录,防止试验加量或工作不当造成人身、电网或设备安全事故,防止作业过程误碰、误接线。 2、工作中应防止运行的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开路和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短路,确保二次绕组应有且仅有一点保护接地,执行二次安全措施时,二次回路断开点不宜设置过多,防止安全措施设置过度造成漏恢复。 3、在电流、电压二次回路上的所有工作必须使用合格的仪器仪表,不得使用表针和表线已经破损的仪器仪表;常用的工具器,要求其绝缘把手必须完好,其导体外露部分不得过长,对于外露导电部分较长的工具器,应用绝缘胶带进行包扎处理。 2、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现场中存在的风险分析 1、在CT二次接线盒(柱)及其相应汇控箱(端子箱)内二次电流回路端子排区域作业,易误碰二次电流回路造成多点接地、分流或窜入电流,存在保护、安自误动得风险。可能误将试验量加入二次电流回路中,存在保护、安自误动。存在二次电流回路接线恢复不正确,存在CT二次开路和人身伤害风险或保护、安自误动风险。 2、在PT二次接线盒(柱)、PT汇控箱(端子箱)内二次电压空气开关及其回路端子排区域作业时,存在误将试验量加入二次电压回路中,存在保护、安自误动风险。以及二次电压回路恢复不正确,存在PT短路或保护、安自误动风险。误碰二次电压回路造成PT短路或二次电压回路多点接地。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上工作,作业过程中误将试验量加入二次电压回路中,存在二次向一次反充电的风险。 3、在保护屏、安自屏、测控屏、PT接口屏等屏柜内装置、空开、切换把手、二次回路及其端子排区域作业时,工作中保护、安自、自动化等二次装置作业造成误发、频发信号或者模拟量上送主站,存在影响调度监控和安全自动控制系统误动作的情况。 4、在测控屏、开关柜上柜等屏柜内装置、压板(含背面)、空开、切换把手、二次回路及其端子排区域作业时,在未通知现场人员的情况下遥控开关(刀闸),存在人员伤亡风险。调度主站遥控点号与厂站现场不一致,未做好防止运行设备误遥控的安全措施,存在误遥控运行设备风险。 3、现场作业管理措施 1、二次安全管控措施的改进 涉及重要运行回路拆接线的工作要在每日班前会上交代安全措施。对于改造施工中存在不安全因素,一方面加强与运行人员的联系,强调施工单位涉及二次回路的工作必须由二次专责审定安全交底单,在拆接与运行设备有关的二次回路时必须有专业人员到场才能许可工作。专业人员在施工现场监督安全隔离时从严要求,要检查施工工具是否满足要求,二次措施单是否正确完备,并现场核对后方能监护施工人员开始工作。二次隔离过程中先拆电源端,尽量避免带电拆接线,容易误碰的回路要用绝缘胶布隔离。 2、电流回路作业措施的改进 针对不同的电流回路要具体分析,看是采用和电流还是单独的电流回路。对于单独的电流回路,应在CT侧采取可靠的短接措施,并用钳表确定电流确已分流后才能在另一侧开展工作;对于两组以上CT的和电流回路,应先用钳表确定运行回路和停电检修回路,应在检修回路的电流合并处之前采取可靠的隔离措施之后才能开展工作,不得不采取隔离措施直接短接检修回路,防止对运行回路产生影响。 3、与通信自动化专业配合作业的改进 保护专业需与通讯专业加强沟通,特别是在通信机房的工作中,二次人员需明确知道自己的维护范围,涉及DDF、ODF等多路通道链接点的工作需通信班人员在场指导,防止误碰运行设备造成通信中断。另外也需要加强与远动班的沟通,在开展影响自动化信号的工作时提前与远动班联系,防止误发信号造成AVC误动。二次作业人员对于AVC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特性并不熟悉,组织AVC相关培训,主要讲解AVC系统的原理及工作方法,以便在日常工作中明确风险点。 4、二次回路作业要求的改进 在设备检修过程中,要仔细进行主变保护出口矩阵的检验,尽量用保护校验仪的接点开入功能校验各出口矩阵的正确性。另外一些重要回路例如电压、母差、失灵、低频低压、备自投等一旦投运很难再有机会进行完整试验,针对该类回路需要在验收时严格把关,确保万无一失。整组传动时能带开关的一定要带开关进行,不能带开关的视实际情况在压板或者回路开入处测量电位。另外针对双重化配置不同厂家保护的情况,要分别传动,也要串联两套保护后同时传动,验证两套保护之间的配合情况,防止互相闭锁或多次重合。 5、改扩建作业过程的改进 运行变电站的改扩建工程严格审批工作方案及二次措施单,在二次隔离、运行回路接入、负荷转移、重要保护屏柜电缆穿放等关键施工阶段派出业主人员全程参与监督。其余时段不定期进行现场安全检查,重点关注施工方有无超范围工作,不规范作业等行为。对于复杂的现场作业,时间跨度长、工作班组多、工作流程复杂,此类工作一般都属于工程施工的基建、技改工作,外单位人员不熟悉现场设备,对于此类工作,需进行二次作业风险梳理,开展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作业现场进行专业指导及安全监督。对重要厂站改扩建提前介入和过程管控,成立基建项目属地化保护专业小组,把关施工方案、现场监督及竣工验收,严格执行按照《关于广西电网运行变电站改扩建工程继电保护及二次回路工作风险管控要求的通知》执行,提前对二次作业人员安全交底进行二次作业交底,检查现场安全隔离措施的到位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