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DB34T 1066-2009 皖南黑猪种猪饲养技术规程

DB34T 1066-2009 皖南黑猪种猪饲养技术规程

DB34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4/T 1066—2009

前 言

本标准由安徽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畜牧兽医学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谢俊龙、殷宗俊、孟详金、方国跃。

本标准首次发布。

DB34/T 1066—2009

皖南黑猪种猪饲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皖南黑猪种猪猪场建设、饲养与管理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皖南黑猪种猪。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

GB/T 17823 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兽医防疫工作规程

GB 23238 种猪常温精液

NY/T 65 猪的饲养标准

NY/T 636 猪人工授精技术规程

NY/T 820 种猪登记技术规范

NY 5027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

DB34/T 777 安徽省种猪场建设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皖南黑猪

系华北型黑猪向南过渡在黄山北部山区长期饲养经选育而成的肉脂兼用型猪种。主要分布于安徽省宣城市的宁国与绩溪等地。

4 猪场建设

饲养皖南黑猪种猪的猪场,其猪场选址、场区规划与布局、工艺、设备、猪舍建筑、配套设施、防疫与环境保护等要符合 DB34/T 777 的要求。

5 种公猪饲养与管理

5.1 营养需要

饲料中要保证足够的优质蛋白质,粗蛋白质含量 14 % 左右;日粮中的可消化能在 12.5~13.0 MJ/kg。日粮中氨基酸、矿物元素、维生素等的添加应符合 NY/T 65 中的关于肉脂型猪种的要求。配种期种公猪饲料中含钙 0.65 %,含磷 0.55 %;微量元素须添加铁、铜、锌、锰、碘和硒等;维生素A 不少于3500 IU/kg,维生素E 不少于 9 mg/kg,维生素D 不少于 200 IU/kg。

5.2 饲喂技术

配种前 1 个月提高营养水平,比非配种期的营养增加 25 %。冬季气候寒冷,饲粮的营养水平提高 15 %。定时定量饲喂,冬季喂二次,夏季喂三次。每次不要喂过量,日喂 2.0~3.0 kg,饲料卫生应符合 GB 13078 的相关规定,保证供给符合 NY 5027 标准的饮用水。

DB34/T 1066—2009

5.3 种公猪管理

5.3.1 单圈、专人饲养、专职配种、栏舍面积 7~8 m2,圈舍保持清洁干燥和阳光充足。

5.3.2 适度运动

种公猪每日 1~2 次的运动,夏天安排在早晚进行;冬天在中午运动,每次 1~2 小时。配种淡季运动量及时间可稍大些。

5.3.3 防寒、防暑

种公猪的适宜湿度为 16~18 ℃,30 ℃以上要采取降温措施。

5.3.4 妥善安排种公猪每天的喂料、饮水、运动、休息、配种(或采精)、刷拭、洗浴等活动日程,形成制度化。

5.3.5 护理

每天用刷子给公猪刷试一次,使其皮肤清洁,促进新陈代谢,定期驱除公猪体内外及环境里的寄生虫,定期修蹄,保持圈舍和猪体清洁,训练公猪定点采食、定点排尿、排粪,定点睡觉的生活习惯。

5.4 种公猪利用

5.4.1 后备公猪7~8月龄,体重70~80 kg开始配种。

5.4.2 利用强度

2 岁以上的成年公猪每天可配种或采精 1~2 次,连续配种或采精 2~

3 天后休息一天。每天配种或采精一次,最好安排在早晨饲喂后 1~2 小时进行;如每天进行配种或采精两次,则应早晚各一次,并尽量使中午休息的时间长一些。青年种公猪的配种或采精的次数应加以控制,每周最多不超过 3 次,最好隔日一次,初配的公猪每周配种或采精 1~2 次。

5.4.3 利用年限

公猪的利用年限不超过 5 年。

5.5 人工授精

对皖南黑猪种猪实施采精和人工授精按照种 GB 23238 和 NY/T 636 的规定执行。

6 种母猪饲养与管理

6.1 种母猪的配种

6.1.1 皖南黑猪发情周期平均为21天,发情持续期2~5天。

6.1.2 初配月龄与体重:

生后 6~7 月龄,体重 45~65 kg开始配种。

6.1.3 适宜配种时间

一般掌握在发情开始后 1~2 天(24~48 小时),或在允许公猪爬跨后半天到一天配种。

6.1.4 配种次数

1 个情期配种 1~

2 次,若配 2 次,间隔时间 12 小时。

6.2 空怀母猪饲养管理

6.2.1 饲料营养水平

空怀待配母猪应实行短期优饲。消化能 11.5~12.5 MJ/kg,粗蛋白质的含量 12 %~13 %,钙 0.7 %、磷 0.5 %。饲料多样化,尤其是维生素A、E 等,多喂优质新鲜清洁的青绿多汁饲料。

6.2.2 采用湿拌料(料水比为1:1~1.5),定时定量,日喂2~3次,按不同体重投放精料,较瘦弱的空怀母猪,在定量基础上增加10 %~15 %。

6.2.3 在管理上可3~5头一个栏,适当运动,及时供水,防暑降温,清洁卫生。

6.2.4 当哺乳母猪在断奶后10~15天以上不发情,可进行人工催情。

6.3 妊娠母猪饲养管理

DB34/T 1066—2009 6.3.1 妊娠期采取“前粗后精”、“前低后高”的饲养方式,有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前期(1~80天)母猪每天食量为2.0~3.0 kg左右,粗蛋白含量在15 %。妊娠后期(81天至出生),逐渐增加以2.5~3.5 kg为宜(根据膘情增减)。另外添加适量微量元素,若无青绿饲料需添加多维素。

6.3.2 供给充足饮水,严禁喂发霉、腐烂、有毒的饲料,防止猪与猪挤、打、咬、跌等现象,以免发生流产。

6.3.3 妊娠前期分群饲养后期单栏饲养,同时要防暑降温,降低胚胎死亡率。

6.4 哺乳母猪饲养管理

6.4.1 哺乳母猪日粮粗蛋白含量保持在16 %,日喂量4.5~5.5 kg(根据膘情增减)。另添适量微量元素、青绿多汁饲料,若无青饲料应加多种维生素,如另加维生素A、D3、E粉50 g。合理用料,保证供给符合NY 5027标准的饮用水。

6.4.2 在管理上多运动,冬天猪舍要保温,栏内垫草要求干燥、柔软、暖和、夏天防暑降温,防、灭蚊蝇。

6.4.3 猪栏保持清洁卫生,搞好仔猪调教,保持猪舍安静,母猪哺乳时,禁止扫栏、大声喊叫和鞭打,保证母猪正常泌乳。

6.4.4 母猪在断奶前3~4天减料,断奶当日可不喂料,断奶4天后可进行短期优饲。

7 疫病防制

7.1 建立并执行严格的生物安全体系

坚持自繁自养,实行全进全出制。

7.2 免疫程序

对皖南黑猪种猪实施疫病防治按照 GB/T 17823 的规定执行。要根据种猪的疫病流行和发生特点及相关情况制订相应的疫病防疫程序。根据疫情情况,做好其它疫病的防疫工作。

7.3 建立健全卫生消毒制度

定期驱除环境内的寄生虫,定期灭蝇、灭蚊、灭鼠,猪舍门前设消毒池,控制人员进出,内外每周进行按规定进行消毒。

8 档案管理

档案信息按《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2006) 以及 NY/T 820 的规定执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