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答案

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答案

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答案【篇一: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综合卷】

xt>说明:1、全卷共两大题,满分100分。

2、本次考试采用闭卷形式,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做

在试卷上无效。

温馨提示:请仔细审题,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15题,每小题1分,

15—35题,每小题2分,共55分)

1. “战场上随处可见坍塌的房屋,血肉模糊、呼号挣扎的伤兵和堆积如山的尸体。”这场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人们称为“绞肉机”、“屠场”和“地狱”的战役是()

a.凡尔登战役 b.索姆河战役 c.日德兰海战 d.马恩河战役

2. 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对经济方面规定:“奖励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立实业部,各省设立

实业公司,废除清朝的苛捐杂税”。反映出辛亥革命的根本目的是( )

a.推翻清政府 b.开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平均地权d.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1909年,《大公报》载文宣传一种时髦的文化娱乐方式:“第一

是开眼界,可以当做游历,看看欧美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临其境,亲眼见的一样”。该文化娱乐方式是()

a. 听京剧

b. 看电影

c. 赏花灯

d. 看皮影戏

4. 从清朝的黄龙旗到中华民国的五色旗(注:一般认为五色代表汉满

蒙回藏五族),这种变化反映了()①封建制度的结束②民主共和

观念的深入③民主平等的趋势④民族团结的重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 美国记者约翰里德是十月革命的亲历者,他在《震撼世界的十天》中写道:“布尔什维克党代表了工人、士兵和农民那种纯真而简单的

愿望,并且据此来制定他们当前的纲领”。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

中的“愿望”应该是()

a.实现共产主义 b.推翻沙皇专制

c.建立苏维埃共和国 d.获得“面包”与“和平”

6. 阅读漫画《革命后的俄国士兵》,指出士兵们在革命胜利后不可

能遇到的现象是()

a.政府退出一战,自己不必去前线打仗

b.残酷威严的沙皇再也不能胡作非为

c.首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怪现象

d.许多大城市逐渐被布尔什维克党控制

7. 凯末尔为改革曾脱去军服,戴上大礼帽,穿着晚礼

服,以社会形象大使的身份出现在国人中间;也曾以教师身份出现在学校、乡村广场,教人

们书写新文字。这些最能说明()

a.凯末尔文武双全

b.凯末尔推行改革的坚定信念

c.凯末尔坚定推行文化教育和社会习俗改革

d.凯末尔善于向西方学习

8.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在评价1931年世界形势时认为,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

作用。这一观点产生的主要依据是()

a.经济危机引发社会动荡b.希特勒建立法西斯专政

c.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d.苏联两个“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

9.“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罗斯福“新政”与列宁实施的“新经济政策”

的相同点是()

a.都是为了打退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进攻b.都有利于本国经济恢复和发展

c.都巩固了本国资本主义制度 d.都巩固了工农联盟的国家政权10. “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在中国历史的紧要关头,青年学生首先奋起抗争;

中国无产阶级第一次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这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一历史事件()

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成立c.国民大革命 d.南昌起义

11.苏联的农业政策发生变化,由原来的逐步实现农业集体化,转变为“全盘集体化”和“在

全盘集体化基础上消灭富农”的原因和背景不包括( )

a.工业发展,对粮食的需求增长 b.苏联出现粮食供应困难

c.斯大林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的主观认识 d.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12. 右图是《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的留影,从照片中看

出,列强参加了袁世凯就任大总统的仪式。解读上图,照片反

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列强欢迎中国南北统一和局势安定

b.列强与袁世凯之间关系密切

c.袁世凯是列强在中国的代理人

d.表现了袁世凯对列强的妥协退让

13. 今年86岁的杨老先生少年时的习作“不要放鞭炮”写道:新年到,放鞭炮,蹦硼蹦硼

虽热闹,金钱耗去太无聊!如今年国仇还未报,不如省钱买枪炮??。这篇习作写于()

a.北伐战争时期 b.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14. 根据右边图文信息,可以判断该事件是()

a.日本偷袭珍珠港 b.中途岛海战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诺曼底战役

15. 国际关系中,国家间往往通过召开国际会议来协调国家关系和解决各种争端。巴黎和会

和慕尼黑会议的共同点是()

a.会议都被英、法、美操纵 b.促进了新的国际关系的形成

c.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d.都损害了弱小国家的利益

一代伟人毛泽东一生留下不少诗词,每一首诗词背后往往有一件或

数件深刻影响中国历

史的大事。回答16~17题。

16. 1935年2月,毛泽东在《忆秦娥?娄山关》(娄山关位于贵州

遵义城北)中感慨:“雄关

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与此诗创作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 国民革命军彻底击溃北洋军阀 b. 红军开始逐步改变被动局面

c. 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大旗

d. 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17. 1945年10月,毛泽东在《忆重庆谈判》中感叹:“遍地哀鸿遍

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

这表明他赴重庆谈判是为了()

a. 合作创办黄埔军校

b. 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

c. 争取国内民主和平

d. 商讨新中国成立事宜

18.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争取民族解放的历史,也是一部进行

不懈武装斗争并取得胜

利的历史。请将下列四个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a.③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①③④ d.④①③②

19. 1923年,上海《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其中两个问题的统计数据如下图,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有()

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中国人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失望

②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③五四运动中,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

④国民革命失败,国共进入长达十年的对峙时期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 “国父”孙中山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斗争中愈挫愈奋直到临终前还在遗嘱中告诫革命党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里“革命尚未成功”主要指()

a.没有建立起中华民国b.没有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c.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d.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③英国认为《凡尔赛和约》是不公正的④《凡尔赛和约》将导致战胜和战败国的矛盾激化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2. 希特勒说:“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它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堡垒。这是我们度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和重新武装的惟一方法。”对上述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①希特勒企图迷惑“凡尔赛诸国” ②以此为幌子建立了三国轴心同盟③决定与苏联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④实质是准备发动战争,夺取世界领导权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3. 1943年冬,中、美、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指出:“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从材料可以看出,该宣言

()

a.表明中国正式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b.宣布了日本法西斯最终走向失败的命运

c.确认中国拥有对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的主权

d.承认中国有与美英等国完全平等的国际地位

24.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时满足“闪击战”、“海战”、“日本发动”这三个条件的著名战役是()

a.法西斯进攻苏联 b.珍珠港战役 c.法西斯进攻波兰 d.台儿庄

战役

25. 丘吉尔在谈自己参加某次会议的感受时说:“我的一边坐着巨大

的俄国熊,另一边坐着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

英国小毛驴。”下列各项与他所述会议内容有关的是()

a.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过瓜分

b.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c.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

d.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作战

26. 我国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

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站在南京城墙的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包括()①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②中华民国成

③中共二大召开④蒋家王朝的灭亡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7. 20世纪,世界已经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实现独立、民主、富

强的现代化目标,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各国的国情不同决定

了发展的道路也不同,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地

方是()

【篇二: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课本活动题答案】

图,找一找,瓜分世界的是哪些列强?哪个国家占有的殖民地最多?瓜分世界的列强有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比利时、荷兰、俄国。英国占有的殖民地最多。说一

说非洲在短期内几乎被列强瓜分殆尽的原因。

随着世界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阶段过渡,列强加紧了对外扩张,而在当时,亚洲基本上已被瓜分完毕,美国不许欧洲列强染指

南美,故非洲自然成为列强争夺的焦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技术

上的巨大进步,为列强瓜分非洲提供了技术保障;西方国家的探险

家此时已基本完成对非洲内陆地区的地理探险活动,为殖民者进一

步深入非洲提供了可能;非洲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苏伊士运河的

开通进一步提高了非洲的战略地位,也便利了列强的入侵。

p4从图示中可以得知,陆海军人数增长较快的是哪些个国家?

俄国、法国和德国

书中将欧洲军备竞赛视为一种对他国施加政治压力的手段,认为其

根本动机是推动地域扩张,为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寻找出路。这种

看法将军备竞赛视为与任何其他形式的生存斗争没有区别的正常的

竞争方式,是在为军备竞赛作辩护。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如德国经

济发展迅速,赶上并超过了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但殖民地

却基本被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瓜分完毕,因此德国同英、法等国矛盾

激化,彼此间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实际上,上述各国疯狂扩充

军备的目的只是为了争夺霸权、瓜分世界。

p6归纳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各种因素。

帝国主义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抢占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

极端民族主义、军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萨拉热窝事件。

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德国统治者趁机鼓动奥匈帝国发动战争,说:“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想一想,德国统治者为什么作出这样的判断?

在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德国渴望重新瓜分世界的愿望最为强烈。萨拉热窝事件提供了一个发动战争的借口,所以德国趁机鼓动奥匈

帝国发动战争,以通过战争方式获得更多的殖民地。萨拉热窝事件

正好为其提供了契机

p7 19世纪被称为“科学的世纪”。但是,一些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陆

续在战场上使用,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想一想,人类应该如何更好地运用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科技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没有科技的进步,人类社会发展将会是极其缓慢的,只有将科学技术真正用于提高生

产效率、改善人类生活,才能促进人们对世界、对未来的探索,推

动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当科学技术的成果运用到军事领域,特别

是在战争状态下,传统武器的改进与新式武器的研制,使战争变得

更加残酷,人类面临的威胁也更大。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参战国,利用科学技术,不断制造和使用新式武器,如飞机、坦克、毒气弹等,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所以,我们应该把科

学技术用于生产生活中,用在造福人类上,用在推动社会发展上,

而不是应用于战争。 p9 结合克里孟梭的话,想象并描述一下巴黎

和会是在怎样的气氛中召开的?

巴黎和会占主导地位的是五大国,其中美、英、法为三巨头。各参

会国家地位的不平等以及各大国为实现各自利益的争吵,意味着会

议的氛围并不友好。

回顾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你认为巴黎和会能够达成和平协议吗?为什么?

不能。原因:巴黎和会是一次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各国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针锋相对,尔虞我诈,同时对战败国的掠夺也会激起战败国的复仇情绪。

从以上资料中,你能看出哪些国家达到了它们的目的?

法国收回了被德国占领的领土,并达到了限制德国军事的目的;奥地利获得了独立;英国达到了维持欧洲大陆均势的目的;日本达到了将一战时攫取德国在山东权益合法化的目的。

中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但是《凡尔赛和约》却规定把德国在中国山东攫取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中国代表团成为唯一一个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的国家。想一想,中国为什么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其收回德国在山东权益的合理要求遭到巴黎和会的无理拒绝,

《凡尔赛和约》还

把德国在山东攫取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

作业本p4最后一题:

《凡尔赛合约》是不公平的,会导致战败国强烈的复仇主义情绪产生,无视了被压迫民族的利益,并且只是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使矛盾得到缓解,但并未完全消除,是不能长期维持下去的。 p10 比较上述两幅地图,说一说战争前后欧洲版图发生了哪些变化。

一是在原来奥匈帝国领土上,出现了许多新的国家:如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二是巴尔干地区新出现了塞尔维亚一克罗地亚一斯洛文尼亚王国(1929年改称南斯拉夫王国)。三是波兰重新建国。四是奥斯曼帝国解体。五是出现了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和世界经济慢慢复苏并有所发展。国际贸易逐步恢复,1924年开始超过战前水平,1929年的贸易周转总额比1913年增长了30%。结合材料,说明你对凡尔赛体系下的‘和平’的理解。”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世界经济开始恢复和发展,说明凡尔赛体系在稳定秩序和发展经济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凡尔赛体系只是暂时调整了各国之间的矛盾,体系内部矛盾重重,不可能永久维持下去。

p11根据上述数字,说一说列强对中国经济的强力控制要达到什么目的。

列强通过多种方式强力控制中国的经济,不仅是为了掠夺资源,获

取高额利润;它们还想把中国变成自己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继而使中国变成其殖民地,最终完全控制中国。

面对列强经济势力深入中国,有一些不同的观点。你认同下列观点吗?对此,你有何看法?

答案一:观点1和观点2都是正确的,即列强经济控制给中国带来

双重影响。列强控制中国的市场,获取了高额利润,严重阻碍中国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技术,

培养了中国本土人才,但其压制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中国经济发

展的危害是巨大的。

答案二:两种说法都不全面。我们应该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这

一问题,既要看到列强的经济掠夺对中国的危害,也要看到它在客

观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积极影响,如近代技术和创新精神等。

p13结合孙中山的这段话,用自己的语言描述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可以从政治方面,也可以从经济领域,还可以从思想文化领域,等等。

政治方面,帝国主义列强控制清政府,民族危机加重。

经济领域,列强加紧对中国的掠夺。

思想文化领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面对当时的中国局势,也有革命者发出“要革命的,这时可以革了,

过了这时就没有命了”的呐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呐喊?

在辛亥革命前短短十几年内,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并被迫

签订《马关条约》、列强在华纷纷划分势力范围、八国联军占领北

京并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日俄两国在中国土地上开战,

极端深重的民族危机使人们痛感面临亡国灭种的险境。革命者的呐

喊是为唤醒中国民众起来革命,救亡图存。因此,“救亡”成为当时

千百万中国人最强烈的要求。

p15从地理位置看,武汉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而湖北又素有九省

通衢之称,交通便利,加上近代通信、传媒(报纸)等事业的发展,便于传播革命思想。

从革命基础看,武汉是帝国主义入侵较早的地区,当地人民不断掀

起的反帝斗争为武昌起义奠定了群众基础;湖北两个重要的革命团

体文学社和共进会,都在武汉,是革命力量最集中的地方,在同盟

会影响下,文学社、共进会的成员深入到湖北新军中做了大量的宣传、组织工作。

p18 政治上:将临时政府从南京迁往北京;改组内阁,委任自己的亲信为内阁总理;想办法削弱革命派的力量;胁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全面控制国会;恢复帝制。军事上:加强北洋军,削弱革命军。对外关系上:擅自签订合同,向列强借款;接受了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

变化:总统任期无限,无需改选;总统继承人由现行总统推荐。虽然袁世凯在表面上支持民主,但其统治实质上和君主专制没有多大区别。

p19数一数,民国初期的主要军阀派系有哪些?然后在地图上指出各军阀控制的范围。

皖系军阀(安徽、浙江、山东、福建、陕西)、直系军阀(湖北、江西、江苏及直隶)、奉系军阀(奉天、黑龙江、吉林)、滇系军阀(云南、贵州、四川南部)、山西军阀(山西)、桂系军阀(广东、广西、湖南南部)。

从这张地图上,你感觉当时中国处于怎样的一种局面?用一个词形容一下。

军阀割据混战

第二单元

p48试一试,请你用白话文帮胡适回一封电报。然后比照胡适的回答,说一说你的感受。

电报:干不了,谢谢。白话文较文言文,文体自由,言简意赅。“干不了”含有“才疏学浅,恐难胜任”之意,“谢谢”既对友人费心介绍表示感谢,又暗示了拒绝之意。

结合当时中国普通民众的文化水平,比较白话文与文言文,说一说白话文在向大众传播新思想方面具有哪些优势?

白话文通俗易懂,容易被广大劳动人民接受、理解,同时,白话文的表述言简意赅,可以注入新的思想、新的内容,便于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p49结合第一单元的内容,想一想,为什么中国在巴黎和会上遭到不平等对待?

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国强则民不受辱,国衰则民衰。

看清了巴黎和会上操纵会议的列强的真面目,在外交舞台上都是国家利益至上。心情:愤怒、感到屈辱。

你是如何理解顾维钧所说的“如此之惨”与“如愿以偿”的?

“如此之惨”是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失败超乎想象;“如愿以偿”是说日本最终获得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

p51

? 激发青年的爱国热情:首先站出来的是青年学生,北京各校学生三千多人齐集天安门,游行示威,

遭到北洋政府的镇压。第二天,北京学生举行总罢课,各地学生纷纷响应。学生成为运动的先锋,迸发出了爱国热情。

? 掀起反帝运动:运动是由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的,斗争的矛头直指帝国主义,学生示威

游行,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成为全国性的广泛的群众反帝爱国运动。

? 加速了新文化运动的步伐:五四运动在新文化运动推动下发生,又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五

四运动促使新文化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是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提高了女性的地位:运动中,女学生走上街头与男学生一起为国家的命运奔走呼号,这不仅意味

着五四运动成为全体中国青年共同参与的一项爱国运动,也意味着女性地位的提高。

? 其他方面的影响:解放了思想,提高了工人阶级的地位等。

p52 结合当时的中国国情,想一想,李大钊的文章、毛泽东和董必武的回忆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当时的中国只有向俄国学习,走革命的道路才能改变中国现状。十月革命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全世界的传播,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促使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学习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这些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p53 你认为陈独秀的话有什么道理?为什么先进分子要到工人中去宣传马克思主义?

认识到工人阶级的重要性。工人阶级亦称无产阶级,是当时社会组织结构的重要成分,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先进分子到工人中去宣传马克思主义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扩大其影响力,有助于培养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成立准备条件。你觉得这种宣传方式能够起到怎样的效果?

突出工人阶级的重要性,增强工人阶级参与革命的热情,扩大革命

队伍。

p51根据示意图,说一说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国内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布于北京、上海、济南、武昌、长沙、广

州等经济、思想、文化和教育都比较发达的大城市;同时,旅日、

旅法华人中的先进分子,也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

p56为了完成革命,孙中山采取了哪些措施?

改组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创办黄埔军校。

说一说,对联体现了军校什么样的创办宗旨。

黄埔军校创办的目的是为革命培养军事人才,其宗旨表明只有具备

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才能真正投入到革命斗争中。孙中山的创校宗旨正是“创造革命军队,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p57观察地图,结合前文所学,说一说三大军阀主要的势力范围。

张作霖的主要势力范围:奉天、黑龙江、吉林等地;吴佩孚的势力

范围:湖北和湖南等地;孙传芳的势力范围:江苏、江西、浙江、

福建等地。

北伐军采取了各个击破的战略,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北洋军阀总兵力约75万,国民革命军总兵力约15万。敌强我弱;

北洋军阀内部四分五裂,难以统一行动,便于北伐军对他们各个击破。

结合当时的中国形势,分析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

①北伐战争以推翻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统治为目的,符合历史潮流,是革命的、正义的战争。

②建立了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

③制定了集中兵力、各个击破、首先主攻吴佩孚的作战方针,使北

伐军取得主动权。

④广大官兵英勇善战,尤其是共产党员与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⑤广大工农群众的积极支援和踊跃参战,各地工农运动的推动。

p59 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例,分析其成为第一个革命根据地的多

种因素。

? 井冈山位于湘赣两省之间,距离大城市较远,反动统治力量较弱,革命的影响也比较容易传播; ? 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那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 四周各县都是产粮区,便于筹粮筹款,附近农产品也很丰富;

? 群众基础好,便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观察地图,结合所学知识,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方面,归纳这

些革命根据地区域分布的共同特点。大都建立在各省的交界处,这

些地方大多位于山区,敌人的力量比较薄弱,革命基础比较好,有

利于革命队伍的存在与发展。

想一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政权为什么能够在这些地方存在?

它们大多位于地势险要处,易守难攻;这些地区一般物产都较为丰富,便于筹粮筹款;共产党真正代表人民利益,并实行了正确的政

策(如土地革命),因而得到了农民的广泛支持,使得革命政权能

够在这些地方存在并稳固下来。

p60结合以上事例,分析说明土地改革给农民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日子有了盼头

根据地百姓踊跃参军作战的现象又能告诉我们什么?

土地改革符合农民的利益,农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p62说一说,遵义会议作出了哪些重要决定?其意义是什么?

重要决定:批判了博古、李德在军事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军事

上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意义: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

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

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p63认真阅读地图,数一数,红军长征经过了哪些省份。

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

(现在分属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区)、甘肃、陕西11个省。

从长征路线图中找到瑞金、遵义、吴起镇和会宁四个地方,并在图

上标示出诗中提到的地名,描述这些地方的自然环境,想象红军可

能面对的困境。

困境:国民党重兵围堵;党内“左倾”错误影响;恶劣的自然环境;

缺少粮食供给等。

结合诗句,查找并收集红军长征中的故事,说一说你对长征精神的

理解。

长征精神就是一往无前、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万众一心、团结拼搏、顾全大局的革命集体主义精神;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

胆略。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

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的精神力量。

p66结合中国共产党武装斗争的经验教训和革命的特点,谈一谈你

是如何理解“农村包围城市”这一道路的。

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领导发动了一系列以攻打城市城市为目标的

起义,但因敌人力量强大,起义军损失较大。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

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把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入农村,在农村建

立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武装和工农政权,开创了一条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比较一下,中国

革命的新道路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有什么异同?

不同点:①背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vs资本主义国家;一战影响②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vs城市中心道路

相同点:开展武装斗争;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依靠工农力量;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革命的胜利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和同学讨论,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新在哪里?

①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道路;

②开展土地革命;

③中国共产党坚强的领导力量。

p67为什么“要尊重发展道路多样化”?

要尊重发展模式的多样化,支持各国根据本国国情选择适合自身条

件的发展道路,将各种发展道路的活力充分迸发出来,取长补短,

把世界多样性和各国差异性转化为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不同国家的发展道路多样化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应互相尊重、

互相理解、互相学习、互相吸收,做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第三单元

p71结合地图,说一说日本与中国在地理位置上的联系,分析日本

为什么要以东北三省为目标开始侵略中国。

联系:日本紧邻中国东北三省。

原因:东北离日本、朝鲜较近,且此时日本已占据了朝鲜,东北是

中国的大门,占领东北后,方便日本侵略中国。东北三省矿产资源

丰富,能够为日本提供战略资源。

依据地图,想一想,失去东北三省会给中国造成什么样的危害。

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使华北失去屏障,加速了日本侵华的进程;东北大量资源被日本掠夺,为其侵略提供物质保障;东北三省的广

大人民遭受日本的残暴奴役。

p72假如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你是否赞成这种观点?请说出你的理由。

不赞成。因为杀蒋可能会引起新的内战,削弱抗日力量,阻碍全国

抗日战争胜利的进程;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则能促成内战的结束,推

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结合当时的国内和国际形势,讨论一下,为什么毛泽东和周恩来对

西安事变和张、杨二人评价如此之高?西安事变集中反映了中日民

族矛盾已成为中国的主要矛盾,它顺应了抗日形势的发展,符合全

国人民的愿望,成为国民党对日态度转变的关键。国共两党由分裂

对峙走向合作抗日,表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毛泽东因此

称赞“西安事变是中国历史发展方向转换的枢纽”。作为西安事变的

主角,张学良、杨虎城

【篇三: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练习卷一】

txt>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40分)

()1、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激化,德国外交大臣皮

洛夫说:“我们也要求为自己在阳光下的地盘。”这说明德国要求

a.尊重自己的权利b.遵守世界秩序 c.重新瓜分世界 d.建立军事基地

()2、“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根源于一种愈来愈恶化、而且逐渐超过

各国政府所能控制的国际形势。慢慢地,欧洲分成两个对立的列强

集团。”文中“两个对立的列强集团”是指

a.三国同盟、三国协约b.轴心国集团、反法西斯同盟 c.北约组织、华沙组织d.社会主义阵营、资本主义阵营

()3、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上,处于两线作战的国家有

①英国②德国③俄国④奥匈帝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德军统帅扬言,战役将成为“碾碎法军的磨盘”,德军进攻时,大炮、飞艇和飞机齐上阵,并首次使用了毒气弹,这一次战役是

a.德黑兰海战 b.马恩河战役 c.凡尔登战役 d.索姆

河战役

一位参加巴黎和会的战胜国的代表对美国社记者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

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据此回答第5—6题。

()5、操纵建立“新秩序”的国家是

a.英国、法国、意大利 b.英国、法国、美国 c.法国、美国、俄

国 d.英国、法国、日本

()6、这里的“新秩序”是指

a.凡尔赛体系 b.华盛顿体系 c.雅尔塔体系 d.美苏两极格局()7、20世纪初,面对列强的进一步侵略,为了救亡图存,中国

的先进分子所作的努力有

①发展民族工业②宣传革命思想③倡导维新变法④实施清末新政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20世纪初,为挽救中国的民族危难,无数仁人志士用铁和

血的方式苦苦探索这,在辛亥革命前后,作为名人辈出的绍兴也有

三位英雄先后献身革命,被后人誉为“绍兴辛亥革命三杰”,此三人

a.鲁迅、秋瑾、徐锡麟 b.秋瑾、徐锡麟、陶成章 c.徐锡麟、陶

成章、鲁迅d.陶成章、鲁迅、秋瑾

()9、20世纪初,处于内忧外患中的清政府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但未成功。导致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

a.守旧派的势力依旧强大 b.未触及腐朽的制度本身

c.革命形势风起云涌 d.列强不允许清政府进行改革

()10、“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此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镇南关起义 b.武昌起义 c.皖浙起义d.黄花岗起义

()11、1912年被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确定为民国元年,《革命》

杂志第四

期发行日为中华民国十四年十二月一日,如果按公元纪年换算应为

a.1924年b.1925年 c.1926年 d.1927年

()12、下列有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具有宪法性质②规定了国家的一些基本原则③与《中华民国约法》是一致的④规定了人民的各项权利与义务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13、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

a.资产阶级共和国 b.君主立宪制国家

c.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d.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

()14、右图这一历史史实体现了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哪一思想

的实现?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15、人们把在争取自己国家民族解放和独立过程中,作出杰出

贡献的人称为国父,华盛顿被誉为“美国国父”,凯末尔被誉为“土耳

其国父”,甘地被誉为“印度国父”,那么被誉为“中国国父”的是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届内阁合影

a、习近平

b、毛泽东

c、邓小平

d、孙中山

()16、首次使用“中华民族”一词的是

a.康有为b.谭嗣同c.孙中山d.梁启超

()17、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的主观原因是

a.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b.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落后于西欧 c.国

内各种矛盾尖锐d.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18、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导致下表1921—1925年苏联(苏俄)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斯大林体制

的推动d.农业集体化政策的实施

()19、土耳其改革中的文字改革后,哪一字母成为了土耳其语言

的字母

a.新的拉丁字母 b.阿拉伯字母

c.新的罗马字母

d.土耳其字母

()20、被诗人泰戈尔赋予“圣雄”称号的是

a.甘地 b.曼德拉 c.凯末尔 d.尼赫鲁

2014学年第一学期10月份九年级社会思品独立作业试题

21.(10分)【减少对抗倡导和平】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战中,俄国人民蒙受了深重的灾难,使国内各种社会矛

盾空前激化,人民喊出“打倒沙皇”“土地、面包与和平”等口号

材料二:劳合﹒乔治:“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

它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

(1)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后,是如何实现材料一人民的愿

望的?(3分)

(2)材料二中的“和约”指的是什么?从材料二“它将会找到对战胜

国进行报复的手段”可以看出,签署这份“和约”的这次会议的是实质

是什么?(2分)

(3)材料二中“对战胜国进行报复”,说明由这份“和约”为核心而建

立的新秩序,是否能真正起到和平的效果?对此你有何看法?(5分)

22. (17分)【聚焦危机改革创新】人类历史上,社会进步往往与

改革相伴而

生。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

图2 胡佛村

图1 美国的失业率

(1

)联系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思考图

1和图2分别说明了什么?(4分)

(2)结合材料的图1、图2,尝试分析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

的特点。(2分)

(3)为迅速克服危机,美国宣布推行新政,请回答出这次新政的名称,并说出这次新政“新”在何处?(3分)

(4)面对危机,新政是如何应对材料一中所反映的问题?(4分)(5)上一小题中,美国所采取的改革措施,对我们今天的现代化建

设有何启示?(4分)

23.(20分)【拨云现日除旧革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

分界线。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在当时人的心目中,与“皇帝倒了”相提并论的是“辫子割了”……鲁迅先生曾不止一次地说过,他感谢辛亥革命,就是因为从

此可以不带辫子而自由自在……辫子比皇帝更直接地使每个普通老

百姓感受到革命浪潮的冲击……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写出材料一中“2132年”前的历史事件和2132年后,打响辛

亥革命第一枪的历史事件(4分)

(2)分析材料一中“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句号”的含义,并从

材料二中找出与此含义相近的内容。(4分)

(3)试从政治和思想两方面说明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理由。

(4分)

(4)有人认为剪辫意味着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革命成功了;也有

人觉得这只是表面现象,革命后社会秩序还很乱,革命没成功。列

举史实说明,你对此的理解。(8分)

24. (13分)【悄然转变新旧交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报以“新陈代谢”为题,刊词:“??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初,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文绣上演了“娜拉式的出走”,她不惧舆论压力,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与溥仪离婚。

材料三: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