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运动技能迁移的研究

对运动技能迁移的研究

对运动技能迁移的研究
对运动技能迁移的研究

对运动技能迁移的研究

曹跃兴1

(1.太仓师范学校 太仓 215400)

摘 要:论述了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过程中容易被人忽视,但同时又与教学、训练效益关系重大的运动技能迁移问题。从运动技能迁移生理机制和发生原因视角出发,论述了如何防止和减少负迁移的出现,并从强调表象练习和训练、巩固原有技术技能和精确定义概念三方面论述了正迁移规律的应用。关键词:运动技能,迁移,体育教学,运动训练

A R esearch on the T ransfer of Sports Skills

Cao Yuexing

(Taicang Teachers ’School )

Abstract :The transfer of sports skills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attainment of best efficien 2cy of P.E.and athletic training ,is easily neglected during practising process ,The possible prevention means and reduction of negative transfer are studi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physiological mechanism and causes of appearance of skill transfers.The application of the laws of positive transfer are focused on from points of presentation practice and training ,stabilization of stored skills and precision of con 2cepts in this research.

K ey Words :sports skills ,transfer ,physical education ,athletic training

1 问题的提出

在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运动技能的迁移是一把双刃剑,既对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有促进作用,同时又有阻碍作用。从科学层面出发研究迁移规律,充分利用正负迁移规律,增加正迁移的发生,能缩短学习和掌握技能的时间,快速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体育教学和训练中,迁移现象无处不在,因此需要教师、教练员首先了解和掌握运动技能迁移的知识和规律,并在教学和训练实践中更多地开发、运用迁移规律,提高学生和运动员在体育活动和运动训练中迅速适应新的动作技能学习情景或者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使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过程实现效益最大化。

2 运动技能迁移的生理机制

所有生物的一切身体活动都有其固有的生理机

制。学生和运动员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是操作性学

习,运动技能学习和掌握过程是由内隐的智力操作和外现的身体、肢体操作共同实现的,从本质而言,新的运动技能与大脑中已有的运动技能表象、印象同化,进行操作性识记和学习。在操作性识记和学习过程中,原有运动技能的记忆从大脑储存区被提取,表象的功能与新的运动技能进行比较,如果已学运动技能与新学运动技能在动作结构、动作顺序等方面具有相似性,已有的动作技能动力定型便能迅速地被提取,通过大脑皮层的指挥,利用原有知识和技能使身体各部分迅速学习并完成原本已经比较熟悉,多次操作过的似曾相识的动作。通过迁移,学生或运动员的技能学习过程加速完成,运动技能迅速地被学习者所掌握。

就运动技能的双侧性迁移而言,“意识是人体大脑两半球一定部分在某个瞬间和某些条件下具有最

作者简介:曹跃兴(1969-),男,汉族,江苏常州人,讲师,教育学学士,研究方向为师范学校体育教育。

?

91?体育科技 2004年(第25卷)第1期

SPORT SCIENCE AND TECHNOLO GY

Vol.25,NO.1,2004

合适的(大约是中等程度的)兴奋性时所呈现的神经活动。在这个瞬间,大脑两半球其余一切部分都处于兴奋性多少降低的状态。在大脑两半球的最合适兴奋性的部分中,容易形成新的条件反射,并且顺利建成分化。因此这个瞬间是大脑两半球的创造性部

分”(巴甫洛夫,1953)。篮球、足球、藤球、毽球等运动技术都需要双侧性肢体同时学习和掌握,因此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充分利用双侧性迁移规律显得十分重要,否则“事倍功半”不可避免。运动技能的双侧性迁移之所以能实现,与人体大脑两半球特定部分在大脑提取已经掌握特定运动技能的特定瞬间具有最合适的兴奋性,而大脑两半球其余部分的兴奋性皆有所降低不无关系,因此已掌握运动技能的一侧肢体的动力定型便通过大脑向另一侧进行快速传递,导致另一侧肢体的技能学习快速完成。当然双侧性肢体运动技能的发生与其他运动技能相同,必须是未掌握运动技能的肢体所学的新技能的结构、顺序等与已掌握的运动技能相似,否则双侧性技能迁移无法实现。在双侧性肢体运动技能迁移发生过程中,大脑皮层对已学技能所留的痕迹记忆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3 运动技能正迁移发生的原因

运动技能的迁移源于学习迁移,人类在文化知识教育和学习中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实际上就是要求利用迁移规律。桑代克和伍德沃斯认为,只要先学知识和后学知识情景中具有共同要素或者相同成分,迁移就一定会出现,当然这种迁移可能是正的,也可能是负的(桑代克和伍德沃斯,1943,1954),一切均取决于担当教学工作的教师和教练员能否具有对迁移现象的敏锐性和感悟性,能否对迁移知识和经验现象进行“感悟”。只要一个人对他所拥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感悟和概括,一个情景到另一个情景的技能迁移是可以实现的(佳德,1967);另一方面,学生或运动员能否在共同要素或相同成分中对原有知识和经验进行概括,从而达到对新学知识和技能的“顿悟”也是使运动技能迁移,特别是正迁移发生的主要原因。

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从另一个视角解释了运动技能迁移发生的原因。由于新旧两种运动技能的基本动作结构和环节相同,只是动作细节不同,因此在学习新技能、新动作时,大脑中原先已经建立的运动条件反射成为建立新运动技能条件反射,乃至新运动动力定型的基础。相似刺激引起相似反应,运动技能的正迁移随之发生。

4 运动技能负迁移发生的减少和防止

如上所述,运动技能的迁移是“双刃剑”,既可使体育教学和训练事半功倍,同时又能使体育教学和训练事倍功半。一切均取决于担当教学工作的教师和教练员以及参与学习和训练工作的学生与运动员能否具有对迁移现象的敏锐性和感悟性,能否对迁移知识和经验现象进行“感悟”。运动技能的负迁移是不争的事实,运动技能的负迁移现象俯拾皆是。羽毛球动作与网球动作,武术钩脚尖和体操蹦脚尖,手球射门与篮球三步上篮,旱冰速滑与冰上速滑等。形成运动技能负迁移的主要原因有:4.1 器械相似 貌似相同的器械会使学习者从知识记忆库和条件反射储存区调取与之相似的知识和动作技能条件反射,并运用到新技能的学习上来。由于器械貌似相同的两种运动却有着相当差异的动作技术,从而使初学者出现运动技能的负迁移,如羽毛球和网球,前者击球时对手腕动作有很高的要求,而后者更强调手臂的整体动作。4.2 定义误导 对运动技能定义的不精确也会由于对已有运动技能条件反射的误用而使初学者出现运动技能的负迁移,如手球射门和篮球三步上篮。前者的三步是真正意义上的“三步”,即射门者可在跑动三步后才将球射向球门,而后者的“三步”仅是一种习惯意义上的说法,而非严格的动作技能定义,因为篮球的三步上篮在第三步脚落地之前球必须离手,否则是“走步违例”。因而打手球者偶涉篮球时经常会出现走步违例,实乃负迁移之故。4.3 速度方向 两种运动技能结构相似,而速度方向相反,而已有运动技能的条件反射完全建立并形成巩固的动力定型。由于新学运动技能在速度或者方向相反、或者速度方向都相反,导致初学者知觉、表象等都出现差错,从而使负迁移发生。

从宏观方面而言,减少和防止运动技能负迁移的发生首先必须要求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的教与学双方都能充分注重迁移理论和迁移现象,有备才能无患。只要对结构相似,顺序相同的不同运动技能予以关注,已有的运动条件反射就不会立即被调取和应用。换言之,教学者在进行容易导致负迁移发生的新运动技能教学或训练时,如能适时地提醒学习者新运动技能可能的与原有运动技能的相似处和注意点,负迁移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得到避免或缓解。

从微观方面而言,可采用以下适当的教学和训

?

02?《体育科技》2004年(第25卷)第1期

练法来达到目的。

4.3.1 逆向教学法 不按常规地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进行教学,而是根据容易引起负迁移的关键动作首先教学。如后于篮球学习的手球教学就可以不从最基本的移动、传接球开始,而直接进入射门技术的学习,并着重强调射门时真正意义上的“三步”移动,以唤起学习者的重点关注,减少或避免负迁移的发生。

4.3.2 顺序教学法 首先进行不同运动技能的主要技能学习,在主要技能掌握以后再进行细节技能学习,如标枪和手榴弹的投掷技术。先进行手榴弹的“五步交叉”教学和训练,待“五步交叉”技术掌握后,再进行标枪出手时“必须通过器械纵轴用力”技术的教学和训练,以减少或避免负迁移的发生。4.3.3 诱导教学法 在进行新运动技能学习前先采用各种诱导性练习以建立对细节动作的感觉和感知,但是必须注意,诱导练习的基本内容应该接近或与新运动技能完全一致。

5 迁移规律的应用

迁移现象和迁移规律是客观存在,但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要正确和恰当地应用迁移现象和迁移规律却并不是一件非常简单和容易之事。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真正能事半功倍,效益能真正最佳化,需要教学和训练的两大主体———教师、教练员和学生、运动员共同努力。

5.1 强调表象练习和训练

研究证明,体育教学和训练等操作性活动的效益最大化取决于对表象练习或训练的持之以恒。研究证明,操作性活动的学习效果依次为:“练想结合>仅练不想>仅想不练>不练不想”(刘志民, 1993)。所谓“想”,其中重要的是“想”已学运动技能的重点、难点或关键之处,“想”已学并储存在大脑中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关注技能与技能之间、动作与动作之间的关联和有机联系;学习新技术和新技能时“想”(检索)大脑中已有技术技能可能的相关,明确两者的异同,高度重视两者的不同,并付之于练习和训练之中。这就是表象练习和训练。

5.2 巩固原有技术技能

正迁移的发生数量和质量在相当程度上来自于学生和运动员对原有技术技能的巩固程度,原有技术技能越巩固,正迁移的发生数量和质量就可能越多越好。若在对原有技术技能巩固之前就开始学习和练习新技术技能,负迁移的发生很难避免,其结果一方面是新技术技能无法学会和掌握,另一方面是尚未巩固的原有技术技能都可能逐渐消退,事倍功半,甚至事倍功无。

5.3 精确定义概念

对运动技能的精确定义有助于学生和运动员提高分析和概括问题的能力。运动技能的概念反映了动作技能的内在规律,精确的定义概念可以甄别和区分看似类似、但实质不同动作技能之间的差异,了解新旧运动技能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准确应用正确的练习和训练手段、方法,有效防止运动技能的负迁移,同时充分利用正迁移规律,促进新运动技能的形成和掌握。因此学生和运动员对运动技能的概念越精确,有利于运动技能形成的迁移就越容易出现。

运动技能的迁移现象是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过程的客观存在,也是“双刃剑”,既能事半功倍,也能事倍功半,关键在于体育活动的主体———学生、运动员和教师、教练员对运动技能迁移规律的正确认识和应用。“为迁移而教”是教育界的共识,现在也应该成为体育界和运动训练界的共识。

参考文献

1 潘菽.意识———心理学的研究.商务印书馆,1998.12

2 刘一民.体育行为学.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10

3 赵诚民.运用交叉迁移练习方法促篮球弱手技术的研究.中国体育科技,1999(12)

4 王斌.女子手球运动员模拟运动情景中认知决策与直觉决策的实验研究.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2)

?

1

2

?

曹跃兴:对运动技能迁移的研究

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

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 篮球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 一、国际级运动健将: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授予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一)奥运会、世界锦标赛:1、冠军,授予参加比赛运动员。2、第二名,授予参加比赛运动员的80%;3、第三名,授予参加比赛运动员的60%;4、第四至六名,授予参加比赛运动员的40%;5、第七至八名,授予参加比赛运动员的10%;二、运动健将: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授予运动健将称号。(一)亚运会、亚洲锦标赛冠军,授予参加比赛的运动员;(二)参加洲以上国际青年队比赛获前八名,按国际级健将的名次比率,授予运动健将称号;(三)参加洲以上国际比赛(如亚洲和世界俱乐部杯赛)的地方队取得前八名,按国际级健将的名次比率,授予运动健将称号。(四)在全国运动会和全国甲A联赛中获得前八名的各队运动员(从事五年以上专业训练)申请人数:第一名不多于七人,第二、三名不多于五人,第四至六名不多于的三人,第七至八名,不多于一人;(五)在全国锦标赛及相当于全国锦标赛(如俱乐部)的比赛中获得前六名各队运动员(从事五年以上专业训练),申请人数:第一名不多于五人,第二至三名不多于三:人,第四至六名不多于一人;(六)全国甲A联赛第九名及以下的各队,几分别在甲级队和乙级队从事五年及六年以上专业训练的,经全国协会教练委员会评议或业务

部门推荐的优秀运动员,协会每年可推荐两人。 三、一级运动员: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授予一级运动员称号。(一)参加全国运动会获决赛权的各队运动员(从事三年以上专业训练。上场时间累计不少于50%,申请人数:第一至四名,除授予运动健将以外的其他运动员(个别运动员除外),第五至八名不超过全队的80%;第九至十二名不超过全队的60%);(二)参加全国联赛获一至十六名的各队运动员(从事三年以上专业训练。上场时间累计不少于50%,申请人数:第一至四名除授予运动健将以外的其他运动员(个别运动员除外);第五至八名不超过全队的70%,第九至十二名不超过全队的50%,第十三至十六名不超过全队的30%);(三)参加全国联赛获第十六名以下各队运动员(从事三年以上专业训练。上场累计时间不少于50%,申请人数:第十七至二十名不超过全队30%,第二十一至二十四名不超过全队20%,第二十五至二十八名不超过全队的10%。(四)全国篮球锦标赛的各队运动员(从事三年以上专业训练,上场累计时间不少于50%,申请人数:第一至四名不超过全队的80%,第五至八名不超过全队的60%,第九名至十二名的各队不超过全队的40%);(五)参加全国青少年运动会和全国青年联赛各队运动员(从事三年以上专业训练。上场时间累计不少于50%,申请人数:第一、二名不超过全队的30%,第三、四名不超过全队的20%。);(六)参加全国青年锦标赛各队运动员(从事三年以上专业训练。上场累计时间不少于50%,申请人数:第一至二名不超过全队的20%,第三、四名不超过全队的10%)。四、二级运动员: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授予二级运动员称号。(一)参加全国甲A联赛

运动技能的学习

第四章运动技能的学习 1、什么是运动技能可以分为哪些类别 2、人们是如何从一窍不通到熟练掌握某一运动技能的 3、为什么掌握某些运动技能会促进或阻碍另一种运动技能的学习用哪些方法可使运动技能的学习之间发生促进作用呢 本章学习要点: 1、运动技能的概念、与心智技能的关系和分类 2、学习的概念、运动技能学习的阶段、运动技能形成的特点以及运动技能形成的途径——练习 3、运动技能迁移的含义、种类、迁移产生的原因以及促进运动技能迁移的方法 第一节运动技能概述 一、运动技能的概念 技能是通过练习获得的,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动作或心智活动方式。按照技能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可分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两种。动作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一定的动作活动方式,如写字、游泳、修理自行车、安装收音机,都是复杂程度不同的动作技能,它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人们日常生活、学习活动、生产劳动和体育活动中的各类动作操作;而心智技能则是在头脑中进行的某些心智活动方式,如以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背出数学公式,进行公式运算、逻辑推理等。 运动技能是动作技能的一种,是通过练习获得的,为完成体育运动活动的特定任务而将种种动作活动方式顺利表现出来的能力。运动技能主要是借助于神经系统和骨骼肌肉系统实现的。如打高尔夫球主要体现为对球和杆的操作,跳远则主要体现为外显的肌肉反应。 运动技能具有三个特征: 1、具有一定的任务目标,运动技能总是指向一定的操作目标。 2、运动技能是自主运动,受人的主观意识支配。 3、运动技能需要身体、头或肢体的运动来实现任务目标,这是运动技能区别于人类其他技能的基础。 二、运动技能与心智技能的关系 运动技能与心智技能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活动是运动技能的调节者和必要组成部分,而外部动作是心智技能的最初依据和经常体现者。在完成比较复杂的活动时,人总是手脑并用,既需要运动技能,也需要心智技能,例如在体育比赛中要想获胜,除了动作技术要熟练,还需要一定战术的配合。 运动技能主要表现为外显的骨骼肌的操作活动,而心智技能主要表现为内隐的思维操作活动。两者最主要的区分在于活动中哪种技能占主导成分。如笔算主要是头脑中的“心算”,用手加以记录,所以属于心智技能;体操运动主要是骨骼肌的活动,也需要头脑中进行一定的想象活动,所以属于运动技能。 三、运动技能的种类 运动技能依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连续技能和非连续技能、封闭技能和开放技能、小肌肉群技能和大肌肉群技能、低策略性技能和高策略性技能等。 1、连续技能和非连续技能

专项体能与一般体能的差异

专项体能与一般体能的差异 于体能训练分为一般体能和专项体能,一般体能指采用多种多样的非专项的身体练习,改造运动员身体形态、增进身体健康、提高身体机能和全面发展运动素质。专项体能训练是指根据专项的需要采用与专项有密切联系的专门性的身体练习,发展和改善与专项运动成绩有直接关系的专项运动素质和专项所需的身体形态、机能。 体能训练,但也包括部分一般体能训练,具体的表现在基本运动能力训练(力量、耐力、速度、柔韧与灵敏等)、身体能量代谢供能系统训练、运动素质训练、心理承受负荷强度能力训练等。它们整体构成高考体育专业体能训练系统,缺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运动个人考试的发挥,加强体育生体能训练,已成为提高学生比赛成绩迫在眉睫的问题,所以,在体育生训练中,除了各单项技术学习外,还必须重视学生体能训练。 良好的体能是运动的基础,具有良好体能的运动员,不仅可以增加其学习各项运动技巧的效率,同时也可以降低运动所导致的伤害及意外事件的发生。加强力量训练是预防田径运动损伤的关键,耐力素质的提高对于延缓疲劳以减少运动损伤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柔韧素质训练对于提高关节肌肉的灵活性、提高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对抗肌的协调性及紧张和放松的能力从而减少运动损伤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发展体能是发展等其它训练因素的基础,体能的提高有助于提高竞技能力,创造优异成绩运动训练包括体能,技能、战术、心理和智力能力的训练。体能训练是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结合专项需要并通过合理负荷的动作练习,改善运动员身体形态、提高运动员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促进运动成绩提高的过程。优秀运动员的特殊身体形态和他们的运动成绩有很高的相关性,通过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促使身体形态向专项需要的方向发展,因此,身体形态训练对他们而言尤为重要。 发展体能为大负荷大强度运动训练提供了保证田径的训练不是年复一年的简单重复,这样只能使机能体能训练的对象包括一般人群的体能训练和专业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对于一般人群的体能训练是以提高人们的运动兴趣或以改善人体健康状况为目的的体育活动,在实际操作中,主要是根据参与者的兴趣爱好和参与者的身体状况,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手段,以满足该类人群的运动需要,对于一般人群的体能训练在此就不做太多的分析。而对于专项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就相对来说复杂的多,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训练过程,不同年龄段的运动员采用不同的训练负荷和手段,按照训练需要又分为不同训练周期等,按照训练的不同训练阶段和周期进行划分, 又可把体能训练分为与专项相符的一般运动能力的训练、高负荷的专项体能提高的训练和贯穿始终的机体适应能力的训练。 对于专业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必须与专项紧密结合。通过全面的身体训练,使运动员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方面得以全面的提升,在运动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的基础上发展专项运动素质,特别是运动员接近或达到成年以后,体能训练要注重专项运动素质的发展,进而为提高专项运动成绩打下牢固的基础。所以,体能训练计划的制定、训练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必须满足专项发展的要求,尽可能贴近运动项目的实际,使训练真正达到提高体能的目的。

运动技能迁移在体育教育训练中应用

运动技能迁移在体育教育训练中应用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 在体育教学中,除了迁移现象和迁移规律比较广泛存在之外,运动技能的迁移的存在也可谓频繁,通常最容易最忽视的是运动技能的迁移,然而运动技能的迁移却与体育教学息息相关。因此,作为体育教学教师,应对运动技能迁移的规律进行熟练掌握,本文针对运动技能迁移的知识以及运动技能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进行一系列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意见或建议,希望对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运动技能迁移体育教学 前言 各种运动技能在体育教学和体育运动训练中,互相吸引、互相促进,呈相辅相成的关系发展,为了快速掌握运动技能迁移规律,必须对其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并进行科学化研究,从而促进运动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目前来讲,对于运动技能的研究理论方面过于泛泛,但对技能迁移方面的各项目之间的论述却只有寥寥几笔,鉴于此,往往使学生在体育教学训练中对各项目之间的迁移规律时常性忽略,由此遏制了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运动潜能的机制,导致学生运动技能

的训练一直处于瓶颈状态,无明显提升,甚至运动技能有出现下滑状况,因此,笔者结合自身平时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出了以下几点观点,希望对广大同仁有所帮助。 1通过运动技能正迁移促进体育教学 在体育教育训练中,学生的对体育项目的认知来自于教师的合理引导和启发。教师需要设置科学的教学程序,将体育理论知识和技能的逻辑关系充分体现出来,对各个体育项目进行分化训练,在此基础上再加强综合连贯性的训练。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规律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必须保证教学内容由易到难,由浅到深,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更符合学生的接受规律,学生也能更好的掌握各个体育项目的动作。每个体育动作的形成过程分为若干步骤,因此教学程序设计需要一环扣一环,学生的基础动作打牢固才能更好的做复杂的动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交叉运用自己的体育技能,从而实现运动技能迁移的目标。例如:教师组织学生练习短跑技术时,需要先练习小跑步,摆臂和后蹬跑等辅助性动作,这些体育技能的迁移可以促使学生掌握短跑技术,可以促进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从而达到高效的教学目标。 2创造时机开展运动技能迁移教学 体育教育训练中,运动技能的迁移需要一定的条件。教师需要创设条件完成运动迁移教学。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进

自觉参与和科学锻炼教案

第一章自觉参与和科学锻炼集体备课及学案设计 上课人:上课时间:月号 课程分析:自觉参与体育锻炼首先是引导学生认识到什么是自觉参与体育锻炼,并通过自我评价表和案例分析来加深理解;然后设置探究园地来帮助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科学锻炼,全面发展体能首先介绍体能与健康的关系和如何评价自己的体能状况,然后针对不同体能要素分别介绍锻炼的方法,最后是制订锻炼计划的方法和程序及有关原则。 课标解读:运动参与是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五个方面”目标之一。只有积极自觉地参与,才能实现体育运动的目标;科学的锻炼,主要说明仅仅是积极地参与而不能用科学的方法锻炼,体育的目标也是不能实现的。“自觉参与和科学锻炼”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课标要求:只有积极的参与体育锻炼,才能有效地发展体能,学会和掌握运动机能,改善健康状况,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因此,高中学生的体育十分强调运动参与,将运动参与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 学情分析:高中学生理解能力强,大部分学生对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基本要点和运用科学的方法发展体能方面的知识比较欠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态度端正,发言积极,课堂气氛活跃。 学习目标:掌握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基本要点 初步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发展体能 有计划地参与和科学体育锻炼 设计理念:依据新课程标准,以及诱思探究理论,设计优化教学遵循发现——探究——运用的基本理念,通过自己的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让学生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基本要素、发展体能的科学锻炼方法。难点:根据学生个人实际情况,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怎样实现自觉参与体育锻炼,如何制订锻炼计划及调控练习的强度。 教学流程:1、师生问好,启发教学导入本章内容:自觉参与和科学锻炼。 2、教师讲解重点掌握的内容。

学生足球运动技能等级评定标准(试行)

学生足球运动技能等级评定标准(试行) 一、说明 1.《学生足球运动技能等级评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是校园足球教育工作的基础性指导文件和教育质量基本标准,是评价学生足球运动技能和评估校园足球及衡量各地校园足球发展的重要依据,是引导学生提升足球运动技能水平的重要手段,主要适用于全日制普通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 2.《标准》从球感、运球、踢球、身体素质和比赛能力五个方面综合评价学生足球技能水平。根据学生掌握足球运动技能的规律,《标准》将学生足球运动技能划分为五个等级,每个等级的测评内容体系不同,每个等级都具有相对独立的评分标准。 3.《标准》每个等级的各单项指标满分为10分,综合得分为各单项指标得分与权重乘积之和,达到标准的得分为

7.5分。 4.学生可根据本《标准》的要求,定期对所掌握的足球运动技能进行自评,以便了解和掌握学习足球的情况。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要结合有关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测试,对达到《标准》的学生给予认定,并进行公布。学生达到《标准》的情况可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5.各地在《标准》在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逐步推进,把“达标升级”转化为学生学练足球的自觉行动。 6.本《标准》由教育部负责解释。

二、单项指标和权重 等级单项指标权重(%) 一级颠球、踩拨球10 往返运球25 踢准25 冲刺跑15 小场地比赛25 二级脚背正面颠球10 绕杆运球25 踢准20 折线跑15 小场地比赛30 三级 行进颠球10 绕杆运球20 运球踢准20 绕杆跑15 小场地比赛35 四级 头颠球10 折线运球20 定位球踢准20 多向绕杆跑10

高中 体育与健康高中通用全一册第二章发展与体能《体育锻炼与全面发展体能》教案6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发展体能。 2.指导学生根据科学锻炼的原则制订和实施锻炼计划。 二、教学内容与分析 (一)教科书内容解读 本节教科书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体能与健康,首先从健康的角度说明良好体能的重要性,以引导学生加强锻炼,提高体能;第二部分:了解你的体能状况,主要是向学生介绍如何评价自己的体能状况;第三部分:发展体能的内容和方法,针对体能的不同要素,特别是与健康有关的体能要素,分别介绍如何科学锻炼,不断提高;第四部分:制订个人体能发展计划,主要从整体上确定科学锻炼的原则,以及根据原则制订计划的具体步骤和实施方法。 本节首先是向学生介绍良好体能对于健康、对于美好生活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认识到体能的重要性。并通过一幅图对比来说明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的不同作用。这幅图包含了六张照片:将自行车运动员比赛和学生骑自行车上学的场景对照,以展现速度素质;用体操运动员比赛中的优美姿态和成年人困难地弯腰拾取东西进行对比,来表现柔韧性对于竞技运动和日常生活的重要性;用举重运动员的挺举和学生吃力地肩背沉重的书包并手抱教科书的情景,来表现力量在竞技运动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最后还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体能的重要性。 本节第二部分,是让学生明确要发展体能,首先应了解自己的体能状况。了解体能状况的方法多种多样,每一个高中学生都要参加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体能发展的状况,课程标准中也提出各校可参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来安排体能的测试。因此,在这里教科书就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介绍和测试评价体能结合起来。首先介绍高中阶段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有哪些项目,并用相关链接来说明如何进行选测;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并为教学留有一定的空间。

运动技能的学习与控制知识分享

运动技能的学习与控 制

《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一) Unit One 动作技能和运动能力概述 Chapter One 动作机能的分类 人类的各种行为活动都可以统称为动作技能。 技能(skill):1.为实现特定目标而操作的动作或任务;2.以操作质量为表征。运动技能(motor skill):指有特定操作目标,涉及自主身体或肢体运动的技能。 动作(action):由身体和/或肢体运动产生的指向目标的运动。 【疑】百度——身体:指人或动物的整个生理组织,有时特指驱干和四肢。既然身体包括四肢,关于动作的解释不就可以直接定义为由身体运动产生的指向目标的运动嘛。也许是翻译的问题,body和limb的意思还是不一样的,原因也许就在这吧。 运动(movement):构成动作或运动技能的肢体或肢体联合的行为特征。 一维分类系统 通常我们根据技能间的相似特征来对动作技能进行分类。最常见的方法是根据技能的共同特征将技能进行归类。每一种共同特征包含两个范畴(注意并非二元范畴),用一个连续区间的两端来表示。 【疑】两个范畴和二元范畴有何不同呢? 1.参与操作的技能肌肉系统的大小:大、小肌肉群 2.动作开始和结束的特征:连续动作技能--任意动作开始和结束;重复性活动

分立技能--指定动作开始和结束;单一性活动 3.环境背景的稳定性:开放性动作技能--支撑面、操作对象和/或操作中处于运动状态的其他人 封闭性动作技能--支撑面、操作对象和/或操作中处于静止状态的其他人 【疑】有绝对的封闭性动作技能吗?日常生活中绝大部分都是开放性动作技能。 大肌肉群动作技能(gross motor skill):指需要大肌肉系统参与工作才能实现操作目标的动作技能。 小肌肉群动作技能(fine motor skill):指需要小肌肉群参与动作控制才能实现操作目标的动作技能;包括手眼协调动作和高度精确性的手指、手腕动作。 分立动作技能(discrete motor skill):指具有明显开始和结束界限的运动技能,一般由简单动作构成。 连续动作技能(continuous motor skill):指没有明显开始和结束界限的运动技能,一般由重复性技能构成。 序列动作技能(serial motor skill):指由一系列分立动作构成的动作技能。 封闭性动作技能(closed motor skill):指操作环境稳定或者可以预知,操作者可以控制动作开始时间的动作技能。 开放性动作技能(open motor skill):指操作环境不稳定、无法预知,操纵对象或操作背景处于运动状态,并且动作开始时间由外界条件决定的运动技能。 分类法(taxonomy):根据事物构成元素间的特征关系而建立的分类系统。

体育教学与训练中运动技能迁移的运用

体育教学与训练中运动技能迁移的运用 摘要体育教学和训练中,运动技能迁移的现象时有发生,一方面,运动技能的迁移有利于了解和掌握运动技能,另一方面,对运动技术的临场发挥和运用又有阻碍租用,科学的正向的迁移对缩短运动技能掌握时间和迅速开展新运动的学习、新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本文阐述了运动技能迁移的相关内容,并提出了体育教学和训练中,运动技能迁移的正确应用的建议。 关键词体育教学;体育训练;运动技能迁移;应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一种运动的学习对其他运动产生影响是十分普遍的现象,这种迁移表现在理论知识和动作技能等运动学习的各方面,只有正确的运用这种迁移,才能提高体育教学与训练的效率。 一、运动技能的种类1、正迁移正迁移是指已经掌握的运动技能对新运动的学习产生的正向促进作用。 例如,掌握了篮球技术手球学习难度就会降低;脚背正面踢球技术的掌握对脚背外侧踢球具有促进作用;掌握了跳山羊,很快就学会了跳箱技术。 2、负迁移负迁移是指已经掌握的运动技能对新运动的学习产生负面的阻碍作用。 例如,会骑三轮车的人在学习自行车时就会比完全不会骑车的人更难,因为三轮车的平衡技术给自行车的学习带来了干扰,阻碍了自行车平衡的掌握,但是,负迁移不是永久的,它是可以通过锻炼来消除的[1]。 3、零迁移零迁移是指前后所学的两种运动几乎没有任何关联性

和相似性,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二、运动技能迁移的方式1、运动与运动之间的迁移已经掌握的运动技能对新的运动技能的学习具有影响,例如,掌握了单杠屈身上技术对双杠杠端屈身上的学习和掌握具有促进影响。 2、语言与运动之间的迁移运动前的语言训练对实际运动技能的掌握具有促进作用,例如在运动前用语言训练见到不同的肢体信号做不同的对应动作,在实际运动过程中,经过这种语言训练的人会比未经过训练的人反应更快,学习和掌握速度也会大大提升[2]。 3、两侧迁移两侧迁移是指身体任何一侧的训练都会对另一侧造成影响,例如,通过对左手的训练,右手的技能也得到提高,这种迁移也可以表现为一侧手的训练对同侧或另一侧脚的影响、一侧脚的训练对同侧或另一侧的手或脚的影响。 通常,这种迁移在对称部位表现的最明显,但优势侧对劣势侧的影响要大于劣势侧对优势侧的影响。 三、运动迁移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的正确应用1、对已经掌握的运动技能进行巩固练习,注意两种技能的学习间隔为提高体育教学和训练的效果,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对已学内容的巩固,只有对原有技能掌握熟练,才能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发挥正迁移的作用,同时,一种技能巩固程度越高,越不容易发生干扰,若原有运动技能没有彻底巩固,在新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就很容易受到原有技能的干扰,导致混乱,对两种技能的掌握都有阻碍作用,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两种运动学习的间隔时间,通常要在

3.如何设计与动作技能相关的体能练习

如何设计与动作技能相关的体能练习 在对初中双杠教材的价值、特点进行分析中,提出中学生通过双杠动作的学练,对增强他们上肢肩带和躯干的肌肉力量、关节的灵活性和柔韧性,发展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都有很高的价值。为了顺利完成分腿坐前进动作,如何根据动作技能的需要确定相关体能练习方法与手段呢? 1.发展上肢和肩带力量的练习 双杠练习对体能由特殊的需要,如上肢和肩带力量是学生练习双杠的基础,是完成双杠动作学习的基本条件。从生长发育的规律来看,他们正处于速度、力量和灵敏素质发展的敏感期,这一阶段学生肌肉增长落后于骨骼的增长,力量较弱,耐力较差,容易疲劳,而且由于学生个体生理机能的发育水平和时间早晚不同,因此个体差异较大。 在本节课中分腿坐前进教材中包括手臂的支撑摆动,分腿坐的支撑和手臂前撑,需要学生具备上肢和肩带的力量。教师在课中采用脚搁杠俯卧撑,双杠上移行、支撑留时,俯卧撑移动等练习,让学生提高上肢手臂和肩带肌肉力量,为学习分腿坐前进打好基础。 2.发展手脚协调性的练习 在本节课中教学重点是展髋挺身和直腿内旋压杠;教学难点:两臂前撑和并腿进杠的配合。可以看出对学生不仅需要上肢和肩带力量,同时还需要手脚的协调能力才能完成分腿坐前进动作。在本课中教师根据教学难点设计练习有地上俯撑、地上仰撑,对学生手脚支撑能力和协调性有帮助。 双杠练习中大多数动作在日常生活中很少出现,因此需要教师在课中专门传授才能掌握动作技能,而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学生参加家务活动少,力量练习更少,因此力量素质偏差。如果在学习动作技能同时不重视相关力量素质,协调性,必然对学习动作技能产生负面影响,无法顺利完成或高质量完成动作。所以教师在课中可以安排与动作技能相关的体能练习,同时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简单、易行、安全的体能练习方法,在课外进行锻炼,对于发展上肢力量素质,例如可采用哑铃、小杠铃、拉力器等练习器械进行体能锻炼。通过本课相关体能练习的安排,给我们在教学中安排体能提供了思路。

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作业)

第一章 1.简述运动技能的四个特征 (1)指向目标,即动作技能都有操作目标; (2)动作技能的操作具有随意性; (3)动作技能需要身体、头、和/或肢体的运动来实现任务目标;(4)为了实现技能的操作目标,需要对动作技能进行学习或再学习; 2.在金泰尔的分类法中,动作技能分类的两个纬度分别是什么? (1)操作的环境背景特征:①调节条件 ②尝试间变化 (2)表征技能的动作功能:①身体定向 ②操纵 3.在金泰尔的分类系统中调节条件是指什么? 调节条件是指技能操作中必然存在并影响操作者运动特征的环境背景。

第二章 1.什么是操作结果测量、操作过程测量?两者的差异?根据两者测量的方法举出三至四个运动教学中运动技能测量的例子。 (1)操作结果测量:指为了说明动作技能操作结果而进行测量。(2)操作过程测量:为了说明在动作操作过程中运动控制系统某些方面的操作状态而进行的一种动作技能操作测量。 差异: ①操作结果测量没有提供产生操作结果前肢体或身体行为的任何信息; ②没有关于运动过程中参与工作的肌肉系统的活动信息; 举例: 操作结果测量:①一英里跑或打一个字所用的时间; ②从发令枪响到起跑动作开始的时间; ③垂直纵跳的高度;

操作过程测量:①动作过程中肢体经过的高度; ②动作过程中肢体运动速度; ③运动中加速或减速的模式; 2.简述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及区别。 (1)简单反应时:指测试情景中只包含单一刺激并要求被试者做出单一反应动作,这时所测的反应时称为简单反应时。(2)选择反应时:指测试情景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信号,每个信号需要特定的反应形式,这时测得的反应时为选择反应时。 (3)辨别反应时:指测试情景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信号,但被试者只需对其中的一个做出反应,对其他信号不做反应,这时测得的反应时为辨别反应时。 区别:①从刺激信号的数量来判断是不是简单反应 时;②从做出的反应的信号数量来判断是不是辨别反应时。

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

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 (总分:26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10,分数:10.00) 1.憋气练习有利于运动员表现出 ( ) (分数:1.00) A.相对力量 B.最大力量√ C.爆发力 D.耐力 解析: 2.下面不属于克服自身体重的练习是 ( ) (分数:1.00) A.引体向上 B.倒立推起 C.使用拉力器√ D.纵跳 解析: 3.“立定三级跳远”属于 ( ) (分数:1.00) A.等长性收缩训练 B.超等长收缩训练√ C.等张性收缩训练 D.等动性收缩训练 解析: 4.金字塔式训练法是为了提高 ( ) (分数:1.00) A.最大力量√ B.灵敏素质 C.柔韧素质 D.耐力素质 解析: 5.机体在局部疲劳时更适用于发展运动员的 ( ) (分数:1.00) A.爆发力 B.最大力量 C.灵敏素质 D.耐力√ 解析: 6.速度练习一般应安排在训练课的 ( ) (分数:1.00) A.前半部分√ B.任何时间 C.中间部分 D.后半部分 解析: 7.排球运动员大力发球动作中的击球是一种 ( ) (分数:1.00)

A.最大力量 B.力量耐力 C.快速力量√ D.相对力量 解析: 8.运动员出现速度障碍时,可采用的训练手段是 ( ) (分数:1.00) A.牵引跑√ B.逆风跑 C.上坡跑 D.负重跑 解析: 9.径赛运动员作高抬腿跑和小步跑练习主要是为了提高 ( ) (分数:1.00) A.速度√ B.最大力量 C.耐力 D.灵敏 解析: 10.持续训练法主要用于发展运动员的 ( ) (分数:1.00) A.磷酸原供能无氧耐力 B.糖酵解供能无氧耐力 C.有氧耐力√ D.无氧耐力 解析: 二、{{B}}判断题{{/B}}(总题数:12,分数:12.00) 11.运动员体能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 )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解析: 12.构成体能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都是相互独立,互不影响的。 ( )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解析: 13.力量素质是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 )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解析: 14.依据力量素质与运动专项的关系,力量素质可分为绝对力量和相对力量。 ( )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解析: 15.发展运动员最大力量的训练强度一般控制在60%左右。 ( ) (分数:1.00)

体能及身体素质差别

体能与身体素质的区别 体能,即运动员身体素质水平的总称。即运动员在专项比赛中体力发挥的最大程度、也标志着运动员无氧训练和有氧训练的水平,反映了运动员机体能量代谢水平。体能即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包括与健康有关的健康体能和与运动有关的运动体能。 体能是运动员机体的基本于东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其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的发展状况所决定。身体素质是人体为适应运动的需要所储存的身体能力要素,是人体肌肉活动基本能力的表现。身体素质的发展水平不仅取决于肌肉本身的结构和功能特点,而且与肌肉工作时的能量供应、内脏器官的机能和神经调节与身体素质能力有关,主要包括力量能力、速度能力、耐力能力、灵敏和柔韧。 体能是以三大功能系统为能量代谢活动的基础,通过骨骼肌的活动所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运动员的体能水平由身体形态、机能和身体素质三个方面决定,身体形态与机能是体能的物质基础,身体素质是体能的外在表现,运动员的体能水平是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所综合表现的结果,运动员个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表现出来体能水平的主导身体素质具有个体差异性。 体能训练的基本内容有身体形态训练、生理机能训练和身体素质训练,身体形态训练中体重和脂肪是两个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运动员相应的生长发育水平、机能水平和竞技能力水平,不同的身体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身体素质的发展。身体素质训练以力量能力,速度能力,耐力能力、灵敏和柔韧性等训练为主。多能力量训练应发展各种力量素质与运动专项有关的一般力量和专项力量,与运动员体重有关的绝对力量和相对力量,,以完成不同体育活动所需要力量素质的不同特点分为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身体素质驯良中的速度训练,应以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移动速度为训练重点。耐力训练应认识有氧耐力与无氧耐力在体育运动中的作用及之间的关系,耐力素质的发展水平对运动员的专项竞技水平起着主导的作用。影响灵敏的因素包括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灵活性。运动技能、器官的机能状态和身体素质水平等。柔韧素质受关节的结构、组织的伸展性和神经对骨骼肌的调节能力等因素影响。 训练爆发力负荷——大负荷训练法

运动技能的学习

第四章运动技能的学习 1、什么是运动技能?可以分为哪些类别? 2、人们是如何从一窍不通到熟练掌握某一运动技能的? 3、为什么掌握某些运动技能会促进或阻碍另一种运动技能的学习?用哪些方法可使运动技能的学习之间发生促进作用呢? 本章学习要点: 1、运动技能的概念、与心智技能的关系和分类 2、学习的概念、运动技能学习的阶段、运动技能形成的特点以及运动技能形成的途径——练习 3、运动技能迁移的含义、种类、迁移产生的原因以及促进运动技能迁移的方法 第一节运动技能概述 一、运动技能的概念 技能是通过练习获得的,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动作或心智活动方式。按照技能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可分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两种。动作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一定的动作活动方式,如写字、游泳、修理自行车、安装收音机,都是复杂程度不同的动作技能,它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人们日常生活、学习活动、生产劳动和体育活动中的各类动作操作;而心智技能则是在头脑中进行的某些心智活动方式,如以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背出数学公式,进行公式运算、逻辑推理等。 运动技能是动作技能的一种,是通过练习获得的,为完成体育运动活动的特定任务而将种种动作活动方式顺利表现出来的能力。运动技能主要是借助于神经系统和骨骼肌肉系统实现的。如打高尔夫球主要体现为对球和杆的操作,跳远则主要体现为外显的肌肉反应。 运动技能具有三个特征: 1、具有一定的任务目标,运动技能总是指向一定的操作目标。 2、运动技能是自主运动,受人的主观意识支配。 3、运动技能需要身体、头或肢体的运动来实现任务目标,这是运动技能区别于人类其他技能的基础。 二、运动技能与心智技能的关系 运动技能与心智技能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活动是运动技能的调节者和必要组成部分,而外部动作是心智技能的最初依据和经常体现者。在完成比较复杂的活动时,人总是手脑并用,既需要运动技能,也需要心智技能,例如在体育比赛中要想获胜,除了动作技术要熟练,还需要一定战术的配合。 运动技能主要表现为外显的骨骼肌的操作活动,而心智技能主要表现为内隐的思维操作活动。两者最主要的区分在于活动中哪种技能占主导成分。如笔算主要是头脑中的“心算”,用手加以记录,所以属于心智技能;体操运动主要是骨骼肌的活动,也需要头脑中进行一定的想象活动,所以属于运动技能。 三、运动技能的种类 运动技能依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连续技能和非连续技能、封闭技能和开放技能、小肌肉群技能和大肌肉群技能、低策略性技能和高策略性技能等。

体育教学中的运动技能迁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f815494267.html, 体育教学中的运动技能迁移 作者:李培文牛鹏飞 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2年第07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随时可以看到各种形式的迁移现象,体育运动也不例外。然而,现实生活中的迁移现象一般来说是自然产生的,而体育教学中运动技能的迁移则多为非自然现象,它不仅在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与形成中发挥着作用,而且对学生的情感和意志等方面也同样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体育教师应进一步研究运动技能的迁移现象,寻找其发生与作用的规律,并将其主动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和实践中来指导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运动技能,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体育教学中迁移的基本形式 1.学习态度的迁移 学生在进行体育学习和技能练习的过程中也会形成自身的学习态度,而这种学习态度反过来又会影响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正面积极的学习态度会对学生的运动技能学习产生正迁移,而负面消极的学习态度会对学生的运动技能学习产生负迁移。例如,学生成功地完成了一段武术动作练习,教师当众给予肯定或表扬,使他获得了精神上的支持与心理上的满足,从而他对武术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有可能成为终身从事的体育锻炼。这就是体育教学中的正迁移作用。 因此,教师要注意扩大视野,努力寻求发现每个学生在学习中的闪光点,给他展示自己优势的机会,并及时予以赞美和鼓励,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体育课程和技能的兴趣,使之多产生有效的正迁移效果,来不断提高学生学习体育技能的能力。 2.知识的迁移 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又具有动态、非自然的特殊性,纯知识性的教学甚少,绝大部分体育知识寓于体育技能学习或身体素质练习提高之中,教师的讲解、示范、辅导既是教授动作技能,也是将传授体育知识两者融于一体的教学过程。因此,我们应努力扩充教师自身的智能结构,并根据学生知识水平(不限体育知识)、认知结构,因势利导去促进学生知识的积极迁移。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已获得的知识对新知识学习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在学习短跑起跑的练习时,教师简洁地重述牛顿第三定律的“支撑反作用力”,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跑的动力,以及为什么在跑的过程中要加强后蹬的道理,使学生将物理学的力学知识迁移到体育教学的学习中去,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3.动作技能的迁移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能与技能的把握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能与技能的把握 一、引言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以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以上说法出自百度百科。这一名言经常被教育界人士引用,提倡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要比直接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 然而,前段时间在网络上流传有这样一则笑话: 高僧问一位老师:“一根鱼竿和一筐鱼,你选哪个?” 老师说:“我要一筐鱼。” 高僧摇头笑道:“施主肤浅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个道理你懂吗?鱼你吃完就没了,鱼竿你可以钓很多鱼,可以用一辈子!” 老师说:“我要一筐鱼之后把它卖了,可以买很多鱼竿。然后把鱼竿租给别人,收租金,再自己留一根杆继续可钓很多鱼……” 高僧说:“阿弥陀佛……贫僧不想和你们当老师的说话!” 这则笑话细细想来是有它的道理的,延伸到体育教学

中,若我们能让学生拥有足够多的“鱼”,也未尝不可。本文试图打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单向思维,分析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合理把握体能与技能教学,授人以鱼或(和)授人以渔。 二、体育教学中的“鱼”和“渔” (一)什么是体能 体能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体能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前者包括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体成份等,后者包括从事运动所需要的速度、力量、灵敏性、协调性、平衡、反应等。体能(Physical Fitness)一词最早源于美国。从广义上讲,它是指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德国人将之称为工作能力,法国人称之为身体适性,日本人称之为体力,中国香港地区、台湾地区的学者将之翻译为“体适能”。一般而言,体能是通过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柔韧、灵敏等运动素质表现出来的人体基本的运动能力,本文把体能与“鱼”画上等号。 (二)什么是运动技术和运动技能 运动技术是指合理有效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运动技能是经过人的学习而被人格化的运动技术。对运动技术人们宜用“学习”一词来表达,对运动技能宜用“掌握”来表达。运动技能是指人

运动技能学

运动技能学 一、名词解释 1、运动技能:有特定操作目标,涉及自主身体或肢体运动的技能。 2、技能:经过练习二获得的完成某种任务的动作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 3、有限容量理论(中心资源理论):人们完成各种活动时所需要的注意资 源都源于同一个中心源。 4、心里不应期:对非常接近的两个刺激的第二个刺激的应答的延迟现象。 (PRP)这是技能操作中的一个重要现象。 5、倒U原则:应激或激活,指的是有压力多引起的激动水平。 6、学习:由练习或经历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技能绩效的变化。 7、绩效:在特定的时间和情景下某项技能的执行水平。 8、言语指导:简短、精炼的短语,可以将操作的注意引向重要的环境线 索,或者提醒操作者关键的技术动作。 9、内隐学习:无意识地获取有关环境变化规律知识的过程,同时,学习者 无法用语言将所获得的知识表达出来。 10、过度练习:超过实现特定操作标准所需练习量以外的附加练习。 11、分解练习:将某运动技能分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后分别进行练习。 12、整体练习:从技能的开始到结束完整地进行练习。 13、个体差异:是人们在完成某些任务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持久差异。 14、能力:指个体所具有的遗传的、相对持久的、稳定的特质,存在于各种 运动和认知技能中。

结果反馈(KR):提供与操作结果,或是否达到运动目标有关的信息。 15、绩效反馈(KP);提供与操作过程(运动特征)相关信息。 二、简答、论述、分析 1、高水平的运动技能表现: (1)较短的动作时间 (2)较高的准确率和成功率 (3)较少的体能和心理能量消耗。 2、运动技能的三种成份: (1)姿势成分:为动作提供支持平台 (2)身体的移动成分:是身体和肢体移动到动作位置 (3)操作成分:产生动作。 3、技能的分类: (1)开放性运动技能与闭锁性运动技能 (2)连续性运动技能、非连续性运动技能 (3)小肌肉群运动技能和大肌肉群运动和技能。 4、反应的种类: (1)简单反应和复杂反应 (2)辨别反应和选择反应 5、人的信息加工系统: 信息输入→人脑对信息的储存和分析→信息输出

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的相关概念及其一般性发展方法

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的相关概念及其一般性发展方法 第一、运动技能 运动技能又称“动作技能”。指人体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一种能力。包括大脑皮质调节下不同肌肉群间的协调性.即指在空间内正确运用肌肉工作的能力。按条件反射学说的观点,是一种复杂的一个动作接连一个动作的肌肉所感觉的运动条件反射。它的形成要经历肌肉感觉不明、分化、巩固稳定和自动化的过程,而这几个过程前后相联,在运动条件反射形成过程中逐渐过渡。运动技能的形成和发展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教学训练的方法、运动员的训练程度、学习目的性和自觉积极性,以及身体健康程度。 摘自:https://www.doczj.com/doc/f815494267.html,/view/222675.htm 运动技能形成的阶段性 一、运动技能形成的不同阶段 运动技能的形成是有阶段性的,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通常把运动技能的形成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动作的认知阶段 在技能学习的初期,练习者的神经过程处于泛化(或类化)(generalization)阶段:内抑制过程尚未精确建立起来;注意范围比较狭窄;知觉的准确性较低;动作之间的联系不协调,特别是肌肉的紧张与放松配合不好;多余的动作较多,整个动作显得忙乱紧张,完成的动作在空间、时间上都不精确;能初步利用结果的反馈信息,但只能利用非常明显的线索;意识的参与较多。在此阶段,练习者主要是通过视觉观察示范动作并进行模仿练习,较多地利用视觉来控制动作。因此,动觉的感受性较差,对于动作的控制力不强,难以发现自己动作的缺点和错误。 (二)动作的联系阶段 练习者经过一定的练习之后,初步掌握了一系列局部动作,并开始把个别动作联系起来。这时,练习者的神经过程逐渐形成了分化性抑制(或差别抑 制)(differentialinhibition),即只有条件刺激才能引起条件反射性反应,而近似刺激具有抑制作用,不引起条件反射性反应。近似刺激在相应皮质细胞内形成的抑制过程叫分化性抑制。在动作的联系阶段兴奋和抑制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更加准确,内抑制过程加强,分化、延缓及消退抑制都得到发展;注意的范围有所扩大;紧张程度有所减少,动作之间的干扰减少;多余动作趋向消除,动作的准确性提高;识别错误动作的能力也有所加强;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技能,但在动作之间的衔接处常出现间断、停顿和不协调现象。在此阶段,练习者的注意主要指向技能的细节,通过思维分析,概括动作的本质特征,逐步完善地意识到整个动作,把若干个别动作结合成为整体。这时视知觉虽然起一定作用,但已不起主要作用,肌肉运动感觉逐渐清晰明确,可以根据肌肉运动感觉来分析判断。 (三)动作的完善阶段 在这个阶段,练习者的动作已在大脑中建立起巩固的动力定型,神经过程的兴奋与抑制更加集中与精确,掌握的一系列动作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有机系统,各动作都能以连锁的形式表现出来,自动化程度扩大,意识只对个别动作起调节作用。此时,练习者的注意范围扩大,主要用于对环境变化信息的加工上,对动作本身的注意很少;视觉控制(controlbyvision)作用减弱,动觉控制(controlbykinestheia)作用加强,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动作的错误。 第二、身体素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