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为什么要使用软启动器

为什么要使用软启动器

为什么要使用软启动器
为什么要使用软启动器

为什么要使用软启动器

1 、什么是软启动器

软起动器是一种集电机软起动、软停车、轻载节能和多种保护功能于一体的新颖电机控制装置,国外称为Soft Starter。它的主要构成是串接于电源与被控电机之间的三相反并联闸管交流调压器。改变晶闸管的触发角,就可调节晶闸管调压电路的输出电压。在整个起动过程中,软起动器的输出是一个平滑的升压过程(且可具有限流功能),直到晶闸管全导通,电机在额定电压下工作。

运用不同的方法,控制三相反并联闸管的导通角,可以使被控电机的输入电压按不同的要求而变化,就可实现不同的功能。软启动的外形:

2、为什么要使用软启动器

现在传动工程中最长用的就是三相异步电动机。在许多场合,由于其启动特性,这些电机不可以直接连接电源系统。如果直接在线启动,将会产生电动机额定电流6倍的浪涌电流,该电流可以使供电系统和串联开关设备过载。如果直接启动,也会产生较高的峰值转矩,这种冲击不但对驱动电机有冲击,而且也会使机械装置受载。例如,辅助动力传动部件。为了降低启动电流,应使用启动辅助装置,如启动用电抗器或自耦变压器。但是该方法只可以逐步降低电压,而软启动器通过平滑的升高端子电压,可以实现无冲击启动。可以最佳的保护电源系统以及电动机。

同时软启动器可以实现软停车,它的过程和启动过程相反,晶闸管在得到停机指令后,从全导通逐渐地减小导通角,经过一定时间过渡到全关闭的过程。停车的时间根据实际需要可在0 ~ 120s调整。。电机停机时,传统的控制方式都是通过瞬间停电完成的。但有许多应用场合,不允许电机瞬间关机。例如:高层建筑、大楼的水泵系统,如果瞬间停机,会产生巨大的“水锤”效应,使管道,甚至水泵遭到损坏。为减少和防止“水锤”效应,需要电机逐渐停机,即软停车,采用软起动器能满足这一要求。在泵站中,应用软停车技术可避免泵站的“拍门”损坏,减少维修费用和维修工作量。

3、软启动器工作原理和主接线图

软启动器的工作原理:控制其内部晶闸管的导通角,使电机输入电压从零以预设函数关系逐渐上升,直至起动结束,赋予电机全电压,即为软起动,在软起动过程中,电机起动转矩逐渐增加,转速也逐渐增加。软起动结束,旁路接触器闭合,使软起动器退出运行,直至

停车时,再次投入,这样即延长了软起动器的寿命,又使电网避免了谐波污染,还可减少软起动器中的晶闸管发热损耗。软启动和软停车的电压曲线图:

`软起动一般有下面几种起动方式。

(1)斜坡升压软起动。这种起动方式最简单,不具备电流闭环控制,仅调整晶闸管导通角,使之与时间成一定函数关系增加。其缺点是,由于不限流,在电机起动过程中,有时要产生较大的冲击电流使晶闸管损坏,对电网影响较大,实际很少应用。

(2)斜坡恒流软起动。这种起动方式是在电动机起动的初始阶段起动电流逐渐增加,当电流达到预先所设定的值后保持恒定(t1至t2阶段),直至起动完毕。起动过程中,电流上升变化的速率是可以根据电动机负载调整设定。电流上升速率大,则起动转矩大,起动时间短。该起动方式是应用最多的起动方式,尤其适用于风机、泵类负载的起动。

(3)阶跃起动。开机,即以最短时间,使起动电流迅速达到设定值,即为阶跃起动。通过调节起动电流设定值,可以达到快速起动效果。

(4)脉冲冲击起动。在起动开始阶段,让晶闸管在级短时间内,以较大电流导通一段时间后回落,再按原设定值线性上升,连入恒流起动。

该起动方法,在一般负载中较少应用,适用于重载并需克服较大静摩擦的起动场合。

电流

转速

电压 时间

图1 带有电压斜坡的软启动器

如何实现软启动器的一拖二:

工作原理为:

(1) 启动过程:首先选择一台电动机在软启动器拖动下按所选定的启动方式逐渐提升输出电压,达到工频电压后,旁路接触器接通。然后,软启动器从该回路中切除,去启动下一台电机。

(2) 停止过程:先启动软启动器与旁路接触器并联运行,然后切除旁路,最后软启动器按所选定的停车方式逐渐降低输出电压直到停止。

4、软启动器和变频器的区别:

变频器是用于需要调速的地方,其输出不但改变电压而且同时改变频率;软起动器实际上是个调压器,用于电机起动时,输出只改变电压并没有改变频率。变频器具备所有软起动器功能,但它的价格比软起动器贵得多,结构也复杂得多。变频器同时改变输出频率与电压,也就是改变了电机运行曲线上的n0,使电机运行曲线平行下移。因此变频器可以使电机以较小的启动电流,同时使电机启动转矩达到其最大转矩,即变频器可以启动重载负荷。软启动只改变输出电压,不改变频率,也就是不改变电机运行曲线上的n0,而是加大该曲线的陡度,使电机特性变软。当n0不变时,电机的各个转矩(额定转矩、最大转矩、堵转转矩)均正比于其端电压的平方,因此用软启动大大降低电机的启动转矩,所以软启动并不适用于重载启动的电机

软启动器应用基础知识

简介:软启动器是一种集电机软启动、软停车、轻载节能和多种保护功能于一体的新颖电机控制装置,国外称为Soft Starter。它的主要构成是串接于电源与被控电机之间的三相反并联晶闸管及其电子控制电路。 关键字:电动机软启动基础 1.什么是软启动器?它与变频器有什么区别? 软启动器是一种集电机软启动、软停车、轻载节能和多种保护功能于一体的新颖电机控制装置,国外称为Soft Starter。它的主要构成是串接于电源与被控电机之间的三相反并联晶闸管及其电子控制电路。 运用不同的方法,控制三相反并联晶闸管的导通角,使被控电机的输入电压按不同的要求而变化,就可实现不同的功能。 软启动器和变频器是两种完全不同用途的产品。变频器是用于需要调速的地方,其输出不但改变电压而且同时改变频率;软起动器实际上是个调压器,用于电机启动时,输出只改变电压并没有改变频率。变频器具备所有软启动器功能,但它的价格比软起动器贵得多,结构也复杂得多。 2.什么是电动机的软启动?有哪几种起动方式? 运用串接于电源与被控电机之间的软启动器,控制其内部晶闸管的导通角,使电机输入电压从零以预设函数关系逐渐上升,直至启动结束,赋予电机全电压,即为软起动,在软起动过程中,电机启动转矩逐渐增加,转速也逐渐增加。软启动一般有下面几种起动方式。 (1)斜坡升压软启动。这种起动方式最简单,不具备电流闭环控制,仅调整晶闸管导通角,使之与时间成一定函数关系增加。其缺点是,由于不限流,在电机起动过程中,有时要产生较大的冲击电流使晶闸管损坏,对电网影响较大,实际很少应用。 (2)斜坡恒流软启动。这种启动方式是在电动机启动的初始阶段启动电流逐渐增加,当电流达到预先所设定的值后保持恒定(t1至t2阶段),直至启动完毕。启动过程中,电流上升变化的速率是可以根据电动机负载调整设定。电流上升速率大,则启动转矩大,启动时间短。 该起动方式是应用最多的启动方式,尤其适用于风机、泵类负载的启动。 (3)阶跃启动。开机,即以最短时间,使启动电流迅速达到设定值,即为阶跃启动。通过调节启动电流设定值,可以达到快速启动效果。 (4)脉冲冲击启动。在启动开始阶段,让晶闸管在级短时间内,以较大电流导通一段时间后回落,再按原设定值线性上升,进入恒流启动。

软启动工作原理

软启动工作原理 软启动器电动机的应用 1、软启动器工作原理与主电路图 软启动器采用三相反并联晶闸管作为调压器,将其接入电源和电动机定子之间。这种电路如三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主电路图见图1。使用软启动器启动电动机时,晶闸管的输出电压逐渐增加,电动机逐渐加速,直到晶闸管全导通,电动机工作在额定电压的机械特性上,实现平滑启动,降低启动电流,避免启动过流跳闸。待电机达到额定转数时,启动过程结束,软启动器自动用旁路接触器取代已完成任务的晶闸管,为电动机正常运转提供额定电压,以降低晶闸管的热损耗,延长软启动器的使用寿命,提高其工作效率,又使电网避免了谐波污染。软启动器同时还提供软停车功能,软停车与软启动过程相反,电压逐渐降低,转数逐渐下降到零,避免自由停车引起的转矩冲击。软启动与软停车的电压曲线见图2,3。 2 软启动器的选用 (1)选型: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软启动器有旁路型、无旁路型、节能型等。根据负载性质选择不同型号的软启动器。 旁路型:在电动机达到额定转数时,用旁路接触器取代已完成任务的软启动器,降低晶闸管的热损耗,提高其工作效率。也可以用一台软启动器去启动多台电动机。 无旁路型:晶闸管处于全导通状态,电动机工作于全压方式,忽略电压谐波分量,经常用于短时重复工作的电动机。 节能型:当电动机负荷较轻时,软启动器自动降低施加于电动机定子上的电压,减少电动机电流励磁分量,提高电动机功率因数。 (2)选规格:根据电动机的标称功率,电流负载性质选择启动器,一般软启动器容量稍大于电动机工作电流,还应考虑保护功能是否完备,例如:缺相保护、短路保护、过载保护、逆序保护、过压保护、欠压保护等。 3、Alt48软启动器的特点 Alt48软启动器启动时采用专利技术的转矩控制。转矩斜坡上升更快速,损耗更低。具有电动机和软启动器综合保护功能,能全时连续检测电机电流,提供电机可靠和完整保护,这种保护功能在启动结束后旁路仍能起作用,这是其它软启动器都不具备的。 Alt48在保持加速力矩的同时,实时计算定子和转子的功率。在整个加速周期连续计算电机功率因数和定子损耗,通过检测电压和电流来计算功率因数,并扣除定子损耗,得到实际的转子功率和电机力矩。 4 Alt48软启动器的应用 设计采用一拖二方案,见图4,即一台软启动器带两台水泵,可以依次启动,停止两台水泵。一拖二方案主要特点是节约一台软启动器,减少了投资,充分体现了方案的经济性,实用性。

光镊原理

1.1光镊技术简介 光镊是以激光的力学效应为基础的一种物理工具,是利用强会聚的光场与微粒相互作用时形成的光学势阱来俘获粒子的【4】。1969年,A. Ashkin等首次实现了激光驱动微米粒子的实验。此后他又发现微粒会在横向被吸入光束(微粒的折射率大于周围介质的折射率)。在对这两种现象研究的基础上,Ashkin提出了利用光压操纵微粒的思想,并用两束相向照射的激光,首次实现了对水溶液中玻璃小球的捕获,建立了第一套利用光压操纵微粒的工具。1986年,A. Ashkin等人又发现,单独一束强聚焦的激光束就足以形成三维稳定的光学势阱,可以吸引微粒并把它局限在焦点附近,于是第一台光镊装置就诞生了【5,6】。也因此,光镊的正式名称为“单光束梯度力势阱” (single-beam optical gradient force trap)。 由于使用光镊来捕获操纵样品具有非接触性、无机械损伤等优点,这使得光镊在生物学领域表现出了突出的优势。这些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不断完善,光镊在生物学的应用对象由细胞和细胞器逐步扩展到了大分子和单分子等。目前,光镊常被用来研究生物过程中的细胞和分子的运动过程【7-10】,也常被用来测量生物过程中的一些力学特征【11-14】。 1.2光镊的原理与特点 众所周知,光具有能量和动量,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人们经常利用了光的能量,却很少利用光的动量。究其原因,这主要是因为在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自然光和照明光等的力学效应都很小,无法引起人们可以直接感受到或观察到的宏观效应。而科学家们利用激光所具有的高亮度和优良的方向性,使得光的力学效应在显微镜下显现了出来,在这里我们要介绍的光镊技术正是以这种光的力学效应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1.2.1光压与单光束梯度力光阱 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既有能量的传递,也有动量的传递,动量的传递常常表现为压力,简称光压。1987年,麦克斯韦根据电磁波理论论证了光压的存在,并推导出了光压力的计算公式。1901年,俄国人П.Н.列别捷夫用悬在细丝下的悬体实现了光压的实验测量【15】。此后,美国物理学家尼克尔、霍尔也

软启动器工作原理与主电路图

软启动器工作原理与主电路图 2010年02月22日星期一 11:00 1 软启动器工作原理与主电路图 软启动器采用三相反并联晶闸管作为调压器,将其接入电源和电动机定子之间。这种电路如三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主电路图见图1。使用软启动器启动电动机时,晶闸管的输出电压逐渐增加,电动机逐渐加速,直到晶闸管全导通,电动机工作在额定电压的机械特性上,实现平滑启动,降低启动电流,避免启动过流跳闸。待电机达到额定转数时,启动过程结束,软启动器自动用旁路接触器取代已完成任务的晶闸管,为电动机正常运转提供额定电压,以降低晶闸管的热损耗,延长软启动器的使用寿命,提高其工作效率,又使电网避免了谐波污染。软启动器同时还提供软停车功能,软停车与软启动过程相反,电压逐渐降低,转数逐渐下降到零,避免自由停车引起的转矩冲击。软启动与软停车的电压曲线见图2,3。 2 软启动器的选用 (1)选型: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软启动器有旁路型、无旁路型、节能型等。

根据负载性质选择不同型号的软启动器。 旁路型:在电动机达到额定转数时,用旁路接触器取代已完成任务的软启动器,降低晶闸管的热损耗,提高其工作效率。也可以用一台软启动器去启动多台电动机。 无旁路型:晶闸管处于全导通状态,电动机工作于全压方式,忽略电压谐波分量,经常用于短时重复工作的电动机。 节能型:当电动机负荷较轻时,软启动器自动降低施加于电动机定子上的电压,减少电动机电流励磁分量,提高电动机功率因数。 (2)选规格:根据电动机的标称功率,电流负载性质选择启动器,一般软启动器容量稍大于电动机工作电流,还应考虑保护功能是否完备,例如:缺相保护、短路保护、过载保护、逆序保护、过压保护、欠压保护等。 3 Alt48软启动器的特点 Alt48软启动器启动时采用专利技术的转矩控制。转矩斜坡上升更快速,损耗更低。具有电动机和软启动器综合保护功能,能全时连续检测电机电流,提供电机可靠和完整保护,这种保护功能在启动结束旁路后仍能起作用,这是其它软启动器都不具备的。 Alt48在保持加速力矩的同时,实时计算定子和转子的功率。在整个加速周期连续计算电机功率因数和定子损耗,通过检测电压和电流来计算功率因数,并扣除定子损耗,得到实际的转子功率和电机力矩。 4 Alt48软启动器的应用

软启动器在风机上的应用汇总

软启动器是用于电动机启动的产品。它的核心部件是可控硅以及相关功能的软、硬件。软启动器由三对反并联的晶闸管串接组合而成,通过控制其触发角改变输入电压,以达到控制电动机的启动特性。在启动离心风机和水泵等负载时,与传统的接触器、星/三角和自耦降压启动等相比有很多优点。其启动和运行参数可调节,因此在安装、调试和使用环境上都与传统的电机启动器有很大区别。 一、软启动基本参数 1.软启动与其它启动方式的比较 直接启动也称全压启动,启动电流一般为额定电流的4~7倍,对电网及用电设备造成很大冲击,小容量的电机一般采用直接启动。 对于大、中容量的电机,当其容量超过供电变压器的5%~25%时,一般应采用降压启动,降压启动方式有Y-△降压启动、自耦降压启动等。虽然降压启动电流较低,但也存在冲击电流,会对电网及设备造成危害。 为此研制了电机软启动器,它能实现无级加速的启动,对电网及设备的冲击相对较弱。软启动与其它启动方式的比较如图所示。

2.软启动(西安西驰电气CMC-M系列数码智能型电机软起动器)常见启动方式 软起\软停电压(电流)特性曲线

CMC-M 软起动器有多种起动方式:限流起动、电压斜坡起动、电流斜坡起动;多种停车方式:自由停车、软停车、制动刹车、软停+制动刹车。用户可根据负载不同及具体使用条件选择不同的起动方式和停车方式。 (1)、限流软起动 使用限流起动模式时,斜坡时间设置为零,软起动器得到起动指令后,其输出电压迅速增加,直至输出电流达到设定电流限幅值Im ,输出电流不再增大,电动机运转加速持续一段时间后电流开始下降,输出电压迅速增加,直至全压输出,起动过程完成。 注: “---”表示用户自己根据需要进行设定(下同)。 (2)、电压斜坡起动

施耐德软启动的原理及应用

施耐德软启动的原理及应用 摘要:本文介绍了软启动的原理与运行特点,以及MCC 控制柜的作用与功能。 关键词:软启动器;交流电机;电机起动性;MCC;控制柜,价格,参数。 1、软启动器的性能及特点 软启动器对电机电流的检测,控制输出电压按一定线性加至全压,限制励磁启动电流,实现电机的软启动,它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和控制能力,能避免在工作中受高电压和强电子的扰动。软启动器采用数字控制触发,在软启动过程中是恒电流平滑加速,避免了对电网的冲击,启动电流可根据现场负载的需要在30 %~70 %Ue (Ue 为额定电压)范围内连续可调。可以对软启动器参数进行调整,以最小电流获得最佳转矩,软启动器对机械方面的优点是可减少机械应力,延长电动机及附属机械使用寿命。启动时间可以根据不同的负载进行设定,对启动时间进行最佳优化,在该时间范围内,电动机转速缓慢上升,具有缺相,三相不平衡,过载,过流等电机的全方位保护。性价比高,操作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安装调试方便,具有可控硅过热和过电压保护。 2工作原理与运行特点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启动转矩Ma 直接与所加电压的二次方有关,也就是说,只要降低电机接线端子上的电压就会影响这些值。软启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控制串接于电源与被控电机之间的三相反并联晶闸管的导通角使电机的端子电压从预先设定的值上升到额定电压。 2.1软启动的主要启动方式 (1)电压双斜坡启动详见说明,在启动过成中,电机的输出力矩随电压的增加而增加,在启动时提供一个初始的启动电压Us ,Us 根据负载的大小可调,将Us 调到大于负载静摩擦力矩,产生最佳启动特性。这时输出电压从Us 开始按一定的斜率上升,电机不断加速。当输出电压达到达速电压Ur,电机也基本达到额定转速。软启动器在启动过程中自动检测达速电压,当电机达到额定转速时,使输出电压达到额定电压。 (2)限流启动:就是电机的启动过程中限制其启动电流不超过设定值的软启动方式。其输出电压从零开始迅速增长,知道输出电流达到预先设定的电流限值Im ,然后保持输出电流I < Im 的条件下逐渐升高电压,直到额定电压,使电机转速逐渐升高,达到额定转速。连轧厂冷剪机中用的软启动器采用的是限流启动,减少传统方式中的在启动过程中有很大的长时

《光镊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光镊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中文名称:光镊原理及应用 课程英文名称:Optical tweezers theory and application 开课学期:2 学时:16 学分:1 二、课程目的和任务 激光生物学是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其中以激光微束光阱效应为基础的光镊技术是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研究的有力工具,已成为当前生物物理学中新方法和新仪器的研究热点之一。是光子技术和生命科学相互交叉与渗透而形成的一门新的边缘学科,课程教学目标:让光镊在生命学科及其他应用领域中的作用与地位,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帮助学生获得光镊的基本知识,掌握光镊相关技术。通过课程小论文与研讨,让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培养学生的创造型思维;开放式的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教学主要内容及对学生的要求: 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章 光镊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光镊技术的理论研究、光镊技术的应用研究 国内外光镊技术的研究现状 第二章 光镊技术及其基本原理 光镊技术的描述、光镊的基本原理、光辐射压力、 梯度力和散射力、二维光学势阱、基于激光微束的三维光学势阱 第三章 光镊的理论分析与计算方法 光镊理论计算的意义、粒子分类与计算方法、光阱力与光操纵束缚条件第四章 光镊的系统构成与技术性能

传统光镊的原理、系统构成、激光器和显微镜的选取、多光镊技术 第五章 光纤光镊技术 远场光纤光镊、近场光镊 第5章 光镊技术的发展应用 光镊技术在生物学方面应用、光镊在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应用、光镊与其它技术的结合应用 对学生的要求: 1、 对光镊原理方法有明确认识。 2、 对光镊系统的性能、参数能深入了解,并能自由运用。 3、 能够了解光阱力的计算方法。 4、 有查阅外文资料的能力。 五、教学设计及方法 教学方式 1) 教学与科研结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专家讲授与教师专题讲座相结合,拓展学生知识面 3)理论与实践结合,加强学生实验技能的训练 4)中、英双语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国际交流能力 5)撰写专题调研报告,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教学手段 将多种现代的教学手段运用于课程教学之中,多方位多途径地展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1)将多媒体教学与板书相结合,以解决学时少内容多的矛盾 2)课件与电视录像片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学生学习提供良好的软环境 六、调查、参观、实践、实验内容 七、主要参考资料 [1]《光镊原理、技术和应用》李银妹编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6 [2]《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 Method 》 高本庆 国防工业出版社.1995年 [3][《非均匀介质中的场与波》美]Weng Cho Chew 著聂在平,柳清伙译电子工业出版社,1992年 [4] Ashkin A. Optical trapping and manipulation of single cells using infrared laser beams. Nature, 1987, 33: 256-

变频器软启动的原理

摘要:简要介绍了电动机软启动装置组成、特点以厦与传统启动装置的比较。结合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会司生产制造的风机机组低压辅机系统的特点,阐明了电动机软启动装置的应用。 电动机软启动装置;传统启动装置;低压辅机系统 引言 低压辅机系统(如盘车电机、润滑油泵、液压油泵等)是风机机组重要的辅助系统,其运行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风机机组的安全性能。 电动机软启动装置是一种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电动机启动装置,该装置融合了最新的现代控制理论和专用电动机保护技术及先进的软件技术,既能改变电动机的启动特性,保证电动机可靠启动,又能降低启动电流,减少对电网的冲击,并且可以和网络进行通讯,实现智能控制。无论从功能、性能、负载适应能力、维护及可靠性等方面都是传统的启动设备(如:星/三角、自耦变压器、磁控式启动装置)无法比拟的。所以,这种智能型启动装置取代上述传统的启动装置将是一种必然趋势。 1电动机软启动装置组成 电动机软启动装置采用单片机进行逻辑控制。如图1所示,一般由电压检测、电流检测、旁路接触器、驱动电路、控制系统和键盘显示器等组成。 2电动机软启动装置选择 电动机软启动装置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它的启动方式和停车方式。 电动机软启动装置一般有以下几种启动模式: 限电流启动模式就是限制电机的启动电流,主要用于轻载启动和对电机启动电流有严格要求的场合。电压斜坡启动模式就是把电机电压由小到大斜坡线性增加,主要用于重载启动和对启动电流要求不严格而启动平稳性较高的场合。突跳启动模式就是在电机启动时,先给电机施加一个较高的固定电压并持续一段时间,以克服静阻力距,主要用于重载启动,但是突跳时会给电网造成冲击。转矩控制启动模式就是把电机的启动转矩由小到大斜坡线性增加,主要适用于重载启动。电压控制启动模式就是保证启动电压压降不变的情况下,使电机发挥出最大启动力矩,主要用于轻载启动。 电动机软启动装置一般有减速停车模式、自由停

软启动基本知识

软启动基本知识 1.软起动器是一种集软停车、轻载节能和多种保护功能于一体的新颖电机控制装置,国外称为Soft Starter。它的主要构成是串接于电源与被控电机之间的三相反并联闸管及其电子控制电路。 运用不同的方法,控制三相反并联闸管的导通角,使被控电机的输入电压按不同的要求而变化,就可实现不同的功能。 软起动器和变频器是两种完全不同用途的产品。变频器是用于需要调速的地方,其输出不但改变电压而且同时改变频率;软起动器实际上是个调压器,用于电机起动时,输出只改变电压并没有改变频率。变频器具备所有软起动器功能,但它的价格比软起动器贵得多,结构也复杂得多。 2.什么是电动机的软起动?有哪几种起动方式? 运用串接于电源与被控电机之间的软起动器,控制其内部晶闸管的导通角,使电机输入电压从零以预设函数关系逐渐上升,直至起动结束,赋予电机全电压,即为软起动,在软起动过程中,电机起动转矩逐渐增加,转速也逐渐增加。软起动一般有下面几种起动方式。 (1)斜坡升压软起动。这种起动方式最简单,不

具备电流闭环控制,仅调整晶闸管导通角,使之与时间成一定函数关系增加。其缺点是,由于不限流,在电机起动过程中,有时要产生较大的冲击电流使晶闸管损坏,对电网影响较大,实际很少应用。 (2)斜坡恒流软起动。这种起动方式是在电动机起动的初始阶段起动电流逐渐增加,当电流达到预先所设定的值后保持恒定(t1至t2阶段),直至起动完毕。起动过程中,电流上升变化的速率是可以根据电动机负载调整设定。电流上升速率大,则起动转矩大,起动时间短。 该起动方式是应用最多的起动方式,尤其适用于风机、泵类负载的起动。 (3)阶跃起动。开机,即以最短时间,使起动电流迅速达到设定值,即为阶跃起动。通过调节起动电流设定值,可以达到快速起动效果。 (4)脉冲冲击起动。在起动开始阶段,让晶闸管在级短时间内,以较大电流导通一段时间后回落,再按原设定值线性上升,连入恒流起动。 该起动方法,在一般负载中较少应用,适用于重载并需克服较大静摩擦的起动场合。 3.软起动与传统减压起动方式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光镊技术在原子物理和生命科学中的应用与发展

光镊技术在原子物理和生命科学中的应用与发展 信息工程系 王 坚 [摘要] 激光陷阱和控制、操作中性微小粒子的光镊技术是以光的辐射压原理为基础的,利用光与物质间动量的传递的力学效应形成三维梯度光学陷阱。光压的实际应用在20世纪激光诞生后才得以实现。由于激光突出的高方向性、高相干性、高亮度产生的辐射压高于一般的光,所以使得基于光压原理的光镊能够被发现并运用。光镊能够捕获和操纵微米尺度粒子成为捕获操纵粒子独特且有效的手段,并且这种方法在物理和生物科学等领域掀起了一场技术革命。本文简要回顾了早期光镊技术在原子物理和生命科学中的应用与发展,以及当代光镊技术研究的最新成就。 [关键词] 激光陷阱,光镊,激光 1. 引言 光镊是基于光的力学效应的一种新的物理工具,它如同一把无形的机械镊子,可实现对活细胞及细胞器的无损伤的捕获与操作。光镊的发明正适应了生命科学深入到细胞、亚细胞层次的研究趋势,也为生物工程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仅仅20年光镊的应用已展示其在物理和生命科学领域中无限美好的应用前景。 2. 光镊技术原理 2.1光压原理 光镊技术是基于光压原理的,光压原理在牛顿和开普勒时期就已经提出来了但是一直都没有什么应用。光的压力原理早期只有在天文学中有些应用,德国的天文学家开普勒,在17世纪初提出彗尾之所以背向太阳的原因是,其受到了太阳辐射光压的作用力。因为只有在天文学研究中当光的强度和距离都非常大的时候,光压对物质的影响才会明显的表现出来。1873年Maxwell 从光的波动理论角度根据电磁理论推导出了光压的存在(电磁辐射压)并且给出了垂直入射到部分反射吸收体表面的光束的光压为: ()R c E p +=1 其中,E 为每秒钟垂直入射到12m 上的能量,c 为光速,R 为物体对光的反射系数。

软启动器培训教程

MSCC系列全数字交流电动机软起动器 使用手册 资料版本号:V4.0 软件版本号:V3.1 追日电气有限公司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客户可与就近的追日办事处或代理商联系。

前言 感谢您选用追日电气有限公司生产的MSCC系列全数字交流电动机软起动装置。 MSCC系列交流电动机软起动装置是采用电力电子技术、微处理装置技术及现代控制理论设计生产的具有当今国际先进水平的新型起动设备。该产品能有效地改善交流电动机的起动特性,是传统的星/三角转换、自耦降压、磁控降压等降压起动设备的理想换代产品。 请您在使用前认真阅读本说明书,并按规程正确操作和使用,以充分发挥MSCC 系列软起动装置的作用,确保操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科技创新未来攀登永无止境! 1. 应由专业技术人员安装或指导安装本软起动装置; 2. 应尽量保证负载电动机功率、规格与本软起动装置匹配; 3. 严禁在软起动装置的输出端(U.V.W)接电容装置; 4. 与软起动装置输入及输出连线应用绝缘胶带包好; 5. 软起动装置外壳应该可靠接地; 6. 设备维修时,必须先切断输入电源; 7. 内部电路板带有高压,非专业人员请勿维修。

目录 1. MSCC系列软起动器的作用及特点 (1) 1.1作用 (1) 1.2特点 (1) 2. 产品型号及检查 (2) 3. 使用条件及安装 (3) 3.1使用条件 (3) 3.2安装要求 (3) 4. 工作原理 (4) 5. 基本接线及外接端子 (5) 5.1主电路接线 (5) 5.2控制电路接线 (5) 5.3MSCC系列基本接线图及外控端子对照表 (6) 5.3.1 基本接线图 (6) 5.3.2 外控端子对照表 (7) 6. MSCC系列软起动器控制模式及工作状态 (8) 6.1电压斜坡软起动控制模式 (8) 6.2限流软起动控制模式 (8) 6.3点动运行控制模式 (8) 6.4MSCC系列软起动器的五种工作状态 (9) 7. 操作键盘功能及说明 (10) 8. 参数查询及设置 (12) 8.1参数功能、显示方式及设置范围 (12)

光镊原理教学提纲

精品文档 1.1光镊技术简介 光镊是以激光的力学效应为基础的一种物理工具,是利用强会聚的光场与微粒相互作用时形成的光学势阱来俘获粒子的【4】。1969年,A. Ashkin等首次实现了激光驱动微米粒子的实验。此后他又发现微粒会在横向被吸入光束(微粒的折射率大于周围介质的折射率)。在对这两种现象研究的基础上,Ashkin提出了利用光压操纵微粒的思想,并用两束相向照射的激光,首次实现了对水溶液中玻璃小球的捕获,建立了第一套利用光压操纵微粒的工具。1986年,A. Ashkin等人又发现,单独一束强聚焦的激光束就足以形成三维稳定的光学势阱,可以吸引微粒并把它局限在焦点附近,于是第一台光镊装置就诞生了【5,6】。也因此,光镊的正式名称为“单光束梯度力势阱”(single-beam optical gradient force trap)。由于使用光镊来捕获操纵样品具有非接触性、无机械损伤等优点,这使得光镊在生物学领域表现出了突出的优势。这些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不断完善,光镊在生物学的应用对象由细胞和细胞器逐步扩展到了大分子和单分子等。目前,光镊常被用来研究生物过程中的细胞和分子的运动过程【7-10】,也常被用来测 量生物过程中的一些力学特征【11-14】。 1.2光镊的原理与特点 众所周知,光具有能量和动量,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人们经常利用了光的能量,却很少利用光的动量。究其原因,这主要是因为在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自然光和照明光等的力学效应都很小,无法引起人们可以直接感受到或观察到的宏观效应。而科学家们利用激光所具有的高亮度和优良的方向性,使得光的力学效应在显微镜下显现了出来,在这里我们要介绍的光镊技术正是以这种光的力学效应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1.2.1光压与单光束梯度力光阱 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既有能量的传递,也有动量的传递,动量的传递常常表现为压力,简称光压。1987年,麦克斯韦根据电磁波理论论证了光压的存在,并推导出了光压力的计算公式。1901年,俄国人П.Н.列别捷夫用悬在细丝下的悬体实现了光压的实验测量【15】。此后,美国物理学家尼克尔、霍尔也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分别测量了光压【16】。20世纪70年代,人们开始研究激光的辐射压力,并发 展了原子束的激光偏转【17】、激光冷却【18】、光子粘团【19】等实验技术。在宏观微粒的光压力研究方面,由光悬浮发展到光捕获、光致旋转等【20】。1970年,A.Ashkin【21】首次实现了水溶液中的光悬浮。随后的一些研究【22-25】 最终导致了光镊的发明。 通常光对物体的作用力都是推力。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光也可以对物体产生拉力,或更一般的,产生束缚力。这就牵涉到光对物体作用的梯度力。 为了阐明梯度力的概念,以透明介质

光镊原理及其应用

光镊原理及其应用 摘要:激光的发明使得光的力学效应走向了实际应用。本文介绍了光镊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生物科学方面的一些应用。 关键词:光镊;光的力学效应;生物科学;应用 1 引言 光镊是A. Ashkin[1]在关于光与微粒子相互作用实验的基础上于1986年发明的。光镊在问世之初被看作是微小宏观粒子的操控手段,并渐渐成了光的力学效应的研究和应用最活跃的领域之一。近20年来光镊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在生命科学领域,光镊已成为研究单个细胞和生物大分子行为不可或缺的有效工具。 2 基本原理 光镊的基本原理在于光与物质微粒之间的动量传递的力学效应。对于直径大于波长的米氏散射粒子来说,光镊的势阱原理可以用几何光学来解释[1~3]。如图1(a)所示。入射光线A将光子的动量以辐射压的形式作用于粒子小球,力的作用方向与光线入射方向相同。A经过若干反射、折射后,以光线A’出射。入射光线的辐射压减去出射光线的辐射压为粒子小球所受的净剩力F A。图1(b)为作用力简图,实际力的作用过程较此复杂,A’应为所有(包括反射光透射光)出射光线辐射压的合力,但结果与此相似,小球受轴向指向焦点的力。 对于直径小于激光波长的瑞利散射颗粒,适用于波动光学理论[1]和电磁模型。波动光学理论(也是光镊的基本理论)认为,在光轴方向有一对作用力:与入射光同向正比于光强的散射力和与光强梯度同向正比与强度梯度的梯度力。在折射率为n m的介质中,折射率为n p 的瑞利粒子所受的背离焦点的散射力为[1] F scat =n m P scat/ c (1) 这里P scat为被散射的光功率。或用光强I0和有效折射率m = n p / n m表示为 (2) 对于极化率为α的球形瑞利粒子所受的指向焦点的梯度力为

软启动器的定义及使用注意事项

软启动器的定义及使用注意事项 一、软启动器是什么? 软起动主要由串接于电源与被控电动机之间三对反并联晶闸管调压电路构成。现代软启动器基本上都采用了电力电子技术和微机控制技术,以单片微机作为中央控制器控制核心来完成测量及各种控制算法。 软启动器的电路可以比作是三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软启动器启动电动机时,晶闸管的输出电压逐渐增加,电动机逐渐加速,直到晶闸管全导通,电动机工作在额定电压的机械特性上,实现平滑启动,降低启动电流,避免启动过流跳闸。 二、软启动的好处: 1.降低电动机的起动电流,减少配电容量,避免增容投资; 2.减少起动应力,延长电动机及相关设备的使用寿命; 3.平稳的起动和软停车避免了传统起动设备的喘振问题、水锤效应; 4.多种起动模式及宽范围的电流、电压等设定,可适应多种负载情况,改善工艺; 5.完善可靠的保护功能,更有效的保护电动机及相关设备的安全; 三、软启动器使用应注意的问题 (1)有的软起动器具有多种内置的保护功能,如失速及堵转测试、相间平衡、欠载保护、欠压保护过压保护等,对电机而言起到了进一步的保护作用。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通过编程来选择保护功能或使某些保护功能失效。《低压配电设计规范》规定:突然断电比过负载造成的损失更大的线路,其过负载保护应作用于信号而不应作用于切断电路。对于消防泵控制系统,消防泵电机的保护就不是重要问题,可通过编程使某些保护功能失效,仅动作

于信号。前面提到的过载保护功能同样也只应作用于信号。

(2)由于软起动器本身没有短路保护,为保护其中的晶闸管,应该采用快速熔断器(低压断路器的开断时间较长,为0.1s,不能有效地保护晶闸管)。设计时可依据厂家提供的产品样本,根据软起动器的额定电流选择相应的快速熔断器。 (3)当软起动器使电机制动停机时,只是晶闸管不导通,在电机与电源之间并没有形成电气隔离。如果此时检修软起动器之后的线路、电机,那是不安全的,所以在电机一次控制回路中应在软起动器之前增加断路器。 (4)由于软起动器采用了晶闸管等非线性器件,所以当软起动器功率较大或者台数较多时,产生的高次谐波将对电网造成不良的影响,并对建筑物内的电子设备产生干扰。此时可装设旁通接触器(见图2),在软起动器使电机平稳起动至正常转速后,接触器K闭合,把软起动器短接。即在起动完成之后,大功率晶闸管处于不导通状态,减少高次谐波对电网及电子设备的干扰。 (5)软起动器在通过电流时将会产生热耗散,安装时应注意在其上、下方留出一定空间,以使空气能流过其功率模块。当软起动器额定电流较大时,要采用风机降温,风机的电源可取自电机控制系统的二次回路。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软启动器的作用与维护保养

软启动器的作用与维护保养 软起动主要由串接于电源与被控电动机之间三对反并联晶闸管调压电路构成。现代软启动器基本上都采用了电力电子技术和微机控制技术,以单片微机作为中央控制器控制核心来完成测量及各种控制算法。 因此,软启动器具备了很强的功能和灵活性。整个起动过程是数字化程序软件控制下自动进行。利用三对晶闸管的电子开关特性,通过MCU或单片机控制其触发脉冲的迟早来改变触发角的大小。而改变触发导通角的大小,又改变了晶闸管的导通时间,最终改变定子绕组的三相电压的大小。 软起动器的作用 1、降低电机的起动电流,减少配电容量,避免增容投资; 2、减小起动应力,延长电动机及相关设备的使用寿命; 3、平稳的起动和软停车避免了传统起动设备的喘振问题、水锤效应; 4、多种起动模式及宽范围的电流、电压等设定,可适应多种负载情况; 5、完善可靠的保护功能,更有效地保护电机及相关设备的安全; 6、它能无阶跃地平稳起动/停止电机,避免因采用直接起动、星三角起动、自耦减压起动等传统起动方式起动电机而引起的机械与电气冲击等问题 7、能有效地降低起动电流及配电容量,避免增容投资。 软启动器维护保养 软启动器是一种拥有电机软启动,软停车以及轻载节能的多功能的新型电机控制装置。在实际的使用中,软启动器也是需要更多的维护与保养。 1.多多注意以及检查软启动器所处的环境,不要把软启动放在不适合它使用的环境下运行。并仔细看一下周围有没有妨碍软启动器正常通风散热的一些物体,如果有马上移开,并且确保软启动器的周围有大于150m毫米的足够空间。 2.每隔一段时间检查一下软启动器的配电线端子有没有松动的情况,检查柜内元器件有没有呈现过热,变色以及焦臭味等异常现象。 3.定期的清扫软启动器的灰尘,保证其能够正常散热,并防止晶闸管会因为温度过于高而被损坏,同时这样也可以防止因为灰尘的堆积而引起的漏电以及短路的事故。 4.清扫灰尘的时候可以用皮老虎吹或者吸尘器吸。如果污垢过大的话。可以使用绝缘棒去除。如果有条件的话,用0.6MPa左右的压缩空气吹除是再好不过了。

软启动原理

软启动器的工作原理? 1.什么是软起动器?它与变频器有什么区别? 软起动器是一种集电机软起动、软停车、轻载节能和多种保护功能于一体的新颖电机控制装置,国外称为Soft Starter。它的主要构成是串接于电源与被控电机之间的三相反并联闸管及其电子控制电路。 运用不同的方法,控制三相反并联闸管的导通角,使被控电机的输入电压按不同的要求而变化,就可实现不同的功能。 软起动器和变频器是两种完全不同用途的产品。变频器是用于需要调速的地方,其输出不但改变电压而且同时改变频率;软起动器实际上是个调压器,用于电机起动时,输出只改变电压并没有改变频率。变频器具备所有软起动器功能,但它的价格比软起动器贵得多,结构也复杂得多。 2.什么是电动机的软起动?有哪几种起动方式? 运用串接于电源与被控电机之间的软起动器,控制其内部晶闸管的导通角,使电机输入电压从零以预设函数关系逐渐上升,直至起动结束,赋予电机全电压,即为软起动,在软起动过程中,电机起动转矩逐渐增加,转速也逐渐增加。软起动一般有下面几种起动方式。 (1)斜坡升压软起动。这种起动方式最简单,不具备电流闭环控制,仅调整晶闸管导通角,使之与时间成一定函数关系增加。其缺点是,由于不限流,在电机起动过程中,有时要产生较大的冲击电流使晶闸管损坏,对电网影响较大,实际很少应用。 (2)斜坡恒流软起动。这种起动方式是在电动机起动的初始阶

段起动电流逐渐增加,当电流达到预先所设定的值后保持恒定(t1至t2阶段),直至起动完毕。起动过程中,电流上升变化的速率是可以根据电动机负载调整设定。电流上升速率大,则起动转矩大,起动时间短。 该起动方式是应用最多的起动方式,尤其适用于风机、泵类负载的起动。 (3)阶跃起动。开机,即以最短时间,使起动电流迅速达到设定值,即为阶跃起动。通过调节起动电流设定值,可以达到快速起动效果。 (4)脉冲冲击起动。在起动开始阶段,让晶闸管在级短时间内,以较大电流导通一段时间后回落,再按原设定值线性上升,连入恒流起动。 该起动方法,在一般负载中较少应用,适用于重载并需克服较大静摩擦的起动场合。 3.软起动与传统减压起动方式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笼型电机传统的减压起动方式有Y-q 起动、自耦减压起动、电抗器起动等。这些起动方式都属于有级减压起动,存在明显缺点,即起动过程中出现二次冲击电流。软起动与传统减压起动方式的不同之处是: (1)无冲击电流。软起动器在起动电机时,通过逐渐增大晶闸管导通角,使电机起动电流从零线性上升至设定值。(2)恒流起动。软起动器可以引入电流闭环控制,使电机在起动过程中保持恒流,确保电机平稳起动。(3)根据负载情况及电网继电保护特性选择,可自由地无级调整至最佳的起动电流。 4.什么是电动机的软停车? 电机停机时,传统的控制方式都是通过瞬间停电完成的。但有许多应用场合,不允许电机瞬间关机。例如:高层建

软启动器工作原理及应用详解

导读 软启动是指电机的电压由零慢慢提升到额定电压,这样电机在启动过程中的启动电流,就由过去过载冲击电流不可控制变成为可控制。并且可根据需要调节启动电流的大小。电机启动的全过程都不存在冲击转矩,而是平滑的启动运行。本期专题将对软启动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进行全面解析。 软启动的必然性 在工程中最常用的就是三相异步电机,由于其电机启动特性,这 些电动机直接连接供电系统启动(硬启动),将会产生高达电机额定电 流5~7倍的浪涌(冲击)电流,使得供电系统和串联的开关设备过载。 另一方面,直接启动也会产生较高的峰值转矩。这种冲击不但会对驱动 电动机产生冲击,而且也会使机械装置受损,还会影响接在同一电网上 的其他电气设备正常工作。 鼠笼型异步电动机电子软启动器的诞生解决了这个问题。它既能 改变电动机的启动特性保护拖动系统,更能保证电动机可靠启动,又能 降低启动冲击。因此,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型软启动器 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软启动器的工作原理 软启器采用三相反并联晶闸管作为调压器,将其接入电源和电动 机定子之间。这种电路如三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使用软启动器启动电 动机时,晶闸管的输出电压逐渐增加,电动机逐渐加速,直到晶闸管全 导通,电动机工作在额定电压的机械特性上,实现平滑启动,降低启动 电流,避免启动过流跳闸。待电机达到额定转速时,启动过程结束,软 启动器自动用旁路接触器取代已完成任务的晶闸管,为电动机正常运转

提供额定电压,以降低晶闸管的热损耗,延长软启动器的使用寿命,提高其工作效率,又使电网避免了谐波污染。软启动器同时还提供软停车功能,软停车与软启动过程相反,电压逐渐降低,转速逐渐下降到零,避免自由停车引起的转矩冲击。 ▲软启动器的典型控制图

软起动原理介绍

高压有级变频起动装置原理介绍 有级变频起动技术产生背景 普通固态减压起动往往只有采用突跳的控制技术来克服此时的负载转矩和静阻转矩使电机获得初始的动能。该技术可以解决电机起动初转矩不足的问题,但同时也带来电气冲击和机械冲击,所以从根本上说该技术没有解决电机起动的冲击问题。 1997年,美国田纳西州科技大学的AntonioGinart博士提出了离散(分级)变频的方法,该方法是不改变传统晶闸管软起动器的硬件结构的情况下,通过有选择地触发导通工频电源半波,降低晶闸管两端输出电压的同时降低供电电源的频率,可以实现在较低起动电流条件下得到较高的起动转矩,满足了起动电流和起动转矩的要求。 卧龙荣信公司根据实际工程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控制策略即二级变频起动技术(12.5HZ,50HZ),可以比较完美的解决电机起动初力矩不足和起动冲击的问题,可以实现真正的无冲击平滑起动。 3.2 原理介绍 通过控制晶闸管的触发时刻,有选择地控制工频电源的某些半周波通过,而另一些半周波截止,由此便可以得到一定频率的电压和电流,实现了对频率的控制。按照此原理我们可以得到12.5Hz频率的波形,也就是说我们按照一定的触发规则,使可控交替导通就可以实现电源频率的分级离散变化。普通固态减压起动主要面临的问题是,电机在起动初由于减压而造成的起动力矩不足,而采用有级变频技术可以解决电气起动之初起动力矩不足的问题。所以我们有级变频起动装置一般只选用12.5Hz既4分频和50Hz,这两段频率来实现电机的平滑和无冲击起动。 有级变频在12.5Hz低频率下,获得较大的初始起动转矩,能带动负载起动所需的设定电压最小,这样带来的好处是起动的冲击较小,这样产生的电流也比较小,但是却可以产生足够大的起动转矩。当电机达到1/4额定转速电源频率自动变化到50Hz,在全频率下控制策略和普通固态减压相同,可以采取电压斜坡,电流斜坡,恒流等多种控制策略。

微机原理及应用复习资料(无编程题版)

微机原理及应用复习资料(无编程题版)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一.填空题 1 .MCS-51的堆栈只可设置在内部,堆栈寄存器sp是位寄存器。 2. MCS-51单片机的P0~P4都是并行I/O口,其中的P0口和P2口除了可以进行数据的输入、输出外,通常还用来构建系统的和,在P0~P4口 中,为真正的双相口,为准双向口;口具有第二引脚功能。 3. CPU与内存或I/O接口相连的系统总线通常由__ ___、__ ____、_ __等三种信号组成。 4.当程序状态字PSW的RS0=1,RS1=0时,当前寄存器组选择的是第_ _组寄存器组。 5 .AT89C51单片机有_ ___个中断源,__ __级中断优先级别。 6.MCS-51单片机复位后,栈指针寄存器SP及程序计数器PC的值分别为__ __和__ 。 7.串行通信有_ _通信和通信两种通信方式。 8.51单片机指令按照空间属性分类(指令字节大小)可以分为_ 、、和 类。 9.外部中断1的中断入口地址为_ __。 内部有_ 个并行口,_ 口直接作输出口时,必须外接上拉电阻。 11. DAC0832芯片的转换精度是多少_ _位。 12. P2口通常用作_ _,也可以作通用的I/O口使用。 13.若由程序设定RS1、RS0=01,则工作寄存器R0~R7的直接地址。 14.8051的堆栈区一般开辟在_ _。 15.异步串行数据通讯的帧格式由位、位、位和位组成。 16. 定时器0的中断号为__ __。 17.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方式3是指得将拆成两个独立的8位计数器。而另一个定时器/计数器此时通常只可作为使用。 18.如果51单片机的晶振为6MHz,则机器周期为。 19. MCS89C51单片机的最大寻址空间是,该空间的地址范围为,系统上电及复位的程序入口地址为。 二.选择题 1. CPU主要的组成部部分为() a)运算器、控制器 b)加法器、寄存器 c)运算器、寄存器 d)运算器、指令译码器 2. INTEL 8051 CPU是()位的单片机 a) 16 b)4 c)8 d)准16 3. 8031复位后,PC与SP的值为() a )0000H,00H b) 0000H,07H c) 0003H,07H d)0800H,00H 4. 8031单片机的( )口的引脚,还具有外中断、串行通信等第二功能。 A. P0 B. P1 5. 51单片机的定时器2的中断号为() A、 1 B、 2 C、 3 D、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