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南郴州历史典故

湖南郴州历史典故

湖南郴州历史典故

介绍

湖南郴州是中国南方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典故。这些典故与郴州的文化、传统和人民的智慧紧密相连,展示了这座城市的过去和现在。本文将深入探讨湖南郴州的一些重要历史典故,带您了解这座城市的魅力。

一、郴州的名称由来

郴州的名称源于古代的郴江,因而得名。据史书记载,郴江又称为“浔江”或“唐江”,是湖南省最长的一条内河,拥有丰富的水资源。郴江流经郴州市区,给这个城市带来了重要的交通和经济条件。

二、五世同堂的美丽传说

郴州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讲述了一座五世同堂的房屋。相传远古时期,郴州一位名叫吴健的居民为了尽孝道,他与妻子、父亲、祖父和曾祖父一同居住在一座房子里,五世同堂、共同生活。

这个故事传承至今,郴州市民对于家庭和孝道非常重视。这座五世同堂成为了郴州的象征,也成为了人们追求和平幸福的目标。

三、岳麓书院与文化传承

岳麓书院位于郴州市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书院,也是湖南省重要的文化遗产。岳麓书院建于明代,最初是为了培养文人雅士而设立的。

岳麓书院以其卓越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教学风格而闻名,吸引了无数优秀的学子前来求学。书院内部布局精致,拥有丰富的文物和古籍,展示了郴州悠久的文化传统。

四、石鼓文化与历史街区

郴州的石鼓文化历史悠久,石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郴州作为石鼓文化的发祥地,因此保留了许多石鼓,成为了重要的旅游景点。

历史街区是郴州城区保存完好的传统建筑群,是了解当地文化和历史的最佳方式之一。在历史街区中,您可以欣赏到古老的木屋、石鼓和传统手工艺品,感受古代城市的独特魅力。

五、民歌与花鼓戏

郴州是一个富有民歌和戏曲文化的城市,民歌和花鼓戏是郴州人民喜爱的艺术形式。郴州的民歌通常歌颂自然风景、家乡恩情和爱情故事,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花鼓戏是湖南传统戏曲的一种,它融合了音乐、舞蹈、戏剧和武术等元素,表达了人类情感和社会关系。在郴州,您可以欣赏到地道的花鼓戏表演,感受湖南戏曲的魅力。

结论

湖南郴州拥有丰富的历史典故,每一个典故都代表着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通过了解湖南郴州的历史典故,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城市的文化传统和人民的智慧。郴州是一个值得探索的城市,它的历史和文化将给您带来深刻的体验和感受。快来郴州,感受这座城市的历史典故,领略其独特的魅力吧!

参考文献

1.张雯婧. (2019). 唐代两岸文化交流的诸元素与郴州二-九龙山码头区域文

化特色分析[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19(5):111-114.

2.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2012). 湖南志(第38卷)郴州志[M]. 中国

文史出版社, 2012.

郴州简介

郴州简介 郴州市位于湖南省东南部,地处南岭山脉中段与罗霄山脉南段交汇地带,东界江西省赣州市,南邻广东省韶关市、清远市,西接永州市,北交衡阳市及株州市,距省会长沙市350千米。总面积1.94万平方公里,占湖南省总面积的9.2%,总人口471万(2009年),25 个少数民族,其中瑶族人口8万余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02%。 郴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郴”字最早见于秦代的典籍中,“郴”字为篆书“林”与“邑”二字组合,意思为“林中之城”。汉朝时,高祖刘邦首置桂阳郡,郡治在郴州,从此,郴州便成为南方重镇,湘南经济、政治、文化中心。郴州由于其重要的地理位置,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史书记载,项羽曾屠义帝于郴,赵子龙曾大战桂阳郡,洪秀全曾屯兵郴州。同时,郴州也博得文人墨客的青睐,唐宋文人王昌龄、杜甫、韩愈、刘禹锡、秦少游等,均在此留下脍炙人口的诗文。宋时,诗人秦观被贬湘南,阪居旅驿,作《踏莎行·郴州旅舍》一首,留下“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的名句。词虽主体伤感,却也有情有景,情景交融,自此,郴州之名更为天下人传颂。 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叶挺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留下了光辉的战斗足迹。为了延续革命新一代的火种,郴州先后20多万优秀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谱出一首首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湘南起义纪念塔,《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颁布旧址,湘南年关暴动指挥部旧址等革命纪念地,成为我国革命史、建军史上不朽的丰碑。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给郴州带来了众多的古迹名胜:郴州有号称“天下第十八福地”的苏仙岭,有风光旖旎的200里“湘南洞庭”——东江湖,有被誉为“第二西双版纳”的莽山森林公园。 郴州市境内地貌复杂多样,其特点以山丘为主,岗平相当,水面较少。山地丘陵面积约占总面积的近四分之三。郴州境内总的地形地貌为东南面山系重叠,群山环抱;西部山势低矮,向北开口,中部为丘、平、岗交错。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东部是南北延伸的罗霄山脉,最高峰海拔2061.3米;南部是东西走向的南岭山脉,最高峰海拔1913.8米;西部是郴道盆地横跨,北部有醴攸盆地和茶永盆地深入,形成低平的地势,一般海拔200—400米,最低处海拔70米。 郴州全市分属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三大水系,即赣江、湘江和北江。属长江流域面积为15718.8平方公里,属珠江流域面积为3674.5平方公里。境内河流发育,成放射状密布 郴州共辖两区一市八县(北湖区、苏仙区、桂阳县、宜章县、永兴县、嘉禾县、临武县、汝城县、桂东县、安仁县、资兴市)等11个县(市、区),郴州资源丰富。素有“中国有色金属之乡”、“中国银都”、“南方重点林区”、“湖南能源基地”之称。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7类70多种,其中铋、钼、微晶石墨的储量居全国之首,钨、铅锌会储量分别居全国第三、第四位,矿产资源替在价值2656亿元,人均占用量位居全省第一。全市煤炭储量11亿吨,是华南能源的重要供应地;水能蕴藏量170万千瓦,是联合国小水电基地之一。森林覆盖率62%,是湖南重要的林产区。郴州是香港农产品供应基地之一,临武鸭、桂阳烟、东江鱼、裕湘面、永兴冰糖橙、桂东玲珑茶等农副产品主享誉海内外。全市境内有色金属矿品种齐全,64种有色金属矿中已发现矿产品40多种,全市主要有色金属探明储量达600多万吨,占湖南省总储量的三分之二,享有“中国有色金属之乡”的美誉。 郴州市四季分明,平地丘陵区的冬夏季长而春秋季短。山区则冬季长,而春、夏、秋季短。平地丘陵区,由冬入春和由春入夏,则南方早于北方2—4天。

湖南各县市名字背后的故事!

湖南各县市名字背后的故事! 湖南各县市名字背后的故事!2016-05-07 湖南人背后的故事湖南省因大部分区域处于洞庭湖以南而得名“湖南”,因省内最大河流湘江流贯全境而简称“湘”。全省辖13个市、1个自治州,下辖122个县(市、区),这些市州县有着不同的名字,然而你知道这些名字背后的故事吗?长沙市“长沙”得名说法很多,有说是古三苗语译音之说,意思是“祭祀的地方”;也有“长沙星”之说,古人按星宿分野,与社宿“长沙星”对应的这片地方就叫长沙。此外还有“沙洲”说、“万里沙祠”说等。望城1951年设县时以县城“望城坡”命名。望城坡,顾名思义,可以望见长沙城的坡地。2011年6月,撤销湖南省望城县设立长沙市望城区。浏阳以县治在浏水之北得名,而这条浏水,后世也转名为浏阳河了。宁乡唐贞观元年(627年)以“乡土安宁”之意置宁乡县。株洲市株洲古称建宁,公元214年,三国东吴在此设建宁郡。唐太宗贞观元年,建宁并入湘潭。古时,当地多槠树,因湘江流过而多沙洲,故株洲又称槠洲。到南宋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正式定名为株洲。醴陵初置县,隋废,唐初复置,《名胜志》称:“县北有陵(姜岭),陵下有井,涌泉如醴(甜酒),因以名县”。攸县原名“攸水县”,县境有攸水得名,唐改攸县。茶陵古代炎陵县(酃县)是茶陵县的一部分,有炎帝葬于茶乡之尾

传说,因而得名。炎陵1994年酃县改名,以境内炎帝陵得名。湘潭市“湘潭”之名来源于它的地理特征。一说为此地因处湘江之曲而多“潭”乃得名“湘潭”,另一说则更广为接受,即得名于昭山下湘江中的湘州潭,即昭潭,此潭实际为湘江中较深的一段,但因为传说中与周昭王的联系而颇为有名,以至于作为一个主要地理特征自唐朝起赋名其所在的地域为 湘潭县。湘乡公元前3年,西汉哀帝将涟水流域赐长沙王之子刘昌,封湘乡侯,“湘乡”开始作为侯国地名问世。东汉建武初年,始置湘乡县。韶山以境内韶峰得名。岳阳市关于“岳阳”名称的由来,有颜延之诗句说、幕阜山南说、巴丘山南说、“南门日阳”说四种说法。后两种说法依据不足,前两种说法虽与岳阳行政区划由来相关,但结论又有些偏颇。岳阳作为地名,是由于颜延之诗的影响和岳州辖区内曾在幕阜山之南建过岳阳县、岳阳郡,然后南名北移,约定俗成。至于最终成为行政区划的名称,则主要是由于积淀深厚的岳阳文化的巨大影响所致。华容古华容县县治在今天湖北省监利县境内,是春秋时的容邑,以“华丽的容城”得名,后世复设华容县,只有南半部了。湘阴南朝宋元徽二年(474年)析罗、益阳、湘西三县地置县于湘水之阴,故名湘阴。平江原以境内昌江命名昌江县,五代时为避皇帝名讳改名为“平江县”。汨罗1966年析湘阴县置县,以境内汨罗江命名。临湘北宋淳化五年(994年)置王朝县,至道二年(996

郴州历史略览

郴州历史略览 郴州市位于湖南省东南部,地处南岭山脉与罗霄山脉交错、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分流的地带。“北瞻衡岳之秀,南直五岭之冲”,自古以来为中原通往华南沿海的“咽喉”。既是“兵家必争之地”,又是“文人毓秀之所”。东界江西赣州,南邻广东韶关,西接湖南永州,北连湖南衡阳、株洲,素称湖南的“南大门”。郴州,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桂阳县境内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刻纹骨椎表明,早在一万多年前,郴州一带就有原始人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郴”字独属郴州,最早见于秦朝,为篆体“郴”,由林、邑二字合成,意谓“林中之城”。“郴”字见之于史传,是汉代司马迁所写《史记》,其中记载(项羽)“乃使使徙义帝长沙郴县”。从此,“郴”字赫然纸上,脍炙人口。郴州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已有两千余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在湖南置黔中、长沙二郡,在郴州一带设置郴县,郴县属长沙郡;西汉时,分长沙南郡为桂阳郡,领县十一;南北朝时,宋、齐、梁称桂阳国,陈时又称桂阳郡;隋文帝开启九年,一度废桂阳郡,置郴州;唐玄宗天宝元年,又称桂阳郡;宋称郴州桂阳郡,设知军;元改郴州路,设总管;明洪武元年改路,置郴州府,设知府;清为直隶州,设知州;民国改州为县。历代治所一直在郴州。

郴州是一座有着二千二百多年历史的古城,是湖南省人民政府于1988年首批公布四个之一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文物丰实,有1898处不可移动文物,已公布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有143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03处;配合建设工程的抢救性考古发掘,以汉墓、战国墓为主,出土文物近万余件。如湘南年关暴动指挥部旧址、明代濂溪书院古建筑、清代轿顶屋古建筑、元石佛寺—石窟造像石刻、张学良囚禁地旧址—“屈将室”、宋三绝碑石刻、义帝陵古墓葬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北宋著名理学家周敦颐一篇《爱莲说》曾影响激励古今多少才子佳人,而这享誉千古,流传百世的散文名篇就是周敦颐在郴州汝城任县令时所作。周敦颐离开汝城后,汝城人民“思之不忘”。为了纪念这位理学鼻祖,宋宁宗嘉定13年(公元1220年),县令周思诚在县府首建“濂溪先生祠”,之后,又改建为“希濂堂”,“濂溪阁”;明朝嘉靖甲寅年(公元1554年),县令徐兆先在“濂溪阁”增建讲堂学舍,正式创办了“濂溪书院”。“濂溪书院”座落在县城西郊金凤岭麓,前临清溪,背靠青山,座北朝南,砖木结构。主体建筑为四合院式布局,两层楼房,小青瓦硬山顶。其建筑设计别出心裁,前栋马头山墙,巍然凌风。 郴州是个多民族地区,有汉、瑶、蒙、畲、回、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朝鲜、满、侗、白、土家、哈尼、傣、黎、高山、水、东方、纳西、柯尔克孜、土、仫佬、仡佬等27个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郴州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艺术和传统风俗。至今仍广为流传的戏剧有:昆剧、祁剧、京剧、越剧、花鼓戏、花灯戏、皮影戏及杂技等。 在郴州地区,曾经出现过不少伟大的人物,为我国乃至世界都做出过巨大贡献,他们的事迹到现在都能得到流传,我们要以他们为骄傲。

郴州的红色革命故事

郴州的红色革命故事 (实用版3篇) 目录(篇1) 一、郴州红色革命故事的背景 二、郴州红色革命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三、郴州红色革命的历史意义 四、郴州红色革命的当代启示 正文(篇1) 郴州,这座位于湖南省东南部的城市,有着丰富的红色革命历史。在20 世纪初,中国社会正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人民生活困苦,民族危亡。在这样的背景下,郴州的革命火种开始点燃,革命先驱们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一、郴州红色革命故事的背景 20 世纪初,中国正面临着列强的侵略和割据,政治腐败,民生凋敝。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人民开始觉醒,寻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为中国革命注入了新的力量。郴州地区的革命斗争也逐渐兴起,成为了中国革命的一部分。 二、郴州红色革命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郴州红色革命的重要事件包括:1927 年秋收起义,1928 年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以及 1934 年的长征。这些事件不仅深刻影响了郴州地区的革命斗争,也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朱德、陈毅是郴州红色革命的重要人物。他们在郴州地区领导了多次革命斗争,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朱德,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他的军事才能和革命精神深受人民敬仰。

三、郴州红色革命的历史意义 郴州红色革命对于中国革命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培养了一大批革命志士,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那就是坚定的革命信念、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以及为民族和人民利益而奋斗的崇高品格。 四、郴州红色革命的当代启示 在新时代,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郴州红色革命的精神,坚定“四个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我们要学习革命先辈们的坚定信念,始终保持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忠诚。我们要学习革命先辈们的敢于斗争精神,面对困难和挑战,勇往直前,攻坚克难。我们要学习革命先辈们的为民情怀,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为人民的幸福和国家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目录(篇2) 一、郴州红色革命故事的背景 二、郴州红色革命的重要事件 三、郴州红色革命的历史意义 四、郴州红色革命的当代启示 正文(篇2) 一、郴州红色革命故事的背景 郴州,位于我国湖南省南部,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自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这里领导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早在大革命时期,郴州地区的农民运动就开展得如火如荼,为后来的武装斗争奠定了基础。 二、郴州红色革命的重要事件 1.1927 年秋收起义:在毛泽东的领导下,郴州地区的农民武装起义

湖南省郴州市的详细情况介绍

湖南省郴州市的基本详细情况详细介绍 郴州市位于湖南省东南部,地理坐标为25°35′N至26°50′N,113°40′E至114°45′E之间。郴州市下辖9个县(市、区),总面积19387平方公里,人口约500万。郴州市地处粤、赣、湘三省交界处,素有“南国门户”之称。郴州市的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 一、历史文化 郴州市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秦朝时期,郴州市设立郴县,隶属长沙郡。汉武帝时期,设立桂阳郡,治所设在郴县。历史上,郴州市曾先后被称为郴阳、桂阳、郴州等。郴州市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仰天湖、南华寺、桂阳古城等。 二、经济发展 郴州市经济发展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服务业为支撑。农业方面,郴州市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农产品品种丰富,品质优良。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有色金属资源储量丰富,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工业方面,郴州市以能源、建材、化工、机械制造等为主导产业,拥有一批知名的企业和工业园区。服务业方面,郴州市依托优

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了旅游、商贸、餐饮等多元化的服务业。 三、旅游资源 郴州市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以下是一些郴州市著名的旅游景点: 1. 仰天湖:位于郴州市北部,海拔1417米,是湘南地区最大的高山草原。这里草场宽阔,景色优美,是游客观光、摄影、露营的好去处。 2. 桂阳古城:位于郴州市南部,桂阳古城是郴州历史文化名城的象征,拥有多个历史文化遗迹,如桂阳古街、桂阳塔等。 3. 资兴东江湖:位于郴州市西部,东江湖是我国最大的人工湖,湖区风景如画,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相互交融,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4. 临武通天山:位于郴州市西北部,通天山是湘南最高峰,海拔1704米。这里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壮观的瀑布群,是徒步和登山爱好者的天堂。

湖南郴州历史典故

湖南郴州历史典故 介绍 湖南郴州是中国南方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典故。这些典故与郴州的文化、传统和人民的智慧紧密相连,展示了这座城市的过去和现在。本文将深入探讨湖南郴州的一些重要历史典故,带您了解这座城市的魅力。 一、郴州的名称由来 郴州的名称源于古代的郴江,因而得名。据史书记载,郴江又称为“浔江”或“唐江”,是湖南省最长的一条内河,拥有丰富的水资源。郴江流经郴州市区,给这个城市带来了重要的交通和经济条件。 二、五世同堂的美丽传说 郴州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讲述了一座五世同堂的房屋。相传远古时期,郴州一位名叫吴健的居民为了尽孝道,他与妻子、父亲、祖父和曾祖父一同居住在一座房子里,五世同堂、共同生活。 这个故事传承至今,郴州市民对于家庭和孝道非常重视。这座五世同堂成为了郴州的象征,也成为了人们追求和平幸福的目标。 三、岳麓书院与文化传承 岳麓书院位于郴州市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书院,也是湖南省重要的文化遗产。岳麓书院建于明代,最初是为了培养文人雅士而设立的。 岳麓书院以其卓越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教学风格而闻名,吸引了无数优秀的学子前来求学。书院内部布局精致,拥有丰富的文物和古籍,展示了郴州悠久的文化传统。 四、石鼓文化与历史街区 郴州的石鼓文化历史悠久,石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郴州作为石鼓文化的发祥地,因此保留了许多石鼓,成为了重要的旅游景点。

历史街区是郴州城区保存完好的传统建筑群,是了解当地文化和历史的最佳方式之一。在历史街区中,您可以欣赏到古老的木屋、石鼓和传统手工艺品,感受古代城市的独特魅力。 五、民歌与花鼓戏 郴州是一个富有民歌和戏曲文化的城市,民歌和花鼓戏是郴州人民喜爱的艺术形式。郴州的民歌通常歌颂自然风景、家乡恩情和爱情故事,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花鼓戏是湖南传统戏曲的一种,它融合了音乐、舞蹈、戏剧和武术等元素,表达了人类情感和社会关系。在郴州,您可以欣赏到地道的花鼓戏表演,感受湖南戏曲的魅力。 结论 湖南郴州拥有丰富的历史典故,每一个典故都代表着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通过了解湖南郴州的历史典故,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城市的文化传统和人民的智慧。郴州是一个值得探索的城市,它的历史和文化将给您带来深刻的体验和感受。快来郴州,感受这座城市的历史典故,领略其独特的魅力吧! 参考文献 1.张雯婧. (2019). 唐代两岸文化交流的诸元素与郴州二-九龙山码头区域文 化特色分析[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19(5):111-114. 2.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2012). 湖南志(第38卷)郴州志[M]. 中国 文史出版社, 2012.

湖南的红色小故事

湖南的红色小故事 提起湖南,大家往往想到的是镶嵌在湘西山水间的凤凰,或者是鬼斧神工的张家界等等。今天我们不聊山水,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来聊聊一个“红色”的湖南。 湖南除了有好山好水之外,更是“革命摇篮,伟人故里”,作为近现代革命策源地的湖南。湖南蕴藏着巨大红色旅游资源,也是全国党性教育优先阵地。现在精选了八大红色教育基地,让我们一同来忆往昔峥嵘岁月。 毛泽东故居 不去韶山,枉到湖南。中国人民伟大领袖的故居就在韶山市韶山冲。毛泽东故居是毛泽东出生和少年活动的地方。毛泽东纪念馆包括:毛泽东铜像、毛泽东少年时代读书的私塾旧址、毛氏宗祠、毛震公祠、毛鉴公祠等历史遗址和纪念性建筑,同时对有关反映毛泽东生平和思想的文物、资料进行征集、研究、陈列和宣传。馆藏文物、资料达1.6万多件,名人字画1000多幅,是毛泽东生平和毛泽东思想研究的重要基地。 这里青山环抱,翠竹婆娑,周围山脉属衡山余脉,主峰为韶峰,故居对面为象鼻山,遥望枫梓山,东南为南坨,西侧500米处有涟水(湘江支流)一级支流韶河,门前有两口池塘,小池塘植满莲藕,周围植被为人工杉、松、竹及杜鹃花、栀子花等,夏季荷花飘香,绿水莹莹,风过处,荡起缕缕涟漪。 雷锋纪念馆

长沙市望城区雷锋街道正兴路42号,坐落着一群庄严典雅的建筑,在苍松翠柏之中,显得格外庄重、肃穆,这就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湖南雷锋纪念馆。 雷锋纪念馆以详实的内容、丰富的资料,再现了雷锋这位伟大共产主义战士短暂而平凡的一生。按功能划分为六个区:即凭吊区、展览区、碑苑区、雕塑区、青少年教育活动区和综合服务区。园区内主要有雷锋纪念碑、雷锋塑像、雷锋墓、雷锋事迹陈列馆等建筑及青少年教育活动设施。一层采用专题和编年体形式详实地再现了雷锋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二层展出了40多年全民学雷锋活动和典型事迹。现有馆藏照片2万多张、文物3千多件,是一座现代化的一流展馆。 “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 “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位于汝城县西部,以沙洲瑶族村为核心,范围包括沙洲、韩田、秀水、文市、五—等村庄,西北至厦蓉高速文明出入口,东南至秀水村,面积约3.2平方公里。 “半条被子”的故事,是红色经典故事。在1934年11月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位于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七里桥境内,面积4万多平方米。旧址主要包括抗日胜利受降纪念坊、中国战区受降旧址(包括受降会场旧址,中国陆军总司令部旧址,何

湖南郴州历史典故

湖南郴州历史典故 郴州,是湖南省南部的一个城市,位于湘桂交界处,是湖南省面积 最大的城市之一。郴州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在这里,有许多蕴含着深刻意义的历史典故,让这个城市更加独特和 有特色。 一、古城岳阳楼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衡山县城南岳阳楼街,是中国独树一帜的 古代楼阁式建筑,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岳阳楼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修建始于唐代,历经南北朝、宋、元、明、清多代,在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岳阳楼有 着著名的《岳阳楼记》,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珍品之一,被誉为“天下第 一楼”。 二、梦江南画意丹青 梦江南,是元代画家郑板桥的代表作品之一,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梦江南画意丹青在郴州也有着悠久的历史,郴州在明清时期,是郑板 桥的祖籍地,郑板桥在这里留下了许多传世名画,如《梦江南》、 《白石道人》等,都是中国绘画史上的艺术珍品。郴州市郴江区郴江 街道有郑板桥故居博物馆,展示了郑板桥的生平事迹及其重要作品。三、梅子涧清香晕郴州

梅子涧,位于郴州市北郊,是一个以梅花和山水景致为主的公园。梅 子涧风景区由状元洲、秀峰岭、水美谷、翠微山等景观组成,以浓烈 的文化氛围和自然美景著称。冬季,梅子涧的梅花盛开,清香四溢, 是当地的冬季旅游胜地之一。梅子涧也是中国梅花文化之乡,各种与 梅花有关的文化活动在这里也非常丰富。 四、怀抱湘南,铸就壮丽 总之,郴州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方。无论是岳阳楼、梦江南,还是梅子涧,都是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郴州的历史典 故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对于我们了 解历史和文化,可以带来不少的启示。虽然郴州的历史典故博大精深,但我们相信,怀抱湘南的人们将会继承和传承这种文化。 在未来的日子里,湖南省郴州市的发展将继续往好的方向走,拥有一 段辉煌的历史,未来的发展之路也将充满无限可能。作为一个湖南人,我们要更加了解和热爱这个地方,让我们一起共同努力,铸就美丽的 源头之地。

郴州旅游文化发展历程

郴州旅游文化发展历程 郴州,位于中国湖南省南部,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自然风貌,因此自古以来就吸引着众多游客。郴州的旅游文化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下面将梳理一下郴州旅游文化的发展历程。 远古时期,郴州地区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同时也孕育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积淀。在郴州早期的文化发展过程中,农耕文化是最主要的内容。郴州的土壤肥沃,气候适宜,为农业提供了极佳的条件。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郴州就成为了农耕文化的核心地区。 随着历史的演进,郴州的旅游文化逐渐丰富多样。特别是在宋朝,郴州成为了文化艺术的中心。当时的郴州人民热爱舞蹈、音乐和绘画艺术,形成了独特的地方文化。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曾写下了《郴州早梅芳草词》一文,表达了对郴州自然环境和文化传承的赞美。 明清时期,郴州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当时的郴州城市建设得到了进一步的推进,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市区和建筑风格。同时,郴州的名胜古迹也开始吸引了大量游客。比如,古代的岳阳楼、汉代的市上洞和北门城楼等,都成为郴州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代以来,郴州的旅游文化蓬勃发展。随着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郴州感受其独特的魅力。郴州的山水景观、丰厚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都成为了吸引游客的关键因素。著名的景点如零陵旅游区、南岳衡山、苏仙岭等,成为了

郴州旅游文化的代表。 如今,郴州的旅游文化正不断发展壮大。政府和社会各界积极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建设了更多的旅游设施和配套设施。同时,也加强了对于地方民俗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使郴州的旅游文化更加独特和丰富。 郴州的旅游文化发展历程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历史,积累了独特的文化资源。未来,郴州将继续致力于旅游文化的发展,努力打造更加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欣赏郴州的美景和体验其独特的文化魅力。

苏仙岭故事

苏仙岭故事 苏仙岭,位于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是中国著名的名山仙境旅游胜地之一。这座山因其传奇的历史和神秘的传说而闻名于世,下面就让我为您讲述苏仙岭的故事。 传说一:苏仙的传说 苏仙岭的名字源于一个传奇的人物——苏仙。据传,苏仙是唐朝的一位贤士,因为不满当时朝政的腐败,便弃官隐居在苏仙岭。他在此地修炼成仙,成为了苏仙岭的开山祖师,也成为了后人顶礼膜拜的对象。 苏仙岭的山峰间有一块巨大的岩石,名为“卧牛石”,相传是苏仙修行时常常躺卧的地方。在这块岩石上,有一个小洞穴,洞穴内有一座石碑,石碑上刻着苏仙的遗言:“云来云去,依旧是山。”这句话表达了苏仙对人生的豁达和对修行的执着。 传说二:白蛇的传说 苏仙岭的另一个著名传说是一只白蛇的故事。传说在很久以前,苏仙岭上有一条修炼千年的白蛇,因为修炼有成,能够变化成人形。这只白蛇喜欢在山间游玩,与山民们相处融洽,成为了他们心中的神灵。 然而,有一天,这只白蛇误食了一颗毒丹,导致它的修为大减,无法再维持人形。为了恢复修为,它开始在山间寻找解毒的方法。最

终,它在一位道士的帮助下,成功解除了毒丹的危害,恢复了人形。 在这个过程中,白蛇与道士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为了答谢道士的恩情,白蛇决定将自己的千年修行传授给他。从此,苏仙岭的白蛇与道士成为了最好的朋友,一起在山间修行。 传说三:三绝画 苏仙岭还有一幅神秘的画作,名为“三绝画”。这幅画作是由一位名叫李明山的画家所创作。据传,李明山在苏仙岭潜心创作多年,最终完成了这幅举世闻名的画作。 这幅画作共有三幅作品,分别是《饮马渡秋水》、《香炉生紫烟》和《清辉照天池》。这三幅画作以山水为主题,以独特的笔法和构图描绘了苏仙岭的美丽景色。每一幅画作都充满了诗情画意,令人陶醉。 然而,这幅画作并非人人都能欣赏。据传,只有心灵纯净、心怀敬畏之人才能够看出这幅画作的真正精髓。在过去的几百年里,无数文人墨客、名流雅士前来观赏这幅画作,但能够看出其中奥秘的却是寥寥无几。 传说四:神秘的石碑 在苏仙岭的主峰上,有一块神秘的石碑,名为“天书”。这块石碑上刻有一些奇形怪状的符号,没有人能够解读其中的含义。据传,这块石碑是苏仙留下的遗迹,上面刻有他修炼的秘籍和人生的智慧。 为了保护这块石碑,当地居民在周围修建了一座石塔加以保护。

宜章夜故事简单介绍

宜章夜话:听说这里有些神秘故事如果你来到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最好安排一些时间留在晚上的 时候探索当地的神秘历史和传说。在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小县城里, 有许多传说、神话和故事,让人忍不住想知道更多。下面就让我们来 探索宜章夜话的世界。 第一站:双泉寺的阴阳鼎 双泉寺位于县城西北方向,是一座古老的佛教寺庙。据说,这里 曾有三只满是黑色鱼眼的铜鼎,分别代表着阴阳和中和之道。但是, 这三只鼎后来却被盗,其中只有一只在寺庙后山被发现。至今,这只 神秘的鼎还在双泉寺的香客中流传,被认为是能够招财进宝的吉祥物。 第二站:五岳山的神秘光芒 五岳山又称云梦山,位于宜章县城南方,是著名的道教胜地。据 说每年农历六月初六的晚上,五岳山会出现神秘的光芒,被称为“五 岳洞天之光”。许多人前来观看这个神奇的现象,认为光芒是灵魂升 华的象征,保佑着人们的平安和幸福。 第三站:峨眉山的幽灵故事 从宜章县城往北走,还有一座著名的山峰——峨眉山。这里有一 个神秘的地方,叫做“幽灵城”。传说在峨眉山上,有一支由阴曹地 府派下的队伍,专门负责亡魂收集和灵魂转世。这支队伍通常在深夜 出现,身着黑袍、头戴披风,手持牛头刀和骨箭等神秘工具。据说,

他们会在夜晚的没人山路上寻找食魂、冤魂和鬼魂,如果不幸被他们发现,可能会引起不幸。 第四站:龙山的神秘崖洞 龙山位于县城的西南方向,是一座山水秀丽、自然环境优美的风景区。在山顶附近有一个神秘的峡谷,叫做“龙穴”。据说穿越这个峡谷,会有一种神秘的感觉,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在峡谷中还有许多自然形成的岩洞和石柱,让人联想起仙境和神话。 总之,如果你来到宜章县,不妨在夜晚的时候探索这些神秘历史和传说。这些故事或许只是流传在当地的传说中,但却让人感受到神秘和美丽的当地文化。

湖南省郴州市资兴市 红色旅游的重要场所

湖南省郴州市资兴市红色旅游的重要场所 湖南省郴州市资兴市:红色旅游的重要场所 湖南省郴州市资兴市位于中国中部,素有“革命圣地”的美誉。 作为红色旅游的重要场所之一,资兴市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和历史遗迹。本文将为您介绍资兴市的红色旅游景点,包括红军 广场、革命烈士陵园、红军桥等。 1. 红军广场 红军广场位于资兴市中心,是一个重要的红色旅游景点。广场 氛围庄严,红旗飘扬,寓意着无数革命先烈为我们的自由和幸福 作出了巨大牺牲。在广场的中央,矗立着一尊高大的毛泽东雕像,它是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英勇精神的崇高致敬。每年的重大纪念日,广场上举办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和来自 全国各地的政府官员。 2. 革命烈士陵园 革命烈士陵园是铭记革命先烈的重要场所,在资兴市内有许多 这样的陵园。这些陵园里供奉着为革命事业献身的英雄烈士的墓碑,每年都有大批的人们前来瞻仰和敬奉。在这里,人们可以感

受到这些烈士为我们带来的自由和繁荣,也可以铭记历史,警示 后人。 3. 红军桥 红军桥是资兴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红色旅游的必去之地。这座桥建于抗日战争时期,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个重要过江通道。桥面宽敞,桥身高耸,使人们立于桥上,可以远眺湘江壮丽的景色。桥上还有一些历史照片和文字介绍,让游客更加了解红军长 征的历史和资兴市的革命背景。 4. 革命历史博物馆 资兴市的革命历史博物馆是一座集红色文化、红色历史、红色 照片和实物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馆内陈列了大量关于共产党、红军和革命历史的展品,包括珍贵的照片、文件、文物等。通过 参观博物馆,人们可以全面了解资兴市的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 深入感受先烈们为我们追求美好生活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5. 革命纪念馆 革命纪念馆是资兴市的红色旅游景点之一,也是对革命英烈的 怀念之地。馆内陈列着大量珍贵的革命历史资料、图片和文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