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牧草试题

牧草试题

牧草试题
牧草试题

牧草试题

————————————————————————————————作者:————————————————————————————————日期:

?

1、牧草

2、间作

3、青贮饲料4、混播

5、上繁草

6、饲料轮作

7、硬实种子

8、根瘤菌接种

9、青贮二次发酵

10、秸秆氨化二、填空(每空1分;共18分)

1、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因素主要有、、、和土壤。

2、影响青干草品质的因素包括、、外界气候条件、贮藏条件等。

3、调制优良青贮饲料应具备的条件是: 、、厌氧条件和适宜温度。

4、在调制青干草时,综合考虑牧草的产量、营养价值和来年的产草量,认为豆科牧草的适宜刈割时期是 ,禾本科牧草的适宜刈割时期是。

5、苜蓿在放牧中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反刍动物在单播苜蓿草地上放牧时,放牧时间过长易得 (病),牛较羊易发生,泌乳母牛和带羔母羊又较一般牛和羊易发生。原因是苜蓿青草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它们能在瘤胃中形成大量的持久性的泡沫,这种泡沫产生后妨碍了瘤胃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的排出,因而引起牛羊死亡或产乳力下降。牛羊放牧前喂一些 ;露水未干前暂缓放牧;豆科牧草与禾本科牧草混种均可减少该病的发生。

二、填空(每空1分;共18分)

1、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因素主要有、、、和土壤。

2、影响青干草品质的因素包括、、外界气候条件、贮藏条件等。

3、调制优良青贮饲料应具备的条件是:、、厌氧条件和适宜温度。

4、在调制青干草时,综合考虑牧草的产量、营养价值和来年的产草量,认为豆科牧草的适宜刈割时期是 ,禾本科牧草的适宜刈割时期是。

5、苜蓿在放牧中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反刍动物在单播苜蓿草地上放牧时,放牧时间过长易得(病),牛较羊易发生,泌乳母牛和带羔母羊又较一般牛和羊易发生。原因是苜蓿青草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 ,它们能在瘤胃中形成大量的持久性的泡沫,这种泡沫产生后妨碍了瘤胃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的排出,因而引起牛羊死亡或产乳力下降。牛羊放牧前喂一些;露水未干前暂缓放牧;豆科牧草与禾本科牧草混种均可减少该病的发生。

6、与豆科牧草相比,禾本科牧草含有较多的 ,易于调制成品质优良的青贮料。

7、建植人工草地时,对种子品质的要求包括、、、无病虫害、含水量低五个方面。

8、饲喂水生饲料时,应注意进行,并将其和多种饲料搭配,以防传播寄生虫病以及满足畜禽对营养的全面需要。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在括号内划√,错误的打×)

1、一般豆科牧草寿命比禾本科牧草短。因此,草地的利用年限愈长,豆科牧草所占比例应愈低,以免豆科牧草衰退后地面裸露,杂草丛生。()

2、一般而言,牧草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含量随发育阶段的延迟逐渐降低;无氮浸出物和纤维素含量随生育期的延迟逐渐增多。( )

3、不易青贮的原料不用与其他易于青贮的原料混贮,也不用添加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饲料便能青贮成功。( )

4、苜蓿适宜在温暖湿润地区种植,其抗寒抗旱能力都较弱,不适合种植在我国北方地区。

() 5、一般豆科牧草,具有较强的耐牧性,虽经践踏仍不易受损,再生性强。在调制干草时叶片不易脱落,茎叶干燥均匀。( )

6、鸭茅,也叫鸡脚草,耐荫蔽,常栽培于果园间隙地,对于提高果园土壤肥力,预防杂草滋生,有效利用土地,实行林牧结合均有着重要意义。( )

7、调制青贮饲料时,为了避免空隙存有空气而腐败,任何切碎的植物原料在青贮设施中都要装匀和压实,而且压的越实越好,尤其是靠近壁和角的地方不能留有空隙,这样更有利于创造厌氧环境,便于乳酸菌的繁殖和抑制好气性微生物的生存。( ) 8、首次种植豆科牧草的土地不用进行根瘤菌接种便可直接播种。( )

9、由于青贮饲料含有大量有机酸,具有轻泻作用,因此母畜妊娠后期不宜多喂,产前15d停止饲喂。()

10、黄花苜蓿也叫野苜蓿、南苜蓿,由于其植物体内含有香豆素,因此青饲时家畜易得臌胀病,青饲时与禾本科牧草混合饲喂,可防止此病发生。( )四、简述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建植人工草地时,草种的选择十分重要,试简述选择适宜草种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2、简述牧草混播的优越性。

3、简述青贮饲料的制作过程。

4、简述复种技术的增产措施。

5、简要阐述草田轮作对饲草生产及畜牧业发展的意义

五、计算题(6分)

水葫芦和小麦秸秆粉混合青贮时,水葫芦摊晒1天后含水量为85%,小麦秸秆粉含水量为10%,混合青贮的的理想含水量为75%。问经摊晒1天后,每1000公斤水葫芦青贮时,需添加小麦秸秆粉多少公斤?

六、论述题(共16分) 1、试论牧草混播的原理。

参考答案

一、解释下列专业术语(每小题2分,共20分) 1、牧草:

广义的牧草泛指一切可用于饲喂家畜的草类植物,包括草本植物,藤本植物及小灌木、半灌木和灌木。

狭义的牧草专指可供栽培的饲用草本植物,尤指栽培的豆科和禾本科牧草。

2、间作:是指2种或2种以上生长期相近的作物在同一块土地上,按照一定宽度或行数划为条带相间种植的种植方式。

3、青贮饲料:是指在厌氧条件下经过乳酸菌发酵调制保存的青绿多汁饲料。

或新鲜的、萎蔫的或者是半干的青绿饲料,在密闭条件下利用青贮原料表面上附着的乳酸菌的发酵作用,或者在外来添加剂的作用下促进或抑制微生物发酵,使青贮pH值下降而保存的饲料叫青贮饲料。3、青干草:由青绿牧草及饲用作物干燥而成,水分15~18%以下的牧草。

4、混播:在同一块田地上,同期混合种植2种或2种以上牧草的种植方式称为混播。5、上繁草:植株上部分枝较多而下部分枝较少,适合刈割利用的牧草。 6、饲料轮作:以生产饲草饲料为主的轮作。又称为草料轮作。

7、硬实种子:在豆科等牧草种子中,有一部分种子由于种皮结构致密和具有角质层,导致其种皮不透水,从而造成这部分种子休眠。此类种子称为硬实种子。

8、根瘤菌接种:是指播前将特定根瘤菌菌种转嫁到与其有共生关系的豆科植物种子上的方法。9、青贮二次发酵:指经过乳酸发酵后的青贮料,在开窖后,由于酵母菌、霉菌及其他好氧性细菌大量生长而引起的腐败现象。

10、秸秆氨化:指在秸秆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氨水、无水氨(液氨)、尿素、碳铵、硫酸铵溶液,以提高秸秆消化率和营养价值的方法。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1、光;温;水;气。

2、原料的种类和收获时期;调制方法。 3、适当含糖量;适当含水量。4、现蕾期;抽穗期。

5、臌胀病;皂甙;干草或粗饲料。

6、糖类物质。

7、纯净度高;籽粒饱满匀称;生活力强 8、消毒处理。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Χ) 1、√ 2、√ 3、× 4、× 5、× 6、√7、√ 8、×9、√ 10、√

四、问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8、消毒处理。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Χ) 1、√ 2、√ 3、× 4、× 5、×6、√ 7、√8、× 9、√ 10、√

四、问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

(1)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和栽培条件任何一种牧草以及饲料作物对气候条件都有一定的适应范围,这是由其基因特性所决定的。因此选用的草种必须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1.5分) (2)符合建植人工草地的目的和要求。①生产饲草;②养田肥地;③环境保护。(1.5分)(3)根据混播草地利用年限选择适宜的草种一般豆科牧草寿命比禾本科牧草短。因此,草地的利用年限愈长,豆科牧草所占比例应愈低,以免豆科牧草衰退后地面裸露,杂草丛生。(1.5分)

(4)混播在一起的牧草应具有种间相容性。(1.5分) 2、

(1)单位面积产量高而稳定良好的混播组合,单位面积的牧草产量高而稳定,不仅体现在年内各段时间,而且也体现在年际之间。(1分)

(2)混播牧草品质改善,营养完全 (1分)

(3)混播牧草易于收获调制匍匐或缠绕性牧草与直立性牧草混种可防止倒状,便于收获,更有利于干草的调制和青贮。(1分)

(4)减轻杂草病虫为害混播草地茎叶繁茂,稠密的草层抑制了杂草的生长发育,使其生长细弱,

8、消毒处理。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Χ) 1、√ 2、√3、× 4、× 5、× 6、√ 7、√ 8、×9、√10、√

四、问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

(1)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和栽培条件任何一种牧草以及饲料作物对气候条件都有一定的适应范围,这是由其基因特性所决定的。因此选用的草种必须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1.5分)(2)符合建植人工草地的目的和要求。①生产饲草;②养田肥地;③环境保护。(1.5分) (3)根据混播草地利用年限选择适宜的草种一般豆科牧草寿命比禾本科牧草短。因此,草地的利用年限愈长,豆科牧草所占比例应愈低,以免豆科牧草衰退后地面裸露,杂草丛生。(1.5分)

(4)混播在一起的牧草应具有种间相容性。(1.5分) 2、

(1)单位面积产量高而稳定良好的混播组合,单位面积的牧草产量高而稳定,不仅体现在年内各段时间,而且也体现在年际之间。(1分)

(2)混播牧草品质改善,营养完全(1分)

(3)混播牧草易于收获调制匍匐或缠绕性牧草与直立性牧草混种可防止倒状,便于收获,更有利于干草的调制和青贮。(1分)

(4)减轻杂草病虫为害混播草地茎叶繁茂,稠密的草层抑制了杂草的生长发育,使其生长细弱,分枝分蘖减少。(1分)

(5)恢复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豆科牧草根系较深,可以吸收大量的钙,禾本科牧草有大量须根,主要分布在耕作层内。两者混播后在土壤中遗留大量的残根,这些根系死亡后,能在土壤中遗留多量的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形成土壤腐殖质,从而增加土壤团粒,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提高土壤肥力。(2分)

3、

(1)原料的适时收割良质青贮原料是调制优良青贮料的物质基础。根据青贮品质、营养价值、采食量和产量等综合考虑。(1.5分)

(2)调节水分适时收割时其原料含水量通常为75%~80%或更高。可以采用晾晒、混合青贮的方法进行水分调节。(1.5分)

(3)切碎和装填原料的切断和压裂是促进青贮发酵的重要措施。切碎的程度取决于原料的粗细、软硬程度、含水量、饲喂家畜的种类和铡切的工具等。(1分)

(4)压实避免空隙存有空气而腐败,任何切碎的植物原料在青贮设施中都要装匀和压实,这样更有利于创造厌氧环境,便于乳酸菌的繁殖和抑制好气性微生物的生存。(1分)

(5)密封与管理原料装填压实之后立即密封和覆盖,其目的是隔绝空气与原料接触,并防止雨水进入。密封后,还需经常检查,发现裂缝应及时处理,以保证高度密封。(1分)

提高土壤肥力。(2分)

3、

(1)原料的适时收割良质青贮原料是调制优良青贮料的物质基础。根据青贮品质、营养价值、采食量和产量等综合考虑。(1.5分)

(2)调节水分适时收割时其原料含水量通常为75%~80%或更高。可以采用晾晒、混合青贮的方法进行水分调节。(1.5分)

(3)切碎和装填原料的切断和压裂是促进青贮发酵的重要措施。切碎的程度取决于原料的粗细、软硬程度、含水量、饲喂家畜的种类和铡切的工具等。(1分)

(4)压实避免空隙存有空气而腐败,任何切碎的植物原料在青贮设施中都要装匀和压实,这样更有利于创造厌氧环境,便于乳酸菌的繁殖和抑制好气性微生物的生存。(1分)

(5)密封与管理原料装填压实之后立即密封和覆盖,其目的是隔绝空气与原料接触,并防止雨水进入。密封后,还需经常检查,发现裂缝应及时处理,以保证高度密封。(1分)

4、

(1)力争早播早播是复种增产的基本措施。抢时播种是增产手段,如下茬作物生长期紧迫时,可用提前育苗移栽的办法去弥补时间不足。也可采用套作复种。(2分)

(2)促进丰产早熟的措施施足基肥和磷肥可促进上,下茬作物早出苗,早成熟。下茬作物以追施化肥为主,生长后期要减少氮肥施入量以防徒长晚熟。密植作物可适合播种量,减少灌溉次数以促进早熟抑制无效分蘖。对下茬要采用早间苗、早中耕除草、早追肥等方法来提高土温促进早熟。(3分)

总之,复种要以抢时播种和促进丰产早熟的各项农业技术措施相结合,确保高产优质和高效。(1分)

5、

(1)饲草的主要来源之一,畜牧业的必要物质基础,有利于种植业和养殖业结合。(1.5分)(2)在获得可用畜产品的同时,产生廉价而数量客观的有机肥,有利于恢复和改善土壤肥力,促进粮食生产。(1.5分)

(3)增加土地复种指数,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生产力。(1.5分)

(4)环境保护与农业环境资源利用相结合,形成草多-畜多-肥多-粮多的良性循环模式,促进

农业

提高土壤肥力。(2分)

3、

(1)原料的适时收割良质青贮原料是调制优良青贮料的物质基础。根据青贮品质、营养价值、采食量和产量等综合考虑。(1.5分)

(2)调节水分适时收割时其原料含水量通常为75%~80%或更高。可以采用晾晒、混合青贮的方法进行水分调节。(1.5分)

(3)切碎和装填原料的切断和压裂是促进青贮发酵的重要措施。切碎的程度取决于原料的粗细、软硬程度、含水量、饲喂家畜的种类和铡切的工具等。(1分)

(4)压实避免空隙存有空气而腐败,任何切碎的植物原料在青贮设施中都要装匀和压实,这样更有利于创造厌氧环境,便于乳酸菌的繁殖和抑制好气性微生物的生存。(1分)

(5)密封与管理原料装填压实之后立即密封和覆盖,其目的是隔绝空气与原料接触,并防止雨水进入。密封后,还需经常检查,发现裂缝应及时处理,以保证高度密封。(1分)

4、

(1)力争早播早播是复种增产的基本措施。抢时播种是增产手段,如下茬作物生长期紧迫时,可用提前育苗移栽的办法去弥补时间不足。也可采用套作复种。(2分)

(2)促进丰产早熟的措施施足基肥和磷肥可促进上,下茬作物早出苗,早成熟。下茬作物以追施化肥为主,生长后期要减少氮肥施入量以防徒长晚熟。密植作物可适合播种量,减少灌溉次数以促进早熟抑制无效分蘖。对下茬要采用早间苗、早中耕除草、早追肥等方法来提高土温促进早熟。(3分)

总之,复种要以抢时播种和促进丰产早熟的各项农业技术措施相结合,确保高产优质和高效。(1分)

5、

(1)饲草的主要来源之一,畜牧业的必要物质基础,有利于种植业和养殖业结合。(1.5分)(2)在获得可用畜产品的同时,产生廉价而数量客观的有机肥,有利于恢复和改善土壤肥力,促进粮食生产。(1.5分)

(3)增加土地复种指数,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生产力。(1.5分)

(4)环境保护与农业环境资源利用相结合,形成草多-畜多-肥多-粮多的良性循环模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1.5分)

五、计算题(6分)

根据公式X=(A—B)/(B—C)计算每青贮1公斤水葫芦需要添加的小麦秸秆粉的重量。(式中:X为添加料量;A为原料含水量,为85%;B为理想含水量,为75%;C为添加料含水量,为10%。)(2分)

将相关数据代入公式,计算得X=0.1537公斤,既每青贮1公斤水葫芦需要添加的小麦秸秆粉0.1537公斤。进一步计算得到每青贮1000公斤水葫芦需添加麦秆粉的重量为0.1537×1000=153.7公斤(3分)

将相关数据代入公式,计算得X=0.1537公斤,既每青贮1公斤水葫芦需要添加的小麦秸秆粉0.1537公斤。进一步计算得到每青贮1000公斤水葫芦需添加麦秆粉的重量为0.1537×1000=153.7公斤(3分)

答:经摊晒1天后,每1000公斤水葫芦青贮时,需添加麦秆粉153.7公斤。(1分)

六、论述题(16分) (1)形态学互补原理

混播牧草的组合属于人工植物群落中的混合群体,各混播成员在群落内占据一定的空间,而全部混播成员构成了人工植物群落的垂直和水平结构(主要指植物分层现象)。豆科牧草在形

态学方面有显著差别,其地上部分叶片和枝条的成层分布,能充分利用光照;其地下部分根系的成层分布,能充分利用土壤水分和养分。

将多个在分枝、叶分布、株高、根系分布、矿物吸收等形态上相反的牧草种类混播在一起,可比单播牧草更能有效地利用整个环境资源,从而显著增加单位面积草地的产草量。(4分) (2)生长发育特性原理

牧草的幼苗活力、生长发育强度、生长速度和再生方式,尤其是表现在种间、种内的差异是确定混播组合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混播组合中的各类植株均要求在不同部位、不同时间具有不同的生长速度和再生方式。例如:紫花苜蓿主要从根颈长出侧枝,而禾草不仅可从割去的叶片处长出再生草,也可从基部分蘖再生。因此,不同草种混播,由于生长特性各异,可充分利用环境条件,产生相互效益而增产。

牧草种类不同,其生长年限长短、发育速度快慢、高产年份迟早也各不同。因此,不同草种混播能较快地形成草层,每年都有较高额而稳定的产量,且能防止杂草侵入,延长草地利用年限。(4分)

(3)营养互补原理

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的营养生理特点是不同的,豆科牧草从土壤中吸收较多的钙、磷、镁;禾草吸收较多的硅和氮。豆、禾混播后减轻了对土壤矿物营养元素的竞争,使土壤中各种养分得以充分利用。同时豆科牧草能固定空气中游离的氮素,除供自身的生长发育外,尚有25%通过地上地下组织的分解转移到禾草中,使得禾草CP含量提高。同时,由于禾本科牧草对固N产物的利用,促使豆科牧草的固N作用增强。 (4分)

(4)生态学原理

一种牧草之所以能够成为某一草地植物群落中的固定成员,是因为它能够在该群落中获得自我存在所必需的生态条件。每种牧草都对光、温、水、气和养分有一定要求。因此,可通过选择对这5个生态因子要求各异的草种进行组合,组合的群落对空间、时间、资源利用都较充分,产草量也就

牧草栽培学经典复习总结

一名词解释 1、牧草:狭义的牧草是指可供家畜采食的各种栽培的和野生的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主 要是豆科和禾本科牧草,其他科种类较少。广义的牧草除各种栽培和野生的草本植物外,还包括可供家畜采食的小灌木、半灌木和灌木类可供栽培的或野生的植物。 2、饲料作物:指人工栽培作为家畜饲料的各种作物。 3、生长:细胞分生引起植物体积、重量和数量的不可逆增加,使植物体由小变大,最终变 为成熟植株的现象叫生长。 4、发育:细胞分化引起不同部位细胞群发生变化,形成执行各种不同功能的组织和器官, 这种植物体的构造和功能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就是发育。 5、土壤肥力:土壤及时供给和调节牧草生长发育所需的水、肥、气、热的能力。 6、生育期:以籽实或果实为收获对象的牧草,其生育期是指从种子出苗(返青)到新种子 成熟所经历的总天数。 7、生育时期:牧草饲料作物的生育时期是指一个生长季中外部形态特征上呈现显著变化的 若干时期。或者说在牧草饲料作物生育过程中,根据其外部形态特征的变化而划分的几个生育阶段。 8、土壤耕作:是根据牧草和饲料作物生长对土壤的要求,应用人工的或机械的方法,建立 土壤的良好耕层构造,以达到调节土壤中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等理化及生物学性状,消除杂草和病虫害,提高土壤肥力等目的所采用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9、混播:在一块田地上,同期混合种植两种(品种)或两种以上牧草的种植方式称为混播。 10、生态位: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和状况,而这种置和状况取决于 该物种的形态特适应性、生理反应和特有的行为。 11、再生性:牧草被刈割或放牧后重新恢复绿色株丛的能力。 12、根蘖:地下横走根上的不定芽萌发产生的分枝。 13、根颈:有入土较深的粗壮主根的植物在地表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连接处形成膨大的 部分称为根颈,用以贮藏养分供分枝的产生。 14、根茎:植物的地下分蘖节上长出的与主枝垂直的横走的地下茎。由根茎上可产生新 的根和分枝。 15、分蘖:本科牧草长至3~4片叶时,从母株的茎节、根茎上产生侧枝的现象。 16、土壤质地:土壤矿物质颗粒的组合比率(各级土粒相互组合的百分数),又称土壤的 机械组成。 17、免耕:指不对土地施加耕作措施直接播种或者栽种作物的方法。 二填空题 1、牧草栽培学是研究牧草――环境――措施三者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 2、牧草的起源中心有:欧洲中心、地中海盆地和近东中心、非洲萨瓦纳中心、热带美洲中 心。 3、影响牧草分布的因素:栽培史、牧草的适应性、气候特征、土壤条件、社会需求。 4、禾本科牧草和饲料作物的生育期可分为: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 开花期、成熟期等几个生育时期。 5、豆科牧草和饲料作物的生育时期可分为:出苗期、分枝期、现蕾期、开花期、结荚期和 成熟期等几个生育时期。 6、种子的预处理:破除休眠、清选去杂、包衣拌种。 7、一般而言,确定混播牧草组成配比时应主要根据利用年限、利用方式、成分类别和种数 以及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 8、影响牧草生长发育的因素:温度、水分、光照、气体、土壤。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与学术型硕士的区别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与学术型硕士的区别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研究生网作者:发布时间:2009-09-17 ?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研究生网:很多学员在报名参加在职研究生课程班前都会向我们的咨询师询问专业硕士的问题,那么什么是专业硕士?专业硕士和学术型硕士有何不同呢? 专业学位(professionaldegree),是相对于学术型学位(academicdegree)而言的学位类型,专业硕士对大家来说或许很陌生,但说到MBA、MPA却是耳熟能详。其实,MBA、MPA正是专业学位中的两种类别。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处于同一层次,培养规格各有侧重,在培养目标上有明显差异。 学术型学位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培养高校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为主;而专业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授予学位的标准要反映该专业领域的特点和对高层次人才在专门技术工作能力和学术能力上的要求。专业学位教育的突出特点是与职业性紧密结合,获得专业学位的人,主要不是从事学术研究,而是从事具有明显的职业背景的工作,如工程师、医师、律师、建筑师等。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在培养目标上各自有明确的定位,因此,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授予学位的标准和要求等方面均有所不同。 两类研究生在招生及调剂时按照“一视同仁,同等对待”的原则确定考生进入复试的分数标准。国家在确定今年考生进入复试基本分数要求时,将统筹考虑前期计划和新增专业学位招生计划需要,确定统一的考生进入复试基本分数要求(对专业学位研究生不另行制定标准)。 2010年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单位代码:10733 邮政编码: 730070 地址: 兰州市安宁区 联系部门: 研究生招生办电话: (0931)7631154 联系人: 莫琪江刘雅楠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一、选地、选种、整地 (一)选地、整地: 选择排灌方便、土壤蔬松、肥沃的旱田或旱地,播种时将田犁耙平整,碎土,按畦面80~90公分起厢,畦高20公分,开好排水沟。 (二)选种、开行(穴): 选择抗性好、产量高的品种,如迪卡007、正大999、桂单30。在我县可在三月初左右播种,一般要在播种前开好行(穴),行距一般为65-70公分,深约15公分,株距约28-30公分,开行要求尽量平直,深浅一致。 (三)播种: 1、施足基肥: 一般以沤熟的农家为主,可以直接施在播种行沟里,每亩施1000公斤干粪,尿素20公斤,氯化钾15公斤,磷肥30公斤。磷肥提前一个月左右与农家肥混合沤熟,尿素和氯化钾混合后再与农家肥使用,没有农家肥或农家肥较少的可以施复合肥30公斤左右。 2、下种: 种植密度约为3200-3500株/亩,肥水条件好的可种植密些。种子点播在肥旁边,不能直接接触种肥,且每穴播2颗种子较合适,这样可以保证够苗。同时,大多的玉米种子已用进口的种衣剂包衣,播种时要尽量避免手直接接触种子,可以戴胶手套或塑料袋等,播种完毕要及时洗手,以防药物中毒。 3、盖土: 用碎土覆盖3--5厘米厚,不要太厚或太薄,且要均匀,否则就会造成出苗不整齐。 4、喷施除草剂: 盖上后24小时内要及时喷施除草剂,防止杂草过多,影响玉米的生长。常用的比较经济有效的除草剂有禾耐斯或乙草胺等。有条件的盖上地膜。 二、出苗--拔节期的田问管理 玉米出苗到第三张叶后,种子内养分已经耗尽,玉米由自养生活转向异养生活。这时候是以生根、分化茎叶为主的营养生长阶段,其生育特点是:根系发育较快,但地上部茎,叶量的增长比较缓慢。为此,田间的管理目标是;促进根系发育、多长根,扎深根,培育壮苗,达到苗足、苗齐,苗壮的要求,为玉米丰产打好基础。(一)间苗、定苗: 出苗3-5张叶后要及时间苗、定苗。去掉弱苗、病苗,每穴留一苗,遇到缺株的可留两株,苗要留足、留匀、留壮。 (二)中耕小培土: 定苗后亩施尿素4公斤,氯化钾5公斤,混合施用。用锄头轻锄玉米幼苗周围

《牧草栽培学》试题B卷参考答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课程考试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考试课程:植物栽培学学年学期:2005-2006-2 试卷类型:B 卷考试时间:2006-05-31 专业年级:草业04级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 春化现象: 植物在苗期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低温条件才能正常抽穗开花结实的现象 (2 分) 2. 茬口:作物在轮连作中给予后作以种种影响的前茬作物及其茬地的泛称。 (2分) 3. 种子休眠:指给予种子适宜的水、温、气、光等发芽条件后仍不能萌发的现象(2分) 4. 蹲苗:根据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用人为的方法控上促下,解决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 生长矛盾的一项有效技术措施,主要以控制苗期灌水和多次中耕来实现(2分)。 5. 混播:同一块土地上同时混合播种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2分)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2. 遗传特性,气候环境,营养生长,生殖生长 3. 光照,温度,再生力,耐寒性,生产力 4. 气候条件,土壤条件 5. 充足的水分、充足的氧气、适当的温度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BCE 2.ABDE 3.AD 4.ABCD 5.ACDE 6.B 7.D 8.CD 9.BE 10.AB(D) 11.CE 12.BD 13.ABDE 14.ABC(E) 15.ABCE 四、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 正确 2. “较高”改为“较低”或“偏北方”改为“偏南方” 3. 风媒花和虫媒花位置 打颠倒 4. 玉米的水分临界期为抽雄开花期 5.正确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 前植物生产层——天然草原和人工草地在生产初级产品的畜产品之前,主要以其景观和 环境效应产生价值,如自然保护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风景旅游、草坪绿化、 净化空气等;(1分) 植物生产层——是草原牧草等植物生产,牧草除供家畜和野生动物采食外,还可刈割调制成 各种草产品,生产牧草种子以及资源植物等;(1分) 动物生产层——是草原的家畜、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生产,是对植物生产层的利用与转化;(1 分)

十种优质牧草和栽培技术

十种优质牧草及其栽培技术 前言 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畜牧产业的发展,种草养畜已成为广大农村发展适度规模养殖的重要容之一,种优质草,养优质畜也已成为广大养殖户的共识,那么具体应该种什么草?如何种植?如何管理利用便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结合近几年我市种草的情况,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择优汰劣,汇总编印了这本小册子,向大家推荐10种适宜我市种植的优质牧草品种,限于篇幅,材料中对牧草的植物学特性未作说明,重点介绍了其生产特性、栽培、管理、利用技术要点,以便大家参考,由于时间和我们的水平所限,材料中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批评指正。

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 ) 白三叶为多年生豆科牧草。原产欧洲,目前广泛分布在气候湿润的温带和中亚热带地区。其主要特点是(一)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高温,能抗-20℃以下低温。(二)在贫嵴的新垦土地上是很好的先锋牧草,能生长在粉砂壤和粘壤土上。(三)能耐阴、耐淹、不耐盐碱。(四)繁殖力和竞争力很强。是建立放牧草场和补播改良草地的最优良草种。此外,还是优良的草坪植物和蜜源植物。(五)草质柔嫩,适口性好,粗蛋白含量20%以上。(六)四季青绿,可常年补充青绿饲草。 栽培技术要点: 1、春播秋播均可。春播宜早,秋播更好。 2、单播时可条播,行距20-30厘米,混播时条播撒播均可。 3、整地宜精细,覆土不超过1厘米。 4、新垦的贫嵴土地,播种时应每亩施用厩肥1000公斤或磷肥 20-25公斤。 5、第一次播种的土壤,有条件应接种根瘤菌或用种过三叶草地的 土壤拌种。 6、建立白三叶放牧草地,可与优良禾草如多年生黑麦草、鸭茅等 混播。

牧草学大全

牧草学 一、名词解释 1)分蘖:禾本科牧草在生长到一定时期距离表较近的几个节上向上发出新枝、 向下生根称为分蘖。 2)硬实:一些植物的种子由于其种皮的不透水、不透气的特性使其在遇到适宜 的发芽条件时仍不能萌发,这种特性称为硬实。 3)发芽率:种子在标准环境条件下(温度25℃左右,空气流通,水分充足)进 行发芽试验,在规定时间内发芽种子数占供检验种子的百分率。 4)种子活力:种子所具有的成长为正常植株的内在潜力,一般以在规定时间内 发芽种子的数目来表示。 5)发芽势:发芽试验的初期,规定时间内正常发芽种子数占供试验种子数的百 分率。 6)疏丛型禾草:分蘖节埋于地下,形成的株丛比较松散的牧草。 7)密丛型禾草:分蘖节接近地表,形成的株丛比较紧密的牧草。 8)上繁草:植株上部分枝较多而下部较少,适合于刈割的牧草。 9)下繁草:植株下部分枝较多而上部较少,适合于放牧的牧草。 10)速效养分:土壤中可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养分。 11)总状花序:花有梗,排列在一个不分枝且较长的花轴上,花轴能不断向上生长。 12)返青:多年生植物在夏季或冬季枯黄后在秋季或来年春季恢复生长现出绿色 称为返青。 13)基肥:播种(或定植)前随整地施入土壤的肥料。 14)追肥:生长期间施用的肥料。 15)种肥:播种(或定植)时施于种子附近或与种子混播的肥料。 16)光周期现象:一些植物,如冬小麦、晚稻等,在其营养生长期必须经一定的 光周期诱导,才能转为生殖生长,这种现象称为光周期现象。 17)种子用价:即种子利用率,是指供检验种子真正有利用价值的种子数占供试 验样品的百分率。 18)营养临界期:植物生长过程中某一时期对肥料特别敏感,这时肥料缺乏会使 产量大幅度降低,这一时期称为营养临界期。

饲草生产学 牧草混播与轮作倒茬

第三章牧草混播与轮作倒茬 第一节牧草混播 一、混播的原理 1、混播的概念 在同一块田地上,同期混合种植2种或2种以上牧草的种植方式称为混播。 牧草混播是牧草栽培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措施, 对高产人工草地的建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栽培牧草除一些植株特别高大、生长迅速、一年内可多次利用的牧草适合单播以外,大多都采用混播。 2、混播原理 不同草种的生物学、生态学和植物营养代谢特点都不相同,他们组成的草地植物群落有着不同的结构特征,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最大限度地发挥光合潜力的功能方面。 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植物群落的光合潜力,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使植被在水平方向上最大限度的扩展和占有较大的范围。 由于混播可按照人的意志十分准确地增加混播牧草的密度和改变牧草的种类及比例,因而它在改善群落结构方面的作用和效率是其他方法难以替代的。(1)形态学互补原理 混播牧草的组合属于人工植物群落中的混合群体,各混播成员在群落内占据一定的空间,而全部混播成员构成了人工植物群落的垂直和水平结构(主要指植物分层现象)。豆科牧草在形态学方面有显著差别,其地上部分叶片和枝条的成层分布,能充分利用光照;其地下部分根系的成层分布,能充分利用土壤水分和养分。 将多个在分枝、叶分布、株高、根系分布、矿物吸收等形态上相反的牧草种类混播在一起,可比单播牧草更能有效地利用整个环境资源,从而显著增加单位面积草地的产草量。 (2)生长发育特性原理 牧草的幼苗活力、生长发育强度、生长速度和再生方式,尤其是表现在种间、种内的差异是确定混播组合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混播组合中的各类植株均要求在不同部位、不同时间具有不同的生长速度和再生方式。例如:紫花苜蓿主要

玉米种植技术与管理

【农技校讲课稿】 第一课玉米种植技术与管理 第一讲玉米种植技术 一、玉米的生育期和生育时期 (一)生育期 玉米从出苗至成书的天数,称为生育期。玉米生育期的长短与品种、播种期和温读等有关。早熟品种生育期短,晚熟品种生育期较长;播种期 早的生育期长,播种期迟的生育期短;温度高的生育期短,温度低的生育期就长 (二)生育时期 在玉米一生中,由于自身量变和质变的结果及环境变化的影响,不论外部形态特征还是内部生理特性,均发生不同的阶段性变化,这些阶段性变化,称为生育时期,如出苗、拔节、抽雄、开花、吐丝和成熟等。各生育时期及鉴别标准如下。(1)出苗期:幼苗出土高约2cm的日期。 三叶期:植株第三片叶露出叶心3cm。 (2)拔节期:植株雄穗伸长,茎节总长度达2~3cm,叶龄指数30左右 小喇叭口期:雌穗进入伸长期,雄穗进入小花分化期,叶龄指数46左右

大喇叭口期:雌穗进入小花分化期、雄穗进入四分体期,叶龄指数60左右,雄穗主轴中上部小穗长度达0.8cm左右,棒三叶甩开呈喇叭口。 (3)抽雄期:植株雄穗尖端露出顶叶3~5cm。 (4)散粉期:植株雄穗开始散粉。 (5)抽丝期:植株雌穗的花丝从苞叶中伸出2cm左右。 子粒形成期:植株果穗中部子粒体积基本建成,胚乳呈清浆状,亦称灌浆期。 乳熟期:植株果穗中部子粒干重迅速增加并基本建成,胚乳呈乳状后至糊状。 蜡熟期:植株果穗中部子粒干重接近最大值,胚乳呈蜡状,用指甲可划破。 (6)完熟期:植株子粒干硬,子粒基部出现黑色层,乳线消失,并呈现出品种固有的颜色和光泽。 一般大田或试验田,以全田50%以上植株进入该生育时期为标志。 二、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一)播前准备 1、土地准备 (1)土地耕翻,施足基肥:冬前土地应进行秋翻、冬灌或春灌。耕翻深度要达到25cm以上,要求耕深一致,翻垄均匀;秸

牧草栽培学西大试题

西南大学动物科学系 《牧草栽培学》课程试题【A】卷 阅卷须知:阅卷用红色墨水笔书写,得分用阿拉伯数字写在每小题题号前,用正分表示,不得分则在题号前写0;大题得分登录在 或统 一 (共 题,共15分) 1、花序 2、荚果 3、直根系 4、青贮饲料 5、牧草 二、判断题,下列观点正确的在括号里划“√”;错误的在括号里划“×”(共10题,1分/题,共10分) 1、一株完整的植株通常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部分,植株的各部分称为器官。【】 2、三叶草、紫云英、紫花苜蓿等双子叶植物的根系为直根系。【】 3、豆科牧草在主茎上发生各级分枝;而禾本科植物大多只在植株基部的节上发生分枝,称为分蘖。【】 4、牧草包括栽培的或野生的草类植物。【】 5、在常规库藏条件下,种子温度须控制在20~25℃。【】 6、植株高大的牧草适宜采用混播方式。【】 7、青贮饲料按其原料含糖量的高低,可划分为高水分青贮、凋萎青贮和半干青贮。 【】 8、青贮原料只有含水量适当,才能获得良好的乳酸发酵并减少营养物质损失。为获取优质青贮料,含水量以70%-85%为宜。【】

9、品质良好的青贮饲料呈青绿色或黄绿色,品质低劣的呈暗色、褐色或黑色。【】 10、青饲轮供制的类型有天然的青饲轮供和栽培的青饲轮供两种类型。【】 三、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至少有两个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错选或漏选者不得分(共5题,2分/题,共10分) 1、下列牧草为匍匐茎的有【】 A、白三叶 B、狗牙根 C、苕子 D、苦荬菜 E、黑麦草 2、双子叶植物的成熟叶在形态上具有【】 A、叶片 B叶耳 C、叶柄 D、托叶 E、叶舌 3、青贮发酵过程的微生物有【】 A、好气性细菌 B、酪酸菌 C、酵母菌 D、乳酸菌 E、霉菌 4、青贮饲料品质鉴定法感官鉴定法包括【】 A、色 B、香 C、味 D、质地 E、PH值 5、确定牧草的最适刈割期,必须考虑的指标是【】 A、产草量 B、牧草高度 C、牧草生长时间 D、可消化营养物质含量 E、动物对牧草需求的特点 四、填空题(共15空格,1分/空格,共15分) 1、饲草包括(1)()和(2)()。 2、一般施(3)()促进禾草生长,而抑制豆科牧草生长,提高禾草所占比重;相反,施(4) ()、(5)()促进豆科生长,相对抑制禾草生长,提高豆科牧草所占比例。 3、酸性土壤上的混播草地宜施用(6)()。 4、短寿命牧草(7)()年产量最高,(8)()年开始衰退;中寿命牧草(9)()年 产量最高,(10)()逐步衰退;长寿命牧草()产量最高,寿命10年以上。 5、牧草的常规青贮可分5步进行:(11)()、(12)()、(13)()和(14)()、 (15)()。 五、简答题(共5题,5分/题,共25分) 1、根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什么? 2、简述水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哪些作用? 3、影响青贮饲料品质的因素。 4、优质牧草有哪些特点? 5、学习牧草栽培的目的? 六、论述题(共3题,第1题8分,第2题8分,第3题9分,共25分) 1、试述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2、栽培牧草的意义? 3、牧草田间试验观测记载项目有哪些?

草地学(修改版)

绪论 1 草地:具有一定面积和牧用价值的植被及其生长地的总称。 2 草地的双重属性: 1)自然综合体,是农业自然资源。 2)以草、土、畜构成的基本生产资料。 3 草地学研究的目的:从草地上获得高产、优质的饲草进行畜牧生产。 4 草地学研究的对象及含义: 1)草及草群——资源特征 2)土地(环境),即土壤、地形——草资源与环境。 3)畜,即放牧家畜——草被家畜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径。 第一章 1 禾本科、豆科牧草的一般饲用特点: 1)禾本科:○1分布广,适用性强,草群中个体数量多(种群数量大)。 ○2是放牧家畜饲草主要来源,富含碳水化合物,粗纤维含量高,粗蛋白含量低。 ○3可食牧草种类比重大,适口性好。 ○4质地柔软,叶量丰富,家畜利用率高。 2)豆科:○1富含蛋白质(15%以上)。 ○2适口性好(某些含较多香豆素,家畜不喜食)。 ○3开花期长。 ○4改良土壤。 2 植物种的概念:具有一定形态和生理特征,有一定自然分布区域的植物类群,一个植物 种一般不和其它物种发生生殖结合,是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3 植物的物候期:多年生草类随着气候的变化,在其生长发育的过程中,通过在形态特征 和完成生理功能上彼此不同的几个时期。 1)萌发:幼芽的生长出现,以50%的植株返青为标志。 2)分蘖-分枝:禾本科——分蘖节产生侧枝时期;豆科——新苗基部叶腋产生侧枝的时期。 3)拔节期:禾本科植物在地面上出现第一个茎节时叫拔节期,以50%的植株第一个节露 出地面1-2cm为标准。 4)抽穗-现蕾期:禾本科草50%的花穗从顶部叶鞘伸出时称抽穗期,豆科及杂类草50%形 成花苞时称现蕾期。 5)开花期:禾本科草50%的植株开花叫开花期,豆科及杂类草以20%的植株开花为初期, 80%的植株开花为盛花期。 6)结实期:由受精至种子完全成熟叫结实期。禾本科牧草结实期又可分为乳熟、蜡熟、完 熟3个时期。 7)果后营养期:牧草结实后,产生夏、秋分蘖之时叫果后营养期。 8)枯黄期:植物结实后,由于水分不足、温度下降、霜冻而使牧草变枯,自此直到次年返 青前叫枯黄期。 4 多年生草类的营养繁殖 1)根茎型草类:此类草的地下分蘖节长出与主枝垂直的横走根茎。 2)疏丛型草类:此类草的分蘖节处在不深的土层中(1-5cm),侧枝与主枝成锐角方向发 出,发育完全的侧枝又形成新的侧枝,因而地面形成不很紧密的株丛。3)密丛型草类:此类草的分蘖节位于土壤表面或接近地面(在干旱地区),节间很短,嫩 枝自分蘖节发生后,彼此紧贴母枝,平行向上生长,因而形成紧密的小丘

牧草轮作套种混播高产栽培模式

牧草轮作、套种、混播高产栽培模式 陈家振 1模式一:冬牧70黑麦与美洲狼尾草轮作 1.1模式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冬牧70黑麦,利用至5月上旬,腾茬后播种美洲狼尾草,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利用完毕,然后腾茬播种冬牧70黑麦。此种模式适合于黄淮海区域。模式中的美洲狼尾草也可由杂交狼尾草、墨西哥饲料玉米、中原单32、苏丹草、籽粒苋、苦荬菜等一年生喜温性牧草取代。 1.2原理冬牧70黑麦为喜温耐寒性作物,适应性强,温带和寒温带生长良好。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0.5-25C,停止生长的临界温度为 04C。利用冬牧70黑麦耐寒性较强的特点,9月下旬播种,10月下旬和12月初可分别利用一次,然后进入越冬期。2月下旬开始生长,3-4月为生长繁茂期,4月中旬以前为营养生长阶段,以后进入生殖生长阶段,4月中旬以后进入拔节期,刈割后生长势减弱。美洲狼尾草、杂交狼尾草、墨西哥饲料玉米、中原单32饲用玉米、苏丹草、籽粒苋、苦荬菜等牧草均属喜湿性牧草,耐高温酷暑,是夏季的高产牧草。冬牧70黑麦与上述喜温性牧草轮作,一方面可以保证牧草的高产,另一方面可以保证牧草的均衡供应。 1.3高产措施冬牧70黑麦是喜水喜肥性植物,播种时要施足底肥,

以后刈割后要及时追肥、灌水,并灌好越冬水和返青水,为促进喜温性牧草早发,延长生长季节,提高生物学产量,可对美洲狼尾草、杂交狼尾草、墨西哥饲料玉米、中原单32 饲用玉米、苏丹草等在 4 月上、中旬进行提前育苗, 5 月上旬待冬牧70 黑麦生长势衰退时腾茬移植。苏丹草苗期比狼尾草、玉米类提前15 天左右,育苗时间也应相应推迟15 天左右。为保证牧草的均衡供应,可将冬牧70 黑麦和喜温性一年生牧草分批分期腾茬,分批分期播种(移栽)。 1.4 效益分析据笔者三年种植经验,冬牧70 黑麦可刈割4-5 次,刈割时间分别为10月末,12月初,3月中旬、4月上旬、 5 月中旬,每次的亩产鲜产量约为700kg、450kg、1000kg、1700kg 和600kg,总产量约为4450kg。美洲狼尾草可刈割4-5次,总产量约为0.8-1.0 万公斤,杂交狼尾草总产量约为1-1.3 万公斤,两类牧草累计总产可达1.2-1.5kg,每亩牧草可育肥羊20只,产值达3500元,效益达1500 元以上。 2 模式二:多花黑麦草与杂交狼尾草轮作 2.1 模式10 月上旬播种多花黑麦草,6 月上旬利用完毕,腾茬后播种(或栽植种根)杂交狼尾草,10 月上旬利用完毕,腾茬后播种多花黑麦草。 2.2 原理多花黑麦草与冬牧70黑麦相比耐寒性稍差。冬牧70 黑麦在北京以南地区可以越冬,多花黑麦草更宜于淮河以南的地区种植。黄淮流域种植10月份以前种植可利用一次,10 月份以后种植则不能利用。冬季叶片多数被冻干,其基部仍可保持青绿。如遇冬季寒冷的年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1.单粒播种:精品种子质量高,机播建议精量播种,亩播5000-6000粒,仍然要间苗,如何使用单粒点播专用播种机亩播4400粒即可,不用间苗。2.按照要求的密度定苗。很多人不舍得间苗,造成密度过大,使得田间表现不佳。浚单20的最佳密度为4000株/亩; 3.增施磷钾肥:玉米高产要求有相应的养分、水分供应,建议使用10公斤的二胺和钾肥做底肥或苗期施入,可以促苗早发,提高抗逆性,为高产打下基础。 4.加强中后期管理:要重视大喇叭口肥的施用,建议每亩施用尿素25公斤以上。如果土壤干旱,施肥要结合浇水。 5.适当晚收:玉米完全成熟之前收获会降低籽粒重,造成严重减产,因此要等玉米完全成熟时收获,以提高千粒重,提高玉米品质,最大程度地获得好的产量。 合理 ..密植,玉米才能高产 近日在田间调查发现农民朋友玉米留苗的随意性很大,一个品种每亩留苗密度竟达6000株,这样种植会导致很多不良的后果.概括来讲,玉米品种分为密植型、稀植大穗型,密植型的品种一般建议密度在4000株/亩左右;稀植大穗型的品种一般建议密度3000株/亩左右.种得太密容易造成玉米抗逆性差。密植型品种密度在4500株/亩以上,稀植大穗型的品种种植密度在每亩3500株以上,

属于种得过密,有时会造成玉米的空秆、秃尖,还会造成玉米株高、穗位增加,茎秆变细,茎秆的韧性降低,遇到不良的环境条件,出现倒伏、发病严重等情况,造成减产。那么,怎样确定玉米的行距和株距呢?由于玉米的根系90%的重心在主茎四周20厘米的范围内,加上细根的四周扩展,建议玉米的合适行距为60-66厘米为好。这样,密植型的品种株距应该为28-25厘米,稀植大穗型的品种株距应该为37-33厘米.过度的加大行距会造成土壤肥力和光能的浪费. 俗话说“见苗三分收”,玉米苗齐、苗匀是获得丰产、丰收的基础,一播全苗就成为玉米栽培技术的重要一环,那么,除了要选择好的种子外,在播种中,我们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就播种中常见的问题给大家介绍一下: 1、播种深度要合适:无论机播、手点,玉米播种深度要求3-5厘米,如果计划浇蒙头水,播种3厘米深即可。播种过深会造成出苗慢,苗弱,如果再浇水太大,甚至会出现出苗很差,缺苗。 2、正确施用基肥:玉米播种时播入适量磷钾肥做基肥,能显著增强苗期长势,进而提高产量,使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要适量:亩播二铵或者复混肥10公斤左右为宜。要错行:种子和化肥要错行播种,距离间隔5-7厘米。要浇水:播种后要浇蒙头水。如果播肥量大、种子化肥不错行、不浇水极易造成化肥烧种,导致严重缺苗。 3、浇水要合适:种子发芽出苗要求有一定的空气才可,浇水只要能够使苗出齐即可,不能浇水太大,大水漫灌形成田间积水会使出苗慢、苗黄,甚至会造成严重缺苗。尤其是播种偏深地块,更要控制浇水量。 4、播种机的各条腿播种量要一致:在播种前,种子倒入播种机后,要转动拨

北京林业大学草坪学试题库 直接打印

北京林业大学草坪学试题库 一、概念 1、缀花草坪:是草坪铺设的一种形式。通常是以草坪为背景,间以多年生、观花地被植物。如在草坪上自然的点缀种植水仙、鸢尾、石蒜、韭兰、马蔺、点地梅、紫花地丁等草本及球根地被,这些宿根性花卉的种植数量一般不超过草坪总面积的1/3,分布有疏有密,自然交错,使草坪绿中有艳,时花时草,别具情趣。 2、种子植生带:该法是将草种或营养繁殖材料和定量肥料夹在“无纺布”、“纸+纱布”或“两种特种纸”间,经过复合定位工序后,形成一定规格的人造草坪植生带(纸) 3、先锋草种:是混入主要草种中,为保护主要草种的最后成为优势种的速生草类,这类草必须具有前期生长速度快、兼容性好、后期容易除掉等优点。 4、满铺法:是形成“瞬时草坪”的一种草坪建植方式,它利用已经长好的草皮卷或草皮块,将坪床摆满,使草坪在短时间内建成。 5、打孔:是草坪养护的一种常用手段,它用专用的打孔器具在板结或粘重的的土壤上打出一系列的空洞,以改善草坪根部土壤的通气、透水性状。 6、冷季型草坪草:如草地早熟禾、羊茅、黑麦草等,最适生长温度为15-24℃,广泛分布于气候冷凉的湿润、半湿润、及半干旱地区。 7、鞘外分枝:是指匍匐型或根茎型草坪草刚刚发育的侧枝穿破密闭的叶鞘而长出并进一步横向延伸的过程。 8、根颈:草坪草茎基部靠近地面的部分,被叶鞘包围,营养生长阶段是极度缩短的茎,开花时节间伸长。 9、NTEP:是美国国家草坪评比项目(The National Turfgrass Evaluation Program) 10、密丛型禾草:分蘖节位于地表以上,接近土壤表面,节间很短的草类。新枝条(蘖)由节上的腋芽产生,生长过程中紧贴母枝平行向上生长,并保持在叶鞘内,

牧草栽培技术经验要点

精心整理 紫花苜蓿栽培技术要点 紫花苜蓿是我区饲养家畜的主要青干草、青饲草,也是农田进行倒茬肥田的主要栽培型多年生豆科牧草,种植历史悠久,分布区域广,栽培面积大,地方品种丰富。 一、土壤耕作与施肥 1、土壤耕作 紫花苜蓿种子细小,幼苗纤细,顶土能力甚差,苗期生长缓慢;为了 2钙。 12~323、播种量收草田每亩种1.0~1.5公斤;干旱或高寒地区,下种量可以略高,以增加20%到50%为宜。播种深度视土壤水分状况而定,土湿宜浅,土干则深,一般播深2厘米左右。 4、播种时期 春播春季土壤解冻后与春播作物同时进行播种,适宜播期4月中下旬至5月初。春播苜蓿当年生长发育好,产量高。 夏播干旱地区春季干旱,土壤墒情差时,可在夏季雨后抢墒播种,采

用条播,行距30厘米,利于当年根系生长发育和产量提高。收草田可单播、条播,行距30厘米,利于当年根系生长发育和产量提高。 秋播在我区冬小麦种植区,秋季也可播种,但最迟不能超过8月中旬,否则会降低幼苗越冬率。 播种深度视土壤墒情和质地而定,土干宜深,土湿则浅,轻壤土宜深,重粘土则浅,一般1cm-2.5cm。 播种方法紫花苜蓿常用播种方法有条播、撒播和穴播三种;播种方式有单播、混播和保护播种三种,但在干旱地区应实行单播、条播。 或 。的作用。 秋季最后一次刈割应在生长季结束前20-30天,过迟不利于植株根部和根茎部营养物质积累。 种子田在开花期要借助人工辅助授粉或利用蜜蜂授粉,以提高结籽率。 四、病虫害防治 1、防治原则以防为主、综合防治,优先采用农业技术措施防治、生物防治,配合科学地使用化学防治。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

《草地学》考试大纲

2020年东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草地学》考试大纲 本《草地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东北师范草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草地对整个地球环境起着重要的稳定与调节作用。草地,如同森林、荒漠、湿地、苔原一样,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之一。草地兼具生产、生态和生活三大功能。草地学是一门研究从草地上获得高产、优质的饲草进行畜牧业生产,而草地生产力和生态功能得以维持的科学。本考试大纲的主要内容涉及草类和草地的生物学、生态学、群落的地理学特性和理论,研究草地的形成、发展和演替的规律以及与人类的关系,草地资源的利用、培育、建设及草地经营和畜牧业生产的关系等,包括草地学的历史与发展、草地植物的生物学基础、草地植物的饲用价值、草地资源概况与分类、人工草地的建植与管理、草地的放牧利用、牧草生产与加工、草地退化与恢复等相关内容。要求考生掌握草地学的相关基础,了解未来发展趋势及前沿热点领域,运用草地学知识解决生产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考试形式:本试卷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一、考试内容 (一)绪论-草地知识概述 1. 草地的定义及发展过程 2. 草地资源及其重要性 3. 草地学概念及核心问题 (二)草地植物的生物学及生态学基础 1. 草地主要植物及其繁殖特征 2. 草地植物生长发育期间的物质动态及再生性 3. 草地植物生活型与环境的关系 4. 草地植物群落及其演替 (三)草地植物的饲用价值 1. 牧草化学成分 2. 牧草的能量 3. 牧草的消化率 4. 牧草的适口性 (四)草地资源 1. 草地资源概况 2. 草地分类及中国主要草地类型 3. 草地资源的多功能性 (五)人工草地的建植与管理

牧草学

牧草的优化栽培 摘要:牧草对畜牧业的发展非常重要,同时对其他相关的产业也起到促进作用。本文就牧草的发展现状及在优化栽培方面进行概述。 关键词:牧草;优化栽培 The optimal cultivation of the pasture Abstract: Forag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animal husbandry is very important, while also playing a catalytic role on other related industries. This paper is to summarize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pasture status and aspects of the optimal cultivation of the pasture. Key words: Pasture; optimal cultivation 1 引言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国家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实施,牧草种植业日趋蓬勃兴起。草当粮种,种草养畜正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种草养畜对于农户既改善了畜禽日粮结构、节省饲粮,降低生产成本,又将种植业、养殖业结合到一起,提高了土地的经济利用率。由于牧草的种类繁多,各地的光、热、水、土等自然环境条件不同,因此种植牧草时,只有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和生长习性,掌握栽培技术,才能充分发挥牧草的生产性能,提高种草养畜的经济效益。 牧草为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有人称它为持续农业的基石[1]。牧草对人类和自然界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具有一定的营养成分和饲用价值,是草食动物的重要饲料。牧草形成的地面覆盖和地下根系结构具有防风固沙、防止土壤侵蚀等水土保持作用[2],牧草残留的有机体使微生物活动,能够增强土壤肥力,促进草地类型的演变。 1.1 国外牧草发展现状 在世界发达国家中,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很高,如法国57%、美国60%、加拿大65%、德国74% ,而且畜牧业产值的60% 以上由牧草转化而来,这些国家视牧草为“希望之草”和“生命之草”,并把畜牧业产值的高低作为现代化农业的标志[3]。如美国有909.5万头奶牛、900万头绵羊、900万匹马,每年出栏肉牛3685.3万头,年消耗饲料5亿t,其中干草1.7亿t。家畜日粮中牧草所占的比例分别为:肉牛83%、羊91%、奶牛61%、马60%,牧草种植面积共2500万hm2。从1987年起,饲草工业跃居美国十大工业的第九位[4]。在草地畜牧业发达的国家,人工草地比重大,草地的载畜能力和生产能力也高,如新西兰、英国以及日本等均有草业高效生产基地,畜牧业产值相当于种植业的一半左右。 1.2 国内牧草发展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20世纪以来大规模防灾基地建设的开展,人工草地得到重视和全面发展。我国人工草地的建设在天然草原生产力不断退化的情况下,对畜牧业生产的不断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目前我国拥有4亿hm2天然草地,占全球草地总面积的13%,居世界第二位,草地类型居世界第一位[5]。但长期以来,对我国草地资源的利用一直处于掠夺式的自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一、玉米生产概述 玉米生产发展简史 玉米又名玉蜀黍,苞谷、玉茭、棒子 玉米的栽培历史约有4500-5000年,是一个古老的栽培作物之一,并认为墨西哥是玉米的起源地,从1496年以后才逐渐传入世界各地。我国栽培玉米有460多年的历史,从国外传入我国应在16世纪前期或中期,又确认玉米于1511年以前已传入我国。传入和扩散的途径是先沿海后到地各省。省是我国重要的生产玉米省市之一,种植玉米的历史也较长,《稷山县志》早在1602年已有记载,距今至少有近400年的栽培历史。 1、玉米生产的国民经济意义 我国的粮食作物各类很多,但也主要是水稻、小麦和玉米三大作物,这三大作物的播种面积和产量约占全国粮食的73%和85%。因此提高玉米的生产是保证全国和全省粮食持续稳定增长,发展养殖业和有关工业不可缺少的原料;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至关重要的。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玉米是高产作物 玉米具有很大的增产潜力,玉米的干物质产量95%以上都是依靠叶片在下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由于玉米是一种碳四作物,其呼吸作用消耗的干物质少,而光合效率却比较高,一般比小麦、水稻等作物的净光合效率高出2-3倍,因而,单位面积产量较高,

世界三大作物单产的最高记录是:水稻亩产1029.45公斤,小麦亩产达1013公斤,而玉米亩产则可达1554公斤,居三大谷类作物之首。近年来高平也出现了不少高产记录,建宁乡玉米亩产达到1000公斤。 (2)玉米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玉米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籽粒中平均含淀粉72%,蛋白质9.6%、脂肪4.9%、糖分1.58,另外还含有1.92%的纤维素和1.56%的矿物质。玉米籽粒中脂肪含量较高,高于面粉、大米和小米,蛋白质含量高于大米,略低于面粉及小米,而且在玉米籽粒中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尤以硫胺素和核黄素较多,单位重量的发热量也较高,超过了大米和面粉。 (3)玉米是高产质优的饲料 玉米被誉为“饲料之王”,每100公斤玉米籽粒的饲用价值相当于燕麦118公斤、高粱110公斤、大麦115公斤。因此,玉米是近代世界上用于生产肉、奶、蛋、鱼等畜产品和水产品重要的饲料来源。 (4)玉米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玉米淀粉工业;玉米榨油工业;玉米酿造工业;玉米医药工业;食品加工工业。 (5)玉米的其它用途 玉米茎秆可以制造出很好的纤维素,人造丝、纸、电气绝缘材料和化学胶板等;玉米果糖的穗轴和茎秆还可以制造软木塞,黑

草坪学试题及答案概述

《草坪学》试题及答案 一、概念 1、缀花草坪:是草坪铺设的一种形式。通常是以草坪为背景,间以多年生、观花地被植物。如在草坪上自然的点缀种植水仙、鸢尾、石蒜、韭兰、马蔺、点地梅、紫花地丁等草本及球根地被,这些宿根性花卉的种植数量一般不超过草坪总面积的1/3,分布有疏有密,自然交错,使草坪绿中有艳,时花时草,别具情趣。 2、种子植生带:该法是将草种或营养繁殖材料和定量肥料夹在“无纺布”、“纸+纱布”或“两种特种纸”间,经过复合定位工序后,形成一定规格的人造草坪植生带(纸) 3、先锋草种:是混入主要草种中,为保护主要草种的最后成为优势种的速生草类,这类草必须具有前期生长速度快、兼容性好、后期容易除掉等优点。 4、满铺法:是形成“瞬时草坪”的一种草坪建植方式,它利用已经长好的草皮卷或草皮块,将坪床摆满,使草坪在短时间内建成。 5、打孔:是草坪养护的一种常用手段,它用专用的打孔器具在板结或粘重的的土壤上打出一系列的空洞,以改善草坪根部土壤的通气、透水性状。 6、冷季型草坪草:如草地早熟禾、羊茅、黑麦草等,最适生长温度为15-24℃,广泛分布于气候冷凉的湿润、半湿润、及半干旱地区。 7、鞘外分枝:是指匍匐型或根茎型草坪草刚刚发育的侧枝穿破密闭的叶鞘而长出并进一步横向延伸的过程。 8、根颈:草坪草茎基部靠近地面的部分,被叶鞘包围,营养生长阶段是极度缩短的茎,开花时节间伸长。 9、NTEP:是美国国家草坪评比项目(The National Turfgrass Evaluation Program) 10、密丛型禾草:分蘖节位于地表以上,接近土壤表面,节间很短的草类。新枝条(蘖)由节上的腋芽产生,生长过程中紧贴母枝平行向上生长,并保持在叶鞘内,因而形成紧密株丛。这类草坪草易形成小草丘,抗寒能力和耐旱性不强。常见草种有紫羊茅、硬羊茅和羊茅等 二、单选题: 1、草坪修剪的基本原则是 C 原则。A 及时 B 频繁 C 三分之一 D 五分之二 2、成熟草坪最适宜的浇水时间是一天中的 A 。A 上午 B 中午 C 下午 D 傍晚

牧草栽培学复习资料

牧草的概念:广义上泛指可用于饲喂家畜的草类植物,包括草本型,藤本型,小灌木,半灌木等各类型栽培或野生的植物;狭义上仅指可供栽培的饲用草本植物,尤指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 栽培植物与野生植物相比,有何区别(牧草是如何由野生牧草进化的)?株体及各器官变大,可利用部分营养成分的含量变大,生育期和成熟期变的整齐集中,种子休眠性减弱或缩短,防护功能减退,自行传播繁衍的功能功能退化,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范围变窄。根颈:指“根”与“干”的交接处,通常称为地上部与地下部的交界处。 根蘖:部分植物的根具有横向生长的特性,当生长一定距离又可向上发枝向下生根,这种习性。 草类植物根据寿命分为几类?一年生,二年生,多年生(长期多年生,短期多年生)分蘖性分为几类?根茎型,疏丛型,根茎-疏丛型,密丛型,轴根型,根蘖型,匍匐型。 区域气候特点分为几类?冷地型,暖地型,过度带型。 牧草适应性的概念?是在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下为适应相应环境条件而形成的一种特有形状。 生长:牧草整体或部分体积增大,重量增加或数量增多。 发育:指植物体的生命周期中,构造和功能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 生育期:种子出苗到新种子成熟所经历的天数。生育时期:指其一年中在外部形态特征上呈现显著变化的若干时期。 豆科牧草生育时期:出苗期,分枝期,现蕾期,开花期,结荚期,成熟期,再生期。 禾本科牧草生育时期: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成熟期(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收获期,再生期。 豆科牧草结实器官分化过程:苞叶→小花→萼片→雌蕊→雄蕊→花冠 简述禾本科牧草幼穗分化过程:以茎尖生长锥生长开始,生长锥顶端从半球形显著伸长,扩大成圆锥体,渐渐在两侧由下向上分化苞叶原基,在苞叶原基的叶腋处分化出小穗原基。 影响生育期长短的因素:牧草的遗传性,环境,栽培技术, 土壤耕作:根据牧草、作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土壤和环境的要求,采用机械或人工田间作业的方法以改变土壤理化性状,建立适宜的耕层构造,调节土壤中的水肥气热状况和微生物活动,消灭杂草及病虫害,从而达到为牧草作物生育提供良好的土壤和环境条件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间作:在同一块地内成行或成条带相互间隔地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生长期相近作物的种植方式。 套作:在同一块地内当一种作物生长到一定时期后,在其行间播下另一种作物,从而充分利用空间和时间的一种种植方式。 复种:在同一块耕地上,于同一年播种一茬以上生育季节不同,依秩接替作物的少耕:在常规耕作基础上尽量减少耕作项目,作业次数和作业面的一类耕作方式。 免耕:指作物播前不用犁,整理土地,直接在茬地上播种,播后作物生育期间不用农具进行土地管理的耕作方式。 土壤耕作任务:改善耕层构造,清除前作物的根茬,增加土壤蓄水保肥能力,清除杂草,消灭病虫害,为作物提供良好的耕作条件。作用:松土,翻土,切土,混土,平土,压土。措施:基本耕作(犁耕深松耕旋耕),表土耕作(浅耕灭茬耙地耱地镇压中耕开沟作畦) 常规耕作少免耕:常规:优点(创造适宜的一定深度的耕层,控制杂草,防治病虫害,根茬肥料的翻埋)缺点(风蚀水蚀严重,水分损失,破坏土壤耕层结构,耗能与成本增加)少免耕:优点(减少风蚀水蚀及土壤水分蒸发,秸秆覆盖使表土有机物增加、土壤好气性分解缓慢,利于有机质积累,农耕时间少,节约成本)缺点(残茬覆盖导致地温下降,多年土壤有变实的趋势,耕作表层有几只的养分富化,下层贫化,影响有机质化肥残茬的翻埋,土肥难融合,杂草虫害发生加剧,加重了少免耕对除草杀虫剂的依赖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