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廖承恩微波技术基础第四第六章答案

廖承恩微波技术基础第四第六章答案

廖承恩微波技术基础第四第六章答案
廖承恩微波技术基础第四第六章答案

第四章习题参考答案

带状线为双导体结构,中间填充均匀介质,所以能传输TEM 导波,且为带状线的工作模式。 4.1

可由P.107:4.1-7式计算

特性阻抗0Z 由介质r ε,导体带厚度与接地板高度的比b

t ,以及导体带宽度与接地板高度的比

b

W

确定。 Ω=45.690Z

4.5

可由P.107:4.1-6式计算

??

?

??>--<=1206.085.012000Z x Z x b W r r εε 其中: 441.0300

-=

Z x r επ

已知:1202.74502.20<=?=Z r ε 83.0441.02

.7430441.0300

=-=

-=

π

επ

Z x r 所以: )(66.283.02.3mm bx W =?==

衰减常数P.109:4.1-10:d c ααα+=

c α是中心导体带和接地板导体的衰减常数,

d α为介质的衰减常数。

TEM 导波的介质损耗为:)/(2

m Np ktg d δ

α=

,其中εμω'=k 由惠勒增量电感法求得的导体衰减常数为)/(m Np :P.111:4.1-11

???

?

???Ω>Ω<-?=-12016.0120)

(30107.20000

3Z B b Z R Z A t b Z R r s r r s c εεπεα 其中:??

?

??--++-+=t t b t b t b t b W A 2ln 121π ??

?

??++-++++

=t W W t t b t b t W b B πππ4ln 21414.05.01)7.05.0(1

)/(155.02001

.010

0.32.2101022228

9m Np tg c f ktg r d =??===πδεπδα 铜的表面电阻在10GHz 下Ω==

026.02σ

ωμ

s R ,74.4=A m Np A t b Z R r s c /122.0)

(30107.20

3=-?=-πεα

m Np d c /277.0=+=ααα

dB e Np 686.8lg 1012==

m dB m Np d c /41.2/277.0==+=ααα

4.6

可由P.107:4.1-6式计算

??

?

??>--<=1206.085.012000Z x Z x b W r r εε 其中: 441.0300

-=

Z x r επ

已知:1204.1481002.20>=?=Z r ε 194.0441.04

.14830441.0300

=-=

-=

π

επ

Z x r 所以: )(67.02128.016.3)6.085.0(mm x b W =?=--= 在10GHz ,带状线的波长为:cm f

c

r 02.210

102.21039

8=???=

=ελ

4.16

可由P.130:4.3-27式计算

已知Ω=700e Z ,Ω=300o Z ,mm b 4=,1.2=r ε

3813.330

0==

r

e e Z A ε

648.02212212

1

4

3813.33813.32

14

=???

?

???

?????

??+--=??

?????????? ??+--=e e e e k e e

A A e

45.130

0==

r

o o Z A ε

99.0222

2

2

=????

?

??+-=o o A A o e e k ππ

68.02

==o e k k arctg b W π

015.0112

=???

?

?

?--=o

e

e o k k k k arctg b S π mm b 4=

mm W 7.268.04=?= mm S 06.0015.04=?=

廖承恩第6章习题

6-5 求图6-1 所示的对称二端口网络的归一化ABCD 矩阵,并求不引起附加反射的条件。 解:方法(一)

将此网络分解为3个网络的级联,且各个网络ABCD 矩阵为:

3

3113311101A B A B C D C D jB ??????

==???????

????? 02202

2cos sin sin /cos jZ A B j Z C D θ

θθθ??

??=???????? 故网络ABCD 的总矩阵为

3

31

1223

31

12

200000cos sin (2cos sin /sin )cos sin A B A B A B A B C D C D C D C D BZ jZ j B Z BZ BZ θθθθθθθ??

??????=????????????????

-??=??+--??

不引起反射的条件为 00in in Z Z Γ=?

=

012201220L in L AZ B V AV BI AZ B Z Z I CV DI CZ D CZ D

+++=

====+++ 002cos sin 2/BZ B ctg Z θθ

θ?=?

=

方法(二)

若二端口网络不引起反射,则110S =,而网络总矩阵归一化值为

0000

0cos sin (2cos sin /sin )cos sin BZ j a b j B Z BZ Z

BZ c d θθ

θθθθθ-?

???=????+--????

21

110

1

0a b a b c d

S a b c d a a b c d

=+--∴=

=

=?+--=+++

002cos sin 2/BZ B ctg Z θθθ?=?

=

6-7 求图6-3所示网络的输入阻抗及终端负载0L Z Z =时输入端匹配的条件。

解:000

11(1)(2)11(1)in Z jX Z BX j X jB B Z jB BX jBZ Z jX jB

??+ ?-+-??=+=-+++

输入端匹配的条件为 00in in Z Z Γ=?

= 22

012B Z X B

+?=

一般取 00,

1/X Z B Z ==

6-8 求表6.6-1 中T 形网络的ABCD 矩阵。

解:求T 形网络的ABCD 矩阵。将此网络分解为3个网络的级联:

11111101A B Z C D ????

=???????? 2

2222101A B Z C D ????

=???????? 3

3333

1

01/1A B C D Z ????=????????

故网络ABCD 的总矩阵为

1

3

33

31

12

23

31

12223

3111Z D Z Z A B A B A B A B C D C D C D C D Z Z Z ??+??

??????????==??????????????????+????

其中 122313D Z Z Z Z Z Z =++

6-9 求图6-4 所示的各电路的S 矩阵。

解:方法(一):对于图6-4(b ),此网络的ABCD 矩阵为

101/1A B C D Z ????=????????

网络的归一化矩阵为

10/1a b Z Z c d ??

??=????????

212111

110

120

1222210220

1

2

2()2

a a a a

b b a b

c

d ad bc S S a a b c d a a b c d b b a b c d S S a a b c d

a a

b

c d

====+---=

===++++++-+-+=

=

=

=

++++++

[]00

0000222222Z Z Z Z

Z Z S Z Z Z Z

Z Z -??

??

++?

?∴=?-???++?

?

方法(二):

2

01

11

1

00

in in

in a Z Z b S a Z Z

又 00in

ZZ Z Z Z 0

00

1100

2ZZ Z Z Z Z S ZZ Z Z Z Z Z -+∴==-+++

2

2

2022

221

2

11

101

/0

/V V Z b V S a a V V Z

1111111111(1)/(1)V V V V S V V S

2222

V V V V

12

2

22

21

11

111

1

21

/12V V V V V Z

S S V S Z Z V

[]00

0000222222Z Z Z Z

Z Z S Z Z Z Z

Z Z -??

??

++?

?∴=?-???++??

6-13 如图6-7 所示同轴波导转换接头,已知其散射矩阵为11

122122[]S S S S S ??

=?

???

。(1)求端口②匹配时端口①的驻波系数;(2)求当端口②接负载产生得反射系数为Г2时,端口①的

反射系数;(3)求端口①匹配时端口②的驻波系数。 解:(1)由散射矩阵定义

11111222211222

b S a S a b S a S a =+=+ (1)

端口2匹配,意味负载处的反射波a 2=0,此时端口1的反射系数为

1

1111

b S a Γ=

= 因此端口1的驻波系数为

11

111

11S S ρ+=

-

(2)当端口2接反射系数为Γ2的负载时,负载处的入射波b 2与反射波a 2之间满足

2

22222

a a

b b Γ=

?=Γ 代入(1)式得:

1111122222112222

b S a S b b S a S b =+Γ=+Γ

因此端口1的反射系数为 1122121111222

1b S S S a S ΓΓ==+-Γ 6-15 推导式(6.6-3)。 解:

11121221212222(1)(2)

b T a T b a T a T b =+=+

将(2)式中b 2的代入到(1)式有:

1

212

12

2112

111212

111

2

22

22

22

21

2

1222

22

1a T a T T T b T a T a T a T T T T b a a T T

对比S 的定义:

11111222211222

b S a S a b S a S a =+=+,有

111212221112212221

22222122/(/)1//S S T T T T T T S S T T T -????

=????-????

6-18 如图6-11所示网络,当终端接匹配负载时,要求输入端匹配,求电阻R 1和R 2应满足

的关系。

解:将此网络分解为3个网络的级联,且各个网络ABCD 矩阵为:

111

11101/1A B C D R ????

=???????? 3

33321

01/1A B C D R ????

=??????

?? 00022000

2

2cos sin 0

/sin /cos /0ch l

Z sh l l

jZ l jZ A B sh l Z ch l j l Z l j Z C D γγββγγββ??????

??===?????

???????????

242

l πλπ

βλ=

?= 故网络ABCD 的总矩阵为

3

302

0112

2330012

011122////A B jZ R jZ A B A B A B C D j Z jZ R R jZ R C D C D C D ????

??????==??????????+??????????

当终端接匹配负载时,有0L Z Z =, 00L in L AZ B

AZ B Z CZ D CZ D

++=

=++

要求输入端匹配,则有0in Z Z =, 120R R Z ?-= 6-21 测得某二端口网络的S 矩阵为0.10

0.890

0.890

0.20

S

,问此二端口网络是否互易和

无耗?若在端口2 短路,求端口1 处的回波损耗。 解:12210.8900.8S S j ,故网络互易。

又由:*

0.10.80.10.80.650.080.8

0.2

0.8

0.2

0.08

0.68

j j j S S

U j j j

不满足幺正性,因此网络为有耗网络。

或 111121210.010.640.651S S S S **

+=+=≠

当端口2短路时,1L Γ=-,22

2L a b

b

由二端口网络的S 矩阵:

11111221111222

211

222

211

222(1)(2)

b S a S a S a S b b S a S a S a S b

由(2)式得 21

2

122

1S b a S 代入(1)式消去b 2有

11221111

22

(0.8)(0.8)0.1

0.633110.2

in

b S S j j S a S

则端口1处的驻波比1 1.23 1.61

0.77

in in

VSWR

则1端口的回波损耗:20lg

3.97r

in

L dB

6-22 推导ABCD 矩阵与Y 矩阵的转换关系。 解:注意:I 与ABCD 参量中使用的符号要一致,由于

11111222211222

I Y V Y V I Y V Y V =+-=+,故

2

122

2

21

I V Y A

V Y

2

12

21

1V V B I

Y 2112211122

2

21

I I Y Y Y Y C

V

Y 2

1

112

21

V I Y D I Y

第7章习题

7-6 内壁镀银的空气填充TE101模式矩形腔,尺寸a×b×l=2.286×1.016×2.235cm3,求其谐振频率和Q 值;若腔内填充聚四氟乙烯(ε/ε0=2.05-j0.0006),求谐振频率和Q值。

解:谐振频率

c

mnp

ck

f==

TE101

模:

101

9.39

f GHz

==

银的导电率σ=5.813×107s/m ,则表面电阻为:

2

2.6110 1.8410

s

R--

==?=?Ω

对于空气:1

00

2/196.7

k f c m

π-

==

377377

η==Ω

3

2233233

()1

2(22)

c

s

kal b

Q

R p a b bl p a l al

η

π

=

+++

对于

聚四氟乙烯:1

2137.4

k f c m

π-

==

,377263.3

η==Ω

1 2.05

3417

tan0.0006

d

Q

δ

===

3

2233233

()1

2(22)

c

s

kal b

Q

R p a b bl p a l al

η

π

=

+++

1

11

()

c d

Q

Q Q

-

=+

7-8 求a、b、l 分别为5cm、3cm、6cm 的TE101 模式矩形腔的谐振波长和无载Q 值(设内壁镀银)。

解:

7.68cm

λ====

银矩形腔的表面电阻为2

2.6110 1.6310

s

R--

==?=?Ω

对于空气:1

2/81.8

k m

πλ-

==

377377

η==Ω

101

33

TE223323323333 ()1()1

2(22)2(22) c

s s

kal b kal b

Q

R p a b bl p a l al R a b bl a l al

ηη

ππ

==

++++++

微波技术基础试题三

一.简答:(50分) 1.什么是色散波和非色散波?(5分) 答:有的波型如TE 波和TM 波,当波导的形状、尺寸和所填充的介质给定时,对于传输某一波形的电磁波而言,其相速v p 和群速v g 都随频率而变化的,把具有这种特性的波型称为色散波。而TEM 波的相速v p 和群速v g 与频率无关,把具有这种特性的波型称为非色散波。 2.矩形波导、圆波导和同轴线分别传输的是什么类型的波?(5分) 答:(1)矩形波导为单导体的金属管,根据边界条件波导中不可能传输TEM 波,只能传输TE 波和TM 波。 (2)圆波导是横截面为圆形的空心金属管,其电磁波传输特性类似于矩形波导不可能传输TEM 波,只能传输TE 波和TM 波。 (3)同轴线是一种双导体传输线。它既可传输TEM 波,也可传输TE 波和TM 波。 3.什么是TE 波、TM 波和TEM 波?(5分) 答:根据导波系统中电磁波按纵向场分量的有无,可分为三种波型: (1)横磁波(TM 波),又称电波(E 波):0=H Z ,0≠E Z ; (2)横电波(TE 波),又称磁波(H 波):0=E Z ,0≠H Z ; (3)横电磁波(TEM ):0=E Z ,0=H Z 。 4.导波系统中的相速和相波长的含义是什么?(5分) 答:相速v p 是指导波系统中传输电磁波的等相位面沿轴向移动的速度。 相波长λp 是指等相位面在一个周期T 内移动的距离。 5.为什么多节阶梯阻抗变换器比单节阻抗变换器的工作频带要宽?(5分) 答:以两节阶梯阻抗变换器为例,设每节4 λ阻抗变换器长度为θ,三个阶

梯突变的电压反射系数分别为 Γ ΓΓ2 1 ,,则点反射系数为 e e U U j j i r θ θ 42210--ΓΓΓ++==Γ,式中说明,当采用单节变换器时只有两 个阶梯突变面,反射系数Γ的表达式中只有前两项,若取ΓΓ=10,在中心频率处,2/πθ=这两项的和为零,即两突变面处的反射波在输入端相互抵消,从而获得匹配;但偏离中心频率时,因2/πθ≠,则两个反射波不能完全抵消。然而在多节阶梯的情况下,由于多节突变面数目增多,参与抵消作用的反射波数量也增多,在允许的最大反射系数容量Γm 相同的条件下, 使工作频带增宽。 6.请简述双分支匹配器实现阻抗匹配的原理。(7分) 答: B A Z L 如图设:AA’,BB’两个参考面分别跨接两个短截线,归一化电纳为jB 1,jB 2 A A’,BB’两参考面处的等效导纳,在考虑分支线之前和之后分别为 y iA ',y A A '' y iB ',y B B ' ' ,从负载端说起,首先根据负载导纳在导纳圆图上找 到表示归一化负载导纳的点,以此点到坐标原点的距离为半径,以坐标原点为圆心画等反射系数圆,沿此圆周将该点顺时针旋转(4πd 1)rad ,

微波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讲解

微波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2016年5月13日

实验一微波测量系统的了解与使用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级别:必做 开课单位:学时:2学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微波测量线系统的组成,认识各种微波器件。 2.学会测量设备的使用。 二、实验器材: 1.3厘米固态信号源 2.隔离器 3.可变衰减器 4.测量线 5.选频放大器 6.各种微波器件 三、实验内容: 1.了解微波测试系统 2.学习使用测量线 四、基本原理: 图1。1 微波测试系统组成 1.信号源 信号源是为电子测量提供符合一定技术要求的电信号的设备,微波信号源是对各种相应测量设备或其它电子设备提供微波信号。常用微波信号源可分为:简易信号发生器、功率信号发生器、标准信号发生器和扫频信号发生器。 本实验采用DH1121A型3cm固态信号源。 2.选频放大器

当信号源加有1000Hz左右的方波调幅时,用得最多的检波放大指示方案是“选频放大器”法。它是将检波输出的方波经选频放大器选出1000Hz基波进行高倍数放大,然后再整为直流,用直流电表指示。它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和极低的噪声电平。表头一般具有等刻度及分贝刻度。要求有良好的接地和屏蔽。选频放大器也叫测量放大器。 3.测量线 3厘米波导测量线由开槽波导、不调谐探头和滑架组成。开槽波导中的场由不调谐探头取样,探头的移动靠滑架上的传动装置,探头的输出送到显示装置,就可以显示沿波导轴线的电磁场的变化信息。 4.可变衰减器 为了固定传输系统内传输功率的功率电平,传输系统内必须接入衰减器,对微波产生一定的衰减,衰减量固定不变的称为固定衰减器,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的称为可变衰减器。衰减器有吸收衰减器、截止衰减器和极化衰减器三种型式。实验中采用的吸收式衰减器,是利用置入其中的吸收片所引起的通过波的损耗而得到衰减的。一般可调吸收式衰减器的衰减量可在0到30-50分贝之间连续调节,其相应的衰减量可在调节机构的度盘上读出(直读式),或者从所附的校正曲线上查得。 五、实验步骤: 1.了解微波测试系统 1.1观看如图装置的的微波测试系统。 1.2观看常用微波元件的形状、结构,并了解其作用、主要性能及使用方法。常用元件如:铁氧体隔离器、衰减器、直读式频率计、定向耦合器、晶体检波架、全匹配负载、波导同轴转换器等。2.了解测量线结构,掌握各部分功能及使用方法。 2.1按图检查本实验仪器及装置。 2.2将微波衰减器置于衰减量较大的位置(约20至30dB),指示器灵敏度置于较低位置,以防止指示电表偶然过载而损坏。 2.3调节信号源频率,观察指示器的变化。 2.4调节衰减器,观察指示器的变化。 2.5调节滑动架,观察指示器的变化。 六、预习与思考: 总体复习微波系统的知识,熟悉各种微波元器件的构造及原理特点。 实验二驻波系数的测量

微波技术基础考试题一

一、填空题(40分,每空2分) 1、微波是指波长从1米到0.1毫米范围内的电磁波。则其对应的频率范围从___ ___赫兹 到___ __赫兹。 2、研究电磁波沿传输线的传播特性有两种分析方法。一种是 的分析方法, 一种是 分析方法。 3、微波传输线种类繁多,按其传输的电磁波型,大致可划分为三种类 型 、 、 。 4、测得一微波传输线的反射系数的模2 1=Γ,则行波系数=K ;若特性阻抗Ω=750Z ,则波节点的输入阻抗=)(波节in R 。 5.矩形波导尺寸cm a 2=,cm b 1.1=。若在此波导中只传输10TE 模,则其中电磁波的工作 波长范围为 。 6.均匀无耗传输线工作状态分三种:(1) (2) (3) 。 7.微波传输系统的阻抗匹配分为两种: 和 。阻抗匹配的方法中最基本 的是采用 和 作为匹配网络。 8.从传输线方程看,传输线上任一点处的电压或电流都等于该处相应的 波 和 波的叠加。 9. 阻抗圆图是由等反射系数圆和__ ___组成。 二、简答或证明题(20分,第1题8分,第2题6分,第3题6分) 1、设特性阻抗为0Z 的无耗传输的行波系数为K ,第一个电压波节点到负载的距离min l 证明:此时终端负载阻抗为:min min 0tan K 1tan j K l j l Z Z L ββ--= (8分)

2、若想探测矩形波导内的驻波分布情况,应在什么位置开槽?为什么?(请用铅笔画出示意图)(6分) 3、微波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和输入阻抗的定义是什么? (6分) 三、计算题(40分) 1、如图所示一微波传输系统,其 0Z 已知。求输入阻抗in Z 、各点的反射系数及各段的电压驻 波比。(10分)

北京理工大学历年专业课试卷免费下载

1.北京理工大学 1999年程序设计试题资料下载 2.北京理工大学 2000年信号与系统试题资料下载 3.北京理工大学 1999年晶体管原理与制造试题资料下载 4.北京理工大学 1999年模拟与数字电路试题资料下载 5.北京理工大学 1999年信号与系统试题资料下载 6.北京理工大学 1999年微波技术基础试题资料下载 7.北京理工大学 2000年程序设计试题资料下载 8.北京理工大学 2000年晶体管原理与制造试题资料下载 9.北京理工大学 2000年模拟与数字电路试题资料下载 10.北京理工大学 2000年微波技术基础试题资料下载 11.北京理工大学 2002年半导体物理试题资料下载 12.北京理工大学 2001年信号与系统试题资料下载 13.北京理工大学 2003年半导体物理试题资料下载 14.北京理工大学 2004年会计学试题资料下载 15.北京理工大学 2001年半导体物理试题资料下载 16.北京理工大学 2002年政治经济学试题资料下载 17.北京理工大学 2002年管理信息系统试题资料下载 18.北京理工大学 2004年半导体物理试题资料下载 19.北京理工大学 2004年经济学试题资料下载 20.北京理工大学 2005年半导体物理试题资料下载 21.北京理工大学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2005试题资料下载 22.北京理工大学 2005无机化学(B)试题资料下载 23.北京理工大学 2004行政管理试题资料下载 24.北京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2003政治经济学试题资料下载 25.北京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2004年经济学试题资料下载 26.北京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2003年经济学基础试题资料下载 27.北京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2002年政治经济学试题资料下载 28.北京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应用经济学2005试题资料下载 29.北京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2005经济学基础试题资料下载 30.北京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基础英语2002试题资料下载 31.北京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运筹学2001试题资料下载 32.北京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日语2002试题资料下载 33.北京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运筹学2002试题资料下载 34.北京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运筹学2003试题资料下载 35.北京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综合考试(英语国家文化概况、汉语) 2002试题资料下载 36.北京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2002试题资料下载 37.北京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语言学和英美文学2002试题资料下载 38.北京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运筹学2005试题资料下载 39.北京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运筹学2004试题资料下载 40.北京理工大学企业管理2004试题资料下载 41.北京理工大学传感与测试技术2004试题资料下载 42.北京理工大学信号处理导论2003试题资料下载 43.北京理工大学信号处理导论2004试题资料下载

微波技术基础 简答题整理

第一章传输线理论 1-1.什么叫传输线?何谓长线和短线? 一般来讲,凡是能够导引电磁波沿一定方向传输的导体、介质或由它们共同体组成的导波系统,均可成为传输线;长线是指传输线的几何长度l远大于所传输的电磁波的波长或与λ可相比拟,反之为短线。(界限可认为是l/λ>=0.05) 1-2.从传输线传输波形来分类,传输线可分为哪几类?从损耗特性方面考虑,又可以分为哪几类? 按传输波形分类: (1)TEM(横电磁)波传输线 例如双导线、同轴线、带状线、微带线;共同特征:双导体传输系统; (2)TE(横电)波和TM(横磁)波传输线 例如矩形金属波导、圆形金属波导;共同特点:单导体传输系统; (3)表面波传输线 例如介质波导、介质镜像线;共同特征:传输波形属于混合波形(TE波和TM 波的叠加) 按损耗特性分类: (1)分米波或米波传输线(双导线、同轴线) (2)厘米波或分米波传输线(空心金属波导管、带状线、微带线) (3)毫米波或亚毫米波传输线(空心金属波导管、介质波导、介质镜像线、微带线) (4)光频波段传输线(介质光波导、光纤) 1-3.什么是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它和哪些因素有关?阻抗匹配的物理实质是什么? 传输线的特性阻抗是传输线处于行波传输状态时,同一点的电压电流比。其数值只和传输线的结构,材料和电磁波频率有关。 阻抗匹配时终端负载吸收全部入射功率,而不产生反射波。 1-4.理想均匀无耗传输线的工作状态有哪些?他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在什么情况的终端负载下得到这些工作状态?

(1)行波状态: 0Z Z L =,负载阻抗等于特性阻抗(即阻抗匹配)或者传输线无限长。 终端负载吸收全部的入射功率而不产生反射波。在传输线上波的传播过程中,只存在相位的变化而没有幅度的变化。 (2)驻波状态: 终端开路,或短路,或终端接纯抗性负载。 电压,电流在时间,空间分布上相差π/2,传输线上无能量传输,只是发生能量交换。传输线传输的入射波在终端产生全反射,负载不吸收能量,传输线沿线各点传输功率为0.此时线上的入射波与反射波相叠加,形成驻波状态。 (3)行驻波状态: 终端负载为复数或实数阻抗(L L L X R Z ±=或L L R Z =)。 信号源传输的能量,一部分被负载吸收,一部分反射回去。反射波功率小于入射波功率。 1-5.何谓分布参数电路?何谓集总参数电路? 集总参数电路由集总参数元件组成,连接元件的导线没有分布参数效应,导线沿线电压、电流的大小与相位,与空间位置无关。分布参数电路中,沿传输线电压、电流的大小与相位随空间位置变化,传输线存在分布参数效应。 1-6.微波传输系统的阻抗匹配分为两种:共轭匹配和无反射匹配,阻抗匹配的方法中最基本的是采用λ/4阻抗匹配器和支节匹配器作为匹配网络。 1-7.传输线某参考面的输入阻抗定义为该参考面的总电压和总电流的比值;传输线的特征阻抗等于入射电压和入射电流的比值;传输线的波阻抗定义为传输线内横向电场和横向磁场的比值。 1-8.传输线上存在驻波时,传输线上相邻的电压最大位置和电压最小位置的距离相差λ/4,在这些位置输入阻抗共同的特点是纯电阻。 第二章 微波传输线 2-1.什么叫模式或波形?有哪几种模式?

微波技术基础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微波的基础知识,在第一章中介绍了微波的概念、基本特点以及微波在民用和军事上的应用,在第二章中介绍了微波传输线理论,主要介绍了TE型波的理论和传输特性。 10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basics of microwave in the microwave first chapt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microwave in the civilian and military applications, in the second chapter describes the microwave transmission line theory, introduces the theory and the type of wave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微波技术基础 第一章微波简介 1.1 什么是微波 微波是频率非常高的电磁波,就现代微波理论的研究和发展而论,微波是指频率从GHz 300的电磁波,其相应的波长从1m~0.1mm,这段电磁频谱包~ MHz3000 括分米波(频率从300MHz~3000MHz),厘米波(频率从3GHz~30GHz),毫米波(频率从30GHz~300GHz)和亚毫米波(频率从300GHz~3000GHz)四个波段。 下图为电磁波谱分布图: 1.2微波的基本特点 1.似光性和似声性 微波波段的波长和无线电设备的线长度及地球上的一般物体的尺寸相当或小的多,当微波辐射到这些物体上时,将产生显著地反射、折射,这和光的反射折射一样。同时微波的传播特性也和几何光学相似,能够像光线一样直线传播和容易集中,即具有似光性。这样利用微波就能获得方向性极好、体积小的天线设

微波技术基础期末试题一

《微波技术基础》期末试题一 选择填空题(共30分,每题3分) 1.下面哪种应用未使用微波() (a)雷达(b)调频(FM)广播 (c)GSM移动通信(d)GPS卫星定位 2.长度1m,传输900MHz信号的传输线是() (a)长线和集中参数电路(b)长线和分布参数电路 (c)短线和集中参数电路(d)短线和分布参数电路 3.下面哪种传输线不能传输TEM模() (a)同轴线(b)矩形波导(c)带状线(d)平行双线 4.当矩形波导工作在TE10模时,下面哪个缝不会影响波的传输() 5.圆波导中的TE11模横截面的场分布为() (a)(b)(c) 6.均匀无耗传输线的工作状态有三种,分别为,和。

7.耦合微带线中奇模激励的对称面是壁,偶模激励的对称面是壁。 8.表征微波网络的主要工作参量有阻抗参量、参量、参量、散射参量和参量。 9.衰减器有衰减器、衰减器和衰减器三种。 10.微波谐振器基本参量有、和三种。 二.(8分)在特性阻抗Z0=200?的传输线上,测得电压驻波比ρ=2,终端为 U0V,求终端反射系数、负载阻 =1 电压波节点,传输线上电压最大值 max 抗和负载上消耗的功率。 三.(10分)已知传输线特性阻抗Z0=75?,负载阻抗Z L=75+j100?,工作频率为900MHz,线长l=0.1m,试用Smith圆图,求距负载最近的电压波腹点的位置和传输线的输入阻抗(要求写清必要步骤)。 四.(10分)传输线的特性阻抗Z0=50Ω,负载阻抗为Z L=75Ω,若采用单支节匹配,求支节线的接入位置d和支节线的长度l(要求写清必要步骤)。五.(15分)矩形波导中的主模是什么模式;当工作波长为λ=2cm时,BJ-100型(a*b=22.86*10.16mm2)矩形波导中可传输的模式,如要保证单模传输,求工作波长的范围;当工作波长为λ=3cm时,求λp,vp及vg。 六.(15分)二端口网络如图所示,其中传输线的特性阻抗Z0=200Ω,并联阻抗分别为Z1=100Ω和Z2=j200Ω,求网络的归一化散射矩阵参量S11和S21,网络的插入衰减(dB形式)、插入相移与输入驻波比。

电子科学微波技术基础复试笔试题目

2014年电子科技大学微波技术基础复试笔试题目(电子工程学院回忆版) 除了第四章和第七章(徐锐敏版教材)没考其他章节都考到了(全卷共200分) 填空题40分(20空每个2分)考查得很基础我只记住了几个我不会的第一个空是问你什么频率范围对应什么波段把那个表格看一下我记得是L 波段 矩形波导主模圆波导主模微带线主模 第六章我记得有个圆柱谐振腔的什么条件工作在什么模式就是2a/l那个貌似你翻书看看p172 第八章把三个什么效应记一下有法拉第旋转效应什么的这是一个空 (第八章整张试卷只考了大概3个空另外两个我忘了) 计算题是重头戏(共4题110分) 第一题计算矩形波导的传输模式(40分) 计算量很大有3小问第一小问能传输的模式太多了就是TE10 TE20 TE11 TM11……什么的实质上就是求各模式的截止波长还有就是要会画前几种(大概7种)模式的横截面图2,3小问简单 第二题是同轴线(20或30分) 比较简单记住传输主模时的截止波长pai(a+b)还是多少来着看清题目题目里给出的是直径还是半径 第三题传输线(20或30分) 比较简单需要记住反射系数驻波系数这些基本的公式就是计算太坑了(分式的复数计算) 很繁琐 第四题(20分) 微扰法就是在一个矩形谐振腔中竖直插进了一个介质棒好像是求谐振频率我不会你们把书上那块仔细看看 简答题(50分共5题每题10分) 我记得有正规模及其特性(主要是正交性完备性) 矩形波导单模传输有什么好处在中央开口有什么好处 波导的激励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好处 剩下两个想不起来了 说明 1.填空题很基本把书看仔细 40分能拿到35+吧 2.千万千万要带上计算器!计算题要是没有计算器的话没法做 3.有些题就算不会也千万别空着不写哪怕写上点相关的一些东西你写上就多少能给你点分空着一分没有例如那个矩形腔的谐振我不会就把相关公式写上了多少能给点分 4.不要轻视笔试分数达不到120分的及格线就算初试成绩再高直接咔嚓2015年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复试笔试回忆 填空题 1、模式的三个特性:正交性、完备性、对称性 2、电磁场的法拉第旋转效应的意思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08微波技术基础考试试卷A

一、填空题(共25分,每空1分) 1、导波系统中的电磁波按纵向分量的有无,一般分为三种波型(或模):______波、______波和_______波。 2、导波中场的纵向场分量和横向分量均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__方程,相互之间满足_________关系 3、均匀无耗传输线工作状态分为三种、、。 4、波导中的激励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方式获得。 5、微带线中工作模式为_________________,矩形波导传输的主模是,圆波导传输的主模是。 6、若一两端口微波网络互易,网络参量[S]的特征为_______________。 7、阻抗匹配的方法中最基本的是采用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开路λ/2线型谐振器等效为_______联谐振电路。 9、已知无耗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为50Ω,驻波比为2,电压波节点处的输入阻抗为_________Ω,波腹点处的阻抗为___________Ω。 10、按传输模式分类,光纤分为___和_____________。 11、用微波铁氧体材料制成的常用微波元件有和___________。 二、利用圆图完成(要求写出必要的步骤)(21分) 1、(13分)已知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为Z0,工作波长λ0=10cm,负载阻抗Z L=(0.3+0.6j)Z0,求第一个电压波腹至终端的距离l,驻波比ρ,行波系数K。 2、(8分)特性阻抗为50Ω的长线,终端负载不匹配,沿线电压波腹∣U∣max=20V,波节∣U∣min=12V,离终端最近的电压波腹点距终端的距离为0.37λ,求负载阻抗Z L=? 三、简答题(共13分) 1、(7分)试解释微带线的准TEM特性。

微波技术实验指导_报告2017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微波技术 实验报告 院系: 班级: 姓名: 学号: 同组成员: 指导老师: 实验时间: 哈尔滨工业大学

实验一短路线、开路线、匹配负载S 参量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短路线、开路线的S 参量S11的测量,了解传输线开路、短路的特性。 2、通过对匹配负载的S 参量S11及S21的测量,了解微带线的特性。S11 二、实验原理 (一)基本传输线理论 在一传输线上传输波的电压、电流信号会是时间及传递距离的函数。一条单位长度传输线之等效电路可由R 、L 、G 、C 等四个元件来组成,如图1-1(a )所示。假设波传输播的方向为+Z 轴的方向,则由基尔霍夫电压及电流定律可得下列二个传输线方程式。 其中假设电压及电流是时间变量t 的正弦函数,此时的电压和电流可用角频率ω的变数表示。亦即是 而两个方程式的解可写成 z z e V e V z V γγ--++=)( (1-1) z z e I e I z I γγ--+-=)((1-2) 其中V + ,V -,I +,I - 分别是波信号的电压及电流振幅常数,而+、-则分别表示+Z,-Z 的传输方向。 γ则是[传输系数](propagation coefficient ),其定义如下。 ))((C j G L j R ωωγ++= (1-3) 而波在z 上任一点的总电压及电流的关系则可由下列方程式表示。 I L j R dz dV ?+-=)(ωV C j G dz dI ?+-=)(ω (1-4) 将式(1-1)及(1-2)代入式(1-3)可得 C j G I V ωγ +=++ t j e z V t z v ω)(),(=t j e z I t z i ω)(),(=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07微波技术基础考试试卷A

一、填空题(共28分,每空2分) 1、长线和短线的区别在于:前者为 ____参数电路, 后者为 参数电路。 2、导波系统中传输电磁波德等相位面沿着轴向移动的速度,通常称为_________,而传输信号电磁波是多种频率成分构成一个“波群”进行传播,其速度通常称为 。 3、矩形波导传输的主模是 ,圆波导传输的主模是 。 4、用散射参量表示非可逆四端口定向耦合器的耦合度C= ______,隔离度D= _ _______。 5、测得一微波传输线的反射系数模为|г|=1/2,则行波系数K =________,若特性阻抗Z 0=75Ω,则波节点的输入阻抗为Rin=____________。 6、一波导匹配双T ,其③端口为E 臂,④端口为H 臂,若③端口输入功率为P ,则①端口输出功率为_______,若①端口理想短路,②理想开路,则④端口输出功率为_________。 7、按传输模式分类,光纤分为 ___和_____________。 二、圆图完成(要求写出必要的步骤)(共20分,每小题10分)) 1、特性阻抗为50Ω的长线,终端负载不匹配,沿线电压波腹∣U ∣max =20V ,波节∣U ∣min =12V ,离终端最近的电压波腹点距终端的距离为0.37λ,求负载阻抗Z L =?(10分) 2、耗传输线特性阻抗Z 0=50Ω,长度为10cm ,f =800MHz ,假如输入阻抗Z in =j60Ω 求出负载阻抗Z L ; 三、如图为波导扼流式短路活塞,说明原理。(7分)

四、如图所示一微波传输系统,其Z 0已知,求输入阻抗Z in ,各点的反射系数和各段电压驻波比。(17分) 五、矩形波导的尺寸为a =22.86mm ,b=10.16mm ,波导中传输电磁波的频率为15GHz ,试问波导中可能传输哪些波型?(18分) 六、已知二端口网络的散射矩阵[]??? ?????=2/32/31.095.095.01.0ππππj j j j e e e e S 求该网络的插入衰减L (dB )、插入相移、电压传输系数T 、驻波比ρ。(10分)

微波技术实验指导书(带封皮版)

微 波 技 术 实 验 报 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实验一微波测量系统的了解与使用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级别:选做 开课单位: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学时:2学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微波测量线系统的组成,认识各种微波器件。 2.学会测量设备的使用。 二、实验器材: 1.3厘米固态信号源 2.隔离器 3.可变衰减器 4.测量线 5.选频放大器 6.各种微波器件 三、实验内容: 1.了解微波测试系统 2. 学习使用测量线 四、基本原理: 图1.1 微波测试系统组成 1.信号源 信号源是为电子测量提供符合一定技术要求的电信号的设备,微波信号源是对各种相应测量设备或其它电子设备提供微波信号。常用微波信号源可分为:简易信号发生器、功率信号发生器、标准信号发生器和扫频信号发生器。 本实验采用DH1121A型3cm固态信号源。

2.选频放大器 当信号源加有1000Hz左右的方波调幅时,用得最多的检波放大指示方案是“选频放大器”法。它是将检波输出的方波经选频放大器选出1000Hz基波进行高倍数放大,然后再整为直流,用直流电表指示。它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和极低的噪声电平。表头一般具有等刻度及分贝刻度。要求有良好的接地和屏蔽。选频放大器也叫测量放大器。 3.测量线 3厘米波导测量线由开槽波导、不调谐探头和滑架组成。开槽波导中的场由不调谐探头取样,探头的移动靠滑架上的传动装置,探头的输出送到显示装置,就可以显示沿波导轴线的电磁场的变化信息。 4.可变衰减器 为了固定传输系统内传输功率的功率电平,传输系统内必须接入衰减器,对微波产生一定的衰减,衰减量固定不变的称为固定衰减器,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的称为可变衰减器。衰减器有吸收衰减器、截止衰减器和极化衰减器三种型式。实验中采用的吸收式衰减器,是利用置入其中的吸收片所引起的通过波的损耗而得到衰减的。一般可调吸收式衰减器的衰减量可在0到30-50分贝之间连续调节,其相应的衰减量可在调节机构的度盘上读出(直读式),或者从所附的校正曲线上查得。 五、实验步骤: 1.了解微波测试系统 1.1观看如图装置的的微波测试系统。 1.2观看常用微波元件的形状、结构,并了解其作用、主要性能及使用方法。常用元件如:铁氧体隔离器、衰减器、直读式频率计、定向耦合器、晶体检波架、全匹配负载、波导同轴转换器等。2.了解测量线结构,掌握各部分功能及使用方法。 2.1按图检查本实验仪器及装置。 2.2将微波衰减器置于衰减量较大的位置(约20至30dB),指示器灵敏度置于较低位置,以防止指示电表偶然过载而损坏。 2.3调节信号源频率,观察指示器的变化。 2.4调节衰减器,观察指示器的变化。 2.5调节滑动架,观察指示器的变化。 六、预习与思考: 总体复习微波系统的知识,熟悉各种微波元器件的构造及原理特点。

微波技术基础期中试卷(2009)

一、解答下列各题(每题8分,共40分): (1)给出两种介质界面处电磁场的边界条件,并简要解释其含义。 (2)写出导行波的色散关系式,说明式中每一个物理量的含义,并据此分析导行波的类型和特点。 (3)简要说明传输线产生损耗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并给出一种计算传输线损耗的方法。(4)何谓导行系统的主模?给出矩形波导的主模并简要阐述其场结构的分布规律,推导矩形波导主模单模传输的条件。 (5)何谓模式简并现象?圆形波导中存在哪些模式兼并现象?其传输主模是什么?该模式截止波长与横截面圆半径a有什么关系?绘出圆形波导主模的场结构图。 二、如图所示的传输系统,其Z0已知,求输入阻抗Zin、各点的反射系数以及各段的电压驻波比。(15分) 三、假设规则导行系统横截面形状待定,设媒质为无耗、均匀、各向同性,媒质中无源,试采用广义柱坐标系,推导导行波横-纵向场关系式。(15分) 四、无耗传输线终端接负载ZL后,传输线上VSWR=3,线上相邻的电压最小和最大值分别距离终端负载50 cm和250 cm,利用史密斯圆图设计单支节串联或并联开路线匹配网络,在原来传输线上实现VSWR=1。(仅需选做一种并注明采用的是“串联”还是“并联”单支节开路线)。(15分) 五、用空气填充的BJ-100 (a×b=22.86 mm×10.16 mm) 矩形波导,以主模传输10 GHz的微波信号,试解答下列各题:(15分) (1) 求主模的截止波长、波导波长、传播常数和波阻抗。 (2) 若波导宽边尺寸增加一倍,上述各量如何变化? (3) 若尺寸不变,工作频率变为15GHz,此时波导中可能有哪几个模式传播?主模的截止波长、波导波长、传播常数和波阻抗又为多少?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实验指导书(新)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实验指导书 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

注意事项 一、实验前应完成各项预习任务。 二、开启仪器前先熟悉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三、实验过程中应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做好实验结果记录。 四、培养踏实、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自主完成实验和报告。 五、爱护公共财产,当发生仪器设备损坏时,必须认真检查原因并按规 定处理。 六、保持实验室内安静、整洁和良好的秩序,实验后应切断所用仪器的 电源 ,并将仪器整理好。协助保持实验室清洁卫生, 带出自己所产生的赃物。 七、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席。按时交实验报告。 八、实验报告中应包括: 1、实验名称。 2、实验目的。 3、实验内容、步骤,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4、实验中实际使用的仪器型号、数量等。 5、实验结果与讨论,并得出结论,也可提出存在问题。 6、思考题。

实验仪器 JMX-JY-002电磁波综合实验仪 一、概述 电磁波综合实验仪,提供了一种融验证与设计为一体的电磁波实验的新方法和装置。它能使学生通过应用本发明方法和装置进行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透彻地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电偶极子、天线基本结构及其特性等重要知识点,使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时谐电磁场,深刻理解电磁感应的原理和作用,深刻理解电偶极子和电磁波辐射原理,掌握电磁场和电磁波测量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电磁波的形象化思维方式,加深和加强学生对电磁波产生、发射、传输和接收过程及相关特性的认识,培养学生对电磁波分析和电磁波应用的创新能力。《JMX-JY-002电磁波综合实验仪》在001型基础上,添加了对天线不同极化角度的测量,学生通过测量,可绘制不同极化天线的方向图,使得学生对电磁波的感受更加深刻。 二、特点 1、理论与实践结合性强 2、直接面向《电磁场与波》的课程建设与改革需要,紧密配合教学大纲,使课堂环节与实验环节紧密结合。 3、针对重要知识点“电磁场与电磁波”课堂教学环节长期存在难于直观表达的困难,形象地体验抽象的知识。 4、实验内容的设置,融综合性、设计性与验证性与一体,帮助学生建立一套电磁波的形象化思维方式,加深和加强对电磁波产生、发射、传输、接收过程及相关特性的认识。 5、培养学生对电磁波分析和电磁波应用的创新能力。 三、系统配置及工作原理 (1)系统配置 1、JMX-JY-002电磁波教学综合实验仪主机控制系统:通过常规控制仪表与微波功率信号发生器、功率信号放大器构成电磁波教学综合实验仪主机控制系统,实现了对被控电磁场与波信号发射控制。 2、测试支架平台:包括支撑臂、测试滑动导轨、测量尺、天线连接杆件、感应器连接杆件、反射板连接杆件、微安表等组件。 3、测试套件:包括多极化天线(垂直极化、水平极化、左右螺旋极化)、射频连接电缆套件、感应器、感应器连接电缆、极化尺、标准测试天线板、反射板等构成测试套件。 (2)工作原理 实验仪主机控制系统的微波信号源产生微波信号,经由微波功率放大器放大后输出至OUTPUT端口,通过射频电缆将输出信号传送给发射天线向空间发射电磁波信号作为实验测试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波技术基础07期末考试考题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试 题(A ) 1.考试形式:闭 卷; 2.本试卷共 五 大题,满分100分。 班级 学号 姓名 任课教师 一、简答题(每题3分,共45分) 1、 传输线解为z j z j e U e U U ββ21+=-,上面公式中哪个表示+z 方向传输波?哪个表示-z 方向传输波?为什么? 2、 若传输线接容性负载(L L L jX R Z +=,0

第2页 共4页 5、矩形波导和圆波导的方圆转换中各自的工作模式是什么? 6、带线宽度W ,上下板距离b ,当W 增大时,带线特性阻抗如何变化?为什么? 7、 微带或者带线的开口端是否相当于开路端?为什么?如果不是,如何等效? 8、 一段矩形波导,尺寸b a ?, TE 10模的散射矩阵如下,写出其传输TE 20模时的散射矩阵。 []?? ? ???=--00θ θj j e e s 9、 金属圆波导的模式TE mnp 和TM mnp ,下标m, n, p 各自代表什么含义? 10、 写出如图双口网络的输入反射系数in Γ的表达式。 11、 环行器的端口定义和散射矩阵如下,该环行器环行方向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 12、 说明下图E 面T 的工作特点 13、 写出如图理想两端口隔离器的S 矩阵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实验

实验三对称天线和天线阵的方向图 实验目的:1、熟悉对称天线和天线阵的概念; 2、熟悉不同长度对称天线的空间辐射方向图; 3、理解天线阵的概念和空间辐射特性。 实验原理:天线阵就是将若干个单元天线按一定方式排列而成的天线系统。排列方式可以是直线阵、平面阵和立体阵。实际的天线阵多用相似元组成。所谓相似元,是指各阵元的类型、尺寸相同,架设方位相同。天线阵的辐射场是各单元天线辐射场的矢量和。只要调整好各单元天线辐射场之间的相位差,就可以得到所需要的、更强的方向性 方向图乘积定理 f(θ,φ)=f1(θ,φ)×fa(θ,φ) 上式表明,天线阵的方向函数可以由两项相乘而得。第一项f1(θ,φ)称为元因子(Primary Pattern),它与单元天线的结构及架设方位有关;第二项fa(θ,φ)称为阵因子(Array Pattern),取决于天线之间的电流比以及相对位置,与单元天线无关。方向函数(或方向图)等于单元天线的方向函数(或方向图)与阵因子(或方向图)的乘积,这就是方向图乘积定理。 已知对称振子以波腹电流归算的方向函数为 实验步骤:1、对称天线的二维极坐标空间辐射方向图 (1)建立对称天线二维极坐标空间辐射方向函数的数学模型 (2)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 (3)观察并分析仿真图中不同长度对称天线的空间辐射特性 E面方向函数: 2、天线阵—端射阵和边射阵 (1)建立端射阵和边射阵空间辐射方向函数的数学模型 (2)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 (3)观察并分析仿真图中两种天线阵的空间辐射特性 实验报告要求:(1)抓仿真程序结果图 (2)理论分析与讨论 1、对称天线方向图 01)clc clear lambda=1;%自由空间的波长 L0=1; %改变L0值,得到不同长度对称阵子的方向图 L=L0*lambda; %分别令 L=λ/4,λ/2,3λ/4,λ,3λ/2,2λ k=2*pi/lambda;%自由空间的相移常数theta0=[0.0001:0.1:360]; theta=theta0*pi/180; 90 270 0 L=λ时对称阵子天线的方向图

10微波技术基础A卷

一、填空题(共26分,每空2分) 1.微波传输线是一种分布参数电路, 其线上的电压电流分布规律可由 来描述。 2.矩形波导传输的主模是 ,圆波导传输的主模是 。 3.按传输模式分类,光纤分为 ___和_____________。 4.微带线中出现的高次模种类有 和 。 5、测得一微波传输线的反射系数模为|г|=1/2,则行波系数K =________,若特性阻抗Z 0=75Ω,则波节点的输入阻抗为Rin=____________。 6.阻抗匹配的方法中最基本的是采用 和 作为匹配网络。 7.一波导匹配双T ,其③端口为E 臂,④端口为H 臂,若③端口输入功率为1W ,则①端口输出功率为_______,若①端口理想短路,②理想开路,则④端口输出功率为_________。 二、如图为波导扼流式短路活塞,试说明原理。(7分) 三、圆图完成(要求写出必要的步骤,并在圆图上标示出来)(21分) 1.已知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为Z 0,工作波长λ0=8cm ,负载阻抗Z L =(0.2-j0.5)Z 0,求第一个电压波节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考试试卷 课程名称: 微波技术基础 试卷类型: A 卷 2012—2013 学年第 1 学期 期末 考试 考试方式: 闭卷 拟题人: 袁海军 日期: 2012-12-22 审 题 人: 学 院: 电子信息学院 班 级: 10无线技术 学 号: 姓 名: 提示:考试作弊将取消该课程在校期间的所有补考资格,作结业处理,不能正常毕业和授位,请诚信应考。

点至终端的距离l,驻波比ρ,行波系数K。(12分) 2.特性阻抗为50Ω的长线,终端负载不匹配,沿线电压波腹∣U∣max=20V,波节∣U∣min=10V,离终端最近的电压波腹点距终端的距离为0.3λ,求负载阻抗Z L=?(9分) 四、(11分)有一特性阻抗为Z0=75Ω的无耗均匀传输线,导体间的媒质参数为εr=2.25,μr=1,终端接有R l=50Ω的负载。当f=2GHz时,其线长度为3λg/4。试求:①传输线实际长度;②负载终端反射系数;③输入端反射系数;④输入端阻抗。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波技术基础08年考题

第1页 共2页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试 题(A ) 1.考试形式:闭 卷; 2.本试卷共五大题,满分100分。 班级 学号 姓名 任课教师 一、简答题(每题3分,共30分) 1、 微波无耗传输线特性阻抗Ω=500Z ,负载Ω=25l R ,则负载反射系数为( ),驻波比为( );终端为电压( )点,距终端4/λ处为电压( )。 2、 理想无耗传输线工作状态有哪些?各种工作状态下终端负载有哪些特点? 3、 写出A 参数阻抗变换定理;写出双口网络,无耗时,A 参数的关系。 Z L Z 3题图 4、 如图单枝节匹配,可调参数为两段传输线的长度l和d,简要说明两段传输线的作用。当我们用Smith 圆图来研究时,在Smith 圆图上找到归一化负载所对应的点,应该向( )方向转到与( )圆相交。【单枝节匹配的两个可调长度,和Smith 原图做没有关系,描述欠妥】

第2页 共2页 Z L 4题图 5、 试写出耦合带状线偶模阻抗e Z 0和奇模阻抗o Z 0的概念和意义,偶模阻抗和奇模阻抗哪个大,为什么? 6、 矩形波导、圆形波导、同轴线中传输的主模分别是什么? 7、 说明矩形波导的单模传输条件。 8、 写出魔T 的S 矩阵,并分析1,2端口分别同相、反相输入时各个端口的输出特性。 8题图 9、 互易无耗三端口网络能否同时匹配;举出三端口可以同时匹配的元件例子,并写出其S 矩阵。 10、 什么是谐振,谐振腔的三个主要指标是什么? 二、(15分)微带线的直角拐角的等效电路如图示。如果设归一化的 1,2==B X ,试求其二端口接匹配负载时,一端口的反射系数,对应的驻波比和归一化输入阻抗。

微波技术基础第三章课后答案---杨雪霞

微波技术基础第三章课后答案---杨雪霞

3-1 一根以聚四氟乙烯 2.10 r ε =为填充介质的带状 线,已知其厚度b =5mm ,金属导带厚度和宽度分别为0t =、W =2mm ,求此带状线的特性阻抗及其不出现高次模式的最高频率。 解: 由于/2/50.40.35W b ==>,由公式 2 0(0.35/)e W W b b W b ?=-?-? /0.35/0.35W b W b <> 得中心导带的有效宽度为:2e W W mm ≈=, 077.30.441e r Z W b ε= =Ω + 带状线的主模为TEM 模,但若尺寸不对也会引起高次模,为抑止高次模,带状线的最短工作波长应满足: 10 10 max(,) cTE cTM λλλ> 10 2 5.8cTE r mm λε== mm b r cTM 5.14210 ==ελ 所以它的工作最高频率 GHz c f 2010 5.141033 8 =??==-λ 3-2 对于特性阻抗为50Ω的铜导体带状线,介质厚度b =0.32cm ,有效相对介电常数 2.20 r ε =,求线的 宽度W 。若介质的损耗角正切为0.001,工作频率为10GHz ,计算单位为dB/λ的衰减,假定导体的

厚度为t =0.01mm 。 解 : 因 为 0 2.2(50)74.2120 r Z ε==<和030/()0.4410.830 r x Z πε=-=,所以 由公式 00,1200.850.6, 120 r r x Z W b x Z εε??? 其中, 0.441r x Z ε= - 计算宽度为(0.32)(0.830)0.266W bx cm ===。 在10GHz ,波数为 1 2310.6r f k m πε-== 由公式 )(/2 tan 波TEM m Np k d δ α= 介电衰减为 m Np k d /155.02 ) 001.0)(6.310(2tan === δα 在10GHz 下铜的表面电阻为0.026s R =Ω。于是,根 据公式 300002.710120 ,30()/0.16120,s r r c s r R Z Z A b t Np m R Z B Z b εεπαε-????? 其中 2121ln()W b t b t A b t b t t π+-=+ +-- 0.414141(0.5ln ) (0.50.7)2b t W B W t W t ππ=+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