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皖教基〔2017〕24号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的通知

皖教基〔2017〕24号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的通知

皖教基〔2017〕24号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的通知
皖教基〔2017〕24号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的通知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的通知

皖教基〔2017〕24号

各市、县(区)教育局:

为巩固我省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成果,整体提升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水平和教育质量,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在总结研究、实地调研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省教育厅对《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进行了修订。现将修订后的《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以下简称《办学基本标准》)印发给你们,并提出如下要求,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2007年省教育厅制定了《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根据此标准,启动实施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极大改善了全省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有效推动了各地义务教育办学质量的提升。《办学基本标准》是为适应义务教育新的发展形势和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求而修订,是对《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的提升。各地要抓紧组织义务教育学校对照新标准查找不足,“一校一案”制定学校达标规划。

二、《办学基本标准》是我省各级政府规划、设置、改造和管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重要依据和基本标准。各地要根据本标准,在分校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区域总体规划,积极启动推进新一轮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争取用5年时间,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达到《办学基本标准》规定要求。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办学基本标准》的实施办法和本区域的规划进度表。各市实施办法和规划进度表请于2018年6月底之前上报省教育厅。

三、遵循分级负责、分步推进的原则。《办学基本标准》的实施以县(市、区)为单位,由县级人民政府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督促指导。各地要切实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与中小学布局调整、薄弱学校建设、寄宿制学校建设、初中学校建设等结合起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要加强学校管理,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四、建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的评估考核制度。省组织对各市、县(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进行评估考核(评估考核办法另行制订)。

五、省教育厅2007年颁布的《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教基﹝2007﹞15号)同时废止。

安徽省教

育厅

2017年12月27日

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

一、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规范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成果,全面提高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水平和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据《义务教育法》等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标准,结合实际,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公办义务教育普通中小学校,是各级政府规划、设置、建设、管理、督导和评价义务教育普通中小学校的重要依据和基本标准。

第三条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

二、学校设置

第四条学校布局、选址、规划设计、建筑标准等符合国家普通中小学规划设计与建设有关规范、标准和规定,满足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体现安全、适用、经济、美观。

第五条学校内不得有宗教活动场所。高压电线、长输燃气管道、输油管道及通航河道严禁穿越或跨越校园;当在学校周边敷设时,安全防护距离及防护措施应符合相关规定。

第六条学校周边环境应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不应与集贸市场、医院太平间、传染病房、高压变电配电所、易燃易爆危险品仓库、加油加气站、气源调压站、化工厂、烟花爆竹厂、公共娱乐场所及公安看守所等毗邻。与化学、生物、物理等各类污染源的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防护距离的规定。校园周边200米范围内不得有游戏机室、歌舞厅、桌球室、网吧等经营性场所。教学区的环境噪声应符合《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第七条位于交通要道、过境公路旁的学校,应设立交通安全标志,并在校门前设置减速等安全防护设施。

第八条学校有独立的校园,有围墙。普通中小学校场地,包括建筑用地、体育运动场地、集中绿化用地和道路广场停车场地等。生均占地面积:小学不低于22平方米,初中不低于25平方米。

学校校园建设总体规划要按照教学区、体育运动区、生活区等不同功能合理布局,做到分区明确、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整体协调。

第九条学校规模适度。新建普通中小学校应按城乡新建居住区的规划及建设规模、居住人口及出生率等,相应确定办学规模。

小学、初中规模不超过2000人,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规模不超过2500人;小学、初中各班级学生数分别不超过45人、50人;有条件的地区可推行小班化教学。

三、办学条件

第十条有与学校规模相适应的校舍、场地,有满足教学需要的音乐、美术、体育、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设施及教学仪器设备、图书等。

(一)校舍

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包括教学及辅助用房、行政管理及教研用房、后勤及生活用房。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不含宿舍):小学不低于8.5平方米,初级中学不低于9.5平方米。其中:

1.必配用房:

(1)教学及辅助用房:包括教室、专用教室、公共教学用房及相应的辅助用房等。

教室:包括普通教室、机动教室、选修课教室等。

专用教室:包括科学教室、理化生实验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史地教室、计算机教室、语言教室、劳动教室、技术教室及相应的辅助用房等。其中:小学、初中每12个班级配备音乐、美术专用教室1个以上。每个音乐专用教室面积不小于96平方米,每个美术专用教室面积不小于90平方米。

公共教学用房:包括教师办公室、团(队)活动室、多功能教室及辅房、合班教室、图书室(馆)、学生活动室、心理活动室、德育展览室、体质测试室、室内体育用房、体育器材室及辅助用房等。

(2)行政管理及教研用房:包括行政管理用房、教研用房、网络控制室、安防监控室、社团活动室、卫生保健室、会议接待室等。

(3)后勤及生活用房:包括食堂、餐厅、总务用房、门卫值班室、配电房、厕所等。

2.选配用房:

(1)教学及辅助用房:包括史地教室(活动室)、数学实验室、综合实验室(中学)、演示实验室(中学)、远程教育室、录播教室、舞蹈教室、室内游泳池及相应的辅助用房。

(2)后勤生活用房:包括学生餐厅、学生宿舍、学生浴室、教工值班宿舍、室外厕所、地上地下停车库等。

(二)场地

普通中小学校场地,包括建筑用地、体育运动场地、集中绿化用地和道路广场停车场地等。

建筑用地包括建筑物、建筑物首层占地面积,建筑物周围的通道和小型活动场地,房前屋后零星绿地等。建筑用地根据建筑面积、建筑层数、建筑间距等因素确定。

体育活动场地包括环形运动场地、球类场地、固定体育器械场地,以及小学生游戏场地。

集中绿化用地包括集中绿地、小学自然科学园地或中学生物园地。学校绿地率不宜低于35%。

道路广场停车场地包括道路广场、机动车停车场地和非机动车停车场地。

(三)体育活动场地与设施设备

生均体育活动场地面积,小学每生不低于7.7 平方米,初中不低于10.6 平方米。

18班以下小学应设2组60米或1组100米直跑道或者环形田径场一个。18班以上小学、24班以下初中应设2组100米直道田径场一个或者250米环形田径场一个。36个班以上初中应设400米环形田径场一个。在田径场内设置足球场,配备足球门。配备一定数量的乒乓球台。

小学和初级中学须按每6个班设置1个篮球场或者排球场。篮球场、排球场原则上不在田径场内建设。中心城区学校至少须按有关标准设置篮球场两个及直跑道(小学60米、初中100米)田径场一个。

(四)实验教学仪器设备

学校应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校规模,按照《初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标准》、《小学数学科学教学仪器配备标准》配备实验教学仪器设备。

(五)音乐美术器材

学校应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校规模,按照《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音乐、美术教学器材配备目录》配备音乐、美术器材。

(六)信息技术教育设备

学校每个教室须配备多媒体设施并联网。每百名学生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数:小学、初中分别达到2.3间以上、2.4间以上。网络带宽以满足学校信息化应用需求为依据,乡村学校班均出口带宽≥5M,城镇学校班均出口带宽≥10M。学生计算机拥有量至少达到生机比8:1;教师计算机拥有量至少达到师机比1:1。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教室按标准班额每人配备一台计算机,保证教学时学生单人单机。学校建有校园网络系统、校园监控系统(安防系统)、校园广播系统。

学校要按照统一规划开展智慧学校建设。智慧学校建设按照《安徽省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指导意见》执行。

(七)图书

学校要建有藏书室、阅览室,规模较大学校建有图书馆。生均藏书,小学25册以上,初中35册以上,并有一定数量的教参资料、工具书、报刊和电子图书。每年生均新增(更新)纸质图书不少于1本。图书馆藏书分类比例按《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执行。

学校配备图书智能管理系统,实现智能借阅管理,学生阅读分析、评价。

第十一条学校应在显著位置设置国旗旗杆,国旗使用要符合《国旗法》规定。学校要严格执行中小学升降国旗制度。

四、师资配备

第十二条按国家和省编制标准、教师资格制度和职业(执业)资格制度规定,为学校配齐配足合格专任教师、心理健康教师、实验人员、信息化人员、卫生技术人员、管理及工勤人员,满足教育教学活动、教学管理工作需要。

第十三条新补充教师,小学应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初中应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学校专任教师学科、年龄、职称、性别等结构合理。

第十四条每百名学生拥有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小学、初中分别达到4.2人以上、5.3人以上;每百名学生拥有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数:小学、初中分别达到1人以上;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艺术(美术、音乐)专任教师数:小学、初中分别达到0.9人以上。

第十五条教师要按规定参加国家和省规定的各种职后培训,逐步提高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

五、教育教学

第十六条学校应坚持立德树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各项工作均应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服务与保障。

第十七条教育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关注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分类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教师不得歧视学生,不得有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第十八条学校须按国家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省教育行政部门有关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科学安排作息时间,组织好教育教学活动。

学校须使用经国家教材审定部门审定、省市教育行政部门选定的教材。加强教辅材料使用管理,坚持“一科一辅、自愿购买、无偿代购”的原则。

第十九条每个教学班须配备班主任。班主任须落实《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程》,负责班级管理,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协助各科任教师共同教书育人。

第二十条学校须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认真贯彻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将思想品德教育贯穿管理和教育教学全过程,利用好校外资源,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开展行为规范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

习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展法制教育,增强遵纪守法观念,预防和减少在校学生违法犯罪。

第二十一条学校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体育和美育工作,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有关学校体育和美育工作的法规和文件。

学校通过体育课和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开展大课间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以上的体育活动时间。

学校应根据国家课程计划,开设艺术(音乐、美术、书法等)课,开展课外艺术活动。其他学科及开设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均应发挥各自的美育功能。美育要结合学生日常生活,提出服饰、仪表、语言、行为等审美要求,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第二十二条学校应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艰苦奋斗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感情。引导小学生参加家务劳动和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学习自我服务;组织初中生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公益活动和适当的生产劳动。

第二十三条学校保证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课外校外素质教育活动。发挥当地博物馆、文化馆(站)、科技馆(站)、图书馆(室)、青少年宫、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校外劳动基地、实践基地等校外场所的教育作用,加强对学生课外校外活动的指导,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文化体育活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

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竞赛、评奖活动及校外活动等应遵照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四条学校应加强与学生家庭、社区的联系,共同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切实做好残疾儿童少年、农村留守儿童、农业转移人口子女及其他随迁子女的教育工作。

学校应成立家长委员会,收集家长的意见、建议,方便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发挥家长学校作用,家庭和学校共同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第二十五条学校应建立校本教研制度,组织教师集体备课以及互相听课、评课,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发挥网络教研平台作用,实现资源共享,鼓励教研形式信息化、多样化。

第二十六条学校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树立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校园环境整洁、美观、有序。校园文化建设应注重教育性、科学性、特色化,校园文化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活泼。

第二十七条学校应每学年举办一次全校性校园文化艺术、科技活动,每学年至少举办一次运动会。

六、学校管理

第二十八条学校应以现代办学思想和管理理念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全面发展;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和谐美丽,充满活力;依法办学,科学治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二十九条学校应按规模内设分管教学、后勤等工作机构。规模较大的学校应设学科组、年级组。机构职能和人员职责由学校规定。

第三十条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负责学校全面工作,校长任职符合《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规定。

第三十一条学校要依靠中国共产党的地方和学校基层组织,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发挥民主党派、工会、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在学校工作中的作用。

第三十二条学校应建立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学校发展规划、领导班子任期目标、学校章程的制定和修订、涉及教职工权益的重大事项等须提交教职工(代表)大会表决通过。

建立和完善学校章程,实施依法治校。

学校须落实校务公开制度。校务公开的内容、形式、程序等须符合校务公开的有关规定。

第三十三条学校须建立健全部门岗位责任制。各职能部门、年级组、学科组、图书室(馆)、实验室、多媒体网络教室、视听教室、卫生室、心理活动室、档案室及各种专用教室等都要有管理制度和责任人。

第三十四条学校按有关规定建立教职工人事管理制度,实行教师聘任制。学校聘用教师必须符合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规定。

学校建立健全教职工业务考核制度,完善教职工激励机制,奖励认真履行职责的优秀教职工。禁止在职教师违规补课和有偿补课。

第三十五条学校应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支持、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业务培训和对外交流,保护师生的合法权利。

教职工应服从学校安排,自觉履行岗位职责,为人师表,参加政治和业务学习,按规定参加继续教育和有关教育教学活动。

第三十六条学校须按照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各项要求,建立健全财务制度,规范财务管理,合理使用经费,提高办学效益。

第三十七条学校须建立健全对校舍、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文体器材、生活设施和卫生设施、安全设施的管理制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使用效率。

第三十八条学校应当遵守有关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校内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应急机制,落实学校岗位安全工作职责,及时消除隐患,预防发生事故。学校实行安全工作校长负责制。学校设施、食品卫生、消防、用电、危化品等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定期组织安全检查,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校园监控系统(安防系统)和与公安部门联网的设施,配备校园专职保安人员和必备安防器材,做到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财务室、档案室、食堂、宿舍、各类专用教室、传达室等有专人负责管理。组织学生参加的各种活动均有明确的安全责任人、安全防范措施和安全应急预案,保障师生安全。学校要加强校园治安巡逻,节假日要安排专人值班、护校。要做好住校生的保护和安全管理工作,每月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

学校应制定并落实科学规范的学生作息制度。走读小学生每天在校教学时间不超过6小时,走读初中生每天不超过7小时。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展课后教育服务。

学校应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健康教育,落实交通、禁毒、食品卫生、防侵害等教育,培养师生自护自救意识和技能。积极参与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落实校服、塑胶运动场(跑道)“双送检”制度。定期组织学生体检,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建立学生健康档案。

第三十九条学校根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划定的服务区域,组织适龄儿童、少年按时就近免试入学,实行随机派位、平行编班,不得设立重点班、实验班和未经省教育厅批准的各类特长班。

第四十条学校应规范学籍管理工作,全面提升学籍信息化管理水平,配备专(兼)职学籍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学生入学、转学、休学、复学等各项管理制度。建立控辍保学机制、学生流失情况报告制度和动员辍学学生复学责任制度。

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七、学校评价

第四十一条学校须实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以课程标准、《中小学生守则》、《安徽省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等为依据,对学生在校期间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修养和社会实践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不得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评价教育质量。

第四十二条学校应正确运用评价方法,提高评价的科学性。通过测试和问卷调查等方法,辅之以必要的现场观察、个别访谈、资料查阅等,采集数据信息。面向学生群体采取科学抽样的办法,改变统考统测的做法,避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

第四十三条学校须正确运用评价结果,发挥评价改进和激励功能。评价结果要作为完善学校管理措施的重要参考,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主要依据。

八、公用经费

第四十四条依法落实财政投入,确保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随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额的比例随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用于实施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保证按照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义务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义务教育教职工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第四十五条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不断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及时、足额将公用经费下达到学校,并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加大对农村学校和城市薄弱学校的投入力度,促进学校均衡发展,使其尽快达到基本办学条件标准。

九、附则

第四十六条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参照本标准执行。教学点办学标准按照皖教秘基〔2014〕82文件执行。

第四十七条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义务教育普通中小学校必配生均建筑面积指标下载

义务教育普通中小学校必配生均建筑面积指标

单位:㎡

注:1.“后勤及生活用房”中不包括学生餐厅、宿舍、浴室,单身教师宿舍、教工值班宿舍及室外厕所。

2.各项必配校舍用房及面积指标宜按附表2配置。

3.表中未列举的办学规模,可根据设计规模参照取值,下同。

义务教育普通中小学必配校舍用房配置标准及使用面积表2-1 小学必配校舍用房配置标准及使用面积单位:㎡

表2-2 小学必配校舍用房生均建筑面积指标

单位:㎡

表2-3 九年一贯制学校必配校舍用房配置标准及使用面积

单位:㎡

表2-4 九年一贯制学校必配校舍用房生均建筑面积指标

单位:㎡

表2-5 初级中学必配校舍用房配置标准及使用面积

单位:㎡

表2-6 初级中学必配校舍用房生均建筑面积指标

单位:㎡

学生生活用房生均建筑面积指标单位:㎡

注:以上用房均为使用面积,其使用面积系数(K值),室外厕所为0.8,其它均为0.6。

附件四

义务教育普通中小学校选配校舍用房面积及指标参考单位:㎡

体育活动场地配置表单位:片、m2

附件六

理化生实验室辅助用房配置参考单位:㎡

安徽省教育厅原厅长程艺卸任感言:回科大校园当平民

安徽省教育厅原厅长程艺卸任感言:回科大校园当平民 同志们: 刚才刘志宏同志宣布了省委对张岳峰、李和平同志和我职务任免决定,我坚决拥护。衷心祝愿岳峰同志,和平同志在新的岗位上工作顺利,事业有成。衷心感谢省委对我自愿选择重返校园、离开行政岗位的关心、理解和尊重。衷心感谢母校对我返校后作出的妥善安排。特别是今天省委副书记信长星同志,副省长谢广祥同志亲自出席会议,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主要领导职务调整的高度重视。长星同志对我所做的工作给予了肯定,既让我感到惭愧,更让我感到温暖。请省委省政府放心,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我会在任何时候始终保持忠诚干净担当。作为一名“退役老兵”,我会在任何地方始终做到尽心尽职尽责。临别之时,其他感谢的话就不多说了,因为真实的感激永远只存在于内心。也不做自我总结,世界是个大舞台,人人有登台的时候,也有谢幕的时候。与教育事业相比,个人的任何贡献都是微不足道的。社会更多地是关注今后的剧情,今后教育事业的发展。没有必要在下台之时,去自我总结或点评过往的剧情和所扮演的角色。更不想表达希望和遗憾。人的一生中任何一段工作经历,甚至整个人生都是始于希望、终于遗憾。但社会进步、事业发展却始终充满希望。因为一代人留下的遗憾

很快被另一代人带来的希望所替代。相信后任会以更加出色的业绩,回报人民期望和组织重托。 十多年前,省委建议我接任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一职。“世界这么大,可以去看看”,于是我选择了走出校园。这一看就是十一年。我看到了安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看到了遍及城乡的大中小学学校、幼儿园发生的巨大变化,看到了一批又一批青少年儿童在安徽大地上茁壮成长。我感受到社会各界对教育更多期待,感受到肩上责任“亚历山大”,感受到做好教育的无比艰辛。我收获了能为安徽教育事业发展尽一份责任、作一份贡献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为在安徽教育的历史进程中留下自己的足迹感到欣慰。这十一年,丰富了人生,开阔了视野,锻炼了才干。 三十年前,当我在海外完成学业,我选择了回国。没有“谢绝高薪聘请”的虚荣心态,也没有“报效祖国”的豪言壮语,我收获了美满的家庭,顺畅的学术生涯,使自己逐步成为一名能为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尽一份绵薄之力的学者。 四十年前,原本可以等待文革后期时局变化,我却踏上了上山下乡的末班车。农村一年,让我接触到中国社会基层的农民,收获了一场原汁原味的体验式教育,为一个青年人生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今天,我选择“弃官从教”,我会收获一份自由和宁静,收获培养莘莘学子的那份满足感和充实感。从制度上看,我任现职已经超过了时限,必须交流轮岗,组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安徽省中职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示范项目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安徽省中职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改革 示范项目评价工作的通知 【法规类别】中等教育 【发文字号】皖教秘师[2014]52号 【发布部门】安徽省教育厅 【发布日期】2014.08.04 【实施日期】2014.08.04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安徽省中职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示范项目评价工作的通知 (皖教秘师〔2014〕52号) 各有关市、县(区)教育局: 为加强对安徽省中职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示范项目的管理,积极推进项目实施,及时总结交流项目成果,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实施安徽省中职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示范项目的通知》(皖教师〔2014〕5号),决定开展安徽省中职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示范项目(以下简称“改革示范项目”)评价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价目标 通过组织绩效评价,对“改革示范项目”实施进展情况进行跟踪,加强动态管理;通过考核评价项目实施目标的实现程度及产生的效益,总结推广项目成果,切实发挥项目

的示范引领作用。 二、评价对象 安徽省中职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示范项目。 三、评价内容及依据 评价内容主要包括项目保障、项目实施、项目成效三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17个主要观测点。 评价依据为《安徽省中职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示范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试行)》(见附件1)。 管理平台为《安徽省中职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示范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登陆说明见附件2)。 四、评价组织与方式 省教育厅委托安徽省教育评估中心具体组织实施项目评价工作,省教育厅师资处负责相关统筹协调工作。 各市、县(区)教育局将项目申报书、出台的政策文件、实施进展情况、阶段性成果等上传《安徽省中职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示范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省教育评估中心通过该系统定期公布各项目进展情况。并根据各项目总体情况,确定部分项目进行实地验证性评价。实地验证性评价采取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 五、时间及步骤 (一)2014年8月10前,各市、县(区)教育局通过《安徽省中职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示范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完成项目实施情况上传工作。8月中旬,省教育厅将对各地“改革示范项目”实施情况进行通报,此后每两个月通报一次。 (二)2014年12月,组织专家对各“改革示范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中期评价,并选

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吕明凯在汇报会上的讲话

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吕明凯在汇报会上的讲话 参加了这个挂牌仪式,我感到很受教育。两位何先生关心祖国西部开发、西部教育事业发展的义举和很多感人事迹,使我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心灵受到很大震撼。袁省长、朱副省长、管司长和其他有关领导出席挂牌仪式,这充分反映了省政府、教育部及各有关方面对我省教育事业,特别是基础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 陕西师范大学长期关心和支持我省基础教育,在基础教育课改、教师培养培训、重大课题、支持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远程教育的工程运行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由于我分管此项工作,故而感触很深。 杨希文厅长对此事十分重视。由于在京开会,未能及时出席,所以专门电话委托我代表教育厅向袁省长、朱副省长、管司长河师大的领导、老师、同学们表示感谢。 在刚才的挂牌仪式上,何崇源先生特别提到了远程教育和资源中心建设对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这是非常有针对性、也是非常专业的认识。近年来,袁省长对我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和支持。他在省委工作的时候,就曾先后数次开会研究“农远建设”如何为农村的发展改革服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朱副省长直接领导我省“农远工程”的建设和运行。我省“农远工程”先后五次在教育部会议上介绍经验,为全国之少见。“农远工程”的作用和影响在目前的教育实践中不断得到凸显。但是资源问题依然是突出问题,特别是优质资源严重不足,省上领导对此问题也有敏感的觉察。朱副省长在2006年就曾率领省政府办公厅、教育厅和陕西师范大学的相关领导去广东省调研,并召开专门会议,对陕西省的基础教育专网建设和资源建设进行部署。 最近,专网建设即将启动。现在,陕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的建成,必将为我省远程教育工程应用再上新台阶奠定非常重要的物质基础。 刚才,我们参观了资源中心。其设备设施,研发团队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教育行政部门,我们的职责就是要为此中心的高起点运行、高质量研发、高水平产出,提供积极的协调、支持和服务。 我们相信,有省政府领导的持续关注和支持、有两位何先生精神的感召、有陕西师范大学领导和老师们的辛勤工作,我省的基础教育资源研发中心就一定能够落实袁省长在视察过程中提出的“集优、集合、创新”的指示精神,为我省的基础教育资源建设、为我省的基础教育发展和改革做出新的贡献。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中小学地方综合课程的指导纲要(试行)

附件1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中小学地方综合课程的 指导纲要(试行) 一、总纲 为科学规范我省省级地方课程,改变种类繁多、内容重叠、特色不显、落实不力等问题,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增强地方课程育人实效,建设有广东特色的地方课程教材体系,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据国家和省的有关政策文件精神,制定本指导纲要。 (一)课程性质 广东省中小学地方综合课程(以下简称“地方综合课程”)是我省省级地方课程。它是一门面向学生生活、面向广东实际、面向创新时代、整合专题教育和广东地方课程、探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开放性、活动型地方综合课程。 地方综合课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1.人文性与科学性融合。通过生命与安全、文明与法治、社会与文化等教育,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通过学习能力、科学启蒙、创新创业等教育,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突出人文性与科学 — 3 —

性相融合。 2.统一性与地方性衔接。在教育思想、育人目标、专题内容等方面与国家教育政策保持高度统一;在课程建构、实施策略、教育方法等方面突出广东特色和创造性。 3.基础性与提高性相成。探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态度、价值、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4.知识性与实践性结合。注重将各类专题知识、广东地方文化与经济社会知识融入实践活动过程,在实践活动中学习、运用知识,积累知识;注重将能力培养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在动手、动脑和社会实践等活动中,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增强能力。 5.系统性与简约性兼顾。通过梳理、整合各类专题教育、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建构目标协同、内容精练、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的地方综合课程体系;注重课程体系的简约性和实施的可操作性,便于课程的有效实施,提高育人实效。 6.规定性与开放性兼容。省级地方综合课程在主要目标、专题设置、基本内容等方面具有规定性,确保统一实施;本综合课程同时也为专题教育更新、各级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开放性链接端口。 (二)基本理念 1.关注学生发展。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认知规律、— 4 —

安徽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管理办法

安徽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安徽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管理,推动我省高校科研事业的科学发展,根据省政府印发的《关于改革完善省级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实施意见》,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安徽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以下简称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旨在引导和支持高校开展科学研究,产出一批高质量成果,解决区域发展的重要难题,培育更高级别的科研项目,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较高水平的科研、教学队伍,充分发挥高校科研工作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高校自主创新能力,提高高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第三条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按照学科分为自然科学研究项目、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按照类别分为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和委托项目。 第四条重大项目选题必须围绕省教育厅批准的科研平台建设目标设计。省教育厅科研平台包括: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科研创新团队、高校智库。 第二章职责与分工 第五条省教育厅科研管理部门是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的组织管理部门,其主要职责是:

(一)制定项目管理制度; (二)对高校提出的重大项目参考指南进行审核,并向全省高校发布重大项目申报指南; (三)发布项目申报和立项通知; (四)对高校组织申报、评审、推荐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五)对高校评审推荐的省教育厅科研项目进行审核并确认立项; (六)对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六条高校是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的直接责任主体,其主要职责是: (一)制定内部管理制度; (二)根据省教育厅科研平台建设目标,提出年度重大项目参考指南,报教育厅审核; (二)组织申报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审核申报材料,组织项目评审工作,并对评审推荐结果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向省教育厅推荐; (三)将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经费列入预算,并对其使用情况进行管理监督; (四)对本校承担的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的实施进行指导监督和管理; (五)负责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结题验收工作;

陕西省教育厅厅长杨希文

陕西省教育厅厅长杨希文:2012年新年贺辞今天是2012年元旦,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我谨代表陕西省教育厅,向全省教育系统广大师生员工、向关心支持教育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恭祝大家在2012年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一切都好! 回首2011年,我们倍感欣慰。2010年12月19日,陕西省委、省政府隆重召开新世纪第一次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全面部署未来10年教育工作,开启了建设教育强省的新征程。2011年是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年。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正确领导下,全省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师生按照全教会的安排部署,着力解决教育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推动我省教育创新发展、突破发展、科学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教育事业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之后,各地、各部门通过多种形式深入学习、集中宣传全教会精神,对优先发展教育的认识不断提高。4月1日,省委、省政府召开了贯彻落实全教会精神的推进会,逐条细化分解,进一步夯实了各级政府、各部门发展教育的职责和任务。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赴学校调研视察,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安排部署教育工作。各市、县都先后召开了教育工作会议,一些地方大胆改革、先行先试,竞相发展教育的氛围更加浓厚。国家和省级16个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全面启动,有的已初见成效。 ——教育投入得到前所未有的增加。省财政新增教育投入24.8亿元,同比提高48.2%,经费总额和增长幅度均创历史新高。将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提高到小学500元、初中700元、特殊教育学校800元,实现了城乡一体。将省属高校生均拨款由4620元提高到9000元,从根本上扭转了多年来高校基本保障低水平运转的状况。资助147.9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7.2亿元,实施“蛋奶工程”惠及农村中小学生220.7万,发放学生基本生活补贴1.73亿元,健全了各类困难群体接受教育的帮扶机制。 ——学前教育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按照公益性和普惠性的原则,努力构建“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制定了三年行动计划,率先启动学前教育建设工程,投入27.2亿元,新建、改扩建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441所;实施“一免一补”,为33.7万名大班、学前班幼儿免除了保教费,向6.7万家庭经济困难幼儿、残疾幼儿和孤儿每天发放3元的生活补助;开展幼儿教师全员培训,补充教师4440名,培训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机构设置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是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是黑龙江省的国家行政机关,对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负责并报告工作,在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闭幕期间,对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每届任期五年,实行省长负责制。 中文名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 机构特点 黑龙江省的国家行政机关 地理位置 哈尔滨市南岗区中山路202号 现任省长 陆昊 目录 1主要职责 2政府领导 3现任省长 4政府部门 ?办公机构 ?组成部门 ?特设机构 ?直属机构 ?管理机构 ?其它机构 ?派出机构 5历届省长 1主要职责 一、执行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议,以及国务院的决定和命令,规定行政措施,发布决定和命令; 二、领导所属各工作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的工作; 三、改变或者撤销所属各工作部门的不适当的命令、指示和下级人民政府的不适当的决定、命令; 四、依照法律的规定任免、培训、考核和奖惩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五、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管理黑龙江省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环境和资源保护、城乡建设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务、司法行政、监察、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 六、保护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的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七、保护各种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 八、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和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帮助黑龙江省行政区域内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依照宪法和法律实行区域自治,帮助各少数民族发展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建设事业; 九、保障宪法和法律赋予妇女的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和婚姻自由等各项权利; 十、办理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教育系统开展诚信教育实施方案》的通知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教育系统开展诚信教育实施 方案》的通知 【法规类别】教育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粤教思函[2012]61号 【发布部门】广东省教育厅 【发布日期】2012.10.15 【实施日期】2012.10.1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教育系统开展诚信教育实施方案》的通知 (粤教思函〔2012〕61号) 各地级以上市及顺德区教育局,各普通高等学校,各省属中职学校,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广东实验中学: 在教育系统开展诚信教育,是省委十一届九次常委会议作出的重要部署。诚信精神是新时期广东精神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广东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顺应了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体现。诚信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和学风建设的重要方面,适应了社会发展变化对学校教育的新要求,是我省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的重要软实力支撑。

青少年学生是诚信教育的重要主体,各级各类学校是诚信教育的重要阵地。新形势下教育系统开展诚信教育,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对于加强教师师德师风教育和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和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对于大力弘扬新时期广东精神,发挥教育在建设广东社会信用体系和建设幸福广东中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教育系统开展诚信教育,要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诚实教育、守信教育和诚信意识培养为重点内容,将诚信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大力弘扬新时期广东精神,努力营造重诚信、守诚信、讲诚信的良好教育风气。要紧密结合国家和我省教育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积极创新内容、形式和手段,推动诚信教育常态化、机制化,确保取得真正实效。 为扎实推进教育系统开展诚信教育,现将《广东省教育系统开展诚信教育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各地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结合工作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措施,认真贯彻执行。对开展诚信教育中涌现出的做法和经验,请及时上报省教育厅思想政治教育处。 附件:广东省教育系统开展诚信教育实施方案 广东省教育厅 2012年10月15日附件 广东省教育系统开展诚信教育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九次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所有修订及换发民办学校的.doc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修订和换发民办学校

附件: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修订和换发民办学 校办学许可证的通知 教秘〔 2008〕458 号各市教育局,各民办高等学校(教育机构):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修订和换发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的通知》 (教发厅 [2008]2 号),教育部对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以下简称办学许 可证)的内容和式样进行修订并换发。现就做好我省民办学校修订和换 发办学许可证工作通知如下: 一、修订后的办学许可证启用和换证时间 修订后的办学许可证自2008 年 9 月 1 日开始启用,教育部组织印 制的原办学许可证自2010 年 1 月 1 日起一律停止使用。修订后的办学 许可证启用后,新设民办学校由审批机关发给修订后的办学许可证。 2008 年 9 月 1 日前已取得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的民办学校,由审 批管理机关进行审核、检查,符合要求的,换发新修订的办学许可证。 二、修订后的办学许可证分正本、副本。填写要求如下: 1、名称:学校章程规定的学校名称。 2、地址:学校章程规定的学校所在地的详细地址。 3、校长:学校董事会(理事会)聘任,审批机关核准的校长姓名。 4、举办者:审批机关批准的以资金、实物、土地使用权、知识产权 以及其他财产作为办学出资举办学校者。联合举办学校的,按联合办学 协议中明确的出资额多少为序,由多到少,最多填写三个出资者。 5 、学校类型:审批机关批准的学校类型(如幼儿园、小学、中学等)。 6、办学内容:审批机关批准的办学层次、类型、形式。 7、主管部门:主要管理学校的教育行政部门或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 部门。 8、发证机关:审批机关。

辽宁省教育厅厅长张德祥在我院更名揭牌仪式上的讲话

辽宁省教育厅厅长张德祥在我院更名揭牌仪式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志们,亲爱的同学们: 本文由【中文word文档库】https://www.doczj.com/doc/f94296433.html,搜集整理。中文word文档库免费提供海量教学资料、行业资料、范文模板、应用文书、考试学习和社会经济等word文档 今天,锦州医学院更名为辽宁医学院揭牌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这是辽宁医学院的一件大事、喜事,也是全省高等教育的一件大事和喜事。首先,受鲁昕副省长委托,我谨代表辽宁省人民政府,也代表省教育厅向辽宁医学院的全院师生员工致以最衷心的祝贺,也向全院师生员工致以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借此机会,向多年来对辽宁医学院改革、建设和发展给予大力支持和关心的锦州市委、市政府和省内各有关部门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辽宁医学院的发展是我省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的教育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我们坚持教育、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努力为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提供人才和智力的支撑;我们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近些年来,省政府下发了关于教育的四个专门的重要文件,这四个文件是“辽宁省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计划”、“辽宁省职业教育振兴计划”、“辽宁省教育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行动计划”和“辽宁省高水平高质量发展城区基础教育推进计划”。我们落实贯彻这四个计划,加大教育投入,创新发展思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近年来各级各类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就高等教育来说,在十五期间,辽宁省的高等教育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在校生人数已经有九五末期的31万达到2005年的72万;高等学校已经发展为77所,其中本科院校达到40所,在全国排第4位;研究生已经从九五末期的1.5万人发展到5.2万人,研究生的招生数量在全国排第二位;国家级重点学科已经由九五末期的9个发展到28个;博士后流动站新

广东省教育厅中小学校务公开暂行规定

广东省中小学校务公开暂行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学校民主政治建设,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规范中小学校务公开,增加校的透明度,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省中小学校的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的校务,是指中小学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和实施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事务及其有关信息。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本省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校务公开的活动。 第四条中小学应当履行校务公开的义务。学校教职工、学生及其家长、其他公民和合法的社团组织依法享有本规定设定的应当公开的中小学校务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第五条中小学校长是校务公开的主要负责人,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公开领导小组。学校要指定机构负责校务公开的具体工作。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监督所管理范围内的中小学实施本规定。 第六条实行校务公开,应当遵循合法、及时、真实和公正的原则,不得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不得公开法律、法规禁止公开的其他事项;不得损害学校的合法权益;不得侵犯他人隐私。 第七条健全和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教(职)代会在校务公开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 第二章校务公开的内容 第八条学校应向本校教职工公开以下校务: (一)学校重大事项的决策和执行情况,学校规章制度的制定和修改等; (二)学校的年度工作计划及其执行情况; (三)年度资产管理和资产变动情况; (四)学校每学期经费收支情况(收入部分必须包括财政拨款、各项收费收入、接受捐赠收入、租金收入、办班办学和其他教学科研收入等,支出部分必须列明具体项目及开支款额); (五)课时补贴、考勤与酬金发放情况,奖惩与货币分房、住房公积金、房租变动情况,各种社会保险、辅助保险等与教职工切身利益有关的事项;

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财政厅关于组织实施

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财政厅关于组织实施 安徽省“国培计划(2013)”项目的通知 皖教师〔2013〕5号各市、省直管县教育局、财政局,各有关高师院校、培训机构: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3年“国培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师厅〔2013〕2号)要求,结合我省中小学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实际,决定组织实施我省“国培计划(2013)”项目。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目标任务 我省“国培计划(2013)”项目包括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通过对义务教育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的教师和校长(园长)和市县教师培训机构专兼职培训者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整体素质,引导各地规范教师培训管理,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学前教育和加强特殊教育提供师资保障。 (一)中西部项目 采取置换脱产研修、短期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相结合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分为三个类别20个子项目。 类别一:置换脱产研修 采取院校集中研修和优质中小学“影子教师”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式,组织高年级师范生或城镇教师到农村中小学校顶岗实习或支教,置换出农村骨干教师到具备资质的院校进行3个月左右的脱产研修(含不少于1个月的“影子教师”实践),并进行5个月的返岗行动研究、网络研修及跟踪指导,为农村学校(含城市薄弱学校,下同)培养一批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和开展教师培训中发挥辐射带头作用的优秀教师。包括2个子项目: 1.“国培计划(2013)”——安徽省中小学学科带头人高级研修项目。培训对象为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市级及以上骨干教师。 2.“国培计划(2013)”——安徽省中小学学科教学能手高级研修项目。培训对象为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县级及以上骨干教师。 项目承办院校选派高年级师范生到农村中小学顶岗实习。

黑龙江省科技厅

黑龙江省科技厅 赵敏:党组书记、厅长;主持科技厅全面工作,分管人事教育处。 杨廷双:党组成员、常务副厅长;分管办公室、发展计划处、园区管理处、机关党委,联系科技信息中心、浅山区技术培训中心。 张长斌:副厅长;分管农村科技处、基础研究处、对外合作处,联系对外交流中心、院士工作办公室。 张高潮:党组成员、厅纪检组长;分管纪检监察机构、离退休老干部处。 郭大春:党组成员、副厅长;分管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处、政策法规处,联系省科学技术情报所(生产力促进中心)、计算中心。 于立河:党组成员、副厅长;分管成果管理与推广处、社会发展处,联系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常城:党组成员、黑龙江省知识产权局局长。 王双妹:副巡视员;分管科研条件与财务处,协管办公室,联系科力公司(省软科学研究中心)。 办公室 王森主任 孙金良副主任 电话:82628294 政策法规处 汪国志处长 汪英华副处长 电话:82634915 发展计划处 王建超处长 李力副处长 孙景波副处长 电话:82633303 科研条件与财务处 李阳处长 张庆十副处长 孙红副处长 电话:82616169 基础研究处 翟琦处长 韩金华副处长 电话:82632603 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处 吴青处长 荆树山副处长 电话:82634913 农村科技处 唐晓明处长 曹忠德副处长 王喜霖副处长 电话:82625077 社会发展科技处张冶处长 袁明成副处长 高艳丽副处长 电话:82628292 对外合作处 赵新宇处长 刘今副处长 电话:82625217 成果管理与推广处 王伟处长 王福成副处长 电话:82628506 科技园区管理处 石兆辉处长 谷川副处长 电话:82628432 人事教育处 张有江处长 阚平副处长 王晓群副处长 电话:82628386 机关党委 赫丹娅处长 电话:82628382 离退休干部工作处 熊百良处长电话:82632803 纪检监察室 崔亦农处长电话:82628852

广东省教育厅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实施细则

省教育厅《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贯彻《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学生伤害事故,保护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学习宣传、贯彻实施〈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工作的通知》(教政法厅函〔2002〕23号)精神,结合我省的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本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全日制学校预防和处理学生伤害事故的工作。 第三条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依据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遵循合法、及时、公正的原则,积极预防、妥善处理学生伤害事故。 第四条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协调、指导、监督、检查学校学生伤害事故的预防和处理工作,并在当地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与其他有关部门建立预防和处理学生伤害事故的协调机制。 学校安全工作实行领导负责制,校长负责学校安全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实施安全管理岗位责任制。 第五条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将学校安全工作列入学校目标管理的容,定期检查学校预防和处理学生伤害事故的情况。 教育督导部门应当将学校安全工作列为教育督导评估的重要容。 第二章事故的预防 第六条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期间,学校对学生依法负有教育、管理和保护的职责。 第七条学校建立预防学生伤害事故的安全制度,建立安全管理的工作机构,制定处理突发性重大学生伤害事故的预案,作好预防事故的工作纪录,学期末向教育主管部门报告安全工作的情况。 学校的报告是教育主管部门检查或者核查学校落实预防学生伤害事故工作的重要依据。 第八条学校应当结合入学教育、安全教育日、法制教育课、班会、展览等多种形式,针对学生年龄、认知能力和法律行为能力的不同,对在校学生进行系统的遵纪守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每学期第一周和最后一周为学校安全教育周。 学校应当会同公安消防、交通部门组织师生开展火灾等自然灾害和交通事故等其他意外事故的逃生避险及自救互救训练,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有条件的学校应当开设游泳课,组织学生学习水中自救互救技能。但学生在校期间,未经学校组织,禁止到江河湖海、山塘和水库洗澡或者游泳。 学校定期对教师、职工进行预防学生伤害事故的安全教育和遵纪守法的教育。 第九条新生入学,要接受由学校组织的健康检查。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 教人[2005]10号 颁布时间:2005-9-24发文单位:安徽省教育厅 各高职高专院校: 高职高专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保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关键在教师。近些年来,随着我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得到一定的提高。但是,从总体看,全省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还存在诸多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专任教师学历层次偏低,具备正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数量较少;教师年龄结构失衡,青年教师比重过大;专任教师数量不足,特别是具备“双师素质”教师数量过少;部分学校没有形成教师培养和培训的机制;人事制度改革滞后,教师聘任、考核等制度有待建立和健全等等。为切实贯彻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现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以及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意见》(教高厅[2002]5号)为指导,以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为重点,通过加强人才引进、大力培养培训“双师”素质教育、加快

专业骨干队伍建设、不断改善教师队伍结构、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等措施,逐步建立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业务精干、结构优化、富有创新精神和活力的,能适应我省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 高职高专院校“十一五”期间师资队伍建设总体目标是:争取用6年左右的时间,使教师学历层次明显提高,青年教师中硕士学位以上教师的比例达到30%,有条件的学校争取达到50%:“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的比例不低于50%,有条件的学校争取达到70%以上;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不低于20%,有条件的学校争取达到30%左右;生产一线的兼职教师与专业课、实践课教师的比例不低于1:7,有条件的学校争取达到1:5以上;教师与学生的比例控制在1:18以内。 二、采取切实措施,改善教师队伍结构加强人才引进工作。针对我省高职高专院校教师数量偏少、层次较低的状况,各校要切实加大人才引进工作的力度,要根据办学特点和专任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聘、引进等方式,尽快补充合格教师。要特别注重从生产一线引进或聘用一批学历层次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才,以适应高职高专院校教育教学的要求。 实施学历提升工程,改善教师的学历结构。各校要重视在职教师的培养,创造条件,支持和鼓励在职教师以各种形式攻读硕士学位,不断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通过做好学历培养和人才引进工作,努力使具有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实施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实施意见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实施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实施意见 2014-7-28 皖教师〔2014〕9号 各市、省管县教育局,有关单位: 为贯彻国家教育信息化总体要求,全面提升我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师〔2013〕13号)、《安徽省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2020年)》(皖政〔2014〕25号)、《安徽省加快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意见》和《安徽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皖教电〔2014〕2号)精神,现就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简称“提升工程”)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目标任务,确保全员覆盖 (一)总体目标 2014年到2017年期间,根据教育部颁发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培训课程标准和能力测评指南等,建立开放式、多层次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体系,推行符合信息技术特点的培训新模式,对全省中小学(含幼儿园,下同)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帮助教师掌握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发展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具备主动运用信息技术实现专业自主发展能力。建立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测评等级标准,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级测评,以评促学,以评促用,激发教师持续学习动力。建立教师主动应用机制,创设良好应用环境,推动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通过培训,到2017年,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初级水平达标率100%,中级水平达标率60%,高级水平达标率20%。 (二)年度任务 提升工程分年度、分层次组织实施全员培训、能力测评和技术应用。2014年启动提升工程,开发建设省级信息化平台、课程资源、网络测评系统和测评工具等,完成中小学教师总数15%的培训任务(纳入“国培计划”);2015年完善优化省级信息化平台、课程资源、网络测评系统和测评工具等,完成中小学教师总数25%的培训任务;2016年2017年分别完成中小学教师总数30%的培训任务。每年度培训任务完成后,当年度参训教师中达到中级水平的不低于60%,高级水平的不低于20%。 (三)培训对象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推进高等学校教育科研资源有序开放的意见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推进高等学校教育科研资源有序开放的意 见 【法规类别】高等教育 【发文字号】皖教高[2014]13号 【发布部门】安徽省教育厅 【发布日期】2014.08.12 【实施日期】2014.08.1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推进高等学校教育科研资源有序开放的意见 (皖教高〔2014〕13号) 各高等学校: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的战略部署,根据国家和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若干意见》(皖发〔2010〕9号)的有关要求,现就推进高校教育科研资源对社会有序开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教育科研资源有序开放的重要意义 高校作为优质教育科研资源的集中地,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

传承与创新重大职能,在服务党委和政府决策、支撑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引领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高校又是公共教育机构,目的是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不同高校虽各具特色,但为提升社区居民素质和加强对青少年文化熏陶的宗旨是一样的。国家明确提出要优化整合各种教育培训资源,综合运用社会的学习资源、文化资源和教育资源。教育部要求各地要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充分利用社区内现有的各类教育、文化、科研、体育等资源,最大限度地向社区居民开放。因此,高校教育科研资源向社会有序开放,既是高等教育的职责,也是国家政策的要求。各高校应高度重视,转变观念,破除自我封闭思维、树立开放合作意识,破除单一纵向思维、强化多元横向意识,破除碎片化思维、强化整体意识,充分领会教育科研资源有序开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期盼,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满意度,真正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努力。 二、积极营造教育科研资源有序开放的良好氛围 各高校

广东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景李虎莅临汕头职院调研

广东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 景李虎莅临汕头职院调研 2018年11月3日下午,广东省委教育 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景李虎 带领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副 书记、副厅长邢锋等领导莅临汕头职院开展 高校党建工作及办学情况调研活动,受到了 学院领导班子和全体师生的热烈欢迎。汕头 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米银俊,市政府副市 长林依民,市教育局副局长陈亦斌陪同调研。 调研会上,吴萍院长代表学院党政向省 厅领导汇报了学院的党建工作及近期的主要 办学情况。吴院长介绍,近年来,学院持续 加强党的建设,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领导 班子团结带领全体师生认真学习十九大精神,认真学习领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始终秉持“知行合一、德技双馨”校训精神,围绕“立德树人、内涵建设”主题,坚持开门办学,立足产教融合,全力培养高素质、高技术、高技能型人才。学院的办学水平不断提高,生源质量稳定,就业率保持较高水平。吴院长表示,学院将紧紧结合广东改革开放再出发、汕头特区再创业的大好时机,主动抢抓机遇,迎接挑战,深化改革,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和“汕头经济特区再出发”的地方战略,找准办学定位,办出特色,逐一解决当前学院发展和改革中碰到的问题,推动学院加快发展,努力建设与省域副中心城市和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相匹配的一流高职院校。 在听取吴萍院长的工作汇报后,景李虎厅长和邢锋副厅长等领导充分肯定了学院的党建工作和办学成果,并就学院办学发展提出了富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邢锋副厅长提出,学院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立德树人”这个中心工作进一步创新做好学院党建工作,要大力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在专业设置方面,职业学院与地方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学院的专业设置要根据地方产业进行及时调整,以更好地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景李虎厅长指出,学院领导班子政治站位高、大局意识强、发展思路清晰,对待发展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紧迫感,学院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学得及时、学得深刻,在全省发展大局下考虑学院的发展值得肯定。景厅长希望,学院要牢牢抓住机遇,经过调查研究思考之后进一步凝聚共识,团结全体师生共同克服“硬件”和“软件”困难,推动学院办学迈上新台阶。景厅长强调,学院要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创新学院思想政治工作,避免马克思主义教育老化、僵化、教条化,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办学、教育学生;要找准定位,突出特色,提高质量,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有明确目标和方向、朝着共同事业前进的凝聚力强、有战斗力的教师队伍;要奋发作为,大力加强学院基础设施建设;要高度重视安全工作,认真落实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确保正确的办学方向。景厅长表示,省教育厅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汕头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相信在汕头市委、市政府重视和支持下,学院一定能发展得越来越好。 景厅长一行在吴萍院长等学院领导的陪同下还实地查看了学院食堂、学生宿舍,向学生了解学校食宿情况,实地考察了学院3D 打印实训室、机器人实训室、机械加工实训室、电力拖动实训室、汽车实训室、维修电工实训室、服装设计实训室、环境设计实训室等实训场所。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2015年特级教师评选有关事项的通知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2015年特级教师评选有关事项的通知 【法规类别】院校与教职员工 【发文字号】粤教师函[2015]107号 【发布部门】广东省教育厅 【发布日期】2015.07.21 【实施日期】2015.07.2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2015年特级教师评选有关事项的通知 (粤教师函〔2015〕107号) 各地级以上市及顺德区教育局,省直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做好2015年南粤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的评选工作,根据《特级教师评选规定》(教人〔1993〕38号)有关精神,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开展2015年南粤优秀教师(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特级教师)评选工作的预通知》(粤教人函〔2015〕117号),现将有关事项进一步明确如下: 一、申报时间 为保证本次特级教师评选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评审质量,经研究,对粤教人函〔2015〕117号文件规定的特级教师申报时间予以延期。请各市教育局和省直有关单位务

必于2015年9月18日前完成网上申报(具体要求见后文),于2015年9月25日前将纸质申报材料送交省教育厅师资管理处。逾期不予受理。 二、申报材料 (一)申报人除提交《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15年南粤优秀教师(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特级教师)评选工作的预通知》(粤教人函〔2015〕117号)要求的有关材料外,还应提供15分钟的教学实况视频(或说课视频、微课视频)。其中,教学实况视频是一段教学实景的完整记录和真实反映,一般应有学生参与;说课视频是对某节课(或某单元、章节)的教学理念、思路、方法、主要过程、重点亮点等的展示;微课视频是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全过程的反映。有关视频应选题简明、设计合理、内容正确、逻辑清晰、结构完整、语言流畅、形式新颖、趣味性强,同时应做到声音、画面清晰。 (二)粤教人函〔2015〕117号文件要求的《广东省第九批中小学特级教师情况简表》、评审工作总结由各地市、省直有关单位提交。其中,《情况简表》必须通过网上申报系统生成,并打印、盖章后提交。

安徽省教育厅期刊分类解读

安徽省教育厅期刊分类解读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图书馆王磊 2009.9.20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期刊分类的规定 ←安徽省教育厅、人事厅教人〔2009〕1号文件:关于印发《安徽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试行)的通知 ←2009年3月18日前发表的论文,按照安徽省教育厅《国重、国家级期刊目录》的规定划分中文期刊级别; ←2009年3月18日之后发表的论文,按照安徽省教育厅《期刊论文分类表》的规定区分期刊等级。

期刊等级数据库来源期刊 一类期刊《科学引文索引(SCI)》 《SCI-E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 《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 《工程索引》(EI) 《艺术人文引文索引》(A&HCI) 《医学文献联机数据库》(MEDLINE)《新华文摘》(全文) 二类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 三类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版2008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扩展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国内其他普通本科高校学报 四类期刊其他公开出版的学术期刊 安徽省教育厅期刊论文分类表

科学引文索引SCI ←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简称SCI) ,国际学术界著名的三大检索工具(SCI、EI、ISTP)之一;1961年美国科学 情报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ISI)E.加菲尔 德(Eugene Garfield)创立的,是自然科学领域基础理论学科方面 的重要的期刊文摘索引数据库。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