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技术的成就历史教案

科学技术的成就历史教案

科学技术的成就历史教案
科学技术的成就历史教案

科学技术的成就历史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863计划提出的背景,使学生认识到面对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从战略角度

出发认识计划实施的前瞻性、先进性和带动性。

2.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863计划的实施,大大提高了我国高技术研究开发水平与实力,增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和信心,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竞争意识。

3.通过引用材料使学生感受高科技带给我们全新的生活,更进一步理解“科技是第一

生产力”的精辟论断,体会到“创新是每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4.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在使用高科技成果的同时,要抵制不

良因素的影响,提高自我约束意识,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

知识与能力

1.了解863计划提出的背景;863计划涉及的研究领域及总体目标;863计划目前取得

的研究成果;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对人类社会的

影响;知道《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2.通过引导学生对863计划提出的背景、总体目标、研究成果的分析,提高学生理解、分析现今国家政策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高科技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辩

证地看待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分组收集成果资料,增强对863计划的感情认识;通过合作研讨形成正确的科

学意识。

2.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演示,让学生感受“高技术与我们同行”。

3.在课堂上开展历史小辩论“学生上网是利大还是弊大”。

4.在了解863计划取得成果的同时,学生设计未来生活的蓝图。

教学思路

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

1.重点:a.863计划的内容。b.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产生的影响。

2.处理方法:a.通过课前学生分组查找资料、归纳概括,加强对863计划涉及领域的理解。b.在课堂上通过开展“学生上网是利大还是弊大”,联系学生身边实际,感受网络技术带来的积极影响。

3.难点:863计划涉及的科技领域,学生对科技名词比较难于理解。

4.处理方法: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相关领域的视频材料,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选取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课前导学

1.查找863计划的背景资料及四位科学家的相关材料;

2.学生分组准备863计划成果演示材料;

3.学生准备辩论活动;

板书设计

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

1.863计划

背景

决策:1986年3月

《863计划纲要》内容→领域

成果

2.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a.发展概况

b.影响

正面→普及发展

负面→正确对待

教学资源

1.课件。

2.学习网站: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天地。

863―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网站。

3.《高技术通讯》杂志(科技部863计划联合办公室中国科技信息所)。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基因”“克隆”“纳米”“数字化”这些名词吗,这些名词的出

现与什么领域的发展有关?

正如大家所说,由于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迅速改变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丰富人

们的生活;我们一起学习“科学技术的成就(二)”看看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如何发展

高技术,从决策到实施,这项充满艰辛、充满创造的壮丽事业,它需要我们几代人长期的

奋斗。

板书课题: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学生回答:知道(有可能知道一些),可由其

中一点展开话题简短地谈谈自己所了解的情况;并进一步回答这些名词的出现与科技领域

的发展有关。

学生观看多媒体演示资料感受科技的日新月异。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调动学生

的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多媒体演示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对科技知识的感性认识。

教授新课

1.“863计划”

20世纪80年代我国制定“863计划”,谁能讲一讲它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制定的?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归纳:人类进入21世纪,科技被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其中,高技术作为经济增长中最活跃、最强有力的因素,更是被认为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

区在未来世界竞争格局中的命运和前途。今天,几乎在所有的政府规划和纲要中,高技术

都成为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为了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四位老科学家情系民族科

技的振兴,联名写信提出要抓住时机,发展国家的高科技。邓小平高瞻远瞩果断决策,作

出批示。因提出和批示都是在1986年3月,故这项计划称为“863计划”。经过反复论证形成《863计划纲要》。

引导学生看小字材料,把握863计划实施的总体目标,理解从战略角度出发,计划实

施的前瞻性、先进性和带动性;认识863计划从世界高技术发展趋势和中国的需要与实际

可能出发,坚持“有限目标,突出重点”的方针,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

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等领域作为我国高技术研究与开发的重点,组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教案设计剖析

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三册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第一节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一、教学目标: [内容标准] 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知识与能力]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了解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了解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史。了解、认识科学领域中的其他相关知识。了解科学技术进步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等资源,发展学生收集和处理资料信息和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科学的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相关材料,进行判断分析,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学会运用阅读法、观察法、讨论法、推理法、概括法、实验法等来学习了解相关问题。 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向学生展示大量历史材料的同时,要利用相关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资料。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深入体验,主动探究,独立思考。能运用已学的知识和掌握的材料解释相关的现象,表达对社会和历史的想法和自己的观点。教师应随时关注并予以恰当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科技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通过对科技知识的了解,及积极主动的观察、感受、体验,学习到坚韧刻苦的精神,踏实细致的作风。培养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科学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运用科技解决实际问题。

物理学家生平简介

物理学家生平简介 焦耳生平简介 焦耳(J.P.Joule,1818.12─1889.10)──英国曼彻斯特一位酿酒世家的儿子,业余科学家。致力于热功当量的精确测定达40 年之久,他用实验证明“功”和“热量”之间有确定的关系,为 热力学第一定律(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的建立确定 了牢固的实验基础。 安培(Andre-Marie Ampere, 1775-1836) 法国物理学家,电动力学的创始人。少年时期主要跟随父亲学习技艺,没 有受过正规系统的教育。安培自幼聪慧过人,对事务有 敏锐的观察力。他兴趣广泛,爱好多方面的科学知识。 1799年安培开始系统研究数学,1805年定居巴黎,担任 法兰西学院的物理教授,1814年参加了法国科学会,1818 年担任巴黎大学总督学,1827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 员。他还是柏林科学院和斯德哥尔摩科学院院士。 安培是近代物理学史上功绩显赫的科学家。特别在电磁学方面的贡献尤为卓著。从1814年参加科学会开始,在以后的二十多年中,他发现了一系列的重要定律、定理,推动了电磁学的迅速发展。1827年他首先推导出了电动力学的基本公式,建立了电动力学的基本理论,成为电动力学的创始人。 安培善于深入研究他所发现的各种规律,并且善于应用数学进行定量分析。1822年在科学学会上,他正式公布了他发现的安培环路定理。在电动力学中,这是一个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安培的研究工作结束了磁是一种特殊物质的观点,使电磁学开始走上了全面发展的道路。为了纪念他的贡献,以他的名字命名了电流的单位。

法拉第(Michael Faraday 1791-1867) 法拉第是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也是著名的自学成才的科学家。1791年9月22日萨里郡纽因顿一个贫苦铁匠家庭。因家庭贫困仅上过几年小学,13岁时便在一家书店里当学徒。书店的工作使他有机会读到许多科学书籍。在送报、装订等工作之 余,自学化学和电学,并动手做简单的实验,验证书上的内容。利用业 余时间参加市哲学学会的学习活动,听自然哲学讲演,因而受到了自然 科学的基础教育。由于他爱好科学研究,专心致志,受到英国化学家戴 维的赏识,1813年3月由戴维举荐到皇家研究所任实验室助手。这是法 拉第一生的转折点,从此他踏上了献身科学研究的道路。同年10月戴 维到欧洲大陆作科学考察,讲学,法拉第作为他的秘书、助手随同前往。 历时一年半,先后经过法国、瑞士、意大利、德国、比利时、荷兰等国,结识了安培、盖.吕萨克等著名学者。沿途法拉第协助戴维做了许多化学实验,这大大丰富了他的科学知识,增长了实验才干,为他后来开展独立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1815年5月回到皇家研究所在戴维指导下进行化学研究。1824年1月当选皇家学会会员,1825年2月任皇家研究所实验室主任,1833----1862任皇家研究所化学教授。1846年荣获伦福德奖章和皇家勋章。1867年8月25日逝世。 法拉第主要从事电学、磁学、磁光学、电化学方面的研究,并在这些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发现。1820年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之后,法拉第于1821年提出“由磁产生电”的大胆设想,并开始了艰苦的探索。1821年9月他发现通电的导线能绕磁铁旋转以及磁体绕载流导体的运动,第一次实现了电磁运动向机械运动的转换,从而建立了电动机的实验室模型。接着经过无数次实验的失败,终于在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这一划时代的伟大发现,使人类掌握了电磁运动相互转变以及机械能和电能相互转变的方法,成为现代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技术的基础。 法拉第能够这样坚持10年矢志不渝地探索电磁感应现象,重要原因之一是同他关于各种自然力的统一和转化的思想密切相关的,他始终坚信自然界各种不同现象之间有着无限多的联系。也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他继续研究当时已知的伏打电池的电、摩擦电、温差电、伽伐尼电、电磁感应电等各种电的同一性,1832年他发表了〈不同来源的电的同一性〉论文,用大量实验论证了“不管电的来源如何,它的本性都相同”的结论,从而扫除了人们在电的本性问题认识上的种种迷雾。 为了说明电的本质,法拉第进行了电流通过酸、碱、盐的溶液的一系列实验,从而导致1833----1834年连续发现电解第一和第二定律,为现代电化学工业奠定了基础,第二定律还指明了存在基本电荷,电荷具有最小单位,成为支持电的离散性质的重要结论,对于导致基本电荷e的发现以及建立物质电结构的理论具有重大意义。为了正确描述实验事实,法拉第制定了迁移率、阴极、阳极、阴离子、阳离子、电解、电解质等许多概念、术语。 在电与磁的统一性被证实之后,法拉第决心寻找光与电磁现象的联系。1845年他发现了原来没有旋光性的重玻璃在强磁场作用下产生旋光性,使偏振光的偏振面发生偏转,此即磁致光效应,成为人类第一次认识到电磁现象与光现象间的关系。1846年他发表了《关于光振动的想法〉一文,最早提出了光的电磁本质的思想。他曾设计并不畏艰苦地作过许多实

科技的发展与成就教案

一、教学内容: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第三节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二、教学目标: 【内容标准】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新中国科研起步的有关史实,认识党和政府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主要依靠本国力量振兴科技事业,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背景及其产生的重要作用,认识在党的领导下科技振兴的历程。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罗列和认识新中国科技成就的基础上,就如何进一步振兴中国科技事业等问题展开讨论,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多种想法,及时给予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提出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为新时期中国科技走向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 据和制度保障,应长期坚持。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新中国科技成就。要引导学生了解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标志性成就及其在增强综合国力中的意义。 难点: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对现代中国科技进步的史实的了解,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 产力这一重要命题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第一框题 科研的起步与国力的展示 1、科技落后的历史背景 (1)明朝中期以后,由于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和闭关政策等原因,中国古代科技开始停滞。 (2)近代中国,由于政治腐败、战争频繁、经济和教育水平落后等原因,中国科技事业更是远远落后与世界水平。 2、中国科研的起步 (1)建立科研领导机构和研究机构,依靠政府力量领导和开展科研工作。 (2)党和政府通过培养科技人才和吸引海外华人的知识分子相结合的办法,迅速建立一支科技队伍。 (3)制定和实施科技发展规划。 3、主要科技成就(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夕)——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国防科学技术领域: 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中国又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1970年,中国用自制的“长征1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 医学和农业科技领域: 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1973年,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 第二框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1)“文化大革命”结束不久,复出后的邓小平在全国科学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发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 (2)1988年9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学习情景导入: 这是“神舟”六 号,它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 科技事业尤其是宇航业有了更大的飞跃。 新中国成立时的科技状况怎样振兴科技的措施有哪些取得了哪些重大 成就“文革”期

中国著名数学家生平事迹及卓著贡献

中国著名数学家生平事迹及卓著贡献 陈景润 个人履历 1953年~1954年在北京四中任教,因口齿不清,被拒绝上讲台授课,只可批改作业,后被“停职回乡养病”,调回厦门大学任资料员,同时研究数论,对组合数学与现代经济管理、科学实验、尖端技术、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等问题也作了研究。 1956年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1980年当选中科院物理学数学部委员(院士)。 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数论问题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遥遥领先,被称为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 世界级的数学大师、美国学者安德烈·韦伊(AndréWeil)曾这样称赞他:“陈景润的每一项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马拉雅山山巅上行走。” 历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兼贵阳民族学院、河南大学、青岛大学、华中工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等校教授。 国家科委数学学科组成员,《数学季刊》主编等职。 发表研究论文70 余篇,并有《数学趣味谈》、《组合数学》等著作。 著作 《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 《表达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 《数学趣味谈》《组合数学》《哥德巴赫猜想》 荣誉 陈景润在解析数论的研究领域取得多项重大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奖、华罗庚数学奖等多项奖励。 任第四、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人物生平 193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福州。 195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 1957年进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并在华罗庚教授指导下从事数论方面的研究。 1965年称自己已经证明(1+2),由师兄王元审查后于1966年6月在科学通报上发表。 1974年被重病在身的周总理亲自推荐为四届人大代表,并被选为人大常委。 1979年完成论文《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将最小素数从原有的80推进到16,受到国际数学界好评。 1979年应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之邀前往讲学与访问,受到外国同行的广泛关注。 1981年当选为中科院学部委员。 1984年4月27日在横过马路时,被一辆急驶而来的自行车撞倒,后脑着地,诱发帕金森氏综合症。 1996年3月19日因病住院,经抢救无效逝世,享年62岁。 家庭:妻:由昆(1951- ) 子:陈由伟( 1981年12月生) 华罗庚(中科院院士、数学家) 人物简介

20世纪重要科学成就

20世纪重要科学成就 原子1900年,德国科学家普朗克发现,原子在裂变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他把这种能量称为“夸特”,这一发现被誉为世纪性发现。不锈钢1903年前,钢不仅易锈,而且易被腐蚀。1903年到1912年间,不锈钢一出现便成了杰出的工业金属。而今,不锈钢已不仅仅用于工业,还广泛地应用于医疗与人体。空调以前,中国皇帝夏日纳凉要取高山之冰,1911年,美国人W·卡里尔发明了空调,人开始胜天。阿司匹林1897年,德国人费利克斯·霍夫曼合成乙酰水杨酸,两年后登记的商品名为阿司匹林,一个世纪后成为最大众化的药品。汽车1913年,美国汽车制造商亨利·福特正式启用他的汽车组装流水线,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使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了这个世纪拥有决定性影响的一件大事。飞机1901年8月14日,第一架动力飞机开始飞行。1933年,世界上第一条正规航线开通,大大拓展了人类的活动空间。电灯1913年.钨丝取得专利后,电灯开始大放光明。传真1902年,传真第一次传送,传真用于商业始于1926年。电影电影成为一种娱乐始于1895年12月28日,最早流行的有声电影《爵士歌唱家》l927年10月在纽约上映,第一部彩色电影《虚荣城市》1935年在英美同时上映,第一部宽银幕电影1953年问世。复印机1907年,世界上最早的照相复印机在美国纽约出现,1959年,施乐914型静电复印机面市后复印机开始被广为应用。彩色相片上个世纪就有了彩色照相的原理,但直到本世纪40年代才有了第一批彩色胶卷,彩色相片走过了漫长的跨世纪之路。电视当今世界上人均拥有量极高的电视(平均每10人拥有一部) 始于1927年,始于美国人之手。因特网本世纪发明的全球最大的由众多网络互相连接而成的计算机网络,与电视机一起,让每天发生的世界性新闻及时传播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拉开了信息时代的大幕。激光1960年第一台激光器诞生。隐形眼镜发明于中世纪的眼镜,直到1945年隐形眼镜的出现才有了实质性的进展,1964年,软质隐形眼镜发明。心动记录器1958年,瑞典人奥克·森宁发明了心动记录器,60年代开始应用,至今,被它挽救的生命不计其数。电子计算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开始研制,1943年制造出第一台类似于现今电子计算机的计算机。盘尼西林1929年,英国的弗莱明首次研制,1941年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受伤的士兵,被誉为仅次于原子弹的发明。避孕药1959年避孕药被研制出,人类开始控制自身的出生率。塑料在本世纪前不存在的塑料已成了我们这个世纪不可少的东西,它始于1909年美国人L·贝克兰发明的酚醛塑料的制作方法。雷达从1935年起,人们开始利用极短的无线电波测定远距离的或看不见的目标。无线电1901年意大利人马克尼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无线电通讯,1948年半导体收音机被发明。X光从1895年就存在的X射线到本世纪的头10年才应用于医疗,才发挥出了它巨大的能量。核能1939年实现,1956年始用于发电。手表人类历史上改变次数较多的发明之一,能戴起来的较舒适的手表出现于1904年。人工肾维伦·科夫1945年设计了第一个人工肾,这种血液透析装置延长了无数肾功能衰竭者的生命。机器人1983年,联邦德国沃尔夫斯堡大众汽车股份公司制造生产了第一个机器人。人造卫星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开辟了人类的航天时代。信用卡金钱史上,信用卡的出现是自货币出现后的最大革命。首张信用卡是20年代印发的,普遍使用的信用卡是1950年印发的。输血1900年卡尔·兰德发现人的血型后使输血成了可能。克隆技术1997年,英国科学家成功地培育出克隆绵羊“多利”。在此之前,人类充满想象力的所有创造中,唯一的缺憾是“人不能造人”,所以人类长期以来把这项最神奇的制造归功于看不见、摸不着的神秘力量。克隆技术的诞生,使20世纪的最后神话开始走向破灭。除了上述的一些重要发明外,本世纪人类的另外两个巨大成就也将名垂史册: 联合国这个世纪最伟大的另一个成就就是,人类找到了通向和平的道路,由于两次世界大战血的教训,联合国应运而生。我们已在波黑战争、柬埔寨内战、中东和谈中看到了这一作用。世界贸易过去的许多国际争端大都是为了争夺资源,战争的代价常常昂贵到得不偿失。国际贸易使全球资

伟大科学家的生平成就

伟大科学家的生平成就 1.人物生平:艾萨克·牛顿爵士是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最伟大、最有影响的科学家,同时也是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哲学家,晚年醉心于炼金术和神学。他在1687年7月5日发表的不朽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用数学方法阐明了宇宙中最基本的法则——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这四条定律构成了一个统一的体系,被认为是“人类智慧史上最伟大的一个成就”,由此奠定了之后三个世纪中物理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现代工程学的基础。牛顿为人类建立起“理性主义”的旗帜,开启工业革命的大门。牛顿逝世后被安葬于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成为在此长眠的第一个科学家。 科研成就:力学方面的贡献 牛顿在伽利略等人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出了物体运动的三个基本定律(牛顿三定律):①任何物体在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时,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即原来静止的继续静止,原来运动的继续作匀速直线运动。②任何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其动量随时间的变化率与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通常可表述为: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一致。③当物体甲给物体乙一个作用力时,物体乙必然同时给物体甲一个反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三个非常简单的物体运动定律,为力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对其他学科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第一定律的内容伽利略曾提出过,后来R.笛卡儿作过形式上的改进,伽利略也曾非正式地提到第二定律的内容。第三定律的内容则是牛顿在总结C·雷恩、J·沃利斯和C·惠更斯等人的结果之后得出的。 牛顿是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者。他在1665~1666年开始考虑这个问题。1679年,R·胡克在写给他的信中提出,引力应与距离平方成反比,地球高处抛体的轨道为椭圆,假设地球有缝,抛体将回到原处,而不是像牛顿所设想的轨道是趋向地心的螺旋线。牛顿没有回信,但采用了胡克的见解。在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以及其他人的研究成果上,他用数学方法导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把地球上物体的力学和天体力学统一到一个基本的力学体系中,创立了经典力学理论体系。正确地反映了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宏观运动规律,实现了自然科学的第一次大统一。这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一次飞跃。 牛顿指出流体粘性阻力与剪切率成正比。他说:流体部分之间由于缺乏润滑性而引起的阻力,如果其他都相同,与流体部分之间分离速度成比例。现在把符合这一规律的流体称为牛顿流体,其中包括最常见的水和空气,不符合这一规律的称为非牛顿流体。 在给出平板在气流中所受阻力时,牛顿对气体采用粒子模型,得到阻力与攻角正弦平方成正比的结论。这个结论一般地说并不正确,但由于牛顿的权威地位,后人曾长期奉为信条。20世纪,T·卡门在总结空气动力学的发展时曾风趣地说,牛顿使飞机晚一个世纪上天。 关于声的速度,牛顿正确地指出,声速与大气压力平方根成正比,与密度平方根成反比。但由于他把声传播当作等温过程,结果与实际不符,后来P.-S.拉普拉斯从绝热过程考虑,修正了牛顿的声速公式。 数学方面的贡献

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教案

专题二·第一节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教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二》 乌海市第十中学田茹[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等基础知识。 2、了解科学技术给人类和社会发展会带来积极作用。 3、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等资源。收集和处理科学技术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师生互动,让学生参与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共同学习、合作意识。 2、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三、情感与价值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从而让学生总结我国古代科技思想,得出缺乏理论概括的结论,并深思近代中国的落后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古代科技发展主要成就 2、难点:分析科技发展的影响 3、教学方法:讲述法、谈话法、多媒体手段 【教学过程】 导入:『导入』: 师:我们先来阅读一段材料(在大屏幕上打出“举世瞩目的第29届奥运会将在中国首都北京举行,这是一次世界的盛会,世界的目光将再一次汇聚在世界的东方。从党和国家领导人到普通百姓,人们都对本届奥运会充满了期待和祝福,这是向世界展示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绝好机会,这是中国向世界展示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的绝好机会。”字幕完整出现后,教师有感情地导入)2008年8月8日,中国终于迎来了这个盛大的日子,我们以中华特有的文化魅力,向世界证明了我们自己,下面我们来播放一段视频,(播放奥运会开幕式1分15秒后,随着画卷的展开,开始本节课),让学生说出画面中是我国古代的什么技术? 生:造纸术。 师:中国文明传承、传播都离不开这项技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就是和它相关的古代科技成就——四大发明, 『新授』: 师:请大家解读新课标要求: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由此让学生感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围绕发展概况、传播和影响三个方面展开学习) 师:首先来学习造纸术(打出字幕并引出第一小目:概况),提问我国古代在没有纸之前,用什么来记录事件?生:龟甲、兽骨、竹木简、布帛 师:讲述“学富五车”的故事,问学生这些文字载体的缺点分别是什么? 生:价格昂贵;不宜携带 师:所以纸的发明就提上了日程,在西汉前期,我国就有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向学生出示图片)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创造造纸术的国家,但明显有缺陷,问有什么缺陷? 生:纸质粗糙,不便于书写。 师:看来同学们的观察非常细腻。这样的问题直到东汉才得以解决(向学生出示图片,让学生对比,两汉纸

科学技术的成就教学设计

科学技术的成就教学设计Achievement teaching design of science and t echnology

科学技术的成就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历史是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变。是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本教案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第17课(一)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记忆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了解邓稼先、袁隆平等科学家的事迹。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分析取得巨大科技成就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优秀品质。学习重点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杰出科学家为国争光的动人事迹学习难点建国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基础填充 时间

成就 意义 两弹一星 1964年10月 我国第一颗爆炸成功。 加强了,打 破,对维 护具有重要意义。 1964年6月至1966年10月 设计出、 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1970年 用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我国航天技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 是世界上第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我国航天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0世纪70年代及以后 多次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和实用通信卫星;一箭三星发射成功;多次发射返回式卫星成功;用自己的运载火箭发射外国卫星。 1999年 XX年 XX年 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 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 成功发射载人飞船“”。 农业 1973年 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并提出了水稻杂交新理论,被国际农学界誉为“”。 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 二、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1、什么是两弹一星?知道“两弹元勋”是谁吗?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2.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教案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课标要求 本课概述了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科学技术发展曾经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教材介绍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展示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情况,揭示了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课文通过大量的考古材料、文献资料等概述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变化的历程。 在学习时,要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了解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了解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史。了解、认识科学领域中的其他相关知识。了解科学技术进步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等资源,发展学生收集和处理资料信息和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科学的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向学生展示大量历史材料的同时,要利用相关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资料。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深入体验,主动探究,独立思考。能运用已学的知识和掌握的材料解释相关的现象,表达对社会和历史的想法和自己的观点。教师应随时关注并予以恰当的评价。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对世界作出的巨大贡献。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科技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通过对科技知识的了解,积极主动的观察、感受、体验,学习到坚韧刻苦的精神,踏实细致的作风,培养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科学的思想。 学情分析 学生对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并不陌生,许多发明和发现,在小学的常识课、中学的各门学科学习中都有所了解和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中学

知道教科书提到的几位我国古代科学家的主要成就

、知道教科书提到的几位我国古代科学家的主要成就,简要了解他们的生平。 2、通过竞赛活动让学生探寻更广阔的古代科学家的足迹,使学生增长视野和见识。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组织课堂的能力。 4、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和利用各种资料的能力。 5、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1、知道教科书提到的几位我国古代科学家的主要成就,简要了解他们的生平。 2、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和利用各种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检查学生搜集资料的情况,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提供相关资料,帮助他们完成作业,以保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师对教科书中提到的几位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做足够详细的调查准备,并根据学生的接受水平加以整理。 3、学生自己制作小脚丫(卡纸材料)。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 一、中国古代文化图片(引用于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节目中的历史画卷)导入,激发兴趣。引出课题《探寻古代科学家的足迹》导语:百年圆梦,2008年的北京奥运是对世界最为酣畅淋漓的展示,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厚重的历史文化。在开幕式中名为“灿烂文明”的上篇用中国特色的方式向世界观众介绍了四大发明、丝绸之路、音乐、汉字等中 国灿烂的古代文化。 1、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欣赏图片。 2、看完图片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情感熏陶。让学生感受“灿烂文明”------ 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篇,用充满中国特色的方式向世界观众介绍了四大发明、飞天、丝绸之路、

音乐、汉字、书法等中国灿烂的古代文化。 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1、导语: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着闪烁的明星,那就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科学家们,他们对世界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2、教师适当给予补充或纠正。 3、和孩子们分享自己收集到的资源。 小组通过多种方式(李时珍组、张衡组、祖冲之组、郭守敬组、一行组。)向全班汇报五位科学家的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教科书中提到的几位我国古代科学家的主要成就和他们 的生平,开阔学生的视野,检验学生课前所获,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1、导语: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我国影响世界的文化伟人还有很多。课前老师让大家把自己感兴趣的文化伟人的资料写在“小脚丫”上,现在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同学们分享你的课前所得吧。 2、鼓励孩子们自信地站上讲台。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和同学们交流。 2、主动积极地展示自己的“小脚丫”。通过这一环节,让孩子们进一步地了解古代科学家的足迹。不但让学生在课堂上找到当家作主的感觉,还进一步培养了他们积极参与的自主意识。 四、探寻古代文化竞赛活动。 1、教师配合主持人(学生)进行对竞赛作出表现性评价。 2、为学生颁奖。 1、学生主持,学生自主参与。2、小组抢答。哪组在听题后最快拍响快板为回答机会。(胜利的小组将取得“登上科学高峰的奖励红旗”)学生在活动中更深入探 寻古代科学家的足迹,不但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还可以锻炼学生组织管理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五、畅想未来。倾听并激励孩子们畅想。各抒己见,畅想未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树立为中华之崛而努力读书的理想。 六、总结,歌声(红旗飘飘)结束全课。结束语:这节课我们以满怀的热情一起探寻古代 科学家的足迹,一起畅想了祖国未来高科技发展的美好画卷,让我们随着古代科学家的足迹为前进的动力,让我们随着梦想而飞,让我们以满怀的期待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灿烂更

17世纪的科学成就

十七世纪的科学革命最伟大的科学成就 一、两个重要历史概念 1、近代科学:是在收集材料的基础上,从现象深入本质,从经验上升为系统的科学理论。 2、传统科学:基本属于现象的描述和经验的总结,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和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 二、天文学革命——近代科技革命的开端 1、天文学革命的背景 ①物质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思想基础:(前面3课我们学习了三场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大家想一想是其中的哪一场运动给天文学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③主观原因:一批科学家的刻苦钻研。 2、代表人物 (1)哥白尼 ①思想产生的背景:基督教宣扬的地球中心说占据统治地位。 ②代表作:《天体运行论》 ③主张:太阳中心说 ④意义 积极:日心说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重大意义,所以人们才将日心说的提出称为“天文学革命”,“革命”指的是改变了认识呢?还是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呢?)

局限性:宇宙是无限的。 ⑤地位:是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 2、伽利略 (1)代表作:《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2)成就 ①创制了天文望远镜,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论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②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简要提及:比萨斜塔的双球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主张) (3)评价与地位: ①被誉为“天上的哥伦布” ②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 ③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三、物理学革命——牛顿的经典力学 1、成就 ①物理学:建立了经典力学体系(牛顿力学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②数学上:创立了微积分(牛顿与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分别独立创立了微积分) ③天文学:后人用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发现了海王星 2、代表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用数学方法精确描述宇宙运行的自然法则) 3、影响:

第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二)教案

年级八年 级主 备 教 师 授 课 教 师 审编教师 学科历史课 题第18课 科学技 术的成 就(二) 总课时1授课 时数 1 教学目标知识 与技 能 了解863计划提出的背景;863计划涉及的研究领域及 总体目标;863计划目前取得的研究成果;理解“科学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过程 与方 法 1.学生分组收集成果资料,增强对863计划的感情认 识;通过合作研讨形成正确的科学意识。 2.在课堂上开展历史小辩论“学生上网是利大还是弊 大” 情 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863计划的实施,大大提高了 我国高技术研究开发水平与实力,增强我国参与国际 竞争的能力和信心,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竞争意 识。 教学重 点a.863计划的内容。b.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产生的影响。 教学难 点863计划涉及的科技领域,学生对科技名词比较难于理解。 教法学 法 讲述法,讨论分析,合作探究, 教学准 备 白板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师指导学 生活动个性 设计 合作展示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基以学生

因”“克隆”“纳米”“数字化”这些名词吗,这些名词的出现与什么领域的发展有关? 第二环节:自主学习,建构知识 1.“863计划” 预习:1、为什么叫《863计划》?《863计划纲要》提出的时间、形成、计划涉及的领域、总体目标、倡导者。 动脑筋“想一想我们现在经济比较落后,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钱去搞新技术的研究?”从而进一步理解发展863计划的总体目标是什么?863计划涉及了哪些领域? 体会到863计划带给我们全新的生活。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由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自然过渡到作为高技术领域之一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2.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教师以谈话的方式问问学生上网吗?上网的感受如何?感兴趣 的话题 展开, 调动学 生的情 绪,激 发学生 学习的 热情。 学生阅 读、理 解国家 计划制 定的科 学性。 以小组 为单位 对以上 问题进 行研究 探讨, 达成共 识。 话题贴 近学生 学生从教材中圈点勾画。 提示:“863计划”的倡导者都是两 弹元勋的获得者,他们高瞻远 瞩,提出了符合当时时代的新要 求。 在研究领域方面,坚持“有限目 标,突出重点”的方针,突 出“7+1” 教师可从两方面引导学生学习: ①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②网 络技术的应用对社会生活的影 响。并积极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 网络资源,正确对待负面影响, 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下面列举了四位科学家和他们的重要成果

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20160528 1下面列举了四位科学家和他们的重要成果,其中描述错误的是() A.托里拆利——最先测定大气压的数值 B.沈括——最早记述了磁偏角 C.牛顿——牛顿第一定律 D.奥斯特——电磁感应现象 2下列现象用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A.图甲虚线框中如果是一种透镜,则应该是凹透镜 B.图乙中当AB棒左右运动时会生成电流,是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C.图丙为四冲程汽油机的吸气冲程,该冲程将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吸进气缸 D.图丁中A管能喷出水,因为A管上方空气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3某同学在科技馆参观时发现这样一展品,在水平轨道上有一列小火车,车厢顶部有两个孔P和Q,小火车在轨道上沿直线匀速运动,如图7所示,当小火车即将经过“∩”型框架的下方时,从Q孔中竖直向上弹出一个小球。不计小球受到的空气阻力,关于小钢球的落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球将落入P孔中B.小球将落回到Q孔中 C.小球将落到“∩”型框架上D.小球将落到Q孔后方的车厢顶上 4小慧同学对下列知识进行了归纳总结,其中存在错误的是() A.汽油机和柴油 B.蒸发和沸腾 C.电流表和电压表 D.电动机和发电机 5物理学发展的漫长历程中,不少前辈作出了卓越贡献.下面是物理学史上的几个事件: ①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奠定了经典物理学的基础; ②伽利略利用望远镜探索宇宙,人类的视线深入到了更为广阔的星空; ③墨子用小孔成像实验研究光的直线传播,并给予了正确的解释; ④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揭示了电和磁之间更深层次的联系. 以上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③②④B.③②①④C.②④③①D.②③①④ 6人类在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中,总结出了许多科学研究方法.下面的几个研究实例中,与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所用方法相同的是() A.研究电流时,把电流比作水流B.研究电功时,用灯泡亮度来反映电功大小

科学技术成就初中历史教案

科学技术成就初中历史教案 初中二年级的学生经过近2年的历史知识的系统学习,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很多学生基本上都学会自主查阅和探究历史知识的能力,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用历史发展的眼光来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下面是为大家准备了以下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科学技术成就初中历史教案一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和“籼型杂交水稻”、青蒿素培育推广的意义、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谈到科学技术成就,大家会联想到信息化、数字化等等。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会想到的是原子弹、氢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等。因为当时只有极少数国家掌握这些顶尖技术。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美国的“核讹诈”,毛主席提出,就是勒紧裤腰带,也要搞出我们的原子弹。可想而知,当时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多么险峻! 为此我们实现了“两弹一星”的梦想。图片反映的就是“两弹一星”,当然,“两弹一星”还有另外一个版本,就是核弹、导弹和卫星。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1.图片展示: 科学技术成就初中历史教案二 【课程标准】 知道“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 【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中国历史》八年级下P90——93,建国4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累累硕果,尤其是有些科技研究成果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先后研制成功了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等,产生了一批以袁隆平为代表的爱国科学家。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学生知道一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从中学会相互认同,相互接纳;探究的过程是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从未知到已知的自主探索过程,通过亲身体验,提高运用史料的能力,感知学习与认知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八年级下册历史word教案文档范文:科学技术的成就(二)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范文:科学技术的 成就(二) 精选教案/试卷/文档/模板/课件合集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范文:科学技术的成就(二) 科学技术的成就(二) 课程目标: 知道“863计划”的制定。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信息技术在促进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四位老科学家建议的提出,邓小平的批示,《863计划纲要》的形成,计划涉及的领域,计划的总体目标,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引导学生分析863计划制定的必要性和如何对待上网两个问题,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课本剧或辩论会的设计,培养学生的组织、表达和表演能力,主动查阅、收集资料,以及对资料的整理、分析和应用能力。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浏览报刊杂志和上网等手段搜集大量的有关新技术的文字、图片、音像等方面的资料,以此培养学生课内资料与课外资料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正确认识上网利弊,培养学生辨证看待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老一辈科学家和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系民族发展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培养学生从小树立起献身于祖国科技事业的远大理想。 导入新课标第一网

创设氛围: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国在新技术革命浪潮中出台的计划和取得的成就,营造一种高速发展、竞争激烈的氛围,引起学生的思考:面对这种局面,中国该怎么办? 一、863计划  图文并茂,情理相济,介绍863计划制定的经过: 四位科学家的图片和建议的文字资料 邓小平的图片和对四位科学家的建议的批示  口才展示:简介863计划总体目标和实施现状。  设计讨论: 长大后你愿意献身于科学吗?发挥你的想象力,选择你感兴趣的高科技领域设计一项科研创意。 介绍863计划中你所知道的一项高科技研究项目,并试着谈一下高科技给你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 1986年3月3日,四位老科学家王淦昌、王大珩、杨嘉墀、陈芳允联合写信给中共中央,题为《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面对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中国应该不甘落后,要从现在就抓起,用力所能及的资金和人力跟踪新技术的发展进程,而不能等到十年、十五年经济实力相当好时再说,否则就会贻误时机,以后永远翻不了身。  自由空间:我们现在经济还比较落后,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钱去搞高新技术的研究?  主题活动:“高新科技与我们同行”863计划成果展示会

中外历史上的科学家及科技成就

中外历史上的科学家及科技成就 一.中国古今历史上科技成就。 1.东汉: (1)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意义:促进人类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最早的造纸技术是西汉时期发明的) (2)张衡发明地动仪(张衡不追求官位高低,官运的飞黄腾达);发明能“测定地震方向”的“地动仪”——世界公认最早地震仪器。 2.南朝;祖冲之,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数字,即 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领先世界近1000年。 3.四大发明:(宋元时期科技的重大成就——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火药的广泛使用)(1)造纸术:东汉,蔡伦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做原料造纸(蔡侯纸)。 (2)印刷术:①雕版印刷术——隋唐时期出现。《金刚经》:唐朝印制,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②活字印刷术:北宋的毕升发明,比欧洲早400年;元朝科学家王祯发明“转轮排字盘” (3)指南针:①战国时期制成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②北宋制成指南针(罗盘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③南宋广泛用于航海,还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4)火药:①唐朝中期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②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③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突火枪与今天火箭发射的共同点:都是利用燃料的燃烧产生反作用力来推动火箭向前升空)外国人用火药制造子弹,中国人却用它作爆竹敬神;外国人用罗盘针航海,中国人却用它看风水;外国人用鸦片医病,中国人却拿来当饭吃……——鲁迅《电的利弊》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的什么问题?(旧中国的愚昧落后,中国古代先进科学技术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4. 新中国成立后: (1)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 ①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1964年6月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验成功;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点火发射,核弹头在预定的地点上空实现了和核爆炸,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③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的世界上第五个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2003年“神舟5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继俄罗斯、美国之后的第三个成功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2005年“神舟6号”发射成功,) (2)袁隆平 (1)2001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召开,水稻专家袁隆平获得第一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袁隆平在实践中提出了水稻杂交新理论(籼型杂交水稻) ,实现了水道育种的历史性突破,被国际农学界称为“杂交水道之父”;他培育的杂交水道被称为“东方魔稻”。 (3)863计划:1986年3月,4位老科学家向中共中央写了题为《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一封信,指出:为应对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向邓小平建议发展高科技,得到批示。历史上称为“863计划”。在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7个领域作为重点。1996年又将海洋高技术列为第8个领域。 5.学习科学家的精神: 要学习科学家成功的经验,适应时代需要,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勤奋学习,积极实践,勇于创新探索,百折不挠的精神品质,重视品德修养,注重科技创新、刻苦钻研。 二.列举世界历史上科学家及主要成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