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规模化养猪场粪尿的氮、磷排泄量调查

规模化养猪场粪尿的氮、磷排泄量调查

规模化养猪场粪尿的氮、磷排泄量调查
规模化养猪场粪尿的氮、磷排泄量调查

天然水体中氮磷的循环特征及其在水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意义

水化学 周立平水产1801班2018308210108 题目:分析天然水体中氮磷的循环特征及其在水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意义。 分析结果: 第一部分:天然水体中氮的循环特征及其在水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意义。 1、天然水体中氮的来源 2、天然水体中氮的存在形式 3、天然水体中无机氮的分布变化 4、天然水中氮的循环 5、天然水体中氮的消耗 6、天然水体中氮在生态系统中的意义 第二部分:天然水体中磷的循环特征及其在水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意义。 1、天然水体中磷的来源 2、天然水体中磷的存在形式 3、天然水体中无机磷的分布变化 4、天然水中磷的循环 5、天然水体中磷的消耗 6、天然水体中磷在生态系统中的意义

第一部分:天然水体中氮的循环特征及其在水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意义。 1、天然水体中氮的来源 天然水体中化合态氮的来源很广,包括大气降水下落过程中从大气中的淋溶、地下径流从岩石土壤的溶解、水体中水生生物的代谢、水中生物的固氮作用、以及沉积物中氮元素的释放等。另外,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农业的退水造成对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污染成了天然水化合态氮的重要来源。根据文献报道,如我国滇池、东湖等城郊湖泊,由于受生活污水的影响,氨氮含量高达0. 09~2.8 mg/L。但是对于水产养殖水体,施肥投饵及养殖生物的代谢是水中氮的主要来源。 天然水和沉积物中的一些藻类(蓝.绿藻)及细菌,它们具有特殊的酶系统,能把一般生物不能利用的单质N2,转变为生物能够利用的化合物形态,这一过程称为固氮作用。湖泊沉积物中存在大量的固氮细菌,如巴氏固氮梭菌,大部分集中于上层2 cm内;海洋中的固氮藻类有束毛藻项圈藻属、念珠蓝藻属等,它们既有营自由生活的,也有与其他初级生产者共生、或与动物(如海胆、船蛆)共生的。在固氮作用进行时,固氮酶系统需要外界供给Fe、Mg、Mo,有时还需B、Ca、Co等,水中这些微生物的含量对固氮作用有着决定性作用。 2、天然水体中氮的存在形式 天然水域中,氮的存在形态可粗略分为5种:溶解游离态氮气、氨(铵)态氮、硝酸态氮、亚硝酸态氮和有机氮化物。有机氮化物包括尿素、氨基酸、蛋白质腐殖酸等及其分解产物,这类物质的含量相对少,性质比较复杂,至今还不十分清楚。 (1)溶解游离态氮气:天然水中氮的最丰富形态是溶解游离态氮气,它主要来自空气的溶解。地表水中的游离氮的含量为近饱和值。由于脱氮作用以及固氮作用可能改变其含量,但其影响不大,在天然水域中,游离态氮的行为基本上是保守的。 (2)硝酸态氮(NO5-N):在通气良好的天然水域,NO5是含氮化合物的稳定形态,在各种无机化合态氮中占优势。它是含氮物质氧化的最终产物,但在缺氧水体中可受反硝化菌的作用而被还原。 (3)亚硝酸态氮(NO2 -N):天然水中NO2通常比其他形态的无机氮的含量要低很多,NO2 -N是NHt -N和NO5 - N之间的一种中间氧化状态,它可以作为NHt-N的氧化和NO;-N的还原的一种过渡形态,而且在自然条件下,这两种过程受微生物的作用而活化,因此它是一种不稳定的形态。 (4)氨(铵)态氦(TNH -N):天然水的氨(铵)态氦是指在水中以NH和NH;形态存在

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第五章 药物排泄

第五章 药 物 排 泄 Excretion of Drug 该文档是极速PDF 编辑器生成, 如果想去掉该提示,请访问并下载:http:// https://www.doczj.com/doc/fb15025333.html,/

药物消除 Drug Elimination n??药物消除包括: 1.?药物代谢--Metabolism predominantly in the liver and kidney. 2.?药物排泄--Excretion of unchanged drug or its metabolite predominantly by kidney. 2 2??药物排泄: 体内药物以原形或代谢物的形式通过排泄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 n??药物消除过程的正常与否关系到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和持续时间,从而严重影响到药物的作用。

排泄途径 ? 肾脏排泄 (Renal excretion) ? 非肾脏排泄(Non-renal excretion)l●?胆汁(Biliary system) l●?乳汁(Milk) l●?肺(Lungs) l●?肠道(Intestine) l●?唾液(Salivary glands) l●?皮肤(汗腺)(Sweat glands)

第一节 药物的肾排泄 一、肾结构与基本功能 (renal structure and function) (一) 肾结构 n??肾血流量:心输出量的20~25% n??肾单位:肾小体 (肾小球、鲍曼囊) 肾小管 (近曲小管、髓绊、远曲小管、集合管)

(二) 肾单位的基本功能 n??滤过功能:(glomerular filtration) 毛细血管压较高,微孔较大,除血细胞和蛋白外,一般物质都可滤过;单向。 n??心输出量的20~25%,每天流过肾的血液1700~1800L,肾小球滤过170~180L,即肾小球滤过率为120~130ml/min; n??人体每天的尿量1.5L

第九章 氨基酸代谢知识分享

第九章氨基酸代谢

精品资料 第九章氨基酸代谢 一、填空题: 1、尿素分子中的两个N原子,一个来自,另一个来自。 2、尿素循环中产生的两种氨基酸和不参与生物体内蛋白质的合成。 3、在尿素循环中,水解产生尿素和鸟氨酸,故此循环又称鸟氨酸循环。 4、人类对氨基代谢的终产物是,鸟类对氨基代谢的终产物是。 5、血液中转运氨的两种主要方式是:、。 二、选择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成人体内氨的最主要代谢去路为() A、合成非必需氨基酸 B、合成必需氨基酸 C、合成NH4+随尿排出 D、合成尿素 2、鸟氨酸循环中,合成尿素的第二分子氨来源于() A、游离氨 B、谷氨酰胺 C、天冬酰胺 D、天冬氨酸 3、下列哪一种氨基酸经过转氨作用可生成草酰乙酸?() A、谷氨酸 B、丙氨酸 C、苏氨酸 D、天冬氨酸 4、能直接转变为α-酮戊二酸的氨基酸为() A、天冬氨酸 B、丙氨酸 C、谷氨酸 D、谷氨酰胺 5、下列氨基酸经转氨作用可生成丙酮酸的() A、Glu B、Ala C、Lys D、Ser 6、一碳基团不包括() A、-CH=NH B、-CH3 C、-CHO D、CO2 7、催化α-酮戊二酸和NH3生成相应含氮化合物的酶是() A、谷丙转氨酶 B、谷草转氨酶 C、谷氨酸脱氢酶 D、谷氨酰胺合成酶 8、氨基酸分解产生的NH3,在植物体内主要贮存形式是() A、尿素 B、天冬氨酸 C、氨甲酰磷酸 D、谷氨酰胺 9、转氨酶的辅酶是() A、TPP B、磷酸吡哆醛 C、生物素 D、核黄素 10、以下对L-谷氨酸脱氢酶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它催化的是氧化脱氨反应 B、它的辅酶是NAD+或NADP+ C、它和相应的转氨酶共同催化联合脱氨基作用 D、它在生物体内活力不强 11、下述氨基酸除哪种外,都是生酮氨基酸或生糖兼生酮氨基酸?() A、Asp B、Lys C、Leu D、Phe 12、鱼类主要是以下列何种形式解除氨毒?() A、排氨 B、排尿酸 C、排尿素; D、排胺 13、下述哪种氨基酸可由三羧酸循环的中间物经一步反应即可生成?() A、丙氨酸 B、丝氨酸 C、天冬氨酸 D、甘氨酸 14、氨中毒的根本原因是( )。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药物的体内过程完整版

药物的体内过程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第三章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 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是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过程的科学,即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的过程和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科学。 第一节药物体内过程 体内过程即吸收(absorption)、分布(distribution)、代谢(metabolism)和排泄(excretion)的过程,又称ADME系统。 吸收、分布、排泄通称药物转运(tranportationofdrug)。 代谢变化也称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 代谢和排泄合称为消除(elimination) 图3-1药物体内过程示意图

一、药物的跨膜转运 1.被动转运(passivetransport) 类型: 1)脂溶扩散(lipiddiffusion;简单扩散) 2)水溶扩散(aqueousdiffusion;滤过) 3)易化扩散(facilitateddiffusion) (需载体,有饱和、竞争抑制) 特点:顺差(浓度、电位),不耗能; 不需载体,无饱和、竞争抑制。 2.主动转运(activetransport) 特点:逆差(浓度、电位),耗能; 需载体,有饱和、竞争抑制。 3.膜动转运(cytopsistransport) 胞饮(pinocytosis) 胞吐(exocytosis) 整个体内过程都涉及药物体内跨膜转运。 大多数药物体内转运过程属于被动转运(脂溶扩散)。 分子量小,非解离型,脂溶性大,极性小的药物易被动转运。 二、吸收 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 吸收速度主要影响药物起效的快慢; 吸收程度主要影响药物作用的强弱。 影响吸收速度和程度的因素: 药物理化性质、剂型、剂量 给药途径:起效:吸入>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直肠>皮肤 吸收环境等。 1.消化道吸收 1)口服(oraladministration,peros,p.o.) 大多数药物常采用口服给药,以肠道(小肠)吸收为主。

氮磷钾元素作用

氮磷钾营养元素的作用 氮 氮是蛋白质、叶绿素、酶等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蛋白质是构成植物细胞原生质的基本物质,原生质是新陈代谢的活动中心。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活动。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植株体内的生物化学反应都有酶的参与。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物质,充足的氮能使叶色浓绿,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生长健壮,茎叶繁茂。另外,植株体内的核酸、磷脂和某些激素也都含有氮,这些物质也是许多生理生化过程所不可缺少的。可见氮的生理作用是多方面的。 氮不足,叶色转黄,生育延迟,植株瘦弱,抽穗晚,雌穗发育不良,穗小粒少,严重时不结实,形成空杆。缺氮症状先由叶尖变黄开始,沿着中脉向内扩展,严重时叶片变褐枯死,从全株看,先由下部老叶开始变黄,然后扩展到中部和上部叶片,这是因为缺氮时老叶中的氮转移到上部正在生长的幼叶和其它器官的缘故。 玉米对氮的需要量是诸多营养元素之中最大的,占茎叶子实及根系在内的干重的百分比达到1.46%,明显高于其它营养元素,所以在生产中一定要注意氮元素的施用。 磷 磷在植株体内含量虽比氮、钾少(仅占植株干重的0.2%)。但其生理作用确是非常重要的。磷是核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核蛋白是原生质、细胞核和染色体的重要组成物质。磷也是核苷酸的主要成分之一。核苷酸的衍生物在新陈代谢中具有极重要的作用,与玉米植株的正常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磷在碳水化合物代谢及氮代谢中也都有重要作用,与脂肪代谢的关系也较密切。 磷对玉米植株发育及各生理过程均有促进作用,尤其是在苗期,能促进根的发育,如果供给适量的磷,根系干重可比缺磷的高1倍。对提高粒重、提高品质也有重要作用。 如果缺磷,影响玉米正常生长发育,产量降低。如果发现缺磷,即使再供给充足的磷也难以弥补前期所造成的损失。早期缺磷、幼苗生长缓慢,根系发育差,叶片呈紫红色,严重时叶尖及叶片边缘变成褐色并枯死。中、后期缺磷,花丝抽出晚,雌、雄间隔时间长,影响授粉,果穗缺粒秃尖,成熟延迟,产量降低。在生产中一定注意从苗期开始就供给充足的磷,确保一生对磷的需要。 钾 钾在幼苗植株中的含量较高,仅次于氮(占植株总干重的0.92%),它在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生理作用是多方面的。 钾能增强植株的抗旱性主要是由于钾是调节植株水分状况的重要元素。气孔开闭与K+含量有很大关系。施钾使叶肉K+细胞充足,气孔开放程度大,使细胞间隙进入的CO多,从而使光合速率增大,能增强光合产物的运输,提高光合速率,使碳氮代谢加强,有更多的碳水化合物往籽粒中输送。增施钾肥能增强作物的抗旱力,是由于钾离子有调节原生质的胶体特性,使胶体保持一定的分散度、水化度和粘滞性等。钾离子可增强原生质的水合作用,而钙能促使原生质浓缩,降低细胞的渗透性。当它们同时存在时,由于拮抗作用,可使胶体保持一定的分散度,又有一定的粘滞性和透性,使水分能顺利地进入细胞,加强了细胞的持水能力,从而增强了作物抗旱能力。 钾素能增强作物的抗病抗倒伏能力,因为钾对茎部纤维素合成有关。钾营养充足时,作物茎叶中纤维素含量增加,促进了作物维管束的发育,厚角组织细胞加厚,茎秆强度增加,植株生长健壮,不仅抗倒伏,也增强对病虫的抵抗能力。

尿液氨基酸的含量及检查

第七节尿液氨基酸检查 尿中有一种或数种氨基酸增多称为氨基酸尿(aminoaciduria)。随着对遗传病的认识,氨基酸尿的检查已受到重视。由于血浆氨基酸的肾阈较高,正常尿中只不少量的氨基酸。尿中氨基酸分为游离手结合二型,棒中游离型排出量约为1.1g/24h结合型约为2g/24h。后者是氨基酸在体内转化的产生如甘氨酸与基苯甲骨文酸结合生成马尿酸;N-乙酰谷氨酸与苯甲酸结合生成乙酰谷氨酸。正常尿中氨基酸含量与血浆中明显不同,尿中氨基酸种类及含量见表6-4。 表6-4 正常尿液中氨基酸含量(单位μmol/24h) 由上表可见尿中氨基酸以甘、组、赖、丝氨酸及牛磺酸等为主。排泄量在年龄组上不较大差异,某些氨基酸儿童的排出量高于成人,可能由于儿单肾小管发育未成熟,重吸收减少之故。但成人的甘氨酸、门冬氨酸等又明显高于儿童,尿中氨基酸除与年龄不关之外,也因饮食遗传和生理变化而有明显差别,如妊娠期尿中组氨酸、苏氨酸右明显增加。

检查尿液中氨基酸及其代谢产生,可作为遗传性疾病氨基酸异常的筛选试验。血中氨基酸浓度增加,可溢也在尿中,见于某些先天性疾病。如因肾受毒物或药物的损伤,肾小管重吸收障碍,肾阈值降低,所致型氨基酸尿时,病人血中氨基酸浓度则不高。 检查尿液氨基酸可先采用简便的试带试验筛选查,必要时进一步采用化学法及使用各种层析技术确证研究。 与主要的遗传性疾病相关的氨基酸尿的胱氨酸尿、苯丙酮酸尿及酪氨酸尿。 (一)胱氨尿 胱氨酸尿(cystinuria)为先天性代谢病,因患者肾小管对胱氨酸、赖氨酸、精氨酸和鸟氨酸的重吸收障碍导致尿中的这些氨基酸排出量增加。由于胱氨酸难于溶解,易达到饮和,故易析出而形成结晶,反复发生结石、尿路梗阻合并尿路感染;严重者可形成肾盂积水、梗阻性肾病,最后导致肾功能衰竭。 [方法学评价] 尿中胱氨酸大于100mg/24h时,尿沉渣可发现特异六角形胱氨酸结晶,实验室诊断可用显微镜检查结晶及结石粉末或将尿液作氰化物硝基氰酸盐定性反应。其原理是基于亚硝基铁氰化钠可与含硫氨酸的巯基起反应,故凡含硫氨酸代谢缺陷均可呈阳性。可进一步使用色谱法确认分析。 [参考值] 定性:阴性或弱性 定量:正常尿中胱氨酸、半胱氨酸为83-830μmol(10-100mg)/24h尿。 [临床意义]定性如呈明显性为病理变化,见于胱氨酸尿症。 (二)苯丙酮尿 苯丙酮尿(phenylketonuria,PKU)为较常见的先天性常染色隐性遗传性的氨基酸代谢紊乱病。因患者肝内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不能使苯丙氨酸转化为酪氨酸,只能变成苯丙酸所致游离苯丙氨酸及苯丙酮酸在血中和脑脊液中蓄积引起的婴儿脑细胞损害,发致智力发育不全。尿中排出苯丙酮酸增加,有特殊气味。 [方法学评价] 苯丙酮酸筛查常使用三氯化铁定性法,该法的检测下限显>50mg/L由于苯丙酮酸尿白天排出的苯丙酮酸量约为100-300mg/L故此法易检出。三氯化铁或与许多物质产生颜色反应,例如对羟基苯丙酮酸、尿黑酸、咪唑、黄尿酸、胆红素等均可呈现不同程度的绿色,因而使方法的特异性较低。进一步的确证可采用层析或色谱法。 [参考值] 苯丙酮酸定性试验: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结果见于苯丙酮尿症。 (三)酪氨酸尿 酪氨酸尿(tyrosinuria)为较少见的遗传代谢病。人体缺乏对羟基苯丙酮酸氧化酶及酪氨酸转氨酶时,尿中对羟基苯丙酮酸及酪氨酸显著增加。临床表现为结节性肝硬化、腹部膨大、脾大、多发性肾小管功能障碍等。可用亚硝基萘酚进行酪氨酸定性检查。

药物吸收、分布、排泄等

药物动力学:药物动力学亦称药动学,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消除过程的血药浓度与时间变化的动态规律的一门科学。 一、药物的吸收:药物由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药物吸收(absorption)。 1、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许多因素都可以影响药物的吸收:如药物本身的理化性质、剂型、制剂工艺和给药途径等。 1.1、给药途径不同。给药途径不同,吸收的速度及程度必然不同。 1.2、服药的方法不同。同一种药物,饭前、饭中、饭后服用不同。有的人把本应饭前吃的药改为饭后服用,怕药物引起胃肠刺激。但就吸收而言,还是空腹吸收速度快,吸收完全。 1.3、药物剂型决定吸收速度。如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有短效、中效、长效之分,因为制剂不同,吸收速度也不同;又如各种缓释片剂,能在12小时或24小时内以平均速度向体内释放;再如,抗心绞痛的硝酸甘油片剂,决定它的吸收速度是舌下含咽而不是口服。 1.4、机体胃肠障碍和微循环障碍。有些药物在胃肠道中很不稳定,容易被胃液或肠液破坏。腹泻也可造成药物吸收不完全。再就是休克病人微循环出现障碍,药物吸收速度就必然减慢或停滞。 2、常用给药途径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2.1、口服给药 口服给药(oral administration,per os,p.o.)是最常用的给药方式,其主要吸收部位为小肠,吸收方式主要为脂溶扩散。影响药物口服吸收的因素很多,讨论如下: (一)药物的理化性质:包括药物的脂溶性、解离度、分子量等均可影响药物的吸收。 (二)药物的剂型 剂量相同的同一药物,因剂型不同,药物的吸收速度、药效产生快慢与强度都会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如水剂、注射剂就较油剂、混悬剂、固体剂起效迅速,但维持时间较短。近年来药剂学的发展,为临床提供了许多新的剂型,如缓释制剂就是利用无药理活性的基质或包衣阻止药物迅速溶出,以达到非恒速缓慢释放的效果;而控释制剂则可以控制药物按零级动力学恒速或近恒速释放,以保持药物的恒速吸收。 (三)药物的制剂工艺 即使剂量、剂型相同的同一药物,因制剂工艺的不同,也会对药物作用产生明显影响,而改变口服药物的吸收速度和程度。 (四)首关消除 首关消除(首过效应)是指口服给药后,部分药物在胃肠道、肠黏膜和肝脏被代谢灭活,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首关消除明显的药物一般不宜口服给药(如硝酸甘油、利多卡因等);但

氨基酸的生理功能

氨基酸的生理功能 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起来成为肽与蛋白质。氨基酸、肽与蛋白质均是有机生命体组织细胞的基本组成成分,对生命活动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某些氨基酸除可形成蛋白质外,还参与一些特殊的代谢反应,表现出某些重要特性。(1)赖氨酸 赖氨酸为碱性必需氨基酸。由于谷物食品中的赖氨酸含量甚低,且在加工过程中易被破坏而缺乏,故称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 赖氨酸可以调节人体代谢平衡。赖氨酸为合成肉碱提供结构组分,而肉碱会促使细胞中脂肪酸的合成。往食物中添加少量的赖氨酸,可以刺激胃蛋白酶与胃酸的分泌,提高胃液分泌功效,起到增进食欲、促进幼儿生长与发育的作用。赖氨酸还能提高钙的吸收及其在体内的积累,加速骨骼生长。如缺乏赖氨酸,会造成胃液分沁不足而出现厌食、营养性贫血,致使中枢神经受阻、发育不良。 赖氨酸在医药上还可作为利尿剂的辅助药物,治疗因血中氯化物减少而引起的铅中毒现象,还可与酸性药物(如水杨酸等)生成盐来减轻不良反应,与蛋氨酸合用则可抑制重症高血压病。 单纯性疱疹病毒是引起唇疱疹、热病性疱疹与生殖器疱疹的原因,而其近属带状疱疹病毒是水痘、带状疱疹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生症的致病者。印第安波波利斯Lilly研究室在197 9年发表的研究表明,补充赖氨酸能加速疱疹感染的康复并抑制其复发。 长期服用赖氨酸可拮抗另一个氨基酸――精氨酸,而精氨酸能促进疱疹病毒的生长。(2)蛋氨酸 蛋氨酸是含硫必需氨基酸,与生物体内各种含硫化合物的代谢密切相关。当缺乏蛋氨酸时,会引起食欲减退、生长减缓或不增加体重、肾脏肿大和肝脏铁堆积等现象,最后导致肝坏死或纤维化。 蛋氨酸还可利用其所带的甲基,对有毒物或药物进行甲基化而起到解毒的作用。因此,蛋氨酸可用于防治慢性或急性肝炎、肝硬化等肝脏疾病,也可用于缓解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苯、吡啶和喹啉等有害物质的毒性反应。 (3)色氨酸 色氨酸可转化生成人体大脑中的一种重要神经传递物质――5–羟色胺,而5–羟色胺有中和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并可改善睡眠的持续时间。当动物大脑中的5–羟色胺含量降低时,表现出异常的行为,出现神经错乱的幻觉以及失眠等。此外,5–羟色胺有很强的血管收缩作用,可存在于许多组织,包括血小板和肠粘膜细胞中,受伤后的机体会通过释放5–羟色胺来止血。医药上常将色氨酸用作抗闷剂、抗痉挛剂、胃分泌调节剂、胃粘膜保护剂和强抗昏迷剂等。 (4)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和苏氨酸 缬氨酸、亮氨酸与异亮氨酸均属支链氨基酸,同时都是必需氨基酸。当缬氨酸不足时,大鼠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会发生紊乱,共济失调而出现四肢震颤。通过解剖切片脑组织,发现有红核细胞变性现象,晚期肝硬化病人因肝功能损害,易形成高胰岛素血症,致使血中支链氨基酸减少,支链氨基酸和芳香族氨基酸的比值由正常人的3.0~3.5降至1.0~1.5,故常用缬氨酸等支链氨基酸的注射液治疗肝功能衰竭等疾病。此外,它也可作为加快创伤愈合的治疗剂。 亮氨酸可用于诊断和治疗小儿的突发性高血糖症,也可用作头晕治疗剂及营养滋补剂。异亮氨酸能治疗神经障碍、食欲减退和贫血,在肌肉蛋白质代谢中也极为重要。

畜禽饲料可消化氨基酸测定及应用中的问题

EffectsofPharmacologicalZincOxideonWeanlingpiglets MAXue-hui1,FENGZi-ke2,TONGJun1 (1.CollegeofZhongshouyi,HebeiAgricultrualUniversity,HebeiDingzhou073000,China; 2.DachanGreatWallNortheastAsiaCo.Ltd,Beijing100005,China) Abstract:Theeffectsofthepharmacologicaldietaryzincoxideondiarrhea,growthperformance,digestibilityofnutrients,andenzymesofgastrointestinalinnewlyweanedpigletswerereviewed,andtheprobablemechanismwasintroducedandsuggestedhere. Keywords:pharmacological;zincoxide;areview;weanedpiglets —————————————————————————— —收稿日期:2005-03-25;修回日期:2006-05-29 畜禽可消化氨基酸营养体系的采用是必然的趋势。但有关可消化氨基酸测定方法的复杂与不统一,以及理论和技术的局限,导致其测定值有时变异较大,从而给新体系的采用带来困难。为了使可消化氨基酸营养体系尽早为我国畜禽饲养标准所采用,本文拟就有关猪禽饲料氨基酸消化率测定及应用的有关问题作一探讨。 1猪禽氨基酸消化率评定方法1.1 回肠末端收集食糜的方法与利弊 大量试验证 明,回肠末端收集食糜法比全收粪法准确,是单胃动物饲料氨基酸消化率测定方法中较为精确的方法[1,2]。多年以来,许多学者探索了多种有效的回肠末端食糜取样方法,如屠宰法、 瘘管法和回-直肠吻合术。屠宰法简单、易操作,可在不同点取样,但精确度不高,测定结果变异性大,所取样代表性差,1头动物只能取1次样,单个动物的变异无法给予考虑。瘘管法虽然比传统的粪分析法更准确,但是仍然存在必须使用指示剂法计 算氨基酸的消化率,误差较大;收粪费工费时,瘘管易脱落,所测日粮受限制,容易出错等不足。为克服这些不足,Fuller等[3]首次提出通过外科手术作回-直肠吻合,回-直肠吻合法不必用指示剂就能收到足够的、有代表性的排泄物,荷术猪恢复较快,日粮类型不受限制,克服了回肠末端瘘管法的不足,这种方法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公认和应用,是评定猪饲料氨基酸生物学效价的最适宜方法。 回-直肠吻合法也还有一些悬而未解决的问题。比 如吻合部位和有无回盲瓣对氨基酸消化率测定的影响有多大,目前关于这方面的报道结论不一,但是趋向使用瓣前端端吻合术[4]。Green[5]报道保留回盲瓣与否都不影响氨基酸消化率的测定;Henning等[6]比较瓣后端侧吻合术和瓣后端端吻合术,发现二者对氨基酸吸收情况有影响,但差异不具有实际意义。由于游离了大肠,使大肠的功能受到破坏,有可能影响小肠或直肠中的养分和电解质的消化和吸收,使术后不同时间对氨基酸的消化率有影响[7]。 但张宏福等[8]的研究表明,术后时间对氨基酸消化率的测定基本稳定。为了弥补因游离大肠而造成的对水盐代谢的不利影响,电解质补充方 畜禽饲料可消化氨基酸测定及应用中的问题 王康宁,贾 刚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四川雅安 625014) 摘 要:围绕猪、禽氨基酸消化率评定方法、内源氨基酸的测定、可消化氨基酸的应用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就方法学 方面的相关争议点以及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探讨。关键词:可消化氨基酸;饲料;综述;畜禽中图分类号:S8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8-7033(2007)09-0047-04 !!!!!!!!!!!!!!!!!!!!!!!!!!!!!!!!!!!!!!!!!!!!!

第九章 氨基酸的代谢.doc学习资料

第九章氨基酸的代 谢.d o c

精品资料 1.什么是氮平衡、正氮平衡、负氮平衡? 2.什么是联合脱氨基作用,为什么联合脱氨基作用是体内脱去氨基的主要方式? 3.为什么转氨基作用常以a一酮戊二酸为氨基受体? 4.各种物质甲基化时,甲基的直接供体是什么?为什么? 5.氨基酸在体内能贮存吗?为什么? 6.简述体内氨基酸的来源和去路。 7.氨是有毒物质,不能在血液中游离存在,它是如何进行转运的? 8.氨基酸分解后产生的氨是如何排出体外的? 9.氨基酸的碳架是如何进行氧化的? 10.什么是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半必需氨基酸? 11.氨基酸是以CO2和NH3+为前体从头进行合成的吗?如果不是,请解释。 12.当血液中氨浓度升高时,引起高氨血症,出现昏迷现象,请解释可能的原因。 13.临床治疗高氨血症,有时会给病人补充适量必需氨基酸相应的酮酸,请解释为什么?14.为什么说葡萄糖一丙氨酸循环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氨转运方式? 15.尿素循环和三羧酸循环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 16.在尿素合成途径中,第一步氨甲酰磷酸的合成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有何生理意义? 17.2分子丙氨酸彻底氧化分解并以 CO2和尿素的形式排出,请写出并计算产生的 ATP分子数。 1.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蛋白的合成与分解处于动态平衡。每天从食物中以蛋白质形式摄入的总氮量与排出的氮量相当,基本上没有氨基酸和蛋白质的贮存,这种收支平衡的现象,称为氮平衡。正在成长的儿童和病后恢复期的患者,体内蛋白的合成量大于分解量,这时外源氮的摄入量大于排泄量,说明一部分氮被保留在体内构成组织,这种状态称为正氮平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第九章 氨基酸的代谢.doc

1.什么是氮平衡、正氮平衡、负氮平衡 2.什么是联合脱氨基作用,为什么联合脱氨基作用是体内脱去氨基的主要方式 3.为什么转氨基作用常以a一酮戊二酸为氨基受体 4.各种物质甲基化时,甲基的直接供体是什么为什么 5.氨基酸在体内能贮存吗为什么 6.简述体内氨基酸的来源和去路。 7.氨是有毒物质,不能在血液中游离存在,它是如何进行转运的 8.氨基酸分解后产生的氨是如何排出体外的 9.氨基酸的碳架是如何进行氧化的 10.什么是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半必需氨基酸 11.氨基酸是以CO2和NH3+为前体从头进行合成的吗如果不是,请解释。 12.当血液中氨浓度升高时,引起高氨血症,出现昏迷现象,请解释可能的原因。13.临床治疗高氨血症,有时会给病人补充适量必需氨基酸相应的酮酸,请解释为什么14.为什么说葡萄糖一丙氨酸循环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氨转运方式 15.尿素循环和三羧酸循环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 16.在尿素合成途径中,第一步氨甲酰磷酸的合成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有何生理意义

17.2分子丙氨酸彻底氧化分解并以 CO2和尿素的形式排出,请写出并计算产生的 ATP分子数。 1.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蛋白的合成与分解处于动态平衡。每天从食物中以蛋白质形式摄入的总氮量与排出的氮量相当,基本上没有氨基酸和蛋白质的贮存,这种收支平衡的现象,称为氮平衡。正在成长的儿童和病后恢复期的患者,体内蛋白的合成量大于分解量,这时外源氮的摄入量大于排泄量,说明一部分氮被保留在体内构成组织,这种状态称为正氮平衡。反之,长期饥饿或患有消耗性疾病的患者,由于食物蛋白的摄入量不足或组织蛋白的分解过盛,使排出氮的量大于摄入的氮量,这种状态称为负氮平衡。 2.将转氨基作用和脱氨基作用偶联在一起的脱氨方式。自然界中L一氨基酸氧化酶活力都很低,显然不能满足机体脱氨的需要,而转氨基作用虽然普遍存在,但又不能最终将氨基脱去,所以各种氨基酸首先在转氨酶的作用下,将氨基转移给a一酮戊二酸,生成谷氨酸,再借助高活性的谷氨酸脱氢酶将氨基脱去。所以,这是体内脱氨基的主要方式。 3.这主要是由于a一酮戊二酸接受氨基后生成谷氨酸,而谷氨酸脱氢酶是自然界脱氨活力最高的酶,所以可借助高活性的谷氨酸脱氢酶最终将氨基脱去。 4.甲基的直接供体是S一腺苷甲硫氨酸。因为四氢叶酸虽然可携带甲基,但由于转移势能低、不能直接将甲基转移至甲基受体,而是转移至同型半脱氨酸生成甲硫氨酸。甲硫氨酸经ATP的进一步活化生成S一腺苷甲硫氨酸后才能将甲基转移至甲基受体分子上。 5.氨基酸在体内基本没有贮存。因为体内蛋白质在不断更新,旧有蛋白质不断分解,产生的氨基酸可被再利用,成为新蛋白合成的原料,也可进一步氧化供能。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蛋白质的合成与分解处于动态平衡。每天从食物中以蛋白质形式摄入的总氮量与排出氮的量相当,所以基本上没有氨基酸和蛋白质的贮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