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政党政治的几个问题

中国政党政治的几个问题

中国政党政治的几个问题

时间:2010-5-31 访问量:467

主讲人:王长江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党建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点评:杨阳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长

主持人:焦洪昌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法学院副院长

时间: 5月25日(周二晚7点)

地点:昌平校区(学术报告厅)

焦洪昌(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法学院副院长):

欢迎各位老师、同学参加今晚的宪政讲堂第五讲,主讲人是中央党校的王长江教授。王老师有几个著名的著作,包括《政党论》、《政党改革的历史考察》等。待会王老师会通过讲座来讲述他的理论思考,今天他演讲的题目是:中国政党政治的几个问题。下面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欢迎王教授讲演。

王长江(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党建教研室主任):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晚上好!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来政法大学与大家研究政党问题。政党问题是一个相当有意思的问题,我对自己能否挑起这个火热的课题有些忐忑。中国改革的重要问题就是政党问题。中国政治总需要人关心,这个讲坛受到大家这样的欢迎表示衷心的感谢。党的问题关系中国的整个政治,因此我打算讲讲中国政党政治的问题。

一、处在两大历史性转变中中国政党政治

首先回答的问题是,中国有没有政党政治。在过去二三十年前,中国是没有政党政治的,政党政治这一概念在过去有两种认识,第一,是西方的政治制度,

与中国无关。第二,是资本主义的政治。我认为,这样的认识应当转变,政党政治是政党在政治运行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成为整个政治的有机组成部分。政党政治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中国政党政治有自身的特点,十六大中提出两个转变应该是最贴切的概括,一个是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历史性转变,一个是领导计划经济的党向领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党转变。把握这两个转变就是中国政党政治改革的脉搏。

针对执政党进行分析,民主政治是民众与公共权力的互动,其实现可以是直接实现,但直接民主相对来说操作比较困难。那让谁操作就具有可探讨性。政党弥补的是民众与公共权力之间的空缺,首先,政党是组织化的民众,另一方面,政党行使公共权力就需要体现民意,政党政治就是实现民主政治的方式,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政党与政体关系的比较:第一,政党是民主政治的权利。因此神权专制政治不需要政党政治的存在,在需要组织,需要多数人委托少数人行使权利的时候产生了政党,政党连接民众与公共权力,这就是原生态政党。而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产生的呢?中国的政党产生于专制制度,中国的途径就是团结民众,领导民众来推翻政权之后再来建立民主制度。在中国这样倒过来的做法成功了,但是却没有起到其本身的连接作用。这种政党是领导人们革命的政党,即革命党。在取得政权之后取得了执政地位,因此,共产党也就是成为了执政党。

执政党与革命党的不同,我主要想讨论的是关于这两者目标上的差异。革命党的目标是夺取政权,执政党的目标是实现现代化。

政党说到底是不同的社会阶级、阶层或集团进行政治参与的工具,因此,在

现代化进程中,执政党面临双重的任务。一方面,它要以自己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实施领导,以保证现代化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它必须不断改革自身,以适应领导现代化进程的要求,真正起到上述工具的作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民民主意识和自主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政党的要求也必然提高。政党过去习以为常的组织结构、体制和运作方式会逐渐变得落后和不适应。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整个社会现代化的要求,不断改善政党内部的组织运作机制,探寻新的有效的活动方式,是每一个政党都会面临的问题。无论这个政党本身的性质是什么,如果机制、运作、活动方式不科学,缺乏适应性,它就很难获得成功,要么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被淘汰,要么给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延缓乃至阻碍其现代化进程。所以,政党必然要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而发展。作为一定阶级或集团利益的政治代表,任何政党都不可能一建立就拥有一种在任何情况下都绝对适用的模式和活动方式。相反,历史的经验表明,政党只有在变革和适应中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

通过对两种政党的区别来分析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在夺权之后是否还需要夺权,表面上共产党夺权之后取得政权,但实际上政权还在走资派手中,这样的目标是左右手之间的打斗,取得执政之后再来进行阶级斗争,当把最后一个剥削阶级都转变成为劳动者时,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的动力这句名言似乎无法行得通了,在过去曾经的几十年里就在打圈圈。这是用革命党的思维来执政、来建设,这就是产生问题的关键。2002年党的“十六大”才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存在。从02年至今,我们始终在这条道路上摸索。

针对第二个转变来分析,政党政治是民众与公共权力之间,但在实践中政党是两者利益的平衡。首先,政党是否掌控公共权力有着巨大的区别,权力有放大

人能力的作用。但是,政党掌控公共权力要得到大家支持,那么执政就需要能体现民众的利益与诉求。当不允许个人追求其利益时,将个人需求控制在最低限度之下时就是采用计划经济,这造成追求个人利益是“老鼠过街”的境况,这样的问题在于个人需求始终无法得到满足。计划经济建立的基础就是承认个人需求但不允许其追求,而由国家统一来满足。国家统一个人需求,形成庞大的社会需求,通过建立社会系统来满足这个社会需求,由此也满足了个人需求。这种制度缺乏动力,干好干坏区别不大,这就是计划经济的掣肘。邓小平说过,精神的东西对少数人可以,对多数人不可以;对短期可以,对长期不可以。这就是对计划经济做出的一针见血的评价。改革开放就是对人的本性承认,由此国家的发展也有了最强大的动力。

党在政治体制中处在连接人民群众与公共权力的中间环节上,那么政党的基本功能和作用,概括地说,就是要体现本党所代表的那部分民众对公共权力的影响和支配;具体说来,就是政治学中通常所讲的利益表达、利益综合和政治社会化等功能。政党定位不正确,就往往难以正确地履行功能。把政党摆在与公共权力重合的位置上,就使民众和公共权力之间失去了沟通的环节,民众也失去了对公共权力实施影响、监督和控制的工具。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保证政党和民众之间不出现隔阂是很难的。实行计划经济时,政党被公共权力吞噬,造成的必然后果就是政党脱离群众。此时公共权力与民主之间就失去了连接,这必然就是导致两者的对立。实行市场经济时,政党就是公民社会的诉求表现,通过代表诉求来行使公共权力。这就是政党的巨大转变,而中国的政党政治就是处在这样的一个转型时期。

二、中国当代政党政治中的民主问题

中国共产党在实行市场经济之后,人民有了自己的利益诉求,这必然要求共产党要搞民主政治。我这里对几个内容进行讨论:

第一,党内民主与社会民主。首先,党内民主有示范性作用。有的学者说党内民主体现的是我们对过去从社会最底层人民开始民主的改变,这是不是表明民主与文化素质有什么关系呢?我认为,但文化素质并不必然与民主相关联。中国共产党开始民主的时候是在延安局部执政时就已经开始了民主政治。陕甘宁边区在美国女记者看过之后觉得陕甘宁边区的民主比美国的民主还民主,但当时的百姓90%都是文盲,由此可知文化素质高低与民主没有关系,例如当时的投豆选举法、烧香烫洞选举法。总之,政党是利益决定民主,文化素质不决定民主,其决定的是民主水平的高低。这条边界的目的是,要不要民主不是执政党思考的问题,在实行市场经济之后,执政党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提高民主政治的水平。

第二,民主与多党制的关系。民主意味着利益诉求,利益诉求的多元化在政党中体现出的就是政党政治,即多党制就能体现民主。很多人认为多党制就是民主,民主就是多党制。多渠道的政治沟通是不是只能通过多党制来实现?这就是问题的实质。

今天,时代发展给我们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选择。政治沟通载体的多元化,是当代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趋势。除了政党之外,至少还有两种力量的发展也越来越承担起沟通载体的功能,并在事实上不断挤压着传统上属于政党的活动空间:一是迅速发展的非政府组织,二是高度发达的媒体。因此,政治沟通的模式可以有三种模式,第一,政党与政党,第二,政党与非政府组织,第三,政党与非政府组织和媒体。

在一些方面,非政府组织和媒体这两种载体所能起到的沟通作用是政党无法

达到的,具有政党所不具备的优势。例如,在维护群体的具体利益方面,一个党的组织可能会在市场面前束手无策,而销售合作社则具有专业化的应对手段和途径;在利益表达途径方面,民众通过党的组织层层表达自己的诉求,可能会因组织层级多、手续复杂而延误和变形,而媒体(特别是网络、手机短信等新兴媒体)则能以最快的速度传播并保持信息的准确性;在利益表达方式方面,政党可以在各种不同利益之间进行协调,但无法只代表一个群体的利益,民间组织则可以确定地作为某种利益的代表参与博弈,等等。在这种深刻变化面前,即使是西方国家也越来越明显地开始在传统多党制之外挖掘政治沟通的资源。其实,政党从来都不是唯一的政治沟通载体,现在更加不是唯一。

三、制度是中国政党政治建设的落脚点

邓小平曾指出,制度建设是决定性问题。制度建设比人的素质更重要。制度建设就是提出要求,制定规定、条例。这些要求、规定、条例都是制度的要素。

1、深化对制度的理解:第一,要把制度要素与体制机制区分开来;第二,制度是要素之间有机连接形成的体系和系统。例如,禁止公款吃喝的规定,全国性的文件有三十多个,这三十多个文件为何管不住一张嘴呢?这就是连接作用没体现,这仅仅是要求,不做也无法得到解决。

严格说来,我们平常所说的那种制度,更多的不是制度。比如说出台一项规定,我们就有了制度。说这个规定是长期的一系列要求,我们有的人说,我们建立了长效机制。不能那么说,你说的那个内容,顶多只能算作制度的要素。什么叫制度呢?制度确实是由要素组成的,但是绝对不仅仅只是要素。我在很多地方都做过论述。比如,一台车是由各种各样的零件组成,但是你不能把那个零件就叫汽车。汽车是一个行驶系统,为什么?就是因为它零件之间相互是有机咬合在

一起,相互连接在一起,才能使汽车真正运作起来,我们所说的制度就应该是相互有机连接的这么一套网络和系统。系统是制度的原意。我们现在缺乏的是这个东西。我们出台了很多要求,甚至连不许“包二奶”这样的要求也有了,我们还能再细吗?我们已经不能够再细了,这已经到头了。但是为什么人们还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就是因为相互之间缺乏一种有机的连接。

2、制度建设的重心:由制度要素建设转向制度体系建设。中国政党政治已经有了开头,因此虽然有了一个很好的开始,但是仍然需要思考,需要大家的思考。制度问题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我们知道,我们过去一说党的建设就是三大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似乎是埋藏在里面的。实际上是没有受到重视。后来,邓小平老人家发现了这一点,他就觉得制度问题非常重要。制度好了,好人能干好事,制度不好,好人也没法干好事,坏人横行。所以他对制度非常重视,应该说制度建设思想是邓小平老人家思想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应该说这样一种思想是得到全党广泛认同的。所以,这些年来,制度建设也在不断地向前推进。但是我个人觉得,制度建设推进到今天,我们也发生了一些问题。比如过去一旦党内发生一些小的毛病,我们就可以说制度缺乏,制度不完善。你这样即使是冒着去说,没有任何调查,这可能就是说对了,为什么?因为制度确实太缺乏了。但是今天人们忽然不敢说了。为什么?你说一个问题出现了,说是制度问题,我马上拿出一大堆制度,十个八个,条例若干条,规定若干条,不许几十个,不准几十个,我能叫没制度吗?有制度,他还做不到,还出现问题。说明什么呢?说明制度不重要了。于是有人开始说,制度真的那么重要吗?这就对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开始认识降低。如何真正地认识它的重要性,就必须使制度这个概念科学化。

因此今后应当进一步推进制度建设,但是,制度建设的重点应当从过去更多的制度要素的建设,也就是说,提出一条一条的要求,做一个一个的条例,具体拿出一条一条的规定。不是这个,这个可以还继续做,但是重点已经不应该在这儿,重点应该转向制度体系的建设,就是怎么把它有机地连起来我想制度建设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从总体来说要更多地从制度要素的建设转向制度体系的建设,把连接因素整合起来。中国政党政治改革还有很多问题解决,但是同样也是有着积极的发展方向。这里我就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考,希望大家也能对我的思考进行批评指正,谢谢!

焦洪昌(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法学院副院长):

王老师的讲座让人觉得朴实又亲切,朴实的语言却有着深远的含义。他谈论了三个问题。第一个事实问题,中国共产党的定位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等两个转变是一个事实判断的问题。第二个价值问题,王老师反驳了民主与文化水平之间的必然联系。民主是一个价值问题,从村委会开始民主如何做就涉及价值判断的问题。我的感受就是现在的党内民主是书记说了算扩大到常委加入讨论,这是党内决策民主的变化之一。这样的变化实际上如何存在一致意见也存在着问题。民主化进程是否需要下沉到从九亿农民选举权发展后再进行就是一个价值判断,马英九竞选时指出国民党的权力集中在上面,这是我们败给民进党的重要所在,因此,国民党接下来的方向就是将权力开始下放。这应该是政党政治中解决本身民主化的问题。第三个是规范问题,规范建设问题。王老师从制度建设角度分析,通过法制化来实现政党政治的权力交接,这些问题都是从王老师讲座提供的思路中延伸出来的思考。下面我们有请杨阳老师来做出点评,我们掌声有请!

杨阳(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长):

王教授所讨论的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尽管之前没有与王教授的私人接触,但今天听过王教授的讲座之后发现王教授的智慧。在中国这样一个特殊的制度要素背景下,虽然我们拥有言论自由,但这种言论自由仍然有一定的局限性,官方的话语与学术话语是两套不同的话语体系。王教授的智慧就是其刚才讲座的表述就是恰恰在这两种话语体系之间,对这种智慧我表示衷心的敬佩。我将刚才讲述的问题来用学术的语言为大家进行讲解。

第一,政党政治是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差别。政党政治是制度体系下的产物,放眼历史考察,英国美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并没有政党的产生,政党是利益集团的组织化,他们是为了选举而产生。政党政治它不同于一般利益团伙,作为现代组织,能够进行充分的社会动员。政党的组织形式来完成其任务,进行更为充分的社会动员的政党就是革命党,革命党的社会动员方式就是采取一种刚性做法,因此暴力方式这样刚性的做法就不用遵守既有的规定。这就是革命党和执政党在操作方式上存在的巨大差异,革命党要转型与执政党就存在一定的问题。我觉得难度非常大,原因在于,革命党掌握政权后都完成了国家化的过程。中国共产党与中欧、苏联的共产党的差别在于中共同样完成了社会化。苏联的各个部门有国家化但却没有社会化,至少是没有彻底的社会化。中国共产党就是两者都完成了,中国的整合严重依赖于这一组织,因此这一组织的转变就引起一系列问题。虽然我和王教授都希望以渐进的方式发展中国的政治民主、政党民主,我认为这样的难度是相当巨大。

第二,民主与多党制这个问题我与王教授有些不同的观点,利益集团形成多党在逻辑上不成立,但我认为这个问题是从经验上不成立而不是在逻辑上不成立。王教授举例说的也是经验上的例子。我认为这在从经验上与逻辑上没有做到

统一。逻辑上与经验上不统一的原因应该从政党的功能来考虑,政党的目的是更充分的社会动员来获得公共权力,组织的规模决定动员能力,因此利益相近的集团就能暂时的联合在一起,所以代议制民主从逻辑上趋于多党制。但从政党功能角度,我认为代议制倾向于两党制,例如墨西哥和日本的政党政治始终没有两党制运作的成熟。

最后,制度建设问题,我们的确存在很多制度要素,但是却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我们将要素等同于制度体系,特别是官方意识形态化中存在的问题。

这是我对王教授讲座的一点理解,在这里我也代表同学们对王教授表示感谢。

焦洪昌(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法学院副院长):

王教授态度像是耶鲁的校训“真理与光明”,而杨教授却像是“苍蝇趴着玻璃上”,前途光明却是找不到出路。但杨阳教授评论上相当到位,王教授是党员,杨教授是民盟的盟员,我们都知道共产党领导和民主党派实际上是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关系。总之,这就是中国政党政治的特点。下面,由同学进行提问发言。

提问:

胡锦涛主席在常委会中作用是什么?

王长江(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党建教研室主任):

谢谢同学的提问!在四中全会之后我们准备向公众讲讲四中全会的问题时,有大使就提出了相同的问题。我当时的回答是应让胡主席亲自来回答。道理就是党内运行的规矩、要素是明确的,但在运行过程中要素无法连接,连接没有明文

连接,实践中实际上就形成了潜规则。规定与实践操作中有相当大的弹性,你的问题我觉得仍然有待于进一步的规范化。

提问:

贺卫方教授在国外的讲座中将共产党翻译成“dang”而非“party”,party实际上就是一部分,那么政党是否真的能代表所有人的利益?

王长江(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党建教研室主任):

我同意政党是代表一部分利益,但在实践中,政党冲着其代表的利益努力靠拢时就是一种进步,其此种追求是符合社会进步的要求。而代表全体人的利益这种表述是表达的一种愿望,而要作为一种实述时,我认为这就是过去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实然和应然应当有一个明确的分开。

提问:

民主是否一定是多党制,我希望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第一,一党执政如何进行制约?第二,民间组织的合法性问题,政府是否允许其存在?能否与政府抗衡?第三,媒体的自由度是否有其诉求?

王长江(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党建教研室主任):

针对一党无法受到制约这个问题,我们总将一个执政党看成铁板一块,体制内与体制外都能出现不同声音,即使中央、地方、基层都能有不同的观点和态度。处在第一线的组织想改变自身处境就可以是改革的最原始动力。而高层不一定能感受这种处境,因此这种差异就能是制约的开始所在。

后两个问题我认为不是问题,对民间组织、媒体的理念与体制应该全方位改变才能真正实现民主。我在这个方面和你的思路一样,但是我的态度是想起推向一个更为理想的状态。

提问:

改革的操作方式决定党内民主的成败,我想听听您对党内民主的改革看法。对西方全民党的做法,如墨西哥、日本都是从一党制走向多党制,我想请教您对这样做法的想法。

王长江(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党建教研室主任):

党内民主是不健全的民主,其借用的是民主的一些概念和内容,党内民主与社会民主应当良性互动,我认为授权民主方面将是大的推动,这是实施党内民主的方式。

多党制的推动,我认为发展到最理想的状态中国有其发展的空间。至于发展空间多大,如何发展那就是另当别论的问题。

(编辑:jinglin)

政治学基础 大学 问答

[题型]:问答题 1.试述利益在政治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15分) 答案:利益是政治关系的基础,它对于政治关系具有根本性和决定性的意义:(3分) (1)利益是人们结成政治关系的出发点。(3分) (2)利益关系是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形成的基础和条件。(3分) (3)利益关系是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特性形成的基础。(3分) (4)利益关系决定了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功能。(3分) 2. 试述利益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15分) 答案:利益对于社会政治生活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1)利益是社会成员政治行为的动因。(3分) (2)利益是一切社会政治组织及其制度的基础。(4分) (3)利益是社会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源泉。(4分) (4)利益运动是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4分) 1.试述政治权力的作用。(15分) 答案:政治权力既是社会政治关系的核心内容,又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对于政治关系、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3分) (1)从政治关系来看,政治权力是实现其主体成员利益要求的特定方式和凭籍(2分);政治权力是人们获得和实现法定政治权利的必要条件和力量后盾。(2分) (2)从社会政治生活来看,利益是政治生活的基础、动力和目标(2分),是政治生活的核心。(1分) (3)从社会生活来看,政治权力以合法强制方式,实现并且分配共同利益,规定着社会成员的利益边界和实现规则(2分);政治权力对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反作用(1分);政治权力对于社会思想文化领域具有巨大的影响力(1分);政治权力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1分) 分数:15难度:3所属知识点:第二篇第二章政治权力/第三节 2. 试述政治权力作用的特点。(15分) 答案: (1)政治权力作用具有特定的目标指向。(3分) (2)政治权力作用具有特定的效益。(3分) (3)政治权力具有双刃剑的效用。(3分) (4)政治权力作用的影响巨大而深远。(3分) (5)政治权力作用的后果常常呈现多方面力量的平行四边形的合力。(3分) 分数:15难度:3所属知识点:第二篇第二章政治权力/第三节 [试题分类]: 第二篇政治关系第二章政治权利 1、试述政治权利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的作用。(15分) 答案:政治权利是政治关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政治生活的基础之一。(3分) (1)有利于维护、实现和发展政治权力主体的利益。(3分) (2)有利于政治生活的正常进行。(3分) (3)有利于社会成员政治积极性的发挥。(3分) (4)有利于社会政治的建设和发展。(3分) 分数:15难度:3所属知识点:第二篇第三章政治权利/第二节 2、试述社会主义国家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15分) 答案: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国家,因此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政治权利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实现其利益的真实政治途径,是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作主的真实体现,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标志内容。(3分)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主要是: (1)自由权。(3分)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3分) (3)监督权和罢免权。(3分) (4)诉愿权。(3分)

浅谈中国政治现实问题

浅谈中国政治现实问题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呈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今天,我们已经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发展道路,但进一步将其完善好、发展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代中国的现实国情,使我国民主政治建设面临诸多难题。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西方国家用几百年时间走完的路在我国被压缩为几十年的路程。我国尚未完成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任务,却又不得不提前谋划西方国家“后工业化”时代的任务。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等各种时代新元素相互交织,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各种发展中的新问题相互缠绕,历史遗留的和实践增生的一系列问题一并挤压到当代中国发展的日程上。这一国情使我国民主政治建设面临诸多难题。解决这些难题,需要党和人民的智慧,要求我们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艰巨性,应积极稳妥地加以推进。 对当前中国这种体制存在的问题,已有了许多研究和论述。归纳起来,应主要有五个方面。 第一国家政治的统一性有所减弱,压力型体制及增压体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第二,各级领导人的自利化趋势明显,政治家缺失,政治领袖的权威流失。第三,权力资本化趋势更为明显,经济强势集团对国家政治的非制度性影响加强。第四,制度化的公民参与渠道和方式不能适应新技术的发展。第五,民众的政治信任和政治认同流失严重,群体性事件增加,反体制倾向增强。 针对以上五个政治现实问题,他们的基本表现如下。 国家政治的统一性有所减弱,压力型体制及增压体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的问题表现在:中央自上而下施压,导致的是压力的转移,而不是压力的消解,而且压力最终还是转移到中央。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政府行政体制的运转也从“动员体制”逐步转向了“压力型体制”。这个过程中,中央的很多政令是不通的,上面讲的和下面做的是两回事。这就是威权体制下的压力机制所带来的政治后果。有些人讲,威权体制是一个很好的制度,它可以办大事,但它同样可以办假事。 各级领导人的自利化趋势明显,政治家缺失,政治领袖的权威流失这个问题上。对于各级领导人的自利化趋向,已是司空见惯。真正的政治家,具有长远的理想目标或核心价值,他不会在意眼前的各种困难、误会,甚至攻击和人身安全,而是百折不挠地追求理想;不会成为财富或权位的俘虏,而是有一条很清楚的道德伦理底线,有领导能力和高瞻远瞩,果敢坚定。他可以使我们的社会发生某些重大转折。威权政治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必须有一个政治领袖。但是中国现在没有一言九鼎的威权领袖。而呈现为“共治”式的态势。没有英雄的威权,其政治领袖要承受更多的压力。 权力资本化趋势更为明显,经济强势集团对国家政治的非制度性影响加强也是一个问题。社会大众的政治影响力持续衰减。威权政治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出现了更多的腐败。权力与资本的相互转化在目前中国的威权政治下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中国许多政治学家、社会学家通过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威权政治下腐败是难免的,中国社会在转型中是没有办法克服腐败的。关键是要适度的一定范围可控的腐败。 制度化的公民参与渠道和方式不能适应新技术的发展的问题表现在新科技

政党重难点知识聚焦

重难点知识聚焦: 1、中国共产党的地位 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明确阐述为两句话: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的实践郑重作出的历史性选择。 (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由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 性质: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宗旨: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 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 【例题讲解】2007年8月2日,出席中共十七大的代表名单公布。中国共产党7000多万党员按照严格的规定程序选举产生了2217名代表。这些党的优秀分子政治素质好、议事能力强,具有先进性和广泛的代表性。这是由___________决定的。 A 我国的政体 B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C 我国的国体 D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 解析:正确答案为B。 首先要明确本题的材料是党内选举代表的问题,不涉及国家性质和政体,AC排除。其次,本题强调党员代表的先进性,体现了党的先锋队性质,B符合题意。 3、党的执政方式 (1)科学执政: 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2)民主执政: 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3)依法执政 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法制化、规范化。 (4)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三者之间的关系: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三者中,依法执政是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是基本前提,民主执政是本质。 注意:支持人大履行国家权力机关的立法职能,经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这是党依法执政的重要体现。 【例题讲解】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务院根据中共中央的建议起草了“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随后“十

关于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几个问题

关于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几个问题 《政治生活》、《科学社会主义》特邀审读专家 北京大学教授、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教授沙健孙 《政治生活》教材的开篇部分说:“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国家政权展开的,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由此可见,正确地分析国家政权的实质和中国的政治制度,对于我们讲好《政治生活》是特别重要的。下面,我想就我国人民政权的创建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发展等问题谈一点看法,供教师参考。 一、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如何反对外国的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如何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使之臻于繁荣富强的境地?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近代中国的先进分子反复思考的主要问题。而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对于这个问题所作出的答案就是:学习西方,建立资产阶级现代国家,走资本主义的道路。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近八十年的时间里,先进的中国人曾经不辞千辛万苦,努力向西方国家寻找救国的真理。因为当时的中国只面临着两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即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中国封建王朝对于外国侵略者的屈服,已经宣告了中国封建主义的破产,宣告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不可能成为中国人民团结御侮的有效武器。所以,“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那时的外国只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进步的,它们成功地建设了资产阶级的现代国家。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向日本人学。”“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⑴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第一次在中国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 中国人学习西方的态度,是十分热烈、十分认真、十分虔诚的。毛泽东说过,在当时,学了这些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文化即所谓新学的人们,“在很长的时期内产生了一种信心,认为这些很可以救中国”。⑵康有为就曾乐观地预言:以中国之广土众民,又有日本学习西方的经验可资借鉴,必定“三年而宏规成,五年而条理备,八年而成效举,十年而霸图定矣”。 问题在于,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得很多,但成效却甚少。太平天国革命遭到了中外反动派的联合绞杀,洪秀全本人殉难,《资政新篇》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无从实行。戊戌变法,有如昙花一现,仅只百日,即告失败。光绪皇帝被幽囚,康有为、梁启超被迫亡命国外,谭嗣同等六君子死难。除了保留一个京师大学堂以外,所有的革新措施都一风吹了。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帝制,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但代之而起的是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依然存在,“民国”不过是一块虚有其名的招牌而已。孙中山本人就沉痛地说过,清朝被推倒之后,“官僚之流毒日益加盛,破坏虽成功,建设上却一点没有尽力”,“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这场革命也流产了。这就是说,先进的中国人在近八十年的时间里为实行资产阶级性质的维新和革命所进行的斗争,统统是以失败而告结束的。这个基本的事实,理所当然地激起了人们对于资产阶级政治方案的有效性的极大怀疑。这种怀疑论,成了人们探索挽救中国危亡的新途径的推动力量,为人们尔后接受社会主义准备了土壤。 中国的先进分子接受社会主义,是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这个革命由于发生在情况同中国相同(封建压迫严重)或近似(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而对中国人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它确

在政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范文(通用7篇)

在政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范文(通用7篇) 问题一:权力集中化与民主的矛盾 近年来,许多国家在政治方面遇到了权力集中化与民主的矛盾问题。一方面,政府和领导层的权力越来越集中,少数人凭借其特殊地位或资源垄断了决策权和资源分配权;另一方面,民众对政治决策的参与度和掌控度却越来越低。这种现象的出现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一些政府官员或领导者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优势,滥用职权,凭借权力集中而获得私利。这些人通过掌握重要的经济资源和政治资源,使得其他人很难挑战他们的地位。 其次,一些体制机制的问题也导致了权力集中化的发生。例如,某些法律和行政程序不够透明和公开,缺乏制约政府行为的监督机制,使得政府有机会滥用职权。 再次,社会制度的不完善也是问题的原因之一。其中一些社会结构的存在使得特定阶层或群体获得了更多的利益和话语权,而其他阶层或群体则处于弱势地位。 解决权力集中化与民主的矛盾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应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法律和行政程序,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公开度。其次,应加强反腐败工作,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对滥用权力和贪污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此外,还应该推动社会的公正和平等,消除特权阶层存在,实现社会的民主和平等。

问题二:腐败问题对政治稳定的危害 腐败问题是当今许多国家面临的一个普遍的问题,对政治稳定产生了巨大的危害。腐败的出现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一些政府官员或公务员缺乏廉洁自律精神,将自己的权力用于谋取个人私利。他们利用自己的职位和资源,与其他企业、个人勾结,以权谋私,严重侵害了国家和公众的利益。 其次,一些体制机制的漏洞和不完善也容易导致腐败问题的发生。例如,监督机制不健全,应有的惩罚和纠正机制没有建立起来,使得腐败行为难以有效地受到制约和打击。 再次,一些社会文化价值观的问题也是腐败问题存在的原因之一。在一些社会中,腐败被某些人认为是可以接受的,甚至被视为是一种聪明和成功的表现,这进一步加剧了腐败现象的出现。 为了解决腐败问题对政治稳定的危害,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加强反腐败宣传教育,培养公民的廉洁自律意识,塑造廉洁社会文化。其次,加强监督机制的建设,建立完善的惩罚和纠正机制,对腐败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此外,还应加强国际合作,通过国际合作打击跨国腐败行为,共同维护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的公正。 问题三:政府对民众诉求的忽视 一些国家政府在面对民众的诉求时,往往表现出忽视和漠视的

中国政党政治的几个问题

中国政党政治的几个问题 时间:2010-5-31 访问量:467 主讲人:王长江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党建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点评:杨阳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长 主持人:焦洪昌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法学院副院长 时间: 5月25日(周二晚7点) 地点:昌平校区(学术报告厅) 焦洪昌(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法学院副院长): 欢迎各位老师、同学参加今晚的宪政讲堂第五讲,主讲人是中央党校的王长江教授。王老师有几个著名的著作,包括《政党论》、《政党改革的历史考察》等。待会王老师会通过讲座来讲述他的理论思考,今天他演讲的题目是:中国政党政治的几个问题。下面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欢迎王教授讲演。 王长江(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党建教研室主任):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晚上好!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来政法大学与大家研究政党问题。政党问题是一个相当有意思的问题,我对自己能否挑起这个火热的课题有些忐忑。中国改革的重要问题就是政党问题。中国政治总需要人关心,这个讲坛受到大家这样的欢迎表示衷心的感谢。党的问题关系中国的整个政治,因此我打算讲讲中国政党政治的问题。 一、处在两大历史性转变中中国政党政治 首先回答的问题是,中国有没有政党政治。在过去二三十年前,中国是没有政党政治的,政党政治这一概念在过去有两种认识,第一,是西方的政治制度,

与中国无关。第二,是资本主义的政治。我认为,这样的认识应当转变,政党政治是政党在政治运行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成为整个政治的有机组成部分。政党政治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中国政党政治有自身的特点,十六大中提出两个转变应该是最贴切的概括,一个是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历史性转变,一个是领导计划经济的党向领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党转变。把握这两个转变就是中国政党政治改革的脉搏。 针对执政党进行分析,民主政治是民众与公共权力的互动,其实现可以是直接实现,但直接民主相对来说操作比较困难。那让谁操作就具有可探讨性。政党弥补的是民众与公共权力之间的空缺,首先,政党是组织化的民众,另一方面,政党行使公共权力就需要体现民意,政党政治就是实现民主政治的方式,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政党与政体关系的比较:第一,政党是民主政治的权利。因此神权专制政治不需要政党政治的存在,在需要组织,需要多数人委托少数人行使权利的时候产生了政党,政党连接民众与公共权力,这就是原生态政党。而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产生的呢?中国的政党产生于专制制度,中国的途径就是团结民众,领导民众来推翻政权之后再来建立民主制度。在中国这样倒过来的做法成功了,但是却没有起到其本身的连接作用。这种政党是领导人们革命的政党,即革命党。在取得政权之后取得了执政地位,因此,共产党也就是成为了执政党。 执政党与革命党的不同,我主要想讨论的是关于这两者目标上的差异。革命党的目标是夺取政权,执政党的目标是实现现代化。 政党说到底是不同的社会阶级、阶层或集团进行政治参与的工具,因此,在

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答题模板

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答题模板 一、关于“中国共产党”的知识 1.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做某事或做某事的依据是什么?【重要】 ①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有利于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地位) ②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宗旨+执政理念) ③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性质) ④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思想) ⑤有利于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全面从严治党) ⑥有利于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执政方式) 2、中国共产党怎样做某事?【重要】 ①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始终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②践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③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的政治领导、组织领导、思想领导。 ④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⑤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⑥贯彻党的指导思想,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⑦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二、关于人民当家作主的知识 1、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知识【重要】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社会主义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民主。 (3)只有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 (4)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担负着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维护国内正常社会秩序,抵御国外敌对势力侵略和颠覆活动的历史任务。 (5)专政是民主的政治保障。只有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才能保证绝大多数人民的民主。 (6)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可靠保障:对内职能主要是维护国家稳定,促进社会发展,对外职能主要是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 2、关于人民代表大会 (1)人大为什么做某件事?【重要】 ①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材料分析。 ②人大性质: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全国人大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材料分析。 ③人大职权:是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的体现和要求。

政治体制存在的弊端

政治体制存在的弊端 政治体制存在的弊端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政治不应娱乐化 在当今的政治体制下,中国的政治制度存在着诸多的弊端,而这些弊端却恰恰关系着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我国是当今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而正是因为如此,我国的官僚机构庞大,并且,政府官员数量之多也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之一,所以,官僚机构的庞大也是造成我国政府腐败想想象的原因之一,而那些腐败的政府官员正是拿着我们纳税人的钱藏入自己的“小金库”,而他们拿着我们的钱并不是去为我们纳税人服务,却拿着这些钱去做其他的消费。他们打着公家的名义,拿着公家的钱去娱乐场所消费,显示他们的地位以及权利,比如说:有的地方的政府官员每个月都有好多钱的补贴,而这些补贴并不是他们应当得到的,那些补贴包括手机费,洗脚费和在其他娱乐场所的消费 本人认为: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他所做的一切应当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应当把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时刻放在心上,认真的替人民办事,办实事,办好事,而他们却置人民的利益于不顾,知法犯法,贪赃枉法,把他们的地位临界于法律之上,试问,法律的权威性何在? 政治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不是哪一个人或是哪一个组织,团体能够左右的住的.而政治不应夹杂着娱乐性的东西,那政治就失去了原有的色彩,那就不具备政府公性力,不应该享有人民所赋予的权力,所以,政治不应娱乐化 中国政治体制的弊端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异常迅猛。在中央集权的强大力量推动下,在各级党组织的坚决执行中央的各项指示下,人民看到希望,积极配合,各项政策、措施得到了落实,除政治体制改革以外的各项改革取得巨大成效。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特别是现在,很多问题越来越严重,到了非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不可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到今天,国家实力大大加强,国际地位大幅提升。

政治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政治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政治建设是一个国家和政党的基石,对于中国来说,在不断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也需要不断推进政治建设。但是,在政治建设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就展开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存在的问题 1. 一些地方官员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存在偏差 在一些地方,一些官员认为国家的法律法规不是为了对他们进行约束,而是为了给他们更多的权利。这种思想不仅严重侵害了当地人民的利益,而且也对法治建设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2. 中层干部存在既得利益思想 中层干部作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重要棟梁,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治建设的稳定和持续发展,但是一些中层干部存在既得利益思想,这种思想让他们陷入了利益的泥淖,导致他们丧失了理性的思考,不仅丧失了公正和公平的基本原则,而且也对一些重大决策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3. 对于政治文化建设的缺乏 政治文化是一个国家内部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和政党内部相互交流和沟通的纽带。然而,现在很多地方的政治文化建设存在着

一些缺陷,比如,很多干部对于政治文化知识的掌握不足,无法很好 地传承和发扬,导致很多人对于政治方面的问题缺乏了解。 整改措施 1. 加强对政治建设的教育培训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对政治建设的教育培训,引导我们的干部尽快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和思想观念。政治建设的培 训可以帮助那些对政治文化知识掌握不足的干部建立对政治文化的认 识体系,掌握政治建设的基本知识,培养干部的政治素养。 2. 制定完善的考核机制 要改善中层干部存在的既得利益思想,首先需要建立正确的考核 机制。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向上或向下的评价机制,明确中层干部的权 责范围,减少权力寻租和其他行为的负面影响。 3. 加强政治文化建设 要加强政治文化建设,需要从源头上进行。我们可以制定相关政策,明确政治文化建设的意义和重要性,建立相关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体系,为中层干部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鼓励更多的人关注和研究,从而推进全面的政治文化建设。 总结 政治建设是国家和政党的基石,对于中国而言,在不断推进国家 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也需要不断推进政治建设。在政治建设方面存在

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 体会

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体会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是我本次学习中最深刻印象的课题。 首先,要坚持根据中国国情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从改革对历史、社会的客观作用入手,认真加以总结,发挥改革开放的引领作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正确处理好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摆在首位,不脱离基本经济制度进行经济改革、社会改革,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系为根本目标,以发展市场经济为目标,突出改革的目标,使整个国家朝着繁荣富强的方向奋力前进。 其次,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全面推进民主政治制度化,加快建立多元化正当文化体系,形成全民参与自治机制,建立公正客观的价值体系,实现可参与可持续的政治发展,提高全民参与和发展新民主主义政治的可操作性,形成公民自主发展的新思想,以满足宣传思想文化等方面的需要。 再次,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以中国特色文化为指导,发挥全民参与的积极作用,统一思想认识,开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觉悟,让文化影响深远,把中国特色文化宣传到全国和世界。 最后,要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以实施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廉洁自律要求为抓手,实行规范管理,完善党和国家的组织制度,切实增强政府的政治和能力,落实责任和监督职能,满足社会上不同阶层的需求,实

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健全完善。 通过阅读本文,我认识到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根据国情,科学地进行改革,发挥改革开放的引领作用;自觉把政治和经济发展合作衔接;突出改革的目标,促进社会公正与和谐;健全完善治理体系,深化治理能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实责任,提高政治能力,满足社会各阶层需求,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健全完善。

当代中国政治合法性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路径

当代中国政治合法性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路径 摘要:政治合法性是一个政治系统存在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社会转型时期,政治国家会面临不同程度的合法性困境,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合法性困境主要表现在:腐败侵蚀着合法性基础,经济高速发展后可能出现的“政绩合法性困境”,民主制度供给的有限与民众政治参与不断扩大之间的矛盾对合法性的挑战。坚持科学发展,以绩效性维护合法性,整合意识形态,建立共同的价值体系,强化社会共享的信仰,加强宪政与法治,强化法理型权威,是重塑我国政治合法性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转型期;政治合法性;意识形态;法理型权威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全党必须牢记,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对自身的执政地位具有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体现在行动上,就是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大力解决体现民众根本利益的种种重大现实问题,以取得民众的认同和支持。但是,当代中国存在的种种社会问题导致政治合法性危机的产生,因而,解决当代中国政治合法性危机,对于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一、政治合法性的内涵 政治合法性是政治学研究的核心问题。近代西方政治哲学史的主思想,许多就是对政治合法性问题的探讨。霍布斯的利维坦,卢梭的公意说,洛克的契约论,盂德斯鸠的法的精神等实际上都是关于政治合法性问题的哲学探讨。不过学术界公认的,第一个真正把政治合法性当作一个核心概念来进行解读的是德国政治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韦伯看来,任何形式的统治都必须有其合法性根据,人们服从的基础不仅包括习惯、个人利益、理想动机或休戚相关的纯粹情感,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对统治合法性的信仰。任何礼会关系中的社会行动都受到行动者自己对于合法性秩序的信念支配,只有当人们认为统治具有正当理由的时候,才具有合法性。马克思·韦伯把合法性基础分为三种:即传统型合法性、魅力型合法性和法理性合法性,与此相适应,政治权威可分为传统型权威、魅力型权威和法理型权威。①同时,在这三种合法性基础的统治中,法理型统治最为稳定的。美国政治学家李普塞特认为:“政治合法性就是政治系统使人们维持和认为现有的社会制度是最适合的制度的信仰的能力。”②李普塞特把政治合法性建立在民众对政治制度的信仰之上,而这种信仰来源于政治的有效性。合法性理论的另一经典阐释者阿尔蒙德认为:“如果某一社会的公民都愿意遵守当权者制定和实施的法规,而且还不是因为若小遵守就会受到惩处,而足因为他们确信遵守是应该的,那么这种权威就是合法的……”③。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政治合法性是政治共同体成员,对政治系统价值是否与其成员的价值一致作出判断,并依此来确定是否认同和服从国家对个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问答题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问答题

人大 1.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是什么?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权的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基本制度,在法理上具有权威性; 作为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法理上具有至上性,高于行政权、审判权和检察权;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原则是“议行合一”原则和民主集中制原则。 2.如何认识党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 完善党与人大的关系要实现党的政治领导,需要做到: 在观念上,党应该把人大看成是最高权力机关,全党上下应当从遵守宪法和依法治国的高度正确对待人大的职权和人大的行为。

(一)

(二)选举的平等性没有完全实现从法律规定上看,我国农村居民的选举权和城市居民的选举权是不平等的。这一规定影响了我国关于选举权平等性的贯彻。 (二)直接选举的范围过窄。直接选举相对于间接选举而言,无疑是更为民主的选举形式。目前,我国选民与代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关系不够密切,不能不说与我国的直接选举范围过窄有着密切关系。直接选举范围的过窄,已显然成为我国选举制度的一大缺陷。 5.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职权有哪些?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 立法权:就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和补充法律的权力。 监督权:人大常委会监督一府两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工作。 重大事项决定权 人事任免权 其他职权 6.比较全国人大与地方人大的监督权执行情况。全国人大:人大常委会监督一府两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权与监督权 监督权:地方人大的监督权履行主要形式有 执法检查;

关于当前党建理论研究的几个问题

关于当前党建理论研究的几个问题 近年来,党建理论研究紧紧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党”这个中心而展开,并加大了对党建理论中的一些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的研究。党建理论研究改变了过去简单地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从概念到概念进行注释的空疏学风,而是将主要注意力集中在改革开放实践所提出的新问题方面,紧密结合实际工作,开辟新的研究领域,重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努力借助社会科学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开展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这些研究,既试图回答一些问题,也同时提出一些问题;既有学术性、理论性,也有现实性和指导性。现整理和摘编一些文章的几种观点,仅供参阅。 一、党的阶级基础问题 党的阶级基础问题是关于党的性质的根本问题,是回答其它党建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前提。随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确立,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它不可避免地会引起阶级、阶层关系的变化。大批职工下岗,就是其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继续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来对党的性质和阶级基础作出令人信服的阐释,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大理论问题。 朱华、唐研在《党政论坛》(2000.11)《关于推进党建理论研究的若干思考》一文认为:阶级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者观察阶级社会各种现象的一个基本观点,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者分析阶级社会各种现象的一个基本方法。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来分析党的性质、阶级基础,实际上是包含了一系列具体题目的大课题。例如,当前中国的社会结构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在知识经济时代,工人阶级的先进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工人阶级是壮大了,还是萎缩了?与过去相比,工人阶级在经济上、思想上、价值观上是否发生了变化?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概念与社会学的阶层概念有何区别和联系?如何看待企业中的高收入人员阶层?党的阶级基础和党的性质与党员队伍的成份是什么关系?

中国当代政治制度(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

中国当代政治制度(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需要考核的知识点覆盖面较宽,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对那些记忆性的一般知识不再一一介绍,同学们可以根据期末复习指导和网上的综合练习题中的填空题、选择题去掌握。下面,我只是提示一下教材各章节需要掌握的重要概念和需要理解和掌握的重要问题。 导论 1.政治制度的概念及其特征:按照传统的看法,政治制度指的是在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 它具有如下一些特征:第一,历史性。第二,阶级性。第三,权威性。第四,层次性。第五,稳定性。 2.人民民主专政是最根本的政治制度: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它居于中国政治制度多层次结构中的内层,是中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首先是国家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在我国现阶段,人民指的是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全体人民当家作主,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享有各项民主权利。这是人民民主专政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它表明我国实行的民主是历史上最广泛、最真实的民主。人民民主专政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建立了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人民民主专政作为我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决定和制约着其他一切政治制度。它体现在国家基本政治制度和其他具体政治制度之中,并且贯穿这些制度的全过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集中体现。 人民民主专政的核心是坚持工人阶级对国家的领导权。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只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人民有权限行使国家权力,但就“如何行使”以及“采取何种组织形式去行使”等具体问题却没有作详细的规定。这需要由其他的制度来具体规定和实施。 3.我国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应当包括: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宪法制度,政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元首制度,国家行政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司法制度,军事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选举制度,以及基层自治与民主制度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