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唐代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绪论

唐代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绪论

唐代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绪论

摘要:唐诗泛指创作于唐代的诗。唐代被视为中国各朝代旧诗最丰富的朝代,而现实主义诗歌正是唐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按时间顺序,从初唐,盛唐,中唐,晚唐这四个方面,按照总分的形式阐述唐代的现实主义诗歌,并介绍这四个时期的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

关键词:唐代现实主义生活

引言:中国古诗传统可分为现实主义传统和浪漫主义传统。现实主义传统为《诗经》所开创,以后为汉乐府和建安诗人、杜甫、白居易直至宋元明清的一代又一代诗人所发扬光大。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总特征是: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反映人民的愿望。但是在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由于社会背景,政治面貌的不同,现实主义诗歌的风格也各有不同。

一、初唐时期

初唐时期是指从唐高祖武德初年(618)到唐中宗景龙(710)年间,近一百年的诗歌创作。“初唐四杰”的出现给诗坛带来了新鲜活力,于抒情中求昂扬壮大的气势,实已找到一条纠正绮靡文风的有效途径。但真正在创作与理论两个方面一扫齐梁文风,为盛唐诗歌的到来开辟道路的诗人是陈子昂,他的诗歌或讽刺时事而有寄托,或感怀身世而抒发理想,光英朗练,有金石声。

在当时,真正能反映社会中下层一般士人的精神风貌和创作追求的,是被称为“初唐四杰”的四位诗人。他们说:王勃、杨炯、骆宾王、卢照邻。“四杰”作诗,重视抒发一己情怀,做不平之鸣,因此在诗中开始显现出了一种壮大的气势,一种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比如骆宾王的《帝京篇》:

古来荣利若浮云,人生倚伏信难分。始见田窦相移夺,俄闻卫霍有功勋。未厌金陵气,先开石椁文。朱门无复张公子,灞亭谁畏李将军。相顾百龄皆有待,居然万化咸应改。桂枝芳气已销亡,柏梁高宴今何在?一以浓烈的感情灌注于对历史人生的思索之中从而使诗歌具有更强的思想力量,形成壮大的气势。

五言律到了王、杨时代,写作题材已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边塞是当时诗人幻想建功立业的用武之地,他们在诗中变现的立功边塞的志向和慷慨情怀却显得十分强烈,这种激昂文字的书生意气是构成其诗歌“骨气”的重要因素,也是“四杰”诗风和宫廷诗风迥然不同的内在原因。

子昂在其他诗人都醉心于应制咏物的时候,他的诗歌创作却表现出明显的复古倾向,主张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这使他的诗呈现出与当时朝中流行的馆阁体完全不同的精神风貌。陈子昂对风骨的追求,他提出的诗美理想,对于唐诗的变革具有关键性的意义。三陈子昂是个政治色彩很浓的诗人,借《感遇诗》来恢复风雅比兴的兴寄传统,使诗歌创作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干预现实的作用。在《感遇诗》里,有一部分是袒露作者侠肝义胆的抒怀言志之作,将匡时济世的人生抱负化为慷慨悲歌的情思,具有昂扬壮大的感情气势。从四杰开始的那种渴望建功立业的昂扬情调,在陈子昂的这类兴寄之作里显得更加激越,带有壮怀激烈,拔剑而起的豪侠之气。

二、盛唐时期

盛唐的起止期是唐睿宗经云中到唐代宗大历五年,前后六十年。这一时期的诗歌虽然在表现内容、表现手法、和作品风格上各有不同,但都具有蓬勃向上的风貌和健康的情调,反映了盛唐时期那种充满自信和青春活力的气象,被称之为“盛唐之音”。

高适、岑参的诗歌在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方面超过了同时期的很多诗人,应时而生的追求不朽功名的高昂意气,与冷峻直面现实的悲慨或好奇的个性相应和,使其诗歌创作颇多感慨而不失高亢,或沉雄浑厚,或神奇瑰丽,有一种慷慨悲壮的美。

高适的边塞诗多是根据诗人亲临边塞的实际生活写成,在表现形式上多采用长篇咏怀式的五言古诗,将作者个人的边塞见闻,观察思考和功名志向揉为一体,在悲凉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激昂的。再如《塞上听笛》,样的诗,若没有亲临边塞的生活体验,是不容易写出来的。在这一时期,岑参也写出了一系列内容广泛的优秀边塞诗。在立功边塞的慷慨豪情的支配下,诗人中的军旅生活,边塞风物,民域风情,全都变得神奇瑰丽起来,并热情地加以歌颂,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火山云歌送别》等,这些作品,突破了以往征战诗写边塞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极大地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

另一位盛唐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是杜甫。他的前半生是在王朝的鼎盛阶段度过的,深受文化的熏陶,在他身上可以看到盛唐士人的狂放精神和开阔胸襟,可他的后半生历经战乱,四方漂泊,对普通百姓受苦受难的人生有极深刻的现实体验。他的诗歌风格趋于沉郁顿挫。杜甫身上有较浓厚的儒家忠君思想,以社稷为重是他系念民生疾苦的发点,他学魏征的直言讽谏,大胆议论朝政,并用诗歌表达了对皇帝过错的批判。杜甫的以实事入诗却含有泪水和深情,具有运笔如椽、令人谓之神动心摇的感染力。这除了他能设身处地为老百姓着想外,还在于他本人就是这苦命人中的一员,他的命运也就是一般人的遭遇,只要真实地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感受叙述出来,也就成为了人民的代言人。比如他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杜甫的叙事和写实,显然受到《诗经》和汉乐府的影响,其爱国忧民,坚持正义的精神,又是对《离骚》的继承,具体表现在对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诗句词语的直接运用和点化上。杜诗以高度的艺术水平,表现了对祖国命运和人民疾苦的时刻关怀,不仅充分的变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时代精神,而且一直哺育着历代爱国诗人。

三、中唐时期

中唐诗歌的限断起自唐代宗大历六年,止于唐文宗太和元年。这一时期唐代诗人的心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盛唐士人那种渴求建功立业,对未来充满憧憬的热情已不复存在,或者化为冷静的务实观念,或者化为超脱避世的高情雅致,或者化为冷峻怪异的幽情孤叙。

白居易是一位具有自觉的理论意识诗人,把文学当作救济社会,改善人生的利器,要求诗歌能“补差时政”和“泄导人情”。他最看重的是讽喻诗,因能反映国事民生,可发挥政治上的美刺作用,符合儒家诗学的比兴传统。他的讽喻诗就是根据这样的原则创作的。如《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二

在诗中充分暴露出当时政治的黑暗和人民的苦痛,体现出对社会,对政治,对人民的强烈正义感和责任感,这是白居易的讽喻诗最值得肯定的地方。

元稹大胆的借用古题或自拟新题来创作新乐府诗,在诗里谈社会问题,政治问题,专门讽刺执政,代民伸冤。比如《田家词》,已老牛象征老农,揭露官府的残暴掠夺,再如《上阳白发人》,写民间女子被统治者困于深宫而空耗青春。在当时新起的新乐府诗的创作活动中,元镇的这些讽喻诗无疑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晚唐时期

从唐文宗太和,开成以后,到唐亡的七八十年间,文学史上一般称为晚唐。这一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十分尖锐。诗人在忧时悯乱,感叹身世之中,流露出浓厚的无可奈何的感伤气氛,心意趋向于朦胧迷离。

杜牧对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充满乐观的幻想,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也较为强烈。在晚唐诗人当中,是他第一个大量采用七绝形式写咏史诗,用鲜明的史论笔法,通过追忆昔日辉煌以抒发末日的哀伤,寓褒贬议论于含蓄蕴藉的诗境之中。他的作品如《过清华宫绝句》、《江南春绝句》、《泊秦淮》、《赤壁》等,通过对历代都曾有过的繁华景象转瞬即逝的伤悼,以及揭露统治者的荒淫误国,抒发自己的政治见解和感慨,其中深寓对现实的不满和讽刺,表现出横溢的才华。因为对时局没有失去信心,加之杜牧本人性情豪迈,虽是悼古伤今,却在峭健之中有风华绝美之致,创造出明快优美的意境,有一种俊爽的风格,这是他将忧国忧民的壮怀抱负与伤悼之情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创作特征。

在晚唐诗坛,皮日休,陆龟蒙,司空图等也是较有影响的作家,他们的创作在反映社会现实、民生疾苦等方面,在诗歌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理论方面也是有一定贡献的。皮日休的诗歌创作受白居易的影响最大,继承新乐府的写实手法和讽喻精神,反映民生疾苦,批判腐败政治。继承元,白新乐府写实批判的诗人在唐朝晚期还有聂夷中,罗隐,杜荀鹤等,他们用诗歌揭露尖锐的社会矛盾,语言朴质浅近,务求明白自然。

从初唐到晚唐,涌现出了太多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本文中只列举出了这四个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些,他们通过政治讽喻诗,边塞诗,新乐府诗等客观地

浅谈唐代的诗歌创作

浅谈唐代的诗歌创作 唐代的诗歌创作是我国古代诗词创作的一个巅峰。现存的唐诗大约有近5万首,它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一.唐诗创作的历史背景 1.经济因素:隋唐时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大运河的开通,有利于商品流通。除都市商业外,农村集市贸易也发展起来,为商业服务的各种机构也开始出现。工商业的发展不仅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为唐代的诗歌创作和传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政治因素:唐代初期,中央集权的加强使社会稳定,生产力不断发展。隋唐时期的选官、用官制度的改革;科举考试中以歌赋为主的规定。在这两点综合作用下,文化的发展得到支持,唐代的诗歌创作因而迅速成熟并且繁荣起来。 二.唐诗的特色 1.多风格多流派:浪漫派:以李白为代表作者,代表作《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送友人》等,诗歌多追求光明和理想,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现实派:以杜甫为代表作者,代表作“三史”、“三别”,诗歌深刻的反映急剧变化时期的社会现实,充满忧国忧民的炽热之情。边塞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作者,代表作《除夜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歌反映边塞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表达边塞将士的报国之志和对家乡的思念。山水田园派:代表作者白居易、孟浩然,代表作品有《暮江吟》、《过故人庄》等,诗歌描写秀美山水,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高洁品质或寄喻人生哲理。 2.内容丰富多彩:抒发人生理想,同情民间疾苦,描绘田园生活,表达报国之志,记述边塞生活,展现思想哲理…… 3.格式多样:律诗,绝句,乐府诗,歌行体…… 三.唐诗的影响,地位

影响: 1.唐诗创作使中国古代的文学创作趋于多风格,多体裁,多题材的方向发展 2.唐诗创作的繁华推动着唐代文化的繁荣,文化的繁荣又促进着唐诗创作的进步与成熟,二者相互作用,共同发展。 地位: 唐代的诗歌作品在其内容,形式,艺术手法,表现力度和思想内涵上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和高度。唐代的诗歌创作是我国古代诗词创作的一个巅峰。

唐代诗歌的创作技巧及思想内涵

唐代诗歌的创作技巧及思想内涵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为灿烂的一个时期,兴起了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中以代表了唐代文学高峰的诗歌作品最为著名。唐代诗歌以形式优美、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而蜚声中外,成为了中华文化中独特的艺术珍品。本文将就唐代诗歌的创作技巧及思想内涵在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寻求灵感 唐代诗歌的创作技巧之一就是寻求灵感,这个过程往往是无法预料的。唐代大诗人王之涣曾经说过,“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句句都是随口而出。他的这首《登鹳雀楼》描述的是他所见到的自然景观,而创作的灵感源自于他徜徉于山间时的感受。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在结尾的地方有一句:“惟天地之无穷,兮,与万物之生成”,这是对他置身自然中的感悟,从而吸取灵感的表现。唐代诗人杜甫更是常常为逐求灵感到处游荡,从村落到万籁俱寂的山峰寻找灵感,他的许多诗篇中都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表现现实 唐代诗歌的创作技巧之二是强调表现现实,这里的现实包括了社会、人文、自然等各方面因素。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描绘了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纠缠,这是一段尘世中的故事,但却通过唐代诗歌的形式传达出来。李白的《将进酒》以饮酒作为主题,反映出唐代士人的生活状态;他的许多诗篇都是在游山玩水和赏景之余,感受当时时代之风貌,表现现实之丑陋,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风格。 三、崇尚自然 唐代诗歌的创作技巧之三是崇尚自然。唐代诗人梁启超曾对唐诗的审美特点进行了分类,认为其中有“山水之美”,“节日之美”和“风俗之美”等,其中“山水之美”的主要目的是表现自然风光之美。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李白的《庐山谣》等诗篇中,都表现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他们在自然中感悟自然的神秘性和

唐代现实主义诗歌创作述论

唐代现实主义诗歌创作述论 摘要:对现实主义诗歌的概念及特点进行阐释,以唐代的现实主义诗歌为例,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阶段,以各个诗人的现实主义诗歌代表作为典型,对唐代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特点,发展过程进行述论,从而深化对唐代现实生活的展现以及理解。 关键词:现实主义发展过程特点影响 正文: 不同风格的诗歌都是当时时代的反映和产物,体现着那个时代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而现实主义诗歌是在形象中能最充分地表现现实生活的典型特征的这一类型的诗歌作品。一般说来,现实主义作品具有三个特点:一是细节的真实性。要有真实的细节描写,用历史的、具体的人生图画来反映社会生活。现实主义作品是以形象的现实性和具体性来感染人的,因此能使读者如入其境,如见其人。二是形象的典型性。通过典型的方法,对现实的生活素材进行选择、提炼、概括,从而深刻地揭示生活的某些本质特征。三是具体描写方式的客观性。作者要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客观,具体的描写,从作品的场面和情节中自然地体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和爱憎感情,而不要作者自己或借人物之口特别地说出来。 唐代是我国古诗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有的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艺术风格沉郁顿挫,多表现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情怀,这类诗就是唐代的现实主义诗歌。下面我以唐代现实主义诗歌为例

分阶段进行论述. (一)初唐,现实主义诗歌的准备时期。 1.陈子昂:在齐梁文学的流风余韵依旧存在的初唐,能于诗国首先竖起革命的旗帜,以复古为号召者,就是陈子昂。他提出了“风骨”和“兴寄”,注意到诗的现实主义的问题。他的《与东方左史纠修竹篇叙》云: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采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窃思古人,常恐逶迤颓废,风雅不作,以耿耿也。[1](《陈伯玉文集》一)陈子昂拈出“风骨”“兴寄”诸词,才算接触到了现实主义。复归风雅,是陈子昂振兴一代诗风的起点,集中体现为他创作的三十八首《感遇诗》。这些基本上都作于诗人入仕之后,其中有很多首与作者的政治活动有直接的关系,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 如武后时期重用酷吏,大开告密之门,朝臣中往往有因一言失慎而被杀者,弄得人人自危。陈子昂在《谏刑书》和《谏用刑书》里对此加以劝谏,认为滥杀无辜将酿成祸乱。他的《感遇诗》之四就是指斥这种现象的,“乐羊为魏将,食子殉军功…孤兽犹不忍,况以奉君终。”再如《感遇诗》十二云“呦呦南山鹿,罹罟以媒和…青青成斧柯”,用讽喻手法,表达对酷吏用诱鹿方式罗织冤狱的愤慨和忧虑。陈子昂是个政治色彩很浓的诗人,借《感遇诗》来恢复风雅比兴美刺的兴寄传统,使诗歌创作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干预现实的作用,这是其所得。被杜甫称之为“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 (二)盛唐,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时期

白居易的现实主义诗歌理论 (1)

白居易的现实主义诗歌理论: 1.强调诗歌的社会功利作用。 2.重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强调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 3.强调语言的通俗质朴。 4.强调灵感是创作的源泉。 讽喻诗的思想内容 1.反映人民的痛苦,并表示极大的同情,如观刈麦。 2.揭露统治者的骄奢淫逸。 3.宣扬爱国主义,反对侵略战争。 4.反映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和宫女痛苦。 艺术特点 1.主题专一和明确。“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 2.运用细节刻画来塑造人物形象。卖炭翁 3.鲜明的对比,特别是阶级对比。轻肥 4.叙事和议论相结合。 5.语言通俗易懂,通常采用民歌的三三七句式,运用比兴也浅显直切。韩愈散文的艺术风格 1·气势充沛,豪逸奔放。张中丞传后叙 2·曲折多姿,变幻莫测。送董邵南序 3·逻辑严整,锐利雄辩。论佛骨表 4·想象丰富,巧于用譬。杂说 5·语言融汇古今,富于独创性。进学解 苏轼对词的改革——以诗为词 1.提高了词品,在观念,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诗庄词媚的传统见解。 2.扩大了词境。 (1)塑造了英雄人物形象,寄托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怀。 (2)表达自己的人生体验,抒写自我的人生理想。定风波 (3)描绘自然风光和农村风情浣溪沙 (4)形神兼备,寄托遥深的咏物词。水龙吟 (5)一往情深,真挚动人的亲情词,友情词。 (6)咏史怀古之作,境界雄奇阔大。 3.改进了词风。清旷,豪放,婉丽。 4.丰富了词意。 (1)采用标题和小序。水调歌头 (2)大量用典使事。 李商隐诗歌创作 1.关注现实。曲江 2.吟咏怀抱,感伤身世。 3.咏史怀古。马嵬 4.咏物诗。 5.写景记游时。 6. 7.以无题诗为中心的爱情诗。 艺术成就:

杜甫经典的现实主义诗歌

杜甫经典的现实主义诗歌 杜甫是唐代诗人中一位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在他的诗歌中,表现出了严酷的现实社会和尖锐的社会问题。他的诗歌对唐代和现代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探讨杜甫经典的现实主义诗歌。 一、杜甫的生平 杜甫,字子美,唐朝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史之王”。他生于唐肃宗时期,卒于唐宣宗元和13年(770年)。杜甫家境贫寒,有志学诗,却多次不中进士。他饱经人世沧桑,历经战乱和灾难,颇具悲愤之情。在《杜工部集》中收录甚广,他的诗句铁石心肠,充满了对民生、政治、官场等现实问题的思考。 二、杜甫的现实意义 杜甫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他的一生经历了战争、流亡、病痛、家庭悲剧等多种不幸。他的诗歌因此而充满了现实主义的思潮和悲怆的意境,真实地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各种政治、经济和文化矛盾。作品思想深邃、情感真挚、语言简练,表现了一个真正的人性面貌和内在思想。 三、杜甫的诗歌风格 杜甫的诗歌风格多样,以现实主义为主,具有较强的启发性和影响力。杜甫的诗歌最突出的特点是视角新颖,直接揭示出现实社会中的种种问题。他以“谁言富贵在天量”“安得广厦

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等诗来表达他对于社会问题的 关注。他的诗句源自生活,表现出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悉和痛苦思考。 四、杜甫的代表作 杜甫的代表作很多,其中两首最为突出的现实主义诗是《登高》和《将进酒》。 《登高》一诗以“凌风而上”为主题,表现了作者通过“登高远眺”来更深入地认识世界,感悟人生,认识自我,具有深刻 的现实主义意义。这首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被视为杜甫的代表作品之一。 《将进酒》则生动地描绘了诗人不断面对的困境,表达了诗人对逆境中振作精神的坚定决心。诗中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名句。 五、结语 杜甫的现实主义诗歌一直以来都是经典中的经典,其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和人生境遇的思考,借助时代背景中的沉积和启示,对世俗人性、养生之道等进行深入的探讨。此外,杜甫的现实主义诗歌还引起了现代思想体系和实践上的深刻关注,在中国古典诗歌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现实主义诗歌

现实主义诗歌 (原创版) 目录 一、现实主义诗歌的概述 二、现实主义诗歌的起源和发展 三、现实主义诗歌的特点 四、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五、现实主义诗歌的影响和价值 正文 一、现实主义诗歌的概述 现实主义诗歌是一种以现实生活为创作对象,旨在真实反映社会现实、揭示生活本质的诗歌。它要求诗人以客观、真实的态度去描绘生活中的点滴,反映时代特征和社会风貌。在我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成为诗人们表达自己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的重要载体。 二、现实主义诗歌的起源和发展 现实主义诗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诗经》,这是我国最早 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许多诗歌描绘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特色。到了唐代,杜甫、白居易等著名诗人的作品,更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宋代以后,现实主义诗歌继续发展,陆游、辛弃疾等诗人的作品都具有很高的现实主义价值。现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变革,现实主义诗歌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如余华、北岛等当代诗人的作品。 三、现实主义诗歌的特点 现实主义诗歌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真实反映生活:现实主义诗歌以真实的生活为基础,通过对生活细

节的描绘,展现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的真相。 2.对社会现实的关注:现实主义诗歌关注社会现实,关注人民群众的生活,以此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3.客观、真实的态度:现实主义诗歌要求诗人以客观、真实的态度去描绘生活,避免虚幻和浮夸。 4.强烈的时代性和社会性:现实主义诗歌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社会性,它能够反映时代的特征和社会的发展变化。 四、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在我国诗歌史上,有许多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和作品。如杜甫的《春望》、《佳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陆游的《示儿》等,都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在后世也一直为人们所传颂。 五、现实主义诗歌的影响和价值 现实主义诗歌对我国诗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推动了诗歌的创新和发展,使诗歌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更具有时代感和社会感。同时,现实主义诗歌对于人们认识历史、了解社会也具有很高的价值。通过阅读现实主义诗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从而加深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

唐代诗人杜牧的创作思路与对诗歌艺术的贡献分析

唐代杜牧的创作思路与对诗歌艺术的贡献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是唐代文学史上重要的诗人 和文学评论家。他以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诗歌作品而闻名于世。本文将探讨 杜牧的创作思路以及他对诗歌艺术的贡献。 1. 杜牧的创作思路: 1.1 现实主义色彩 杜牧受到王维和孟浩然等前辈诗人的影响,并在这基础上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 创作风格。他注重观察社会现象和个人体验,生动地描绘了唐代社会生活中的 点滴细节。他善于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自己对社会变革、政治动荡等问题的思考,展示了他对现实世界深刻而敏锐的洞察力。 1.2 情感与写意并重 杜牧在诗歌中体现了浓郁的情感色彩。他通过抒发个人内心深处真挚的感受, 表达了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思考。他擅长运用丰富的象征意象和比喻手法, 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得深入骨髓,让读者产生共鸣。与此同时,杜牧也注重以写 意的方式来表现独特的视角和情感体验,将抽象的思绪转化为具象的诗歌语言。 1.3 文学理论探索 杜牧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一位对文学有着独到见解的评论家。他在《答州刺史王参军见赠集》中阐述了自己关于诗歌创作的观点,并提出了“志

怀”、“风景”等概念。他强调诗歌应该追求真实、纯粹和清新之美,并主张 写作要力求避免华丽虚浮与空洞陈腐。 2. 杜牧对诗歌艺术的贡献: 2.1 新题材与新技法探索 杜牧致力于开拓新题材和新技法,在唐代文学史上留下了重要痕迹。他在摹仿 古人作品的基础上,注重表达自己对当时社会和个人命运变迁的思考。他提出 了“诗从繁至简”、“诗有墨缩墨绵之势”等观点,极大地促进了唐代诗歌的 发展与创新。 2.2 影响后世文人 杜牧的诗歌影响深远,不只是在唐代广为传颂,也对后世文人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创作思路和写作技法被许多后来者所借鉴和模仿。杜牧对于后世文坛的情 感表达方式以及对现实主义诗歌的推动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结起来,唐代诗人杜牧以其独特而富有情感的创作思路以及对诗歌艺术的贡献,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他通过真实地反映社会与个人命运变迁、追求情感表达与写意描摹,并开拓新题材、发展新技法等方面,为唐代诗歌创 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古代诗歌中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发展脉络

古代诗歌中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是两种不同的诗歌风格,它们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下面分别来梳理一下它们的脉络: 一、现实主义 萌芽阶段:在《诗经》和《楚辞》中,现实主义开始萌芽。其中,《诗经》中的作品反映了周朝早期的社会生活,包括农耕、战争、爱情等方面,表现了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而《楚辞》则通过屈原的笔触,反映了楚国当时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苦难。 发展阶段:汉乐府和唐诗中的现实主义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汉乐府民歌直接反映了汉代社会的各种现象,如《孔雀东南飞》等作品,表现了人民的喜怒哀乐。唐诗则通过各种题材,如边塞诗、山水田园诗等,描绘了唐朝的壮丽景象和人民的生活。 巅峰阶段:明清小说和戏曲中的现实主义达到了巅峰。这一时期,小说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如《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作品,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描绘,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种种矛盾。 二、浪漫主义 萌芽阶段:在《诗经》和《楚辞》中,浪漫主义也开始萌芽。例如,《诗经》中的爱情诗篇表现了人们对自由爱情的向往和追求,而《楚辞》则通过瑰丽的想象和浓郁的抒情,

表现了作者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发展阶段:汉赋和唐诗中的浪漫主义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汉赋以华丽的文采和丰富的想象著称,如司马相如的《上林赋》等作品,表现了汉代文人的豪情壮志。唐诗中的李白则以独特的个性和豪放的气质,开创了浪漫主义的新局面,他的作品如《将进酒》、《庐山谣》等,表现了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豪放不羁的精神风貌。 巅峰阶段:明清小说和戏曲中的浪漫主义也在不断发展。这一时期,小说的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如《聊斋志异》、《封神演义》等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表现了对人性的独特理解和人生的多样面貌。 总的来说,古代诗歌中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各自的发展轨迹。现实主义着重于描绘现实生活和社会矛盾,而浪漫主义则更注重表现个性和情感,两种风格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中国古典文学的丰富多样性。

杜甫经典的现实主义诗歌

杜甫经典的现实主义诗歌 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今天我就与大家分享杜甫现实主义诗歌,仅供大家参考! 杜甫现实主义诗歌1 1、春望 杜甫〔唐代〕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且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由登高望远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

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了很久,以致于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唐代〕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死亦足一作:死意足) 此诗抒发的情怀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抒发的情怀基本一致。也表达了关心民间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杜甫现实主义诗歌2 1、登高 杜甫〔唐代〕

2023年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唐诗宋词导学

第一章绪论一唐诗唐代文学最高成就旳代表 1数量空前约五万首重要见于《全唐诗》 2诗人数量空前并且遍及社会各阶层约二千二百多位 3题材广流派多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政治诗讽喻诗咏史怀古诗闺怨宫怨诗友谊送别诗咏物言志诗等 4体裁丰富众体皆备骚体诗歌行体乐府古风格律诗近体诗旳多种形式等歌行体古代诗歌旳一种行旳乐曲旳意思由于汉魏此前旳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旳颇多而得名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常采用五言七言杂言旳古体乐府本指西汉建立旳古代音乐官署后借代为古代诗体之一初指乐府官署所采集及创作旳乐歌后用以称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旳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旳作品宋元后来旳词散曲和剧曲因配合音乐有时也称乐府古风诗体名即古诗古体诗与近体诗相对 5名篇多 6求新求变充斥发明精神二初唐旳诗歌成就初唐旳诗歌成就唐诗繁华旳准备阶段风骨声律意境等方面旳奉献 1初唐四杰指初唐时期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诗人由于更朝换代初唐时期旳诗坛普遍弥漫着南朝齐梁时期旳诗歌遗风即以宫廷诗人上官仪为代表旳纤巧绮靡旳上官体他们反对南朝齐梁诗歌遗风倡导骨气刚健之诗他们旳诗重视抒发自己旳情怀展现出一种壮大旳气势具有建安文学那种慷慨激昂旳艺术力量为因循旳初唐诗坛吹进了一股清新旳空气代表作品如王勃旳《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骆宾王写于狱中旳《在狱咏蝉》等他们旳诗歌创作成就获得了很高旳评价如杜甫便写诗予以评价难点对杜甫四杰赞诗旳理解 2陈子昂愈加彻底地否认齐梁遗风倡导把汉魏风骨与风雅兴寄结合起来风骨正式形成风骨诗歌内容与形式整体构造与感染效果旳规定刘勰《文心雕龙》 3沈宋沈全期和宋之问继承和发展南朝沈

约等人开创旳永明体使诗歌在声律方面真正成熟标志着律体诗又称沈宋体真正形成沈宋体旳特点一是四声二元化即把古代汉语旳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简化为平仄两声二是奠定了诗律旳问题 4张若虚与刘希夷等人旳诗歌意境发明张若虚旳《春江花月夜》堪称压倒全唐之作三盛唐旳诗歌成就盛唐旳诗歌成就唐诗旳颠峰时期盛唐气象 1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旳山水田园诗派王维旳诗歌特点空灵旳禅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如《山居秋暝》和《鸟鸣涧》等孟浩然旳诗歌特点风格清淡长于写景及隐逸生活如《宿建德江》和《过故人庄》等 2以高岑为代表旳边塞诗其他边塞诗人王翰王之涣王昌龄等高适旳《燕歌行》等岑参旳《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王翰旳《凉洲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立即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之涣旳《凉洲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昌龄旳《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李白旳诗唐代浪漫主义诗歌最高成就旳代表四中唐旳诗歌成就中唐旳诗歌成就唐代诗风旳转变唐代诗歌成就旳另一高峰 1杜甫旳诗唐代现实主义诗歌最高成就旳代表难点拗体七律拗为诗律术语律诗中凡不符合平仄规定旳字称为拗凡出现拗字时必须采用补救旳措施称为拗救 2韦应物刘长卿及大历十才子旳诗 3韩孟诗派韩愈孟郊李贺等瑰奇怪谲 4元白诗派新乐府运动及新乐府诗旳创作白居易旳文学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5刘禹锡柳宗元旳诗歌成就如刘禹锡旳《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竹枝词》其一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

白居易的诗歌创作主张

白居易的诗歌创作主张 一、白居易诗歌主张的核心,是要求诗歌为政治服务。 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这段话的意思十分清楚,是说诗歌最能够帮助帝王感化人心,治理天下。他接下去说: 圣人知其然,因其言,经之以六义;缘其声,纬之以五音。音有韵,义有类。韵协则言顺,言顺则声易入。类举则情见,情见则感易交。于是乎孕大含深,贯微洞密,上下通而一气泰,忧乐合而百志熙。五帝三皇所以直道而行,垂拱而理者,揭此以为大柄,决此以为大宝也。 帝王如果重视诗歌这种政治作用,以六义、五音贯串其内容和形式,使之符合讽谕美刺、止乎礼义的要求,就可以沟通统治者和人民,使他们的感情和愿望得到统一,使一切社会矛盾达到调和。帝王也就可以垂拱而理了。再看《策林》六十九“采诗”: 所谓善防川者,决之使导,善理人者,宜之使言。故政有毫发之善,下必知也;教有锱铢之失,上必闻也。则上之诚明何优乎不下达?下之利病何患乎不上知?上下交和,内外胥悦,若此而不臻至理,不致升平,自开辟以来未之闻也。 皇帝以诗补察时政,百姓以诗泄导人情,采诗上闻,闻而纳谏,这样就可以防止人民越出封建统治的轨道,而达到至理升平。正是从沟通君民、调和矛盾的思想出发,白居易在《新乐府序》里提出“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的主张。值得注意的是,在白居易看来,为君为臣与为民是统一的,没有矛盾的。可以同时又为君臣而作,又为人民而作,但首要的、关键的还是为君。《新乐府》里确实有不少为民请命的诗篇,有的甚至很激烈,然而白居易只是要皇帝开壅蔽、达人情,“政之废者修之,阙者补之。人之忧者乐之,劳者逸之。”使统治得以安定罢了。 白居易把希望寄托在皇帝身上,作为一个谏官,他“有阙必规,有违必 谏”⑶;作为一个诗人,他把诗歌也当作向皇帝进谏的形式——这便是《毛诗序》所说的“主文而谲谏”。关于这一点,《与元九书》说得最明白: 是时皇帝初即位,宰府有正人,屡降玺书,访人急病。仆当此日,擢在翰林,身是谏宫,月请谏纸,启奏之外,有可以救济人病,裨补时阙,而难于指言者,辄咏歌之,欲稍稍递进闻于上。上以广宸聪,副忧勤;次以酬恩奖,塞言责;下以复吾平生之志。 《与杨虞卿书》也说: 凡直奏密启外,有合方便闻于上者,稍以歌诗导之,意者欲其易入而深诫也。

论唐朝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融合

目录 一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 (2)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情怀 (2) 李白诗歌的现实主义色彩 (3) 二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4) 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 (4) 杜甫诗歌的浪漫主义 (5) 三李杜诗歌中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融合 (6) 参考文献 (7)

引言 在悠长灿烂的人类文学史上产生过各式各样的创作方式,但主要的“潮流”或流派共有两个:这就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固然,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作为文学史上的流派,是作家对待现实、反映现实的两种不同的创作方式,二者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文学的创作方式,是在文学发展进程中慢慢形成、发展起来的。文学一开始就有以描述社会现实为主和以表现个人理想为主的这两种偏向。随着时期和文学的发展,在文学创作中渐进的产生出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种大体的创作方式和偏向。这两种创作方式在同一个作者身上,并非是绝对的,更不是彼此对立、彼此排斥的,而是在必然的时期和范围内共存的。本文将以唐朝诗人李白和杜甫的诗歌为例介绍一下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融合。 一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情怀 李白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多运用夸张、比喻、想象等多种表现手法表现个人理想,间接反映社会现实。李白的诗歌在我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被以为达到了浪漫主义的高峰,主要表此刻以下几个方面: 李白的诗歌想象力极为丰硕,多运用夸张手法。例如他的代表作之一——《蜀道难》。在这篇描绘蜀道的浪漫诗作中,他大量运用夸张手法来突出蜀道的艰险,文辞间闪现着高古的想象风神。该诗以古蜀神话“蚕丛及鱼凫,建国何茫然”开篇,引发了读者对悠远岁月上茫茫蜀道的兴趣,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

唐代现实主义诗词大全

唐代现实主义诗词大全 现实主义诗学认为:诗是现实生活在诗人心中的反映。只有现实生活,才是诗及一切艺术的源泉。诗人是生活的歌手,诗是对生活的唱歌。我在此整理了唐代现实主义诗词,供大家参阅,盼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唐代现实主义诗词1 1、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唐代〕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缺乏,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名篇。这诗到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头,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诗人饱览了莺歌燕舞,沉醉在鸟语花香,最终,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美丽诗歌来。 前人说“乐天之诗,情致曲尽,入人肝脾,随物赋形,所在布满”(王若虚《滹南诗话》),又说“乐天诗极深厚可爱,往往以眼前

事为见得语,皆他人所未发”(田雯《古欢堂集》)。这首诗语言平易浅近,清爽自然,用白描手法把细心选择的镜头写入诗中,形象活现,即景寓情,从生意盎然的早春湖光中,表达出游湖时的喜悦心情,是当得起以上评语的。 2、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唐代〕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是一首应考习作,相传白居易十六岁时作。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相类似。《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并非为写“古原”而写古原,同时又支配一个送别的典型环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别在这样的背景上发生,该是多么令人惆怅,同时又是多么富于诗意呵。“王孙”二字借自楚辞成句,泛指行者。“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说的是观察萋萋芳草而怀思行游未归的人。而这里却变其意而用之,写的是观察萋萋芳草而增送别的愁情,好像每一片草叶都饱含别情,那真是:“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这是多么意味深长的结尾啊!诗到此点明“送别”,结清题意,关合全篇,“古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