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氯化铜溶解度

氯化铜溶解度

氯化铜溶解度

氯化铜的溶解度是585.9g/lsoluble。氯化钴是红色单斜晶系结晶,易潮解。熔点724℃,易溶于水,溶于乙醇、醚、丙酮。氯化钴晶体在室温下稳定Chemicalbook,遇热失去结晶水变成蓝色,在潮湿空气中又变为红色。其水溶液加热或加浓盐酸、氯化物或有机溶剂变为蓝色。氯化铜的溶解度是H2O:solubl。化铜为黄棕色粉末,易溶于水、乙醇、丙酮,溶于氨水,稍溶于丙酮和乙酸乙酯,微溶于乙醚。其水溶液对石蕊呈酸性反应。

氯化铜(Cupric chloride),无机化合物,化学式CuCl2。氯化铜是共价化合物,为平面链状。易从空气中吸湿而变成蓝绿色斜方晶体二水合物CuCl2·2H2O。氯化铜为黄棕色粉末,易溶于水、乙醇、丙酮,溶于氨水,稍溶于丙酮和乙酸乙酯,微溶于乙醚。其水溶液对石蕊呈酸性反应。

氯化铜在自然界中以水氯铜矿存在。通常由碳酸铜和盐酸反应制得。通常用作有机和无机反应催化剂,媒染剂,杀虫剂,石油脱臭、脱硫和精制剂。

20摄氏度的时候CuCl2的溶解度是73g

30摄氏度的时候CuCl2的溶解度是77.3g

氯化铜MSDS

标 识 中文名: 氯化铜 英文名:copper(II) chloride dihydrate 分子式: Cl2CuH4O2 分子量: 170.48 C A S 号: 10125-13-0 ? RTECS 号 : GL7030000 ? U N 编号: 2802 ?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淡至深蓝色晶体或粉末 主要用途:用作电镀添加剂、化学反应催化剂、石油工业脱臭脱硫和纯化剂、印染媒染剂、苯胺染料的氧化剂等 凝固点(℃):100 相对密度(水=1):2.54 沸点(℃):993(转变为氯化亚铜) 相对蒸汽密度(空气=1):>1 饱和蒸汽压(kpa ):不适用 溶解性: 易溶于水,溶于醇和氨水、丙酮。 临界温度(℃):不适用 临界压力(Mpa ):不适用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不可燃 建规火险等级:无相关资料 闪点(℃):无相关资料 爆炸下限%(v/v ): 无意义 自燃温度(℃):无相关资料 爆炸上限%(v/v ):无意义 危险特性:与钠、钾发生剧烈反应。有腐蚀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吞咽有害。造成皮肤刺激。造成严重眼刺激。 燃烧(分解)产物:氯化氢、氧化铜 稳定性:正常环境温度下储存和使用,本品稳定 避免接触条件:静电放电、热、潮湿等 聚合危害:不能出现 禁忌物:钾、钠、潮湿空气。 灭火方法 :不燃 灭火剂:不燃 包装与存储 危险性类别:第8.3类 其它腐蚀品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Xn,N 包装类别: III 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保持容器密封。防止受潮。应与碱金属、潮湿物品、食用化工原料等分开存放。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

制备二水合氯化铜

CuCl2.2H2O制备及其组成、杂质含量的测定 刘相李111130074 化学化工学院 一、实验目的: (1)查阅资料,了解制备铜的众多方法,学习自我设计实验方案; (2)学习铜,铜的可溶性盐,难溶性盐的性质,通过比较性质之间的差别,选择规避杂质产生的最好方法; (3)根据二水合氯化铜的性质,确定实验操作,实验仪器,实验所需药物,和实验操作条。, (4)学习归纳、对比、判断、综合考虑问题、书面表达 (5)体验独立查阅资料——设计实验——独立进行实验制备——成分、杂质检测——实验总结——形成小论文,这一研究过程。 二、实验原理: 1、Cu的金属性比较弱,盐酸是非氧化性酸,Cu与盐酸不能直接反应,所 以要引入氧化剂,常用的氧化剂有过氧化物,硝酸,次氯酸盐,氯酸盐,高锰酸钾,二氧化锰等。为提高二水合氯化铜的纯度,制备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引入杂质,或引入杂质应容易去除。因此选择的氧化剂可以是过氧化氢(绿色氧化剂,无杂质), 硝酸[1](和铜反应生成硝酸铜,加热分解变为氧化铜,再加入盐酸,但反应产生氮的氧化物,有毒,污染空气),次氯酸和盐酸(混酸)(和铜反应产氯化铜 Cu+HClO+HCl=CuCl2+H2O) 2、带两个结晶水的生成,由氯化铜水溶液生成结晶时,关键在于水溶液的 温度的控制,因为由查资料知:氯化铜水溶液生成结晶,在299~315K (26-42o C)得二水盐,在288K(15 o C)以下得四水盐,在288~298.7K(15-25.7 o C)得三水盐,在315K(42 o C以上)以上得一水盐。因此为得到二水盐,要使用温度计控制结晶温度在26-42 o C之间,由于温度较低,水分蒸发慢,结晶可能会花大量时间,而且由于加热时容器受热不均,靠近容器底部和容器上部液体温度不一样,使用温度计时要将温度计靠近底部,保证底部温度不能超过42 o C[2]。 2、二水合氯化铜的性质:绿色菱形结晶,单斜晶系。在潮湿空气中易潮解, 在干燥空气中也易风化。易溶于水、氯化铵、丙酮、醇及醚中。有毒,应密闭贮存。制备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3、可能还有的杂质:因为铜片中常还有S,砷,铁,等杂质,S经氧化转化 为硫酸根,铁转化为三价铁离子,由资料上可知,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分析出杂质的含量。 三、实验 方案一:次氯酸和盐酸法 (1)药品及实验仪器 5克铜屑6mol/lHCl, 40%HClO (2)步骤 称量5g铜屑,灼烧至表面呈现黑色,冷却; 在通风橱中,再加12ml HClO(过量)和14ml盐酸的混合液于蒸发

氯化铜

氯化铜 (Cupric chloride)分子式CuC12·2H20,相对分子质量为170.48。 1.产品性能蓝绿色结晶,单斜晶系。相对密度为2.54,湿空气中易潮解,干燥空气中易风化。易溶于水、、醚和醇。加热至100℃,失去结晶水。该化合物有毒! 2.生产办法 (1)用盐酸溶解氧化铜或,再经浓缩、结晶而得。反应式如下: Cu0+2 HC1→CuCl2+H2O CuC03+2HC1→CuCl2+H2O+CO2↑ (2)将在填料塔中与铜粒反应,经冷却结晶而得。 这里主要介绍盐酸法的工业生产办法。 3.技术配方(t/t) 氧化铜(98%) 0.49~0.5 盐酸(31%) 1.6 4.主要设备耐酸缸反应釜过滤器 结晶器离心机烘箱 5.工艺流程 6.生产工艺 (1)将一定量的盐酸放入耐酸缸中,渐渐加入氧化铜,边加边搅拌,至溶液pH为2,浓度为35%~37%,反应完毕,静置澄清。 (2)将澄清液移入另一缸中,加入次,使二价铁氧化为三价铁,过滤除去铁。 (3)将除铁后的滤液,加热浓缩,至溶液中浮现析晶。再冷却至26~42℃之间,可得氯化铜二水盐的结晶。将结晶取出,离心脱水,然后控制温度在60~70℃下干燥,约16h,即得成品。 7.化学试剂制法 (1)制法一在瓷皿中加入135mL水及140mL盐酸(相对密度1.19) , 43mL硝酸(相对密度1.40)。向此溶液中投入50g铜屑。反应后期加热、过滤,蒸发滤液至原体积的1/3时,冷却,吸滤出结晶并重新溶于水,蒸发至浮现结晶膜,再冷却,吸滤结晶,用洗涤后于30℃干燥。当产品由绿色变成蓝绿色时,提高干燥温度至50℃,得成品。 (2)制法二将用20%盐酸浸泡洗涤过且用蒸馏水再洗净又晾干的瘦长条形电解铜10kg投入耐 酸缸中,加入4kg盐酸和30kg蒸馏水,然后再加入约0.4kg氯化铜母液。升温加热至60℃时,从液面下通入氯气约24h。再升温至70℃,直至溶液至透亮的翠绿色为止。把滤液加热蒸发,浓缩至液体中浮现大气泡时停止加热。将浓缩液冷却结晶,当降至15℃时,将结晶取出甩干。在不高于60℃时干燥,至药品不沾勺,色彩匀称时即可。 8.产品标准 9.产品用途用于制玻璃、陶瓷、颜料、消毒 第1页共2页

卤化铜溶解度顺序

卤化铜溶解度顺序 一、引言 卤化铜是一类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它们在化学工业和实验室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了解卤化铜的溶解度顺序对于理解其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以卤化铜的溶解度顺序为标题,探讨各种卤化铜的溶解度特点。 二、氟化铜的溶解度 氟化铜是一种白色固体,其溶解度较低。在常温下,氟化铜的溶解度约为0.02克/100克水。这是由于氟离子与铜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强,难以克服。 三、氯化铜的溶解度 氯化铜是一种绿色固体,其溶解度较氟化铜稍高。在常温下,氯化铜的溶解度约为1.94克/100克水。这是由于氯离子与铜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弱,更容易溶解。 四、溴化铜的溶解度 溴化铜是一种蓝色固体,其溶解度较氯化铜稍高。在常温下,溴化铜的溶解度约为2.46克/100克水。这是由于溴离子与铜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弱,使得溴化铜更易溶解。 五、碘化铜的溶解度

碘化铜是一种紫色固体,其溶解度较溴化铜稍高。在常温下,碘化铜的溶解度约为3.75克/100克水。这是由于碘离子与铜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弱,使得碘化铜更易溶解。 六、结论 卤化铜的溶解度顺序为:氟化铜 < 氯化铜 < 溴化铜 < 碘化铜。这是由于卤离子与铜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不同所致。随着卤素原子半径的增大,卤化铜的溶解度逐渐增大。这一溶解度顺序的认识对于卤化铜的应用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七、应用 卤化铜在化学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氯化铜常用于催化剂、试剂和染料的制备中。溴化铜常用于光敏材料和电子器件中。碘化铜常用于光学材料和催化剂的制备中。了解卤化铜的溶解度顺序有助于选择合适的卤化铜化合物用于特定的应用。 八、总结 本文以卤化铜的溶解度顺序为标题,探讨了氟化铜、氯化铜、溴化铜和碘化铜的溶解度特点。通过对比不同卤化铜的溶解度,我们可以发现卤化铜的溶解度随着卤素原子半径的增大而增大。这一认识对于卤化铜的应用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卤化铜在化学工业和实验室中有广泛的应用,了解其溶解度特点可以为选择合适的卤化铜化合物提供依据。

氯化铜的溶解度

氯化铜的溶解度 在科学上,有一些晶体的物理性质非常奇妙,比如熔点高达2700 ℃的石英,可以重新成形的透明玻璃,甚至是能够“冻结”汽车的氟利昂……但这些都只是奇特而已,并不具备普遍性。科学家们为了研究某种物质的性质,就会设计出特定的实验来验证它。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奇妙的配合物》一书中,讲述了自己对氯化铜溶解度实验的发现过程。 氯化铜的溶解度很小,钱学森在做实验时遇到了困难。他反复试验,最后终于找到了问题所在:氯化铜极难溶于水,但却能完全溶于浓盐酸。这个实验让他感到很疑惑:氯化铜怎么会难溶于水,而又能完全溶于浓盐酸呢?钱学森决定再做一次实验。经过多次试验,他发现:原来这不是氯化铜难溶于水,而是它与水之间的亲和力比其他溶剂与水之间的亲和力要大得多,只要用水稍微冲淡一下,氯化铜便可以溶解了。 《配合物》的教材中写道:“如果溶液是一种强酸或强碱,那么 通常无法进行第二步加热,因为一旦第一步加热就会破坏化学键,产生的气体也会使溶液溅出。但是氯化铜不同,它既可以用水冲淡,也可以用酒精灯加热,而且不产生气体,因此可以继续加热。”在做完 第二次实验后,钱学森仍然不明白氯化铜能溶解于浓盐酸的原因。后来,他去查阅资料才知道:原来铜的电子层结构比氯的电子层结构多出1个电子,铜与氯的这种化学性质,使得铜可以夺取金属银的电子,将金属银置换出来,所以铜能够溶解于稀盐酸。钱学森明白了氯化铜

溶解于浓盐酸的原因:由于铜离子带正电荷,当浓盐酸分子吸收了铜离子周围的氢氧根离子(带负电)时,电子云向着铜离子转移,从而导致整个溶液呈酸性;另外,铜离子还能跟浓盐酸分子里的水分子互相交换电子,这样就促使了更多的水分子被释放出来,于是浓盐酸变稀了,这也就意味着氯化铜可以溶解了。 氯化铜易溶于水、硫酸和盐酸,但不溶于硝酸和王水。在化学史上,曾经有人认为氯化铜没有任何价值,直接扔掉即可。但是钱学森坚信:虽然氯化铜的溶解度较低,但绝不应该忽视它的存在!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像氯化铜这类似乎毫无作用的东西太多了,例如鸡蛋壳、头发等等,它们真的都是废物吗?

溶解度cuf2 cucl2

溶解度cuf2 cucl2 以《溶解度Cuf2CuCl2》为标题,写一篇3000字的中文文章 溶解度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化学概念,它反映了物质在某个溶剂中的溶解能力。本文将讨论Cuf2和CuCl2在溶解度方面的特点,为了更好地了解两者的差别,本文还会分析其在盐酸和氨水中的溶解度差异。 Cuf2(即氟化铜)是一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金属化合物,它的分子式为CuF2,分子量为76.5。由于它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因此在工业和科学研究中被广泛使用。从溶解度的角度考虑,Cuf2极易溶解于水,其在20℃下的溶解度为35.0 g/L,而在25℃下的溶解度则是41.8 g/L。另外,在盐酸和氨水中Cuf2的溶解度也非常高,如在25℃下,在盐酸中为252.3 g/L,在氨水中为206.2 g/L。 另一方面,CuCl2(即氯化铜)也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它的分子式为CuCl2,分子量为134.45。从溶解度的角度考虑,CuCl2要比Cuf2的溶解度要低得多,在20℃下的溶解度仅为4.0 g/L,在25℃下的溶解度为5.3 g/L,低于Cuf2的溶解度。另外,在盐酸和氨水中,CuCl2的溶解度也要比Cuf2低得多,如在25℃下,在盐酸中为8.4 g/L,在氨水中为6.7 g/L,也低于Cuf2的溶解度。 因此,从Cuf2和CuCl2的溶解度来看,Cuf2的溶解度比CuCl2的溶解度要高得多。这主要是因为Cuf2的分子比CuCl2的分子要小,从而更容易溶解。此外,Cuf2比CuCl2的分子内的键的键长更短,因此更容易破坏,从而提高溶解度。

本文从溶解度的角度,介绍了Cuf2和CuCl2的溶解度之间的差异,即Cuf2的溶解度比CuCl2的溶解度要高得多,这主要是因为Cuf2的分子比CuCl2的分子要小,以及Cuf2的分子内的键的键长更短,因此更容易破坏,从而提高溶解度。溶解度的研究对实验室的化学实验以及其他许多工业和科学应用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对Cuf2和CuCl2的溶解度进行研究可以为这些应用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综上所述,Cuf2和CuCl2在溶解度方面有一定的区别,Cuf2的溶解度要高于CuCl2,这是由于Cuf2分子比CuCl2分子小以及具有较短的键长所导致的。研究Cuf2和CuCl2的溶解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物质被溶解的机理,并更好地应用到实际实验和工业生产中。

氯化铜饱和乙醇溶液浓度

氯化铜饱和乙醇溶液浓度 引言 氯化铜饱和乙醇溶液是一种常用的实验试剂,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和研究领域。本文将对氯化铜饱和乙醇溶液的浓度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定义、制备方法、测定方法以及相关实验应用。 一、定义 氯化铜饱和乙醇溶液是指在特定温度下,乙醇中溶解的氯化铜溶液达到溶解饱和状态的溶液。其浓度表示了单位体积乙醇中所溶解的氯化铜的质量。 二、制备方法 制备氯化铜饱和乙醇溶液的方法如下: 1.准备所需材料:氯化铜粉末和无水乙醇。 2.在实验室通风橱中操作,戴上防护眼镜和手套。 3.称取适量的氯化铜粉末,将其加入干燥的容器中。 4.逐渐向容器中加入无水乙醇,同时用玻璃杆搅拌溶解。 5.当氯化铜无法再溶解时,即可得到氯化铜饱和乙醇溶液。 三、测定方法 测定氯化铜饱和乙醇溶液的浓度可以采用重量法或体积法。 1. 重量法 重量法是通过称量溶液中溶解的氯化铜的质量来测定溶液浓度的方法。 操作步骤如下: 1.准备所需材料:氯化铜饱和乙醇溶液、天平、烧杯。 2.使用天平称取一定质量的烧杯。 3.将烧杯放在天平上,记录其质量。 4.向烧杯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氯化铜饱和乙醇溶液。 5.再次称量烧杯的质量,记录其质量。 6.计算溶液中溶解的氯化铜的质量,进而得出溶液的浓度。 2. 体积法 体积法是通过测量溶液中溶解的氯化铜的体积来测定溶液浓度的方法。

操作步骤如下: 1.准备所需材料:氯化铜饱和乙醇溶液、容量瓶、移液管。 2.使用移液管,准确地取出一定体积的氯化铜饱和乙醇溶液。 3.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加入适量的无水乙醇稀释。 4.摇匀容量瓶,使溶液均匀混合。 5.取出一定体积的稀释后的溶液,通过比色法或其他适用的方法测定溶液中溶 解的氯化铜的浓度。 四、实验应用 氯化铜饱和乙醇溶液在化学实验和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1.作为催化剂:氯化铜饱和乙醇溶液可用作有机合成反应的催化剂,如氧化反 应、羰基化反应等。 2.作为染料:氯化铜饱和乙醇溶液可用作染料的制备和应用,如制备蓝色染料。 3.作为防腐剂:氯化铜饱和乙醇溶液具有一定的防腐性能,可用于木材、皮革 等材料的防腐处理。 4.作为化学分析试剂:氯化铜饱和乙醇溶液可用于金属离子的分析和检测,如 铁离子的测定等。 结论 氯化铜饱和乙醇溶液是一种常用的实验试剂,其浓度表示了单位体积乙醇中所溶解的氯化铜的质量。制备氯化铜饱和乙醇溶液的方法包括将氯化铜粉末溶解于无水乙醇中。测定氯化铜饱和乙醇溶液的浓度可以采用重量法或体积法。氯化铜饱和乙醇溶液在化学实验和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可用作催化剂、染料、防腐剂和化学分析试剂等。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读者对氯化铜饱和乙醇溶液的浓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溶解度与溶解平衡的溶剂极性与温度关系

溶解度与溶解平衡的溶剂极性与温度关系溶解度是指在特定温度和压力下,溶质可溶于溶剂中的最大量。它是描述溶解过程中物质在溶剂中溶解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溶解度与溶解平衡密切相关,而溶质溶解于溶剂中的程度则取决于溶剂的极性和温度等因素。 一、溶解度与溶剂极性的关系 溶剂极性是指溶剂分子中正、负电荷的不均匀分布情况。根据溶剂的极性不同,溶解度也会有所差异。 1. 极性溶剂中的溶质溶解度 极性溶剂如水具有较强的极性,在溶解过程中可以与溶质的负电荷或正电荷相互作用,使溶质颗粒稳定分散在溶剂中。因此,极性溶剂中的溶质溶解度较高。以食盐为例,将其加入水中,它的阳离子Na+与水分子中的负电荷相互吸引,阴离子Cl-与水分子中的正电荷相互吸引,从而实现了溶解平衡。 2. 非极性溶剂中的溶质溶解度 非极性溶剂如石油醚、苯等分子中正、负电荷的分布比较均匀,无法与溶质分子形成较强的电荷相互作用。因此,非极性溶剂中的溶质溶解度较低。

总体而言,溶质在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较高,而在非极性溶剂中的 溶解度较低。这是由于极性溶剂因其分子内部电荷的分布不均匀,可 以与溶质分子的正、负电荷相互作用,有利于溶质溶解于其中。 二、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溶解度除了与溶剂的极性有关之外,还与温度密切相关。在常温下,随着温度升高,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一般也会增加;而在一些特殊 情况下,溶质的溶解度却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1. 大部分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对于大部分物质来说,随着温度的升高,溶剂的分子热运动增加, 使得溶质分子能够更容易地克服自身的引力,更容易与溶剂发生相互 作用,从而增加溶解度。这可以用普鲁斯特定律加以解释,即溶解度 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 2. 部分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 然而,也有一些物质例外。这些物质在溶解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热,导致其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这类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 呈负相关关系。比如氯化铜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 总的来说,一般情况下,溶解度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但在特殊情 况下也存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的情况。 在实际应用中,溶解度与溶剂极性和温度的关系可以影响到很多领域,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平衡、药物溶解度和生物活性等。因此,了

氯化铜MSDS

氯化铜MSDS 精品文档-可编辑 氯化铜安全技术说明书 说明书目录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第六部分 第七部分 第八部分 化学品名称 成分/组成信息 危险性概述 急救措施 消防措施 泄漏应急处理 操作处置与储存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第九部分 第十部分 第十一部分 第十二部分 第十三部分 第十四部分 第十五部分 第十六部分 理化特性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毒理学资料 生态学资料 烧毁处置 运输信息 法规信息 其他信息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俗化学品中文名称:氯化铜二氯化铜名: 英文称号:

CAS No.:1344-67-8化学品英文名称:Copper chioride;Cupric chioride 技术说明书编码: 生产企业名称: 精品文档-可编辑 地址: 生效日期: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1308-38-9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食入或吸入 健康风险: 环境风险: 燃爆危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打仗:先用水清洗,在用肥皂完全洗濯 眼睛接触: 吸入:

食入: 精品文档-可编辑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品可燃。 有害燃烧产物: 灭火方法:本着火时用水、泡沫、二氧化碳灭火 第六局部: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处。与食用原料隔离储运。包装必须完整,防止破损, 以防受湿而潮解变质。包装办法:(Ⅱ)类。 第八局部:打仗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MAC(mg/m3): 前苏联MAC(mg/m3): XXX: XXX: 监测方法:

溶解度口诀

溶解度口诀 溶解度是指某种物质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能够溶解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最大量。溶解度的大小与溶质溶剂的性质、温度和压力等因素有关。为了帮助大家记住一些常见物质的溶解度规律,下面给大家编写一个溶解度口诀。 一、离子晶体的溶解度规律 离子晶体的溶解度与温度变化规律: 正温度系列: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增大; 负温度系列: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减小; 零温度系列: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基本不变。 二、无机物溶解度规律 1. 碳酸盐的溶解度规律: 钙、锶、铋、镁的溶解度温度增大为正温度系列; 银、铅、铋、亚铜的溶解度温度增大为负温度系列; 钙、铅、亚铜的溶解度温度增大为零温度系列。 2. 氯化物的溶解度规律: 氯化铵、氯化钠的溶解度温度增大为正温度系列; 氯化铜、氯化银的溶解度温度增大为负温度系列; 氯化钙、氯化锌的溶解度温度增大为零温度系列。 3. 硫酸盐的溶解度规律: 铁、镍、锌的硫酸盐溶解度温度增大为正温度系列; 银、铅、铋的硫酸盐溶解度温度增大为负温度系列; 铋、铜、锌的硫酸盐溶解度温度增大为零温度系列。 4. 硝酸盐的溶解度规律:

钙、锶、铋、镁的硝酸盐溶解度温度增大为正温度系列; 银、铅、铋的硝酸盐溶解度温度增大为负温度系列; 铅、铜、锌的硝酸盐溶解度温度增大为零温度系列。 5. 磷酸盐的溶解度规律: 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较复杂,没有明显的规律可循。 三、有机物溶解度规律 1. 脂肪酸的溶解度规律: 随着碳链长度的增加,溶解度逐渐增大; 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也逐渐增大。 2. 糖类的溶解度规律: 随着碳链长度和羟基数量的增加,溶解度逐渐增大; 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也逐渐增大。 3. 醇类的溶解度规律: 随着碳链长度的增加,溶解度逐渐增大; 随着分子极性的增加,溶解度也逐渐增大; 醇类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减小。 四、总结 溶解度的规律有很多,通过口诀可以帮助我们记忆其中一部分,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物质的溶解度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压力、pH值等。因此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参考相关实 验数据和化学知识综合判断。同时,在实验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安全操作,遵循实验室规章制度,确保自己的安全。

卤化铜溶解度顺序

卤化铜溶解度顺序 卤化铜是由铜和卤素(氯、溴和碘)形成的化合物。它们在水中具有不同的溶解度,即在一定温度下,溶解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本文将介绍卤化铜的溶解度顺序,并解释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1. 氯化铜(CuCl2) 氯化铜是一种常见的卤化铜化合物。在室温下,氯化铜易于溶解于水中。其溶解度较高,可以达到 67.32 g/100 mL(20 °C)。这是因为氯离子和铜离子之间的电 荷吸引力较强,使得氯化铜能够更好地溶解于水中。 2. 溴化铜(CuBr2) 溴化铜是另一种常见的卤化铜化合物。与氯化铜相比,溴化铜的溶解度要低得多。在室温下,溴化铜的溶解度约为 1.5 g/100 mL(20 °C)。这是因为溴离子与铜 离子之间的电荷吸引力较弱,使得溴化铜不容易溶解于水中。 3. 碘化铜(CuI2) 碘化铜是卤化铜化合物中溶解度最低的一种。在室温下,碘化铜的溶解度非常低,只有约 0.004 g/100 mL(20 °C)。这是因为碘离子与铜离子之间的电荷吸引力 非常弱,几乎不能在水中形成稳定的溶液。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卤化铜溶解度的差异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1. 离子半径 离子的尺寸会影响其在水中的溶解度。在卤化铜中,溴离子的半径较大,碘离子的半径更大,而氯离子的半径最小。由于溴和碘的半径较大,它们与铜离子形成的化合物更不稳定,因此溴化铜和碘化铜的溶解度较低。

2. 电荷吸引力 卤化铜中的离子之间存在电荷吸引力,这将影响其在水中的溶解度。由于氯离子与铜离子之间的电荷吸引力较强,所以氯化铜的溶解度较高。而溴离子与铜离子之间的电荷吸引力较弱,导致溴化铜的溶解度较低。碘离子与铜离子之间的电荷吸引力非常弱,因此碘化铜的溶解度很低。 3. 水的溶解能力 水是一种极性溶剂,可以溶解许多极性物质。然而,不同的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在卤化铜中,由于化合物的不同,每种卤化铜的溶解能力也不同。氯化铜具有最高的溶解能力,而碘化铜具有最低的溶解能力。 结论 根据以上信息,我们可以得出卤化铜的溶解度顺序:氯化铜 > 溴化铜 > 碘化铜。溶解度的大小取决于离子半径、电荷吸引力以及溶剂的性质。 了解卤化铜的溶解度顺序对于许多实际应用是很重要的。例如,在化学反应中,知道溶解度顺序可以帮助预测反应的进行和产物的形成。此外,在材料科学和制备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卤化铜的溶解度差异。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读者理解卤化铜的溶解度顺序及其背后的原因,并且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些指导。

备战中考化学综合题综合题及详细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综合题 1.水与溶液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1)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原理是将硬水中溶有较多含________(填元素符号,下同)、________的物质除去。 (2)在水中加入洗涤剂可增强去油污的能力,这是因为洗涤剂有________作用。 (3)自热米饭是利用发热包中的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热量来进行加热,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 (4)如图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在30℃时,向30g 甲物质中加入50g 水,充分搅拌后,需再加入________g 水恰好形成饱和溶液。 ②若甲中混有少量乙,采用________的方法提纯甲。 ③30℃时,将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_______。 【答案】Ca 、Mg 乳化 CaO + H 2O=Ca(OH)2 25 冷却热饱和溶液 丙 【解析】 【分析】 【详解】 (1)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原理是:将硬水中溶有较多含Ca 、Mg 的物质除去;故答案为Ca ;Mg ; (2)在水中加入洗涤剂可增强去油污的能力,这是因为洗涤剂有乳化作用;故答案为乳化; (3)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故答案为22CaO+H O Ca OH =() ; (4)①设30℃时,30g 甲物质到达饱和状态需要水的质量为x , 3040100g g x g ,x =75g ,75g ﹣50g =25g ;②若甲中混有少量乙,采用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因为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比较大;③30℃时,将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丙,因为降温后丙的质量分数不变,还是最小;故答案为①25;②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③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